北镇一中所有老师简介

2022-12-24

第一篇:北镇一中所有老师简介

北镇一中申报锦州市科普示范校自查报告

申报“锦州市科普示范校”自查报告

北镇市第一初级中学

一、学校自然情况

北镇一中始建于1953年,是一所有着悠久历史的名校。学校是北镇市教育局直属的普通城镇初中,位于风景秀丽的医巫闾山脚下,现有52个教学班,在校学生2780人。现有教职工253人,其中高级教师116人,中级教师77人,市级以上骨干教师占教师总数的24.5%,教师整体素质较高,70%教师在各级各类教学比赛中获奖,教师社会责任感强,多次到薄弱学校支教并指导老师教学。

学校占地118亩,建筑面积4.59万平方米,校园磅礴大气,优美整洁,建有教学楼、综合楼、食堂楼、宿舍楼和四百米跑道的塑胶操场,拥有班班通、校园电视台、校园网络系统、多功能演播大厅、校园广播站、体育馆等现代化教学设施和高标准的各类、各学科功能室。学校管理科学,师资力量雄厚,文化氛围浓郁,是求知求学的理想场所。是辽西地区办学规模较大、设施先进的学校。

我校一直以来秉承“创造适合学生的教育,为学生终身发展奠基”的办学理念;将“整体优化,打造名校”作为学校的总体目标;坚持“以人为本,以德服人,依法治校,以质取胜”的治校方略。以求真务实、自强不息、攻艰克难、追求卓越的工作作风,使北镇一中成为了一所将浓重的历史氛围和新锐的现代意识完美融合的优质初中。

在各级教育行政部门的正确指导下,在全校师生共同努力下,教育教学工作取得了显著成绩。我校在历年的中考和教学质量检测中,成绩均处于全市领先地位,先后获得国家十五重点科研实验学校、全国基础教育名校、国家级节能示范单位、辽宁省数字化校园示范校、获第

三、第四届全国微课程大赛辽宁赛区优秀组织奖、中国西部教育顾问单位、锦州市窗口学校、锦州市教育工作先进集体、锦州市义务教育课程改革先进集体、锦州市教育学会工作先进校、锦州市师训工作先进校、锦州市科技教育创新学校、北镇市名学校、北镇市教育工作先进集体,2012——2016年连续四年被评为北镇市“五星级”学校。

二、指标达成情况

学校积极调动学生参与科普建设积极性,建立青少年科普活动长效化机制,形成浓厚的“讲科学、学科学、爱科学、用科学”校园氛围,促进广大中小学生了解必要的科技知识,掌握基本的科学方法,树立科学思想,崇尚科学精神,并具有一定的应用科技知识处理实际问题的能力。学校认真对照“锦州市科普示范学校” 评选标准进行自查,自查情况如下:

(一)我校有完善的组织建设和制度建设

我校全面贯彻党和国家的教育方针,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将青少年科学素质的提高作为一项重要内容有效融入素质教育工作中。

1、健全、完善科普组织领导,成立以学校校长为组长,分管副校长副组长,科技辅导员为组员的科普领导小组。成立了由教务处和相关学科教师组织、实施,各班主任教师积极参与的科普工作小组,确实做到科普队伍深入班级开展活动。

2、建立完善的切合自身实际的科普教育方案和制度,包括科普工作制度、科普活动激励制度和科普设施管理制度等;有科普工作分管领导,并配有专人负责日常青少年科普活动;学校领导带头学习、宣传科技知识和科普法规,参加各类科普活动。

3、实施科普工作和科普档案管理制度化、规范化。统一规范、完善科技辅导员科普活动台帐、科普工作管理制度或办法,并完善各类科普档案管理制度。明确科技辅导员的职责和任务,及每年初制定全年工作计划和有关规划、方案,年底有总结,科普小组在科普活动中形成的材料应及时整理归档。

(二)精选科普队伍

目前我校的科技辅导队伍是以兼职为主,内外结合校内为主的科技辅导队伍。在人员的调配及师资建设的问题上,我们选拔一批年纪轻、有朝气、思想活跃、善于学习和接受新事物的青年教师从事科普的学习培训,逐步把他们培养成学校科技教育工作的骨干和中坚力量。通过走出去的工作方式,组织学校科普组教师到其他科普教育基地学习、参观的工作方式,提高我们校科技教育的素养。有一支稳定的科普志愿者队伍经常开展相关活动;对科普基础设施能够配备专门管理人员负责日常管理和维护。

(三)保证科普经费落实

每年学校都从抽出一定的专项科普经费,用于学校的科普教育教学活动,并多渠道筹措资金,用于科普实践教育活动和改善科普设施。学校的科普奖励资金及资助经费由学校财会统一管理,每次使用都要经过校长审批,做到专款专用。

(四)保证科普阵地利用率

1、我校有高标准的理化生实验室、计算机教室各4个;美术教室3个;图书室、阅览室、综合实践活动室、科技活动室各1个;校园电视台、广播站各一个。而且各个功能室仪器、设备数量充足,完全能满足全校科普工作的需求。

2、学校充分利用学校宣传画廊、广播站、网站、校园报刊等定期开展各种形式的科普宣传活动,每个班级定期出板报对学生进行科普方面的教育。

(五)科普活动开展得扎实有效

1、学校每年都制定科普工作年度计划和实施方案。

2、学校按计划每月都举办科普讲座、科普读书、科普主题班会和校外科普游等活动,做到每月有一个主题,每月都活动,活动有总结。

3、我校积极配合各级科协和教育部门做好科普活动的组织工作,积极组织师生参与各级各类科技竞赛活动,而且取得了优异成绩。

(六)科普信息化做到了常态化

1、我校制定了校园科普信息化工作相关发展规划。

2、学校所有教室均为班班通多媒体教室,教师已经能够熟练使用交互式电子白板,能充分利用备课云平台备课,使用授课云平台上课,实现教师人人能进行网上教研,极大地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质量。

3、能够利用数字电视和电子LED屏等现有信息设备开展“科普中国V视”落地等信息化科普服务工作。

4、我校有8名专兼职人员负责对各类科普信息进行筛选和编辑,面向中小学生实施科普信息的精准推送。

三、主要做法

我们根据学校目前的实际情况,结合近年来快速发展的教育形势,提出科普教育要结合我校各科教学工作实际,在抓好各科常规教学的同时决不能忽视学科的科普工作,努力做到用科普工作推进我们的教育教学工作。

一、全员参与、以人为本,搭建科技教育创新智力平台

为进一步推动学校的科技教育活动,完善科技平台的建设工作,学校将科普工作纳入品牌特色学校的发展规划,同时把它规划为校园文化建设的一部分,提出了学校科普活动的发展规划,在实施过程中做了以下工作:

1.领导重视,狠抓落实

我校成立了以张成玉校长为组长,各有关部门负责人及学校骨干教师组成的科普教育领导小组,负责组织协调全校的科普教育活动,从组织上保证了各项活动的开展和落实,提高工作效率。充分利用理化生、信息课、综合实践活动课和第二课堂活动时间组织开展活动;由领导小组制定活动的规划,督促活动规划的实施,负责活动的管理,由校级科技辅导员负责活动的指导。

2.加大培训力度,夯实师资队伍

目前我校的科技辅导队伍是以兼职为主,内外结合校内为主的科技辅导队伍。在人员的调配及师资建设的问题上,我们选拔一批年纪轻、有朝气、思想活跃、善于学习和 3 接受新事物的青年教师参加学习培训,逐步把他们培养成学校科技教育工作的骨干和中坚力量。通过走出去的工作方式,组织学校科普组教师到其他科普教育基地学习、参观的工作方式,提高我们校科技教育的素养。

3.经费是开展科技活动的有力保障

在经费投入方面,学校对开展科技活动同其他经常性教育教学活动等同对待,在科普教材普及与推广中,学校还给予了一定程度上的倾斜。目前学校开展的各项科技活动,除必要的直接材料由学生自己负担外,其他费用一律由学校负担,并在人员投入和交通工具等方面提供保证。

二、全力以赴,突出重点,打造科普教育基地亮点工程

通过近年来的探索和实践,我校建立了以提高学生科技素养,进行科学知识教育为导向,以创作训练为手段,以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为核心的教学模式。

(一)因地制宜,挖掘资源,顺利开展各项科技活动

结合学校的课程改革以及培养良好的学生素质,充分利用理化生实验室、微机室、校园电视台、广播站、综合实践室、科技劳作室等功能室在科普教育中的功能。学校还十分注重科技环境建设,在教学楼之间开辟了科普画廊展板向学生介绍科学的基本知识,使学生们随时都能受到科学知识的熏陶。其次,开展了科技制作作品展,内容包括模型制作、仿生机器人制作、电子报刊制作等。

2. 因地制宜,开展好各项兴趣小组

我校全面开展的综合实践活动课和第二课堂活动课不仅内容丰富,而且形式多样:有读书小组、小发明制作、科幻绘画小组、仿生机器人制作组、文学社、电脑小组、车辆模型小组、网页制作、篮球、乒乓球等项,这些活动我们逢周

一、

二、

三、四都正常开展。其次,坚持开展科普“五个一”活动。阅读科技书报;观看科普影视;参观科教基地;开展科技宣传;制作科技小作品。在科普“五个一”的基础上,每班推选优秀作品参加学校科技活动。有效拓展了学生活动的空间,提高学生动手能力和实践能力。

3. 利用信息技术,开展科普教育活动

在教学方面,所有信息技术课均是在电脑室,网络环境下教学,主要围绕电子报刊制作、电脑绘画、电脑动画、网页制作和电脑程序设计、查阅科普知识等几方面开展教学,让学生掌握操作技能为主,并从中培养优秀学生参加每年一次的全国中小学生电脑制作比赛,在省、市、镇级各类竞赛中获得了优异的成绩。

(二)积极参加各级各类青少年科技活动,圆满完成了各项工作指标

2016年我校学生刘纳川制作的特斯拉线圈获得辽宁省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二等奖, 4 另有十一名同学获锦州市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

二、三等奖;

2017年我校在第32届辽宁省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中有3人获锦州市二等奖;2人获锦州市三等奖;14人获纪念奖。让师生深切的感受到科学知识贯穿于我们生活的方方面面,让学生体验科学知识的魅力和乐趣,激发了他们创新思想及热情。

千帆竞发东风劲,正是扬帆远航时。我校将以申报锦州市科普示范校为契机,进一步推动校园科普活动开展,加强校园科普基础设施建设,推进科普信息化工程,切实提高青少年这一科普重点人群的科学素质,把我校办成“科普设施一流,科普教师队伍一流,科普成绩一流”的优质学校。

北镇市第一初级中学

2017/7/27

申报“锦州市科普示范校”自查报告

第二篇:定陶一中简介简介

定陶一中简介

定陶一中始创于1950年,占地107541平方米,在岗职工464人,84个教学班,在校生4700余人。恢复高考以来,学校已为全国各类高校培养输送了10000余名本科学生。2005年以来,先后被评为省级规范化学校、山东省绿色学校、省级文明单位、省招飞先进单位、省级电化教育示范化学校、菏泽市依法治校先进单位、菏泽市高中教育教学先进单位、菏泽市先进基层党组织、教育部课题研究先进单位、省级教学示范学校、全国教科研联合体理事学校等称号。学校现有教学楼6座,综合大楼1座。标准化实验室6个,微机室4个,校园网1套,多媒体教室65座,探究室2个,学术报告厅1座,新建图书楼1幢,电子备课室、图书室、阅览室达到了国家一类标准。现有男女宿舍楼6座,学生餐厅一座,塑胶体育场1处,各种体育运动设施齐备。近年来,特别是省实施素质教育以来,定陶一中从更新观念入手,狠抓《山东省普通中小学管理基本规范》的落实,既重教书又重育人,在规范办学行为,实施新课程改革,全面提升教育教学质量方面迈出了新的步伐。

第三篇:通道一中简介

通道第一中学位于渠水河畔,创建于1944年,是怀化市首批挂牌的重点中学、“湖南省基础教育教学实验学校”、“省级文明卫生先进单位”、“贯彻学校体育工作条例先进单位”、省级“文明小区”、市级“文明建设先进单位”、“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先进单位”。

校园占地130亩,建筑面积3万平方米。现有教学班44个,学生2542人,教职工220人,专任教师160人,其中高级56人、中级101人,获市级以上荣誉教师126人。

通道一中秉承“以德治校、以人为本、弘扬个性、全面发展”的办学理念,励精图治、锐意进取。特别是近年来,在上级各部门的亲切关怀和大力支持下,学校实现了跨越式发展,办学规模不断扩大,教学质量稳步提高。教学楼、办公楼、科技楼融“山区特点”、“民族特色”和“现代气息”于一体,面积达8400平方米的多功能学生活动中心和学生公寓已投入使用;素质教育硕果累累,逐步形成了“主题鲜明、内容丰富、趣味盎然、民族特色”的校园文化阵地,“石板路”文学社被《中国校园》等八大杂志评为“全国九十九佳文学社(刊)”;承担国家级和省级研究课题8个,教师发表国家级论文186篇;高考一年一个台阶,2000年吴健同学夺得怀化理科状元,被清华大学录取。2003年又有唐正波、莫孟斌分别被北大、清华录取,2005年高考文科全市排名第二。2008年、2009年、2010年连续三年获得怀化市高考进步奖。如今,通道一中已成为侗乡学子“圆梦的殿堂,成才的摇篮”。

第四篇:高石碑一中简介

学 校 简 介

潜江市高石碑一中位于汉水之滨,兴隆河畔,占地98700平方米,学校片片水杉,挺拔秀丽,簇簇鲜花,飘香四季,绿化面积达39480平方米,是一所美丽的乡村中学,是师生工作、生活、学习的乐园。

学校始建于1975年,起初名为 “长市中学”,后来改为“高石碑中学”,1996年学校布局调整后,更名为“高石碑一中”。学校设立以来,特别是近十多年以来,在各级的正确领导下,学校始终高举素质教育大旗,坚持“以学生的发展为本,为学生的未来奠基”的办学理念,以“让学生成才,让家长放心,让社会满意”为办学宗旨,以“创办具有农村特色的省级示范学校”为办学目的,以“依法治校,管理强校,质量立校,科研兴校,名师扬校”为办学策略,形成了“和谐诚信,务实创新”的校风、“严谨博学,师表奉献”的教风和“自觉自信,自强自尊”的学风。 学校狠抓德育工作,注重教学质量,强调学生个性发展,走出了一条五育并重创特色的办学之路,创造了一个又一个的教育教学辉煌。

学校师资力量不断壮大,教研成果丰硕。全校教职工99人,其中特级教师1人,中学高级教师17人,中学一级教师教师54人,省级骨干教师3人,省优秀教师9人,市学科带头人2人,市骨干教师13人。近五年来,有5位教师在省级教学比武中获奖一二等奖,有19位教师在市级教学比武中获奖,且大多是一等奖。学校教师在省级以上刊物发表文章共216篇。学校独自承担或参与了四个国家级课题、四个省级课题和三个市级课题,其中有六个课题已结题。学校有一支师心慈、师风正、师纪严、师德良、师教勤、师能强的师资队伍。

学校教育成绩不断攀高,稳居全市前列。从97年到2008年,考上潜江市重点中学(潜江中学)的人数每年都在45人以上,其中0

3、0

6、0

7、0

8、09年分别是6

4、7

3、70、8

6、94人。近十年来,在各级各类竞赛中学生获150个国家级奖,320个省级奖,500多个市级奖。学校教学设施不断完善,布局科学合理。学校的学习、运动、生活三区分明。近几年来,先后扩建了教学楼,改建了校园中心大道,新建了规范的体育运动场、达到省级标准的物理、化学、电教实验室、微机室、多媒体教室,重建了学生食堂,兴建了男女生公寓三栋,为学生的学习生活创造了良好的条件。

学校知名度不断提高,深受社会赞誉。经全体师生的共同努力,学校曾获得国家“小星火杯”科技活动奖,近几年来,学校先后获得“湖北省综合实力50强学校”“省劳技教育先进学校”和“全国劳技教育先进学校”的称号,多次被评为市“文明单位”,年年被评为市“教育教学先进学校”,被上级命名为潜江市的“明星学校”、“示范学校”,“湖北省教改实验学校”、“湖北省绿化合格学校”、“湖北省安全文明单位”、“潜江市教育科研实验学校”。学校先后多次接待省内外和邻近县市的领导、同行前来考察,吸引了周边地区的相当数量学生前来就读。

第五篇:**市一中学校简介

**市一中简介

**市第一中学建校于1982年,是**省示范性普通高级中学、**省普通高中特色实验校。近年来,先后荣获“**省文明单位”“**省德育工作先进集体”“**省教育系统先进集体”“**省教育系统创先争优先进基层党组织”“**省德育示范校”“**省文明校园”等荣誉称号。

学校现有教职工175人,教师队伍以中青年为主,其中,中高级教师150人(高级教师64人,正高级教师2人),占专任教师总数的86%,省级学科带头人1人,省级骨干教师9人,省级青年教学能手6人,市级特级教师3人,市级学科带头人6人,市级骨干教师21人,市级优秀教师19人,全日制硕士8人,教育硕士28人。

学校占地面积87亩,总建筑面积25000平方米,装备有集声讯、网络、多媒体功能于一体的现代化教室52个,标准化物理、生物、化学实验室,多功能录播室、舞蹈室、通用技术类教室、智慧教室,地理实践室、生物技术实践室、3D打印室、心理咨询室等一应俱全。办学条件优越,文化内涵丰富,环境整洁优美,书香气息浓郁。

近年来,在中学生数理化生、青少年科技创新、机器人、信息技术与应用等竞赛中,学生多次荣获省级和国家级竞赛一、二、三等奖。学校高考上线率,特别是发展率一直居全省全市前列,并逐年稳步提高。有多人被清华大学、北京大学、复旦大学、浙江大学等名校录取。

**市一中

隆重举行庆祝第35个教师节暨表彰大会

浓情九月,丹桂飘香。9月10日,**市一中隆重举行庆祝第35个教师节暨表彰大会。学校领导班子、全体教职工、学生代表等1900多人共同参与了本次盛会。

李朝奎校长对在教育教学第一线辛勤工作的教师致以节日的问候,对为学校发展作出贡献的教职工表示衷心的感谢,并号召全体教职员工以获奖教师为榜样,扎实工作,开拓进取,再创一中新辉煌。为此,他提出了两点希望:一是希望每位教职员工倍感珍惜教师身份、倍感珍惜社会认同、倍感珍惜国家重托,将培养好学生视为实现自我人生价值的坚定取向;二是希望每位教职员工保持好内心宁静、保持好人格修养、保持好敬业奉献,传授真知、传扬美德、传递担当,让生命中遇见的每个学生自信而阳光的生长;三点要求:一要始终牢记“教书者必先强己、育人者必先律己”的责任,不断拓宽知识覆盖领域,提升专业水平和教学能力,及时把握教育发展的前沿动态,捕捉学生成长成才的客观规律;二要继续发扬爱岗敬业、治学严谨、甘于奉献,淡泊明志的优良作风,以赤诚之心开启学生心灵之窗,以高尚的师德、精湛的业务、扎实的工作、丰硕的成果回报社会,在成就学生的同时完善自己,享受从教的幸福和快乐,真正把教育作为自己终身为之奋斗的事业!三要全体教师一起塑师者之魂、修师者之德、铸师者之能,实现个人发展与学校发展建设同步推进,实现师生的幸福指数和学校建设成同步提升!

本次大会,一方面营造了尊师重教的浓厚氛围,另一方面也进一步增强了广大教职工的工作责任感和使命感,立足岗位,奋发进取,为**市一中持续、健康、协调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本文来自 99学术网(www.99xueshu.com),转载请保留网址和出处

上一篇:帮助设计一份调查问卷下一篇:班主任工作体会及感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