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天原416爆炸事故

2023-06-23

第一篇:重庆天原416爆炸事故

重庆天原化工总厂压力容器爆炸事故

1.事故概况

2004年4月15日21:00,重庆天原化工总厂氯氢分厂1号氯冷凝器列管腐蚀穿孔,造成含铵(NH+4)盐水泄漏到液氯系统,生成大量易燃的三氯化氮。4月16日凌晨发生排污罐爆炸,1:33全厂停车;2:15左右,排完盐水4h后的1号盐水泵在停止状态下发生粉碎性爆炸。

16日17:57,在抢险过程中,突然听到连续2声爆响,经查是5号、6号液氯储罐内的三氯化氮发生了爆炸。爆炸使5号、6号液氯储罐罐体破裂解体,并将地面炸出1个长9m、宽4m、深2m的坑。以坑为中心半径200m范围内的地面与建筑物上散落着大量爆炸碎片。此次事故造成9人死亡,3人受伤,15万名群众疏散,直接经济损失277万元。

2.事故分析

经调查分析确认,爆炸直接因素的关系链是:氯冷凝器列管腐蚀穿孔→盐水泄漏进入液氯系统→氯气与盐水中的铵反应生成三氯化氮→三氯化氮富集达到爆炸浓度→启动事故氯处理装置因震动引爆三氯化氮。 1)直接原因

(1)设备腐蚀穿孔导致盐水泄漏,是造成三氯化氮形成和富集的原因。根据重庆大学的技术鉴定和专家分析,造成氯气泄漏和和含铵盐水流失是1号氯冷凝器列管腐蚀穿孔。列管腐蚀穿孔的主要原因是:

①氯气、液氯、氯化钙冷却盐水对氯气冷凝器存在的腐蚀作用; ②列管内氯气中的水分对碳钢的腐蚀;

③列管外盐水中由于离子电位差对管材产生电化学腐蚀和点腐蚀; ④列管和管板焊接处的应力腐蚀;

⑤使用时间较长,并未进行耐压实验,对腐蚀现象未能在腐蚀和穿孔前及时发现。

1992年和2004年1月该液氯冷冻岗位的氨蒸发系统曾发生过泄漏,造成大量的铵进入盐水,生成了含高浓度铵的氯化钙盐水。1号氯冷凝器列管腐蚀穿孔,导致含高浓度的氯化钙盐水进入液氯系统,生成并大量富集具有极具危险的三氯化氮,演变成16日的三氯化氮大爆炸。

(2)三氯化氮富集达到爆炸浓度和启动事故氯处理装置造成振动引起三氯化氮爆炸。调查证实,厂方现场处理人员未经指挥部同意,为加快氯气处理速度,在对三氯化氮富集爆炸危险性认识不足情况下,急于求成,判断失误,凭借以前操作处理经验,自行启动了事故氯处理装置,对4号、5号、6号液氯储罐(计量槽)及1号、2号、3号汽化器进行抽吸处理。在抽吸过程中,事故氯处理装置水封处的三氯化氮与空气接触并振动,首先发生爆炸,爆炸形成的巨大能量通过管道传递到液氯储罐,搅动和振动了液氯储罐中的三氯化氮,导致了液氯储罐内的三氯化氮爆炸。

2)间接原因

(1)该厂压力容器设备管理混乱,技术档案资料不全。2台氯液气分离器未见任何技术资料和检验报告。发生事故冷凝器1996年3月投入使用,2001年1月才进行首次检验,但未进行耐压实验。也无近2年维修、保养和检查记录,致使设备腐蚀现象未能及早发现采取措施。

(2)安全生产责任制落实不到位。2004年2月12日,集团分司与该厂签定了安全生产责任书,但该厂未能将目标责任分解到厂属各相关单位。

(3)安全生产整改监督检查不力。该厂“2·14”氯化氢泄漏事故后,引起了市领导的高度重视,市委、市政府作出了重要批示。为此,重庆化医控股集团公司与该厂虽然采取了一些措施,但未能认真从管理查找原因、总结经验教训。在责任追究上,以经济处罚代替行政处分,有关责任人员未能深刻吸取事故教训。另外,整改措施不到位监督检查力度不够,以致于安全方面存在的隐患未能有效的整改。“2·14”事故后,本应增加盐酸合成尾气和四氯化碳尾气的监控系统,直到“4·16”事故发生时尚未配备。

简评 此次事故直接原因因氯冷凝器列管腐蚀泄漏,含高浓度铵的盐水进入液氯系统,生成极易爆炸的三氯化氮且迅速富集,以及人为处理措施不当所致,但人为的因素不是主导因素。有关专家在《关于重庆天原化工总厂“4·16”事故原因分析报告的意见》中指出,目前国内对三氯化氮爆炸机理、爆炸条件缺乏相关技术资料,避免三氯化氮爆炸的相关技术标准尚不够完善。因含高浓度铵的氯化钙盐水泄漏到液氯系统,导致爆炸事故在我国尚属首例。此次事故表明对三氯化氮爆炸的处理,确实存在很大的复杂性、不确定性和不可预见性。目前,全国氯碱行业尚无对氯化钙盐水中铵含量定期发分析的规定。该厂氯化钙盐水10多年未更换也未进行过检测,造成盐水中的铵不断富集,生成了大量三氯化氮创造了条件,为爆炸留下隐患。

第二篇:重庆天原化工厂“4.16”氯气泄漏爆炸事故分析

一、事故经过

事故发生前的2004年4月15日白天,该厂处于正常生产状态。15日17时40分,该厂氯氢分厂冷冻工段液化岗位接总厂调度令开启1号氯冷凝器。18时20分,氯气干燥岗位发现氯气泵压力偏高,4号液氯贮罐液面管在化霜。当班操作工两度对液化岗位进行巡查,未发现氯冷凝器有何异常,判断4号贮罐液氯进口管可能有堵塞,于是转5号液氯贮罐(停4号贮罐)进行液化,其液面管也不结霜。21时,当班人员巡查1号液氯冷凝器和盐水箱时,发现盐水箱氯化钙(CaCl2)盐水大量减少,有氯气从氨蒸发器盐水箱泄出,从而判断氯冷凝器已穿孔,约有4m3的CaCl2盐水进入了液氯系统。发现氯冷凝器穿孔后,厂总调度室迅速采取1号氯冷凝器从系统中断开、冷冻紧急停车等措施。并将1号氯冷凝器壳程内CaCl2盐水通过盐水泵进口倒流排入盐水箱。将1号氯冷凝器余氯和1号氯液气分离器内液氯排入排污罐。15日23时30分,该厂采取措施,开启液氯包装尾气泵抽取排污罐内的氯气到次氯酸钠的漂白液装置。16日0时48分,正在抽气过程中,排污罐发生爆炸。1时33分,全厂停车。2时15分左右,排完盐水后4h的1号盐水泵在静止状态下发生爆炸,泵体粉碎性炸坏。

险情发生后,该厂及时将氯冷凝器穿孔、氯气泄漏事故报告了化医集团,并向市安监局和市政府值班室作了报告。为了消除继续爆炸和大量氯气泄漏的危险,重庆市于16日上午启动实施了包括排险抢险、疏散群众在内的应急处置预案,16日9时成立了以一名副市长为指挥长的重庆天原化工总厂“4·16”事故现场抢险指挥部,在指挥部领导下,立即成立了由市内外有关专家组成的专家组,为指挥部排险决策提供技术支撑。

经专家论证,认为排除险情的关键是尽量消耗氯气,消除可能造成大量氯气泄漏的危险。指挥部据此决定,采取自然减压排氯方式,通过开启三氯化铁、漂白液、次氯酸钠3个耗氯生产装置,在较短时间内减少危险源中的氯气总量;然后用四氯化碳溶解罐内残存的三氯化氮(NCl3);最后用氮气将溶解NCl3的四氯化碳废液压出,以消除爆炸危险。10时左右,该厂根据指挥部的决定开启耗氯生产装置。

16日17时30分,指挥部召开全体成员会议,研究下一步处置方案和当晚群众的疏散问题。17时57分,专家组正向指挥部汇报情况,讨论下一步具体处置方案时,突然听到连续2声爆响,液氯贮罐发生猛烈爆炸,会议被迫中断。据勘察,爆炸使5号、6号液氯贮罐罐体破裂解体并形成一个长9m、宽4m、深2m的炸坑。以坑为中心,约200m的地面和构、建筑物上有散落的大量爆炸碎片,爆炸事故致9名现场处置人员因公殉职,3人受伤。

爆炸事故发生后,引起党中央、国务院领导的高度重视,温家宝、黄菊、华建敏等中央领导同志对事故处理与善后工作作出重要指示,国家安监局副局长孙华山等领导亲临现场指导,并抽调北京,上海、自贡共8名专家到重庆指导抢险。这个过程一直持续到4月19日,在将所有液氯贮罐与汽化器中的余氯和NCl3采用引爆、碱液浸泡处理后,才彻底消除危险源。

二、事故原因分析

事故调查组认为,天原“4·16”爆炸事故是该厂液氯生产过程中因氯冷凝器腐蚀穿孔,导致大量含有铵的CaCl2盐水直接进入液氯系统,生成了极具危险性的NCl3爆炸物。NCl3富集达到爆炸浓度和启动事故氯处理装置振动引爆了NCl3。

1.直接原因

(1)设备腐蚀穿孔导致盐水泄漏,是造成NCl3形成和聚集的重要原因。根据重庆大学的技术鉴定和专家的分析,造成氯气泄漏和盐水流失的原因是氯冷凝器列管腐蚀穿孔。腐蚀穿孔的原因主要有5个方面:一是氯气、液氯、氯化钙冷却盐水对氯冷凝器存在普遍的腐蚀作用;二是列管内氯气中的水分对碳钢的腐蚀;三是列管外盐水中由于离子电位差对管材发生电化学腐蚀和点腐蚀;四是列管与管板焊接处的应力腐蚀;五是使用时间已长达8年并未进行耐压试验,使腐蚀现象未能在明显腐蚀和腐蚀穿孔前及时发现。

调查中还了解到,液氯生产过程中会副产极少量NCl3。但通过排污罐定时排放,采用稀碱液吸收可以避免发生爆炸。但1992年和2004年1月,该液氯冷冻岗位的氨蒸发系统曾发生泄漏,造成大量的氨进入盐水,生成了含高浓度铵的CaCl2盐水(经抽取事故现场CaCl盐水测定,盐水中含NH4+与NH3总量为17.64g/L)。由于1号氯冷凝器列管腐蚀穿孔,导致含高浓度铵的CaCl2盐水进入液氯系统,生成了约486kg(理论计算值)的NCl3爆炸物,为正常生产情况下的2600余倍。是16日凌晨排污罐和盐水泵相继发生爆炸以及16日下午抢险过程中演变为爆炸事故的内在原因。

(2)NCl3富集达到爆炸浓度和启动事故氯处理装置造成振动,是引起NCl3爆炸的直接原因,经调查证实,该厂现场处理人员未经指挥部同意为加快氯气处理的速度,在对NCl3富集爆炸危险性认识不足的情况下,急于求成,判断失误,凭借以前的操作处理经验,自行启动了事故氯处理装置,对4号、5号、6号液氯贮罐及1号、2号、3号汽化器进行抽吸处理。在抽吸过程中,事故氯处理装置水封处的NCl3因与空气接触和振动而首先发生爆炸,爆炸形成的巨大能量通过管道传递到液氯贮罐内,搅动和振动了罐内的NCl3,导致5号、6号液氯贮罐内的NCl3爆炸。

2、间接原因

(1)压力容器日常管理差。检测检验不规范,设备更新投入不足。①国家质量技术监督局《压力容器安全技术监察规程》(以下简称《容规》)第117条明确规定:“压力容器的使用单位,必须建立压力容器技术档案并由管理部门统一保管”,但该厂设备技术档案资料不齐全,近2年无维修、保养、检查记录,压力容器设备管理混乱。②《容规》第132条、133条分别规定:“压力容器投用后首次使用内外部检验期间内,至少进行1次耐压实验”。但该厂和重庆化工节能计量压力容器监测所没有按照该规定对压力容器进行首检和耐压实验,检测检验工作严重失误。发生事故的氯冷凝器在1996年3月投入使用后,一直到2001年才进行首检,2002年2月进行复检,2次检验都未提出耐压试验要求,也没有做耐压试验。致使设备腐蚀现象未能在明显腐蚀和腐蚀穿孔前及时发现,留下了重大事故隐患。③该厂设备陈旧老化现象十分普遍,压力容器等安全设备腐蚀严重,设备更新投入不足。

(2)安全生产责任制落实不到位,安全生产管理力量薄弱。2004年2月12日,重庆化医控股(集团)公司与该厂签订安全生产责任书以后,该厂未按规定将目标责任分解到厂属各单位和签订安全目标责任书,没有将安全责任落实到基层和工作岗位,安全管理责任不到位。安全管理人员配备不合理,安全生产管理力量不足,重庆化医控股(集团)公司分管领导和厂厂长等安全生产管理人员不熟悉化工行业的安全管理工作。

事故隐患督促检查不力。重庆天原化工总厂对自身存在的事故隐患整改不力,特别是该厂“2·14”氯化氢泄漏事故后,引起了市领导的调度重视,市委、市政府领导对此作出了重要批示。为此,重庆化医控股(集团)公司和该厂虽然采取了一些措施,但是没有认真从管理上查找事故的原因和总结教训,在责任追究上采取以经济处罚代替行政处分,因而没有让有关责任人员从中吸取事故的深刻教训,整改的措施不到位,督促检查力量也不够,以至于在安全方面存在的问题没有得到有效整改。“2·14”事故后,本应增添盐酸合成尾气和四氯化碳尾气的监控系统,但直到“4·16”事故发生时都未配备。

(4)对NCl3爆炸的机理和条件研究不成熟,相关安全技术规定不完善。国有关权威在《关于重庆天原化工总厂“4·16”事故原因分析报告的意见》中指出“目前,国内对NCl3爆炸的机理、爆炸的条件缺乏相关技术资料,对如何避免NCl3爆炸的相关安全技术标准尚不够完善”,“因含高浓度的CaCl2盐水泄漏到液氯系统,导致爆炸的事故在我国尚属首例”。这表明此次事故对NCl3的处理方面,确实存在很大程度的复杂性、不确定性和不可预见性。故这次事故是因为氯碱行业现有技术下难以预测的、没有先例的事故,人为因素不占主导作用。同时,全国氯碱行业尚无对CaCl2盐水中铵含量定期分析的规定,该厂CaCl2盐水中铵含量定期分析的规定,该厂CaCl2盐水10余年未更换和检测,造成盐水中的铵不断富集,为生成大量的NCl3创造了条件,并为爆炸的发生埋下了重大的潜在隐患。

(5)重庆主城的7个区有危险品化工企业69家,它们与数百万市民朝夕相伴,城市规划存在严重缺陷。

根据以上对事故原因的分析,调查组认为“4·16”事故是一起责任事故。

三、事故教训

重庆天原化工总厂“4·16”事故的发生,留下了深刻的、沉痛的教训,对氯碱行业具有普遍的警示作用。

1.天原化工总厂有关人员对氯冷凝器的运行状况缺乏监控,有关人员对4月15日夜里氯干燥工段氯气输送泵出口压力一直偏高和液氯贮罐液面管不结霜的原因,缺乏及时准确的判断,没能在短时间内发现氯气液化系统的异常情况,最终因氯冷凝器氯气管渗漏扩大,使大量冷冻盐水进入氯气液化系统,这个教训应该认真总结。有关氯碱企业应引以为戒。

2.目前大多数氯碱企业均沿用液氨间接冷却CaCl2盐水的传统工艺生产液氨,尚未对盐水含盐量引起足够重视。有必要对冷冻盐水中含铵量进行监控或添置自动报警装置。

3.加强设备管理,加快设备更新步伐,尤其要加强压力容器与压力的监测和管理,杜绝泄漏的产生。对在用的关键压力容器,应增加检查、监测频率,减少设备缺陷所造成的安全隐患。

4.进一步研究国内有关氯碱企业关于NCl3的防治技术,减少原料盐和水源中铵形成NCl3后在液氯生产过程中富集的风险。

5.尽量采新型致冷剂取代液氨的液生产传统工艺,提高液氯生产的本质安全水平。

6.从技术上进行探索,尽快形成一个安全、成熟、可靠的预防和处理NCl3的应急预案,并在氯碱行业推广。

7.加强对NCl3的深入研究,完全弄清其物化性质和爆炸机理,使整个氯碱行业对NCl3有更充分的认识。

8.加快城市主城区化工生产企业,特别是重大危险源和污染源企业的搬迁步伐,减少化工安全事故对社会的危害及其负面影响。

四、事故处理

经重庆天原化工总厂“4·16”事故调查组调查确认,“4·16”事故是一起责任事故。按照有关规定,经重庆市委、市政府批准,重庆市纪委、监察局决定对事故有关责任人分别给予处分。

给予对事故发生负有重要领导责任的化医控股集团公司董事长、党委书记缪光奎党内警告处分,化医控股集团公司经济运行部部长李华夏行政记过处分;

给予对事故发生负有主要领导责任的重庆天原化工总厂厂长张定禄撤销重庆天原化工总厂厂长、党委委员职务处分;

给予对事故发生负有重要领导责任的重庆天原化工总厂党委书记兼副厂长陈德国党内警告处分;

给予对事故发生负有重要领导责任的重庆天原化工总厂党委书记兼副厂长陈德国党内警告处分;

给予对事故发生负有直接责任的重庆天原化工总厂动力分厂代理副主任王为民撤销重庆天原化工总厂动力分厂代理副主任职务处分;

给予对事故发生负有直接责任的重庆化工节能计量压力容器检测所所长助理兼压力容器检测科科长、技术负责人、检验师周军撤销重庆化工节能计量压力容器检测所所长助理和压力容器检测科科长职务处分;

给予对事故发生负有重要领导责任的重庆化工节能计量压力容器检测所副所长吴明中(主持工作)行政记大过处分。

第三篇:高炉炉顶爆炸事故、转炉爆炸事故、炼钢车间转炉钢水外泄爆炸事故

高炉炉顶爆炸事故

1. 事故经过简述

2006年3月30日,唐山国丰钢铁有限公司5号高炉按计划准备进行检修,现场共有26名职工,其中高炉生产人员14名,检修人员12名。但由于当日夜班炉温向凉,5时40分高炉产生悬料,并且风口有涌渣现象。值班工长董××及时报告车间副主任李××、主管生产副厂长翟××、李××、翟××分别于6时、6时20分到达现场组织采取措施。6时10分减风到146千帕,6时25分左右11号风口有渣烧出,看水工及时用冷却水封住,由于担心高炉产生崩料后灌死并烧穿风口,高炉改常压操作,为紧急休风作准备。6时35分改切断煤气操作,炉顶、重力除尘器通蒸汽。6时50分观察炉况比较稳定,又减风到70千帕,稍后又发现有风口涌渣现象。7时10分加风到89千帕,压量关系转好,但顶温明显上行,为控制炉顶温度,从7时35分开始间断打水,控制顶温在300~350℃。8时15分左右高炉工况呈好转趋势,但发现此间料尺没有动,怀疑料尺有卡阻,值班工长董××安排2名煤防员进行煤气监护,安排2名检修人员到炉顶平台对料尺进行检查。8时39分左右,炉内塌料引发炉顶爆炸,造成6人死亡(炉顶平台4人全部遇难,渣口平台处2人死亡)、6人受伤的事故。

2. 事故原因分析

(1)直接原因:

5号高炉由于长时间悬料(约3小时),炉内上部形成膨料(固体料柱),炉内下部形成较大空间,成为一个高温高压的容器;高炉已经切断煤气操作,高炉炉顶放散阀打开,炉顶和大气相通;因炉顶温度逐步升高,在40分钟内采取断续打水措施,以控制炉顶温度在300~350℃之间。高炉内突发塌料后,炉顶瞬间产生负压,空气从炉顶放散阀处进入炉内,炉身上部含有水的固体料柱突然塌落,附着在固体料柱上的水遇高温后分解产出氢气和氧气,和炉内下部的高温煤气突然混合后(炉内下部温度高于1000℃)发生爆炸。

(2)间接原因:

1)5号高炉现场操作人员在炉凉初期未严格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行业标准(AQ2002~2004)《炼铁安全规程》和唐山国丰钢铁有限公司《炼铁作业指导书》的相关规定。 2)炼铁厂管理人员安全管理能力较差,对现场安全操作检查确认不够,对现场工人的操作行为指挥不利,未能采取果断措施,积极组织坐料,造成长时间悬料,使炉内空间变大,给事故的发生埋下了隐患。

3)炼铁厂现场管理混乱,指挥协调不利,劳动组织不合理,交叉作业。在5号高炉炉况不正常的情况下,检修人员提前进入高炉现场。

由于COREX炉属新开发的炼铁技术,目前世界上投产的仅7台,且运行过程中尚未发现存在较大的安全隐患,也无事故报道,故选择高炉炼铁工艺的事故案例进行参考。从以上事故案例可见,操作人员在处理异常情况时,必须严格按照已经过论证的操作规程或相关规定执行,不应凭经验操作,管理人员应更熟悉安全规程,一旦发现操作人员违规,必须立即制止,已防止事故的发生。

转炉爆炸事故

1. 事故经过简述

1986年11月7日16时25分,重庆钢铁公司六厂2#转炉发生爆炸,死亡6人,重伤3人,轻伤6人,造成全厂停产。11月7日,重钢公司六厂2#转炉早班工人于15时14分出完超计划的第二炉钢(计划6炉钢)后,倒碴并清理炉口残钢,准备换炉。此时车间副主任兼冶炼工段长钟某指挥当班班长洪某用水管向炉内打水进行强迫冷却,以缩短换炉时间。16时中班工人接班。这时钟段长指挥中班工人准备倒水接碴,并亲自操作摇炉倒水。当炉体中心线与水平夹角为三十度时,炉内发生猛烈爆炸,汽浪把重约3.3吨的炉帽连同重约0.95吨的炉帽水箱冲掉,飞出约45米,打碎钢筋混凝土房柱,当场造成6人死亡。

2. 事故原因分析

重钢公司钢研所根据对炉体的检查和取样分析认为,当时炉内约有280毫米厚的残碴,体积约0.6立方米,重约2吨。在爆炸前残碴处于液体状态,当水进入炽热的炉内后,水被大量蒸发,液碴表面迅速冷凝成固体状。由于冷却时间短,碴表面以下部分仍处于液体状态,在进行摇炉倒水操作时,由于炉体大幅度倾斜,在自身重力作用下,炉内残碴发生颠覆,下部液碴翻出并覆在水上,以致液碴下部大量蒸汽无法排出,造成爆炸。

这是钢铁冶金行业一起典型的物理爆炸事故。主要是由于水在炽热铁水或钢水的加热下迅速汽化,但无法及时排出而造成的局部压力升高。当达到临界点时,就会发生爆炸。虽然该案例发生在炼钢的转炉系统,但对炼铁的高炉以及本项目涉及的COREX炉也有同样的警示作用。

炼钢车间转炉钢水外泄爆炸事故

1. 事故经过简述

某年×月×日00:20,某钢铁集团所属炼钢股份公司炼钢车间1#转炉出第1炉钢。该车间清渣班长陈某到钢包房把1#钢包车开到吹氩处吹氩。00:30,陈把钢包车开到起吊位置,天车工刘某驾驶着3号80t天车落钩挂包(双钩)准备运到4号连铸机进行铸钢。陈站在钢包东侧(正确位置应站在钢包5m处)进行指挥挂包。陈看到东侧钩挂好后,以为西侧钩也挂好了,就吹哨明示起吊。天车工听到起吊哨声后开始起吊。开车后由1号炉方向向4号车行驶约8m后,班长指吊工陈某发现天车西侧挂钩没有挂到位,钩尖顶在钢包耳轴中间,钢包倾斜随时都有滑落坠包的危险,陈立即吹哨示意落包。在2#烘烤器工作的清渣工、吹氩工听到陈的哨声后也发现天车西侧钩没挂好,便一同与陈追着天车喊停车,并对在天车下滑板作业场地1号包坑作业的滑板工施某等人及在3号包坑作业的山东某耐火材料公司的滑板工卢某等人喊:“快跑”(每坑相距5m)。当天车行驶到三号包坑上方时,天车工刘某听到地面多人的喊声,立即停车。在急刹车的惯性作用下,西侧顶在钢包耳轴的吊钩脱离钢包轴,钢包严重倾斜(钢包自重30t,钢水40t)挣弯东侧吊钩后脱钩坠落地面,钢水洒地后因温差而爆炸(钢水温度1640℃)在1#坑包作业的3名工人先是赵某听到钢包坠地“咣当”一声侧头一看钢包坠落,钢水外泄,转身向东侧大门逃生,边跑边呼喊,跑了约15m之后摔倒。施等2人随后跑到赵身边时被一股爆炸的钢水严重灼伤。赵被灼成轻伤。距离钢包坠地最近的3名山东某耐火材料公司的工人2名当即死亡,1名在被送往医院经抢救无效死亡。施等2人被送往急救中心抢救。集团公司领导和市里有关部门领导接到事故通知后立即赶到现场组织抢救人员、恢复生产。这是一起严重的起重伤害事故,事故造成了3人死亡、2人重伤和1人轻伤,事故直接损失30万元。

2. 事故原因分析

(1)直接原因 1)3号天车起吊钢水包时,西侧挂钩没有完全挂住钢包的耳轴,而是钩顶尖在耳轴的轴杆中侧,形成钩与耳轴“线”接触。指吊工陈某指挥起吊时站位不对,只能看到挂钩挂住东侧钢包耳轴上,而没有到西侧检查确定后是否挂住就吹哨指挥起吊。造成钢包受力不均匀、倾斜,随时都有坠包的危险,因刹车惯性力使西侧板钩从耳轴上脱落,挣弯东侧耳轴钢包坠地倾翻是造成重大伤亡责任事故的直接原因。

2)天车工刘某违规操作,发现陈指车工站位不对没有告示,启车时没有按操作规程“点动”、“试闸”、“后移”、“准起吊”操作,造成中途急刹车惯性力作用下钢包西侧板钩脱落,钢包受力不均匀挣弯东侧挂钩后坠地倾翻的重大伤亡责任事故的直接原因。

(2)间接原因

1)生产确认制、责任制、安全操作规程实施不到位。 2)立体交叉作业安全隐患重大,安全生产保障措施不利。

3)生产车间噪音较强天车行驶时预警铃声较弱,很难听到。所以,发生事故躲闪不及。再者,天车行驶时频率较大,来回躲闪影响作业。

4)作业场地狭小,出现钢包坠地事故,钢水四溢爆炸,根本无法躲闪,出现伤亡事故是必然的。

这起事故主要原因是人为的不当操作而引发的,可以发现,该公司其实已制定了相关的操作规程,但在实际生产中,作业人员并未很好的遵守执行。其次在场地的布置,流程的立体设计上也存在一些问题。本次项目中的转炉项目也存在钢水、铁水的吊装作业,根据第一步实施项目的情况来看,现场布置较合理,硬件方面的安全措施比较到位。这就要求我们的操作人员必须严格按制定的安全操作规程作业,杜绝发生此类人为事故的隐患。

第四篇:民用爆炸物品爆炸事故应急预案

一、目标

整个工程不发生任何民用爆炸物品爆炸事故,杜绝人员伤亡。

二、指标

事故发生率为0。

三、控制措施

1、明火和表面高温引起的爆炸与预防。在贮存、运输爆炸物品时,绝对不允许明火存在、接触明火或表面高温。

(1)严禁烟火,在贮存民爆物品的场所不允许有烟火存在,如火柴、吸烟、生火取暖、做饭、任意焚燃废品废物等。

(2)电气设备,线路应保证正常良好,如电气开关、电灯、电线、仪器、仪表等电器设备,由于接触不良或绝缘损坏、漏电、短路等发生火花引起火灾,以致扩大燃烧进而引起爆炸,故平时要进行重点与非重点的循回检查,发现问题及时维修。接触爆炸物品的电器设备通常采用防爆型,电缆多用铠装电缆或穿入套管内使用。

(3)使用运输工具注意防止漏电产生电火花,或汽车排烟带出火星,通常要采取防护措施,如引动排烟管方向,在管口增设安全罩等。

(4)为防止散热,保证隔热,采取绝热保温措施,否则将造成表面高温,若与火炸药直接接触可能引起分解自燃。通常保温、采暖最好使用热风,若使用散热器采暖应该使用热水而不宜使用蒸气作为加热介质,散热器表面温度不应超过80℃,而且要求表面光滑便于

清洗落在其上的爆炸性粉尘。进入或经过危险工房内的蒸汽管道,必须用绝热材料包裹,表面温度不应超过50℃。火炸药存放应与热源保持一定距离。不能过于临近,防止局部温度过高造成自燃。

2、摩擦与撞击引起的爆炸及预防。由于火炸药等爆炸性质在坚硬的物品间摩擦或撞击,发生局部过热可达到燃点或爆发点以上,摩擦撞击的明火也能引起燃烧或爆炸。多数是由于工房、设备清理不净,违章作业,违章操作等造成。为防止摩擦、撞击,避免金属间互相撞击产生火花,要使用软质材料,如橡胶、塑料或有色金属。

3、易燃品与爆炸品自燃的预防。对于存贮时间较长的火炸药等爆炸品,应按规定检查分析影响贮存性能的有关项目,发现异常情况及时采取措施予以处理。

暂时贮存的爆炸性物品,严格防止日光直接照射(尤其是夏天)或靠近热源,以防止由于局部温度升高,热量积聚,散热不好引起自燃着火。

库房存放的火炸药等爆炸性产品,要注意通风、防潮、隔热,防止堆积密度过大,不易散热,检查不便等。最理想的贮存条件是存贮在干燥、通风的洞中。

四、应急措施

1、成立应急领导组

组长:王选林

常务副组长:温爱峰

副组长:王建新段海云李云照

成员:高继生邢春霞张照明杨艳花冯聪明 郝腊梅

丁国林秦小龙高月平

下设办公室,办公室设在项目安全生产部。

主任:李云照

组员:安福成高月平郝腊梅丁国林

2、配备急救车一辆:晋JDC526。

3、成立临时急救小组,配备急救设施和备用药品,并保证使用状态率。急救人员:秦小龙杨艳华冯聪明

4、24小时值班电话:15835824252;

领导组办公室电话:13435808833。

急救电话:医院120;报警110;火警119。

5、增强自我保护意识,掌握事故现场的自救和逃离措施。

五、应急响应

1、事故发生后,当事人应立即报告项目负责人,并立即报告当地负责爆破、危险化学品安全监督管理综合工作的部门和公安、环境保护、质检部门及建管处。同时,领导组应马上组织人员抢救,迅速联系1

19、120,把负伤人员立刻送往医院抢治,不能拖延时间。

2、项目部立即启动应急救援预案,立即组织人员营救受害人员,组织撤离或者采取其他措施保护危害区域内的其他人员,不得拖延、推诿。采取必要措施,减少事故损失,防止事故蔓延、扩大。

3、迅速控制危害源,并对民爆物品和危险品造成的危害进行检验、监测,测定事故的危害区域、危险化学品性质及危害程度。

4、 针对事故对人体、动植物、土壤、水源、空气造成的现实危害和可能产生的危害,迅速采取封闭、隔离、洗消等措施。

5、对爆炸物品事故造成的危害进行监测、处置,直至符合国家环境保护标准。

6、查明人员伤亡情况,估算经济损失等情况,调查分析事故原因,对事故进行认真的调查、分析、总结、评估和处理,形成文字材料报告上级部门。

六、物资投入

1、劳动保护用品(安全帽、工作服、手套、防护用品等)。

2、消防器材。

3、培训演练。

4、急救设施(救护箱、氧气袋、药物等)。

七、职责与权限

1、应急领导小组负责本单位“预案”的制定、修订,检查督促做好重大事故的预防措施和应急救援的各项准备工作。

2、应急领导小组负责组建应急救援队,并组织实施。

3、项目经理负责预案资金的监督、实施。

4、财务部长负责抢险物资资金到位。

5、后勤保障部负责各类物资的购进,严把质量关。并保证抢救车辆、机械完好使用率。

6、项目副经理负责施工现场。

7、专职安全员负责组织进行日常监督、检查及时发现问题。

8、综合部负责培训考核特殊工种人员。

9、专职安全员负责整个施工现场的设施、安全到位。

八、实施阶段

整个项目工程始末、从起始到工地转移。

第五篇:爆炸材料爆炸、燃烧事故专项应急预案

1、事故类型和危害程度分析

我项目部以煤炭生产为主,爆炸材料事故是矿井煤炭生产的重大灾害之一。爆炸材料事故主要在运输和井下储存过程,发生的主要原因是管理过程中存在的漏洞以及突发的意外事故。爆炸材料事故发生着火、爆炸、流失等事故,造成重大人身伤亡事故以及严重的社会治安隐患,严重影响矿井的安全生产,事故发生具有一定的偶然性。

2、应急处置基本原则

①、坚持“以人为本”的原则,坚持“安全优先”的原则。

②、坚持防止事故扩大优先的原则。 ③、坚持尽快恢复生产的原则。 ④、坚持抢救先活人后死人的原则。 3应急处理组织机构及职责

项目部成立爆炸材料事故应急救援指挥部,指挥部设在项目部调度室。

总指挥:项目经理 副指挥:安全副经理

成 员:各副经理、调度室、安全监察部、技术部、通风部、机电部、计划经营科、保卫科、综合科等主要负责人。 3.2指挥机构及职责

3.2.1指挥部职责

①、事故发生后,分析判断事故,决定启动应急救援预案。

②、决定成立抢险救灾现场总指挥部 ③、批准或调整现场抢救方案

④、负责组织矿井爆炸材料事件的应急救援准备工作检查,督查各单位的落实情况。

⑤、根据事态的发展,决定是否请求救助。 ⑥、协调物资、设备、医疗、通信、后勤等工作。 3.2.2抢险救灾现场总指挥及其成员职责 3.2.2.1抢险救灾现场总指挥部职责

及时到达事故单位统一部署协调事故抢险救灾和人员抢救工作。总指挥部下设现场抢险及督察、抢险救护、抢险救灾设施供应、抢险救灾灾情分析,抢险救灾调度、抢险救灾保卫、抢险救灾医疗、事故调查和善后处理九个专业组。 3.2.2.2现场抢险及督查组(由安全监察部组成)

①、24小时跟班督察抢险救灾工作落实。 ②、保证现场安全措施的落实。

③、及时向抢险调度室汇报现场进展情况。

3.2.2.3抢险救护组(安全监察部、技术部、保卫部、通风部等)

负责按照抢救方案组织现场的探险,紧急抢险和救援行

动,对各抢险路线,工作地点气体进行监测与分析,协调通风部门为抢救事故地点提供通风保障,按照总指挥命令负责向平鲁区矿山救护队求援联络。

3.2.2.4抢险救灾设施供应(计划经营科、机电部、区队)

负责保障事故现场所需的各类应急救援物资: 3.2.2.5抢险救灾灾情分析组(由安全、生产副经理及技术部等人员组成)①、负责进行灾害原因分析。 ②、负责为事故现场提供事故地点的相关资料。 ③、协助事故单位制定抢险救灾方案和技术指导工作。 ④、根据现场情况提出事故处理的方案和建议。 3.2.2.6抢险救灾调度组(由调度室组成)

a、①、根据总指挥部安排协助编制,发布现场抢险救灾方案和调整方案。

②、制定并发布抢险救灾各项制度。

③、落实并调度指挥部碰头会、调度会议安排的全部工作。 ④、传达指挥部下达的各项命令,通知抢救救灾人员赶赴事故现场。

⑤、在事故抢救过程中,协调有关人员进行抢险救援工作。 ⑥、按时调度现场抢险工作进展情况。

⑦、根据抢险工作不同阶段及时调整调度内容和各类调度记录表格。

⑧、及时填绘抢险救灾工作形象进度图表。

⑨、安排抢险救灾具体工作,并保证责任落实。 ⑩、及时统计汇总各项工作进展情况。

b、①、统计、汇总人员出勤、设备材料投入、灾情分析等资料。

②、及时向指挥部汇报各项工作的进展情况。

③、按照“快、准、靠、灵”的要求,实行精细化快捷调度。

④、采用计算机等现代化办公手段,提高调度工作效率,建立调度工作电子档案。

⑤、落实上级有关指示和批示,对内通报事故抢险进展情况,并做好相关记录。

⑥、组织分析任务不落实的原因。

⑦、及时安排落实抢险地点的通信联系工作。 ⑧、及时完成指挥部安排的其它工作。 3.2.2.7抢险救灾保卫组(保卫科)

负责保证抢险救灾物资运输、救护车等路线交通畅通和矿区治安。

3.2.2.8抢险救灾医疗(调度室)

负责调集药品和医护人员等,并指导组织现场抢救人员采取正确有效的方法,及时进行现场急救,组织医护人员对受伤人员进行急救与治疗。

3.2.2.9事故调查组(安全监察部)

组织或协调对事故的调查工作

3.2.2.10善后处理组(综合科、财务科)

协助事故单位做好事故伤亡人员的善后处理工作。 3.3现场指挥部

成立现场指挥部,一旦灾害发生,由领导小组组长任现场抢救总指挥部总指挥,负责现场制定抢救方案,指挥现场抢救和有关的对外通信联系工作。 4.0预防与预警 4.1危险源控制

严格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民用爆炸物品管理条例》、《中华人民共和国治安管理处罚法》、同煤浙能麻家梁煤业有限公司相关文件。 4.2预警行动 4.2.1预警情形

当发生下列情况时,启动信息报告应急处置程序。 4.2.1.1运行过程中发生交通事故: 4.2.1.2发生着火、爆炸事故: 4.2.1.3发生哄抢、劫车等事故: 4.2.1.4发生被盗、丢失现象时: 4.2.1.5发生恶劣天气,无法行驶时: 4.2.2预警责任 4.2.2.1责任分工

根据爆炸材料运行路线及我矿井目前的具体分工负责情况,各相关单位的具体责任范围:

①、保卫科负责从区公安局专用药库到矿井井口的运输过程。

②、药库负责入库保管和发放。 4.2.2.2检查

爆炸材料管理安全监察部牵头组织、负责每周一次的专项检查,每月20日前组织一次全矿井范围内隐患排查,对检查发现的问题及时制定方案和措施,并限期整改,督促落实并实行闭合跟踪管理。 4.3预警信息发布程序

①、车辆在行驶过程中,发生交通机械或堵车事故时,火工品押运员或司机要及时向矿井调度室汇报。

②、药库发生火灾、爆炸等事故,由值班库管员汇报。 ③、矿井接到信息后,应准确记录信息内容,根据事故性质立即通知有关人员赶赴现场处理相关事宜。

④、矿井调度室接到发生火灾、爆炸预警汇报后,应立即向当日调度领导、调度主任汇报。

⑤、当日调度领导、调度主任根据预警汇报情况,立即向矿值班领导汇报。 5.0应急处置程序:

①、车辆在行驶过程中,发生交通机械或堵车事故时,

火工品押运员或司机要及时向矿井调度室汇报,同时向当地公安机关报警,并保护好现场,防止火工品流失。

②、发生着火、爆炸时,对于初起火灾,首先查明原因,进行处理。照明电路电缆着火引起的,应首先切断电源。边组织扑救,拨打119报警,向调度室汇报,并将车开至人口稀少的地方,避免人身伤害事故,对于无法扑救的火灾中爆炸事故应立即逃生。

③、发生哄抢、劫车事件时,应及时阻止,说明事情的严重性,并马上拨打110电话报警救援,同时立即向矿井调度室汇报。

④、发生丢失、被盗时,应立即报警,保护现场,并向调度室、矿井保卫科汇报,请求后执行。

⑤、运输途中发生恶劣天气,无法行驶时,应当向当地交警部门和矿井调度室汇报,请示后执行。

⑥、矿井接到信息后,应准确记录信息内容,根据事故性质立即通知有关人员赶赴现场处理相关事宜。 6.0应急处置 6.1接警

发生易燃易爆危险品事故后,押运员或库管员要立即向矿井调度泥汇报,事故单位负责人要按照本单位制定的应急预案,立即组织现场救援,并向矿井调度室及保卫科报告,接警人员要问清事故发生的时间、地点、物资类型、事故现

场损害及人员伤亡情况。 6.2响应级别确定

当发生事故单位的负责人或专家确认重大易爆危险品事故不能很快控制或已造成重大人员伤亡时,工立即向调度室汇报,请求应急救援指挥部启动茂华公司东易煤矿重大易爆危险品事故应急预案。调度室接到报告后,要立即向应急救援总指挥报告事故情况。由总指挥决定是否启动应急处理预案。 6.3应急启动

调度室值班人员根据总指挥的启动应急预案指令,启动应急程序,通知副总指挥,应急成员迅速到达指定位置。 6.4救援行动

救援各专业组根据事故现场实际情况开展下列工作。 6.4.1气体环境检测:

气体检测组确认易爆危险品的成分及浓度,确定事故区域,测定事故区域的风向、风速、水源等部位的污染情况,指定疏散的路线和疏散人群的安全区域(上风口处)

根据危害范围分为3个区域:

①、事故中心区域:此区域的易爆危险品发生爆炸或火灾后,易造成储存地点的设施及设备损害,人员伤亡。

②、事故波及区域:易爆危险品发生事故后,该区域空气中有毒有害气体浓度较高,作用时间长,有可能造成人员

伤害和物品损害。

③、受影响区域:该区域可能受到中心区域和波及区域扩散小剂量有害有毒气体的危害。 6.4.2安全疏散

①、安全疏散组根据指挥部的指令,组织事故中心区域,事故波及区域的员工进行安全疏散,对疏散到安全区域的员工逐人进行清点(包括应到人员、实到人员,未到人员情况)对清点情况及时向指挥部进行汇报。

②、对事故中心区域的贵重物品进行转移。

③、对可能威胁到非东易煤矿的群众和本矿井群众的安全,应立即和地方有关部门联系,引导群众迅速撤离到安全区域,负责对特殊援助的群体(老人、残疾人、小孩、病人)的疏散。

④、组织指导员员工家属开展自救,互救工作。 6.4.3抢险救灾

①、抢险救灾组接到指挥部指令后,根据易爆危险品发生事故的性质,携带专用防护器材及专用工具,穿戴安全防护服装,迅速到达指定现场。

②、首先控制清理危险源(漏电的电源或设备设施、易爆、有害有毒物品等)

③、隔离现场不未燃、爆的危险品,防止连锁事故的发生。

④、及时抢救伤员,积极搜寻被困和失踪及伤亡人员。 ⑤、清楚所有火种,在警戒区域内停电、停火、停气,针对不同类型的事故采取灭火、隔离、封闭、转移等措施,进行紧急情况下的现场灭火和抢险作业。

⑥、炸药库发生爆炸时,救护队完成抢险工作并配合事故调查组进行事故现场勘察等工作。 6.4.4安全警戒

①、保卫科探到指挥部指令后,根据易爆危险品的特性,携带防护器材,警戒器材迅速到达指定现场。

②、划定境界区域,设置警戒带、围栏等明显标志,部署警戒人员,禁止无关人员进入现场,保护事故现场的原始状态。

③、配合上级公安部门进行事故现场区域周边道路的交通管制工作,部署安排运输急救物资及抢救伤员道路沿途的值勤人员,禁止无关车辆进入事故现场,保证救援道路畅通。

④、维护撤离区和疏散区的治安工作,保证主要目标的财产的安全。

⑤、控制相关的事故责任人。 6.4.5医疗救护

①、医疗救护组接到指挥部指令后,组织救护车及医护人员迅速赶赴指定位置,动员相关医务人员进入岗位,做好接受救治伤员的准备工作。

②、积极救治伤员,做好运送转送伤员及伤亡人员的统计记录等工作。

③、负责做好尸体存放及死伤人员的物品保管登记工作。

④、作好应急抢救物品的储备工作。 6.4.6应急物资供应及应急协调

①、物质供应组接到指挥部指令后,迅速调动应急救险设备及操作人员携带专用防护器材进入现场,组织抢险物质的供应,做好现场个人防护用品的准备。

②、调度室及行办负责对车辆进行集中调配,确保应急救援指挥部成员的用车,安排好外来救援人员及上级领导的住宿、就餐,确保通讯畅通和对现场抢险人员的通讯联络,经营部保障应急资金及时到位,垫付、支付抢救费用。

③、善后事宜处理组做好善后处理工作。 6.5扩大应急

易爆危险品在规定的运输路途中发生事故或丢失时,应立即向当地主管机关和公安机关报告,同时向调度室报告。

当事故仅靠矿井自身救援力量无法控制,有可能造成更大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时,要及时向区煤炭局调度室汇报,并及时向当地政府报告,请求支援。 6.6应急恢复

在确认所有火灾扑灭和事故抢险完成后,没有危险存

在,所有的危险品被隔离,有毒气体被驱散时,由现场指挥员宣布解除警戒,恢复事故区域的水、电、风供应,恢复被事故影响的设备、设施。丢失的爆炸物品全部缴回,对事故原因进行调查。 6.7应急结束

抢险工作结束后,对事故抢险进行总结讲评,找出差距,弥补不足,汲取教训,总结经验,总指挥宣布结束应急状态,各抢救单位和人员返回单位。 7.0应急物资与装备保障

要求全矿井各采掘单位按照《矿井灾害预防和处理计划》的要求在井下指定地点存放一定数量应急救灾工具和材料。如圆木、顶梁、扒手、手镐、千斤顶、撬棍、铁锨等,要专人管理、定期检查,确保随用随取。

本文来自 99学术网(www.99xueshu.com),转载请保留网址和出处

上一篇:中秋节日记500字小学下一篇:中秋节习俗作文50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