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方丹参注射液治疗缺血性结肠炎临床疗效观察

2023-01-08

缺血性结肠炎典型临床表现为突发的腹痛, 多数为持续隐痛或钝痛伴阵发加重, 逐渐定位到受累肠管部位, 在数小时后至24h内出现腹泻, 便血为鲜红色或暗红色, 血与粪便相混, 可伴恶心呕吐和发热。重度缺血损伤时, 病变为透壁性坏疽, 并迅速进展为腹膜炎 (坏疽型) ;中度缺血损伤时, 病变累及可达肌层, 常形成慢性炎伴狭窄 (慢性缺血性结肠炎型或狭窄型) 。

1临床资料

2009年1月至2010年8月收治缺血性结肠炎患者19例, 病人年龄21~65岁, 男10例, 女9例, 均以腹泻, 粘液便或者粘液脓血便2d~2周, 部分病例伴发热及腹痛, 全部病例入院后均行电子结肠镜检查, 并完善生化, 血、尿、便等相关检查。同时予丹参注射液常规剂量静脉滴注, 1d1次, 以复方丹参注射液8~16m L加入5%的葡萄糖注射液500m L中, 2~4周为1个疗程, 配合支持疗法治疗。

2结果

全部病例临床症状经1~2周治疗明显好转, 发热及腹痛症状消失, 便常规检查正常, 结肠镜检查结果镜下改变明显好转, 治疗前内镜下粘膜充血水肿, 糜烂, 浅溃疡, 治疗后内镜下结肠粘膜光滑, 血管网清晰。疗效满意 (图1、2) 。

3讨论

缺血性结肠炎多见于中老年女性。典型临床表现为突发的腹痛, 多数为持续隐痛或钝痛伴阵发加重, 也有表现为发作性绞痛开始定位不明确, 逐渐定位到受累肠管部位, 多为左侧腹或左下腹。在数小时后至24h内出现腹泻。便血为鲜红色或暗红色, 血与粪便相混, 出血量一般不大。可伴恶心呕吐和发热, 缺血损伤程度不同, 病理改变不同:轻度缺血损伤, 病变仅累及粘膜和粘膜下层 (一过性或可逆性型) ;重度缺血损伤时, 病变为透壁性坏疽, 并迅速进展为腹膜炎 (坏疽型) ;中度缺血损伤时, 病变累及可达肌层, 常形成慢性炎伴狭窄 (慢性缺血性结肠炎型或狭窄型) 。腹部体征一般在受累肠管部位有轻至中度压痛, 无腹膜刺激征, 肠鸣音早期活跃, 后期减弱。若出现腹膜刺激征, 则提示病变已累及肠壁全层, 可能已发生肠坏死, 甚至腹膜炎。

西医治疗以抗炎及应用止血药物为主, 主要应用奎诺酮类抗生素及头孢三代抗生素, 辅以支持补液治疗, 重者病人手术治疗, 无特殊及特效药物, 疗效均欠理想。

动物实验表明, 丹参具有扩张冠脉、增加血流量、耐缺氧、减慢心率、抑制凝血、促进组织修复、抑菌作用, 中药制剂复方丹参注射液每毫升相对于丹参、降香各一克。通过本组病例治疗, 疗效确切, 尤其禁用止血药物, 避免了加重肠管缺血, 诱发血栓, 增加医疗费用等诸多弊端, 临床应用前景广阔。

摘要:目的 观察复方丹参注射液治疗缺血性结肠炎临床疗效。方法 我院2009年1月至2010年8月收治缺血性结肠炎患者19例, 所有病人均具有典型结肠炎临床表现, 结肠镜临床诊断, 相关生化检查等等。给予常规剂量复方丹参注射液治疗2周, 然后再经过相关检查, 包括结肠镜检查, 观察临床疗效。结果 经过治疗的患者, 临床症状经1~2周治明显优于以往西医全身及局部常规药物治疗。

关键词:丹参注射液,缺血性结肠炎

参考文献

[1] 章建华, 童培建, 袁临益, 等.丹参注射液防治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实验研究[J].中医正骨, 2005, 17 (9) :547~548.

[2] 杨云生.实用消化内镜新技术[M].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 2007, 5:1.

本文来自 99学术网(www.99xueshu.com),转载请保留网址和出处

上一篇:建筑工程中钢筋加工与连接施工技术研究下一篇:上海船舶经纪人市场准入制度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