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弹琵琶”在职业教育教学中的实践与研究

2023-01-26

教学过程是信息传输和反馈过程, 是在教师与学生之间进行的信息传递的交互活动, 这种信息交流一般都要符合学生的情感习惯和思维定势, 才能使教学顺利进行。然而, 为了取得某种特殊的教学效果在教学中教师也可以置学生正常思维定势和理解意向与不顾, 有意反其常而行之, 这就是教学中的“反弹琵琶”。实践表明:恰当地运用“反弹琵琶”技巧, 往往能够使教学内容更具有新异感和吸引力, 引发学生强烈的关注心和探究欲, 从而使教学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 谈谈自己在职业教育教学中运用“反弹琵琶”技巧的有益尝试, 以便抛砖引玉。

1 反“常态”

常态, 是指教师通常保持的某种形体态势, 它包括服饰、容貌、表情、动作等习惯性体态。倘若教者一走上讲台, 有意来个一反常态, 就必然会造成一种令人兴奋的信息刺激点, 触动学生的新奇感, 从而对教学发生兴趣。

如在讲“宗教的本质和作用”时, 我在脖子上戴了一个十字架, 像一个牧师一样走上讲台。这一下子引起了学生的诧异, 学生很想知道老师戴十字架的原因, 在这种特殊的心理期待下, 教师开始了讲授。这样以反“常态”的方式吸引学生, 使课堂气氛活跃起来。

2 反“常情”

常情, 是指一般人普遍具有的某种情感。由于人的情感是复杂的, 在某种特殊情况下, 也会出现违反常情的现象。倘若教师不失时机的抓住这种现象进行反常表现, 往往能够收到独特的表达效果。

如一次考试, 全班同学大多数都不及格, 学生拿到试卷后照样嘻嘻哈哈, 打打闹闹。看到这种情况, 我说:“刚才你们拿到试卷应该伤心, 但是我发现你们却很高兴, 作为老师的我更高兴, 大家不被一时的失败击垮, 而是一笑置之, 你们分明想到‘失败是成功之母’, 以后定能总结教训, 取得好成绩。”这一番话不仅使学生如梦初醒, 明确了学习目的, 而且使学生受到了一次深刻的教育。

再比如, 一次我在布置堂上书面作业后, 发现有位男生伏在桌上迟迟未动笔。坐在旁边的女生忍不住说:“老师, 他趴在桌子上, 什么也没有做。”这时, 我委婉地说:“做作业以前是要进行认真思考的, 可能他正在想问题哩!相信他考虑成熟以后是会提笔做作业的。”那位男生慢慢抬起头来, 向老师报以感激的目光, 拿起笔做作业。成功运用“反弹琵琶”教学, 在教学教育中确能取得出奇制胜的艺术魅力。

3 反“常理”

常理, 是指符合事物发展规律并被人们普遍认识和领悟的道理。这种常理, 教师无论讲课还是教育学生都要力求符合。然而, 在某种特殊情况下, 教师有意违反常理, 也往往能够收到启发思考、强化印象的表达效果。

如我班周明同学获省三好学生, 作为老师我本应该表扬鼓励一番, 可是我“反其道而行之”, 不仅没有向他表示祝贺, 反而让全班同学给他提缺点, 批评他的短处, 指出其不足之处, 使他更深刻地领悟到“金无足赤, 人无完人”、虚心使人进步的道理, 从而使他进一步反省完善自己。

4 反“常规”

常规, 是指人们流传沿袭下来经常实行的规矩。这种常规具有一定的规范性, 人们在行动时往往都力求遵循避免打破。倘若教者能标新立异地采用新的方式, 会起意想不到的效果。因此, 在课堂教学中, 我故意采用师生换位的方式, 让学生到讲台上讲授, 教师做到学生座位上去听讲, 然后, 由教师再给予总结讲解, 教师和学生以平等身份参与教学活动, 共同讨论、共同解决问题。这样使师生双方都处于主动, 既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有夯实了基础, 培养了能力。这种换位,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思维, 激发了学生的参与意识, 提高了课堂效率。

李浩同学个子太矮, 坐在教室的最前排。任课老师总是告状, 说他调皮捣蛋影响上课秩序和教师情绪。为此, 我着实煞费了一番苦心, 但收效甚微。于是, 我决定别出心裁, 既然他在前面会影响老师讲课, 那就干脆调到最后排吧。没想到, 竟收到奇效, 他在后面竟然老实了许多, 让我不禁感慨万分。心想, 或许他在后面觉得不再象以前那样受老师的管束了, 心理上轻松了许多, 于是逆反心理减少了?可见, 要想治好病得先找到症结所在, “反弹琵琶”, 有时的确会见奇效。

5 反“常言”

常言, 是指人们在社会生活中经常引用的具有某种普遍意义的言论, 它包括谚语、成语、俗语、格言、警句等。这类常言概括性强, 具有很强的说服力和感召力, 倘若教师善于运用求异思维的方式, 从反面审视某些常言, 就能发掘出它与一般引用意义完全不同的相反义。

如有的同学不热爱学习, 我就讲同学们应该“做一天和尚撞一天钟”。在日常生活中人们常用“做一天和尚撞一天钟”来批评那些在工作当中得过且过的人。工作得过且过极不负责任, 因而应该批评。然而和尚撞钟正是他热爱本职、忠于职守的表现, 不但不应指责, 而且应该大力提倡。

再比如有的同学依仗有个优越的家庭背景不思进取, 我就讲“大树底下少乘凉”, 因为再大的树, 总有倒下的一天, 人生的最好庇护是让自己长成一棵大树。经历过风雨锤炼的翅膀才可以飞得高远, 经历过苦难洗礼的心灵才能够坚韧无敌, 经历过不懈追求的精神才会风轻云淡。显然教师针对一句常言, 从完全相反的角度进行了新的阐释, 能给学生以新的启发和教益。

要做到“反弹琵琶, 关键在于善于摆脱习惯性思维, 要敢于从传统观念中解放出来。生活中常常有这样的事, 长时间接受事物的传统的或者老一套的意义, 久而久之, 会使人形成习惯性思维的固定模式, 从而使人对事物的本来面目及其本质看不清楚。如果运用逆向思维——反弹琵琶, 就能从这种模式中跳出来, 往往会有新的意境, 发人深省, 出现“横看成岭侧成峰, 远近高低各不同”的另一种风景。

综上所述, “反弹琵琶”作为职业教育教学的一种技巧, 目的是为了增加教育教学的吸引力、感染力和启悟力。在运用这一技巧的时候, 教者要力求做到形如反弹、实为正弹;在正弹的基础上求反弹, 在反弹的表现中求正弹。当然要注意不可随意反弹, 给人以牵强附会、哗众取宠之嫌;否则, 就会失去运用“反弹琵琶”技巧的意义和价值。

摘要:“反弹琵琶”是一种逆向求异思维, 它突破思维定势, 从常规的反面入手, 即反其常而用之。“反弹琵琶”是教育教学创新的一个重要方法, 运用它, 往往就会出现“柳暗花明”、发人深省的效果。本文对“反弹琵琶”的技巧进行了初步探究和尝试, 并研究了其在职业教育教学中意义和价值。

关键词:“反弹琵琶”,教育教学创新,意义价值

本文来自 99学术网(www.99xueshu.com),转载请保留网址和出处

上一篇:高校声乐教学传统音乐文化融入论文下一篇:微信中气象谣言的传播途径和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