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院2007年至2010年老年尿路感染患者致病细菌及其耐药性研究调查

2022-12-06

老年人常见的病之一有尿路感染, 为了解老年患者尿路感染常见病原菌的分布及耐药性, 更好地为临床选用抗菌药物治疗提供依据, 我们对2007年至2009年在我院泌尿外科住院的380例老年尿路感染患者尿细菌培养进行细菌及耐药性分析, 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我院2007年至2009年的老年尿路感染患者380例, 男性250例, 女性130例, 年龄在60~86岁之间, 平均年龄68岁。所有患者均符合第二届全国肾脏病学术会议制定的尿路感染标准。并发尿路感染的原发病:尿路梗阻180例, 其中前列腺增生120例, 尿路结石60例;导尿后继发感染55例;并发其他慢性全身性疾病45例;无明显并发症者100例。上尿路感染80例, 占18.8%;下尿路感染300例, 占82.2%。

1.2 方法

患者在留取尿标本前清洁外阴, 尿标本为中段尿, 根据全国临床检验操作规程鉴定菌种, 药敏采用K-B纸片法, 按照美国质量标准委员会 (NCCLS) 标准来判断结果。

1.3 诊断标准

尿培养杆菌定量≥105/mL或球菌≥104/mL或念珠菌阳性, 导尿管尿的培养结果参照清洁中段尿培养;患者有尿路刺激症状、发热、菌血症;有明确尿路感染的临床症状而又伴有明显镜下脓尿者, 清洁中段尿培养杆菌定量≥104/mL, 也诊断为尿路感染。

1.4 统计学方法

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

2 结果

尿细菌检出情况, 380例患者尿细菌培养分离出400株细菌 (表1) 。尿培养细菌耐药情况 (表2) 。

3 讨论

尿路感染临床上较常见引起泌尿系统感染的细菌多为条件致病菌。本研究表明, 老年尿路感染患者的致病菌主要是大肠埃希菌, 并且男女之间感染率存在差异, 同时存在抗生素选择和应用不当, 加上老年人机体免疫功能逐渐下降, 使得尿路感染反复发作、久治不愈患者日渐增多, 导致病原菌发生变异并且容易产生耐药性。治疗泌尿系感染的首选药物是喹诺酮类和磺胺类药物, 口服方便, 临床、社区广泛使用, 导致耐药菌株的增加, 细菌的耐药率多在50%以上。未明确病原菌而经验性用药, 用药时间、剂量不规范、治疗不彻底, 也会导致耐药菌株的产生。注意环丙沙星的体外敏感性结果对于临床应用第三代喹诺酮类药物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同时应考虑老年患者的肾功能情况, 若使用常规剂量则易在体内蓄积产生毒性, 宜首选对肾脏毒性较低的药物。需要说明的是, 本研究反映, 泌尿外科老年尿路感染患者这一特定范围内分离获得的病原菌菌株的耐药特点, 并不能代表普通社区人群中病原菌的耐药状况。不同地区、不同人群、不同时间段, 由于用药习惯、医院性质、病种组成不同等因素的影响, 病原菌耐药性不同, 而且不断变化。

摘要:目的 了解我院2007年至2010年老年尿路感染患者致病细菌及其耐药性研究调查情况。方法 对我院2007年至2009年的380例老年尿路感染患者取中段尿进行细菌培养。按照全国临床检验中心操作规程鉴定菌种, 应用纸片扩散法进行药敏试验, 按NCCLS标准判断结果。结果 380例患者尿细菌培养分离出400株细菌, 主要为大肠埃希菌, 男女感染率间差别有显著性意义 (P<0.01) 。其中以大肠埃希菌占多数, 大肠埃希菌对阿米卡星、头孢由松、亚胺培南的耐药率较低, 而对喹诺酮类、头孢噻肟、头袍哌酮、氨苄西林的耐药率较高。结论 老年人尿路感染的致病菌主要为大肠埃希菌, 男女感染率不同。常呈多重耐药性。抗菌药物的应用应当依据尿培养结果选择敏感药物, 合理应用抗生素。

关键词:老年人,尿路感染,致病细菌,耐药性

参考文献

[1] 王国民.老年尿路感染的诊治进展[J].实用老年医学杂志, 2000, 14 (5) :233~234.

[2] 杨宏伟, 宋清, 叶永民.泌尿系统感染病原菌变迁及耐药分析[J].河北医药, 2004, 26 (7) :539~540.

[3] 卢建雄, 李翊锐, 李国颍.老年人尿路感染的细菌分布及药敏分析[J].中国抗感染化疗杂志, 2004, 4:42~44.

[4] 刘海燕, 梁华英, 郭亚梅.尿路感染细菌分布及大肠埃希氏菌耐药性分析[J].中国抗生素杂志, 2004, 29 (7) :437~438.

[5] 姚艺辉, 罗燕萍, 宁亚雷.8种氟喹诺酮类药物的体外敏感性[J].中华医院感染杂志, 2004, 14 (3) :311~313.

[6] 王玉三, 周中华.泌尿系统致病细菌感染及其耐药性研究[J].中国基层医药, 2004, 11 (4) :450~451.

[7] 马越, 金少鸿.我国细菌耐药性监测研究的新特点[J].中华检验医学杂志, 2005, 28 (4) :344~348.

本文来自 99学术网(www.99xueshu.com),转载请保留网址和出处

上一篇:马20块沉积特征研究下一篇:化学化工实验废水排放的监测分析与治理实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