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能电网的实施与影响

2024-05-12

智能电网的实施与影响(精选3篇)

智能电网的实施与影响 第1篇

随着智能电网的建设,新设备、新技术不断涌现,将大大改变地区电网形态,

也直接影响到地区电网的运行管理。接下来将从输电网、配电网、需求侧三个方面介绍对地区电网有直接影响的智能电网新技术。

1 智能电网新技术对输电网的影响

由于我国经济和能源分配不均,如何将西部和北方大量电能安全且经济的输送给负荷集中的东部和南方将是未来输电网发展的方向。智能输电技术中的特高压、超导、直流输电以及柔性输电技术将被广泛应用于输电网发展中(如图1)。

1.1 特高压输电技术对输电网的影响

特高压输电是指比交流500 kV输电距离更远、输电能力更大的输电方式。在我国一般指1000 kV及以上的交流输电技术和800 kV以上的直流输电技术。一回1100 kV输电线的输电能力可达500 kV输电线的4倍以上,故在变电站和线路的运行维护方面特高压所需成本比超高压少很多。同时,在输送同样的功率下,1100 kV线路功率损耗不到500 kV线路的1/15。所以,特高压输电在经济性上面具有更强的竞争力。直流特高压输电系统具有损耗低、潮流调节灵活、自动化和智能化程度高、响应快速等优点。我国已成功研制出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800 kV特高压直流工程建设技术,并已开始建设四川——上海±800 kV特高压直流输电示范工程。

1.2 超导输电技术对输电网的影响

与传统电缆相比,超导电缆采用高温超导材料制作,具有更低的能量损耗、更高的输送容量、电磁污染小、体积小的特点。超导以上的特点尤其适合美国、俄罗斯和中国这样地理广阔的国家,例如我国从内蒙到上海如果通过传统输电方式至少需要500 kV的电压,如果通过超导电缆输电则可使用220 V的电压输送。因此,发展超导输电技术将是我国电力事业的伟大变革。其另一个优点就是超导体有一种天生的电流限制能力,当电流增强到某一强度,它就会失去超导性变为普通导体一样具有电阻使电流衰减,所以超导输电能够防止电网短路所造成的故障电流。美国已于2008年建设了世界上第一条高温超导电缆,并安装投入运行。该系统电压为138 kV,该条高温超导电缆全长610m,采用液氮冷却,可为30万家庭用户供电。

1.3 动态定额技术对输电网的影响

动态定额技术是指在输电线路上安装可对导线温度、弧垂、张力以及环境温度、风速等在线检测装置。在不违背现行技术规程规定的前提下,通过模型计算得出导线的最大载流量,用于指导运行。

由于导线运行时的温度除了与其载流量有关也与气象条件紧密相连。我国现行技术规程规定的导线额定载流量设定在很差的气象条件,导线的最大允许温度为70℃的条件下。但实际中,这样的恶劣气象很少发生,这就导致了线路不能有效地输送电力,浪费了大量资源。因此,如果可以实时监测导线的状态以及气象条件,通过这些数据计算出的导线实际可允许的载流量要比技术规定的载流量高许多。

2 智能电网新技术对配电网的影响

配电网是整个电力系统中与分散的用户直接相连接的部分,是电力系统对社会生活变化最为敏感的部分。电能的买卖和使用也在集中的在配电网中体现。随着智能电网新技术的发展,尤其是分布式能源、储能技术、以及智能电表技术的不断推广和实施,在未来电力市场的发展下配电网必将发生极大的变化,为电力用户提供更安全稳定和经济的电能。

2.1 分布式能源对配电网的影响

分布式发电是指位于或邻近负荷中心的容量规模不大的小型发电系统。其电能不是以大规模、远距离输送为目的,一般都以就地消纳的方式使用,也包括在此基础上的冷热电联供系统。根据世界能源理事会的预测,为满足环境保护和能源需求的要求,到21世纪中叶,全球能源结构至少将由8种(即煤、油、气、风能、太阳能与生物质)组成。其中,风能、太阳能大部分将以分布式发电的形式接入电网。

风力发电的优点有:风能是可再生的能源,并且在很多地区风能资源丰富;风力发电属于零排放能源,其环境效益好;风电机组建占地面积小,不影响原有环境中居民的生活和产业的发展;风电场施工周期短,投产速度快。但是风力发电也存在不足之处,如:由于风速随时变化,风电场输出功率波动较大,这会给电网运行带来不利的影响;目前风力发电能量转换效率不高;风电机组会产生一定的声音污染对周边生态环境有一些影响。

2.2 储能技术对配电网的影响

电力生产过程中发电和负荷及损耗之间必须时刻保持平衡。而电网中用户对电力的需求却随各种因素的变化而不断变化。传统电力系统采用单侧调峰,通过对可控发电机的出力来维持系统发电和负荷之间的平衡。如果电力系统不能保证负荷及发电之间的平衡的话,则会引起电能质量恶化,造成电压和频率不稳,甚至引发停电事故,影响电力系统的安全稳定运行。要解决这一问题,一是从通过需求侧管理等技术调整用户的用电习惯,减少峰荷拉平负荷曲线,第二是在电网中安装储能设备,在负荷低谷时储存能源,在负荷高峰电力紧缺时释放能源。

储能技术是指将电能通过某种装置转换成其他形式的能量高效地存储起来,在需要时,可以将所存储的能量方便地换成电能的一种技术。它应包括两个主要特点,一是高效大容量的存储能量,二是快速高效的能量转换。

2.3 信息技术对配电网的影响

信息技术是近期进展最快的技术之一,在电力系统中已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在未来,信息技术将以更快的速度发展,并逐渐扩展至用电侧,实现电力系统的全面可观测性和可控性。

在未来电网运行当中,由于分布式发电设备大量的引入地区电网,以及用户侧的用电管理技术和需求管理技术的不断进步,用户将从原本单纯的电能消费者逐渐转变成为电力系统中的可控环节,主动的参与到电力调度中,和发电、输电、配电等调度环节共同完成电力系统调度的任务。基于未来电网实现了这种双向调度模式,用户需要从电网侧获得相应的信息(如电价、分布式能源发电量、电网运行情况)等,同时电网公司需要加强对用电环节的监测,用户可以这些信息为基础对自身用电和分布式发电运行情况进行调整,从而达到降低电费和节约能源的目的。

高级量测体系(Advanced Metering Infrastructure,AMI)是指包含了用户户内网络系统、智能电表、本地通信网络、表计数据管理系统以及数据集成平台等设备的一个计量系统。其中智能电表是AMI系统的基础。

配网调度中心需要建设一个量测数据管理系统,完成对大量智能电表上传数据的收集、整理和使用。用户能根据电力公司制定的需求响应措施,积极参与需求侧响应或电力市场。在先进量测体系的支持下,用户和电网之间可以实现信息的双向流动,这为实时电价,用户互动等功能打下良好的基础。

2.4 微网技术对配电网的影响

随着电网中分布式能源需求量的增加,分布式发电也带来了很多弹端。当分布式发电设备与传统的电网并联运行,其大量的电力电子设备和电感、电容的引入,将改变系统原有的网络拓扑结构,从而影响系统内潮流的分布情况,给电网的稳定性带来了跟多的不确定性。为了能够更好的利用分布式能源发电,微网(Micro-Grid)的概念被引入电网中。

微网是指含有多个分布式发电设备以及相关负荷按照一定的拓扑结构所组成的网络,在其系统中可同时为用户提供电力和热能的供应。微网中的分布式能源大多数基于电力电子设备,提供必要的灵活性以确保微网系统可以独立运行,也可以通过PC C开关连接至常规电网与地区配电网并联运行。微网的灵活控制的特点可以更好地满足包含分布式能源的地区用户对可靠性和安全性的需求。微网运行方式分为两种:正常情况下微网与传统电网并网运行,微网可以与电网互购电能,共同为微网内部负载供电;当电网故障或者电能质量下降时,微网可快速自动的切换到孤岛模式运行,通过切换和控制微网内的分布式能源发电的出力继续为微网内负载供电,满足关键负载的电能使用;当检测到电网恢复时再重新切换到并网运行模式。

根据973计划《分布式发电供能系统相关基础研究》,配电网面临大量独立的微网系统的接入,需要针对如下四个研究方向进行研究[1]:(1)微网运行特性及高渗透率下与电网相互作用机理;(2)含微网新型配电系统的规划理论与方法;(3)微网及含微网配电系统的保护与控制;(4)分布式发电供能系统综合仿真与能量优化管理方法。本论文主要研究含微网智能供电小区的运行模式及商业推广模式,以及与包含多类型微网的地区配电网如何协调运行。

2.5 需求响应对配电网的影响

依据用户的不同响应方式,一般将需求响应分为基于价格的需求响应和基于激励的需求响应两类。其中基于价格的需求响应主要包括:分时电价、实时电价、尖峰电价等。基于激励的需求响应包括:可中断负荷控制、直接负荷控制、需求侧竞价、紧急需求响应等。

不同用户的用电特性不同,对价格信号和激励政策的响应灵敏度不同。地区电网不仅需要提高对用户的负荷及用户侧分布式发电的发电能力的预测,以及分析不同类型用户对激励信号响应灵敏程度的差别,有计划地制定长期或短期的激励政策,同时应尽快实行分时电价或阶梯电价,依靠价格信号引导用户错峰用电。地区电网公司为用户分别提供以上两种激励的信息,用户则根据对不同信息的灵敏度进行响应,从而通过对用户侧的引导和控制,实现削峰填谷提高电网的经济性和安全性。

3 智能电网新技术对电力用户的影响

智能电网新技术的不断发展使电力用户具有了一些新的特点,也给电力系统的运行管理带来了一些新的挑战。智能电网技术包括基于电力光纤入户建立了覆盖小区的通信网络,基于智能电表用电信息采集系统,电动汽车和储能电池的有序充放电,微网和分布式电源的运行控制以及需求侧响应的引入等等,将对电力负荷特性、电力用户的用电习惯产生深远的影响,赋予电力用户新的内涵。

3.1 智能电表对用户的影响

智能电网通过智能电表来实现基础数据的采集,在配电网侧大量使用,承担着原始电能数据采集、计量和传输的任务,是实现信息集成、分析优化和信息展现的基础。基于智能电表构建的高级量测体系(Adva nced Metering Infrastructure,AMI)、自动抄表(Automatic Meter Reading,AMR)系统能使用户得到更加详细的用电信息,并根据用电信息和阶梯电价更好地调整用电时间,以达到节省电费和节能减排的目标;电网公司能够根据用电信息更加灵活的制定阶梯电价,而且当电网故障时也能更加快速及时的响应强化电力网络控制和管理。

3.2 电动汽车和储能电池对用户的影响

随着化石能源的渐渐枯竭以及大容量电池技术的不断进步,电动汽车的大规模运营成为汽车工业发展的必然趋势。大量电动汽车接入电网,一方面将带来巨大的充电负荷需求,电动汽车的充电具有分散性和随机性,无序充电将导致短时负荷波动,威胁电力系统的安全稳定运行;另一方面,大量的电动汽车就如同一个移动式储能电站,在负荷低谷时充电可以增大基荷机组利用率,减少机组启停次数,提高负荷率。随着V2G技术的不断发展,在负荷尖峰时段可以令电动汽车放电,让电动汽车参与调峰,对于电动汽车用户而言,也可以通过与电网公司签订V2G协议获得一定的经济收益或者优惠电价回报。此外,电力系统中还有少量储能电池,既可以与光伏、风力发电等间歇性分布式电源并联运行,也可以独立运行。随着智能电网新技术的不断发展以及电动汽车数量的增大,如何有效管理电动汽车的有序充放电,成为智能电网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也是近年来学术界研究的热点之一。

3.3 分布式能源和需求侧响应对用户的影响

随着分布式发电的大量接入以及需求侧激励机制和用电管理技术的迅猛发展,用户将逐步完成从完全的电能消费者到可与发、输、变配等环节一起参与电力调度及控制的可控环节的脱变。从目前发展态势来看,用户在电力系统中的角色将必然发生变更,所谓用户角色变更,是指既定用户可通过需求侧响应、DG、储能设备的调整等接入电网并对电网做出信息回馈和响应,相对于现有电网,未来电网的电力、金融、信息流都是双向或者多向的,会导致电网调度运行方式的根本性改变,传统的电力服务方式将不再满足需求。

综上所述,有必要对用电侧加强监测,使得用户可以根据电价、电网运行数据等电网侧信息对自身用电情况进行调整,从而建立越来越合理的需求侧激励与响应机制。另外由于不同用户的用电特性不同,对价格信号和激励政策的响应灵敏度不同,还需要提高对用户的负荷及用户侧分布式发电的发电能力的预测,以及分析不同类型用户对激励信号响应灵敏程度的差别,有计划地制定长期或短期的激励政策,同时应尽快实行分时电价或阶梯电价,依靠价格信号引导用户错峰用电,实现削峰填谷提高电网的经济性和稳定性,来适应分布式能源和需求侧响应技术发展对电网的新要求。

摘要:本文基于笔者多年从事电网调度的相关工作经验,以智能电网新技术对地区电网调度的影响为研究对象,论文相信探讨了智能电网新技术对输电网、配电网和电力用户的影响。相信对从事相关工作的同行能有所裨益。

关键词:智能电网,输电网,配电网

参考文献

[1]徐洋,谢晓尧,张焕国.分布式能源在配电网中的技术应用研究[J].中国通信,2011(4).

智能电网对电力市场发展的影响 第2篇

关键词:智能电网,电力市场,电力资源,信息化

电力系统与电力市场在经济运行和物理运行方面有着密切的关系, 所以, 两者之间是相互依存、共同影响电力行业发展的。智能电网是近年来兴起的, 虽然在国际上对其并没有明确的定义, 但是, 它已经获得了研究学者、企业和政府部门的广泛关注和重视, 并对其展开了大量的研究和实践。智能电网已经成为了现代电力行业最新的发展方向。

1 智能电网的定义

由于智能电网自身的使用诉求存在明显的差异, 导致智能电网的规划和建设在不同地区呈现出截然不同的内容。从广义的角度来说, 智能电网指的是通过物理电网建设实现新能源控制技术、测量传感技术和计算机通讯技术之间的融合。合理地整合电能资源后, 能够使用覆盖电能应用的输入、发送和销售等环节, 这也是一体化智能电网技术在电力系统中的具体表现。基于智能电网的电力系统能够最大限度地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电能需求, 并且对电力系统的安全性和稳定性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 是电力系统资源优化配置、电能服务和节能环保等的有效体现。同时, 基于智能电网的智能电网概念也得到电力市场的广泛认可。利用智能电网的信息化、数字化实现对电力资源的优化配置, 这对电力市场的发展产生了积极的影响。

2 对电力市场发展的影响

2.1 改变价格形成路径

智能电网采用的是“双向通信”模式, 它改变了电力市场的价格形成路径, 为需求侧响应提供了经济刺激信号, 有效地提高了电力市场价格形成的效率。“双向通信”模式被广泛应用于智能电网中, 它的应用推进了电力用户、供电商或者输配电公司、发电企业之间的信息交流, 三方均能够通过智能电网对相关信息作出快速、准确的反应, 明显地改变了传统单向传输的信息交流路径和价格形成路径。同时, 智能电网能够将信息动态、快速地反映到市场价格上, 提高电力市场价格的形成效率, 可以说, 以智能电网为基础的电力市场结构与传统的电力市场相比具有更强的市场竞争力。这种动态、及时、竞争的市场价格机制, 对电力市场的发展具有积极的推动作用。

2.2 激励市场需求响应

激励市场需求响应能够吸引更多的电力市场参与者进入电力市场中, 有效地分散了电力市场的风险, 对电力市场的发展具有积极的推动作用。智能电网利用先进的数字化技术、智能化技术和信息技术将更加广泛的能源群体 (主要包括发电商、需求侧的电力用户、间歇性可再生能源供应者、集消费和供应为一体的能源群体) 紧密连接在一起, 显著地提高了电力生产、输送、销售和使用等各个环节的效率。这种形式更加公平, 让更多的电力市场主体承担市场风险;这种电力市场风险的分散能够推动电力市场健康、稳定的发展。此外, 当电力市场参与者的数量逐渐增多时, 电力市场参与者通过智能电网提供的基础平台, 不断增加电力市场的竞争力。随着竞争激烈程度的加剧, 电力市场各环节的运行成本和市场交易成本也就变得更低, 显著地提高了电能的利用效率和电力市场的运行效率。

2.3 改变运行方式和供求关系

智能电网为分布式发电和用户向电网送电提供了一个有效的共享平台, 改变了电厂发电和用户用电的运行方式。智能电网采用“双向电力传送”技术和“双向通信”技术, 能让普通电力用户参与到电力市场的运行中。电力用户在满足自身用电需求的基础上, 能够通过储能设备将剩余的电能传送到电网中。这样不仅改变了传统电力系统的运行方式, 还改变了传统电力市场的供求关系。当分布式发电大量出现后, 电力市场中会出现一种新的电力运行形式, 即孤岛运行形式。智能电网是由许多大大小小的孤岛组成的, 协调控制就地的可再生能源和负荷, 能够就地消纳可再生能源, 将剩余的电能通过智能电网储存或远距离传送, 以降低电网的压力, 保证电网能够安全、稳定的运行。此外, 当电网出现故障时, 智能电网中具有独立运行功能的配电网能够自动解列, 安全孤岛能够实现独立运行, 尽可能地降低电网故障对其造成的影响。

2.4 电力调度和市场交易系统更加智能

智能电网的信息化为电网调度和市场交易支持系统奠定了基础, 保证电力输出在变化的状况下依然维持电网的稳定性。这样不仅简化了人机之间的交流, 显著地降低了电力调度人员与市场交易人员的信息处理负担, 还能够在电网中纳入更多的间歇性可再生电力资源。电力市场的运行管理、市场辅助服务和实时市场等的管理, 需要高度智能化的自动化监控系统和智能化的信息管理系统作为技术支持, 智能电网为电力调度和市场交易系统提供了可靠的技术支持, 对促进电力市场的快速发展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此外, 智能电网中的信息系统为电力市场创造了良好的运营条件, 同时还接入了大量的绿色电源。电力市场运用智能电网的智能化平台提供的信息服务, 显著地增强了市场的透明度, 促使电力市场更加稳定、健康的发展。

2.5 完善电力市场的建设

智能电网的实时性和动态性是电力市场发展的前提条件, 而智能电网能够为电力市场提供必要的技术支持。例如, 发电商和电力用户能够通过智能电网及时获取电力市场中有用的信息, 显著地提高了信息的实时性和电力市场的透明度。此外, 智能电网应用自动化控制技术和超导技术等能够有效降低电网中的电能损耗, 提高电网的运行敏捷度, 减少不必要的能源和成本的浪费, 显著地提高了电网的运行效率, 促使电力市场的建设更加完善。

2.6 风险性高

在智能电网的大环境下, 电力市场的交易主体呈现多样化的特点, 这就增加了电力市场中的不确定性因素和随机性, 导致电力系统出现电压失稳、电网输电堵塞等问题。而且大容量间歇式的绿色电能并网给电力市场带来了严峻的挑战, 尤其是许多国家的间歇式绿色电源的容量超过了安全比例, 显著地增加了电力市场的风险。因此, 智能电网应利用自身的优势, 利用完善的预防、诊断和应急处理系统, 实现预防电力事故以及电网自愈的效果, 增强电力市场的稳定性。以上在智能电网环境下电力市场面临的严峻挑战, 应该引起相关部门的重视。

3 结束语

总而言之, 智能电网的相关研究还集中在技术层面和发展模式上, 对智能环境下的电力市场还缺乏深入、全面的认识。文章通过分析智能电网对电力市场发展的影响, 希望为相关工作的研究者提供有效的参考。

参考文献

[1]鲁刚, 魏玢, 马莉.智能电网建设与电力市场发展[J].电力系统自动化, 2010, 34 (9) :1-5.

[2]陈涛.智能电网建设及电力市场发展[J].中国高新技术企业, 2014, 12 (25) :38-39.

智能电网的实施与影响 第3篇

1 智能电网机制得到发展的原因

1.1 当前社会对电能需求的不断扩大

当前社会对电能需求的不断扩大, 是智能电网机制得到有效发展的主要原因。随着社会经济文化的不断进步与国民经济的不断增长, 人们在生产生活中对于传统能源的使用和需求日益增多, 传统能源的消耗情况随着时间的推移不断加剧, 在新的形势下, 社会各领域的发展对于新能源都有较强烈的需求, 在信息化网络时代的新形势下, 广大人民群众对于二次能源, 尤其是电能的需求不断增加, 社会各领域中的发展也离不开电能。据统计, 中国到2030年全社会的用电量将会达到8.9万亿KW·h, 发电机总容量也将达到17亿KW, 而就当前电力工业的发展现状而言, 单靠电力工业发展并扩大相应的规模, 仍无法满足社会对电力的需求, 因此智能电网机制得以有效发展[1]。

1.2 生态环境压力的驱使

生态环境压力的驱使以及社会环境保护等问题, 是智能电网机制得到有效发展的重要原因。由于以往受经济水平和科学技术的限制, 人们在生产生活中, 普遍习惯使用传统能源, 而随着社会经济文化的不断进步与发展, 人们由于生活的需求, 不断加强对传统能源的使用, 致使传统能源在不断消耗的同时, 给社会环境带来一定压力。传统能源诸如石油、煤炭在使用过程中, 会不同程度的排放出二氧化碳, 由此致使社会生态环境受到威胁, 全球气候变暖现象较为普遍和严重, 环境的恶化致使社会环境的承载能力不断下降, 不仅对于社会生态具有严重影响, 对于人们的健康也具有潜在性的威胁[2]。在此新的形势下, 加强对电能的研究十分重要, 电力工业是能够排放温室气体的主要方法之一, 因此在生态环境压力的驱使下, 智能电网得到普遍发展。

2 智能电网发展机制对电网自动化技术的影响

2.1 能够为自动化技术的发展提供稳定的环境

智能电网在发展进程中, 能够为自动化技术的发展提供相对稳定的工作环境, 是智能电网发展机制对电网自动化技术产生的主要影响。智能电网发展机制在发展进程中, 能够通过相应的智能用电设备, 参与到电能市场的管理中来, 从而有效减少电能市场对电网自动化技术相关电机组的要求, 并通过价格信号, 有力的将电网自动化技术应用于各电力非阻塞区, 有效的降低电网在输出过程中所产生的电阻塞成本。在电力市场条件下, 智能电网以其强大的范围圈, 通过相应的信号指导电网相应设备的有效运行, 从而为电网自动化技术在电力市场中的发展, 提供相对稳定的工作环境[3]。

2.2 推动电网自动化技术的发展并促进其运行

智能电网能够通过其独特的优势, 不断推动电网自动化技术的发展, 并在一定程度上促进其运行效率, 是智能电网发展机制对电网自动化技术产生的重要影响。智能电网发展环境下的电力市场, 在电力发展进程中, 主要是以能量管理为主要基础, 由于电力市场在电力传输过程中, 相对较为复杂, 因此智能电网对于电力市场的管理和能量管理系统, 提出更好和更精准的要求。同时, 能量管理系统在一定程度上也能够影响电网能否安全运行, 智能电网通过对电力市场和能力管理系统的高要求, 能够有效推动电网自动化技术在电力市场中的发展, 并以高要求的标准提高其运行效率[4]。

2.3 加强电网自动化技术各项功能的融合

智能电网发展机制在不断更新的进程中, 能够加强电网自动化技术各项功能的融合, 是智能电网发展机制对自动化技术产生的关键影响。智能电网系统的不断更新与发展, 能够有效促进电网自动化技术各项功能的融合, 主要是由于智能电网在电力市场中的发展, 通过对电力能力管理系统的运用、对电力配电管理系统的运用等, 对相应的电网系统具有全局性监控的能力, 能够通过电力在传输过程中的数据等, 对电力传输的现状进行了解, 各种管理系统在智能电网中的应用, 能够有效的促进电网自动化技术中, 电网自动化系统的各项功能之间的有效融合, 通过对电能在电力市场中的运输态势, 进行充分的分析和探讨, 从而能够有效提高电网运行的效率, 为智能电网下, 自动化技术各项功能的稳定运行提供有力的基础[5]。

3 结语

在科学技术迅猛发展的信息化网络时代中, 智能电网在社会各领域中的广泛应用, 能够有效提高各行业对电能的使用情况, 促进电网自动化技术的发展。本文关于智能电网的相关研究, 主要从当前社会对电能需求的不断扩大和生态环境压力的趋势对智能电网机制发展的原因进行阐述, 同时从能够为自动化技术的发展提供稳定的环境、推动电网自动化技术的发展并促进其运行、加强电网自动化技术各项功能的融合等方面, 着重研究智能电网发展机制对电网自动化技术的影响进行研究, 并具有实际参考价值。

参考文献

[1]白峪豪.基于智能配电网关键技术的城市配电网规划[J].电网与清洁能源, 2015 (3) :79-83.

[2]邵宝珠, 王优胤, 宋丹.智能电网对继电保护发展的影响[J].东北电力技术, 2010 (2) :11-13.

[3]李金超, 牛东晓, 李金颖.智能电网发展影响因素的解释结构模型分析[J].电力建设, 2012 (9) :1-5.

[4]陈小军, 张璟.电网的智能化结构模型:人工智能视角分析[J].电力信息与通信技术, 2014 (4) :45-49.

上一篇:应用文体翻译下一篇:离婚损害赔偿主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