阶段特色范文

2024-05-08

阶段特色范文(精选12篇)

阶段特色 第1篇

一、正视目前阅读教学的现状,才能对症解决

不容否认,对中学生来说,阅读是英语学习中听、说、读、写四种技能之一,阅读更是一个语言知识积累的过程。英语教师应该运用多种方法指导学生,让学生在阅读理解的过程中培养阅读能力。帮助学生尽快掌握所读文章的主题思想,快速、准确地获取所需信息,并可以帮助学生得到乐趣,获取信息,培养学生的英语阅读理解能力,使学生养成良好的英语阅读习惯,具有正确的阅读技巧,为终身学习打下基础。然而,目前的阅读教学还存在很多亟待解决的问题。比如,很多学生学生词汇量偏少。从教学经历来看,很多学生在阅英语材料时,时常反映生词太多,读得费劲,极大地影响了阅读效率及兴趣。出现这样的情况,一个很重要的影响因素就是词汇量偏少,词汇意义、内涵掌握欠全面导致阅读晦涩难懂。我认为主要原因是在于很多学生在记忆单词的时候往往使用单一的翻译法,经常拿着英语对照单词表进行记忆,这样的记忆方法缺乏灵活性和深刻印象,往往在当时记住了单词意思,但当这个词到了文章中就难以知晓了,而且这样的记忆方法导致遇到生词就冥思苦想,不会通过各种方法进行推理,从而影响阅读效率与质量。以及阅读方法的不足。很多时候,学生由于阅读方法不正确,经常导致阅读能力低下等问题。同时很多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并不能正确的对待阅读教学,反而整堂课都在给学生讲解语法知识,诚然,语法是初中英语阅读中的重要知识点,但这样过分重视语法教学往往会让学生产生逆反心理,真正好的阅读教学应该是让学生在学习了阅读文章之后不仅学到了新单词、新语法同时也增长了见闻,提高了阅读兴趣,教学过程不应该是过分失衡的,重考试而轻实践,使得阅读教学重点不合理地偏差只会导致学生学到的技能不全面。其实影响学生阅读水平的因素还有很多很多,这就希望广大同仁能够共同努力,不断地提高自身能力,正确认识目前存在的问题,才能有好的转机。

二、如何开展新时期特色的英语阅读教学

英语阅读教学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同时我们也深知目前阅读教学所存在的问题,那么作为新时期的初中英语教师,我们该怎么办呢?我觉得为了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首先作为教师的我们要正视阅读兴趣培养的重要性。在平时的阅读训练过程中选择学生感兴趣的阅读材料。课本中的阅读文章给学生的刻板印象是枯燥乏味的,而学生每天对着枯燥的阅读材料很难提起兴趣,要改变这一现状教师必须挑选一些学生感兴趣的,符合中学生年龄、心理特点的,故事性强的,有趣的,篇幅不长的课外阅读材料。另外,让初中生涉及难度不大英文的名著对提高他们的英语水平有很大帮助,比如很多出版社都会将名家名著缩写成比较小本的书籍,这就是很好的课外阅读材料,能够引起学生的兴趣,激发他们学习的主动性,延伸英语阅读空间。与此同时,我们还可以帮助学生了解外国的文化,从而激发兴趣。每一种语言都有自己丰富的文化内涵,中西方文化不同,表达方式也存在很大差异。在两种文化的比较中让学生了解一些英美文化常识,如就餐礼仪、接受礼物的习惯、节日活动等,可以拓展学生的知识面,让他们学会透析社会现象并有洞察文化底蕴的能力,提高对文化差异的敏感性,使一些语言知识在潜移默化中被接受和运用。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同时兴趣也是使人前进的内在动力。新时期,作为优秀的教师,我们要把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放在教学首位,从而真正的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其次,注重词汇量的扩增。英语教师要指导学生有针对性的去记忆和学习单词,对高频词要能背诵和默写,对一些生僻词只要求认识。这样,学生对于单词学习就会有所侧重。最后,我们要重视优质教学方法的指导。技巧是在不断的阅读中积累起来的,是提高阅读能力的有效途径。在阅读过程中我们要抓住主题句。在阅读时力求抓住文章的主题句,领会中心大意以及文章的深层含义,不要把阅读理解和注意力平均分配于每个单词或每个句子上,尤其要注意理解篇首段首或篇尾段尾的句子。因为文章的首句和尾句常常概括了该篇文章的内容,其他句子都是围绕它展开的。同时我们还要学会猜测词义。初中英语课程标准和考纲中规定,阅读理解材料生词率不超过3%,并且考纲还要求学生具有分析和判断生词词义的能力,这也是阅读能力的一种重要表现。对学生进行猜测词义的训练,对提高阅读理解能力是非常管用的,也可克服学生的紧张心理。猜测词义时,可以利用构词法,利用词、词组之间存在的对等关系,利用上下文给出的意义解释或说明等。通过一些技巧,不断地提升学生的阅读能力。

综上所述,新时期,作为教师我们要正视目前阅读教学存在的问题,并加以合理的改正。同时我们要鼓励学生多阅读,多琢磨,运用所学的技巧进行阅读,就一定能提高阅读理解能力,考出更好成绩。

摘要:众所周知,阅读是人类一种极其复杂的言语活动形式,阅读的过程是人的大脑接受和处理文字信息的过程。具备良好的英语阅读能力是获取英语文字信息的重要条件,因此,新时期初中英语教学重视阅读方面的教学。

德育特色办学阶段工作总结 第2篇

20xx年下学期,德育工作我们围绕“为谁培养人?”“培养什么人?”、“如何培养人?”三个问题进行了重新的思考。并把这三个问题和学校近五年发展规划、学校办学理念和育人目标相结合,制定了下学期德育工作计划,构建了“四三二一”德育工作体系,本着淡化管理强化服务的理念,按照这个体系,积极开展德育各项工作,德育工作开创了一些新局面。

一、学校层面:开展“四格”教育

(一)健康体格培养

我们坚持开展了晨练活动。各班班主任积极响应,专科教师也积极协助,活动开展了近3个月,学生参与积极,学生的体能有明显提升。虽然占用了一些看似宝贵的时间,但从促进师生健康的角度绝对是有意义的。一些班级有亮点有特色(六年组的篮球项目,5.4张秀玲老师组织的鬼步舞、5.3特长生组织的健身舞,4年组的古诗韵律操、其他班级多数以跳绳为主,通过这段时间的训练,无论是长绳还是短绳学生均有很大提高)10月份学校组织了趣味运动会,让使师生放松了身心,大家很欢迎。间操始终坚持进行,一直到期末,提高了学生体能。

此外我们组织班主任开展了“我和孩子同写作业”活动,全体教师认真参与,深刻反思,作业数量显著下降,作业兴趣和质量有明显提升,切实做了点有效的减负工作。

(二)健全人格塑造方面

开展“自尊、自信、自强、自立、自制”的“五自”教育。共进行了三次主题教育,分别是“爱我中华”主题演讲活动。5.5班《知高小、爱高小、兴高小》主题队会、4.5班《我爱我家》主题班会。

(三)高尚品格养成方面

开展了爱国、爱校、爱家、爱人、爱己的“五爱”教育,同样进行三次,分别是6.7班《做人当自尊》主题队会、5.6班《自信相伴精彩随行》主题队会和4.3班的《少年当自强》主题班会。

这六次主题教育,各位班主任相当重视,进行设计和组织,活动中对学生进行反复的指导,学校录制之后面向全校进行了展播,班主任结合进行有针对性的教育,形式新颖,也减轻了全体班主任的负担,教育效果突出,同时活动的班级学生得到了积极的锻炼。

此外教师节我们举办了“感恩教师”影音大赛,让学生感受老师辛劳,帮助孩子学生尊师,帮助家长学会重教;重阳节我们举办了“家有老人”微视频大赛,受到家长的积极响应,帮助孩子学会孝和敬。有家长曾经激动的表达:感谢学校为我们对孩子进行了在家里不能接受的教育。得到家长的认可说明我们的工作是有意义的。

(四)个性风格锻炼

上学期由于各种原因,少年宫的社团活动没有按计划开展,但是我们有六年组组建的“威风锣鼓”社团活动的效果突出。从接到任务到正式展演不足一个月,六年教师一边与时间赛跑抢抓教学一边头顶烈日紧张排练,9月12日,高家店小学威风锣鼓队表演惊艳亮相并一鸣惊人,得到社会各界的广泛好评,获得最佳表演奖并被省市县各级媒体报道,展示了高小学生的良好风貌。

我们还举办了首届校园好声音大赛,发现和培养了一大批具有良好音乐素养和天赋的学生,这一次的登台将终生难忘,孩子不必非要成为歌唱家但有了一颗热爱音乐的心,他们的人生也会与众不同,种下一颗种子就是一种好的教育。

二、教师层面:开展了“真心、暖心、实心”——“三心”工程。

1、“真心”工程:开展“榜样的力量”教师示范活动。以《我的德育故事》为题进行了全体教师主题征文,通过征文促进了教师进行自我反思,教师的师德修养有所提升。

2、“暖心”工程:开展了家访活动,全体班主任对贫困学生进行了认真走访,既帮助学校完成了贫困家庭调查走访工作,也拉近了教师、家长和孩子之间的距离,更重要的是使教师们经历了一次精神上的洗礼,精神境界再次提升。王波、司义荣等老师还给孩子买衣服买用品,很是感人。

3、“实心”工程原定召开家长会,由于种种原因未能召开,我自身失职,本学期弥补。但在家校沟通上,尝试通过信息平台展示学校的一些亮点工作和学生活动,得到广大家长的积极关注,增强了家长对学校工作的`了解和认可,收到一定效果。

三、班级层面:开展了“自主管理星级示范班”和星级小队评选。

通过这项活动的开展,提高了班主任班级管理的水平,学生自主管理能力得到了一定的提升,学生自我控制力显著增强。学生的良好习惯初步养成,全学期不安全,不文明的大事件没有发生,这和班主任的辛勤工作是分不开的。

四、学生层面:开展了争做高小好少年,培养一种好品质的“星级”少年评选活动。

开展了“星级少年”评选,各班利用班级自主管理评价细则对学生日常表现进行及时评价,按月上报,大队部及时做好服务性工作,及时为各班印制星级少年名签用以鼓励。

阶段特色 第3篇

关键词:初中语文;教育教学;课堂;民主;备课;主体性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4)22-194-01

众所周知,实施新课程是一项全新的课题,要取得课改的成功,关键是要及时更新观念。有了对新课程的正确认识,形成了新的教育理念,才能有改革的教育行为。但如果教师对新课程在理解上出现偏差,则会大大降低教学效果。因此,作为新时期的教师,我们在教学过程中要努力学习,提高认识,在教学过程中不断的提高自身能力,活跃课堂,从而构建高效的课堂。作为泗洪县兴洪中学的一名初中语文教育工作者,经过多年的教学,以及参阅大量的文献,对于新时期,初中阶段语文特色课堂的构建有着自己独特的见解,在此表述,供同仁参考指正。

一、营造和谐民主教学环境,提高教学效果

心理学家曾经做过这样一种研究,人们在和谐民主的教学环境中,其记忆力是平时的三到五倍。因此,为了提高课堂教学效果,构建高效的课堂,作为教师我们应该营造和谐民主的教学环境,并和学生打成一片,融入学生的生活,从而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传统的课堂教学中。组织教学是一个必不可少的环节。但问题在于,组织教学不仅仅是维持秩序,维护老师尊严,更重要的是激活学生思维,激发学生求知欲,确保课堂教学目标的落实。同时,组织教学应贯穿于一堂课的始终,使整堂课在一种平等、和谐、民主的气氛中进行。但须知,无论什么方式,都必须依据学生特点,把握学生的思维流程,因时制宜,因人而异,始终把学生摆在主体地位。见问题就讨论,动不动就合作的语文课堂只能是华而不实的泡沫语文课。只有在学生充分地独立思考的基础上,再加强学生之间的交流,才能使他们互相取长补短,实现真正意义上的合作。同时,作为教师,我们还要积极地构建平等的师生关系。在新课程改革的要求中,教师应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有针对性的进行教学活动,要充分尊重学生作为学习的主体,构建平等和谐融洽的师生关系,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在教学过程中师生要相互配合和尊重,营造出民主、和谐的课堂氛围,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同时,教师在教学中语言的组织也非常的重要,教师要组织好课堂教学用语,才能更加融入学生的生活,方能使得学生把自己当成课堂的一份子,从而提高教学效果。

二、精心的备课,高效课堂构建的基础

不言而喻,课堂是教师教学的主阵地,学生学习的主战场。作为教师,战场的指挥者,需要具备大局意识,正如教师一样我们要合理精心的备课,才能构建高效的课堂。备课是上课前的准备,如果没有认真准备肯定不能上好课,更谈不上高效了。就如同种子萌发前没有充足的阳光与雨露一样,萌发出来的幼苗肯定不会茁壮。备课时不仅应当认真研究教材、吃透教材、确立教学目标、制定教学方法,更应当备学生。当然,备课时还要有教学预设,根据教材特点,学生特点,要对课堂可能发生的情况有一定的预设,学生学习时会出现什么问题,提前要有多种对策,以应对教学中的突发情况,彰显教学机智。同样,备课要具备明确的教学目标。明确的目标是高效课堂的前提条件,有了明确的目标,课堂才有明确的方向和清晰的课堂脉络,老师的教与讲、学生的学与练紧紧围绕目标去进行,保证课堂上的所有教学行为都是有用的、有效的、高效的。同时,教学设计也要精当。准确解读教材,在把握学情的基础上对教材、教学资源进行加工提炼形成目标明确、重点突出、脉络清晰、方式灵活、学法指导切合学生实际的教学设计。同时,教学设计要把每一课教学的知识点与整个知识体系相联系并提出实现整体目标的教学策略。其实,优质的备课需要我们教师要考虑多方面因素,这就给予我们教师很大的挑战,但是,我们不气馁,我们有决心,不断地努力,积极的、优质的备课,从而提高教学效果。

三、明确学生的主体地位,把课堂还给学生

随着社会的高速发展,过往满堂灌的教学模式已经不能满足当前教育的需求。学生主体,教师主导的教学模式逐渐成为当前课堂教育的主流。在初中语文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多采用合作、探究的方法来开展教学,以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所谓合作探究的教学方法就是指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自主地发现问题、探究问题、分析问题并解决问题。高效课堂强调必须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如果教师还是让学生通过死记硬背来获取知识,那无疑使学生的学习效率越来越低。合作探究的教学方法则是教师从中进行有针对性的指导,比如,在学习陶渊明的文章《桃花源记》时,教师可要求学生课前搜集有关这篇文章的背景及相关评论资料,并对陶渊明的生平做一个基本的了解,在课堂授课的过程中,教师设置几个开放型的思考题,组织同学们分组进行交流和讨论,如“陶渊明笔下的桃花源存在吗,如果存在,它将会在哪里,如果不存在,陶渊明为什么要虚构这样一个桃花源呢,其意图是什么?待同学们讨论告一段落之后,教师可请小组代表发表一下观念和看法,接着教师做最后的陈述和总结,在这一自由讨论的过程中,学生不但获得了实实在在的认知收获和学科感悟,还有效提高了自身的思考力及自主学习的能力。

阶段特色 第4篇

一、当前初中信息技术教育中存在的问题

( 一) 教育者认识上存在不足,信息技术知识水平不高

在应试教育的背景下,很多教育工作者对信息技术这门学科的教育都不够重视。不论是在课程的课时安排上还是课堂操作方面,都没有实行较为正确的做法。同时,虽然我国互联网的发展水平在迅速发展,但是我国初中生的计算机应用能力却不尽满意。信息技术课程庞大的知识体系包含了很多新思想和新方法,但是学生有时过多的重视理论知识而忽略了上机进行动手操作,导致实践和理论水平的不对等,信息技术知识水平也很有限。

( 二) 教学模式单一古板,课堂氛围枯燥乏味

由于大多数学校对信息技术课程没有足够的重视,导致信息技术课程的教学方式比较单一,教育者也没有积极对该课程进行教学研究,只是实行传统的教学方式,即一味的进行的理论知识灌输,老师和学生孩子间没有过多的互动,导致课堂氛围过于死板、枯燥,学生对信息技术这门学科的学习主动性不高,学生对学习计算机知识的兴趣也很缺失。长此以往,学生就会产生信息技术课的重要性不高的惯性思维,不主动学习计算机技术,对初中生的整体知识结构非常不利。

二、初中阶段信息技术特色教育教学的建议

( 一) 优化教学方式,提倡分层教学方法

在新课改的推行下,对于初中阶段信息技术学科的教学标准是更加注重优质教学、提升初中学生的信息技术应用能力。因此,在展开信息技术课程的教学方法上就需要更加注重优质的教学方法指导,合理开展分层式教学。首先,分层教学方式是根据整体学生中,由于部分学生的学习水平各不相同来分为阶梯状,进而实现针对性的差异性教学,弥补每个层次学生的不足,满足学生们不尽相同的知识需求和难题解答。其次,就是面对学生之间良莠不齐的状况,根据教材内容设计难易程度不同的操作练习题,在操作过程中关注学习进度较慢的学生,利用小组划分的方式,小组之间的每位同学进行练习探讨和优势互补,有助于提高学生的整体操作水平和学习能力。因此,优化初中生信息技术课程的教学方法、开展适宜的分层次教学方式,才可以实现高效的信息技术课堂。

( 二) 增强合作,提高创新和实践能力

根据教学大纲的标准和学科本身的性质来说,初中信息技术学科既要求了学生对理论知识要扎实掌握,更要增强上机操作的练习实践能力。在初中信息技术课程中,要想学好这门学科,不仅要对理论部分的基础知识进行透彻的了解,更要通过这些理论方法学会如何实际操作。要想让初中信息技术课堂变得更加丰富多彩,首先要积极推动学生之间进行主动合作,提高学生们互相帮助的意识。在面对一项大课题操作的时候,通过团队之间的分工合作,不仅能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老师下达的课题任务,更增强了学生之间的合作意识和人际交往能力。初中阶段的学生是处于青春期和叛逆期的过渡年龄,因此他们对同伴的依赖相对于父母来说会稍微多一点,通过课堂中的不断交流和协作,能使学生强烈感受到集体的力量。 在这样充满轻松、和谐的氛围中,更有助于学生发挥自己的创造力和独立思考的能力。老师也要鼓励学生大胆的提出理论质疑,要勇敢发表不同的意见和见解,在一道题中有更加便捷的程式算法就应该积极发言,积极表达自己的观点。

( 三) 营造良好的课堂氛围,构建特色信息技术课堂

有心理学家提出这样一个观点: “在轻松、和谐的氛围中和保持心情愉悦的状态下,学生的记忆力和创造力是平常状态下的三至五倍。”由此可见,建立一个良好的课堂环境,营造轻松活跃的课堂气氛对于加强学生的学习效率来说是非常重要的。尤其在我国推行新课标教育的中心思想下, 全面的、综合的提升学生整体素质、发展创新教学方式是重中之重。构建特色的信息技术课程对于初中阶段的信息技术教育来说,是极其具有战略意义的,而创造活跃轻松的课堂氛围就是建立初中信息技术特色教学的前提保障之一。所以,老师在课堂上要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鼓励学生发表观点。教师要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抓住学生关注的一些热点问题来带入到教学过程中,吸引学生的兴趣和注意,进而提高他们对信息技术课程学习的积极性。同时,老师要注意和学生之间的沟通方式,站在朋友平等的角度和他们进行交流,了解学生的心理动向,让他们感受到信息技术课堂不是一个枯燥乏味的理论课,而是针对学生的兴趣所在、满足学生好奇心的一门课程。这样进行相互交流、积极探索的课堂才是我们一直追求的课堂。

伴随着互联网的快速发展和普遍应用,当今时代已经是知识经济和信息技术为发展潮流的时代。随着我国IT行业快速发展,我国IT界人才短缺的现象也逐渐暴漏出来。因此,在关于计算机和互联网相关的课程应该尽早从初中阶段就要重视起来。在初中阶段更好的发挥信息技术特色教育教学的有效对策,针对初中学生的学习特点和实际情况,构建一个高效、 丰富并且具有实际应用价值的信息技术课程,对提升我国初中信息技术课程教育的有效性有着显著的积极作用,促进了我国初中学生信息技术处理能力的提高。

摘要:随着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当今时代已经是知识经济和信息技术为发展潮流的时代。在我国初中阶段的教育教学中,信息技术这门学科受到越来越多的重视,其对于提高初中生学习的高效性和思维模式显得尤为重要。通过对当前初中阶段信息技术教学存在的一些问题,探究如何在初中阶段更好的发挥信息技术特色教育教学的有效对策,目的是为了提升我国初中信息技术课程教育的有效性,促进我国初中学生信息技术处理能力得到提高。

特色学校建设阶段性总结 第5篇

武威第十二中学创办于1948年,至今已有61年办学历史。61年来,武威第十二中学收获了丰厚的办学成果,积淀了丰富的历史文化,先后获得一系列成绩和荣誉。先进的办学理念和办学思想,优雅的环境,完备的设施,浓厚的校园文化氛围,使学校成为教师实现自身个人价值和社会价值的精神家园,学生健康快乐成长的乐土。

近年来,学校深入贯彻落实既教书又育人的科学教育发展观,在狠抓教学质量的同时,针对教育新形势下所暴露出来的问题,在认真征求、虚心倾听家长的心声的基础上,从加强养成教育入手,加强德育建设,强化教学与教育的整合,努力为师生营造优良的教育教学和学习生活环境。特别是凉州区开展特色学校建设活动以来,我们通过特色引路,依据分三个阶段分步走的规划,我们初步建立起了一支谙熟业务的创建特色学校的领导班子;营建了一种“让每一块墙壁说话,让每一处环境育人” 的特色育人氛围;培养了一支具有特色教育教学能力的教师队伍;建立了一种有效推进特色建设的评价机制;形成了部分的研究成果;培养出了一批有特长的、健康成长的“阳光人才”。

按照规划,学校特色建设工作分三个阶段按计划、分步骤进行:于2008年3月至2009年7月形成特色项目,2009年8月至2010年7月形成学校特色,2010年9月至2011年8月形成特色学校。目前,我们的创特工作已经完成第一阶段特色项目形成目标,处于形成学校特色的第二阶段,在前期的工作中,我们基本完成了德育特色学校建设的舆论宣传与氛围营造,开展了德育特色学校建设系列活动中“文明礼仪伴我行”及“书香校园读书活动”等主题活动,学校特色正在形成,特色建设工作初见成效。

为了保证德育特色建设工作顺利开展,学校成立了分别由校委会成员、全体班主任和语文教师为骨干力量的特色学校建设工作领导小组、德育工作辅导小组和书香校园读书活动辅导小组,组建了一个结构、人员相对稳定,专业水准高,懂教学、擅教育的德育工作教师队伍,扎实开展了一系列活动:

1、优化、美化环境,营建特色育人氛围

围绕德育特色建设这一主题,做好校园、教室的美化、亮化工作,力求人文化、生活化、特色化。学校将增设、更新体现德育内容,引领读书活动的宣传标语牌匾及条幅、横幅,“让每一块墙壁说话,让每一处校园环境育人”。开展特色建设工作以来,我们共美化、绿化地面4860平方米,硬化马路、操场地面2640平方米;制作、悬挂体现德育主题或倡导读书活动铁质标语牌48块,彩喷横幅12幅,条幅16幅,中外名人画像46面。校园音响系统配合德育主题,播放传统经典乐曲294首,介绍名人励志故事164则,引导、激励学生积极向上,追求高雅、高尚的情趣。

2、开展了德育主题系列化活动

师德师风大讨论活动

学校结合师德师风建设,开展了“树师德 铸师魂”学习讨论活动,组织教师参加了市级、区级主题征文,推荐3名教师参加了凉州区师德师风主题演讲并获奖,推进了教师职业道德的提升。

德育主题系列化活动

——结合德育特色学校建设,办好并及时更换学校黑板报,宣传党的方针政策,传递德育活动和读书活动信息。

——围绕德育主题,开展德育主题系列活动。由学校出台德育活动系列主题,在第一阶段开展了“文明礼仪伴我行”主题德育活动,以班级为单位开展活动,以年级为单位进行考核评比,班主任、本班所有任课教师及自习课教师负责落实。

——配合德育主题活动,开展了书香校园建设活动。由学校出台德育主题系列读书活动各年级每学期优秀经典作品推荐书目及活动方案,以班级为单位开展活动,以年级为单位进行考核评比,全体班主任和语文教师负责落实。通过书香校园读书活动,充实了学校德育特色建设活动内涵,丰富了活动文化底蕴。

——设立文明班级创建流动红旗,由政教处对班级日常管理及参与“文明礼仪伴我行”“书香校园读书活动”等德育特色学校建设活动情况进行定期检查、评比,对优秀班集体给予及时表彰。

为了规范师生行为,我们坚持针对教师的学生评教和针对学生的不文明行为登记卡制度:每学期进行2次学生评教,随机选择部分学生对全体教师教育教学、师德师风等进行不记名评价和调查,将结果纳入教师考核;由全体教师监督检查学生校内外行为,发现违纪违规行为即时批评教育并填写“不文明行为登记卡”,详细记载违纪学生班级、姓名、违纪情况,学生做出改进承诺,分别交由家长、班主任签署意见后,交政教处存档,纳入班级考核。

阶段特色 第6篇

关键词:高中物理;实验教学;自主;提问;创新;素质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6)11-392-01

不容否认。当前,实验教学在高中物理教学过程中是一个比较薄弱的环节,提高高中物理实验教学的有效性是一项非常重要的任务。随着新课程的不断改革,教师要不断革新教学方法、更新自身的教学内容,吸引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也可以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及主观能动性。为此,作为当前的一名高中物理教育工作者,对于物理实验教学,我们要引起足够的重视。并且提高自身能力,促进优质实验教学有效开展。

一、正确认识当前物理实验教学所存在亟待解决的问题

高中阶段物理实验教学的重要性不言而喻。然而,由于目前的大环境,种种原因使得物理实验教学成为当前物理教学过程中相对薄弱的环节,物理实验教学所面临的现状是比较严峻的。在这里,经过多年的教学,总结了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供同仁们参考。比如,当前高中物理实验教学观念落后。当前高中物理实验教学观念较为落后,许多高中学校重视理论知识,但是却忽略了高中物理实验。许多指导教师只是对相应的高中物理知识进行讲解,还有另外一些指导教师甚至认为高中物理只需适应考试即可,忽略了高中物理实验教学的重要性,许多指导教师为了省时省力只是对高中物理知识单一进行实验讲解,更多地将实验的具体情况通过记忆和熟背的方式达到教学目的,这种落后的高中物理实验教学观念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高中物理教学的发展。还有就是因为教师的原因。在传统观念的影响,教师重视理论忽视实验,呆板的实验教学模式及单一的教学方式,不能将物理实验教学的基本原则体现出来。现阶段,从教学内容、教学方式等方面来讲,实验教学没有为学生留下足够多的思考空间,学生会依照教师的步骤做几个数据,简单分析教师得出的结论,所以在实验过程中出现了学生马虎应付,不利于收获到良好的教学效果。当然有的学生也存在一些问题。学生操作技能明显落后于其所掌握的理论知识,比如,不规范的使用基本测量仪器,学生的动手能力较差,比如,在操作过程中,学生比较紧张,经常会颠倒程序,学生自身上存在的问题会影响整个高中物理实验课堂的进度。当然,造成当前物理实验教学效果不理想的原因还有很多很多,在这里我就不一一赘述,希望广大教师能够引起重视。

二、知原因,想方法,优质物理实验开展具体措施

经过多年的教学总结,本人对于高中阶段物理实验教学有着深刻的看法。在教学过程中,明确学生的主体地位。实验给学生提供了亲自动手的机会,既能调动学生获取知识的积极性,增强主动性,又能让学生在动手过程中,通过设计、操作、观察、分析、归纳,自我解决头脑中的“为什么”,总结出合乎事物发展的新规律,使学生独特的个性和创新能力在动手寻找知识真谛的过程中得到发展。因此,在教学设备能够满足需要的情况下,或经过努力能够创造条件的情况下.应尽可能地变演示实验为学生实验,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真正实现教、学角色的转变。进行谨慎操作,细心分析。操作中要注意安全,这是第一位的。首先,要保证人身安全,凡涉及用电的器材,要小心处理电源,还要保证器材的安全,各种器材都必须按照要求使用,对于不熟悉的仪器,要先弄清它的使用要领,要让学生学会借助说明书了解仪器的原理、使用方法。操作要谨慎,任何粗心大意都会使精心准备的实验归于失败,实验的每一阶段之后都要对其进行评估,也就是回想刚才的操作,有没有什么问题,可能引起什么误差,等等。实验之后要仔细分析数据,从中得出结论,在这方面,不同实验之间的差异很大,要结合具体问题分析,实验之后要让学生认真写出实验报告,发表自己的成果和见解,与他人交流成果是当代科学研究的重要组成部分,把自己的实验成果告诉别人,听取别人的批评和质疑,同时从别人的成果中受到启发。积极的对演示实验进行改进。首先,教师要适当的增加演示实验。在高中物理教材中会将一些实验作为“做一傲”,因此教师要不断改进仪器及方法来对演示实验进行优化,教材中的有一部分章节会直接给出公式或者定律,此时教师可以适当地加一些演示实验,让学生明确公式得出的原因,引导学生进行验证。其次,增加学生在演示实验中的参与机会。在传统的课堂教学中,教师演示,学生观看,但是大部分实验学生根本看不清,不利于提高学生的实验心理素质。所以教师要引导学生观察、猜想、分析、归纳以及总结,加深学生的记忆。最后,教师要改进演示实验,加深学生对知识的记忆。不仅如此,我们还要提高高中物理实验教学教师整体素质。目前,我国高中物理实验教学教师的整体素质不高,这需要不断的提高高中物理实验教师的教学观念,同时,进行系统性的培训,学习新的高中物理实验知识,创新高中物理实验教学的实验手段,提高高中物理实验教学教师的责任意识,同时定期举办相应的研讨会,对现有的实验教学方法进行有效的评价和总结,并进行更为横向化的交流体验,积极组织参加国内外的教学访问,不断的更新知识理念,多参加更高水平的示范课和实验教学活动,从而提高高中物理实验教学教师的整体素质,提高高中物理实验教学教师的教学水平。

阶段特色 第7篇

一、端正思想,合理指导有效教学

学习,最主要的就是端正思想,只有端正思想才能进行合理有效地学习。教师要及时帮助纠正,指导科学的。切实可行的学习方法,让每位学生都感到自己的进步,看到自己的成绩,从而增强自主学习的信心和愿望。与此同时,还要积极的指导学生学会培养正确的学习方法。在英语课堂教学中。教师应指导学生养成正确的学习方法,而不仅仅是死记硬背,如可以指导学生课前学会听录音,在上课之前提前划出不懂的词、句;在课堂中学会听课,如突出重点内容,学会做重点符号;课后学会复习,如回忆一下老师本堂课或近来主要教了哪些新词、新句,并且如何将这些新词新语用于实际生活的交际之中;并且要学会小结,对一节课的学习状态进行总结。学习初,必然要给学生立好规矩,端正学生的思想,积极合理指导有效教学。

二、明确学生主体,教师主导教学模式的开展

新时期,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过往满堂灌教学模式已经不再适应当前教育的需要,严重影响到当前教学的发展。学生主体,教师主导教学模式逐步受到人们的关注。 在教学过程中,作为优质教师要确立学生的主体地位,还课堂与学生。教师永远要怀着一颗爱心进课堂,慈爱和微笑是联系师生情感的纽带,沟通师生心灵的桥梁,是创设和谐的、愉悦的教学氛围的重要手段,教师要满腔热忱地组织教学活动,做到情绪饱满,态度和蔼,语言亲切,富有激情, 用教师的情绪、情感、人格魅力感染学生。使学生全身心地投入到学习中去,在自主学习中享受学习的快乐。还课堂与学生,还需教师用适当的方式来指导学生学习,而当前语文教学最常用的一种方法就是用提问来指导学生学习课文,课堂提问是语文教学中不可或缺的一个重要环节,是启发学生思维、传授基本知识,控制教学过程,进行课堂反馈的一个重要手段。它贯穿于课堂教学的始终。课堂上问与不问,问什么,怎样问。都直接影响着课堂教学的成败。为了更好地发挥课堂提问对学生的作用,优化我们的语文课堂,我觉得语文教师在处理课堂提问时,设问要尽量使全体学生都积极参与思考,使更多的学生有被问到的机会,这就要求教师了解学生现有的知识水平和经验,细细揣摩,把问题问到关键处。问到有用之处,问到学生心里去,问出水平来,并激励学生自己提出问题,对答案置疑辨析,大胆交流自己的感受。这样,才能充分调动学生学习思考的积极性。争创高效课堂。也只有这样,学生才能真正的融入课堂,才能变被动为主动进行学习,这才是教育的真正目的。

三、合作自主学习方式的合理运用

古人云:三人行,必有我师焉。三个臭皮匠赛过诸葛亮。这就告诉我们合作学习的重要性。新时期,对于小学阶段的英语教育工作,作为教师的我们要引起重视,为了改变学生被动接受的学习状态要构建一种主动探求知识、独立和合作解决问题的积极的学习方式,引导学生自己去发现, 主动地探究,从而获取新知识、新经验。我认为在教学过程中,对学生通过阅读产生的疑问,通过学生合作讨论的方法探索解决。在探索解疑的过程中,教师成为学习的向导和促进者,有时还是共同学习的合作者。教师要边巡视边参与讨论,适时指导。教师在小组活动中要注意小组中成员的划分,尽量将学习稍好的和学习上有困难的学生分在同一组, 让好带动差。对于发言的时候,也要注意给每个学生的机会要平等。某些教师过分注重听课的效果,甚至听课的时候让所有同学都举手,却指定部分学生回答问题,这不仅是对稍差学生的巨大打击,也是有损师德的行为。教师本应当对学生一视同仁,相反某些教师的行为却亵渎了这个职业的神圣。实践证明,适当的小组活动可以提高学习稍差的学生主动发言的机会,要避免组内选择一个人进行发言,调动小组中所有人的能动性。对于现在的英语课堂,有能力的教师应当能够在有限时间内调动起所有学生的积极性,充分发挥教师指挥家的魅力,师生协作,奏出动听的交响乐。与此同时,还要勤练。这个过程要求教师根据教学内容和教学实际精心设计练习。练习设计要兼顾基础性、外延性,调动不同层次的学生的积极性,通过练习,提高学生的语感,激发学习的激情,从而帮助学生合理的取得成功。

总而言之,新时期,对于小学阶段的英语教学,作为教师的我们要引起足够的重视。在教学过程中,我们要积极地端正思想,为学生树立榜样;明确学生主体,教师主导地位,从而还课堂与学生;以及合作自主学习模式的开展,从而真正的提高新时期小学阶段英语教育教学。

摘要:随着社会的高速发展,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英语已经成为人们生活过程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小学阶段是学生学习英语的最佳时期,要把握好这一阶段的教学,首先必须抓好课堂教学,课堂教学是教学的主要组成部分,让学生少走弯路,必须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为此,作为新时期的小学英语教师,对于优质课堂的构建我们责无旁贷。

阶段特色 第8篇

一、重视备课,优质课堂构建之本

不容否认,课堂是教师教学的主阵地,是学生学习的主战场。课堂是以师生的共同合作来完成的,所以要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教师必须做好有效的课前预设,即根据学生实际合理确定教学目标、合理加工教学内容。教师在目标确定上要更新观念,重视情感培养、态度转变和价值观教育;注重教学形式与学习内容的统一;加强情感教学,激发学习内驱力,增长学生的见识和能力,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帮助他们增强学习的信心;在有效的学习活动中,培养对学习的持久热情。合理进行教学设计,就是要“用教材教”,对教材作出合理、适度的加工与改造。但是,“教教材”不等于不要钻研教材、不要把握教材意图、不要了解学生实际。真正有效的课堂教学,既需要教师对教材进行深入、全面、系统的解读,弄清教材的重点难点;又需要教师全面了解学生心、知、情、意状态;更需要教师从学生如何“学”的角度,而不是单纯从如何“教”的角度思考问题,设计教学。只有进行有效的课堂教学设计,才能在课堂中根据学生的实际表现,及时调控,设计出有价值的问题,让学生讨论,使课堂教学焕发出有效性。为此,作为教师要重视课前准备,不断提高自身水平,鼓励学生做好预习工作,从而真正的提高学生学习语文效果。

二、方法合理,构建高效课堂

方法,老生常谈的话题。可是,磨刀不误砍柴工,方法显得格外重要。新时期,作为小学阶段语文教育工作者,我们要注重多种教学手段的运用。教学有法,教无定法,贵在得法,教学手段的合理运用,可以有效提高教学效率。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调动学习的积极性,帮学生学好语文知识。比如,创设丰富的教学情境。依据教学内容创设合理情境,这是实现教学最优化的基本途径,小学语文教学尤其如此。在语文课程教学中,创设表演情境,从而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就可以激发其求知欲,大大提高学习的主动性和热情。通过教学情境的构建,可以使学生在轻松真实的教学情景中掌握重点,完成求知过程。同时我们还可以积极开展课堂活动,活跃课堂气氛。课堂是教学的主阵地,是学生建构知识、生成能力的重要场所。在丰富多彩的课堂活动中,努力营造一种轻松向上的氛围,对于学生的求知,是十分重要的。比如。举办全班朗读比赛。看谁读得流畅、有感情,让学生在活动中掌握朗读的技巧,揣摩人物的情感,享受朗读的快乐,活跃了课堂气氛。与此同时,我们还可以充分利用多媒体教学契机,提高学生的理解能力。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如果采用计算机多媒体技术辅助教学,将能突破沿袭多年来的“粉笔加黑板,教师一言堂”的传统教学模式;学生从被动的信息接受者变为语言交际运用的积极参与者。学习兴趣被充分激发起来。在导入新课时,根据课文内容和孩子的年龄特点,运用现代教育媒体,借助歌曲、画面等媒介,把抽象事物形象化、具体化,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通过多媒体的合理使用,将微观的知识宏观化,把抽象的思想具体化,从而加大学生对于语文课本知识的理解,有助于高效课堂的构建。

三、及时反馈,教学效果最大化

其实,教学反馈可以反映教师教学的质量,以及学生对于教学知识的掌握情况。其实,语文教学过程就是教师依据教材输出信息,学生从教师和教材输入信息,并交换、储存、输出信息,教师对学生输出信息作出评价的过程。适度、合理、及时的处理学生课堂教学活动中的各种各样的反馈信息,实施最切合实际的教学方案,可以实现学生内部状态的优化,提高课堂教学效率,达到掌握知识,形成能力,提高思维品质的目的。教师应艺术性地有意识地选择某一个反馈信息,再次把学生引下海,扬帆起航,直至达到知识的彼岸。同时要求及时反馈。课堂教学空间、时间有限,改进课堂作业设计,及时反馈,提高练习质量是提高课堂质量的有效途径。小学生独立评价能力较低,只有每练一次,都给学生肯定或否定评价,把评价及时反馈给学生,才能使学生纠正错误,处于印象鲜明的状态中。当然还要因人而异。在教学活动中,教师要积极参与到学生个人自学、小组讨论、组织交流中,既要巡视指导接受能力相对弱一些的学生,提高他们的学习勇气,增强他们的学习自信心,提示他们学习的方法和思考过程。也要巡视另一部分接受能力相对强一些的学生,对他们提出较高的要求和问题,引起他们紧张的思维活动。通过合理的反馈,教师会很容易发现自身的不足,从而有助于教学能力的提高。

阶段特色 第9篇

1 项目背景

在云南省组织编制的《云南省城镇体系规划》(2002年~2020年)中,楚雄被定位为第三梯队中等城市。这引起了楚雄各界的反思,对于如何适应新的形势、领会城镇体系规划,如何对楚雄城市发展的一系列重大问题作出回答,以及如何在未来的城市发展方向、城市管理及建设中充分挖掘自身资源,提升城市竞争力,成为楚雄总体规划必须思考的问题。本次总体规划修编,即是在国家城镇化发展战略及云南省城镇体系发展战略的大背景下提出的。通过规划,需要对楚雄城市发展的一系列重大问题作出回答。

楚雄是全国仅有的两个彝族自治州之一,而且还具有“三古一彝”的优势条件,但实际上这些资源分布的状态比较松散,尤其是在城市中留下的痕迹很弱,城市里的彝人基本上被同化了,特征相当不明显。在这种背景下,楚雄城市总体规划城市景观特色风貌的塑造这一专题研究受到了瞩目。

2 研究范式探索

2.1 由“面面俱到型”研究转向“问题导向型”研究

城市是一个复杂的巨系统,城市景观特色风貌塑造面临的问题也是纷繁复杂。面对城市这个复杂的巨系统,肯定以往成绩、找出现状毛病是针对城市景观特色风貌塑造最有效,也是最省力的手段。因此,在专题中提出了城市现状风貌“检讨”。所谓“检讨”,不是对以往建设成绩的全盘否定,而是辨证地分析看待问题,以发现毛病、找出缺点为出发点,最终以解决问题为目的。

2.1.1 城市空间“检讨”

通过分析城市发展轴线,运用图底关系等研究手段,得出楚雄市空间轴线承接生硬,凝聚力弱,空间结构机械;城区内用地地块不规整,开敞空间少;城市天际线平缓,缺乏韵律的结论。

2.1.2 城市景观“检讨”

学术界一般把城市景观分为自然景观、人工景观、社会景观。通过对楚雄市区进行实地踏勘、拍照记录等观察方式的调查研究,得出“自然景观有待改善,人工景观的构建仍值得研讨”。楚雄市的自然景观,主要表现在龙川江、青龙河,以及周边群山的山水格局之上。现状龙川江河岸坡度大,植被单调,周边群山植被多为再生植被,主要以湿地松为主;人工景观主要体现在楚雄市城市广场、建筑、构筑物以及环境装置上。虽然近年来,随着城市建设的推进,楚雄城市面貌有所改观,但建筑风格的多样无序、城市沿街标识、建筑装饰色彩杂乱现象依然存在,如何在楚雄市的人文景观中体现历史文化内涵、突出地方特色,仍需在实践中探求。

2.1.3 建筑风貌“检讨”

建筑物是城市中体量最大的实体性要素,建筑的风貌对城市整体风貌有着最为重要的影响。通过分析地域特点与建筑类别,认为楚雄市目前建筑风貌存在的问题是风格与形式多样,缺乏特色与协调统一;部分街道建筑体量与尺度失调;建筑色彩繁杂。作为最能承载民族地域特色的实体并没有体现彝族自治州首府的特色是严重的失败。

2.2 推崇主导设计理念

2.2.1 推崇“广义城市风貌”理念

以往狭义的、传统的城市景观风貌概念大多以城市景观、建筑风貌等城市空间实体性要素为主。本次研究推崇“广义城市风貌”的理念,即除了重视前述的城市空间实体性要素之外,更加关注民族文化、地域文化景观和社会景观,以“物态+文态”、“空间+文化”、“场所+行为”的跨学科融合研究方法,以人类、空间、时间为坐标,向民族文化、地域文化、设计文化三大系统辐射,从而展开研究。

2.2.2 引入“城市识别系统”理念

CIS理念,是由“企业形象识别系统”(Corporate Identity System)发展成为“城市形象识别系统”(City Identity System)。面对我国城市形象“千城一面”及城市建设盲目发展、盲目模仿的现状,城市特色风貌设计需要吸取系统、科学的设计理念、方法和手段,以此作为整治环境,塑造鲜明而独特、现代而优良,富有时代气息和个性魅力的“城市风貌”。

2.2.3 建立“生态城市”理念

“人居环境”进入一个崭新的发展阶段,导向新的人类聚居模式——生态城市。楚雄市发展定位为中等城市,基本无污染较严重的工业布局,市委、市政府的明智之举在于重视环境保护与城市发展的协调,提出建设“高原生态城市”的目标。

2.3 规划设计导控一体化

下面以“城市空间规划设计导控”为例进行规划设计导控范例。

2.3.1 以规划为主导

规划是先行官,是龙头。总体规划的地位决定了该专题仍应该提倡以规划为主导,在“城市空间规划设计导控”、“城市景观规划设计与导控”、“城市绿地景观规划设计导控”版块研究中,以规划设计并重,规划以建构设计体系为重点,确立框架为目的。

“城市空间规划设计导控”分为城市空间结构、城市空间格局、城市空间视象三个层面。

2.3.2以设计为重点

以“城市路网”、“城市空间开敞系统”、“城市轴线系统”、“城市空间节点”为子课题进行专项设计。

这里以“城市空间开敞系统”设计为例进行介绍。通过城市空间的图底关系分析,可以控制与调整城市建设用地与城市公共空间的关系,进而科学规划河流及水域、公园绿地的系统布局,协调建设用地和开敞空间的关系。楚雄市公共开放空间规划中,以“两个核心、三个门户、十一个节点”为主题来营造,其中,青龙河龙川江作为城市内部景观核心,“两条蓝带”贯穿连接了城市各区;“桃源春萌”、“青龙晓月”、“富民新歌”、“彝海清波”等节点广场分等级、有层次地构成了城市的公共开放空间。

2.3.3以导控为最终目的

导控成为城市建设的一种意向,是对城市建设的一种长远思考。“城市空间规划设计导控”中以“城市视象”为导控重点,通过“城市制高点与城市视廊”与“城市天际线”控制来实现。

楚雄市城区周围群山环绕,制高点分别有:西北面的十月太阳历文化园,东北面的福塔,西面为城区景观轮廓线最高峰西山,中南部有州博物馆、雁塔,东部为行政、文化中心。整个城区形成由外围至中心的“自然盆景”格局。通过不同制高点的视线联系,形成贯通城市中心主要景观视觉走廊。

楚雄应注意控制城市轮廓天际线、城市色彩基调、重要景区景点等地的空间视象。在建筑高度上作好控制,建立以山体为背景,以建筑为图的城市天际线,有机地布置高层建筑,形成有起有伏、有张有弛、和谐的城市视象。

3结语

通过楚雄市城市总体规划这一项目,可以深切地感受到城市建设者与管理者对于城市风貌特色的重视,相信以立法方式确立城市景观风貌受到保护和确立是一条有效之路,然而,如何去探索、研究城市总体规划阶段城市景观风貌特色的规划设计导控,仍将继续。

参考文献

[1]李敏泉.城市特色资源与城市风貌——兼论“来宾市城市风貌特色研究”[J].广西城乡规划,2004(2):17-18.

[2]赵光洲.民族地区城市形象设计理论与方法[M].昆明:云南民族出版社,1999.

[3]石克辉,胡雪松.云南乡土建筑[M].南京:东南大学出版社,2003.

[4]刘湘萍.品牌城市[M].南京:东南大学出版社,2003.

现阶段高校文科资料室特色建设研究 第10篇

关键词:高校文科资料室,特色建设,资料室建设利弊

1. 现行高校文科资料室建设模式的弊端分析

高校资料室的建设工作始终处于不断的推进当中, 而现阶段为了确保其工作方向始终与高校的管理和发展相适应就必须不断摒弃其弊端、发挥其优势, 并在此基础上充分体现学科特色。而现行高校文科资料室建设模式的弊端可以从以下三个方面进行分析:

首先, 从目前的高校文科资料室管理体系来看。高校文科资料室普遍存在着双重管理现象, 图书馆与院系领导均掌握其管理权, 并且管理手段以及工作重点亦无法得到统一, 因此造成管理文科资料室的管理混乱, 具体工作无法得到落实。

其次, 从高校文科资料室的资源掌握来看, 其藏书与资料多为专业类书籍, 藏品结构都过于单一, 同时服务辐射面过于有限, 部分资料仅对个别师生开放, 无法做到资源共享。

最后, 从网络技术的引入来看, 高校各学科资料室的网络平台无法得到统一, 学科之间的资源共享率、共通性程度都非常低, 没有形成完整的网络平台, 造成了资源上的浪费。

2. 现行高校文科资料室建设特色及优势分析

2. 1 现行高校文科资料室的建设特色分析

从改革的角度来看, 现行高校文科资料室在建设具上有以下三点主要特色:

首先, 高校文科资料室在建设过程中有效扩充了建设经费的来源。如今高校已经成为了社会资料和文献较为主要的收藏机构之一, 因而多数高校为了完善其文献资料的掌握度均会加大其经费支持力度, 而随着数字网络的普及高校文科资料室利用网络平台进行资源共享亦最大限度的扩展了自身的经费来源, 有效支持了资料室的改革所需。

其次, 高校文科资料室的文献专业性和综合性较强, 具有非常高的实用性, 同时管理和建档模式亦较为科学。根据 《普通高等学校图书馆规程》高校文科资料室在对文献和书籍进行筛选时非常注重其专业性和应用型, 而归档亦能够根据专业规律进行, 因此能够较好的满足在校师生尤其是本专业师生的科研需求。

最后, 高校文科资料室在建设中充分调动了读者群体, 在读者的支持与督促下高校文科资料室才得以不断扩充自身文献收藏率, 并能够根据社会的需求变化调整其收藏重点, 做到了与时俱进。

2. 2 基于现行高校文科资料室特色的优势分析

高校文科资料室在建设中凸显出了自己独有的特色, 而这些特色在教学与科研服务中也逐渐展露出了诸多优势, 具体而言可以归纳为以下三点:

首先, 由于高校文科资料室在建设过程中有效扩充了建设经费的来源因此大大降低了资料室的建设难度, 不仅确保了所需文献和书籍的有效搜集, 同时亦促进数字网络等新型管理技术在工作中的引入。在实际工作中, 文科资料室为教师的教学以及科研人员的各类研究的推进提供了非常便利的检索条件, 各类数码设备、扫描仪器以及打印设备等高新技术均在文科资料室得到了有效应用。

其次, 由于高校文科资料室的文献专业性和综合性较强并具有非常高的实用性, 满足了在校师生以及研究人员对文字资料的需求, 加之目前资料室局域网的普遍覆盖更大大增加了资料的利用率, 确保了资料应用率的提高。

最后, 由于高校文科资料室在建设中充分调动了读者群体, 不仅能够使资料室资料始终保证与时俱进, 同时亦为资料室创造了稳定的受众群, 提高了资料室与高校管理和高校运作的紧密联系。

3. 基于现阶段工作弊端和特色的高校文科资料室建设重点

从现阶段高校文科资料室的弊端和特色着手进行分析, 高校文科资料室在建设和改革模式上应注重以下两个方面:

3. 1 以用户为基准引入网络技术, 不断提升资料查阅的便捷性

高校文科资料室资料的充分应用和时效性的发挥均要立足于资料查阅的便利性, 而随着网络技术的不断普及, 传统的人工查阅已经无法满足现如今的资料室工作现状。因而, 高校文科资料室必须适时引入先进的网络检索系统, 让数字化技术不断渗透到文科资料室的管理当中, 构建起文科资料数据库。只有这样, 才能确保在校师生和科研人员得以在需求时迅速完成资料的查找、借阅和应用, 在真正意义上做到资源的共享, 从用户的角度出发构建起合理的网络资料平台, 在提升文科资料室工作数字化转型的同时扩展资料室服务面。

3. 2 从制度入手推进单项管理, 加强文科资料室硬件建设

现而今高校文科资料室大多实行校方与馆方的双重管理制度, 不利于资料室日常工作的开展, 基于师生的实际需求高校应逐渐削弱校方对资料室的管理, 最终形成校方监督, 馆方独立管理的资料室管理新模式。与此同时, 高校文科资料室在完善制度管理的软改革以外, 还应推进硬件设施建设, 诸如扫描仪、打印机、数码相机等配套办公设备应根据工作实际逐渐引入到资料室的工作当中来, 做到资料室建设软硬件的同步增强。

4. 总结

资料室与图书馆都是高校文献信息服务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虽然, 现行的资料室信息管理模式一定程度上造成了图书馆与资料室之间相互独立、各自为政的状态, 但是, 网络技术的应用为相对分散、室藏各具特色的传统的资料室运行模式实现校内文献资源共享提供了技术保障。通过对于资料室所在院系资源的重新组合, 资料室将扬长避短, 发挥优势, 继续为学校的教学与科研服务。

参考文献

[1]燕平.特色化:高校资料室发展的趋势[J].北方经济, 2004, 12

[2]邵一秋.浅谈网络环境下高等院校内文献资源共建共享[J].科技情报开发与经济, 2008, (01)

阶段特色 第11篇

关键词: 德国 教师教育三阶段 特色

德国历来十分重视教师培养,中世纪的德国城市已经开始出现教师行会,虔信人士弗兰克17世纪在哈勒创建了德国最早的师范院校,19世纪末,洪堡开始着手改革教育并将教师的培养视为教育改革成败的关键。随着德国教育改革对教师教育的不断重视,教师的培养逐渐稳定为修业阶段、见习阶段和职后进修阶段三段相统一的一体化模式。分析这种全程培养过程,对我国教师教育发展及突破具有现实意义和启示作用。

一、修业阶段

1.优秀的师范生来源

自20世纪70年代起,德国教师教育基本由综合性大学承担,在选择生源方面,德国有非常严格的条件限制。由于德国中学教育实行双轨制,学生在接受四年基础教育之后,一部分学生进入学制为六年的实科中学和主体中学,还有一部分学生经过选拔录取进入附设于完全中学内的定向阶段学习,这一学习阶段为两年。两年学习结束通过考核才能正式成为完全中学的学生,否则会被淘汰。然后通过七年学习后,通过完全中学的毕业考试取得普通大学的入学资格。完全中学重视学生的学术性教育且学习年限长,对师范生生源质量有一定保障,为培养高素质教师打下坚实的基础。

不仅如此,根据2013年3月7日德国各州文教部长常务会议发布的一份《有关教师教育第一阶段能力倾向测试指南》的文件,完全中学的毕业生在选择教师专业前,可以通过能力倾向的测试使师范生候选人对教师职业有全面的了解。在这一测试中,师范生候选人可以通过各学校的职业咨询服务办公室了解从事教师职业所需的资格和能力等信息,可以通过教师教育学习咨询活动了解高等教育机构中教师教育项目开展的具体内容或其他信息,还可以通过在线的自我评估测试自身实际能力及为是否适合从事教师职业做参考依据。

2.第一次国家教师资格证书考试的设立

师范生在结束为期至少三年的修业阶段理论学习和教育见习之后,需参加由考试委员会组织的第一次国家统一考试,委员会由学校校长、大学教授和有关考试机构的代表组成。第一次考试内容主要包括毕业论文、5小时的笔试、80分钟的心理学、教学法和学校有关的法律知识口试和校外实习等几部分。每个州的时间设定可能不一样,但考试内容和形式大同小异。第一次国家考试的通过率一般为90%。只有通过这次考试,学生才有资格进入见习阶段学习。

近年来,在推进高等教育一体化进程的影响下,有的州已经取消了第一次国家教师资格证书制度。各州文教部长常务会议于2005年颁布了《关于各高校教师教育学识和硕士学位相互认可的要点》这一文件,指出改制后的硕士学位等同于第一次国家考试。

二、见习阶段

1.重点培养师范生实践能力

师范生在通过第一次国家教师资格证书考试之后,进入见习阶段学习。见习阶段的师范生具有了准教师的身份,同时享受全职教师的一半工资与津贴。见习阶段也有部分理论学习,更多情况是在各中小学参与教育教学及相关工作。在理论学习方面,准教师们需学习包括专业学科教学法、教育学、心理学及学校法等相关知识,学校会邀请富有教学经验的一线老师或站在教育理论前线的大学教师和富有管理经验的教育管理人员做讲座,共同开展教学和研讨等活动。在实践方面,师范生通过理论学习后开始真正承担起独立教学工作,这一过程很好地促进师范生实践技能发展,为以后走上工作岗位奠定良好的基础。师范生要经过一年半至两年的见习期,长时间训练足以将新手型教师锻炼为从容型教师。

2.第二次国家教师资格证书考试的设立

准教师们在结束了为期至少18周的见习阶段学习后,须参加由州文化教育部组织的第二次国家教师资格证书的考试。该考试遵循各州文教部长常务会议于2012年发布的《各州有关见习阶段的规划与第二次国家教师资格证书考试的共同要求》这一文件[1]。这次考试内容主要包括当场撰写一篇教育论文、面对评委和考核委员会上两节公开课、参加包括主修专业和辅修专业及政治法则在内的三次口头考试,口头考试不仅可以单独进行,还可以分小组进行。考试结束后,有关部门要给出相应的综合分和单项分。德国采取五分制,其中一分最高,五分最低,只有两项分数均在四分以下才算通过该次考试。只有通过这次考试,准教师们才能成为正式教师,享受国家的公务员待遇。如果该考试第一次没通过,考生还有一次机会,如果再不通过,就说明考生不太适合从事该职业,一般没有机会再考试。

三、职后进修阶段

1.职后培训形式丰富多样

准教师们通过第二次国家教师资格证书考试之后就步入了正式教师的行列,正式教师需参加相关部门组织的入职教育和之后继续教育。新教师的入职教育一般情况下由各州各类教师在职进修学校负责,主要内容包括对学校及学校教育体系的了解、对教师职业生涯的认识及对教师保持健康、重要性的认识等方面[2]。由于见习阶段教师都参加了为期18~24个月的教学实践,见习教师对学校大体情况有了初步了解,因此大部分州的入职教育具有自愿性质。教师的继续教育在职后生涯中占有重要地位,一般而言,教师可以通过多种途径获得继续教育,主要包括州一级的教师进修机构、区域性的教师进修机构、高等教育机构提供的继续教育和各中小学的进修点,教师们可以根据自己的需要和方便选择不同进修点。

继续教育所学内容比较丰富,主要有执教学科、教育学科、社会问题这三个方面[3]。现代科技日新月异的发展需要教师不断学习,掌握先进教育教学理念,以更好地胜任教书育人的工作。这些内容不仅更新了教师的教育观、增强了教师教育和教学改革能力,还为教师及时认识社会发展带来的各种问题以便对学生进行教育提供良好的保障。

2.全面到位的评估工作

对正式教师的在职评估能够敦促教师根据评定标准不断实现自我表现提高和自我完善。在德国,政府规定每四年对中小学教师进行一次评估,完全中学、实科中学的教师评估主要由学校校长负责,评价内容包括每个教师的知识与能力、工作量与工作态度、业务进行情况等,校长考察这些内容并写出客观公正的鉴定,鉴定由教师本人签字后上交上级教育行政机关作为教师加薪的依据。主体中学、国民小学的教师评估由督学负责,督学本身是具有10年以上教龄且在两次国家教师资格证书考试中取得1分(5分制,1分最高,五分最低)的教师。每位督学对100名教师负责考核,通过突击检查教师的工作、突然访问学生家长等方式收集各种信息与意见评估教师,对成绩低的教师需提出警告,如果第二次成绩依然差,就会降薪甚至被解雇。教师如果对评估结果有异议,就可以写上诉报告上交上级重审,如仍存在分歧,需重新定人员再审。

四、启示

1.严格师范生招生要求

教师职业是一个富有创造性的职业,需要师范生十足的热情和不懈的努力。德国只有完全中学的学生才有选择师范专业的权力,而且选择该专业前可以通过能力倾向测试充分认识到自己的长处和不足,也可以通过咨询会了解有关教师教育的各项内容和政策,为师范生以后职业发展提供巨大保障。这种招收师范生的严格要求值得我国借鉴,应该考虑让报考师范专业的学生参加面试和职业能力倾向测试,保证招收的师范生对教师职业有热爱之情和奉献精神。多给学生选择的机会,在很大程度上就是多给些教育发展的机会[4]。

2.重视师范生实践能力培养

德国长达6年的师范生培养过程中至少有2年时间在中小学试教,保证了教师入职后从容应教。而在我国,师范生的见习时间一般只有6~8周,在大学第四年才有半个学期的实习。各个学校对见习和实习缺乏应有的重视,导致师范生走上工作岗位后产生焦虑紧张的状态。教师是一个实践性很强的职业,我国应该尽快制定相关规章制度,对师范生的教育见习和教育实习做出明确的内容、时间规定,还要给予充分的资金支持,调动相关中小学和带教老师的积极性,保证教育实践活动的正常开展。

3.规范教师资格证书的获得

在德国,取得教师资格证需要进行相关理论和实践学习之后参加两次国家统一考试,通过之后才能成为正式教师,归属国家公务员身份。相比德国而言我国教师资格证书的获得较为简单,改革后的教师资格证书考试规定学生达到相关学历要求之后,参加国家统一组织的教育知识与能力、综合素质和相关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的考试(中学及以上),三门考试完全通过后进行面试,若通过则获得教师资格证书。虽然要求及不上德国,但我国也在不断探索,积极规范教师资格证书的获得。我们还需不断借鉴德国教师资格证书制度的相关优点,积极完善教师资格证书制度,让更多优秀学生步入教师行列。

参考文献:

[1]覃丽君.德国教师教育见习及第二次国家资格考试制度研究[J].教师教育学报,2015,2(1):105-111.

[2]覃丽君.德国教师教育研究[D].重庆:西南大学,2014.

[3]单中惠.教师专业发展的国际比较[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10:95.

[4]蒋培红.德国职前教师教育体系改革的特点及启示[J].教师教育研究,2007,19(5):75-80.

阶段特色 第12篇

自强不息是精气神----强调理想远大, 志存高远。勤奋务实, 积极上进;意志坚强, 不畏劳苦;敢为人先, 追求卓越, 不断挑战自我。厚德载物是修身----强调修身养性, 有德有才, 增加内涵。胸怀宽广, 气度宏大;严以律己, 宽以待人;包容万物, 为人厚道;品行优良, 人格高尚;德才兼备, 和谐发展。二者辨证统一, 相辅相成, 共同构成理想人格塑造的中心要求。

一、吸清华传统精粹, 精心培育“五充满”育人环境

“学校家庭化”口号是清华中学首任校长、教育家傅任敢先生在办学之初提出的办学思想, 这一思想的宗旨就是强调把学校的育人环境营造得像家庭一样, 让学生有“生至如家”的感觉 (2) 。傅校长不仅提出来, 还身体力行地去实践, 因此在他主政清华期间, 尽管办学条件差, 但整个校园处处充满了民主、团结、和谐、温馨的氛围。时至今日, 许多老校友在纪念文章中都对那个时期的良好氛围记忆犹新, 念念不忘。

进入新时期以来, 学校尹先国校长立足学校办学实际, 传承传统, 探索创新地提出了“充满责任与自信, 充满关怀与温馨, 充满个性与和谐, 充满信任与尊重, 充满激励与活力”的加强学校育人环境建设的工作目标 (以下简称“五充满”) 。这一育人环境建设目标的提出, 目的是进一步优化学校育人软环境、提升学校校园文化品质、推进学校内涵发展、促进和谐校园建设。

为了更好地培育“五充满”环境, 学校首先从抓师德师风建设入手。

1、结合大力培育和弘扬“求实创新、自强不息”的清华

精神的活动, 对全校教职工提出“六克服”、“六强化”的要求, 揭疮疤, 找差距, 定目标, 提要求。干部带头, 率先垂范。通过活动, 将全校教职工的思想进一步统一到学校优化教育教学的中心工作上来。

2、结合全国范围内广泛开展的“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

活动, 确立了《清华中学教师职业道德荣辱观》, 通过各种形式进一步加强教师思想道德建设和职业道德建设。

3、加强“三风”建设, 对教师的“教风”要求做到“厚德爱生, 勤学善教, 诲人不倦”。

要求教师要作“自强不息, 厚德载物”的实践者和引领者;要有完善的人格和厚重的品德, 刻苦钻研业务, 争创一流的工作业绩;更要有正确的学生观——全面关爱护学生, 平等对待学生, 充分信任学生, 重视学生人格素质的培养, 重视培养学生健康的情感、浓厚的学习兴趣、坚强的意志品质等非智力因素, 提高学习效率;重视学生的个体差异, 相信每一位学生都有成功的优势智能;赏识学生的优点、进步和个性;宽容学生的过失、错误和缺点, 殷切期待、积极鼓励、耐心指导学生转变直至成功。

其次, 学校以“自强不息, 厚德载物”育人特色为主线, 以培育和弘扬“自立自强“的校园核心文化为重点, 结合学生实际和德育工作规律, 办学特色通过形式多样、丰富多彩的德育活动, 加强学生“三自” (自信、自主、自律) 教育、“三雅” (语言文雅、情趣高雅、行为儒雅) 教育及“三室” (教室、寝室、餐室) 教育, 以“突出一个主题、狠抓两个教育、促进三种文化、转化四种风气、细化五个活动”为载体, 加强德育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形成学校深厚的隐性文化影响力。

一是在全市率先开展了“社会主义荣辱观”集中教育活动, 确立了《清华中学学生荣辱观》, 通过各种形式加强学生荣辱观教育, 学生的荣辱观意识显著增强;二是在全市率先开展了主题为“戒除网瘾, 规范、安全利用网络”的“网络德育周”活动, 提高了学生科学安全使用网络的自主、自律意识;三是持续开展了以“语言文雅、行为儒雅、情趣高雅”为主题的“三雅”文化集中教育活动, 从“穿有样、坐有相、行有规、言有范”等方面加强教育, 严格要求, 通过教育, 学生的行为习惯进一步规范, 学生的文明程度进一步提升;四是构建了“清华心语”心理健康教育立体网络, 建立了学生心理问题提前干预机制。通过形式多样的心理辅导和心理咨询活动, 增长了学生维护心理健康方面的知识, 培养了他们独立解决心理问题的能力;五是加强家校联系, 构建学生教育多元模式, 更好地保证了教育的实际效果;六是利用“业余党校”、“少年团校”开展经常性的“三观“教育活动, 为帮助青年学生树立正确的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和道德观起到积极的引导作用。

第三、努力营造充满激励与活力的校园氛围。除了常规开展的课堂教学和每周三下午开设的社团活动课外, 学校每年都要花大力气, 认真准备, 积极举办英语周、科技活动月、体育节、元旦文艺会演等大型活动, 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参与热情, 发挥学生的智慧和才能, 同时学生的素质也得到了提高, 能力得到了锻炼, 学校大型活动的品位一年比一年高。

学校每年要定期对在学校各个领域、各个方面涌现出来的优秀师生进行隆重表彰, 以期更好地宣传和表彰当代清华师生的先进典型, 展示清华师生奋发有为的时代风采, 激励更多的师生员工勤奋工作、刻苦学习, 勇于进取, 不断超越。这些表彰包括:重庆清华“青年五四奖章”、五四红旗团组织、五四红旗团支部、优秀班集体、优秀共青团干部、优秀共青团员、优秀学生干部、三好学生、优秀青年志愿者、优秀社团、社团活动先进个人、“三自”先进个人、“三雅”先进个人、优秀室长、优秀住读生以及青年教师说课比赛、青年教师板书比赛、青年教师优质课大赛等方面的获奖师生。所有获奖班级、师生姓名, 学校都会及时在学校橱窗、校园网和《重庆清华报》刊登, 公开宣传表彰。

二、走创新发展之路, 着力构建“四注重”育人模式

新班子上任后, 学校尹先国校长首先在全校范围内围绕着“办什么样的学校”、“育什么样的人”以及“怎样育人”等问题进行了为期半年的教育思想大讨论, 确定了“厚德载物, 人人成才”的新时期办学理念。紧跟时代发展步伐, 根据素质教育的时代要求、学校办学理念的育人目标要求和学生生源情况, 以多元智能理论为指导, 提出了着力构建“四注重” (注重学生全面发展, 注重学生个性发展, 注重学生民族精神和国际意识的培养, 注重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的培养) 育人模式的努力提供适应每一位学生发展的教育。经过三年的努力, 基本培育形成了分层次教学、社团活动和国际化发展等特色学校建设的奇异吸引子。

1、持续开展分层次教学。

“分层次教学”是依据素质教育的要求, 面向全体学生, 承认学生差异, 改变大一统的教学模式, 因材施教, 为培养多规格、多层次的人才打基础而采取的必要措施。

“分层次教学”一直是我校持续坚持的一种教学探索。我校的做法是:以面向全体学生, 加强教学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为目标, 形成自强班、国际班、平行班与艺体特长班四种不同层级的分层次教学, 做到因材施教;在起始年级部分班级个别学科实施分层次教学, 班级实行平行排课, 学生自由选择教学层级和班级听课, 教师教学充分做到重心下移, 因材施教, 让学生上课听得懂, 作业做得起, 自信心逐渐恢复, 学习兴趣逐渐增强, 从而促进学生各方面素质的提高, 也达到了全面提高教学质量的目的。

2、大力开展社团活动。

社团活动是我校扎实推进素质教育、落实学校办学理念所施行的重大举措。它追求以“人人成才”为目标, 全面发展学生个性, 深化课程设置改革, 在加强核心课程课堂教学实效性研究、努力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同时, 开展丰富多彩的、含盖科学、技术、人文、艺术、体育的社团活动课, 帮助智能优势各异的学生充分发展个性。

为确保社团活动有序健康的发展, 尽快形成我校有力的教育影响, 学校在2005年底出台了《重庆清华中学学生社团活动章程》, 调整了课程设置计划, 将每周三下午第三、四节课固定作为学生社团活动课时间。自社团活动课开展以来, 共有包括蝶变话剧社、清馨园艺社、信息技术奥赛社、FLASH动画制作社、网页制作社、影像社、蛇蛙社、电脑DIY社、月涵文学社、篮球协会、足球协会、心驿心理协会和合唱团等30个以上社团相继开展活动, 每次有一半以上学生积极参与社团活动。通过这些活动的开展, 为智能优势各异的学生提供了发展个性的机会和展示才能的舞台, 为学生全面素质的提高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不仅如此, 我校还联合英国爱德华七世国王学校共同开展“团队与梦想“学生开外活动, 培养学生领导者。学校还鼓励各社团学生“走出去”积极参加国家、市、区各种级别、各种类型的竞赛活动。学生参加竞赛活动获奖范围广、层次高。向璐、肖欣同学分别获第二届和第四届中国中学正泰品学奖;肖欣同学获重庆市首届青少年野生动物保护知识竞赛一等奖;周睿同学获首届重庆市青少年科技创新市长奖提名奖、重庆市十佳中学生提名奖及重庆市科技创新大赛一等奖;李冰凌同学获重庆市中学生“环保大使”奖;学生参加“第三届亚太经合组织青年科学节”获创意飞机制作及演示一等奖 (国际级) ;何茂莹同学制作的航空航天模型获第三届APEC青年科学节一等奖, 新型健康电扇获市一等奖;学生参加“宋庆龄少年儿童发明奖”获国家级银奖一个, 铜奖3个;学生参加第四届全国中学生信息技术创新与实验活动比赛获网页制作和DV短片制作市二等奖;学生参加重庆市教具制作比赛获市一等奖;学校合唱团参加重庆市首届重点中学合唱比赛获第一名;学校舞蹈队参加重庆市重点中学艺术节连续两届获个人一等奖;学生侯婉秋参加由市委宣传部、市关工委、市教委、团市委、市文广局联合举办的中华魂“心系奥运·健康成长”主题演讲比赛全市一等奖;学校游泳队参加重庆市中学生游泳比赛连续两届获普通组团体总分第一名, 个人连续两届打破市记录;学校田径队参加重庆市中学生田径运动会有三十人次获第一名, 十多人打破市记录;学校足球队参加全国中学生足球联赛获重庆赛区亚军, 获市U15足球冠军, 学校被市教委授予“重庆市足球后备人才培养试点校”。……

这些成绩的取得, 充分展现了我校在全面发展学生个性、践行“人人成才”办学理念、全面实施素质教育方面所取得的成果。我们相信, 随着我校社团活动持续深入地开展, 清华中学的社团活动特色将更加彰显。

3、国际化发展如火如荼。

新班子上任后, 尹校长创新办学思路, 通过“国际化发展”的途径为实现学校跨越式发展打开通道。三年来, 学校国际交流与合作工作从再起步到现在, 可谓硕果累累, 实现了“教师出国培训和教学、学生出国游学或留学, 通过AFS项目引入国外留学生和建立汉推基地”的四大新突破。

三年来, 学校共推选6名教师到美国、英国、加拿大等国培训和教授对外汉语;共有14名学生通过层层选拔, 享受全额助学金到新加坡、古巴、日本等国大学留学或游学;学校利用AFS项目成功接待来自德国、法国、意大利、新西兰、日本、泰国的10名中学生来校留学, 学习汉语和中国学生课程, 全面体验中国文化, 我校也有一名学生成功利用该项目到智利留学;07年下半年, 我校与英国友好学校---爱德华七世国王学校达成“中英学生交流项目”协议, 两校互派学生到对方学校交流学习, 今年12月, 我校两位高中学生将前往英国友好学校学习一年;2006年被教育部批准为“中外合作办学项目学校”, 2007年11月学校被国家汉办和重庆市教委批准为全国首批100所“汉语国际推广中小学基地”学校, 这标志着我校国际化办学迈上了新的台阶, 学校对外交流与合作的平台进一步拓宽, 学校办学品位得到显著提升, 学校在国内外的影响进一步扩大。

三、承优秀文化底蕴, 充分发挥“三特”文化育人

七十年筚路蓝缕, 七十年风雨兼程。重庆清华中学经过七十年的发展, 现在已经成为主城区唯一山水园林式寄宿制市级重点中学, 学校以其美丽清幽的校园环境、雄厚的师资力量、完善的设施设备、先进的网络环境、便利的主城交通、独特的园林生态、全程的外教助学、优质的教育服务享誉巴渝, 被誉为“育人乐土, 求学圣地”。进入新世纪以来, 为了更好地发挥“水木清华”独特的校园文化育人功能, 学校在深刻挖掘自身秀美的校园环境、光荣的办学传统、悠久的育人历史、深厚的文化底蕴的基础上, 总结出了“儒家传统特色文化、清华传统特色文化、校园环境特色文化”育人的清华特色文化, 培养具有清华文化特质的学生。

1、以儒家传统特色文化育人。

国学大师南怀瑾先生形象地比喻儒家文化是粮店, 里面卖的东西虽千百年来一成不变, 不外乎五谷杂粮, 但中国的老百姓却一天也不能不吃。儒家文化主张刚健有为、入世进取, 重视人们良好的德行, 倡导忠孝, 正直和完整的人格, 成为中华民族文化发展的不竭甘泉, 也是对青少年进行思想道德教育的必修课。清华中学在对学生进行儒家传统文化教育、打造儒家传统文化特色育人方面做了很多有益的尝试。

(1) 创建以“儒家文化”为内涵的环境。加强校园文化大道建设, 在从北校门到东校门的大道上树立儒家文化警句、箴言牌匾, 烘托浓浓的儒家特色文化育人气氛, 进一步加大校园文化育人功能。加强学校教室、餐室、寝室的文化建设。在教学楼每间教室的墙柱上、前后黑板上方, 以“传承儒家文化, 创建班级特色”为主题, 布置班级, 打造气氛。在餐室、寝室, 根据不同功能选用相配的儒家文化名言警句进行布置, 充分体现儒家文化特色教育功能。 (2) 开辟校园文化墙, 刊刻儒家文化经典著作《弟子规》, 使每一位清华人在一次次的研读中得到熏陶, 受到启迪, 从而在耳濡目染之中, 悄悄转化自己的行为习惯, 提高思想境界。 (3) 把儒家文化传播纳入教学, 让儒家思想进教材, 进课堂。经重庆教科院、重庆中华传统文化研究会批准, 我校已经成为重庆市100所国学教育试点校之一 (巴南区唯一) 。学校国学兴趣班正式开办, 并不定期举办国学讲座, 为我校儒家传统文化教育再添声色。

2、以清华传统特色文化育人。

“但使弦歌无绝响, 水木清华自千年”。作为清华大学嫡传分支, 作为一所有着70年历史悠久的的学校, 重庆清华的办学特色主要体现在清华教育文化和精神之中。因此, 进入新世纪以来, 为了更好地激励和引领全校师生发扬清华传统, 团结一致, 负重自强, 实现重庆清华新一轮跨越式发展, 学校尹先国校长在如何利用“清华传统特色文化育人”方面做了大力卓有成效的工作。

(1) 传承清华灵魂, 创新提炼“求实创新, 自强不息”的清华精神。清华精神究竟是一种什么精神?新时期清华精神的内核又是什么?尹校长在结合学校“厚德载物, 人人成才”办学理念和“求实“校风、深刻挖掘校训“自强不息, 厚德载物”的文化内涵的基础上, 创新提炼出“求实创新, 自强不息”的清华精神;可以说, 这是“清华精神”第一次见诸文字的概括。八字“清华精神”的提出, 得到了广大校友的认可和全校教职员工的认同。“清华精神”提出后, 全校教职工迅速掀起了大力培育、弘扬“求实创新、自强不息”清华精神的高潮, 结合自身实际, 从“六克服”、“六强化” (4) 角度进行自我反思, 达到自觉践行。通过学习, 全校教职工更加心齐, 气顺, 学校发展的“内动力”更加强劲。

(2) 传承办学思想, 创新形成学校发展“五化”工作方针。“学校家庭化”、“管理民主化”以及“德、智、体、美四育并重, 全面发展”等口号是教育家傅任敢先生70年前在主政重庆清华期间响亮提出的办学思想。正是傅校长这些在学校育人环境、育人要求、学校管理方面创造性的办学理念和实践, 使得重庆清华在建校后短短几年间, 便在重庆声名鹊起。几十年来, 傅校长博大精深的教育思想和辉煌的教育成就, 一直成为重庆清华的骄傲, 成为教育研究不竭的话题。

进入新世纪以来, 学校面临新一轮跨越式发展的大好时机, 学校尹先国校长睿智地审视着特色发展的思路。他通过深刻挖掘傅校长博大精深的办学思想, 继承传统, 创新地提出了重庆清华中学“学校家庭化, 办学民主化, 管理精细化, 育人多元化, 发展国际化”的工作方针。几年来, 在这一工作方针的指导下, 学校各项工作思路清晰, 重点明确, 特色突出, 学校全面工作取得了令人振奋的成绩。

(3) 传承爱国精神, 重建学校青少年爱国主义教育基地。清华中学是一所具有光荣革命传统的学校。学校建校就是受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董必武的指示:“在重庆这个地方建一所共产党自己的学校。”即使在国民党的黑暗统治下, 清华中学的民主气氛依然浓厚。在后来的解放战争和抗美援朝战争中, 我校的毛锡霖、孟昭和、龚伯平、张义书、成守义、刘子西、陈蜀楼等7名校友, 为了民族的独立和人民的解放事业而不幸英勇牺牲。英雄虽逝, 但代代清华人始终没有忘记他们, 在建校55周年之际, 学校修建了“清华英烈墙”, 将7位为国牺牲的校友姓名、照片镌刻于其上, 以便更好地告慰和缅怀。后来, “清华英烈墙”被列为区级革命传统教育基地。每年的清明节和11·27, 学校都要在“英烈墙”前举行祭奠和纪念活动。今年, 在学校70周年校庆来临之际, 学校又对“英烈墙”进行了重建, 其目的就是更好地继承光荣传统, 纪念英烈, 启迪后学。

(4) 传承办学传统, 完成学校校史展览馆建设, 校史育人功能更加彰显。为了更好地展示重庆清华70年的创业历程, 展现“求实创新, 自强不息”的清华精神, 缅怀历代清华人对学校建设与发展所做出的业绩, 展示学校辉煌的办学成就, 在学校70周年校庆来临之际, 学校校史展览馆正式建成。

校史馆主要以史实和史料为根据, 用图文与实物相结合的形式, 按照时间顺序翔实地反映了重庆清华70年的发展历程, 展现了重庆清华的精神与内涵。校史展览馆的建成, 使学校校史育人功能更加彰显。它不仅是对广大师生进行爱国爱校教育的有效载体, 也是弘扬清华精神、传播清华文化的较好形式;不仅是宣传学校、展示学校办学成就的重要窗口, 也是缅怀历史、启迪未来、传承文化、激励后人的重要平台。

3、以校园环境特色文化育人。

清华中学自然环境得天独厚, 人文环境博大精深。学校坐落于小山之上, 三面环水, 飞瀑叠翠。仰可观宇宙之大, 俯可察品类之盛。万里沐春风, 重霄翔凤瑞;景昃鸣禽集, 水木湛清华。山中花园, 闹市净土。槛外山光非凡境, 窗中云影是仙居。好一块风水宝地, 好一块“育人乐土, 求学圣地”。

学校优良的校园环境并不是自然就形成的, 它凝结着一代代清华人的心血和汗水。进入新世纪以来特别是近三年来, 学校大力实施校园绿化、美化和净化工程, 完成了科技楼前的景观建设和外语校运动场、教学楼、大礼堂周边的绿化工作, 大力增加花木品种、名贵老树 (如桂花树、银杏树) , 扩大校园绿化品质, 学校视觉形象进一步改善, 园林式校园列主城之冠, 名副其实。生均占地面积近40平方米, 校园绿化率超过95%, 绿地覆盖率超过60%, 基本形成了独具清华特色的校园环境文化, 一个水清木华、鸟语花香、内涵丰富、赏心悦目的校园让国内外来访者赞不绝口。2007年学校被国家环保总局、教育部联合授予“全国绿色学校”称号。

作为一所有近70年悠久历史的学校, 水木清华优美的校园环境和悠久的历史文化氛围足以让人陶醉其中, 流连忘返。其中工字堂、月涵堂、丽生堂、泳沂堂等古色古香, 见证着学校悠久的历史文化;八角亭、汉群堂、困学斋、方泽亭、经始亭等风格独异, 典雅别致, 错落有致地散布在清华园中, 浓浓的文化氛围时时散发着诱人的芬芳。清华传统文化之美远不只这些, 如那些散刻于校园中的梅贻奇、林森、吕操、邓颖超、冯友兰、巍巍、朱光亚、王元、李阳等众多名人的题字, 或丰满雄健, 或瘦劲古朴, 或娟秀典雅, 或潇洒飘逸, 既包孕着深厚的历史沉淀, 又是一笔宝贵的精神财富。这种浓郁而悠久的校园文化氛围, 像一位位无言的大师, 静静地站在那里, 感染着、熏陶着每一位经过她面前的清华学子, 使他们沐浴其中, 灵魂一次次受到净化和升华。

进入新世纪以来, 学校现代校园文化建设发展如火如荼, 体艺馆、天象馆、科技馆、信息中心和邓小兵数字化图书馆的建成, 进一步激发了学生发展兴趣、崇尚科学、追求新知的激情;同时也充分体现了现代校园文化与清华传统文化的有机的融合, 相得益彰。

四、“自强不息, 厚德载物”育人特色理论探索

在对学校办学特色进行大胆、持续、创新探索的同时, 学校领导还不忘进行理论的探索和实践总结, 一方面用先进的理论指导实践, 及时对办学实践进行总结, 撰写出一系列理论探索文章。其中, 学校校长、党委书记尹先国撰写了《优化育人环境, 促进和谐发展》、《努力提供适应每一位学生发展的教育》和《混沌理论对特色学校建设的启示》, 副校长邓朝阳撰写的《努力培育“适合每一位学生发展”的教师群体》, 副校长张忠俊撰写了《重庆清华中学精细化教学的探索及体会》、《“四注重”模式育人与学校教育的时代要求》;还有处室主任、老师撰写的《重庆清华中学精细化管理的实践与思考》、《国际化办学与重庆清华中学的跨越式发展》、《混沌理论对班级管理的启示》等。

这些文章既是对学校办学实践的总结, 同时又从办学理念、特色育人理论上为学校办学提供科学指导, 为学校下一步的发展注入了强心剂。

中国教育学会副会长、苏州大学教授朱永新在《走进最理想的教育》一书中写到“特色就是卓越, 特色就是鹤立鸡群, 特色就是万绿丛中一点红。”

重庆清华中学1938年建校后, 短短几年间便成为了与南开中学齐名的重庆名校, 正是来自于学校鲜明的办学特色。傅任敢校长“学校家庭化、办学民主化”的管理模式、“四育并重”的全面育人理念在当时都是开风气之先的办学特色。

今天的清华园, 百花争艳, 万木竞绿。我们将在全面贯彻国家的教育方针, 面向全体学生, 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前提下, 坚定不移地走特色发展之路, 为把清华中学办成“质量优良、特色突出、在国内外有一定影响的中华名校”而努力奋斗!

参考文献

[1]朱永新《走进最理想的教育》 (漓江出版社)

上一篇:X线鉴别下一篇:写好行业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