莲花湖湿地公园

2024-05-05

莲花湖湿地公园(精选8篇)

莲花湖湿地公园 第1篇

铁岭莲花湖湿地地处铁岭县凡河镇, 属于中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区, 气候主要特点是冬季寒冷干燥, 夏季温热多雨, 雨热同季, 日照丰富, 干湿季节分明。年平均气温为8.3℃。1月份最冷, 平均气温为-11.9℃, 7月份最热, 平均气温为24.5℃。年平均降水量为630.4毫米。莲花湖复合式人工湿地于2008年6月建成投入使用, 总占地面积67.68公顷。人工湿地净水面积59.85公顷, 其中潜流湿地7.07公顷, 表流湿地52.78公顷。

二、湿地生物多样性保护措施

1. 制定湿地生物多样性保护管理办法

根据《环境保护法》及相关法律法规, 依据莲花湖湿地实际情况, 制定湿地生物多样性保护管理办法, 禁止非法开垦、采集、狩猎、捕捞等破坏性活动, 从制度上加强生物多样性的保护, 维护保护区良好的生态环境。

2. 建立生态补偿机制

按照“谁污染、谁付费, 谁投资、谁受益”的原则, 研究建立市场化湿地生态补偿机制。建立生态补偿机制有利于加强生态环境保护, 促进湿地周边村镇统筹、区域合作与协调发展, 有利于湿地的发展, 维护和发展当地群众的利益, 是促进生物多样性保护的必然要求。

3. 制定湿地恢复政策

制定湿地恢复规划, 鼓励当地居民实施湿地恢复和退鱼塘还苇, 并按照湿地周边地区经济发展水平, 按面积对居民予以一定的经济补偿。

要寻求湿地与周边非湿地地区之间互利互惠、克服破坏性干扰、能够协调发展的途径, 保障湿地资源的永续利用和人类的代际公平原则。通过兴建分洪蓄水工程, 实行排洪与蓄水相结合, 防止工业和生活污水对湿地的污染及湿地淤积过快缩减湿地使用寿命, 维护湿地生态过程, 遏制湿地生态系统退化。

4. 严格执行环境影响评价制度

在保护区内的工业建设项目、基础设施建设项目、区域规划项目以及农业、林业、水利工程等项目都要进行环境影响评价。环境影响评价充分考虑建设项目可能对生物多样性造成的不利影响, 并制定相应措施尽量减少这种不利影响。

5. 外来入侵物种防治

开展外来入侵物种调查, 查明外来入侵物种的种类、数量、分布和作用, 建立外来物种数据库, 分析外来物种对保护区生态系统和物种的影响, 建立对生态系统、生境或物种构成威胁的外来物种风险评价指标体系、风险评价方法。加强对外来入侵种危害性的社会教育, 提高对外来入侵物种的防范意识。

6. 加强生物多样性研究的技术培训

由于铁岭市科技水平及经济发展状况的制约, 生物多样性研究和培训还处于初级阶段。铁岭市的生物多样性研究水平与国内其他地区相比仍有很大的差距, 创新思维、研究方法和研究手段有待提高和完善。尚未制定全面的培训方案。应加强对保护区管理人员关于湿地保护、生态保护、生态安全、环境影响评价等方面的培训, 提高保护区决策者、管理人员、技术人员和公众的环境保护意识与技能。

要采取多种有效的筹资方式, 加大资金投入, 重视湿地生态环境的保护和研究, 对湿地动植物种群数量、生态习性、繁殖规律等进行动态监测, 建立湿地生物多样性信息系统, 使在湿地动植物的遗传多样性、物种多样性、生态系统多样性的调查、收集、保护、鉴定、评价等方面获得的数据进入数据库管理和服务。

三、生物多样性的可持续发展利用措施

1. 生态旅游开发

开展湿地生态旅游是合理利用湿地生物多样性的一种方式。它可以给湿地地区的人们带来更多的就业机会, 同时增加湿地地区的经济收入, 也增加了当地群众的生物多样性意识和文化素质。湿地保护的越好, 生物物种越丰富, 湿地自然环境的吸引力就越大, 湿地的地位就越高, 由此所带来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就越大, 然后将经济收益反馈到生物多样性保护上来, 走上一条保护-利用-增值-保护的良性循环之路, 实现经济、社会和生态效益的统一, 在经济社会发展中, 使湿地得到有效利用和保护。

2. 公众参与生物多样性保护

鼓励湿地周边多个乡镇, 共同组成莲花湖湿地自然保护区联合委员会, 协调和解决保护区工作中的矛盾和冲突, 促进保护区的生物多样性保护。

加强宣传教育, 提高生物多样性保护意识, 培训由领导到群众逐级进行, 做到家喻户晓、人人皆知, 为湿地今后发展打下良好基础。同时利用各种宣传方式, 提高广大群众的生物多样性保护意识。

保护区建设和生物多样性保护离不开广大群众的参与和大力支持, 在发展多种经营的过程中给广大群众提供良好的就业机会。同时对举报破坏生物多样性的群众给予奖励, 充分调动广大群众参与保护的积极性, 增加就业机会, 开展有偿保护活动。

摘要:文章通过对铁岭莲花湖湿地的介绍, 提出了一些湿地生物多样性保护措施。

公园莲花湖作文 第2篇

莲花湖的夏天是最迷人的,那里的水清澈见底,鱼儿在水里欢快地游着,它的小嘴儿一张一张的,好像在说:“你好呀!”湖面平静的犹如一面镜子。湖边的景色都倒映在水里,一阵微风吹过,湖面泛起层层波纹,

湖里的荷花更美!看荷叶挨挨挤挤的,荷花从这里冒了出来,千姿百态的,有的才展开两三片花瓣,有的全展开了,像胖娃娃坐在那儿,唱歌、跳舞,有的还是花骨朵儿,像熟透的桃子,露出红红的尖,碧绿的荷叶”这让我想起一首诗了“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

湖岸边的树木也十分美丽!有的柳条垂到湖里,像抚摸每一条小鱼儿的头,有的垂到草地上,像是在跟小草说悄悄话,我又想起了这样一首诗“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微风吹来,柳条在空中飘动,像

莲花湖湿地公园 第3篇

1 基本情况

小城门湖湿地公园坐落在九江县城西北部, 小城门湖湿地公园属平原滨湖地区, 大部分为湖积平原。地势南高北低, 地表水汇入城门湖。乡域地层复杂, 属于上古生界石炭系, 岩性以石英斑岩为主。境内土壤以红壤、黄棕壤, 草甸土为主, 土壤有机质含量高, 土质肥沃, 土层厚度均在60 cm以上。公园地处中属中亚热带向北亚热带过渡的湿润季风气候带, 气候温和、日照充足、雨量充沛, 霜期短, 有利于农作物生长年平均气温17.3℃, 年平均最高气温21.3℃, 最低14.7℃。小城门湖属于长江区的2 级流域, 为长江干流水系。主要水源来自地表径流和降雨, 水质状况良好。

2 湿地生态系统评价

小城门湖湿地公园为湖泊天然湿地, 从水文、 面积、 湖水理化性质、 生物群落和形成环境角度来看, 都是天然湿地的典型代表;九江小城门湖湿地公园总面积为130.22hm2, 各类湿地面积总计为109.79 hm2, 湿地占公园总面积的84.31%, 湿地面积比率程度高;小城门湖湿地公园属于长江区。它与大城门湖、赛湖形成的湿地生态系统在江西省具有独特性;长江区内野生脊椎动物共计109 种, 隶属于29 目57 科, 其种数为江西已知脊椎动物总数的12.81%, 境内共有湿地维管植物96 科, 230 属, 356 种, 境内湿地植物地带性从属的分布型看, 热带成分 (31.77%) 高于温带成分 (17.66%) 。长江区植物区系中含10 种以上属有蓼属, 寡种和单种属相对较多[2];小城门湖湿地公园所在长江区气候温和, 雨量充沛, 水量较大, 长年径流量较为稳定, 公园内的小城门湖湿地水资源完全能够自然补给或自然径流补给。

对以上5 个方面的评价总分合计为32.7 分 (满分为40 分) , 小城门湖湿地公园的湿地生态系统区位重要, 湿地生态系统具有完整性、典型性, 在可持续发展的前提下, 进行科学、合理的利用。建设小城门湖湿地公园, 有利于保护湿地生态系统完整性、提高生物多样性。

3 建设构想

3.1公园定位

3.1.1发展定位

依托小城门湖及其周边湖区悠久的乡村湿地文化, 以保护小城门湖湿地优质水资源为前提, 建成一个集湿地保护保育、湿地科普宣教、湿地生态监测、湿地生态观光为一体的省级湿地公园。

3.1.2支撑定位

南昌市级层面, 赛城湖上游湿地保护的先锋官;九江县级层面, 生态文明示范基地乡村生态旅游目的地。

3.2公园建设

3.2.1小城门湖湿地保育区

小城门湖湿地保育区面积为113.71hm2。保育区主要对区域内的水质及湿地动植物进行保护, 采取生态截污、水质净化保育等措施, 营造适宜湿地动植物栖息的生境, 最终形成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胜景。保育区有湿地植物恢复建设、自然驳岸保护建设等项目。

3.2.2黄梅堰湿地科普区

黄梅堰湿地科普区面积为7.98hm2。科普区结合城门乡开发建设, 形成独具特色的湿地游览与宣教展示区, 为南昌市民提供一个感受、认知湿地的平台。科普区有湿地植物园、湿地宣教学堂、码头等项目。

3.2.3军列埂渔家休闲区

军列埂渔家休闲区面积为6.52hm2。休闲区主要利用现有的湿地景观资源和基础设施条件, 按照可持续发展、原则, 通过逐步实施, 为湿地生态旅游提供核心支撑。休闲区有湿地休闲乐园、“游湖野趣”、“渔家沧澜”项目。

3.2.4小城门湖湿地服务区

小城门湖湿地服务区面积为2.01hm2。服务区主要具备服务功能, 为游客提供优质高效的服务。服务区游客服务中心、湿地文化广场、湿地公园大门等项目。

3.3投资估算

根据小城门湖湿地公园建设, 公园的保护及监测设施、游览服务设施、环保及植被景观等, 各项工程共需投入资金4645.36 万元, 其中工程建设资金4143.60 万元。

3.4项目实施建议

加强小城门湖综合管理, 结合林业、环保、农业、水利等部门, 综合安排流域生态建设项目, 在流域内实施生态补偿。在项目实施过程中, 尽量按总体规划进行实施, 结合旅游市场需求和资金筹集实际, 科学调整工程项目建设顺序, 保障湿地, 公园的良性发展。

摘要:本文依据国家标准《国家湿地公园评估标准》对小城门湖湿地公园的湿地生态系统进行了分析评价。在此基础上结合小城门湖湿地公园实际情况, 提出了小城门湖湿地公园合理利用的建议和构想。

关键词:小城门湖湿地公园,湿地生态系统,合理利用

参考文献

[1]LY/T 1755—2008, 国家湿地公园建设规范[S].2008, 9, 3.

溱湖湿地公园作文 第4篇

早上,我们乘大客车从报社出发,沿途风景虽然十分秀丽,但大家好像并没有心情去欣赏,那一颗颗心早已扑向那风光秀丽的溱湖风景区。

经过一个多小时的车程,到达姜堰。第一个参观景点便是溱湖湿地公园。听导游介绍,天然湿地具有“地球之肺”之美誉,我想像湿地公园一定是空气清新,景象迷人的好地方。刚进入湿地公园不远,溱湖便扑入了我们的眼帘。8月的溱湖,在太阳的映照下,粼粼波光,水天相接,真是美不胜收。我们乘船穿越溱湖,来到了湿地公园。啊!荷花荡。不知是谁喊了一声,顺着方向望去,好大一片荷花荡,看那荷花荡里,荷叶铺天盖地,荷花纷纷点点,有的“金鸡独立”,有的“低垂含羞”,有的“含苞欲放”,有的“舒展怒放”,它们似乎在以不同的姿态迎接我们这些远方的朋友。荷花荡里还有几眼喷泉,断断续续,连连绵绵在喷着泉水,泉水在阳光的照耀下,银光闪闪,丝丝缕缕,美丽极了。再看荷花掩映的水下,还有许多小鱼在嬉戏,仿佛在看着我们,在热烈地欢迎我们呢。

不多时,我们又到了丹顶鹤“游乐园”。那一只只形态各异的丹顶鹤,或飞或嬉、或行或立,好看极了,美丽极了,它们拍舞着双翅,发出“咕咕”的叫声,仿佛在迎接我们远方小记者的到来。

湿地公园里,我们还参观了麋鹿、鳄鱼养殖基地。我们第一次看到了凶猛的鳄鱼和美丽的糜鹿。

公园里,我们在绿荫带下漫步,在凉爽的亭台上休息,还在池清岸绿的水边嬉戏。我还用我爸爸的高级数码照相机拍了许多优美的照片。一路行来,我的心情舒畅,看不够的美景让我留连忘返。

湖南毛里湖湿地公园规划设计探讨 第5篇

毛里湖湿地地处洞庭湖水系之一的澧水中下游,原为西洞庭湖一山湾水汊,20世纪50年代初,在“与水争地、向湖要粮”的指导思想下,环洞庭湖区域在围湖造田的浪潮中成为内湖。毛里湖湿地是洞庭湖流域湿地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保障洞庭湖水质安全具有重要作用。2010年毛里湖湿地公园被国家林业局批准纳入国家湿地公园建设试点。

毛里湖湿地公园地处湘北津市。公园东西最大长度12km,南北最大宽度16.1km;地面高程28~60m,四周向湖盆缓斜,直至被湖水淹没。毛里湖湿地环湖均为第四纪红土红壤,母质沉积和土壤发育历史悠久,成土作用深刻。根据《土地利用现状分类标准》(GB/T 21010-2007),将毛里湖湿地公园内的土地分为湖泊、河流、林地、旱地、水田、鱼塘、住宅用地、公共管理服务用地、交通用地等土地利用类型。其中湖面面积最大,为3 857.5hm2;其次为林地和旱地,面积分别为1 218.3hm2和423.4hm2。毛里湖湿地补给水源来自汇入毛里湖的8条主要溪河及大气降雨。年入库总流量2.85亿m3,出库流量2.33亿m3,常年蓄水1.38亿m3,每年平均换水2次。出水口为毛里湖与八宝湖之间的一条人工水道,最后通过哑河流入沅江。

2 毛里湖湿地公园规划定位与构思

在有效保护毛里湖湿地生态及野生动植物资源的基础上,到2020年,将毛里湖建成全国一流、世界知名的湿地公园,湿地生物多样性保护示范基地,津市城乡重要的水源地,野生鲢鱼和花鱼骨重要繁殖基地,湖南重点湿地科普宣教基地和湿地野生动植物科研教学基地,整体形象突出、基础设施完备、湿地景观独特、科普教育与休闲娱乐兼备,具有浓郁地方湿地文化特色的湖南湿地生态旅游和休闲目的地,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示范区。

在湿地公园区内建立相对稳定的生态系统,将陆地、水岸、湖泊和湿地有机结合;丰富植被,修复湿地,改善水质,通过生态环境的改善逐步丰富物种多样性,成为物种多样性的保护地。协调湿地功能发挥与游赏、休闲的关系;协调发展自然景观与人文景观的关系。

3 毛里湖湿地公园规划设计分析

3.1 功能分区

3.1.1 湿地生态保育区

包括白衣镇全部湖汊、李家铺乡和白衣镇之间的湖汊、主要溪流下游,面积2 692.9hm2,占湿地公园总面积的43.1%。

3.1.2 恢复重建区

主要包括公园周边坡地林带及核心区周边水域,包括周家港汊、胡家桥汊和湖面32m水位线外围的绝大部分地区,面积2 369.1hm2,占湿地公园总面积的37.9%。

3.1.3 宣教展示区

由生态净化水设施及两侧沟谷组成,位于李家铺乡樟树村龙头咀附近,面积135.4hm2,占湿地公园总面积的2.2%。主要展示湿地的生态净化功能功能,对游客进行科普教育。

3.1.4 休闲体验区

位于毛里湖水面最宽阔的地方,包括王家咀-无名岛-三湖湾一线以东的大部分水域和部分陆地,面积1 036.3hm2,占湿地公园总面积的16.6%。休闲活动主要有湿地风景观赏、品茗、健身等休闲。

3.1.5 管理服务区

主要包括湿地公园的管理、服务机构和设施,位于西湖渔场附近,面积16.3hm2,占湿地公园总面积的0.2%。

3.2 规划布局

3.2.1 湿地布局

湿地系统是毛里湖公园的重要组成,搭建起公园湿地生态系统的同时,它亦是毛里湖的水体净化系统。保护毛里湖独特的自然生态系统,维持系统内部不同动植物种的生态平衡和种群协调发展。其布局方式应顺应地势,形成“污水处理厂→生态过滤池→毛里湖湖体→植物绿岛→溪流湿地”的线状布置形式。

3.2.2 植物布局

根据植物习性、功能和分布规律,不同地带选用不同的植物和配置方式,体现植物的功能性、生态美和立体层次美。水生植物是水生态系统中生产者的重要组成部分,选择当地优势挺水植物,突出生物多样性特色是提高人工湿地净化能力的关键措施。水生植物多样性的作用,一方面由于多种植物的根系交错具强有力的去污能力,另一方面使水边的水流及生境多样化,保持良好的水质净化效果;水岸可多选用挺水植物、湿生植物,如芦苇、茭白等共同构成层次分明、景观效果明显的群体植物景观;丘陵区可选用芳香植物、观花植物、观果植物或竹类等景观树种加以点缀;湖岸是水与陆地的过渡地带,是两栖类动物重要的生存区域,因此在树种选择上以乡土阔叶树种为主。

3.2.3 低碳环保的游览线路布局

以电瓶车道的主游览道,深入溪流边、沟谷内和梯田湿地植物之间的游步道;在休闲体验区,利用木船、游船为交通工具,在保护湿地生态系统不受游人影响的同时,可在其中游览中,体验低碳环保的湿地文化理念;宣教展示区设置亲水设置及系列观景平台,远眺毛里湖风光。

3.2.4 建筑布局

毛里湖国家湿地公园内建筑布局应与周边文化、景观等环境结合,尽可能保持其原生态特征,尽量减少人工建筑,应采用原生材料(如木材),以湿地产品或自然产品为主要材料,且要做到与水体相协调。

4 毛里湖湿地公园工程措施

4.1 水体修复与水源水质保护工程

4.1.1 水源涵养林建设工程

通过人工造林、封山育林和低效林改造,提高毛里湖流域内森林质量以及阔叶林和针阔混交林的比重,针叶纯林的比重降到20%以下,森林景观明显改善。

4.1.2 湿地植物恢复工程

规划在2011~2015年内,分批将现有的18.2hm2人工杨树林采伐,除去树根,让其自然恢复为湿地植物群落,如菖蒲、芦苇等;在樟树汊、周家港汊、胡家桥汊,从湖心至湖岸,依次种植沉水植物、浮叶植物、挺水植物和湿生植物209.2hm2,恢复和重建湖泊湿地植物群落,恢复湖泊生态系统功能。同时,充分考虑动物栖息地和湿地景观的要求,营造良好的生物栖息环境和湿地景观。

4.1.3 污染源控制工程

改变养殖方式,禁止投肥养鱼;推广使用沼气,修建垃圾池,实行垃圾集中堆放和处理,推广生态农业,建设有机食品、无公害农产品基地,提高化肥农药的利用率,防治流失污染。

4.1.4 生态过滤池

对入湖的溪、河设置生态过滤池,用于过滤水体中的有机物,可通过水中氮的硝化和反硝化除去氮污染物质。生态过滤池还可缓解水体富营养化降解污染物,净化水质。

4.2 栖息地保护工程

4.2.1 野生鲢鱼产卵地保护工程

在白衣庵设立野生鲢鱼自然保护小区。保护的主要措施有:终止承包合同,禁止养鱼投肥;拆除固定鱼网;拓宽鱼类回游通道至30m,水深提高到2m以上;加大鱼政执法力度,杜绝违法渔业行为,促进渔类资源的恢复,保护珍贵的野生鲢鱼基因库。

4.2.2 野生龟鳖产卵地保护工程

在宋家坪湖汊建立野生龟鳖保护小区,面积46.5hm2。在保护小区内严禁开展与保护和科研监测无关的活动,小区周边地区要防治喧哗。严禁破坏滩涂,在平缓处人工铺设沙滩40处,前3年每年投放龟鳖种苗2万只,尽快恢复种群。

4.2.3 鸟类觅食地和栖息地保护工程:

在白衣镇钟灵村和棠华乡西湖村各建立一个鸟类自然保护小区,面积分别为178hm2和96hm2。保护小区的树种以乡土阔叶树种为主。鸟类栖息林是湿地鸟类重要的歇息地和繁殖地,也能给湿地鸟类提供隐蔽场所。保护好滩涂底质,限制人为干扰。

4.2.4 休渔和限额捕鱼工程

规划在每年4~7月实行休渔,禁止渔网捕鱼,在休闲体验区可开展少量的休闲垂钓活动。在非休鱼期实施限额捕鱼,每年依据渔类资源的恢复情况制定捕鱼限额,严禁高强度捕鱼,严厉打击电鱼、用迷魂阵捕鱼等破坏渔类资源的行为。

4.3 湿地文化保护工程

4.3.1 渔文化保护工程

选取湿地周边20户人家,每户发放捕鱼许可证,实行限额游乐捕鱼经营项目,只能采取传统的、生态的捕鱼方式。

4.3.2 传统农耕文化工程

在选取的20户人家中再挑选5户,建立传统农耕文化休闲体验园。每户水稻种植面积在1hm2左右;配备传统农具,采用传统的耕作方式。游客可在不同的季节参与到不同的农业生产过程,体验传统农耕文化的魅力。

4.3.3 历史文化遗址的保护与恢复工程

历史文化遗址的保护坚持“保护为主、抢救第一、科学恢复、合理利用”的方针。历史文化遗址主要有打鼓台遗址、月亮洲遗址等12处。对这些历史文化遗址均应划定保护范围、确定保护级别、树立保护标牌、指定专人进行保护。

5 结语

湿地系统在生态上具有重要的调节作用,因此在湿地公园规划设计中,应充分考虑生态方面的因素,未来的湿地规划设计应将湿地生态与湿地美学完美结合作为规划设计的前提与基本原则。作为一个湿地公园的规划设计工程,它应该具有湿地文化底蕴、充满湿地人文关怀、符合湿地美学原则。湿地公园规划设计师的责任,就是要做到湿地景观与湿地生态功能兼顾,寻求自然与人类生活环境最佳的结合点,从而使人与自然达到高度的和谐,充分体现生态价值。

参考文献

[1]国家林业局.国家湿地公园总体规划导则[R].北京:国家林业局,2010.

莲花湖湿地公园 第6篇

毛里湖国家湿地公园位于津市市的东南部, 以毛里湖湿地为主体, 东至保河堤镇, 西至白衣镇和棠华乡, 北至李家铺乡, 南至渡口镇。建设范围主要集中在毛里湖湖面、8条主要溪流最下游2 km的河段及周边第1层山脊以内区域, 平地则以32 m水位线向外延伸200 m, 东部及东南部有湖堤的地方以湖堤为界, 周边重要鸟类栖息地 (丘岗林地) 也纳入湿地公园范围。公园地理坐标为东经111º51′08″~111º58′28″, 北纬29º20′48″~29º29′40″, 总面积为6 250 hm2, 区划分为5个功能区:湿地生态保育区、恢复重建区、宣教展示区、休闲体验区和管理服务区。

毛里湖水面宽阔, 湖水清澈见底, 水质优良, 浩翰的湖面与四周叠翠的青山、湖洲草滩和田园村落形成如诗如画的山水田园风光;环湖四周自浅水区至堤坝岸边形成自然宽窄不一的岸线, 生长着不同的湿地植物, 形成了独特的湿地景观。虽然毛里湖湿地周围的整体植被状况良好, 但植被的层次, 优势种并不明显, 影响了湿地景观的营造及多样性。近年来国家投入了大量资金进行各种形式的湿地保护, 湖南省历来高度重视湿地资源和生物多样性保护, 出台了一系列的湿地保护法规及政策措施, 为湖南省湿地保护和管理提供了有效保障, 为湖南省湿地公园建设创造了条件。因此, 在省、市各级政府的的支持下, 对进一步提升和完善毛里湖湿地植物景观, 提供了有效保证。

1 毛里湖植被现状分析

毛里湖周边是坡度平缓的丘岗地, 地面高程在28~60 m, 四周向湖盆缓斜, 逐渐低沣, 直至被湖水淹没。根据吴征镒先生提出的中国植物区系分区系统, 毛里湖国家湿地公园属于华中植物区;根据《中国植被》的分区, 湿地公园地处中亚热带典型常绿阔叶林北部植被亚地带的湘、赣丘陵。

1.1 植被现状

通过对毛里湖湿地公园范围内的湿地区域及丘岗地的详细调查, 共调查到维管束植物164科、492属、735种 (含种下等级, 下同) , 其中蕨类植物17科21属31种, 裸子植物6科10属12种, 被子植物141科461属692种。除去栽培植物、外来入侵或逸生植物, 毛里湖湿地公园共有土著种子植物120科、353属、527种。

毛里湖湿地公园735种维管束植物中, 共有湿地植物403种 (隶属于90科272属) , 在上述735种维管束植物中, 332种 (隶属于109科247属) 生长于丘陵岗地、菜园圃地、旱土上;而其他403种 (隶属于90科272属) 则生长在湿地环境或水中, 其中蕨类植物12科、14属、15种;裸子植物1科1属1种, 被子植物77科、257属、387种。在本次湿地植物野外调查中, 发现了1种湖南新记录植物:短柱铁线莲Clematis cadmia Buch.-Ham.ex Wall。

公园范围内有国家重点保护植物12种:银杏 (栽培) 、水杉 (栽培) 、樟树、闽楠 (栽培) 、金荞麦、野大豆、花榈木、喜树、野菱、绶草 (兰科植物) 。公园范围内应当还有粗梗水蕨、水蕨这两个国家二级保护植物 (水生或湿生蕨类) 。

1.2 存在问题

由于毛里湖水位恒定, 冲积土形成的滩涂、沼泽地较少, 因此, 湿地植被多呈线状分布, 少量呈块状分布, 每一类型的植被面积一般不大。由于人为经济活动干扰严重, 现状植被以次生类型为主, 水域周围的丘岗地, 以次生灌丛、次生林为主, 几乎都是先锋植物, 优势种不明显。

毛里湖湿地公园内的陆生植被比较破碎, 岗地被水田、旱土等农作物及村落所分隔, 人为干扰也较严重, 所以, 群落都不很典型, 各类群落的面积也大小不一。在毛里湖的部分地方发现了水葫芦、水花生等, 如果不加控制, 这些水生植物就会大量繁殖, 严重破坏毛里湖湿地生态系统。毛里湖生态系统尚不稳定, 其生态脆弱性较为明显, 当水文、土壤、气候等因素的改变, 都或多或少地导致生态系统的变化, 特别是水文, 当它受到自然或人为活动干扰时, 生态系统稳定性受到一定程度破坏, 进而影响生物群落结构, 改变湿地生态系统。

2 毛里湖湿地公园植被恢复应遵循的原则

在目前的环境下, 由于国家投入有限, 湿地保护工作可能会取得较好的短期成绩, 但是很难长久维持, 尤其是国家湿地保护的持续投入还没有覆盖到诸如毛里湖这类湿地。因此, 探索怎样在已经进行一定生态恢复工程的基础上更好地开展湿地保护和可持续利用, 巩固和推进湿地保护成效, 将是我国湿地保护面临的一个重大课题。

2.1 生态学原则

生态学原则要求根据生态系统自身的演替规律分步骤分阶段进行恢复, 并根据生态位和生物多样性原理构建生态系统结构和生物群落, 使物质循环和能量转化处于最大利用和最优循环状态, 达到水文、土壤、植被、生物同步和谐演进[1]。毛里湖国家湿地公园属于生态型社会公益性项目, 毛里湖面积大, 范围广, 植被恢复过程中应遵循生态自然的原则, 尽可能让过程中人为活动对湿地的影响降到最低。

毛里湖公园规划的恢复重建区, 该区在湿地生态保育区的外围, 是湿地公园的缓冲带, 是湿地保育区的屏障。通过恢复森林植被和营造湿地植物群落, 恢复和重建良好的生态系统, 并营造良好的湿地景观, 恢复湿地景观多样性。该区主要建设内容:水源涵养林建设工程、退耕还林工程、湿地植被恢复工程、水体恢复工程、有机食品基地建设工程、湿地文化保护工程、2个保护管理站、2个鸟类自然保护小区等。

2.2 自然为主、低碳可持续发展

水是生命之源, 毛里湖水量大, 基本没受工业污染, 自我修复能力强。保持恢复毛里湖湿地的永久活力的最佳方法就是将人为维护活动降到最低水平。

在恢复重建区的水塘、水田、旱地, 是周边社区居民赖以生存的基础, 但为了保护毛里湖的水质, 为了毛里湖国家湿地公园和周边社区的可持续发展, 这里水田、水塘禁止使用化肥、农药, 禁止使用人工合成的饲料, 禁止投肥养鱼, 旱地大部分退耕还林。自然为主、低碳可持续发展的原则, 就是毛里湖湿地公园的各项保护管理措施、基本建设、工农业生产、旅游开发, 既要考虑毛里湖周边居民的需求, 又要照顾到游客的需求;既要考虑当代人的需求, 又不能损害子孙后代的需求。

同时在恢复过程中, 应尽可能采用自然恢复的方法, 充分利用自然资源, 如太阳能、水能、湿地植物和水中的营养物质等, 尽量减少人为的输入和管理的强度。

2.3 统筹规划、分步实施

毛里湖湿地公园是一个复杂的生态系统, 又是整个自然、社会和经济巨系统中的一个子系统, 其保护管理的好坏不仅与自身各种保护管理措施和建设水平密切相关, 而且与周边社区人口素质、经济发展水平、生活方式、环境保护意识和环境保护现状密切相关, 与毛里湖流域森林资源建设的好坏密切相关, 与津市市、湖南省乃至全国社会经济长远规划密切相关。

因此, 毛里湖湿地公园植被恢复规划必须树立系统观念和全局性观念, 统筹规划, 保证修复措施要在技术上和经济上可行。毛里湖湿地公园的植被恢复要根据湿地的地域特点和保护目标合理布局;要先易后难, 分步实施, 分期建设。

2.4 保护优先、科学修复

良好的生态环境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基本条件, 是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基础。毛里湖湿地公园建设必须以保护优先, 从维护湿地生态系统结构和功能的完整性、保护野生动植物栖息地、防止湿地退化的基本要求出发, 通过适度人工干预, 保护、修复或重建湿地生态系统和湿地景观, 维护湿地生态过程, 展示湿地的自然和人文景观。

2.5 因地制宜、适地适树

湖南毛里湖国家湿地公园湿地资源丰富, 类型多样。根据《全国湿地资源调查技术规程 (试行) 》的分类系统, 湖南毛里湖国家湿地公园内湿地分为河流湿地、湖泊湿地和人工湿地三大类和四个型。拟建毛里湖湿地公园范围内无特殊地层, 地层结构单一, 岩性较为均一, 土壤类型分异不大, 环湖周围主要是第四纪红土红壤, 由于水耕熟化发育成淹育型水稻土。但在无明显侵蚀条件下, 红壤土层深厚, 基本成土材料良好, 具有一定的保蓄性能和缓冲性能, 具备自调、自净、自新的良好基础。只要适当调整土地利用方式, 建立良好的植被结构, 增加有机质, 土壤性状改善和功能复强都比较容易。再结合水源涵养林工程、退耕还林及湿地植被恢复工程, 根据不同环境的立地条件, 重点选用乡土植物。

3 毛里湖湿地公园植被恢复方式分析

目前的毛里湖湿地公园, 丘岗地上的植被较差, 人为干扰严重。采取严格的封禁措施, 停止一切采伐、樵采活动。立地条件较好的地段, 恢复成常绿阔叶林或常绿落叶阔叶混交林;土层致密、红壤裸露的地段, 则可分两步进行, 先恢复成以马尾松为主的针叶林, 待马尾松成林后, 则可慢慢恢复成针阔混交林。进行植被恢复时, 不要进行人工栽培, 特别是不要栽培国外松 (湿地松、火炬松) , 及其他速生用材树种, 尽量控制经济林木的栽培, 栽培经济林木, 要结合公园规划作观光、采摘项目栽种。

毛里湖湿地公园植被恢复规划方式主要以水源涵养林建设工程、退耕还林工程和湿地植被恢复工程为主, 通过恢复森林植被和营造湿地植物群落, 恢复和重建良好的生态系统, 并营造良好的湿地景观, 恢复湿地植物多样性。

植被恢复是一个非常漫长的过程, 但如果严格封禁, 依赖中亚热带有利的水热条件, 20 a以上即可形成较为理想的次生林。有了郁郁葱葱的森林植被, 将大大提高毛里湖湿地公园的价值。

实施水源涵养林建设工程和湿地植被恢复工程后, 整体上林草植被面积会适度增长, 质量会逐步提高。到2020年, 毛里湖湿地公园的沉水植物、浮水植物、挺水植物和草地面积将从目前的23 hm2扩大到126 hm2;毛里湖流域的水源涵养林水土保持林面积将增加434.4 hm2;植物群落结构将更加稳定, 针阔混交林、常绿阔叶林面积将有较大幅度提高。

3.1 水源涵养林建设

毛里湖生态系统尚不稳定, 其生态脆弱性较为明显, 当水文、土壤、气候等因素的改变, 都或多或少地导致生态系统的变化, 特别是水文, 当它受到自然或人为活动干扰时, 生态系统稳定性受到一定程度破坏, 进而影响生物群落结构, 改变湿地生态系统[2]。

因此保证充足而稳定的水源、优良的水质是毛里湖湿地生态系统健康的基础, 是毛里湖国家湿地公园可持续发展的前提条件。

3.1.1 建设现状

毛里湖国家湿地公园内林地总面积1 218.3hm2, 总蓄积23 575 m3。依据森林分类区划界定结果, 全部为水源涵养林。其中, 有林地902.5 hm2, 疏林地34.8 hm2, 灌木林地205.7 hm2, 未成林造15.7 hm2, 无林地59.6 hm2。在有林地中, 按树种分, 杉木232.1 hm2, 松类629.4 hm2, 阔叶林42.0hm2;按起源分, 人工林785.0 hm2, 天然林117.5hm2。

现有水源涵养林和水土保持林的特点有: (1) 针叶纯林多, 阔叶林和针阔混交林少; (2) 人工林多, 天然林少; (3) 灌木林地、疏林地和无林地比重偏大; (4) 单位面积的蓄积量低, 水源涵养能力低; (5) 林相较破碎, 森林景观效果差。

3.1.2 建设目标

通过人工造林、封山育林和低效林改造 (优材更替) , 毛里湖流域内森林质量大幅度提高, 每公顷蓄积提高到75 m3以上;阔叶林和针阔混交林的比重大幅度提高, 针叶纯林的比重降到20%以下;森林景观明显改善。

3.1.3 建设任务

本规划期水源涵养林建设总面积434.4 hm2, 其中, 人工造林面积为59.6 hm2, 低效林改造面积160.4 hm2, 封山育林面积214.4 hm2 (详见表1) 。

3.1.4 树种选择

树种选择应遵循“以乡土树种为主、适地适树、多造阔叶林和混交林、注重景观效果、以生态效益为主兼顾经济效益”的原则。根据这一原则, 造林的可选树种有樟树、楠木、枫香、香椿、榉木、板栗、苦楝、刺槐、毛竹等。

3.1.5 主要技术措施

人工造林。在宜林地上进行块状整地, 大穴;尽可能保留原生植被, 禁止炼山;选用2~3 a生的优质大苗;施足基肥;连续抚育2 a, 每年2次;每公顷1 800株。

低效林改造 (优材更替) 。在老化的杉木和马尾松纯林, 先沿等高线进行带状皆伐, 带宽5 m, 带与带之间间距5 m, 然后选择乡土阔叶树种和适生珍贵阔叶树种造林。补植后阔叶树种每公顷总株数300株左右。

封山育林。在疏林地、灌木林、郁闭度低于0.5的有林地上进行补植, 选用2~3 a生的优质大苗;施足基肥;连续抚育2 a, 每年2次, 每公顷补植600株左右。

3.2 退耕还林

毛里湖湿地公园范围内的陆地主要为丘陵岗地, 无基本农田。退耕还林是湿地植被恢复的主要措施, 这一措施也受众多因素的影响, 土地利用现状与毛里湖湿地公园的保护和发展矛盾的解决情况, 多部门管理层的协调, 这些远远超出了技术措施的范围。

3.2.1 范围和面积

湿地公园内所有坡耕地均要实施退耕还林, 总面积323.4 hm2, 其中渡口镇15 hm2, 保河堤镇14.4hm2, 李家铺乡120 hm2, 白衣镇135.8 hm2, 棠华乡38.2 hm2。

3.2.2 林种和树种选择

林种和树种选择全部为生态林。造林树种主要有:枫香、樟树、楠木、香椿、榉木、毛竹等乡土树种, 这些树种既有良好的水源涵养水土保持功能, 又能改善湿地景观、提供鸟类栖息环境, 还有一定的经济效益。

3.2.3 政策措施

实施退耕还林工程后, 农民的收入受到一定的影响。规划实施补助政策, 每公顷每年补助4 500元, 连续补助16 a, 由津市市财政支付。

3.3 湿地植被恢复

植被恢复是恢复毛里湖生物多样性和野生动物栖息地的主要措施。具体主要措施包括杨树林的更新改造、湿地植物的恢复和重建。植被恢复有利于保护湿地公园内的自然资源、生态环境和珍稀野生动植物的生长与栖息环境, 有利于保护和拯救珍稀濒危野生动植物资源, 有利于科学研究与监测, 有利于湿地公园和周边社区的协调发展。

3.3.1 杨树林更新改造

在毛里湖滩涂 (非林地) 共有人工杨树林18.2hm2。这些杨树林对湿地生态系统有较大的破坏作用, 且景观单调。规划在5 a内分批采伐现有杨树林, 并将树根挖掉, 让其自然演替为湿地植物群落。

3.3.2 湿地植被恢复重建

规划在樟树汊 (李家铺乡樟树村) 、周家港汊 (李家铺乡同乐村、灯塔村) 、胡家桥汊 (白衣镇永兴村) , 从湖心至湖岸, 依次种植沉水植物、浮叶植物、挺水植物和湿生植物209.2 hm2, 恢复和重建比较完善的湖泊湿地植物群落, 恢复湖泊生态系统功能。同时, 在植物群落结构恢复的过程中, 也充分考虑动物栖息地和湿地景观的要求, 营造良好的生物栖息环境和湿地景观 (详见表2和表3) 。

在修复和重建过程中, 对现有长势良好的沉水植物、浮叶植物、挺水植物和草滩以保护为主, 防止人为破坏, 在此基础上, 进行适当补充和景观营造。

3.3.2. 1 沉水、浮叶植被恢复和重建

选用本地适生的沉水植物如苦草、金鱼藻、海菜花、竹叶眼子菜、菹草等和土著浮水植物如睡莲、野菱、芡实、荇菜、槐叶苹等进行重建, 恢复湖泊生态系统, 增强湖泊自净能力, 丰富生物多样性。沉水、浮叶植物种植面积53.6 hm2。

3.3.2. 2 挺水植被恢复和重建项目

在挺水植物实生带, 进行补植或改造。可选择的挺水植物有莲花、芦苇、菰、荻、慈菇、香蒲、灯心草等, 种植面积96.2 hm2。

3.3.2. 3 湿生植被恢复和重建项目

在海拔31~34 m的部分湖滩地, 以栽植湿生植物为主, 包括落羽杉、水杉、池杉、河柳、枫杨等, 间种美人蕉、节节草、灯心草、旱伞草、水葱或其他本地开花草本植物。湿生植物种植面积59.4 hm2。

4 结语

植物是湿地公园重要的组成部分, 是涵养水源, 保持湿地生态完整性的关键元素, 由此可见植被恢复规划是湿地公园规划中不可或缺的前提, 本文以毛里湖湿地公园为实例, 结合合毛里湖国家湿地公园的植物现状及问题, 从水源涵养工程、退耕还林工程和湿地植被恢复工程方面入手, 在实践中摸索和探讨植被恢复规划的原则和方式, 总结项目的经验和不足, 希望能为毛里湖公园的规划添砖加瓦, 为其他湿地公园植被恢复规划和发展提供参考和借鉴。

参考文献

[1]孟瑾, 陈良.湿地的生态修复与景观营造—山东临朐弥河湿地公园规划设计[J].安徽农业科学, 2011 (13) :18-19.

[2]吴迪, 岳峰, 罗祖奎, 等.上海大莲湖湖滨带湿地的生态修复[J].生态学报, 2011 (11) :29-30.

莲花湖湿地公园 第7篇

1.1 湿地公园

湿地公园是指建立在城市及其周边, 具有一定自然特性、科学研究和美学价值的湿地生态系统, 能够发挥一定的科普与教育功能, 并兼有游憩休闲作用的特定地域。它在改善生态状况, 为人们提供游憩、康乐的场所, 涵养城市水源, 维持区域水平衡, 调节区域气候, 降解污染物, 保护生物多样性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 集中体现了湿地的生态效益、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1]。

1.2 生态驳岸

生态驳岸是伴随着人类渴望“亲近自然、回归自然”的新思潮逐渐发展起来的。它是指恢复后的自然河岸或有自然河岸“可渗透性”的人工驳岸, 它可以充分保证河岸与河流水体之间的水分交换和调节, 除具有护堤、防洪的基本功能外, 可通过人为措施, 重建或修复水陆生态结构, 岸栖生物丰富, 景观较自然, 形成自然岸线的景观和生态功能[2]。

目前使用较多的生态驳岸有三种做法:自然原型驳岸、自然型驳岸和多种人工自然驳岸[3]。

2 千龙湖国家湿地公园生态驳岸总体规划

2.1 规划区概况

千龙湖国家湿地公园位于湖南省望城县格塘乡, 属长沙市管辖, 距长沙市区40公里, 距望城县城12公里。公园规划区总面积13800亩 (含千龙湖度假村10000亩) 。在国内许多大小河流及湖泊的驳岸主要以硬质直立驳岸为主, 这种驳岸破坏了原生态斜坡驳岸的生态群落结构, 只有合理加以修正才能满足不同工程实际的需要[4]。因此, 千龙湖国家湿地公园驳岸的设计应尽量在保持自然原貌的基础上适当加以人工改造, 采取以生态保护为目的的生态驳岸建设模式。

2.2 规划指导思想

以科学发展观统领千龙湖国家湿地公园驳岸建设的全局, 以国家关于湿地保护、湿地合理利用、生态旅游等法律法规为依据, 认真贯彻执行“保护优先、科学修复、适度开发、合理利用”的总方针, 充分保留千龙湖湿地的原有自然风貌, 保护湿地生物多样性。同时积极挖掘、展示、利用源于湖湘湿地的人文资源, 使千龙湖国家湿地公园驳岸景观成为公众领略湖泊湿地风光、认识湿地、了解湿地、提高公众生态意识的教育窗口。

2.3 规划原则

(1) 生态保护优先, 合理利用资源;保护好湿地资源, 是千龙湖国家湿地公园驳岸建设中必须予以优先考虑的。这包括保护千龙湖国家湿地公园的生物多样性和湿地生态系统的生物连贯性;保护千龙湖湿地环境的完整性以及保护湿地资源的稳定性。 (2) 保护千龙湖湿地的生物多样性;生物多样性原则强调在千龙湖湿地驳岸景观建设中, 有计划的引进外来物种, 保护和发展乡土物种。 (3) 与周边环境融洽, 与整体景观协调;在进行千龙湖驳岸带设计时, 应该倡导“原生态、纯自然”的规划理念, 在保护并美化原有环境的同时, 也让人们感受到和谐的自然气息。 (4) 突出地域特色, 注重湖湘文化的传承和发展;千龙湖国家湿地公园的驳岸建设突出湖泊湿地的生态特征, 尤其是湘江下游的独特湖湘地域景观特色注重挖掘、展示、利用源于湿地的人文资源, 让游客在领略湖泊湿地风光、认识湿地的同时, 了解湖湘文化、民俗及其在人类生态文明发展进程中的作用。

3 千龙湖国家湿地公园生态驳岸景观设计

3.1 千龙湖生态驳岸宽度研究

千龙湖生态驳岸宽度的确定遵循了3个步骤: (1) 弄清千龙湖生态驳岸廊道的关键生态过程及功能; (2) 基于现有驳岸的空间结构, 将河流从千龙湖水库到团头湖划分为不同的类型; (3) 将最敏感的生态过程与空间结构相联系, 确定每种河流类型所需的廊道宽度。当河岸植被宽度大于30m时, 能够有效地降低温度、增加河流生物食物供应、有效过滤污染物。当宽度大于80m~100m时, 能较好地控制沉积物及土壤元素流失。根据千龙湖湿地公园驳岸的现状和不同地段的功能要求, 从而确定千龙湖国家湿地公园生态驳岸的宽度为10m~100m不等。

3.2 千龙湖湿地公园水岸带类型

(1) 大湖区驳岸类。

(1) 自然溪沟驳岸:主要位于团头湖区该区由于人为活动较少, 人为活动对湿地破坏程度较轻, 在湿地公园的总体规划中作为湿地景观恢复和野生鸟类救护中心的主要区域。该湖岸带岸边侧较为平缓, 全靠植物根系稳固岸堤, 驳岸不需要人为改造即可达到抗洪功能, 这样的湖岸称为自然溪沟河岸。 (2) 自然山石湖岸:位于千龙湖与团头湖相连的区域, 水流湍急, 对湖岸的冲刷较为严重, 地形也较其他地段徒陡。

(2) 小湖区湖岸带类型。

(1) 垂直型湖岸:垂直型湖岸对缓冲带可以进行保护, 防止山体滑坡和水土流失等地质灾害, 是千龙湖渡假村小湖区最主要的驳岸形式。 (2) 滩涂型湖岸:千龙湖渡假村湖区部分地段经改造后较为平缓, 浅水区为斜坡地形, 并且设置了种植池, 增加了水生植物种植范围, 增宽了湖岸消落带。

3.3 千龙湖区生态驳岸建设模式

(1) 码头驳岸;采用了浆砌石立式驳岸, 与台阶式驳岸的结合, 方便游船靠岸停泊, 增加亲水性。码头驳岸也成为小湖区的主景。 (2) 退式台阶驳岸;退式台阶具有强烈的时代感, 具有浓厚的时代艺术气息, 虽然它不具生态驳岸的诸多优点, 但它可以很好地体现园林造景的效果。 (3) 缓坡型湖岸;千龙湖区与团头湖之间的部分驳岸带, 周边有较多区域为缓坡型地形, 在这些区域构建梯田式湿地, 增大湖水水质净化效果。 (4) 树桩驳岸;对于土堤容易塌滑的沙土型驳岸, 为达到防洪抗洪要求, 在湖岸边用防腐树桩做驳岸处理。 (5) 垂直型驳岸;垂直型湖岸对缓冲带可以进行保护, 防止山体滑坡和水土流失等地质灾害, 是千龙湖渡假村小湖区最主要的驳岸建设模式。

4 结语

驳岸在湿地公园中是连接水生生态系统和陆地生态系统之间典型的生态过渡带, 是湿地公园中展现湿地风貌、体现湿地文化的重要窗口。驳岸带的建设理应与人们当前“亲近自然、回归自然”的新思潮紧密结合起来, 即驳岸带在结构和功能上不仅要达到固岸的作用, 还应具有相应的生态净化功能, 可以兼顾自然和人类的共同需求, 使人类和自然真正达到和谐、统一。

摘要:在湿地公园中, 驳岸环境作为一种独特的线性空间, 是湿地系统与其它环境的过渡地带, 由于“边缘效应”其生物种类异常丰富。本文以湖南望城千龙湖国家湿地公园驳岸设计为例, 阐述了结合实际提出生态、新颖的城郊湿地公园生态驳岸的设计理念和千龙湖国家湿地公园生态驳岸景观设计的方案, 希望能为以生态学原理为基础的城郊湿地公园建设提供一点参考, 形成多学科相互渗透的可持续发展理论。

关键词:景观设计,生态驳岸,湿地公园,千龙湖

参考文献

[1]严军.基于生态理念的湿地公园规划与应用研究[D].南京:南京林业大学, 2008:13~16.

[2]汤学虎, 赵小艳.香港湿地公园的生态规划设计[J].2008, 3.

[3] (英) 西蒙·贝尔[著], 王文彤[译].景观的视觉设计要素[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2004.

莲花湖湿地公园 第8篇

关键词:设计控制,建筑立面,游客中心

1 引言

赤山湖湿地公园位于江苏省句容市西南部, 距句容城区15km。坐落于赤山东南部, 北至243省道, 南达西圩, 东至青城老乔, 西至芦亭圩, 四周环河, 包括三岔湖、西侧白水荡和北侧圩区等, 形成了“湖面广阔、河流环绕、滩涂交织、岛屿点缀”的生态格局, 总面积为1300hm2[1]。公园游客中心紧邻243 省道, 背靠河涌, 地理位置优越, 环境优美, 并配有大型停车场, 而游客中心做为湿地公园的形象入口, 是游客和公园沟通的媒介, 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游客中心的建筑立面是对游客最直观的感受, 更是建筑与环境接触的平台, 所以它是建筑风格和建筑特点最有效的反应, 本文重点论述建筑立面由设计到实施完成过程中如何把控, 如何实现公园游客中心较高的完成度。若要保证建筑立面能够有较高的完成度, 需要施工图纸清晰的表达、精细化设计以及现场准确的指导等, 下图为赤山湖湿地公园游客中心的效果图及施工过程图, 本案从效果图的表达到立面分色图的设计以及施工过程中和施工完成后的图片均有存档, 鉴于图幅有限这里仅列举了代表性的内容。

2 方案设计过程

方案设计是建筑立面能够实施的灵魂, 是后续设计的龙头, 而建筑立面设计是指对建筑物表面的门窗组织、比例与尺度、入口及细部处理、装饰与色彩的设计等[2]。故建筑立面设计的控制在方案层面上要重点把控的就是上述因素, 清晰明了的表达上述因素需要平面标准化设计、立面标准段表达、立面特殊部位表达、模型分色图的表达、第五立面表达等。

2.1 平面标准化设计

游客中心平面的复杂程度直接反应在立面设计的复杂与否上, 平面的标准化设计有利于批量设计、具有更快捷、更专业等特点, 可以重复使用, 并且可以减少采购成本, 达到提高设计效率的作用。对于本案主要体现在窗洞、门洞、装饰立柱以及通用空间模块的标准化设计上。对于功能复杂的游客中心如香港湿地公园游客中心、华山风景区游客中心等标准化设计将发挥更大的作用, 不同空间标准的制定、空间感受的好与坏、游览路线的流畅与否都和标准化设计息息相关, 而笔者在《广东地区公园游客中心设计模式研究》一文中已将游客中心设计的各个环节定义为一个个模式, 用于指导游客中心的设计, 同样模式也就是标准化设计[3]。

2.2 立面标准段表达

立面标准段的表达通常以材质标识示意、立面分色图以及与立面相配套的平面分色图的表达为主。本案在建筑立面用材上相对简单包括墙面OSB板、白色涂料、玫瑰金门框、文化石、透明玻璃、沥青瓦等, 而材质标示就是在施工前将这些材料在已经做好的透视图上做成材料样板用于指导现场施工即可;立面分色图就是将不通的材质区分为不通的颜色表达在立面图上, 按照不同的立面制作相对应的立面分色图, 这样就能清晰的区分建筑立面每一部分的用材;相对于平面较复杂的建筑需要用到与立面相对应的平面分色图的表达, 比如檐口的材质, 骑楼内街立面的材质、阳台内立面、建筑内转角立面等, 总之是立面分色图无法表达的部位都可以在与之相对应的平面分色图表达。顾名思义, 平面分色图就是用不同颜色的线条表达在平面上, 但前提是必须与立面的材质相对应。

2.3 立面特殊部位表达

对于柱础、窗框、封檐板、老虎窗, 立面装饰线条灯这些特殊部位的表达, 立面标准段表达就显得力不从心, 此时需要对这些特殊部位进行放大处理, 将细部线条和做法清晰的表达出来, 再配以剖面做法大样以及之前提过的立面和平面分色图才能真正的表达出效果, 用于现场施工的指导, 更进一步的控制立面设计的效果。

2.4 模型分色图的表达

无论是立面分色图还是立面特殊部位的表达对于立面效果的控制都不够直观, 立面分色图可以按照准确的尺寸表达某一部分立面材质的做法, 但模型分色图却是在3D模型图上分不同的部位填充不同的颜色, 表达出不同的材质, 具有表达效果直观、清晰明了以及表达部位全面等优点。本案屋顶材质虽采用了沥青瓦和白色涂料等较少的材质, 但设计和材料的拼接上较为复杂, 交接方式和收口关系等只有模型分色图才能够表达的清楚。

2.5 第五立面的表达

对于本案第五立面主要包括屋顶、局部平台、腰檐、封檐板内里面、吊顶以及变形缝等。第五立面的表达对建筑立面的控制发挥着积极的作用, 因为这些元素是任何建筑或是立面设计, 乃至施工极其容易忽视的部分, 屋顶设计效果好与不好直接影响整个建筑的大效果, 所以, 从屋顶瓦的选材、拼接方式、收口方式等都应该重点把控;同样, 腰檐和局部平台的设计也应该经过仔细设计、对比效果, 做到和整体效果图呼应并提供建议的做法等, 以保证现场效果;而封檐板内立面、吊顶以及变形缝的处理随时考虑细节设计的内容, 但绝对不能忽视, 从缝的大样做法、吊顶的材料以及肌理都应该考虑到位。

3 施工图设计过程

建筑施工图通常重点把握细部节点的做法、整体项目的把控以及方案效果的展现等, 在建筑立面设计控制的层面上一般包括通用大样做法表达、特殊构件大样做法表达、立面开线图表达等[4]。

3.1 通用大样做法表达

通用大样做法就是对建筑立面标准段的深化设计表达, 标准段立面大样的做法一般包括墙身大样做法、门窗大样做法、入口柱子的大样做法、标准段屋顶大样做法、标准段雨篷大样做法以及栏杆大样做法等, 这些标准做法大样的确定能确定整体效果的把控和提高施工效率, 更加有助于提高施工完成度, 尤其对于现代成熟的施工技术来说更是必不可少的过程, 就等同于平面的标准化设计、立面门窗的模数设计一样。通用大样做法仅适用于标准段立面的施工, 现代建筑立面设计丰富多样, 除标准段做法大样确定外, 还需重点考虑特殊构建大样的做法。

3.2 特殊构件大样做法表达

特殊构件大样做法的表达对于一般建筑的特殊部位和特殊建筑立面大样表达都发挥着积极的作用, 本案中檐口的做法大样、屋顶排水沟做法大样、腰檐做法大样、入口屋顶和建筑主体屋顶收口做法大样、老虎窗做法大样等都是重点需要考虑的部位, 这些部位的表达完全不同于标准段立面的表达, 不可能批量应用, 只能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可以说建筑立面做的好与不好关键点就在这些特殊构件大样做法的表达上。

3.3 立面开线图表达

立面开线图的表达是立面分色图的表达的深化, 它不仅仅局限于建筑立面采用何种材质, 重点要表达的是各种材质的做法上, 简而言之, 各种材质必须是一块块的安装在建筑主体上, 如何组织和安装这些材质那就是立面开线图表达的内容。如外墙立面每块OSB板的拼接、长短和宽窄;屋面瓦的拼接和安装方法、入口以及墙裙石材的肌理和大小等都是立面开线图重点表达的内容。

4 实体模型验证

建筑物由设计到施工是一个复杂而繁琐的过程, 期间会出现很多不可预料的因素, 若能提前将真实建筑按照一定的比例制作实体模型, 这样就能发现很多问题, 以便得到足够的时间解决而不会到施工现场再出现, 此种做法我国自古就有之, 清朝“样式雷”家族制作的烫样在一定程度上就发挥着这样的作用, 所谓烫样, 就是立体模型, 是我国古建筑特有的产物, 是为了给皇帝御览而制造的。尽管本案建筑体量较小, 立面设计相对简单, 但为保证立面设计的效果, 采用实体模型的验证却是必不可少的过程。

5 施工现场指导

施工技术的优劣程度和施工工艺的特点直接影响建筑立面的完成度高低, 立面设计控制最终也是要反应到施工这一环节上面[5]。为保证理想的施工效果, 设计师应和施工现场保持沟通的通畅, 确保施工过程中不留问题和隐患, 应做到建筑材料提前在建筑立面进行局部施工, 确保实施后的效果;而现场施工问题, 应及时发现, 及时解决;若出现特殊问题应立即赶往施工现场处理等。

6 结语

现阶段关于建筑立面设计的理论研究非常多, 但对于游客中心这种特殊类型建筑的建筑立面设计研究却相当匮乏。以赤山湖湿地公园游客中心为例的系统总结出公园游客中心建筑立面设计控制所需要考虑的几项因素, 在实践意义上能指导游客中心建筑立面的施工, 更能控制其立面的完成度, 从而达到预期的效果;在理论方面能完善立面设计控制的理论, 对规范公园游客中心建筑的设计及建设有着积极的作用。

参考文献

[1]周春予.湖泊型湿地公园色彩景观规划方法探讨——以赤山湖湿地公园为例[J].林业资源管理, 2015 (3) .

[2]郭丽芳.薛余龙.建筑立面设计简述[J].建材世界, 2011 (5) .

[3]王军军.广东地区公园游客中心设计模式研究[D].广州:广州大学, 2013.

[4]沈晓舟.现代建筑立面造型细部设计[D].合肥:合肥工业大学, 2010.

上一篇:研究生课程进修班下一篇:景区标识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