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样保持健康的心理

2024-05-09

怎样保持健康的心理(精选10篇)

怎样保持健康的心理 第1篇

一、要拥有自信心

教师承受着巨大的外部压力, 有来自社会的, 如期望值过高, 工作强度过大, 经济地位过低。有来自学校的压力, 如升学、评职、评先受挫, 教育工作不顺利, 教学工作不胜任等。有来自学生的压力, 如学生的学业成绩、学生的评价等。这些已经成为教师心理健康的隐形杀手, 严重地影响着教师自信心的树立。教师作为社会成员的一分子, 具有独立的个体, 也不是不食人间烟火的神仙。有些忧患意识乃人之常情, 但千万别失去了自信心。因为以自我接纳为前提的自信心是支撑个体的重要精神支柱, 是个体心理健康的重要表现, 也是优秀教师必备的个性心理特征。教师充满自信、自尊的人格魅力, 将会给学生树立一个良好的榜样, 也是有助于学生正确认识自己和他人, 树立自尊, 增强自信。

二、要拥有宽容心

教师作为人类灵魂的工程师, 其胸怀就像包容百川的大海。对待学生要永远充满爱和宽容。“金无足赤, 人无完人”, 每个学生都有闪光点和独特性, 需要我们每个教师以赏识的眼光去挖掘, 促进学生自我潜能的不断发展。同时, 教师更应以宽容的心态去面对学生的不足。因为学生的自制力较差, 犯错在所难免。此时, 教师若能充分地给予理解而不是求全责备。那么, 教师虚怀若谷的人格力量将感召学生学会谅解别人, 学会与别人和睦相处, 而这一切都是学生必备的良好的心理品质。

三、要拥有平常心

教师也有人的喜怒哀乐, 有各种各样的心理压力与心理需求, 扮演着从家庭到学校到社会的多重角色。哪一样处理不好, 都会影响着教师的心理健康, 影响着课堂教学效果。此时, 更需要有一颗平常心才会在看似琐碎、平凡的事情中感受快乐、喜悦和幸福, 才会在竞争的环境中沉着自制、荣辱不惊。坦然面对失败和挫折, 不苟求生活。走进课堂之前迅速排除不良心理因素的干扰, 带着愉悦的心情面对学生, 将学生带进一个和谐、轻松、友爱的学习环境。教师能够持之有恒的做到这一点, 对课堂气氛、教育效果有着重要的意义。

四、要拥有同理心

教师要拥有一颗同情与理解的心, 能经常换个角度, 站在学生的立场上设身处地替他们想一想, 以了解学生的真实感受, “感学生之所感”。每个人在社会生活中都扮演着一定的角色, 每一种角色都有与该角色相适应的行为模式, 这就容易造成人们的思维定势。如果我们能经常地进行角色换位思考, 以心换心。我们就不会在未充分了解别人之前就对其妄下结论, 挫伤学生的自尊心。使学生在人生的道路上留下阴影, 影响到健全人格的形成。而是采取恰当有效的方法帮助学生改正, 使学生在教师富有人情味的感召下, 从内心深处反省自己的行为, 唤起学习的热情, 重树自信的态度和决心。

五、要拥有恒心

作为教师, 尤其是年轻的教师要想克服在教育工作中遇到的一切困难, 就需要有优良的意志品质, 即拥有一颗恒心。因为坚强的意志是一个人事业成功的保证。一个缺乏意志力的人会一事无成, 而且会因经受不住生活中的一点点挫折和失败而造成严重的心理创伤。一般学生正处在自我意识形成和发展的时期, 其坚强、勇敢的性格, 需要教师去陶冶培养。一个意志坚强的教师也会是一个善于控制自己情绪的人, 也容易为学生营造愉快的心境, 促进学生健康心理的发展。作为一名优秀教师, 要做一个心理健康、积极向上的人。教师怎样保持积极而健康的心理品质?

1、要有良好的情绪控制能力。

作为教师, 遇到偶发事件, 要做到沉着冷静, 临阵不乱, 要软处理, 冷处理。要有教育机智, 化消极因素为积极因素。

2、要有耐挫能力。

教师必须具备较强的心理耐挫力。在遇到挫折和打击的情况下, 能处变不惊。要把挫折变成自己成长的催化剂。

3、要有一颗爱心。

教育需要尊重, 尊重产生智慧。尊重是教育的前提, 没有尊重, 就没有教育。作为教师, 应该尊重学生的独立人格, 个别差异和兴趣特长, 不让任何一个学生产生破罐破摔的想法, 不能让任何一名学生有不受重视之感。多用几把尺子去衡量学生, 善于发现他们身上的闪光点, 学会赏识他们, 用放大镜去观照他们的优点, 鼓励、肯定他们的点滴成绩。

4、要有较强的自我调适能力。

生活就像一面镜子, 你对它哭, 它就对你哭;你对它笑, 它就对你笑。在工作和生活中, 遇到挫折产生焦虑时, 教师要能够运用各种理性的应付策略及心理防御机制加以调节, 及时转移, 摆脱不良情绪, 保持自己的心理平衡。

六、结语

作为教师, 要学会调剂自己的生活, 丰富业余爱好, 改善不良心理因素, 笑对生活, 乐观向上, 与人为善, 开阔胸襟, 不计较个人得失, 懂得放弃。要有奉献精神, 像蜡烛, 在照亮自己的同时, 也给别人带来光明。这样人生的道路才会越走越宽, 才会在人才辈出、竞争激烈的社会中应对各种挑战, 才会摆脱世俗的干扰, 从内心去体验从事这种教师职业的幸福感, 愉悦感。

摘要:本文通过对教师出现的一系列心理问题的剖析, 充分说明培养教师优良心理品质的重要性。从教与学的角度, 阐述了积极健康的心理品质是教师完成教书育人大业的基本保证。

怎样保持心理健康论文 第2篇

二、确立健康高尚的追求目标。不同的追求,会给人带来不同的心理反应。有的人一味追求物质上的享受,却常因欲壑难填而烦恼万千;有的人追求低级趣味,以致造成一失足成千古恨,终生自责;有的人追求事业上的成功,追求理想和真理,得到了内心的自由和安静,得到了精神上的富足和充实。一个心理健康的人懂得人不仅靠物质生活,也靠理想生活,人只有具有高尚的追求,才能抵制各种不良诱惑,从而有利于维持身心健康。

三、保持豁达开朗的博大胸怀。要想心理健康,就必须有豁达开朗的胸怀,一能容纳别人对自己的批评和误解,乃至闲言碎语;二能容纳别人的优点和成功;三能面对现实,不管现实对他来说是否愉快。既不为区区小事斤斤计较,也不为一时得失耿耿于怀,更不能疑神疑鬼,庸人自扰。心理健康者会自觉不自觉地印证雨果的一段话:“世界,匕最大的是海洋,比海洋更大的是天空,比天空更大的是人的胸怀。”

四、强化超脱自我的心理意识。世人的不少烦恼往往是由自我贪欲引起的。淡化名利,对个人的事超脱一些,尽量抛开渺小的自我,就能减少苦闷,并将其转化为一种活泼向上的力量,以求心情舒畅地工作和生活。

五、把准“比”的心理尺度。“比”,作为一种心理活动,既可以给人以智慧和力量,也可以给人带来不快和危害。有句格言说:错误的比较常常使人误入歧途。生活中,有人总爱同别人滥加比较:奖金没人家的多啦,爱人没人家的漂亮啦,官没人家的大啦,等等。比的结果往往产生自惭形秽的自卑和压抑心理。也有人能从一定条件出发,撇开不可比因素,在可比因素中发展和完善自已,从而获得心理上的平衡。对所有的人来说,都应该在“比”中记取:欲除烦恼须忘我,各有因缘莫慕人。

六、掌握唯物主义的辩证方法。任何事物的发展都不会一帆风顺,任何事物本身也都有其两个方面,塞翁失马,焉知非福?大可不必为一时失利而苦恼。著名翻译家傅雷说过: “有理想就有苦闷,不随波逐流就到处龃龉。”“人一辈子都在高潮一一低潮中浮沉,唯有庸碌的人,生活才如死水一般。”问题的关键在于用理智战胜感情,而不要被感情所控制,以免玩世不恭,游戏人生。辩证地认识自己,就能做到既不自卑,又不自傲;既不容易满足,又不太不知足;辩证地认识别人,就不至于苛求于人。

七、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学习能使人充实,据高人的修养,使人生活得更有意义。曲啸同志曾说:“只有自己充实了,才能更多地给予别人;只有更多地给予别人,自己才能获得身心的愉快,健康。”学习也是进行自我心理锻炼的最重要的途径,是驱除各种坏情绪的最有效的灵药。

八、加强群体性的文体活动。一位哲学家说过,一个人生活中的阴影多半是他本人挡住太阳的光线而形成的。心理不健康的人往往缺乏群体意识,有着“离群索居”的不良习惯。离群索居容易使自己陷入孤独;而孤独则容易产生多疑、自卑的变态心理,这种心理又会影响智慧的发挥,以致恶性循环。只有冲脱封闭的羁绊,把自己置于集体之中,广泛交际,谈天说笑,尤其注意参加集体性的文体活动,才会使你的心理强健起来。

祖国医学认为,情绪同内脏器官的生理变化及与身体健康有着密切的关系,“怒伤肝、思伤脾,悲伤心、恐伤肾”;心理学研究也表明,健康的心理对于维持人的身体健康,发挥聪明才智,创造性地搞好学习和工作,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心理健康,既不主要靠体力锻炼,更不是靠药物治疗;关键在于心理锻炼,尤其在于自我心理锻炼。上述八点,我亦称之为八节心理保健操,实践证明是很有用的。

怎样保持健康的心理 第3篇

一、让教师感受尊重

职业学校的语文与普通高中相比较,出现了被弱化的现象,职业学校的教学则出现了重专业轻基础学科的现象。俗话说:“万丈高楼平地起。”若是学生学不好基础课,那又如何能理解专业课中的知识?有些学生也会有语文可以不学的认识偏差,于是出现在课堂上捣乱、肆意妄为的现象。语文教师面对这样的课堂现象,自然会有不被尊重的心理。而要改变这一现象,学校须认识到基础学科的重要性,从而调动公共基础课教师的积极性。学校应激发教师热情,使其在轻松的环境中拥有一个健康的职业心理。

二、让教师感受关爱

“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是教师工作十分形象的比喻,可教师也是普通人,在无私付出后也需要得到他人认可与关爱。在平时的工作中,教师需要来自领导的关爱,如出现学生在课堂捣乱,和教师争执的情况,且无法当时解决,若领导不管不问,教师容易出现职业厌倦的心理,长期的厌倦会影响教师的心理健康。所以要创建一个有规则、有法可循的校园环境,并且化为一个鲜明而又响亮的口号:让学校的每一个人都能感受到在有序管理中的爱。这样一来,教师们的心里是温馨、和谐的,学校里再没有心的沙漠,再没有爱的荒原,老师们灰色的生活变成了金色的人生,“爱可以改变一切”。

三、教师健康心理调适

人的健康分为身体健康和心理健康,而心理的健康是来自内心的一种感悟。美文的阅读可以增加人的心灵感悟,因此,我尝试着从语文课堂入手,为学生创造一个身心愉悦的生活环境,以此激发学生对学习的兴趣,增添班级的学习氛围,使学生在浓厚的学习氛围中学会端正学习态度。学生有了学习兴趣,也就会将语文课堂当成一个有乐趣的家园,而教师也会在有乐趣的家园中拥有健康的心理。

1. 调整心态

心态决定一切,好的心态更决定了一个人对事情的态度。教师的一尺方台中蕴含了更多的神圣。有的教师一站上讲台就有了责任,有了一种情趣,有了一种自信,就找到乐趣的感觉,而没有别人所说的教师职业的清苦之感。教师虽没有富足的生活,也没有很高的社会地位,可却有着净化心灵的伟大使命。我们要像魏书生一样做个大度豁达的人,遇到烦恼的事情放开点,不要抱怨自己的运气不佳、境遇太差,把成败归咎于客观条件,而忽视了主观能动性。

在对自己工作满意的状态中就会有一种心理上的满足感,自己心中就会有自豪感、有光荣感、有自强感,在走向成功的路上,就自然拥有一种积极的健康心理。

2. 调整目标

在这“快餐文化”的时代,学生对学习的兴趣缺失,在语文课堂中尽管已经运用白板、多媒体等多功能现代化教学手段,学生学习时还是会神游。面对这种课堂情况,语文教师在教学中要调整目标,调整自己的心态。在工作中只要我们已经认真地对待了工作,只要我们已经努力过,无愧良心,又何苦给自己增添烦恼,徒增扰人的蛛丝呢?面对现实的情况,语文教师要学会适当降低期待值,“退一步海阔天空”,从而让自己从失落、惆怅、难以排解的失落中解放出来,获得愉快的工作心情。

3. 提高抗压能力

生活中总会有不尽如人意的地方,但为了能够愉快地生存下去,我们必须学会为自己的人生清理出一条航线。如参加徒步社团、练瑜伽、和朋友结伴游玩、多参加公益活动,在健身的同时也缓解了自己的压力,提高了自己的抗压能力。时间可以证明一切,在遇到通过多种途径都无法解决的问题时我们就应先放下,有时放下比拿起更能体现一个人的内心世界。何谓“舍得”,在舍与得的利益权衡下能够放下才是心灵的一次远行,才是一次鸟语花香般的真正的心灵休憩。引用著名作家高尔基的一句话:“当工作是一种乐趣时,生活就是一种享受;当工作只是一种义务时,生活则是一种苦役。”当我们生活在阳光中时,我们心情也会像阳光一样灿烂;当我们生活在阴霾中时,我们的心情也会随之阴暗。我们教师面对的是阳光一样的青少年,他们需要我们用赏识的眼光去看待他们,因此,教师的健康心理在教学工作中显得尤为重要。

4. 寄情教学工作

“一年之计在于春,一日之计在于晨。”庄稼的收获在一个季节结束时就可以看到,而教师的劳动是精神产品上的收获,是短期无法看见效益的,只要我们能用心地体会到这一点,等到再过十年、二十年后看到学生的成功,我们也会收获到一种幸福,从而体现自身的价值,这样在幸福的海洋中就不会有心理问题。

小学生广播稿:怎样保持心理健康 第4篇

有 这样一个小学生,他是个男孩子,在家里是个懂事、孝顺的孩子, 会干不少家务活儿,也能关心家里的人。但是他不太善于讲话,上课不 敢举手发言,即使会回答的问题,问到他也是一言不发。为此,常常受到老师的批评。这样,时间长了,他就有了一些变化,变得更加内向,不爱与同学、老师打交 道,不能按时完成作业,最后发展到作业本也不 带的程度。当妈妈的为此着急,和他谈话时,发现他觉得自己什么都不行,老师也不喜欢,甚至觉得活着也没什么意思,还不如死了。这样自卑以至悲观厌世的灰暗 想法,出自一个稚嫩的孩子之口,实在让妈妈吃了一惊。

从这个男孩子身上反映出了心理健康上的问题,一种严重的自卑心理。

自卑心理是指一个人严重缺乏自信时的心理,是自信心的大敌。自卑心不是天生而来的,往往是因为自我评价不恰当而逐渐形成的,客观上讲是由于个人的某些缺陷或者屡遭失败而造成的。

自卑心理有以下种种表现:

1.遇到困难时,首先怀疑自己的能力。

2.办起事来优柔寡断,总怕把事情办错而被人讥笑。

3.常拿自己的缺点和别人的优点比。

4.做事总爱后悔,总觉办得不如意。

克服自卑心理,就要建立自信心。

有自信心的表现如下:

1.相信自己经过努力,一定可以把事情做好。

2.对自己的能力有比较正确的估计。

3.不怕挫折,不怕失败,做事能够坚持到底。

当我们树立了自信心,就可以逐步提高学习成绩,并且改善和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

二、其次要意志坚强克服困难。

现 在我们很多小学生都是处在父母亲无微不至的关怀下,生活条件 优越,个人需求无不得到满足,

这样的.外界环境很容易让自己感到世界 就是这样温暖如春,就是这样风调雨顺,一个人生活的道路从来就像北京的长安街一样,笔直而平坦。任何事物都有其两面性,一方面,好的环境为自己的学习和生 活创造了有利条件;另一方面,好的环境又使自 己难以体验到困难与挫折。

害怕困难的表现有如下几点:

1.学习成绩不够理想,也不再加劲努力,甘居中下游。

2.做事不能 做到底,经常知难而退,或者这山望着那山高,结果什么也做不成。

3.遇到困难,不是积极想办法,而是消极等待。

那么与害怕困难,缺乏毅力,缺乏坚持性相反的一种心理状态,就 是有坚强的意志,能够不怕挫折,不怕困难。

意志是什么呢?意志是一个人在想做一件事和做完这件事的过程中 的心理状态。在这个过程中,既可以是积极地去完成,也就是有自觉性, 有坚持性地完成。也可以是消极的,那就是害怕困难,依赖别人等等。

归纳起来,有意志、有坚持性的表现有如下几点:

1.对自己所做的事,如果已经认定是正确的,有价值的,而且是能 够做到的,那么就要从开始到结束,坚持到底,把事情做完。

2.不怕困难,并且千方百计地去克服困难。

3.善于总结经验教训, 最终达到目的。

不 怕困难,勇于克服困难的过程就好比爬山,当一座高山等待我们 攀登时,眼望着烟云环绕的山峰,就要鼓励自己,一定要爬上顶峰,山 路是靠人一步步走的。当爬至半山,精疲力竭之时,是止步不前,还是咬牙继续前进?有时候,在最想打退堂鼓时,最需要坚持一下的勇气,一旦超越了这个“极 限”,也就战胜了自己,那么等待在面前的就是无 限风光了!

那么我们如何克服困难,培养自己的意志呢?培养自己克服困难的勇气和坚强意志, 可以:

1.从短时间开始,向长期过渡。

2.从老师、家长的督促开始,向自觉坚持做事过渡。 我们生活在良好优越的环境下,只要自觉地意识到应该主动克服困难培养坚强意志,那么任何艰难险阻都是可以战胜的。

此外我们小学生要保持健康的心理,还要做到:胸襟宽广克服妒嫉、学会克制克服任性、勤劳肯干克服懒惰、富于同情克服自私、合群友爱克服孤僻、要荣誉感克服虚荣、独立自主克服依赖、开朗乐观积极向上!

总 之,我们要注意培养快乐的心态去面对人生:改变考虑问题的方式,凡事从好处着想,以“太好了”的心态面 对一切事物。遇到自己确实一时想不开的事情,可以找位自己信得过的师长、父母或者同伴倾诉,使自己解不开的心结得到放松。学会用微笑和快乐去面对人生。希 望我们都能做一个心理健康的小学生。

保持心理健康晚霞更加灿烂 第5篇

退休综合症

退休综合征,系指老年人由于退休后不能适应新的社会角色、生活环境和生活方式的变化而出现的焦虑、抑郁、悲哀、恐惧等消极情绪,或因此而产生偏离常态行为的一种适应性的心理障碍。主要表现为:坐卧不安,行为重复,犹豫不决,常做错事;性格变化明显,容易急躁和发脾气;对什么都不满意;疑虑猜忌,当听到他人议论工作时常会烦躁不安,疑为这是有意刺激自己;有的情绪抑郁,乃至引起失眠、多梦、心悸、阵发性全身燥热等症状。

对退休综合征,要防要治。方法和措施有:退休前调整好心态,作好精神准备,顺应自然规律,进入人生的新一个重要阶段。离开原工作岗位之后,选择适合自己的活动项目发挥余热,重归社会,包括充当社会公益活动志愿者。要善于学习,与时俱进,追求新的知识,上老年大学或参加其他学习活动。要培养爱好,寄托精神,琴棋书画、钓鱼养花,任选其一,投入其中,专注其中,乐在其中。结交新朋老友,扩大社会交往,排解心中郁闷和寂寞。养成新的生活习惯,从适应在岗位时的生活转变到适应退休后的生活,形成规律。还可咨询心理医师,进行必要的药物治疗和心理抚慰。

老年抑郁症

老年抑郁症,从广义上说,系指发生于60岁以上老年期这一特定年龄段人群的抑郁症,包括原发性(含青年期或成年期发病,老年期复发)和见之于老年期的各种继发性抑郁。严格而狭义的老年抑郁症,则特指60岁以上的人首次发病的原发性抑郁。

老年抑郁症的引发,有其生理原因,也有社会心理原因。就社会心理原因而言,大致有:退休后对社会角色的转换不适应;离开工作岗位后交往圈子变窄,失去情感支持;面对亲朋好友离世,特别是有的配偶去世,产生悲怆孤独感。有的由于个人人格、性格因素而导致情绪抑郁。

老年抑郁症的症状表现是:兴趣丧失、无愉快感;精力减退,精神不振,疲乏无力;少言懒动,自闭独处,不愿与人交往;自我评价下降,自责自罪,常感内疚:反复出现想死的念头或有自杀倾向;对前途悲观失望,有厌世心理;自觉病情严重,有疑病倾向;睡眠不佳,失眠早醒;食欲不振,日渐消瘦;记忆力明显下降,反应迟钝,等等。

对老年抑郁症要加强预防与治疗。

预防措施:一是要尽量把已有的身体疾病治疗好。对不可治愈的疾病也要设法减轻疾病造成的痛苦。二是要调整好心理状态,克服自身性格缺陷,保持积极向上的精神生活,培养兴趣和爱好,扩大人际交往,多参加一些社会活动。三是改善家庭环境。丧偶的老人如有条件可考虑再婚,这对缓解丧偶老人的抑郁心理有较大的帮助。四是子女、晚辈对老年人应给予充分的关心和照顾。

对老年抑郁症的治疗,分为心理治疗和药物治疗两个方面。心理治疗,在本病治疗中处于十分重要的地位。可通过倾听、理解、疏导、鼓励、保证等方式,使患者产生安全感,树立自信心。帮助患者扩大活动范围。增强适应社会、应对环境变化的能力。药物治疗,对于抑郁症的有效率可达70%-80%。常用的药物有三环及四环抗抑郁药,但使用药物应特别注意用药的剂量和可能的副作用。剂量要从最低有效剂量开始,视病情再逐渐调整药量。如出现副作用应及时向经治医生反映。

老年疑病症

老年疑病症,是疑病性神经官能症的简称,是以患者一心想着自己身体健康、担心某些器官有其想象的难以治愈的疾病为特征的神经官能症。

老年疑病症的发生与个人的人格特征、早期经历及外界的不良刺激等因素有密切关系。具体原因可归纳为3点:认知能力下降,敏感多疑,环境刺激。

老年疑病症的临床表现:1.长时间地认为自己体内某个部位或某几个部位有病,求医时对病情的诉说不厌其详,唯恐医生没听明白。2.对自身变化特别敏感和警觉,哪怕是一些微不足道的细小变化,也显得特别关注,并且會不自觉地加以夸大和曲解,寻找患有严重疾病的证据。3.常常感到烦恼、忧虑甚至恐慌,其严重程度与实际情况极不相符,对自己的病症极为焦虑。别人劝解越多,疑病就越重。4.即便客观的身体检查结果证实没有疾病,他(她)也仍然不能相信,甚至认为是医生在故意隐瞒和欺骗。

对这种老年疑病症,首要的是进行心理调节,帮助患者纠正自身性格的缺陷,开阔心襟,保持乐观、开朗、自信的心态。在家庭成员和其他人际之间建立相互信赖的关系,消除各种疑虑情绪。

四、心理障碍的其他调节方法

俗话说,心病还要心药医。老年人出现心理障碍,除对社会心理疾病要进行积极防治外,日常进行心理方面的调节也是非常重要的。这里提供一些可供选用的方法:

1.运用言语和想象放松。通过想象,训练思维“游逛”,如“蓝天白云下,我坐在平坦绿茵的草地上”“我舒适地泡在浴缸里,听着优美的轻音乐”,在短时间内放松、休息,恢复精力,让自己得到精神小憩。这样,会觉得安详、宁静与平和。

2.支解法。把生活中的压力罗列出来,一、二、三、四……只要将这些问题“各个击破”,这些所谓的压力,便可以逐渐化解。

3.一读解千愁。在书的世界遨游时,一切忧愁悲伤便付诸脑后,烟消云散。读书可以使一个人在潜移默化中逐渐变得心胸开阔,气量豁达,不惧压力。

4.想哭就哭。医学心理学家认为,哭能缓解压力。实验证明,让人类情感抒发出来要比深埋在心里有益得多:哭是抒发情感的一种方式。

5.拥抱大树。在澳大利亚的一些公园里,每天早晨都可看到不少人拥抱大树。这是他们用来减轻心理压力的一种方法。据称,拥抱大树可以释放体内的快乐激素,令人精神爽朗,而与之对立的肾上腺素即压抑激素,则会消失。

6.运动消气。法国出现了一种新兴的行业:运动消气中心。中心有专业教练指导,教人们如何大喊大叫。扭毛巾,打枕头,捶沙发等,做一种运动量颇大的“减压消气操”。在这些运动中心,上下左右皆铺满了海绵,任人摸爬滚打,纵横驰骋。

7.穿上称心的旧衣服、因为穿了很久的衣服会使人回忆起某一特定时空的感受,并深深地沉浸在缅怀过去如梦般的生活眷恋中,人的情绪也为之高涨起来。

8.适当养宠物益身心。一项心理学实验显示:当精神紧张的人在观赏自养的金鱼或热带鱼在鱼缸中姿式优雅地游动时,往往会无意识地进入“宠辱皆忘”的境地。

怎样培养小学生健康的心理 第6篇

根据小学生的个性发展特性、情感特征、自我意识的特征去培养小学生健康的心理是当今社会的要求。那么他们都具有怎样的特征呢?

从个性发展特征上讲,他们的自我意识基本成熟;世界观初步形成;能力日臻成熟。这些能力的发展虽然各有早晚,但都已达到发展的高峰。

从情感特征上讲,他们热情、易激动;情感的持续时间长;从外倾型情感向内隐型情感过渡。

从意志特征上讲,他们克服困难的主动性、积极性强;自制力强;坚持能力更为持久;意志活动中的动机斗争复杂、内隐。

从自我意识的特征上讲,他们由于独立意识的发展,强烈地关心着自己的个性成长,自我评价日趋成熟,有较强的自尊心。

要培养健康的心理,就得知道什么样的心理是健康的,什么样的心理是不健康的。健康的心理表现在:

1.学习,由“好学”发展为“乐学”。

2.特点与年龄相符,形成自我意识,成人感出现,性心理意识萌芽,兴趣广泛,好交朋友。

3.与人相处。能够在学校、家庭生活中,很好地处理与同学、朋友及师长的关系,建立互尊、互爱、互重、互助的人际关系。在群体中受欢迎并有自己的朋友,保持和发展融洽和谐的关系。

4.适应环境。对于生活中出现的各种矛盾和困难,能以切实可行的方式加以处理,不怨天尤人,也不自暴自弃。

5.愉快而稳定。应以健康积极的心志,永葆心境的乐观、开朗, 去面对一切。

6.悦纳自己,能准确、客观、全面地认识自己,评价自己,既能看到自己的优点,也能发现自己的不足,并能积极主动地去改变它。

7.自我调节。善于自我调节是自我保护,避免心理损伤的重要手段,也是小学生心理健康的重要标志。

不健康的心理表现在:

1. 叛逆 。

2.嫉妒。

3.自卑、孤独等。

知道了什么是健康的心理,那么怎样去培养呢?

首先,要充分地了解学生,用交朋友的心态和他们进行交流。

其次,用我们积极的情绪去感染学生,使孩子们充分体会到从未有过的愉快感和成功感。

再次,要充分发挥家庭教育的功能,经常与家长沟通,互相配合,这一点对帮助孩子健康成长极为重要。

目前随着社会的重视,学校教育慢慢成为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主要阵地。这就要求我们上好健康教育课,使学生养成健康的心理品质,为适应未来社会需要使他们在心理上做好准备,努力把他们培养成为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一代新人。

摘要:根据学生的个性发展特性、情感特征、自我意识的特征去培养小学生健康的心理是当今社会的要求。培养小学生健康的心理,首先应知道健康与不健康心理的表现,其次应掌握科学的培养方法。

在语文课中怎样培养学生的健康心理 第7篇

1. 人能写字, 字也能“写”人

小学语文教学的一个重要任务是教会学生识字、写字。识字、写字是阅读和写作的基础, 而在这方面, 怎样将知识、技能与情感心理等目标要求结合起来, 一直是我思考的问题。写字是一项十分精细的活动, 人能写字, 反过来字也能“写”人。汉字不是无情物, 它记载着中华民族数千年的古老文化, 它不是无生命的僵硬符号, 而是蕴涵着中华民族独特个性的精灵。它常常以视觉形象, 给人以丰富的感性认识。在写字的教学中, 我常常将知识的运用、技能的锻炼、情感的体验融为一体。比如:在上写字课时, 我会指导学生在田字格中找到笔画的位置, 注意字形结构的疏密、点画的轻重、行笔的疾缓, 让学生在练字时全神贯注, 凝神静气, 并仔细观察字的结构, 揣摩笔画的呼应, 同时要求学生脑、眼、手相应准确地控制运笔的轻重疾缓, 久而久之, 就能潜移默化地改变一个人的心理品质, 既能养成沉着、注意力集中等心理品质, 又能产生良好的影响。认认真真地写“人”, 定能够写出端端正正的“人”。

2. 塑造心灵, 比学会造句意义更深远

造句, 这一训练形式, 意在让学生运用语言文字的能力得到不断提升, 为表达打下良好的基础。但是, 我们不能为了训练而忽视了对学生健康心理的引导。小学语文教学不仅要教会学生使用祖国的语言文字, 同时还要使他们在学习语言文字的过程中受到潜移默化的思想品质的教育。造句, 作为语言文字训练的一种形式, 也是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的一个方面。塑造美好的心灵, 比学会造句意义更深远。例如, 教了“与其……不如……”这一句型时, 我让学生用它造句。交上来的作业中有这样几种句子:“与其现在学习受苦受难, 不如早点找个工作, 享受幸福”“与其在学习上帮助别人, 不如自己学习好, 有名气”“与其把方便让给别人, 不如把方便留给自己”……这些句子语句通顺, 没有任何语法上的错误, 然而仔细分析, 不难发现, 句子真实反映了学生的心理思想境界。如果判对, 无疑是助长了学生的厌学、自私、狭隘、缺乏理想的心理, 然而学生的句子没有语病, 如果判错, 会挫伤学生的自尊心。我在他们的句子后面打了个“?”, 然后分别找这几位同学谈心、沟通、引导, 帮助同学正确认识, 组织学生讨论, 帮助修改。学生通过自我教育, 结果既按照教学的要求造准了句子, 又提高了造句的能力, 塑造了学生美好的心灵。

3. 阅读, 心灵的碰撞

语文阅读教学应该放飞浪漫的诗情, 充实睿智的感情, 激发豪迈的胸襟, 应该给予显示超凡脱俗的精神和健康的心理导向。如在学习《观潮》一文时, 我说:“钱塘江潮水涨潮时奔腾哆嗦时的景象很壮观、很震撼, 谁能美美地读一读?用你的朗读把大家带到这一盛况中去。”一个学生读得略显平淡, 我说:“读得不错, 但我感觉浪还不够大, 谁能让我们看到千万匹白色战马齐头并进?”下一个同学读得反而不如前一个, 我诙谐地说:“刚才那位同学差一点就让我们看到了大潮奔涌而至, 可你又把潮带了回去。”同学们在开怀大笑中更加努力, 一次比一次读得好, 取得了令人意想不到的效果。所以, 阅读教学不仅要灵活地引导学生置于课文情境之中, 而且要让学生与作者进行心灵的沟通, 同作者一起去观察、体会、想象、感受, 使学生在阅读中爆发出探索求真的内心激情。再如教学《我为你骄傲》一文时, 我过渡道:老奶奶看到“我”的便条, 不仅没有收下赔偿的钱, 还奖励给“我”一袋饼干, 说“我为你骄傲”, 这个结果多么美好, 多么让人高兴啊!那么“我”的便条是怎样写的呢?学生模仿写便条, 要学着把事情的过程写清楚, 向老奶奶真诚道歉, 谁说这个写话的过程, 不是学生进行心灵洗礼的过程呢?

又如《小珊迪》一文很感人, 讲述的是一个卖火柴的小男孩的故事。我抓住小珊迪的每一句话来指导朗读:寒冬腊月, 珊迪为生计乞求路人买火柴;临死前, 珊迪不忘那应找还的一个便士。通过引读、小组读、分角色读……我始终引领学生在对语言文字的品味、赏析感情和运用中来解读人物形象。于是, 这位贫穷而又诚实的小男孩形象跃然眼前。在自然渗透、潜移默化的自主阅读中, 师生共同获得心灵的震撼和人生的启迪。

大学生依恋关系怎样影响心理健康 第8篇

依恋是个体一种稳定的倾向, 去靠近他主观认为能满足其生理、心理安全感的特定对象, 维持和寻求接近的实质努力。Bowlby认为, 如果婴儿的依恋需要没得到满足, 他会形成一个不良的印象, 认为自己不仅不受父母喜欢, 也得不到别人的欢迎。在这种互动经验中所形成对依恋对象和自己以及两者关系的内在表征, 会逐步整合到自己的认知系统中, 成为自我和他人的认知图式, 这就是内部工作模式。依恋最初多指母婴依恋, 但Hazan&Shaver认为, 成人同伴间出现的情感纽带 (成人依恋) , 与婴儿和其照看者之间出现的情感纽带具有相似性, 都受到内部工作模式指导。个体在早期依恋关系中形成的认知图式, 在生活经验中不断顺应和同化, 最后形成新的成人依恋图式。这种认知图式会通过潜意识对个体的产生影响, 决定个体的行为方向和成为人际关系的参照体系。

以往实证研究发现成人依恋与心理健康的多个指标有关。如与安全依恋相比, 依恋焦虑与回避越高, 个体的一般心理健康水平越低, 负性情绪、抑郁、人际困扰等水平越高。成人依恋是怎样影响个体的心理健康的?研究发现, 情绪智力、自尊、完美主义、情绪调节策略、应付方式等变量在成人依恋对心理健康相关变量的影响中起着中介作用。不过, 这些变量都被证明为部分中介变量, 并且中介效应都比较小, 这提示可能存在一个汇聚所有这些变量的影响并完全中介于成人依恋和心理健康的变量。本研究试图找出这样的完全中介变量。

Lazarus认为, 当个体认为他们没有足够的资源去应付外在挑战时, 会感到威胁, 从而产生压力感。长期处于应激反应会使个体心理资源衰竭, 从而引发各种与情绪有关的心理问题, 降低个体心理健康水平。研究发现, 压力感会使个体产生抑郁、焦虑、负性情绪、身心不健康等问题。

本研究认为, 主观压力可能在成人依恋与心理健康之间起完全中介作用。研究发现, 依恋焦虑个体由于具有消极的自我模型, 对自身的压力应对能力比较悲观, 会对压力威胁性作出较高的评估, 由此会引发较高的主观压力感。依恋回避个体由于具有消极的他人模型, 在遇到问题时较少采用求助的策略, 同时由于其过高的自我模型, 当遇到挫折时, 会引发较高的压力感。在压力反应上, Feeney等发现在面对压力时, 安全型的个体比非安全型的个体具有更弱的生理反应, 并且应付方式更积极, 能够更加关注情境的积极方面, 更能识别、承受和调节消极情绪。这表明, 不同依恋类型的个体面对应激事件时, 由于具有不同的自我和他人模型, 会产生不同的主观压力水平。并且当面对压力时, 不同依恋类型个体由于应付方式、情绪调节策略的不同, 会产生不同的压力反应, 从而影响到个体的心理健康。根据这些理论和相关研究, 本研究认为主观压力很可能在成人依恋对心理健康之间充当“桥梁”的作用。因此本研究假设:主观压力在成人依恋对心理健康的影响中起着完全中介作用。

2 方法

2.1 研究对象

本研究在广州三所高校中选取350名大学生进行问卷调查, 回收有效问卷331份, 有效率达94.57%。其中男生164人, 女生167人。一年级大学生95人, 二年级82人, 三年级110人, 四年级44人。

2.2 研究工具

(1) 亲密关系体验问卷 (Experiences Close Relationships Inventory, ECR) 。采用李同归 (2006) 年修订的由Brennan等人编制的亲密关系体验问卷来测量成人依恋。共36道题, 采用利克特7点量表。包括依恋回避和依恋焦虑两个分量表。问卷得分越高, 表示不安全依恋水平越高。在本研究中, 量表的内部一致性信度为0.84。

(2) 主观压力问卷 (Perceived Stress Scale, PSS-14) 。由Cohen&Williamson (1988) 修订的由Cohen、Kamarck&Mermelstein编制的问卷。共14道题, 采用利克特5点量表。在本研究中的内部一致性系数为0.72。

(3) 一般健康问卷 (General Health Questionnaire, GHQ-12) 。由美国学者Goldberg编制。李虹、梅锦荣等在中国大学生中进行修订, 证明其具有较高的信效度。共12道题, 量表总分越高表明心理健康状况越差。该问卷在本研究中的内部一致性信度为0.74。

2.3 数据分析

本研究采用SPSS 15.0软件对变量间进行皮尔逊相关分析, 采用LISREL 8.51软件构建一个中介模型验证中介作用。

3 结果

3.1 各变量的描述性统计

本研究使用相关分析对变量间的关系做了初步的描述。由表1可以看出, 各变量间均相关显著。这为后面的中介分析提供必要的前提。

注:**p<0.01*p<0.05

3.2 主观压力的中介作用的分析

为了检验主观压力在成人依恋对心理健康的影响中的中介作用, 本研究构建了一个中介模型。为了使得测量模型更为简洁和优化, 本研究采用组合观测变量的形式, 对问卷进行项目包裹 (item parceling) 处理, 根据领域代表法划分题目小组。每个潜变量包含3个指标。

注:**表示P<0.01, *表示P<0.05, 虚线表示该路径不显著

该模型的主要拟和指数如表2所示, 2/df<5, RMSEA<0.08, NNFI与CFI均大于0.9, SRMR<0.08, 说明该模型拟和非常好。通过依次检验发现, 该模型中除了成人依恋对心理健康的直接路径是不显著的, 其它路径均达到显著水平, 这表明该模型是一个完全中介模型。假设得到了验证。该模型的各路径系数的标准估计值如图1所示, 依恋水平对心理健康的总效应为0.39, 中介效应为0.27。

4 讨论

本研究发现, 大学生成人依恋对心理健康的影响完全通过主观压力的产生来传递。当面对应激事件时, 不安全依恋的大学生会产生高于常人的主观压力感, 这种长期的压力感, 会降低其心理健康水平。本研究结果支持了以往其它变量在成人依恋与心理健康相关变量关系中起部分中介作用的结论。因为低自尊、完美主义过高、消极应付方式和消极的情绪调节策略都会提高个人的主观压力感。这也说明主观压力这一完全中介变量汇聚了所有其它部分中介变量的影响。本研究启示, 在成人依恋引发的心理问题干预中, 要采取措施矫正个体对压力事件的评估, 提高个体自我信念, 致力于降低个体的主观压力。

摘要:通过对331名大学生进行问卷调查, 运用结构方程建模探讨主观压力在成人依恋与心理健康之间的中介作用。结果表明:主观压力在成人依恋和心理健康之间起着完全中介作用, 即随着不安全依恋 (依恋焦虑和依恋回避) 水平的增加, 大学生的主观压力感会逐步增加, 从而导致心理健康水平的降低。

怎样保持健康的心理 第9篇

一、班主任要不断鞭挞自我,提高自身素质

教师是学生学习的领路人,在日常教学与工作中与小学生的交集较多。义务教育小学阶段除了教授具体知识外,应在教学中更多地融入一些基本道德、素质教育的内容,引导小学生形成正确的认知体系,这也是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中心环节。处于三观萌芽阶段的小学生很容易受到外部环境的影响,因此小学班主任要做好自律,做好表率。小学生拥有很强的模仿与学习能力,他们会留意班主任的神态、语言,并往往以此为荣。如果班主任有较高的综合素质、很好的心理沟通交流技巧与形态感染力,会潜移默化地影响到学生的行为。这是一种看不见的力量,往往会在学生群体中引发强烈共鸣,成为一股塑造小学生健全人格、升华小学生心理境界、 丰富小学生精神生活、改进小学生精神面貌的良方,使之更有活力、 更有朝气。这也是小学班主任需要提高自身综合素质的原因所在。

二、营造和谐有趣的教学课堂有助于提高心理健康教育的有效性

班主任是任课教师,也是小学生日常生活的导师。在课堂上不仅传授知识、培养方法,而且更多的是教授学生一些做人做事的道理,引导小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一个人师的伟大之处在于其将教书育人的过程看做是激发学生潜能、培养人文关怀、滋润学生内心世界的一次心灵历险。同样,小学班主任在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过程中的每一个耐心的解释,每一次信心的鼓舞,每一个善意的眼神都会像晨曦照耀大地一样耀眼,给人以精神上的慰藉,推动小学生向着善解人意、热情活泼的方向良性发展。

每一个小学生都是一株有可能长成参天大树的树苗,班主任要认真做好园丁,在他们成长所必经的人生之路上站好每一班岗,为每一个可爱的孩子健康成长护航。

三、心理健康教育需要建立在师生关系融洽、平等的基础上

小学生处于人生的起步阶段,面对纷繁复杂的大千世界,茫然无措也就在所难免。出现问题就需要班主任尽已所能地利用自己的现有资源施以援手,帮助其走出困境。每个人的认知实践范围都是有限的,每个人都有自己的长处与缺点,哪怕思想上的圣贤也有其思想未曾抵达过的“新大陆”。班主任在小学生心理教育过程中, 不仅仅是充当师长的角色,也应该放低姿态。心灵单纯可爱的小学生往往也能一鸣惊人,给教师以深刻启迪。教师与学生的定位不是一成不变的,其角色定位往往可以互换。心理健康教育也是一种交流活动,其影响是双向的、互惠的。教师要力求与学生成为“良师益友”,教育学生的同时不断增强自身的实力。平等融洽的师生关系是关系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成功与否的关键之匙,有利于拉近师生关系,形成师生之间积极健康的心态,有助于小学生树立正确的人际关系的理念,激发小学生的无限创造潜能。

同时,和谐平等的师生关系,可以让小学生形成一些现代社会的观念。而我们的课堂教育往往非常匮乏对这些基本观念的传授与熏陶。我们的物质现代化了,但是我们的观念仍然处于滞后状态。而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对于教师和学生都是有百利无一害的, 且高高在上的老师能与学生平等地“坐而论道”,有利于学生形成独立健全的人格,培养其创新能力,激发学生的自主创造力。

四、在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中,需要班主任发挥建设性作用

如何保持老年人心理健康 第10篇

□ 精神创伤

老人退休后,会面临各种无法回避的变故,如老伴、老友去世,身体衰老、健康每况愈下等。精神创伤对老年人的生活质量、健康水平和疾病的疗效有重要的影响,有些老年人因此陷入痛苦和悲伤之中不能自拔,久而久之必将有损健康。

□ 环境变化

最多见的是周围环境的突然变化,以及社会和家庭人际关系的影响,老年人对此往往不易适应,从而加速了衰老过程。

俗话说老小老小,越老越小。老人真像这句话所说,变得像小孩一样任性、固执、暴怒和健忘,这样在心理医生眼里就可能成为一个心理疾病患者。那么,怎样才能让老年人保持良好的身心状态呢?

第一,心明豁达,知足常乐。在长期的医疗实践中发现,长寿老人往往都能做到胸怀开朗,处事热情,善解人意,他们与世无争,感到自己生活很充实、满足。

第二,面对现实,走出误区。作为老年人本身,应端正心态,接受现实,不论遇到什么困难,一定要对生活抱一种现实的积极态度,自己关心自己,宽慰自己,设法保持心理平衡。老年人应积极而适量地参加一些社会活动,培养广泛的兴趣爱好(如书法、音乐、戏剧、绘画、养花、集邮等)。人老了,空闲时间多了,老年人可借此多学一些东西,培养多种兴趣和爱好,以陶冶情操,处理好各方面的人际关系(包括家庭成员、亲朋好友等),做到与众同乐,喜当“顽童”。

上一篇:X射线防护屏下一篇:营销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