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性胆囊炎的营养治疗

2024-05-08

急性胆囊炎的营养治疗(精选11篇)

急性胆囊炎的营养治疗 第1篇

1 病因

1.1 胆囊管梗阻

国内约1/3, 国外约96%的急性胆囊炎是由结石移位阻塞胆囊管, 或者由于蛔虫、梨形鞭虫寄生于胆管内引起胆囊管阻塞[1], 使胆囊内的胆汁排流不畅造成胆汁瘀滞、胆汁浓缩和成分改变, 高浓度的胆汁可刺激胆囊内膜引起化学反应, 导致胆囊的急性炎症。胆汁瘀滞也可使胆囊内压力增大, 增加疼痛。

1.2 胰液反流入胆囊

大部分胆总管末端与主胰管汇合, 共同开口于十二指肠乳头处, 其外有Oddi氏括约肌围绕, 若其开口处有器质性或功能性梗阻, 胰液可反流入胆囊, 部分胰液被胆汁激活, 被激活的酶可刺激胆囊内膜, 引起急性胆囊炎。

1.3 感染

大多数胆囊管阻塞及胆汁瘀滞之后, 也可由寄生虫带有细菌或胃、十二指肠食物残渣反流进入胆囊, 以及大肠杆菌败血症、伤寒或副伤寒等病引起。

2 营养治疗

胆汁的主要成分是胆盐、游离胆固醇、磷脂及胆红素。胆汁中的胆固醇浓度增高到一定程度, 达到饱和状态时, 胆固醇在胆囊壁上沉淀, 导致胆固醇沉淀形成结石, 结石又是引发胆囊炎的主要原因, 长期高胆固醇饮食可使胆汁中的胆固醇浓度增高, 易使胆固醇浓度处于过饱和状态。

食物中的脂肪、蛋白质的分解产物可促进促胰素和促胆囊收缩素的分泌, 引起胰液和胆汁的大量分泌, 一旦有胆道阻塞时就会加重胆汁瘀滞。再者, 胰液易反流入胆囊, 其活性酶对胆囊壁产生化学刺激可加重胆囊炎症, 而植物食物中的谷固醇和膳食纤维可减少胆固醇的吸收从而降低胆固醇浓度, 同时膳食纤维刺激肠道蠕动, 增加排便量, 降低肠腔压力, 可起到通肠减压的作用。

由于急性胆囊炎的发病过程与结石阻塞导致胆汁排流不畅和胆汁浓缩有密切关系, 其核心问题是胆固醇浓度增高。因此, 控制饮食, 实行低脂肪、低胆固醇、高膳食纤维的合理饮食, 减少脂肪、胆固醇摄入, 对急性胆囊炎的治疗和预防有着重要的意义, 其饮食应根据疾病的不同时期合理安排、循序渐进, 并持之以恒。

2.1 急性期

当出现疼痛、恶心、呕吐、发热时应禁食。急性胆囊炎会引起反射性胃肠蠕动减弱, 由于胃酸会刺激胰液分泌, 严重的会引起胃肠引流, 需静脉补充水分, 纠正脱水。

2.2 缓解期

这个时期应停止禁食, 开始试食。注意事项如下:

(1) 此时病情逐渐缓解, 胃肠功能部分恢复, 可给予液体状或在口腔内能溶化为液体的无油清淡饮食。食物的选择有米汤、藕粉、清水麦面、果汁、蔬菜汁等, 禁食蛋白质和脂肪。

(2) 以少量为宜, 每日进食6~7次, 温热适宜, 但要避免过甜和过咸, 每次50~250mL不等, 每次最大容量应以不加重疾病症状如:恶心、呕吐、腹痛为宜。因是试食阶段, 从而不考虑营养素的全量以及能量总量的要求。

(3) 试用期一般1~2d。

2.3 食物配制

试食阶段若未发现进食有不良影响, 依据病情变化可过渡到低脂、低胆固醇、高膳食纤维饮食。食物配制, 以清淡为原则。

(1) 控制食物中的脂肪和饱和脂肪酸的摄入量[2], 每日脂肪摄入量开始控制在15g以下, 其中饱和脂肪占总能量10%以下。全日供给油脂 (包括主副食内的脂肪及烹调用油) 15~25g左右, 但不可集中于一餐, 要三餐大致均匀。

(2) 控制每日膳食中的胆固醇含量在300mg以下, 减少饱和脂肪酸的摄入, 饱和脂肪酸占总能量10%以下。

(3) 增加含纤维丰富的食物, 每日膳食中的纤维总量应不低于30g。多饮水, 每日饮水2 000mL以上, 空腹可饮用温开水, 以刺激胃肠蠕动。

(4) 多吃富含维生素A、B、C族的食物, 如橘子、苹果、西红柿等水果蔬菜。

(5) 蛋白质过多可刺激胆汁分泌, 还可引起胆囊收缩, 加剧疼痛, 但供给适量蛋白质, 可以保护肝功能, 修补肝、胆被损坏的组织。蛋白质供给量以80~100g为宜。

(6) 烹调方法:以蒸、煮、炖、烩为主, 忌煎、油炸。

(7) 限制烹调油:烹调选用豆油、花生油、豆油、菜籽油、芝麻油、玉米油等植物油。有条件可选用茶油、橄榄油等不饱和脂肪酸含量丰富的油脂, 同时限制烹调油用量。脂肪过多易收起绞痛, 故禁用油煎、油炸的食物, 最好用植物油, 有助于胆汁排泄, 忌食猪油、牛油、羊油、鱼油等动物油类。

(8) 食物选择。低脂、低胆固醇饮食可用食品:各种谷类、低脂奶、去脂禽肉, 瘦肉、鱼、虾、兔子肉、蛋白、水果、豆制品和各种绿叶蔬菜, 绿叶蔬菜可帮助胆囊定时排出胆汁和调整胆汁中胆固醇的比例。多用香菇、木耳、海带、豆制品、橄榄菜等有助于调节血脂的食物。

高膳食纤维可用食品:玉米、玉米渣、糙米、全麦面包、各种豆类、芹菜、韭菜、豆芽、笋、萝卜、香菇、海带、魔芋、果胶等。

限用食品:油条、油饼、油酥点心、全脂奶、猪肉、牛羊肉、肥肉、花生、核桃, 禁令蟹黄、动物内脏以及鱿鱼和乌贼等含胆固醇高的食物, 少用或不用辛辣食品和过于精细的食品。

2.4 日常生活饮食

急性胆囊炎症状消失后, 胆囊壁多有纤维化, 使胆囊缩小及功能减退, 有容易复发的特点。因此, 合理日常饮食安排显得同样重要。

(1) 长期坚持低脂、低胆固醇、高膳食纤维饮食, 预防复发。

(2) 养成良好的饮食习惯, 进餐定时定量, 避免暴饮暴食。起居有规律, 注意保暖, 避免受凉。禁食烟酒, 因其可引起Oddi氏括约肌痉挛, 造成结石移位, 引起胆管阻塞。

(3) 积极治疗原发病。

摘要:急性胆囊炎的发病过程与结石阻塞胆管导致胆汁排流不畅、胆汁瘀滞和高浓度胆汁刺激胆囊内膜有直接关系。摄入脂肪和高胆固醇含量的食物会增加胆汁的分泌, 导致胆汁中胆固醇浓度增高, 而高膳食纤维可减少胆固醇的吸收, 同时刺激肠道蠕动, 增加排便, 降低肠腔内压。因此通过高膳食纤维饮食及对脂肪摄入量的控制, 以减少脂肪和胆固醇的代谢, 对预防胆囊炎和治疗急性胆囊炎复发有着重要意义。

关键词:急性胆囊炎,营养,治疗

参考文献

[1]上海第一医学院, 中山医学院.内科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2000.

急性胆囊炎怎样治疗方法 第2篇

1.取穴

主穴:胆俞、阳陵泉、中脘、足三里。

配穴:绞痛加郄门、期门,黄疸加至阳,发热加曲池,呕吐加内关。

2.治法

每次从主穴中选取2~3穴,据症状加配穴。除期门不宜深刺,胆俞穴斜刺向脊柱外,余穴均宜直刺、深刺。在引发出强烈得气感应的基础上,施以泻法,持续运针3分钟~5分钟,留针30分钟~45分钟,每隔5分钟运针1分钟~2分钟。每日可针刺2次。

3.疗效

体针治疗急性单纯性胆囊炎的效果,有效率在80%-90%左右。

(二)电针

1.取穴

主穴:胆俞(右)、胆囊穴、中脘。

配穴:日月、期门、梁门、太冲。

胆囊穴位置:阳陵泉下1寸~2寸,压痛明显处。

2.治法

以主穴为主。效不佳时,酌加配穴。寻准穴位后。进针深刺,出现强烈针感后即接通电针仪,胆俞、中脘接阴极,胆囊穴接阳极。采用可调波,强度由弱渐强,以能耐受为度。每次30分钟,每日1~3次。

3.疗效

据观察,电针后数天内症状可明显改善,体温恢复正常,腹部压病逐步消失,有效率在90%左右。

(三)耳针

1.取穴

主穴:分两组。(1)肝、胰胆、腹、耳迷根;(2)肩、神门、交感。

配穴:三焦、十二指肠。

2.治法

急性发作时取主穴第一组针刺,如效不明显,加配穴。采取

急性胆囊炎

急性胆囊炎

病人能忍受的强刺激,持续捻转,或用电针。留针30分钟~60分钟,直至症状有所缓解。取针后,再选第二组穴行压丸法。压丸法治法将直径约1mm~1.5mm成熟之王不留行种子粘附在0.7cm见方的小块胶布上。在所选耳穴穴区探得敏感点后,用镊子夹取这种胶布一块,对准敏感点贴敷好。各穴贴好后,按压数分钟,并嘱病人每日自行按压3~4次,每次持续5分钟~10分钟。急性发作时,可增加按压次数,延长按压时间。

3.疗效

通过114例观察,用耳穴压丸法对减轻疼痛和减轻发作有明显效果。

(四)穴位注射

1.取穴

主穴:胆俞、足三里、胆囊穴、中脘。

2.治法

药液:当归液、红花液、10%葡萄糖注射液、维生素B1,任取一种。

主穴每次选二穴,以五号齿科注射针头深刺(胆俞穴须斜向脊柱深刺),得气后,略作提插使针感明显,推入药液。如用当归液或红花液,每穴注入5ml;如用10%葡萄糖液,每穴注入10ml。日穴注1~2次。

3.疗效

经临床应用,本法治疗急性胆道感染有一定效果。

(五)穴位激光照射

1.取穴

主穴:日月、期门。

2.治法

氦氖激光器,功率7mW,波长632.8nm,光斑直径3mm。用导光纤维直接照射上述二穴,每穴照射10分钟。每日1次。10次一疗程。

3.疗效

疗效评定标准:

(1)痊愈:经治疗后,疼病消失,超声波复查3次,提示阴性,随访未发;

(2)有效;上腹部疼痛消失,唯放射痛尚存,超声波检查(规定在食后2小时)胆囊进出波间液平缩小在2.5cm之内,白细胞在8000/mm3以内;

(3)无效:治疗后无改善。

完成全部治疗的胆囊炎病人76例,按上述标准,痊愈35例(46.1%),有效28例(36.8%),总有效率82.9%。

(六)其他措施

1.急性发作时应卧床休息、禁食。静脉输液以纠正脱水和酸中毒。在右上腹热敷等。待急性发作缓解后,酌情给予流质或半流质饮食。

2.严重病例,应配合中西药物抗感染治疗。

腹腔镜治疗急性胆囊炎的研究 第3篇

【关键词】胆囊切除术;腹腔镜;急性胆囊炎。

【中图分类号】R657.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44-5511(2011)10-0119-01

随着微创手术的不断发展,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aparoscopic cholecystectomy,LC)已成为治疗胆囊良性疾病的金标准术式[1.3],具有几乎无瘢痕、创伤小、痛苦少、恢复快、腹腔脏器干扰少等优点。以往认为急性炎症期是腹腔镜手术相对禁忌症。近年来随着手术器械的完善、经验的积累、操作技术的提高急性胆囊炎也成为LC手术的适应症[2]。

1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本组男28例,女47例,年龄26-88岁,平均48.4岁,急性单纯性胆囊炎,9例,急性化脓性胆囊炎54例,急性坏疽性胆囊炎12例。75例患者均有不同程度的右上腹或剑突下疼痛;62例有右上腹腹膜刺激征,16例发热,体温37.6-39.0℃;血白细胞增高72例,其中白细胞>15×109/L有29例。彩超及CT:胆囊均有不同程度的增大,壁厚,毛糙。34例见双边征,13例显示胆囊周围积液,胆囊颈部结石嵌顿18例,75例均无胆总管扩张,彩超及CT均排除肝外胆道结石。

1.2 以下情况病例予以排除

(1)胆囊呈萎缩性改变(2)胆囊壁明显增厚>4㎜(3)合并有急性胰腺炎(4)严重的心肺肝肾功能不全(5)肝硬化门脉高压症(6)急性梗阻化脓性胆管炎及胆管结石(4)出血性疾病、有出血倾向或凝血功能障碍者。

1.3治疗方法[3]

所有患者入院后行术前检查、禁食、抗炎。术前下胃管、排空膀胱,患者仰卧位,气管插管静脉复合麻醉,头高足低15-20°,手术台左倾15°,一般采用三孔法,分别选择脐下缘、剑突下4㎝和右腋前线肋缘下2-3㎝,如操作困难在右锁骨中线肋缘下2-3㎝加第四孔。腹内CO2压力设定10-14mmHg(1.33kpa-1.86kpa)腹腔镜下探查胆囊、胆囊三角、胆总管解剖及炎性反应、粘连程度。根据具体情况采用顺逆行结合方法分离胆囊,对于胆囊张力较高者用穿刺针减压,便于抓钳提胆囊,胆囊三角表现粘连不清者必须仔细解剖切勿盲目钳夹或使用电钩,充分显露胆囊管、胆囊动脉,上夹切断。对于胆囊颈部粘连成团可于胆囊颈部Hartman袋处切断行胆囊次全切除术,取出标本,清理术野,于胆囊床及胆囊残端喷生物蛋白胶,对于粘连较重渗出多置腹腔引流,据情况术后2-4天拔出。

2 结果

75例中69(92%)例顺利完成腹腔镜胆囊切除术,6例(8%)中转开腹手术,LC手术时间60-190min,平均96.5min,术中出血30-270ml?,平均107.6ml;术后8-24小时下床活动;36例腹腔引流管均于术后2-4天拔出,住院时间4-7天,12例患者术前发热术后体温37.4-38.7℃,持续24-48h缓解。6例中转开腹,中转开腹率8%,6例中转开腹中2例calot三角“冰冻状”解剖不清,2例胆囊、十二指肠横结肠及大网膜粘连致密,分离困难,1例胆囊动脉出血,止血困难,1例Mirizzi综合征。术后腹腔引流量36-126ml,平均74ml;术后2-4天拔管,术后出现胆瘘1例,经单纯性腹腔引流12天治愈拔管,皮下气肿2例,一周自行吸收。肺部感染2例经抗炎、雾化、祛痰、扣背排痰一周缓解。无大出血、切口感染及黄疸等并发症。术后病理学证实急性单纯性胆囊炎9例,急性化脓性胆囊炎54例急性坏疽性胆囊炎12例。

3讨论

急性胆囊炎是外科常见急腹症之一,既往急性胆囊炎被认为是LC的相对禁忌症[4]随着腹腔镜技术的发展,急性胆囊炎行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C)与开腹胆囊切除术(OC)比较,具有创伤小,痛苦少、恢复快,对生理干扰轻及住院时间短等优点。结合本组的临床治疗体会,笔者认为应注意以下几点。

3.1术前准备及术后处理

术前应详细询问病史和认真体格检查,结合化验、彩超、CT等影像检查,全面客观评估心肺肝肾重要脏器功能,把握手术风险,术前应予有效抗生素控制感染,积极处理合并症,糖尿病患者血糖控制轻度升高状态5~6- 11.2mmol/L,术前2-3日停用长效降糖藥;高血压患者血压控制在160/100mmHg以下,心功能在Ⅱ级以内;慢性阻塞性肺病患者围手术期抗炎、祛痰止咳、解除支气管痉挛,保持呼吸道通畅;近期有脑血栓、心梗患者应推迟手术6个月后进行。

正确术后处理对患者平稳恢复至关重要。腹腔镜手术CO2气腹导致高碳酸血症,对患者心肺功能均有影响,常规吸氧、心电监护、血氧监测24小时,密切注意心律、血压、血氧变化,坚强基础护理,翻身、扣背排痰保持呼吸道通畅,应用抗生素防治感染,鼓励早期(8-12小时)离床活动。注意引流量及性质,有无活动出血及胆瘘,视情况2-4天拔出引流。

3.2正确的术中处理

急性胆囊炎患者大多反复发作,colot三角多有粘连,解剖不清,易误伤胆道,术中操作应注意紧贴胆囊,宁可切瘘胆囊,也不要操作过深[5]。分离钳及电钩操作方向与胆囊管和胆囊动脉走向平行。急性胆囊炎发作72小时之内,虽然胆囊壁及胆囊周围组织水肿明显,但胆囊及肝十二指肠韧带与周围组织粘连较疏松,易于分离,用吸引器头钝性吸刮使胆囊管及胆总管粘连分开。本组发病时间72小时之内的51例患者均顺利完成LC术,无并发症发生。发病超过72小时,胆囊与周围疏松组织层次消失解剖手术难度明显增加。本组6例中转开腹病程均超过72小时。通过实践笔者发现急性胆囊炎超过72小时,大部分仍能完成LC术;但对于胆囊三角冰冻样粘连,解剖关系不清,分离困难,操作风险较大者或胆总管损伤、胆囊动脉出血无法止血及Mirizzi综合征应果断及时中转开腹[6]

3.3积极预防胆管损伤

胆管损伤是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最严重的并发症之一,如发现处理不及时可能引起严重的后果。术者的经验不足,局部粘连、出血,胆道解剖变异是导致胆管损伤的主要原因。(1)LC技术目前已非常成熟,从事LC工作必须经过专业技术培训,据文献报告[7]未经过专业培训开展LC发生胆管损伤0.8%-1.4%,而经过专业培训发生率0.5%-0.6%。(2)操作过程中要求良好的麻醉,调节适当的体位,进镜后认真仔细辨别三管走行关系。(3) 操作时左手持抓钳应尽量从远离胆总管部位开始从胆囊颈向胆总管深入,良好的术野显露是预防胆管损伤关键一步。(4)对于Colot三角区炎症粘连重、解剖不清,处理制约胆囊管伸缩的纤维素应谨慎分束切断,避免盲目结扎切割显露不清的大块组织,可采用顺逆结合的方法切除胆囊。(5)胆囊与肝床之间无正常解剖关系时可行胆囊大部切除术,胆囊床后壁粘膜电凝破坏。(6)术中遇到难控制出血,切忌盲目使用钛夹或电凝,应用纱布压迫控制出血并果断中转开腹.(7)切断胆囊管时应恢复三管自然状态,避免牵拉成角至夹闭胆总管。(8)对于术者认为解剖困难,无法清楚显露胆囊三角结构,无法避免手术损伤应果断中转开腹,避免胆管损伤的发生。不能过于追求低中转率而勉强继续手术。

综上所述,对于急性胆囊炎,LC仍可成为值得信赖的优势术式,大部分患者可获得良好的效果,急性胆囊炎已经确诊尽早行LC治疗更趋合理;急性胆囊炎不应视为LC手术的禁忌症。

参考文献

[1]Soper NJ,Stockmann PT,Dunnegan DL,et al. Laparoscopic cholecystectomy.The new gold standard[J]. Arch Surg,, 1992, 127(8):917-921.

[2]邹声泉. 实用腔镜外科学 [M]. 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2002:323 -324.

[3]吴硕东. 普通外科腹腔镜手术图解 [M]. 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2008:6 -25.

[4]张智勇,骆成玉,杨齐,等。 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治疗急性胆囊炎168例[J].中国微创外科杂志,2007.7(2):678-679.

[5]杨俊峰,李平军,胡伟,等。 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治疗急性胆囊炎158例临床分析[J].肝胆胰外科杂志,2005.17(2):129-130.

[6]王玉明,张笃,朝福,等。 几种困难情况下的腹腔镜胆囊切除术[J].肝胆胰外科杂志,2000.12(4):201-203

老年急性胆囊炎的治疗体会 第4篇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组52例老年急性胆囊炎患者中, 男19例, 女33例, 年龄60~86岁, 平均70.5岁, 发病时间最少4 h, 最长12 d。

1.2 临床表现

全组均有急性胆囊炎的病症体征, 表现为右上腹痛、发热、部分可触及肿大胆囊, 经B超或CT检查均证明胆囊是急性炎症改变, 合并胆囊结石存在。52例患者中并发高血压病32例, 冠心病20例, 脑血管病3例, 糖尿病5例, 其中8例合并2种以上并发症。

1.3 治疗方法

本组全部52例患者入院后24 h内均先行保守治疗, 无效者中转手术。具体手术方式包括胆囊切除术、胆囊部分切除黏膜剔除术、胆囊切开取石造瘘术。

2 结果

全组52例患者中, 非手术治疗6例, 均顺利出院。其余46例行手术治疗, 其中胆囊切除者34例, 胆囊部分切除黏膜剔除者3例, 胆囊造瘘者9例。术后切口感染1例, 1例行胆囊切除术后3 d, 因合并糖尿病、冠心病, 死于多脏器功能衰竭, 其余患者均痊愈出院。

3 讨论

临床上, 急性胆囊炎主要是因患者胆囊颈部梗阻而导致胆汁排出受阻而发生炎症[2]。对于患者来说, 如患者胆囊管表现通畅则其炎症可于数小时内消失。目前临床主要采用保守治疗结石性胆囊炎, 患者结石发生移动或其梗阻处黏膜充血等情况消失后, 其症状将会得到有效缓解[3]。对于老年人来说, 其病情较为严重且发展快, 因此炎症消退较为缓慢, 并极易发生穿孔。这主要是老年人群大多存在动脉硬化情况, 同时患者胆囊动脉较为狭窄, 当其末梢血管受到炎症刺激后将发生闭塞, 最终导致胆囊出现缺血和坏死情况[4]。此外, 由于老年人应激能力较差, 所以其临床表现并不典型, 对既往病史也无法详细、准确描述, 最终导致误诊或迟诊情况发生。对老年患者来说, 对其实施手术治疗存在较大的风险, 同时患者术后并发症及死亡率较高。慢性结石性胆囊炎是临床上一种多发且常见性的疾病, 其具有病程久及反复发作等特点[5]。本次研究中, 采用熊去氧胆酸胶囊治疗, 经治疗后患者症状缓解, 这主要是因该药物具有加速其内源性胆汁酸排泄效果, 同时还可有效抑制内源性胆汁酸重吸收, 有效保护其肝细胞膜。本次研究中, 其中1例患者临床表现为发热和畏寒, 右上腹部疼痛时间达1年多, 然突发剧烈腹痛为3 h, 经剖腹探查发现其右上腹部存在广泛粘连。同时患者胆囊存在穿孔, 其右肝下和小网膜孔处存在多枚结石和脓液。目前临床治疗主要根据患者临床发病情况及病情来选择合适的治疗方式, 对于非结石性胆囊炎患者可选择针灸及药物治疗, 然对于结石性胆囊炎者可采用胆囊切除术治疗。但因患者手术为有创性操作, 因此患者难以耐受而极易选择保守治疗, 目前主要药物为利胆、溶石、消炎等[12]。对老年急性胆囊炎患者来说, 因其受年龄、并发症等因素影响而使得治疗较为困难, 同时选择也十分谨慎, 但由于患者病变较为隐匿, 因此难以控制感染。同时根据患者发病后极易发生穿孔情况等特点, 临床一般可先采取手术治疗。本次研究中, 保守治疗患者均为病情较轻者, 且体温<38℃, 患者无腹膜炎症, 且胆囊张力不高。但在实施药物治疗过程中需严密观察患者病情情况, 如经48 h治疗后, 其病情无改善则可采取手术治疗。年龄>60岁是胆道手术患者死亡的主要因素, 但这并不是手术禁忌证, 因此大多数学者持积极态度以支持行手术治疗。且学者认为只要积极处理好围手术期各项情况则可降低其死亡率。对于老年患者来说, 大多数采用开腹手术治疗, 因此术前需要进行全面检查, 并有效了解患者各个脏器功能, 加强监测, 并及时纠正患者酸碱平衡及水电解紊乱情况。本组52例中, 有46例手术治疗, 其中1例胆囊切除后3 d, 因合并糖尿病、冠心病, 死于多脏器功能衰竭, 其余均痊愈出院。因此, 笔者认为老年急性胆囊炎患者应积极手术治疗。目前临床手术方式主要为胆囊切除术和部分胆囊切除黏膜剔除术及胆囊造瘘术。给患者营造良好腹腔镜胆囊切除手术环境, 陪同其一起进入检查室, 并根据患者爱好来选择轻松音乐, 以保持其轻松心情。采用抚触等技巧来指导患者放松, 以让其保持全身心放松。腹腔镜胆囊切除手术过程中需避免闲聊与手术无关的话题, 以让其保持良好心态接受检查。手术过程中患者出现难受表情时, 可给予语言等鼓励, 或适当抚摸其头部给予其鼓励, 使患者感受到温暖和亲情, 增加其安全感。

本次研究的46例手术患者中, 其中胆囊切除34例、胆囊造瘘9例。行手术过程中需选择全身麻醉, 并让患者处肌肉松弛状态以利于麻醉进行;切口要够大并充分暴露。待入腹后需进行全面检查, 同时做好各项准备, 要有清晰的思路进行手术。对发病时间<72 h者且其胆囊与周围组织粘连较轻, 胆囊三角解剖较为清楚者一般可选择胆囊切除术治疗。经过本次研究发现, 待老年人急症胆囊病患者入院后, 临床需积极采取相关保守方法治疗, 并严密观察患者病情, 全面、有效评估患者治疗后24 h内效果。

摘要:目的:探讨与分析老年急性胆囊炎临床治疗情况, 为患者临床规范治疗提供参考。方法:回顾性分析本院2005年1月-2014年12月收治的52例老年急性胆囊炎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全部52例患者中, 非手术治疗6例, 均顺利出院。其余46例行手术治疗, 其中胆囊切除者34例, 胆囊部分切除黏膜剔除者3例, 胆囊造瘘者9例。术后切口感染1例, 1例行胆囊切除术后3 d, 因合并糖尿病、冠心病, 死于多脏器功能衰竭, 其余患者均痊愈出院。结论:临床可根据患者实际情况采取合理治疗方法治疗, 以促进其康复。

老年急性胆囊炎临床治疗分析 第5篇

[关键词] 老年;急性胆囊炎;临床治疗

[中图分类号] R512.6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2095-0616(2012)02-55-02

随着日益提高的生活水平及饮食结构的变化,老年人胆囊炎及胆石症的发病率也越来越高,其主要症状有发热、呕吐、恶心以及右上腹痛等[1]。同时该病具有发作后病情进展快、大部分患者病情较重、具有较多的合并症,由此必须选择适宜的治疗对该病进行积极治疗,以提高治愈率。本研究回顾分析笔者所在医院2010年1月~2011年8月收治的105例老年急性胆囊炎患者临床治疗资料,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笔者所在医院收治的105例老年急性胆囊炎患者。其中男45例,女60例;年龄60~81岁,平均 (68.5±3.0)岁;患者在发病后2~48 h送入医院就诊,平均就诊时间为(12.5±2.0)h;本研究患者均对其行血常规、肝功能、淀粉酶以及超声检查进行确诊。105例患者中有75例是初次发病,30例为复发。患者的主要临床症状有发热、呕吐、恶心、右上腹疼痛等。将本组患者分为两组,其中55例患者采用保守治疗,为对照组;另外50例患者经保守治疗病情没有得到缓解而改行手术治疗,为观察组。对照组中男23例,女32例;平均年龄(68.2±4.1)岁,平均就诊时间(13.4±1.9)h,39例初次发病、16例复发;观察组中男22例, 女28例,平均(69±2.5)岁,平均就诊时间为(12.8±2.0)h,36例初次发病、14例复发。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方法

对照组55例患者,给予其禁食,补液,水、电解质以及酸碱代谢的纠正处理,同时给予抗生素或联合用药以及心、肺功能支持。通过采取保守治疗症状无缓解而行手术治疗的观察组50例患者,行胆囊造口术的患者有15例,行开腹胆囊切除术的患者有34例,行超声引导下经皮胆囊穿刺引流术患者1例,全部患者在术后均给予常规抗感染治疗。

1.3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13.0软件包,计量资料采用()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x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对照组的治愈率相比观察组略高,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的患者住院时间与观察组相比明显增长,对两组患者平均住院时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3 讨论

随着近年来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以及国人饮食习惯的不断改变,我国越来越多的人患有胆囊炎,其中又以老年患者居多。急性胆囊炎是常见的一种外科疾病,是临床常见的急腹症之一,是胆囊的急性化脓性炎症。

3.1 急性胆囊炎常见病因

(1)在胆囊管由于结石的嵌顿而引起梗阻、胆囊内胆汁郁积,而胆囊黏膜由于浓缩的胆盐损害而引起炎症。(2)绿脓杆菌、产气杆菌、大肠杆菌等这些常见的致病菌容易引起胆囊感染,这些致病菌大部分是从胆道逆行而来。(3)化学刺激:胆囊黏膜由于高浓度胆汁酸盐的刺激而容易引起急性炎症[2]。

3.2 老年人急性胆囊炎的特点

(1)人到老年,一般免疫功能都会降低,由此对炎症的反应很差,同时由于疼痛反应迟钝,故其在临床中大部分症状都是不典型,由此导致病情变重。老年人一旦急性发作,则病情会迅速发作,非常容易引发胆囊坏疽、穿孔,最后造成弥漫性腹膜炎、全身中毒症状,并且可能危及其生命安全。(2)老年人急性胆囊炎中有很多患者都有复发史,如本组资料中就有30例患者为复发。囊壁会由于反复发作的胆囊炎而变脆、缺血,并与周围脏器发生粘连,使老年人抗菌能力下降,这样就非常容易造成胆囊化脓、坏疽和穿孔。(3)大部分的老年急性胆囊炎患者都并存胆囊结石,并且胆结石的发生率随着患者年龄的递增进一步递增。(4)大多数老年人都患有内科疾病,其中又以心血管疾病及糖尿病为最。这些疾病病程长,同时会对患者耐受力造成严重影响,从而进一步降低抵抗力,增加手术风险,同时会使术后更易产生并发症。(5)大部分的老年人患者都有动脉硬化,造成局部组织供血差,并可累及胆囊动脉,由此而引发胆囊穿孔。(6)老年人非结石性胆囊炎没有明显的临床症状,但是若急性发作,则比结石性胆囊炎更为严重[3]。

3.3 老年人急性胆囊炎的临床诊断

患者主要临床表现为:白细胞计数升高,对其进行腹部X摄片可在胆囊区见阳性结石,经B超检查发现患者胆囊增大,壁厚>3.5 mm,内有强光团伴声影,对其进行静脉胆道造影不显影,通过CT或MR检查发现有胆囊结石。

诊断要点:(1)患者在病史中常有因食油腻食物后诱发史或过去经常反复发作史。(2)腹痛:患者右上腹突然发作持续疼痛,阵发性加剧或剧烈绞痛,疼痛能够放射至右肩背部。患者同时伴有恶心、呕吐、发热等。(3)患者的右上腹部胆囊区出现不同程度的压痛、叩击痛和肌紧张。有时能够在右上腹部扪到肿大的胆囊,可能患者还伴有轻度黄疸。(4)患者的白细胞及中性白细胞数量都在增高,则应当考虑患者是否发生严重的总胆管内感染或是否有积脓存在,甚至是否有发生胆囊坏死或穿孔的可能[4-5]。(5)若患者有黄疸、高热、寒战同时出现,则应当考虑患者是否出现胆管炎[6]。急性梗阻性化脓胆管炎必须要早发现,早治疗,避免出现中毒性休克。

3.4 老年人急性胆囊炎的临床治疗

目前在对老年人急性胆囊炎进行治疗中,大部分是首先采取保守治疗为主,尽可能的避免进行急诊手术治疗,以使术后并发症减少。本研究55例患者采取保守治疗,经保守治疗无效的50例患者采取手术治疗,两组患者治疗效果经比较,发现保守组患者相比手术组患者的治愈率略微高,但其住院时间相对要长,同时死亡率更高,故在对老年急性胆囊炎患者进行治疗时应当根据其病情选择适宜的治疗方式。

3.4.1 保守治疗 在对保守治疗患者进行治疗时给予其禁食,补液,水、电解质以及酸碱代谢的纠正处理,同时给予抗生素或联合用药以及心、肺功能支持治疗。但若患者经保守治疗无效则需要对其进行手术治疗。

3.4.2 手术治疗

3.4.2.1 手术方式的选择 遵循“简单、快捷、安全有效”的原则选择手术方式,手术中应当以挽救患者生命为首要目标,根治为最终目的,避免盲目探查和复杂手术。(1)并发症少、一般情况好,具有清晰的局部解剖结构,可以耐受手术,对于该类患者首选胆囊切除术。(2)若患者病情允许,除了发生胆囊病变外,术中有胆总管结石的患者可以对其行胆囊切除加胆总管探查以及T管引流术。(3)若患者的病情危重,全身情况差,需要考虑患者是否能够耐受麻醉与胆囊切除术,同时需要考虑患者胆囊炎症粘连重、没有清晰的解剖结构,是否有把握能够将胆囊切除,在这种情况下应当将结石清除,将胆囊内容物吸尽,在胆囊内置蕈状引流管,行胆囊造口术。此种手术方法的优点是简单、创伤小,同时其是对危重急诊病例进行紧急处理的安全有效的一种措施。(4)患者没有清晰的胆囊三角区解剖关系,胆囊壁厚、硬并且没有弹性,严重粘连周围组织,很难切除。对该类患者可采取胆囊大部切除术将残留黏膜切除。(5)选用逆行胆囊切除术的一般是严重的胆囊三角粘连水肿或胆总管没有充分暴露的患者在与胆总管相距较远的地方将胆囊管结扎,防止胆总管被误伤。(6)在手术操作过程中应当动作轻柔,避免过度牵拉。为避免发生胆心反射,可在胆囊三角区注射2%的利多卡因[7]。

3.4.2.2 手术时机选择 老年患者急性胆囊炎具有病情发展迅速,易发感染,发病后很快就易引起胆囊坏疽、穿孔、以及感染性休克的发生,严重可能会对该患者的生命造成危机[8],而保守治疗一般是没有选择性的治疗,这就可能使患者不能在最佳的手术治疗时机进行手术,从而延误病情,导致患者的痛苦以及危险进一步的增加,这也是本资料选取患者中保守治疗组比手术治疗组的患者死亡率更高的原因。在进行治疗时,对于有腹膜炎体征、白细胞明显升高、畏寒发热、胆囊肿大、张力高、经B超检查提示胆囊颈有结石嵌顿者,应当尽早给予其急诊手术,发病48~72 h是采取手术治疗的最佳时机。保守治疗一般针对没有明显手术指征的患者,但同时应当对患者治疗情况进行观察,若有必要则进行择期手术。反复发作患者应当在其发作间歇期进行手术,急性发作时最好避免进行迫不得已的急诊手术,防止手术风险的增加。

总之,在对老年急性胆囊炎患者进行治疗时,应当根据患者的病理、生理特点,以及其病情的进程、全身各重要脏器的功能、手术的耐受性等方面选取适宜的治疗方式,若需要进行手术的患者,为进一步提高治愈率,应当对手术时机和方式进行适宜的选择。

[参考文献]

[1] Hanzhy VV,Kovtun AS,Kovals’ky PS,et al.Cholecystostomy in emergent surgery of hepatopancreatobiliary zone organs[J].Klin Khir,2007(7):32-33.

[2] Nikonov PV,Slepykh NI.Optimization of treatment of acute cholecystitis in elderly and senile patients[J].Vestn Khir Im ⅡGrek,2008,167(5):71-75.

[3] 余建伟.老年急性胆囊炎的诊断与治疗[J].临床和实验医学杂志,2007,6(8):64-65.

[4] 李峰,廖娟,冯颖.老年急性结石性胆囊炎2例穿孔[J].临床误诊误治,2009,22(4):88.

[5] 张雷,桂建涛,王东钢.老年急性胆囊炎15例误诊原因分析[J].临床误诊误治,2010,23(9):845-846.

[6] 高炜东,袁江涛,雷星.老年人急性结石性胆囊炎治疗体会[J].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2009,30(19):44.

[7] 杨丽荣.老年人急性胆囊炎、胆石症的临床治疗分析[J].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2008,29(20):2487-2488.

[8] 杨飞.老年急性胆囊炎行腹腔镜胆囊切除术的治疗体会[J].微创医学,2011,6(5):461-462.

老年急性胆囊炎的手术治疗分析 第6篇

资料与方法

2014年1月-2015年12月收治老年急性胆囊炎患者80例,年龄60~86岁,平均68.6岁;女32例,男48例;首次发病19例,再次发病51例。发病到住院治疗时间3 h~4 d,平均26 h。患者入院查体:右上腹部明显压痛64例,其中伴右上腹部局部腹肌紧张19例,伴反跳痛32例,伴有黄疽7例。患者病症主要有:发热、腹胀、恶心、肛门停止排气、排便。患者全部行血常规、肾功能、肝功能及血尿淀粉酶等常规检验,均急诊行腹部彩超检查。彩超结果提示,合并胆囊壁增厚70例,胆囊结石38例,胆囊周围合并有渗出21例,其中患者合并有胰腺形态的改变4例。合并糖尿病9例、高血压24例、冠心病18例。

治疗方法:所有患者均进行手术治疗,分择期手术和急诊手术,其中择期手术共25例,急诊手术共55例。经过手术证实,合并有胆囊结石46例(57.5%),胆囊坏疽穿孔9例(11.25%),继发型胆道管病变的胆管炎、胆总管结石、如胆管扩张等18例(22.5%),胆囊积脓7例(8.75%);病理结果显示,急性胆囊炎12例(15%),慢性胆囊炎而急性发作68例(85%)。由于采取在肝下胆囊床留置腹腔引流管,因此无胆管损伤现象。

统计学方法:选用SPSS 11.0软件,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计数资料用(±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结果

治愈70例,治愈率97.5%,好转8例,死亡2例,2例死亡患者均死于脏器功能衰竭。不同时间的治疗效果,急诊手术的治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死亡率低于对照组(P<0.05)。

讨论

老年急性胆囊炎特点:老年急性胆囊炎疾病的发生很大程度上是由慢性胆囊炎导致的,胆囊比较脆弱,往往会有萎缩、功能丧失、纤维化等现象,再者老年人的各种生理机能逐渐衰弱,免疫力和抵抗力不断降低。当有疾病入侵的时候,老年人自身机体对抗疾病抵抗炎症不能做出快速反应。老年人的腹壁张力、机体腹肌均发生明显变化,当他们在患病后的临床症状不明显,但实际上病理的变化十分明显,由于这些客观因素有的时候会造成误诊、漏诊,导致病情延误。

患者入院时,右上腹痛伴有寒颤发热是急性胆囊炎典型的病症,体温、白细胞不同程度上升,尽管不太明显,只表现出疼痛、发热、呕吐,这些症状一般不会考虑到是继续胆囊炎。在该组调查中,右上腹疼痛伴有寒颤发热患者39例(47.6%)。右侧腹膜刺激成阳性患者15例(18.3%),轻度黄疽患者21例(25.6%),上腹部感到有压痛和肌紧张患者共47例(57.3%)。大多数的老年急性胆囊炎患者伴有糖尿病、心脑血管疾病以及慢性支气管炎等并发症,在就诊的时候,患者往往会把多个病状说出来,造成临床医生按照这些症状进行治疗,从而导致了误诊、漏诊。

准确把握手术时问:准确把握手术时间是治愈老年急性胆囊炎的重要根源。提倡早期治疗,由于体内的胆囊结石进而导致胆囊管梗塞,是老年急性胆囊炎发病成因的80%。胆囊结石的发病率随着人们年龄的不断增长而逐步增加。但是因为它的病变迅速,当确诊之后,立即采取急诊手术,否则有穿孔的危险,或死亡。早期进行手术,可避免胆囊坏疽穿孔等病症的产生。

手术方法的选择及技巧:胆囊炎手术具有快捷、简单等优点。针对不同的患者应该予以辨证地施治,确保每一个手术都能成功令人满意。要依据Calol三角病理的解剖情况选择手术方法,经过准确的判断有无嵌顿及其详细的嵌顿位置,胆囊内结石的大小,以及胆囊炎的炎症发展情况,全方面剖析,使用简洁、周全的手术方法[1]。

处理好尾术期:与老年急性胆囊炎的并发病很多,比如糖尿病和慢性支气管炎等疾病,这些治疗后的并发症可能会导致术后感染造成死亡,根据这些情况我们的医务人员要做好术后工作。该组资料显示死亡的2例患者当中,由于术后慢性支气管炎致死1例,还有1例是由于术后伤口处理不当感染致死。因此应在手术前进行必要的生化检查,术后仔细监护患者,预防并发症的产生,早发现,早处理[2,3,4]。

生活质量的提高使老年急性胆囊炎的发病率也在不断的升高。老年人的身体特点导致治疗过程复杂,造成了临床症状的隐蔽性。老年患者经常伴有其他的多种内科疾病,是多种病情叠加,给治疗带来很多困难。医务人员在临床诊断治疗时,要处理好这些客观不利因素。医生应该用积极的态度对待急性胆囊炎的手术治疗。手术之前,全面分析患者的具体情况,从而采取合适的时机和手术方法进行手术治疗;术后认真监护,避免并发症的发生,降低死亡率。

参考文献

[1]赵凯华.老年急性胆囊炎的手术治疗分析[J].中国医药指南,2013,11(31):300-301.

[2]王玉付.老年急性胆囊炎的手术治疗分析[J].吉林医学,2014,35(11):2422-2423.

[3]熊文辉.82例老年急性胆囊炎的手术治疗分析[J].中国当代医药,2011,18(25):183-184.

老年急性胆囊炎患者的临床治疗分析 第7篇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组患者62例, 男39例, 女23例, 年龄60~84岁, 平均 (70.4±5.6) 岁, 所有患者均有不同程度的右上腹疼痛, 伴有恶心呕吐、畏寒发热, 右上腹反跳痛。腹部B超显示:45例胆囊体积增大, 36例患者胆囊结石, 28例胆囊壁增厚。合并症:29例合并心血管系统疾病, 16例合并糖尿病, 11例合并呼吸系统疾病, 5例合并肾功能不全, 发病时间3~70 h。

1.2 治疗方法

本组41例患者行单纯胆囊切除术。即由右腹部、肋弓下处切口。进行全部胆囊切除手术。胆囊切除后, 敞开胆囊床, 冲洗手术视野, 用纱布轻轻挤压胆囊床。11例患者实施了胆囊大部切除术, 切开胆囊取出结石后, 切除紧贴肝床全层的胆囊底部、体部以及颈部的前壁和大部分后壁, 并行内荷包缝合。胆囊切除+胆总管T管引流术患者10例。在切除胆囊后, 于胆总管切开处置T型管引流, 并于肝下间隙放置负压吸引管一根, 逐层关腹[3]。

2 结果

62例患者均经手术治疗后痊愈 (100%) , 住院时间10~42 d, 平均 (12.5±8.0) d, 术后发生并发症4例 (6.45%) , 包括切口脂肪液化2例, 胆总管残余结石1例, 上呼吸道感染1例, 经过治疗后均痊愈出院。

3 讨论

正确把握手术时机对于疾病的治愈有着决定性的作用。就目前国内外的研究结果来看, 大部分的专家和学者还是支持早期手术。其原因主要包括以下两方面:首先, 80%的老年急性胆囊炎患者是因为胆囊结石所引起的胆囊管梗塞而发病, 而结石的发病率则随着患者年龄的升高而不断提升。如果没有及时进行手术, 一旦出现胆囊串口, 死亡率就会激增40%以上。其次, 炎症的存在会引起充血和水肿, 在发病早期, 该现象仅会在局部出现, 影响范围较小。随着时间的推移, 胆囊炎部位水肿压力升高, 易诱发胆囊穿孔和病变部位的缺血性坏死, 所以早期手术更加容易、有效[4,5,6,7]。手术方式的选择应根据病程、合并症及术中具体情况而定, 如患者的一般情况良好, 全身脏器系统功能基本正常, 胆囊局部与周围组织粘连少、界限清楚, 应尽早行胆囊切除术;当胆囊壁化脓坏疽而广泛坏死无法全部切除或胆囊位置过深, 且与周围组织广泛粘连, 胆囊三角解剖关系难以分辨, 可行胆囊部分切除或胆囊大部切除, 但应尽可能完全清除残留胆囊黏膜, 防止复发, 确保胆囊管结扎或缝扎确实;对于高龄高危患者或胆囊局部严重水肿, 体积大, 与周围发生大面积粘连, 解剖关系模糊不清者, 应以保证患者生命安全为前提, 采取胆囊造瘘术, 待术后病情稳定, 3个月后再酌情行胆囊切除术。对于急性胆囊切除术, 应常规放置引流管, 以观察是否有术后出血、胆漏的发生。

本组结果提示, 老年人进行手术的关键不在于年龄的大小, 而在于其主要脏器和全身状态是否良好。若是患者伴有动脉硬化, 发生急性炎症时极易发生胆囊内小动脉的栓塞, 甚至出现血液回流障碍。若是患者伴有糖尿病会出现胆囊收缩功能减弱的情况, 极易形成结石。所以在进行手术治疗以前应进行完善的检查, 注意水、电解质和酸碱的平衡, 必要时需进行抗厌氧菌的药物治疗。

总之, 掌握手术时机和正确的手术方式, 做好充分的围术期处理措施, 是提高老年急性胆囊炎的治愈率、降低其并发症及病死率的关键。

摘要:目的 对老年急性胆囊炎患者的临床治疗方式进行分析与总结。方法 对2012年1月-2013年1月经手术治疗的62例老年急性胆囊炎患者的临床表现及治疗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62例患者中行单纯胆囊切除术41例, 行胆囊大部切除术11例, 行胆囊切除+胆总管T管引流术10例。经手术治疗后全部痊愈, 无一例患者死亡。术后发生并发症4例, 包括切口脂肪液化2例, 胆总管残余结石1例, 上呼吸道感染1例, 经过治疗后均痊愈出院。结论 对老年性急性胆囊炎患者应尽早明确诊断, 正确选择手术时机、手术方式, 预防术后并发症, 是提高其治疗效果的关键。

关键词:老年,急性,胆囊炎

参考文献

[1]杜德晓, 宫轲, 张能维, 等.老年急性胆囊炎合并基础疾病患者胆囊切除术手术时机的选择[J].山西医药, 2011, 51 (10) :76-77.

[2]马骏.老年急性胆囊炎52例诊疗分析[J].基层医学论坛, 2013, 17 (10) :1346-1347.

[3]曲洪滨.老年急性胆囊炎的分析治疗[J].中国当代医药, 2013, 20 (l0) :178-179.

[4]王德炳, 张树基.危重急症的诊断与治疗外科学[M].北京:中国科学技术出版社, 1997, 1:271.

[5]李济全.全志伟.合并糖尿病急腹症病人围手术期处理[J].中国实用外科杂志, 2006, 26 (2) :91-93.

[6]申宏, 洪凡, 谢翔, 等.98例老年急性胆囊炎临床特点分析[J].肝胆外科杂志, 2013, 21 (1) :46-48.

急性胆囊炎的营养治疗 第8篇

关键词:老年人,急性胆囊炎,手术时机,腹腔镜,临床疗效

急性胆囊炎是外科常见的急腹症之一, 随着社会老龄化的加剧和生活条件的不断改善, 老年急性胆囊炎患者的发病率逐年增加, 老年患者发病较隐匿, 感染易扩散, 胆囊病变后坏疽穿孔发生率高, 老年患者确诊为急性胆囊炎[1], 应早期手术更为有利, 长春市人民医院采用腹腔镜手术治疗急性胆囊炎, 疗效满意现将治疗报道总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长春市人民医院2006年7月至2009年8月收治的例老年急性胆囊炎患者的临床资料, 随机分为治疗组 (30例) 和对照组 (30例) , 治疗组患者男性16例, 女性14例, 年龄在60~75岁, 平均年龄 (66.5±5.76) 岁, 对照组患者男性18例, 女性12例, 年龄在61~79岁, 平均年龄 (65.8±4.76) 岁。患者在临床上表现为上腹部或者剑突下急性疼痛发作, 总胆红素、γ-谷氨酰转移酶、直接胆红素升高, 经过B超或者CT、MRCP确诊。两组患者在年龄、性别、病情严重程度等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

1.2 方法

所有患者在术前均抗感染治疗, 对照组患者行开腹胆囊切除治疗, 治疗组患者均行胆道镜胆囊切除术治疗, 治疗组患者确诊后明确结石的数量、大小和分布情况[2], 行四孔法腹腔镜手术。采用切开刀在十二指肠乳头11~12点处做切口, 一般为1~1.5cm, 取石网篮取石, 结石较大时使用机械碎石器碎石并取石, 取石之后放置鼻胆管引流, 引流胆汁并定时冲洗胆道, 以预防胆道感染, 在取石成功之后, 造影证实结石是否取净到胆总管畅通无梗阻[3], 如无并发症, 比较两组患者上消化道出血、术后感染、结石残留等并发症的发生情况。

1.3 统计学分析

本组资料以率 (%) 表示, 组间采用χ2检验, 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在经过不同手术方法治疗后两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比较, 见表1。道出血2例, 切口感染1例, 结石残留5例, 胆漏2例, 总计12例, 占40%。治疗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 两组患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

3 讨论

老年急性胆囊炎病变进展快, 容易发生化脓、坏疽和穿孔, 由于胆囊反复炎症, 胆囊壁多已纤维化或者萎缩, 抗菌能力低容易发生积脓, 加上胆囊动脉为终末动脉, 急性炎症时胆囊壁易发生栓塞, 因此老年急性胆囊炎进展较快, 一般抗感染治疗不佳, 由于老年患者病史反复发作, 胆囊粘连严重, 胆囊三角辨认不清, 手术难度大[2], 因此老年患者的急性胆囊炎手术应遵循尽量简单手术操作, 缩短手术时间, 减少手术的打击, 解决危机生命的主要问题, 我院对患者采用腹腔镜手术治疗急性胆囊炎, 手术疗效满意, 术后并发症少, 老年患者的各器官功能都逐渐进入代偿期和失代偿期[3], 因此老年患者术后并发症多见, 在本组资料中治疗组患者术后并发症明显少于对照组, 两组患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开腹手术使用于有腹腔镜手术禁忌证或者不成功的案例, 对于高危患者或者局部炎症水肿, 粘连严重应该选择胆囊造口术, 病情稳定后再行胆囊切除术。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治疗老年急性胆囊炎, 手术创伤小, 安全可靠, 疗效满意, 值得在临床推广。

参考文献

[1]吴阶平, 裘法祖, 黄家驷.外科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2008:1802.

[2]贺声, 邱保安, 张云, 等.超声引导下经皮胆囊穿刺引流术治疗老年人急性胆囊炎46例报告[J].第二军医大学学报, 2005, 12 (2) :125-126.

急性胆囊炎的营养治疗 第9篇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采用随机抽样的方法, 在2006年12月至2010年12月这4年时间里, 抽取105例在四平市辽河农垦管理区第一医院就诊的患有急性结石性胆囊炎的患者病例, 再将其随机分为三组, 患者年龄在31~73岁之间, 平均年龄52.8岁;其中包括43例男性患者和62例女性患者;患者病程在1~14年之间, 平均病程5.7年;三组患者的所有自然资料, 没有显著的统计学差异, 可以进行比较分析。所有患者在接受治疗前, 均经过相关的临床检查后确诊, 并由患者本人或家属在同意书上签字。

1.2 方法

将抽样中的105例患者随机分为A、B、C三组, 平均每组35例, A组患者在发病2d内进行手术;B组患者在发病的2~3d之间进行手术;C组患者在发病3d后进行治疗。对三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手术时间、并发症和不良反应情况进行比较分析。

1.3 疗效评价标准[2]

显效:临床症状消失, 患者体征、血象恢复正常, 相关检查结果转阴;有效:部分症状消失, 患者生命体征和血象基本恢复正常, 相关检验结果与治疗前相同;无效:患者的所有症状和指标均没有改善, 或病情又加重迹象。

1.4 数据处理

所有数据均采用SPSS14.0统计学软件进行处理分析, 差异性显著 (P<0.05) 为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分析结果表明, A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明显较其他两组短, 有显著的统计学差异 (P<0.05) ;三组患者临床治疗效果、并发症和不良反应情况, 没有显著的统计学差异 (P>0.05) 。见表1、2。

3 讨论

胆囊炎最佳的治疗方法是进行根治性的切除为主要的综合的治疗方式。该方法的操作过程可以有扩大胆囊切除术 (胆囊切除+胆囊床肝脏楔形切除) 、单纯胆囊切除术、胆囊炎扩大根治术 (胆囊癌根治+相邻受侵脏器切除+胆道重建术) 、胆囊炎根治术 (胆囊切除+胆囊床肝脏楔形切除+淋巴结清扫) 以及不同方法的姑息性的手术操作。手术方式的选择主要取决于胆囊炎患者的个体差异[3]。

在医学界多数学者认为[4], 急性结石性胆囊炎应该尽早进行LC治疗, 目前对其手术时机和适应证的讨论还很激烈, 没有统一的标准。相关文献报道[5], 急性胆囊炎的早期在24~72h之内, 充血水肿的现象并不是十分明显, LC手术的效果比较理想, 出现并发症的概率很小, 在中后期水肿充血现象会十分明显、粘连的程度重, 进行LC手术的难度会增大, 而且安全性会降低。但是对于对早期的定义还存在着一些分歧, 跨度在2~7d之间[6]。本次研究结果显示, 在患者发病的2d之内进行手术治疗的平均手术时间最短, 中转开腹的概率很低, 三组间的术后并发症没有统计学差异。对急性结石性胆囊炎伴有严重合并症者, 可以尽快对合并症进行改善, 发病超过在3d以上者, 同样可以考虑进行手术治疗, 而不必拘泥于3d这个界限。对症状体征得到控制者, 可以将延期手术的时间缩短, 尽快采用手术治疗方法对原发病进行处理, 以避免再次发病。

综上所述, 对患有急性结石性胆囊炎患者在发病后的2d之内进行手术治疗, 可以使手术的时间明显缩短, 使患者的转归更加理想, 且不会对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造成任何影响, 值得在今后的临床治疗过程中给予充分的重视。

摘要:目的 对采用手术方法对患有急性结石性胆囊炎的患者进行治疗的时机进行分析。方法 采用随机抽样的方法, 在2006年12月至2010年12月这4年时间里, 抽取105例在四平市辽河农垦管理区第一医院就诊的患有急性结石性胆囊炎的患者病例, 再将其随机分为A、B、C三组, 平均每组35例, A组患者在发病2d内进行手术;B组患者在发病的23d之间进行手术;C组患者在发病3d后进行治疗。对三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手术时间、并发症和不良反应情况进行比较分析。结果 分析结果表明, A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明显较其他两组短, 有显著的统计学差异 (P<0.05) ;三组患者临床治疗效果、并发症和不良反应情况, 没有显著的统计学差异 (P>0.05) 。结论 对患有急性结石性胆囊炎患者在发病后的2d之内进行手术治疗, 可以使手术的时间明显缩短, 使患者的转归更加理想, 且不会对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造成任何影响, 值得在今后的临床治疗过程中给予充分的重视。

关键词:急性结石性胆囊炎,手术时机,分析

参考文献

[1]蒋东霞.腹腔镜传统开腹和小切几胆囊切除术的效果比较[J].医学临床研究, 2008, 25 (7) :1244-1245.

[2]张成武, 赵大建, 邻寿椿, 等.急性结石性胆囊炎腹腔镜手术时机及中转开腹影响因素的探讨[J].中华肝胆外科杂志, 2006, 12 (12) :821-822.

[3]周景慧.急件结石性胆囊炎进行腹腔镜手术时机的探讨[J].肝胆胰外科杂志, 2009, 21 (3) :239-240.

[4]蒋进发, 易继林, 秦国政, 等.原发性胆囊癌的外科治疗[J].中国医师杂志, 2007, 6 (11) :1061-1053.

[5]石景森.原发性胆囊癌诊治进展[J].中国医师进修杂志, 2006, 29 (4) :8-11.

基层医院急性胆囊炎治疗方案探讨 第10篇

关键词 急性胆囊炎 手术 保守 治疗

急性胆囊炎起病急,进展快,大部分经积极治疗后症状可好转,少数病情变化快,进一步出现脱水、休克和穿孔等变化,严重危及患者生命。目前治疗针对其不同病因以及患者的具体病情,分别采取保守治疗和(或)胆囊切除术、胆囊黏膜剔除术、胆囊造瘘术、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治疗[1,2]。基层医院因医疗条件等限制,目前仍多采用内科保守治疗和常规胆囊切除术,因患者病情较为复杂,对治疗方法和治疗时机的选择至关重要。2007年1月~2009年10月收治急性胆囊炎患者124例,报告如下。

资料与方法

2007年1月~2009年10月收治急性胆囊炎患者124例,其中男73例,女51例,年龄19~65岁,平均47.3±17.6岁;结石性胆囊炎81例,非结石性胆囊炎43例。其临床表现为不同程度的有中上腹或右上腹疼痛,伴有寒战、发热、恶心、呕吐以及黄疸、肌紧张、莫菲征阳性等症状体征;发病时间4~10小时,发病72小时内入院77例,72小时后入院47例。按患者发病时间分为两组,发病72小时内入院77例为A组,发病72小时后入院47例为B组。治疗前两组在年龄、性别、病情等方面比较无明显统计学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方法:①A组:先采用内科保守治疗,给予禁食、持续胃肠减压、抗生素、解痉镇痛、消炎利胆、营养支持等治疗,待炎症消退6周后择期进行手术治疗。②B组:立即急诊手术治疗,根据患者病情对一般情况良好,各器官功能基本正常,胆囊三角能解剖清楚者,采用单纯胆囊切除术治疗52例;对胆囊炎症较重、胆囊三角粘连致解剖不清者,采用胆囊部分切除术治疗23例[3];对于胆囊壁坏疽,一般状况差,采用胆囊造瘘术治疗2例。

观察指标:对两组手术时间、出血量、住院时间以及并发症情况进行比较。

统计学分析:采用SAS8.0统计分析软件,计量资料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比较采用X2>/sup>检验,α0.05。

结 果

A组平均手术时间和平均出血量明显低于B组,经统计学检验差异有明显统计学意义(P<0.05);A组平均住院时间明显少于B组,统计学检验有明显差异(P<0.05)。两组手术时间、出血量和住院时间,见表1。

本组无手术死亡病例,两组在胆瘘、胆道出血、胆管损伤和切口感染并发症情况比较,无明显统计学差异(P>0.05)。并发症情况,见表2。

讨 论

急性胆囊炎是常见的急腹症之一,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近年来其发病率明显升高[4]。对于急性胆囊炎的治疗多数主张如急性发作已超过72小时,由于局部组织水肿严重,胆囊三角区解剖结构不清,手术难度高,术后并发症多,应尽可能保守治疗,争取在炎症消退后6~12周再择期手术[5]。但是如果在保守治疗过程中患者出现腹痛加剧,或者暂时好转后又加重,黄疸、高热、腹膜炎等症状、体征应立即转手术治疗。由于胆囊结石导致的急性胆囊炎,患者一旦出现急性发作,最终还是需要手术治疗,而保守治疗花费时间长,同时增加了患者的医疗费用负担,临床控制效果不一定好[6]。根据患者病情对一般情况良好,各器官功能基本正常,胆囊三角能解剖清楚者,首选单纯胆囊切除术治疗;对胆囊炎症较重、胆囊三角粘连致解剖不清者,首选胆囊部分切除术治疗;对于胆囊壁坏疽,一般状况差,可选用胆囊造瘘术治疗。

本组急性胆囊炎患者124例,B组发病时间均<72小時入院后即行急诊手术治疗,A组发病均>72小时,两组并发症情况比较无明显统计学差异(P>0.05)。分析其原因为急性胆囊炎急性期局部炎症较为严重、局部组织明显水肿、粘连不清,造成手术难度增大,手术时间延长、失血多,术后恢复时间长,但其术后远期并发症比较无差异。

综上所述,根据急性胆囊炎患者的具体病情,无论是选择急诊手术还是保守治疗后择期手术,只要方法和时机恰当,都可以取得较好疗效。

参考文献

1 王传斌.胆囊常规切除治疗急性胆囊炎47例临床观察.中国实用医药,2010,5(13):59-60.

2 唐楠,杨光,魏殿龙.胆囊大部切除治疗老年人急性胆囊炎27例体会.中国现代药物应用,2009,3(15):88.

3 曹建华,成建.手术治疗急性胆囊炎36例临床分析.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2010,31(5):734-735.

4 梁安林,王海东,周开伦.急性胆囊炎急诊手术的利弊.肝胆外科杂志,2010,9(5):354-356.

5 乔培宇,郝琪伟,李胜.胆囊结石和急性胆囊炎手术时机及方式探讨.临床医药实践,2009,18(18):632-633.

6 卜洪源.232例急性胆囊炎的手术体会.肝胆外科杂志,2007,15(5):370-371.

表1 两组手术时间、出血量和住院时间比较

老年急性化脓性胆囊炎的外科治疗 第11篇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10年2月—2012年2月本院收治的82例急性化脓性胆囊炎老年患者, 男29例, 女53例;年龄61~84岁, 平均 (73.0±0.5) 岁;发病到就诊时间平均4d。其中62例为结石性胆囊炎, 20例为非结石性胆囊炎。82例患者全部为慢性胆囊炎转急性发作, 38例感染性休克, 36例胆囊坏疽并发穿孔。患者均有程度不同的全腹或右上腹的压痛感, 肌紧张不明显, 黄疸9例, 19例体温在39℃以上, 46例体温38~39℃, 12例36~38℃, 5例低于36℃。

1.2 诊断与实验室检查

82例患者中有80例白细胞计数增高, 其中68例高于15×109/L, 均出现中性粒细胞升高;经肝功能检查, 25例有谷丙酸氨基转氨酶增高, 13例总胆红素增高;经B超检查, 62例出现胆囊结石, 胆囊毛糙、壁厚、胀大, 50例出现双边征, 24例胆囊周围渗出;45例经CT平扫, 与B超一致。患者均及时诊断, 无误诊出现。

1.3 治疗方法

(1) 控制感染, 改善患者中毒症状, 同时积极的抢救休克, 及时补充血容量, 应用大剂量的地塞米松、莨菪碱与抗生素, 尽量在24~28h内纠正休克现象, 并尽快采取手术措施。 (2) 开腹后可见胆囊壁水肿、充血, 并与周围组织大面积粘连, 有脓苔覆于胆囊表面, 胆囊坏疽穿孔36例, 18例穿孔位于胆囊底、12例位于体部、6例位于颈部。因胆囊颈水肿、充血、粘连等原因, 解剖层次不清, 采取胆囊切除易出现损伤, 难度较大, 所以均给予逆行胆囊切除, 于胆囊与肝脏15cm处切除, 同时进行止血, 在胆囊颈部结扎, 将胆囊动脉切断, 结扎于胆总管0.5cm处, 给予0.9%氯化钠溶液、碘伏冲洗。

2 结果

本组患者胆囊切除80例, 胆囊造瘘15例, 死亡1例, 原因为并发多器官衰竭, 其余患者均痊愈, 平均住院时间为15d。

3讨论

老年急性化脓性胆囊炎患者大部分为结石性胆囊炎, 胆囊增大、变形, 易发生胆囊坏疽穿孔、感染性休克及腹胀。因老年患者的脏器功能及免疫能力下降, 内科治疗效果不理想。又因老年患者多伴有心脑血管、糖尿病等疾病, 所以对急性化脓性胆囊炎的治疗和预后也存在严重的影响。

急性化脓性胆囊炎在手术时机的选择上一直存在着争议, 传统的理论医学认为发病时间在72h内, 水肿、局部炎症不严重且周边组织粘连较少, 解剖清楚的情况下, 应积极给予手术治疗。如发病在72h以后, 水肿、局部炎症严重, 组织粘连较多, 解剖不清, 这种情况进行手术会有一定困难, 容易引发胆管损伤与出血, 所以主张先给予保守治疗, 急性期后再择期进行胆囊切除手术。但有部分学者认为, 大部分的患者通过非手术治疗可以好转, 又因急性期患者的手术耐受力较差, 相较于择期手术病死率高, 尤其是老年并伴有其他心肾肺及糖尿病者, 手术病死率更高[1]。还有学者主张, 可先对非穿孔胆囊炎与结石患者保守治疗, 局部炎症消退后再择期手术[2]。目前, 临床发现保守治疗相较于手术病死率较高, 所以在得到确认后, 应尽早手术。对于年龄较高、身体情况较差或有其他严重性疾病, 如肝肾功能差、心肺疾患的患者, 在治疗时可先采取胆囊造瘘术, 再进行胆囊摘除。但有资料指出, 胆囊造瘘术的风险过大, 病死率高, 且术后不能使胆囊病变处的血液循环得到完全的改善, 致使出现局部脓肿、败血症、大出血等严重的并发症状, 也为患者带来再次手术的痛苦[3]。在术前准备完善的情况下, 对于胆囊造瘘术耐受的老年患者, 多数可以承受胆囊切除术或部分切除术, 且并未使手术时间延长及创伤加重, 也不会增加手术的病死率。

老年急性化脓性胆囊炎早期症状与体征表现不明显, 这与患者应激反应及痛觉有关, 另外, 发病时易出现并发休克及胆囊坏疽穿孔, 其主要原因是老年人的免疫功能下降, 胆囊黏膜肥厚或是出现萎缩所致, 胆囊供血因动脉硬化而不足, 待饮食不当、身体劳乏时使胆管出现内源性感染, 再因有结石等刺激, 易出现坏疽穿孔, 造成腹膜炎, 从而引发中毒性休克。

通过对上述临床特点的分析发现对于老年急性化脓性胆囊炎治疗的关键在于: (1) 要及时对微循环障碍及毒素吸收所引发的休克现象进行纠正, 微循环障碍是由于休克时炎性递质被释放及前平滑肌痉挛, 使氧自由基大量的产生, 又因其通透的特性严重损害了组织器官, 致使多个器官功能出现衰竭。山莨菪碱有拮抗钙离子、保护能量代谢、改善微循环、解除平滑肌痉挛的功效, 可以有效保护或改善器官功能, 使休克得以纠正。地塞米松能结合内毒素, 避免组织细胞受到氧自由基与炎性递质的损害, 还具有抗毒、降温、改善血管通透性的作用, 以上两药均能从尿中得以迅速的排出, 与抗生素联合应用, 对于纠正休克发挥重要的作用, 在术前给予三药联用, 可以有效地提升患者手术的耐受能力。 (2) 选择手术时机也是决定手术成功的重要因素, 对于老年并伴有严重心肺疾病的患者通常给予保守治疗为主, 而在本组中, 患者在确诊后的72h内均进行手术, 特别是36例胆囊坏疽穿孔的患者, 因并发腹膜炎, 有较多的腹腔渗液, 病情相对严重, 在短期症状无法改善的情况上, 采取了超常规急诊手术。将腹腔中炎症渗液清除, 以此降低胆汁的刺激及内毒素的吸收。 (3) 加强对于合并症状的治疗, 对于冠心病、高血压患者应在术前进行妥善的处理, 尽量使肺功能得到改善。老年患者因身体原因, 多数病情危重, 且对于复杂的手术不易耐受, 尤其是并存病较重者, 在术前应积极的给予抗炎、补液、抗休克及改善合并症的治疗, 对于手术成功进行及术后的恢复十分重要。术中以及术后密切监护生命体征, 对于各种并发症状及代谢紊乱应及时加以纠正, 重视营养的支配, 同时采取全胃肠外营养配合治疗也是不可忽视的重要环节。

摘要:目的 探究老年急性化脓性胆囊炎的外科治疗方法与临床效果。方法 选择2010年2月—2012年2月本院收治的82例急性化脓性胆囊炎老年患者, 对其临床特点及治疗方法进行分析。结果 本组患者胆囊切除80例, 胆囊造瘘15例, 死亡1例, 原因为并发多器官衰竭, 其余患者均痊愈, 平均住院时间为15d。结论 在术前准备完善的情况下, 对于胆囊造瘘术耐受的老年患者, 多数可以承受胆囊切除术或部分切除术, 且并未使手术时间延长及创伤加重, 也不会增加手术的病死率。

关键词:老年人,胆囊炎, 急性,外科手术

参考文献

[1] 陈志勇.对108例老年急性胆囊炎患者进行手术治疗的临床分析[J].求医问药:学术版, 2011, 9 (12) :468.

[2] 汪智民, 陈清, 张世昌, 等.急性胆石性胆囊炎围手术期中西医结合治疗临床观察[J].求医问药:学术版, 2011, 9 (11) :327-328.

上一篇:设计创造未来下一篇:自我健康护理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