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性支气管炎护士长总结范文

2023-04-19

急性支气管炎护士长总结范文第1篇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我院自2008年6月至2010年6月共收治门诊或住院支气管哮喘急性发作患者162例, 男97例, 女65例, 年龄37~79岁, 平均61.8岁, 病程6个月~9年, 所有患者均符合中华医学会呼吸病学分会哮喘学组制定《支气管哮喘防治指南》中急性中/重度发作期哮喘诊断标准[1]。均有咳嗽、胸闷、气短、反复喘息等症状, 急性发作时可在双肺听到弥漫性或散在的哮鸣音, 呼气时延长。实验室检查:支气管激发试验或运动试验阳性, 一秒钟用力呼气容积 (FEV1) 增加, 绝对值>200mL。所有患者均无严重的心、肝、肾疾病或功能不全。随即将患者分为2组, 治疗组和对照组, 治疗组81例, 采用沙丁胺醇溶液联合布地奈德混悬液雾化吸入治疗;对照组81例, 采用吸入性低分子肝素联合布地奈德混悬液雾化治疗。2组患者的性别、年龄、病程、病情严重程度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 (P<0.05) , 具有可比性。

1.2 治疗方法

2组患者均保持呼吸道通畅、维持体内酸碱及体液平衡, 常规给予平喘、抗炎治疗。给与氨茶碱2~4mg/kg加入0.9%NaCL250mL中静脉滴注, 每天1次。治疗组给予沙丁胺醇2mL, 布地奈德雾化混悬液2mL加0.9%生理盐水25mL, 放置于雾化器雾化吸入, 每天2次, 每次15~20min, 5~7d为1个疗程。对照组给予低分子肝素1000U/kg, 布地奈德雾化混悬液2mL加0.9%生理盐水25mL, 雾化吸入, 每天2次, 每次15~20min, 5~7d为1个疗程。治疗前后注意观察患者的咳嗽、反复喘息、肺部的体征变化及呼吸频率和心率变化。

1.3 效果判定

根据临床症状和体征判定, 治疗5d后临床胸闷、气促、反复喘息、呼吸困难症状完全缓解, 两肺哮鸣音消失, 心率正常, FEV1≥80%, 为显效;治疗5d后临床胸闷、气促、反复喘息、呼吸困难症状减轻, 但夜间仍有喘息, 两肺哮鸣音减少, 心率正常, 为有效;治疗7d后临床症状和体征没有任何变化或加重, 为无效。

1.4 统计学检验

应用SPSS 14.0统计软件, 计量资料用t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表1)

从表1中可以看出, 治疗组总有效率93.8%, 对照组总有效率86.4%, 治疗组明显高于对照组, 有显著统计学差异 (P<0.05) 。所有患者均完成治疗, 没有发生任何并发症和不良反应。

3 讨论

支气管哮喘时临床上最常发生的呼吸系统疾病, 多发生于中老年患者, 常因接触冷空气、物理或化学性刺激、病毒性上、下呼吸道感染引起支气管粘膜水肿, 平滑肌收缩、痉挛, 阻塞气道, 患者发生呼吸困难, 反复喘息等症状。目前在临床上支气管扩张剂与糖皮质激素是治疗的首选药物。但静脉滴注效果差, 而且长时间应用会产生耐药性, 无法充分发挥激素的抗炎作用, 使哮喘缓解的速度降低。

沙丁胺醇为β2受体激动剂, 雾化吸入后可直接与支气管平滑肌相作用, 舒张平滑肌, 扩张支气管, 缓解憋喘症状。布地奈德属于局部抗炎作用的糖皮质激素, 对多种炎性介质都有的抑制作用, 可减少腺体的分泌, 抑制气道的炎症反应, 对受损的气道进行修复。两种药物联合雾化吸入可直接使药物作用与支气管, 缩短咳喘时间, 缓解喘憋, 降低气道阻力, 可有效缓解急性发作[2~3]。

综上所述, 雾化吸入治疗支气管哮喘急性发作, 直接作用与支气管平滑肌, 起效快、副作用少, 迅速缓解喘息等症状, 提高治愈率, 减少并发症发生, 是治疗哮喘的最直接、有效地方法, 值得在临床中使用。

摘要:目的 探讨雾化吸入治疗支气管哮喘急性发作的临床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院收治的162例支气管哮喘急性发作患者, 治疗组81例, 采用沙丁胺醇溶液联合布地奈德混悬液雾化吸入治疗, 对照组81例, 采用吸入性低分子肝素联合布地奈德混悬液雾化治疗, 比较2组疗效。结果 治疗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 有显著统计学差异 (P<0.05) 。结论 雾化吸入治疗可直接作用与支气管平滑肌, 起效快、副作用少, 迅速缓解喘息等症状, 提高治愈率, 是治疗哮喘的最直接、有效地方法, 值得在临床中使用。

关键词:沙丁胺醇溶液,布地奈德混悬液,雾化吸入,哮喘急性发作

参考文献

[1] 中华医学会哮喘学组.支气管哮喘防治指南 (支气管哮喘的定义诊断、治疗、疗效判断标准及教育和管理方案) [J].中华结核和呼吸杂志, 2003, 26 (3) :132.

[2] 高春梅, 赵元红.联合雾化吸入对老年支气管哮喘急性发作的疗效观察及护理[J].护理研究, 2007, 36:131~132.

急性支气管炎护士长总结范文第2篇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2008年3月至2011年5月间我院住院处收治了支气管哮喘急性期患者68例, 男38例, 女30例, 年龄18~72岁, 与哮喘相关的症状有咳嗽、喘息、呼吸困难、胸闷、咳痰等。典型的表现是发作性伴有哮鸣音的呼气性呼吸困难。严重者可干咳或咯大量白色泡沫痰, 甚至出现紫绀等。随机将患者平均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 所选择的患者近2周内无下呼吸道感染, 无严重心、肺、肝、肾等系统疾病, 所有患者无吸烟史及茶碱过敏史。

1.2 方法

所有患者均接受常规治疗, 均给予支气管扩张剂、止咳化痰剂, 伴感染者给予抗生素。观察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 应用甲基强的松龙40mg加入5%葡萄糖注射液100mL静滴, 每日2次, 氨茶碱0.25加入5%葡萄糖注射液250mL静滴, 每日1次;对照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应用氨茶碱0.25加入5%葡萄糖注射液250mL静滴, 每日1次, 至患者症状消失或明显缓解。

2 结果

所有患者治疗4个疗程后, 治疗组34例患者中, 显效20例 (对照组11例) , 患者治疗后临床症状、体征完全消失, 或起效时间≤3d;有效13例 (对照组8例) , 患者喘息、呼吸困难、胸闷或咳嗽等症状明显减轻, 肺部哮鸣音减少, 或起效时间4~6d;1例 (15例) 无效, 治疗前后无变化或加重, 或起效时间>1周。2组疗效比较差异显著, 治疗组明显好于对照组。

3 讨论

目前认为过敏和植物神经功能紊乱是哮喘发病的两大主要因素。有过敏性体质者, 吸入或接触外源性过敏原后浆细胞产生相应的特异性抗体IgE, 这些抗体吸附在支气管黏膜和小血管壁的肥大细胞及血液中心的嗜碱粒细胞的表面受体上, 使人体处于致敏状态[1]。当再次接触相应的过敏原时, 过敏原与肥大细胞或者嗜碱粒细胞表面的抗体结合, 激活了细胞一系列酶的反应, 使肥大细胞或嗜碱粒细胞原浆内的组胺、慢反应物质等生物活性物质得以释放。这些生物活性物质刺激迷走神经的传入部分, 或直接作用于支气管平滑肌, 引起痉挛, 并使黏膜水肿、黏液腺分泌增加, 导致细支气管腔狭窄而引起哮喘发作。神经因素引起的支气管哮喘, 是支气管黏膜下迷走神经感受器的易感性增高所致, 常由于呼吸道感染、寒冷空气、刺激性气体等生物、物理、化学和精神因素等多种刺激而诱发, 常见于成人。过敏性支气管哮喘在长期反复发作的过程中, 使呼吸道受损, 抵抗力降低, 容易合并呼吸道感染, 以致于在过敏因素的基础上逐渐附加感染因素, 使症状复杂而形成支气管哮喘。此类患者的病史长, 常并发阻塞性肺气肿, 哮喘经常发作而无明确缓解季节。持续的气道阻塞除了引起肺气肿外, 还可引起肺动脉高压和肺心病。最终可导致呼吸衰竭和循环衰竭。对哮喘病人最严重的威胁就是猝死。患者在几分钟致数小时内突发严重迅速的哮喘发作, 在来不及进行有效治疗前就呼吸心跳骤停而死亡。支气管哮喘患者的室内不要喂养各种宠物, 因猫、狗、鸟类等宠物的皮毛、皮屑、分泌物及排泄物均有可能作为过敏原而导致哮喘发作, 狗、猫等宠物的皮屑、皮毛具有更强的致敏作用。陈旧的羽毛和羊毛也常引起过敏。一些昆虫 (主要是蟑螂) 的排泄物也可引起哮喘发作, 有人认为蟑螂是引起沪宁等华东地区支气管哮喘发作的主要过敏原。对以上过敏原都要尽量避免。减少室内其他产生异体蛋白的来源:室内要避免潮湿、阴暗, 减少霉菌的孳生;避免种植一些有花植物, 特别是当春季等花粉飘扬高峰季节宜关闭门窗。

哮喘是由多种细胞特别是肥大细胞、嗜酸性粒细胞和T淋巴细胞参与的慢性气道炎症;在易感者中此种炎症可引起反复发作的喘息、气促、胸闷和 (或) 咳嗽等症状, 多在夜间或凌晨发生。治疗的关键是消除炎症, 临床治疗方法很多。甲基强的松龙是一种合成的糖皮质激素, 具有很强的抗炎作用, 起效快, 消除迅速, 体内不蓄积, 双相抑制迟发相哮喘反应和速发相哮喘反应, 修复气道上皮和炎性损伤, 毒副作用小。胺非林为非选择性磷酸二酯酶抑制剂, 用于支气管哮喘的治疗已有数十年的历史, 近年研究表明, 胺非林除具有舒张支气管平滑肌作用外, 较低血浆浓度茶碱还具有一定的抗炎和调节免疫作用, 能减轻哮喘的症状, 减少哮喘发作次数, 茶碱能抑制嗜酸性粒细胞浸润、释放毒性蛋白、减弱外周血嗜酸性细胞阳离子蛋白对气道上皮的毒性和杀伤作用。

摘要:甲基强的松龙抑制病毒所引致的自体免疫系统过敏反应, 从而减低炎症对肺部细胞的损害, 并有效退烧;胺非林可以使支气管扩张, 能对抗腺嘌呤等对呼吸道的收缩作用, 增强膈肌收缩力, 因此, 有益于改善呼吸功能。两者联用治疗支气管哮喘急性期疗效显著, 是有效的治疗方法之一。

关键词:胺非林,甲基强的松龙,支气管哮喘急性期

参考文献

上一篇:儿科护士长总结下一篇:疑难病例讨论护士长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