绝经后出血范文

2024-05-10

绝经后出血范文(精选11篇)

绝经后出血 第1篇

绝经后出血是指更年期妇女月经完全停止一年以后的阴道流血。是老年妇女疾病中的常见疾病之一, 过去被认为是生殖器恶性肿瘤的危险信号, 随着医学科学知识的发展及医疗水平的提高, 阴道镜及宫腔镜的广泛应用, 发现由生殖器炎症和非器质性因素引起者, 已成为主要原因。黄荷凤报道[1]485例绝经后出血中, 因良性和非器质性所至者占77.3%, 恶性肿瘤占22.7%。

妇女绝经后一般不应有月经或任何阴道出血, 一旦出现阴道流血, 不管血量多少, 都应仔细检查, 寻找出血原因。首先应详细询问病史, 是否有外源性激素或可致出血药物的应用。其次进行认真地妇科检查, 必要时应用阴道镜及宫腔镜进行检查。

老年性阴道炎所致绝经后出血平常又多见, 据Dewhurst[2]统计249例良性疾病所致绝经后出血中, 老年性阴道炎占51.8%, 其次为宫颈息肉。老年性阴道炎系因雌激素功能衰退, 阴道壁平滑黏膜变薄, 酸度减弱, 已受损及感染, 阴道黏膜发生斑点状剥脱, 形成溃疡灶, 渗出多, 呈脓血性, 甚至少量阴道流血。治疗原则上是补充雌激素, 配合适当的抗生素。通常应用局部给药, 如乙菧酚片剂或栓剂0.25~0.50mg, 每晚1次, 连续1~2周;感染重者给予抗菌药物如甲硝唑0.1~0.2g或2%氯洁霉素阴道霜5g, 每晚放入阴道内, 连用7d。

宫颈的良性病变为宫颈息肉或宫颈糜烂, 如阴道镜发现有典型点状血管, 单枝扭曲血管伴异型上皮为主, 宫颈轻中度非典型增生, 镜下以白色上皮、螺旋状或点状血管为多见, 或有局限性毛细血管增生为主, 应给予病理检查。若为良性病变, 同时给予相应治疗, 原则上与中青年妇女治疗相同。若为宫颈恶性肿瘤, 及时采取手术治疗或放疗。

子宫因素引起的出血, 最多见的为子宫内膜炎, 同样因为子宫内膜萎缩变薄, 局部抵抗力下降, 子宫内膜易受细菌感染, 造成子宫内膜表浅血管破裂出血。其次为子宫内节育器移位、变形、嵌入, 使内膜受损, 合并感染而至子宫出血。此外, 良性病变中尚有内、外雌激素的影响, 引起绝经后子宫出血。对绝经后子宫出血, 诊断性刮宫一直被列为首选项目, 但诊刮属有创性操作, 有一定的漏诊率, 对长期反复出血者应定期反复刮宫检查, 且刮出组织必须作病理检查。对于绝经的妇女, 出现不规则子宫出血应行宫腔镜检查, 可以避免诊刮的盲目性。由于宫腔镜诊断明确, 对于宫内膜癌的早期发现及病理学检查提供了科学依据。通过镜下检查, 得到形态学上的确认, 往往比病理学更能早期而明确的肯定。可以发现诊刮所遗漏的微少病灶, 如子宫内膜息肉, 黏膜下小肌瘤、炎症及较小的癌灶。针对子宫内膜的病变, 给予相应的治疗。

总之, 应重视妇女绝经后出血, 须查明原因及时治疗。绝经后阴道出血原因很多, 约1/3可能是由癌症引起, 首先需作宫颈刮片细胞学检查、宫活检和子宫分段诊刮以除外宫颈和子宫癌症。宫腔镜检查可看清宫腔内病变性质并可定位肛材, B超及CT等影像检查可显示子宫内膜厚度、子宫和附件肿瘤的结构, 如仍查不到出血原因, 必要时行腹腔镜检查或剖腹探查。血清CA125检测可鉴别良性和恶性肿瘤, 80%的上皮性卵巢癌CA125值可升高。

参考文献

[1]黄荷凤, 石一复.绝经后出血485例临床及病理分析[J].中华妇产科杂志, 1992, 27 (2) ;90.

[2]黄荷凤, 陈亚侠, 石一复.绝经后出血的研究近况[J].国外医学妇产科分册, 1991, 18 (2) :69.

绝经后出血 第2篇

【关键词】米索前列醇;持续牵引;取环术

妇女绝经后卵巢功能衰退雌激素低落,子宫萎缩变小、宫颈口紧缩、宫颈坚硬、弹性降低,加之宫内环(IUD)放置时间长,IUD易嵌入子宫肌壁或与子宫肌壁粘连,按常规取环方法不易扩张宫颈,造成取环困难、环断裂、环残留和子宫内壁、宫颈的损伤、出血、感染等情况。为避免上述并发症,本文应用米索前列醇配合持续牵引,在绝经后妇女取环中取得了良好的效果,现报告如下。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2007年6月-2008年1月对绝经1年以上,带环时限10年以上,在本院给予取环的妇女167例随机分为两组,其中使用米索前列醇配合持续牵引法取环88例为观察组,口服倍美力0.625g,每天1次,共7天,1周后常规取环79例为对照组。观察组绝经>1年47例,绝经>5年41例,年龄48~61岁,平均年龄52.5岁,带环年限10~30年,平均带环年限22年。上述情况与对照组无差异。

1.2 方法

对绝经在1年以上,要求取环患者,常规做妇科检查或B超检查,确有IUD存在子宫腔内。观察组术前1h应用米索前列醇200μg湿片(药片两面用无菌注射器滴无菌生理盐水6μg将药片浸湿)置阴道后穹隆,术中采用持续牵引法(用取环钩钩住IUD下缘或取环器钳夹IUD,轻轻向下外牵拉,感有阻力时,固定此力持续牵拉,使牵引力与阻力呈“抗衡”状态,待环与收缩的子宫肌壁渐渐分离后感IUD松动,稍加用力,将环取出。如环与子宫壁粘连严重或有嵌顿时可持续牵引1min后放松20s,如此可反复多次,有利于环的脱落)。对照组按常规方法取环。

1.3 药物软化扩张宫颈效果评价标准

满意:5号宫颈扩张器通过宫颈内口无阻力;有效:3-4号宫颈扩张器通过宫颈内口无阻力;无效:3号宫颈扩张器有阻力或困难通过宫颈内口[1]。结果

2.1 宫颈软化扩张

观察组宫颈扩张满意83例,宫颈扩张有效5例,总有效率100%,对照组宫颈扩张均不满意,宫颈扩张有效5例,总有效率6.7%,两组比较观察组明显优于对照组,两组差异有显著性(P<0.01),见表1。表1 两组宫颈扩张情况、出血量、手术时间的比较观察

2.2 术中出血量

观察组出血量少于对照组,两者差异有显著性(P<0.01)。见表1。

2.3 手术时间

观察组平均手术时间较对照组长,但两者差异无显著性(P>0.05)。见表1。

2.4 环完整性

观察组中3例取出环散开,88例取出环均完整,无断裂、残留者,取出环完整性达100%,对照组中9例取出环散开,5例取出环断裂,4例取出环残留,其中1例在宫腔镜直视下取出,取出环的完整性达85%,两组对照差异有显著性(P<0.05),见表2。表2 两组取环效果的比较讨论

以往多应用雌激素1周后手术,术前准备时间长,且雌激素可造成水钠潴留,增加血管栓塞率,且对严重肝病、胆汁淤积性疾病、血栓栓塞性疾病、雌激素依赖性肿瘤等患者有严格的禁忌证。为降低上述手术并发症,避免雌激素的不良反应,笔者应用米索前列醇配合持续牵引法,观察在绝经妇女取环术中非常有效。临床及组织学证明机械性硬性扩张宫颈,可引起宫颈结缔组织撕裂,米索前列醇可刺激宫颈纤维组织,使胶原醇及弹性蛋白酶释放,宫颈胶原加速裂解或胶原纤维丢失,达到软化、扩张宫颈的作用[2,3],经阴道后穹隆放置药物,代谢不经过肝门静脉,无首过反应,破坏少,通过阴道黏膜直接吸收[4],起效快,用药1h后即可取环,不用扩宫或缩短术中扩宫时间,减少宫颈的损伤。因其有E型前列醇的药理活性,有利于子宫收缩,减少术中术后出血量。持续牵引法取环使环与子宫肌壁逐渐自然剥离,避免粗暴的手术操作对子宫内壁及宫颈的损伤、出血,使环完整的取出,避免环断裂、残留的并发症,减轻患者的疼痛。因此米索前列醇配合持续牵引法取环术操作简单,易于掌握,使用安全,适合绝经后妇女普遍采用。

【参考文献】

绝经后出血不是“第二春” 第3篇

经过检查,医生建议她做个分段诊刮,医生耐心地解释道:分段诊刮是个小手术,通过分别刮取宫颈和子宫内膜组织,不仅可以有效地止血,还可以通过病理切片明确出血的原因。故刮宫不仅仅是检查,同时也是一种治疗。

老周同意了手术。3天后,病理报告出来了,结果为“子宫内膜增殖症”。在医生指导下,经过口服孕激素3个月的治疗,老周终于摆脱了这一烦恼。

更年期月经的紊乱,的确困扰了不少更年期的妇女。由于卵巢功能开始走下坡路,排卵变得不规律,雌激素的产生也失去了规律和平衡。若把雌激素比作子宫内膜的肥料,孕激素就好像是耕田的犁耙。年轻的时候,两种激素默契配合,雌激素促进内膜增生,使子宫内膜“肥沃”,孕激素则按月出现,“翻耕土地”,使子宫内膜剥脱,形成月经。在卵巢功能衰退的过程中,一段时期它可能只产生雌激素,而孕激素相对缺乏,子宫内膜变得越来越厚,由于没有每月一次孕激素的“翻耕”,厚到再也支撑不住的时候,便开始脱落,出现大量或淋漓不断的出血,这就是妇科医生常说的“更年期功能性子宫出血”。当雌激素也很匮乏的时候,子宫内膜失去了养分,变得越来越贫瘠,月经由每月1次,变为3~6个月1次,甚至有的妇女一年来1次,而且月经量越来越少,直至绝经。只有少数妇女(约10%),原来规律的月经突然停止,直接进入绝经状态。

对于月经逐渐稀疏、量少以及突然绝经的妇女,通常不需要特别调理月经,顺其自然即可。但对于大量出血,尤其超过平时月经量的出血,或是淋漓不断的出血,则一定要去看医生,查清原的诊断和治疗方法,以早日摆脱疾病的困扰。

在这一时期,还应注意避孕,不应该有“岁数大了,哪能怀孕”的侥幸心理。临床上不乏年近50的母亲做人工流产手术的例子,也经常见到因为两三个月月经不来潮,三天两头跑到医院查尿妊娠试验的患者。这一时期,避孕方式以工具避孕为宜。如有宫内节育器(即人工节育环),应与医生商量,在合适的时候取出,因为节育环本身也可使出血增加。更年期月经不规律,安全期避孕法肯定不能采取。此时妇女年龄已偏大,也不应采用口服避孕药。当然,对于一些更年期功能性子宫出血的病例,医生会建议应用甾体激素,一方面起治疗作用,另一方面也起到了避孕作用。

绝经后阴道出血的病因探究 第4篇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06年3月~2009年3月来我院就诊的绝经后阴道出血患者共430例, 发病年龄46~81岁, 平均55岁。患者均自然绝经, 绝经时间1~34a, 平均9a。主要症状是绝经后阴道出血, 出血发生在绝经后13个月~34年, 平均6a。临床表现:出血多于既往月经量患者6例, 不规则少量出血263例, 白带带血106例, 接触性出血55例, 出血伴阴道排液67例, 伴下腹疼痛38例。

1.2 方法

本组患者均经常规妇科检查, 根据出血部位不同进行必要的辅助检查, 如宫颈刮片、液基细胞学检查、阴道分泌物涂片检查、阴道超声、阴道镜下宫颈活检、宫腔镜、诊断性刮宫等, 需要手术的患者进行常规病理检查。本组患者的诊断最后均经病理检查确诊。

2 结果

2.1 PMB患者出血原因

良性疾病287例, 占66.74% (287/430) , 其中生殖道炎症患者189例, 占43.95% (189/287) ;非器质性疾病98例, 占22.79% (98/430) ;恶性肿瘤45例, 占10.47% (45/430) 。见表1。

2.2 绝经后阴道出血患者绝经年限与恶性肿瘤的关系

本组恶性肿瘤引起的PMB 45例, 占10.47% (45/430) 。绝经10年以上与绝经10年内恶性肿瘤发生率比较, 差异无统计意义 (P<0.05) , 说明随着年龄的增长, 绝经时间越长 (尤其是绝经年限在10年以上) 的PMB患者, 恶性肿瘤发生率越高。见表2。

3 讨论

3.1 绝经后阴道流血原因

绝经后阴道出血原因多年来人们一致认为, 生殖器恶性肿瘤是造成绝经后阴道出血的主要原因[1]。现绝经后阴道出血的原因多是良性病变和器质性病变。绝经后卵巢功能衰退, 雌激素水平降低, 阴道壁萎缩, 粘膜变薄, 上皮细胞糖原减少, 阴道内p H值增高, 阴道局部抵抗力降低, 致病菌容易入侵繁殖, 从而导致感染, 引起老年性阴道炎、宫颈炎、子宫内膜炎、宫体炎等妇科炎症[2]。绝经早期, 卵巢偶有排卵或卵巢分泌的雄激素在外周脂肪组织经芳香化酶作用转化为雌激素可引起出血, 还可由于绝经后补充激素治疗, 也可引起出血[3]。绝经后妇女雌激素水平下降, 可以使子宫内膜萎缩、变薄、腺体变细, 腺管易于阻塞形成腺体囊肿, 囊肿破裂后致小静脉破裂出血;还可由于内膜局部抵抗力下降, 易受细菌感染, 使浅表毛细血管破裂出血。刘海虹等[4]通对100例绝经后阴道出血患者进行分析, 也认为良性病变和非器质性病变为主要原因。

430例PMB患者中非器质性病变共98例, 占第二位, 其中增殖期内膜最多47.96% (47/98) , 原因为绝经后妇女体内雌激素处于低水平, 卵巢刺激素 (FSH) 为高水平, 其刺激萎缩卵巢, 使卵巢皮质中间质细胞增生, 分泌雌激素, 作用于子宫内膜, 使其增殖, 也可能因绝经时子宫内膜停止在增殖期尚未萎缩。绝经妇女来源于肾上腺皮质的少量雌激素, 在外周组织中转变为雌酮, 当其被动时即发生出血[5];在绝经期可有少数偶发排卵, 使子宫内膜分泌反应, 萎缩的子宫内膜腺管口变细, 腺管口易于堵塞形成囊肿, 囊肿破裂致间质出血。

本研究资料430例PMB患者中有10.47%患者患妇科恶性肿瘤, 符合文献报道[6,7]的10.1%~14.62%。本资料亦显示, PMB患者发病年龄越大, 绝经时间越长 (尤其是绝经年限在10年以上) , 恶性肿瘤的发生率越高。因此, 对绝经后阴道出血患者重要的是注重常规的妇科检查和必要的辅助检查以明确阴道出血原因, 本研究中68.2%子宫内膜癌患者合并高血压、糖尿病及肥胖。对年龄大、绝经时间长的PMB患者尤其是对于合并高血压、糖尿病、肥胖子宫内膜癌高危因素者应给予高度重视, 积极采取必要的检查, 做到早期诊断、早期治疗。

3.2 绝经后阴道出血的诊断

绝经后阴道出血患者及时明确诊断是最重要的, 由于绝经后阴道出血以良性疾病及非器质性病变为主, 应详细询问病史, 首先采用无创性检查 (如妇科检查、阴道超声检查、宫颈细胞学检查等) 进行筛查, 结合患者绝经年龄, 绝经年限, 超声提示子宫内膜厚度, 以及是否合并肥胖, 糖尿病、高血压病等因素综合考虑是否需要诊断性刮宫。目前有许多检查子宫内膜的方法, 但最简单、可靠、应用广泛的方法仍然是诊断性刮宫, 尤其在基层医院, 但诊断性刮宫有创伤性且有一定的漏诊率。

诊断性刮宫是否适合所有的绝经后患者, 文献报道[8]超声测定子宫内膜厚度<5 mm的患者发生子宫内膜癌的几率几乎为0, 因此, 对这些患者可暂不行诊断性刮宫而密切随访。而子宫内膜厚度≥5 mm时则应及时行诊断性刮宫, 必要时可行宫腔镜检查, 宫腔镜检查可对可疑病变直视下活检, 是诊断宫内病变的金标准[9], 且对某些病变可同时行宫腔镜治疗。

综上所述, 引起绝经后阴道出血的原因复杂, 虽然良性疾病多见, 但恶性肿瘤亦不可忽视, 应当把阴道出血视为一个危险信号, 给予重视, 尤其是年龄大、绝经时间长者, 更应提高警惕, 采取必要的检查:如宫颈刮片、阴道镜检、宫颈活检、B超、宫腔镜检、诊断性刮宫、激素水平测定等, 寻找出血部位、原因, 以使绝经后阴道出血患者得以及时、正确的诊断。积极治疗良性疾病与非器质性疾病, 阻止其癌变;确诊为恶性肿瘤的患者, 尽早手术治疗, 使其得到最佳的预后。

摘要:目的 探讨妇女绝经后阴道出血的原因, 以便更好的指导临床工作。方法 回顾性分析430例绝经后阴道出血患者的临床和病理资料。结果 因炎症引起的绝经后阴道出血287例 (66.74%) , 因非器质性疾病引起的出血98例 (22.79%) , 因恶性肿瘤引起的出血45例 (10.47%) , 其中以子宫内膜癌发生率最高。绝经时间越长, 恶性肿瘤的发生率越高。结论 炎症性疾病是引起绝经后出血的主要原因, 绝经的时间越长, 恶性肿瘤的发病率越高。对绝经后阴道出血的患者要应用常规妇科检查和必要的辅助检查以明确病因, 早期治疗。

关键词:病因,绝经后阴道出血

参考文献

[1]戴红英, 绝经后阴道出血211例分析[J].实用妇产科杂志, 1997, 3:160.

[2]陈小玉.陈小梅.52例绝经后阴逝出血病因探讨[J]中国生育健康杂志.2006, 17 (6) :373.

[3]王慧芬.付秀虹.王慧霞.495例绝经后阴逝出血临床分析[J]中国妇幼保健.2007, 22}9}:1171~1172.

[4]刘海虹, 刘晨, 贺同强.绝经后阴逝出血100例临床分析[J].陕西医学杂志.2006, 35 (12) :1720~1721.

[5]吴小多, 黄元英.绝经后阴道出血970例临床分析[J].中华妇产科杂志, 1997, 32 (6) :373.

[6]李芹.绝经后子宫出血138例临床分析[J].医学临床研究, 2008, 25:719-720.

[7]杨惠英, 包磊, 蔡红光.342例绝经后子宫出血临床病理分析[J].中国妇幼保健, 2008, 23:428~429.

[8]吴鸣, 沈铿, 郎景和.绝经后子宫出血与子宫内膜癌的相关因素分析[J].中华妇产科杂志, 2005, 40:487~488.

绝经后阴道出血的临床病理分析 第5篇

方法:通过对78例绝经后又发生出血的患者临床资料进行分析、对比,计算出各种原因所占的比例。

结果:最常见的原因为子宫内膜呈单纯性增生反应27例(34.6%),老年性子宫内膜炎18例(23.1%),不典型增生和子宫内膜癌共5例(6.4%)。

结论:多种原因引起子宫出血,其机制各有不同。子宫内膜癌并不是绝经后阴道出血主要原因,但占一定比例,提示临床上发现绝经后又发生阴道出血的病例应引起足够的重视。

关键词:绝经 阴道出血 子宫内膜 临床病理

【中图分类号】R4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8-1879(2012)11-0120-01

绝经后阴道出血是老年妇女常见症状之一,病因很多。分段刮宫并进行病理检查是准确判断病因的有效手段。为探讨绝经后阴道出血病因及发病机制,我院收集2002年~2008年因绝经后又发生出血的活检标本78例,对其进行临床病理分析,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78例患者平均年龄56.2岁,年龄49~75岁。绝经期8个月~25年,出现子宫出血症状4d~2年。多数为规则,共66例,占84.6%;少量出血,白带带血丝或接触性出血,少量病例多于月经量,共12例,占15.4%。

1.2 方法。全部标本均采用10%甲醛固定,石蜡包埋,常规切片4~6μm,苏木素-伊红染色。光镜观察少数病例有特殊染色及免疫组织化学染色,如PAS、网染、PR、ER、Keratin、vimintin、CEA等。

1.3 统计学处理。用SPSS16.0软件包进行数据处理,采用描述分析、方差分析和X2检验进行数据统计,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发病情况。历年PMB中恶性肿瘤病检数43例。2001年、2002年各2例,2003、2004年各4例,2005年6例,2006年5例,2007年9例,2008年4例,2009、2010年各2例,2011年3例;其中2001至2007年有32例,且逐年增加,除外阴癌1例和原发性输卵管癌1例外,均为宫颈、子宫内膜癌。2008至2011年恶性肿瘤病检数明显下降,均为宫颈、子宫内膜癌。43例恶性肿瘤中,年龄50~81岁,平均年龄65.5岁,绝经至初次平均间隔11.59年;135例良性病变中,年龄42~81岁,平均年龄57.31岁,绝经至初次PMB平均间隔9.45年,非器質性因素出血多在绝经后5年内。

2.2 病理资料。PMB病因多种多样,其中非器质性因素所占比例最大,为49.29%,其次为良性病变占38.46%,恶性肿瘤所占比例最小,为12.25%。

3 讨论

3.1 妇女大多数从44~54岁进入绝经期,平均年龄49.5岁,卵巢功能衰退,雌激素分泌低下,无孕激素分泌,子宫内膜萎缩。在病理组织学上有两种形态,即单纯萎缩和囊性萎缩[1]。这两种不同形态变化,一般认为与末次月经周期是有排卵月经还是无排卵月经有关,如有排卵,内膜呈单纯性萎缩;如无排卵,内膜为腺囊型增生过长,绝经后可将其腺体大小不一的形态保留下来而成为囊性萎缩。本文统计有近52%的患者是绝经距阴道出血时间1~5年来诊,且都能及时得到诊治而不致使病情进一步发展。文献报道随着妇科肿瘤普查工作的开展,由恶性肿瘤所致的PMB病例逐年减至11%~17%(国外)和42%~45%(国内)。本院2001年前恶生肿瘤病检数较高,2002至2005年逐渐下降,也与我地区普遍开展的女性普查有较大的关系。这表明要加强围绝经期保健工作,在做好普及科学知识,定期妇科体检和防癌普查同时,特别对PMB要提高警惕,及时进行专科的检查,做出正确的病因诊断是非常必要的。

3.2 PMB诊断。①应采取现有的各种检查手段,如细胞学、分段病理、B型超声、阴道镜、宫腔镜、腹腔镜及内分泌学及剖腹探查等进行综合判断,以期作出正确诊断。本文有1例原发性输卵管癌患者,52岁,绝经11年阴道排出血性液体2个月余来诊,宫颈刮片1级,B超检查在子宫左侧方有一小暗区;分段诊刮,子宫颈管未刮出组织,子宫腔内有内膜少许,病检报告为增长期宫内膜。临床仍怀疑为子宫内膜癌而作剖腹探查,手术观察和病理检查证实为左侧原发性输卵管癌,经全子宫加双侧附件摘除术和化疗,患者至今存活。②近年来,国外诊断PMB出血原因正向组织学和细胞学微量技术发展,特别在子宫出血的诊断中,采取多项技术联用,尤其是宫腔镜、活组织检查联合应用使诊断的灵敏度高达98%。由于分段诊断性刮宫10%~35%的宫腔内病变被遗漏,国内有作者建议有条件的医院,对PMB患者应作宫腔镜检查,其不仅可以弥补诊断性刮宫易于疏漏的子宫内膜息肉、子宫内膜癌和癌前病变;还可对某些PMB常见的出血原因进行及时诊断。同时也能在电视监视下进行子宫内膜息肉,子宫颈息肉和有蒂黏膜下肌瘤摘除治疗。③病理检查对PMB诊断有决定意义。当PMB患者来诊时,应尽早进行细胞学及组织学诊断,即使病理检查无异常,也要注意随访。④临床医师和病理科医师在诊治PMB患者中,应紧密合作,互相切磋,共同提高。临床医师应尽可能提供详尽病史,特别是临床和病理结论方面有分歧时尤为必要。同样,病理科医师对一些较疑难的病例,在形态学诊断无肯定把握时,也应主动与临床医师取得合作,以便进一步确诊。

参考文献

[1] 乐杰.妇产科学[M].第6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5:16-18

[2] 王丽君.绝经后阴道出血256例的病因分析[J].现代医学,2011(01)

[3] 乔志华.绝经后阴道出血90例临床分析[J].中国妇幼保健,2009(29)

[4] 杜金娥.绝经后阴道出血97例病因分析[J].现代肿瘤医学,2010(07)

绝经后阴道出血的临床分析 第6篇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我院2010年1月~2014年1月收治的自然绝经后阴道出血患者98例作为研究对象, 患者自然绝经1~25年;年龄47~76岁, 平均年龄 (60.24±10.25) 岁, 在发现阴道出血症状至就诊时间为3~300天, 本组患者合并有接触性出血52例, 出血多于月经量24例, 少量不规则阴道出血或白带有血丝76例。

1.2 方法

根据绝经时间长短情况将本组所选的98例患者分为A组50例和B组48例, 其中, A组患者绝经1~5年, B组患者绝经时间均>5年, 分析两组患者绝经后阴道出血原因及临床病理等。所有患者均经病理证实。

1.3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17.0统计学软件进行分析。计量资料以“±s”表示, 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百分数 (%) 表示, 采用x2检验, 以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A组患者引起阴道出血原因:良性疾病16例 (32%) ;功能性病变28例 (56%) ;恶性肿瘤6例 (10.2%) ;B组患者引起起阴道出血原因:良性疾病22例 (45.8%) ;功能性病变18例 (37.5%) ;恶性肿瘤8例 (16.6%) 。见表1。

3 讨论

绝经后阴道出血是妇女的多发病症, 该病主要是指妇女自然闭经超过1年出现阴道出血[1], 严重影响女性的健康。了解绝经后阴道出血的原因并积极诊治对于保障女性健康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引起阴道出血的原因有多种, 其中最主要的是老年患者生殖系统恶性肿瘤, 相关研究表明, 由于当前医学技术不断发展, 诊疗手段的进一步提高, 加上人们健康意识的提高, 积极进行妇科检查的女性也更多, 这些因素都导致了生殖器官恶性肿瘤的发生率日益下降, 目前患者绝经后阴道出血的主要原因为生殖器官良性疾病[2]。

本组患者子宫功能性异常出血48例 (49%) , 良性疾病40例 (45.75%) , 提示在绝经后子宫出血的患者, 以非器质性疾病为主, 这一结论与我国著名医学研究者赵轩等[3]报道的结论相符合。且大量临床研究表明, 患者在绝经后, 卵巢功能有一段逐渐衰退直到停止的过程, 子宫内膜仍会存在很长时间, 但雌激素水平会发生改变, 患者体内促卵泡生成素 (FSH) 显著升高, 并进一步的刺激卵巢内间质细胞分泌雄激素, 导致外周组织转化成雌激素;绝经后患者肾上腺素皮质及卵巢仍会分泌雄激素, 此类激素被外周组织转化为雌酮, 并会累及刺激子宫内膜, 从而导致了子宫内膜出现增生期变化, 当机体的激素水平出现波动情况时容易发生出血现象。由于雌激素长期的刺激, 患者更容易发生子宫内膜癌, 因此, 如果绝经后阴道出血是增生期子宫内膜引起, 则需引起患者和医务人员的高度重视, 加强患者的跟踪诊断, 同时为促进患者内膜脱落或逆转, 可给予适量孕激素, 有专家提出对于绝经时间>5年的增生性子宫内膜患者, 在宫腔深度≥8 cm时, 可采取子宫切除手术, 以防癌变, 且这一方法在减少及避免绝经后妇女患者子宫内膜癌发生情况中具有重要意义[3]。

多数患者绝经后阴道出血现象均是由于良性病变导致, 也有一少部分患者是由于恶性肿瘤导致, 尤其是子宫内膜癌。本研究由于恶性肿瘤而导致的绝经后患者阴道出血现象, 子宫内膜癌居于首位, 占20%, 由此可知临床必须重视患者绝经后阴道出血现象, 尤其是高龄患者及绝经时间>5年的患者, 且需要采取必要的诊断方法, 国外著名医学研究者Kipp等人采用子宫内膜采集器 (Tao byush sampler) 结合液基薄层细胞学进行检查, 并将宫腔镜子宫内膜活检的病理诊断为金标准, 细胞学筛查子宫内膜癌的敏感度为95%, 特异度为70%, 2005年, Minagawa等在普通人群中对联合应用阴道超声 (TVS) 与子宫内膜细胞学 (ECT) 对子宫内膜癌的诊断价值进行了评价, TVS测量子宫内膜厚度, ≥5 cm为高危异常人群, 对入组的552例研究对象行TVS异常以及ECT阳性者可采用宫腔镜+子宫内膜活检术治疗, TVS或ECT阴性者实施了为期1年的门诊随访, 敏感度为100%, 特异度为99.1%, 因此对绝经后反复阴道出血、排液, 及时行TVS及ECT检查, 对于经过超声测量子宫内膜厚度>1 cm的患者, 即使通过细胞学检查患者子宫内膜呈阴性, 也需要及时接受宫腔镜检查确诊, 以排除恶变。

参考文献

[1]汤春生.绝经后出血与子宫良性疾病.中国实用妇科与产科杂志, 2000, 16:137-138

[2]葛杏林.绝经后出血的研究进展.中国实用妇科与产科杂志, 2000, 16:177-178

绝经后阴道出血46例分析 第7篇

1 资料与方法

1.1 资料

2003年9月至2006年9月在我院妇科就诊的绝经后阴道出血病人46例, 年龄42~79岁, 平均年龄54.70岁。自绝经至出现阴道出血时间1.5~26年。主要症状:不规则阴道出血, 性交出血, 血性白带。

1.2 方法

全部病例除病史外均经常规妇科检查、B超检查、宫颈细胞学涂片。据出血部位8例行宫颈活组织检查, 33例行分段性诊刮宫内膜活检, 除阴道炎以临床表现及阴道分泌物涂片为标准, 其余均以病理检查为诊断依据。

2 结果

2.1 46例据1.2中所述之诊断方法, 检查结果分为生殖器炎症, 功能性子宫出血, 恶性肿瘤, 癌前病变, 其他良性病变共5类, 见表1。

2.2 绝经后阴道出血病例中恶性肿瘤患者的平均年龄为61.82岁, 平均绝经年限12.43年, 均明显高于非恶性肿瘤组, 见表2。

2.3 11例功能性子宫出血病例诊刮宫内膜活检结果

分泌型2例, 增生或增生过长型7, 萎缩型2例, 提示绝经后一定时期内子宫内膜主要受雌激素影响, 见表3。

3 讨论

本资料研究表明绝经后阴道出血良性疾病是主要原因, 其中又以生殖器炎症最多见, 占总病例的50%。此因为绝经后卵巢功能减退, 雌激素水平降低, 阴道粘膜萎缩变薄, 阴道上皮内糖原含量减少, 阴道内p H值上升呈碱性, 抵抗力薄弱;子宫内膜菲薄, 易受细菌感染, 发生阴道、子宫内膜等炎症[2]。因此, 应注意绝经期的生理变化, 在无激素替代禁忌的情况下, 可补充小剂量雌激素, 以维持生殖器一定的生理功能, 有利于预防萎缩的生殖器发生感染。

有关资料报道55岁前少数妇女尚有黄体形成并分泌孕激素。本组病例功能性子宫出血11例中也有分泌型2例。另有增生或增生过长型7例, 萎缩型2例。可见绝经后功血多是无排卵型, 有少数系有排卵型的。有排卵性出血可能因绝经后不久卵巢内残留的个别卵泡偶然发育并排卵, 但黄体发育不全, 致子宫内膜分泌反应不良, 导致出血;无排卵性出血考虑与内、外源性雌激素影响有关, 绝经后虽卵巢皮质萎缩, 卵泡产生雌激素减少, 但来源于卵巢间质及肾上腺皮质的雌激素在外周脂肪组织中转变为雌酮, 使子宫内膜仍呈增生甚至增生过长状态, 体内激素波动时, 导致出血。

本组病例中, 恶性肿瘤7例, 占有10.87%, 平均年龄61.82岁, 平均绝经年限12.43年。癌前病变1例, 占2.17%。虽然其所占比例不高, 但因其严重威胁患者生命, 目前尚无有效的预防措施, 临床妇科医生应高度重视有关早期症状, 对于绝经后阴道出血病例特别是年龄较大、绝经时间较长者, 应高度警惕, 积极采用现有的多种检查手段, 综合分析, 力争做到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B超因其无痛、无创、便捷、可重复、诊断较准确广为广大患者所接受。Karlsson等对1168例绝经后出血患者B超检测, 发现所有恶性子宫内膜癌的子宫内膜厚度均>5mm, 故认为5mm可作为子宫内膜病变存在的有意义指标。但B超不能代替宫颈活检及分段诊刮宫内膜活检, 其虽有创伤和痛苦, 但因其快速、准确、漏诊率低, 目前仍是首选的检查手段。随着宫腔镜检查的逐步普及, 宫腔镜在绝经后出血的诊治上将会提供更大帮助。

参考文献

[1]王德智.中国妇产科专家经验文集[M].沈阳:辽宁科学技术出版社, 2001:620~623.

绝经后阴道出血422例临床分析 第8篇

1.1

选自1989~1997年到我院妇产科以绝经后阴道出血病主要症状就诊的妇女422例,年龄48~80岁,平均59.52岁,绝经年限1~30年,平均6.71年,阴道出血1次至2年,平均21.8天。

1.2 诊断依据

阴道炎根据其临床表现及分泌物涂片,其他疾病均根据病理检查结果。

2 结果

良性病等为绝经后阴道出血的原因,占79.15%,其常见病依次为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24.17%),慢性宫颈炎(22.27%),老年性阴道炎(13.27%)。恶性肿瘤占20.85%。现分析。

3 讨论

3.1 绝经后阴道出血约有1/3系恶性病变引起[3]。

但今年发现因恶性病变导致的绝经后阴道出血的比例有所下降。本研究表明,良性病等为绝经后阴道出血的主要原因,占79.15%。其中常见病依次为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24.17%)。其中炎症疾病166例居绝经后阴道出血原因的首应。绝经后卵巢功能衰退,雌激素不足,阴道粘膜萎缩,上皮细胞内糖原含量减少,阴道PH值升高,易受细菌感染,引起生殖器官炎症导致阴道出血。

3.2 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中,增生期子宫内膜最多,占74.51%.可能因为:

(1)绝经后妇女体内雌激素处于低水平,而FSH为高水平,过高的FSH刺激萎缩的卵巢,使卵巢皮质中间质细胞增生,分泌雌激素直接作用于子宫内膜。(2)绝经妇女来源于肾上腺皮质的雄激素,在外围脂肪组织中转换为雌酮,当其水平波动时即发生出血.(3)绝经初几年中,可有少数偶发排卵,使子宫内膜呈不良分泌反应。(4)还有少数用雌激素替代疗法的妇女,可使子宫内膜增生而出血。

3.3 在422例绝经后阴道出血的患者中,恶性肿瘤88例,占20.85%。

其中子宫内膜癌46例(52.27%),宫颈癌40例(45.45%)与文献[5]报道的绝经后阴道出血患者恶性肿瘤发生率在40%~60%相比偏低。且随着年龄的增长,距绝经时间延长,恶性肿瘤发病率有增加趋势。

3.4 带内节育器所致绝经后阴道出血占7.12%,可能因为绝经后妇女子宫萎缩变小使带内节育器错位,子宫内膜受损出血。

或带内节育器可致非特异性子宫内膜炎出血。因此,对绝经后妇女,及时取出带内节育器是十分必要的。

3.5 卵巢肿瘤占绝经后阴道出血的3.32%,其中颗粒细胞瘤2例,卵泡膜细胞瘤2例,黏液性囊腺瘤10例。

颗粒细胞瘤和卵泡膜细胞瘤有分泌雌激素的功能而致子宫出血。黏液性囊腺瘤等一些上皮性肿瘤或畸胎瘤,卵巢静脉血中雄烯二酮显著比外周血高,分别是正常绝经妇女的5.6倍和4.3倍。雄烯二酮可转化为雄酮致子宫出血。

因此,对绝经后阴道出血的病人,要高度警惕其有恶性肿瘤的可能,需全面仔细检查,避免误诊、漏诊,值得临床医师的注意。

摘要:绝经后阴道出血是指生理性绝经1年的阴道出血或血性白带。黄荷凤报道绝经后阴道出血485例,病理证实因良性病变和非器质性病变引起的出血占77.3%,居首位,而恶性肿瘤只占22.7%。文献报道随着妇科肿瘤普查工作的开展,由恶性肿瘤所致的绝经后阴道出血病例逐年减至11%~17%(国外)和42%~45%(国内)。本文选自1989~1997年到我妇产科以绝经后阴道出血病主要症状就诊的妇女422例,针对其病因进行分类分析。

参考文献

[1]黄荷凤.绝经后出血485例临床及病理分析[J].中华妇产科杂志,1992;27:90.

[2]常才.绝经后出血85例临床分析[J].实用妇科与产科杂志,1991:7:144.

[3]北京协和医院妇产科,临床病理讨论.绝经后出血[J].中华妇产科杂志.1986;21(1):47.

[4]黄荷凤,张来涞.绝经后阴道流血研究近况[M].国外医学妇产科分册,1991;18127:69.

绝经后阴道出血403例临床分析 第9篇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组研究所涉及的研究对象是2006年1月至2010年6月期间, 我院收治的403例绝经后阴道出血患者, 经检查所有患者均生理性绝经1年以上。年龄44~76岁, 平均 (53.46±9.47) 岁;患者临床表现为不规则的阴道出血、血性白带和性交出血。患者发病距离绝经的时间为1~31年, 所有患者均为自然绝经。将患者按照年龄分为两组, 低龄组 (70岁以下) 患者353例, 高龄组 (70岁以上) 患者50例。

1.2 诊治方法

(1) 诊断方法:详细询问患者病史, 并注意患者是否服用激素或能够导致出血的药物。对患者进行常规的妇科检查, 查看患者是否存在子宫颈炎、阴道炎等症状, 查清患者的出血部位, 了解子宫大小和附件包块情况。采用阴道分泌物检查, 查看患者的细胞学状况和是否存在阴道炎症;采用宫颈刮片检查和B超检查, 了解患者的子宫形态、大小等。 (2) 治疗方法:根据对患者的临床检查和病理检查结果确定具体的治疗方案。对于良性病变和炎症患者给予消炎、止血等治疗。对于良性或恶性肿瘤并无其他手术指征的患者, 根据患者的实际身体情况行手术治疗。

1.3 统计学分析

本组研究采用SPSS13.0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的分析和处理, 计数资料采用卡方检验, 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 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经本组研究显示, 导致患者绝经后阴道出血的主要原因有宫颈炎、阴道炎和子宫内膜炎等生殖器官炎症, 其次是功能性子宫出血或恶性肿瘤, 所有患者阴道出血的原因情况如表1。此外, 经本组研究发现, 患者发生绝经后阴道出血的患者, 年龄越大, 其恶性肿瘤的发病率越大, 如表2所示。

注:与高龄组相比, P<0.05

3 讨论

绝经后阴道出血是指女性在自然闭经1年以上而出现的阴道出血情况, 所以主要的多发患者为老年性妇女, 患者主要的多发阶段在其绝经后的1~5年之间, 当女性绝经以后其相应的身体功能就会出现降低的情况, 例如卵巢萎缩雌激素水水平、子宫内膜以及宫颈上皮等相关能力的降低, 所以也在一定程度上加注了炎症性感染反应。总结患者疾病类型主要包含良性病变45例 (内膜增生症、平滑肌瘤、内膜炎、宫颈炎以及宫颈息肉等) 、非器质性病变 (增生期内膜、分泌期宫内膜、萎缩性内膜等) 、恶性肿瘤病变 (子宫内膜癌、子宫平滑肌肉瘤以及卵巢浆液性囊腺癌) , 过去常常认为造成女性绝经后出血的主要原因为生殖器官恶性肿瘤病变, 但是随着国内外临床治疗工作展开的过程中发现非器质性病变和良性疾病俨然已经成为了引发女性绝经后出血的主要原因。经本组研究证明子宫良性疾病和炎症是导致患者绝经后阴道出血的主要原因, 与林东平, 吴万龄[3]等人的研究成果相一致。本次研究中, 70岁以下患者中患有恶性肿瘤的患者共21例, 占5.9%;70岁以上患者中33例患者患有恶性肿瘤, 占66%, 两组比较具有明显差异 (P<0.05) 。可见患者发生恶性肿瘤的概率与患者的年龄有关, 由恶性肿瘤而引发的阴道出血也会随着年龄的增加而提升。对患者进行定期的检查和治疗能够及时有效的诊断和治疗对于保证患者的身体健康、提高生活质量等意义重大。

导致绝经后阴道出血的原因多样, 为诊断和治疗带来一定的负面影响。所以绝经后阴道出血患者做好定期的妇科检查、阴道镜检查、B超检查等十分必要。传统通常采用常规诊刮[4]的方式诊治, 给患者带来一定的痛苦, 并且常伴不能刮出内膜的现象。近年来, 随着医学技术水平的逐渐提高, 高分辨力的超声检查在妇科检查中得到普遍的应用, 能够清楚的将患者的子宫内膜结构和厚度显示出来。尽管这样, 对患者进行严密的临床观察和定期随访仍然不能忽视, 对于无随访条件的患者仍需要进行积极的诊刮。

绝经后阴道出血患者多为年龄较高的患者, 身体机能较差, 大多数患者伴有其他系统的内科疾病, 需要进行慎重的治疗。但是, 由于患者中患有恶性肿瘤的比例较大, 仍然需要对其采取必要的手术治疗。手术前要对其进行明确的诊断, 仔细检查患者的身体状况, 做出正确的评估, 最大限度的改善患者身体体征, 选择适合的术式, 严密监护, 预防并发症。

摘要:目的 研究分析绝经后阴道出血的诊断及治疗。方法 回顾性分析403例绝经后阴道出血患者的临床资料, 将患者按照年龄分为两组, 低龄组 (70岁以下) 患者353例, 高龄组 (70岁以上) 患者50例, 对所有患者行超声检查和病理检查, 严密观察患者的临床症状和治疗效果, 比较两组患者的诊治效果。结果 子宫良性病变、炎症是导致绝经后阴道出血的一个主要原因, 入选患者中患有恶性肿瘤的患者54例, 占总人数的13.4%, 其中低龄组21例, 占5.9%, 高龄组33例, 占66.0%。两组比较差异明显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 。结论 绝经后阴道出血症状以非器质性病变和炎性疾病为主, 随着患者年龄的增长和经期的延长, 发生恶性肿瘤的可能性会随之增加。

关键词:绝经妇女,阴道出血,恶性肿瘤,诊断方式,临床治疗

参考文献

[1]范雪梅, 林奇珩.绝经后妇女生殖道肿瘤226例临床分析[A].中国抗癌协会妇科肿瘤专业委员会第六次全国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11, 14 (20) :148-149.

[2]林东平, 吴万龄, 杨裕国, 等.绝经后妇女不同骨量骨代谢生化指标及其它相关因素的初步研究[A].全国老年骨质疏松专题学术研讨会论文汇编[C].2010, 11 (24) :47-48.

[3]王彦.COX2、VEGF在绝经后子宫内膜腺癌中的作用机制及血清CA125、VEGF测定的临床应用价值[D].四川大学, 2011, 30 (15) :125.

200例绝经后阴道出血原因分析 第10篇

【关键词】绝经;阴道出血;生殖器官炎症;恶性肿瘤

1 资料与方法

1.1 资料来源:2010年3月至2013年3月在我院妇产科就诊的生理性绝经一年以上病例200例,主要症状:不规则阴道出血、性交出血、血性白带、年龄40~81岁,平均年龄55岁,绝经距出血时间1.5~38年,平均8.46年。

1.2 方法:全部病例经常规妇科检查,宫颈刮片脱落细胞检查,根据出血部位,40例行宫颈活体组织检查,160例行子宫内膜诊刮活检,所有病例均以病理检查为诊断依据。

2 结果

2.1 200例根据病例检查分类见表1。

2.2 恶性肿瘤平均绝经年龄60.3岁,平均绝经年限11.4年,非恶性肿瘤平均绝经年龄53.3岁,平均绝经年限6.9年,恶性肿瘤病例的发病年龄,绝经时间明显长于非恶性肿瘤病例,见表2。

2.3 绝经时间长的阴道出血,恶性肿瘤发病率增加,见表3。

3 讨论

200例绝经后阴道出血的主要原因是生殖器炎症,绝经后由于卵巢功能减退,雌激素水平降低,使子宫内膜、宫颈上皮、阴道粘膜呈萎缩状态,造成局部抵抗力低下,病原菌容易侵入繁殖引起的炎症[1-2],因此,应注重更年期的生理变化,补充小剂量的雌激素,维护生殖器的生理功能,同时注重生殖器卫生有利防止生殖器发生感染。

本院资料表3可以看出,绝经时间最长的阴道出血恶性肿瘤发生率最高,绝经十年以上的阴道出血与恶性肿瘤发生有明显相关性,因此,绝经后阴道出血特别是年长患者,要高度警惕肿瘤的可能[3]。

随着社会进步,更年期妇女生活质量问题,越来越引起社会重视[4],妇科医生一定要警惕绝经后阴道出血现象,不可疏忽大意,宫颈活检、诊刮内膜活检,虽是有创检查,但其快速、准确、漏诊率低,目前仍是首选检查手段。

参考文献

[1] 周水生,黄敏,李小毛等.绝经后子宫出血确诊方法选择[J].广东医学,2008,29(8):1323-1325.

[2] 王玲,王霞,胡怡等.经腹部三维超声在绝经后子宫出血诊治中的应用[J].宁夏医学院学报,2008,30(6):722-723,728.

[3] 叶丽兰,周琴慧,陈丽群等.经后阴道出血 250例分析[J].实用医学杂志,2005,21(5):509-511.

绝经后阴道出血160例临床分析 第11篇

1 一般资料

1.1

就公主岭市中心医院2006年9月至2009年9月住院治疗的绝经后阴道出血患者160例, 均为自然绝经, 绝经时间1~31年 (平均12年) 年龄45~75岁。平均60岁, 多数为不规则的出血、白带有血或是接触出血, 出血量同月经量9例, 量多于月经量的3例。

1.2 诊断依据

全部病例经常规妇科检查、宫颈刮片脱落细胞检查。

2 结果

2.1 病因

160例患者中, 以良性增生为主, 占46.3%3%, 其次为炎症所致, 占19.7%, 不典型增生、癌变占4.9%, 见表1。

2.2 超声下子宫内膜与病理表现的关系

病理表现为正常腺体、炎症和良性增生的子宫内膜厚度可以大于、小于或等于4mm。

2.3 绝经年限与绝经后阴道出血、不良病变的关系

绝经1~6年出血60例, 不良病变2例;>16年的46例, 不良病变5例。

3 讨论

绝经期妇女停止1年为绝经, 绝经后阴道再出血则称为绝经期后出血。是临床一种症状, 可以有多种原因引起。易将恶性肿瘤作为绝经后出血的主要原因。炎症是绝经后阴道出血的最主要原因。因为有很大部分绝经后出血与老年女性生殖系统恶性肿瘤有关[2]。多出现在绝经的最初几年, 主要原因是功能性子宫内膜所致, 尤其以增生性常见。绝经女性雌激素水平分泌处于低水平, FSH水平高, FSH高水平。

萎缩卵巢被刺激, 造成卵巢皮质中间质细胞增生, 分泌雌激素直接作用与子宫内膜。绝经后女性雌激素主要来源肾上腺。其外周脂肪组织转变为雌酮。在绝经的开始的几年时, 还偶尔有排卵, 子宫内膜有不良分泌。引起体内雌激素不稳定, 激素水平波动大, 就会出血。另外一个原因是炎性病变, 是由于绝经后雌激素水平降低, 机体抵抗力下降, 子宫内膜变薄, 且修复差。血管弹性较差。导致绝经后内膜变薄, 修复力差, 一旦感染以后充血水肿, 血管弹性较差, 容易出血。据报道[3,4,5]炎症占绝经出血原因的18.5%, 宫内节育环出血占9%, 原因是由于绝经后子宫萎缩变小, 节育环移位, 子宫内膜受损出血, 再者节育环可以导致非特异子宫内膜炎出血, 子宫内膜萎缩后抗菌能力差, 易合并感染致出血。绝经期女性及时取环环是正确的必要的。以往以来都认为绝经后出血是生殖道恶性肿瘤的征兆, 本资料显示发生率为5.2%, 生殖道良性疾病引起的绝经后出血成为主要病因, 是当前先进医学技术。诊疗手段和人们认识提高有关, 普查广泛密切联系。绝经后阴道出血的诊断方法, 与基本的病史采集, 妇科检查是重要的手段。大家公认的宫颈脱落细胞检查, 排除子宫内膜癌的方法是分段刮宫, 是有创操作, 患者认可程度低, 而且是盲视操作, 具资料统计非常有临床经验的妇产科医师最多也只能刮到50%~60%的内膜, 容易遗漏宫腔微笑病变。资料显示[6,7,8,9,10], 阴道超声可以作为诊刮筛选手段, 超声是无创性检查, 子宫内膜增厚、子宫肌层侵犯。本资料显示, 高分辨的超声检查, 根据对子宫内膜厚度 (≤4mm时恶变的可能性小) 来判断子宫内膜的病变是具有一定价值的, 也有10%萎缩内膜发生子宫癌, 对绝经年龄偏大者, 单靠超声检查对子宫内膜癌的诊断就不是很确切的。宫腔镜检查、定位活检是诊断宫腔内病变的金标准。目前还没有资料证实宫腔镜检查引起癌细胞扩散。主张尽量降低子宫压力。不给予加压。防止癌症扩散可能有作用。

在临床实践中, 对于绝经后出血, 要重视, 绝经时间长出血的患者, 恶性程度高。应正确对待绝经后阴道出血, 一旦遇有绝经后阴道出血患者, 应立即查明原因, 做到早诊断、早治疗, 提高老年妇女的生活质量。

摘要:目的 探讨绝经后阴道出血的病因和诊断方法。方法 对160例绝经后阴道出血患者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绝经后阴道出血的主要原因为良性增生疾病占45.3%, 其次为炎症占19.7%, 而不良病变引起的出血占4.9%。通过高分辨率的超声检查, 结合宫腔镜检查定位活检, 能准确诊断宫内膜病变。结论 良性疾病是引起绝经后出血的主要原因;超声检查、宫腔镜检查结合定位活检是诊断宫腔疾病的首选方法。

关键词:绝经,阴道出血,炎症,超声,宫腔镜

参考文献

[1]黄荷风.绝经后阴道流血研究近况[J].国外医学:妇产科学分册, 1991, 18 (2) :69.

[2]李书娴, 高淑华.绝经后阴道出血患者诊断性刮宫前B超检测子宫内膜的价值[J].中华妇产科学杂志, 1997, 32 (1) :31.

[3]夏恩兰.宫腔镜在子宫内膜癌诊治中的应用[J].实用妇产科杂志, 2005, 21 (7) :398.

[4]程维雅, 白永秀.绝经后子宫出血的子宫内膜病理观察[J].中华妇产科杂志, 1991, 26 (5) :309.

[5]连利娟.林巧稚妇科肿瘤学[M].4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2006.

[6]杨金凤.绝经后阴道出血764例原因分析[J].青岛医药卫生, 2005, 37 (4) :266-267.

[7]曹乃康.绝经后阴道出血184例分析[J].浙江预防医学, 2005, 18 (10) :52.

[8]杜巧宁, 杜巧利, 李旺林.356例绝经后阴道出血病因分析[J].青海医药杂志, 2005, 35 (2) :18-19.

[9]王玉欣, 孙梅.绝经后阴道出血327例临床病理分析[J].吉林大学学报 (医学版) , 2005, 31 (2) :189.

上一篇:航线分析下一篇: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