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气布线范文

2024-05-07

电气布线范文(精选8篇)

电气布线 第1篇

“防患于未然”是安全防范系统中一直使用的宣传口号, 它伴随着中国的安防工作从三十年前的几乎空白发展到现在被普遍接受。同样, 在信息传输中, “防患于未然”一样是十分重要的。

1 电气保护

室外电缆进入建筑物时, 通常在入口处经过一次转接进入室内, 在转接处应加装电气保护设备, 这样可以避免因电缆受到雷击产生感应电势或与电力线路接触而给用户设备带来损坏。

电气保护主要分为过压保护和过流保护两种, 这些保护装置通常安装在建筑物入口的专用房间或墙面上。

综合布线的过压保护可选用气体放电管保护器或固态保护器, 气体放电管保护器使用断开或放电间隙来限制导体和地之间的电压。放电间隙由粘在陶瓷外壳内密封的两个金属电柱形成, 并充有惰性气体, 当两个电极之间的电位差超过交流250V或雷电浪涌电压超过700V时, 气体放电管出现电弧, 为导体和地电极之间提供一条导电通路。

综合布线系统除了采用过压保护外, 还同时采用过流保护。过流保护器串联在线路中, 当线路发生过流时, 就切断线路。为了维护方便, 过流保护一般都采用有自动恢复功能的保护器。

2 外部保护

在安全防范工程中, 往往都设有多道防线。在综合布线系统的工程设计中, 也需要设多道防线对信息安全进行保护, 以免信息中断造成重发, 以免信息辐射造成泄密, 以免信息出错造成音视扭曲, 以免因因输线引发人身安全事故。

与综合布线系统相关的工程保护至少包含了雷击防护、电磁防护、接地保护、防火保护等内容。

2.1 金属桥架保护

防火隔离:CM级的线缆在全封闭桥架中的阻然性能公认可以超过CMP级阻燃线缆的水平。

防雷保护:由于金属桥架必须接地, 因此它是建筑工程中十分理想的防雷手段, 当双绞线放在桥架里时, 桥架变成了防雷保护中一道不可缺少的防线。

电磁干扰:金属桥架接地除了具有一定的防雷功能外, 还具有初级的电磁屏蔽性能。

机械保护:金属桥架和金属电线管的最基本作用是为双绞线提供支撑和封闭, 这就使双绞线获得了很好的机械保护, 它使线缆能够在吊顶上, 地面下和墙壁内穿行而不会被破坏, 从而保障了20年以上的系统质保寿命。

2.2 屏蔽作用

电磁干扰和辐射是整个应用系统的问题, 由综合布线电缆引起的干扰只是其中的一部分, 而且辐射能量与发送信号的电压和频率有关。采用屏蔽是为了在有干扰的环境下保证综合布线通道的传输性能。它包括两部内容, 即减少电缆本身向外辐射的能量和提高电缆抗外来电磁干扰的能力。

综合布线的整体性能取决于应用系统中最薄弱的电缆和相关连接硬件性能及其连接工艺, 在综合布线中, 最薄弱的环节是配线架与电缆连接部件以及信息插座与插头的接触部位。当屏蔽电缆的屏蔽层在安装过程中出现裂缝时也构成了屏蔽通道的薄弱环节。为了消除电磁干扰, 除了要求屏蔽层没有间断点外, 还要求整体传输通道必须达到360°全程屏蔽, 这种要求, 对于一个点对点的连接通道来说, 是很难达到的, 因为其中的信息插口、跳线等很难做到全屏蔽, 再加上屏蔽层的腐蚀, 氧化破损等因素, 因此, 没有一个通道能真正做到全程屏蔽。同时, 屏蔽电缆的屏蔽层对低频磁场的屏蔽效果较差, 不能抵御诸如电动机等设备产生的低频干扰。所以采用屏蔽电缆也不能完全消除电磁干扰。

从理论上讲, 为减少外界, 可采用屏蔽措施, 屏蔽有静电屏蔽和磁场屏蔽两种。屏蔽的原理是, 在屏蔽层接地后使干扰电流经屏蔽层短路入地。因此, 屏蔽的妥善接地是十分重要的, 否则不但不能减少干扰, 反而会使干扰增大。因为当接地点安排不正确, 接地电阻过大, 接地电位不均衡时, 会引起接地噪声, 即在传输通道的某两点产生电位差, 从而使金属屏蔽层上产生干扰电流, 这时屏蔽层本身就形成了一个最大的干扰源, 导致其性能远不如非屏蔽传输通道。因此, 为保证屏幕效果, 必须对屏蔽层正确可靠接地。

在实际应用中, 为最大程度降低干扰, 除保持屏蔽层的完整, 对屏蔽层可靠接地外, 还应注意传输通道的工作环境, 远离电力线路、变压器或电动机房等各种干扰源。当综合布线环境极为恶劣, 电磁干扰强, 信息传输率又高时, 可直接采用光缆, 以满足电磁兼容性的需求。

3 系统接地

综合布线电缆和相关连接硬件接地是提高应用系统可靠性、抑制噪声、保障安全的重要手段。因此, 设计人员、施工人员在进行布线设计施工前, 都必须对所有设备, 特别是应用系统设备的接地要求进行认真研究, 弄清接地要求以及各类地线之间的关系。如果接地系统处理不当, 将会影响系统设备的稳定性, 引起故障, 甚至会烧毁系统设备, 危害操作人员生命安全。综合布线系统机房和设备的接地, 按不同作用分为直流工作接地、交流工作接地、安全保护接地、防雷保护接地、防静电接及屏蔽接地等。

交流工作接地、安全保护接地、直流工作接地、防雷接地等四种接地宜采用一组接地装置。接地系统是以接地电流易于流动为目标, 同时也可以降低电位变化引起的干扰, 故接地电阻越小越好。因此, 共用接地系统电阻值的确定应以其中最小值为准。

当防雷接地单独设置接地装置时, 交流、直流和安全保护接地应采用同一组接地装置。为了防止雷击电压对综合布线及连接设备产生反击, 要求防雷装置与其他接地体之间保持足够的安全距离, 但这个要求, 在工程设计中很难实现。如多层建筑防雷接地一般采用建筑主筋和基础底板主筋作接地线和接地体, 无法满足与其他接地体之间的安全距离要求, 可能产生反击, 此时, 只能将建筑物内各种金属体以及进出线管进行严格接地, 而且所有接地装置必须共用, 并进行多处连接, 使防雷装置和邻近的金属物体电位尽可能相同, 以防止雷电反击现象, 保证综合布线和系统设备的安全。

随着综合布线系统的日益完善和普及, 在布线产品和工程上推出的保护措施将越来越多, 也越来越完备, 这是产品走向成熟的必然结果, 也是布线系统发展的趋热。当综合布线系统的传输速率能够满足使用需求后, 布线系统的发展将会更进一步转向可靠性、安全性、可管理性和可维护性等方面, 而这些方面的技术进步正在形成新一代的综合布线产品。

参考文献

[1]黄若嵛.综合布线系统的智能化趋势[J].电脑知识与技术, 2009-05-05.

概述综合布线的电气保护论文 第2篇

电气保护主要有过流保护和过压保护两种,由于相关电气设备具备额定电流,一旦超过额定电流就会损害设备。为此,对向管设备进行了过流保护,在实际电流超过额定电流时,设备就会自动断电,从而保护设备不被破坏。过压保护主要是采用固态保护器和气体放电管保护器,固态保护器为综合布线系统提供了有效的保护,它是一种电子开关,如果在击穿电压范围以下,则进行电压钳位,否则,超过了击穿电压,便会将电压引入地下。这种固态保护器比较适用于击穿电压,对于过里的破坏性电压,可以对其泄放至地,从而来保护电缆的正常传输。

2.2外部保护

在综合布线系统中,电磁干扰的问题也比较严重,除了电缆能够引起电磁干扰以外,还有很多外来电磁干扰,对系统的安全性进行冲击。对于电缆产生的磁干扰,我们可以对其采用屏蔽保护,在综合布线系统的线路传输过程中,采用屏蔽保护不仅能够减少电缆自身对外产生的辐射,还能够提高电缆的抗干扰性。在进行屏蔽保护时,要注意重点问题,综合布系统中的配线架、电缆连接部分、插头等部分都属于薄弱地带,在屏蔽安装过程中要避免产生裂缝,使屏蔽系统达到全方位的保护效果。在屏蔽电缆中,低频磁场的屏蔽效果并不好,不能够很好的屏蔽相关设备产生的干扰,为此,采用电缆屏蔽保护不能够彻底消除综合布线系统的干扰问题。针对外界对综合布线系统的干扰问题,我们可以对其实施屏蔽保护,主要有静电保护和磁场保护两种方式。在综合布线系统中,屏蔽保护可以将干扰电流引入地下,如果对于接地工作的实施出现不当,那么就会使屏蔽层失去保护效应,电磁干扰也会随之增加。为此,在对电流引入地下的环节上要格外谨慎,正确的选择接地点,远离变压器、机房等干扰源,如果综合系统的工作环境比较恶劣时,要减少电磁的干扰性,提高传输效率,采用光缆来满足相关要求,从而使屏蔽保护起到最佳效应。

2.3接地保护

系统接地主要是为了提高综合布线系统的安全性而采用的保护方式,在相关人员进行施工前,都需要对各种设备进行深入了解,掌握接地方面的相关知识,清楚的辨识各类地线。在接地系统处理不当的情况下,系统设备的稳定性不仅会受到一定的影响,甚至还会导致事故的发生,从而危及工作人员的安全。为此,一定要按照相关要求进行接地处理,利用系统接地保护来保障综合布线系统的安全运行。

3结束语

对综合布线系统电气保护的探讨 第3篇

1 电气保护

室外电缆进入建筑物时, 通常在入口处经过一次转接进入室内, 在转接处应加装电气保护设备, 这样可以避免因电缆受到雷击产生感应电势或与电力线路接触而给用户设备带来损坏。

电气保护主要分为过压保护和过流保护两种, 这些保护装置通常安装在建筑物入口的专用房间或墙面上。

综合布线的过压保护可选用气体放电管保护器或固态保护器, 气体放电管保护器使用断开或放电间隙来限制导体和地之间的电压。放电间隙由粘在陶瓷外壳内密封的两个金属电柱形成, 并充有惰性气体, 当两个电极之间的电位差超过交流250V或雷电浪涌电压超过700V时, 气体放电管出现电弧, 为导体和地电极之间提供一条导电通路。

固态保护器适合于较低的击穿电压 (60V~90V) , 而且其电路中不能有振铃电压。它利用电子电路将过量的有害电压泄放至地, 而不影响电缆的传输质量。固态保护器是一种电子开关, 在未达到击穿电压前, 可进行稳定的电压箝位, 一旦超过击穿电压, 它便将过电压引入地, 固态保护器为综合布线提供了最佳的保护。

综合布线系统除了采用过压保护外, 还同时采用过流保护。过流保护器串联在线路中, 当线路发生过流时, 就切断线路。为了维护方便, 过流保护一般都采用有自动恢复功能的保护器。

2 屏蔽作用

电磁干扰和辐射是整个应用系统的问题, 由综合布线电缆引起的干扰只是其中的一部分, 而且辐射能量与发送信号的电压和频率有关。采用屏蔽是为了在有干扰的环境下保证综合布线通道的传输性能。它包括两部内容, 即减少电缆本身向外辐射的能量和提高电缆抗外来电磁干扰的能力。

综合布线的整体性能取决于应用系统中最薄弱的电缆和相关连接硬件性能及其连接工艺, 在综合布线中, 最薄弱的环节是配线架与电缆连接部件以及信息插座与插头的接触部位。当屏蔽电缆的屏蔽层在安装过程中出现裂缝时也构成了屏蔽通道的薄弱环节。为了消除电磁干扰, 除了要求屏蔽层没有间断点外, 还要求整体传输通道必须达到360°全程屏蔽, 这种要求, 对于一个点对点的连接通道来说, 是很难达到的, 因为其中的信息插口、跳线等很难做到全屏蔽, 再加上屏蔽层的腐蚀, 氧化破损等因素, 因此, 没有一个通道能真正做到全程屏蔽。同时, 屏蔽电缆的屏蔽层对低频磁场的屏蔽效果较差, 不能抵御诸如电动机等设备产生的低频干扰。所以采用屏蔽电缆也不能完全消除电磁干扰。

从理论上讲, 为减少外界, 可采用屏蔽措施, 屏蔽有静电屏蔽和磁场屏蔽两种。屏蔽的原理是, 在屏蔽层接地后使干扰电流经屏蔽层短路入地。因此, 屏蔽的妥善接地是十分重要的, 否则不但不能减少干扰, 反而会使干扰增大。因为当接地点安排不正确, 接地电阻过大, 接地电位不均衡时, 会引起接地噪声, 即在传输通道的某两点产生电位差, 从而使金属屏蔽层上产生干扰电流, 这时屏蔽层本身就形成了一个最大的干扰源, 导致其性能远不如非屏蔽传输通道。因此, 为保证屏幕效果, 必须对屏蔽层正确可靠接地。

在实际应用中, 为最大程度降低干扰, 除保持屏蔽层的完整, 对屏蔽层可靠接地外, 还应注意传输通道的工作环境, 远离电力线路、变压器或电动机房等各种干扰源。当综合布线环境极为恶劣, 电磁干扰强, 信息传输率又高时, 可直接采用光缆, 以满足电磁兼容性的需求。

3 系统接地

综合布线电缆和相关连接硬件接地是提高应用系统可靠性、抑制噪声、保障安全的重要手段。因此, 设计人员、施工人员在进行布线设计施工前, 都必须对所有设备, 特别是应用系统设备的接地要求进行认真研究, 弄清接地要求以及各类地线之间的关系。如果接地系统处理不当, 将会影响系统设备的稳定性, 引起故障, 甚至会烧毁系统设备, 危害操作人员生命安全。综合布线系统机房和设备的接地, 按不同作用分为直流工作接地、交流工作接地、安全保护接地、防雷保护接地、防静电接及屏蔽接地等。

交流工作接地、安全保护接地、直流工作接地、防雷接地等四种接地宜采用一组接地装置。接地系统是以接地电流易于流动为目标, 同时也可以降低电位变化引起的干扰, 故接地电阻越小越好。因此, 共用接地系统电阻值的确定应以其中最小值为准。

当防雷接地单独设置接地装置时, 交流、直流和安全保护接地应采用同一组接地装置。为了防止雷击电压对综合布线及连接设备产生反击, 要求防雷装置与其他接地体之间保持足够的安全距离, 但这个要求, 在工程设计中很难实现。如多层建筑防雷接地一般采用建筑主筋和基础底板主筋作接地线和接地体, 无法满足与其他接地体之间的安全距离要求, 可能产生反击, 此时, 只能将建筑物内各种金属体以及进出线管进行严格接地, 而且所有接地装置必须共用, 并进行多处连接, 使防雷装置和邻近的金属物体电位尽可能相同, 以防止雷电反击现象, 保证综合布线和系统设备的安全。

根据国家规范的要求, 在建筑入口区、高层建筑的楼层配线间或二级交换间都应设置接地装置。综合布线引入电缆的屏蔽层必须连接到建筑物入口区的接地装置上, 干线电缆的屏蔽层应采用大于4mm2的多股铜线接到配线间或交换间的接地装置上, 而且干线电缆的屏蔽层必须保持连续。配线间的接地应采用多股铜线与接地母线进行焊接, 然后再引至接地装置。非屏蔽电缆应敷设于金属管或金属线槽内, 金属槽管应连接可靠, 保持电气连通, 并引至接地干线上。同时, 配线架等设备接地应采用并联方式与接地装置相连, 不能串联连接。

4 结语

照明布线技巧在电气设计中的应用 第4篇

在电气照明设计过程中,设计者首先要根据照度的标准要求,进行初步设计,然后再根据建设单位和工程的具体要求,选择各种电光源设备、设计照明方式、确定灯具种类、安装方式、灯具部位并确定其安装方法以及进行配电线路的设计、选择开关电器、选择电线的截面积、型号、规格、数目等,一般对于比较复杂的大型工程来说,在布灯布线的过程中,容易出现错误,所以本文根据实际经验总结了布线技巧。由于在布线过程中涉及到整个照明电气线路的控制问题,故要先介绍一下照明电路的构成。

1 照明电气线路的控制

照明电路一般由四部分组成:电源、控制保护器(小型断路器和开关)、线路和负荷(灯具和插座)。

1.1 照明配电箱

楼层照明终端箱电源引自本楼的总配电箱或本楼的变压器低压配电屏,房间照明电源一般引自本层的照明终端箱。如图1所示。

常用的室内照明配电箱系统,如图2所示为民用住宅配电箱系统,当进线电源是三相时,要注意负荷的分配,尽量做到三相负荷平衡。

1.2 开关与线路的接法

开关种类多,建筑电气开关主要有跷板开关、拉线开关、调速开关和节能开关等几种,其安装方式有明装和暗装两种。

跷板开关一般安装在室内的承重墙上,采用暗装方式。开关触点的额定电流值为10A。每个接线端子只能并接两根2.5mm2的铜导线,所以在平面设计时,在开关处尽可能较少分支线路。开关的安装位置,距地面高度为1.4m。

照明器、插座等通常都是并联接于电源进线的两端,相线(俗称火线)经开关至灯头,零线直接接灯头,保护接地线与灯具金属外壳相连接。照明线路有两种方式连接,共头接线法,各照明器、插座、开关等直接从电源干线连接,导线中间允许有接头的安装接线法,称为直接接线法。导线的连接只能通过开关、设备接线端子引线、导线中间不允许有接头的安装接线法,称为共头接线法。共头接线法虽然耗用的导线较多,但接线可靠,是广泛采用的安装接线方法。如图3、图4所示。

1.3 照明设计布线

在照明布线设计中,会涉及到三种线:

(1)相线:俗称火线,符号:L。

(2)中性线:俗称零线,符号:N。

(3)保护线:俗称地线,符号:PE。

灯具在布置过程中,由于位置的不同穿线时可能会存在巨大的差异,所以为了布线的方便自行总计布线口诀:零线棚里穿,火线进开关。出来控制线,与零结成伴。

2 结合实际举例

下面以0类灯具为例,给教室进行布线。每只单联开关控制1纵行荧光灯。(图5)

布线说明:

零线棚里穿:把从照明配电箱中引出的零线穿过所有的灯具,即图中所有黑线的位置;

火线进开关:从照明配电箱中引出的火线,当遇到开关时引到开关中;

出来控制线:从开关中出来的火线变成控制线,几联开关引出几根控制线(实际上控制线就是火线,为了方便记忆换个名称)。

与零结成伴:凡是有零线的部位都要布置一根控制线。

3 典型建筑工程照明设计图

应用布线口诀进行布线,线路既简单又明了,不易出现错误,思路清晰可见。如图6所示。

4 结论

本论文针对照明布线极易出现多查线、少查线和错查线的现象,使设计进入混乱状态,损坏电气设备的这种现象,提出了照明布线的口诀,此口诀简单易懂,应用性强,实践也证明了该口诀具有很强的实施性、可行性以及准确性。

摘要:随着电气照明系统对文化与艺术的升华,照明设计对灯具布线的要求越来越严格,使得布线的问题变得越来越复杂,尤其对于初学者来说,在设计过程中,极易出现多查线、少查线和错查线的现象,使设计进入混乱状态,造成用电设备的损坏,甚至引发严重的电气事故。本文针对此种现象,自行总结了照明布线技巧,从而大大减少了错误出现的概率。实践证明了该技巧简单、可行且方便记忆使用。

关键词:布线,照明,线路控制

参考文献

[1]中国建筑科学研究院,建筑照明设计标准[S].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4.

[2]赵金剑.绿色公共建筑电气设计要求简析[J].建筑电气,2012.3.

[3]段春丽,黄仕元.建筑电气[M].机械工业出版社,2006.6.

电气布线 第5篇

关键词:UG,二次开发,VC++

很多部件内部的电气关系及信号交联关系复杂,不仅导线数量多,而且所用导线的类型和规格也不统一,部件内部结构空间紧张,为系统的设计带来不便。

UG的UG/ROUING模块下的UG/WIRING电气布线子模块是用于生成电气布线数据的设计工具,为电气布线设计员提供生成电气布线系统虚拟设计的能力。布线过程包括部件之间线路的布线和线路与接头的配合设计。根据电路设计要求,该模块将设计人员提供的电路接线表和元件表导入UG系统,设置线束的空间路径,在装配结构中进行线路布通和进行干涉检查,自动计算线路长度和线束直径,将布线线路中心变为实体线路,最后生成钉板图,以此作为实际布线时的设计依据。但是UG/WIRING提供的操作繁琐复杂,易造成布线工作效率低,布线结果杂乱。为方便设计者更好更快的完成布线工作,对UG电气布线模块进行了二次开发。

1 设计思想

利用UG应用开发工具集UG/OPEN实现系统开发,UG/OPEN中的UG/OPEN API是UG与外部应用程序之间的接口,是UG/OPEN提供的一系列函数和过程的集合,用户可以通过C语言编程来调用这些函数和过程,几乎可以实现UG系统的所有功能[1]。本文使用该工具实现UG自动布线系统的开发,并使新开发的系统和UG实现无缝集成。利用VC++的MFC应用程序框架,设计相关的MFC对话框和系统功能编程,利用Access作为后台数据库,采用MFC ODBC数据库访问技术实现对数据的访问。

2 系统结构

UG自动布线系统包括了UG电气布线模块的几乎全部功能。“启动项目”子菜单负责打开和管理要布线的目标装配件,以及完成元件表和接线表的读取;“生成路径”子菜单负责在元件端口之间手动路径连线和在两元件或定位夹子之间自动路径连线;“生成线束”子菜单则将已生成的路径连线自动生成实体线束,并自动调整定位夹子的尺寸;“工艺检测”子菜单主要用来检测生成的线束与元件或指定部位间是否存在干涉问题;“标准件管理”子菜单用来生成标准电子元件的针脚接口。本系统的主要功能结构如图1所示:

用UG/Menu Script工具进行菜单的设计,以便UG启动时自动加载系统菜单,以执行应用开发程序、User Tools文件和操作系统命令等。本系统自身定义的菜单名称为“自动布线系统”。用于创建UG新菜单的脚本语言通过ACTIONS命令来指定菜单项对应的响应行为。为本系统创建的菜单脚本文件是命名为app.men的文本文件,放置在startup文件夹里。本系统创建的快捷工具条图标如下图2所示:

3 关键技术

3.1 系统开发环境的基本设置

对本系统的开发,首先要建立系统开发根文件夹,路径设为D:buxianrouting_devug_program,在该文件夹下依照UG二次开发的规范建立application、startup和grip子文件夹,用来存放菜单脚本文件、快捷菜单文件、对话框文件和位图文件等。

本系统需要注册Windows系统环境变量。在“我的电脑”-〉“属性”-〉“高级”-〉“环境变量”中修改其系统变量。首先添加或修改“UGII_USER_DIR”,变量名为“UGI-I_USER_DIR”,变量值为“D:buxianrouting_devug_program”;然后添加或修改“UG_INITIAL_MACRO_DIR”,变量名“UG_INITIAL_MACRO_DIR”,变量值为“D:buxianrouting_devug_programapplication”。

3.2 VC++6.0上系统关键功能开发

(1)生成元件和端口之间的路径

打开需要布线的装配部件,进入UG的电子布线模块,按照部件属性与布线需求先手工编辑好元件表和接线表,之后向UG的电子布线模块导入元件表和接线表,利用utd文件读宏命令来实现表的读入。Utd文件的路径确定为:char*tool_name="D:uxianouting_devug_programapplicationimportcmp.utd"。

通过以下函数段得到文件路径和名称:

在布线过程中,需要实现部件之间和不同部件上的端口之间的路径生成,利用UG/Open UIStyler创建对话框进行路径生成的操作。在选择路径两端的接口部件时,部件选择过滤器应设为“部件”,不要选择“soild”之类,否则无法得到部件和端口的相关特性。如果两部件的中间路径复杂,可在必要的位置布置“定位夹子”,然后一段一段顺序分段生成路径即可。在部件之间和端口之间生成路径,即生成一条线束中心线,需要定义生成路径函数来实现。生成路径函数如下:

其中linkpart函数是部件和端口之间连接的执行函数,其参数原型是linkpart(tag_t aobj1,tag_t aobj2,bool breverse1,bool breverse2,tag_t*spline_tag)。

(2)生成实体线束

当一条中心线被定义和连接后,就可以沿着已定义中心线生成实体线束,自动调整定位卡子的尺寸。调整卡子直径之前,需要判断UG是否打开并进入了装配部件的根节点,将布线装配部件设为工作部件,然后利用函数UF_ASSEM_cycle_objs_in_comp(t Occ Root_s,&aobj)循环所有装配件部件,修改卡子尺寸。路径生成线束后,利用函数UF_ROUTE_ask_stock_diameter()得到线束的直径,按照其直径,修改带有端口的卡子的直径。

(3)工艺检测

工艺检测即检测生成线束与元件或指定部位间的干涉情况。工艺检测子对话框如图3。

“参数设定”按钮用来设定间隙参数。当检测干涉时(线路总体干涉与避让体干涉),该按钮用来设置部件与线缆最小间隙值和避让体与线缆最小间隙值。“线路总体干涉”按钮,自动检测所有零部件与连线的干涉情况。在循环检测线路总体干涉时,先要通过循环得到装配件里的全部实体,若检查到装配件内含有线束,则进行干涉检验。检验时要检查部件与线缆的最小间隙,如果零件与线束最小距离小于设定的间隙值则自动弹出对话框显示干涉零件,使用鼠标和键盘改变列表中干涉体,UG界面会高亮显示该干涉零件。“避让体指定”按钮,用来指定实体上的线或者面,通过函数tag_t t Occ Root_s=UF_AS-SEM_ask_root_part_occ(t Prt User Part)实现回到装配体的根节点,来指定避让体。“避让体干涉”按钮则检测已指定好的避让体与线束的距离和干涉。

3.3 系统数据库设计

本系统使用关系式数据库管理系统Access进行表结构设计,命名为routing.mdb。采用MFC ODBC数据库访问技术。系统访问数据库时通过ODBC开放式数据库连接提供的标准接口。ODBC提供了一系列的API函数可以高效的访问任何带有ODBC驱动程序的数据库[2]。当访问数据库时,需要在Windows系统“控制面板”-〉“管理工具”-〉“数据源”-〉“系统DSN”中用ODBC数据源管理器注册routing.mdb数据源。系统利用VC++6.0实现数据库的访问,其连接数据库的代码如下:

3.4 UG布线系统对装配件的应用实例

利用本系统为一个装配部件布通线路,快捷工具栏展开的是布线系统的操作项目。操作按照启动项目->生成路径->生成线束->工艺检测进行。如图4:

4 结语

在UG平台上对电气布线模块进行二次开发,经过使用证明,能够更为合理的利用整个装配件中空间来布设线路,同时能够显著提高布线设计人员的效率和缩短整个工程设计的周期。

参考文献

[1]李如忠.利用UG二次开发功能实现制图参数的快速设置[J].计算机应用,2008,(4):71~72.

[2]吴利霞,王飞.基于UG二次开发的齿轮库设计[J].制造业信息化,2008,(9):147~149.

[3]黄翔,李迎光.UG应用开发教程与实例精解[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4.

[4]黄勇.UG二次开发与数据库应用基础与典型范例[M].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2008.

[5]George Shepherd等.深入解析MFC[M].北京:中国电力出版社,2003.

电气布线 第6篇

神州数码集团副总裁叶海强表示:“此次神州数码在与施耐德电气的合作中将发挥其分销代理渠道的优势, 同时从用户需求出发, 在提供优质产品的同时, 还会重点提供绿色数据中心解决方案, 并在政府、医疗、电信、大中型数据中心等领域展开全方位的合作, 为客户创造更多的价值。”

施耐德电气中国区副总裁、智能生活空间事业部负责人殷涛表示:“施耐德电气十分重视与分销商伙伴的合作与长期发展, 与合作伙伴共同进步是施耐德电气始终贯彻的经营理念。神州数码拥有强大的渠道网络及物流系统, 同时也在行业内拥有广泛的营销资源优势, 我们相信, 此次合作将为双方带来更为广阔的发展空间。”

随后, 神州数码与施耐德电气的领导在台上签署战略合作协议, 并现场授牌。神州数码系统战略本部网络业务本部总经理王俊峰先生接受施耐德电气智能生活空间事业部销售总监于洋女士授牌。

随着云计算、虚拟化和3G时代的到来, 数据中心及附属基础设施将会迎来新的挑战, 而关键电源及数据中心整体解决方案的需求势必将保持强劲的增长势头, 市场正在不断扩大。施耐德电气智能生活空间事业部, 可以提供结构化综合布线系统、智能照明系统、楼宇自控系统等适应于商务应用、数据中心、自动化等领域的解决方案和服务能力。

电气布线 第7篇

施耐德电气公司作为全球电力与控制的领导者, 拥有着悠久的历史和强大的实力, 其业务涉及配电和自动化与控制两大领域, 为能源与基础设施、工业、建筑及民用住宅等四大市场提供着系列齐全的优质产品、解决方案和服务。

作为施耐德电气智能终端部的核心业务之一, VDI负责综合布线产品及其解决方案, 是施耐德电气所倡导的“新电气世界”和“透明建筑”理念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对梅兰日兰和奇胜两大品牌及其产品线的整合, VDI为用户提供高质量的产品、完整的解决方案和广泛的选择, 致力于为用户构建现代智能建筑和工业自动数据信息系统的高品质物理基础网络。VDI综合布线系统为用户在设计与安装时提供高度的灵活性和更大的扩展性, 并大大降低客户的维护及运营管理成本。施耐德电气VDI综合布线系统包括四大系列:Infra+, Titanium, Connect以及智能布线箱。这些系列针对不同的市场和用户需求, 提供各具特色的产品及解决方案。用户可以在这里实现和感受真正的一站式体验。

常记智能日暮, 布线不知归路。身为施耐德电气智能综合布线系统销售总监多次带领团队取得骄人的业绩, 受到多家媒体追访和报道。温总, 书香门第出身的她人如其名, 温柔典雅。综观以往, 温总可谓, 布线无限千家过, 巾帼人物在今朝。为此, 凭着对温总“布万线而后知音, 授千建方广识器”的评价, 本刊中国勘察设计协会《智能建筑与城市信息》杂志社专程采访了温总。

起舞弄燕影

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 数据中心的大规模建设, 为综合布线市场注入了新的活力, 带来了巨大的商机。中国加入WTO以后, 世界经济一同化更加趋势化, 外资品牌逐鹿中国市场明显。2008年, 随着全球的金融市场的萧条, 世界经济体制的影响, 智能建筑领域行业竞争俞加明显, 各类产品厂商受到市场冲击和挑战, 而品牌整合以及销售维护, 亦成为了市场运营的重要组成部分。此时, 在布线市场的大河上, 温燕丹, 一个知性女人的名字, 却勇敢地执舵远航。

未识温总时, 时常在各大智能建筑媒体中报道中听闻其名。2007年, 作为施耐德电气VDI (中国区) 销售总监, 温总将梅兰日兰和奇胜两大品牌及其产品线整合, 从客户、渠道、行业等各方面来进行一次增值, 一时间, 媒体频频关注。初识温总, 在一个匆匆的下午, 百忙之中的她接受了我刊的采访。此时, 坐在面前的温燕丹, 含笑点头, 有着特有的典雅。仗剑江湖十多年的她, 谈吐不凡, 更多了一份巾帼侠骨的豪情。WTO后, 国内外品牌争霸, 布线市场群雄割据, 很难相信竟能折射出面前这么一位儒雅的女职业经理的燕影风范。

成功的光环更多的是付出, 辉煌的成就后面总有着艰辛的努力。谈到职业往事, 温燕丹说到在受任施耐德电气前, 激荡布线市场也有近十年。2003年, 温总加入施耐德电气公司旗下品牌奇胜公司, 就这样, 5年来, 金耀其光, 人显其能。今天的温燕丹同她带领的队伍俨然成了施耐德电气公司综合布线领域的销售骨干团队。

整合达成增值品质促成优势

如今的温燕丹, 人们更多的是将其和施耐德电气VDI一起谈论。

“整合达成增值品质促成优势”。关于施耐德电气VDI旗下梅兰日兰和奇胜的品牌整合, 记者从温总那里了解到, 梅兰日兰、奇胜这两个品牌在整合之前, 就是世界知名品牌。梅兰日兰品牌在法国起家, 有600多项专利, 主要应用于工业、办公, 医疗等领域;奇胜品牌在澳大利亚起家, 有着300多年历史, 主要应用在民用、酒店, 学校等建筑方面。据悉, 对于综合布线这个新兴的产业来讲, 2003年梅兰日兰和奇胜布线产品进入中国市场涉及布线行业。就这样, 同样有着几百年历史的施耐德电气公司, 在2007年对这旗下这两大品牌进行整合。VDI发展到今天, 拥有多项专利的技术, 同时致力于为用户提供极优质的布线服务。策略制导方向, 产品铸造成就, 如今的VDI在国内国外都有很多成功的案例。在涉及到教育、政府、医疗、金融、酒店及数据中心等各个方面, 温总自豪地说, 施耐德电气公司都有很多骄人的成绩。

布线识丹心

洛阳亲友若相问, 一片冰心在玉壶。壮志情怀的温燕丹行事如其名, 铁血丹心付布线。终究VDI的产品, 无论从技术领先到技术创新、产品品质到人性化设计、以及美丽时尚的概念产品都含有带给用户优质的真情。这是施耐德一贯的风格, 也是温燕丹的风格。

在市场竞争日趋激烈的当今, 作为一家外资的高科技公司, 曾今的温燕丹经常考虑着, 如何创建一支稳定的销售团队和客户群才能够有效的提高市场竞争力, 在这方面是, 她一直在苦苦思索着诠释产品和服务的主线和理念。现在, VDI经营理念已经这样考虑和实施着, 并一直贯穿着施耐德全球总裁的宗旨:第一, 对客户和合作伙伴, 全心全意关注其满意度、成为一个值得与之合作的杰出公司;第二, 对员工, 成为与之共同成长、成为一个值得为之工作的杰出公司;第三, 超越市场, 成为一个对股民值得投资的公司;第四, 对地球和社会负起责任, 成为一个杰出的世界伙伴。就这样, 这个理念, 一直贯穿在VDI的所有产品中。如今, 以人为本, 发挥其成, 共建平台, 共同发展的理念成为了温燕丹管理VDI员工及其客户服务的一条主线。

大家庭的伙伴关系

商海里经常说到客户就是上帝, 现代社会也要经常谈到和谐经营。在双赢才能大满灌的市场经济时代, 为了更好的管理和维护客户关系以及进一步开发资源, 温燕丹亦有自己的准则:把客户看作一个合作伙伴, 将其看作一个大家庭成员。通过良好的沟通努力打造一个共同发展的平台。目前, VDI若要提供培训课程, 都会事先把消息发给其合作伙伴, 包括经销商。让他们选择, 针对他们的反馈和需求, VDI方才开始开课。就这样, 一直是站着客户的角度去考虑, 细节中成就了VDI伟业。这么一个良好的沟通平台, 一个共赢、开放式的平台也反映了温燕丹处世的儒雅, 行商的精睿, 这样的准则虽不说字字珠玑可也是她的心血所致, 心血所指!现实中记者也看到, 施耐德电气 (中国) 网站客户专区就有分销商专区、设计院专区, 成套厂专区、系统集成商专区等等, 同时还开通了客户关爱热线4008101315。正所谓观念决定方向, 性格决定前途, 胸怀决定规模。你赢我也赢, 你先赢我后赢的营销战略策略, 就是温总竞争致胜的法宝, 这也是对一代优秀企业经商的最大诠释。

论“光进铜退”

商人是谨慎的。作为一个严谨的职业经理, 当记者就金融危机铜价回跌, “光进铜退”的现象是否要消退时, 温总却并没有直接激进的回答。温燕丹认为“光进铜退“的现象不存在消退不消退, 光纤和铜缆是两个同一领域不同需求市场的产品类别。她认为目前中国布线市场比较成熟, 客户的消费是理性的, 应该理性的去寻找需求。随着技术的推进, 光纤的发展, 现在光纤的成本也在降低, 而要实现光纤最主要关键点的还是光纤的设备。在此, 温总从前瞻性看, 光纤虽然仍然在发展, 但并不意味着光纤就会取代铜缆, 或者说铜缆取代光纤等观点成立。在主干、沿线领域目前使用光纤是主流, 但在水平、基点领域以及通过设备维护性来考虑, 多数还是在使用铜缆。

展望未来品牌建设

闯荡布线江湖这么多年, 作为一名刚强的女流。当记者问道对以后行业发展的前瞻展望和分析时, 演绎着优秀、舞动着江湖曲的温总, 乐观着说:“我是这么看, 整合调整, 科学理性的发展是这个行业的主流。还有, 从长远来讲, 这个行业肯定还是一个新兴企业, 还是在往上发展的。但是, 这个速度, 并不是那么快, 并不像前几年那么快。高度已经很高了。现阶段, 在这个行业里做, 一定要做到细致化, 要做到产品有技术创新、具有高品质, 同时更要有一些人性化、时尚化, 方便客户使用。从这个角度去考虑, 我觉得, 企业如果在产品方面、技术方面有创新, 才更容易在市场上站稳脚步。施耐德在这方面做了很多。我们VDI一直在推出更具有高技术成分、更人性化设计的产品面向市场。”

可能是习惯了把自己推向一个时代的峰尖浪口, 在整合梅兰日兰和奇胜两大品牌后, 就管理和经营综合布线领域的系统产品时如何走品牌发展道路时, 温总考虑到品牌发展离不开施耐德电气公司整个大品牌的发展战略。她谈到, 施耐德电气公司是一个全球的大公司, 也是一个电气管理和控制的领导者, 在公司大的品牌战略方向里, 施耐德是把智能建筑看成一个今后公司作为投资、研发发展的市场, 所以在这个前提下, VDI产品将会跟着这个大战略去呼应。在以后的日子, 品牌整合, 从2008年下半年以及到2009年, VDI会更多的出现在媒体和市场上面。

电气布线 第8篇

日前,第四届现代建筑电气技术论坛暨智慧布线系统新技术应用发展论坛在上海新国际博览中心成功举办。德特威勒电缆系统(上海)有限公司作为协办单位出席了本次论坛。

综合布线工作组及上海市智能建筑行业的专家作了相关主题报告,并由行业内具有丰富实践经验的知名综合布线技术专家运用精品工程应用实例,从智慧与智能的角度阐述综合布线的新技术、新进展,共同展开对智慧布线系统设计难点与技术分析的圆桌对话,德特威勒公司技术总监曾松鸣作为厂商专家代表在对话中阐述了重要观点。

在同期举办的201 3第七届上海国际智能建筑展览会上,德特威勒公司在“综合布线主题展馆”中亮相,在为期3天的展览会上,德特威勒公司市场部和技术部人员耐心细致地在现场答疑解惑。

上一篇:政治正统性下一篇:饮用水水源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