硫含量超标范文

2024-05-09

硫含量超标范文(精选8篇)

硫含量超标 第1篇

关键词:连续重整,硫含量,超标

该炼油厂120M t/a连续重整装置自建成投产已经使用了五年。重整催化剂对硫含量的要求很高, 含硫化合物可以使重整催化剂失活, 所以对催化剂来说硫是一种毒物。在重整反应过程中很容易由含硫化合物生成硫化氢, 由于它有较强的金属吸附性而降低催化剂活性[1]。

1 硫含量超标情况

该炼油厂在2011年6月24日1时, 引罐区精制石脑油进预加氢蒸发塔, 6月27日9时重整进料化验分析结果显示, 硫含量为1.9μg/g, 超出正常范围 (0.25-0.5μg/g) , 再次加样分析重整进料硫含量为1.5μg/g, 为此对罐区精制石脑油进行化验分析, 硫含量为0.2μg/g, 属于正常范围。

2 硫含量超标原因分析

2.1 石脑油预加氢处理不充分

具体情况是预加氢催化剂活性或者预加氢反应器温度过低。但是通过表1分析发现不存在预加氢原料中硫的含量大幅度变化的问题, 而且反应条件完全可以进行脱除硫化物的反应, 因此可排除这一原因。

2.2 在重整装置进料中加工高干点的原料

对于任何典型的重整装置, 在较重的组分中, 特别是在180℃以上的组份中硫含量的增加尤为明显。在原料性质不变的情况下, 它的硫含量会随着干点的增加而增加。给定进料的轻沸点馏份, 干点越高含有的硫和硫化合物的量越大, 脱硫也会更困难。若石脑油预处理原料的干点增加, 那么有必要对重整装置进料的硫含量进行监视, 保证重整装置不受硫的污染。表2结果显示硫超标期间重整预加氢各原料的干点均未超过规定的180℃, 所以排除此原因。

2.3 预加氢采用冷壁反应器

冷壁反应器内衬焊口易破裂造成物流短路, 导致精制油硫含量增高而超标。而该厂采用新式合金复合钢板制造的热壁反应器, 操作可靠, 运行情况良好, 此原因也被排除。

2.4 换热器内漏

预加氢进料/精制油换热器内漏会导致硫含量超标, 有资料曾显示发生过预加氢生成油/预分馏进料换热器内漏导致硫含量超标的情况。为验证是否也是因换热器内漏造成本次硫含量超标, 对重整进料处、蒸发塔底部、预加氢高罐分出口的三个采样点油中硫含量分析, 发现换热器进料和出料的硫含量并没有多大的变化, 存在的微小偏差完全可以归结为分析误差导致, 所以硫含量超标也并非换热器内漏引起。

2.5 灌区精制油含有溶解氧

罐区精制石脑油中具有溶解的氧, 氧与重整原料预处理高分油中的H2S发生氧化还原反应, 生成了不能靠蒸发汽提方式脱除的游离态硫从而引起硫含量超标。通过对多次硫含量超标情况进行分析后发现灌区精制油中含有溶解氧, 这就是硫含量超标的原因。

3 应对措施

6月27日发现硫含量超标, 于10时停重整注硫泵并将重整原料预处理反应器的温度由原来的297℃提至300℃。14时再次加样分析, 结果显示蒸发塔底油硫含量为1.7μg/g, 重整进料的硫含量为1.6μg/g, 硫含量严重超标。15时将重整原料预处理量由原来的165t/h调整为160t/h。为防止阀门内漏造成原料油与生成油混合而污染, 将重整原料预处理泵至换热器垫油线双阀间加盲板隔离。21时再次将重整原料预处理反应器温度由300℃提至302℃

6月28日20时重整原料预处理注缓蚀剂泵停止工作, 对重整进料硫含量进行采样分析, 分析结果显示硫含量为1.8μg/g, 再次加样后重整进料硫含量仍为1.8μg/g, 而蒸发塔底油硫含量为1.7μg/g, 硫含量仍然很高。

6月29日9时, 分析重整进料硫含量为1.6μg/g, 为进一步确认生成油硫含量超高是否因冷换设备内漏导致原料油混入了生成油, 16时加采如下油样分析硫含量:重整进料硫含量为1.38μg/g、蒸发塔底油硫含量为1.12μg/g、重整原料预处理高分罐出口油硫含量为1.22μg/g, 其所有结果均在正常范围可以排除上面假设

6月30日13时, 逐渐降低重整处理量直至罐区精制石脑油停止进入蒸发塔。7月1日9时, 分析重整进料硫含量为0.6μg/g, 蒸发塔底油硫含量为0.7μg/g, 硫含量均正常。7月2日9时分析重整进料硫含量为0.5μg/g, 16时加样分析重整进料硫含量为0.2μg/g, 硫含量均恢复正常。

4 经验教训

4.1 重视对精制油硫含量分析

每天分析进料及时发现原料硫超标情况。由于存在微量硫分析方法、精度、采样、分析人员操作素质等问题, 一时难以发现硫超高, 造成延误, 可以通过分析循环气体或稳定塔顶气中H2S含量对比值作旁证参考。经验证循环气中H2S浓度约为重整进料的2—3倍。稳定塔顶气中H2S含量约为进料硫的10倍。

4.2 加强灌区和装置精制油的管理

对精制油的改动操作规范化管理, 明确工作流程。例如引精制油进蒸发塔时罐区先启泵升压, 待泵出口压力高于蒸发塔操作压力后装置再缓慢开精制油进塔手阀, 而停送时装置应先关闭精制油进塔手阀罐区再停泵, 防止高分油窜入精制油中造成储罐污染。平时不用的相连管线应做好盲板隔离措施, 保证重整催化剂安全运行。

4.3 防止精制油被氧化

采用的防氧化方法除了在储存精制油的内浮顶罐采用氮封系统进行密封隔离之外, 还有建议精制油先进行预加氢反应脱去溶解氧之后再进入汽提塔, 不推荐精制油在预加氢反应系统正常运行时直接引入汽提塔。加强监控重整循环氢中的水含量, 短时补的精制油也可直接进入重整单元。

参考文献

[1]谢洪波.1.2M t/a重整装置进料硫含量超标原因与对策[J].化工生产与技术, 2009, 16 (3) :55

[2]李成栋.催化重整装置操作指南[M].齐鲁石油化工, 2008, 41 (7) :89

危险!盗版书重金属含量严重超标 第2篇

“有时候,我也会因便宜买一些盗版的图画书。”家里有个3岁儿子的陈女士说,孩子有撕书和吃书的毛病,家里图画书的更换频率高,买盗版图画书,能减少支出。

在前不久环境学会举行的“抵制‘毒书劫’”活动上,中国环境科学研究院环境污染与健康研究室主任张金良研究员提醒说,很多色彩鲜艳的盗版图画书中,可能含有超标的铅等重金属元素,会通过孩子的手口接触,进入人体。

中国环境科学学会展示了一份委托清华大学环境质量检测中心所做的固体物质检测报告。报告显示,部分盗版书比同类正版书的铅含量高出了100倍;而正版书中,六价铬基本没有测出,盗版书中六价铬普遍被检测出。很多盗版书商为了降低成本,采用了不合格的纸张、油墨和胶水等。

“很多盗版书,如果在图画上一抹,手指就会沾上红、绿、蓝等色彩。孩子对鲜艳的色彩更感兴趣,看时容易拿手去摸书,接着不洗手就吃东西,有的甚至是直接啃手指头,這样会在不知不觉中摄入了铅、铬等。”张金良说,国内外研究发现,1到3岁的孩子,随着年龄增长,血铅含量随之增高;3岁后,随着生活习惯改变,洗手多了,体内血铅含量也将发生改变。

“国内对儿童血铅问题,主要关注的是铅蓄电池企业污染,对生活来源关注较少。”张金良说。

世界卫生组织研究发现,接触高浓度铅会损伤大脑和中枢神经系统,引起昏迷、抽搐甚至死亡。从这类中毒中恢复过来的儿童往往会留有智力损伤和行为障碍问题,即使不会引起明显症状,也可在身体多个系统中引起一系列伤害。铅尤其会影响到儿童大脑发育,造成智商下降、注意力时间缩短、学习成绩下降以及反社会行为增加等行为改变,而这类影响有不可逆性。对成年人来说,罹患肾脏疾病和高血压的危险将增加。

世界卫生组织还估计,全球0.6%的疾病成因是由铅接触造成的,其中在发展中国家区域更为严重。估计每年由铅接触所导致的新增智力残疾儿童约为60万。

如何预防铅中毒?张金良提醒说,家长应购买正版图书,甚至是买有“绿色”标志的图书。专家介绍,采用环保型原辅料印刷而成的“绿色”读物,对油墨中铅、铬、铜、汞等重金属含量都有严格标准,其胶粘剂中也不含有苯、脂、酮等成分。绿色印刷少儿读物都有“十环”的“中国环境标志”,并在该标志下方注有“绿色印刷产品”字样。

(摘自《江南时报》 )

硫含量超标 第3篇

关键词:硫含量,净化气,低温甲醇洗,贫甲醇温度,甲醇循环量

0前言

兖矿国宏化工有限责任公司采用了鲁奇公司的低温甲醇洗工艺, 本装置自投产以来, 运行工况基本稳定, 但是, 近期却经常出现净化气硫含量超标现象, 严重影响了甲醇的生产, 为了实现公司完成整年的生成目标, 合成车间成了公关小组, 经过对整个系统的排查及改造, 处理了净化气硫含量超标的现象, 系统已正常运行, 为公司完成全年的生成目标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1 工艺简介

1.1 工艺原理

甲醇是一种极性有机溶剂, 变换气中各种组分在其中的溶解度有很大差异, 依此为H2O、NH3、HCN、H2S、COS、CO2、CH4、CO、N2、H2, 而H2O、NH3、HCN在甲醇中的溶解度远大于H2S、COS、CO2在甲醇中的溶解度, H2S、COS在甲醇中的溶解度为CO2在甲醇中的溶解度几倍以上, H2S、COS、CO2在甲醇中的溶解度远大于CH4、CO、N2、H2在甲醇中的溶解度, 甲醇洗工艺正是依据这些物质在甲醇中溶解度的差异来实现气体分离的。

低温甲醇的物理吸收过程遵循亨利定律, 亨利定律的内容为:在恒温和平衡条件下, 一种气体在溶液中的溶解度和该气体的平衡压力成正比。其数学表达式为P=k X, 式中k为亨利常数;X为平衡时气体在溶液中的摩尔分数。

由亨利定律可知, 气体的分压越大, 其溶液中溶解度也就越大, 所以, 增加气体的压力有利于气体的吸收, 降低气体的压力有利于气体的解吸。实验表明当溶质和溶剂一定时, 在一定温度下k为定值, 而且甲醇溶液的溶解度随温度的下降而显著增加, 故吸收过程要求在尽可能低的温度下进行。

1.2 工艺流程简介

变换气经过氨洗涤塔除氨, 换热器换热降至-19℃后进入主洗塔, 被贫甲醇洗涤, 之后经过换热进入后续工段。贫甲醇吸收了CO2, 、H2S和COS后经过中压闪蒸、常压闪蒸、气提和精馏实现甲醇再生, 循环利用。

2 硫含量超标原因分析

2.1 影响净化气总硫含量高的主要原因

对于鲁奇低温甲醇洗系统, 影响净化气总硫含量的原因有如下几点:

1) 热再生塔操作温度过低, 导致贫甲醇中硫含量偏高, 从而影响了甲醇对H2S的吸收;

2) 甲醇循环量与变换气量不匹配, 不足以吸收系统中的H2S;

3) 系统压力、贫甲醇温度达不到要求, 从而降低了H2S在甲醇中的溶解度系数最终导致净化气中硫含量超标;

4) 设备损坏或存在缺陷;

5) 贫甲醇水含量超标。

2.2 影响净化气总硫含量高的其它原因

针对以上几点, 我们对系统进行了排查、分析, 发现该系统还存在如下几个问题:

1) 主洗塔贫甲醇温度偏高

根据低温甲醇洗的工艺原理得知:温度越低, H2S溶解度越大, 所以我们应尽可能降低循环甲醇温度, 该系统冷量来自于富甲醇闪蒸及丙烯冷却器, 而最终影响循环甲醇温度的主要因素有如下几点:

(1) 系统补充的热量, 如热再生塔、甲醇水分离塔的塔底蒸汽等;

(2) 额外冷量的补充, 如水冷器、丙烯冷却器等;

(3) 循环甲醇的流量与变换气量匹配程度;

(4) 富甲醇闪蒸效率。

目前, 该系统进入主洗塔的贫甲醇温度只能降至-38℃左右, 和以前相比, 上升了10℃, 排除我们的操作因素, 我们只考虑第四项, 即富甲醇的闪蒸效率。我们对低压闪蒸塔进行了分析, 最近一段时间的数据显示, 低压闪蒸塔的塔底温度比原来上升了10℃左右, 而该塔的其它工况并未改变, 我们趁着系统大修的机会对低压闪蒸塔进行了拆检, 我们发现, 填料和塔盘上附着了大量的污泥 (经过取样, 其成份为铁锈、煤泥等) , 使得甲醇不能在塔内均匀分布, 严重影响了闪蒸效果。经过对塔盘的彻底清洗后, 塔底温度恢复了正常。期间, 我们对中压闪蒸塔也进行了拆检, 却并未在该塔内发现太多的污泥。

对此, 我们作出如下分析:中压闪蒸塔压差大, 甲醇流速快, 污泥难以富集, 而低压闪蒸塔由于甲醇流速慢, 有利于污泥的富集, 最终降低了闪蒸效率。

2) 临时性硫含量超标

系统中的吸收液会因为净化气雾沫夹带、闪蒸、热再生、水分离及排含NH3甲醇等因素造成损耗, 所以我们必须定期向系统内进行补充新鲜甲醇。最近, 我们发现当向系统内补液时, 净化气的硫含量会明显升高。一般来说, 补充的都是新鲜精甲醇, 质量完全可以保证, 所以, 补液时系统的吸收效果应该会更好, 但是补液时净化气的硫含量会明显升高。我们就此对系统进行了全面排查, 来自于甲醇储罐的成品精甲醇暂时存放在一个临时储槽内, 系统需要补液时, 开补液泵, 直接将精甲醇输送到再生塔的热再生段, 与系统内的贫甲醇混合, 经过长时间的观察, 我们发现:每当补液时, 贫液泵出口的贫甲醇中硫含量明显升高。对此, 我们得出这样一个结论, 系统补液影响了甲醇热再生。由于补液位置的不合理, 热再生效率降低, 因加入了温度较低的甲醇, 使得热再生段内局部温度降低, 从而使影响了甲醇热再生。在排查净化气总硫含量超标的原因过程中, 我们无意间发现酸性气浓度只有23%, 而正常浓度为30%以上, 这也验证了补液位置存在问题。对此, 我们做了如下分析:原始设计的补液流程是这样的, 补液泵出口连到了甲醇水分离塔中上部的回流管线上, 然后甲醇蒸汽从塔顶进入再生塔的热再生段, 为了保持甲醇水分离塔的液位, 甲醇回流阀必须要减小开度, 这样, 补充的精甲醇代替了一部分回流甲醇, 由于补充的甲醇温度较低, 会有一部分甲醇从塔底进入甲醇洗涤塔, 被尾气夹带排入大气, 造成大量的甲醇损耗。为了解决这个问题, 最近, 我们将补液口挪到了再生塔的热再生段的虹吸管上, 结果, 这部分温度较低的甲醇反而变成了再洗甲醇, 将再生出的部分H2S、COS重新洗涤回去了, 这样就解决了净化气总硫含量高的现象。为了证明这个结论, 我们提高了再生段温度, 随后, 我们发现, 温度提高后贫甲醇硫含量明显降低了, 但是, 温度提高意味着酸性气中甲醇的夹带量也提高了, 这会给克劳斯硫回收工段造成难以承受的负担, 且甲醇在高温下会形成聚合物, 堵塞硫回收系统的硫冷器及克劳斯反应器床层, 为了解决这个问题, 我们继续对补液流程进行优化。经过多次试验, 我们将补液口移到了热再生段底部, 与贫液泵的入口大概齐平的位置, 这样, 既解决了甲醇损耗问题, 又不影响热再生效果, 经过试验, 再生甲醇中的硫含量已不再受补液的影响。

3 结语

硫含量超标 第4篇

1 低温甲醇洗工艺的基本原理

低温甲醇洗是50年代初德国林德公司和鲁奇公司联合开发的一种气体净化工艺。该工艺利用甲醇在低温下对酸性气体溶解度极大的优良特性, 以冷甲醇为吸收溶剂脱除原料气中的酸性气体。低温甲醇洗工艺利用甲醇的选择吸收特性, 在高压低温条件下用冷甲醇对CO2、H2S等酸性气体进行吸收脱除。气体的脱硫和脱碳可在同一个塔内分段、选择性地进行, 是目前国内外所公认的最为经济且净化度高的合成气深度脱硫技术, 与其它脱硫、脱碳工艺相比具有电耗低、蒸汽消耗少, 溶剂价格便宜, 操作费用低等优点。

2 净化气中总硫含量影响因素分析

2.1 操作温度

低温有利于气体的吸收脱除, 低温甲醇洗工段的冷量来源于丙烯气化制冷和溶解了CO2的甲醇在再吸收塔内分段闪蒸和N2气提段气提降温, 通过以上3种方法来降低甲醇液的温度, 温度越低越有利于硫化物的吸收, 再吸收塔底部甲醇温度能达到-58℃, 进吸收塔的贫甲醇温度在-48℃左右。若系统冷量不足, 造成进入吸收塔的贫甲醇的温度过高, 吸收效果不好, 原料气中的H2S不易被洗净而造成总硫超标。

2.2 甲醇的循环量

甲醇的循环量是控制净化气中总硫含量的主要因素。循环量过小造成甲醇吸收的H2S的量减少, 气相中H2S不能完全洗涤干净, 造成总硫超标现象:适当增加系统甲醇循环量, 液气比增大, 吸收推动力增大, 原料气中H2S较易脱除, 一般来说, 一万标方的气量对应13 m³~14m³左右的循环量比较合适。

2.3 甲醇的再生效果

甲醇的再生效果是影响净化气中总硫含量的主要因素之一。在低温甲醇洗系统中, 甲醇再生有三种方法:闪蒸、氮气气提和加热再生。甲醇作为吸收剂由于已溶解了CO2和H2S等, 若甲醇再生效果不好, 仍有部分CO2和硫化物未释放出去, 循环甲醇的吸收洗涤能力下降, 吸收效率降低。

2.4 甲醇的含水量

贫甲醇中的水含量是低温甲醇洗的重要控制指标, 甲醇中含水量过多不但会影响对H2S等气体的吸收效果, 还会增大对设备的腐蚀。甲醇中含水量达5%时, 将导致CO2的溶解度比在纯甲醇中的溶解度下降约为15%, H2S的溶解度也大幅下降。利用醇水分离塔控制溶液系统中的水含量。而甲醇洗涤系统中的水的脱除主要在醇水分离塔内完成, 因为醇水分离塔的工况好坏决定了甲醇的脱水效果。

2.5 系统中NH3含量的影响

若氨洗塔的洗涤效果不好, NH3进入甲醇洗系统后不容易脱除, 随着NH3的累积, 氨最终会在热再生甲醇中形成 (NH4) 2S, 当热再生甲醇送到吸收塔顶部时, (NH4) 2S分解再次释放出硫化氢, 挥发到净化气从而产生硫化物超标现象。

2.6 气提氮气的压力和流量

在正常生产情况下, 低温甲醇洗系统是一个稳定的系统, 气提氮气的压力和流量波动都会对甲醇的再生效果影响很大, 若空分运行不稳定, 低压氮气的压力和流量突然波动时, 要及时调整气提氮气的量。

2.7 换热器内漏

变换气压力略高于净化气, 若变换气和净化气换热器发生内漏现象, 则导致变换气向净化气窜气, 导致出口净化气硫含量增加。富硫甲醇和贫甲醇换热器内漏, 富硫甲醇进入贫甲醇中, 也会造成净化气中硫含量增加

2.8 吸收塔塔板浮阀脱落

如果低温甲醇洗系统接变换气时太快, 变换气在吸收塔内流动速度过快, 容易将塔板吹翻或者塔板上浮阀吹落造成液体短路, 气液不能充分接触, 吸收洗涤效率降低, 净化气中总硫浓度超出指标。

3 防止硫化物超标的改进措施

1) 加强丙烯制冷装置的操作, 注意前后工段的沟通和联系;

2) 注意监测低压氮气系统, 保证气提氮气的压力和流量, 控制再吸收塔的压力约为常压, 加大CO2的闪蒸效果从而尽量降低甲醇温度, 促进甲醇对H2S的吸收;

3) 根据比例适当加大甲醇的循环量, 提高液气比, 从而增大吸收H2S的推动力;

4) 优化热再生塔和甲醇水分离塔的操作, 提高甲醇再生效果;

5) 系统接入变换气时, 注意控制加负荷速率和换热器管壳程压差, 接气或泄压时不能太快, 防止塔盘浮阀脱落或者变热器管壳程压差过高, 以保护设备;

6) 加强水洗塔的操作, 保证水洗效果, 尽量控制NH3含量。

通过采取上述措施, 低温甲醇洗净化气中总硫明显降低, 达到工艺要求, 满足后工段生产指标, 装置运行周期大大延长。

摘要:低温甲醇洗是一种先进的气体净化工艺。本文简单介绍了低温甲醇洗的基本原理, 对净化气中总硫含量影响因素进行了分析, 并对调整措施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甲醇,低温,CO2,H2S

参考文献

[1]汪家铭.酸性气体低温甲醇洗净化技术及其应用[J].甘肃石油和化工, 2007 (4) .

[2]丁武松, 尚乃明.低温甲醇洗高负荷稳定运行操作条件探讨[J].中氮肥, 2003 (6) .

[3]顾英.粉煤气化工艺中酸性气体脱除方案的选择[J].石化技术与应用, 2004 (6) .

[4]唐宏青.低温甲醇洗净化技术[J].中氮肥, 2008 (1) .

车用汽油硫和甲醇含量超标 第5篇

抽查结果:合格66个批次, 不合格4个批次, 不合格产品检出率为5.7%。

主要问题:硫含量不合格、甲醇含量超标。

主要不合格项目分析

硫含量不合格。汽油中的硫在发动机燃烧后生成SO2和SO3。属于对人体有毒有害的气体。硫含量超标, 不仅对空气造成污染, 还会腐蚀发动机的部件。不合格的主要原因是个别商家在油品运输过程中, 没有及时清罐, 将油品混装导致不合格, 或者直接购进了低品质的油用于销售, 以次充好, 或者是个别炼油厂没有脱硫装置或废弃不用, 导致硫含量超标。

锅炉灰渣可燃物含量超标的治理 第6篇

1 设备概况

某电厂4号锅炉为武汉锅炉厂生产的WGZ410/9.8-Ⅱ型单汽包、自然循环、炉膛下部四角一二次风间隔布置直流喷燃器、平衡通风、膜式水冷壁、制粉系统为钢球磨煤机中间储仓式乏气送粉系统、除渣方式为固态排渣、燃烧方式为室燃锅炉, 设计煤种为烟煤, 设计煤粉细度R90为23%, 设计机械不完全燃烧热损失值<1.5%, 该炉配置2台钢球式磨煤机。设计燃用煤种为铁厂沟烟煤。

2 治理过程

(1) 给煤机给煤量的标定。甲乙侧给煤机均采用的是埋刮板式给煤机, 磨煤机入煤量不能够直观的计量出来。为了精确地计算出磨煤机的出力, 先对给煤机给煤量进行标定。从给煤机出力测试数据可以看出, 在相同转速下, 甲乙两侧给煤量不同, 甲侧始终比乙侧大3~4t/h, 这是由于两侧给煤机内煤层高度不同所致, 对磨煤机出力不造成影响, 制粉系统在运行当中可以根据给煤机的转速来计量磨煤机的出力。

(2) 不对制粉系统做任何调整, 在运行人员习惯操作状态下, 对4号炉制粉系统的磨煤机钢球装载情况及磨煤机最大出力、制粉系统通风量、煤粉细度进行全面检查测试。

测试磨煤机最大出力, 甲磨为35.5t/h, 乙磨为35.2t/h;最大出力状态下的平均制粉单耗为26.88k Wh/t。两台磨最大出力基本相同, 但电耗不同, 分别为600k W、550k W, 对磨煤机的钢球装载情况进行检查, 甲磨内钢球量为36t, 填装的钢球全部为4号炉大修时从甲乙两台磨煤机中筛出的合格钢球, 钢球填充系数为0.82, 钢球配比无法查实;乙磨内钢球量为40t, 按照钢球直径2:3:3:2的比例装填新钢球, 钢球填充系数达到0.91。

以往的试验研究证明, 磨煤机最佳钢球装载系数约为0.85。该炉磨煤机设计最大钢球装载量为44t, 最佳装载量应当在37.4t左右, 因此乙磨钢球装载过多。由于磨煤过程中能量主要消耗在转动磨煤机筒体和提升钢球上, 故乙磨煤机运行当中要比甲磨多消耗能量, 而这部分多消耗的能量则全部用来提升磨煤机内多装的钢球, 却未能使磨煤机出力增加, 从而导致磨煤机电耗增加, 因此乙磨内钢球的配比虽然较合理, 但装载量偏大, 造成运行经济性下降。另外甲磨中的钢球全部为4号炉大修时从甲乙两台磨煤机中筛出的合格钢球, 装载量比较合适, 但钢球配比不合适, 其中直径φ50和φ60的钢球居多。针对电厂入炉煤的特性, 磨煤机内不应当装填过多的大钢球, 以保证磨煤机的碾磨出力, 使磨煤机在最佳或接近最佳状态下运行。

保持甲乙磨煤机在最大出力状态下运行, 对煤粉采样化验, 结果为:甲乙两侧煤粉细度R90均在34%以上, 且甲侧细度始终要比乙侧大。测试制粉系统通风量, 甲乙两侧通风量均为7.66×104m3/h, 接近于设计最佳通风量7.7×10 4m 3/h。遂打开甲乙侧粗粉分离器人空门, 对分离器挡板进行检查, 发现分离器调节挡板角度偏大, 而且所有挡板的开度均不一致, 基本在55%~70%之间, 甲乙两侧全部如此。

制粉系统运行过程中, 粗粉分离器调节挡板的作用主要是对经过挡板的气粉两相流起旋转导流和分离气流中较粗煤粉的作用。当挡板角度不一致且角度偏大时, 叶片之间的重叠度不一致, 大颗粒煤粉极易从重叠度较小的挡板之间穿过而进入分离器上部空间, 同时气粉流经过挡板导流后, 流场发生紊乱, 致使离心分离效果变差, 分离效率降低, 煤粉偏粗且细度不稳定。此种状况一者将导致煤粉偏粗;二者使分离器内部流场发生紊乱, 使煤粉细度均匀性变差。

保持甲乙侧制粉系统最大出力状态运行, 对4号炉的灰、渣取样化验, 结果为:飞灰可燃物含量为8.33%;炉渣可燃物含量为7.96%;机组在低负荷 (60~80MW) 运行时, 灰、渣可燃物含量更在10%以上。由此计算出调整前的锅炉机械不完全燃烧热损失为3.723%。

上述分析说明, 制粉系统在这种状态下运行时, 虽然磨煤机出力大、制粉单耗小, 但煤粉在炉内并不能充分燃烧, 导致锅炉不完全燃烧热损失居高不下。煤粉在炉膛中的燃烧速度由炉膛温度和氧在煤粒表面的扩散速度决定, 煤粒越小, 炉膛温度越高, 煤粒燃烧速度就越快。而当较大颗粒的煤粉进入炉膛后, 氧的扩散速度相对变慢, 而特定的炉膛其容积热负荷是一定的, 在炉膛不能提供更高温度的条件下, 大颗粒煤粉的燃烧速度就会降低, 在其还未来得及充分燃烧的情况下, 就被迅速地带出炉膛或沉降至冷灰斗。尤其在机组参与调峰, 炉膛温度更低时, 锅炉灰、渣可燃物的含量将会大大增加, 从而影响整个锅炉的热效率。

(3) 根据习惯运行状态下的测试结果, 对制粉系统进行优化调整。因试验期间4号机组一直处于运行当中, 更换磨煤机钢球已不可能, 因此尝试通过调整粗粉分离器调节挡板来调整煤粉细度。保持制粉系统通风量在7.7×104m3/h不变, 调整甲侧粗粉分离器调节挡板角度至38°、乙侧至43°时, 煤粉细度R90降至27%~30%范围内。测试此工况下的磨煤机最大出力, 甲乙磨分别为32.4t/h、32.2t/h, 仅比调整前减小了约3t/h;平均制粉单耗为29.37k Wh/t, 比调整前增加了2.49k Wh/t。通过4号机组在带不同负荷 (70MW、80MW、90MW、110MW) 时, 对锅炉飞灰炉渣进行采样分析, 炉渣及飞灰的可燃物含量均在6%以下。其中:飞灰可燃物含量为4.15%;炉渣可燃物含量为4.57%。由此计算出锅炉机械不完全燃烧热损失为1.336%, 比调整前减少了2.387个百分点, 且已达到不大于1.5%的设计要求。可见, 将煤粉细度R90调整至27%~30%后, 炉内燃烧状况有了明显改善, 尤其在低负荷时锅炉机械不完全燃烧产物含量高的问题基本解决。

(4) 将制粉系统调整前后锅炉的热损失做比较, 如表1所示。虽然磨煤机出力有所降低, 制粉单耗增大, 但锅炉效率增加了, 从总体上来说, 锅炉运行的经济性得到了提高。按照4号机组年发电量7.0×108k Wh计算, 发电用煤1年可节省约7000t标准煤。

3 结语

(1) 将煤粉细度R 9 0控制在27%~30%之间比较经济。

(2) 制粉单耗中的排粉机单耗为磨煤机运行时, 排粉机乏气送粉的单位电耗, 不应当包括排粉机热风送粉时的通风电耗。在统计排粉机单耗时, 应根据实际测量值将磨煤机停运期间的排粉机通风电耗从排粉机的总电耗中扣除, 使制粉单耗这一指标能够比较准确地反映出磨煤机的实际运行情况。

食品中铝含量和分析其超标原因分析 第7篇

1 食品中铝含量的来源和调查

铝一般在自然界中土壤含量不高, 在淡水河海洋中的含量也很低, 主要原因在于铝的化学性质和p H值的关系非常紧密, 其酸性条件下p H值<6.0或碱性条件下p H值>8.0的情况下, 铝含量就会急剧升高。人们主要从食物中摄入许多铝含量的来源, 一般在动物的自身铝含量、植物和土壤中的铝含量以及炊饮具中的铝含量、食品添加剂中的铝含量等等。

在自然界中的天然水中的铝含量并没有多少, 主要在自来水中含有明矾净化剂, 而使铝含量比天然水的铝含量较高, 世界卫生组织和其他一些国家对自来水中的铝含量的添加剂均有明确的规定, 例如美国要求为0.05~0.2 mg/L。其中我国相关部门规定饮用水中的铝含量不得高于0.2 mg/L, 在一些植物中的铝含量较高的主要有香草植物和香料, 以及山茶中的铝含量也较高, 达到了50~1500 mg/kg, 一些日常的食品中的铝含量大部分都在10 mg/kg以下。其中, 在酒类和饮料中占有1.1 mg/kg, 在粮食中的铝含量较大, 达到12.6 mg/kg, 肉类中占有铝含量是1.7 mg/kg, 水果和蔬菜中的铝含量占到4.9 mg/kg, 调味品种的铝含量是1.2 mg/kg。一些面食中的铝含量较高, 如一些馒头和包子、油条等油气食品中铝含量平均都达到了300 mg/kg, 与我国食品标准规定相比, 铝含量的合格率仅为30%, 在我国一些地区的面食制品的铝含量超标极其严重, 问题普遍存在与对铝添加剂的严重滥用。如果对于面粉、膨化食品和一些面条、面包等铝含量在100 mg/kg以下为合格标准和评价指标的话, 合格率可达90%, 主要问题在于一些自发面粉以及高筋面粉中的铝含量的超标情况较为严重。

2 关于食品中铝含量的检测结果和原因的分析

例如对海蜇中的铝含量检测分析, 收到相关食用海蜇皮样品21份, 散装海蜇皮13份, 铝含量为165~2670 mg/kg。其中均值在 (1205±590) mg/kg。由于海蜇都产自沿海各地, 当前我国一些交易市场中对食用海蜇主要产自广东沿海地区, 在对海蜇的制作过程进行现场检查中发现, 海蜇在制作过程所使用的明矾脱水及食用盐对海蜇中的铝含量严重超标有重要原因。我国卫生部相关标准规定相比, 海蜇的铝含量超标严重。但在我国的农业部发布的相关标准中的水产行业规定为海蜇的明矾含量在1.2%~2.2%。所以造成了相关部门对实际执行中存在一些执法漏洞和执法标准不统一。

对于茶叶中的铝含量, 这里选取袋装红茶, 主要从茶树叶叶片对铝的富集, 对于茶叶中的水性溶液一般为总铝量占到25.2%±4.7%, 老叶片要比嫩叶片的含铝量高出更多。对于茶叶中的铝含量一般都用原子吸收的石墨炉发、也可用比色发以及应光光度的方法进行检测。对此, 我国农业部也出台相关《茶叶中铬、镉、汞、砷及氟化物限量》等标准措施, 是茶叶的铝含量应限制在一个标准量。茶叶对于铝这种金属性较为有亲和力, 如果过多地射入铝, 对人体的健康又较大危害, 容易诱发痴呆。

对于面食中的食品中, 主要选取油条14根和粉丝30份, 以及15桶方便面和13份膨化食品。对于14根油条中有6根通过相关铝含量的指标, 但在超标的油条中的铝含量有的达到了590 mg/kg, 属于严重超标。在一些早餐店和临时摊位的贩卖的油条中, 由于粗大和酥脆的油条卖得较好, 致使商家恣意添加明矾, 使油条中的铝含量严重超标, 在部分较为正规的餐厅中, 这种私自多加明矾的现象有所收敛。在30份的粉丝中的检测中, 可以发现有10份符合标准规定, 而在其他的粉丝检测中, 存在着粉条的铝含量超标到3~5倍之多, 造成这种情况的原因主要是一些不法商贩在对粉丝的制作中加入过多的明矾, 使明矾的添加量达到0.5%上下, 其目的是为了使粉丝不为条、不混汤的作用, 使粉条在锅里不粘连起到凝固的目的。但从人体安全考虑, 这种做法对人们的健康产生严重危害, 在讲究生态和天然食品的今天, 用天然的食品代替人工明矾生产的旧方法有重要的意义。13份的膨化食品中的合格率仅占5份, 其中大部分都因为添加剂过多, 而产生铝含量超标。在制作膨化食品时, 要进行膨化剂的添加工作, 而一些商贩为了肮脏利益和谋取暴利利润, 对含铝的疏松剂大量使用, 使膨化食品中铝含量严重超标, 而膨化食品是儿童们喜欢的食品之一, 儿童对膨化食品的爱好, 使儿童过多地摄入一定量的铝, 对其身体健康和大脑发育产生严重危害。对于方便面的检测铝含量则完全合格, 方便面的营养价值较小, 是办公室和外出场合较为普遍食用的食品, 同时铝含量较少, 能使大人、小孩均放心食用。

3 结语

对于铝对人体危害的程度, 普通老百姓并没有清醒的认识, 铝在毒性上属于慢性和低毒性质。铝在进入人体细胞的同时, 能够和一些蛋白质、三磷酸腺苷和酶等对人体有重要作用的物质进行汇合, 就会对人体产生一些化学反应, 长时间摄入过量的铝, 能够导致人体过早地患老年痴呆和帕金森综合症等一些破坏人类身体免疫系统的疾病, 还能够引起人体骨质疏松以及非缺铁性贫血病的发生, 对于儿童, 严重影响身体发育和成长。相关部门和社会群体应充分意识到食品中的铝含量超标的严重情况, 选择正规的食品, 如出现食品质量问题, 要向消费者协会进行如投诉。

摘要:铝是人体所需要的一种微量元素, 添加在食品中能够改善食品的口味。在日常食品中, 铝主要从化学馒头、粉丝和一些挂面、油条、油饼等食品中获取。对于铝含量较高的食品, 在社会上引起较大反响, 针对铝含量超标的食品建议居民少吃, 防止过多地摄入铝。该文对食品中铝含量超标的原因进行解析。

关键词:铝含量,食品,超标,原因

参考文献

[1]古廷思.马山县食品中铝含量的风险监测分析[J].中国保健营养 (下旬刊) , 2014, 24 (7) :747.

[2]张婵, 王洪彬, 申梅桂.食品中铝的测定及超标对人体的危害[J].光谱实验室, 2013, 30 (2) :746-750.

硫含量超标 第8篇

海勃湾发电厂#3、4号主变压器为:15.7/220KV。30B为:110/6KV。#3主变压器投运日期:2002年11月19日;#4主变投运日期是2003年1月。#3、4主变为沈阳变压器公司制造的SFD9-24000/220型变压器, 额定容量为:24000KVA, 油重量为:33.4吨。30B是#3、4主变的高备变。投运日期是2002年11月, 由特变电工新疆变压器厂制造。油号为:DB-25 (克拉玛依炼油厂) 总油重:16620KG。电压等级:110/6KV, 相数:3相, 冷却方式:ODAF。自投入运行以来, 一年一次色谱分析及其简化试验, 电气检修还做了相应的电气试验。2010年初30B色谱分析中发现氢含量有逐渐上升趋势, 直至6月氢含量增高超标。化验人员就采取了跟踪监督的措施。

2 问题提出

根据上述现象, 如果绝缘油中含气量高, 由其是氢含量超标, 将加速绝缘油老化, 使得绝缘材料使用寿命减少一半, 起不到很好的散热、冷却的效果。及早发现设备内部是否有局部放电, 如有局部放电会引起绝缘破坏, 甚至造成事故。结合我厂出现的问题, 对30B绝缘油中溶解气体进行跟踪分析, 其色谱分析结果如下 (表1) 。

同时做30B绝缘油的常规试验, 如 (表2) 。

3 故障分析

3.1 可能存在原因分析

1) 变压器在故障下产生的气体在其内部会有一个传质过程。故障点产生的气泡会因浮力而上升, 上升的过程中与附近油中已溶解的气体发生交换。气体溶解在油中, 由于油的对流、扩散将气体分子传递给变压器油的各部分, 热解气体溶解在油中的多少决定于气泡的大小, 运动的快慢。气泡的运动与交换可以帮助我们了解故障的性质和发展趋势;

2) 当热解气体达到饱和时, 不向外逸散, 在压力、温度的条件下饱和油内析出的气体形成了气泡。在变压器运行时, 受到油的运动、机械杂质振荡, 电场的影响使气体在油中溶解度减小而析出气泡。如果把这一点考虑进去比较符合实际情况;

3) 变压器油中的气体是根据气相色谱仪进行检测的一种分析方法, 能及早地发现充油电气设备内部存在潜伏性故障;

4) 变压器设备产气的故障分为过热和放电。

过热包括低温过热、中温过热、高温过热。放电包含高能量放电:又称电弧放电。特征气体是乙炔和氢。低能量放电:又称火花放电, 是一种间歇性放电故障。特征气体是乙炔和氢, 总烃一般不高。局部放电:指液体和固体绝缘材料内部形成的一种放电现象。简称气泡放电。特征气体是氢组分最多;

5) 检测变压器油中溶解气体能检测出哪些气体超标, 诊断变压器内部隐藏的故障。故障下产生的气体有一定的累计性。充油电气设备潜伏性故障所产生的可燃性气体溶解于油中, 随着故障的持续, 气体不断的产生、积累, 最后析出气泡。所以油中故障点积累到一定程度是诊断变压器故障存在和发展趋势的一个依据;

6) 当变压器内部产生故障有气体析出时产生气体的速度要引起注意。正常情况下充油的电气设备在热和电场的作用下也会产生一些气体, 但产气速率缓慢, 设备运行时间不长, 脱气后, 油中含气量很低时不需要用产气速率来判断, 以免产生误差。当设备内部存在故障时, 运行中的变压器产生气体的速度加快;

7) 对于充油的电气设备中溶解气体主要来源于空气的溶解, 正常运行下产生的气体。故障运行下产生的气体。凡是变压器油枕用金属膨胀器 (内部为不锈钢) 容易与油反应, 产生氢气超标的现象较高。绝缘材料在不同温度、能量的作用下也会产生气体。

3.2 故障判断

1) 据表1分析, 只有氢含量超标, 其它组分稳定, 不具备过热和放电的条件。设备内部进水受潮或者固体绝缘中含有水分在电场的作用下都可产生大量的氢气。表1中可以看出随时间的增长氢含量下降, 说明变压器内部无水分产生。表2中的常规试验各项指标合格表明:绝缘油中水分合格。也无杂质。而且相应的电气试验均合格, 表明此绝缘油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没有变, 油质本身是合格的;

2) 结合以上实验的分析情况, 我们也积极与特变电工新疆变压器厂联系, 基本判断变压器内部无故障, 产氢原因不是变压器内部故障导致, 而是因为变压器内部绝缘纸材质原因及气泡放电所致, 随气泡量的减少, 产氢量会趋于稳定。

4 结论

通过我们对高备变跟踪监督及分析处理, 目前30B氢气含量稳定控制在160ul/l左右, 截至目前为止无增长趋势。通过跟踪监督及分析也使得我们增加了处理类似问题的经验。确保了海勃湾发电厂变压器安全稳定运行。

参考文献

上一篇:国际贸易专业下一篇:新课改的一点心得体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