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贸易专业范文

2024-05-09

国际贸易专业范文(精选12篇)

国际贸易专业 第1篇

关键词:国际贸易,案例教学,意义,实施途径

随着经济全球化的不断推进, 世界各国经济的相互依赖日益加强, 对外经济贸易量的不断增长, 这必然对精通外贸知识的人才需求量扩大, 但是据有关资料统计称:受金融危机风暴的影响, 今年高校共有610万应届毕业生, 加上历年没有就业的150万毕业生, 就业形势空前严峻。并且, 受国际金融危机的冲击和“三聚氰胺”的影响, 在上一年中, 已有7万家出口导向型中小企业倒闭, 这就对国际贸易专业的学生提出了更加严峻的挑战, 同时对我们的教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要求我们实施地进行教学改革, 从而提高学生的专业技能, 而在专业教学中, 案例教学正好搭建理论与实践的桥梁。

一、案例教学在国际贸易专业教学中的现状

1、资料不足, 案例不充分

目前, 在国际贸易的日常教学中常常出现教师理论与实践的衔接不够紧密现象, 学生课上学到的大多是课本上的理论知识, 而教师所传授的实践知识也多是通过案例进行讲解。但是, 教师由于学校自身管理措施和教学任务的繁重很难切身深入到外贸行进行实践, 因此教师大多通过案例讲授实践环节, 而案例多是自身长期教学中积累起来的, 但是大多数案例资料较旧, 观念落后, 脱离实际, 因此并不能真正提高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

2、忽略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

目前教师采用的绝大多数案例都限于片面解释相关的理论、原理, 而侧重于策略、思维习惯训练、知识整合的综合性案例却少之又少, 这无疑与专业教育培养复合型应用人才的目标相悖。

通过上述案例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我们可以看出, 目前的案例教学还停留在比较初级的阶段, 因此, 我们必须加大在教学中案例教学的改革, 从而提高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

二、实施案例教学的意义—实施案例教学能够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在日常课堂教学中, 教师如果一味地讲授理论知识, 一是学生的听课积极性提高不了, 二是学生的专业技能无法得到锻炼和提高, 因此, 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注重采用案例教学法以丰富课堂教学内容, 同时调动学生的参与意识, 从而提高其专业技能。

三、案例教学的实施途径

1、明确课程教学目标

在国际贸易教学中, 为了更好更快地提高学生的专业技能, 其前提是制定科学合理的课程教学目标, 从而围绕科学的教学目标制定科学的教学计划。如《国际贸易》概论是讲述的国际贸易的基本理论知识, 使学生对国际贸易理论有一初步的认识和了解, 从而为学好专业知识打下坚实的基础;《国际贸易实务》主要使学生掌握国际货物运输的基本法律知识和贸易规则, 基本的业务技能, 能够熟练地开展外贸业务和办理业务手续;《外贸单证》主要培养学生的制单、填单及单证的缮制, 从而把学生培养成能够直接进入业务状态的应用型国际经济贸易业务人员。

2、有针对性地制定专业教学计划

教学计划的制定是课堂教学的前提保证, 要想提高国际贸易专业的学生的专业技能, 必须制定科学合理的教学计划, 作为课堂教学的航标, 教学计划中重点突出专业核心课, 如《国贸实务》、《国际金融》、《外贸单证》、《英文函电》等, 同时加大实践课减少理论课的授课比重, 并在课堂教学中突出重点、难点, 结合实例加以分析和讲解, 提高学生的课堂参与意识, 从而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充分准备案例

著名教育家杜威说过:最好的教学, 就是能够把学校教材和实际经验二者巧妙地结合起来, 使学生形成一种态度, 习惯于寻找这两方面的接触点和相互的联系。而案例教学能够搭建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的桥梁, 能够让学生融入到案例当中去, 去实际地分析和解决问题, 提高其课堂积极性, 同时也增加了教师授课的趣味性, 为在校学生找到一条获得国际贸易业务经验的便捷路, 因此, 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善于使用案例教学法。但是由于教师自身工作性质的特殊性使得他们接触企业的计划有限, 因此大部分教师的案例都是通过学校图书馆的相关书籍查阅到的, 信息较为落后, 内容不够充实, 并不能满足学生的课堂需求, 也达不到锻炼学生实践水平的目的。所以, 作为现代化的教师, 我们要通过多种渠道收集资料, 如网络、新闻、报刊报纸等, 从而使教学具有针对性和可操作性。

4、实施校企合作

二十一世纪是个知识爆炸的时代, 同时也是人才辈出的信息时代。因此, 作为现代化的在校大学生仅仅局限于课本的知识是远远不够的, 学生所要汲取的是现代化的专业知识, 我们所要培养的也是能送的出去、能够被社会所接受并且是社会的急需和紧缺性人才, 这就要求我们必须加大课堂教学的实践力度。因此, 教师在课堂授课中仅仅采用书本案例是远远不够的, 作为学校本身必须把学生带到现实的案例中去, 让其参与企业的实践中去, 从而锻炼和提高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

国际贸易专业术语 第2篇

世界贸易World Trade[treid]

全球贸易Global Trade[`gləubəl]

国内贸易Domestic Trade[də`mestik]

出口export[`ekspo:t]

进口Import[im`po:t]

再出口Reexport [`ri:eks`pot]

再进口Reimport [`ri:im`po:t]

贸易值Value of Foreign Trade [`vǽlju:,-ju] [`forin]

贸易量Quantum of Foreign Trade [`kwontəm]

贸易差额Balance of Trade [`bǽləns]

贸易条件Terms ofTrade,简称TOT [tə:ms]

国际贸易商品结构Composition of Foreign Trade

国际贸易地理方向International Trade by Regions

对外贸易依存度Ratio of Dependence on Foreign Trade

GNP(国民生产总值)或GDP(国内生产总值)

 国际贸易的分类

出口贸易(Export Trade)、进口贸易(Import Trade)和过境贸易(Transit Trade)

[rǽn]

有形贸易(Tangible Trade)

无形贸易(Intangible Trade)

货物贸易(Goods Trade)。

直接贸易(Direct Trade)

间接贸易(Indirect Trade)

转口贸易(Entrepot Trade)

总贸易(General Trade)

专门贸易(Special Trade)

现汇贸易(Spot Exchange Trade)

易货贸易(Barter Trade)

陆路贸易(Trade by Road)

海路贸易(Trade by Seaway)

空运贸易(Trade by Airway)

邮政贸易(Trade by Mail Order)有证贸易(Documentary Trade)

国际贸易专业双语教学研究 第3篇

关键词:国际贸易 双语教学 教学方法

现今世界各国间的经济贸易规模发展迅速,而且由于我国对外开放的深度日益加深,这就对我国从事国际贸易的专业人员的素质要求更高。在这背景下国际贸易专业开展“双语教学”显得尤为重要,因为我们开展“双语教学”目的就是培养学生精通双语,并能在使用外语中扩宽眼界,累积新知,在实际工作中更好地展现自我的国际商务参与者和管理者。下文笔者就根据自己的教学实际,谈谈对这一问题的看法和见解。

一、开展双语教学的必要性

1.是适应我国教育教学改革的大环境的需要。教育部在01年的《关于加强高等学校本科教学工作提高教学质量的意见》(教高字[2001]4号)中就指出“本科教育要创造条件使用英语等外语进行公共课和专业课教学。”接着在05年1月的《关于进一步加强高等学校本科教学工作的若干意见》(教高[2005]1号)文件中再次重申“要提高双语教学课程的质量,继续扩大双语教学课程的数量”的要求。从上可以看出开展双语教学的确是是适应我国教育教学改革的大环境的需要。

2.是适应WTO要求的需要。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的加剧以及世界各国各民族文化相互融合的需求,都要求各高校要着实提高国际贸易学的双语教学,并在教学中加快对学生专业知识的培养,即对中国国情熟悉,又精通WTO规则和了解世贸国际化,同时英语水平又高。以上种种都说明了在国际贸易专业课推行双语教学的必要性。

二、开展双语教学的主要模式

1.简单渗透型 这种模式的优点是显然易见的,首先它比较适合接受能力不强和英语基础较差的学生,其次它对教师的英语水平要求也不高。但这种模式也有不足之处,那就是由于在教学中中英两种语言的比重严重失衡,英语用的较少,所以这种模式培养出来的学生英语水平不高,完全难以达到双语教学的真正目的。因为双语教学的目的就是培养学生在专业实务具体操作上和专业文献的使用上做到双语自由转换。

2.混合型 这种模式是目前我国国际贸易双语教学中采用最多的一种模式,因为在混合式教学模式中以英语为主,汉语为辅。在教学中老师的板书、使用的教材、学生的作业、考试的样卷都是英语,但在授课的过程中用中文解释和说明,考试多用中文解答。其优点就是课堂的英语信息量有了明显增加,有利于提高学生的英语水平。但这种模式要求老师和学生都要具备较高的英文水平,否则结果可能会适得其反。

3.全英语型 顾名思义这种模式的教学无论在教材的使用、教师的讲解、板书,还是学生的作业、考试等都是使用纯英语。这种模式的开展的前提就是教师和学生的英语水平都要比较高。

三、国际贸易专业双语教学的目标体系

1.总目标 双语教学的总目标就是让学生通过对其专业的学习,首先专业知识水平要提高,对国际贸易业务的理解要加深;其次要引导在实际在学会运用外语技能,进一步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激发学生的潜能,从而增强他们从事实际工作的自信心;三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和人际交往能力,增强其就业竞争能力。一句话就是不但要让学生掌握英语技能和专业的贸易知识,还要培养他们对对专业知识与英语技能的应用能力。

2.课程目标 双语教学课程目标包含两大部分的内容,一是国贸专业知识,二是国贸专业英语素养。这个课程目标完全覆盖了国际贸易专业学生必修的全部专业知识课程。所以在教学上课程安排了一中文讲授包含了五大主干课程的国贸专业知识,二双语讲授包含了四大主干课程的国贸专业英语素养来完成教学任务。

3.能力目标 要想实现双语教学能力体系目标,方法有两个:一可通过校外实训实习基地参与国贸实际业务各环节的实践来测评学生的社会适应能力。二可通过校内的各种评测来反映学生双语学习所获得的能力水平。如:在校内实验室模拟国贸实务操作环境、模拟国贸场景交易场景;函电写作测试、单证制作及审核测试等。

四、国际贸易专业课堂双语教学环节的探讨

1.设立正确的课堂教学目标 课堂教学是实现课程教育教学目标的主要战场。在双语教学中英文书面信息的组织、呈现应以专业知识为主线,说明解释深奥复杂的观点应以母语为主。因为国际贸易专业课的双语教学中语言只是达成教学目标的工具,这是它与大学英语等公共英语课教学的最大不同。所以在实际课堂教学时间内,我们都要努力实现课程教学大纲的目标,那就是短时间内掌握更多、更系统的专业知识,而不是培养英语的听说读写译的能力。

2.在教学组织中贯彻教育目标 国际贸易专业课堂双语教学的教育目标就是培养国际性贸易人才。原因是因为我们明白在全球经济日益一体化的今天,改革开放的必要性和重要性,而这些国际性贸易人才常常从事国际经济业务,对英语国家的思想观念,行为方式会有更深刻的了解。所以,在双语课教学中,我们应该更新培养观念,帮助学生树立“民族的,才是世界的”的观念。在教学中我们要讲清楚经济、文化的开放和保持民族认同感、民族意识形态的辩证关系,要把我国在处理外交关系和国际经济纠纷的基本原则讲明白,增强我们的民族自尊感和自豪感,从而使我们的专业教育目标的实现。

3.严格使用学习评估方法 学习评估方法使用的正确与否,会直接影响到教学的效果,特别是相对双语学习方面,兰伯特就认为性向和态度是两个重要的、相对独立的影响因素。这就表明双语学习既需要某种认知能力,也需要一种积极的态度。依据态度影响到动机的这种理论和双语态度与动机之间的关系,在双语教学中采用英文试题进行考试是正确的评估方法,因为这样学生学习要求的严肃性被调动了起来,学生对考试也重视了,从而强化课堂学习的直接动机。

4.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学生在双语学习的过程中,特别是在第二语言不熟练,又或者是某种语言不经常性使用时,总会担心出错而不敢表达,这样就会挫伤了他们学习双语的积极性,学习的效果就会大大地降低。所以我们在教学要通过各种方法提高学生学习的自信心,破除学生害怕出错、不敢自由表达的畏惧心理,比如课堂上要鼓励学生大胆开口,不怕出错,只要基本概念,基本理论思想不错误,就不要纠正学生等传达正确信息,从而调动学生学习双语的积极性,提高学习双语的效率。

课堂教学组织技巧是指教师通过协调课堂内的各种教学因素而有效地实现预定的教学目标的过程,它是师生互动下收到实际效果的主要途径,也是教师“教育艺术”的展示平台。可能每个教师都会有自己的独具个性的做法和经验,但是如果我们能把握住课堂专业培养的目标,并把它当作是处理教学中语言能力形成与系统专业知识讲述的大原则,就一定能组织起技能形成和知识传授相融合的课堂教学环境。

【参考文献】

[1]罗郑胜: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本科)培养目标及知识、能力、素质结构分析.郑州经济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5(12).

[2]石碧涛:双语教学实验环节探索——以《国际贸易实务》为例[J].高教探索,2007(6).

国际贸易专业双语教学探析 第4篇

一、当前国际贸易专业进行双语教学的可行性

1. 高校开展双语教学的国内形势良好

早在2001年, 教育部就开始重视双语教学, 为双语教学工作的开展营造了良好的环境。2001年, 教育部出台的相关文件规定:国家重点建设大学3年内双语教学的课程比例要达到10%, 力争各高校在3年内开设5%~10%的双语课程。2003年, 教育部在《高等学校教学质量和教学改革工程纲要》中明确指出, 要继续推进双语教学。自2002年以来, 教育部在对高校进行本科教学水平评估工作中, 更是要求A级标准中必修课双语教学授课的比例达到或大于15%, 并且教学效果要好。教育部对于双语教学的逐步重视, 为国际贸易专业开展双语教学提供了良好的环境。

2. 国内双语教学开展势头良好

目前, 国内双语教学开展势头良好, 各种经验交流会促进了教学发展, 教学目标、教材和课程设置都得到明显改观。2001年8月, 教育部《关于加强高等学校本科教学工作提高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出台后, 国内双语教学就逐步开展起来了。对双语教学中的实际问题、最新变化等, 国内高校每年都举行各种级别的学术会议, 进行探讨和交流, 推动了双语教学, 也为双语教学工作继续深入开展指明了方向。在教材方面, 经过几年的发展, 包括高教、人大、清华、北大、东财、机械工业、电子工业等在内的国内出版社都引进了大量国外原版教材, 并针对教材改编做了许多创新工作, 就双语教材的选题出版、双语教材教学资源的下载使用、国外同类教材的发展趋势等高校教师所关心的问题进行了广泛交流和不断改进。同时, 海外高校教材出版公司也踏进国内的双语教学市场。目前, 双语教学课程正在各个高校陆续开设, 且比例、比重都在不断增加。

3. 国际贸易专业具有开展双语教学的优势

国际贸易是指世界各国 (或地区) 之间进行的以货币为媒介的商品交换活动, 它既包含有形商品 (实物商品) 的交换, 也包含无形商品 (劳务、技术) 的交换, 又被称为世界贸易。高校国际贸易专业开设的课程包括国际贸易理论、国际贸易流程、国际货物运输与保险、国际商务函电、国际商务听说等, 这些课程的实践性、实用性都很强, 且对英语的听、说、读、写、译能力都提出了很高的要求。因此, 在国际贸易专业开展双语教学是很有优势的。

4. 国际贸易专业的学生大都具有较高的英语水平和参与意识

现代的教育水平和先进的科学技术, 让学生在中学阶段就对大学的专业特征和要求有了一定的了解与认识。因此, 在填报高考志愿时, 那些英语基础好、善于沟通的考生有很多都报了国际贸易专业。实践证明, 国际贸易专业的学生无论是在专业课还是在大学英语的学习上, 都有很高的自主参与意识, 英语应用能力与专业沟通能力也普遍高于其他非英语专业的学生。

二、当前国际贸易专业开展双语教学存在的困难和问题

双语教学在中国起步较晚, 在外部环境、师资力量、教学方法、教学设施等方面都存在着一定的困难和问题, 严重阻碍了双语教学在国际贸易专业的实行和推广, 并影响了教学效果。

1. 外部环境不容乐观

良好的环境对学生的学习有很大的促进作用, 反之则会产生阻碍作用。在中国, 特别是中西部地区, 大多都没有良好的英语学习环境, 在校大学生既没有用英语进行思维的压力与习惯, 也没有用英语进行交际的环境与需要, 加之传统的教学理念根深蒂固, 其结果是, 学生只会用英语应试而不会用英语交流。这种外部环境给国际贸易专业的双语教学带来了很大的挑战, 使得学生的英语语言应用效果不尽如人意。

2. 缺乏良好的师资条件

师资条件是双语教学顺利开展的关键。从事国际贸易专业双语教学的教师不仅要有丰富的专业知识、较高的学术造诣和一定的国际贸易业务实践, 而且还要具备熟练的英语应用能力, 尤其是较高的听说能力。可目前承担该课程教学工作的教师或是英语语言文学专业的毕业生, 或是英语基础较好的相关专业课教师, 都不是太符合国际贸易专业开展双语教学的师资要求。英语语言文学专业的毕业生英语基础好, 但对专业知识的了解与专业教师相比, 一般来说都存在一定的差距, 他们对某些专业知识的了解在许多情况下都会流于表面, 因此这类教师特别容易进入“外行人说内行话”的误区。英语基础较好的专业课教师教授双语课, 在教学中也存在一些突出而实际的问题:一是这些教师专业知识比较欠缺, 制约了他们的双语教学;二是他们有一定的英语能力, 但缺乏较完善的教学方法, 不能有效地组织课堂教学。

3. 缺乏较完善的教学方法

双语教学是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的全面创新, 妥善协调教学规范化和国际化的关系是推进双语教学的首要原则。但是, 目前国内各高校国际贸易专业的双语教学, 课程设置不同, 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也各自为政, 大致可以归纳为以下三种:一是一些高校采用汉语教材, 汉语是主要教学语言, 英语是第二教学语言, 仅把一些贸易专业术语介绍给学生;二是一些高校使用两种教学语言, 以双语进行板书和标注, 主要用英语进行讲解, 对某些难点内容以汉语辅助讲解;三是一些高校以英语为主要教学语言, 汉语为次要教学语言, 以全英语进行板书和讲解, 对某些难点内容和贸易术语以汉语辅助讲解, 用英语提问, 并要求学生用英语回答。这三种教学模式中, 第一种在全国高校, 尤其是在中西部的高校中还占到相当大的比例, 后两种在沿海地区和发达城市应用比较广泛, 教学效果比较好。但是, 就全国而言, 目前国际贸易专业开展双语教学的层次不一, 还没有较完善的教学方法。

4. 缺乏规范化的教学设施

教辅手段落后、教学设施陈旧是双语教学普遍面临的困境。有些本可以通过现代化手段呈现给学生的国际商务活动画面, 却因教学设施的陈旧而无法让学生接触到, 从而严重地影响了学生对双语课程学习的积极性。

三、当前提高国际贸易专业双语教学质量的对策

1. 构建教学的总体目标、课程目标和能力目标

国际贸易专业的双语教学, 不仅是让学生掌握贸易理论、贸易知识和英语技能, 而且是让学生提高对专业知识与英语技能的应用能力。通过学习, 学生应该能提高专业知识水平, 加深对国际贸易业务的理解, 学会运用外语技能, 增强外贸业务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 增强人际交往能力和团队意识, 进而增强就业竞争能力。因此, 国际贸易专业的课程应该包括基于英语环境下的国际商务能力的培养和基于专业知识的英语能力的培养两部分, 这两部分培养的最终目的是让学生通过双语课程的学习, 获得用英语处理国际贸易事务的技能。为此, 一方面, 各高校可通过校内实验室模拟国际贸易实务操作环境、国际贸易场景交易、单证制作及审核、函电写作等, 提高学生的应用水平;另一方面, 也可通过校外实训实习基地, 让学生参与国际贸易实际业务各环节的实践, 提高学生的社会适应能力。

2. 加强教师队伍建设

担任双语教学任务的教师不仅要具有良好的英语水平, 能够顺利应用双语编写教案和组织教学, 而且要能紧跟时代, 及时更新知识, 把握专业前沿, 具有较强的学科纵向深入发展和横向交叉发展的能力。尤为重要的是, 教师必须具备一定的教育心理学知识, 善于运用符合教学规律的方法和手段, 为学生创造良好的教学环境。因此, 对于国际贸易专业双语教学的教师来说, 既要具有较高的英语水平、丰富的教学经验, 还要懂得国际贸易的教学内容和国际商务活动的具体流程。这种能够应用中外两种语言在讲台与实际贸易业务操作平台间自由转换的教师是进行双语教学的关键, 只有拥有了这样一支具备上述素质的教师队伍, 双语教学才会产生良好的教学效果。

3. 丰富教学方法

国际贸易专业的双语教学有别于传统的教学, 甚至与其他专业的双语教学都有所不同。在教学过程中, 教师不仅可以使用现代化的教学设施, 让学生尽可能多地了解商务信息、商务实例, 而且还可以采用案例教学、模拟商务活动等情景教学模式, 让师生互动, 寓教、学于乐。此外, 教师还要积极组织学生进行实战训练, 鼓励学生利用寒暑假到外企、中外合资企业和国内的外贸企业参观学习, 更多地接触公众性商务活动, 体验国际商务活动的程序与规范, 及时弥补课堂教学的不足, 完善学习过程, 为将来完全踏入社会、更快地适应工作打下基础。

4. 加强教学基础设施建设, 建立资源共享的教学网络平台

双语教学与传统的教学有所不同。双语教学教材的内容一般要比中文教材内容多, 而且理解起来速度也慢得多, 因此, 在教学设施上, 应尽可能采用多媒体教学。另外, 双语教学网络平台是实现现代化教学的有效手段, 它既是课堂教学的补充, 又是课堂教学在时空上的延伸, 更重要的是它还可以弥补国内双语教学层次不一的缺憾。因此, 笔者建议, 可以通过互联网把各高校的双语教学网络平台链接起来, 实现双语电子教材、电子教案、电子教师系统 (辅导与答疑) 、教学素材等资源共享, 弥补落后地区高校教学资源的不足, 解决双语任课教师不足和教学水平层次不一等问题, 使所有地区与高校的学生都能平等地享有教育信息。

5. 完善相应的制度和措施

要使双语教学更加规范、有效和合理, 就必须建立和完善双语教学的一系列规章制度。首先, 改革传统的教学评价和教学激励机制, 给从事双语教学的教师以政策上和经费上的支持, 调动他们的积极性。其次, 尽快制定可行的双语教学的教师评价体系和学生考核标准体系, 从而推动双语教学的顺利开展。最后, 努力创造良好的开展双语教学的校园环境, 让学生体验到把知识变为能力的快乐, 进而提高他们的学习兴趣。

摘要:世界经济的一体化和我国改革开放的日益深入, 对国际贸易的从业人员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对于在国际贸易专业双语教学中遇到的有关外部环境、师资力量、教学方法和教学设施等方面的问题, 教师要认真对待, 积极探索有效的解决方法, 这样才能推进双语教学的开展。

关键词:国际贸易专业,双语教学,问题,对策

参考文献

[1]苏广才.国际贸易专业双语教学研究[J].中国成人教育, 2007, (8) .

[2]孙锦如.关于推进双语教学的几点思考[J].高等理科教育, 2003, (6) .

[3]吴平.五年来的双语教学研究综述[J].中国大学教学, 2007, (1) .

[4]王育红.高等财经教育实施双语教学的实践[J].中国大学教学, 2007, (1) .

国际贸易专业简历 第5篇

性别:

年龄:xx岁

民族:汉

目前所在地:xxx

户口所在地:xxx

婚姻状况:未婚

求职意向

人才类型:全职

应聘职位:对外贸易、国内贸易、市场经理营销管理

求职类型:全职

可到职日期:一个星期

月薪要求:面议

希望工作地区:广州其他其他

工作经历

武汉象牙科技有限公司(2003.3——2003.7)销售人员:通过公司给我的销售方面的培训,加之实际的销售,使我对与顾客一对一销售有了足够的经验,也锻炼了口头交际与沟通方面的能力,受益匪浅.晓春音像电子词典的经销商(2003.11——2004.1)校园代理:独立开辟校园市场,应用实际调查,各种自制的宣传手段达到宣传的目的,业绩卓著.使我体会到开拓新市场的艰辛,也获的相应的能力.襄樊四丰农资有限公司(2005.7——2005.9)际的销售,使我对与经销商销售有了足够的经验,也锻炼了口头交际与够方面的能力实习生:通过公司给我的销售方面的培训,加之实

课程项目《粤黄面包营销策划》项目策划者:为粤黄做未来五年的战略策划方案。通过公司、产品等定位,制定出其4p组合策略,打造粤黄面包品牌知名度。提升公司竞争力。这个策划是对我整个专业知识,以及策划能力的检测与提升。

课程项目《南方画报促销及网络营销、网路建设案例》项目策划者:为南方画报做一个促销方案、网络营销方案,设计网页建立360度立体促销策划方案

教育背景

毕业院校:武汉理工大学

最高学历:本科

毕业日期:2006年7月

所学专业:文科类

受教育培训经历:2002.9-至今武汉理工大学

第一专业:国际经济与贸易

第二专业:市场营销

专业课程:国际贸易实务、国际市场营销、国际企业管理、国际金融、国际技术贸易、国际经济法、国法商法、国际结算、国际物流、国际服务贸易、外贸英语函电、企业管理信息系统、国际商务谈判

语言能力

外语:英语外语水平:四级

国语水平:精通粤语水平:一般

工作能力及其他专长

专业能力国际贸易:国际市场营销、国际金融结算、国际进出口服务贸易、国际商法

市场营销:4p’s组合策略、营销战略、各类特殊行业的营销

营销策划:产品策略、定价策略、目标市场定位、营业推广策划、人员推销策划

广告策划:各类广告的创意、脚本

市场调查与预测:资料收集、问卷设计、数据统计。

国际贸易专业 第6篇

关键词:高职;国际贸易实务;实践教学

一、《国际贸易实务》课程实践教学存在的问题

(1)在高职院校教学中普遍存在的“重理论、轻实践”的现象,也同样体现在《国际贸易实务》的课程教学上。当前很多高职院校《国际贸易实务》课程过于偏重理论性,教师将大量的授课时间花在深入并且全面的进行理论讲解上,说重视理论教学经常是“雷声大雨点小”。学生上课后都成为了“理论专家”,但实际的动手能力和职业素养确实一片空白。(2)单一和枯燥的实践教学项目和内容使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无法激发出来。教师授课时多使用案例教学,但不论是案例介绍还是评价都是教师完成,学生仍然是被动学习。(3)过于陈旧的实践教学方法,仍然体现了传统的教师为主体的教学模式。当前很多学校的实践教学方法还仅限于理论讲授法、案例分析法、分组讨论法这些老套陈旧的方法,课堂气氛不够活跃,学生的主体地位无法凸显,不利于当前高职教育的人才培养目标的完成,也不利于学生综合职业素质和能力的培养。(4)教师实践教学能力不强。当前很多该课程的教师是刚大学毕业就走上了讲台,缺乏工作经验,自身实践能力就不行,而年纪大的教师由于长期在学校任教,与当前世界瞬息万变的国际贸易新形势严重脱节,也就无法保证实践教学的效果。(5)实训、实习基地不完善。很多高职院校所建设的单一的校内实训室多停留在模拟阶段,不能给学生提供真实的平台和实操机会。而很多校外实训基地的建设缺乏实质性的效果,多停留在签合同、挂牌、挂名等层面,没有形成真正有效且顺利运行的校企合作机制。

二、《国际贸易实务》课程实践教学的建议

(一)灵活运用“解决问题式”的实践教学方法。在讲授课程的基本知识时,教师可以采取由学生自主解决问题的学习方式,使学生把理论与实践知识结合起来,形成自己的收获。

(二)加强校内实训基地的建设,营造“高仿真”实践教学环境。《国际贸易实务》课程实训是集本专业基础理论、专业知识、专业基本技能、职业素养于一体的综合实训课程。为了让学生体会了真实的外贸业务流程,学校应在校内建设“高仿真”的校内实训基地,并利用外贸综合业务实训计算机模拟软件系统,对学生进行全面的综合训练,其中不仅可以涵盖国际贸易实务的相关技能训练,还可以包括外贸函电、国际市场营销、报检、报关实务、单证实务、托运与投保、国际货款结算等多项专业技能。这样一来,让学生在一个高度模拟外贸公司经营环境的实训基地中,通过对整个业务流程的运作和全套单据的制作,全面掌握从分析市场环境开始,到完成市场开拓,同外商建立起业务关系的整个流程。

(三)进一步推进校企合作,增加经费投入,拓展和维护与专业岗位群高度吻合的校外实习基地。校外实习基地是对学生进行实训能力训练、培养职业素质的重要场所,是实现学校培养目标的重要条件之一,必须重视和加强校外实训基地的拓展、建设和管理。校外实习基地建设中协议或者合同只是一种形式,更多的需要依靠良好的合作关系来维系。可以建立高层互访制度、负责人沟通渠道以及校企联谊活动等方式增加与企业的交流;也可以通过巡视实习基地、与单位负责人座谈等方式听取各方对实习基地建设的意见。校外实习基地建设不能讲排场、走形式,不能签个协议或者挂个牌就完事,要有实质性的合作。充足的经费支持是加强实习基地建设的物质保障,学校应改变办学理念,重视实践教学,保证经费的稳定增长,合理规划和统筹实习经费的使用办法,完善经费管理制度,加强实习经费的监督。

(四)走出去,请进来,创建一体化的实践教学模式。走出去就是让学生利用寒暑假、毕业实习期间走向社会,了解各行各业的发展状况,了解本行业的发展方向,鼓励学生为社会、企业服务,锻炼并提高学生的工作能力。请进来,根据国际贸易专业的特点,采用各种方式请企业领导或职员、管理人员来校作报告或讲课,介绍世界及国内和省市外贸发展的状况、外贸企业在市场竞争中求发展的经验,以及外贸企业中青年员工的成长过程等,使学生在步入社会之前,更好地了解社会,懂得市场竞争之激烈,创业之艰辛,从而进一步提高学习的自觉性,培养创业精神和创新能力。对于一些实践性较强的课程,更应直接聘请外贸企业有经验的从业人员进行授课,使学生在校学习期间与社会同步发展,为实现学生零距离上岗创造必要的条件。

参考文献:

[1] 浅谈国际贸易实务实践教学的方法与思考,窦佳,企业改革与管理,2014.11

国际贸易本科专业教学改革 第7篇

一、国际贸易本科专业实践教学环节的创新

1.将课程设置与市场需求进行接轨

国际贸易专业教育滞后于国际贸易理论与实践的发展, 这是一个不争的事实。面对广泛的社会需求, 传统的国际贸易教育正逐步转向社会、经济与管理的兼容并蓄, 在宽口径的基础上, 国际贸易理论分析能力的培养与国际贸易实务操作能力的实训同等重要。因此, 为适应新的市场需求, 必须建立起相对规范、完整的国际贸易专业教学体系。我系在不断完善原有课程的基础上, 根据市场需求对教学课程进行更加合理的设置, 并新开始了《消费者心理学》、《世界经济概论》等相关课程。

2.把理论教学转化为生动的实践教学

对于《国际贸易实务》等传统理论科目, 在理论教学的基础上增加了实践教学的内容和课时。让学生在接受理论教学的同时更多的进行相关知识点的讨论和实践。我们将小组合作作为国际贸易实践课程的主要形式, 变教师与学生之间的双向交流为教师与学生之间、学生与学生之间的多向交流。正是在这种多向交流的形式下, 可使学生之间相互激励、互相启发、共同协作。不仅理解和掌握了相应的进行国际经济活动操作方法、程序, 同时了解到国际贸易实践的实际协作的过程。

3.将实践比例大的专业课程教学变为一个连贯的实践操作模型

以往的国际贸易实务教学模式中, 实践性教学环节比较弱, 造成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差, 很难全面系统的掌握进出口贸易的主要操作技能和操作方法。我系在对国际贸易本科学生专业课程的教学过程中, 将教学变为一个连贯的实践操作模型, 从加大实践课程占教学内容的比例到建立电脑实务模拟操作平台, 而后到学生实践基地进行实习, 使学生在对信用证的分析、制作出口单据、准备报关单据、防范商业风险等一系列的实践操作上拥有基本的操作经验。同时, 将多门相关专业课程《外贸函电》、《外贸单证实务》、《国际货物运输与保险》、《国际结算》、《国际贸易商品检验》等课程整合在一起, 形成专业核心课程《国际贸易实务》, 避免重复与遗漏;调整教学内容顺序, 使其与实际贸易流程一致, 采用课堂讲解和模拟操作相结合的教学方法, 提高教学效果, 达到增强学生从事进出口贸易实际工作能力的目的, 并为部分学生考取报关员证、报检员证以及外销员证打下良好的基础。

4.充分运用现代化电子技术教学, 采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模式

传统的教学方法, 导致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较弱, 不能适应用人单位的需要。要加强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 必须建立国际贸易实务仿真模拟实验室。我系与上海硕研软件公司合作, 编制了适合本科学生运用的国际贸易实务模拟操作软件, 让学生通过电脑进行角色扮演和流程模拟来进一步了解国际贸易实务。通过网络来虚拟一个仿真的国际商务环境, 在模拟实验室中, 建立外贸实务教学系统、外贸单证教学系统、外贸模拟联系系统以及外贸实习平台, 外贸实务教学系统除提供丰富的外贸专业知识外, 更注意实务操作。通过国际贸易实务模拟实验室的学习和操作, 可以使学生在以后的外贸工作中很快的进入状态。

5.建立多渠道、多模型的实习基地

基于培养高素质的应用型专门人才, 加强实践教学, 培养学生掌握技能已然是教学中的重要环节。根据国际贸易专业培养目标和培养规格要求, 我们开始着手进行实习基地建设的规划事宜。这是我系从原专科实习单位到本科实习基地建设的开始, 我们从人才市场发展用人需求调研入手, 着眼于“技能实训”和应用的关键点, 不断规划建设实训基地, 注重以就业为导向的符合社会需求人才的培养, 并且先后已在北京红栌山庄, 德隆钢铁公司, 内邱长寿百果庄园和河北强久自行车有限公司建立起四个实习基地, 为学生在不同渠道和领域进行实践打下了坚实基础。

二、国际贸易专业师资队伍的建设

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是提高一门学科的发展和教学质量的重要保证, 要进行教学改革, 提高教学质量, 必须提高专业教师的素质。构建双师型的师资队伍是进行教学模式改革的关键。我系一方面引进了更多的高学历人才, 2007年招入硕士研究生3人, 保证了理论教学质量, 提高了教学内容的实效性。同时, 加强对师资力量的培训, 为教师提供进一步深造的机会, 选派教师前往北京等地进行实践, 参加学科学术研讨交流会, 让教师最大程度的获取前沿的学科知识以及先进的教学方法和教学经验, 了解当前企业所需要的人才类型并确定学生培养的方向, 提高了教师的整体素质。

三、实践教学中需继续解决的问题

1.增加英语课程的时间。从事国际贸易的基础是语言, 如果没有基本的英语水平就不必谈国际贸易的操作, 特别是大学生, 毕业求职的时候唯一可能有的自身资质就是英语水平好.所以作为国际贸易专业, 必须加大英语课时, 提高学生的英语水平。

2.增加学生的计算机和网络能力。计算机水平将决定个人将来在社会中扮演的角色, 而网络则是跨越国境的最好舞台。现在越来越多的国际贸易正逐步转入到网络运做上来, 所以我们应该尽可能多的为学生提供使用计算机的机会, 同时鼓励他们课余时间上网, 现在网络信息如此发达, 可能偶尔打开一个网站就可能改变一生。

3.加强市场营销类课程的细分, 鼓励学生通过网络进行市场营销实践和锻炼。现在的企业越来越多的关注你的实践经验以及由此而为公司带来的利润。真正的经济专业人才, 大部分大学时期已经开始参与社会实践, 寻找兼职, 特别是现在网络繁荣, 随处可以见到网络上寻找校园代理, 这都是难得的锻炼机会。

4.建议开设演讲与口才课程。国际贸易企业本身就是贸易性质, 非生产型企业。主要做的就是进销存业务, 从寻找货源, 联系运输, 出关报关, 开拓海外市场, 长期客户联系和服务全部都是依靠专业人员与提供相关服务的企业和政府部门沟通解决的。买同样的一件产品, 两个不同的人去就会有不同的价格。同样, 卖一件产品也是如此。此外, 包括和各种行政部门打交道都是需要很强的语言组织能力, 否则无法有效的处理事情的情况就再所难免。不善言辞或者说话不得体是很难从事贸易型行业的。

5.强调消费者心理学的学习。我们了解到, 现在越来越多的公司和企业为了应对行业竞争和买方市场现状, 日益关注消费者心理。当今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已经完成了由计划经济时期的生产决定消费向消费决定生产的转型, 在这种情况下, 所有的企业都将对消费者消费心理的研究放到一个前所未有的高度来加以审视。国际贸易专业的学生, 应该更加升入的学习更多理论层面的消费者心理学, 为今后更好的服务于与企业打下基础。

摘要:国际贸易发展至今日, 已成为一个多学科交叉融合的综合性学科。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 国际贸易更加具有复杂性。我们努力建立起具有时代特色的国际贸易教育和人才培养模式, 在多元化和规范化的基础上, 不断促进国际贸易专业教育的发展。

国际贸易专业实践教学探索 第8篇

(一) 校内实践教学

1、实验室外贸模拟软件操作。

目前, 国际贸易专业在校内实验室主要通过外贸模拟软件结合专业课程内容进行实践教学。普遍使用的是出口模拟操作系统 (简称TMT) 和Sim Trade外贸实习平台 (世格软件) 等。这些外贸模拟软件都是以一笔完整的出口贸易操作为主导, 依托模拟实习平台, 让学生在老师的指导下, 通过在进出口业务流程中扮演不同当事人, 亲身体验一笔出口贸易的全过程。出口模拟操作系统 (TMT系统) 主要是由学生扮演出口商, 指导老师扮演进口商, 学生通过查看老师每次发送的操作要求, 进行有目的的操作训练;Sim Trade的主要角色划分为出口商、进口商、供应商、出口地银行、进口地银行, 学生登录系统后作为独立的经营单位在模拟环境中为了实现各自的目标主动完成工作。

从国际贸易专业实践教学的学时分配上, 一般分为课内实践或单独设课。课内实践是以国际贸易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相结合, 通过老师在课堂讲授理论知识、学生在实验室运用外贸模拟软件相对应地进行综合性和验证性的实践操作。单独设课的实践教学通常是利用一周或二周内相对固定的课时, 学生在实验室集中进行实训, 通过老师精讲、指导, 学生多做, 让每个学生在外贸模拟软件进出口业务流程中轮流扮演不同的业务角色, 相互协作, 最终达到在实践中学习的目的。

2、课堂案例分析。

案例分析的实践教学方式较为灵活, 老师通过收集最新的与外贸业务相关的典型案例, 让学生在案例分析的过程中, 将案例所涵盖的外贸知识理解透彻。一些有过外贸从业经验的老师可以把自己在外贸业务中发生的真实案例拿到课堂上与学生分享。例如, 有过单证员工作经验的老师, 可以用真实的外贸单证作为案例蓝本, 从信用证收证初审、收单和制单的初审与制作、交单、单据结算的全过程执行和跟踪等各方面, 让学生在实际动手过程中, 养成认真细心的工作态度, 掌握审证、制单过程中的方法和技巧, 以确保单证的质量及各项条款的正确性。

3、聘请相关人员参加实践教学。

通过聘请有实践经验的兼职老师、外贸企业、银行结汇部门、海关、商检等机构的专业人员到学校进行实践教学, 学校老师全程辅导、管理的形式, 能够拉近学生与国际贸易相关职能部门的距离, 相关人员可以通过实例去帮助学生解决平时课堂理论知识学习中遇到的问题, 为学生提供最新的外贸行业动态。

(二) 校外实习基地现场实训。

校外实训基地是国际贸易专业实践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 是对校内实训基地设备、场所和功能缺陷的有效补充, 能够提供真实的场景, 让学生能够“零距离”接触到外贸公司、生产型外贸企业、货代、港口、海关等重要场所, 加深学生对外贸的认识。国际贸易专业的学生在港口现场参观, 可以直观地了解到集装箱的类型、尺寸及集装箱船的结构, 对集装箱堆场的运营管理、码头的业务流程有了具体认识, 现场了解到叉车作业、箱装货、托盘货等不同类型货物的港口装卸方法和规则, 把抽象的专业知识变得形象而具体。

二、国际贸易专业实践教学中的问题

(一) 实验室模拟实践存在的缺陷。

一是实验室模拟实践的课时设置偏少。以Simtrade外贸实习平台为例, 10个课时每个学生仅能扮演5个相关角色 (出口商、进口商、供应商、出口地银行、进口地银行) 中的一个, 完整地完成一笔交易时间都很紧张;交易过程中出口商的角色任务最重, 供应商和银行的角色任务相对较少, 每个学生训练的内容、强度都不同, 要让每个学生把5个角色都做一遍, 至少需要30个课时以上;二是外贸软件操作多为案例式, 重视单证的制作和流转过程, 而忽视了国际贸易往来中最重要的商品交易和人际交往。外贸商品被抽象化, 只有象征性的几张图片和一些简单的描述, 并不能展现实际国际贸易中商品的重要作用, 只有对外贸商品的各项参数、生产工艺流程有足够的了解, 才能有实力和信心去对外销售该类商品。人际交往, 在软件中是通过邮件的形式体现的, 这也仅仅是真正外贸工作中的一种沟通方式, 对于面对面的询价、英语听说写的锻炼, 都较少涉及。

(二) 师资队伍实践教学能力欠缺。

教师是决定实践教学质量的关键。但目前在普通本科院校特别是新建本科院校中, 教师队伍整体比较年轻, 大多是从学校入学校, 缺少国际贸易方面的实际工作经历, 缺乏实践工作经验。大多数国际贸易专业教师没有企业实践经验, 因此在实践教学过程设计及实训指导能力上, 往往心有余而力不足。

(三) 校外实习基地作用的局限。

目前, 各高校都非常重视校外实习基地建设。但由于企业需要考虑自身利益, 对校企合作积极性不高。同时, 受实习经费所限, 实习基地大部分就在学校附近, 过于集中的实习给这些企业造成的压力也比较大。而校外实习基地一般只停留在表面的参观, 真正能参与动手实践的机会非常少。即使一些外贸企业提供顶岗实习的机会, 出于外贸企业自身的商业保密或不愿新手失误造成损失, 也不会将核心的业务或单证交给学生去做, 使学生不能接触到实际业务, 有时甚至只能被随机地分到一些与自己专业毫不相关的生产流水线上。

三、加强与改进国际贸易专业实践教学的建议

(一) 加强国际贸易专业校内实验室建设。

一是注重模拟软件质量。根据国际贸易形势的发展与变化, 不断充实完善内容, 更新知识, 使学生了解国贸新信息、新动态, 掌握与实际相符的操作技能;二是要加强仿真场景型实验室建设。如, 建立产品展示厅, 让学生通过商品的推广或客户的开发, 了解商品知识, 真实体验外贸交易过程;三是通过增加实验室开放时间, 使学生能利用课余时间在实验室进行模拟软件的实践操作, 以弥补实验课时的不足。

(二) 加强“双师型”国贸专业教师队伍建设。

一是要建立教师实践学习制度。定期选派国贸专业教师到国内重点高校进修, 学习兄弟院校国贸专业实践教学的经验, 取长补短;二是要有计划地安排国贸专业教师到外贸企业等实际业务部门进行调研、实习或挂职锻炼, 以增强实践教学能力;三是要支持和鼓励教师积极报考相关业务的国家从业资格证;四是引进具有业务实践背景的国贸专业人才充实师资队伍;五是聘请外贸企业中的业务骨干担任兼职实践教学教师。通过多措并举, 不断提高“双师型”教师比率, 为实践教学提供有力保障。

(三) 强化从业资格证书培训。

目前, 在外贸人才需求榜上名列前茅的是跟单员、外销员、单证员、报关员、国际货代业务员和报检员等, 都要求持有国家通用的资证上岗工作。加强上述从业资格证书培训就要做到宣传到位、师资到位、培训质量到位, 使学生在毕业前能获得1~2种从业资格证书, 既提高了学生的实践能力, 也提高了他们的就业竞争力。

(四) 建立稳定的校外实训基地。

一是要加强投入, 建立稳固的校外实训基地。如, 九江学院在庐山建立的实训基地, 实训内容充实, 生活设施配套, 每学期都有大批各专业学生上山实践, 取得很好的实训效果;二是要探索与企业深度合作之路。校企合作要本着友好协商、互利共赢的原则才有生命力, 医学、护理、旅游等专业有广泛而稳定的校外实训基地就是实例。国贸专业可以通过实现高校优质人力资源与企业的共享, 在科学研究、员工培训、教师入企挂职、学生实习和就业等方面与企业进行广泛的合作, 为学校科研成果转化、双师型师资和应用型人才的培养提供强有力的支持;三是通过成功创业的校友建立创业实训基地。一方面可以得到校友的支持, 另一方面学生在实训的同时也受到鲜活的创业精神教育。

摘要:国际贸易专业是实践性、应用性、综合性很强的专业。如何加强国际贸易专业实践教学, 是许多本科院校面临的共同课题。本文在对国际贸易专业实践教学现状进行分析的基础上, 提出进一步加强和改进该专业实践教学的思路。

关键词:国际贸易,实践教学

参考文献

[1]籍丹宁, 鞠耀绩.培养应用型国际贸易人才的实训教学体系[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 2008.12.

[2]银灰.探究国际贸易模拟课程教学案例的特点[J].当代教育论坛, 2010.2.

国际贸易本科专业教学改革探讨 第9篇

一、国际贸易本科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及其课程体系特点

国际经济与贸易本科专业 (简称国际贸易) 是培养适应当今经济社会发展需要, 较系统地掌握经济学基本原理和国际经济、国际贸易的基本理论, 掌握国际贸易的基本知识与国际贸易实务基本技能, 了解当代国际经济贸易的发展现状, 熟悉通行的国际贸易规则和惯例, 熟悉中国对外贸易的政策法规, 了解主要国家与地区的社会经济情况, 能在涉外经济与贸易部门、外资企业及政府机构从事经济与贸易业务、行政管理、调研与策划等工作的复合型、外向型、应用型的高级专门人才。

国际经济与贸易本科专业学生需要通过学习经济学、管理学的基本训练, 特别是马克思主义经济学和国际经济、国际贸易的基本理论和基础知识, 具有理论分析和实务操作的基本能力。具体而言, 毕业生应掌握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基本原理, 具有良好的思想品德和强烈的社会责任感, 掌握现代经济学的基本理论与分析方法, 能运用计量、统计、会计方法进行市场调研分析和相关定性和定量研究, 了解我国及世界主要国家和地区的经济发展状况与对外经济贸易政策, 能够熟练地掌握一门外语, 具有听、说、读、写、译的基本能力, 能够熟练利用计算机从事涉外经济与贸易工作。

国际经济与贸易本科专业课程体系涵盖经济学与管理学教学领域, 课程体系内容丰富, 知识面广, 同时课程体系的知识综合性和关联性都很强。例如讲授国际经济学这样一门专业核心课程时, 需要学生具备较好的微观经济学和宏观经济学基础。同时国际经济与贸易本科专业需要培养学生比较强的实践能力, 使学生能够通过课程体系中相关课程的学习能够胜任国际贸易相关工作, 而国际贸易实务是一个非常复杂且对人才素质要求非常高的工作, 这也就使得现行高校国际国际贸易专业招生规模大但难以满足实际工作需要的原因。

二、高等院校国际贸易专业现行教学的不足

(一) 忽略基本理论和基本分析能力的训练

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本科课程教学体系由基础课、专业基础课和专业课构成, 现行的国际贸易本科专业一个突出问题在于基本理论和基本分析能力训练不足。近年来, 很多高校特别是一些地方高校为了突出教学特色, 对国际贸易本科专业课程整体课时进行调整, 不断推出新的专业课, 以前一些专业选修课变成专业必修课, 并提高专业课教学时数在整个课程体系中的比例。这样的教学改革对基础课和专业基础课构成比较大的影响, 压缩了其相应的教学时数, 因为总的课时数是有限的。比如, 相当多的高校经济数学课时数不足240学时, 线性代数、概率论和数理统计相应教学课时不足36学时, 微观经济学和宏观经济学合成一门课, 总学时不足72学时。由于教学课时限制, 只有在教学中删去很多重要的教学内容。这不仅造成学生基本经济理论和基本分析能力训练的不足, 也造成后续相应专业课学生学习和教师讲授的困难。教师有时为了能够讲授相应的专业课课程内容, 必须先要给学生补上相应的经济数学和专业基础课知识。

(二) 专业课程之间知识各自孤立且内容重复

在现行的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教学模式下, 存在经济学与管理学的相关专业课和专业基础课, 这些课程拥有自己完整的知识体系, 各专业课程之间独立讲授与考评, 使得各课程之间相互孤立, 并且存在着内容上的重复。比如国际贸易与国际市场营销中关于营销渠道的重复, 国际贸易中贸易方式与国际贸易实务中贸易方式存在重复, 甚至有些高校出现比较严重的专业课程内容重复, 比如很多高校同时设置市场营销与国际市场营销专业课, 教学上由于相互独立, 很多内容是重复的。一些高校为了突出双语教学特色, 甚至开设国际市场营销双语课, 导致宝贵的教学资源和时间被占用与浪费。

(三) 教学内容与实践差距较大

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是一个实践性很强的专业, 随着市场竞争的加剧, 实际外贸工作对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人才的业务素质、知识结构和实践能力要求越来越高, 虽然各高校也意识到实践能力培养在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教学中的重要地位, 积极采取各种手段提高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如一些高校投入巨额资金, 借助先进技术手段和计算机软件, 建立进出口贸易模拟操作实验室, 模拟国际贸易进出口业务流程操作。这对于改革传统国际贸易教学方式与提高学生实践动手能力有着非常积极的意义, 但是现实进出口业务的复杂性是实习软件所难以完全模拟的。另外一般也只有国际贸易实务课程中使用相关实习软件, 在外贸英语函电课程中有实践性比较强的专业英语内容, 训练学生专业英文表达的流畅和规范。很多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学生反映整个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教学体系中只有国际贸易实务和外贸英语函电与实践联系最为紧密, 在实际业务中也最为常用。这主要是由于相关专业课程教学内容与实践差距较大, 如国际服务贸易已经成为国际贸易中一个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 但是其教学内容上比较缺乏服务贸易实务的部分, 而跨国公司、国际投资学等课程也存在类似问题。现行高校国际贸易整个教学体系在训练学生实践动手操作存在较大不足。

(四) 教学手段与模式落后

现行的高校国际贸易专业教学手段和模式较为落后, 这很大程度上导致教学效果难以实现专业培养目标。很多实践性较强的专业课程以课堂讲授为主, 虽然也引入多媒体教学手段, 但是缺乏学生与教师互动, 教学手段落后, 难以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对于基本理论的讲授深度不够, 不能为学生打下后续学习和独立自学的理论基础, 一些高校过分追求专业课双语特色, 对自身学校学生实际的学习能力和教师教学能力考虑不足, 在一些理论性较强的专业课程上开设双语课, 教材选用西方流行的教材。虽然这些教材是相关领域权威教科书, 但是由于我国在经济学培养体系和课程设置上与西方国家存在很大差异, 学生并没有接受相关前期课程的训练。还有考虑到我国高等教育地区发展不平衡, 并不是每一个开设双语课的教师都能用非常流利的英文讲授比较高级的经济学理论。这就造成实际教学中相关经济理论讲不透, 又造成学生理解上的困难, 不利于实现双语教学的教学目标。教学手段与模式落后的另外一个表现在于考核方式陈旧, 以识记为主, 缺乏科学性。

三、重视基础和能力训练为导向的国际贸易教学改革

(一) 合理规划教学内容

高校国际经济与贸易本科专业教学改革首先应合理规划教学内容, 基础课、专业基础课、专业课课时和教学内容应统筹合理分配。在规划具体教学内容上应以重视基础和能力训练为导向, 不要因强调特色而压缩基础课的课时和内容, 国际经济与贸易本科专业隶属于经济学一级专业, 学生应具备坚实的微观经济学、宏观经济学和计量经济学基础。同时各专业课之间要实现有效整合, 克服内容重复及浪费教学资源的现象。科学制定双语教学计划, 挑选合适的教材, 立足学生实际情况, 利用双语教学和国外优秀教学资源丰富专业教学内容。

(二) 努力增强实践教学, 强化学生动手能力

在继续深化和综合利用现有加强现有实验室和业务模拟软件利用的基础上, 各高校应充分利用社会优质教育资源多途径增强实践教学。高校可加大与企事业单位、用人单位、校友的合作与联系, 广泛建立学生实习基地, 通过真正进出口业务中的演练以强化学生动手能力。在增强实践教学改革过程中, 对于任课教师应提出一定的要求, 教师应主动参与一定社会实践活动, 在实际进出口业务中提高自己对相关专业知识的理解和感性认识, 提高自己实践教学效果。鼓励教师从教学实践出发, 不断探索新型教学方法。

(三) 改革相关课程和毕业论文考核方式

改革现有课程考核方式, 加大理解和应用角度的考核, 减少知识识记的考核比例。改革毕业论文 (设计) 的命题、完成和考核方式, 毕业论文写作要同已有的社会实践调查、实习报告相结合, 答辩需要必要的数据及实践材料的支撑。

(四) 以“人才培养”为目标, 突出能力训练和教材改革

任何大学教育都以“人才培养”为目标, 这无论是洪堡倡导的大学学术研究, 还是大学必须为社会发展服务的“威斯康幸思想”, 都是围绕人才培养目标而展开的。国际经济与贸易本科专业教学最终应以以“人才培养目标”为导向, 突出学生能力训练, 在课程体系中应科学分配专业必修课和专业选修课, 通过新的教学改革突出训练学生英语、计算机、专业知识等基本技能。根据国际贸易最新发展和社会需求加强相关教材建设, 教师在教材的基础上, 根据本科专业的培养目标和社会需求不断更新教学内容, 努力增加与国际贸易实务等具体实践环节直接相关的教学内容。

参考文献

[1]魏所康.培养模式论[M].南京:东南大学出版社, 2004.

[2]郑南宁.大学人才培养使命的再思考[J].中国高等教育, 2009 (5) .

[3]王义遒.教学方法改革:改什么, 怎么改[J].中国高等教育, 2009 (6) .

[4]袁驷.改进教学模式切实提高教学质量[J].中国大学教学, 2009 (1) .

国际贸易专业实践教学改革探索 第10篇

关键词:国际贸易专业,实践教学,改革

自2001年 加入WTO以来, 中国的对外贸易规模呈现快速扩大的趋势。国内经济与国际接轨的速度也越来越快, 除了外资企业, 越来越多的国有企业、民营企业也获得了外贸进出口权, 他们也需要把自己的产品打入国际市场。在这种形势下, 市场对外贸应用型人才的需求也逐步扩大。

然而, 从大多数普通高等院校国际贸易专业课程设置中可以发现, 还是有“重理论、轻实务”的倾向。课程设置的重点依然集中在西方经济学、国际贸易理论、国际经济学、计量经济学、国际金融学等理论方面, 实务方面也往往体现为两门课程, 即国际贸易实务和国际结算。对于在实务中需要的海关、商务函电等课程一般都为选修课, 有些学校甚至根本就没有设置。这样的课程设置体现出普通高校国际贸易专业的培养目标是定位于研究型和管理型的人才。但是, 随着我国高等教育的普及, 国际贸易专业的毕业生以后都走上管理或者研究的岗位是不现实的。随着我国对外贸易的发展以及大多数中国企业走向国际市场竞争对人才的需求的扩大, 意味着我国目前普通高校国际贸易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应该进行适当的转变, 即从培养研究或者管理型人才向培养应用型人才转变。

国际贸易业务是一个复杂的过程, 它要求从业人员要有复合型的知识结构和很强的操作能力, 国际贸易远比国内贸易复杂得多, 涉及到语言、法律、政治、运输、保险、货币兑换等一系列的问题, 这对从业人员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所谓熟能生巧, 高水平操作能力的获得来源于实践。目前大多数用人单位对外贸人才的招聘特别强调学生的实践经历。那么, 要怎样来通过4年的大学生活获得可能被用人单位认可的操作能力呢?笔者认为, 这就必须依靠实践:各门课程的融会贯通、理论与实际相结合, 都必须要依靠实践环节来强化;实践也是促进学生思考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一个重要手段。

一、强化校内实践

校内实践是借助现代化的技术手段, 通过较真实的场景模拟, 使学生能够在该模拟场景中完成相关的业务, 让学生真切地感受国际贸易的现实过程, 它可以提高学生在实践中的操作能力。相对于校外实习来说, 校内实践可以克服地区经济发展情况的约束, 可以由校方单方决定, 而不用受制于企业, 所以大多数学校将校内实践作为学生实践教学的主要方式。四川农业大学国际贸易专业的校内实践包括两大块:第一大块是经济管理综合实验, 其中涉及到经济学实验、会计模拟实验、统计实验、计量经济学实验、银行实务实验等, 这些综合性的实验让学生掌握从事经济类相关工作的一个基本操作技能。而对于国际贸易专业实践的重点是放在第二大块, 即与各个国贸专业核心课程相关的教学实践。比如, 国际贸易教学实践、外贸单证教学实践、商务谈判教学实践等。通过几年来的教学实践经验, 笔者总结出四川农业大学国际贸易专业教学实践有以下特点。

1.实践与教学同步进行或者紧密相随, 使学生在学习完相关的理论课程的基础上, 能够趁热打铁, 迅速将课堂上所获得的理论知识转化为实际的操作能力。

2.建立实验室, 加强计算机模拟操作。经过几年的实验室建设, 四川农业大学经管学院已经建立起几个较大型的实验室, 并且采用了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和世格软件公司开发的SimTrade外贸实习平台软件、外贸模拟练习系统、外贸实务教学系统和外贸单证教学系统。每个参与SimTrade外贸实习平台虚拟贸易的学生都将按照实习计划扮演进出口业务流程中的不同当事人, 从而共同组成了模拟贸易环境。通过这样相互竞争和协作的角色扮演, 学生将面对出口商、进口商、供应商甚至银行的日常工作, 从而熟练掌握各种业务技巧, 体会客户、供应商、银行和政府机构的互动关系, 真正了解到国际贸易的物流、资金流和业务流的运作方式, 最终达到在“实践中学习”的目的。

3.强化场景模拟和角色模拟。商务谈判实践是一个综合性的实践, 它融合了商务礼仪、外语、国际贸易实务等各方面的知识。学生在谈判前, 会认真了解各个国家的风俗习惯甚至禁忌, 好好学习商务礼仪, 运用国际贸易知识判断需要谈判的方方面面, 比如价格、付款等。在谈判中, 学生通过分组将具体的前期准备知识运用于模拟的场景中, 模拟角色, 各司其职, 让学生能够较专业地完成相应的角色任务。通过这种形式的校内实践, 可以锻炼学生的思维能力、表达能力和协作能力。

4.教学实践和专业技能比赛相结合。比如, 在商务谈判教学实践中, 将教学模拟和开办学生专业技能比赛相结合。每年举行一次商务谈判比赛, 这对学生的知识结构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通过举办商务谈判比赛的方式, 可以使学生更重视教学实践, 防止教学实践流于形式。

二、改善校外实习

1.加强校地合作、校企合作, 尽可能建设更多的校外实习基地。

学院通过科研立项, 与当地企业进行合作, 促进科技向成果的加速转化;调动一切可以利用的资源主动找企业寻求合作, 建立相应的实习基地, 实现校地双赢、校企双赢。

2.加强学生认知实习, 增强学生感性认识。

采取实习参观与听讲座相结合的方式。比如, 组织学生参观一些大型交易会, 组织学生参观本地的外贸企业, 要求企业负责人和政府相关人员为学生作专题报告等等。通过多种渠道增强学生的感性认识, 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3.鼓励学生自主联系毕业实习单位, 为正式走上工作岗位打下基础。

在学生毕业实习的过程中, 专业教师、班主任、论文指导老师积极与学生沟通, 为学生在实习过程中遇到的专业问题提供一些指导, 帮助学生增强解决实际工作问题的能力。

三、改革毕业论文管理

毕业论文是国际贸易专业学生整个学习过程中的一个极其重要的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环节, 是毕业生总结性的独立作业, 是学生运用在校学习的国际经济与贸易基本知识研究和探讨实际问题的实践锻炼, 是综合考察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一个重要手段。

1.严把开题关。

从2006级开始, 在大三下学期要求学生根据自己的专业以及有可能的实习单位进行选题, 查阅相关的文献资料, 并在指导老师的帮助下, 撰写开题报告, 做好前期准备, 为中期的论文写作及后期的论文答辩打好基础。经过将近一学期的开题报告准备及撰写, 在大三下学期末, 还要求每个学生参加开题报告答辩。在答辩中, 改变了以往指导老师回避制的做法, 指导老师和其指导的学生分在一组中, 从而不仅让学生, 也让指导老师可以听取其他答辩老师对学生开题报告的意见, 从而让学生和指导老师一起进步;另外, 还要求学生必须把他们的开题报告主要内容以PPT的形式显示出来, 通过口头的陈述锻炼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每个学生的答辩时间要求不得少于15分钟, 充裕的时间可以让答辩老师给予学生更多的指导意见, 从而有利于学生论文的撰写, 达到提高论文质量、防止抄袭的目的。

2.严把写作关。

开题答辩之后, 学生进入到了具体的论文写作中。在这个过程中, 要求学生要定期与指导老师联系, 报告论文写作的进度, 听取指导老师的相应指导。

3.严把答辩关。

基本也是采取和开题报告同样的方式, 即指导老师参与、口头陈述和PPT文件相结合的方式, 对论文中存在的问题, 要求学生必须重写或者修改。

4.奖惩结合。

通过一套论文评价体系, 使论文答辩不流于形式。对于优秀论文不仅要给予精神奖励, 还应给予一定的物质奖励, 并鼓励学生将其发表。同样, 对于论文写作不合格的学生也不姑息, 要求其在一定的时间内必须在指导老师的帮助下重新撰写、答辩, 通过严格审核, 提高论文的总体水平。

四、重视社会实践

社会实践是教育教学内容的重要组成部分, 是巩固所学知识、吸收新知识、发展智能的重要途径。通过社会实践, 学生可以发挥自己的才能, 开创自己的基业, 充分利用在校期间的有利条件, 在社会实践中磨炼自己, 真正锻炼和提高自己的实际工作和适应能力。在课程设置上, 要求学生必须完成一定学时的社会实践, 通过这样的方式给予学生压力。在社会实践的时间安排上, 主要是在暑期的时候, 学生首先通过组建团队提出申请, 表明自己的实践目的、实践内容、实践方案等内容, 并得到院团委的同意, 利用暑假的机会, 达到提升自身能力的目的。学生的实践内容是在指导老师的帮助下选择的, 鼓励学生选择和专业相关的实践课题, 也鼓励学生关注一些社会热点问题。在开学初期, 对学生的暑期社会实践进行一个综合的评价, 对于实践成果优秀的学生给予奖励;对于实践报告撰写优秀的同学, 也应鼓励其发表。除了暑期实践, 也鼓励学生利用“十一”假期、寒假以及周末等假期通过兼职打工的方式增加自己的工作阅历, 提升适应社会的能力。

高职国际贸易专业教学模式的构想 第11篇

关键词:国际贸易专业;教学模式

中国一直扮演着“蓝领工人”的角色——被锁定在产业链的最低端而只能获取利润最微薄的部分。我国的真正崛起,必须依赖于自主创新和先进制造业的大力发展,必须变“中国制造”为“中国创造”。然而,高技能人才的匮乏,正成为我国经济发展的“软肋”。

为此,必须提供高技能人才及其培养体系的强力支撑;而以培养高技能人才为宗旨的高职教育,其优势不可替代。

高等职业教育属于大专层次教育,高等职业教育的比较优势具体地表现为以应用为目的,理论够用,重技能操作,以提升人才综合职业能力为主要目标。但是它现行的教学模式、人才培养目标、课程设置等方面都存在着不同程度模糊区域,往往与传统本科教育模式趋近,只是简单地将课时缩短,减少理论知识深度,被称为本科院校的“压缩饼干”。这样培养出来的学生,在人才竞争市场中,必处于非常被动地位。欲扭转这种不利的局面,需对现行的教育教学模式进行必要改革,凸现高等职业教育的特色。本文从探讨国际贸易实践教学模式入手,探寻人才培养比较优势。

一、国际贸易专业教学中普遍存在的问题

国际贸易专业教学中存在的一些问题归纳为以下几点:

①重理论,轻实践

比较注意理论的系统性和完整性,但对理论与实践的结合却没有足够重视,没有很好地突出知识的实用性。

②重外贸,轻内贸

学生普遍认为外贸较内贸更加体面,这种认识是危险的,不利于吃苦耐劳精神的培养。

③重出口,轻进口

一般教材大多是以出口合同的缔结、履行为纲进行编写的,很容易使得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容易误导学生.认为出口比进口重要。实际上.中国出口的多是技术含量不高、附加值低的产品,利润很薄。进口不但能促进我国经济增长,而且其贡献度比出口更大。

④分散性,各自为政

不同专业课程的老师,往往会过于强调自己这门课程的重要性,这样不利于学生融合所学的专业知识。

二、探讨国际贸易专业实践教学模式,探寻高职国际贸易人才比较优势

1.国际贸易专业课程设置构建

职业教育只有适应市场、企业和社会的需求,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促进劳动者就业和再就业,才有旺盛的生命力。因此,应编制符合高职教育各专业课程的教学大纲。

所以国贸专业主干课程体系设置应以提升综合职业能力为

目标。

2.探索实践教学模式

综合职业能力培养主要是通过课程体系实施来实现,课程体系由模块构成。为更好地实现高职国际贸易专业教育的目标,国际贸易专业应配置如下四个模块的实践教学模式:

(1)课程认识实习,巩固基础知识

课程实习安排在各门专业课程内和学年中的寒暑假,主要是指专业课程内(也包括专业基础课)的实践环节。目的是使学生在进行理论学习的基础上有一定的感性认识,巩固所学过的知识,把理论与实践知识结合起来。例如:在《国际贸易》这门理论性较强的课程中,当讲述西方传统自由贸易理论时,可结合当前中国在国际分工中的地位,“欧美是董事会,印度是办公室,中国是世界工厂”,引导学生思考自由贸易理论的局限性。经过这样的训练,理论已经完全转化为生动的实践教学,学生不仅印象深刻,而且学习如何用经济理论分析解决实际问题。

(2)校内实习基地,为学生提供良好的模拟实习环境

校内实习一般安排在三年制的第三到五学期,结合专业课的开设而进行。目的是使学生拥有勇于探索、敢于实践的能力以及在动手的过程中逐渐培养自己研究问题和开拓创新的能力。实训项目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①外贸单证实训

在《外贸单证与报关实务》课程中,有很多进出口贸易使用的单据。教师在教学中应尽量收集本地企业常用的单据类型提供给学生,使学生得到逼真的效果。

②综合技能实训

《外贸实训》是集本专业三年的专业基础理论、专业知识、专业基本技能、职业素养于一体的综合实训课程。为此,我们利用外贸综合业务实训计算机模拟系统,对毕业班学生进行为期6周的综合训练,通过全套单据的制作,让学生掌握了从分析市场环境开始,最后完成市场开拓,同外商建立起业务关系的整个流程。通过这样集中的训练,培养了学生在未来实际工作中的职业能力,使学生既具备上岗就可以较好地上手工作,又有可持续发展的

能力。

(3)校外实习基地,为学生提供真实战场

对于校外实习基地,一种是协议式的,如企业,另一种是非协议式的。一方面,我们已经建立几个稳定的协议式的校外实习基地,为学生和外贸企业架起了一座共同发展的桥梁,既便于学生对即将从事的工作有了比较深刻的认识,也便于外贸企业从中发现和选拔人才;另一方面,也要充分利用非協议式的实习基地。比如,当《国际贸易实务》课程讲到海洋运输时,可鼓励学生自己参观本地的港口,让学生看到真正的海轮、集装箱、堆场、海关监管地等实物、实地;至于运费和保价,鼓励学生直接找船运公司和保险公司去询价;有关报关和检疫的问题,鼓励学生直接找海关和检验检疫局去咨询等等。

(4)走出去,请进来,创建一体化的实践教学模式

走出去,就是走向社会,了解各行各业的发展状况,了解本行业的发展方向,鼓励学生为社会、企业服务,锻炼并提高学生的工作能力。请进来,根据国际贸易专业的特点,采用各种方式请企业领导或职员、管理人员来校作报告或讲课,向学生们介绍世界及国内和省市外贸发展的状况,介绍外贸企业在市场竞争中求发展的经验,以及外贸企业中青年员工的成长过程等,使学生在步入社会之前,更好地了解社会,懂得竞争之激烈,创业之艰辛,从而进一步提高学习的自觉性,努力培养自己的创业精神和创新能力。这样,使学生在学习中,与社会同步发展,对行业了解非常及时。

参考文献:

[1]舒惠芳,高职高专旅游管理专业实践教学模式探讨[J].职教论坛,2010.7,P51-52.

[2]顾振华,论高等职业技术教育的基础观[J].职教论坛,2010.2,P18

高职国际贸易专业人才需求调查 第12篇

本次调查, 我们采用问卷方式。问卷由调查小组到外贸企业实地发放、回收。调查内容的设计、被调查者的构成、调查样本的选取都比较合理。

调查的内容 调查分为两部分:第一部分是被调查单位的基本情况, 包括企业名称、地址、企业类型、企业性质等;第二部分是调查的主体内容, 设计了高职国际贸易专业毕业生所适应的岗位、外贸企业近几年及未来几年相关岗位的人才需求量、企业对国际贸易专业高技能人才的专业能力要求等问题, 采用单项选择题、多项选择题及问答题题型。

被调查的对象 在23份问卷中, 被调查者主要为外贸企业负责人 (占43.5%) 、企业外贸业务部门负责人 (43.5%) 和外贸业务骨干 (13.0%) 。被调查的对象普遍素质较高, 对企业国际贸易人才的现状、特点和需求有比较客观和深刻的认识, 注重国际贸易人才的能力、知识、素质, 对专业人才的培养模式有较深刻和独到的见解, 也是企业国际贸易人才引进和考核的主要决策者。

调查的样本 由于宁波、杭州、绍兴是浙江省对外贸易较为发达的三大城市, 其进出口额位居全省的前三位, 三个城市的进出口总额是全省的65%。所以, 我们在选择被调查的外贸企业时, 主要选择这三个城市的企业, 其中杭州10家, 宁波8家, 绍兴5家。又由于浙江省是中小企业、私营企业大省, 在目前全省30多万家企业中, 中小企业占了95%, 提供的外贸出口已占到全省70%, 私营企业出口额占全省出口额的35%。按企业性质, 选取的样本中有国有企业8家、三资企业3家、集体企业3家、民营企业8家和其他企业1家;按企业规模, 选取的样本中有大型企业5家、中型企业8家、小企业10家。选取的样本中私营企业、中小企业所占的比重分别为35%和78%。这也是由浙江省的特点所决定的。总之, 调查样本的企业区域覆盖面较为合理, 企业性质、企业类型多样化, 有一定代表性。

高职国际贸易专业人才需求调查分析

外贸企业岗位需求类型及需求量 调查结果显示, 外贸企业岗位需求类型较为集中, 对国际贸易技能型人才的需求较大。 (1) 外贸企业岗位需求类型较为集中。调查的结果显示, 外贸企业的岗位需求主要集中在业务员、跟单员及单证员这三个岗位,其次是货贷员、报关员及报检员,最后是商务文秘及翻译。 进一步数据统计发现,商务文秘及翻译岗位大都出现在大型企业里,中小型企业一般不设置这两个岗位,而浙江省的外贸企业主要是以中小型企业为主。由此可见,浙江省外贸企业对外贸类人才的需求主要集中在业务员、跟单员、单证员、货代员、报关员、报检员上。如图所示。(2)对国际贸易技能型人才的需求较大。 调查结果显示,外贸企业对业务员、跟单员、单证员等国际贸易技能型人才的需求呈现递减趋势,但总体需求仍较大。 如业务员未来三年的需求量由过去三年的53人降为45人,业务员岗位预期人才需求减少 15.1%,其他岗位的需求量也都有较大幅度的缩水(见表)。 究其原因可能是由于近几年外贸政策的调整(如出口退税的降低等)、人民币的升值及宏观环境的变化导致外贸环境恶化所致。 但总体而言,浙江省对外贸人才的需求量仍较高,需求缺口仍存在,对高职国际贸易高技能型人才的需求比例也较大。

外贸从业人员的能力、素质要求 调查结果显示, 企业对国际贸易人才的专业能力要求较高, 对国际贸易人才的素质要求集中于沟通与团队协作能力。 (1) 专业能力要求。企业对国际贸易人才的专业能力要求较高。从调查结果看, 外贸企业都比较看重从业人员的国际贸易专业技能。深入分析发现, 在各项专业能力中, 排名前三位的是进出口成本核算能力、进出口交易磋商能力以及跟单履行合同的能力。其次是函电处理与撰写能力、单据制作与结汇能力以及信用证的审核能力等。可见, 掌握国际贸易专业知识, 做技能型人才是从事外贸工作应该具备的首要条件。 (2) 素质要求。企业对国际贸易人才的素质要求集中于沟通与团队协作能力。在被调查的企业中, 90%的企业认为沟通及团队协作能力是外贸人才除国际贸易专业技能外所必需的。沟通能力是专业综合能力的体现, 它包括表达能力在内的多项能力和素质, 在贸易的谈判磋商及日常工作中, 有效的沟通能力是达到目标、提高工作效率的必要条件。同时, 国际贸易人才不仅要善于与人沟通, 还要有协同作战能力。因为团队协作则是工作中的一项基本且十分重要的素质, 团队的力量可以促成事半功倍的效果。除此之外, 受访企业对创新能力、后续学习能力等也表示了高度重视。国际贸易毕业生比较欠缺的能力是沟通及社会适应能力。被调查企业普遍认为, 刚走上工作岗位的应届国际贸易毕业生, 主要是欠缺沟通及社会适应能力, 这些能力的缺乏导致毕业生在初上岗位时, 不能充分应用其国际贸易技能, 工作效率不高。此外, 还有一些企业认为创新能力也是很多毕业生所欠缺的。

企业参与校企合作的意愿 调查结果显示, 企业参与校企合作并接受高职学生顶岗实习的意愿不强。在被调查的23家企业中, 只有4家企业明确表示愿意参与校企合作并接受学生顶岗实习, 占比17.4%, 表示未考虑过或待定的占比56.5%, 其余26.1%则表示不愿意参与或接收实习生。这说明目前企业参与学校人才培养的积极性还不高, 校企合作亟待加强。在调查中, 我们还发现, 大多企业没有合作意向是因为表示不清楚校企合作的相关细节。因此, 校方今后应加强与企业的联系, 同时, 校企合作意向的达成还需要政府通过税收、立法等形式加以引导。

对高职国际贸易专业人才培养的建议

明确培养目标 作为高职国际贸易专业, 在培养目标的定位上要符合高职教育自身的规律和要求, 即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 培养具有良好的综合素质, 掌握国际贸易领域的理论知识和操作技术, 具有进出口业务处理能力, 适应外经贸行业或相关行业的岗位要求的, 面向生产、建设、服务、管理第一线岗位需要的, 德、智、体、美等方面全面发展的高素质技能型专门人才。

优化课程体系 以岗位职业能力要求为核心确定课程体系。高职教育的特色决定了高职国际贸易人才比本科层次的毕业生更具有实用型、技能型、一线型的特点。这就要求学校在课程体系的设置上应打破传统的“公共基础课+专业基础课+专业课”的“三段模式”, 必须从岗位需求出发, 以工作任务为引领, 通过课程教学实现以就业为导向的培养目标。把职业考证贯穿于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之中, 使教学内容与职业考证内容、岗位职业能力要求相融合。以理论“必需、够用”为原则, 科学合理地整合课程。

加强校企合作 走产学研相结合的道路, 是高职教育改革的必由之路。高职国际贸易专业应加强与外贸行业、企业的联系, 成立以行业、企业专家为主体的专业建设指导委员会, 对人才培养方案进行审定。聘请行业专家、企业技术能手作为兼职教师到学校讲学, 指导学生实习、毕业设计, 以及合作开发课程。加强校外实习实训基地的建设, 保证学生的顶岗实习及毕业实习的落实。

参考文献

上一篇:语感培养下一篇:硫含量超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