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科技师范大学

2024-05-10

江西科技师范大学(精选12篇)

江西科技师范大学 第1篇

江西省教育厅对开展“阳光体育运动”成绩突出的高校授予“江西省学校阳光体育先进单位”。这是江西省教育厅为贯彻、落实国家体育政策, 并用实际行动来提高广大青少年学生的体质健康和运动水平的表现。教育厅希望各高校根据当前社会实际情况和学校教学改革及学校体育工作的重点, 认真开展“阳光体育运动”, 以受表彰的单位学校为榜样, 真正把学校体育工作摆上重要位置, 大力开展丰富多彩、形式多样的学校体育活动, 让体育走进校园、走进课堂, 成为推进素质教育的重要措施, 为全面提高学生体质健康水平作出新的贡献。

“阳光体育运动”在我国高校已经实施六年多, 社会各界人士都非常关注此项活动的开展状况, 有的学者还对此活动进行了深入的研究。

江西科技师范大学是江西省高校唯一一所连续四年被江西省体育局授予“江西省群众体育先进单位”称号, 在省教育厅组织的四年一次“江西省学校阳光体育先进单位”的评选中2010年被评为先进的单位, 群体工作的开展走在江西省高校的前列, 激发了我对该校“阳光体育“工作的兴趣。为此, 本人着力研究“阳光体育运动”开展的因素、形式和方法, 利用统计分析法及逻辑推理法进行统计分析, 通过分析推广总结经验, 发现问题, 找出不足, 推动江西省高校“阳光体育运动”的开展, 改善广大青少年的体质。

一“阳光体育先进单位”开展的目的、意义

通过国家4次对全国青少年体质健康调查, 发现20年来, 我国青少年体质呈现下降趋势。“全国亿万青少年学生阳光体育运动”的开展, 则是增强广大青少年体质的战略性措施。其目的是通过“阳光体育活动”的开展, 丰富学生的校园体育生活, 增强体质, 为建立健康、和谐的校园体育文化奠定基础。通过分析“江西省学校阳光体育先进单位”开展的状况, 查找影响”阳光体育“活动的主要因素及解决的办法。“江西省学校阳光体育先进单位”开展体育活动是为改变广大学生体质健康下滑的现象而采取的一种措施, 也是学校全面贯彻落实党的教育方针的一项举措。增强学生的体质, 对培养合格的社会主义接班人, 有着重要而深远的意义。通过总结“江西省学校阳光体育先进单位”开展阳光体育活动的经验, 为江西省高校开展“阳光体育”工作提供有益的经验。

二、江西科技师范大学开展“阳光体育”运动情况分析

江西科技师范大学校领导、院领导及相关部门领导, 都十分重视学校体育活动的开展, 并做了详尽的策划和周密的安排。2007、2008、2009、2010年度连续四年被江西省体育局授予“体育工作先进单位”荣誉称号, 2010年被省教育厅授予“江西省阳光体育先进单位”。这表明校领导、院领导及相关部门领导, 能根据中央的文件精神, 开展丰富多彩的“阳光体育运动”。

(一) 学校重视开展“阳光体育运动”

江西科技师范大学成立了“阳光体育运动”领导小组, 组长由副校长、校体育运动委员会主席担任, 领导小组认真学习中共中央、国务院、教育部等各级文件。学校领导重视, 校体育运动委员会、体育学院、学工处、校工会能按照中共中央颁布的文件精神来制定“阳光体育运动”计划, 提高“阳光体育运动”开展的认识, 在计划制定及实施过程中, 学校开展的一系列体育活动均是有计划、有步骤、有组织地进行, 为活动的开展理清思路、铺平道路, 为顺利实施“阳光体育运动”的计划提供保障。学校下拨专款用于开展“阳光体育运动”, 在实施的过程中校“阳光体育运动”领导小组每学期结束会召开会议, 要求各相关部门进行总结、交流, 检查措施是否得当, 计划落实是否到位, 还存在哪些不足?需做怎样的改进?这种经费上的支持是保证“阳光体育运动”高效顺利开展的重要前提。

(二) “阳光体育”运动的宣传情况

为让广大的师生了解“阳光体育”活动开展的目的、意义, 营造良好的校园体育文化氛围, 江西科技师范大学体育运动委员会做了大力宣传。不仅在校园网设立“学生阳光体育运动网页”, 同时充分利用校内的广播、校报、橱窗、电子屏及班会等形式, 大力宣传“阳光体育运动”, 宣传和普及科学的教育观、成才观、健康观, 形成鼓励大学生积极参加体育锻炼的校园氛围。通过宣传, 让全体教师、学生充分认识这项活动的重要意义。充分利用校内大型体育活动这一重要载体, 广泛宣传“阳光体育运动”的进展情况和实施成果, 营造有利于学生体育活动开展、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良好氛围

(三) 学校教职员工开展群众体育运动情况

学校的教职员工是国家的知识分子, 是学校知识的传播者, 是国家知识分子队伍当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 科技的高速发展, 知识的快速更新, 社会的竞争压力越来越大, 工作、生活的节奏越来越快, 心理承受的压力越来越重, 长期以往许多教职员工的生理、心理健康呈现亚健康状态。振兴民族必须振兴教育, 振兴教育必须振兴教师, 教师对社会的进步、国家的发展起着重要的作用。江西科技师范大学工会在开展教职员工体育活动中开展形式多样, 丰富多彩的活动, 如以校运会带动全校教职员工的积极参与;以支持校兴趣协会带动省内外的比赛;以校领导积极参与“校长杯”比赛带动校际之间的交流等, 有效地落实《全民健身计划纲要》, 提高全校教职员工的健康意识, 对学校开展“阳光体育运动”起到了示范作用。

(四) 校团委开展体育运动情况

校团委是大学生坚定思想的圣地, 是培养大学生综合素质、促进大学生健康成长、引领校园文化建设、真正起到组织青年、引领青年、服务青年的部门。江西科技师范大学团委下设多个部, 各个部成员均为学生, 他们既分工明确又团结合作, 使团委开展的各项工作得以顺利开展。其中体育部主要负责学生的体育工作, 以增强广大学生的体质、推广体育运动为工作中心, 积极举办各种体育比赛, 并协助学校团委、学生会开展各类体育活动。具体工作为:组织校内开展各类体育赛事, 如年级篮球联赛、足球联赛, 全校性篮球赛、足球赛、拔河比赛等体育赛事活动。协助学工处组织全校学生参加晨跑活动;有计划、有步骤、有组织地开展体育活动, 并在开展的过程中发现、培养体育骨干, 丰富学生的课余生活;指导各班体育委员组织开展班级活动, 如以寝室为单位进行羽毛球比赛、乒乓球比赛、人人均可参与的趣味运动会等活动。通过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体育活动丰富学生的课余生活, 达到强身健体的目的。

(五) 《学生体质健康标准测试》执行情况

国家颁布《学生体质健康标准》不仅能促进学校体育工作的开展, 更重要的是切实提高广大青少年的体质。实施《学生体质健康标准测试》是学校对学生进行督促的一个标志。江西科技师范大学按照教育部、国家体育总局联合颁布的文件精神, 由体育学院《学生体质健康标准测试》小组每年制定计划, 根据计划组织体育学院的专任教师进行测试工作。专任教师的参与保证了数据的真实性、准确性。该工作每学年进行二次, 第一学期主要测试大一与大四的学生, 第二学期为大二与大三的学生, 保证每年学生都能进行《学生体质健康标准测试》。《学生体质健康标准测试》小组工作人员会在每年的12月份将学生测试数据整理后上报国家学生体质健康网。学生每年的体质健康达标成绩合格率都能达到90%以上, 这个结果显示学生在课余时间进行了充分的体育活动, 阳光体育运动取得一定的效果。

三、结论与建议

“阳光体育运动”在开展过程中学生的主动性不够;场地设施不够完善;部分教师的专业知识结构对学生的运动指导不相适应, 这在其他高校也有一定的普遍性。江西科技师范大学在被评为“江西省阳光体育先进单位”期间, 能大力开展群众体育活动, 提高教职工、学生参加体育锻炼的积极性, 提高学生自身锻炼的能力, 使学生形成终身体育观, 形成良好锻炼习惯。“阳光体育运动”的开展, 有利于广大师生员工体质的增强, 有利于学生运动技能的提高。

参考文献

[1]祝菁.普通高校开展“阳光体育运动”的可持续发展研究[D].山东大学硕士论文, 2009, (5) .

[2]李玉华.阳光体育运动在高校的开展[J].体育科技, 2008, (12) .

[3]潘宁, 龚群, 韩斌.奥运会后阳光体育在我国高校中深入开展的策略[J].大众商务, 2009, (9) .

[4]庞儒芳.重庆市主城区中学开展阳光体育运动的现状与对策研究[D].西南大学硕士论文, 2010, (5) .

[5]闫秋霞.武汉市中学阳光体育运动的社会保障与个人自觉研究[D].武汉体育学院硕士论文, 2008, (6) .

[6]赵溢洋.阳光体育与“外来学生群体”的城市融入研究[D].曲阜师范大学博士论文, 2011, (4) .

[7]教育部国家体育总局共青团中央关于开展全国亿万学生阳光体育运动的决定[J].中国学校体育, 2007, (1) .

[8]教育部国家体育总局共青团中央关于开展全国亿万学生阳光体育运动的通知[J].云南教育 (视界时政版) , 2007, (1) .

[9]李凯.赣州市部分普通高中阳光体育运动开展的现状及对策研究[D].赣南师范学院硕士论文, 2011, (5) .

[10]向禹.重庆市马家堡小学体育创新教学实验研究[D].重庆大学硕士论文, 2011, (4) .

[11]教育部国家体育总局共青团中央关于开展全国亿万学生阳光体育运动的通知[J].云南教育 (视界时政版) , 2007, (5) .

江西科技师范大学什么专业最好 第2篇

年份排名总分类型备注3813.11师范来源:武书连中国大学排行榜

江西科技师范大学全国综合排名

年份排名总分类型科学研究人才培养综合声望201342760.08师范0.320.1124180.17师范0.280.1104350.08师范0.060.1204390.09师范0.060.1404600.09师范0.060.130来源:中国校友会大学排行榜

2013江西高校综合排名

江西渝州科技职业学院 第3篇

亮 点 2013年是江西渝州科技职业学院建院的第三十个年头。30年间,学校从一个培训班起步,到江西省首批4所高等教育学历文凭考试试点院校之一,再到江西最早开办的3所民办高职学院之一。学校面貌由租借一间教室到拥有一校三区,创造了非省会城市办大学校,突破区域限制、辐射全中国的办学成就。

学校提出以“立校育人、办学为民”为办学宗旨,建校之始,就高举平民学校的旗帜,注重为弱势群体提供优质教育服务。为此,学校确立了“四个面向”的方针,即面向农村,面向边远山区,面向教育薄弱地区,面向城市平民群体。历年来学校招收的学生,90%以上来自农村地区(边远地区)。

学校锐意改革,在全省民办高校率先进行机制改革,完善民主管理。学校成立由举办者、党委书记、校长及教职工代表等9人组成的董事会,实行董事会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学校还健全教职工代表大会制度,每年召开教代会,依法审议重大事项,评议校级领导,行使民主管理权力。2012年6月,学校在江西省民办高校中率先实行全员竞聘上岗。与此同时,学校同步推出薪酬改革,在全校形成尊重人才、尊重知识、尊重创造的价值导向。

学校强化办学行为规范。在学校收费栏目上,所有收费项目和收费标准一目了然。学校明确提出,只要不在公布范围内的项目,一律不得收费。同时,学校在3个校区设立举报箱,在校园网开设举报专栏,受理规范收费的监督举报。经过清理整顿,基本遏制乱收费行为,减轻师生不合理负担。

学校将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作为永恒的追求,着力提升学生动手能力和职业素养。学校实施“六个一”——开设一个专业,对接一个产业,创办一所研究机构,举办一个企业实体,参加一项全国竞赛,创建一批校企合作基地;强化“五个合”——专业与产业融合,课程与前沿契合,教学与科研汇合,学院与企业联合,教师授课与学生参赛结合,并在此基础上形成了“教研学做一体化”培养模式。

江西科技师范大学 第4篇

1 研究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以江西科技师范大学篮球队为研究对象,研究组织后卫的训练与培养 。

1.2 研究方法

1.2.1 文献资料法

查阅篮球运动相关书籍,及高校篮球组织后卫方面的研究论文为文章的撰写提供理论依据。

1.2.2 个案研究法

从2013年9月至2013年12月追踪江西科技师范大学校男子篮球队,采用参与训练等方法,对数据进行收集、记录和整理。

1.2.3 专家访谈法

走访体育学院领导、篮球教练及篮球专修教师,探讨目前校篮球队组织后卫的状况和高校篮球组织后卫训练培养方面的对策。

1.2.4 逻辑分析法

从逻辑学的角度出发,对我校男子篮球队组织后卫状况进行分析,并提出训练与培养优秀组织后卫的建议。

2 研究结果与分析

2.1 校篮球队组织后卫基本状况

在身体条件方面,我校男子篮球队组织后卫存在身高偏低体重不足的缺点,主力组织后卫的身高为183cm,体重75kg,传球准、得分能力强;替补队员的身高仅为176cm,体重仅为67kg,替补队员身高低但移动速度较快,突破能力较强。(见表1)两名队员之间身体素质、技术特点不同,虽然为教练员提供了不同的战术选择,但两者都存在体重不足和意识较差的缺点。现代篮球比赛,攻守转换频繁,对抗非常激烈,几乎每一次进攻和防守都是在身体接触情况下完成的,要想稳定及有效地完成攻守技术,必须有一定的身体和力量作保证,同时良好的组织意识、进攻意识、防守意识是优秀组织后卫必备的素质。

2.2 我校组织后卫的快攻能力分析

组织后卫快攻得分是一项重要的得分手段和重要战术。统计表明,在全部五场比赛中,我校篮球队组织后卫快攻得分占总得分的25%~35%之间。我校篮球队的组织后卫快攻成功率却比较低,快攻成功率最高的为63.4%,有两场比赛的快攻成功率不足50%。通过跟踪观察,我校篮球队组织后卫在快攻方面观察能力不够突出,不能够观察到更多的得分机会;在发动快攻过程中中,不能迅速把球传到处在最佳位置的队员手里,贻误战机。而由于以前都没有接受过正式训练,个人技术动作方面的不规范,也造成了一定的意识缺陷。(见表2)

2.3 我校篮球队组织后卫防守能力分析

目前我校组织后卫由于身体力量较差,在面对身体对抗时防守中身体不占据优势。从临场观察来看存在争抢与抢断能力不足,我校篮球核组织后卫脚步动作不灵活,对无球队员的防守选位不恰当,不善于隐蔽自己的意图;防守动作不规范,犯规太多,不敢于身体接触,缺少一些堵、卡、挡等身体活动,这些主观因素都会造成动作的不利索而被判成犯 规 。

2.4 我校篮球组织后卫的培养模式调查与分析

2.4.1 我校篮球队组织后卫的选材情况

科学选材是科学训练的基础,选材成功就意味着训练成功的一半1。目前我校并不具备招收篮球高水平运动员的资格,教练的选材主要以体育学院篮球专修班学生为主,教练对于组织后卫的选材,采用的是谈话了解和比赛展现的方式,优先考虑自我评价合理,对组织后卫角色认识充分、比赛表现优异的球员,然后再对其身体素质、组织能力、视野是否开阔、领导能力以及其他方面的能力做一个全面的评估,以此来确定组织后卫的人选。

2.4.2 狠抓对组织后卫投、突技术的训练

由于我校篮球队组织后卫技术不全面,身体强壮的速度慢突破能力差,身体个子矮的突破能力强但是防快攻和得分能力差。教练员在平时的训练中狠抓组织后卫全面技术,根据队员甲移动慢、突破能力差的特点,有针对性的对其进行运球跑、加速跑能力方面的训练;针对队员乙身高矮、得分能力差的特点,有针对性的对其进行投篮训练、弹跳能力方面的训练。

2.4.3 注重对篮球组织后卫篮球意识的培养

篮球意识是指运动员经过感知、模仿、操作、应用、分析、综合等心理活动和实践活动将篮球实践和客观存在信息进行有序化的处理和储存,并能在比赛中产生自动的,反射的应答动作,具有瞬时合理与准确的特征。我校篮球组织后卫均存在意识差的问题,在平时的训练中:(1)教练通过对组织后卫理论传授,让他们了解篮球运动的规律,熟悉组织后卫的作用、需要具备的能力等;(2)正确处理篮球中的各种辩证关系,如:节奏的快慢、攻守转换等;(3)通过让他们观看电视和实地观摩高水平比赛,了解掌握组织后卫技战术变化;(4)通过训练和比赛,总结分析比赛,让组织后卫在比赛中不断提高意识能力。

2.4.4 注重对组织后卫心理素质训练

稳定的心理素质,是一名组织后卫必备的素质。在训练中教练员结合个人特点和实战需要,设计临场可能出现的情况,加强后卫关键时刻心理稳定的训练。教练员经常向运动员认真分析关键时刻、关键球的处理经验、教训。训练中严格要求组织后卫完成各项训练,“手中有粮,心中不慌”,自己具备较强的能力是稳定素质的前提;教练员让队员经常进行进行自我肯定。人要不断地否定和肯定自己才能进步,而否定的最终目的是为了向肯定方向发展,自我肯定,为自己树立一个目标,要有坚强的信念,增强自信等。同时,教练在训练和比赛中还注意把握队员的情绪和心理,采用暗示、谈话、鼓励的方式来调节队员的心理。

3 结论

3.1 我校篮球队组织后卫基本情况

我校篮球队目前有两名组织后卫,主力队员甲身高体重占优势,传球准,得分能力强但存在移动慢,突破能力差的弱点;替补队员乙身材处于劣势,但速度快,突破能力强;两者之间技术特点存在明显差异,意识比较差。

3.2 我校篮球队组织后卫快攻能力

组织后卫快攻得分是我校篮球队的一个重要得分武器,我校篮球队的组织后卫具备一定的快攻得分能力,但是快攻的成功率不甚理想,且组织后卫在快攻中存在视野不开阔、处理快攻和发动快攻不够合理、个人技术能力不足等问题。

3.3 我校篮球队组织后卫防守能力

目前我校组织后卫由于身体力量较差,在面对身体对抗时防守中身体不占据优势,争抢与抢断能力不足,对无球队员的防守选位不恰当;身高不占优势,缺乏冲抢篮板球的能力;防守动作不规范,犯规太多 。

3.4 我校篮球队组织后卫的培养模式

目前我校篮球队对组织后卫的培养主要从五个方面进行,一是选材方面:选拔有篮球基础的同学,对组织后卫先进行技术、心理、管理、组织等方面的综合评估再确定人选;二是狠抓组织后卫的全面技术的训练;三是注重对篮球组织后卫意识的培养;四是经常进行传球技巧的训练;五是注重对组织后卫稳定性心理的训练。

4 建议

(1)对于组织后卫的培养与训练,从选材做起,选拔身体条件出色,技术能力全面的球员,要有良好的篮球意识和较好的心理素质,并具备优秀的思想品质。

(2)组织后卫加强身体素质基础训练,进一步提高和不断强化组织后卫在高速、激烈、对抗,及对手严密防守或二夹一防守情况下利用急停、急起、变速、变向和巧妙的假动作,摆脱对手的能力。

(3)对于组织后卫的训练应加强实战的模拟和心理素质训练,训练中结合个人特点和实战需要,设计临场可能出现的情况,进行处理球的专门模拟训练,同时加强对组织后卫关键时刻的心理素质训练与培养。

江西科技师范大学理工学院是几本 第5篇

看完了官方公布的江西科技师范大学理工学院宿舍条件,我们有必要来看一下江西科技师范大学理工学院的学长学姐眼中的江西科技师范大学理工学院宿舍条件又是怎样一番景象:

江西科技师范大学理工学院是在新校区前湖校区,新校区的宿舍整体上还是不错,因为是新建的

瓷砖地面,干净卫生,标准的四人间寝室带电脑桌和储衣柜,上铺为床,下面是电脑桌,女生寝室有个阳台

寝室没有独立厕所,但有独立洗手间,可以洗澡用,没有蹲坑的那种,阳台边上有洗手池另外还有水龙头

可以接水洗澡洗衣服,晾衣服挺好的,24小时热水,有风扇,空调不要想。

江西科技师范大学 第6篇

李华栋代表省科协常委会向大会报告了2010年工作情况和2011年工作安排。李雪南向大会传达学习了中央中央书记处关于科协工作的几点意见。会议对江西省14位“全国优秀科技工作者”获得者进行了颁奖。

张裔炯代表江西省委充分肯定了2010年全省科协工作取得的成绩,对今年科协工作提出了要求。他指出,江西省各级科协要以科协工作创新服务和促进科技创新,以科技创新服务和促进江西科学发展、进位赶超、绿色崛起,牢牢把握“十二五”发展的主题主线,以时不我待的紧迫感和创新崛起的责任感,把广大科技工作者的创新激情,引导和凝聚到促进江西省又好又快发展上来。要进一步放开视野,密切跟踪国内外科技发展的动态和趋势,形成具有战略性、前瞻性和操作性强的对策建议。拓展科技服务的广度,组织和引导科技工作者不仅把科研成果写在论文上,更要写在为企业、为基层、为群众解决生产生活问题的第一线。要大力提高科技交流合作的质量和实效,引导科技工作者增强对全球科技创新趋势的敏锐性,推动江西科技领域与世界科技前沿接轨。要充分发挥科协的科普主力军作用,大力推进全民科学素质行动计划的实施,加强科普基础设施和科普资源社会化共享机制建设,推动科普知识进学校、进社区、進机关、进部队、进家庭,推动形成讲科学、爱科学、学科学、用科学的良好社会风尚。要坚持以人为本、创优服务,以创先争优活动为载体,以领导班子和干部队伍建设为重点,以学会和科协基层组织建设为基础,以作风建设为关键,通过丰富多彩、形式多样的活动凝聚科技工作者,努力把科协建成名副其实的“科技工作者之家”。

张裔炯强调,各级党委、政府和领导干部要从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创造、密切党同科技工作者联系的战略高度出发,进一步加强和改善对科协工作的领导,当好科技工作者的“后勤部长”。要加强科协领导班子、干部队伍和基层组织建设,支持科协依照法律和章程独立自主地开展工作,把科协工作纳入经济社会发展规划和年度计划,在谋划、推进、检查经济社会发展时,统筹谋划、推进、检查科协和科技工作的进展情况。要把科普经费列入本级财政预算,并随着财政收入增长而逐年提高科普投入。省直各有关单位要加强与科协沟通协调,积极支持科协开展工作,切实帮助解决科技工作者的实际问题,努力开创全省科协和科技工作新局面。

龚绍林在总结讲话中要求,江西省各级科协要认真学习省委副书记张裔炯的重要讲话精神,切实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中央和省委重大决策部署上来,切实增强做好科协工作的责任感和使命感,抓住和用好科协工作面临的重要机遇期,求真务实,开拓创新,确保完成各项工作任务,以优异的成绩向建党90周年献礼。

江西省各设区市科协、各县(市、区)科协负责人和各省级学会、部分院校科协及企业科协秘书长,省科协机关全体干部和各直属单位副处级以上干部近300人参加了会议。(陈焕标 刘海平)

江西科技师范大学 第7篇

为此, 在暑假期间, 我们在老师的指导下, 运用调查问卷的方式, 对我校各年级大学生的网络道德进行了系统调查, 对其存在的问题进行初步的分析, 并提出相应的对策。

一、调查的基本情况

1. 调查方法

本文采用问卷调查法, 问卷分发方式分为两种, 一种是在江西科技师范大学校内的图书馆阅览室、学生食堂、教室等场所纸质分发填写, 另一种则是通过QQ、微信、微博等网络通信方式, 发送电子版的问卷链接到学生的手机或电脑等电子设备上, 由学生点击网页链接直接完成填写并由系统自动予以回收。由于后者填写便捷、回收有利, 因此也成为此问卷的主要调查分发方式。

2. 回收问卷情况

共发放调查问卷200份, 回收200份, 其中有效问卷200份, 回收率100%。本次调查的对象为江西科技师范大学的在校大学生。其中男生111人, 占55.5%;女生89人, 占44.5%。年级覆盖从大一到大四, 其中大一新生占15%, 大二学生占26%, 大三学生占28%, 大四学生占41%。因此, 调查对象覆盖面较广, 代表性较强, 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和推广意义。

3. 数据处理

用Excel对调查问卷结果进行分析处理。1份调查表作为1条记录依次录入, 单项选择题的统计利用Excel的分类汇总功能。

二、大学生网络道德的基本情况及存在的问题

调查结果显示, 江西科技师范大学的在校大学生每天会接触网络, 区别主要在于上网的时间长短问题。

此表显示, 大学生每天上网的时间大部分都在半小时以上, 甚至更有28%的大学生每天上网时间在5小时以上。

由此可见, 网络已经成为了大学生学习和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影响着他们日常的方方面面。

1. 未对网络的价值较好的发掘和利用

在对上网目的的问卷调查中, 只有24%的大学生选择了“学习”, 而选择“看电影、听音乐、游戏等休闲娱乐”占了52.5%, 用来“交友聊天”仅为6%, 还有17.5%选择了“其他”。

调查结果表明, 大部分大学生上网是用来休闲娱乐的, 而用来学习的却只占了很少的一部分。

由此可见, 大学生还没充分的发掘网络带来的便利及价值, 缺乏用网络来学习或是提升自身能力的意识, 导致网络资源的有效利用率普遍较低。

2. 对网络存在的一些与道德有关的问题普遍性的置之不理

在对“遇到一些网络欺骗信息, 您会?”的问题上, 有64.5%的大学生选择了“置之不理”;在“看到一些含有报复性语言的文章时, 您会?”的问题上, 更有多达82.5%选择了“置之不理”。

由此可见, 大学生在对待与网络道德有关的问题时, 多是漠不关心的态度。尽管人人知晓这样的行为是不对的, 可大部分人在实际生活中选择了“事不关己, 高高挂起”的冷漠态度。

从中我们也可以得出, 大学生的网络道德问题较为不容乐观, 对其行为亟待加强, 理念的转变迫在眉睫。

3. 牵涉个人隐私问题时态度较多元化且自我保护意识不够强

在“如何看待人肉搜索”的问题上, 75%的大学生选择了要加以限制, 而有16.5%的大学生认为人肉搜索是可取的, 并且是源于“可以令那些没有社会道德的人无处可藏”的基础上。可见在这一问题上, 大学生的反应还是比较积极进取的。而在“在网上你会有意无意地查探他人的隐私吗?”问题上, 有25.5%的大学生选择了“有”;还有一个问题是“当您看到网上与您不同的观点甚至是违反您原则的观点时, 您会?”, 大学生的态度是较中立的。

大学生并未充分认识有关自身素质及自我保护的问题上。如在“您在论坛里发言时, 有没有说过一些粗话?”问题上, 多达43.5%的大学生有说过粗话的经历;在“您是否在网络上抄袭过他人的文章?”的问题上, 选择“有”和“没有”的比例各占了约50%。而在“您在网站上注册时, 如果需要, 是否填写真实信息?”问题的回答中, 只有5%从不填写真实信息。

由此可见, 在网络这个虚拟的环境中, 大学生对自己的道德约束力还有待加强, 而在对自身的保护意识上也亟待增强。

4. 对黑客类型的人物抱有一定的盲目崇拜感

调查统计显示, 认为黑客“有很高的技术, 很厉害, 很神秘”的占了74%, 而认为黑客是“坏人”仅为6.5%。且在“你有过要入侵机密网页的想法吗?”问题上, 有27%选择了“有”。

由此可见, 对于网络上不熟悉的事物, 大学生一般抱有较强的好奇心态。因为不了解, 所以觉得很神秘, 从而会有一定的盲目崇拜心理, 却在一定程度上不能够分辨和把握是非曲直的要害。

5. 网络不良信息的泛滥一定程度上是大学生自身纵容所致

在对“你对黄色网站有什么看法?”的调查中, 选择“传播低俗文化, 应被摒弃”的大学生占31%, 选择“促进人们对性方面的了解, 有利于排除好奇心”占29%, 而还有40%表示对它们没有看法。

据调查, 在对“你对浏览黄色网页有什么看法?”问题上, 有30%的大学生选择“反感”, 有33.5%选择“不反感, 但不好意思”, 有28%选择“偶尔浏览”, 有8.5%选择“都成人了, 经常浏览”。

调查结果表明, 大学生对黄色网页的情感比较复杂和纠结。一方面, 受中国传统儒家思想影响, 理念较为保守;另一方面, 又对此抱有好奇心态, 纵容它的发展。由此观之, 大学生网络道德意识还是相对淡薄的, 对网络的行为规范更缺乏正确的有意识的认识和把握。

三、大学生网络道德问题存在的主要原因

针对以上调查数据所呈现的五个主要问题, 结合使用网络者自身、网络本身、当代环境等因素, 也即内在和外在两个因素, 分别予以综合探讨分析其诱因所在。

1. 内在因素

唯物辩证法关于事物发展的动因明确告诉我们, 内因是事物发展的根本原因, 外因也要通过内因而起作用。因而, 大学生网络道德问题存在的根本原因也应由自身因素所决定。

(1) 自制心薄弱

纵观调查问卷数据, 有好几处都反映了自制心薄弱的问题。如仍有28%的大学生每天上网时间在5小时以上;再如“您在论坛里发言时, 有没有说过一些粗话?”问题上, 多达43.5%的大学生有说过粗话的经历;以及在“您是否在网络上抄袭过他人的文章?”的问题上, 选择“有”和“没有”的比例各占了约50%;等等。这些问题都基于大学生自制心极为薄弱, 尤其在完全自我监督中的环境下更不易坚守道德底线。

(2) 好奇心浓厚

网络世界本就精彩万分, 几乎可以网罗一切个人的需要, 正如大学生选择“看电影、听音乐、游戏等休闲娱乐”比例占到52.5%就是例子。网络世界可谓气象万千、无奇不有, 大学生对此又抱有浓厚的好奇心, 时间就不经意花在这些上面, 并且在浏览和观看中因为一时的喜怒哀乐而导致情绪的反复无常, 很可能间接影响到自身道德的遗失。

(3) 计划心缺失

在对上网目的的问卷调查中, 只有24%的大学生选择了“学习”, 大部分的学生都把时间花在了其他方面, 究其原因主要是因为自身学习和生活的无序性, 未真正安排好适合自身的计划, 学习目标不明确。总之, 无序性的学习和生活规律导致网络道德的无序和混乱, 一旦成了绝对的自由, 也就无所谓道德了。

(4) 维权心淡薄

受儒家中庸思想, 一向“以和为贵”以及“多一事不如少一事”心态, 维权意识淡薄从古至今普遍存在于每个国人心中, 正如对“遇到一些网络欺骗信息, 您会?”的问题上, 有64.5%的大学生选择了“置之不理”;在“看到一些含有报复性语言的文章时, 您会?”的问题上, 竟多达82.5%选择了“置之不理”, 维权心何其淡薄可想而知, 由此导致的网络道德问题的存在那也是必然来之有名, 也定当不是空穴来风。

(5) 从众心作祟

从众心作祟在鲁迅笔下的“看客”可谓早已描写的淋淋尽致。在问卷调查中对黑客的认识就是典型的从众心在作梗, 从一定意义上来说, 可以说是一种麻木不仁的心态, 定然会带来评判道德标准的逐渐丧失, 甚至殆尽。特别是对待黄色网页的回答中, 我们不难看出一些学生的从众心特别明显, 周围的环境氛围、宽松的网络限制、自我的放纵不羁等都极可能导致这种不良现象走向恶化境地。

2. 外在因素

外因是事物发展的必要条件。当代是一个急速发展的信息时代, 互联网更是飞进了大部分的寻常百姓家, 尤其对大学生而言, 网络已经成为了其学习生活中的一部分。而在这样快节奏的环境下, 在如此丰富多彩的网络世界中, 大学生也不可避免地出现网络道德问题, 而且形势也不容乐观。

(1) 网络世界的丰富多彩

信息时代缩短了你我的距离, 成就了一个小小的地球村。而这又不仅仅是距离的便利, 还提供了诸如购物、视频、音乐、娱乐等畅通平台, 其方式多种多样, 几乎可以满足各种人的各种需求。网络世界的丰富多彩定然冲击了大学生的道德观念, 诸如利益的驱动、法律的规制、需求的不足、文化的碰撞等各因素, 都在无形中对道德构成了一系列的威胁。

(2) 外部环境的影响重重

网络世界再好, 却也受到外部环境的重重影响, 诸如身边人的言行举止、就业竞争压力的迫使、学习和生活的困境等, 也都会在无形中吞噬道德这片净土, 挑战随处可见, 诱惑也是形影不离, 陷阱也更是无处不在, 可谓防不胜防, 对于每个大学生网络道德心理防线的冲击力更是不言而喻。

四、针对大学生网络道德存在的问题应该采取的措施

鉴于大学生网络道德存在的问题及归因的分析, 本文提出一些应采取的具体措施, 从大学生自身、家庭、学校、社会和国家五个方面来分析, 尤以自身为主。

1. 切实制定适合自己的长短期学习规划

毋庸置疑, 计划在整个人生中应是非常需要具备的能力, 不管短期还是长期, 在已有的计划中逐步去调整并适应, 定然是可以做到基本的充实的有序。而要充分合理利用网络资源就必须切实制定好适合自身的学习规划, 长到十年, 短到一天, 且在实事求是中越具体越好, 然后予以按部就班地一一履行。这样既充实了自身的学习, 培养了自制力, 减少了盲目从众行为, 也在有序自我提升中规范了自身网络行为, 使网络道德日益可以成为一种习以为常的习惯。

2. 通过参加无偿服务等来增强以身作则的意识

身处象牙塔的大学生主要以完成自身学业任务为主, 但这也只是一个方面。大学生可以通过小区做义工、植树、看望敬老院的老人家等无偿服务在点滴中增强为他人服务意识, 在直接经验中会更能感同身受, 从而对于黑客、利己心、纵容网络不良信息泛滥等更会以身作则, 日益减少漠不关心的旁观者现象。

3. 学习相关的法律常识来增强维权意识

当前大学生的维权意识还是相当薄弱, 除了固有的观念外, 还亟需进一步加强相关法律法规的学习, 尤其是与日常生活和学习密切联系的方方面面。至于学习的途径, 最便捷的方式当然是充分利用网络资源, 既可以是文字式地, 也可以是图片式的, 亦或者是视频, 还可以去选修一定学分的法律课程, 诸如大学生道德与法律修养等, 加强法律意识, 增强维权心态。

4. 作为家长应该随时予以督促和告诫

大学生尽管身心日益成熟, 可大部分人还是初次出远门读书, 家长有必要及时提出一些要求和建议。高中毕业后的学生大都像出了鸟笼的小鸟, 有太多的想去释放和解脱, 正是这种时候他们才更需要予以引导和监督。最主要的方式即时常的进行交流和沟通, 及时了解大学生的动态, 并提供帮助等。

5. 校方积极创造和谐的内外部校园环境

在大学里, 校园是大学生学习生活的主场地, 因此要特别强调学校的环境氛围建设。在校内, 应营造良好的学习和生活环境, 诸如文艺活动、班级联谊、社团实践等等, 可以形式多样, 兼容并包, 让学生处在和谐的校园环境中;在校外, 积极组织学生参加爱国主义教育活动, 参加各类比赛, 带学生去各地参观知名院校, 等等。总之, 学校为了学生, 尽可能创设美好的校园环境, 使学生在身心上都予以熏陶和感染, 从而真正能践行和完善自身的美德。

6. 社会努力构建和维护健康的舆论氛围

大学生除了身处校园这个小环境外, 还处在社会这个大环境中, 这就需要社会提供一个很好的平台, 而这个平台需要大家的齐心协力。社会应努力构建和维护健康的舆论氛围, 尤其是美好道德的正能量的传递作用。再则社会必须加强舆论导向, 诸如八荣八耻建设, 自身良性推广, 网络文明口号等, 不仅要在道德上予以规劝, 法律上也要予以遏制, 双管齐下, 规范社会的健康有序发展。

7. 国家应适时制定网络监管的法律法规

至于国家层面, 对于网络的监管尤为重中之重。适时制定法律法规, 加大文化建设和宣传力度, 积极鼓励和标榜道德模范标兵, 用真人真事时刻传递道德的正能量。

当前国家在网络道德法律的规制上还是有待加强的。仅仅只有一些恶意诽谤、侵害他人名誉权、网络攻击等罪名, 还不足以对当前大学生的网路道德行为构成切实的约束, 从这点出发, 确实需要国家在法律上予以大幅度的支持。

五、结语

江西科技师范大学 第8篇

一、调查内容及对象

为了了解当代大学生的孝德现状, 笔者制定了调查问卷, 问卷内容包括大学生的孝德认知、大学生的孝感趋向、大学生的孝德践行及大学生的孝德培育途径四个方面。此次调查以江西科技师范大学在校本科生作为调查对象, 共发放问卷200份, 回收问卷181份, 其中有效问卷177份, 有效问卷回收率为94.1%。

二、调查结果分析

1. 大学生的孝德认知

总体而言, 大学生对孝德是有一定认识的。调查数据显示, 有89.3%的学生听说过“孝德”这一名词, 可见, 孝德对于大学生来说并不陌生。在对孝德内涵的理解上, “赡养父母”、“尊重父母的教导”、“关爱父母”的选择率分别为82.5%、93.2%和84.7%, 还有49.7%和53.1%的学生认为孝还包含“爱国家”和“做好人”, 而“顺从父母”、“光宗耀组”、“厚祭厚葬”、“成家立业”、“不远离父母“、“为父母付出所有”的认同度则普遍较低。这说明, 大学生能够较为正确地认识孝的内涵。在“是否需要提倡传统孝德”这一问题中, 44.1%的学生认为需要提倡, 52.0%的学生认为既要提倡又要修改。可知, 多数学生懂得批判地继承。从以上分析可以看出, 多数学生不仅听说过孝德, 了解什么是孝德, 而且能够理性地对待传统的孝德。可见, 大学生的孝德认知情况还是颇为乐观的。

2. 大学生的孝感趋向

大学生在孝的情感方面, 主流上是积极健康的。调查表明, 在发现父母的缺点、过错后, 62.1%的学生会“婉言相劝”, 27.7%的学生会“公开谈”。在这点上, 多数学生的表现还是较为良好的。另外, 在对以后就业地点的选择上, 74.1%的学生选择了“离父母较近的地方”, 在对养老方式的选择上, 分别有35.0%和54.9%的学生颇为认同“同居型赡养”和“近居型赡养”。由此, 我们可以看出, 绝大多数学生对父母还是有着深深的情感依恋, 他们愿意在父母年老体弱的时候照顾他们, 所以不论是上班还是居住, 都不希望远离父母。可见, 大学生对父母的情感还是较真挚的。

3. 大学生的孝德践行

大学生在孝德践行方面, 喜忧参半。在一些方面, 他们践行得较好, 例如在“与父母打电话的频率”上, 24.3%的学生是“一周两次”, 43.9%的学生是“一周一次”, 这说明, 绝大多数学生能够经常与父母联系。并且在“是否记得父母的生日日期”这一问题上, 57.1%的学生表示“父母的生日都记得”, 这些学生的表现还是比较好的。但在另外一些方面, 65%的学生不了解父母的健康, 53.6%的学生在家很少分担家务, 88.7%的学生不懂感恩表达, 这也反映出大学生在孝德践行方面还存在不少问题。可见, 大学生在孝德践行方面还有很大的提升空间。

4. 大学生孝德的培养途径

调查中, 在问及“你对孝德的理解主要是通过?”时, 67.8%的学生选择了“家庭教育”, 72.3%的学生选择了“学校教育”, 48.0%的学生选择了“社会影响”。从中可以看出, 尽管孝德理解的渠道来源很多, 但家庭教育、学校教育、社会影响仍是学生理解孝德的主阵地。

三、当代大学生存在的孝德问题及原因分析

1. 孝德认知趋于模糊

虽然从调查中, 我们可以看出, 绝大多数的学生对于孝德是有一定的认识的, 但细观他们的孝德观, 不难看出其中存在一定问题。

首先, 仍然有10.7%的学生没有听过孝德一词。这与学校孝德教育观念淡薄密切相关。从小学到中学再到大学, 学校都一直强调的是智育, 德育只流于形式, 所以更不用说孝德教育了。因此, 部分学生没听过孝德一词, 也就不足为奇了。

其次, 在对孝德内涵的理解上, 学生最认同的是赡养父母、尊重父母的教导和关爱父母。还分别有49.7%和53.1%的学生认为孝应当包括爱国家和做好人, 值得说明的是, 当今孝德已重新回归到家庭伦理的范围, 不再强调这两点。另外, 学生对顺从父母、光宗耀组、厚祭厚葬等认同度普遍较低, 但其中有些内容还是有可取之处的。从中可知学生对孝德内涵的认识还是有些混乱的。这种混乱的出现与我国历史上新文化运动及文化大革命的影响是密切相关的, “这两次运动对传统孝观念的绝对否定, 在一定程度上, 都违背了历史发展规律”[1], 使得部分学生对孝德内涵的理解产生了偏差。

再次, 对是否有必要提倡传统孝德时, 3.9%的学生认为没有必要。这也与两次运动对传统文化的冲击有很大关系。诚然, 传统孝德中存在糟粕, 但也存在精华, 这就需要大学生在提倡的同时不断进行修改, 使传统孝德能够得到更好的传承和发展。

2. 孝德情感趋于淡漠

调查数据表明, 大学生的孝德情感在主流上是较真挚的。可在有些方面, 大学生的孝德情感却有逐渐淡漠的趋势。

一方面, 大学生与父母情感交流的主动性还不够。调查显示, 与父母争吵后只有36.2%的学生会选择主动道歉, 而55.9%的学生会等着自然和解, 更有4.5%的学生会要求父母向自己道歉。且不说与父母争吵本身就是有悖孝的行为, 即便是争吵过后, 子女还是应当主动向父母道歉, 与父母沟通。

另一方面, 大学生不能很好地给予父母精神慰藉。调查中, 仅有37.3%的学生会主动了解并倾听父母内心的需要, 为他们排忧解难。多数学生只关注自己的情绪, 而毫不在意父母的内心需要, 以至于和父母的感情越来越淡漠。

上述问题的出现, 很大程度上是受到家庭教育的不利影响。在不少家庭中, 父母只注重孩子的成绩, 却忽视了德育。且在教育方式上, 或过于严格, 或过于溺爱, 以至于父母与子女之间交流较少, 子女对父母的情感趋于淡漠。

3. 孝德践行趋于弱化

孝德践行趋于弱化是大学生孝德中存在的最大问题, 大学生虽然对孝德有一定的理解, 却很难将其落实到行动中, 从而出现了知行不一的现象。从以下方面我们可以更具体地看出其中存在的问题。

首先, 学生对父母的了解不够。调查中, 65%的学生不了解父母的健康状况, 42.9%的学生不知道父母的生日日期。这反映出大学生对父母的关注不够, 他们被更多的外界事物吸引, 却忘记了身边的父母。这与学生受到西方思潮的冲击有很大关系, 他们更注重自身利益, 而对父母漠不关心。

其次, 学生对父母的照顾不周。调查表明, 53.6%的学生不会在家主动做家务。这是因为, 在家庭教育中, 不少父母忽视了对孩子的孝德教育, 或是本身不少家长对老人的照顾也不周, 这就很难让学生学习父母, 体谅父母。

最后, 学生对父母的感恩表达不够。调查中, 只有11.3%的学生在父母生日或节假日时会经常给父母礼物, 这反映出, 大学生在对父母心意的表达方面还有所欠缺。这与大学生的心智还不太成熟有一定关系, 大学生一般是20岁左右的青年, 他们的心智还处在发展阶段, 还不能很好地感恩父母。

四、加强当代大学生孝德培育的对策思考

针对大学生存在的孝德问题, 我们应当积极寻找合适的途径加强对大学生的孝德培育, 可从以下方面入手。

1. 重视对学生的孝德知性教育

调查中, 在“对培养当代大学生孝德最好的方法”这一问题中, 29.4%的人选择了“叙事说理”, 40.7%的人选择了“自我教育”, 这说明孝德的知性教育是必要的。

首先, 学校要加强孝德知识的教育。在高校, 教师在讲授与孝相关的知识时, 可以通过实例进行讲解, 让学生获得一些基本的孝德知识。此外, “教师还可以针对孝德教育进行专门的调查, 了解大学生目前孝德教育的近况, 根据实际情况做专门的讲座”[2]。另外, 学校可以开展《孝经》等经典著作的学习与讲解活动, 让学生阅读原著, 研习经典, 更深刻地理解孝德的涵义。

其次, 社会要完善有关孝德的法律与道德规范。我国《婚姻法》中就明确规定子女有赡养父母的义务, 如此将孝提升到法律的高度, 这对于孝德的知性教育非常有必要。但目前相关的法律并不完善, 这就需要有一系列的道德规范让人们能更好地知孝。道德规范是软约束, 能让大学生凭着良心行孝, 可见, 它也能很好地达到加强孝德知性教育的效果。

最后, 学生要加强孝德的自我教育。大学生要通过多种渠道阅读孝德的相关书籍、学习古今中外有关孝的经典事例, 将孝德真正地内化于心。

2. 加强对学生的孝德情感培育

调查表明, 57.1%的学生认为情感陶冶是培养大学生孝德的最好方法。可见, 情感培育在强化大学生孝德中有举足轻重的作用。

在孝德的情感培育中, 家庭发挥着重要作用, 父母的言行举止将对学生产生深远的影响。一方面, “父母首先要成为子女孝德行为的榜样, 通过潜移默化使子女形成孝敬老人的优良品质”[3]。另一方面, 父母要慈, 我国古代的孝仅强调子女对父母的孝, 而如今, 我们更强调孝与慈的相互, 只有父母对子女仁慈, 子女才愿意用心与父母沟通, 真正尽孝。

另外, 社会环境的渲染对大学生的孝感培育也有重要作用。社会上常常有一些道德模范选举等评选活动, 孝是其中考察的一个重要方面。学生在观看这些节目时, 也常会受到心灵的触动。当周围人都真诚地善待父母时, 大学生自然会受到大环境的感染, 孝感也会得到强化。

3. 强化对学生的孝德践行教育

调查显示, 67.2%的学生认为实践是培养大学生孝德的最好途径。诚然, 孝德贵在其践行, 要想强化对大学生孝德践行的教育, 离不开家庭、学校、社会三方面的共同努力。

首先, 父母要注重子女孝德践行的教育。在家中, 父母要让子女多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家务, 主动帮助父母分忧。另外, 父母要带子女体验生活。体验生活是指让大学生知道父母是如何辛勤养家持家的, 如在农村的可以带着子女做些农活, 做生意的, 可以让孩子跟着经商。只有这样, 学生才会知道父母不易, 才会体谅父母, 在实践中更好地尽孝。

其次, 学校要开展相关的孝德教育实践活动。学校对孝德的教育, 不仅要有理论的环节, 更要有实践环节。学校能让学生给父母写一封信, 表达自己对父母的感恩之情。学校还可邀请家长与学生一同参与生活体验活动, 这种亲子类的教育活动不仅可以更好地加强彼此之间的情感交流, 还会使学生得到触动, 帮助他们养成良好的孝德习惯, 落实孝行为。

最后, 社会也要开展丰富多彩的孝德实践活动。相对于加强舆论宣传, 丰富多彩的孝德实践活动更能取得实效。例如, 可以在区内或市内举办最佳孝子的评选活动, 在父亲节、母亲节举办丰富多彩的文艺表演等, 让大学生在生活中更好地体会孝德、践行孝德。

参考文献

[1]常芳.当代大学生孝观念现状及其道德践行研究—以山西省某高校为例[D].硕士论文.太原:中北大学, 2013:29.

[2]李霞.当代大学生孝德教育现状的实证研究[J].教育与职业.2014 (9) :65-67.

江西科技师范大学 第9篇

怎样界定高校大学生弱势群体,有的学者主要从经济的角度进行阐述,王山群认为,高校大学生弱势群体指的是处于经济上弱势的大学生, 经济上的弱势也可以导致学业、心理、就业上的弱势;有的学者主要从就业的角度进行阐述,王文乐、胡建认为,高校大学生弱势群体是指应届大学毕业生中通过毕业生双向选择而不能被社会用人单位接纳认可的学生群体。 笔者就此,进行了以下详细分析:

(一)经济弱势群体现状分析

经调查, 大学生弱势群体家庭月收入较低, 月收入在2000元以下的家庭占该群体受调查总数的45%, 此类家庭除去日常开销外,很难为子女提供足够的生活费用,这也是大学生弱势群体经济弱势的主要成因之一。

大学生弱势群体中有90%的人数每天的伙食费在15元以下,一日三餐上的节约,很容易造成营养缺乏,从而给身体带来很大的健康隐患。 此现象反应出大学生经济弱势与其家庭收入具有很高的相关度。

(二)心理弱势群体现状分析

就目前大学生弱势群体心理弱势数据显示,可大致分为以下三类:一是自卑心理。 该群体在日常生活等方面都显得较为寒酸,与这个彰显个性的时代对比强烈,因此特别容易加重自卑心理。 为了保留一点脆弱的自尊心,则采用避免人际交往的方式以防暴露自身困境。 这也使得他们愈发自我封闭,常常让周围人群觉得他们难以相处。 二是焦虑心理。 此群体带着父母的期望进入大学校园生活后,都希望通过自身努力彻底改变命运。 入校之初心理上就套上沉重的精神枷锁,肩上的包袱愈发沉重,常常处于焦虑和不安当中,得不到有效的缓解。 三是抑郁心理。 该弱势群体极其容易产生自我否定心理,从而导致心理抑郁,加上与同学之间慢慢疏远,加重了其心理问题,以致脱离了全面发展的轨道,独自前行。

(三)学业弱势群体现状分析

1.学业弱势群体缺少课外技能培训

经调查数据显示, 在接受调查的贫困大学生群体的159份有效问卷中,在升入大学之前就已经受过课外技能培训的有28人。 对照组的171份有效问卷中,也就是非大学生弱势群体接受过课外培训的人数达141人,相比较而言,非大学生弱势群体在入学前能够接受较多的课外技能培训。

2.学业弱势群体缺少课余学习时间

经调查数据显示,71%的大学生弱势群体将一半以上的课余时间用于兼职,而非大学生弱势群体仅有17%的人将一半以上课余时间用于兼职。 这在一定程度上给前者带来学习上的影响,使其学习成绩落后或差强人意。

(四)就业弱势群体现状分析

1.经济支持少造成就业上的相对弱势

首先,由于经济和学业等各方面弱势因素,导致弱势群体在职场中缺乏一定竞争力;其次,由于在校期间因种种原因,不愿或无暇参加各种社会实践活动,加上不善言辞,不善待人接物等,难以迈入心中理想的用人单位。

2.社会资源占有少造成就业上相对弱势

一些家庭条件较好的学生大多都来自城镇,其家庭在经济、文化等方面拥有丰富的社会资源。 而大学生弱势群体大多来自农村,求职过程中,相比而言缺少城镇学生拥有的社会资源支持,社会地位明显弱势。 通过数据比较大学生弱势群体与非大学生弱势群体的就业途径,笔者发现两者在社会支持上存在很大差异。

二、当前大学生弱势群体励志教育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原因分析

针对当前大学生弱势群体的思想, 心理以及行为表现,我国各高校开展了有针对性的励志教育工作,也取得了一定成绩,但由于我国的励志教育研究尚处于摸索阶段,仍然存在一些需要及时解决的问题。

(一)以人为本的励志教育理念淡薄

受应试教育的影响,传统的思想政治教育缺乏对于学生主体性的重视,往往只是将它们看作教育的对象,而对于学生的真正需要和内心需求则有欠考虑。 大多数贫困生对国家和学校的补助产生依赖感,从而导致了部分大学生弱势群体动手能力差、意志力薄弱、就业难等问题。 由此可见,深入贯彻落实以人为本的科学理念,做到真正关心学生,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是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 高校对于促进大学生弱势群体全面发展的理念还有待提高。 该群体在人际交往能力、语言表达能力等方面与其他大学生的差异性是客观存在的。 但是,教育者在这方面缺乏对学生的关注,没有认识到促进其全面发展与解决其经济困难同样重要。

(二)励志教育的内容不系统

第一,高校没有将励志教育设为独立的课程。 目前大学生所学习到的励志教育内容大多来自思想政治教育及德育教育。 由于高校在这方面教学时间和内容较少,因此只能以点概面,而多数学生难以体会其更为深层次的内涵,更谈不上帮助思想政治教育的发展。

第二,高校励志教育研究对现实问题关注力度不够。 当前高校励志教育研究不能很好地从大学生现实生活角度出发,对其热衷并关注的一些新事物、新现象不能及时研究与指导,难以解决学生思想、心理和道德认知上的困惑。

(三)重视经济资助,忽视励志教育

在国家各级政府和高校的普遍重视之下,高校对于学生的扶贫工作已经形成一个较为成熟的工作体系。 然而,当我们在为弱势群体物质帮扶工作取得成绩而欢欣鼓舞之余,我们应该清醒地认识到大学生弱势群体的精神帮扶这方面,尤其是大学生弱势群体的励志教育工作没有很好地同步进行,忽视了大学生弱势群体经济问题背后深层次的思想意识问题,从而弱化了扶贫工作的效果。

三、大学生弱势群体励志教育的对策

党的十七大报告指出:“要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 坚持育人为本、德育为先,实施素质教育,提高教育现代化水平,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 ”因此,需要建设一种关心人的主体生命价值的文化平台,将人文关怀纳入到弱势群体的帮扶工作中。 解决大学生弱势群体问题是一项庞杂的社会系统工程,涉及国家的经济建设、政策扶持、社会援助、教育改革、家庭教育、学校关怀和大学生的自我教育。

(一)开展心理健康教育

大学生弱势群体既要面对家庭经济困难这一现实问题,同时还需要面对学业、就业、人际关系等问题,因此容易出现消极体验和认同偏差,导致情绪紧张焦虑和自卑敏感。 开展“以人为本 ”教育理念 ,是培养大学生弱势群体健全人格的主要途径。 此外,需要把心理健康教育融入到思想政治理论课和专业课的相关知识中,形成系统的多元化心理健康教育体系。 高校要通过思想政治理论课和专业课引导大学生弱势群体树立正确的“三观”思想。 认真学习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基本内涵,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自觉抵制拜金主义、享乐主义和极端个人主义等错误思想的侵蚀,增强民族自尊心、自信心、自豪感,为振兴中华而不懈奋斗。

(二)建立社团组织提高大学生弱势群体实践能力

随着大学生张扬个性的不断发展,社团组织活动俨然成为励志教育的有效载体,为大学生弱势群体提供了很好的实践锻炼和与人交流的平台。 社团组织是大学生按照共同的兴趣爱好、目标为基础自愿组成的开展自我教育、管理、服务的校园团体。 可以有效地把大学生弱势群体组织起来并参与到社会实践和公益活动中,对他们思想观念、心理素质的提高均有很大帮助, 是加强大学生弱势群体励志教育的有效途径。

(三)坚持经济资助与励志教育相结合

江西科技师范大学 第10篇

1 研究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此次调查主要研究对象为江西科技师范大学教师及学生。

1.2 研究方法

1.2.1 文献资料法

该文在调查过程中,通过查阅《体育科学》《体育科技》《北京体育大学学报》《体育科研》《体育学刊》《青海师范大学学报》等10余种体育期刊及多种体育专业期刊,查阅高校在开展健美操运动时所制定的规章制度、发展规划等文件数10份。

1.2.2 问卷调查法

该文在撰写过程中设计了针对江西科技师范大学学生的调查问卷。对问卷的设计遵循体育科研的方法,设计问卷征询部分专家意见,进行了人问卷的效度评价。从专家调查结果看,调查问卷所列各项题目能反映所要调查内容,具备有效性。

发放教师问卷15份,回收问卷13份,有效回收率86.7%;发放学生问卷200份,回收问卷188份,有效回收率94.0%。

1.2.3 数理统计法

利用Excel软件对问卷调查的结果进行归纳、统计。

1.2.4 访谈法

期间在江西科技师范大学进行了调查,同部分教师进行访谈,了解健美操运动在该校开展现状、发展过程与其在发展中所遇到的问题和困难,寻求解决问题的思路。

1.2.5 对比分析法

对统计结果进行理论分析,并把分析结果分别与其它发展较好的项目相比较,利用比较结果分析健美操运动在江西科技师范大学开展过程中的优势和不足,寻求健美操运动发展过程中存在的主要问题,进行探讨并且在此基础上提出了相应的发展对策和建议。

2 结果与分析

2.1 江西科技师范大学健美操运动师资情况

如果想要了解江西科技师范大学体育学院健美操课程开设现状,那么江西科技师范大学的健美操课程教师既是一个不得不考虑的方面。

江西科技师范大学健美操课程教师共有8名,其中男性教师3名,约占健美操教师人数的37.5%;女性教师5名,约占健美操教师人数的62.5%;同时年龄在25岁以下的教师人数为0,年龄在25~35阶段有2名,占健美操教师人数的25%;年龄在36~45阶段的教师共有5人,占健美操教师人数的62.5%;年龄在46~55之间的教师有1名,占健美操教师人数的12.5%。

2.2 江西科技师范大学健美操运动教学条件

通过对江西科技师范大学师生进行问卷调查,以及实地考察,统计了江西科技师范大学常见运动项目场地情况。篮球场地有30块,占37.5%;足球场地3块,占3.75%;排球场地15块,占18.75%;羽毛球场地6块,占7.5%;网球场地9块,占11.25%;乒乓球场地9块,占12.5%;健美操场地有7块,占全部场地的8.75%。

2.3 江西科技师范大学健美操竞赛开展现状

通过对健美操专项学生的调查,可知:在受访的60名江西科技师范大学学生中,参加健美操竞赛次数大于10的有2人,占总数的3.3%;参加健美操竞赛次数在8~9之间的有5人,占总数的8.3%;参加健美操竞赛次数在6~7之间的有8人,占总数的13.3%;参加健美操竞赛次数在4~5之间的有8人,占总数的13.3%;参加健美操竞赛次数在2~3之间的有13人,占总数的21.7%;参加健美操竞赛次数1次的有19人,占总数的31.7%。

2.4 江西科技师范大学健美操选修课程开展现状

通过对回收上的调查问卷进行统计,学生体育公选课选择篮球的有39人,占总数的24.7%;体育公选课选取排球的有27人,占总数的17.1%;体育公选课选择足球的有33人,占总数的20.9%;体育公选课选择羽毛球的有22人,占总数的13.9%;体育公选课选择网球的有21人,占总数的13.3%;选择其他的有14人,占总数的8.9%;而因为我校并未开设健美操公选课,所以没有人选择健美操公选课,比例为0%。

2.5 江西科技师范大学健美操运动课外开展现状

对江西科技师范大学学生进行问卷调查,得出江西科技师范大学健美操运动课外开展情况,有46名学生经常进行课外健美操活动,占总数的24.5%;有51人偶尔进行课外健美操活动,占总数的27.1%;有38名学生很少进行课外健美操活动,占总数的20.2%;有53名学生从未进行过课外健美操活动,这个阶段的学生占到总学生数的28.2%。

3 结论与建议

3.1 结论

健美操作为一个与时尚和潮流相紧密结合的运动,更需要一些年轻而充满活力的新血液来充斥。也可知道江西科技师范大学健美操课程任教老师学历还是很高的,拥有硕士3人,学士5人,这一点可以保证健美操课程教学以及科研的整体水平,也可以保证这一运动依靠标准在江西科技师范大学不断推广扩大。

教学条件包括有教学场地、器材条件和教学时数。健美操在我校有着很大的影响力,无论是校庆演出还是运动会开幕式,健美操表演始终是王牌节目。

由于受到场地原因以及师资力量的制约,江西科技师范大学对待公共体育课并没有开设健美操公共选修课,根据我们的问卷,可以看出很多学生其实对待健美操运动很感兴趣,并且渴望上健美操课。

3.2 建议

健美操在我国高校已经相继开设了十几年,健美操从项目本身自己的特点和大学生感兴趣的程度来看,它是学校体育教学最热门的体育课程。

应加大师资选拔和培养的力度,提高现有教师的业务水平,不断优化教师结构,增加健美操教师特别是原始专项非健美操的教师培训和进修的机会,加强其科研工作能力,努力提高教师的业务能力及其教学水平。

江西科技师范大学现有的健美操竞赛开展现状已经达到了很高的程度,所以应当继续保持这种良好的现状,同时作为一种全民健身的项目,希望学校可以加大力度以及经费投入来发展和提高全体学生的竞赛参与度,从而可以达到推广健美操运动在江西科技师范大学健康而又良好的发展。

在一、二年级开设健美操选项课或必修课的基础上开设三、四年级的课外选修或提高课,或者建立健全健美操课外俱乐部,保证课程教学的连续性,为学生终身体育意识和习惯的形成打下良好的基础;在教材及教学内容的选择上注意选编丰富多彩的教材内容,制定适合学生自身素质的教材内容。教学内容应避免单一,根据学生自身素质的特点,选编适合其特点的活力操(大众健美操)、流行操(拉丁健美操、搏击健美操、街舞等)、器械操(哑铃操、踏板操等)和形体操等。

加强对男生的教育引导,激发学习兴趣,要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培养男教师参加健美操教学,使男教师的刚阳之气得以在健美操中发挥,让学生认识到健美操的力与美,组织不同层次的健美操比赛,并规定必须有男生参赛,加深男生对健美操的了解和认识,刺激其学习健美操的愿望,并结合男生特点合理制定教学内容,同时制定合理的考试内容和标准,除了考核成套动作外还应将基本组合和身体素质列为评价标准,避免因成套操的失误而影响期末成绩;针对学生学习心理,努力拓展教学内容,不断提高学习质量。根据女生爱美及追求体型健美的心理要求,应选择对塑造健美体型有较高锻炼价值的大众健美操、形体健美操、拉丁健美操等以激发女生学习兴趣,而根据男生的生理、心理特点则选择体现力量或时尚的搏击健美操、街舞健身操等内容。

4 结语

经历了最初的问卷设计、开题报告,到回收问卷、统计数据,一直到最后的结论分析、研究建议。

感谢我的导师李光振老师,他严谨细致、一丝不苟的作风一直是我工作、学习中的榜样;他循循善诱的教导和不拘一格的思路给予我无尽的启迪。

在这份毕业论文即将完成之际,我的心情无法平静,从开始进入课题到论文的顺利完成,有多少可敬的师长、同学、朋友给了我无言的帮助,在这里请接受我诚挚的谢意,是你们让这份调查变的有价值,有意义。

摘要:健美操运动在我国开展20多年,被列入大、中、小学体育教学计划和社会体育指导员培训教材,成为学校、企事业单位及社会活动网点全民健身的主要锻炼内容。高校开展健美操运动对促进与提高人才素质能起到积极作用,健美操教学已成为高校体育的重要组成部分,该文运动文献资料法、问卷调查法、数理统计法、访谈法、对比分析法对江西科技师范大学健美操运动开展现状进行调查研究,通过研究健美操运动开展现状,发现其中的优势,找出目前健美操运动开展现状存在的各种问题以及影响因素,提出针对性的看法与解决措施。

江西科技师范大学 第11篇

摘 要 科技是国家发展的核心竞争力,农业科技创新在我国的经济发展中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基于此,针对当前江西省农业科技创新的发展现状,对所存在的问题进行了探讨,并根据实际情况提出了对策性建议。

关键词 农业科技创新;问题;对策建议

中图分类号:F323.3 文献标志码:B 文章编号:1673-890X(2015)24--02

农业是江西省国民经济的第一产业和基础产业,为江西省国民经济的稳定、健康、持续地发展提供了有利的支撑作用。江西省是我国的农业大省,但不可否认的是,江西省农业科技对农业的贡献率与其他发达强省相比还相差较远。近年来,农业科技创新这一宏观战略的提出和确立为江西省农业科技工作者未来指明了研究方向,对江西省从农业大省向农业强省转变具有重要意义。

1 农业科技创新的内容、作用与方向

农业科技创新研究的内容主要是针对农业科技物化为各种先进的生产资料、农业科技转化为各种新的农艺制度和农艺方法、科学管理理论和方法的创新和应用、农业生产者素质的提高等方面开展。通过农业科技进步,我们可提供先进的农业技术装备,提高劳动生产率,提高动植物的生产性能,提高单位土地面积产量,提高农产品质量,满足市场对高品质农产品需求、扩大资源供给,提高资源利用效率、提高农业的经济效益,增加农民收入。

因此,江西省农业科技创新发展的方向应朝着建立健全良种繁育体系,培育和推广优良品种、研究和推广先进的作物栽培技术和畜禽饲养技术、因地制宜地推进农业机械化、提高化肥农药的生产和使用技术水平、研究和推广农产品质量检测控制技术、研究和推广资源和环境保护技术、提高农业的信息化水平等方面发展。

2 江西省农业科技创新现状与反思

经过多年的努力,紧紧围绕经济建设这个主抓手,科技创新在江西省经济社会发展中的引领和支撑作用有了突破性进展,如科技创新取得了一批重大科技成果,培育了一大批新型科技创新载体,重大科技产业化项目进展顺利,积极推进科研体制、机制及管理创新,形成了良好的科技创新环境氛围等。然而,从整体看,江西省的农业创新体系建设较其他发达省份仍然落后,存在许多突出问题和不足。

2.1 农业科技创新意识低下,整体竞争力较弱

近年来,农民看重短期效益,缺乏长远发展眼光的问题在江西省内仍普遍存在。对见效较慢的农业技术,农民不愿意接受,加上科技文化素质普遍低下,对运用科学知识和实用技术为自身增产创收的意识仍比较低下。

此外,目前江西省有地(市)以上农业科研所45家,但没有一个研究所进入百强行列,比较客观地反映了江西省农业科技创新综合实力在全国同行中所处的地位。

2.2 农业科技创新经费投入不足

近年来,江西省财政科技经费投入相对较少。科技部门下达的重点攻关项目单项经费只有2~3万元,少数超过5万元,远不能满足江西省农业及农村经济发展对科技的需求。此外,县(市)区科协和基层农技协对农业服务体系、基层推广工作及培训等配套经费紧张,导致农业科研、推广工作及农业专业技术人员学习得不到更高层面、更大范围的拓展。

2.3 农业科技队伍不足,精英人才缺乏

与其他强省的农业科技创新高层次人才相比,江西省农业科技人才在政府政策倾斜、人才流向、资金投入、工作条件、政府扶持力度以及享受公共福利待遇等方面均处于弱势,这必然导致农业科技队伍不稳定,精英人才流失严重。目前,虽然拥有象黄路生、颜龙安等一批具有巨大影响力和号召力的杰出农业科学家,但农业科技顶尖人才数量少、年龄老化,高端人才后继乏人,导致高新技术研究乏力、农业科技产业化发展滞后[1]。

2.4 农业科技成果转化扩散能力低,转化力参差不齐

近年来,江西省农业科技成果转化率平均在20%左右。主要原因是:成果研究周期长导致成果转化的时间延长,加上农民科技兴农意识不强,从而阻碍了农业科技成果转化速度;运行机制不完善与管理体制不协调也阻碍农业科技成果转化的进程;市场经济观念滞后,再加上科技投入不足,严重制约了农业科技成果转化[2]。

3 加强江西现代农业科技创新的对策性建议

3.1 支持现代农业发展,加快构建农业科技创新的新体系

农业科技创新要以提升自主创新能力为核心。以现代农业发展需求为导向,构建“原始创新、技术创新和技术集成创新”的农业科技创新体系。增强原始创新能力以战略性、基础性、关键性技术的攻克研究为主;提升技术创新以现代农业新知识、新理论、新方法引进、消化和吸收为主;开展技术集成创新以采用工程化组织方式,加强农业技术的基础和组装配套为主。

3.2 积极培养农业科技人才,加快高素质的农业科技创新团队的建设

提高农业科技创新能力必须依靠具有创新能力和创新意识的高素质人才。依托颜龙安、黄路生院士等农业专家的科研团队,通过重点实验室平台建设及国家重大科技项目研究,培养一批富有创新热情和创新能力的人才,形成以学科带头人为核心,科研骨干、专业人才和科研辅助人员梯次配备合理、专业互补的人员结构,打造一批在重点学科领域具有明确主攻方向,团结协作、创新拼搏、竞争有力的创新团队。

3.3 政产学研协同创新,加紧攻克关键共性技术

攻克产业关键共性技术尤其需要产学研结合,特别是政府加强政策引导,加大支持力度,深度参与组织安排及利益协调工作,政产学研协同创新。此外,通过启动若干个重大农业科技专项、支持企业建立集成技术攻关专项、鼓励农业企业与高校建立联合研发中心、培育和建设技术创新联盟等方式建立政产学研协同创新攻关体系。

3.4 全面提高农业科技成果转化体系

江西省建立多元、高效的农业科技推广机制,全面提升农业科技成果转化率,需要从以下3方面着手:一是进一步建立和健全农业科技推广体系,引导龙头企业、农业科研单位、农民合作社、农业高校及其它社会中坚力量广泛参与,加快农业科技成果转化,共同发展多元化的农业技术推广应用体系;二是进一步健全农业技术市场,完善区域性技术交易产所的硬件设施,加强市场政策环境条件,规范市场运行机制,保障农业科技成果的成功转化和推广;三是加强农业推广经费的投资力度,从财力上保障农业科技成果顺利转化与推广,解决基层单位推广示范新技术、新品种时存在的难题。

3.5 加强科技创新平台建设

建设创新平台是农业科技创新的基础工程。根据江西现代农业科技创新体系建设的总体规划要求,建立农业科技研发平台、科技成果转化平台及科技创新服务平台。农业科技研发平台由重点实验室、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及产业研发中心构成,主要承担原始创新、集成创新、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等研究和开发任务;科技成果转化平台是江西省农业科技创新平台的主体,包括良种繁育基地、成果孵化和中试基地、农业科技园区、产业技术创新联盟、农业科技龙头企业和技术转移机构;科技创新服务平台是江西省农业科技创新平台的保障,包括科技信息服务平台、农业产业化公共服务平台和农业科技服务平台等,负责为各类农业创新主体提供资源共享、信息服务、技术培训、人才培养、市场调研、项目策划、专利代理、法律咨询及金融咨询等服务。

参考文献

[1]赵其国,黄季焜.农业科技发展态势与面向2020年的战略选择[J].生态环境学报,2013,21(3):397–403.

[2]王宏杰.中国农业科技自主创新管理体制研究[D].武汉:华中农业大学,2007.

江西科技师范大学 第12篇

一高校大学生粉丝文化的现状

第一, 高校大学生的个人基本情况。本部分的调查, 主要是了解大学生的一些基本信息, 以期能获得大学生价值观所产生的背景。统计分析结果显示:调查人数男女比例约为3∶7, 其中各年龄阶段所占百分比分别为:20岁及以下占42%、21岁至30岁占58%, 独生子女与非独生子女所占百分比为72%、28%, 来自城市、城镇和农村的比例分别是37%、30%和33%。调查结果显示, 我校在校大学生以女生居多, 独生子女所占比重较大, 户籍所在地城乡差距不大, 说明粉丝群体的组成并不因年龄、性别、独生子女与否以及生活地域等差异而存在不可逾越的鸿沟。

第二, 大学生对粉丝文化的关注情况。通过这一部分的调查, 希望能获取大学生对粉丝文化的基本认知和感受, 了解大学生偶像崇拜的真实状况。问卷数据分析显示:50%的学生会积极主动地关注偶像并第一时间获取偶像的任何消息;38%的学生会一般性关注, 看见偶像新闻就留意一下;还有12%的学生属于被动关注, 偶像的新闻热起来时才会去关注。86.7%的学生会主动加入有组织的粉丝群体, 其余13.3%的学生则没有。每年花在追星上的费用显示, 在100元以下的占37%, 在100元至500元之间的占44%, 在501元至1000元之间的占13%, 在1000元以上的占6%。调查结果足以证明偶像对青年大学生具有强烈的吸引力和感染力, 以至于爱偶像胜过爱亲人、爱自己, 花费金钱、精力在所不惜。

第三, 粉丝文化对大学生价值观的影响情况。通过本部分的调查, 从而得到大学生价值观受粉丝文化的影响程度及其倾向性。在喜欢明星原因这一项调查上, 形象良好占27%, 成就非凡占25%, 才能出众占19%, 品质高尚占10%, 思想深刻占7%, 专业、兴趣相关占10%, 欣赏其处世哲学占2%。此数据显示出大部分学生喜欢明星是因为其外在光鲜亮丽的一面, 而不是其内在深层次的一面。这就说明当今大学生价值观带有浮华的功利色彩, 不看过程只看结果, 忽视明星成功背后所付出的艰辛, 明星“晕轮效应”突出。

二高校大学生粉丝文化产生的原因

1. 社会原因

第一, 娱乐文化利益的驱使。随着社会经济的高速发展, 人民生活水平的日益提高, 对精神文化的需求也呈现出多元化, 由此衍生出的文化向产业化、娱乐化发展。众多商家以及明星利益集团, 看到大量追星族潜在的经济价值, 为了谋求自身利益, 他们大肆宣传炒作明星, 给众多追星族提供了一种新型的追星途径, 粉丝文化也顺势而起。

第二, 互联网信息的全面介入。当代社会网络的盛行, 渗透在每一个社会人的生活中。各种通信、传递和传播手段为广泛的交流提供了无限的可能性。互联网的飞速发展为文化传播打开了一扇广阔了窗户, 从而促使了粉丝文化的产生和发展。粉丝文化以其特有的张力通过互联网感染大学生, 影响着大学生的生活方式、价值观以及心理。因为作为“粉丝文化”主要组成部分的大学生们思维活跃, 猎奇心强, 更容易接受新生事物。

2. 个体原因

第一, 内心的需求和精神的寄托。不少学生将偶像看成一种精神动力, 视为鞭促自我成长的动因。但如果不把握好度, 则有可能会形成负面影响。少数学生崇拜偶像达到“爱屋及乌”的地步, 更有甚者把明星看成是自己的一切。将自我的喜、怒、哀、乐与所崇拜的明星紧密联系在一起, 对偶像的生日、喜好、行为习惯如数家珍, 而对自己的状况缺乏一个正确的把握, 不顾一切地追星, 使某些学生忽略了学生的天职——学习。极少数痴迷者在一言一行、服装穿着、生活方式等方面都刻意地模仿自己的偶像。青少年喜欢幻想, 他们通过模仿明星的各种行为, 将自己想象成明星的样子, 丰富自己的内心情感世界。这种内在的精神需求, 促成了粉丝文化的形成。

第二, 寻求归属感的从众心理。青少年群体作为一个介于成熟与单纯之前的同辈群体, 群体当中从众行为是较为普遍的现象。青少年非常喜欢相互比较, 尤其在“追星族”中, 学生之间的举止交谈, 使他们将偶像崇拜看成一种时尚。如若不参加这些活动, 则可能被群体内的其他学生视为落伍、离群。严重的可能会被排斥, 因为追与不追的学生之间的共同语言减少, 心理上归属感缺失, 因而就产生更多的群体性追星行为。调查结果显示, 在“追星族”的构成中, 女学生占非常重要的部分, 这与女性较强的依赖心理、更细腻敏感的情感体验有关。在形成这种偶像崇拜之后, 粉丝文化也随之形成, 这是一种看似自发的, 实则是“滚雪球”效应的一种体现, 也有可能是非自愿行为。

三高校大学生在粉丝文化影响下价值观的现状及问题分析

调查显示以文娱明星为主要追星对象的大学生, 其人生价值观往往容易出现偏离。当部分大学生“玩物丧志”, 疯狂追星, 达到忘我境界时, 问题的严重性就不言而喻。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 过度崇拜致使大学生价值观的主体性淡化

自身价值观的主体性淡化是粉丝文化泛滥对大学生负面影响较为显著的一个表现。大学生是接受快餐式文化的主体, 在时代环境下, 追逐偶像带来的个人内心欲望的膨胀, 导致了大学缺乏自身独立、完整、健康的价值观。这就如同人偶, 只剩下躯壳而缺乏内在立足之根本。在这种影响下, 学生变成了没有独立自我、人云亦云, 被蒙蔽了智慧的双眼的人, 失去了人生的最基本意义。

2. 盲目追星中大学生崇尚金钱至上

拜金主义的存在, 是粉丝文化中恶性影响的重要体现。在高校, 体现为部分大学生将拥有金钱的数目和个人价值的大小等同起来, 把人的尊严、价值等精神层面上的内容物质化、商品化, 是扭曲了的价值观、人生观。粉丝文化中推崇的追星, 必然是要消耗大量金钱来填补欲望的沟壑的。当欲望的黑洞无法通过正常途径来满足的时候, 金钱的诱惑会致使部分学生走上歪路, 来满足他们日渐虚无的生活和枯萎的灵魂。

3. 盲目崇星中大学生追求功利主义

粉丝文化中, 存在着最主要的特殊群体——粉丝群体。这一群体内部功利性泛化带来的问题就是现今大学生功利主义的泛滥。这种现象表现在生活中主要有以下两方面:第一, 攀比盛行。第二, 人性世俗化。粉丝群体中典型表现就是, 以见到某明星为骄傲, 不惜花费大量的人力物力来满足自我的虚荣心, 享受群体内其他同学的艳羡之情, 并以此为由敛财填补追星的花费, 致使恶性循环。

4. 无度崇拜中导致大学生碌碌无为

在现在的追星环境下, 崇拜明星必然就要付出时间、感情和金钱。人的经历是有限的, 当每天重要的事情变成浏览偶像的主页、关注偶像的动态, 这势必影响到学生本职工作的完成, 忘记自己的身份更忘记了自己的责任。他们本该在校园中奋发图强、锻炼自我, 回报自己、回报父母、回报社会。最终迎接这些因过度喜爱、追逐偶像而荒度时光、碌碌无为的粉丝学生群体的, 只有他们荒废了的学业和毁灭了的理想。

5. 小群体意识造成人际关系冲突

粉丝以同样的兴趣爱好聚集到一起所形成的小团体, 群体内有共同话题, 但是每个人的生活体验是不一样的, 群体内首先就会有因为文化背景的不同而造成的内部冲突。粉丝群体毕竟是校园内众多文化群体的一小部分, 具有相对封闭的文化团体和心理环境。在此之前由于社会大众的刻板印象, 加之舆论媒体对粉丝团体的丑恶化。在这种情况下, 粉丝对于非粉丝同学的文化偏见有着排斥、抵触心理;因而对待其他的文化群体时会表现出过强的防卫心理, 甚至很有可能会因为意见不合造成不必要的人际冲突。

四高校应对大学生粉丝文化消极影响的德育措施

面对粉丝文化这一新兴的亚文化, 首先要摘除对它的偏见, 因为在某种程度上, 大学生粉丝文化群体是丰富多彩校园文化的创造者, 这些粉丝为自己周围的非粉丝同学带来了许多新奇时尚的文化内容, 为他们提供了更多样化的方式和外界新文化、新潮流进行沟通。从而使他们体验到这个社会正在经历的非凡变化和发展。

基于本次调查的结果及现状, 我们需要解决的是不健康、消极的粉丝文化给大学生带来的不利影响, 从德育角度提出以下几条建议。

1. 学校应转变理念, 教师应因势利导

第一, 要尊重粉丝文化存在, 理解追星学生的想法, 缩进彼此距离, 修筑价值观修正教育的感情基石。第二, 进行相关问题说服教育时要注意抓住重点, 分清主次, 例如帮助大学生粉丝养成合理正确的消费观, 提倡适度消费, 减少超出自身实际经济水平的不合理消费行为。第三, 要切实关注少数极端粉丝的思想动态, 深入细致地了解他们的情况, 及时给予有效的心理咨询与辅导, 引导大学生树立健康积极的价值观, 预防极端行为的出现。

2. 利用网络, 加强监督管理

第一, 建立、健全网络监督管理机制, 关注实事动态, 规范网络传播秩序, 严防有害信息在网上传播。第二, 过滤网络中消极影响, 宣扬偶像的正能量, 引导学生学习偶像身上健康积极的方面, 树立正确的价值观。第三, 利用网络媒体了解情况, 获取大学生偶像崇拜产生的原因和内在需求, 由源头出发积极引导。

3. 开设偶像鉴赏课程引导学生形成鉴别力

在教育的过程中, 疏通重于防堵。开设专门的选修课程, 帮助学生获得以下信息。第一, 在选择偶像时, 选择有着积极、文明形象且适合自己的偶像。第二, 形成合情合理健康的追星观念。第三, 在偶像的形象出现瑕疵时, 懂得辩证地看待问题, 学习趋利避害, 避免“破罐破摔”现象出现。

4. 营造健康积极的校园文化大环境, 感化学生

大学生价值观的修正是一项系统工程, 需要学校教育的整体协作与配合。应该发挥校园媒体的育人作用, 将健康粉丝文化建设纳入校园文化建设中, 通过报刊、广播、网络、微博等各种形式多样的宣传活动, 发挥粉丝文化正面的作用, 营造浓厚的优良文化氛围, 引导学生参与更多健康积极的校园文化活动, 在潜移默化中影响学生的思想, 从而促进大学生人生观和价值观朝着健康的方向发展。

参考文献

[1]丁慧民、任敬、马文静.对大学生“粉丝”群体导引的调查研究[J].文教资料, 2011 (11)

[2]贺衡艳.大学生偶像崇拜问题调查报告[J].安徽电子信息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2 (1)

上一篇:电工技能实训课程下一篇:美国影视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