甲状腺功能低下症

2024-05-08

甲状腺功能低下症(精选9篇)

甲状腺功能低下症 第1篇

1 对象和方法

1.1 实验对象

2013年8月至2014年2月本中心接收的162600例合格[3]活产新生儿血样。

1.2 实验方法

实验打孔采用PE公司的Panthera-PuncherTM9全自动打孔机;仪器为PE公司1235 Auto DELFIA全自动时间分辨荧光免疫分析系统;试剂采用PE公司生产的全自动时间荧光免疫新生儿TSH试剂盒及配套洗液和增强液;去离子水采用优普超纯水器所制RO水。操作步骤严格按试剂说明书进行, 每批试剂盒均带有高、低两种浓度的质控样品, 每板均做复孔高、低浓度质控, 其结果均按照Westgard多规则质控方法[4]定义是否在控, 期间参与卫生部临检中心及美国CDC室间质评, 结果均合格。

1.3 召回方法

本中心甲状腺功能低下症初筛阳性切割值定为8u IU/m L[4], 对于初筛阳性的患儿在出结果后24小时内电话通知产院及家长。对于结果在8-10 u IU/m L之间的召回产院重新采血复查, 若二次复查仍为阳性则召回本中心复查;对于结果≥10 u IU/m L的可疑患儿直接召回本中心复查;对于不配合的家长采取多次电话通知、短信通知及要求产院派医生进行家访等, 做好相关通知记录。

1.4 确诊方法

确诊使用化学发光法检测患儿血清中的游离T3、游离T4以及TSH。若TSH增高, FT4降低者确诊为CH, 接受随访和治疗;若TSH增高, FT4、FT3正常者为高TSH血症, 接受随访, 警惕代偿性CH, 即以后可能会发展为CH。正常参考范围:TSH 0.72-11 u IU/L, FT3 3.0-9.28 pmol/L, FT4 11.5-28.3 pmol/L。

1.5 统计方法

实验结果数据分析均使用SPSS 17.0 for windows分析。

2 结果

2.1 筛查实验结果

2013年8月至2014年2月各单位活产数共计175775例, 本中心共筛查活产新生儿血样162600份, 筛查率92.50%;其中筛查CH可疑阳性3300例, 初筛阳性率2.03%;召回3065例, 召回率92.88%;确诊CH 101例, 高TSH血症165例, 确诊率4.47%, CH发病率1/1610。各月CH筛查情况见表1。

2.2 季节对筛查结果的影响

根据季节的划分, 春季为3-5月, 夏季为6-8月, 秋季为9-11月, 冬季为12月至次年2月。因夏季只有一个月的数据故排除不计, 冬季的假阳性率显著高于秋季 (χ2=98.589, P<0.01) ;秋季的确诊率显著高于冬季 (χ2=9.118, P<0.01) 。见表2。

2.3 不同地区对筛查结果的影响

按照合作单位所处的地理位置不同, 可划分为山区、平原、沿海三个区域。三个地区中山区CH发病率最高, 三者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山区与平原比较, 山区发病率较高 (χ2=37.305, P<0.05) , 山区与沿海比较, 山区发病率较高 (χ2=74.537, P<0.05) , 平原地区和沿海地区比较, 平原地区发病率较高 (χ2=3.59, P<0.05) 。见表3。

3 讨论

新生儿疾病筛查是在患儿未出现临床症状前, 通过实验方法做出明确诊断的一种方式, 开展和推广新生儿疾病筛查对提高儿童健康水平具有重要社会意义和经济效益。广西新生儿疾病筛查中心接收的新生儿筛查样本主要来自于广西的几十个县市, 包含各级人民医院、妇幼保健院和乡镇卫生院共409家, 有健全的妇幼保健三级网络。本研究中广西省筛查率92.50%, 召回率92.88%, 召回阳性确诊率为4.47%, 各项数值均高于四川、新疆等西部省区[6,7];但相比于北京、广州等发达地区还相对落后[8,9]。提高筛查率和召回率的方法有加强基层的宣传, 提高医务工作人员的采血水平和责任心, 建立更加规范和完善的召回网络等[10]。

广西地区CH发病率为1/1610, 高于全国平均水平[6,7,8,9,10,11,12,13]。也相对高于其他国家的CH发病率, 印度为1/3163, 澳大利亚为1/2750, 美国波特兰为1/3000, 全球发病率为1:3500-4000[14,15,16,17]。目前认为原发性CH主要和基因突变、环境因素等有关[18]。从表1可看出, 筛查的阳性率随着月份的变化而变化, 经χ2检验分析, 发现季节变化与筛查的假阳性率和确诊率有相关性, 秋季的假阳性率低于冬季而确诊率高于冬季, 这与之前的研究结果相符[18,19], 然而造成这一现象的原因尚不明确。

世界卫生组织规定[20]新生儿TSH>5 m IU/L的人数在3%之下为碘充足地区, 说明CH发病率与当地的碘摄入量有关, 通过对比分析广西地区山区、平原和沿海地区的CH发病率, 发现山区最高, 沿海地区最低;造成沿海地区与山区CH发病率差别的原因, 是因为自然界中的碘在海洋中存在最多, 沿海地区海产品丰富, 空气和土壤中碘含量丰富。此外, CH发病率还与新生儿出生时的孕周、体重、采血时间等因素有关[20,21], 这些因素需进一步研究。

摘要:目的:分析广西新生儿疾病筛查中心新生儿甲状腺功能低下症 (CH) 的筛查结果, 了解本地区CH发病情况。方法:对新生儿血样进行CH筛查, 初筛阳性者召回复查, 以血清标本复查确诊。χ2检验分析不同季节、不同地域的CH发病率情况。结果:筛查出可疑阳性3300例, 电话召回3065例, 召回率92.88%;召回后确诊甲状腺功能低下症101例, 高TSH血症165例, 确诊率4.47%, CH发病率1/1610;秋季的假阳性率低于冬季 (P<0.01) , 确诊率高于冬季 (P<0.01) ;山区的CH发病率高于平原地区和沿海地区 (P<0.05) 。结论:广西地区是CH高发区, 季节因素和地理因素影响本地区的CH发病率。

18例甲状腺功能减退症回顾分析 第2篇

【关键词】甲状腺功能减退症;误诊

【中图分类号】R71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6455(2012)02-0367-01

甲状腺功能减退症(hypothyroidism),簡称甲减,是指组织的甲状腺激素作用不足或缺如的一种病理状态,即是指甲状腺激素的合成、分泌或生物效应不足所致的一组内分泌疾病【1】。因此,提高门急诊接诊医护人员的甲减知识非常重要。该病多见于女性,随年龄增加,患病率上升。因其起病缓慢,典型患者容易诊断,但部分患者缺乏典型的临床表现,而以突出的某一系统症状为主要表现,且常首先求治于非专科。故临床上易误诊。现对我科2010年收治的甲减患者18例分析报告如下:

1 对象和方法

1.1 研究对

18例甲减患者中,男6例,女12例,年龄23-83岁,平均50.32岁,病程0-10年,平均3.1年。均有不同程度甲减症状:怕冷、贫血、颜面水肿、心慌、胸闷。

1.2 实验室检查血浆游离T3(FT3)、游离T4(FT4)、T3、T4均降低,促甲状腺素(TSH)均增高。

2 结果

根据临床症状、实验室检查,18例均诊断为甲减。其中2例在院外诊断为冠心病收入CCU病房,经我科医生会诊确诊为甲减,1例以关节炎待查入科,第二天检查甲功确诊为甲减,2例以贫血待查入院,第二天检查甲功确诊为甲减,1例以甲减、糖尿病、骨质疏松入院后,抑郁明显,18例患者均经优甲乐治疗,剂量从12.5ug-150ug,半年后上述症状缓解甚至消失,复查甲功(FT3、FT4、T3、T4、TSH)均在正常范围。其中,由CCU转入的甲减患者,因接受大剂量甲状腺激素,导致代谢速率急速增加,致使垂体-肾上腺皮质负担过重,导致肾上腺皮质功能不全或危象的发生,补充糖皮质激素,用氢化可的松5mg/h静脉输注,3天后患者症状明显改善,发生了戏剧性变化。

3 讨论

甲减是内分泌疾病中比较常见的疾病,可以发生在各个年龄,从刚出生的新生儿至老年人都可发生甲减,以老年女性多见,本组病例最小年龄23岁,平均年龄50.3岁,表现趋于年轻化。甲减在男女都可发病,但女性多见,本组男∶女为1∶2,与相关报道一致〔2〕。临床甲减的患病率男性为0.1%,女性为1.9%。在英国一个关于甲减的大规模长期流行病调查发现,自发性甲减每年的发病率女性为3.5∶1000,男性0.8∶1000。甲状腺抗体阳性和TSH升高的女性,甲减发生率明显增加到43∶1000。通过本组资料,应与以下疾病相鉴别。

3.1 慢性肾炎

甲减病人因水钠潴留表现为皮肤苍白、水肿、贫血、高血压和血胆固醇升高,有些病人还伴有尿蛋白阳性,所以常常被认为是肾病,而得不到正确的诊断和治疗,本组患者10例有此表现。肾炎、慢性肾功能不全的病人,常常会表现甲状腺激素测定异常,主要是血清T3下降,这是机体降低代谢率的保护性反应。肾炎水肿多半是可凹性,甲减水肿多半为非可凹性。甲减和肾炎都有浆膜腔渗液,但甲减的血浆蛋白正常,而肾炎的血浆蛋白是低的。甲减病人除了水肿外常伴有怕冷、食欲低下、皮肤粗糙、心率慢、便秘等代谢低下的表现,而肾炎蛋白尿明显。临床上只要考虑到甲减,实验室检查较易鉴别诊断。

3.2 贫血

约有25%~30%的甲减患者表现贫血,贫血原因是多种的,甲减病人多见于女性,常伴月经量多、经期长,导致失血过多,同时食欲减低、营养不足和胃酸缺乏更加重了贫血。而贫血在中年妇女又十分常见,不被引起重视,贫血患者常常同时伴有怕冷、食欲不振、乏力等症状,所以甲减常被误诊为贫血,而得不到准确及时的诊断和治疗,本组资料中有2例。原发甲减贫血中有5%~10%患者因叶酸缺乏表现大细胞贫血,在铁剂治疗效果不好时,应考虑大细胞贫血的可能。

3.3 心脏疾病

甲减时,细胞间粘蛋白和粘多糖沉积,致心肌细胞肿胀及间质水肿,出现心脏电传导异常和心脏扩大,引起心包积液;甲减患者同时存在脂肪代谢紊乱,会造成动脉硬化,加重心脏病变,甲减性心脏病无特异性表现,确诊前难以与其他心脏病鉴别,常误诊为冠心病、心包炎、心绞痛[3],本组患者有6例有冠心病表现。

3.4 抑郁症

甲减病人发生在老年人中较多,随着年龄的增长,甲减的患病率也随之上升,老年病人症状不特异,病程进展缓慢,不容易被发现,怕冷、迟钝、食欲不振、情绪低落、睡眠不好和抑郁等症状,被诊断为老年性抑郁症。对抑郁症表现的老人要考虑甲减的可能性,甲减患者单纯抗抑郁治疗不能取得满意的疗效,本组资料有1例患者表现为抑郁,经心理护理和口服优甲乐后症状缓解。

4 结论

很多甲减患者缺乏典型的表现,仅凭临床表现极易被漏诊。其中如果根据通常惯例的门诊检查,往往导致漏诊。因此,对于缺乏典型甲减表现的患者,接诊医护人员应加强甲减知识的学习,高度警惕甲减的可能。

参考文献:

[1] 陈灝珠主编,实用内科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5:1246。

[2] 高妍.老年甲状腺功能减退症不容忽视[J]中华老年医学杂志,2000,19(2):90

甲状腺功能低下症 第3篇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2003年1月~2008年9月笔者所在医院对45 682例新生儿进行筛查,其中男婴26 809例,女婴18 873例,男女比为1.42:1。均为新生儿。

1.2 方法

1.2.1 筛查

所有45 682例新生儿出生后72 h后,4 d之内,并充分哺乳6次以上,进行足跟血的采集。血标本在室温下干燥后装入塑料袋中密封置于4℃左右的冰箱中冷藏保存,避免受潮、污染。筛查方法应用酶免法(ELA)进行测定,检测新生儿的足跟干血片(903滤纸)血斑中促甲状腺激素(TSH),当TSH≥20 mIU,定为阳性可疑患儿。

1.2.2 确诊

所有经筛查为阳性的新生儿再进行进一步实验室检测。采取阳性患儿的静脉血进行反射免疫测定,并进行甲状腺扫描(ECT)锝99法及X线检查。T4<77 nmol/ml,TSH>20 mIU/L,即可诊断为先天性甲状腺功能低下症。

1.2.3 治疗

所有确诊的患儿均应用左旋甲状腺素片进行治疗,并定期复查。药物初起量为8~15μg,每隔2~4周根据复查结果进行药物调整,增加药量。每4~8周左右进行一次复查,复查T3、T4、TSH值等。并对患儿进行早期智力发育的干预,定期对患儿进行头围、体重、身高等项目的检测,并进行智力检测。

2 结果

所有24例患儿,男13例,女11例,24例新生儿,母亲在妊娠时有缺碘史的患儿18例。农村16例,城市8例,比例为2:1。农村发病患儿明显高于城市患儿。24例患儿30 d内进行药物治疗的16例,30~90 d内进行治疗的6例,90 d以上开始治疗的2例。所有患儿经药物治疗后,2岁左右停药观察,复查确诊是否为永久性甲状腺功能低下,其中16例经治疗后确诊为暂时性甲低,其余8例确诊为永久性甲低,需进一步用药治疗。30 d内进行治疗的患者中只有1例确诊为永久性甲状腺功能低下。

3 讨论

新生儿疾病筛查是现代预防医学的一项重要内容,对优生优育,提高人口素质具有深远意义,也是从根本上降低出生缺陷的重要措施之一[1]。先天性甲状腺功能减低症,简称甲低,又称克汀病(cretinism)或呆小病。是由于甲状腺激素合成不足所造成的一种疾病。根据病因的不同可分为两类:(1)散发性克汀病:由甲状腺先天缺陷引起,系先天性甲状腺发育不良、异位或甲状腺激素合成途径中酶缺陷所造成;(2)地方性克汀病,多见于甲状腺肿流行的山区,是由于该地区水土和食物中碘缺乏,导致母孕期饮食中缺碘引起。本组资料中农村患者居多,农村16例,城市8例,比例为2:1,可能由于饮食中缺少碘所致[2]。

左甲状腺素片(Levothyroxine Na)为人工合成的四碘甲状腺原氨酸的钠盐,作用与应用与甲状腺片相似,口服吸收50%,起效缓慢、平稳,近似于生理激素,适用于甲状腺激素的替代治疗[3]。

本组资料患者大多是在确诊后马上进行药物治疗,30 d内进行药物治疗的16例,30~90 d内进行治疗的6例,90 d以上开始治疗的2例。且30 d内进行治疗的患者中只有1例确诊为永久性甲低。这表明早期发现,早期用药治疗可以有效地降低先天性甲状腺功能低下症。尤其是30 d以内的患儿,早期治疗对患儿的智力影响也就越小。2岁是儿童大脑发育的关键时期,如患儿甲状腺功能低会影响儿童的神经系统发育和身体发育,发展为智能障碍。故应在此时积极用药治疗。

综上所述,早期发现,早期用药治疗可以有效地降低先天性甲状腺功能低下症的发病率,尤以30 d以内的患儿为佳,越早用药治疗,对患儿的智能影响也就越小。

参考文献

[1]顾学范.新生儿代谢性疾病筛查.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4: 63—64.

[2]蒋慧华.1856例新生儿疾病筛查采血技巧分析.西南军医,2007, 9(6):12.

甲状腺功能低下症 第4篇

循证护理是根据临床证据,提出问题,寻求实施,有的放矢的制定护理计划,使病人得到及时有效的治疗与恢复[1]。妊娠合并甲状腺减低症(以下简称甲减)是一种较少见的并发症,如果未得到及时的控制,可引起多种并发症严重威胁母婴健康,因此加强治疗护理措施对保护胎儿正常神经发育,预防并发症,改善孕产妇、围生儿预后有重要意义[2]。根据循证护理的要求,结合临床护理问题对患者进行护理取得满意的效果,现报道如下。

一、临床资料

2008年1月—2009年7月我科收治妊娠合并甲状腺功能减低8例,年龄19—25岁,均为维吾尔族女性农民患者,以孕足月合并重度子痫前期入院。孕龄在37-40周,2例双胎,8例单胎,血压在160/120mmhg以上,水肿(++-+++)尿蛋白(++-+++),血清白蛋白低于20g/L,最低12.0g/L,血常规提示3例轻度贫血,5例中度贫血,2例中度贫血,血TSH(0.34-4.3uIU/ml)水平增高,FT4、FT3低于正常。3例会阴侧切分娩,7例剖宫产分娩。上述10例其临床特点主要表现为妊高症、低蛋白血症、大量腹水。

二、循证护理

1、妊娠合并甲状腺减低症发病原因、症状及表现:

甲减是由于多种原因致使甲状腺激素合成、分泌或生理效应不足引起代谢率减低的全身性疾病。新疆属于碘缺乏地区,妇女妊娠后需典量及肾排碘量均增加,如果通过甲状腺代偿性肥大增生,并优先分泌T3仍不足代偿,碘摄入不足时就会出现甲减症状。上述10例患者的临床特点主要表现为妊高症、低蛋白血症、大量腹水,缺乏特异性症状和体征。

(1)妊高症:由于心排血量下降,外周阻力增加,继发性加强交感神经张力及ɑ-肾上腺素的应答反应,此外抗甲状腺抗体(IgG)可在肾小球及胎盘产生免疫复合物沉积,并发妊娠期高血压疾病,表现为血压升高、水肿、蛋白尿。

(2)低蛋白血症:由于小动脉痉挛,管腔狭窄,周围阻力增大,内皮细胞损伤,通透性增加导致体液和蛋白质渗漏[3]。另外,甲状腺功能减退导致蛋白质合成障碍,引起低蛋白血症。

(3)大量腹水:蛋白质合成减少,血浆胶体渗透压降低,血管内液外渗形成腹水。

2、确定妊娠合并甲状腺功能减低症的主要护理问题。

(1)患者日常活动中需要注意的问题。

(2)通过循证护理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3)充分发挥药物的治疗效果。

(4)帮助患者进行心理调适。

3、主要护理诊断:

(1)自理能力缺陷与妊娠、贫血、体力低下有关。

(2)组织灌流不足与血容量不足有关。

(3)有感染的危险与低蛋白血症,阴道内、宫腔内操作,机体抵抗力下降有关。

(4)体液过多与小动脉痉挛及低蛋白血症有关。

(5)有皮肤完整性受损的危险与水肿、卧床有关。

4、护理干预

(1)生活护理:及时完成各项宣教内容,让患者有信心及安全感,宜住安静病室,避免声光刺激,保持床单位清洁干燥,适量活动,每2小时翻身一次,避免局部受压。抬高水肿肢体以利于血液回流,减轻水肿,尽可能保护水肿部位的皮肤,防止损伤。

(2)饮食护理:合理饮食,进食高蛋白、高维生素、低钠、低脂肪饮食,细嚼慢咽,少量多餐。进食粗纤维食物,如水果、蔬菜或全麦制品,促进胃肠蠕动,避免摄入含碘的食物[4]。

(3)用药护理:及时补充白蛋白、红细胞及血浆,纠正贫血,增加机体抵抗力。遵医嘱空腹顿服左旋—甲状腺素片,复查甲状腺功能,恢复正常,腹水消失,停甲状腺素片。给予解痉、利尿等对症治疗,静脉输注硫酸镁时应掌握药物的作用、剂量、毒副反应及注意事项,根据病情调节输液速度,每次给药前和持续用药期间均应检测以下指标:①膝反射必须存在。②呼吸≥16次/min。③尿量≥25ml/h。或≥600ml/24h。并备好10%的葡萄糖酸钙或氯化钙10ml。用药期间严密观察,发现异常及时报告医生。

(4)预防感染:环境清洁,空气流通,每日开窗通风两次,每次30分钟,每日空气消毒一次,室内温度20-22C,湿度50-60%。注意注意生命体征变化,并准确记录。保持会阴清洁,每日冲洗两次,观察阴道恶露有无异常。保持切口干燥,每日红外线治疗两次,每次30分钟,促进切口愈合。减少探视人员,避免交叉感染。温水擦浴,勤剪指甲,防止皮肤划伤造成感染。阴道内及宫腔内操作严格执行无菌操作,使用抗生素预防感染。

(5)心理护理:患者及家属易出现恐惧、焦虑、悲哀的心理问题对此要有耐心听病人倾诉,了解心理问题产生的根源,进行有目的的疏导,以自身良好的行为,和蔼的语言去感染病人【5】。要求护理人员通过对患者客观资料收集查找相关资料,进行综合分析,找到最佳护理措施,并及时将治疗中有效的信息反馈给病人,增加信心。用先进的护理理念,根据病人的客观情况,理论与实际相结合,因人而异,建立个体护理模式。

5、妊娠合并甲状腺功能减低患者的健康教育。

(1)由于孕妇对疾病缺乏认识,担心腹中胎儿的安危及治疗是否对胎儿有影响,常产生焦虑心理,孕妇的心理状态与病情的严重程度密切相关,因此应做好孕妇及家属的宣教工作,了解本病的基本知识,解除思想顾虑,增强信心。

(2)注意个人卫生,保暖,减少出入公共场所,避免感染和创伤。

(3)积极配合治疗,做好出院宣教,告知服药的方法注意事项,不可擅自减量、增量及停药,及时复查甲状腺功能。

三、结果

10例妊娠合并甲状腺功能减低患者经治疗后病情稳定,3例会阴侧切分娩,7例剖宫产分娩。2例双胎新生儿体重低于2500克,2例新生儿Apgar评分低于8分,转入新生儿科治疗,其余6例新生儿Apgar评分8—10分,经过及时治疗和精心护理,患者均基本治愈出院。平均住院15天,其中4例经济条件较好者于出院15日后复查,甲状腺功能恢复正常,腹水消失,停用甲状腺素片,其余者居住较偏远未行复诊。

四、讨论

1、循证护理避免了护理工作的主观性和盲目性:通过寻找护理问题,将临床专业知识、经验、和患者的需求相结合,使护理活动有证可循,有据可依,阻止病情发展,对保证母婴生命安全有着重要意义。

2、循证护理使护理人员的综合素质有所提高:护理人员要有熟练的业务技能,扎实的理论知识,在科学证据的基础上制定护理方案开展护理工作。对护理人员专业技能及理论的学习起到了促进作用。

3、循证护理可提高患者满意度:护理人员在工作中与患者更加贴近,及时获得反馈信息,使病人得到有效的治疗防止并发症的发生,促进护患关系的融洽。

参考文献

[1]王斌全,李洁.循证护理的发展.护理研究,2007,21(5A):1221.

[2]钟晓梅,吴嘉丽.妊娠合并甲状腺功能减低症的临床分析.西部医学,2008,5(20):604.

[3]郑秀霞主编.妇产科护理学.北京:人民出版社,2006:102.

[4]尤黎明,吴瑛主编.内科护理学.北京:人民出版社,2006:403.

甲状腺功能低下症 第5篇

关键词:妊娠期,甲状腺功能低下,母婴结局,治疗

甲状腺功能低下是一种较为常见的妊娠期并发症,主要是由甲状腺激素分泌不足引发,由于妊娠期孕产妇机体对碘的需求量高于非妊娠期,故在妊娠期孕产妇容易因碘缺乏而导致甲状腺激素分泌不足,对妊娠结局较为不利[1~3],因此,有必要加强妊娠期甲状腺功能筛查,对甲状腺功能低下的孕产妇采取积极有效的治疗措施。 为了探讨妊娠期治疗甲状腺功能低下对改善母婴预后的价值,笔者于2012 年1 月~2015 年6 月选取50 例实施孕期治疗的甲状腺功能低下孕产妇和50例未检出的甲状腺功能低下的孕产妇进行回顾性研究,报道如下。

1 资料和方法

1.1 一般资料选取2012 年1 月~2015 年6 月被检出甲状腺功能低下且进行治疗和未检出的甲状腺功能低下的各50例孕产妇进行回顾性研究,将其分别设置为观察组、对照组。所有孕产妇分娩前均经B超检查被证实为单胎妊娠,且均为临床型甲状腺功能低下。 观察组年龄22~37(27.65±4.37)岁,初产妇39 例,经产妇11 例,该组产妇均检出甲状腺功能低下;对照组年龄23~36(27.61±4.32)岁,初产妇40 例,经产妇10 例,该组产妇的甲状腺功能均正常。 两组年龄、生育情况等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可进行对比研究。

1.2 诊断标准[4]甲状腺功能正常:游离三碘甲状腺原氨酸(FT3)为2.8~7.1ρmol/L,游离四碘甲状腺原氨酸(FT4)为12~22ρmol/L,促甲状腺激素为0.27~4.20m U/L。 甲状腺功能低下:促甲状腺激素高于正常水平,FT3 或FT4 低于正常水平。

1.3 方法对照组妊娠期未采取治疗措施,观察组在妊娠期采用左甲状腺素钠(扬子江药业集团四川海蓉药业有限公司)进行治疗,口服,初始剂量为50~100μg,qd,服用2 周后进行甲状腺功能复查,并根据复查结果对左甲状腺素钠的给药剂量进行调整,待患者甲状腺功能恢复正常后,以25μg/d进行维持治疗。

1.4 观察指标对两组孕产妇的妊娠不良结局发生率及新生儿孕周、体重进行比较。

1.5 统计学方法采用SPSS 19.0 软件处理数据,计数资料用[n(%)]表示,计量资料以±s表示,分别行 χ2检验、t检验,P>0.05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妊娠不良结局发生率比较观察组出现妊娠不良结局5 例,发生率为10%,包括剖宫产2 例、胎盘早剥1 例、胎儿窘迫1 例、 产后出血1 例; 对照组出现妊娠不良结局4例,发生率为8%,包括剖宫产2 例、胎盘早剥1 例、胎儿窘迫1 例。 两组孕产妇的妊娠不良结局发生率进行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2.2 两组新生儿孕周、体重比较两组新生儿的孕周和体重进行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 见附表。

注:与对照组相比,*:P<0.05

3 讨论

妊娠期属于女性特殊的生理阶段,在该阶段内,孕产妇机体发生较大的改变,对各种元素的需求量发生改变,对碘的需求量较之妊娠前明显增高,加上妊娠期孕产妇其血容量出现增多,血液中的碘被稀释后浓度降低,导致孕产妇容易出现缺碘反应,缺碘状况往往会对甲状腺腺体分泌功能造成影响,导致孕产妇的甲状腺激素分泌不足,表现为甲状腺功能低下症状,即甲状腺功能减退或亚甲状腺功能减退[5~9]。 临床研究指出,甲状腺激素分泌不足,会对妊娠结局造成影响,孕产妇容易发生流产,宫内胎儿的生长发育也会受到严重影响[10],因此,有必要在妊娠期给予甲状腺功能低下孕产妇积极有效的治疗,以纠正其甲状腺功能低下。

目前,临床上治疗甲状腺功能低下的措施主要为药物替代治疗,即通过口服甲状腺激素类药物,使患者机体内的甲状腺激素水平得到外源性补充,从而有效缓解因甲状腺功能低下而出现的症状[11,12]。 左甲状腺素钠是一种较为常用的甲状腺激素替代药物,被广泛应用于甲状腺功能异常的临床治疗中,服用左甲状腺素钠后,血药浓度迅速达到峰值,补充血液中低浓度状态的甲状腺激素,使血液中的甲状腺激素浓度有效增高,弥补甲状腺腺体分泌激素不足,同时还具有较高的安全性,不会对孕产妇的心脏、肾脏及宫内胎儿造成干扰[13~15]。

本次研究为了探讨妊娠期治疗甲状腺功能低下对改善妊娠结局的效果,对两组孕产妇进行研究,研究结果显示,实施妊娠期治疗的观察组其妊娠不良结局发生率为10%,与甲状腺功能正常的对照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说明在妊娠期给予甲状腺功能低下孕产妇有效治疗,可有效纠正孕产妇的甲状腺功能异常,改善妊娠结局。 此外,两组新生儿的孕周和体重进行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这主要是由于甲状腺功能低下往往会导致新生儿早产、生长受限,而给予甲状腺功能低下孕产妇有效治疗,可有效改善新生儿生长受限和早产情况。

甲状腺功能低下症 第6篇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4年11月-2016年1月笔者所在医院收治的80例妊娠合并甲状腺功能低下孕妇临床资料进行分析,年龄21~39岁,平均(26.0±3.0)岁,孕周24~38周,平均(34.2±2.8)周,选取同期甲状腺功能正常的孕妇50例作为对照组,年龄20~38岁,平均(26.1±2.8)岁,孕周25~39周,平均(34.5±2.9)周。两组研究对象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两组研究对象在知情同意情况下进行本项调查,本研究在笔者所在医院道德伦理委员会批准下进行。

1.2 方法

两组研究对象均检测甲状腺功能,研究对象禁食禁水8 h,采集晨起空腹肘静脉血3~5 ml,通过化学发光免疫分析法对血清中游离三碘甲状原氨酸、游离甲状腺素和促甲状腺激素,参考范围:血清中游离三碘甲状原氨酸2.3~6.3 pmol/L,游离甲状腺素2.3~6.3 pmol/L,促甲状腺激素0.4~4.0 m IU/L。

1.3 观察指标

观察两组新生儿身高、体重和Apgar评分情况,Apgar评分标准:主要从新生儿皮肤颜色、心率、呼吸频率、肌肉张力、肢体运动和刺激神经反射等几个方面进行评价,总分为10分,0~3分:新生儿重度窒息,4~7分:新生儿轻度窒息,8~10分:新生儿无窒息。

观察两组新生儿并发症发生率情况,新生儿常见并发症主要包括低体质量儿、新生儿甲低、新生儿甲亢、新生儿窒息发生率情况。

1.4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 19.0软件对所得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用均数±标准差(±s)表示,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比较采用字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新生儿身高、体重和Apgar评分比较

妊娠合并甲状腺功能低下组新生儿身高、体重和Apgar评分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2 两组新生儿并发症发生率比较

妊娠合并甲状腺功能低下组新生儿并发症发生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字2=55.42,P<0.05),见表2。

3 讨论

甲状腺功能低下形成原因比较复杂,主要和低甲状腺激素血症、低甲状腺素血症拮抗等有关,其病因是由于机体免疫功能紊乱形成抗体,诱发甲状腺组织内发生弥漫性淋巴细胞浸润、甲状腺肿大,造成甲状腺功能降低,上述原因诱发机体发生全身性低代谢性综合征[3,4]。甲状腺功能低下,绝大多数会继发甲状腺组织结构和功能受到严重的损伤,多出现嗜睡乏力、抑郁冷漠、身心无力等临床表现,如果不能给予相应治疗,可能造成新生儿体弱、新生儿甲状腺疾病及流产等并发症[5,6]。由于胎儿在母体内甲状腺功能早期发育比较缓慢,体内甲状腺激素多来自于孕妇,如果孕妇在妊娠期并发甲状腺功能低下,很容易对胎儿的健康和生长发育,造成不良影响[7,8]。

甲状腺激素在分娩前后过程中均有极其重要的作用,可以促进新生儿脑组织、骨骼、生殖器等生长发育[9,10]。医学研究结果证实,新生儿缺乏甲状腺激素,可能诱发垂体GH生成和分泌均减少,造成新生儿身材发育和大脑智力发育缓慢,神经中枢反应迟钝[11]。

甲状腺功能低下症 第7篇

关键词:黄疸,新生儿,甲状腺功能,总胆红素

新生儿黄疸是新生儿常见疾病之一, 包括生理性与病理性两种。其中生理性黄疸是正常生理现象的表现, 无需采取其他特殊处理, 病理性黄疸则由多种复杂病理机制所引起, 又称作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 对患儿脑功能造成损伤, 严重危害新生儿的正常发育[1]。先天性甲状腺功能减退症则为临床儿科常见的内分泌疾病, 主要由甲状腺轴的大写异常所引起, 可能对患儿的脑部发育与体格发育产生负面影响, 临床多表现为皮肤粗糙、水肿及生理性黄疸延长等症状[2]。当前临床上也有文献研究提示, 新生儿黄疸程度可能与患儿甲状腺功能存在一定的相关性[3]。基于此, 为探究生理性黄疸消退延迟与患儿甲状腺功能降低的相关性, 我院对120例先天性甲状腺功能减退性患儿进行了对照分析。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取2012年4月-2014年4月我院筛查的疑似先天性甲状腺功能减退症 (CH) 的患儿作为参考对象, 取其静脉血检测血清中TSH (促甲状腺素) 、FT3 (游离三碘甲状腺原氨酸) 和FT4 (游离甲状腺素) 水平, 将确诊为CH的120例患儿作为研究对象。其中男58例, 女62例;确诊时间为出生后12~140 d, 平均确诊时间为 (37.4±16.7) d。按照是否伴生理性黄疸消退延迟将其分为A、B两组。A组为伴生理性黄疸消退延迟CH组, 55例, 其中早产儿总胆红素浓度超过257.1μmol/L, 足月儿超过205.1μmol/L。经治疗与控制后, 黄疸时间为21~45 d, 平均黄疸时间为 (35.1±7.2) d。B组为无生理性黄疸CH组, 65例, 患儿黄疸时间为8~14 d, 平均黄疸时间为 (11.8±1.7) d;其中早产儿血清总胆红素水平低于257.1μmol/L, 足月儿低于205.1μmol/L。两组患儿年龄、性别等资料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

1.2 方法

患儿入院2 d内, 采集静脉血清2 ml, 测定血清内总胆红素 (TBIL) 水平。对部分未作疾病筛查患儿, 采集足跟血, 将其吸附于干滤止血片中待测, 采用化学发光微粒子免疫分析方法测定患儿TSH浓度水平。对初测TSH值超过7μIU/ml患儿, 作原血片复查, 若再次检测结果依然超过, 则抽取该患儿静脉血液, 采用电化学发光法测定其血清内TSH及FT3、FT4水平。TSH正常参考值为0.27~4.2μIU/ml, FT3则为2.8~7.1 pmol/L, FT4则为12~22 pmol/L。

1.3 观察指标

记录所有患儿甲状腺功能检测值水平, 分析生理性黄疸消退延迟与甲状腺功能减退程度的相关性。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9.0统计学软件处理数据, 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 计量资料采取t检验, P<0.05时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CH患儿血清FT3、FT4测定值对比

两组患儿血清TSH值均超出正常范围, 但两组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 A组患儿血FT3值为 (4.23±2.15) pmol/L, FT4为 (3.78±2.87) pmol/L, 均明显低于B组患儿 (P<0.05) , 如表1。

2.2 所有CH患儿甲状腺功能检测结果对比

伴生理性黄疸消退延迟CH患儿FT3降低25例, 占45.45%, 明显高于无生理性黄疸消退延迟的B组 (P<0.05) , 且其FT3正常23例, 占41.82%, 明显低于B组的63.08% (P<0.05) , 如表2。

3 讨论

新生儿黄疸主要由胆红素于患儿体内聚集所致, 致病原因相对而言较为复杂, 一般可分为生理性与病理性黄疸。基于对新生儿胆红素代谢特征的考虑, 统计显示超过55%的足月新生儿与超过80%的早产儿于出生3 d内均可能出现高胆红素血症, 于5 d内抵达峰值, 一般预后较好[4]。足月新生儿可于14 d内黄疸消退, 早产儿则在1个月以内。由于病理性黄疸所引发的高胆红素血症可能对患儿的肝脏代谢产生负面影响, 引起中枢神经系统损伤, 导致患儿脑部发育异常, 因此, 必须强化对新生儿黄疸的病理观察, 确定致病因素及救治策略。通常来说, 新生儿黄疸多发于新出生后1 d内, 且持续时间长, 可反复出现, 且严重[5]。本次纳入研究的55例伴生理性黄疸消退延迟患儿其黄疸持续时间均超过2周。加之先天性甲状腺功能减退患儿其基础代谢率较低, 且肝脏不可维持高能量磷酸盐, 不能发挥结合胆红素的作用, 导致胎粪延迟, 并经由人体肠道黏膜吸收, 导致患儿血清内胆红素浓度明显提升。

而FT3与FT4为控制患儿机体代谢的有效内分泌激素, 一般FT3具备较强的生物活性, 且更新速度快, 可透过患儿血管壁进入病灶细胞组织, 发挥其生物作用, 且不会受到其他因素的干扰, 是反馈人体代谢情况的重要激素[6]。本次研究结果提示, 两组患儿血清TSH水平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但伴生理性黄疸消退延迟CH患儿同血清FT3与FT4值均明显低于无生理性黄疸消退延迟患儿, 提示FT3、FT4值越小, 表示患儿机体代谢能力越低, 进而造成黄疸消退延迟。总结得出生理性黄疸消退CH患儿其甲状腺功能明显低于未延迟CH患儿。大量研究报道证实, 早期TSH值提升是原发性甲状腺功能减退的主要症状表现, 且患儿血清FT4下降先于FT3, 一般FT3下降多见于病情严重或疾病加重期患儿。因此, 早期检测患儿血清TSH、FT3及FT4浓度水平, 密切关注患儿临床症状的变化情况, 同时测定患儿血清胆红素水平, 鉴别黄疸程度, 对指导患儿的临床治疗有积极的意义。

参考文献

[1]王淑贞, 韩晓琳, 鞠传森, 等.新生儿先天性甲减伴生理性黄疸消退延迟的观察[J].放射免疫学杂志, 2009, 22 (1) :80-82.

[2]文伟, 申小龄, 朱岩, 等.先天性甲状腺功能减低症发病及诊治分析[J].中国妇幼保健, 2011, 26 (2) :213-215.

[3]缪克凡, 段蔚, 钱燕, 等.暂时性低甲状腺素血症与低T3综合征对早产儿临床情况的影响[J].医学研究杂志, 2013, 42 (8) :111-114.

[4]朱建政, 曹巧云.先天性甲状腺功能低下并高胆红素血症128例临床分析[J].中国医师进修杂志, 2010, 33 (27) :44-45.

[5]徐景武, 刘丽君, 戴怡蘅, 等.小剂量左甲状腺素治疗早产儿暂时性低甲状腺素血症疗效观察[J].临床和实验医学杂志, 2014, 13 (8) :650-652.

甲状腺功能低下症 第8篇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天门市第一人民医院内科2010年7月~2013年4月收治的500例甲状腺功能亢进症患者,131I治疗后所有患者均获得随访20~68个月。其中男160例,女340例,年龄8~75岁,平均(36.2±14.6)岁。100例患者继发了甲状腺功能低下。

1.2 方法

治疗前不要让患者服用含碘及对甲状腺摄131I有不良影响的药物和食用含碘及对甲状腺摄131I有不良影响的食物,对甲状腺摄131I率进行测定,只有在摄131I率在45%以上时才能给予患者131I治疗。让科室固定的两名中级以上的医生运用临床检查法共同商定甲状腺重量计算,必要的情况下加用B超测量。给定的131I与甲状腺重量的乘积和1 d内甲状腺最高摄131I率之间的比值就是131I剂量。每克甲状腺131I的剂量是1.85~3.70 MBq。依据患者的年龄、病程长短、甲状腺软硬度、甲亢手术情况等决定对患者所用的具体剂量。一般情况下,对患者运用一次性给药法,如果剂量在481 MBq以上,则首先给予患者481 MBq,然后在3个月后依据患者的实际病情决定是否给予患者第2个疗程的治疗。如果患者并发了甲状腺功能低下,则给予患者甲状腺片或左旋甲状腺片替代治疗;如果患者的甲状腺功能低下只是暂时性的,则应当适当停药[1~3]。

1.3 临床甲状腺功能低下和亚临床甲状腺功能低下的诊断标准

依据患者的症状、体征及血清甲状腺功能指标对患者进行甲状腺功能低下诊断。如果和正常水平相比,患者的有甲状腺功能低下症状和体征,血清总三碘甲状腺原氨酸(TT3)、总甲状腺素(TT4)、游离三碘甲状腺原氨酸(FT3)、游离甲状腺素(FT4)部分或全部降低,但是促甲状腺激素(TSH)升高,则诊断为甲状腺功能低下;如果患者很少或没有甲状腺功能低下症状和体征,血清中的FT3、FT4正常,TSH升高,则诊断为亚临床甲状腺功能低下[4]。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统计软件SPSS 20.0对实验数据进行分析,计量资料数据以均数±标准差(±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采用χ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一般资料统计

500例甲状腺功能亢进症患者中,100例患者继发了甲状腺功能低下,达到了20%的发生率,其中45例患者为临床甲状腺功能低下,占总数的45%,55例患者为亚临床甲状腺功能低下,占总数的55%。在发生时间方面,有94例患者在治疗后1年发生,2例患者在治疗后2年发生,1例患者在治疗后3年发生,2例患者在治疗后4年发生,1例患者在治疗后5年发生,治疗后1、2、3、4、5年发生率分别为94%、2%、1%、2%、1%。和治疗后1年相比,治疗后2年以上患者的甲状腺功能低下发生率明显较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说明甲状腺功能低下的发生和治疗后时间有关。见表1。

2.2 甲状腺功能低下和年龄的关系

100例继发甲状腺功能低下患者中,8~30岁、>30~50岁、>50~75岁患者的发生率分别为41.0%、40.0%、19.0%,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说明甲状腺功能低下的发生和患者的年龄有关。见表2。

2.3 甲状腺功能低下和性别的关系

500例患者中,有30例为男性患者继发甲状腺功能低下,占总数的6.0%,70例为女性患者继发甲状腺功能低下,占总数的14.0%,男女性患者继发甲状腺功能低下的发生率之间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说明甲状腺功能低下的发生和性别无关。见表3。

2.4 甲状腺功能低下和甲状腺大小的关系

100例继发甲状腺功能低下患者中,甲状腺重量在40 g以下、40~80 g之间、80 g以上的患者的发生率分别为43.0%、31.0%、26.0%,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说明甲状腺功能低下的发生和患者的甲状腺大小有关。见表4。

2.5 甲状腺功能低下和甲亢轻重程度的关系

100例继发甲状腺功能低下患者中,轻度、中度、重度甲亢患者甲状腺功能低下发生率分别为26.0%、40.0%、34.0%,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说明甲状腺功能低下的发生和患者的甲亢轻重程度有关。见表5。

2.6 甲状腺功能低下和突眼的关系

100例继发甲状腺功能低下患者中,无突眼、伴良性突眼、伴恶性突眼患者的甲状腺功能低下发生率分别为47.0%、30.0%、23.0%,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说明甲状腺功能低下的发生和患者的突眼有关。见表6。

2.7 甲状腺功能低下和服131I剂量的关系

100例继发甲状腺功能低下患者中,服131I剂量74~185 MBq、222~333 MBq、370~481 MBq患者的甲状腺功能低下发生率分别为21.0%、55.0%、24.0%,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说明甲状腺功能低下的发生和服131I剂量有关。见表7。

2.8 甲状腺功能低下和服131I次数的关系

100例继发甲状腺功能低下患者中,服131I 1次和2次及其以上的患者的甲状腺功能低下发生率分别为64.0%和36.0%,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说明甲状腺功能低下的发生和服131I剂量有关。见表8。

3 讨论

3.1131I治疗甲状腺功能亢进症产生甲状腺功能低下的机制

大部分医学学者认为,131I治疗后1年内发生甲状腺功能低下和131I的个体对射线的敏感性及其自身活度大小有关,而131I治疗后1年后发生甲状腺功能低下的发病机制目前医学界还没有完全探明,可能和患者自身的免疫状态及131I自身的活动力大小有关。甲状腺功能亢进症131I治疗可能会对患者的甲状腺组织造成损伤,增加甲状腺球蛋白、微粒体及胶质C2等抗原的释放,从而改变甲状腺激素受体抗体活性;或可能会直接损伤B淋巴细胞,增加TSH抗体何从,从而诱发永久性甲状腺功能低下[5]。

3.2 甲状腺功能亢进症131I治疗的有效性

Hertz等医学学者在1942年首次在甲状腺功能亢进症的治疗中运用了131I,随后经过多年和大量的病例观察,国内外医学学者普遍肯定和认可了131I治疗甲状腺功能亢进症的疗效,同时131I治疗治疗甲状腺功能亢进症安全有效、简单经济、对患者具有较小的创伤等,达到了50%~80%的一次治愈率和90%以上的总有效率,复发率仅为1%~4%。此外,如果甲状腺功能亢进症患者合并了心脏病、肝脏损害、肌萎缩等病症,131I治疗能够使这些病症随着甲状腺功能亢进症的治疗而得到好转,因此在临床得到了日益广泛的应用[6~10]。

3.3 甲状腺功能亢进症131I治疗的原因分析及控制

甲状腺功能亢进症131I治疗一个公认的副作用就是甲状腺功能低下,在国外,甲状腺功能亢进症131I治疗后1、5、10年患者的甲状腺功能低下发生率分别可以达到20%、30%、40%~70%[11],本研究结果表明,500例甲状腺功能亢进症患者中,131I治疗一年内100例患者继发了甲状腺功能低下,达到了20%的发生率,和上述有关医学报道一致。甲状腺功能亢进症131I治疗后甲状腺功能低下的发生对患者的健康和生活治疗造成了严重的不良影响,近年来其发生率呈现逐年上升的趋势,需要我们对其发生机制和控制措施进一步深入研究。本研究结果还表明,>50~75岁的患者、甲状腺重量80 g以上的患者、甲亢重度患者、无突眼患者、服131I剂量为222~333 MBq的患者、服131I1次的患者的甲状腺功能低下发生率均较高,和其他患者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充分说明了甲状腺功能亢进症131I治疗后甲状腺功能低下的原因主要是患者的年龄大、甲状腺大、甲亢重度、无突眼、服131I剂量控制不良、次数过少等。针对这种情况,临床应采取有针对性的措施予以控制,如在进行131I治疗之前应该首先对患者的基本情况进行准确的评估,然后将131I的剂量准确计算出来,同时采取保守治疗策略,不对一次用药的有效率进行过分的追求,以促进患者生活质量的显著提升和甲状腺功能低下发生率的最大限度降低[12]。

老年甲状腺功能减退症诊治进展 第9篇

1 病因

1.1 原发性甲减

自身免疫导致的原发性甲减是老年甲减的主要原因。30%的老年女性和10%的老年男性血清中可检出甲状腺过氧化物酶 (TPO) 抗体, 而且尸体解剖发现50%的老年女性伴有甲状腺淋巴细胞浸润[2]。

1.2 碘摄入缺乏或超标

碘摄入缺乏导致甲状腺激素合成减少, 推荐的每日碘摄取量为150 μg, 对应的尿碘排出量为135 μg。日平均碘摄取量在25~130 μg之间时, 不会导致甲减的发生, 但是会导致地方性甲状腺肿和自发性甲状腺结节。碘摄入超标会抑制甲状腺功能, 虽然具体机制还不明, 但是自身免疫甲状腺疾病的患者, 受高碘摄入影响更明显, 更易从甲状腺功能正常发展到甲减。

1.3 手术后或放射治疗后甲减

老年人中分化型甲状腺癌的发生率较高, 且术后生存期较长, 因此甲状腺癌术后甲减也是老年甲减的原因之一。甲亢接受131I治疗后早期甲减的发生率在10%~20%, 10年随访甲减发生率升至75%[3]。因此, 接受过甲状腺手术、131I治疗或者颈部放射治疗的老年患者, 应该每年检测甲状腺功能。

1.4 药物诱导的甲减

很多药物都会影响甲状腺功能, 尤其是伴有甲状腺自身抗体阳性的患者, 甲状腺功能影响更大。引起老年性甲减的常见药物有胺碘酮、细胞活素类药物和含锂药物。胺碘酮含有碘, 能干扰甲状腺功能, 治疗后甲减发生率为20%左右, 在高碘摄入地区发生率更高;锂能抑制甲状腺素分泌, 接受锂治疗的精神疾病患者中5%~10%出现甲减, 伴有甲状腺自身抗体者发生率更高;而细胞活素类药物, 例如干扰素会导致甲减的发生率约为5%~10%, 也会增加自身免疫性甲减的发生率。

1.5 继发性甲减

下丘脑和 (或) 垂体病变引起的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 (TRH) 或促甲状腺激素 (TSH) 产生或分泌减少所致的甲减, 也称为中枢性甲减。

1.6 亚临床甲减

指血清TSH轻度升高, 游离T4 (FT4) 在正常范围内。其发病原因和甲减类似, 其发生率在老年人群中更普遍, >60岁妇女中20%可检出亚临床甲减[4]。

2 诊断

2.1 病史

详细询问病史, 例如甲状腺手术、甲亢131I治疗、Graves病、桥本甲状腺炎病史和家族史等有助于本病的诊断。

2.2 临床表现

甲减的症状主要表现为代谢率减低和交感神经兴奋性下降, 例如畏寒、乏力、手足肿胀感、嗜睡、记忆力减退、少汗、关节疼痛、体质量增加、便秘等症状。临床体检可以发现皮肤干燥、粗糙、脱皮屑、皮肤温度减低、水肿、毛发稀疏干燥、跟腱反射时间延长、脉率缓慢等体征。但是这些轻症表现在老年患者中通常缺乏特异性, 不易发现, 而且在部分甲状腺功能正常的老年人群中, 也会部分出现上述不适表现。因此, 在临床实践中, 如果老年患者出现上述一个或部分临床表现时, 应该常规行甲状腺功能检测。

2.3 甲状腺功能检测

血清TSH和总T4 (TT4) 、FT4是诊断甲减的第一线指标。大部分文献认为血清TSH的正常值范围在3.5~4.0 mU/L之间, 并且在人群中呈正态分布, 因此正常值的上限可以低至2.5 mU/L。如果血清TSH值在正常范围, 则可以排除原发性甲减。如果老年患者血清TSH水平在正常值的高限, 则需要3到6月后复查TSH水平。因为人群研究发现, 血清TSH水平在正常值的高限时, 通常伴有甲状腺自身抗体阳性或者超声检查发现甲状腺异常结节, 进展成为临床甲减的可能性较大[5]。

血清中T4超过99%和蛋白结合, 但是最重要的生理参数指标是FT4浓度。虽然目前临床均可检测FT4浓度, 但是大多采用非直接检测法, 而超滤或者渗析法检测值较准确, 却极少应用。因此, 临床患者尤其是接受较多医疗处置的患者, 采用非直接检测法检测的FT4值通常不准确。TT4值的检测虽然很准确, 但是易受结合蛋白的影响, 例如甲状腺球蛋白和白蛋白等。即便甲状腺功能正常的老年人, 在接受雌激素或胺碘酮治疗时也会出现TT4升高, 而卡马西平等药物则会导致TT4降低。TSH增高, TT4和FT4降低的水平与病情程度相关。T3主要来源于外周组织T4的转换, 所以不作为诊断原发性甲减的必备指标。

2.4 其他检查

甲状腺过氧化物酶抗体 (TPOAb) 、甲状腺球蛋白抗体 (TgAb) 是确定原发性甲减病因的重要指标和诊断自身免疫甲状腺炎的主要指标。亚临床甲减患者如果伴有血清TPOAb阳性, 则进展为临床甲减的风险显著增加。对怀疑碘摄取过量导致的甲减患者, 检测尿碘排出量具有辅助诊断价值。部分老年甲减患者可以出现轻、中度贫血, 血清总胆固醇、心肌酶谱可以升高。

3 治疗

老年甲减患者应该进行甲状腺激素的替代治疗。甲状腺激素替代治疗的目的是模拟正常甲状腺的生理功能, 使临床甲减症状和体征消失, 血清TSH、TT4和FT4值维持在正常范围。

3.1 替代治疗药物

合成的左旋甲状腺素钠 (L-T4) 是进行激素替代治疗的主要药物。目前, L-T3、各种形式的甲状腺球蛋白整合的甲状腺激素, 以及甲状腺激素诱导剂替拉曲考等药物也应用于甲减的治疗, 但是不推荐用于老年患者的替代治疗。甲状腺片是动物甲状腺的干制剂, 因其甲状腺激素含量不稳定和T3含量过高已很少使用。

3.2 治疗剂量

激素替代治疗的剂量取决于患者的病情、年龄、体质量和个体差异。成年患者L-T4替代剂量50~200 μg/d, 平均125 μg/d。按照体质量计算的剂量是1.6~1.8 μg/ (kg·d) 。老年患者需要较低的剂量, 大约1.0 μg/ (kg·d) 。L-T4在年轻人中的半衰期为7 d, 老年人为9 d, 且甲减患者T4的代谢速度减慢, 因此初次给药和调整之后, 老年人需要更长的时间达到激素水平的稳定状态, 并且进行剂量调整的时间周期不应短于4~6周。如果怀疑伴有缺血性心脏病, 起始剂量宜小, 调整剂量宜慢, 防止诱发和加重心脏病。

3.3 服药方法

起始剂量和达到完全替代剂量所需时间要根据年龄、体质量和心脏状态决定。>50岁患者服用L-T4之前, 应常规检查心脏状态。L-T4半衰期长, 每日给药后血清T4浓度的日夜变化率只有10%~15%。因此, 通常从25~50 μg/d开始, 每天1次口服, 每1~2周增加25 μg, 直至达到治疗目的, 一般最终替代治疗剂量是75~150 μg/d, 可变范围50~250 μg/d不等[6]。L-T4最好饭前服用, 与其他药物的服用间隔应当>4 h, 因为一些药物和食物会影响T4吸收和代谢。例如肠道吸收不良、氢氧化铝、碳酸钙、消胆胺、硫糖铝、硫酸亚铁、食物纤维添加剂等均可影响小肠对L-T4的吸收;苯巴比妥、苯妥英钠、卡马西平、利福平、异烟肼、洛伐他汀、胺碘酮、舍曲林、氯喹等药物可以加快L-T4清除。甲减患者同时服用这些药物时, 需要增加L-T4用量。雄激素等药物则需要降低L-T4用量。

3.4 不良反应

服用L-T4可能诱发心脏疾病。主要的原因有: (1) 甲减患者心室功能受损, 不能适应补充L-T4后组织耗氧量增加的需求; (2) 甲减可以引起脂类代谢紊乱, 导致动脉粥样硬化的风险增加; (3) 甲状腺激素增加室上性心律失常的发生率; (4) 甲减还同血凝状态改变、血小板黏着度以及纤维蛋白溶解活性相关。因为甲减患者心脏疾病的风险增高, 如果L-T4治疗过程中, 剂量控制不适宜, 可能诱发或加重心脏病。在一项1503例甲减患者服用L-T4的研究中, 发现17例心肌梗死或猝死的患者, 但是甲状腺替代治疗显著改善已经存在的心绞痛症状[7]。Cooper等[8]发现610 000例接受过量激素替代治疗的甲减患者中, 170 000例出现房颤。因此, 在老年甲减患者的激素替代治疗过程中, 剂量控制是最重要的, 替代治疗后应将血清TSH水平控制在正常范围。老年甲减患者L-T4过量可能导致的不良反应还包括骨质疏松症和肌肉功能受损。

3.5 治疗监测

补充甲状腺激素, 重新建立下丘脑-垂体-甲状腺轴的平衡一般需要4~6周时间, 所以治疗初期, 应每间隔4~6周测定相关激素指标。然后根据检查结果调整L-T4剂量, 直至达到治疗目标。治疗目标达到后, 需要每6~12月复查1次有关甲状腺激素指标。

3.6 剂量调整

当达到治疗目标后, 可维持该L-T4治疗剂量数年, 但是老年患者在某些情况下需要调整剂量。一方面, 老年患者随着年龄的增高, 去脂肪体质量随之下降, 对甲状腺激素的需求会减少。另一方面, 自身免疫甲状腺疾病患者, 随着时间推移, 甲状腺细胞受损程度增加, 对L-T4替代治疗的剂量需求增加。对于老年患者对L-T4需求的缓慢变化, 应该每6~12月根据甲状腺功能检测结果行小剂量调整, 一般每周调整50~100 μg。

3.7 亚临床甲减的治疗

对亚临床甲减的治疗问题一直存在争论。大量对亚临床甲减患者行甲状腺激素替代治疗的临床对照研究结果差异很大[9]。2004年美国甲状腺学会 (ATA) 、美国内分泌学会 (TES) 和美国临床内分泌医师学会 (AACE) 召开专门会议, 达成以下共识:将亚临床甲减分为2种情况, 第一种是TSH>10 mU/L, 主张给予L-T4替代治疗, 治疗的目标和方法与临床甲减一致, 替代治疗需要定期监测TSH浓度, 避免L-T4过量可能导致的房颤和骨质疏松;第二种是TSH介于4~10 mU/L之间, 不主张给予L-T4治疗, 定期监测TSH变化。对TSH 4~10 mU/L伴有TPOAb阳性的患者, 要密切观察TSH的变化, 因为这些患者容易发展成为临床甲减[10]。

甲减在老年人群中较常见, 诊断主要依据甲状腺功能的检测。专门针对老年甲减患者的临床试验较少, 但是目前研究表明老年甲减患者的治疗原则和普通甲减患者一样, 行L-T4替代治疗, 并将血清TSH水平控制在正常范围。老年甲减患者的特点是药物剂量控制较难且治疗不良反应较多, 应该在治疗过程中加强监测, 尤其是心脏疾病的防护。

参考文献

[1]Rehman SU, Cope DW, Senseney AD, et al.Thyroid disorders in elder-ly patients[J].South Med J, 2005, 98 (5) :543-549.

[2]Pedersen IB, Knudsen N, Jorgensen T, et al.Thyroid peroxidase and thy-roglobulin autoantibodies in a large survey of populations with mild and moderate iodine deficiency[J].Clin Endocrinol (Oxf) , 2003, 58 (1) :36-42.

[3]Sridama V, McCormick M, Kaplan EL, et al.Long-term follow-up study of compensated low-dose131I thera-py for Graves disease[J].N Engl J Med, 1984, 311 (7) :426-432.

[4]Olsen AH, Kelsberg G, Coffey J, et al.Clinical inquiries.Should we screen women for hypothyroidism?[J].J Fam Pract, 2004, 53 (8) :653-655.

[5]Laurberg P, Andersen S, Bulow-ped-ersen I, et al.Hypothyroidism in the elderly:pathophysiology, diagnosis and treatment[J].Drugs Aging, 2005, 22 (1) :23-38.

[6]中华医学会内分泌学分会《中国甲状腺疾病诊治指南》编写组.甲状腺疾病诊治指南——甲状腺功能减退症[J].中华内科杂志, 2007, 46 (11) :967-971.

[7]Feldt-Rasmussen U.Treatment of hy-pothyroidism in elderly patients and in patients with cardiac disease[J].Thy-roid, 2007, 17 (7) :619-624.

[8]Cooper DS, Ridgway EC.Thoughts on prevention of thyroid disease in the United States[J].Thyroid, 2002, 12 (10) :925-929.

[9]Biondi B, Cooper DS.The clinical significance of subclinical thyroid dysfunction[J].Endocr Rev, 2008, 29 (1) :76-131.

上一篇:自动化技术绿色经济下一篇:视觉三坐标测量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