甲状腺护理措施范文

2023-09-23

甲状腺护理措施范文第1篇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组男性3例, 女性6例, 年龄21~52岁, 平均37岁, 术前诊断为甲状腺功能亢进症2例, 双侧甲状腺肿2例, 甲状腺腺瘤3例, 一侧甲状腺癌并一侧甲状腺腺瘤1例, 高功能腺瘤1例 (所有病例均术后病检证实诊断) 。术前锻炼体位取颈后仰平卧位时有呼吸不畅感觉者3例, 术前X线摄片示气管受压、气管移位者3例。

1.2 术式选择和麻醉方法

在局麻下行单侧甲状腺次全切除3例, 患侧叶全切术加峡部切除1例, 在全麻下行一侧甲状腺全切术1例, 双侧次全切除术4例。

1.3 发生呼吸困难的原因及处理

术中出现呼吸困难3例, 2例均为甲状腺腺瘤在局麻下行患侧甲状腺次全切除术, 在切除腺体后探查气管侧壁软化塌陷, 患者自觉呼吸困难, 将软化气管壁悬吊于胸锁乳突肌后呼吸困难缓解。1例患者术中出现呼吸困难后, 呼吸频率浅快, 自诉心慌, 但血氧饱和度无明显变化, 给予镇静剂后缓解。在术中出现窒息1例该患者在局麻下行甲状腺高功能瘤患侧叶全切术。术中患者出现呼吸困难, 继而窒息, 考虑气管痉挛。立即行气管插管, 插管困难马上改行气管切开辅助呼吸, 解除窒息, 抢救成功。本组术后出现呼吸困难5例, 发生原因分别为术后切口内出血、血肿压迫2例, 气道痉挛、喉头水肿2例, 气管壁软化1例。2例患者分别于术后8h和14h逐渐出现颈部疼痛加重, 进行性肿胀, 呼吸不畅, 呼吸道分泌物增多, 逐渐出现呼吸困难。查看引流管有鲜血不断引流出, 考虑系切口内出血所致。立即再次手术行切口内血肿清除, 缝扎止血后, 给予地塞米松, α-糜蛋白酶, 沐舒坦雾化吸入, 吸氧等对症处理, 呼吸困难逐渐缓解。1例在术中发现气管壁有软化征象, 术中患者无呼吸困难症状, 故未行气管壁悬吊处理, 术后约1h患者逐渐诉呼吸困难, 端坐位, 出现三凹征。给予药物雾化吸入, 吸氧等处理无缓解, 立即行气管插管后呼吸困难即缓解。另一例系全麻下行一侧甲状腺全切加另一侧次全切术, 术毕待病人完全清醒, 血氧饱和度正常后拔除气管插管。送入监护室后, 患者呼吸道分泌物增多, 自诉有痰咳不出来。立即给予吸痰、吸氧、雾化吸入对症处理后仍无缓解, 自觉呼吸困难, 精神恐慌, 有濒死感, 血氧饱和度60%, 继尔意识丧失, 尿失禁。立即试行气管插管, 失败后急诊床旁行气管切开, 人工扶助呼吸, 氧饱和度恢复正常, 呼吸困难明显缓解。出现气管痉挛的2例患者均系气管插管全麻病人, 行气管切开后症状缓解。

2 讨论

2.1 原因

甲状腺手术在术中术后出现呼吸困难作为一种手术并发症, 提示气管本身或气管外机械性梗阻因素所致。术中、术后出现呼吸困难的原因不尽相同。术中发生呼吸困难最常见的原因是气管本身的病变:气管痉挛, 气管软化, 气管内阻塞性病变。气管软化的病例常见于病程长, 腺体肿块较大的患者。肿块相邻部位气管软骨环长期受压变薄, 弹性降低, 甚至可成膜状。切除腺体后气管缺少腺体及周围组织的支持牵拉, 加之气道内负压作用, 使气管壁塌陷, 导致呼吸道梗阻。气管痉挛在术中、术后均可发生, 术中发生气管痉挛常见于气道高反应性 (AHR) 的患者, 术者操作粗暴, 加之选择切口过小, 过度牵拉、挤压诱发气管痉挛性收缩。术后发生气管痉挛见于气管插管时反复试插, 喉头损伤呼吸道分泌物增多以及手术创伤, 切口内血肿刺激等原因。原发有呼吸道阻塞性的病变, 发生缺氧时亦可诱发。手术后引发呼吸困难的最常见原因, 见于切口出血、血肿压迫。甲状腺动脉均起源于大动脉, 动脉压力高, 结扎线有脱落导致出血的可能, 尤以甲状腺上动脉多见。颈部血供丰富, 解剖层次不清时组织渗血明显, 止血不易彻底。因颈深筋膜封套作用, 术后积血50m L即可引发呼吸困难, 本组中2例即属此类情况。另一较少的也是严重的并发症, 损伤两侧的喉返神经引发急性呼吸道梗阻, 患者双侧声带瘫痪, 失音, 出现严重呼吸困难甚至窒息。精神紧张或有神经质的病人术中术后亦可能出现呼吸困难而无生命体症大的波动。

2.2 预防及处理

了解引发甲状腺术中、术后呼吸困难的各种原因, 预防其发生的意义大于其处理。术前的充分准备工作, 扎实的解剖功底, 轻柔的操作, 恰当的手术时机, 可有效预防引发呼吸困难的各种手术并发症。我们在病人院后常规短时给予大剂量地塞米松, α糜蛋白酶, 沐舒坦雾化吸入, 减少患者呼吸道粘液的滞留, 使呼吸道分泌物减少, 减小气道阻力。患者围手术期的痰量和咳嗽明显减少, 能显著改善呼吸状态, 特别是原有呼吸道阻塞性病变的病例。笔者体会甲状腺手术有“三必须”原则, 解剖层次必须清楚, 操作必须轻柔, 观察处理必须及时。颈部血供非常丰富, 解剖层次不清或分离层次错误, 术野的广泛出血既增加手术的难度, 又造成术者心理负担, 产生急躁情绪, 盲目粗暴的操作止血是诱发呼吸困难的重要原因。甲状腺腺体残断面的止血方式与一般手术不同, 原则上需要缝扎止血。电凝及丝线结扎的止血方式不完全可靠, 可

liver cirrhosis[J].Dig Dis Sei, 1998, 43 (6) :1317~1321.

[4]吴国豪, 张延伟, 袁磊, 等.腹部手术后低氮低热量肠外营养

对患者疗效及预后影响[J].中国实用外科杂志, 2006, 26 (12) :

9520 54.

能因焦痂或结扎丝线的脱落引发术后切口内出血。腺体创面广泛渗血的病人可适当使用静脉止血药, 局部喷洒纤维蛋白胶有助于止血[1]。如有术后引流不畅, 切口内少量出血即引发呼吸困难甚至窒息的危险。笔者经验认为甲状腺手术术后常规防治引流管, 可靠的引流并接负压吸引, 能早期观察切口内出血情况。当术中、术后出现气管痉挛, 应争分夺秒立即试行气管插管, 因气管痉挛时常伴有喉头水肿, 声门紧闭等, 气管插管往往不易成功, 此时不应反复尝试, 当机立断应进行气管切开, 人工扶助呼吸方可避免出现严重脑组织缺氧。气管软化术前颈部摄片, 术中探查可明确诊断, 切除腺体后, 观察气管有无软化塌陷、反常运动。如果确认气管壁软化, 我们在处理此类情况时, 认为此时无论有无呼吸困难的症状, 应将软化的气管壁悬吊于颈前肌或胸锁乳突肌上, 尽可能增加气管直径, 减小气道阻力。仔细观察病人呼吸, 如仍不能有效缓解呼吸困难, 应行气管切开, 以保证呼吸道畅通, 两周左右可试行拔管。甲状腺背面包膜内结扎甲状腺下动静脉分支不易伤及喉返神经[2]。损伤喉返神经所致的呼吸困难较少见, 属系双侧神经损伤所致的双侧声带麻痹。需行气管切开, 以期声带麻痹恢复后方可拔管。术中术后出现呼吸困难而无生命体症大的波动, 这种情况临床并不少见, 多系精神紧张或有神经质的病人, 给予镇静剂和心理抚慰即可。甲状腺手术引发的呼吸困难, 常系多种因素共同作用。在出现呼吸困难后, 术者应综合分析, 结合病人出现呼吸困难缓急、呼吸困难的程度等情况, 及时准确的判断原因, 就近迅速给予相应处理, 如症状仍无明显缓解可适当放宽气管切开的指征, 优先恢复气道通畅。

摘要:目的 探讨甲状腺手术发生呼吸困难的原因和应对处理。方法 回顾1998年至2010年10月共行的312例甲状腺手术, 分析9例在围手术期发生呼吸困难、窒息的原因和应对处理。结果 围手术期出现呼吸困难症状的8例, 窒息1例。根据其发生原因分别行药物雾化吸入、吸氧、切口内血肿清除、气管插管、气管切开等处理, 恢复良好, 无死亡病例。结论 了解甲状腺围手术期发生呼吸困难的原因, 及时准确的判断发生呼吸困难的原因, 就近迅速给予相应处理。不能及时准确判断发生呼吸困难的原因或经相应处理后呼吸困难仍无明显缓解, 有出现窒息危险的可适当放宽气管切开的指征, 优先恢复气道通畅。

关键词:甲状腺手术,呼吸困难

参考文献

[1] 韦军民.甲状腺功能亢进手术并发症的预防和处理[J].中国实用外科杂志, 2006, 26 (7) :500~502.

甲状腺护理措施范文第2篇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择取该院2013 年5 月—2015 年5 月收治的甲状腺合并糖尿病患者120 例设置为该次的观察对象, 所有患者均知情同意作为该研究对象, 医护人员同患者及其家属详细讲解了疾病治疗原理与治疗方法, 获得患者及其家属的同意与配合, 并签署手术知情同意书。

按照随机数字法进行分组, 共分为常规组与实验组两组, 每组患者各占据60 例。 常规组:男性患者32例, 女性患者28 例, 年龄最大的76 岁, 最小的23 岁, 平均年龄 (46.3±5.2) 岁;实验组:男性患者33 例, 女性患者27 例, 年龄最大的78 岁, 最小的22 岁, 平均年龄 (46.9±4.8) 岁。 对比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后显示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 说明两组患者的可比性良好, 可进行统计学分析。

1.2 护理方法

对两组患者均进行基础护理, 严密监测患者基本病情, 实验组患者在此基础上加强临床护理干预, 主要包括: (1) 心理护理:患者入院后医护人员应热情迎接, 详细了解患者的心理状态, 如:焦虑、恐慌、抑郁等不良情绪, 耐心倾听患者的诉说, 对于患者提出的问题积极进行讲解, 解除患者内心的疑惑, 同时依据患者具体的心理状态给予针对性的心理辅导, 告知其积极面对疾病治疗的重要性, 使得患者逐渐建立面对疾病治疗的信心与勇气, 并利于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 (2) 健康教育:同患者及其家属详细介绍患者的疾病, 包括发生机制、临床表现、治疗方法、用药方法等, 告知患者养成良好的日常生活习惯, 控制血糖值, 积极面对自身病情。同时可邀请部分历年来医院治疗成功的患者现身说教, 让患者更加真实的感受到疾病治疗的重要性; (3) 一般护理:该类疾病患者通常对手术治疗缺乏正确的认识, 因此医护人员有责任向患者介绍手术治疗的相关知识, 帮助患者解答内心的疑惑, 包括麻醉方法、手术治疗时间、术中可能出现的突发情况及应对措施等。 另外, 医护人员严密关注患者肢体语言的变化情况, 采取鼓励式的语言增加患者面对疾病治疗的信心; (4) 手术前护理:术前医护人员帮助患者处于相对舒适的体位, 同患者家属进行沟通交流, 告知患者家属多关心、鼓励患者, 发挥协助职能, 提高患者的治疗依从性; (5) 饮食护理:告知患者养成良好的饮食习惯, 合理饮食, 注重营养均衡搭配;保持低糖、低脂肪的日常饮食习惯, 严格控制每日总摄入热量, 严禁烟酒等; (6) 出院指导:该类患者多伴有神经性失眠、神经衰弱等症状, 为此, 护理人员应积极指导患者每日合理规划睡眠, 保证有效的睡眠质量, 促进机体功能的恢复, 缓解不良情绪。 患者出院后护理人员应告知患者及其家属按照医生的嘱咐用药, 不可自行更改药物剂量、服药疗程等, 定期至医院进行疾病检查, 包括甲状腺功能、血常规、肝功能、肾功能、糖化血红蛋白等, 每日进行适当的运动, 减少病情发作。

1.3 观察指标及评价方法

(1) 对两组患者护理前后的焦虑与抑郁情绪分别采用SAS与SDS自评量表对两组患者的心理状态进行评分, 评价内容共计20 项, 分数越高表示焦虑或抑郁情绪越显著[4]; (2) 比较两组患者的生理应激反应的发生率, 包括疼痛、呕吐等。

1.4 统计方法

将两组患者的不良情绪评分与应激反应发生率等相关数据均严格纳入SPSS21.0 的统计学软件中进行数据处理分析, 应激反应发生率采用百分比、率表示, χ2检验比较, 护理前后的焦虑、抑郁评分采用均数±标准差表示, t检验比较, 以P<0.05 认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不良情绪评分

护理前:两组患者的焦虑、抑郁评分无明显差异;护理后:实验组患者的焦虑、抑郁评分明显低于常规组, 说明实验组的不良情绪得到了明显的改善, 比较两组数据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 见表1。

2.2 应激反应情况

实验组患者的应激反应发生率为11.7%, 常规组为28.3%, 比较两组数据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 见表2。

3 讨论

甲状腺手术患者的解剖位置、手术体位、麻醉方式均较为特殊, 手术完成后患者容易出现各种应激综合征, 以疼痛、呕吐作为主要的应激反应。 有关文献[5]显示, 导致发生应激反应的作用机制包括以下几方面原因: (1) 甲状腺为代谢紊乱性疾病, 通常情况下患者情绪的波动范围较大, 且手术体位、解剖体位均较为特殊, 使得患者的非特异性反应情况明显增加; (2) 甲状腺手术为外源性刺激因素, 使得患者的交感神经系统的兴奋性有所增强, 导致体内肾上腺素、甲肾上腺素增多, 使得患者出现焦虑、紧张、抑郁等一系列不良反应情况; (3) 患者缺乏对手术治疗的正确认识, 对术后疼痛感过于担忧, 使得自身机体的调节功能明显下降, 并引发身心应激反应。

护理干预主要包括基础护理、心理护理、健康指导、饮食护理、疼痛护理等方面内容, 并旨在有效缓解患者术后疼痛感, 缓解不良情绪, 减轻应激反应等, 并为患者实施科学合理系统的护理干预措施。 该研究结果表明, 对实验组患者实施护理干预后, 该组患者的焦虑、抑郁评分明显降低, 与常规护理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此外, 实验组患者的疼痛、呕吐等应激反应的发生率明显减少。 由此可进一步得知, 对甲状腺合并糖尿病患者给予科学有效的护理干预可明显改善患者不良情绪, 降低应激反应发生率, 从而促进疾病的早日康复, 具有积极的临床指导意义。

摘要:目的 分析护理干预对甲状腺合并糖尿病患者手术不良情绪及应激反应的影响。方法 择取该院2013年5月—2015年5月收治的甲状腺合并糖尿病患者120例设置为该次的观察对象, 按照随机数字法进行分组, 共分为常规组与实验组两组, 每组患者各占据60例。对两组患者均采取基础护理服务, 且实验组在此基础上进行相应的护理干预, 比较两组患者术后的不良情绪与应激反应情况。结果 比较两组患者的SDS、SAS评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实验组与常规组患者的呕吐、头痛等应激反应的发生率分别为11.7%与28.3%, 比较数据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结论 对甲状腺合并糖尿病患者给予科学有效的护理干预可明显改善患者不良情绪, 降低应激反应发生率, 从而促进疾病的早日康复。

关键词:甲状腺,糖尿病,应激反应,不良情绪,护理干预

参考文献

[1] 夏世萍, 尹慧, 梅登琼, 等.2型糖尿病合并甲状腺亢进症患者的饮食护理[J].中国保健营养, 2014, 24 (4下旬刊) :1808-1809.

[2] 颜少芳.甲状腺功能亢进症合并糖尿病的中西医结合护理体会[J].中医药导报, 2012, 18 (11) :122-123.

[3] 叶红, 杜新华, 董占才, 等.甲状腺功能亢进合并2型糖尿病患者的护理[J].中国医药导报, 2011, 8 (5) :89-90.

[4] 亢红玉, 谢洁, 辜静文, 等.1例1型糖尿病患儿合并甲状腺机能亢进的护理[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 2013, 29 (29) :54-56.

甲状腺护理措施范文第3篇

1 临床资料

晚期甲状腺癌患者17例, 男7例, 女10例;年龄35~72岁, 平均 (52.3±3.6) 岁, 病程5个月~11年, 平均 (7.6±6.1) 岁。其中颈前包块伴声嘶16例, 呼吸困难11例, 咯血痰4例, 吞咽困难2例。17例患者中, 乳头状癌15例, 滤泡性癌6例, 髓样癌3例。按国际TNM分期标准, T4N1M01 2例, T4N0M1 2例, T4N1M1 2例, T3N2M0 1例。其中行患侧甲状腺加峡部切除6例, 行患侧甲状腺加峡部加对侧甲状腺近全切除9例, 行甲状腺全切除加甲状旁腺埋植术2例。所有患者均行患侧根治性颈淋巴结清扫术。术后并发创口出血3例, 并发乳糜漏2例术并发食管吻合口瘘2例, 及时发现并给予正确治疗与护理后痊愈, 15例患者术后顺利恢复。

2 护理

2.1 急救护理

本组5例患者就诊时出现Ⅲ°呼吸困难, 护理人员立即配合医师给予抢救, 患者平卧位, 给予吸氧, 建立快速静脉通道, 给予心电监护, 并准备好气管切开等抢救器械, 密切观察患者血压、脉搏等生命体征的变化, 并进行血气分析。患者均经气管切开后好转。

2.2 术前护理

2.2.1 心理护理

癌症患者在得知自己的了癌症后, 往往表现出忧郁、悲观、烦躁、恐惧等情绪, 晚期癌症患者情绪变化更大。本组17例患者均为晚期癌症患者, 对手术治疗效果普遍存在恐惧、怀疑态度, 有10例患者需施行全喉切除术, 由于术后不能发声, 更使患者恐惧心理加剧, 对治疗丧失了信心, 有6例患者表示拒绝治疗。有2例患者因经济原因拒绝治疗。护理人员应主动与病人沟通, 让病人将自己感到恐惧的前后经过讲出来, 根据患者情况制定周密的个体化护理方案。主动讲解有关疾病知识, 治疗方法, 讲解手术治疗的重要性和注意事项。纠正病人感知错误或让其他病友讲述自己的感受, 讲述成功度过此期的经过, 使病人增加安全感。使患者最终接受治疗方案, 在说服过程中应始终让病人感到自己是主人, 维护病人的自尊, 满足心理和治疗方面的需求, 提供支持病人的精神力量, 使患者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同时了解病人的需求, 以主动热情的服务取得病人的信任, 并积极主动配合治疗。

2.2.2 术前护理

术前12h禁食, 4h禁水。术前常规备皮, 建立静脉通道, 气管切开者对切口局部给予抗感染治疗。

2.3 术后护理

2.3.1 密切观察患者病情变化

术后送患者回病房监护室, 护理人员应做好交接班, 仔细了解手术中的情况, 如手术范围、出血量等, 给予心电监护, 床旁备气管切开包, 密切观察患者血压、脉搏、呼吸等生命体征的变化, 观察患者切口有无渗血, 将各种管道固定在床单上, 以防患者烦躁拔出, 给予持续吸氧, 改善缺氧状态。患者麻醉清醒后取半坐卧位, 以利呼吸和引流, 同时由于头颈轻度前屈, 可减轻颈部皮肤切口缝合的张力。发音和吞咽情况;保持引流管通畅, 观察引流液的量、颜色变化。发现异常, 立即通知医师并处理。观察切口有无肿胀、渗血、渗液。切口引流管接负压袋, 引流袋保持负压状态, 保证有效吸引。下床活动时, 注意引流袋不要高于切口面[2], 观察引流液的量、颜色变化。

2.3.2 呼吸道护理

术后定时帮助患者翻身、拍背, 以利用分泌物的排出。气管切开患者由于分泌物比较粘稠容易阻塞管腔, 可给予雾化吸入, 以保持呼吸道通畅。本组气管切开患者均给予雾化吸入, 效果较好。只有1例患者术后第2天出现呼吸困难, 喘憋现象严重, 护理人员立即给予吸痰处理后, 情况改善。

2.3.3 鼻饲管的护理

本组10例患者行全喉切除术, 切除术后须放2周左右鼻饲, 鼻饲时患者取半卧位, 以免反流或误吸, 鼻饲后注意观察患者有无呕吐和其他消化不良反应。给予患者高热量、高蛋白、高维生素、易消化的清淡流质, 每日分4~6次灌入, 总量不少于1500mL。为避免伤口感染及插管困难, 一般鼻饲期不更换胃管, 但应每隔3~4d转动一次位置, 并做好鼻饲管的护理。伤口愈合良好, 颈部无咽瘘者, 术后10~12d可训练经口进流质或半流质食物, 可调成糊状, 因糊状食物不易呛入气管。无食物外漏进食良好者, 即可拔除鼻饲。

2.4 术后并发症的护理

2.4.1 出血

多由于患者长时间强迫平卧位感觉不适, 随意转头, 引流管引流不畅, 过早进食, 长时间说话声带牵拉等引起[3]。在切口有鲜血渗出时, 立即揭去敷料, 检查切口, 发现颈部肿胀、积血, 应立即剪除缝线, 敞开切口止血。

2.4.2 乳糜瘘

本组2例患者术后第2天颈部引流液异常增多且呈乳白色, 立即报告医生, 诊断为乳糜瘘而给予伤口加压包扎、乳糜处局部填塞并覆盖以棉垫压迫、禁食输液、负压引流等对症处理后延迟数日拔管[4]。

2.4.3 食管吻合口瘘

本组2例患者术后第3天, 护士发生患者颈部伤口红肿、压痛、唾液从切口外漏, 经医生诊断为食管吻合口瘘。给予抗感染治疗、切口换药、闭式引流治疗, 并延长胃管留置时间, 术后1.5个月, 瘘口逐渐闭合。

2.5 功能锻炼

指导患者功能锻炼, 鼓励患者床上活动, 促进血液循环和切口愈合, 逐步进行颈部活动练习。行颈部淋巴结清扫术者, 切口愈合后应开始肩关节和颈部的功能锻炼, 坚持至出院后3个月。导患者调整心态, 配合后续治疗, 遵医嘱终身服用甲状腺素制剂。定期复诊, 指导患者自我检查颈部, 若发现结节、肿块, 及时就医。

摘要:目的 探索晚期甲状腺癌患者手术前后的护理方法和效果。方法 对17例行手术治疗的晚期甲状腺癌患者的护理资料进行分析。结果 17例患者中15例患者术后顺利恢复。术后并发创口出血3例, 并发乳糜漏2例, 并发食管吻合口瘘2例, 及时发现并给予正确治疗与护理后痊愈。结论 对晚期甲状腺癌患者作及时的急救护理, 精心的心理护理、术前充分准备、术后密切观察和正确护理, 可减少并发症, 提高手术成功率。

关键词:晚期,甲状腺癌,术前,术后,护理

参考文献

[1] 赵敏, 夏志卿.甲状腺癌围术期护理[J].护理研究, 2010, 24 (1) :43~44.

[2] 于荣英, 仲秀荣, 杨燕.晚期甲状腺癌患者的术后护理[J].齐鲁护理杂志, 2006, 12 (10) :2034~2035.

[3] 谢静芳, 黄映芳, 邹海棠.晚期甲状腺癌患者手术前后的护理[J].南方护理学报, 2004, 11 (6) :23~24.

甲状腺护理措施范文第4篇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该院收治的50 例甲状腺癌合并糖尿病患者作为观察对象, 收治时间为2014 年2 月—2015 年2月, 采用随机分组的方式将50 例甲状腺癌合并糖尿病患者分成两组, 每组25 例。

对照组25 例甲状腺癌合并糖尿病患者中, 男女患者的比例为12:13, 患者的年龄范围为49~72 岁, 患者年龄均值为 (59.35±2.44) 岁。 实验组25 例甲状腺癌合并糖尿病患者中, 男女患者的比例为13:12, 患者的年龄范围为48~71 岁, 患者年龄均值为 (59.42±2.19) 岁。对比分析两组甲状腺癌合并糖尿病患者的一般资料, P值>0.05,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可以进行对比分析。

1.2 护理方法

对照组采取常规护理, 主要是指护理人员遵医嘱对患者实施病房环境护理、心理护理等;实验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采取整体护理, 主要包括饮食护理、并发症护理等, 通过对患者实施整体护理, 达到减少并发症, 减轻患者痛苦以及控制和稳定患者血糖的目的。

1.3 观察指标

观察比较两组甲状腺癌合并糖尿病患者护理后的血糖情况以及并发症发生率。 并发症主要包括感染、静脉血栓、高血糖以及心血管反应等[2]。

1.4 统计方法

采用SPSS 13.0 统计学软件对两组甲状腺癌合并糖尿病患者护理后的血糖水平以及并发症发生率进行数据分析, 并发症发生率属于计数资料, 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 结果用率表示, 血糖属于计量资料, 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 结果使用 (±s) 表示, 检验水准 α=0.05, 当P<0.05 时, 表示两组甲状腺癌合并糖尿病患者之间对比的血糖值以及并发症发生率存在差异, 统计学有意义。

2 结果

对照组中, 有7 例患者出现并发症, 其并发症发生率为28.00%;实验组中, 有2 例患者出现并发症, 其并发症发生率为8.00%;经比较可知, 两组甲状腺癌合并糖尿病患者护理后的血糖水平以及并发症发生率的比较结果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 见表1。

3 讨论

相比于健康人群, 糖尿病患者的免疫力以及修复能力均会存在不同程度的下降, 而甲状腺癌合并糖尿病患者术后若不能有效控制血糖, 会显著增加患者术后发生并发症的机率, 为减少术后患者发生并发症, 促进患者顺利康复, 对其实施一定的护理干预显得尤为重要[3]。 该研究对甲状腺癌合并糖尿病患者实施整体护理, 具体护理措施如下。

3.1 饮食护理

由于合理饮食对控制血糖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 因此, 护理人员应遵医嘱对患者实施饮食护理, 告知患者进食高维生素、高热量的食物, 禁食高糖、高钠的食物, 注意控制对碳水化合物、 蛋白质以及脂肪的摄入量, 少食多餐, 保证营养。 对于使用胰岛素的患者, 护理人员应遵医嘱合理指导胰岛素的用量, 同时密切关注患者使用胰岛素的反应, 避免患者出现低血糖[4]。

3.2 喉返神经单侧损伤护理

由于行甲状腺癌手术患者较易出现喉返神经的单侧损伤, 护理人员在护理此类患者时, 应嘱咐患者小心饮水, 少说话, 保证声带休息, 必要时, 可以遵医嘱给予患者地塞米松进行治疗, 促进患者尽快恢复。

3.3 手术切口护理

由于该类患者手术切口愈合能力较差, 免疫力以及抵抗力较低下, 较易出现感染现象, 因此, 护理人员在对患者实施护理时, 应严格遵循无菌操作, 认真观察手术切口是否存在出血现象, 若发现手术切口存在渗血现象, 应及时更换敷料, 保持敷料清洁干燥, 保证手术切口无菌。 同时, 护理人员应嘱咐患者注意个人卫生, 勤剪指、趾甲, 做好基础护理, 勤换床单、床套等, 定时协助患者翻身, 避免压疮的形成。 对于存在尿潴留的患者, 应对其实施导尿管操作协助其排尿。 此外, 护理人员应遵医嘱合理选用抗生素, 密切关注患者的体温情况以及创面愈合情况[5]。

3.4 出院指导

出院前一天, 护理人员应遵医嘱告知患者使用胰岛素的方法、自测血糖的方法, 嘱咐患者定时更换胰岛素的注射部位, 利于胰岛素的吸收。 同时对其实施饮食指导, 嘱咐其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 合理运动, 避免出现低血糖, 并提醒患者定期来医院复诊, 勤换敷料, 保持血糖稳定, 促进预后。

该研究结果显示, 对照组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比实验组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高出20.00%; 且两组甲状腺癌合并糖尿病患者护理后血糖水平的比较结果存在显著差异, 这说明对患者实施整体护理, 能有效减少患者出现并发症, 减轻患者痛苦, 控制和稳定患者血糖, 提高其生活质量。

总结得出, 对甲状腺癌合并糖尿病患者采取整体护理, 能够有效降低患者发生并发症的机率, 降低和控制患者的血糖情况, 值得推广。

摘要:目的 分析甲状腺癌合并糖尿病患者术后血糖的护理方法 , 为临床提供参考。方法 选取该院收治的50例甲状腺癌合并糖尿病患者作为观察对象, 收治时间为2014年2月—2015年2月, 采用随机分组的方式将50例甲状腺癌合并糖尿病患者分成两组, 每组25例。对照组采取常规护理, 实验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采取整体护理, 观察比较两组甲状腺癌合并糖尿病患者护理后的血糖情况以及并发症发生率。结果 对照组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 (28.00%) 明显高于实验组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 (8.00%) ;且两组甲状腺癌合并糖尿病患者护理后血糖水平的比较结果存在显著差异, P<0.05,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对甲状腺癌合并糖尿病患者采取整体护理, 能够有效降低患者发生并发症的机率, 降低和控制患者的血糖水平, 值得推广。

关键词:甲状腺癌,糖尿病,术后,血糖,护理

参考文献

[1] 桑红霞.甲状腺癌合并糖尿病患者术后血糖的控制及护理[J].药品评价, 2012, 9 (24) :42-44.

[2] 刘毓姝, 姜涛, 刘慧光等.甲状腺癌患者围手术期的心理护理[J].现代肿瘤医学, 2011, 19 (3) :620-621.

[3] 周倩.腔镜辅助小切口甲状腺切除术15例围术期护理[J].齐鲁护理杂志, 2010, 16 (30) :11.

[4] 梅奥诊所, 庄稼英.甲状腺结节的诊断、评估和护理[J].糖尿病天地·临床 (下旬) , 2011, 5 (6) :268-270.

甲状腺护理措施范文第5篇

摘要:目的 探讨规范化急救护理措施在骨科多发伤患者救治中的应用。方法 选取2020年12月-2021年12月本院收治的骨科多发伤患者80例纳入研究,依据入院时间分组,对照组(40例)常规急救护理,观察组(40例)予以规范化急救护理措施,对比效果。结果 入院到手术时间,观察组比对照组短(P<0.05),抢救成功率,观察组97.50%,比85.00%(对照组)高(P<0.05);护理满意度,观察组(97.50%),高于对照组82.50%(P<0.05)。结论 骨科多发伤的救治,运用规范化急救护理,缩短急救时间,提高救治的成功率和满意度。

关键词:规范化急救护理;骨科;多发伤

骨科多发伤,在骨科中属于比较严重的病情,在对其救治的时候,需要与患者的实际情况进行结合,从而予以针对性的救治,可对病人的生命进行挽救,避免造成脏器损害等严重后果。依据临床实践,骨科多发伤有着较重的伤情,较为危急的病情,较高的病死率,较快的病情发展等特点。在治疗患者时,及时、准确、科学地评估其病情,并开展相应的急救工作,对病人的生命健康、预后改善等,具有积极的意义[1]。本次研究重点探讨了救治骨科多发伤患者时,规范化急救护理措施的运用效果,现报告如下。

1 资料和方法

1.1一般资料

抽取本院2020年12月-2021年12月接收的80例骨科多发伤患者进行研究,分组以入院时间为根据,各40例。入选者年龄超过18岁;经检查已确诊;主要为四肢骨折。排除精神、意识存在不清者;中途不能参与者。对照组男25例,女15例;年龄最大74岁,最小21岁,平均(50.06±3.74)岁;其中开放性损伤22例,闭合性损伤18例;观察组男女比26/14;年龄20-76(50.11±3.69)岁;开放性及闭合性损伤分别为23例、17例。资料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方法

1.2.1对照组

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主要表现在对入院患者进行调查,主要包括病因、病史等,并尽快实施相关的急救措施;在抢救中,需要对病人的生命体征、病情变化进行密切的关注,一旦发生异常状况,需要与医师做好配合,予以相应的措施。护理人员还需要评估病人的心理状态,做好情绪引导。

1.2.2观察组

观察组规范化急救护理措施。(1)组建规范化急救小组。在该小组组建的过程中,需要以骨科急诊的要求、应急方案等为依据,由科室主治医生、护士组成, 对成员进行规范化急救护理知识、技能的培训和学习,优化急救流程,并对成员的责任进行明确的分工,使组员能够明晰工作的职责,这样可有效衔接护理的程序。(2)对入院患者,需要依据其主诉、临床主要症状、检查结果等,迅速、科学、综合地评估病人的病情,并依据评估的结果,对患者实施分级,A级为危急患者,B级为危重患者,C级为紧急患者,D级为普通患者。依据分级,对患者采取相应的护理流程和实施具体的护理措施。(3)对病人的吸道状况实施评估,并与抢救护理相配合。骨科多发伤患者,往往伴有呼吸道阻塞,可引起窒息。呼吸道阻塞的引发因素,一般为异物分泌、血块等,这使得在抢救患者的时候,护理人员需要对病人的呼吸道情况进行及时的检查,并及时清理堵塞物,保证病人的呼吸道顺畅。护理人员需要与医生做好配合,有效监测病人的尿液、血常规、分析血气、检测电解质等,不断完善病人的检查项目,为病人的及时救治提供参考。(4)在抢救病人的过程中,需要与其他科室做好协调,及时进行会诊,并制定科学、有效的诊治流程,为患者的急救处理,赢得宝贵的时间。同时,需要对病人进行心理干预,加强沟通,有效排解病人的不良情绪,为救治工作创造良好的氛围。

1.3 指标观察

观察两组入院到手术时间,统计抢救的成功率。自行设计护理问卷调查表,评估两组护理满意度,主要内容有操作技术、急救时效、效果、整体印象[2]。

1.4 统计学分析

SPSS 18.0处理数据,(x±s)与(%)表示计量与计数资料,t值与x2 检验,P<0.05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对比两组急救的时效

观察组入院到手术时间更短,抢救成功率更高(P<0.05),见表1:

2.2对比两组抢救的满意度

观察组的满意度更高(P<0.05),见表2:

3 讨论

在高能量冲击下,发生的骨科多发伤,有着危重的病情,较快的进展等,因损伤部位多,治疗时,需要同时关注开放伤、闭合伤[3]。该病情会对病人的生命安全造成危及,使得救治中,护理配合十分的重要。

通过规范化急救护理,能缩短等待时间,赢得最佳时机,科学的病情评估, 可予以更为规范化干预。严格遵循救治流程,能减少风险。对于合并休克的重度创伤者,因其不具备自主呼吸功能,易发生呼吸窘迫症。尤其是伴随肾脏损伤者,还容易降低肾小球的滤过功能,从而引起一些不良情况,如血肌酐、尿酸水平出现异常上升等,使病人的水电解质紊乱、酸碱失衡状况进一步加重。此外,若病人出现失血量过多,还可能损伤患者的脏器功能,引起凝血功能异常等情况。因而需严格监控病情,对于可能存在的并发症,给予预见性干预[4]。比如,加强监测病人的心率、呼吸、尿量等指标,正确评估病人是否存在肾功能疾病。在救治护理骨科多发傷的过程中,围绕患者开展规范化急救措施,能有效提高临床工作的质量。

综上所述,在救治骨科多发伤病人的过程中,规范化急救护理,能缩短救治时效,提高抢救成功率,增加满意度。

参考文献:

[1]许德华,黎彩卿,葛卫平. 损伤控制骨科救治严重多发伤合并骨折效果观察[J]. 临床合理用药杂志,2020,13(16):143-144.

[2]胡小军,杨伟,郭永萍,王敏,李致慧,刘德珍. 损伤控制骨科技术治疗骨盆Tile B、C型骨折合并多发伤临床效果[J]. 广西医科大学学报,2020,37(5):939-943.

[3]高珊. 急救护理措施在骨科多发伤患者救治中的作用[J]. 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9,19(56):280+282.

[4]刘和平. 骨科损伤控制在严重多发伤合并股骨骨折治疗中的临床疗效分析[J]. 双足与保健,2019,28(8):104-105.

甲状腺护理措施范文第6篇

一、执行职责,制度不严。 护理工作中,上下班制度落实不好,有迟到早退现象。不遵守规章制度,不严格遵守操作规程、简化程序,凭印象草率办事,势必造成不安全的严重隐患。未严格落实“三查七对”制度,有的不认真执行医嘱,错抄或漏抄医嘱;有的遇到有疑问,不请示、不报告;有的遗忘重要医嘱;有的交接班不认真,床旁交接不仔细,心中无数,有的不按护理等级巡视病房,病情变化未能及时发现,工作时不够细心和耐心,查对中明明已发现可疑,但还是含含糊糊地去做,往往造成无法弥补的损失。

二、工作作风粗疏,责任心不强。 个别人员不安心护理工作,没有把主要精力放在工作上,思想不集中,分心走神,工作中马马虎虎,不负责任。对职业产生厌倦情绪,对患者不关心,对病情发展缺乏预见性、主动性。粗心大意,技术操作不细致、不过硬,往往出现给病人扎好几针的现象,护理不及时,交接班不清,抽错血、打错针、对错药的现象也时有发生。

上一篇:曾轶可狮子座范文下一篇:暴风雨作文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