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与经济管理

2024-05-05

技术与经济管理(精选11篇)

技术与经济管理 第1篇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与进步, 技术的范畴也在不断变化, 如图1所示。对技术含义的不同认识直接影响了技术管理活动, 并会在技术战略的制定、技术管理对象的选择、技术的评价以及技术管理的方式方法等方面表现出来。

技术管理的起源可追溯到20世纪50年代, 当时人们产生了研发 (R&D) 活动的管理理念。20世纪80年代, 创新管理、技术规划和战略管理学派相继进入了人们的视野, 技术管理活动的空间和时间范围也在不断扩展。从关注技术活动的某个阶段 (研发阶段) 发展到关注技术活动的全过程 (技术创新) , 从关注单项活动 (研发活动) 演进为关注多项活动 (技术开发、组织、人力资源开发) 的集成, 从关注局部活动 (技术性活动) 变为关注多项活动集成的成果;从静态的管理向动态管理推进, 并强调适应不断变化的环境和及时调整。

企业发展战略通过技术管理对企业技术创新的效果产生了重要的影响。国外学者从研究企业发展战略和技术管理关系的角度将企业技术管理对象进行了分类, 见表1。企业实施产品差异化战略时, 技术管理以关注质量体系、集成管理、团队组织、人力资源环境为主;以低成本战略为主的企业, 技术管理以关注工序优化和工艺创新为主。但是, 企业实际上的战略选择并不是唯一的或离散的, 技术管理关注的对象之间往往存在着有机的联系。

大多数企业迫于市场认可的压力, 通过了IS09O00质量管理体系认证, 但研究表明, 全面质量管理 (TQM) 对企业质量业绩有很强的预期影响力, 但却和创新行为没有直接的关系, 而技术管理不仅对企业质量业绩有着重要的影响, 并且和企业创新的有效性存在着很重要的关系。

技术管理是影响企业技术创新能力的一个关键因素。技术创新是从经济角度研究技术进步的活动, 其目的在于促进科技成果转化为生产力, 是技术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市场优势, 进而又培育和发掘技术优势, 形成技术经济的良性循环机制。技术创新不是一个纯技术的观念, 而是技术和经济的结合。企业技术创新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组织管理活动与技术活动之间配合的有效性, 企业内部组织之间的交流与合作往往孕育着成功的技术创新, 成功的企业大多同时进行管理创新与技术创新, 它们之间的一致性在企业竞争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随着信息与通讯技术在企业管理中应用的扩大与深入, 技术管理的方法论也在不断发生着变化, 管理的技术化在企业技术管理的发展与创新上占据了非常重要的地位, 国内外先进企业已经将其作为基本竞争力之一。

2 技术管理与技术创新的关系

技术管理和技术创新密不可分, 对技术创新的要素 (如图2所示) 实施精心有效的管理是实现技术创新的关键。技术创新是一个动态发展的过程, 由创造发明、技术开发、商业应用及创新扩散等环节间的节点组成一条有机组合的技术创新链, 任何一个环节、节点的削弱或断裂, 都将导致创新的失败。技术创新的动态性对企业技术管理的能力提出了较高的要求, 企业技术组织管理、人力资源管理和企业技术能力一起构成了直接影响技术创新能力的关键因素。

有效的产品创新是制造企业获得成功的关键。产品创新一般分为3种模式, 见表2。3种模式各自的优缺点显示了产品创新的重要性和创新过程中存在的风险。研究表明只有14%的创新概念能够进入产品创新过程并最终获得商业成功。

产品创新是一个步骤连续而又彼此交互作用的过程, 包括了大量企业内部组织管理和外部资源的集合。传统的技术管理缺少高层管理者关注, 组织不适应, 技术和组织集成不当, 技术部门和商业部门缺少相互理解、沟通和合作, 从而经常导致技术实施后失败、技术吸收率低等不良后果。

图3是当今产品创新管理基本模式的图解。图中将产品创新管理概括为环境分析和识别机会、形成创新设想和授权、项目规划和选择负责人、优化方案的选择和组成项目组及执行产品创新计划5种活动。产品创新管理模式识别了组织在产品创新过程中执行了何种活动以及执行活动的要求, 从而保证了对每一个活动需要的输入、输出等方面的识别与调整。每个活动都要考虑很多因素, 因为它们直接关系到每一步的成效。

从上述分析中可以看出, 产品创新管理过程涉及很多必要的因素, 其中产品创新环境平台和整体规划是产品创新成功的关键因素, 也是企业技术管理关注的主要内容之一。

3 技术管理研究的发展方向

本文的研究侧重于围绕产品研发进行技术管理, 分析技术管理对企业技术创新和企业整体竞争力提高的影响。国外学者已在企业质量管理、制造技术管理、成本管理与研发技术管理的结合对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影响方面做出了一些有益的探讨, 这也应成为国内下一步研究的方向。

信息化技术的发展, 对技术管理的技术化提供了广阔的前景, 如何有效地利用网络技术和企业信息化资源 (如PDM, ERP, OA等) , 建立科学、易于评价和识别的企业技术管理体系, 尚需进一步调查研究。

摘要:技术管理与技术创新是当今企业关心的重要议题。探讨了技术管理应关注的对象和技术管理与技术创新的关系, 提出了企业产品创新管理的基本模式。

技术与经济管理 第2篇

摘要:进入21世纪以来,在社会经济飞速发展的情况下,人与自然之间的矛盾激化,因此,找到一种能够让社会经济与自然环境和谐相处的低碳经济发展模式已经成为各个国家都极为重视的问题,这也是促使低碳经济模式成为不同国家共同发展的一个重要因素。文章主要针对低碳经济发展的技术范式以及发展路径的思考进行了全面详细的阐述,以期为我国经济发展过程中提供参考。

关键词:低碳经济;技术创新

在当前全球变暖越演越烈的情况下,低碳经济发展模式已经成为了各个国家的主要经济发展方式,以此来促进人与自然之间的和谐关系,这不仅是对自然环境的保护,同时也是对人体健康的保护。低碳环境带来的不仅是低污染生产,还能够减少排放,避免大量污染环境的物质排入到水流、土地、大气中,进一步对被人体吸收,导致大量疾病的滋生。因此,应当加大低碳经济的发展力度,并且对其中的技术经济范式以及发展路径要进行深入的思考。

一、低碳经济与低碳技术

低碳经济已经成为了当前社会上一种新兴的经济发展模式,该发展的模式核心内容主要是在当前市场相关机制的基础上来进行制度的创新以及制定,通过这样的方式来使得低碳经济发展模式能够不断地提高技术效能、减少资源使用,同时研究出可再生能源、减少温室气体排放等相应技术,使得绝大部分工业生产都能够走向低排放、低能耗的生产模式。而有着低排放、低能效效能的低碳经济发展模式必然会伴随着新的节能技术、增效技术、减排技术的发展而发展。只有在大量新型技术的带动下,并以创新的低碳技术作为指引,才能够不断推动低碳经济模式的发展。

二、目前我国低碳技术发展的现状

现阶段我国企业在低碳技术研发方面已经取得了明显成功,有些低碳产品甚至达到了中世界先进水平,其中最突出的就是新能源行业。比如,截止到2015年我国已经有82台超超临界机组在网运行,在世界范围内也处于领先地位。除此之外,在世界范围内,我国风力发电机组增长量也处于领先地位,2013年,风电机组增长量已经高于1600万千瓦;2015年风电装机容量已经超过了10000万千瓦,同比增长1474万千瓦,增长率达到了25%。除此之外,我国是世界范围内出口光伏组件最多的国家,全球有接近40%的光伏产品来自于我国。此外,中国是世界最大的太阳能热水器的生产者和消费者,占世界总产量的70%,约95%的太阳能热水器的核心技术为中国公司持有;中国企业生产出了全球首款单次充电可行驶400公里、并可容纳5位乘客的纯电动轿车;中国水泥余热发电效率世界领先,已开始向国外出口技术和设备。由中国科学院能源领域战略研究组编制的《中国至2050年能源科技发展路线图》指出我国近期低碳经济与新能源产业最重要的发展领域为:清洁煤技术、新能源汽车、智能电网、新能源规模发电等。中国在低碳领域取得了不小的成就,但中国的低碳技术发展仍然令人担忧。因为我们的技术仍以中低端为主。

1.风力发电技术虽然是中国发展最快的新能源行业,已具有1.5MW以下风机的整机生产能力,但是一些核心零部件,如轴承、变流器、控制系统、齿轮箱等的生产技术难关却迟迟未能攻克。

2.可再生能源发电并网一直是一大技术难题,其中重要原因是我国的智能电网建设水平较低,没有先进的电网调控和调度技术。3.在发展清洁煤技术方面,整体煤气化联合循环发电技术(IGCC)相关项目刚刚启动,关键部件尚不能国产。在中国,常规火电站的投资约为每千瓦5000元人民币,而IGCC示范电站高达每千瓦1万余元,比常规火电站高出1倍多。

三、我国低碳经济下的技术创新路径选择

我国是一个人口数量众多的国家,人口数量位居全球第一,但是经济发展的速度却并不符合人口需求,生态环境也较为薄弱,极易受到气候变化的直接影响。目前我国还处在一个经济飞速发展时期,面临着减小贫富差距、大力发展经济、减少温室气体排放量等多个不同层面的重要工作同时发展,这导致我国要推广低碳经济发展模式的变得更加困难。也正是由于我国的国情较为特殊,因此我们不能照搬国外的低碳经济发展模式,应当从国外低碳经济发展模式中吸取能为我国所用的精华,从我国所特有的低碳经济发展之路。

1.对低碳技术研发给予政策、资金等方面的支持。不断完善我国的低碳技术开发政策,加强相关的政策以及制度,并且对我国的低碳经济发展模式的企业,予以大量的资金支持。①部分新型的能源技术一直以来都是世界上极其难以攻克的问题,而如果仅仅只依靠企业独立进行研发,必然是极其困难的,因此,政府必须要帮助企业在一方面加强与国际先进能源技术的合作以及交流,从而为我国新型能源技术的快速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②国家应当在涉及到公共基础设施的建设工作上,加大对低碳建设的力度,例如智能电网等,大量低碳技术应用在基础建设上,能够为国家节省资源和资金,减少排放。③国家应当扶助进行尖端领域的技术研究工作,使得我国的低碳技术能够不断的进步,不仅快速与国际尖端技术接轨,未来还要努力超越国际平均水平,例如在风力发电机上的相关核心技术等。④严格制定相应的低碳技术制度,以及战略规划,引导低碳技术的正确发展,避免盲目发展的现象出现,同时,低碳技术的发展方向应当由国家来予以规划;⑤国家建立起相应的低碳经济发展扶持基金会,以此来帮助我国企业低碳技术的发展。

2.从企业发展角度来说,企业需要进行低碳技术方面的创新,如若不然,企业将在低碳经济发展大趋势下失去市场竞争力。首先,企业应该转变营销理念以及传统的.盈利模式,在制定短期目标的同时,还需要制定长期目标,总体大方向应该是发展低碳技术,通过低碳技术的应用,以使企业获得更高的利润,真正的实现发展模式与技术平衡;其次,企业需要与政府、机构以及其他企业加强交流沟通,展开密切合作,以此分散低碳技术研发期间可能会出现的各项风险。由于低碳技术本身并不成熟,有很多低碳技术还只是停留在概念阶段,企业研发过程中需要承受非常大人力、物力等压力,如果企业单打独斗显然成功的可能性并不高,所以企业需要与政府、科学研究机构等展开合作,以此规避风险;最后,可以引进先进的低碳技术。现如今,技术发展也逐渐实现了全球化,我国企业完全可以通过技术贸易来着获得先进低碳技术,而后再依据我国国情消化吸收,与此同时国家还应该做好专利产权保护工作。

3.对于科研机构来说,应该密切关注国家出台的各项政策措施,在此基础上,还需要与企业进行合作,以此得到研发资金。科研机构低碳技术研发的重点应该放在以下几方面:提升煤炭资源的利用率;核电技术、输配电技术以及可再生资源的开发利用技术等。通过这些技术的大力研发,真正的促进我国低碳技术发展,融入到各行各业中。另外,科研机构还需要做好一项非常重要的工作,即必须将研发成功的低碳技术推入到市场中,真正的将技术转变为生产力。

四、结语

综上所述,低碳技术已经成为了全世界生产技术发展的主流,这也是生产发展的必经之路,因此,在当前低碳经济模式发展的潮流中,我国应当加快与国际水平接轨的速度,扩大低碳生产技术在我国生产行业的覆盖范围,将更多技术应用到生产中,促使低碳经济发展走上可持续发展的道路。

参考文献:

[1]王国栋,杨志.低碳经济[M].石油工业出版社,2010.

[2]黄栋.低碳技术创新与政策支持[J].中国科技论坛.2010(02).

[3]孙滔.低碳技术―――低碳经济的核心竞争力[J].河南科技,2010(08).

★ 论文进展

★ 虚拟地理环境论文

★ 小析建筑经济成本管理路径论文

★ 外贸经济及物流发展思考和探究论文

★ 经济新常态下大学生就业路径创新探讨论文

★ 经济管理学论文

★ 低碳经济下农场财务管理工作思考论文

★ 略论经济立法权论文

★ 经济与行政管理论文

变电检修技术与管理 第3篇

【关键词】变电;检修技术;管理

电力行业在近几年发展速度非常快,江西电力行业也得到发展,取得一些不错的成绩,但是在发展过程中存在一些问题,电量供不应求,特别是用电高峰期,造成用电紧张情况。江西电力产业结构不合理,由于江西电力主要是以火电为主,使用煤炭会对环境和资源造成一定的影响。江西煤炭资源并不是很丰富,火电发展需要大量的煤炭资源支撑,会造成当地资源紧张。电力工业产生的废气也会影响空气质量。虽然江西电力以火电为主,水电为辅,可是在发展水电工业时,对市场实际发展情况不了解,高估水电工业发展带来效益,造成水电浪费。

一、变电检修技术分析

(一)故障诊断。1、综合诊断方法具有完整的诊断流程,它需要诊断人员收集大量的信息,对这些信息进行处理和归纳,除收集信息以外还需要采用专门的系统分析相关信息,对归纳总结的信息进行最后的整理,就可以形成故障诊断结论;2、分析对比方法,先分析以前的检查结果,从多个方面进行分析,得出最终结论。将各种结论进行对比,采用合适的方法,可以知道分析方法是否正确,有没有实际意义。如果分析结果显示没有意义,说明变电设备还没有出现较大问题。还可以将同类型的设备结果进行对比,进行实验室需要设定相同的条件,避免实验结果不准确。

(二)状态监测。1、变电检修工作人员要实现监测需要设备和系统的支持,根据查找的相关资料,在综合分析变电设备工作状态情况,统计出相关数据。还需要对变电设备进行监督和管理,随时掌握运行情况;2、检修工作需要严格遵守工作要求,采用合符标准的方法和技术对设备进行检测,首先需要解体设备,对设备定期进行检查和维护,方便检修工作人员掌握设备运行情况,出现设备故障可以及时采取措施处理;3、变电检修人员除可以在线检测以外,还可以离线监测,这需要采用相关设备辅助工作进行,例如振动检测仪。要了解设备的运行情况,检查设备,保证设备可以正常运行。

(三)具体检测。要实现具体检修需要检修人员和相关设备配合,采用故障检修系统严格控制变电设备运行情况。

二、变电检修管理存在问题

(一)检修计划有待改善。目前的检修计划需要依靠人员制定,在实际应用中存在问题。检修计划操作流程比较复杂,技术不熟练的工作人员在操作中很容易出现问题,例如检修时间过长。检修中没有发现的问题很可能导致电网运行存在问题,这将威胁电力工作运行情况。需要针对电力系统运行情况重新制定检修计划,要符合电力运行标准,提高变电检修工作效率。

(二)管理存在问题。变电检修工作具体工作情况可以通过每个月检修计划反映出来,很多企业采用年度或者季度检修计划,可以在施工中发现存在的矛盾,而月度检修计划可以协调两者之间的矛盾,真正把实际的工作情况反映出来。有的电力企业管理工作容易受到干扰,影响电力系统运行,还会对公司工作进度安排造成影响,需要根据电力企业具体工作情况,实行有效的管理。

(三)检修现场安全问题。变电检修工作由于受到设备和其他因素的影响,会出现一些问题。检修设备不同正常工作,就会影响设备的维护和管理。设备检修工作没有做到位,很容易出现设备故障。检修工作人员没有发现设备问题,严重威胁工作人员的生命和财产安全。需要采取措施处理检修现场安全问题。

三、检修方法应用

(一)继电保护设施检修。分析继电保护设施的事故和故障的原因,用以指导检修工作。很多事故出现的原因不容易发现,例如干扰事故,对设备进行检查,分析操作人员的操作流程,都没有发现问题。需要用不同的方法和角度分析问题,严格控制继电保护设备的质量问题,检测设备问题时需要按照相关标准,控制设备质量。其中设备在安装过程中出现的问题看需要加强监督和管理,对设备的每一个部件进行检测,杜绝设备问题。需要定期对设备进行检修,根据继电保护设备的运行情况调整检修计划。

(二)高压开关设施检修。开关设备在我国应用比较广,可以收集历年开关设备出现的问题的资料,分析这些资料可以了解一些相关信息:1、分析对比国内外开关设备事故频率可以知道,我国在制造开关的材料、处理密封个问题都不能和国外相比,需要针对材料和开关密封问题采取措施改善这种情况;2、开关内的断路器出现问题是机械造成的,需要调整开关内的机械。在设计开关时需要针对出现问题进行设计,加强对材料质量的控制和开关构件的检测。

四、检修管理

要实现变电状态的检修需要控制检修成本,保证设备运行安全可靠,要重视检修管理工作。定期对变电设备进行检查,保证设备正常工作。如果检查中发现设备问题,一定要采取措施进行处理,将作用不大或者存在严重问题的设备淘汰掉,更新设备,可以提高运行效率。还可以对运行设备进行检修,制定合理的检修计划,采取可靠的检测方法,帮助开展检修工作。

(一)输电设施检修。可以综合几种检修方法,提高检修效率。以前的检修方法比较单一,不容易发现变电设备中隐患,采用多种方式检测,可以及早发现设备问题和故障,采取措施进行处理。根据实际情况使用检测方法,可以成立专门的检修部门,部门之间责任需要明确好,检修工作人员处理好相应的工作。

(二)转变管理方式。影响检修工作的因素很多,例如现场环境、设备等。在制定检修计划时需要考虑这些因素,根据具体的电力系统运行情况实施有效的检修计划。在制定检修计划是需要综合考虑各方面的情况,特别是市场变化情况,还可以吸收原先计划的优点,综合各种检修方法的长处,制定合理的计划。

(三)完善检修流程。变电检修工作需要合理的方案和先进技术的支持。在分析变电运行情况时,由于受到限制因素的制约,导致检测结果不正确,没有发现设备存在的问题,就没有办法保证设备在运行时会不会出现故障。制定完善的检修流程,加强对各个环节的监督,可以提早发现设备运行的问题,采取措施进行处理。还可以针对检修中发现的问题,制定合理、经济的计划,保证检修工作顺利进行。

(四)运用先进的管理方法。在变电检修工作中采用先进的管理方法,可以提高检修工作效率:1、增强检修工作人员的责任意识,还需要培养他们的专业素质;2、重视关键设备的检修工作,要控制检修工作的成本,可以在企业实施考核制度,定期考虑检修工作人员的工作情况;3、重视检修管理,对于检修工作人员,要求认真完成检修工作,重视锻炼检修技术,避免在工作中出现问题。

结束语

变电检修工作对维护电力正常运行非常重要,需要重视变电检修工作。严格遵守检修相关标准,做好变电检修工作。变电检修技术可以提高工作质量和工作效率,需要检修工作者熟练相关技术,认真处理检修工作,保证电力系统正常工作。

参考文献

[1]马玉良.浅谈变电检修技术与管理[J].城市建设理论研究(电子版),2013,(19).

滴灌技术与运行管理 第4篇

水是农业的命脉, 也是整个国民经济和人类生存的命脉, 水资源状况和利用水平已成为评价一个国家、一个地区经济能否持续增长的重要指标。随着世界各地面临水资源短缺的困境, 发展抗旱节水新技术, 已成为人们的当务之急。从上世纪90年代中期以来, 滴灌技术在我国发展较快, 显示了非常广阔和良好的推广应用前景, 深受各地农户的喜爱和欢迎。

滴灌是通过干管、支管输配水到毛管上的滴头, 在低压下向土壤经常缓慢地滴水;是直接向土壤供应已过滤的水分、肥料或其它化学剂等的一种灌溉系统。它没有喷水或沟渠流水, 只让水慢慢滴出, 并在重力和毛细管的作用下进入士壤。滴入作物根部附近的水, 使作物主要根区的土壤经常保持最优含水状态, 是一种先进的灌溉方法。

二、滴灌技术的特点

1. 省水省工, 增产增收

因为灌溉时, 水不在空中运动, 不打湿叶面, 也没有有效湿润面积以外的土壤表面蒸发, 故直接损耗于蒸发的水量最少, 而且防止了地面灌溉引起的部分果实腐烂, 不能形成商品的情况, 容易控制水量, 不致产生地面泾流和土壤深层渗漏。故可以比喷灌节省水。对缺水的山区实现水利化开辟了新途径。滴灌技术由于株间不供应水分, 杂草不易生长, 因而作物与杂草争夺养分的干扰大为减轻, 减少了除草用工。另外, 作物根区能够保持着最佳供水状态和供肥状态, 故能增产。

2. 提高肥料与农药利用率

农药、肥料随水直接施入作物根系周围, 使农药、肥料利用率提高, 易被作物吸收, 平均可省肥15%~35%, 省农药10%以上, 可减轻化肥对土壤、环境的负面作用, 而且杀虫效果好, 不易伤及天敌。

3. 抗灾能力增强

因作物从出苗期起就得到科学灌水、施肥、施药、土壤处理, 抵御各类自然灾害能力较常规农田能力强。

4. 省地

由于埋入地下的及地面的输水管道代替原来占地的农渠和毛渠, 且不需要田埂, 节省了土地。

三、滴灌技术存在的问题

滴灌技术是目前世界上最先进的节水灌溉措施之一, 适用于凡是有基本水利设施的田间使用。滴灌在发展过程当中, 逐步出现了一些问题。滴灌技术的难点是滴灌带或灌水器的堵塞。防止堵塞的首部过滤设施是滴灌工程的心脏。国内现有的过滤器性能欠佳, 耐久性差, 因此, 研制和改进过滤设施十分必要。

滴灌在运行过程当中, 管理人员不能定期检查首部系统, 特别是过滤器, 没有做到定期排沙冲洗, 及时更换破旧滤网, 没能达到预期的过滤目的。

管理人员不能严格按照设计的轮灌方式、轮灌组的灌水顺序、进行灌溉, 把支管上所有辅助支管同时开启, 造成了分干管流量集中, 毛管进口压力不足, 影响灌溉均匀度。没有按照设计各轮灌组的灌水时间灌水, 灌水时间远远超过设计灌水时间, 灌水定额超出了设计灌水定额, 导致了一部分出现地面径流, 而另一部分作物受旱;没有严格控制系统的工作水头, 毛管超压或压力过低, 影响了正常灌水和灌溉质量。

四、克服存在问题的措施

1. 统一管理

整地、开沟、铺膜、铺滴灌带、播种、施药和肥料一次性完成, 减少劳动强度, 加强田间管理, 做到病虫害防治统管、统防、统治。

2. 管道冲洗

在管沟回填之前, 应对管道进行冲洗和系统试运行。冲洗和试运行完成后编写冲洗和试运行总结报告。

⑴运行使用的压力表精度不低于2.5级。

⑵冲洗和试运行之前应做好下列准备工作:

(1) 仪器、设备配套完好, 操作灵活。

(2) 检查滴灌工程, 使设备处于完好状态, 阀门开启灵活, 进排气装置通畅。

(3) 检查管道铺设时, 接头和阀门等处应显露, 应能观察和测量漏水情况。

⑶管道冲洗应由上至下逐级进行, 支管和毛管应按轮灌组冲洗。

⑷管道冲洗的步骤与要求:

(1) 应先打开枢纽总控制阀 (先开启1/2~2/3, 待管道充满水后再全开) 和待冲洗管道的阀门, 关闭其它阀门, 然后启动水泵, 对干管进行冲洗, 直至干管末端出水清洁为止。

(2) 应先打开一个轮灌组和各支管进口阀和末端堵头, 关闭支管末端阀门冲洗管道, 直到毛管末端出水清洁为止, 然后再进行下一个轮灌组的冲洗。

(3) 冲洗过程中应随时检查管道情况, 并做好冲洗记录。

3. 系统试运行

⑴系统试运行应按设计要求分轮灌组进行。系统运行必须严格按照系统设计中制定的运行方案执行。否则将造成系统压力不平衡、灌水压力不均匀等不良后果。

⑵试运行的水温和环境温度应为5~30℃。

⑶试运行过程中应随时观察管道的管壁、管件、阀门等处, 如发现渗水、漏水、破裂、脱落等现象, 应做好记录并及时处理, 处理后再进行试运行, 直到合格为止。

4. 运行管理要点

⑴系统应设专人管理, 责任到人。强化管理和使用人员岗位培训工作, 提高管理水平。

⑵重视对设备材料的检查维护, 以确保灌溉设施保持完好。

⑶应根据作物生育期所需水量和土壤含水量的变化情况, 适时适量灌水, 具体灌水情况根据农业技术要求确定。

⑷定期检查首部系统特别是过滤器, 做到定期排沙冲洗, 如发现滤网破烂需及时更换。

⑸系统运行必须严格按照设计的轮灌方式依序轮灌。

⑹施肥、药应在灌水开始后半小时至灌水结束前半小时之间进行。

⑺严格控制系统的工作水头, 不可超压或水头过低, 否则影响灌溉质量。

(8) 滴灌系统运行时应做好各种记录, 如首部压力表的读数、轮灌组的灌水顺序、各轮灌组的灌水时间、施肥、施药的数量及种类、开泵、停泵时间等。

(9) 在非灌溉季节, 应排除各级管道内的积水, 以防止管道和管道系统产生冻胀破坏。

滴灌工程科技含量高, 需要科学的管理和相应的软件相配套才能充分发挥其优势。因此, 加强管理人才的培养十分迫切, 并应加速研制经济实用的自动化控制设备。

五、滴灌技术的效益

滴灌节水50%, 减少深层渗漏, 能较好地防止土壤次生盐碱化。滴灌随水施肥、施药, 既节约了化肥和农药, 又减少了对土壤和环境的污染。节约下来的水可还于生态, 这对改善脆弱的生态环境来说是头等需要的。滴灌技术有利于抑制风沙、干旱以及病虫害, 保护水土、改良土壤, 增加土壤有机质, 净化空气, 使生态环境不断向良性循环发展。

滴灌技术提高了劳动生产率, 解放了劳动力, 有利于农业产业结构的调整和集约化经营, 具有较强的综合带动效应, 促进农业生产向现代化方向迈进。

农业是我国经济的支柱产业。大力发展节水灌溉, 有效解决农业发展中的干旱缺水问题, 是保证经济持续、稳定、快速发展的关键和水利事业发展的方向。

顾客管理与零售技术 第5篇

冷静思考,究其原因,笔者认为主要由四个方面造成:

其一,积累不够。作为第三渠道的化妆品店,虽说历经了的快速发展和沉淀积累,但是由于自身缺乏系统化管理,免疫力低下,面对市场竞争的快速加剧,很多化妆品店经营者便举手无措、前进乏力;其二,起点低。由于很多化妆品零售店的经营者,都是白手起家、靠自身辛苦打拼发展壮大起来的,草根意识和系统缺失将是未来发展的主要瓶颈;其三,不注重学习。客观地评价,目前很多化妆品店经营者普遍缺乏学习进取精神,很多人都将时间耗费在饭桌上和酒桌上了;其四,重心偏离。现阶段,很多化妆品店经营者的主要精力,基本上都被商品品牌结构和采购平台建设所耗尽,没有时间或是精力去关注消费者需求和零售技术专业提升。

基于此,笔者认为我们行业的从业人员,还是有必要对零售经营和零售规律,进行更全面、更深刻的了解和认识,以便经营分析和对比思考!

在很多化妆品店经营者的固有思想中,根本没有找到自身的错位竞争优势,更没有把化妆品经营和店铺管理做到有机的系统整合,这就变成了“有化妆品销售,没有生意规模”、“有店铺生意,没有零售品牌”、“有顾客、没会员,有会员、没质量”的客观现状。

时下,化妆品店经营者谈得最多的“对话关键词”就是“销售”,日常工作中最主要的努力方向是“提升销售”,营销资源配置最丰富的活动是“促销——促进销售”。而销售主要来源于顾客,那么如何管理顾客,就是零售门店管理的主要功课了。

这里,笔者简单罗列一下,在零售店铺管理过程中,涉及到顾客管理环节中的基本零售技术。

公式一:销售额=客单价×客单量

客单价:门店统计周期内,平均每位顾客每次实现消费的金额。

客单量:俗称客单数。门店统计周期内,实现消费的交易笔数。

一般来说,客单价受以下因素影响,商品结构与组合、商品布局与陈列、商品价格策略、商品营销策略……我们要提升销售,首先要研究客单价和客单量的变化趋势。如果销售变化的主要因素来自客单价,我们选择的促销手段就应该着重于提升客单价,如:加价购、整箱折扣价、组合促销价、高单价商品特价等等。

那么如果需要提升客单量,应该怎么办呢?

让我们来看看客单量的组成结构吧。

公式二:客单量=消费者人数=顾客数(来客数、客流量)×交易比例

人们通常把顾客和消费者混淆了,其实顾客并不完全等同于消费者,只有实现了消费行为的顾客才是消费者。顾客数我们的行话称之为“来客数”或者“客流量”,指的是进店的顾客总数。

消费者人数占来客数的比重,我们称之为“交易比例”。一般来说,入店的顾客会受到门店的商品促销气氛的影响而实现或提升购买行为。因此,我们将“交易比例”也称之为“商品吸引力指数”,

公式三:客流量=顾客数=来客数=目标顾客×光顾率

目标顾客的光顾率决定了踏入门店的来客数。目标顾客指的是对门店有一定的认知度、愿意并且可能到门店消费的顾客群。光顾率包括二层含义,一是将意愿转换成行为的目标顾客比例,一是目标顾客的购买频次或频率。

一般来说,我们通过门店丰富多样的增值服务,来吸引具有潜在消费意愿的目标顾客的到来,或者来激发目标顾客的回头率。因此,“光顾率”我们也称之为“商店吸引力指数”。

公式四:目标顾客=商圈顾客数(目标市场容量)×顾客忠诚度(目标市场占有率)

商圈中的竞争对手越多,顾客的选择度也就越大。如何在顾客产生购物需求时,将我们的门店作为首选的购物场所呢?或者说如何提高商圈顾客群中的目标顾客比例呢?我们通常会通过企业品牌的包装、宣传与营销,树立企业形象,使得顾客对我们的商号、服务理念、企业价值有较强的认同感。因此顾客忠诚度我们也称之为“商号吸引力指数”。

综上所述,我们可以得出一个综合的公式:

销售额=客单价×商圈顾客数×商号吸引力指数×商店吸引力指数×商品吸引力指数

客单价我们可以利用系统数据简单地计算得出,商圈顾客数如果不出现异常的因素(如拆迁等)变化不大。三个吸引力指数,我们可以通过以下步骤建立数据管理模型来分析。

第一步:商圈人口结构调查

我们将人口结构分成几个年龄段及性别组成,分别代表不同的家庭消费特征和性别消费特征。这些数据可以通过人口统计机构或者社区管理机构获得。

第二步:顾客忠诚度或市场占有率抽样调查

这种调查,我们一般通过问卷调查或者入户调查等抽样调查的方式进行。如果自身的调查能力有限,可以聘请专业的调查机构协助调查统计。

第三步:来客数统计

来客数统计是测算入店客流,并且根据年龄结构和性别结构进行区分。一般来说我们会每个销售季节至少进行三周的来客数抽样统计,依此来分析来客数的变化趋势。来客数的统计方法,我们现在通常调取相应的录像资料进行人工分拣汇总,但随着科技的进步,结合商超卖场渠道和屈臣氏的经营管理经验,我们可以使用相关专业软件,利用影像分析技术,设定相应的参数,从录像数据库中直接汇总数据。

第四步:客单量统计

客单量的年龄结构和性别结构的辨别,我们可以在收银机上简单设计2位数的识别码,在顾客结算时由收银员键入,最终直接系统导出即可。

我们可以用案例表来分解整个计算过程:

目标顾客=人口数×商号吸引力指数

商店吸引力指数=来客数÷目标顾客

商品吸引力指数=客单量÷来客数

我们将三个吸引力指数相乘合并,得出一个“系数”,可以称之为销售因子。于是销售额公式就变得很简单了。

销售额=商圈人口数×客单价×销售因子

一般来说,在人口结构、业态结构和商品结构相对稳定的前提下,客单价的提升是有限的。于是要想提升销售,我们就要将促销资源分别向提升三个吸引力指数倾斜。

商号吸引力指数,通常我们至少一年做一次统计调查;而商店吸引力和商品吸引力指数,通常我们每个销售季节要至少做一次。通过每次的对比分析,我们来研究和判断销售发生变化的顾客因素。从而为我们的管理计划和营销策划提供数据基础。

紫薇栽培与管理技术 第6篇

紫薇为落叶灌木或小乔木。除紫色外, 依其花色又分为以下几种:银薇, 花白色或略带淡紫色;翠薇, 花淡紫色, 生长势较弱;红薇, 花桃红色。从美国、日本引进的矮紫薇, 其花色有桃红、紫红、白色及桃红镶白边等品种, 因其株型低矮、紧凑, 花色富于变化, 适应性强, 发展前景看好。

1 生长环境要求

1) 紫薇性强健, 易于栽培, 对土壤要求不严, 但栽种于深厚肥沃的沙质壤土中生长最好。

2) 紫薇性喜光, 应栽种于背风向阳处或庭院的南墙根下, 光照不足不仅植株开花少或不开花, 甚至会生长衰弱, 枝细叶小。

3) 紫薇幼苗期应做好防寒保温工作, 3 a生以上的成株则不用保温。

4) 紫薇耐旱、怕涝, 春季萌动前和秋季落叶后浇1次返青水和封冻水, 平时如不过于干旱, 则不用浇水;雨季要注意排涝, 防止水湿烂根。每年冬季落叶后和春季萌动前施肥 (施用人粪尿或麻酱渣则最好) , 可使植株翌年生长旺盛, 花大色艳。

5) 紫薇一般在秋季落叶后进行修剪, 要将徒长枝、干枯枝、下垂枝、病虫枝、纤细枝和内生枝剪掉, 幼苗期还应及时将植株主干下部的侧生枝剪去, 以使主干上部能得到充足的养分, 形成良好的树冠。

2 栽培技术

紫薇繁殖通常有播种、扦插两种方法, 扦插法较好, 不仅成活率高, 而且成株快、开花早, 苗木产量也较高。

1) 播种播种法一般适于大量繁殖。在10月份种子成熟时及时采收晾干, 用小布袋装好放在通风干燥处。翌年3月份, 首先用0.2%高锰酸钾液浸泡消毒24 h~48 h, 然后用清水将残留的高锰酸钾溶液冲洗干净, 放入40℃~50℃温水中浸泡2 d~3d, 捞出后稍晾片刻。播种如果在室外露地, 先将苗床土壤锄松整平, 按20cm~25 cm宽的行距开好播种沟, 沟深约3 cm, 然后把种子均匀撒入沟内, 每隔3 cm~4 cm撒l粒~2粒。播后盖沟、浇水, 注意遮阳, 保持土壤湿润。约50 d左右苗可出齐, 此时浇1次透水, 并进行中耕、锄草, 尤其要做好间苗工作, 保证苗距10 cm~15cm, 其余的都拔去。幼苗当年可以长到20 cm~30 cm高, 第二年即可开花。

2) 扦插春季扦插在4月下旬进行。冬剪时把当年生开过花的粗壮枝条剪下, 然后浇水, 使土壤保持湿润。翌年谷雨后将其挖出, 剪成长16 cm左右的插穗, 插入预先准备好的疏松沙质土壤中, 苗距15 cm~20 cm, 深度为插条的2/3。插完后浇1次水, 然后覆盖一层约5 cm厚的细土。若不下雨, 10 d~15 d后再浇水一次, 约经过40 d后即可发芽;5月份开始为其遮阳, 7月份苗高就可达到30 cm左右, 此时进行1次锄草松土。10月份, 当苗木长至50 cm~60 cm高时, 浇1次腐熟液肥。翌年3月份, 将苗木的上部枝条剪去, 留约30 cm高带根苗移植, 栽好浇足水后次日将土踏实。以后注意浇水及施肥, 当年就可以开花。

夏季扦插在6月份进行。选取1 a生木质化较好且无病虫害的壮枝, 用消过毒的修枝剪剪成长15 cm左右的插穗, 将下部叶片剪去, 只留上部二三片叶子, 插入已中耕、消毒的苗床中, 深度为10 cm左右。插后罩以塑料薄膜和苇帘, 以利于保湿和遮阳。扦插后, 每天喷1次水, 使湿度保持在70%以上, 45 d后即可生根。待插穗长出新芽后逐渐使其接受光照, 最终撤去塑料薄膜, 60 d后开始施肥。扦插苗在苗床上越冬时要做好防寒保温工作, 翌年4月可出圃定植。

3 虫害防治技术

杜仲栽培与管理技术 第7篇

关键词:杜仲,育苗,栽培,管理,加工

1 引言

杜仲为杜仲科植物。落叶乔木, 高达20m, 树皮灰褐色, 粗糙, 折断拉开有数多细丝, 是我国特产的硬胶和药用树种, 具有补肝肾、强筋骨、降血压、安胎等诸多功效。杜仲具有明显的垂直根和庞大的侧须根, 保水固土能力强, 是黄土高原丘陵沟壑区实施退耕还林工程建设中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俱佳的先锋造林树种。

2 种子采集与处理

2.1 种子采集

母树应选择生长健壮, 树皮光滑, 无病虫害20年以上的壮年树。当种皮呈栗褐色、棕褐色或黄褐色, 种仁饱满, 胚乳白色, 种子充分成熟时, 及时采收。一般在霜降后, 选择无风或微风的晴天, 用竹竿轻敲或手摇树枝, 使种子脱落。同时, 在树下铺上晒席或采种布, 承接落下的种子。种子采回后, 置于阴凉通风处阴干, 其含水量约为10%~15%, 千粒重50~120g, 每千克有种子8 000~20 000粒。

2.2 种子处理

将新鲜的种子用清水浸1~2d, 捞出晾干后, 即可在畦里条播, 再盖上细沙土、杂草, 保持畦内湿润, 一般2d左右即可萌发, 每亩用种子5~7.5kg。干种子要进行种子处理, 在播种前20d用30℃的温水浸15 min后, 捞出。然后一层湿沙一层种子, 每层厚度以相互盖住为准, 最上层盖沙6cm, 再盖上稻草。沙干可洒温水, 20d左右种子膨胀、萌发。

3 播种育苗

育苗地应选择土层深厚、肥沃湿润、排水良好的平地, 或缓坡地。冬前深翻, 冬后浅犁, 施足基肥, 混合匀施, 翻入中下层土内, 打碎土块, 作成高床。4月上旬日均温稳定在10℃以上时, 即可播种。采用条播, 沟距20cm, 每亩用种量5~10kg。播后覆土1~2cm, 并立即盖上地膜, 膜要拉紧铺平, 两侧用土压实, 当幼苗破土萌发时, 在阴天或晴天的早晚, 揭去地膜, 以防膜下高温灼伤苗木, 经常保持床土湿润。

4 苗期管理

4.1 间苗

播种后一个月左右即可出苗, 出苗后将盖草移到行间, 苗高10~15cm时将盖草全部揭去, 苗高有3~5片真叶时, 选阴天间苗, 保持株距6~10cm。

4.2 拔草松土

幼苗出土后见草就拔, 防止草荒:早锄能提高地温, 抗衡病源, 开始1~2遍时要浅松, 整个苗期松土锄草4次, 8月份高温期只拔草不松土。

4.3 施肥

苗期施肥以农家肥和复合肥为佳, 施肥要清淡。每亩可追施尿素10kg。杜仲苗秋天猛长, 肥料跟上, 当年苗高可长1m以上, 即可培养出优质苗木。追肥可用氮肥120~180kg/hm2、磷肥120~180kg/hm2、钾肥60~90kg/hm2。

5 选地整地和栽植

杜仲造林地最好选择避风向阳的缓坡、山脚、山坡中下部及山间台地土层深厚、疏松、肥沃、排水良好的地段, 退耕还林的坡耕地及“四旁”和田边地角只要不积水也是适宜的造林地。采用块状大穴方法整地, 按行、株距3m×2m挖穴, 穴规格是50cm×80cm×80cm, 每穴施基肥25kg, 并与土拌匀。陕北冬季气温较低, 宜在春季栽植。每穴栽一株, 覆土至半穴, 将树苗向上一提, 使根伸展, 再填土盖平、压实, 随即浇水。

6 抚育管理

杜仲苗期易弯曲, 而且一旦弯曲, 就很难再次变直。一般要当年春季栽植, 翌年春季芽未萌发前平茬, 保留1株健壮萌苗, 当年就可长成1.5 m左右高的通直树干, 并能培养成通直高大的主干, 以获取较多的主干皮。短截复壮, 短截即剪去枝梢的一部分。杜仲幼树短截, 就是剪杜仲3~5年幼树的一年生枝条。每年春季芽未萌发前, 剪去当年生枝条的1/3, 使幼树复壮。要加强土肥管理, 第一次松土在4月上旬以前进行, 第二次松土、除草在5月或6月上旬进行, 杂草翻晒在林地上或制成堆肥, 腐熟施用。施肥与松土、除草同时进行, 每亩施10kg氮肥和20kg磷肥。幼林期需与豆科作物间作, 以耕代抚, 造林后第二年对缺株进行补植, 补植用2年生一级苗。

7 病虫害防治

病害主要有立枯病、根腐病、叶枯病和烂皮病等。立枯病危害幼苗, 使幼苗茎基部变褐腐烂, 收缩干枯, 立即倒伏。根腐病危害幼苗, 使幼苗根部皮层及侧根变褐腐烂, 茎叶枯死。叶枯病危害叶部, 发病初期叶片上出现黑色斑点, 后不断扩大, 病斑边缘褐色, 中间灰白色, 严重时枯死。剥皮再生后, 可能发生烂皮病, 新皮褐色斑块, 状如烫伤泡, 后成黑色烂皮, 像海绵状。可用70%的五氯硝基苯进行苗床消毒;发病初期可选用可杀得、多菌灵、甲基托布津、退菌特等菌剂喷雾。剥皮后隔1d用萘乙酸加赤霉素各10mg/kg混用涂割。虫害主要有刺蛾幼虫, 蚕食叶片和蛀食树干。可选用灭幼脲、敌敌畏等药剂防治。

8 采收加工

一般栽种3年左右即能采收树皮, 生长年限越长, 树皮越厚, 质量越好。一般立夏至夏至, 选择较粗壮的树, 齐在面锯倒, 剥下树皮供做药用, 木材可做家具。树干或树根还能萌发不定芽, 10年后又可剥皮。如此有计划地间伐, 年年都可收到药材及木材, 对较粗的树枝, 亦可剥皮供做药用。

树干环剥树皮法, 可以推广应用。是解决杜仲药源不足的新方法之一。在夏至至中伏 (6月20日至7月30日) , 适宜温度25~30℃, 空气相对湿度约80%左右, 昼夜温差不大。选择3年以上, 胸径4cm以上的长势强的树, 于晴天或多云天气的下午或傍晚。在树干分枝点以下, 用快刀在树干周围割一圈, 深度以割断树皮, 尽量避免割到木质部, 然后再由上而下纵割一刀, 撬起树皮, 沿横割的刀痕, 把树皮向两侧撕裂, 随撕随割断, 残连的韧皮部, 绕树干一周把树皮全部剥离后, 再向下剥, 直剥到离地面10~20cm处割下树皮, 环剥后要遮阴。一要防止在烈日下暴晒, 二要防止附近喷洒农药, 三是环剥后3~4d内, 防止手摸或其他机械碰触树干。

剥下的树皮加工入药。将剥下的树皮, 用开水稍烫, 然后使内层相对, 层层叠起, 放在以草垫底的平地上, 上盖木板, 再放石头压紧, 四周用草盖好, 使之发汗。6~7d后, 内皮变青紫色或黑褐色, 取出晒干。几十年的老树皮, 须刮去表面粗皮, 才可供药用。1~1.5kg鲜树皮, 可加工0.5kg干货。

参考文献

[1]唐吉明, 王凤杰, 吕玮玮, 等.杜仲栽培管理技术[J].中国园艺文摘, 2011, 27 (3) :108~126.

[2]朱晓亮.杜仲栽培技术[J].现代农业科技, 2010 (9) :144.

[3]陈春合.杜仲高产栽培技术[J].林业实用技术, 2008 (11) :35.

玉米种植与管理技术 第8篇

农家有一句俗话说“三分种、七分管, 十成收成才保险”, 这是对玉米的种植管理的很有总结性的谚语。我们知道玉米种是基础, 管是关键, 从种到收, 概括有大致经历3个时期, 即育苗期、出穗期、开花结粒期。

2 玉米各个时期的特点

2.1 育苗期

是指玉米出苗至拔节前的一段时期, 这一时期以长根为中心, 根系生长较快, 地上部分生长缓慢, 这一时期为营养生长期。苗期的田间管理目标是苗全、苗齐和苗壮。壮苗的标准是:根系发达, 根深叶绿、叶片宽短, 苗基较扁, 节间粗短, 群体整齐一致, 长势旺盛。

2.2 出穗期

玉米的穗期是根茎、叶营养器官旺盛生长, 雌雄分化发育的时期, 营养生长与生殖生长同时并进, 是玉米一生中生长最快, 也是地上部分干物质增长最快的时期, 要求充足的养分和水分, 这一时期是决定穗、数和粒数的重要时期。科学的田间管理可以控制植株营养生长, 使其不过旺, 促进茎杆粗壮和果穗发育, 争取穗大粒多。

2.3 开花结粒期

茎叶生长量已达到最大值, 并停止生长, 转入以开花授粉和结实成熟为中心的生殖生长阶段, 是决定有效穗数、每穗粒数和粒重的关键时期。这一时期管理到位就能防止茎叶早衰, 促进开花授粉、灌浆, 提高结实粒数和粒重。

3 各个时期的田间管理技术

3.1 苗期管理

苗期管理: (出苗-拔节之前) 4~5片全展开叶或7~8片可见叶。叶色浓绿, 叶片宽厚呈壮苗苗架, 为此应:

3.1.1 蹲苗

保持土壤上干下湿, 土壤水分占田间持水量的60%, 促进根系发育形成膨大的根系和深扎根, 达到蹲苗促壮的目的, 以利中后期深层吸水抗旱、保苗、保丰收。

3.1.2 防旱防渍

遇天气干旱造成土壤干旱要抗旱保苗。玉米苗期的渍水, 低洼地出现“芽涝”的地块, 要开沟排水防涝保苗。 (1) 早查苗、补苗, 保证全苗。补苗可选阴雨天或晴天下午进行, 在幼苗3~5叶时移, 选壮苗, 带湿土整体移栽; (2) 间苗、定苗。早间苗、定苗可避免幼苗生长拥挤, 互相遮光, 争夺养分, 有利于壮苗。俗话说“三叶间, 五叶定”, 间苗、定苗时尽量拔除病苗、杂苗和弱苗, 留生长一致的壮苗; (3) 中耕松土, 促根壮苗。中耕松土能起到保温、保水, 增加土壤通气性等作用, 正如农经说的“锄头之上有三宝, 发苗、防旱又防涝”, 是促使幼苗早发、培育壮苗的重要措施; (4) 施肥:在定苗后每亩追施20kg碳酸氢铵。

3.2 拔节长穗期

拔节-抽雄之前历时30天, 此期营养生长与生殖生长旺盛并进, 以雌雄穗分化发育为主。

3.2.1 春玉米出苗-拔节以后常遇春旱, 是否浇拔节水, 视降水量的情况而定

在玉米需水关键期, 降水量不能满足需要, 经常遇卡脖旱的威胁所以春季保墒、大喇叭期及抽穗前后的灌溉是保证春玉米高产的重要措施。套作玉米6月底7月初拔节雌雄穗分化需水量大, 不一定时逢雨季, 即使浇过春水, 由于气温高蒸发量大失墒快。遇旱的可能性也很大, 灌溉是获取高产的必要措施。

3.2.2 灌好攻苞水

玉米抽雄前10天至抽雄后20天是玉米需水临介期对水分反应敏感。如遇干旱必须浇水防旱、抗旱保证雌雄穗发育及以后生育期的需水, 才能争取大穗获得高产。

上述时段若遇大雨, 雨后及时排除田间积水, 若遇大风要培土防倒伏。 (1) 重施穗肥。此期营养生长和生殖生长都十分旺盛, 需要大量水分和养分, 应肥水齐攻, 穗肥用量可在总施肥量的70%, 可在大喇叭口期每亩可施用40公斤尿素。 (2) 中耕培土, 防倒伏。拔节孕穗后, 植株逐渐高大, 遇大风雨易倒伏, 应及时中耕培土, 促进支持根迅速入土, 增强植株抗倒能力。中耕培土可结合施穗肥进行。

3.3 开花结实期管理

(玉米从抽雄开花-成熟) 历时45-55天此时期开花授粉籽粒灌浆充实的生殖生长旺盛时期, 决定构成产量要素:果穗数、果穗粒数和粒重。

3.3.1 浇足抽穗扬花水, 促进开花授粉, 提高结实率, 防止茎叶早衰, 争取穗多粒重。

3.3.2 浇好灌浆攻籽水:灌浆期植株叶片自下而上枯黄, 植株早衰应施肥、浇水增加粒重。

3.3.3 排涝:因降大雨, 田间积水要及时排除。

3.3.4 合理密植可以充分应用光能、地力和空间, 使植株通风透光良好, 从而减少空杆。

4 防止空杆秃顶和缺粒

空杆秃顶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如种植密度过大、光照不足、营养物质供不应求、水分不足。

4.1 根据苗情施肥

根据苗情要进行施肥, 这是为了防止茎叶早衰, 延长功能叶的寿命, 维持一定的绿叶面积, 增强光合作用, 制造更多的有机物质, 提高结实粒数和粒重。此时如果植株茎杆粗壮, 叶色浓绿, 长势较旺, 可少施或不施粒肥, 以免植株贪青晚熟;如果植株长势一般, 叶色变黄, 应在抽雄效期补施粒肥, 防止茎叶早衰, 提高光合作用, 使子粒饱满, 增加粒重, 也可以进行根外追肥, 这样对提高粒数, 增加粒重效果较好。

4.2 注意抗旱、防涝

抽雄开花时, 是玉米一生中需水最多的时期, 此时叶面积达最大值, 蒸腾作用和光合作用都很旺盛, 需要大量水分。此时如果遇旱, 就要及时灌水。

摘要:农家有一句俗话说“三分种、七分管, 十成收成才保险”, 这是对玉米的种植管理的很有总结性的谚语。我们知道玉米种是基础, 管是关键, 从种到收, 概括有大致经历3个时期, 即育苗期、拔节长穗期、开花结实期。

关键词:玉米种植管理技术

参考文献

[1]彭晓梅.浅谈玉米合理施肥[J].农民致富之友, 2010 (11) .

变电检修技术与管理 第9篇

一、变电检修模式简析

(一) 故障检修

故障检修通常也被叫作事后检修, 这也就说明如果变电系统中的相关设备发生故障时, 是以故障实际情况作为相应的判断标准, 进而根据其情况来使用相应的检修方式以及检修技术, 来对故障进行解决, 从而保证变电系统的有效运行。同时故障检修也是在检修变电系统故障众多方法中需花费时间最长的检修方式。如果是变电系统中的元器件损坏而导致故障出现时, 就可以使用这种方式来进行相应的检修, 然而这种检修模式会花费较大的成本, 并且还需要耽误一定的时间, 造成的经济影响也相对较大, 所以这种检修模式实际成效也不尽如人意。

(二) 预防性检修

这种检修模式就是对变电故障进行有效预防, 而按照检修技术以及预防目标的不同, 可以将其划分成3种检修模式, 其一, 状态检修。这一检修方式就是定期对系统中相应的变电设备进行查看, 采用实验、巡查等方式, 再结合相应的参数来对设备整体运行情况进行确定, 从而给出有效的检修方案, 进而提升检修效率以及检修过程的可靠性。其二, 定期检修。这种模式较为适用于变电系统中设备不多且质量相对均衡的设备中, 通常情况下会在固定的周期内对设备进行相应检修, 而对电网系统建设整体规模的增大以及电力技术水平的提升, 人力以及物力方面达不到实际需求的现象逐渐被突显了出来, 状态检修的实际应用就能够解决以上问题的发展。其三, 可靠性检修。这种检修方式与状态检修在原理和本质上有一定的区别, 它要对电网整体进行考虑, 而不是某一个或者是某一部分设备的情况。就现阶段实际情况来看, 状态检修的各方面都具有一定的优势, 然而在实际应用过程中却没有足够的推广力度, 使得其应用范围还相对较低, 因此在故障检修过程中一定要根据实际情况的不同, 然后再确定是否需要使用状态检修这一方式。

二、变电系统检修技术

(一) 故障诊断技术

对变电系统故障进行有效处理的方式有两种, 一种是综合诊断法, 另外一种就是分析对比法, 下面就对这两种故障诊断方式进行深入探究:

1.综合诊断法

这种诊断方式自身具备相对完整、全面的诊断流程, 需要对相关工作人员所收集的数据以及信息进行有效诊断, 并且还要对这部分信息进行集中处理以及归纳。同时还需要注意的就是不仅要对信息进行收集, 还要使用专业性强的分析系统对这部分信息进行分析以及整理, 进而编写完善的故障诊断报告, 从而确定故障区域所在。

2.分析对比法

这种方法是对不同时间段内所检查的结果进行分析, 从不同方面对其探究, 进而得出相应的结果。并且还要将相应结果放在一起进行对比, 使用最为恰当、科学的方式来比对结果, 有效确定分析方式可行性如何, 是否具有实际意义。一旦分析结果显示没有任何实质性意义, 就表明变电设备还在正常运行中, 没有产生很大的问题。此外, 还可以将同一种类的设备分析结果集中在一起进行比对, 进而确定其故障所在, 但是还需要注意的就是要保证实验室内的各项条件要一致和统一, 以免出现实验结果受到影响而不能准确确定相应故障的现象发生。

(二) 状态监测技术

首先, 进行变电检修过程中, 相关工作人员对相应设备以及系统进行监测, 按照实际数据以及资料, 对变电系统中设备的实际运行情况以及状态进行分析, 然后对相应的数据进行统计。此外还需注意的就是要对变电设备进行有效的管理以及监督, 充分了解其设备运行的实际情况。

其次, 在检修工作进行过程中一定要遵守相应的工作规范, 使用满足实际需求且标准的检修方法以及检修技术来完成设备检修工作。想要做好维修工作就要对变电设备有一个很好的了解, 做好设备日常的检查以及维护工作, 进而使检修人员能够对设备的实际运行情况进行有效地掌握和了解, 一旦设备发生故障, 检修人员可以在第一时间内对其进行确定, 从而对其进行有效的处理, 尽可能在最短的时间内来恢复变电系统的运行。

最后, 在变电检修期间, 相应人员不仅可以使用在线监测的方式来对其进行监测, 还可以使用离线方式来完成监测工作, 而想要使用这两种方式进行监测, 就需要使用有关设备对监测工作进行辅助, 如震动检测设备等。

(三) 具体检测技术

想要进一步对变电设备进行具体检测就需要由工作人员以及相应的设备进行有效配合, 使用适合并且科学的检修系统对其进行严格控制, 进而保证变电设备能够进行正常运行。

三、变电检修过程中的不足

(一) 检修计划的不完善

现阶段变电系统的检修计划以及方案仍然需要相应人员进行制定, 因此受到人为因素的实际影响, 使得其中可能会存在一定的问题。究其根本原因就是因为检修计划的有效操作流程是非常复杂的, 相应人员在操作方面还有一定的不足, 所以就会导致问题的发生。如果没有在检修过程中发现问题, 那么就可能会对电力系统的运作情况造成威胁, 因此需要根据电力系统实际运行状态来重新制定相应的检修方案。

(二) 管理过程中的不足

对于变电维修来说, 需要按照实际工作情况通过相应的工作计划来对其进行反应, 而现阶段不少电企都会使用季度或者是年度检修方案, 但是这两者在检修过程中可能会出现一定的冲突, 而月度检修计划则很好地解决了这一问题。并且一部分电企还会受到检修技术的影响, 进而对其有效管理产生一定的干扰, 进而使检修工作水平长时间得不到提升。

(三) 检修现场中的问题

在进行变电检修时由于诸多方面的实际影响可能会出现一些问题, 而这些问题都有可能在一定程度上对检修作业人员造成危险, 同时引发检修现场出现事故, 因此一定要对现场安全问题加以重视, 避免出现安全事故, 造成不必要的损失。

四、优化变电检修管理的有效途径

(一) 选择合适的检修方式

在对变电系统进行检修时, 一定要综合多种检修方式, 进而有效提升变电检修效率, 传统的检修方法都比较简单, 很难发现其中存在的隐患, 所以使用多种方式来进行检修, 能够快速、及时、有效地对故障进行排除和处理。此外相关部门还要明确自身工作职能, 做好有关部门的沟通工作, 进而保证检修工作能够良好、有序地进行。

(二) 转变传统管理模式

众所周知, 检修工作的开展会受到很多方面的影响, 譬如, 现场检修环境、变电设备的实际情况、检修人员的水平等等, 所以在执行检修方案时一定要对这些因素进行充分的考虑, 同时还要根据实际情况执行有效的检修计划。最为重要的就是要调整及完善以往较为传统管理模式中的不足, 充分考虑多方面的因素, 进而为故障检修工作良好的进行奠定基础。

(三) 使用具有先进性以及现代化的管理方式

在对变电系统进行检修时, 一定要使用较为先进的管理方式和手段, 这样就能够推动检修工作效率和水平的提升。首先, 要不断提升检修作业人员自身的责任意识, 根据其自身的不足来对其专业素质进行有针对性的培养。其次, 要对检修工作的重要性加以重视, 有效对其投入成本进行管控, 同时还要制定符合实际需求的考核指标, 对检修人员实际工作态度、情况等进行考核, 进而激发其自身工作的积极性。最后, 要对检修管理进行有效认识, 监督检修人员完成相应的工作, 进而提升其工作完成效率, 避免出现影响检修工作的现象发生。

结论

总而言之, 想要保证电力系统能够稳定且良好的运行, 就需要对变电检修工作加以重视, 提升其工作效率和水平, 进而为电力系统运行提供相应的保障。此外还要制定相应的检修工作标准、完善和更新变电维修技术, 提升维修人员自身专业水平, 进而使检修工作能够顺利地进行, 保证电力系统运行的稳定, 为推动电力行业发展做出贡献。

参考文献

[1]柴天富, 窦征.浅析变电检修技术与管理[J].低碳世界, 2015 (14) ;44-44, 45.

[2]马玉良.浅谈变电检修技术与管理[J].城市建设理论研究 (电子版) , 2013 (19) :172-172.

[3]张晓明, 白立民.变电检修技术与管理[J].黑龙江科学, 2014, 5 (9) :282-282.

[4]王宏伟.电力系统变电检修技术与管理方式[J].华夏地理, 2015 (6) :187-188.

[5]蔡方玉.变电检修技术与管理[J].科技与企业, 2014 (24) :153-153.

[6]郭帅.浅析变电检修技术与管理[J].科技创新与应用, 2015 (27) :212-212.

旱柳造林与抚育管理技术 第10篇

【关键词】旱柳;造林;萌芽作业;抚育管理

旱柳分布很广,以黄河流域为中心,遍布华北、东北、西北、华东诸省(区),北界可至北纬45°左右、南至淮河流域,垂直分布可达1600m。在分布范围内,多属人工栽植,但北方有些河流两岸的滩地、低湿地也有小片天然林。

旱柳生长快、繁殖容易、树形美观,其木材及林副产品用途广,深受广大群众喜爱。旱柳边材狭,呈暗白色至暗黄白色,心材微红至淡红褐色,早晚材无区别。木材气干快,板材气干较易发生干裂,不耐腐而耐湿性良好。旱柳木材可做建筑、桩木、矿柱、包装箱板(无气味)、胶合板、家具,炊具、小农具和薪炭,枝条可编筐,柳干可烧木炭等用,细枝条和树叶可做饲料。花期早而长,为蜜源树种。旱柳还是黄河流域和“三北”平原“四旁”绿化、营造防护林的优良树种之一。因此,大力普及推广旱柳有关知识很有必要,现就旱柳造林与抚育管理技术分述如下:

1 旱柳造林技术

1.1 造林地选择

河岸、河漫滩地、沟谷、低湿地、“四旁”,或地下水位1.5~3m的冲积平原、平地、缓坡地,水分条件好的砂丘边缘的砂土至黏壤土均可造林。干旱砂丘地、山梁地、排水不良的黏土以及未经改良的中度以上盐碱土不宜造林。

1.2 造林整地

荒地要提前1年或1季进行带状或全面深耕整地,“四旁”穴状整地,缓坡地应增修地埂。

1.3 造林方法

主要有插干(包括高干和低干)、插条和植树造林。各地可因地、因苗制宜选择造林方法。现将内蒙古乌审旗纳林河乡的高干造林经验介绍如下:

1.3.1 选取高干

秋季落叶后至春季萌芽前,从8~20年生健壮母树上选取粗3~8cm、长2.5~4m。且皮色光滑新鲜、髓部不具红心的壮实干条甚至椽条做高干,不留侧枝,两端切面光滑,不使劈裂和伤皮。

1.3.2 浸水处理

干旱地区造林,干条必须进行浸水处理,促使生根,以增强初植阶段的抗旱能力,保证成活和提高当年的生长量。早春先将高干基部浸入清水中(不宜在污水和含盐高的水中),浸泡数天至十余天;气温增高时(清明后),再将高干全部平放水中浸泡数天至十余天,以表皮出现白色或浅黄色疣状突起但又没有破皮出根为浸水适度的表征。浸水过程中要不断补充水量、翻动干条,防止皮部变黑和腐烂。干条浸水后表皮膨胀、容易伤损,取条、搬运和栽植时都要特别注意保护。

1.3.3 深埋实砸

栽植前挖好坑,坑深0.7~1.2m、直径为40~60cm,栽植时分层填土,分层砸实土壤,务求干条固定。

1.4 造林密度

1.4.1 "四旁"綠化

大多都成行栽植。光照和通风条件较好,土壤营养面积也比较充足,4m株距可长成檩材;2m株距的长成椽材时要隔株间伐。双行栽植的行距不少干3m。

1.4.2 用材林

初植时行距为2.5~3m、株距为2~2.5m;也可采用带状栽植,每带5~7行,带间距为5~8m。

1.4.3 防护林

行距为2~2.5m,株距为1.5~2m。

1.5 造林季节

高干和植树造林,树体大部分裸露地面,北方冬季和早春干旱且寒冷,不宜栽植;秋季造林,苗干地下部分将近5~6个月在冻土层内,难以吸收水分,而地上部分却不断蒸发,因而来春容易干梢或全干干枯,影响成活率和当年生长量。所以北方的干旱寒冷地区以春季造林为好。但干条应在秋、冬截取埋藏,来春浸水后造林。埋桩造林的柳桩以全部或大部埋入土中的,春、秋造林效果好。

2 抚育管理与萌芽作业

2.1 抚育管理

幼林郁闭前可行林粮间种(豆类或低秆作物);及时中耕除草;每年修枝1次。

成片用材林长至椽材时进行第一次间伐,间伐强度为1/3~1/2(按株计算);长至檩材时进行第二次间伐,强度又为当时植株的1/2~2/3,经过2次间伐可促使保留木迅速生长。每次间伐后,挖去伐根,进行林地深耕,改善林木生长条件。防护林要根据不同地区、林带结构以及对防护林效益的要求进行适度间伐。

2.2 萌芽作业

利用旱柳萌发能力强的特点,截去主梢,促使侧枝斜上生长成椽材。每隔数年从头木上更新1次,每次可收获椽材数根至十余根,乃至数十根。头木作业可连续数十年至百年左右,这种经营方式深受群众欢迎,并在实践中积累了丰富的经验,作法如下:

2.2.1 定干

播条、植树和高干造林的林木都可进行头木作业,但以高干造林采用此法比较普遍和简便。插条和植树的,当树干粗达5~10cm时,可截头定干。高干造林后3~5年,主侧枝分明后,截去主梢定干,干高以2~3m较便于作业。在定干同时调整密度,保持行距5~7m、株距5~6m。

2.2.2 选留侧枝

培养椽材:定干后1~2年植株萌条很多,可自主干顶端以下0.5~0.8m内围绕主干均匀地选留5~8根健壮的侧枝,既可用于培养首茬椽材,又可作为数后各茬椽材的骨架。经过数年,首茬椽材长成,自其基部0.3~0.5m以上砍去,留下基桩做以后各茬椽材的支柱。

从培育二茬椽材开始,根据地力,每一基桩保留2~3个或更多的强壮萌条,但要注意全树布局。外侧多留,中间少留,排列均匀,枝间空隙大小比较一致,使满树透光,气流畅通。

2.2.3 作业季节和方法

定干、留枝、砍椽可在秋季树木落叶后至上冻前进行,或春季土壤开始解冻至树木萌发前进行。夏季作业效果不好。

定干和砍椽的工具要锋利,茬口可砍成馒头状,勿使其破裂或撕伤树皮。

2.2.4 抚育措施

为使水分集中供应选留枝生长,应除去各年新萌出的枝条。如选留枝过多且生长过程中形成分化时,可适当间伐弱枝。

作者简介

楚金玉(1963-),男,黑龙江汤原人,大学专科,工程师,主要从事林业技术推广及林业工程设计和管理工作。

通讯作者简介

节能用电管理技术与管理工作探讨 第11篇

一、节能用电管理技术措施

1管理控制系统使用建筑设备自动化

在自动化管理控制系统中, 自动控制、测量与监视是其中的三大要素。对建筑物内通风采暖、给排水、热水供给系统与空气调节系统运行执行能效方面管理, 需通过自动化控制、电脑网络、信息应用通信等技术来实现, 确保各种设备系统运转安全可靠、稳定, 从而能达到降低能耗、提高能效的目的。

2合理设计供配电系统

为了让系统处于最佳状态下的正常运行, 根据用户的用电量、工程特点、负荷质能、系统大小, 科学合理设计供电系统。

2.1科学合理地选择变压器。变压器宜选用10型及以上、低噪声与低耗能的、非晶合金等节能;在选择变压器台数与容量时, 宜自由根据负荷变化的情况, 科学合理分配负荷, 一起考虑投资与运行年的费用;选用电力负荷与容量适合的变压器, 从而能实现其经济实惠运行, 减少因轻载运行造成不必要的电能耗损。

除此以外, 降低变压器的温度、三相负荷的平衡、科学选择变压器接线类型、四季导致的负荷变化时自由投切变压器等都是提高用电节能的多种途径。

2.2科学合理选择电压与减少线路能量耗损。在同等条件情况下, 电压越高时耗损越小。电压等级的确定宜考虑电力公司的有关规则与技术经济科学合理性等因素;在满足电压损失、承载流量、短路电流热稳定等技术指标许可前提下, 宜按经济电流密度科学合理选择导线截面与校验, 从而有目的地达到降低电能耗损、节约有色金属与减少投资。

2.3供配电系统要可靠简单, 配电级数不应过多, 在同一用户里, 不应多于两级的高压配电级数;变压器二次侧至使用电设备间不应超过三级的低压配电级数, 要尽量减少电能耗损;若由两路进线供电的系统, 应选用两路电源同时间运行的模式, 以便减少电源正常运行时的线路耗损。

2.4根据使用电负荷的容量与分布, 让变、配电所靠近于负荷中心地带, 以便降低线路耗损, 缩短低压供电半径与减少电压损失, 满足供电的质量要求。供配电线路长度应不能超过25cm。

3科学合理提高供配电系统的功率因数

在电网设计中, 要通过正确合理选择变压器的大小、电动机、以及照明灯具产品的启动器, 降低线路感抗, 宜选用正确的电缆变压器的容量铺设方法, 以提高用电部门的自然功率因数;如自然功率因数偏低, 未达到电网合理运行要求的时候, 宜选用并联电力电容器来作为无功率补偿装置。

4谐波的治理

目前大量非线性负载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大量的谐波电流产生注入电网中, 导致电压波形发生畸变;可以选用YN11, D变压器, 设置好隔离滤波或滤波装置, 科学合理选择中性线截面;

功率因数补给电容器组串联消谐电抗器等技术措施治理谐波, 提高其电能质量。

5研究开展节电技术改造及利用可再生能源

在能源科现有已经采用的节能用电技术措施与已经进行的节能用电技术改造的基础上, 应不停组织督导有关部门, 研究开展节能用电的技术改造;

选用节电型变压器, 与推广更换成S11型节电变压器, 各类旧式变压器将于淘汰掉, 推广变频调速节电技术, 推广选用高效性能电动机, 在水泵、风机、压缩机设备上, 凡是技术经济指标科学合理的情况下, 全部要加以改造;

以变频调速来代替滑差式电机, 转子电阻调配速度方式, 最大限度地降低运转耗损, 大型电机的起动最好选用软起动装置, 代替频敏电阻器, 从而减少电动机起动时的耗损;

在条件环境许可的场所, 科学合理利用太阳能、水能、风能等可再生利用资源, 更有利于节能减排、保护环境与改善能源结构。

二、节能用电管理工作

在我国现在大部分的地区, 已经出现了不同程度的供应电力紧张局势, 环境气候的变化、供应电煤困难度、发电机组故障、外购电源困难等因素, 造成大电网的供应出现极其紧张, 为认真努力做好全国各区域节能用电确保重点、保民生及保稳定工作, 现就有关工作事项安排如下几点:

1加强宣传节能用电意识

全国各区域政府有关部门、各城市村镇街应充分利用电视新闻媒体、广播、网络宣传、杂志报纸、节能产品宣传广告及宣传专题多种活动形式, 以节能用电为主要重点, 进一步深入开展宣传教育活动, 提高全国市民的节能用电意识, 使市民主动积极在工作与生活中节约用电, 对全区域限制电能的工作给予充分理解与支持;

各城镇街环保办应积极鼓励市民购买节能型家电产品, 使用节能灯, 引导市民在高峰期时间段要尽量少开空调, 应使用低功率电风扇, 有意识减少开灯数量, 在节能用电中养成良好的使用习惯;

电视新闻媒体应加强节能用电的宣传活动, 加大力度宣传、报道节能用电典型先进事例、普及节能用电知识, 及时曝光严重损耗电能的事件。

2加强科学合理调度保重点

全国各区域供电部门、经济信息委应全面认真做好有序的限电工作, 根据“保重点、保民生、保稳定”的原则上制订限电策略方案。

2.1高耗能产业用电严格限制。在电力供需矛盾紧张情况下, 工业企业也要做到错峰用电, 全国各区域供电部门、经济信息委先对耗能高用电企业单位执行限电, 各耗能高企业应积极配合限电工作的进行;

2.2确保公共服务领域与民用用电。保证通信、学校、体育场、机场、医院、交通、广播电视以及供气供水等重要单位用电;保障重点企业、重点项目与纳税大户的用电;保障人民正常生活生产用电;

2.3公共场所空调节约用电。在夏天所有公共场所室内设置空调的温度应高于26℃, 提倡各大型商场、娱乐场地、办公楼、机场、体育馆、会展中心等公共场所应提前半个钟关停空调为宜。

3节能用电监督检查需加强

由节约能源监察部门组织牵头, 主要检查贯彻节能用电“保重点、保民生、保稳定”的落实, 要对各级市政、党政机关、建筑、商贸、工业等主要领域进行节能用电专检, 加大力度对用电重点单位部门的中央空调、风机、电机、水泵、等重点耗电设备情况的监督检查。

4节能照明方面的工作

节能照明的基本原则是在保证不能降低照明质量、不能降低生产与作业视觉高要求的条件情况下, 尽量减少照明系统中光能无为的损失, 能有效率地使用照明用电。

做好节能照明工作应注意以下几点:

4.1充分利用自然光线。照明的最适宜光源是太阳光, 太阳光线是终生环保免费的, 不需要电力, 也不会造成任何污染;

有部分创新的技术如天窗、侧窗、光线管道与光栅板等, 可将太阳日光引入建设大楼内部;在灯具布局时, 将侧窗与所控灯列平行, 合理按照日照强弱来进行控制灯具也是节能照明的有效方法;

例如在医院里, 住在依靠窗户附近的患者会恢复得更快;现代建筑有部分窗户可以对光谱进行优化选择, 引入太阳自然光的同时还能保持舒适感;

例如在办公写字楼里, 若在工程施工设计时能在建设高楼内部引入自然太阳光线, 不但员工情绪会更好, 而且工作效率会更高。

4.2合理选择灯具与光源。为得到充足利用光源发出的光通量, 注意在灯具选择使用时宜选用效率高、配光科学合理、利用系数高的, 优先考虑选择使用开启式直接的照明灯具产品, 并且选用节能性高功率电感镇流器或电子镇流器;

要在不同的使用场合与场地, 在满足其照明质量的前提下, 尽量能选择光效高的光源产品。

4.3照明控制系统有分为两大类:自动及手动控制, 手动控制是根据使用者自已的意愿来控制所属管区域的照度水平, 选用科学合理的照明控制方法是实现舒适度照明的有效途径, 而且也是节能用电的有效技术措施;

与传统化照明控制的方式相比较, 近些年不断发展起来的智能化照明控制系统强大的优越性得到了充分的体现;现代智能化照明控制系统大多数都采取现场总线技术, 借力于各种异同的“预设置”控制元件与控制方式, 对不同环境和不同时间的光照度进行合理管理与精确设置, 实现用电节能;

在照明开关使用时, 大家要注意:1居住的房屋有走道的照明、采集天然光的楼梯间, 除开应急照明之外, 应当使用节能型自熄开关;2每个照明开关不要过多控制光源数, 每个房子灯的开关数量不能少于2个 (除开设置一只光源的外) ;

但是手动控制最不好的一点就是:每当用户意识到自然光线不足够时会打开灯, 但如自然光线重恢复充足的时候没有任何因素去让他们把灯关掉;且工作结束后若如灯具还开着, 必将使电能大量地浪费;

4.4按照视觉作业高标准值, 宜按建筑照明的设计标准制定科学合理的标准照明, 在规范推荐的高与低值之中确定标准的合理性, 确定其标准值宜掌握适度感, 利用局部照明需合理;因为我国广阔的地域, 不同地区经济条件差别相当大, 各个民族风俗习惯存在异同, 地方异同的场所进行正常照明要有目的性。

结语

节能减排已成为当今节约型社会发展呼吁的主题, 根据国家有关节能用电的法规条例规定, 加强节能用电管理, 积极采取技术措施上可行, 经济要科学合理, 减少国家各建设生产领域中各个环节电力损失与浪费, 从而更有效合理地利用电力资源, 真正把节能用电理念落实到位, 有利于为节约型社会的健康发展作出重大的贡献。

参考文献

[1]李建晓.加强电网线损管理暨节能降耗技术措施分析[J].动力与电气工程, 2001 (27) .

上一篇:液体化工工程下一篇:企业文化理念的渗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