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质教学范文

2024-05-05

优质教学范文(精选12篇)

优质教学 第1篇

关键词:小学语文,优质教学,高效课堂,氛围,方法,合作

小学语文高效课堂的构建要严格遵循新课改要求,坚持学生主体地位,充分调动学生语文学习积极性,激发学生语文学习兴趣。语文教师要根据学生实际情况适时调整相应的教学策略,变化教学方法,从而为提升小学语文教学效率,构建小学语文高效课堂奠定基础。作为一名小学语文教育工作者,经过多年的教学,以及参阅大量的文献,对于新时期小学语文优质教学有效开展有着深刻的认识,在此表述,供同仁参考指正。

一、重视优质课堂氛围

小学阶段学生年龄尚小,并没有形成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对于这个阶段的学生教育教学我们要从优质氛围入手。特别是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关注学生的情感需求,开发学生的情感源泉,调动学生的情感投入,强化学生的情感体验,构建起愉悦、轻松的课堂氛围,让学生兴奋而快乐地学习语文。教师要把以情促知、以知增情、情知交融作为教学境界的理想追求,尊重学生的心理与个性,把微笑、信任和关怀带进课堂,在亲切、幽默的教学语言交流中建立起和谐的师生关系,让学生亲其师,信其道。可以用与教学内容有关联的歌曲渲染课堂气氛,调节课堂节奏,让课堂高潮迭起。同时要对教学内容进行艺术处理,密切语文与其他学科的关系,实现知识的互联互通也可以应用网络多媒体手段穿越教学时空,将枯燥的叙述和说教衍化为直观、生动视频或画面,给学生真切的客观认识,增强学习的愉悦性和趣味性。通过一系列方式,积极营造欢快和谐的教学氛围,从而提高学生的学习热情。

二、优质课堂构建的几点策略

优质课堂构建首先要从学生兴趣入手。俗话说得好,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兴趣是使人成功的动力。小学生本身的年龄便比较的小,在学习的时候,喜欢表现自我,精力不够集中,喜欢游戏,老师在教学的时候必须真正认识到这一点,通过游戏和比赛等形式来将学生的学习热情真正的激发出来。学生在比赛和游戏的时候,会为了自己以及小组的容易来努力认真的学习,并且在学习的过程中还能够和同学更好地进行交流和沟通,这样学生学习的时候不但主动还会比较的有激情,学习效率会有明显的提升,这样也能够给课堂教学营造出一个良好的氛围,提高学生的学习信心。小学生本身的好胜心比较强,在学习的时候喜欢表现自己,希望获得同学和老师的认可。老师可以要求学生根据课文的内容进行剧情的编排,然后让学生分组进行表演,这样学生在表演之后,对课文的印象也会更加的深刻,自身的知识记忆也会更深刻。同时能够在情境表演的过程中提高自身的团结合作能力以及组织能力,学生的逻辑思维也会有一定的增强,这样能够帮助学生在学习的时候更好地进行创新。在准备表演的时候,学生会更加积极的搜集和课本和表演有关的知识,这样能够更好地对学生的创新思维以及想象力进行培养,在帮助学生掌握知识的同时,学生还能够学到更多的课外知识。同时我们也可以通过画画的手段来进行教学。对于小学生而言,画画是比较有趣和生动的,语文课本比较的乏味枯燥。老师在进行语文教学的时候,可以将画画和教学结合在一起,要求学生在阅读课文的同时将自身的想象力发挥出来,并绘制属于自己的作品,这样不但能够让学生更加积极主动的学习语文,还能够对学生的想象力进行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审美能力以及创新能力也会有明显的提高。当然,优质课堂构建的方式方法还有很多很多,为此,希望广大教育工作者都能够引起足够的重视。

三、重视课堂教学设计

素质教育条件下,要求小学语文教学课堂能够坚持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充分发挥教师的组织协调作用,在课堂教学过程中适当的增加一些游戏活动、课本剧表演等,同时还可以利用多媒体等现代化教育技术,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让他们在玩中学,在活动中学习。并注重交流环节。在传统课堂上,语文老师一般是先讲解课文中的生字生词,然后再带着小学生进行段落分析等,这期间与学生的交流非常少,而实际上学习的过程就是师生文本之间对话交流的过程,加强语文课堂的交流探究是提升学习效果的重要环节。因此,在小学语文教学中药逐渐改变传统的教学方式,加强教师与学生之间的交流,改变过去教师占据课堂教学主导地位,加强学生的主体地位,提高全体学生的综合素质。

四、鼓励合作,提高学生团队意识

俗话说得好,一个好汉三个帮;一个篱笆三个桩;三个臭皮匠赛过诸葛亮;一句句古语告诉我们合作的重要性。对于小学阶段语文学科教育教学,我们也应该注重合作学习模式的开展。新时期,好多教师在新课改下都在根据课标要求改进我们的教学,有意识地把课堂还给学生。但在这样的过程中也发现,有些问题教师给了学生,但以学生现在的知识水平和素养是无力解决的。这时就需要我们教师一方面要精心准备我们的课堂,该给学生搭桥的地方要给学生搭桥;同时,要发挥团队的作用,鼓励学生之间的、小组内的合作与探究。同时我们要注意小组活动不是形式,更不是为了活跃课堂氛围,而是通过学生之间思想的碰撞和交流,真正达到解决问题的目的。

优质课教学反思 第2篇

听优质教学课时促进新教师教学成长的重要途径,对刚踏入教学岗位的我们来说,更是难得的学习机会。经过这几天的优质课听课,让我受益匪浅。每个老师上课都有自己的特点和亮点,这些都是我们新教师在课下值得去学习和探究的,对自身在教学上的提高有很大的作用。通过听课,我总结了一堂好课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去努力:

一、要积累好的教学经验和方法。

教师面对的是有思想有生命的学生,要学会掌握整个教室,包括学生的回答,学生的思维、学生的体验。要保持冷静、清醒的头脑,扮演好引导者的角色,灵活应对,与学生有效地教学对话。

二、要充分备课、备教材、备学生、备自己。

理解教材,把握重点、难点,好的教学设计是紧跟目标,以教学目标为导向,清楚明白这节课上什么,怎么上,什么是重点。如何分配一节课,是否真正解决了这节课的目标,是否落实到了学生这都是关乎一节课的成败的。学生间存在着个体差异,总体水平如何,原有知识体系、知识水平都是上课前值得注意和关注的。每个教师都有自己上课的思路,风格各异,但要达到的目的都是一样的。要让学生在这40分钟的路途中有所收获又学得快乐,的确需要花一定的心思来备好这堂课。

三、对课堂教学的反思。

优质教学产出的“三个投入” 第3篇

一、备优质课的投入

教学实践表明只有备好课,才能上好课的道理。而要备好课,则需要教师做全身心的投入。备好每一节课,要在通览全书的基础上,从每一节内容的前后联系去把握它在全书中的地位,找出本节内容的重点、难点,再围绕重点难点的解决去选择例证,组织材料,设计课型,确定教学步骤,最后斟酌语言。这一过程一般是教师备课普遍遵循的过程,但认真地做起来,却总是有做不完的工作。从课堂上、学生的注意力、表情反馈回来的信息证明,这一过程工作做得好,学生就满意,教学就成功。而要把这一过程的工作做好,只有全身心的投入,只有备好课,讲课才能胸有成竹。

二、“新、深、实”教学内容的投入

根据政治课的特点,要在教学内容上突出三个字,即“新”、“深”、“实”。

所谓“新”,就是政治课教学必须面向现代化、面向时代、面向未来,要跟上时代的脉搏。用现代科学的新成果、新材料,最新的事實去说明老问题,证明老原理。为此,就要特别注意时事政治方面的学习。坚持看报、收听广播、收集国内外重要新闻,遇到与讲课有关的材料,就把它摘抄下来充实到课堂教学中去。例如将文献电视片《邓小平》与课堂有关的内容结合到教学中,充实课程,这样不仅能增强说服力,还使学生有视听的新鲜感。

所谓“深”,指教学内容不能只停留在对概念、原理的一般阐述上,要进入到更深的层次,对得出结论的全过程进行推导和论证以扩展和丰富其内涵。在求深度的同时,还要注意广度,有的地方还要突破教材介绍教材边缘的内容。

所谓“实”,是指课堂内容充实实际,避免空洞说教。理论来源于实践,又反过来指导实践。科学的理论是人们行动的指南。为了避免空洞,必须坚持理论联系实际的方针和原则。讲原理需要联系实际,讲原理的方法论意义更需要联系实际。既要联系革命和现代化建设的实际,又要联系学生的学习实际、生活实际、思想实际。而对于东欧巨变、苏联解体等现实问题也无须回避。运用前进性和曲折性统一的原理来说明国际共产主义运动中出现这种情况正是事物发展的曲折性表现,是正常的。涉及前进性和曲折性统一的原理时,一定要联系国际上这些新变化,既证明了理论的正确性,又解决了学生的思想认识问题。

三、灵活多样教学方法的投入

除了在教学内容上下功夫外,教学方法的运用也很重要。教学实践中积累的比较实用的教学方法比如:启发法、灵活法、讨论法、身教法、图示法等。

“启发式”教学法重点放在两个方面:一是真正启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二是真正启发学生积极主动的思维。一方面力求选择准确生动的例证,另一方面力求语言的生动有趣。在讲课中,尽力做到语言活泼而有趣味,情感饱满真挚;给学生一些思考问题的时间和空间,让他们的头脑始终处于思维的活跃状态。这样课堂上就不再是被动局面,而是上下情感交流融为一体。

“灵活式”方法,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适当地进行取舍,根据不同的教学反馈,来安排讲课内容的详略。在讲解原理的方式上,有时先结论后展开,有时则通过事例引出原理;有时是由抽象到具体,有时则由具体到抽象;有时通过问题把要讲的全部内容逻辑地串通起来,有时还需要对教材本身的内容作一定的调整。总之,各个不同的环节不要千篇一律使用一个模式。

“讨论法”,就是有准备地把问题提出来,尽量给学生提供一些事实材料,运用有关原理,通过对材料的分析、讨论,自然得出某一正确的观点或结论。

教师担负着双重的职责:一是传授知识,二是育人。教师的教学行为给学生以潜移默化的影响,不仅影响到他们对知识的接受,而且会直接影响到道德观念、价值观念、工作态度的形成。在教学中,教师要以自己的教学行为、精神、态度去感染学生,这就是所谓身教法。此外,在教学中,采用图示法有利于帮助学生解决难以理解的抽象理论。

打破实验常规营造优质教学 第4篇

物理教学中,如何对实验进行改进、提高实验效果,除了做到重视实验外,教师还要敢于打破实验常规,通过实验教学营造优质课堂,真正做到促进学生的学习和发展。具体措施如下:

一、让学生自备实验物品,享受实验的乐趣,收获成功的快乐

物理实验课堂上,不仅要求学生要善于动脑,更要善于动手。在实验课中可以让学生自己准备实验所用物品,用自备实验物品进行实验,通过实验得出结果,在实验过程中培养学生动脑、动手的能力。

例如,测量固体密度的实验,可以布置学生每人找一件大小适中能放入量筒的小固体,让学生分别测出各自物体的密度。每个学生的实验热情都很高,都想知道自己所带物体密度到底是多少。这时,就会发现许多的问题:玻璃珠或钢珠细线不好栓、积木的小方块不能沉入水底。学生就要开动脑筋想办法:有的将装有适当水的量筒倾斜让珠子慢慢滚下、也有将细线用透明胶布粘牢珠子的,塑料的小方块就得要靠小石块或者小铁块把它拉入水中,这样,才能最终测出它们的密度来。这样的实验,不仅极大地调动了学生参与实验的积极性,而且培养了学生在遇到困难时积极开动脑筋想办法解决问题的行为习惯。这样安排实验的结果,比起草草完成实验,做上几个练习,对学生能力的培养要好得多。

二、尝试“错误”的操作,明确“错误”的原因和结果

实验过程要求“科学实验、规范操作”,但学生在操作的过程中往往又会犯错,如,使用天平测量质量时,放置物体和砝码要“左物右码”、使用滑动变阻器接线应该“一上一下”、使用电流表或电压表接线时应该使电流“正进负出”,读取温度计示数时“视线应该与刻线相平”等。很多教师在实践教学中规定学生不能违反,视此为红线,不得逾越,学生只能被动接受,并不能完全理解其中的缘由,就只能靠“背”和“记”来完成学习,学生自然是理解不到位、记忆不深刻。其实,对于这些实验规范,我们不如将错就错,就让学生通过尝试“错误”的操作,分析并且明确“错误”的原因和结果。

例如,在“伏安法测小灯泡的额定功率”实验中,学生都知道连接滑动变阻器应该“一上一下”接,可以要求学生再把它连接成“两个都接在上端”以及“两个都接在下端”让学生观察电流表和电压表的示数有何变化,并且分析原因。通过实验,学生会观察到当“两个都接在上端”时,移动滑片电流表及电压表示数不变,而且读数较大,灯较亮;当“两个都接在下端”时,移动滑片电流表及电压表示数不变,而且读数较小,灯泡甚至不亮。通过这种教学方法学生不仅对相关知识认识深刻、理解到位,而且还深深懂得科学规范操作的重要性。

三、用实验的方法,帮助学生加深对知识的理解,提高学习的信心

初中物理教师都知道,“浮力”是学生在学习中感觉较难的内容之一。在“浮力的应用”一节内容教学时,就是借助实验的方法帮助学生对知识加深理解的。由于量杯上刻线较稀疏,精确度低,可以采用一小纸条对照杯壁上的刻度进行按等份细化,再用透明胶布将小纸条粘贴在原先的刻线上的方法,以提高它的精确值;同样在小瓷杯外表面从底端起粘贴上带有刻线的纸条作为备用。将带有刻线的小瓷杯先后轻轻放入盛有清水和浓盐水的量杯中,让杯子漂浮在液面上,帮助学生认识当船从江河驶入大海时,所受浮力不变,船将上浮一些。将量杯中倒入适量的水,记下此时水的体积;将空的小瓷杯漂浮在水面上,再记下此时的水位;然后将小瓷杯浸没到水中(沉入水底),完成利用浮力知识测量小瓷杯的密度。通过借助实验,将抽象思维转变成看得见的事实真相,将课堂氛围变得轻松和谐,学生积极地参与到学习知识中来,打破了教师直接给出结论和解释,把问题变得更加容易接受和理解。

四、丰富实验内容,使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更加全面

教材只是教师教学的主要参考依据,教师教学过程的内容应该“取自于教材,又超越于教材”。在学生分组实验中,大部分教师都只是严格按照实验步骤要求让学生完成实验,得出正确的结论,缺乏创意和对实验进行更深层次的挖掘。在实验课中可以给学生增加一些实验活动,来丰富实验的内容。如在研究杠杆平衡条件的实验中,增加弹簧测力计的使用,让学生更加清楚地理解杠杆的平衡条件是:动力乘以动力臂等于阻力乘以阻力臂。这样,通过增加实验活动的内容,不仅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而且使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更加全面、到位。

优质课教学设计 第5篇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

理清文章思路,体会科普说明文的语言特点。培养筛选信息、概括叙述的能力

注意讲科学和生活联系起来,增加科普文学习的乐趣。

2、过程与方法:

速读文章,培养学生筛选信息、概括表述的能力

合作讨论,辨析各种“假说”的区别。

自主探究,理解文章的人文内涵。

3、情感培养目标:

培养勤于探索的科学精神,勇于钻研的科学精神。

领悟文中蕴含的丰富的人文内涵,形成健康的情感态度价值观。

教学重难点:

1、教学重点:

理清思路,弄清楚课文结构和说明的顺序。

筛选信息,归纳要点,理解关于动物游戏原因四种假说的依据和结论。

2、教学难点:

培养学生筛选信息,概括叙述的能力。

确定科普文重要信息与要点的依据; 领悟文章丰富的人文内涵。

教学方法:引导法、合作讨论法、自主探究法 教具准备:多媒体教学课件。教学课时:一课时 教学设想:

1、为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拟将本文以研究性学习的方式教学,旨在“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努力建设开放而有活力的语文课堂”。

2、本文是一篇篇幅适中、文字浅显的科普文,不容易引起学生细读的兴趣,拟采用“浅文细教”的做法:①结合文本,引导学生筛选有关信息对游戏的实例加以解释,做到“假说”有依有据,正确理解;②结合具体句子体会科普说明文的语言特点。③设计多种类型的问题,力求立体化地训练学生听说读写的基本能力。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新课导入

播放背景音乐《童年》,勾起学生对美好童年及童年游戏的回忆,导入新课教学。

二、打开“谜”面

1、动物游戏是个谜,动物游戏为什么会成为“谜”呢?今天我们就一起来看看动物学家们是如何解释这个问题的,请同学们快速浏览课文,看看文章写了哪些主要内容?

学生阅读思考:(多媒体展示以下问题)①文章开头列举了哪些动物游戏的事例? ②科学家认为,动物的游戏有几种类型?

③科学家对动物游戏的研究取得了哪些成果,提出几种假说?

学生速读课文回答以上问题:(多媒体展示以下答案)

①文章前三段例举了叶猴在跳荡嬉闹、渡鸦在滑雪而下、露脊鲸举起尾鳍的事例。②然后介绍了动物游戏的三种类型:单独游戏、战斗游戏、操纵事物的游戏。③科学家提出四种假说:演习说、自娱说、学习说、锻炼说。

2、作者根据以上这三个事例得出怎样的结论呢?学生齐读课文第四段找答案。明确:这些动物是在游戏。

3、作者为什么偏偏选了这三个例子,为什么不就用我们身边的或比较熟悉的动物(狮子、老虎、猴子)的例子,而是舍近求远,用离我们很遥远比较陌生的动物的例子呢?究竟出于什么考虑?

考虑到了动物种类和生活区域的不同:从热带到寒带,从陆地到水生,从走兽到飞禽。(海里游的,树上窜的,地上跑的,天上飞的都囊括了进去)。

4、这样选择例子对说明“动物游戏”有什么作用就有什么好处?

具有代表性、普遍性和新颖性,充分说明“动物会游戏”不是偶然的,从而突出了研究动物游戏的意义。

所以我们写作中选材的时候要注意什么呢? 选材的典型性、代表性和新颖性。

三、拨开“谜”雾?

1.文章的题目就是《动物游戏之谜》,主要内容就应该是解说“谜”在哪里。所以,文章列举了各种假说。那就请同学们以小组为单位迅速找出关键句,筛选出四种“假说”的根据和结论。

第一小组:演习说

根据:黑猩猩掌中戏水的游戏

结论:游戏是生活的演习

第二小组:自娱说

根据:河马玩浮叶、渡鸦滑雪梯

结论:通过自得其乐的游戏,使动物的紧张生活得到调剂和补偿,使其心理上保持平衡,得到一定的自我安抚和自我保护。

第三小组:学习说

根据:黑猩猩玩棍子,动物捉迷藏和追逐游戏

结论:游戏是一种十分重要的学习行为。

第四小组:锻炼说

根据:羱羊奔跑跳跃、北极熊夏季进行的游戏

结论:动物通过游戏来锻炼自己的身体和生存能力 2.讨论交流:

根据你的观察或理解,你倾向于哪一种说法?说说你的理由。

【明确】学生自由讨论并举例说明,学生可赞同一种学说,也可将两种或多种学说结合起来,言之有理即可。

①我同意自娱说,因为,游戏本来就是娱乐的一种方式,动物也应该有一种自己的娱乐方式来放松自己。

②生物的思维方式较简单,他们游戏就象吃东西一样纯属一种本能,所以我提出本能说。

③认为应该是“锻炼说”和“学习说”的结合,因为自然界的生存法则就是“适者生存,优胜劣汰”,所以动物们为了生存当然要锻炼自己的技能,提高自己的本领。大家各抒己见,说得都很有道理,观点新颖,理由也十分充分。

四、揭开“谜”底?

1、对于“动物为什么游戏”这个问题,作者给出了四种假说,同学们刚才也都陈述了自己的见解,但是意见好像很难统一,那么作者有没有给出一个答案?文章解开了动物游戏之谜吗?(没有)你从哪里可以看得出来?(最后一段)

①科学注重实事求是,假说永远是假说,不能贸然下结论。②动物游戏复杂,人类研究的还不够深入。

③科学注重包容,允许多种看法,引起争鸣,真理越辩越明。

2、谜底仍然没有揭开,而且我们发现,不但没揭开,疑问好像还越来越多了这是为什么?(科学探究越深入,未知的东西就会越多)

五、探究原因

作者说“动物在游戏行为中,表现出超出估计的智力潜能、自我克制能力、创造性、想像力、狡猾、计谋、丰富多彩的通信方式”,你能从课文中找出相应的例证吗? 智力潜能:“与人类儿童的游戏行为有着相似特征”,这说明动物在游戏中蕴含着智慧。具体如给黑猩猩棍子,它会用棍子做各种游戏,等等。

自我克制能力:战斗游戏,“看似激烈,其实极有分寸,它们配合默契,绝不会引起伤害。”“动物严格地自我控制,使游戏不会发展成真的战

创造性和想像力:北极熊玩棍子或石头;野象“踢”草球等。狡猾、计谋:叶猴在树上互相推搡,攻守嬉闹。

丰富多彩的通信方式:动物群体的游戏活动,必定有各种形式的交流通信方式,才 能保证游戏的组织、进行。如北极渡鸦排队滑雪,没有沟通是不可能井然有序的。

总结:游戏历来被当做人类的专利,但科学却证明了被人们视为低等的动物也会游戏,这不能不引起人们的兴趣,引起人们的深思。从而使人类重新审视动物、审视自己,更重要的是要让人类真正懂得,地球不是人类独有的。其它动物,一样是地球的主人!

课堂小练笔

1、请同学们拟写一则“保护动物”公益广告词。要求:

1、新颖别致;

2、简洁明了。

参考:

动物是人类的朋友,保护动物是我们的责任。

保护动物就是保护我们的家园。

尊重每一个生命,呵护每一个生灵。

地球上如果没有动物,人类一定会感到孤独。

2、一些作家是如何看待人和动物的关系呢? ★我们都是自然的婴儿,卧在宇宙的摇篮里

——冰心

★我常常思索,人和动物之间没有语言,他们心中互相认识的界线在哪里。在远古创世的清晨,通过哪一条太初乐园的单纯的小径,他们的心曾彼此访问过。他们的亲属关系早被忘却,他们不变的足印的符号并没有消灭。可是忽然在些无言的音乐中,那模糊的记忆清醒起来,动物用温柔的信任注视着人的脸,人也用嬉笑的感情望着它的眼睛。好像两个朋友戴着面具相逢,在伪装下彼此模糊地互认着。

——泰戈尔

六、课堂总结

本文是一篇通俗易懂的科普说明文,语言简洁、平实、准确、全面,浅显易懂,使人获得科学知识的同时,还能得到某种思想感情的陶冶和艺术上的享受。学习了这篇文章之后,我们应该重新审视动物,审视自己,更重要的是让我们真正懂得,地球不是人类独有的,动物一样是地球的主人。“让我们和动物和谐相处,爱护我们共同的家园——地球!”

七、布置作业:

观察一种动物及其生活习性,写一篇不少于500字的科普文。注意合理安排结构、准确选用语言,表现某种人文关怀。

八、板书设计:

动物游戏之谜

演习说 自娱说

动物为什么游戏

有待更深入研究

学习说 锻炼说

九、教学反思:

这节课后,经过认真的思考总结,我觉得以下几个方面在今后的教学中应该继续坚持。

首先,缩小课堂教学目标

《动物游戏之谜》作为一篇科普说明文,有着它自身特有的优势。文章思路很清晰,列举的动物游戏的现象非常有趣,语言也通俗易懂,饶有趣味,学生在阅读上没有什么障碍。那么这堂课学生最应该学什么?经过认真思虑,并结合新课程标准要求,我确定了以下三个教学目标:

1、把握文章内容,理清文章思路,体会科普说明文语言的特点。

2、培养学生筛选信息,概括信息以及叙述自己观点的能力。

3、培养学生勇于探索的精神,领悟科普文丰富的人文内涵。

但是一堂课只有四十分钟,要完成这三个目标明显过于困难,要使教学顺利有效的进行,就必须要缩小教学目标。经过再三斟酌,我将教学重点目标确定为培养学生筛选信息、概括信息以及叙述自己观点的能力。因此,一节课都是围绕这一个目标来进行教学的,教学目标小了,教学重点就突出了,教学实施也就更顺利。

其次,精心设置导语,引发学生兴趣

《动物游戏之谜》这篇文章是在列举了各类动物游戏现象的基础上,引发了“动物为什么要进行游戏?”这一疑问,而后通过各种假说来解答这一问题。动物游戏这种现象生活中多有存在,因此我在课前播放歌曲《童年》,让学生带着对童年的美好回忆进入课堂。在此基础上,我精心挑选了多幅有趣的动物游戏的图片,用幻灯展示给学生。同学们对这些图片非常感兴趣,尤其是给动物游戏加入“语言”,更增加了动物游戏的趣味性。在同学们的欢笑声中,提出一个疑问:动物为什么会有这些行为表现?从而导入新课。

常言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趣味性的导入为整堂课创设了轻松、和谐的教学氛围,教学氛围的和谐轻松是这堂课得以顺利实施的一个重要因素。第三,设置好教学内容的梯度

为了使教学进行顺利,在充分了解学生知识水平和认知规律的基础上,对教学内容的梯度做了安排。由基础字词的检测到培养学生概括能力的整体感知,再到文章重点部分的精读,最后围绕精读部分做了拓展延伸,让学生畅所欲言。教学各环节紧密相联系,并且始终围绕一个教学目的——培养学生筛选信息、概括信息以及叙述自己观点的能力。由于教学各环节层层深入衔接紧密,教学过程进展的很顺利。

第四,有效的人文情怀感染。

学生的思维是多样的,对于一个问题,答案也是丰富多彩的。尤其是对于语文这种特殊的学科,答案更是新奇而多样。作为教师,我们可以针对学生的回答做适时的变通,尽可能的将其转化为有效的教学资源。比如,在这次教学中,我设置了这样一个问题:科学家经过不懈的努力仍未圆满解决“动物为什么要进行游戏”这一问题,这究竟是什么原因?对于这一问题,多数同学的结论是“动物的游戏行为很复杂”。但一个同学站起来只说了五个字——要深入研究。学生的思维更加缜密,概括更加准确,简洁。还有些同学,大力宣传保护动物,爱护动物等。这都说明这节课的教学让很多学生受到了人文情怀的感染。

“人无完人,金无足赤”。这堂课整体课堂氛围很好,但不足也有。

最明显的不足就是教学内容安排上有偏差。对于科普文说明文,语言教学应该是一个重点,这一点在目标中已有体现。但实际教学中,由于担心学生对语言品析不感兴趣,怕学生感觉枯燥无味,致使课堂气氛低沉,因此,将本课的语言品析作为了下半节课的内容,而课堂的后半节课多用来拓展迁移,想以此训练学生表述自己观点的能力,但由于拓展过宽,也使这堂语文课有点偏离文本,显得不够充实。这是本课教学存在的一个重大缺陷。此外,本文教学缺乏亮点与新意,不能给人耳目一新之感。

优质教学 第6篇

如果在推行以上措施的同时,实施其他支持性的政策与项目,将使得对教师的投资更具成效。如果能够为教师提供数量充足的优质教学材料,特别是教科书和补充阅读材料,那么教师的课堂教学会产生更大的效用。一项以“非洲法语区国家联盟教育系统分析项目”(Programme d’Analyse des Systèmes Educatifs de la CONFEMEN,PASEC)和“东南非洲教育质量监测联盟”(Southern and Eastern Africa Consortium for Monitoring Educational Quality,SACMEQ)的评价结果为基础,对21个撒哈拉以南非洲国家的分析发现,在参加PASEC的国家中,学生在全部年级是否拥有教科书学习数学和学习法语的过程这两方面会产生显著差异。

但在乌干达,超过90%的四年级课堂中学生没有教科书。在对一项为塞拉利昂提供免费小学教科书的项目进行评估时发现,学校校长因为担心教科书短缺,将免费教科书存储起来而不是将其发放给学生。

一些来自撒哈拉以南非洲国家的研究表明,教科书对学习造成的影响仅在较富裕家庭学生或者较贫困家庭学生中存在。一个原因可能是教学材料在与教师培训及精心设计的教学模式联合时,才能发挥最大的效用,对肯尼亚和乌干达低年级阅读项目的评估结果也对这一原因提供了佐证。如前所述,许多教师没有接受充分的培训,感到没有自信进行母语教学。菲律宾的棉兰老岛地处偏远,在对这里的双语教育项目进行评估时发现,当教师有机会花时间学习本地语言并且编撰母语教学材料时,他们就会有更多的信心来教授母语。

另一个合理的原因是,在文化环境受限的低收入环境中,教科书很难为身处边缘状态的学生带来益处。在这些地区,阅读的机会不仅极少,并且分布更加不均衡。根据联合国儿童基金会“多指标类集调查”(Multiple Indicator Cluster Surveys)公布的结果,在老挝,拥有3~4岁儿童的家庭中有至少3本儿童图书的家庭比例仅为5%,其中最富裕家庭的比例为24%,最贫困家庭的比例为0.5%。不丹和加纳也存在类似的不平等现象,如至少拥有10本图书的儿童比例仅为1%。不仅如此,这些图书的编写很可能没有使用儿童的母语,即使文化环境略好的国家中也存在这样的情况,如塔吉克斯坦。

鉴于这些原因,提供补充阅读材料是培养阅读技巧所必需的。但是,当弱势背景学生在阅读练习中难以获得来自家庭的支持时,教科书和补充阅读材料的印刷应当在板式、插图、色彩和字体方面针对其需求做出适当调整。

优质教学 第7篇

关键词:初中物理,创新教学,探究能力,实验教学

随着素质教育的推进,在初中物理课堂上,教师不再是高高在上的知识灌输者,他们成为学生学习的伙伴和引导者。在进行物理教学设计时,教师要了解学生的物理知识基础,从他们的兴趣出发进行创新教学,使新的教学模式能激发学生的参与积极性,让他们成为知识的探究者和发现者,有效地促进他们物理创新思维的发展。

一、创设活跃的课堂氛围,激发学生的思维积极性

在新课改背景下,物理教师要改变传统教学中枯燥、单一的教学模式,从学生的兴趣出发,创设多样化的教学模式,激发学生的探究热情,活跃课堂氛围。在活跃的氛围中,学生的思维积极,他们对物理知识能产生比较强烈的探究欲望,从而主动地进行新知识的分析和思考,促使新旧知识之间建立联系,使学生深刻地掌握物理理论知识。在创设活跃的课堂氛围时,教师要和学生建立平等的关系,和他们进行积极的沟通交流,了解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情况。在教学结束之后,可以有针对性地进行练习题强化训练,让学生在练习过程中掌握这些知识,促进他们物理思维的发展。

二、结合生活中的现象进行教学,引导学生深入思考

在传统的初中物理教学中,教师严格按照教材中的内容进行教学。在接受枯燥的物理知识时,学生的学习兴趣不高,不能主动跟随教师讲解的思路进行思考和分析。在被动的学习状态中,他们在遇到问题时不主动进行提问和探究,甚至自动忽略问题,导致学习能力能有效提高。随着新课改的深入,在教学中教师要注重学生学习能力的发展,引导他们亲历知识的形成过程,让他们对物理知识产生强烈的求知欲,使他们积极地进行思考和学习。在初中物理教材中,很多物理知识和生活现象相联系。在教学中教师要结合教材创设生活情境,让学生在熟悉的生活现象中探究物理知识,激发他们的好奇心,让他们感受到物理知识在生活中的作用,进而积极主动地探究教材中的知识。例如,在教学“运动的描述”时,教师可以用生活中的情境进行导入:马路上有两辆并排停放的汽车,你坐在其中一辆汽车里,观察另一辆汽车。当另一辆汽车开动时,你感觉自己坐着的这辆汽车在缓慢行驶,这是什么原因呢?由于学生都有这样的经验,教师用这样的生活情境能激发学生的好奇心,让他们迫切地想要知道为什么会有这种感觉,顺利地让他们进行新知识的探究,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让他们在主动学习过程中加深对知识的理解。

三、以学生为主体进行教学,培养他们的思维创新能力

在物理课堂教学中,发挥学生的学习主动性是构建高效课堂的决定因素。只有让学生进行大胆积极的探究,才能让他们深入地理解和掌握物理知识,提高教学效率。因此,在教学中,教师要深入探究、挖掘教材中的内容,找到学生感兴趣的知识点,结合创新的教学方式来进行教学,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在学生主动学习过程中,他们的思维积极活跃,能运用已有的物理知识进行分析和思考。由于学生掌握的物理知识有限,在分析新知识时容易和已有知识产生矛盾,这正是促进学生物理思维的催化剂。

四、结合多媒体进行教学,发展学生的物理思维能力

在初中物理教学中,运用多媒体进行教学能把抽象的物理知识设置成直观的图像进行展示,让学生通过多媒体建立与物理理论知识的联系,让他们在轻松的状态下进行学习,不断掌握新的知识,促进他们物理思维的发展。在多媒体教学中,学生摆脱了单一、枯燥的被动学习状态,发挥他们的探究主动性,使教学活动在学生的参与下高效进行。例如,在教学“光的折射规律”时,让学生探究光在大气层中的传播情况时,不能创设实验条件让学生进行观察。这时,采用多媒体创设情境,可以给学生演示太阳光穿透大气层的模拟动画。通过多媒体演示,让学生深刻地理解和掌握教材内容。在物理教学中,通过多媒体进行教学,能拓展教学内容,除了让学生掌握教材中的内容,还能让他们观看到很多从教材中拓展的有趣的物理现象,充分激发了他们学习物理知识的兴趣,让他们在探究和分析中发展了物理思维能力。

五、注重实验教学,在实验操作中促进学生对知识的理解

物理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在物理教学中,教师要注重实验教学,激发学生的实验兴趣,让他们在实验中加深对物理概念、定律的理解。在进行实验时,教师要改变一成不变的实验方式,结合教材内容用创新的方法来进行实验,激发学生的兴趣,使他们产生强烈的探究欲望,积极地投入实验过程中。例如,在教学“摩擦起电”时,教师一开课就给学生来个富有戏剧性的表演———演示实验,并请学生认真看:教师先用绸子摩擦玻璃棒,然后将它靠近事先准备好的纸屑或羽毛,奇特的试验现象让学生发出惊叹———“呀!羽毛、纸屑被玻璃棒吸起来了。”好奇的心理会促使学生更关注后面的实验,对学习产生浓厚的兴趣。

优质教学 第8篇

一、创设情境,回归生活,培养学生的情感态度

列夫·托尔斯泰说:“音乐是人类情感的速记。”可见,音乐不仅能给人带来感官上的享受,更能直接有力地进入人的情感世界,点燃其情感的火花,使其看到最真实的自己。结合这一点,我会围绕教材创设情境,引导学生融入音乐,带着勃发的情绪鉴赏体会,深刻领会情感的艺术。

比如,《拥军秧歌》着重描述了八路军拜年的景象,在情感表达上很有张力,对学生正确价值观的形成很有帮助,所以我就借助情境创设的方法具体引导,让学生边听边赏,加深体会。首先,我让学生安静下来,直接让他们欣赏《拥军秧歌》,引导其体会。一首歌毕,学生被其中欢快、热烈的情绪感染,不自觉地舞动起来,整个课堂就是音乐的海洋,学生仿佛亲身去到了陕北,看到了军民鱼水一家的情景。在这样的氛围下,我再向学生介绍歌曲的背景和特点,就能促进他们感悟,让他们深深领会陕北人民对八路军的敬佩、热爱之情,使得教学事半功倍。

此外,我会围绕教材,结合学生生活设计情境,让他们在学习中感受生活,懂得在生活中学习,做一个会感受、会学习、会生活的人。如在教《摇篮曲》时,我让学生在课堂上扮演父母的角色,亲自体会为人父母的艰辛,从而让他们学会孝顺父母、尊敬长辈。有了这一体验,学生不仅很快就掌握了歌曲,还在实践中形成了良好品质,一举两得。

二、因材施教,丰富教法,激发学生参与兴趣

很多学生之所以不喜欢音乐课,是因为我们过多地强调技法性的知识,让其在学习中产生了畏难情绪,原本就没有兴趣的东西,有了难度后就更不想接触了。明白这一原因后,我们就要注重兴趣导学,先吸引学生注意力,然后再因材施教,深入浅出,提升教学有效性。

比如,在设计《彩云追月》这一课时,我就请学校民乐团的学生到课堂上演奏,因为他们之前演奏过,对这方面的知识比较了解,可以为学生现场解答。有了这一环节,可以改善原本枯燥生硬的教学,学生能被其吸引。到了那堂课,民乐团的学生准时赴约,我让他们先在学生面前演奏,没想还没开始演奏,学生已经被他们“酷炫”的乐器吸引,充满了好奇,欢呼着让他们演奏。看到这样的反应,我松了一口气,趁热打铁让乐团演奏,并且提醒学生注意观察乐器演奏。演奏过程中,学生很仔细地欣赏、观察,对三架头和五架头充满了好奇。一曲毕,教室里响起了阵阵掌声,学生被这民乐深深吸引,同时对乐器产生了很多问题。于是,我就把课堂交给学生,让其自主提问,然后民乐团的学生一边示范一边讲解,帮助学生理解。在这一过程中,学生不仅没有对不熟悉、有难度的音乐学习产生排斥、畏难情绪,还提高了学习积极性,提升了教学效率。

由此可见,在音乐教学中因材施教十分重要,能让学生在兴趣的驱动下积极参与,有效突破难点,拓展自身的知识。

三、鼓励创造,发挥想象,促进学生实践感悟

爱因斯坦曾说:“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想象力推动世界,是知识进化的源泉。我的一切都来源于音乐的启发。”有效的音乐教学不仅要传授给学生知识,帮助他们掌握技能,还要鼓励他们充分发挥想象力,变成为课堂的梦想家、演奏家乃至作曲家,给自己创造更多可能。

比如,在学完歌曲《采茶舞》后,学生对壮族采茶风俗记忆很深刻,觉得很有民族风味,回味其韵律,念念不忘。我欣慰之余,觉得这是一个鼓励他们创新的好机会,于是就设计了一个活动:采茶舞跳给你看。这是一个竞赛活动,让学生以小组的形式合作,大家聚在一起根据歌曲的节奏、风格设计舞蹈,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做一回“编舞老师”,然后比比哪组跳的舞好看,选出最出色的舞蹈展示给大家看。活动一开始,学生马上自由分组,积极展开讨论,班级氛围十分活跃。合作力量大,学生很快就设计好了,我就马上开展竞赛评比,让学生展示自己的设计,比比谁的作品更能突出歌曲风格。在展示的过程中,学生用心地跳着,虽然不是很专业,甚至有些滑稽,但每个动作都可以看出其认真和创新,都让人眼前一亮。

此外,学生不仅是课堂的主体,更是生活的主人,我们要将其创新实践与生活联系起来,在帮助他们实现自身价值的同时促使他们回味生活,迸发灵感。比如,在学完一首维吾尔族歌曲后,学生对少数民族舞蹈很感兴趣,我就设计了一个作业,让其联系自身将生活中一些很平凡的动作融入舞蹈,实现生活和音乐的有机结合。

总之,将趣味引入课堂是提升初中音乐教学有效性的途径,不仅能激发学生兴趣,鼓励他们主动探究,还能培养他们创新实践的能力,实现能力的挖掘。具体实施时,我们要结合学生学情,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让他们快乐学习,有效掌握,让音乐课堂充满欢声笑语。

摘要:音乐作为一门必修学科,在初中教学里占有重要地位,是学生感受世界、表现自我的有效手段。在初中音乐教学中,我们要尊重学生个体的音乐体验和学习模式,引导他们积极参与,主动实践,使其在不断的探索、感受中提高审美能力,发展创新思维,培养正确的价值观,为更深入的艺术学习奠定基础。

优质教学 第9篇

低效教学的表现及思考

低效性课堂的主要特征是课堂教学效率低, 教学效果差, 教学效益小。即高投入低产出。具体表现在:教师主动填鸭, 学生被动接受。课堂教学目标不明确或泛化, 教学情景单调或造作, 教学设计不科学, 过程缺少探究性。讲课缺少艺术性, 学生缺少参与性, 教师缺激情, 课堂缺活力, 教师教得累, 学生学得乏。

现象一:教学理念陈旧, 专业知识匮乏

从日常深入教师的课堂教学以及课后与教师的讨论交流中, 我们发现:部分教师的教学质量, 或微观到课堂教学的效益不高, 并不是教师不努力。相反, 教师在备课、上课、批改作业、辅导学生都是相当认真的。这些教师有一个共同点, 就是课堂教学中都非常重视知识和技能的讲授, 而方法和手段都单一、落后。无论是新课、复习课、试题 (试卷) 讲评课均突出一个“讲”, 教师讲学生听, 教师写学生记, 一节课常常是一讲到底, 让学生牢记的是结论。由于以讲代学, 没有学生活动环节, 没留给学生思考的时间和空间。学生在课堂始终处于被动接受的局面, 思想得不到激活, 思维得不到训练, 知识的理解和运用自然成为遗留问题。一检测, 学生的成绩与期待的差距甚远。这样的做法, 让人明显感觉教师教得苦, 学生也学得苦, 也明显表现出是以教师为中心、重教轻学、重知识轻能力、重结果轻过程, 受传统思想观念的制约。教师如果不转变思想观念, 学生的主体地位就得不到应有重视, 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无从调动, 运用知识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就得不到应有的发展提高, 学生所获得的只能是结论性的死记硬背的东西。

现象二:目标确定不明, 内容主次不分

教学目标的有效性是课堂教学有效性的重要前提。而目前三维目标的割裂导致了教学的盲目性、随意性和最终的低效性。三维目标的割裂现象主要表现在:其一, “游离”于知识、技能之外的过程、方法, 为活动而活动, 这种活动既不利于知识、技能的掌握, 又无助于学生思维能力的发展, 是没有价值的, 因而是低效、无效的。其二, “贴标签”的情感、态度、价值观, 即脱离教学内容和特定情境, 孤立地、机械生硬地进行情感、态度、价值观教育, 这种教育是空洞的、无力的, 因而也是低效甚至无效的。其三, 只关注知识的授受和技能的训练, 这种现象依然存在, 这种教学在强化知识、技能的同时, 冷落、忽视了过程、方法与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从而从根本上阻碍了学生的发展。

教师为省事用教辅代替教材, 代教案, 对课堂教学的内容没有进行精心的选择和组织, 导致所教内容脱离新课标要求, 有的还仅仅是凭自己的“老经验”, 不管有用无用全部拿到课堂, 耗费了时间, 但做的的确是“无用功”。课堂教学内容的安排不考虑教学目标的指向和学生已有知识结构等因素。对于学生难懂的、达成目标重要的不作为主要内容安排, 对于学生通过课前预习、课堂自学或交流互学懂的内容, 不尽量缩减。总是眉毛胡子一把抓。千篇一律的模式、轻重不分彻头彻尾地讲解。不管学生是否能够接受, 内容讲完, 教学任务就算完成。

现象三:教学活动的外化, 教学层次低下

新课程实施以来, 课堂变活了, 这在一定程度上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学习热情和主动精神, 但在“参与”和“活动”的背后, 却透露出浮躁、盲从和形式化倾向, 学生内在的思维和情感并没有真正被激活。典型表现在“自主”变成“自流”, 只赋权却不增能, 课堂展现的是学生肤浅表层的、甚至是虚假的主体性, 失去的却是教师有针对性引导、点拨和具体帮助的重要职责。合作有形式却无实质。学生之间在缺乏问题意识和交流欲望的背景下, 应付式、被动式地进行“讨论”, 缺乏平等的沟通和交流, 尤其是缺乏深层的交流和碰撞;探究有形无实, 学生只是机械地接部就班地经历探究过程的程序和步骤, 缺乏好奇心的驱使和思维的探险以及批判性的质疑, 从而导致探究的形式化和机械化, 变成没有内涵和精神的“空壳”。有人批评我们的课堂有“温度”无“深度”, 也是这个道理。虽然让人感受到热闹、喧哗, 但极少让人怦然心动, 究其原因, 就是课堂缺少思维的力度和触及心灵深处的精神愉悦。

与学生的两个发展水平相对应, 我们把教学分为两个层次:针对最近发展区的教学是高层次的教学, 针对现有发展区的教学是低层次的教学。显然, 只有高层次的教学才能促进学生的发展。从教学实际来看, 当前课堂教学存在的突出问题就是, 教学滞后于学生的发展水平和学习能力 (学习潜力) :从具体一节课来说, 我们首先要弄清楚:哪些教学内容是属于现有发展区的问题, 是学生可以通过独立学习掌握的, 哪些教学内容是属于最近发展区的问题, 是需要同伴互助和教师帮助才能掌握的。现在的课堂教学往往层次不分明, 教师常常花很多时间解决学生能够独立解决的问题, 这不仅导致教学水平和效益的低下, 更为严重的是阻滞学生学习能力的发展以及学生责任感的形成。一位文学教授曾经指出, 语文无效教学的重要原因就是语文老师的解读思维活动与学生同在一个层次上, 他要讲的不用讲学生就已经自明, 即便这个时候老师明智地采用提问式, 让学生自己给自己讲, 这仍然是浪费教学资源。因为这对学生来说没有增加新的信息。教师讲授往往只是对文本信息的重复性归结, 是学生已经懂得的“真理”, 学生不能从老师那里摄入任何有效的能够生成思维能力的成分。这是当前语文课文本解读最失败的地方。从教学全过程来说, 整个教学过程就是一个“从教到学”的转化过程, 在这个过程中, 教师的作用不断转化为学生的学习能力, 随着学生学习能力由小到大的增长, 教师的作用在量上也就发生了相反的变化, 最后是学生完全的独立, 教师作用告终。遗憾的是, 现在的教学缺乏一种动态的、变化的观点, 教与学始终处于平面、定格的关系, 先教后学, 教多少学多少, 教支配、控制学甚至替代学, 学的独立性、独立品格丧失了, 教也走向了其反面, 成为遏制学的“力量”, 教师越教, 学生越不会学, 越离不开教, 学生虽然获得了知识, 但学习能力并没有真正的提升, 所以, 教学层次也就始终上不去。这也就是为什么我们现在常看到这样的怪现象:年级和学段越高的课堂, 教师教得越多, 教得越满。

现象四:备课重教材轻学生, 上课重个别轻全体

当前, 教师备课仍然重教材轻学生, 没有实现备课重心由“备教材”向“备学生”的转移。教师备课的重心仍然是备教材中的知识和技能。在课堂教学中, 教师似乎想体现以学生为中心的课堂教学, 然而, 在学习时间分配、话语权占有、传授权威性等方面仍占绝对主导和控制地位。不敢放手让学生自主学习, 不舍得把学习时间还给学生。担心一旦把时间交给学生后, 学生便不好好学习。

教学中, 教师不面向全体学生, 名义上是多让学生活动, 实际上是几个优等生控制课堂, 读说演练, 都是那么几个人, 一两个学生当主角, 其他学生当配角, 或者是观众, 只是看与听, 呆坐不动, 到后来他们连手也不举了, 因为举也白举, 老师早有安排。

现象五:教学模式单一, 教学效果低下

新课、复习课、习题评讲课全部都是统一的一种模式, 形式都是教师讲, 学生听, 复习课的作用仅仅是知识和技能的再现, 教师重视的是把已经学过的东西从头至尾浓缩式复述, 既没有新意, 又不全面, 达不到对知识系统的建构以及运用能力的培养。习题课 (或试卷评讲课) 中比较普遍的是教师向学生和盘托出正确的答案, 对试题的分析也仅仅是教师个人的活动, 教师向学生展示的是自己的解题技能, 缺乏让学生参与析题、破题过程, 学生感悟到的只能是教师就是比学生“聪明”, 课后学生遇到新的问题依然束手无策。不少新教师由于对评讲课的模式要求不清楚, 因此评讲是平均用力, 面面俱到无所侧重, 不能由点及面进行归类和举一反三, 课后遇到变式问题又是无从下手。因为课堂效益不高, 一节课不能解决应该解决的问题, 教学进度被拖下来, 为了完成教学内容, 比要求大大增加课时, 加班加点, 不惜“牺牲”掉学生本来少得可怜的自习时间, 一学科追加课时, 其他学科也不落后, 纷纷加课时, 惟恐学科阵地丧失, 最终的结果得不偿失……

正是这些模式陈旧和落后, “高耗低效”现象的存在, 严重地制约了学科课堂教学质量的提高。因此从课堂教学入手, 从课堂教学的模式变革作为突破口, 狠抓课堂教学质量的效益和提高, 已经成为当务之急。

变低效为有效教学的对策

1. 以师为本, 强化研训, 提升教师的理念和素质

学校领导班子要树立与时俱进的观念, 把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作为推进素质教育、提高教学质量的抓手, 设法拓宽渠道, 改善办学条件, 为教师培训、教学研究提供经费支持, 彻底改变“一次培训定终身”的思想。

一要引进多元培训模式, 提高教师的专业素质。把新课程培训工作作为一项长抓不懈的主要工作。利用假期集中培训, 过好教材疏通关;利用各种实验通讯、研究报刊、教育杂志、培训手册、录像光盘 (碟) 、讲座等多种资源进行针对性的问题学习;根据教学中遇到的实际问题, 开展教学研究, 课题研究、行动研究的跟踪培训, 引领教师转变观念, 更新知识, 改变教法, 提高教师的专业素质。

二要创设宽松环境, 引领教师的专业发展。第一, 实施“读书工程”。目前, 有相当比例的教师没有读书的习惯, 大多教师只看教材和教参, 甚至没有通读过课程标准。学校要为教师创设环境, 实施读书工程, 引导教师学习新课程理念, 掌握教学模式的的更新与运用, 学习所教学科的专业知识, 了解教育学、心理学发展的新成果, 掌握信息技术和现代教育技术的运用, 丰富跨学科的知识。提升教师内涵, 成为学习型的教师。第二, 开展课题研究。要树立向科研要质量的意识, 鼓励教师积极承担上级的实验课题, 帮助他们把教学中的真问题提升为研究课题, 最大限度地发挥集体优势, 达到智慧共生, 成果共享。促使教师由教书匠向研究型教师转变。

2. 以生为本, 夯实常规, 促进学生的进步和发展

有效教学必须以学生的进步和发展为出发点和归宿。因此, 要抓好常规教学中的“备、教、学、练”等各个环节的有效性, 才可能打造出高效的、优质的课堂教学。具体应研究好以下“四个有效”:

一是研究“备”的有效性。集体备课是实施有效教学重要途径之一。我们要积极创设“集体备课, 资源共享, 个人加减, 反思提升”的备课框架。首先要认真落实好各组每周的集体备课研讨活动和个体二次备课。其次, 备课中要处理好两个方面:第一, 要牢固确立三维目标的意识, 为每一节课制订切合实际的课程目标, 并准确地加以描述, 使每一节课都有明确清晰的教学方向, 这是提升教学有效性的前提。第二, 要依据学科特点和学生认知水平, 精选教学内容, 突出学科特色, 抓住教学重点, 突破教学难点, 使每一节课都让学生有实实在在的认知收获和学科感悟。在优化教学设计的基础上, 引导学生主动学习、自主探究、合作学习。

二是研究“教”的有效性。如何解决“教”的有效性?面对“增肥”了的新教材, 怎样处理?面对一片题海, 哪个该讲?教师应该尽快从学科本位走出来, 用大课程观解决教教材的问题;用整合观解决教学内容的选择问题;用师生互动解决教学方式单一的问题;用学情研究解决重复训练的问题;实施选课制度下的走班制教学, 用学科分层解决学生的需求差异问题。要处理好以下三方面的问题:

第一, 要真正确立学生主体地位, 充分发挥教师主导作用, 既要注重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又要引导学生进行深入的思维和有深度的交流讨论。

第二, 要在最近发展区上做文章、下工夫, 要十分注重发挥学生的独立性和培养学生的独立学习能力以及学习责任感, 加强教学的针对性, 不断提升教学的层次和水平, 使教学走在发展的前面。

第三, 要把生成和预设和谐统一起来, 既要注重高水平的预设又要注重动态的生成, 从而既提升知识教学的效率又提升能力培养的效果。

三是研究“学”的有效性。高效课堂不仅关注教师讲得多么精彩, 更加关注学生学得多么主动。教学中, “要帮助学生提高学习自觉性, 逐步掌握学习方法, 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必须在以下三方面下工夫:一是引起学生学习的意向, 即教师首先需要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 教学是在学生“想学”的心理基础上展开的;二是指明学生所要达到的目标和所学的内容, 即教师要让学生知道学到什么程度以及学什么, 学生只有知道了自己学什么或学到什么程度, 才会有目的地主动参与;三是采用易于学生理解的方式, 即教学语言有自己的独特性, 让学生听清楚、听明白。因此, 需要借助一些技巧, 如重复、深入浅出、抑扬顿挫的语调等。

同时, 要充分体现自主性、探究性、合作性三个基本持征:在学生学习的自主性上, 我们首先关注学生的参与状态, 关注学生课堂活动参与的广度、形式、时间及效果。在学生学习的合作性上, 要有多边、丰富、多样的信息联系与信息反馈, 整堂课有着适度的紧张感和愉悦感。在学生学习的探究性上, 要把教师的外部教导转化为学生的内源性动力。让学生敢于质疑、善于质疑, 敢于从不同角度、用不同的方法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 要使对话成为课堂教学的常态, 教师要根据课堂教学中生成的各种资源, 形成后续的教学行为。即动态成常态, 生成成为过程, 使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创造能力得到激发和提升。

3. 以思为径, 教学相长, 追求优质教学新境界

有效反思是有效教学的保证。如果我们不断反思, 不断学习, 与时俱进, 能把从教和学两个方面发现的问题和成功之处细心冷静地思考和总结, 并能把有效的教和学的方法灵活地运用到以后的课堂教学活动中, 教学的效益才能得到提高。因此, 我们在达到有效教学这一基本要求的基础上, 应积极追求高质高效、高水平高境界, 让学生充满梦想和希望的教学, 即优质教学。从而使我们的课堂变得深刻、独到和广博;富有启发, 闪烁智慧, 让学生充满梦想和希望, 让自我生命激情在课堂中绽放。

高职优质课程教学方法探析 第10篇

当前,以高等职业教育为代表的中国职业教育正面临新的突破性发展。高职的教学改革已经从宏观(全国、省市地区的布局等)发展到中观(学校、专业)和微观(课程与教师)。如何提高高职学校课程教学质量,抓好优质课程建设,提高学校的核心竞争力,对高职院校的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高职优质课程应围绕专业培养目标,突出“实践性”,强调“职业性”和技术的“应用性”。优质课程的定位应体现为“职业性、技术的应用性和示范性”。优质课程的建设是打破传统教学理念,探析多种成功的教学方法并合理运用,提高教学质量的实践过程[1]。

2 常用教学方法辨析

高职教学采用的教学方法有很多种,其中以案例教学法、目标教学法、任务驱动法最受广大师生的欢迎。下面就分析一下这三种教学方法的特点。

2.1 案例教学法

所谓案例教学法[2],就是通过教师讲授,组织学生分析、讨论实际案例,撰写案例总结等过程来实现教学目的的一种教学方法。这种方法的突出特点是,在案例教学中,由于学生是主角,通过他们的亲身参与,极大的调动了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通过对案例进行讨论,加强了理论知识的应用,既巩固了学生所学的基本理论知识,又提高了他们的实际操作能力。案例教学法是一种具有启发性、实践性,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综合素质的一种新型的教学方法,在教学中受到同学的普遍欢迎。

案例教学法也有缺陷。案例的编写是为了适应单一教学单元并集中考虑某类问题。为了使学生集中注意教师强调的某些问题,案例中还要省略一些东西,而在现实生活中,情况会复杂得多。

2.2 目标教学法

目标教学法[3]是一种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学目标为主线的教学方法。教师以教学目标为导向,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围绕教学目标展开一系列教学活动,并以此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与积极性,激励学生为实现教学目标而努力学习。这种方法的突出特点是教学活动过程中确立以理论为实践服务的指导思想,注重知识的实用性,有的放矢地培养学生的期待心理,倡导教学过程中师生间的互动性,并以此来确保教学目标的实现。

目标教学法要求的标准比较高,如果学生能力差异大,目标设置合理性将很难把握,最终会制约目标教学的实现,影响教学实效。

2.3 任务驱动法

“任务驱动”教学[4]是建构主义理论中的一种教学模式,是将所要学习的新知识隐含在一个或几个任务之中,学生通过对所提的任务进行分析、讨论,明确它大体涉及哪些知识,并找出哪些是旧知识,哪些是新知识,在老师的指导、帮助下找出解决问题的方法,最后通过任务的完成而实现对所学知识的意义建构。这种教学方法的优点是,通过任务的设置,既培养了学生如何去发现问题、思考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又培养了学生创新意识和自主学习的习惯。

任务驱动教学[5]要求教师有较高的素质和勇于奉献的精神,教师设置的任务要现实有趣、系统有度,任务所涵盖的知识应具有紧密的联系,既要适合学生现有的知识水平和能力,也要有利于学生形成系统的知识和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任务的设置还要能引导学生深入讨论,对学生及时做出较为客观的评价。

3 综合运用多种教学方法的教学设计

究竟哪一种教学方法最好?这是难以简单回答的问题。教学方法就其本质而言都是辨证的、具体的,任何一种教学方法总是有效的解决一些问题,但又不能同时有效解决另一些问题,它们是有利有弊,利弊伴生。所以,教师在具体教学实践中,不应拘泥于采用某一种教学方法,而应有针对性地根据不同授课内容及对象,选择综合运用多种教学方法,方可收到理想的教学效果。

笔者作为教学一线的教师,在院级优质课程———《Dreamweaver课程》的教学实践中,确定了综合运用多种教学方法,提高课堂教学质量的思想。

笔者课堂教学的设计思想如图1。

1)兴趣导入:根据课程内容的需要,创设情境,引入相关案例,让学生观察、欣赏、交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的主动性。紧跟着导入新课,通过分析实例来提出任务。

提出任务学生的兴趣被激发后,这时就要适时的提出任务。根据教学内容,结合学生实际,围绕教学目标这个大项目通过实例的演示后,再与学生一起分析、提出小任务。在小任务中包含旧知和新知,层层推进,最终实现总体教学目标,使学生在完成小任务中逐步学会新知识、掌握新技能。

2)教师示范:采用目标导向、任务驱动教学法,进行项目的制作;通过完成项目,达到掌握本节知识点的目的。在进行知识点单元教学前,预先告知同学们知识点所要达到的教学目标,使学生形成一种对学习目标的心理准备,做到有备而来。而在实现教学目标的过程中,强调结论及其应用,精讲多练、讲练结合,不断地设法引导学生向既定的教学目标接近,并在实现教学目标后与学生一起进行课堂总结,以便学生巩固提高。

3)学生练习:通过练习来进一步对新学的知识和技能进行再操作,加深理解和运用,巩固学习成果。在练习中,可以让学得快学得好的同学指导操作不熟练的同学,让学生和学生互动,教师同时也对学生进行辅导,组织学生进行练习。

4)交流讨论:由于学生的差异,在尝试练习的过程中会出现不同的问题。这时教师就应引导学生围绕任务,提出自己在尝试练习中的不足,或把自己完成任务的方法说出来,介绍给大家。同时,教师要把一些在操作中容易出错的地方或是一些小的技巧讲给学生,让他们通过练习来体会、理解操作方法。

评价小结:根据教学需要,可以分两步进行,首先,对学生在本节课中的较好的作品通过投影仪在全班进行展示,或让学生在学生之间、小组之间进行展示。通过展示表扬和鼓励学生,让大家共同分享成功的快乐,体验本节课所学知识的乐趣。在展示结束后可对学生在课堂中的表现进行鼓励性的评价,将不足化为希望,小结本节课。

4 综合运用多种教学方法的教学实践

下面以《动态HTML的设计》章节为例,探讨一下综合运用多种教学方法的教学设计在课堂教学中的运用。

1)章节名称:《动态HTML的设计》

2)教学目标及要求

教学目标:了解和掌握动态网页制作的基本步骤和方法。

教学要求:熟悉和掌握数据库的连接、记录集的定义、动态数据绑定、服务器行为的添加等方法。

3)教学重点:定义记录集;2)动态数据绑定。

4)教学难点:应用服务器行为。

难点突破:在进行知识点单元教学前,预先告知同学们知识点所要达到的教学难点目标,使学生形成一种对学习目标的心理准备,做到有备而来。而在实现教学难点目标的过程中,强调结论及其应用,精讲多练、讲练结合,不断地设法引导学生向既定的教学目标接近,并在实现教学目标后与学生一起进行课堂总结,以便学生巩固提高。

5)实验仪器及教具:计算机、多媒体教学平台、挂图等。

6)教学过程如图2。

采用综合运用多种教学方法进行课堂教学思路,在建设优质课程的教学过程中受到广大学生的欢迎;学生学习兴趣高涨,积极主动地接受教师的引导,课堂气氛活跃,教学实效显著:

1)激发了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和积极性,学生的学习兴趣明显提高;

2)激发了教师更新知识、提高能力意识;

3)最大限度地利用新技术特别是信息技术的各种最新成果,提高了教学效率;

4)让学生真正动手、动脑,自我设计、自我研讨、自我分析、自我总结,完成教学内容,培养了其创造思维和综合解决问题的能力;

5)理论与实践得到最优结合,改变了过去教师教的吃力,学生还难以理解的现状;

6)学生的综合能力得到明显提高,教学质量和教学效果好。

5 结束语

《Dreamweaver课程》的教学,由于教学方法的创新和成功运用,取得了院级教学优质课程奖和广东省高职高专IT专业优质课竞赛特等奖。事实上,国内外不少高职院校在教学实践中已积累和创造了一些综合运用教学方法的经验。当然,课堂教学方法多种多样,采用什么样的教学方法应根据具体的教学内容而定,正所谓“教必有法,教无定法”。不断地追求最佳的课堂教学效果,是广大教育工作者不懈的追求。

参考文献

[1]戴士弘.高职教改课程教学设计案例集[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7.

[2]鲍金良,晓芳.案例教学法在课堂教学中的应用分析[J].内蒙古财经学院学报:综合版,2003(4).

[3]戴红霞.目标教学法探索与实践[EB/OL].http://www.jsit.edu.cn/jxky/lw/mbjxf.htm.

[4]实施任务驱动,激活计算机课堂[EB/OL].http://223.cwedu.com.

[5]王明伦.高等职业教育发展论[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7.

[6]教育部.教育部关于以就业为导向深化高等职业教育改革的若干意见(2004)1号[Z].

[7]耿菲菲.美国的4—H素质教育[J].国家教育行政学院学报,2006(3).

[8]王明伦.高等职业教育发展论[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7.

如何实现初中化学优质教学探究 第11篇

关键词:化学实验;学习兴趣;魅力课堂;优质高效

一、课堂教学魅力的创造

1.教师主导,学生主体

以往的教学中,教师在课堂上处于主导作用,而忽视了学生的主体性,新课改要求要把学生作为课堂的主要参与者,但是,教师作为课堂的引导者也是不可缺少的。不能错误地认为学生为主体就放任学生过渡自由,从而会走上另一个极端,教师应该引导学生在满足合理需求的同时,让他们明白哪些是重要的,哪些是不合适的。新课程是崇尚民主的,可以积极采纳全班同学的观点,并分析,但是,并不意味着否认课堂的严格管理,只有把课堂规范了,才能有一个严谨的学习环境,真正做到课堂的优质化。

2.创设情境,趣味引入

创设情境教学在近年来,受到了各个学科老师的欢迎,这不仅可以调动学生积极参与学习的兴趣,而且活跃了课堂气氛,把一些抽象的问题简单化、形象化,让学生更加容易理解。此外,还可以采用多媒体辅助教学的方法,课堂上使用一些动感的动画来引入教学,多媒体教学具有图画、音效等优势,能够很好地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提高学生参与学习的兴趣。

3.讨论教学法

在课堂上,能够激起学生热烈的讨论也是教学有效性的重要策略。在讨论中,学生可以发表自己的观点,引导他们自主学习探究,这个过程是很珍贵的,学生可以锻炼自己的思维能力,还可以尝试到探索科学知识的乐趣。首先,教师要引导学生积极投入讨论的氛围中去,让每一个学生都对所讨论的观点有充分地了解和认识,然后利用课余时间去搜集资料。其次,讨论固然重要,但教师让学生了解进行讨论时遵循的基本原则更重要,在讨论中,必须在老师的引导下进行,不能让学生自由发挥,没有针对性地讨论不会取得预期的良好效果,反而还会耽误有限的教学时间。

二、在化学实验教学中开展探究式教学法

化学作为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所以就注定学习化学离不开实验,很多知识都是通过实验来证明的,这个过程很充实,而且会给学生留下很深的印象。所谓探究实验教学,指的是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通过教师的引导,充分发挥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运用科学研究的学习方式自主的获取相关知识以及用知识解决问题的学习方式。对于初中化学新课程而言,教师要重视对学生实验操作能力的培养,在实践操作中树立创新意识,逐渐培养他们能够充分运用化学实验来对新知识探索和学习的能力,班级的学生差异很大。作为教师,我们更要尊重学生的这种差异化,采取差异化教学策略,设计不同的探究问题,从创新实验教学的思路出发,不断提高化学实验的有趣性和探究性,充分激发学生对化学实验的学习热情,从而满足每一位学生对知识的需求。

在新课程进行课堂教学实施过程中,我们需要不断进行清理和反思,只有学习课程方案、课程标准,制订出适合学生和自己的教学转变方案,才能从容进行新课程优质化的课堂教学,并使教学在此基础上不断得到发展和完善。

参考文献:

高白龙.新课程理念下的化学课堂教学实践的几点思考[J].中国人民大学书报资料中心,2010(2).

基于学生差异的优质教学探索 第12篇

关键词:差异教学,优质教学,基本表征,逻辑保证

社会进步和发展需要不同层次不同类型的人才, 多元文化追求“差异性的价值”, 这是社会对差异教学的客观要求。正是在这种背景下, 以促进学生最大发展的差异教学实验应运而生。优质教学是推进与实施新课程的抓手, 抓住优质教学, 就掌握了素质教育的主动权, 抓住了大面积提高教学质量的要害, 因此, 重视学生的个体差异, 树立“照顾差异、追求优质”的现代教学观念, 大力培养学生的优良品质和独特个性, 是实现当代优质教育的应有之义。

一、“差异教学”追求高水平高质量的优质教学

差异教学, 是研究班集体课堂教学中立足于学生个性的差异, 满足学生个别学习的需要, 以促进每个学生在原有基础上得到充分发展的教学[1]16。准确地说, 基于学生差异的教学, 不仅可以生成一种教学模式, 更体现了一种教学思想、教学理念, 是一种指导教学设计的基本原理, 它可以通过各种具体的教学方式、方法体现出来。同时, 它又是一个开放性的体系, 可以不断地吸收新的教学经验、教学方法、教学思想, 不断完善和发展, 运用不同的教学模式, 有具体的操作步骤。

承认个性差异是差异教学的前提。学生的个体差异表现为家庭文化背景的差异、先前知识基础的差异、志向水平或学习动机的差异、智力的差异、能力倾向的差异、学习方式的差异和性别学习差异等。差异是课堂教学的动力基础和可能性条件, 应把学生差异作为教学的起点和归宿。面向全体是优质教学的重要特征, 而“面向全体”从某种意义上说与“照顾差异”是同义语, “差异教学”体现了追求高水平高质量的优质教学理念。

二、“差异教学”需要从教学的整体上来构建教学策略体系

1. 制定有差异、挑战性的教学目标激发每个学生内在的学习动机。

追求目标的实现是学习的原动力。优质教学应是学生有强烈的内在的学习动机, 以高层次学习目标作为努力导向。差异教学认为, 在保证共同的基本要求的情况下, 教学目标应当体现差异, 考虑不同层次学生的要求设置挑战性的目标[1]93, 激发每个学生的内在学习动机, 使学生掌握知识与技能、体验过程与方法、培养情感与价值观, 从而达到优质教育的效果。只有从学生实际出发, 目标要求适切且具有挑战性, 才能保证中后生学好, 优等生学活。目标过于简单, 易造成师生双方的期望值只处在中等水平或更低。一项任务能激发学生的智慧和能力并促使学生高质量完成, 那么这项任务就具有合适的挑战性。笔者在教育实践观察中发现, “引导学生在课堂上学得紧张”、“思维有一定密度”、“内容保持适当难度”, 是取得优质高效课堂教学的重要保证。

2. 提供可选择的多种水平材料使学习内容处于学生各自的最近发展区。

优质教学就是向学生提出真正的挑战, 并帮助他们成功应对挑战。差异教学的成效在于提供多种水平、可选择性的挑战性内容, 在完成了超出自身能力范围的任务后, 学生会肯定和欣赏自己的能力, 而这是自我效能感的源泉。教师所设计的课程内容应该促使所有学生在原有水平上, 提高自己的知识、见解、思维、技能以及情感意识。差异教学的特点之一, 就是提供学习内容、过程和成果三要素的多样化选择。学习内容是指教师教的和学生学的东西;学习过程是指学生如何思考和理解概念和信息;学习的成果是指学生如何展示他们所学到的知识[2]6。优质教学就是根据学生的不同准备水平来差异化处理学习内容、过程和成果。学习内容对个体具有意义、与学生的认知水平相适应、处于学生的最近发展区, 并且学生愿意迎接来自学习的挑战, 这样才能达到适合不同学习兴趣、不同学习风格学生的需要。

3. 以系统、多样、富含意义关联的学习过程发展个体优势学习方式。

在预设的课堂教学方案中, 教师应从一开始就顾及学生的个体差异, 进而生成促进学生学习的优质教学过程结构。学生不是一个抽象的概念, 而是具有差异的活生生的个体。差异教学认为, 学生对同一知识的掌握程度不一, 新知识构建在原有知识的基础之上, 所以学生的认知结构会有所区别。真正有价值的教学过程应促进学生超越已有的知识和能力水平, 发展学习主体优势学习方式;所有学生的学习过程都应是系统、正确和富含意义关联的, 并能促进学习的迁移和知识技能的构建[2]77-78, 有利于引发和支持学习者的高水平思维活动, 促进学习者之间的沟通与合作;为每个学生的“发展”制订计划, 即安排适应学生的学习任务来促进他们的成长。建立在了解每一个学生智力特点的基础上 (包括背景、兴趣、偏好、学习优势等) , 能够确定有利于每个学生学习的教育方式、教学过程和结构, 如整合性单元、小组活动、呈现式学习、课堂工作室、真实体验、反思性评估等课堂结构[3]。在系统、多样和富含意义关联的学习过程中, 促进学习迁移, 发展个体优势学习方式, 以此来激发每个学生对学习意义的理解。

4. 设计适应不同需要的教学形式体现最优化的教学。

差异教学是基于学生准备水平、兴趣和学习风格的不同, 通过运用多种教学策略来保证教学内容、过程和成果适于学生准备水平、兴趣和学习风格。强调灵活调整教学的组织形式使班级、小组、个别的教学[2]48活动最优组合, 通过设计适应不同需要的教学形式, 使教学最大限度地与学生实际相匹配, 根据学业成绩、学科问题或学生活动作为基本单位来构建教学系统[4], 设计出非线性结构的差异教学系统, 以适应学生不同的学习能力和个别教育需求, 提供一种多元的外部环境, 如多层目标、多项任务、多种成果形式等由学生选择。这种异质合作可选择性的教学模式与同质分层教学的做法相结合, 比较适应我国较大班额的班集体教学, 并取得了十分积极的实践效应。

5. 创设尊重差异的学习环境和多方合作支持作为优质教学的基本保证。

学生的差异与周围环境密切相关, 创造一个良好的环境促进学生的发展是教学活动取得优质高效的基本条件。营造积极的情感氛围, 使课堂环境有助于实现学习目标。差异教学认为, 学生喜欢的课堂环境是有差别的, 学生需要不同的帮助和多方合作来达到集体的和个人的目标。面向全体学生, 必须兼顾不同学生的需要, 但教学时间有限是突出的矛盾, 争取在现有条件下, 用最少的时间和精力去取得最大可能的结果, 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实现最优化教学。在课堂教学中要兼顾学生的不同学习需要, 差异教学认为应根据不同的教学目标、学生的心理特征和知识基础, 以及各学科特点和教学时间, 选择相应的教学方法。每个学生必须学会新的策略并以不同的方式运用策略, 即通过优化过程提供社会交往、课堂交流的机会, 获得有效反馈, 形成有差异的学习策略。

6. 以大面积即时反馈和发展性多维评价促进全体学生提高。

差异教学是以多元性哲学思想为基础的一种教学理念。它主张教学的整体性、灵活性和选择性, 提倡结论的多样性和获得结论的思维方式与认知过程的多样性, 强调求异、追求个性、宽容另类, 反对教学的单一性、专制性以及无条件的求同和以强制性为前提的统一性。这种一元与多元的碰撞、交叉与融合, 反映了现代教育观与后现代教育观的冲突与整合。因此, 我国基础教育的发展趋向和主导形态应是在强调对学生有一定基本要求的同时体现多元和差异的。差异教学倡导开放性、过程性和表现性的“差异评价”, 着眼于全面提高全体学生。学生个体特征和智能的多元化决定了评价方式也应该是多种多样的, 包括多元化评价目标、多维度评价内容和多样化评价方法。差异教学关注个体的处境和需要, 尊重和体现个体的差异, 激发个体的主体精神, 以促进每个个体最大可能地实现自身价值的理念, 体现以人为本、灵活多样, 建构个体和谐发展的评价思想。

差异教学评价观强调大面积即时有效的反馈, 以促进每个学生的发展为基本目标, 注重对学生的全面考察, 提供更多教育信息;考虑到各个学生客观存在的差异, 对不同学生提出不同要求, 采用个体内差异评价, 使每个学生都可在原有的基础上得到肯定的评价, 体验成功的快乐;考虑到学生个体情感差异的复杂性、内隐性, 倡导采用真实性评价和呈现性评价, 如行为观察, 问题解决, 创作性学习, 情境体验, 成长记录等;强调评价主体的多元化, 重视自评、互评的作用, 发挥学生差异形成的诊断性评价、形成性评价和总结性评价的综合功能。这与新课程要求“评价标准既应注意对学生、教师和学校的统一要求, 也要关注个体差异以及对发展的不同要求”, “实行学生学业成绩与成长记录相结合的综合评价方式”, 突出教育评价的叙述性、多元性、动态性和个体化是一致的。

三、基于学生差异的优质教学设计

1. 基于学生差异的优质教学设计, 关注学生差异和可持续发展。

在班集体教学中考虑学生共性的同时, 以采用多种教学策略构建为途径, 最大限度地与学生实际情况匹配, 以形成适合学生个体需要的优势学习方式为基础, 以提高教学质量和效益为导向, 发扬学生的个体优势, 开发每个学生的潜能, 确定学生的主体地位, 实现高质量、高效率的个性学习。在课堂教学实践上, 通过形成差异的策略, 实现优质公共教育的高质量的终极目标——发挥每一个学生的最大学习潜能, 从而促进学生素质全面和谐的发展。

2. 关注个体差异, 而又灵活应变。

尽管差异教学是多元智能课堂教学策略的最佳选择, 但并非一成不变永恒有效的教学策略。个体差异包含许多复杂的因素, 而“我们现在所知的个体差异因素, 对教学方法的影响, 没有一种是彻底清晰的”, “每一种个体差异的因素, 对教学设计都只能提供有限的启示, 过分强调任何一种因素, 都会对一些学生造成伤害[5]。”由此可见, 解决问题的方法多种多样, 差异教学设计也不宜偏执一见。对学生个体差异要多做了解, 切忌一叶障目, 只做单一种类的教学设计。关注个体差异, 而又灵活应变, 这是实现优质教学的一个立足点。

3. 实现差异教学, 需要教师的加倍付出。

实施差异教学, 要求教师备每一节课都应依据教学规律和教学原则, 创造性地选择新课题的最好方案;在组织课堂教学时, 不应千篇一律、公式化、一成不变, 不可夸大个别方法和形式的作用, 不要平均使用所有的方法和形式, 而应当寻求各种方法和形式的最优化组合。这必然导致教师工作量的增加。

差异教学是开放性、灵活性、开发性和创造性的教学, 需要我们不断地提出问题、思考问题和变革教学。差异教学激励教师尽最大可能地运用教与学的理论与实践知识, 促进实现课堂学习中优异与公平的双重目标。

参考文献

[1]华国栋.差异教学论[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 2007:16, 93, 109-112.

[2][美]Tomlinson CA.多元能力课堂中的差异教学[M].刘颂, 译.北京:中国轻工业出版社, 2003:6.

[3][美]Daniels H, Bizar M.最佳课堂教学案例——六种模式的总结与应用[M].北京:中国轻工业出版社, 2004:7.

[4]程向阳.差异教学模式及其实践与反思[J].中国教育学刊, 2006 (04) .

上一篇:中外教师合作下一篇:重庆库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