药物治疗老年糖尿病

2024-05-07

药物治疗老年糖尿病(精选11篇)

药物治疗老年糖尿病 第1篇

1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选我院2008年1月1日至2009年12月31日在我院治疗的糖尿病患者, 共100例, 其中男48例, 女52例, 性别比男:女为0.92:1, 年龄60~76岁之间, 平均年龄为 (68.5±6.3) 岁, 所有入选患者均经症状与实验室检查证实为非胰岛素依赖型糖尿病。

1.2 分组方法

将入选的100例患者随机平分为A、B两组, 各组50例, A组中男23例, 女27例, 性别比为0.85:1, 年龄介于60~74岁之间, 平均年龄为 (66.5±6.3) 岁。B组中男25例, 女25例, 性别比为1:1, 年龄介于61~76岁, 平均年龄为 (67.6±6.8) 岁。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等比较差别无统计学意义 (P>0.05) 。

1.3 治疗方法

1.3.1 治疗方案

本研究的药物治疗方案有:方案1:糖适平 (格列喹酮, 陕西森弗生物技术有限公司) , 口服50~150 mg/d, 分3次餐前半小时服用。方案2:达美康 (格列齐特, 山东力诺科峰制药有限公司) , 从小剂量80 mg/d开始, 2~3周后, 根据病情调节剂量, 一般用量50~250 mg/d, 分3次餐前半小时口服。再根据血糖水平调节剂量。其中方案1用于A组患者;方案2用于B组患者。

1.3.2 观察指标

观察指标主要有:控制血糖的效果;全年治疗费用。

1.4 统计学分析

数据均采用SPSS 15.0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学处理。部分数据以均数±标准差 (x¯±s) 表示。计量资料的比较采用T检验, 计数资料用χ2检验, 检验水准a=0.05。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 血糖控制的效果观察

经治疗后A组有48例 (96%) 患者在治疗期间均能较好地控制血糖, 且无并发症的发生。B组患者治疗后, 有49例 (98%) 在治疗期间均能较好地控制血糖, 2例 (均为男性患者) 合用了其他糖尿病治疗药物才能控制血糖于相对平稳的水平, 也无并发症发生。

2.2 全年治疗费用统计

方案Ⅰ用于A组的治疗全年药品费用2346.60元/人;方案Ⅱ用于B组的治疗, 全年药品费用2238.40元/人。

2.3 成本-效益分析结果

两种方案治疗成本―效益分析得出P>0.05, 可认为两种方案药物的成本―效益分析无差别 (P>0.05) , 即两种方案的药物对老年人非胰岛素依赖型糖尿病治疗效果与所发成本是相差不多的。

3讨论

我国糖尿病95%的患者属于2型糖尿病。该病是近年来发病增长较快的一种慢性疾病。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 不健康的饮食习惯等危险因素的增加, 体力活动减少以及人口老龄化, 使得我国糖尿病的患患者数不断增加, 而且发病年龄还有年轻化的趋向。对糖尿病患者的计划管理是基于对卫生系统高额的卫生费用。因为大部分的直接和间接费用与其并发症有关, 由于伤残造成劳动力的丧失、失学和劳动生命年的损失而引起。在国外糖尿病的间接成本占了55%, 远远超过糖尿病的直接医疗成本。相反, 在国内糖尿病的间接成本只占了10%左右, 而直接的医疗成本要占到80%, 这可能与我国劳动力创造的人均国内生产总值和工资水平较低有关。直接医疗成本 (门诊、住院、药费) 与卫生保健的体制、医疗质量和防治策略有关。早期的药物和饮食治疗, 健康教育可以防止或延缓晚期并发症的出现, 维持生命质量。从总体上减少糖尿病的社会经济负担[2]。

本研究结果表明, 两种方案的有效率分别为96%、98%, 且两种方案所得的成本分别为2346.60元/人, 2238.40元/人。成本效益分析结果示P>0.05, 说明两种方案对同一种病的效益是一致的, 均可应用于临床治疗老年人糖尿病, 治疗成本都相差不多。

参考文献

[1]卜一珊, 曲莎, 刘伟, 等.2型糖尿病不同口服药物治疗方案的经济学评价.中国医院药学杂志, 2006, 26 (3) :319-320.

老年糖尿病治疗方法是什么 迟润华 第2篇

作者:迟润华

老年糖尿病包括60岁以后才发病或者60岁以前发病而延续至60岁以后。已非胰岛素依赖性为主。老年和非老年糖尿病有很多共同点,但老年糖尿病还有其不少特点。老年糖尿病患者伴随多种疾病、应用多种药物、智力和记忆力减退,常无症状或者症状不典型,甚至或被其他慢性疾病所掩饰。那么,老年糖尿病治疗方法是什么?

老年糖尿病治疗方法是什么?随着世界性的人口老龄化,老年人的绝对数量和占全人口的比例都在迅速增长。随着人们生活和医疗条件的改进,寿命已明显延长,再加上中老年本身生理和代谢的特点,各种组织器官的生物老化和功能减退,更容易患上述疾病,其结果自然是老年人群形成了慢性非传染性疾病的高发人群。这些疾病给患者带来痛苦,影响生活质量和造成个人和社会的巨大经济负担,已引起人们的高度重视。但是很多人由于对糖尿病知识掌握比较有限,并不清楚老年糖尿病的具体危害是什么,也不会对老年糖尿病引起重视。老年人患上糖尿病多数是2型的,但是在老年患者的身上2型糖尿病的症状并不是很明显,症状会比较杂乱,很多都是一些比较轻微的症状,所以很多老年患者对此都忽略了,没有引起一定的注意。他们可能在眼睛、心脏等出现并发症就诊时才发现元凶。因此希望老年人每年体检查血糖、血脂及血压等,以早期发现,及早治疗。

(1)积极控制血糖,不可放任自流。也许有人认为,年纪已经那么大了,又能吃,又能喝,糖尿病本身不痛、也不痒,犯不着进行饮食控制,口服各种降血糖药物,甚至汪田胰岛素。这种看法不妥。现在人们的寿命在延长,若对适中人糖尿病采取放任自流的态度,则与正常人的寿命相比,差别还是很大的。未及时进行治疗的糖尿病人,可以在很短的时间内出现各种并发症,甚至致残、死亡。因此匝尽量把血糖技制在正常范围。

(2)坚持适当运动。老年糖尿病人应该每天做适当的体力活动,坚持体育锻炼。

(3)老年糖尿病患者,常伴有肝肾功能减退,因而常易发生低血糖反应。因此对这类病人可适当放宽控制标准。以餐后2小时血糖在11.1毫摩尔/升(200毫克/分升)以下较好。治疗原则与一般糖尿病相似。

药物治疗老年糖尿病 第3篇

【摘 要】 目的:探究影响社区老年糖尿病患者药物治疗依从性的相关因素及应对措施。方法: 选取 360例老年糖尿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我院制定的药物治疗依从性标准对所有患者的药物治疗依从性情况进行测评,将药物治疗依从性好的患者作为观察组,依从性差的患者作为对照组,比较两组患者之间存在的差异。结果:在360例老年糖尿病患者当中,药物治疗依从性差的患者有105例,占29.17%;两组患者在性别、病程上无明显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年龄、服药种类以及服药次数上两组患者均存在明显差异,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患者有意识终止用药、因缺乏疾病知识认为疾病痊愈、因工作繁忙忘记服药、因药物副作用而停药以及擅自更改服药剂量等因素对药物治疗依从性产生显著影响(P<0.05)。结论:影响药物治疗依从性的因素是多方面的,其中服药种类过多和对糖尿病的认识不足为主要因素。因此,应通过制定个性化用药方案,加大健康教育的宣传力度,提高老年患者对疾病的认知水平和重视程度,从而提高社区老年糖尿病患者的药物治疗依从性,以确保用药的疗效。

【关键词】 老年糖尿病;药物治疗依从性;影响因素

【中图分类号】R587.1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1007-8517(2015)13-0079-02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提高以及老龄化问题的不断加重,老年糖尿病发病率急剧增加[1]。由于老年糖尿病病情的隐匿性、易变性、并发症的多样性和疾病管理的终生性,多数患者需要终身服用药物[2]。而在实际治疗过程中发现,有相当一部分老年糖尿病患者的药物治疗依从性较差,结果导致其病情并没有得到有效的控制和治疗。本文旨在对影响社区老年糖尿病患者药物治疗依从性的相关因素进行调查,为老年糖尿病患者合理的药物治疗提供参考。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3年5至2014年3月社区卫生服务站对糖尿病患者进行动态管理的360例患者为研究对象,其中男性222例,女性138例;年龄52~88岁,平均年龄(68.9±11.8)岁,病程5个月至38 年,平均(13.0±8.6)年。纳入标准:①年龄50岁以上者;②有糖尿病史者;③无意识障碍及精神疾病,思维正常者;④排除不合作拒绝调查者。根据我院制定的药物治疗依从性标准对所有患者的药物治疗依从性情况进行测评。依从性好:患者能够严格医嘱要求坚持长期服药,从不间断;服药过程中并没有自行进行减量或更换药物;能够定期主动测量血糖。满足以下任何一条视为依从性差:①不能坚持长期服药,时有中断;②在自觉症状有所改善时,自行减少服用剂量或停药;③没有按照正确的服药方法进行服药;④在未经医生同意下私自更换药物。将药物治疗依从性好的患者作为观察组,有255(70.83%)例,依从性差的患者作为对照组,有105(29.17%)例。

1.2 方法 采用自行设计的调查问卷进行,调查的内容如下:社区老年糖尿病患者的基本情况,包括年龄、病程、性别、文化程度,患者对病情的认知程度,相关药物的使用说明情况了解程度,患者服药的种类以及次数,医患之间的沟通关系等。

1.3 观察指标 比较两组的基本情况(包括性别、病程、年龄、服药种类和次数)和药物治疗依从性影响因素。

1.4 统计学分析 选择SPSS 18.0进行数据统计,计量资料采用均数±标准差(x±s)来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卡方检验,对于药物治疗依从性影响因素进行Logistic回归分析。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药物治疗基本情况对比 两组患者在性别、病程上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两组患者在年龄、服药种类以及服药次数上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见表1。

2.2 两组患者药物治疗依从性影响因素 非条件Logistic回归结果分析显示,在药物治疗过程中,患者有意识终止用药、因缺乏疾病知识认为疾病痊愈、因工作繁忙忘记服药、因药物副作用而停药以及擅自更改服药剂量等因素对药物治疗依从性产生显著影响(P<0.05)。具体情况见表2。

3 讨论

老年糖尿病患者药物治疗依从性良好与否,是保证合理药物治疗的一个重要因素。相关研究发现,药物治疗依从性差在老年糖尿病治疗中普遍存在,是导致老年糖尿病得不到有效控制的主要原因之一[3]。而本研究结果显示,在360例老年糖尿病患者当中,药物治疗依从性差的发生率高达29.17%。因此,有必要对造成药物治疗不依从性的相关因素进行分析,从而提高老年糖尿病患者的药物治疗不依从性。

有研究指出,影响老年糖尿病缓和药物治疗依从性的因素有病人的行为因素、生物因素及药物因素,而且三者之间还存在共同作用[4]。本研究通过对360例老年糖尿病患者进行问卷调查,发现患者在治疗过程中的服药种类过多和对糖尿病的认识不足是影响药物治疗依从性的主要因素。部分患者对糖尿病的认识存在误区,认为糖尿病无明显症状,不会对身体造成损害,对自身疾病没有引起高度的重视,对疾病相关知识及药物治疗也缺乏了解,害怕药物治疗会产生副作用,单纯依靠食疗等原因自行中断药物治疗[5]。

针对以上因素,提出干预措施具体如下:①根据老年糖尿病患者的年龄、体质、肝肾功能、并发症、合并多种疾病等自身情况以及治疗的药物、剂型、服药时间、联合用药等情况制定个体化治疗方案[6];②提供专业的临床药学服务:由于老年人用药的特殊性,在药物治疗过程中多与临床医生、药师沟通,明确诊断,慎重选药,嘱咐患者定期检测血糖和药物浓度、肝肾功能情况,并根据病情及时调整治疗方案;③提高自身临床药学服务水平:临床医师药师应不断提高自身医疗技术能力,对药物的适应症,用法用量,药物相互作用,不良反应,使用禁忌等有充分的理解,并告知患者注意事项及发生不良反应的应对措施,对不适宜的治疗方案提出合理化建议,使患者得到优质的医疗服务[7];④加强对患者健康教育的宣传力度,通过定期为老年糖尿病患者开展糖尿病相关知识的讲座,提高老年患者对自身疾病的认识水平和重视程度;⑤加强医患之间的沟通关系,对就医环节进行改善,良好的医患关系,患者能够密切配合医生的治疗,在患者需要帮助时及时给予患者相应的帮助。

综上所述,对于老年糖尿病的防控,应该从影响患者药物治疗的依从性相关因素入手,通过制定个性化用药方案,加大健康教育的宣传力度,提高患者对疾病的认知水平和重视程度,进而提高社区老年糖尿病患者药物治疗依从性。

参考文献

[1]孙胜男,赵维纲,董颖越,等.糖尿病患者自我管理现状及影响因素分析[J].中华护理杂志,2011,46(3):229-233.

[2]张永鹏,刘静,李永民.中医药治疗糖尿病临床证治研究概况[J].中国实验方剂学杂志,2011,17(22):277-279.

[3]李迅.糖尿病患者健康教育路径与依从性探讨[J].护士进修杂志,2011,26(24):2274-2275.

[4]聂建军.糖尿病患者用药依从性综合干预及效果评价[J].中国药房,2011,22(34):3247-3249.

[5]唐修芳,吕斌.社区老年糖尿病患者遵医行为依从性社区干预分析[J].中国老年学杂志,2012,32(13):2827-2829.

[6]顾竞春,龚幼龙,吕斌.社区老年糖尿病患者遵医行为依从性调查[J].中国全科医学,2011,14(26):3007-3008.

[7]王唯,李情,李锋.医院-社区-家庭三级干预模式对提高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治疗依从性影响研究[J].重庆医学,2014,43(13):1659-1661.

药物治疗老年糖尿病 第4篇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 般资料

以2013年4月—2014年4月该院收治的52例老年糖尿病合并肺炎患者作为该研究的对象。 所有均符合我国制定的社区获得性肺炎诊断指南中关于糖尿病合并肺炎的诊断标准[1]。 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每组26例。 对照组:年龄66~72岁,平均(70.4±1.3)岁,糖尿病程7~10年,平均(8.3±0.5)年,肺炎II级12例 ,III级14例 ,FPG为4.13 ~14.7 mmol/L,2 h PPG为6.16 ~ 15.04 mmol/L;研究组 :年龄65~74岁 ,平均 (71.6±1.4)岁 ,糖尿病程8~10年,平均(8.5±0.8)周,肺炎II级11例,III级15例,FPG为4.14~14.6 mmol/L,2 h PPG为6.17~15.05 mmol/L。 两组患者合并肺炎的临床表现为:咳嗽、咳痰,基础呼吸病症加重并有脓痰, 伴有胸痛;发热;肺炎体征,有湿啰音;WBC在10×109/L以上或在4×109/L以下 ;X胸片卡观察到斑状或片状阴影 。 排除肺结核 、 肺肿瘤等病症,两组患者一般特征、病症病情无显著差异,可进行对比。

1.2 方 法

1.2.1对照组在给予常规胰岛素 、吸氧 、吸痰等治疗基础上给予抗菌药物治疗,采用头孢曲松钠(国药准字H10983038)2.0 g,注入左氧氟沙星液(国药准字H19990324)100 m L,行静滴,1次/d。

1.2.2研究组该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应用氨溴索注射液30 mg注入0.9%氯化钠100 m L,行静滴 ,2次/d。 两组患者如伴有高血压等病症应给予相应治疗。

1.3 疗 效标准

根据CAP症状及临床疗效标准[2]分为:1痊愈,临床症状基本消失, 体征恢复正常;X线胸片检查结果和血象恢复正常水平;2显效,临床症状得到明显改善,体征恢复良好,X线胸片检查结果和血象恢复接近正常水平;3有效,临床症状、体征、血象及X线胸片有一定改善;4无效,病症、体征未得到任何改善,甚至病情加重。 并对治疗前后临床病症改善情况进行评分对比:1 3分 ,咳嗽 、咳痰严重 ,且痰脓黄量 ;2分 ,咳嗽 、咳痰中等 ,痰量较少;1分,偶尔咳嗽、咳痰,痰量少;0分,咳嗽、咳痰全部消失。 23分,体温在39.5 ℃以上;2分,体温在38.5 ℃到39.4 ℃;1分,体温在37.3 ℃到38.4 ℃;0分,体温在37.3 ℃以下。 总有效=痊愈+ 显效+有效。

1.4 统 计方法

应用SPSS 17.0软件对统计资料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用 (±s)表示 ,组间比较以t检验 ,计数资用率 (%)表示 ,用 χ2检验统计数据,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 组临床治疗效果对比

通过治疗后,研究组的临床总有效率达到95.7%高于对照组的86.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见表1。

注:和对照组相比,P<0.05。

2.2 两 组患者临床症状改善对比

通过治疗后,两组患者的临床病症咳嗦咳嗦、发热等症状得到改善,研究组患者的改善情况要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见表2。

注:同组和质量前对比,P<0.05;两组对比,P<0.05。

2.3 两组症状改善时间对比

研究组患者症状改善时间、住院时间均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见表3。

注:和对照组对比,P<0.05。

2.4 两组不良反应情况对比

在该用药治疗过程中,研究组和对照组均出现1例呕吐病例, 无其他严重不良反应,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3 讨论

老年人因机体功能的衰退,以及免疫力的降低,存在多种基础性病症,比如糖尿病、高血压、慢性肺病及心脑血管疾病等,发病较为隐匿,合并症类型较多,发病率及死亡了均较高。 数据显示,我国糖尿病患者合并感染的发病率在32.7%到90%,其中尤以感染性肺炎最为常见, 达到23.4%到44%[3]。 对于老年糖尿病患者而言,因长期处于高血糖状态,使得代谢出现紊乱,而造成机体免疫力下降。 同时,高血糖环境下,大大促进了细菌的生长和繁殖,且使得血浆渗透压异常升高,抑制了白细胞的吞噬力, 降低了机体的抗感染和防御能力, 一些老年糖尿病患者临床治疗经常使用抗菌类药物, 以致于菌群失衡或增强了病原菌的耐药敏感性,易造成严重性肺炎。 另外,老年患者应经常采取吸痰辅助治疗,易对呼吸道粘膜造成一定的损伤,进而引起出血、水肿等病症[4]。 所以 ,对于老年糖尿病合并肺炎患者的治疗不单单给予抗菌素治疗,进行祛痰通气,病灶治疗也很重要。

目前,临床上对老年糖尿病合并肺炎患者的治疗,通常是在基础治疗和抗菌治疗基础上给予强力祛痰药物的治疗。 氨溴索就是一种良好的祛痰化痰类药物。 该药物的药理机制主要是:一是有效调节支气管粘膜的分泌液, 氨溴索可对痰液中的酸性黏多糖成分进行裂解,进而促进该成分的分泌,增强水合度,降低痰液稠度,有助于咳出。 二是具有良好的抗氧化性,氧自由基是引起细胞死亡的重要物质, 大量的氧自由基的产生黏膜损伤的一个重要表现。 氨溴索可有效抑制氧自由基产生,降低过氧化物的形成,进而降低黏膜的损失。 三是可有效降低肺泡表面张力, 对肺实质起到良好的保护作用。 氨溴索可有效抑制肺泡II型细胞的合成,增加肺泡表面活性成分,进而达到维护肺泡稳定,改善气道黏液分泌的目的。 四是可有效抑制气道炎性反应。 炎性细胞的产生、炎性介质的释放,是引起肺炎的重要因素,氨溴索可降低炎性物质的形成和释放,可抑制肺炎细胞的聚集。 五是能提升抗菌药物在病灶的浓度,增加停留时间,使得效果能充分发挥出来,增加抗菌药物的疗效,具有良好的协同治疗效应[5]。 该研究中, 应用氨溴索联合抗菌药物治疗的研究组患者临床总有效率达到95.7%,明显高于单一应用抗菌药物对照组的86.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研究组患者的发热、咳嗽咳痰等症状改善幅度明显优于对照组,研究组患者的发热、咳嗽咳痰等症状的改善时间、住院时间均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另外,在用药治疗中两组均未出现严重的不良反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分析老年期痴呆患者的药物治疗 第5篇

关键词:阿尔茨海默病;血管性痴呆;药物治疗

【中图分类号】R339.3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8602(2015)05-0280-02

痴呆是一种临床综合征,是一种获得性?持续性的智力障碍?老年期痴呆是老年期的常见病?多发病,不仅严重影响患者的日常生活?职业和社交活动,也给其家人和社会造成沉重的负担[1]?随着人口老龄化和高龄化的发展,老年期痴呆的发病率有逐年增加的趋势?因此,积极防治老年期痴呆已经成为国内外老年医学和老年精神病学方面的重要研究方向之一?本文就15例老年期痴呆的药物治疗探讨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2015年1月-2015年4月收治的收集15例老年期痴呆病例患者,男11例,女4例,年龄均在64岁以上?其中,9例患者为阿尔茨海默病,患者主诉记忆力下降,伴性格改变,近期加重且伴言语不清?初期,患者沉默寡言?兴趣缺乏?对周围事物表现淡漠?症状逐渐加重,不认识熟人;计算力下降,购物经常付错账;做事情没有计划性,不能胜任家务?门后有时迷路;不认识家人;不记得时间和年月;经常收集垃圾并到处掖藏,怀疑别人偷他的东西;言语不清加重,表达明显困难,理解力下降,无法正常交谈?病来无发热,无头晕?头痛,无意识丧失及抽搐,无吞咽困难及肢体活动不灵?饮食尚可,睡眠欠佳,大?小便如常,体重无明显减轻?6例患者为血管性痴呆,患者主诉记忆力下降伴走路缓慢?饮水呛咳?近期加重?有时不认熟人,同时出现性格急躁,打骂家人?善饥,进食明显增多,偶有大?小便失禁?所有患者均无疫区?疫水接触史,无毒物接触史?

1.2方法

1.2.1阿尔茨海默病药物治疗 9例患者神志清楚,表情淡漠,反应迟钝,言语欠清,粗测定向力?计算力?记忆力?理解力及判断力下降?脑神经检查未见异常?四肢肌力5级,深浅感觉正常,双上肢腱反射对称引出,双下肢腱反射对称减弱,双侧Babinski征(-)?Chaddock征(-),脑膜刺激征(-)?其他未见异常?患者入院后综合病史?体格检查?神经心理学测试?实验室及神经影像学检查结果,诊断为阿尔茨海默病,其痴呆程度为轻度或中度?入院以后加强心理支持和行为指导,向家属进行相关护理及安全知识宣教,保证营养,避免并发症和意外伤害?针对认知功能减退,给予如下药物治疗:重酒石酸卡巴拉汀胶囊l.5mg,每日2次,口服;奥拉西坦注射液4.0g,每日1次,静脉滴注;尼莫地平片30mg,每日3次,口服?

1.2.2血管性痴呆药物治疗6例患者神志清楚,表情欣快,言语略欠清,粗测定向力尚可,计算力?记忆力?理解力及判断力下降?脑神经检查未见明显异常?四肢肌力4级,四肢肌张力增高,深浅感觉正常,双侧上下肢腱反射对称活跃,双侧掌颏反射(+),双侧Babinski征(+)?Chaddock征(+),脑膜刺激征(-)?其他未见异常?患者入院后综合病史?体格检查?神经心理学测试?实验室及神经影像学检查结果,诊断为VaD,痴呆程度为轻度?入院后给予加强心理支持和行为指导,保证营养,避免并发症和意外伤害?针对痴呆症状给予改善脑血流?促进脑代谢?控制精神症状及卒中二级预防治疗,具体使用药物如下?

银杏叶提取物注射液20ml,每日1次,静脉滴注;单唾液酸四己糖神经节苷脂钠注射液40mg,每日1次,静脉滴注;奥氮平片2.5mg,每晚1次,口服;硝苯地平控释片30mg,每日1次,口服;阿托伐他汀钙片20mg,每日1次,口服;硫酸氢氯吡格雷片75mg,每日1次,口服?

1.3统计学分析 对本文出现的数据均采用SPSS 14.0统计学软件进行检验,采用t对计量资料进行检验,采用X2计数资料进行检验,P﹤0.05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9例阿尔茨海默病住院l5天,病情略有好转,复查血常规,肝?肾功能正常出院?出院后嘱其继续口服重酒石酸卡巴拉汀胶囊?尼莫地平片治疗,定期随诊?6例血管性痴呆患者住院l5天,患者病情明显好转出院,嘱其出院后继续口服银杏叶提取物片?奥氮平?硝苯地平控释片?阿托伐他汀钙片?硫酸氢氯吡格雷片治疗,定期随诊?

3讨论

AD的病理改变主要累及前脑基底部发出至大脑皮质和海马的胆碱能神经通路,这些通路与注意力?学习能力?记忆力及其他认知过程密切相关?重酒石酸卡巴拉汀易透过血脑屏障,是一种高效低毒的胆碱酯酶抑制剂,通过选择性抑制人脑中的胆碱酯酶活性,减少乙酰胆碱的分解,可明显增加神经细胞突触间隙乙酰胆碱的浓度,改善记忆脑区的神经传递功能?因此该药可用于治疗轻?中?重度各期的AD患者,能够有效提高患者的认知功能?日常活动能力及改善精神症状?睡眠障碍在痴呆患者中较常见,但应当尽量避免使用长效苯二氮革类药物,否则可能加重精神错乱与认知功能障碍?传统抗精神病药物(如氟哌啶醇等)对部分痴呆患者的幻觉?妄想及焦虑?攻击行为等症状有效,但易引起神经系统的不良反應,并可能加重痴呆,甚至影响意识?而近年来出现的新型抗精神病药如奥氮平?利培酮等安全性好,且产生锥体外系反应的危险性较小,极少有导致迟发性运动障碍的倾向,更适合于老年期痴呆患者[2]?

总之,要充分掌握老年期痴呆的治疗药物选择与用药注意事项,保障患者药用安全提高治疗效果?

参考文献

[1] 宋玉英,教湘凌,王淑范.老年痴呆患者的护理\[J\].中国实用医药,2011,6(1):182-183.

药物治疗老年糖尿病 第6篇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回顾性分析2012年11月~2014年11月本院收治的90例老年糖尿病并肺炎患者资料, 将其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 每组45例。对照组男25例, 女20例, 年龄52~86岁, 平均年龄 (71.20±10.50) 岁;观察组男24例, 女21例, 年龄51~85岁, 平均年龄 (71.05±10.42) 岁。两组一般资料比较,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 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两组患者行胰岛素对血糖予以控制, 在此基础上, 对照组行抗菌药物治疗, 静脉滴注左氧氟沙星 (南京正科制药有限公司, 国药准字H20057685, 2 ml:0.10 g) , 100 ml/ (次·d) , 口服头孢曲松钠 (浙江亚太药业股份有限公司, 国药准字H20045189, 1 g) , 200 mg/次, 每6小时1次;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行氨溴索 (澳美制药厂, 注册证号:HC20120013, 10 ml:30 mg) 注射液治疗, 静脉滴注, 300 mg/ (次·d) , 用药1周。

1.3 观察指标与疗效判定标准

观察两组疗效与痰液、咳嗽、啰音消失的时间。疗效判断[2], 显效:症状消失, X线片正常;有效:症状、X线片改善;无效:症状无改善或者加重, 总有效率=显效率+有效率。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7.0统计学软件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 (±s) 表示, 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 (%) 表示, 采用χ2检验。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疗效比较

观察组显效25例占55.56%, 有效19例占42.22%, 无效1例占2.22%。对照组显效10例占22.22%, 有效12例占26.67%, 无效23例占51.11%。观察组总有效44例, 总有效率97.78%, 明显高于对照组总有效22例, 总有效率48.89%, 两组相比,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χ2=27.50, P<0.05) 。

2.2 两组各项时间指标比较

经治疗, 观察组的痰液、咳嗽、啰音消失时间均比对照组少, 两组相比,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 。见表1。

注:组间比较, P<0.05

3 讨论

随着人们饮食结构的改变, 糖尿病发病率呈不断上升趋势, 且糖尿病并肺炎较隐匿, 无典型症状, 致使治疗延误, 从而使病死率升高[3]。为探讨老年糖尿病并肺炎行氨溴索与抗菌药物联合治疗的效果, 本研究针对收治的90例老年糖尿病并肺炎患者的临床资料予以分析。通过研究得到两组疗效情况:观察组的总有效率97.78%显著比对照组48.89%高, 表明老年糖尿病并肺炎患者行氨溴索与抗菌药物联合治疗的效果显著, 有利于改善其临床症状。可能因为氨溴索有抗氧化、氧自由基清除、炎性介质的释放减少与使气道的平滑肌松弛的作用, 从而使炎性介质与氧自由基对气道破坏作用减少, 改善临床症状;此外, 与抗菌药物联合治疗, 可提高疗效。观察组痰液、咳嗽与啰音消失的时间均比对照组少, 表明老年糖尿病并肺炎患者行氨溴索与抗菌药物联合治疗的效果显著, 有利于其早日康复。可能因为氨溴索为一种新型黏液溶解祛痰类药物, 是盐酸溴己新有效的代谢产物, 主要作用为溶解黏液, 并对肺表面的活性物质的分泌具有促进作用, 使黏液纤毛的净化功能得以激活, 从而降低纤毛与痰液的粘着力, 进而减少痰液的堵塞现象, 易于将痰液咳出, 减少痰液消失的时间, 有利于患者早日康复[4]。本研究因受外部环境、样本例数等制约, 未分析老年糖尿病并肺炎患者行氨溴索与抗菌药物联合治疗存在的不良反应情况, 有待进一步研究。

综上所述, 老年糖尿病并肺炎患者行氨溴索与抗菌药物联合治疗的效果显著, 能使其临床症状得到改善, 值得推广。

摘要:目的 分析老年糖尿病并肺炎行氨溴索与抗菌药物联合治疗的效果。方法 90例老年糖尿病并肺炎患者, 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 每组45例。对照组行抗菌药物治疗, 观察组行氨溴索与抗菌药物联合治疗, 观察两组疗效。结果 观察组总有效率97.78%比对照组48.89%高, 痰液、咳嗽与啰音消失时间均比对照组少, 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5) 。结论 老年糖尿病并肺炎患者行氨溴索与抗菌药物联合治疗效果显著, 可改善其临床症状, 值得推广。

关键词:氨溴索,抗菌药物,糖尿病,肺炎

参考文献

[1]赵廷, 李克明, 韩智国, 等.丹参酮治疗糖尿病继发肺炎疗效观察.山东医药, 2013, 53 (37) :106-107.

[2]郑海滨.氨溴索辅助治疗糖尿病合并重症肺炎临床观察.中国伤残医学, 2014, 22 (13) :183-184.

[3]陈小斌.糖尿病患者肺炎疫苗接种率和影响因素调查分析.糖尿病新世界, 2014 (19) :69-71.

药物治疗老年糖尿病 第7篇

关键词:氨溴索,抗菌药物,肺部感染,糖尿病

与糖尿病症状合并存在的肺部感染是目前导致老年人死亡的一个非常重要的原因, 该病的临床患病率非常高、临床表现表现不是十分典型, 对其进行治疗的难度相对较大。且随着患者年龄的不断增加, 需要住院接受治疗的人数也在逐步增加, 住院治疗的时间也正在延长, 使患者及其家庭的社会经济负担进一步加重[1]。本次研究中选取50例合并患有肺部感染的糖尿病患者, 对应用氨溴索与抗菌药物联合对其进行治疗的临床效果进行研究分析。现将分析结果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随机抽取2009年5月-2012年5月合并患有肺部感染的糖尿病患者病例50例, 将其分为观察组和联合组各25例。观察组男14例, 女11例;年龄58~83岁, 中位年龄68.2岁;患糖尿病时间1~14年, 平均5.2年。联合组男13例, 女12例;年龄56~84岁, 中位年龄69.1岁;患糖尿病时间1~12年, 平均4.7年。2组在性别、年龄、病程等自然资料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 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观察组:采用胰岛素或口服降糖药对血糖进行控制, 静脉滴注头孢噻肟, 每次4.0g, 每天2次, 静脉滴注左氧氟沙星0.3~0.6g, 每天1次, 具体剂量因患者年龄、肾功能而定;联合组:在观察组基础上, 静脉滴注氨溴索, 每次450mg, 每天2次。对2组症状改善效果、症状改善时间、复发率进行比较。

1.3 治疗效果评价方法

(1) 痊愈: 主要症状、体征已经消失, 血象、X线胸片检查结果已经恢复正常状态; (2) 显效: 主要症状、体征已经明显改善, 血象、X线胸片检查结果也已经接近正常状态; (3) 有效:主要症状、体征、血象和X线胸片检查结果有所改善; (4) 无效: 病情没有改善, 甚或明显加重[2]。总有效率= (痊愈+显效+有效) /总例数×100%。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17.0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处理, 计量资料以x¯±s表示, 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 (%) 表示, 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 , 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 症状改善效果

联合组总有效率为92.0%, 高于观察组的72.0%,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见表1。

2.2 症状改善时间

观察组患者咳嗽消失、痰液消失、肺啰音消失时间分别为 (8.9±1.2) d、 (7.7±1.4) d、 (8.6±1.5) d;联合组为 (7.4±1.1) d、 (6.5±1.8) d、 (7.2±1.3) d, 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

注:与观察组比较, *P<0.05

2.3 复发率

观察组和联合组患者在治疗后的肺部感染症状复发的人数分别7例和1例, 复发率分别为28.0%和4.0%, 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

3讨论

盐酸氨溴索是溴己新的一种代谢产物, 主要作用于气道的分泌细胞, 对浆液腺及黏液腺的分泌具有调节作用。该药物不仅可以使肺表面活性物质的合成与分泌量显著增加, 也可对支气管黏液腺体的分泌产生有效刺激, 更易于使流动的黏液对痰液进行稀释, 使痰液的黏稠性降低, 使痰液的溶解速度加快, 使黏液纤毛的运动功能在短时间内被激活, 并使纤毛活动的空间进一步增大、使纤毛摆动的频率及强度增加, 对痰的排出具有积极的促进作用。氨溴索还具有一定的抗氧化作用, 可以使氧自由基迅速消除、使炎性介质释放减少, 使气道的平滑肌彻底松弛, 使氧自由基和炎性介质对气道的破坏明显减少, 从而对二氧化碳潴留进行控制, 使低氧血症得到改善, 使炎症性介质释放量减少, 使器官功能衰竭的发生率降低[3]。该药物与抗生素类药物联合应用, 可以发挥明显的协同作用, 使抗生素的肺组织/血浆浓度比值明显上升, 使抗生素的疗效增加, 大剂量的氨溴索可以使氧合、通气得到显著改善, 使该病患者的临床治愈率显著提高[4]。

参考文献

[1]潘海林.糖尿病合并细菌性肝脓肿的临床特点及治疗探讨[J].广西医科大学学报, 2009, 24 (14) :640-641.

[2]丁伯兵, 刘学群.氨溴索辅佐治疗老年糖尿病合并社区获得性肺炎的疗效观察[J].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 2010, 31 (14) :524-525.

[3]中华医学会呼吸病学分会.社区获得性肺炎诊断和治疗指南[J].中华结核和呼吸杂志, 2009, 29 (10) :651-652.

药物治疗老年糖尿病 第8篇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该组肺结核合并糖尿病老年患者40例 (观察组) , 男23例, 女17例, 年龄60~81岁, 平均 (66.5±3.5) 岁。同期收治的单纯肺结核的老年患者40例 (对照组) , 男24例, 女16例, 年龄60~83岁, 平均 (67.5±4.4) 岁。肺结核均经痰培养阳性或痰涂片培养阳性确诊, 排除器质性肾、肝病或及其他感染者, 肺损总面积在全肺1/2以下。两组平均肺结核病史1~7年, 平均糖尿病史3~11年, 血糖11.62 mmol/L。两组在性别、年龄上比较,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

1.2 方法

观察组采用适当运动、控制饮食, 合理应用胰岛素和降血糖药物的方式进行治疗。抗结核药物, 采用DOTS方案。对照组单纯行抗结核治疗。

1.3 统计方法

采用SPSS 13.0统计学软件, 计量资料行t检验, 计数资料行χ2检验, 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抗结核药物不良反应比较

观察组40例抗结核药物副反应22例, 占55%, 对照组21例, 占52.5%, 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

2.2 抗结核药物不良反应内容分析

两组肝损、胃肠反应、药物热、周围血细胞减少、视物模糊、皮疹等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第八对颅神经损伤, 观察组发生率显著高于对照组 (P<0.05) 。两组部分患者均存在两种或两种以上不良反应, 见表1。

3 讨论

临床糖尿病患者病发肺结核的几率较高, 且可加重肺结核病情, 严重影响了预后效果, 糖尿病患者病情不断加重的情况下, 会迅速加剧肺结核病情, 给治疗带来一定难度, 延长了肺结核痰菌阴转时间。肺结核合并糖尿病时, 血糖水平与抗痨药物治疗的效果有一定相关系, 对血糖水平良好控制, 可改善抗痨治疗的效果[2]。其原因为: (1) 患者病发糖尿病时组织及血糖内的含糖量较高, 结核菌在此环境下更易于繁殖。 (2) 患者病发糖尿病时脂肪代谢存在一定障碍, 动员脂肪分解, 导致大量甘油三酯产生, 利于人型结核菌的生长, 成为其重要的营养来源[3]。 (3) 患者在病发糖尿病时丙酸酮在细胞内积聚, 减弱了糖酵解能力, 使内环境向酸性转变, 为结核菌的生长提供了条件。 (4) 肝脏对维生素A的转化在糖尿病患者中机能显著降低, 使机体维生素A缺乏, 降低了呼吸道黏膜抵抗外界侵袭的能力, 结核菌易被感染。 (5) 因患者病发糖尿病时胰岛素分泌不足, 血清中受体缺损, 且胰岛抗体产生, 导致碳水化合物代谢发生异常, 降低了机体抗体水平, 特别是在较大程度上减弱了细胞免疫功能, 使结核菌更易感染。

注:*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

临床在对肺结核的研究中, 多认为其与糖尿病的发生无直接相关性, 但肺结核使胰岛细胞的负担加重, 降低了胰岛素受体功能, 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糖耐受量, 使血糖控制存在一定难度[4]。患者在病发肺结核时引起的中毒症状、消耗、发热导致胰岛素功能发生障碍, 同时, 肺结核为机体的应激状态, 在一定程度上提升了机体内胰高血糖素水平, 增加了胰岛素需求量, 使糖尿病病情加重。采用抗痨药物治疗时, 体内正常碳水化合物的代谢在应用异烟肼的情况下会出现一定的受干扰征象, 使血糖发生波动[5]。利福平可使甲磺丁脲及胰岛素的灭活加速, 为一种肝微粒体酶诱导剂, 使降糖作用减弱, 药物半衰期缩短。对氨基水杨酸可使尿糖出现假阳性,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在应用乙胺丁醇的状态下可进一步加重, 口服降低药物与吡嗪酰胺联用后可使降糖药物的代谢受到干扰。

老年肺结核合并糖尿病时, 需对饮食进行控制, 在蛋白含量、糖、总热量上要适当放宽, 宜选择高蛋白饮食, 与口服降糖药比较, 应用胰岛素治疗可使病灶吸收时间明显提高, 无肺结核中毒症状或轻症患者可行口服降糖药加饮食控制治疗, 肺结核病灶广泛及重型到中型糖尿病者、有中毒症状者给予胰岛素治疗, 在肺结核病情控制良好后将药物改为口服降糖药并行一定时间的维持, 以更好控制病情[6]。在行抗痨化疗中, 发生抗结核药物不良反应在临床上已被证实, 其中老年患者所占比例最高。本次研究中, 两组肝损、胃肠反应、药物热、周围血细胞减少、视物模糊、皮疹等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第八对颅神经损伤观察组发生率显著高于对照组 (P<0.05) 。肝损及胃肠反应有较高不良反应发生率与患者高龄有关, 与糖尿病无直接相关性。这是由于随着年龄的增长, 老年患者药物的分布代谢、吸收、排泄功能都出现不同程度的变化, 基础疾病增多, 药物呈较慢代谢状态, 在一定程度上使药物在血液中的浓度升高, 易出现肝损和胃肠反应, 故需适当将药物剂量减少。本次研究中, 观察组第八对颅脑神经损伤发生几率高于对照组, 这与糖尿病性微血管病变有关。在应用氨基糖苷类药物治疗后, 发生第八对颅神经的比例更高, 这与年龄大有一定关系, 老年患者药物在机体内排泄较慢, 在体内蓄积的浓度较高, 易造成耳聋、耳鸣。患者病发糖尿病时, 约70%的全身微血管和小血管病变, 范围较广泛, 可累及静脉、毛细血管、动脉、大中小血管。故老年患者, 特别是有糖尿病合并症的患者, 应减少或不用氨基糖苷类药物, 在必须应用的情况下, 需同时加用西比灵、维生素C或低分子右旋糖酐, 以减少蓄积、促进排泄、改善微循环, 同时需密切观察第八对颅神经的不良反应, 一旦有听力下降、耳鸣、走路不稳的情况发生, 需立即停用氨基糖苷类药物, 并采取有效措施积极处理。

综上, 老年肺结核合并糖尿病对抗痨药物有一定的耐受性, 需采取有效措施进一步提高化疗效果, 降低药物不良反应, 可对药物不良反应行动态监测, 因人选择不同规格、剂量的药物, 对高敏体质的患者, 加用保肝、抗过敏药物治疗, 尽量降低对人体的损害, 确保预后效果。

参考文献

[1]严碧涯, 端木宏谨.结核病学[M].北京:北京出版社, 2003:588-593.

[2]陈灏珠.实用内科学[M].12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2005:1015-1053.

[3]沈建新.糖尿病合并肺结核的用药指导[J].临床肺科杂志, 2006, 11 (1) :109.

[4]郑哲.胸腺肽治疗老年人肺结核的疗效分析[J].中华老年医学, 2007, 2 (26) :128.

[5]Mancini GB, Etminan M, Zhang B, et al.Reduction of morbidity andmortality by statins.angiotensin-converting enzyme inbibitors.andangiotensin receptor blockers in patients with chronic obstructivepulmonary discase[J].J Am Coll Cardiol, 2006, 47 (12) :2554-2560.

药物治疗老年糖尿病 第9篇

1 临床治疗时的注意事项

对轻度收缩压增高的老年高血压患者, 一般主张采用非药物治疗。如果非药物治疗无效, 收缩压增高明显的, 应选用药物治疗。对单纯收缩压增高的患者, 一般选用噻嗪类利尿药;如无效应联合用药或采用阶梯治疗方案;也可选择中医中药的方法进行治疗。2007年欧洲高血压协会和欧洲心脏病学会发布动脉高血压治疗指南强调以“灵活的界限”开始药物治疗:>140/90 mm Hg的所有高血压患者, <140/90 mm Hg的高危患者, 而对明确心脑血管疾病或肾脏疾病, 即使正常血压 (120~129/80~84 mm Hg) 也应开始药物治疗。

在药物治疗时, 考虑到老年人代谢功能和生理性退化的特殊性, 可影响药物在体内的分布、代谢和排泄, 所以, 应该注意降压药物的不良作用。选择药物时, 尽可能选用降压效果好, 毒副作用小的药物。不管选用哪种降压药, 都应从小剂量开始, 根据血压变动情况及时调整剂量和用药时间;同时应定期检查患者的心脑肾功能, 注意观察药物的毒副作用。由于老年人多伴发多种其他慢性疾病, 应注意药物之间的联合作用。

《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 (2005年修订版) 规定的降压治疗的目标是:普通高血压患者的血压降至140/90 mm Hg以下, 糖尿病、肾病等高危患者的血压降至130/80 mm Hg以下, 老年高血压患者的SBP降至150 mm Hg以下, 若能耐受, 还可进一步降低。所以, 老年高血压患者应根据自身高血压的病因、血压水平和机体的具体情况, 与医生一起设定自己的降压治疗的目标。

必须强调提高患者治疗的依从性问题。要明确告知患者高血压的风险和有效治疗的好处, 要为患者提供十分清楚的纸质治疗指导, 要根据患者的生活方式和患者的需求及对医生的期望制定个体化的治疗方案, 要使患者家属知道患者的治疗方案并进行督促, 要及时了解药物的副作用以调整药物种类和剂量, 要与患者定期进行交流, 及早发现患者的治疗不依从问题。

2 非药物治疗

2.1 控制或降低体质量

体质指数BMI控制在24 kg/m2以下。一日三餐应定时定量, 不饥不饱, 不暴饮暴食。要限制高脂肪饮食, 摄入量控制在总热量的25%以下, 防止胆固醇增高。

2.2 减少食盐摄入量

钠盐的摄入量与血压水平呈正相关关系。研究表明, 人群平均每人每天摄入食盐增加2 g, 则SBP和DBP分别升高2.0 mm Hg和1.2 mm Hg。因此, 每人每天钠盐的摄入量应控制在6 g为宜。如患者浮肿比较明显时, 更应该严格控制食盐。

2.3 补充钙和钾

每人每天应摄入牛奶500 ml, 以补充机体对钙的需求;应食用油菜、菠菜、番茄等含钾丰富的新鲜蔬菜, 以保证机体对钾的需求。但是, 高血压合并肾功能不全时, 不宜摄入含钾丰富的食物。

2.4 避免食用刺激性食物

为保证患者的血压相对稳定, 应尽量避免食用刺激性食品, 如辛辣食品和调味品。要尽量不饮用红茶, 服用药物时禁用茶水, 但可以饮用菊花茶、槐花茶、首乌茶、山楂茶等调和血压。

2.5 戒烟戒酒

不吸烟, 不提倡饮酒。如饮酒, 男性饮酒精 (乙醇) 量不超过25 g/d, 女性减半, 不饮高度烈性酒。

2.6 适量的运动

老年人应选择低等或中等强度的等张运动方式, 如选择打太极拳, 慢跑, 步行等, 运动量以运动后自我感觉良好并保持理想体重为宜。一次运动时间应在30~45 min之间, 每周运动不少于3次, 两次运动间隔应超过2 d。运动应养成规律, 循序渐进, 量力而行。

2.7 保持良好的心理状态

医务人员应对老年高血压患者进行健康教育, 提高人群自我防病能力。提倡选择适合自身的活动, 积极参与社交活动, 提高生活质量。

3 药物治疗

目前, 治疗老年高血压的一线药物包括利尿药、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血管紧张素受体拮抗剂和钙拮抗剂。

3.1 利尿药

①噻嗪类利尿药主要用于无并发症的老年高血压患者, 可单独使用, 也可与其他降压药联合应用。如双氢氯噻嗪从小剂量开始, 12.5~25.0 mg, 1次/d;联合用药时, 剂量减半, 1次/d;吲哒帕胺1.25~2.50 mg, 1次/d;吲哒帕胺缓释片1.5 mg, 1次/d。主要不良反应有血钾减低, 血钠减低, 血尿酸升高。②袢利尿药主要用于高血压合并肾功能不全、充血性心力衰竭的患者, 呋噻米20~80 mg, 2次/d, 可引起血钾减低。③保钾利尿药有2种, 阿米洛利5~10 mg, 氨苯蝶啶25~100 mg, 用法均为1次/d或2次/d, 可引起血钾升高。④醛固酮受体拮抗剂, 螺旋内酯固醇40~120 mg, 3次/d或4次/d, 可引起血钾升高。

3.2 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

临床主要用于高血压合并充血性心力衰竭、非糖尿病肾病、I型糖尿病肾病、心肌梗死后和左室功能不全的患者。这类药物有较强的血管扩张作用, 能有效降低血压, 对心肾有保护作用, 不引起直立性低血压, 无停药反跳现象, 特别适宜老年患者。常用的药物有卡托普利25~100 mg, 2~3次/d;依那普利5~40 mg, 2次/d;苯那普利5~40 mg, 1~2次/d;福辛普利10~40 mg, 1次/d赖诺普利5~40 mg, 1次/d等。这类药物可引起咳嗽, 血钾升高和血管性水肿等不良反应。

3.3 血管紧张素受体拮抗剂

临床主要用于高血压合并肾脏疾病、糖尿病、脑血管病的患者的治疗。常用药物有氯沙坦25~100 mg, 1次/d;缬沙坦80~160 mg, 1次/d;厄贝沙坦150~300 mg, 1次/d;坎地沙坦8~32 mg, 1次/d等。主要不良反应是血钾升高、血管性水肿, 但是十分罕见。

3.4 钙拮抗剂

这类药物能降低血管外周阻力, 有抗血小板凝集、抗心律时常、防止动脉粥样硬化、保护血管内膜改善心肌供氧作用, 主要用于高血压伴有心脏并发症的患者, 尤其适合老年收缩期高血压伴有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增厚的患者。常用的药物有:硝苯地平控缓片30~60 mg, 1次/d;硝苯地平缓释片10~20 mg, 2次/d;氨氯地平2.5~10.0 mg, 1次/d;非洛地平2.5~20.0 mg, 1次d;尼群地平20~60 mg, 2次/d;拉西地平4~6 mg, 1次/d。主要不良反应有头痛、水肿、颜面潮红。

新型糖尿病治疗药物介绍(下) 第10篇

胰高血糖素样肽-1(GLP-1)GLP-1是胰高血糖素原经肠道胰高血糖素原转换酶剪切而来,由肠黏膜L细胞分泌。体内外试验均表明,GLP-1能促进胰岛素基因的转录,增加胰岛素的合成和分泌,刺激B细胞的增殖和分化,抑制凋亡,增加胰岛B细胞数量;抑制食欲及摄食,延缓胃排空等。GLP-1促进胰岛素分泌作用严格依赖于葡萄糖浓度。Exendin-4是毒蜥属动物唾液中分离出的一种肽类,动物实验表明,Exendin-4可激活GLP-1受体,并可耐受DPP-IV的降解,半衰期较长。目前人工合成的Exendin-4能有效降低餐后和空腹血糖,使糖化血红蛋白达标,并且只在血糖水平较高时才刺激胰岛素的分泌,恢复2型糖尿病患者丧失的1相胰岛素分泌反应,降低大部分患者的体重。美国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FDA)已批准其注射剂用于二甲双胍和磺脲类药物控制不理想的2型糖尿病患者。每日注射1次。我国正在进行四期临床试验。另外还有两种GLP-1类似物,就是对天然的GLP-l进行化学修饰,以延长半衰期。此类药物尚在临床试验阶段。

二肽基肽酶IV(DPP-IV)DPP-IV能对体内多种激素进行灭活,包括GLP-1。DPP-IV抑制剂主要通过与DPP-IV活性部位的氨基酸形成盐桥而抑制DPP-IV活性。研究发现,DPP-IV抑制剂可保护内源性GLP-1免受降解,使血清GLP-1水平升高,导致葡萄糖刺激的胰岛素分泌增加,耐受性好,可明显降低糖化血红蛋白,且无明显体重改变。在国外已有口服药上市。

胰岛素类似物

胰岛素类似物是将现有的人胰岛素肽链上的氨基酸组成或分子结构进行相应的修改,使它们仍然具有降血糖的作用,但其发挥作用的时间,在人体内的代谢速度有很大区别。

速效(超短效)胰岛素类似物现已有两种上市多年,即优泌乐(赖脯胰岛素)和诺和锐(门冬胰岛素),均是将人胰岛素肽链上氨基酸的位置进行互换或替换。普通胰岛素溶液是以二聚体和六聚体形式存在的,注射到皮下后,必须解聚成单体形式才能被吸收入血发挥作用,这一过程约需30分钟。而经过修改的速效胰岛素,不易聚集,皮下注射后即可吸收入血,迅速发挥降糖作用。注射后即可进食,十分方便。与常规胰岛素相比,能更好地模拟正常人进食后胰岛素分泌情况,改善餐后血糖,低血糖发生率低。

长效胰岛素类似物已应用于临床的有两种,即Glargine(来得时)和Determir(地特胰岛素)。来得时是首个长效胰岛素类似物,近两年在我国应用日趋广泛。多数研究证实,两种长效胰岛素类似物,与中效胰岛素相比,降低糖化血红蛋白作用相似,但前者对空腹血糖控制更好,夜间低血糖发生明显减少,作用时间持续30小时,一天注射一次,注射时间灵活、方便。

胰岛素其他给药方式

除了传统的皮下及静脉给药方式外,人们一直在探询其他给药途径,如无针头皮下注射、经肺、口腔黏膜和鼻腔黏膜吸入方式、口服给药等,有些已在临床应用多年,但受各种因素限制,应用尚不广泛。

其他类型新型降糖药

另外,一些新型降糖药物正在研制当中,如钠-葡萄糖同向转运体抑制剂、胰高血糖素受体拮抗剂、生长抑素受体亚型-2激动剂、糖异生抑制剂等,从不同角度进行血糖及代谢的控制。

总之,新型药物将提供更加丰富的控制血糖方式,更好地纠正代谢紊乱,改善症状,减少、减慢并发症的发生发展,并且将会更加安全、方便。

药物治疗老年糖尿病 第11篇

关键词:妊娠糖尿病,筛检,非药物治疗,药物治疗

随着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 妊娠糖尿病有逐年增高的趋势。患者产后多数恢复正常, 但将来2型糖尿病的患病机会增加, 再次妊娠患病率高达33%~69%[1]。所以, 社区卫生服务过程中应筛检高危人群, 积极治疗患病群体。

1 筛检和胎儿监测

筛检是妊娠糖尿病第二级预防的重要措施, 可以早期发现和严格控制血糖。

1.1 筛检对象的选择

妊娠糖尿病初期临床表现不明显, 空腹血糖有时正常, 漏诊和误诊现象较多, 应对已知高危人群开展筛检工作。常见高危因素为:糖尿病家族史, 既往有妊娠糖尿病、畸形胎儿和死胎等病史, 糖皮质激素、β受体兴奋剂等长时间用药史;30岁以上妊娠, 孕前BMI在25 kg/m2以上; 孕前不规则月经或患多囊卵巢综合征;孕早期多次空腹尿糖检测呈阳性;该次妊娠可疑巨大儿、羊水过多;反复阴道念珠菌感染。

1.2 筛检方法和诊断标准

筛检项目包括空腹血糖、50 g和75 g葡萄糖耐量试验。妊娠糖尿病诊断标准为:孕期行2次或以上空腹血糖检测, 如检测值在5.8 mmol/L即可明确诊断。妊娠24~28周行50 g葡萄糖耐量试验, 如血糖检测值在7.8 mmol/L以上者判定为阳性, 再查空腹血糖异常者可明确诊断。糖筛阳性但空腹血糖正常者, 行75 g葡萄糖耐量试验, 设定空腹血糖正常值5.6 mmol/L, 1 h 10.3 mmol/L, 2 h 8.6 mmol/L, 3 h 6.7 mmol/L, 其中一项超过正常值为糖耐量受损, 2项或以上者为妊娠糖尿病。

1.3 胎儿监测

妊娠糖尿病患者一般无临床表现, 一旦显现说明已经对母婴产生损害[2]。因此, 应加强监测胎儿可能并发症。一般通过超声检查筛检胎儿是否出现畸形, 通过妊娠图和超声检查观察胎儿生长发育是否异常, 通过胎动计数和胎心监护观察宫内是否缺氧, 孕32~34周开始每周2次行无应力试验以观察是否出现危险信号, 对异常情况要及时处理, 避免和减少妊娠并发症的发生。

2 非药物治疗

2.1健康教育

健康教育可使患者及其家属掌握疾病对孕妇自身、胎儿及生后新生儿健康的不利影响, 使其正确认识疾病, 积极配合医务人员治疗, 有效控制并发症发生, 促进母胎安全渡过妊娠期。既往研究表明[3,4], 健康教育可使妊娠糖尿病患者掌握相关健康知识, 自觉接受定期产前检查和医务人员建议, 采取积极措施控制血糖, 约85%孕妇改变生活方式后控制血糖在理想范围, 提高自我保健能力, 主动配合治疗。

2.2 饮食治疗

大多数患者饮食治疗可控制血糖, 但不要过分控制饮食, 以免影响母胎身心健康。护士应通过护理评估, 与营养师一同制定个体化饮食治疗方案。总热能供给量38 kCal/ (kg·d) , 其中蛋白质、糖类和脂肪分别占15%~20%、50%~60%和20%~30%。要少量多餐, 一般5~6餐/d。早餐不可摄过多谷类主食, 多摄富含维生素和膳食纤维的食品。主食以含膳食纤维多的食物为主;蛋白质主要选择动物性食品和大豆类, 应占1/2以上;脂肪以植物油为主, 限制摄入胆固醇;要通过蔬菜补充机体维生素和无机盐, 血糖达标可适当摄入水果[5]。

2.3 运动治疗

当饮食不能很好地控制血糖, 体温和心率正常, 且未合并严重并发症, 无早产、先兆流产和产前出血迹象, 此时应指导妊娠糖尿病患者进行适当的有氧或阻力运动, 增加机体对胰岛素的敏感性, 促进利用葡萄糖能力, 减低血糖水平。应避免激烈运动, 运动时间一般在20~30 min之间, 运动量以运动后有微汗, 自我感觉轻松愉快, 食欲睡眠良好, 休息后疲乏和肌肉酸痛可消失, 次日体力充沛, 心率在120次/min以内为适宜, 每周3~5次。为避免危害母儿健康, 应合理控制体质量, 其增长量控制在0.4~0.5 kg/周之间, 肥胖者低于0.4 kg/周。

3 药物治疗和预防感染

3.1 胰岛素治疗

胰岛素不能通过胎盘屏障, 对饮食治疗不能控制的糖尿病, 是主要治疗药物。及时早期应用, 可以严格控制血糖水平, 降低母婴并发症发生机会。一般选用短效和中效胰岛素, 不主张使用长效和超长效胰岛素类似物;用量应依据孕妇体质量、孕周、病情和血糖检测值来合理确定并及时调整。

3.2 其他药物治疗

2005年美国妇产科学会建议, 在未完全证实口服降糖药的安全性和有效性前尚不能广泛用于临床, 但可结合个体特点选择相应药物。亦可选择黄连素、知母水提取液、金芪降糖片等具有降糖作用的中药。

3.3 预防感染

高血糖可降低白细胞吞噬能力, 促进细菌的生长和繁殖, 增加机体感染机会。因此, 应采取相应措施, 如加强妊娠期孕妇健康教育, 嘱其勤换洗衣物, 保持口腔卫生;指导分娩期产妇正确使用无菌会阴垫, 为其提供舒适的生活环境;密切观察产褥期产妇的体温、子宫复旧、腹部或会阴伤口恢复情况, 恶露的量与性状是否出现异常, 并进行处理;加强乳房护理, 避免乳腺炎的发生, 预防妊娠期、分娩期和产褥期感染的发生。

参考文献

[1]乐杰.妇产科学[M].7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2008.

[2]冯小静, 周卫卫.妊娠期糖耐量受损80例临床分析[J].中国实用妇科与产科杂志, 2003, 19 (5) :295-296.

[3]廖新彬, 王光娅, 廖新美.妊娠期糖尿病病人的健康教育需求调查与对策[J].长江大学学报:自然版 (医学卷) , 2007, 4 (1) :89-90.

[4]陈伟.饮食控制和运动对妊娠合并糖尿病的治疗作用[J].中国实用妇科与产科杂志, 2007, 23 (6) :405-409.

上一篇:傅里叶红外光谱仪下一篇:国际干散货运输市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