角色转换教育范文

2024-05-12

角色转换教育范文(精选12篇)

角色转换教育 第1篇

真正能从根本上改变我国青少年的心理现状的最主要的社会角色是家庭成员和教师, 而在这两者中起根本作用的是教师, 因为当青少年开始步入校园时, 那就意味着他们与家庭成员联系时间在逐渐减少, 而与老师接触的时间在逐渐增加, 因此在青少年成长的道路上, 起根本性的引导作用的是教师, 很多人往往忽略教师在青少年成长中的作用, 就连教师自身也认为他们的职责就是“传道授业解惑”, 其他一切与教学无关的事情不再其职责范围之内, 正因为有这样根深蒂固的思维模式, 导致很多人忽略了教师这个职业在青少年成长中的引导作用, 因此, 在现在这样的社会背景下, 新的时代特点以及青少年自身情况的变化也要求教师在传统的教育模式的基础上有所改变, 教师角色也要有所变化。教师角色的转变主要应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

一、课堂上, 应从原先滔滔不绝的课堂“说话机器”变为

课堂教学活动的参与者和引导者, 教师在传授知识的过程中, 不应该置身课堂之外, 而应该参与到学生之中, 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培养学生正确的学习习惯, 从而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教师在引导学生进行学习时, 要注意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保护好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在上课的过程中, 也要关注学生非智力方面的因素, 如情感、意志、价值观等。教师要采用赏识教育的方式来鼓励学生, 给学生以适当的褒奖, 使每个学生都能感觉到来自老师的认可和温暖, 品尝到成功的喜悦和甘甜。上课过程中, 要对学生的价值观给予正确的引导, 使学生不仅在课堂上学到知识, 更学到做人的道理, 形成优秀的品格。因此可以毫不夸张地说教师不仅是知识的传授者更是学生形成良好习惯的缔造者, 也是培养学生创新意识的灵魂工程师。

二、生活上, 老师要从教师这个角色中挣脱出来, 给予学

生朋友的关怀, 去分享他们这个年纪所拥有的苦恼和喜悦, 在我所接触到的孩子中, 大部分孩子都被一些问题所困扰, 有来自家庭的, 人际关系的, 还有来自情感上的烦恼, 这个时候, 家长对于孩子出现的种种问题往往是无能为力的, 因此, 老师在这个过程中就起到了决定性的作用, 教师在平时与学生的相处中, 可以抛弃严肃、刻板, 努力地去做学生的朋友, 及时地了解学生的心理动态、情感变化, 对于处在十字路口的他们给予正确的引导, 在适当的时候给予必要的扶持, 只有这样才能在青少年价值观形成的重要时期, 促使他们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所以, 教师不仅是传道授业解惑的代名词, 更是学生心灵的守护者和人生道路的导航者。

三、学习上, 教师不能采用传统的填鸭式教学, 不能把知

识强硬的传授给学生, 而应该采用交流的方式, 在双方参与的对话中, 使学生收获到新的知识, 感受到学习的快乐。只有营造这样轻松而愉快的学习氛围才能使学生学到知识, 品尝到收获的甘甜。教师只有调动起学生的学习兴趣, 使学生从压抑的学习环境中挣脱出来才能使学生从“要我学”的心理阴影中转变过来, 他们才会自觉、愉快地参与学习活动, 畅所欲言, 言无不尽, 才会同教师一起商议学习内容, 探讨学习方法, 从而激发起学生的求知欲和浓厚的学习兴趣。因此, 学习上, 教师的角色应该是学生的伙伴、益友, 是让学生感受到学习乐趣的交流者, 而不是整天板着面孔, 絮絮叨叨的严师。

新基础教育课程与教师角色转换 第2篇

新基础教育课程已于秋季在全国27个省市38个实验区开始试行,并将于在全国全面实施。随着教育理论研究的深化和政策的推行,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已日益受到人们的普遍关注和重视。作为教学活动基本构成要素之一的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所扮演的角色直接影响着教学活动的性质和人才培养的质量。新基础教育课程的实施,教师的角色将发生很大的变化;他已不再是传统课程体系下的知识传授者,而是学生全面发展的培养者、自主学习的促进者和教学研究者。

一、新基础教育课程目标的价值取向,使教师由知识传授者转变为学生全面发展的培养者

在教育领域,课程目标是衡量教师教学质量的重要标志,也是对学生素质提高的基本要求和标准,它体现着课程编制者的意图,同时也为师生的教学活动规定了方向。以往我国基础教育课程目标仅仅关注认知性目标,教师只看到学生缺乏知识、能力和经验的一面,而看不到他们潜在的能力、内在的积极性和发展的可能性,忽视学生作为学习主体的作用,结果培养的学生没有个性,没有创造力和创新意识。而新基础教育课程的目标是指向学生全面发展,注重在品德、才智、审美、体质几方面分别构建认知、情感、技能目标甚至更深层次的目标。它改变了以往课程过于注重知识传授的.倾向,强调形成学生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使获得知识的过程成为学生学会学习和形成正确价值观的过程。它突出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以及对社会和自然的责任感,为造就德智体美等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奠定基础。可见,新基础教育课程目标指引下,关注学生全面发展和综合素质的提高。在教学过程中真正实现两个转变:一是由重知识传授向重学生发展的转变。这是因为学生既不是一个待灌的瓶,也不是一个无血无肉的物,而是一个活生生的有思想、有自主能力的人。学生在教学过程中的学习,既可掌握知识,又可得到情感的陶冶、智力的开发和能力的培养,同时又可形成良好的个性和健全的人格。从这个意义上说,教学过程既是学生掌握知识的过程,又是一个身心发展、潜能开发的过程。特别是在新世纪,知识经济的崛起和科技竞争已给教育提出了新的挑战。教育不再是仅仅为了追求一张文凭,而是为了使人的潜能得到充分的发挥,使人的个性得到自由和谐的发展;教育不再是仅仅为了适应就业的需要,而且要贯穿于学习者的整个一生。因此,当代新基础教育课程的教学应致力于发展学生包括智力在内的整个个性和整体素质的提高。二是实现由重结果向重过程转变。“重结果轻过程”,

这是传统课程教学中一个十分突出的问题,也是一个十分明显的教学弊病。所谓重结果是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只重视知识的结论、教学的结果,忽略知识的来龙去脉,有意无意压缩了学生对新知识学习的思维过程,而让学生去重点背诵“标准答案”。所谓重过程就是教师在教学中把教学的重点放在过程,放在揭示知识形成的规律上,让学生通过感知――概括――应用的思维过程去发现真理,掌握规律。在这个过程中,学生既掌握了知识,又发展了能力。新基础教育课程的教学特别强调重视过程,要求教师在教学设计中揭示知识的发生过程,暴露知识的思维过

浅谈创新教育与教师角色转换 第3篇

关键词:创新教育 教师角色 转换

教师被誉为人类灵魂的工程师,教书育人,是教师的神圣职责,是教师职业道德的重要体现。

韩愈曾说:“传道授业解惑也”《师说》。这是教师的职责所在。教育在一代代的传承中,不断地丰富着内涵,教育是科学、是艺术、更是希望和未来。二十一世纪人类已进入知识经济时代,教育也在进行着一场深刻的变革,而作为为教育注入生命血液的教师,责无旁贷地在这场以创新教育为中心的变革中,应准确地转换角色,并不断地完善自我从而成为推动这场变革进程的合格主力军。

创新是时代的要求,是经济社会不断向前发展的动力。培养具有创新能力的人必须依靠创新教育。这样,前提是教师必须是具有创新精神的人。

创新教育的意义在于培养高素质的人才,促进国家和整个社会的进步。这就需要教师通过创造性的教育来培养激发学生的创新人格、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改变过去仅以传授知识为中心,只停留在完成传授文化、知识和技能上。这就需要教师转变只知道让学生学习与继承的单纯教与学的传统教育模式。教育的核心是做人的教育,教学生“学会求知、学会做事、学会共处、学会做人”,这是创新教育中,教师应深刻领会的关键。教师能否正确进行角色转换是创新教育的根本。

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在《给教师的建议》中指出:在学校里重要的不是学得多少知识和技能,而是学会一个会学习的能力,学会自己去学习的能力。这就是说教师应着重于学生获取知识的过程和掌握知识的方法,而不应只关注学生获得了多少知识。这就需要将“以教为主”转变成“教为不教”的教学观念。

电子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将使教育在课程设置和教学方法上出现革命性的变革,教师必将由一个知识传授者,转换为学生学习的引导者和顾问。在计算机的使用上,有些学生可能超越老师,信息的获取和更新来得比老师快,这给教师的知识存量提出了挑战,在知识爆炸世事繁复的时代,这也给教师历来以传授知识为神圣使命和习惯于我教你学的教学模式,提出了挑战。教师应从“神坛”上走下来,由原先的“传道者”,转向知识的引路人;从过去的“授业者”,转向创业的开拓者,从“解惑者”,转向问题的启发者。这就需要进一步提高教师自身的职业素质。将自己的教育思想、教育能力、教育资质提升到一个新层次。这就需要教师全方位的学习、追求和探索,并加以规范。

创新型的教师要善于吸收最新的教育科研成果,将其运用于教学之中,并且还要具有独创的见解,能够发现和作用行之有效的新的教育方法。及时地把最新的技术,最新的科技动态及成果引入教学,以保证教育和科技发展相适应,使所培养的学生不仅能尽快地参与到社会活动的实践之中,并且具备超前意识,这样才能在科教兴国中发挥积极作用。

由于我国国民经济的持续高速发展,教育的普及程度不断提高,传统的教育模式已不能满足社会与时代的要求,这就需要教师从职业素质出发,真正地树立创新教育的理念。转换角色是一个艰苦的过程。在新的时代社会、家长、学生对教师的工作提出了更高标准,对教师而言压力确实加大了。正因如此,我们必须把原先习惯按系统知识的体系对学生灌输的这种强制性、划一性带有限制学生个性发展的教学模式进行改革,向增强教学的选择性、开放性、创造性和因材施教,有利于学生个性发展的教学模式推进。

现在,由于社会上各种观念及不良风气的影响,及部分独生子女在家庭中养成的“娇”、“骄”二气,使得学生素质参差不齐,更加大了教师开展教育活动的难度,这就要求教师以开阔的心胸、豁达大度的爱生情结、以满腔的热情、崇高的人格魅力,去发掘学生潜能,调动学生的非智力因素,用教学艺术的穿透力来点燃学生的探索欲望。面对各个不同的受教育者,教师都应充满信心给予精心的呵护和耐心的指导,把爱的温暖洒向每一位学生。爱心是角色转换中的灵魂。

教师职责要求教师应在教学活动中以自身的教育思想,教育能力、人格魅力和学生进行情感交流和思想碰撞,创造出一种强烈、愉快、灵活、科学的教学方法,让学生主动去发现问题、分析和解决问题。用真、善、美,用智慧和情操去滋润学生的心灵。让每一位学生都喷发出探索的激情,去体验知识的魅力,享受美好的未来。要实现创新教育,教师仅有奉献精神是不够的,还要与时俱进,不断地去掌握和探索新的事物。这样我们就會在创新教育的转换角色中体会到教师职业的内在尊严和欢乐。

角色转换教育 第4篇

1. 教学观念的改变———明确“鱼”和“渔”的关系

传统学科教学中, 教师的职责是“传道、授业、解惑”, 是以知识传递者的身份出现的, 教师决定着课堂教学的内容和形式。“授之以鱼, 莫若授之以渔”则是教学观念上的一大进步, 教育者不光要教会学生知识, 更要教会学生掌握知识的方法;不光要重视学生是否学会, 更要重视学生是否会学。“Intel未来教育”通过问题设计着重培养学生的高级思维和自主学习的习惯, 以任务驱动的方式引导学生通过主动查阅有关学习主题的各种资料, 再通过小组的协作学习及教师或学生的总结来获得知识。教师在这个过程中起到一个组织者、指导者、促进者的作用。

2. 对计算机教学认识的转变

有很多教师都认为计算机在教学中主要是用来制作课件和演示课件的, 把计算机当作一个辅助教学用的工具。使用课件教学其本质仍然是教师的“教”为主, 强调以教学内容为重点, 以教师的讲授为中心, 使计算机成为教师授课的演示工具, 如果使用不当, 就只能起到一块“电子黑板”的作用。“Intel未来教育”认为学科教育应是一种基于资源的教育, 特点是在教育过程中注重教育资源的利用, 计算机不仅仅是教师的演示工具, 更是师生共同学习的工具。网络是一个超越时空界限的资源平台, 它最大的优势就是资源共享。学生在学习时可以利用网络这个巨大的资源库, 在上面查询有关学习主题的各种资料, 与网络上的其他“同学”进行交流、共享资源。

二、教法的转变

传统教学方式是通过知识的讲解和分析、实际运用, 达到知识的掌握和理解。整个过程是以知识的获取为主要目的, 通过反复的练习达到教学目的。“Intel未来教育”提倡的是一种基于资源的研究型学习方式, 教师不仅是知识的传播者, 还是教学情境的创设者和学习动机的激发者。

1. 任务驱动式教学

“英特尔未来教育”的学习方式以学生为中心, 采用任务驱动的方法。学生必须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获取知识。此时教师应注意激发学生对学习的求知欲望和积极性, 推动学生不断地去开拓创新, 发展自己。

2. 协作式学习

探究式学习需要小组的协作, 在小组协作时教师应该注意学生的个体差异, 让学生在小组学习中能够扬长避短, 发挥自身的特长, 共同学习进步。教师在启发学生的同时, 也同样可以获得新启发。这种新型的教学关系, 使教学相长达到了一个新境界。

三、自身素养的提高

1. 学会研究性学习

“Intel未来教育”是基于资源的研究性学习, 教师不仅要教会学生进行研究性学习, 而且教师自己也要学会研究性探究。要不断积累研究性学习的一般理论, 会使用研究性学习理论指导自己的学习。

2. 加强自身知识储备

教师不能固守已有知识, 而应该经常接受新知识、新信息, 不断充实自己。教师必须对学生研究的课题加以研究, 利用大量的资源, 形成一个独特的见解和看法, 从而指导学生进行学习。

3. 提高自身科研能力

在“Intel未来教育”中, 教师要为学生创设一种科学研究的情境, 引导学生以研究的眼光去发现问题, 用研究的方式去解决问题。作为教师, 要指导学生具备研究能力, 自身必须尽快掌握基本的教育理论和科研方法, 具备一定的教育科研能力。教师增强了科研意识, 提高了科研水平, 才可保证研究性学习的顺利开展。

参考文献

[1]练至高.新课改中农村中学教师心理障碍成因及应对管理策略[J].现代教育科学, 2007 (2) :4850.

[2]章剑卫, 姚灶华.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研究与实践[J].中国电化教育, 2001 (8) .

[3]王全林.知识人社会角色视角下的教师角色反思[J].教师教育研究, 2007 (5) .

[4]吴柳.现代教育技术与教师角色的变化[J].教师博览, 1997 (12) :7.

[5]刘德华.论教师文化的时代转向[J].教师教育研究, 2008 (2) :1115.

试论师范生在教育实习中的角色转换 第5篇

提要

本文运用管理心理学、教育学的理论,依据某学院历年教育实习实际操作的经验,阐述师范院校即将毕业学生在教育实习中角色转换的重要性,角色转换内驱力的激励与保持及其

有效措施。对师范院校保证毕业实习取得良好效果,具有普遍的指导意义。

师范院校学生毕业前的教育实习,是对师范教育质量的一次检查,是对即将毕业学生的最后阶段的职业技能培训,是师范实习生从学生角色转换成教师角色的一次极为重要的实践活动。各师范院校历来都把学生的实习当作一件大事,投入相当的人力,力图收到满意的效果。

师范生教育实习,要做很多工作。笔者认为,最为关键的工作,就是做好实习生的角色转换。抓住了角色转换这个主要矛盾,就能取得较好的实习效果。

一、实习生角色转换的必要性

先,从教师角色的根本特性来看。教师角色是社会对从事教育工作的人赋予的岗位要求,是对教育者行为规范、行为模式的概括和抽象化。教师角色不是任何人,更

不是教育者自己随意认定的,而是客观社会依据特殊的分工赋予的。教师,之所以成为一种社会角色,就在于他不是任何一个社会个体都可以随便扮演的。他已经独

立于一般的社会个体之外,成为一种必须接受社会规范约束的职业化抽象化的特殊角色。新进入这一角色的人,将强制其接受教师角色的规范和行为模式。一个合格 的师范院校毕业生,虽然为日后当一名教师打下了基础,但在实习前,仍属于学生角色。教育实习也只是从学生角色到教师角色的一种尝试,一个必不可少的过度环 节。其

次,从师范院校学生的实际来看。师范院校学生在社会化过程中,从小学、中学、大学,度过了十多年不同层次的学校生活,经过了同一角色的不同层次的行为模式 的熏陶,对扮演学生角色是不太费力的。要在教育实习的短时间内一跃为教师角色,这是相当大的转换。教与学,教师与学生,是既对立又统一的关系。实习生角色

转换就是由学到教,由学生到教师的转化。这种转化没有相当的条件是不可能的。实习生要登上讲台,要面对几十张生疏的面孔做好教育教学工作,其原来的思想和 行为模式,必然要进行较大的调整和改变。他们只有按教师所处的地位,所承担的责任,所在的育人环境,来选择应有的思想和行为模式,才有可能进入角色,从而

取得教育实习的良好效果。另外,我们还应该看到,不少学生报考师范,并非出自对教育职业的热爱,因而在教育实习中很多人缺乏由学生到教师角色转换的自觉

性。这就更说明促成其角色转换的重要性和必要性了。第

三,从实习生对教师角色的实现过程来看。实习生对教师角色的适应性强,角色转换进程快,就表明这个实习生当教师的能力强,迈向教师职业的步伐快。反之,则

表明能力弱和步伐慢。也就是说,实习生进入实习学校,其思想和行为模式符合教师角色的程度越大,转换速度就越快,其实习的成功性也就越大。反之,其实习的

成功性就越小。教育实习时间十分短暂,如何很快形成实习生角色转换意识并表现于实践,是一个指导教师指导好教育实习的关键。必须千方百计提高实习生对教师

角色的认识水平,激发他们的职业情感,坚定其职业意识,培养规范职业行为模式,树立从教的职业信念,了解社会对教师角色的期待等等。如果实习生对教师角色 的认识、情感、意志、行为出现了偏差,对社会寄予的期待不明确,就必然造成不同角色的冲突,从而导致教育实习的失败。

二、实习生角色转换驱动力的激励与保持

任何事物的发展,都有其内在的和外在的驱动力。师范院校实习生角色转换同样如此。师

范院校实习生角色转换的驱动力主要来自三个方面。一是实习学生本人的内驱力。二是师范院校、系科、实习学校、指导教师、实习生群体所形成的外驱力。三是教

师职业目标对师范实习生的吸引力。三种动力相互联系,相互制约,形成一个统一的动力体系。如何做好师范实习生角色转换驱动力的激励与保持工作呢?

首先要激发其自身的需要,变“要我实习”为“我要实习”。人的一切实践活动都起源于需要。这种需要常常是以愿望、意向、动机、兴趣等形式表现出来的。它是人的内在积极性的源泉,是人的思想和活动的基本动力。只有

当实习学生真正认识到投身实习是自身需要时,他才会产生实习的兴趣,才有实习的欲望,直到取得了较好的实习效果,这种需要才得到满足,才会达到心理平衡。实

习生的这种需要,看起来是主观内在的,实际上是客观存在在学生思想意识中的反映。因此作为师范院校教育实习的组织者,指导教师,其责任就是通过各种途径和

形式,创造并强化这种“客观存在”,即师范生必将走上教师岗位必然趋势,从而促使学生形成并强化教育实习需要。也就是要为学生产生实习需要提供尽量多的客

观条件。一般说来,采取以下作法会收到较好效果。第

一、提高学生对教师角色的认识水平。学生对实习抱什么态度,很大程度上决定于他们对教师角色的认识水平。笔者所在学院(四川德阳教育学院),从领导到教职

员,都注意通过各科教学和各项活动以及学生自身的日常行为,来教育影响他们,促使其树立“教书育人”的专业思想和职业道德。各专业的教材教法课及有关的政

治思想课,从第三学期起就注意灌输有关教育实习,教好书、育好人的思想观念、理论知识和教育实践的技能。该学院要求全体教师都要注重身教,为人师表。教师

既是教育者,又是活的教育范本,是学生学习的“活教材”,对学生提高教师角色的认识水平有直接的示范作用,感染作用。一个教师对社会主义教育事业、对所教

学科表现出无比的热爱,必然对学生产生潜移默化的深远影响。该学院历届实习生在教育实习中,都以自己仰慕的老师为榜样,暗暗学习他们治学治教的态度和作 风,甚至于学习他们讲课的语调,板书的字体。这些都充分地说明了老师榜样作用的重要性。第

二、抓好平时工作,为教育实习奠定坚实的基础。实习生角色转换的过程,可分为预备阶段、实践阶段和完成阶段。要使实践阶段工作进展顺利,成效显著,预备阶

段工作必须做好。为使学生形成实习需要的动机,学院各系科从第三学期开始,就要求每个学生准备一套初中该学科教材,老师利用教材教法课,指导学生过好教材 的理论知识系统关、按教学计划过好制定和落实课时分配、教学措施的关。要求学生备课,写教案,并安排在一定范围内试讲。学院领导、教务处、系科负责人和相

关教师都参加听课评课。这样,学生就有了扮演教师角色的紧迫感,也提供了扮演教师的舞台。与此同时,还组织学生到附近中学听示范课,这就为学生角色转换提 供了样板。第

三、早安排,早落实,造成即将登上讲台的态势。学生停课实习,学院一般是安排在最后一个学期的前四周。但是,有关各项安排,如实习计划的制定,实习编组,确定学院内与实习学校的指导教师,确定实习学校,确定学生实习课的课题,均在上一学期期末考试前全部落实,并要求学生提前备课,写好教案。早安排,早落

实,让学生对实习的时间、地点、年级、班级、教学内容等都早知道,这既有利于实习生有充分的时间钻研教材,设计教学方案,又在客观上形成了认真准备实习的 浓厚气氛。

该学院历年都有100名

左右的实习生到市内和市郊六所中学实习。第一周见习,院内各系科的指导教师和各实习点的中学指导教师,都认真审阅实习生写的教案,并指导试讲。由于准备充

分,试讲一般都是一次通过。各中学普遍认为:该学院实习生的适应性强,素质较好。有的中学还提早在见习时就把学生推上讲台。这充分说明,早准备,早安排的 作法是很有成效的。调

动实习生的内驱力,不可能是一朝一夕之功,也不是一劳永逸的事。要使激发出来的“我要实习”的内动力保持下去,贯穿于实习的全过程,还需要随时做好强化工

作。这就要求师范院校组织实习的领导者,指导教师,深入实际,掌握情况,有针对性地及时发现问题,及时解决问题。内部动力,存在于心,表现于行。任何人都

会自觉不自觉地借助外显行为把自己的心理介绍给他人。只要组织实习的领导与教师能在实习中与实习生打成一片,就可以了解到他们实习需要强弱的脉搏。该学院 的实习组织者与指导教师,在整个教育实习过程中,很多时候都和学生泡在一起,及时发现问题,及时解决问题。当某个学生在实习中表现出色,受到好评,就把这 一信息及时宣传到全体实习生中去,以此鼓励大家。其次,要加强管理,从严要求,形成角色转换的外驱力。管理既是一种服务,也是一种带强制性的约束措施,是一种外部推动力,也是一种压力。压力可以转化为动力。不从严要求,就失去外部压力,内驱力也可能减弱甚至消失。为了造成外部压力,形成协调和谐的人际关系,该学院采取的措施是:

第一、学院召开严肃而隆重的实习动员会。实习领导小组的负责同志作动员报告,晓之以理,严格要求。第

二、同实习学校充分交换意见,统一认识。实习学校把接待好实习生当作学校大事,列入学校议事日程,统一相关教师的认识,这样,实习就会得以顺利进行。实习

生开进中学时,各校均召开了欢迎实习生的会议,有的学校还写了欢迎标语。学院领导都分别送实习生到实习学校并参加欢迎会。实习学校热情欢迎,介绍学校情

况,同时也讲校风教风,对实习生提出要求,寄予希望。实习生既受到热情欢迎,又感到压力大,责任大。第三、教务处提早将各种实习文件资料,纪律制度,学生实习鉴定表发到实习生的手中,让学生有一种“媳妇见公婆 ”,是好是坏,将要任人评说的压力感。

再次,是充分发掘职业目标的吸引力,激励学生对教育的爱。一

是院校组织优秀教师给实习生介绍他们忠诚教育事业,教书育人的经验和感受。有的老师,在学生眼中,本来就有学识渊博,德高身正的好印象。再请这样的教师讲

他几十年从教的动人事迹和对教师职业的感受。学生会听得入神,深受感染,从而加深对教师职业的爱。二是实习前就组织毕业班学生到中学听示范课,让他们看到

师表的典型,享受到优秀课堂教学的艺术美。三是见习阶段,由实习学校安排骨干教师给实习生上示范课,还可专为实习生开讲座,讲授怎样上好一堂课,怎样当班

主任等专题。实习生从这些活动中既学到了教育教学的技巧,又看到了教师职业的崇高和作为人类灵魂工程师的光荣。四是实习完成阶段,各实习学校都召开总结欢

送会,既充分肯定成绩,又指出他们今后努力的方向。有的中学生在参加欢送会时哭泣着要求实习教师不要走,继续教他们。实习生付出了对教育的爱、对学生的

爱,换来了学生对他们的爱,这种爱的感染,对实现实习生的角色转换是一个很大的吸引力。抓主要矛盾是我们搞好各项工作的基本方法,师范院校组织毕业生参加教育实习,要抓的工作很多,重点抓好实习生角色转换驱动力的激发和保持,就牵住了牛鼻子。只要以调动实习生角色转换的积极性为基本指导思想,就能保证教育实习的成功。

角色转换教育 第6篇

【关键词】翻转课堂;教师角色;“主演”;“导演”;路径

引言

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计算机、多媒体、互联网等变得越来越普及,从而使得人们迎来了网络的新时代。而对于教学模式,也应该与信息时代相结合,改变原有的教学方式,把网络技术作为一种媒介运用到教学过程中。然而,为了满足翻转课堂的要求,在教学模式改变的同时,教师的角色也应该发生改变,不能再应用传统的教学方式,以教师为主体,学生处于被动的学习状态,没有自我展示的机会,这样并不能适应社会的发展。在此,本文对于教师角色的改变提出了相关的建议以及路径。

1 现阶段我国教学模式中教师的现状

有史以来,在我国的教学活动方面,教师一直处于“主演”的地位,这主要是受我国的文化历史背景所影响的。在古代,教师一直就被人们所敬重,所有人都拥有一种“师本位”的思想,自然而然,在教学活动中教师就处于一个主体的地位。但是,这种教学方式看似教师很认真地讲解,学生也都在认真地听讲,但是学生只是雾里看花,并不明白事物的真正含义,从而使得学生处于一个很被动的状态,没有自我发挥的机会。另外,在教学的技术方面,还是遵循一贯的上课模式,有的学校都不具备多媒体教室,不能够把教学与信息化相结合,从而就不能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2实现教师角色转换的途径

教师要想实现“导演”的角色就应该从本质上进行改变,有意识地从主角的位置换为配角。另外,“导演”所具有的教育修养,教师也应该具备,并且还应该从中找到属于自己的乐趣,从而使工作变得更加有意义。只有具备了这种转换的意识,才能实现教师角色的翻转。而对于这种角色转换的方式,可以从以下几方面进行考虑:

2.1教师应该改变自己的观念

从课堂上的主演者变为甘为学生服务的服务者,为学生提供一个舒适的学习环境,增加学生交流、主导课堂的机会。而这种观念的改变是实行翻转课堂成功进行的基本条件,如果教师只拥有“主演”的意识,就不能从本质上来解决问题的所在,学生也就不会拥有更多自我发挥的机会。另外,应该改变传统的教学方式,充分利用信息化的教学设施,确定新的教学目标,不能只看重学生的成绩,应该培养学生的全面发展,给学生充分展示自己的机会,开发学生的潜力。教师观念的改变是实行翻转课堂的基础,只有改变观念,才能够使得行为变为可能。

2.2提高信息化的教学模式

首先,学校应该具有多媒体教学的设施,教师应该熟练运用投影仪、幻灯片、小广播等信息化的教学技术,从而使得教学方式多样化。另外,教师应该掌握现阶段学生的交流工具,例如:QQ、微信、飞信等,通过这些方式达到与学生交流的目的,拉近师生间的距离。除此之外,教师根据各科的教学特点,还应该具备自己制作小动漫以及视频的能力,从而能够丰富学生的课堂生活,提高学生的上课积极性。由此可见,信息化的课堂教学模式是教师角色转换的动力。

2.3教师应该具有终生学习的理念

对于学科的内容,应该进行系统的学习,建立相关学科的紧密性。教师应该及时充电,充分学习当前的教育技术,尤其是与信息化紧密相关的网络技术,适应新课改的要求,符合教育改革的趋势。另外,教师应该具有不断学习新知识、新技能的学习习惯,树立一个勇于探索的好榜样,从而使得学生也能够养成勤于学习、乐于发现的好习惯。教师只有具有终生学习的理念,才能够不断地学习新的知识,及时发现自身的不足,走在时代的前端,拉近与学生间的距离,更容易接受新课改的理念,从而使得翻转课堂更容易实现。

2.4提高自身各个方面的技能,适应新课改的要求

对于“导演”这个角色,教师应该在这个团队中起到指导的作用,让每一个“演员”都发挥出自己最好的演技。而要想达到优秀“导演”的要求,就需要具备以下几点技能:

首先,应該具有设计优秀教学方案的技能。而设计出优秀教学方案的前提就需要充分地备课,备课的内容又与传统教学模式不同,需要教师站在学生的角度进行,充分为学生考虑,能够体现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另外,教师在设计教学方案的时候,应该设计出一些能够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环节,激发学生的探索能力。而教学方案还应该拥有一些特别之处,例如:可以设计一些图片、动画以及小实验等,从而使得视频更加生动活泼,更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其次,引导学生进行自学。对于翻转课堂,学生主要是在课前进行教学知识的学习,而对于教学方式的改变,学生还不能够快速适应,这就需要教师进行指导。如何才能够快速地提高自学的效率,教师在设计教案的过程中应该充分考虑到这个问题。另外,教师应该为学生设计合理的学习提纲,让学生对于自己的学习计划有一个很好的规划,并且在自学的过程中带着问题去学,就能够很好地掌握课程的重点以及难点。

再次,指导学生进行合作学习。学生在课下进行视频学习之后,教师应该根据学生课上的表现了解他们的知识掌握情况,并且鼓励学生之间进行交流,实施小组合作的方式进行教学,对于小组的难点以及疑点,进行充分地讲解,这样就能够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最后,对于不同层次的学生,教师应该制定不同的教学方案。由于学生之间都存在着一定的差异,教师就应该利用网络化的平台,为学生设计不同难度的练习题,从而使得所有的学生都能够“各取所需”,还能够提高学生的创新思维。

2.5要想实现教师角色的转换,就应该升级师生间的对话方式

对于传统的教学方式,教师传授知识以及学生学习的过程都是在课堂上进行,教师处于“主演”的地位,而学生处于被动接受知识的地位,而这种地位的不同就会使得师生间的关系变为上下级。而翻转课堂却实现了逆转,学生主要是在课下通过观看教学视频进行学习,而在课堂上学生变为主体,教师只是扮演着“导演”的角色,这样就实现了教师与学生之间的平等关系,从而使得对话得到升级。这种对话的升级,不仅体现了一种新的教学环境,还实现了学生与教师之间的互动,使得二者之间的谈话变得不再狭隘。另外,要想实现对话的升级,学生就应该首先理解平等与尊重的含义。平等主要是师生间以及学生间的地位以及话语权是平等的,不再是以前的以教师为主导地位;尊重就是要尊重每个人的言论、行为等,只有这样才能实现对话的升级,才能够给学生提供一个良好的学习氛围。

3结语

信息化的时代对于教学模式的改变也起到了很大的作用,对于翻转课堂的形成起到了促进作用。而翻转课堂的形成前提就是教师的角色需要从“主演”转换为“导演”,为了实现这种转换,不但需要信息化技术的支持,更需要学生的配合以及教师自身的改变。教师需要改变自己的教学理念以及教学方式,达到翻转课堂的要求,提高学生的自学能力以及创新能力,从而使得教学效率得到提高。

参考文献:

[1] 杜转萍, 韩华丽. 基于MOOC模式在工作过程中的探索与实践——以翻转课堂中的《房地产投资分析》课程为例[J]. 中国科技纵横, 2015, (2): 188-189.

[2] 叶青,李明. 高校传统教学与翻转课堂对比的实证分析[J]. 现代教育技术, 2015, 25(1); 60-65.

[3] 徐爱君, 刘延华, 朱永慧. 关于翻转课堂的本土化应用思考[J]. 山东广播电视大学学报, 2015, (1): 81-83.

[4] 李馨. 翻转课堂的教学质量评价体系研究——借鉴CDIO教学模式评价标准[J]. 电化教育研究, 2015, 36(3): 96-100.

角色转换教育 第7篇

学生是数学课学习的主体, 是进行数学知识教学过程的出发点、归宿和依据。新课程的核心是发展学生的数学兴趣, 张扬学生的个性。教师用创造性手段去挖掘学生内在潜力, 让学生积极主动地接受教育, 使学生能够健康、和谐地发展。

一、转换教师角色, 培养想象能力

叶圣陶先生曾经说过:“尝试教师教各种学科, 其最终目的在达到不复教, 而学生自能研索, 自求解决。故教师之为教, 不在全盘授予, 而在相机诱导。必令学生运其才智, 勤其练习, 领悟之源广开, 纯熟之功弥深, 及为善教者也。”叶老这一精辟的论述, 为广大教师点拨了真经。为了培养能力型学生, 教师不仅要引导学生学会学习、学会合作、学会生存、学会做人, 还要引导学生质疑问难, 同时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使学生获得知识的过程, 真正成为学生心智发展的过程。实现这一目标, 主要是要转换教师角色, 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

例如:在教学小学数学容积、表面积的计算时, 要求每个学生在课前准备一个空火柴盒, 首先要求学生仔细观察并指出它的长、宽、高。其次打开火柴盒指出火柴盒的容积 (或容量的计算方法跟体积一样, 但要注意从容器里面量长、宽、高。经过逐层深入、细致地观察, 逐步形成长方体纸盒的容积的想象。再出例题:“一种油箱, 里面长6分米, 宽5分米, 高3分米, 这个油箱可装油多少升?”学生就可以以观察火柴盒所得到的空间想象, 画出草图, 填上条件进行计算了。为了启发学生进一步的想象, 可把上题的问题进行变化:“一种油箱, 长6分米, 宽5分米, 高3分米。做一个这样的油箱需要多少铁皮?”为了正确地进行计算, 可要求学生把小纸盒展开为平面图, 求它的表面积: (长×宽+长×高+宽×高) ×2。这样学生通过观察教具, 形成丰富的想象力。

爱因斯坦说过:“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 因为, 知识是有限的, 想象力概括着世界的一切, 推动着进步, 并且是知识进化的源泉。”因此, 我们要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培养学生的想象力有许多方法和途径, 通过教学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是一条有效途径。

二、转变育人观念, 培养探究能力

传统观念认为, 教师教学效果就是学生考分, 人才标准就是考上名校, 分数和升学率是衡量教师教学效果的唯一标准。新课标人才观发生了根本性的转变。只要对社会作出贡献的都可以称为人才, 人才是多规格多标准的, 教师应从传统观念中走出来, 从低效率的工作中解脱出来。向科研要质量, 做科研型教师, 才能为社会主义建设培养合格人才。

现行教育存在的弊端是教学目标求全, 教学模糊, 重复教学现象严重。教师只是知识的传授者, 知识越教死, 越使“晴朗的天空变得灰暗, 宽阔的视野变得狭窄”。为了获得高分, 学生没时间看电视, 不了解时事新闻;没有双休日, 终日忙碌;整天埋在书本里, 身体搞坏, 眼睛近视。新课程要求教师从根本上改变课堂教学模式, 努力培养和激发学生的兴趣, 使学生有机会进行他们感兴趣的活动;积极创造教学生动活泼的课堂氛围, 激发学生敢于、善于提出不同的见解, 并有胆量坚持自己的观点, 验证自己的想法。学生是人, 是发展中的人。教学过程中, 教师要蹲下来看学生, 与学生平等地对话, 不能像刺猬全身长满刺, 应该像火红的太阳一样, 照耀每一个学生。

教师要善于启发学生自悟、发展学生自我认识, 让学生认识自己, 支配自己;要帮助学生解决“苦学”与“乐学”的问题, 让学生学得轻松、愉快。

课堂教学要创造一种民主、和谐、平等的课堂气氛, 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苏霍姆林斯基有一句精彩的名言:“人的心灵深处都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 这就是希望感到自己是个发现者、研究者。”因此, 在教学中教师要引导学生做一个探究者。

三、改变教学方式, 培养创造能力

为了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 发展学生的智力, 教师要不断地改革教学方法, 改变妨碍学生创造意识和创造精神培养的教育方式。教师要从传统的数学教学思想中转变过来, 焕发教学的生命力和创造力。教师必须敢于突破传统课堂教学模式, 大胆采用现代教学手段, 积极组织学生观察思考、讨论、分析、归纳、表达, 给学生一个无拘无束的发挥空间;建立科学的激励机制, 让学生有一个良好的施展机会与环境。教学中教师不应该压抑学生的不同意见, 而应该允许学生一题多解, 鼓励学生钻“牛角尖”, 通过不同角度的思考、分析、鉴别, 提出自己的见解, 展开不同的思路, 打破盲目的顺从, 打开僵死的局面, 让学生从迷信书本、被动地听讲、被动地回答问题中解脱出来, 从而使学生的思维个性化得到充分发展。

角色转换教育 第8篇

1 从教学内容的差异看体育教师角色定位

由于课堂内容存在差异性, 体育教师在具体的教学中有着不同的侧重点, 有的注重课堂组织, 有的注重把握课堂流程等等, 这就决定了教师在其中分别扮演着不同的角色。

1.1 课堂组织上要当好“导演”

目前, 在体育教改的呼吁声中, 传统的单一教学方式已被各种各样的生动活泼的教学模式所代替。课堂上教师与学生的关系是主导与主体的关系, 即导演与演员的关系。华东师大教授叶澜说:“没有学生的主动性, 教育就可能变为‘驯兽式’的活动。”在教学过程中, 结合教学计划让学生充分发挥他们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 由学生提问、讨论、质疑、演练.把课堂交给学生, 老师只对学生的学习加以引导点拨。师生之间呈现导演与演员的关系, 教师指导同学们演好这场戏, 进而充分理解游戏规则。

首先, 要对“剧本” (教学内容) 了如指掌。教师通过反复熟悉教, 认真思考与教材有关的主要问题, 对教学内容进行深人系统的理解, 从整体上把握教学内容。其次, 要了解“演员”的实力, 即学生的知识构成, 亦即学生的知识和能力水平, 这样才能有助于学生更好地完成“演员”这一角色。因此, 在对教学内容的理解上, 在了解学情时, 可进行“换位思考”, 即在思考问题时, 有意识地将自己的位置放到对方的位置, 或把对方的位置放在自己的位置上思考, 设身处地为对方着想。教师在分析教材、设计教案和实施教学时尝试把自己置于教学对象———学生的位置, 感受学生的学习情境, 体会学生情绪, 揣摩学生的学习心理, 估测学生的学习能力。具体到每一个细节, 要预测他们会如何确定教学目的、设计教学过程、选择教学方式……

1.2 课堂流程中当好“舵手”

创新教育下, 体育教学中应贯彻以“学生为主”, 提倡“讲讲议议”的教学方法, 引导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 然后再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教师在其中始终充当一个“舵手”的角色, 对学生的学习给以方向指引和对教学过程的环节加以控制。课堂教学中要求教师既要放得开, 又要收得拢。若要让学生在思考、讨论问题中得到锻炼和提高, 老师当好舵手这一角色很关键。那么, 教师要做好“舵手”应做到哪两点呢?一是在实施体育教学中, 教师首先准确熟练地掌握《体育教学大纲》的内容, 把握住体育教学的正确方向, 这样才能够把学生往正确方向引导。二是在引导和点拨中不能放任自由地让学生随意发挥, 要符合教学目的和要求, 并且掌握学生的心理状态, 控制好整个教学过程。例如:在篮球课的教学中, 我们首先要规范学生的动作要领, 在掌握动作的基础上, 才能渐进地让学生进行教学比赛, 而不能任由他自由发挥。

1.3 课堂质疑中当好“记者”

创新教学中要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 就必须在重视学生个体的基础上, 在不违背教学要求的前提下, 设计有意义的问题向学生发问, 让学生充当课堂的主角, 通过向学生提问的形式, 来培养学生的创造思维。例如在技巧课的教学中, 教师在学生进行训练的同时, 可以就某一话题, 让学生谈开去, 这时教师的角色就可以是记者, 就话题有目的性地进行现场采访。比如说前滚翻的教学中如何能滚的圆滑, 为什么圆形比方形东西易滚动。教师通过“记者”这一角色的出色扮演, 一方面调动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 另一方面也体现了教师的主导作用。

1.4 教师在课堂引导时当好“主持人”和“裁

判员”教师的主导作用还要放在指导学生“自治”管理上, 帮助学生形成和提高启我管理和创造性能力。但长期以来学生已习惯当;“客人”、被动接受, 不习惯当“主人”、自觉学习探究, 习惯于教师将一切嚼碎了和着唾沫喂给自己, 而不习惯主动寻找食物通过自己咀嚼来填饱肚子, 补充能量。长此以往, 学生的等待心理、依赖心理渐渐形成, 主动性、创造性丧失殆尽。要改变这种状态, 那么教师就必须做好“主持人”和“裁判员”。

2 从师生关系转换来看教师角色定位

创建宽松的心理环境是开展创新教育的前提, 学生没有一个良好的体育学习心理环境, 教师也就不可能引发学生学习、质疑、发现的动力, 也更不可能谈得上创新教育。学习心理环境即影响学生学习心理状态的种种因素。学生心理的积极亢奋还是消极低落, 是主动探究还是被动接受, 是轻松愉快还是沉重痛苦, 是自由宽松还是压抑紧张……这些都关系到创新教育的成败。而影响学生学习心理状态的诸多因素中, 教师无疑是最主要的因素。教师与学生情感的交流, 教师对学生人格的影响, 教师对学生品格的熏陶都是与教学相伴而来的, 如果学生之间不能有很好的情感交流。达不到互相之间思想上的理解与沟通, 学生将很难有良好的学习心理状态。据调查, 学生最希望教师既是良师、也是益友。

师生之间要实现朋友式的交往, 老师又应该怎样去做呢?

一是加强沟通与交流。课下与学生交流, 与各种层次的各种性格尤其所谓的问题学生交流, 尊重他们的个性.发掘他们的特长。即放下架子, 贴近学生, 经常真诚地与学生交流, 主动地学习他们的长处, 这样既可以调整自己的心态, 认识到我只是“学长”, 学生才是学习的主体, 又可以深刻地认识到学生是一个个活生生的“人”。

二是倡导教学平等, 课堂教学中以平等的身份发表见解和评议, 而不把教师自己的观点强加于学生, 强迫学生接受。尽量多给学生发表自己看法的机会。不要太看重他们答案的正误, 关键是看学生对自己的见解是否能言之有理, 言之有据。

三是创设共同话题。如可以辟出专门的教学或者休闲时间对当今人们都关心的体育时事热点问题进行探讨, 也可以是兴趣爱好、文化生活等各个方面的话题, 最重要的是要创设学生既有兴趣又有认识和探讨价值的话题。

四是因材施教。根据新大纲的教育理念, 应把学生看成独特的和具有独立意义的人。学生是完整的人, 有着丰富的个性, 由于遗传素质、社会环境、家庭条件和生活经历的不同而形成了个人独特的“心理世界”, 他们在兴趣、爱好, 动机、需要、气质、性格、智能和特长等方面是各不相同、各有侧重的。独特性是个性的本质特征, 珍视学生的独特性和培养具有个性的人, 应成为我们对待学生的基本态度。独特性也意味着差异性, 不仅要认识到学生的差异, 而且要尊重学生的差异, 使每个学生在原有的基础上都能得到完全、自由的发展。这种良好的新型师生关系的建立, 能把学生真正纳入到一种民主、平等、理解、双向的师生关系之中。在这种关系中, 学生可以积极参与教学活动, 也在与教师的相互尊重、信任中, 全面发展自我, 获得成就与价值体验, 并感到人格的自主和尊严, 感受到独特性存在的价值, 感受到心灵成长的愉悦。这样, 也有利于教师在教学中把能够扮演的各种角色灵活地运用到各种不同的教学内容中去, 彻底改变“教师中心”的专制教学机制, 改变教师作为知识的化身而进行单向度的知识灌输的旧模式, 更好地发挥教师作为引导者与促进者的作用。

“教师角色的转换”不是一件一蹴而就的事情, 体育教师已经意识到了角色转换的重要, 而从角色转换需要达到角色转换的实现是有很长一段路要走的。需要广大体育教育教学工作者长期不懈的努力, 需要在新型的教育教学观念下进行不断的创造和实践, 探索各种更新更好的转换目标形式和手段, 以适应新时期体育教育教学的需要。

摘要:创新教育的目的是要教师成为引导者、促进者。这就要求体育教师在不同内容的教学中, 充当不同的角色。具体为导演、舵手、记者、主持人、裁判员, 并在与学生的关系上建立平等互助的关系, 实现朋友似的交往。如此, 才能更好地发挥引导者与促进者的作用。

关键词:角色转换,导演,宣讲,体育,创新

参考文献

[1]论创新与创新教育[J].山东教育科研, 2000, Z1.[1]论创新与创新教育[J].山东教育科研, 2000, Z1.

[2]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探索[J].中国教育学刊, 2000, 2.[2]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探索[J].中国教育学刊, 2000, 2.

角色转换教育 第9篇

在PBL教学基础上采用以本科阶段医学生为中心的“学生—教师—医生/护士—患者”角色转换模式, 通过角色转换, 培养学生自学、表达、参与、协作、换位思考以及创新能力, 培养更优秀、更有创造力的临床医学人才。

1 应用角色转换模式的必要性

医学生临床能力培养问题已经受到越来越多的医学教育工作者的重视, 尤其是目前较低的医师/护士执业资格考试通过率, 暴露了医学教育存在的一些问题。

我国目前的课程设置以学科为单位, 各学科界限分明, 基础课与临床课截然分开, 不利于医学生早期接触医学、早期接触患者、早日接触社会。在理论学习阶段, 对于毫无临床经验的医学生来说, 基础学科知识很难理解和记忆;而在见习阶段, 往往将不同病种分开讲授, 忽视与疾病密切相关的生理学、病理学等基础知识的渗透。同时, 传统医学教育是知识由外到内的输入, 教师只是按照教材编排进行“传道授业解惑”, 学生只需理解和记忆书本上的知识, 在这种“灌输式”教学模式下学生始终处于被动地位, 不利于创新意识与批判精神的训练和养成。

医疗技术发展日新月异, 对医学生执业能力的要求也越来越高, 我们应尽早有计划地培养学生临床应用能力, 使学生在实习前对临床工作形成一个整体印象。人才培养目标的实现不能依托于单一因素, 而应系统创新包括课程理念、课程内容、课程评价在内的课程体系, 多管齐下, 全方位推进人才培养[2]。

2 应用角色转换模式的可行性

我们的前期教学实践与研究表明[3], 角色转换模式在临床教学中优于传统教学模式。随着医学模式的转变和整体护理理念的实施, 护理不仅注重满足个体生理需求, 还注重满足其心理、精神、社会、文化等多方面需求。因此, 护士除具备精湛的护理技术外, 还必须具有良好人文素质和沟通能力[4]。

目前, 国外已经开始了“学生表达”与“学生作为研究者”的相关理论研究与实践, 这为实现学生主体角色转换提供了依据。随着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的兴起, 各种强调学生学习自主性的学习方式也开始盛行, 如自我调节学习、自我导向学习、活动学习等。尽管这些学习方式侧重点有所不同, 具体实施步骤也有差异, 但总的来说, 都充分肯定并确立了学生学习的主体地位。近年来, 关于元认知技能的发现与研究也在理论上证明了学生具有可以监控、判断和管理自己的知识 (包括认知与知识) 的主体性[5]。恰如博维尔等人的研究结论, 学生完全可以成为教学方式、课目设计与课程开发的合作伙伴[6]。学校和教师不可能一次性将所有知识传授给学生, 也不可能传授以后医疗实践中终身够用的知识。因此应促使学生尽快掌握新学习方法, 利用图书馆、互联网等查找医学文献, 培养继续学习能力, 以利于将来在医疗实践中获取新知识、新技术和新方法, 了解医学发展前沿。一方面应注意在教材中寻找理论依据, 进一步巩固学生的基础;另一方面则要指导学生通过各种手段获得大量新理论、新知识, 拓宽知识面, 找到基础理论与临床实践的最佳结合点。总之, 学生综合能力培养是一项永恒的事业, 它需要我们不断去解决各种问题, 并在理论和实践中不断推进。

以本科阶段医学生为中心的“学生—教师—医生/护士—患者”角色转换模式强调角色转换, 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 整个学习过程中学生是主体, 教师起指导作用。将学生置于教学、诊疗情境中并成为该情境的主人, 自己去分析问题, 学习解决该问题所需的知识, 一步一步解决问题。教师通过引导不断激发学生去思考、探索, 最终解决问题。

3 角色转换模式的特点

从学生认知角度出发, 早期接触临床, 培养浓厚的兴趣, 同时对临床工作有一个整体认识;通过角色转换全方位学习诊疗知识, 利于教学、诊疗、医患沟通能力培养;以重能力培养代替重知识传授, 有利于培养学生终身学习能力;以学生为学习主体代替以教师为教学主体, 学生充分利用现代科技手段进行自学, 从而提高学习效果;学生组成学习小组, 以自学和交互讨论代替传统大班授课, 便于密切师生联系, 形成双向交流;在理论学习、见习、实习阶段让学生转换为教师、医生/护士、患者角色, 进行模拟授课、模拟诊疗, 培养学生发散思维和逆向思维, 促使学生主动收集、灵活运用知识, 逐步具备一名合格医生/护士所需的素质。在此基础上开拓创新, 培养创新型人才。

4 角色转换模式的具体实施

根据“教师指导—学生准备—理论课学生与教师角色转换—见习课学生与医生/护士角色转换—实习阶段学生与患者角色转换—归纳总结提高”顺序进行教学, 具体做法如下。

(1) 教师针对某个疾病进行简单讲解, 提出疑问, 要求学生进行相关专业知识及影像资料搜索、概括, 包括病因、流行病学特征、临床表现、实验室和器械检查、诊断及鉴别诊断、治疗原则及进展、预后等, 学生分组进行。

(2) 学生分组讨论, 推荐代表模拟教师进行理论授课, 着重疾病临床表现与诊疗原则, 培养学生临床意识, 各组间互相补充、评判甚至辩论, 培养学生自学、表达、合作、质疑能力。

(3) 见习课学生模拟医生/护士进行诊疗操作, 培养学生诊疗意识。实习阶段学生模拟患者, 进一步培养其发散思维和逆向思维, 增强全面分析能力和医患沟通能力。

(4) 强调以学生为中心, 鼓励学生自主学习, 积极表达、交流、沟通、合作, 对疾病相关知识进行理解、分析、创新。教师充当指导者, 适当引导学生疾病诊疗思路, 在学生偏离主题时予以纠正, 及时总结归纳。在一个学习阶段结束后根据学生情况进行综合评估, 从诊疗思维、临床操作、团结协作、沟通、解决问题能力等方面进行客观性、综合性考核。

(5) 注重提高教师自身素质, 无论是知识体系的完善还是理念的更新, 教师首先要从自身做起, 了解学科发展前沿。学生要注重团队协作, 积极交流学习经验, 善于讨论研究, 创造良好学习环境, 营造积极探索的氛围, 激发创造力。

5 角色转换模式的优势

(1) 在传授医学相关知识的同时, 培养学生临床诊疗意识和能力, 通过角色转换, 培养学生自学、表达、沟通、协作、换位思考、创新等能力以及发散思维和逆向思维。

(2) 创设一种更宽松的学习环境, 使学生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 实现从“要我学”到“我要学”的转变。

(3) 从培养临床医生/护士角度进行全方面锻炼, 培养合格的医学生, 充分发挥学生学习主体作用, 培养综合能力与创新意识, 实现“合格医学生”向“优秀医学人才”的转化。

参考文献

[1]王长娟, 何昕, 李宏, 等.看美国医学教育引发的思考[J].中国实用医药, 2013, 8 (2) :266-267.

[2]谭严.高职高专护理教育课程体系研究现状与思考[J].卫生职业教育, 2014, 32 (11) :129-131.

[3]邵茵.角色转换教学法在临床见习中的实践与效果[J].中国高等医学教育, 2010, 25 (1) :115, 136.

[4]罗晓冰.护理技能竞赛对护生执业能力培养的作用[J].卫生职业教育, 2012, 30 (19) :78-79.

[5]左璜, 黄甫全.试论学生角色的转向:从学习主体到知识主体[J].教育发展研究, 2013 (6) :68-74.

角色转换教育 第10篇

作为从事开放教育的一线教师, 应当适时而自觉地转变教育观念, 不断更新教育理念, 熟练掌握和运用现代教育技术, 跟踪现代教育思想的发展, 不断更新知识、完善自我, 充分认识到开放教育教师的多重角色身份, 只有这样, 才能充分发挥其“导师”作用, 完成开放教育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重任。

一、远程开放教育中教师担负的多重角色

1. 教师是学生的引导者

远程开放教育作为一种新型教育教学模式, 需要教师充分发挥引导作用, 将学生“引”入门。教师可以通过文字教材, 电视广播、解说释疑等形式, 使学生对现代远程开放教育形成初步印象。如开放教育的教师通过介绍什么是开放教育, 开放教育与传统教育在教学方法上的区别, 开放教育对学生的培养目标等等, 让学生对自己所参加的现代远程开放教育有一个清晰的概念。教师在担任引导角色时, 重点“引导”学生了解:

(1) 什么是开放教育。开放教育对传统教育的继承和突破。

(2) 开放教育的管理制度、教学模式、支持服务体系等。

(3) 开放教育的专业、课程与培养目标。开放教育的教育教学管理制度。

2. 教师是学生的指导者

学生参加开放教育学习时, 教师首先要耐心细致地指导学生如何进入开放教育学习系统, 如何进行自主化学习, 如何运用多媒体。为此, 教师要充当好指导者的角色, 让学生了解诸多类型的开放教材 (文字教材、电视辅导、CAI课件、网上直播课堂、三级在线教学平台等) , 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来选择学习形式以及与老师沟通的方式。教师还要指导学生充分利用网上教学资源, 丰富拓展并强化自身的学习等等。教师的指导作用必不可少。

3. 教师是学生的辅导者

现代远程开放教育模式下, 学习者的学习是自主学习, 教师的教学起到的是“导学”的作用。由于学生的知识基础各不相同, 教师在“导学”时就要因人而异, 因材施教。对于学生中呈现的带有普遍性、共同性的疑难问题, 教师要给予重视, 要不断总结教学中的经验教训, 不断丰富开放教育教学成果。

二、顺应时代发展, 做好角色转换

基于开放教育模式下教师多重角色的定位, 我们身为一线教师就要充分发挥多重角色的重要作用, 努力完成角色转换。

要做好角色转换, 重点需做到:1.转变传统观念, 摒弃旧的习惯, 从过去以教师为中心向以学生为中心进行转变;2.从过去的一次性教育向终身教育转变;3.从古老的封闭教育向开放教育转变。教师所要实现的这三大转变, 既是对传统教学的一次突破, 又是对新生教学的一个创新。面对传统教育观念和教学模式的巨大惯性, 教师要想从中“突围”出来, 实现从“教学”向“导学”的转换并实现重心转移, 这个过程充满艰辛。今日, 教师已越来越重视学生的素质和能力的培养教育, 学生的主体地位日益彰显, 教师的主导作用已成事实, 开放教育办学已成规模, 并已向成熟和稳定的方向发展。

三、熟练掌握和运用现代教育技术, 不断更新知识, 随时把握和跟踪现代教育思想发展

信息技术、多媒体和计算机网络在教育中的运用, 是对传统教育的一次重大革命。基于计算机网络技术条件下的现代远程开放教育, 面临的最关键问题是如何利用多媒体所创设的学习环境, 来进行教与学的整合。现代远程开放教育, 一方面在有一定距离间隔的情况下重建教与学关系, 另一方面还要在这种情况下把学习者的学习环境置于正常的状态下。这就要求教师必须熟练掌握多媒体技术, 教学生如何进行网上学习、质疑, 如何参加网上作业, 如何在网上与教师进行学习交流沟通等等。

总之, 在开放教育教学中, 教师必须重视多重角色的转换, 在与学生的“教”“学”过程中, 不断发挥自己多重角色的重要作用, 开拓思想, 改革创新, 不断探索适合开放教育教学培养目标的教学方法和手段, 不断构建新的教学模式, 以培养出优秀的开放教育学生。

角色转换太快 第11篇

不久前,我的一个朋友打来电话,说他被临时抽调到一个剧组当剧务,问我还想不想过演电影的瘾。我一听,高兴得眼珠子都快跳出来了:“当然想了,你能给我安排个角色吗?”朋友说没问题,让我这两天就去找他。

我向单位请了假,打车直奔剧组拍戏的外景地。很快,我就找到了那位朋友。朋友说,现在正有个角色,是个汉奸,有十句台词儿,六七个镜头。我一听,汉奸就汉奸吧,能演电影就行。朋友看着我的头,说:“你这头型不行,让化妆师给你理理,弄个分头。”说着,就把我领到了化妆室,叫来一个化妆师给我理发。

那位化妆师摸摸我的头:“理什么样的?”我说:“分头,我演汉奸。”化妆师点点头:“没问题,瞧好儿吧。”话音未落,推子剪子就在我脑袋上比划了。比划一阵之后,化妆师看看镜子,看看我脑袋:“师傅,你这脑袋理分头不好理呀,两边头发多,中间头发少,分不出来呀,我看还是理个平头算了。”我问:“汉奸有留平头的吗?”化妆师说:“你干嘛非演汉奸呢?你演个八路军连长不就完了。”我说:“这个我说了不算呢。”化妆师说:“我说了算呢,告诉你吧,导演是我姐夫,我到剧组来就是他一句话,我替他做主了,让你演个连长。”我一听,这位门头儿还挺硬,要是真能演连长,可比演汉奸强多了,便同意让他给我理平头。

化妆师给我理了一会儿,又嘬上了牙花子:“师傅,你这脑袋平头也不好理呀,中间头发太少了,理成平头秃一块,我看还是理成板寸得了。”我问:“板寸还能演连长吗?”化妆师说:“你演连长干嘛呀,你演国民党团长啊,国民党团长全是板寸。”我一听,连连点头:“那你理吧。”

化妆师“咔”地一推子下去,又停住了:“坏了,板寸也理不了了,我把中间推得太亏了,我看理成毛茬得了,回头我跟我姐夫说说,让你演一个……”我问:“演什么?”化妆师一拍大腿:“哎,干脆我给你剃个光头,你演个少林寺的和尚!”我看看化妆师,知道这位的手艺实在是太二把刀了,就问:“这戏里有和尚吗?”化妆师说:“有啊,还不少呢,你听我的,没错。”不由分说,拿起剃刀就比划。“咔”,一刀下去,我脑瓜顶上来一大口子,血当时就下来了。我一摸脑袋上的血,龇牙咧嘴:“师傅,这下我还能演什么?”化妆师赶紧拿创可贴把伤口粘上:“演受伤的和尚啊。”拿着剃刀接着剃。头剃完了,我脑袋也成花瓜了,创可贴都止不住血,化妆师只好拿纱布把我脑袋缠上了。我眼上的纱布扒开一条缝:“师傅,我这样还能演伤兵吗?”化妆师:“能演,我这就找我姐夫去。”

角色转换教育 第12篇

音教系的同学在上学的时候, 是以学为主, 心理上还觉得自己是学生。但在大四下半学期的实习, 却是学生走上教师岗位的前奏, 能够让学生领会当教师的感觉, 使学生从心理上快速地接受教师的角色。

一、转变音乐教学观

教育思想和教育观念制约着人们的教育行为, 影响着教育教学的全过程。然而, 多年来我们的音乐教育却屡屡遭到学生的排斥, “学生们喜欢音乐但却不喜欢上音乐课”的现象屡屡发生, 甚至到了让学生觉得“音乐课的教室, 简直就是我的刑场”的地步。因为教师忽视了音乐艺术的审美特性, 忽略了学生的兴趣爱好及音乐情感……使得我们的音乐课在某种意义上抹杀了学生作为一个有着相对独立的、丰富的内心世界及情感体验、审美观念的个体的感受和创造欲望。所以要以一种积极乐观的态度来认识生活, 使我们的教学更加关注学生作为“人”的因素, 更加注重对“人”的培养, 展现给学生一个较为宽松的、和谐的、动态的、充满了美感与浓厚人情味的音乐学习的空间, 我想, 学生们是会在教师的引领下步入音乐艺术的美妙殿堂的, “喜欢音乐却不喜欢上音乐课”的局面是会得到扭转的。

二、在教学实践中, 教师角色的定位

观念的转变需附着于具体的教学设计和操作之上。教师在教学实践中角色的定位是否准确, 直接影响着教学的成败。教师角色的转变包括: (1) 尊重学生的兴趣爱好, 变“指挥棒”为“引导者”; (2) 尊重学生的情感体验, 变“居高临下”为“平等相处”; (3) 培养学生对美的感受力, 变“技巧性传授”为“艺术性指导”。

时代在变化, 学生也在变化。因此, 我们音乐教师应自觉投入到当前的改革中, 尽快适应新的基础音乐教育课程要求下的观念、行为角色的转变, 认识到音乐教学应该尽可能地做到生活化、社会化、多元化与个性化, 对音乐教学要有探索和创新的精神, 努力完善自身的专业修养与综合素质, 努力走在21世纪教育教学改革的前列, 不断更新自我、超越自我。

摘要:随着基础音乐教育改革的大力推进和新课程标准的全面实施, 基础音乐教育改革的深化使得高师音乐教育专业教师要尽快与传统的角色分离, 更新教育观念, 从高师音乐教育教学规律出发, 重新给自己的教学工作及角色定位。对过去习以为常的教学行为及对学生的影响进行反思, 以形成符合高师音乐教育教学规律和发展的教学行为。

关键词:音乐教学观,教师角色定位,转变

参考文献

[1]樊祖荫.音乐与人.1版.上海音乐出版社, 2004 (9) .

上一篇:线激光器下一篇:书面审简易程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