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动读数范文

2024-05-08

自动读数范文(精选7篇)

自动读数 第1篇

无线遥感勘测专家Radio-Tech开发了一种低价的自动测量读数(AMR)传输器,可对能源和水资源使用进行楼内和楼外两种方式监测。Smartlog Ultralite为昂贵的固定网络提供了一种新的选择,同时,它也可作为附加设备,用于扩大现有系统的范围。

该设备符合IP-68等级,适用于进行地上或地下应用包括辅助测量使用。其硬件也可进行无线升级。传输器储存测量脉冲头或簧片开关的脉冲输出,然后将总值传输到安全的数据储存器,包括状态指示和唯一的ID地址在内,这一过程通常在十秒的间隙内完成。

除了用于加强干旱控制和应用整体及季节性税率Smartlog Ultralite还可以监测水渗漏,提供每日消耗量数据,以便开具更精确的账单。产品的最大操作距离为100米,电池寿命长达10年,尺寸为40×36×110毫米。

“悦读数学”促进儿童幸福成长 第2篇

为什么说这句话呢?

在本世纪初期,我们国家整个基础教育课程进行改革时,我主持研究和制定了数学课程标准,因此我对我们国内中小学的数学教学教育状况比较了解,所以在这里和大家分享一些感受。

我们国家 是有非常 悠久的 “ 悦读 ” 历史的国家。这个“悦”是“喜悦”的 “悦”。中国古代有这样的话:“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读万卷书,行万里路”,这是大家都熟知的。我们国家的传统文化有着“悦读”的深深烙印。但是我更想追问:为什么今天我们会发现我们并不是“悦读”的那个状态呢?一篇《南方周末》的报道中谈道:“中国人缺乏阅读习惯,是近年常使我困惑的一个现象,我多次在国内的公共场合—长途汽车、候机楼上看到一些老外,背着大大的旅行包在嘈杂的人声中捧着一本书,读得很投入。” 我想很多人都有所感触。同时,我们也会看到,全国很多书店为孩子们提供的读物往往多是我们传统意义上的教辅资料或者练习册。我们是不是该去反思:孩子们为什么今天不太喜欢阅读?其内在的原因是什么?新闻出版研究院的一则新闻中讲道: 我们国家成年人的国民年阅读量是4.39本, 跟2011年的4.35本基本持平。但是在国外,在我们的邻国韩国—同样是儒家文化圈、同样都是儒家文化熏陶的国度—他们的人均阅读量是11本,法国是8.4本, 日本是8.4~8.5本,美国则是8.7本,基本上都是我们的两倍。这样一种人均阅读量的差别,假以时日,对一个人的一生、对这个国家、对这个民族,会造成无可估量的影响,甚至可能会影响到我们未来到底可以走多远。

最近国内的媒体都在报导上海参加PISA测试,2009年参加第一次测试,2012年参加第二次测试。这两次的测试结果都引起了国际上的关注。在美国,这个测试结果带来的轰动不亚于20世纪60年代苏联卫星上天引起的美国朝野的震动。这是一个什么结果呢?就是中国上海的学生无论是数学、 语文(阅读素养),还是科学,都在PISA测试的历史上两连冠!每个学科都是如此,这在PISA历史上是从来没有过的。一方面我们很骄傲:中国人基本的纸笔考试成绩是非常好的;另一方面我们也有质疑。上海师范大学的校长、原上海市教委的副主任,他主持PISA项目,在当年的发布会上曾提出这样的问题:“我们的数学成绩有必要这么好吗?我们是不是为了这个成绩付出了不可估量的代价呢?”到底付出什么样的代价?我想这是我们需要思考的。比如,我们学生每天写作业的平均时间是8小时,这在所有参加测试的国家和地区中是最多的。我们再看一下各国学生每天课外学习的时间,上海也是所有国家和地区中最多的,但是我们的学生在做什么呢?我们的学生在学习对他一生有用的东西吗?

我想这是我们学习最重要的基础,也是今天我们话题的缘起—讨论数学阅读。 孩子们课外可以读什么?我们的孩子们花了比其他国家孩子更多的时间,但是,他们有没有更多地读他们喜欢读的书籍,或者有没有更多的适合他们去读的内容?国际的测验把数学分成两类:一类叫正式的数学,另一类叫非正式的或者应用性的数学。中国学生的成绩很好,但是中国学生的数学学习的来源主要是传统的、形式化的、符号理念的—所谓正式数学。而在日常生活中对数学的感受,中国学生是低应用。与之相对应的,新加坡学生的成绩也很好,其中既有高正式,也有高应用, 就是既从正规的数学当中获得很多的知识, 又从非正规的途径获得很多数学修养。当然一些发达国家—荷兰、加拿大、德国、 澳大利亚、新西兰、法国等,也是同样如此的。同时也有的国家成绩并不是太理想, 但是它们同样是高正式、高应用,如俄罗斯和美国,它们的成绩在国际上只相当于中等水平,但是它们对应用非常关注。在国际的研究报告中有这样一句话:基本上, 发达国家都更加重视高应用;唯一的低应用的,但是成绩很好的,是中国,是我们的上海。这件事情值得我们去思考。刚才我谈到,我们有没有适合孩子们去阅读的好读物,使他们能够在自己的生活中感受数学的力量、数学内在的品质、数学内在的魅力呢?这里有两点需要我们考虑:第一是孩子们有没有时间;第二是我们有没有这样好的读物。这也是我们必须思考的。 在我们国家,我们的父母和孩子学很多正式的、形式化的运算,但是跟生活相脱节, 孩子们并不感兴趣。

一直以来我想和大家分享几点感受: 第一,我们深知机械地重复练习剥夺了孩子们读书的时间;第二,单一的“正式数学”— 形式化的、符号化的抽象数学, 消磨了孩子们对数学的好奇心与激情,这是在国内外大型测验中普遍反映出来的; 第三,巨大的考试压力让孩子们失去了阅读的兴趣。因此我们需要好书,我们需要重新燃起儿童对数学、对生活、对未知世界的向往。如何通过在幼儿阶段用好的读物来吸引孩子,以至于影响他对生活、对未知世界的态度和那一份好奇,这是关系到中国到底能走多远的话题。

《数学阅读》就是这样的好读物。以这样一套读物为例,如果能出现一大批与之相应的、孩子们喜闻乐见的、影响孩子们的学习生涯、影响孩子们的日常生活状况的好书,我想这对国家、对民族是一件幸事、是一件好事。这套书有什么样的意义呢?第一,引发儿童对数学的兴趣与好奇; 第二,引导孩子们亲身体验数学与自然界千丝万缕的联系;第三,丰富儿童学习数学的经历;第四,改变成人,特别是教师对数学的刻板印象。我愿意在这儿多说一两句话,我认为这样的书不仅孩子应该读, 家长也有必要和孩子一起翻一翻,我们的数学教师更应该看看这样的书,看看原来数学还可以这么去编,数学还可以这么去写。数学就在我们身边!让孩子们喜欢, 让孩子们重新点燃对数学以至于对生活的激情,让孩子们通过数学学习来促进成长, 并且智慧地成长。

下面我们选两个例子感受一下。这套书其中的一册是《我们的度假预算》。人们都很向往去海边度假,在这样的情景中爸爸妈妈告诉“我们”,八周之后要去海边度假。 太好了!那里会有很多可以玩的东西,姐姐和“我”都迫不及待地期待着它的到来。因此“我们”要计算,算出这个假期要花多少钱。孩子们进行一下计算,这中间都有哪些开支,要把它们列出来,包括汽车耗费的汽油、房租、食物,也包括一些意外的支出等等。在这之前的八周里,父母给的零花钱可以支配,零花钱有可能做什么样的事情也要把它计算在内。这些钱到底够不够呢?从什么时候开始存这些钱?还有八周,每周存多少钱呢?自然就引出了很多数学问题。“我们”去计算一周存一次的话,八周能攒下多少钱,由此需要使用一系列加减乘除的运算,其中也包括“我们”自己买东西的内容。大家想,孩子们为什么要计算?是因为父母让我背“三五一十五”,是因为教科书让我去做题,还是因为带着内在的动力、内在的需求、内在的需要去计算。这是完全不一样的背景。

再比如讲到热气球,这中间涉及燃料的问题、体积的问题。热气球小朋友都很喜欢了,可是一个孩子周围这么多可以看到的东西,为什么作者专门去看这个呢? 因为在讲飞行的过程中,可以让学生看热气球飞行的过程,其间会有一系列的故事, 然后会谈到一些计算问题。还有统计问题, 为什么小学要学统计?为什么中学要学统计?为什么统计很重要?因为它跟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如在讲述台风时,因为人们要躲避台风带来的灾难,所以就需要知道台风出现的可能性,这就需要计算和统计。再如说有沙尘暴,它发生的频率如何, 这几年增多的沙尘暴或者雾霾天气如何统计、如何应对,这些都是统计。

如何用好这样的书,如何指导不同年龄段的学生进行阅读,国际上很多著名的学者都做过研究。2001年有个研究曾谈道: 幼儿园到小学二年级这个阶段,当父母或者教师和孩子们拿到一本类似这样的书的时候,应该做些什么样的事情呢?如何给孩子们呈现这样的故事,如何和孩子们一起去讨论?是老师们直接给答案呢,还是和孩子们进行一些思考呢?我们怎么知道孩子读了这本书之后,已经了解了其中想讲的事情呢,他能不能自己去复述一下呢, 能不能把书上提到的一些加法或者乘法的问题用具体实物操作来反映出来呢?三到四年级同样的情境,大家会发现,我们提问问题的深度不一样了。如刚才这个故事讲了什么数学概念,按照这个故事往下走可能还会发生什么事情,你对这个故事有什么评价、有什么建议,它已经变成了有深度有条理的思考、带有挑战性的内容。 到了五年级以上,所问的问题、所进行的评价又不一样了,又是一个层次。由此可以看出,好的、有专业指导的父母和好的、 有专业指导的教师,在培养孩子时会更有优势、更利于孩子的成长。

运用半格估读法解决电表读数问题 第3篇

1.读数末位应该有一位估计值, 但不能一次读数有两位估计值。因为第一位已经是估计的了, 虽然有效但不可靠, 再估计下一位就毫无意义了。这跟我们使用最小刻度是毫米的刻度尺道理是一样的。

2.要按有效数字规律读数, 所有读数小数点后的有效数字应对齐。

根据以上这两个原则, 我们遇到的读数问题并不难解决, 难的只是当指针恰好指在整数位上时, 小数点后到底该有几个“0”, 这里介绍一种方法叫做“半格估读法”, 即当指在整数位上时, 将指针向左或向右移过半格, 根据移过半格的读数和有效数字应对齐的原则就可以确定读数是几位了。

例1:按照有效数字规则读出下列电表的测量值:电流表接0—0.6A量程时读数为_____A;接0—3A量程时读数为_____A;电压表接0—3V量程时读数为______V;接0—15V量程时读数为______V。

分析与解:本题的正确答案分别为0.16A, 0.80A, 2.15V, 10.8V。这里要解决几个疑问: (1) 为什么接0—3A量程时读数为0.80A而不是0.8A? (2) 为什么接0—15V量程时读数只有一位小数?

(1) 将电流表指针从此位置向右移过半格, 其读数在0.8—0.9之间, 为0.85A, 考虑到有效数字应对齐的原则, 小数点后应该有两位, 故为0.80A。若指针在整数“1”上, 应读作1.00A。

(2) 接0—15V量程时, 指针的位置在10.5—11之间, 不少人会读成10.75V, 其实这里“7”已经是估计值, 再向后估计一位“5”是错误的。另外, 目前中学物理实验室多数使用2.5级J0407型或J0408型电流表和电压表, 即其最大的绝对误差不超过量程的2.5%。由此可知量程为15V的电压表其最大误差为15V×2.5%=0.375V, 误差已出现在十分位上。而其他三种量程的误差通过计算可知应出现在百分位上。

小结:学生用电流表和电压表的读数问题, 电流表接0—0.6A、0—3A、电压表接0—3V量程时读数的小数点后应该有两位, 而电压表接0—15V量程时读数的小数点后只有一位。

例2:某同学使用多用电表直流电流100m A档来测电流, 示数如图所示 (右图为指针所在区域部分的放大图) , 读数为______A;若使用直流电压2.5V档, 读数为______V;若使用直流电压50V档, 读数为_____V;若使用倍率为×100的欧姆档, 读数为______Ω。

分析与解:本题的正确答案分别为0.72A;1.80V;36.0V;6.1×102Ω。这里同样有几个疑问要解决: (1) 不同的电压、电流档怎样选择量程? (2) 小数点后的“0”是如何确定的?⑶测电阻时读数为什么是6.1×102Ω而非610Ω?

(1) 多用电表的刻度盘看似比较复杂, 仔细观察一下, 我们主要用两种刻线, 最上方的是欧姆档刻线, 其刻度是不均匀的;中间的是电流、电压刻线, 是均匀的, 它标有三种量程250、50、10, 具体用哪种量程要看选择了电流、电压的哪个档, 这跟电流表有两个量程道理是一样的, 只是多一个量程而已。比如电压有2.5、10、50、250、500V档, 电流有0.5、1、10、100m A档, 如电压选取500V档, 量程用50, 最后读数乘以10即可;最下方的是交流电压2.5伏量程, 其刻度也是不均匀的 (一般用不到) 。

(2) 用100m A档测电流时, 选择量程为“10”, 最后再读数乘以10, 将指针向右移过半格, 读数在72—74之间, 为73, 即0.73A, 有效数字对齐, 可知0.72后不需要加“0”;用2.5V档测电压时, 读数为180, 将指针向右移过半格, 读数在180—185之间, 为183, 即1.83V, 小数点后应有两位, 故答案为1.80V;用50V档测电压时, 读数为36, 将指针向右移过半格, 读数在36—37之间, 为36.5V, 小数点后有一位, 确定最后读数应为36.0V。

(3) 测电阻时, 只估读一位, 即6.1, 乘以倍率100即可, 若写成610就估计了两位。

初中学生“读数学书”的现状与思考 第4篇

一、读书

读书有三到:眼到, 口到, 心到。

教科书是教师传授知识的依据, 是学生获得知识培养能力的主要源泉。现在中学生毕业以后, 如若考不上学校, 也有大部分能靠自学成才;即使升学, 也要具备相当的自学能力, 才能很好完成学业。同时在中学阶段要发展知识、培养学生能力, 也必须从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入手, 养成独立思考、自学探究的习惯。这样既可以为教师的讲解打下基础, 又可以弥补教师讲课的不足。教师在教授知识时, 不仅要把知识的精髓教给学生, 而且还要教会学生看书, 指导学生阅读方法, 让学生养成良好的读书习惯。只有学生看通弄懂了教材, 熟悉有关数学语言, 懂得了定义、定理、性质、法则、公式的真实意义, 才能掌握知识、运用知识。

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应该从低年级就开始。为此, 我搞了一个调查, 在被调查的200名初一至初三的学生中, 读数学书存在着以下几个问题:

(1) 不看书, 教学课本仅作为抄习题、练习之用, 这个比例占到51%。

(2) 看书, 一晃而过, 像看小说、连环画, 不思考、不探求, 这个比例占到30%。

(3) 语文水平低, 语法结构不清, 读不通, 这个在偏科学生的身上尤为明显。

(4) 数学语言、数学词汇难懂, 障碍多, 读不懂。

(5) 兴趣容易转移, 易受外界干扰, 持久性差。

针对以上情况可以采取以下方法:

(1) 对初中一年级学生, 重点应放在培养读书习惯上。可以在课堂上由教师带领阅读, 分析章节内容, 扫清文字障碍, 难以理解的数学名词或句子, 可先作一些解释。

(2) 学生初步养成阅读习惯后, 可以把读书分成两个阶段:讲前预习, 讲后阅读。讲前预习可以不用要求太高, 也可指定范围, 要求学生通过阅读对教师所要讲的内容大体了解, 将难懂的地方用铅笔做上记号, 以便教师讲授时, 集中精力听讲。讲后阅读重点放在独立思考上, 根据课堂讲授与书本内容两相对照, 弄通、弄懂各种数学概念, 该识记的定义、定理、公式、性质, 就要下工夫记, 既要动脑子又要动手, 重要的难懂的定理和例子, 要亲自动笔推证和演算。通过讲后阅读还搞不懂的问题, 再用铅笔做记号, 也可请同学或教师帮助解答。当然对于初中学生, 每次阅读时间不宜过长。

(3) 根据教材的不同内容和各年级的特点, 教师要帮助学生辨析数学用语、数学名词和数学符号, 如“提高了”和“提高到”“都不”和“不都”“或”“且”和“当”“有”和“仅有”“至少”和“至多”“不超过”和“不低于”等。对难懂的长句子要帮助学生找出句子的主要成分和附加成分。还可引导学生把数学语言翻译成数学式子, 或把数学式子用数学语言叙述。

(4) 指导学生通过阅读写提要, 在教材上画着重点 (找重点) , 写批注, 添补内容 (如补图形、补步骤、扩张概念等) 。

(5) 引导学生阅读时注意数学结构, 分清定义、公理、性质、法则、定理, 推论的内涵和外延, 弄清逻辑关系。

(6) 强调学生阅读时注意教材中数学语言的严谨、简练, 注意例题的格式, 要求学生以课本上的规范纠正自己作业中的错误。

(7) 考试时适当考一些课本中的数学概念或常识, 以提高学生看书的兴趣, 达到督促的目的。

二、联想

培养能力, 必须基于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如逻辑思维能力、空间想象力、抽象思维能力等。简单地说, 就是要培养学生的想象力。爱因斯坦说过:“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 因为知识是有限的, 而想象力概括着世界一切, 推动着进步, 而且是知识进化的源泉。”要培养学生丰富的想象力, 首先应从培养学生的联想能力入手, 因为它比较具体、直接。培养学生的联想能力, 大致可分以下几种类型:

(1) 类比联想。所谓类比是指同类的比较和类似的比较。要比较, 就要联想。

类比是根据两个或两类事物的一些相同或相似的属性猜测另一些属性也可能相同或相似的思维方法。类比是提出问题, 作出新发现的主要源泉, 是科学探究最普通的方法。

(2) 形数联想。数学中形数之间关系是彼此相依的, 要启发学生用“数”来巩固与研究“形”, 利用“形”来巩固研究“数”。讲函数时, 一定要强调学生记性质、想图形, 画图形、想性质;对于不等式、方程一类的问题也要强调学生形数联想, 利用图解。

(3) 结构联想。数学结构是数学知识中心和灵魂, 如果搞不清数学结构, 学生的知识是支离破碎的。以单元进行教学, 每个单元的数学概念、定义、法则、性质、定理、推论等可以自成体系, 使学生能融会贯通。同时, 引导学生进行结构联想时, 要注意年级特征, 如初一年级有理数概念, 只作描述来下定义, 重点放在法则上, 可启发学生看例题想法则, 对照法则看例题, 做习题想法则, 对照法则想习题。又如平面几何中要强调学生根据每一单元的公理、定义、定理的逻辑关系, 综合分析, 以结构为中心, 把知识系统化。

(4) 增加学生的思维训练量, 摒弃片面追求题量。很多教师在处理教材时一味加大题量, 片面追求大容量, 以达到高强度训练的目的。殊不知这样的课往往成为教师的一言堂, 学生机械地附和, 不仅使大部分学生没有思考的余地, 更没有合作探究的可能, 从而成为填鸭式的教学。要想提高课堂45分钟的效率, 教师在处理教材时必须以增加学生的思维量为根本目的。同时我认为真正的课堂大容量就是让学生在整个课堂上不停地思考、交流、感悟、总结, 不断地有所收获, 提高学生的思维容量, 多给学生参与体验, 使他们有充足的时间去感受、思考所学的内容。这样, 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和实践过程中, 培养了科学精神和创新意识。

总之, 在教学中, 教师教会学生读书, 引导学生进行联想, 善于发现各个问题之间的联系, 揭示问题之间联系的规律, 有利于开拓学生的智力, 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从而提高教学效果。

读数学的味道——谈数学教学 第5篇

一、以读促思

我们在多年的教学中, 经常会有这样的现象:有些学生对题目只是粗略地看看, 读题一目十行, 不细致分析·理解题意, 造成看错数字, 看错运算符号, 漏掉题目要求等多种情况。如关于“年·月·日”中有一句话:通过每四年里有一个闰年。在练习时我出了一道判断题:每四年里一定有一个闰年。很多同学就没有认真诶读题, 没有去仔细地分析, 而是盲目地认为它是正确的。这是因为同学没有理解“一定”与“通常”的区别, 没有考虑到特殊情况, 即整百年·整千年的情况。如1900年·1901年·1902年·1903年这四年中就没有一个闰年。又如三年级课本中有这样一道题:一瓶药有150片每日三次, 每次两片, 这瓶药可以吃多少天? (用两种方法解答) 在学生的作业中发现大部分学生只用一种方法解答。也许另一种方法不会, 也有可能学生不认真去分析题意, 寻求解法, 缺少在读题目中思考的习惯, 这就要求我们老师要重视训练学生边读边思考的习惯。

二、以读促说

在数学中的“读”不是一般的陈述, 不能仅仅只是局限于“读题目”·“读要求”·“读口诀”····而是要让学生“读”出教学特色, “读”出数学藴义。如教“吨”和“千克”。当我出示课题“吨”时, 我没有像往常一样让学生读题目, 而是读“吨”和“千克”这两个词, 1千克比较轻, 所有读得轻些。由于在读的过程中用语气的轻重将这两个单位区分开来了, 同时又让学生说出这两个质量单位之间的关系。即1吨=1000千克, 所以就能清楚地区分开来, 使学生体会到学数学的乐趣。

三、以读促学

让学生“读”题中, 学会将题目的概念·名词术语进行解释转化, 从情景中剥离解决问题的有关信息, 把实际生活中的问题转化为数学问题, 让学生抓住所读内容的意义, 然后去学会思考解决数学问题的方法, 特别是分析题中数量关系的方法。如数学“10的认识”时, 通过导入告诉学生将学内容, 进而指导学生看信息 (插图) :谁指导10月1日是我们国家什么节日?你们看, 这一天各个民族的小朋友欢聚在天安门前, 穿着节日盛装, 他们玩得多开心啊, 我们生活多么幸福呀!同学们数一数, 图上有几位小朋友?空中有多少个气泡, 这10个小朋友·10个气球都用10来表示。通过直观形象·色彩鲜艳的插图, 抓住低年级形象思维的特点, 既吸引了他们的学习兴趣, 又简单明了地引出10的认识。这样既揭示了课题, 又很自然地对学生进选出爱国主义教育。所以我建议对低年级的读题要结合课本插图进行, 这样会起到画龙点睛的效果。

读新知包含了对旧知识的了解, 对新知的概括, 以及例题的阅读, 通过阅读思考新旧知识的联系与区别, 进一步巩固新知。例如教“乘法的初步认识”这课时, 要让学生通过阅读比较, 区分“加法”与“乘法”的本质不同, 不是所有加法算式都能改变乘法算式, 加强必须是“相同加数”。同时, 现有教材多配有思考过程, 通过引导学生反复阅读, 口答, 帮助学生理清思路, 明了过程, 加深对数学知识的理解, 辨别容易混淆的概念。学生读过得出的结论, 并从中享受数学思维的快乐, 产生一种成就感, 从而对数学产生兴趣。

我们教师经常这样训练, 学生就渐渐地形成“在读的过程中思考”的良好习惯, 让他们觉得读得有趣, 从而吸引学生愿意读, 不由自主地利用来掌握数学知识。让他们在正确读取信息的基础上, 以读促思以读促说, 以读促学, 逐步达到掌握知识的目的。

课堂的阅读毕竟是有限的, 仅靠课内阅读是不够的, 因此, 只能靠课外阅读来弥补这一不足。课外阅读的天地是广阔丰富的, 因此教师要发挥其主导的作用帮助学生正确地选择适宜自己的阅读方法和阅读内容, 不断拓宽学生的视野, 提高学生的文化素质和思想境界, 从而让学生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

总之, 一名小学数学教师的任务, 不单是传授知识, 更重要的是指导学生去学习知识。我们应该努力转变观念, 以育人为本, 阅读法教学要在实践中探索, 在探索中实践, 让学生有个正确的阅读方法, 从而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 为发展学生的个性特长和自学兴趣创造一个良好的环境, 以适应素质教育的需要, 不断提高学生的全面素质。读有助于理解知识, 掌握知识, 发现知识;有助于学生读懂数学、读活数学。教师应该充分认识到数学中“读”的重要性, 以读导学, 以读促思, 培养学生学习新知识的自学能力。

摘要:阅读是人类社会生活中的一项活动, 是人类汲取知识的主要手段, 也是人类认识世界的重要途径。伟大是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学会学习, 首先要学会阅读。”阅读是学生动口动手动脑有机结合, 自主获取知识的一种学习过程。它不仅在语文数学中起到举足轻重的作用, 同时在数学等领域也起到不可忽视的作用。

自动读数 第6篇

电力设备在运行中,绝缘长期受着电场、温度和机械振动的作用会逐渐发生劣化,形成缺陷。工频交流耐压试验就是对被试品施加一定的电压,并保持一定时间,以考虑被试品绝缘承受各种电压的能力,从而保证设备的安全运行。它是鉴定电气设备绝缘强度最有效最直接的方法,是预防性试验的一项重要内容,对于判断电器设备能否投入运行具有决定性的意义。

此外,由于交流耐压试验电压一般比运行电压高,因此通过试验后,设备有较大的安全裕度,因此交流耐压试验是保证电器设备安全运行的一种重要手段。在试验中进行毫安表读数,即读取被试设备的电容电流值是试验的一项重要内容。笔者根据多年的工作实践经验,对如何安全地进行毫安表读数进行了分析和探讨,以供同行参考。

2 现场常用的毫安表读数方法

交流耐压试验中,防止被试物击穿时短路电流烧毁毫安表的习惯性做法有两种:在毫安表上并联短路刀闸或并联放电管。若没有成套耐压试验设备,需根据现场设备条件选择试验接线时,通常又都采用并联短路刀闸的做法。

现场常用的略去保护与控制回路的交流耐压试验接线图如图1所示。毫安表上并联着一个短路刀闸。短路刀闸平时使毫安表处于短路状态,进行毫安表读数时才打开。具体读表步骤为:耐压试验升压过程中,0.5倍试验电压时,打开短路刀闸,读取一次毫安表数值,即被试物的电容电流值,读完后立即合上短路刀闸。电压升至全试验电压时,再读取一次,读完后再重新合上短路刀闸。

TY—单相调压器B—试验变压器K—短路刀闸R1、R2—限流电阻G—保护球隙ZX—被试物

3 打开短路刀闸读表时隐藏的危险

短路刀闸操作简便明显,但也有很大的缺陷,它只是在非读表时处于合闸状态短路保护毫安表,在打开读表时,不仅不能保护毫安表,而且还会给读表者带来人身安全隐患。

原因分析如下:

打开刀闸读表时,若恰好被试物被击穿,短路电流将直接流过毫安表而使毫安表烧毁。另外,虽然短路电流也会使被试物电源侧的过流保护动作,但由于它的动作有一定时滞,也就是说至电源切断会有一定时滞,高试验电压无法瞬时消失。要是碰上过流保护出故障拒动,需人工操作切断电源,则高试验电压就更需一定的时间才能消失。而毫安表线圈已烧断,试验变压器高压输出端无法通过毫安表形成回路,这样,高试验电压同样也会加在已打开的短路刀闸上。短路刀闸多选择低压HK型瓷底胶盖刀开关,很容易被高试验电压击穿。若此时读表者手还握着短路刀闸闸柄的话,就有被高试验电压击中的危险。

4 如何安全地进行毫安表读数

在毫安表上并联放电管就可以安全地进行毫安表读数,具体接线图如图2所示。

FD为放电管。选择适当放电电压的放电管就能保证在正常情况下,放电管处于断开状态,试验变压器高压输出端通过毫安表形成回路,试验者不需再作其他操作即可随时读取毫安表数值,若被试物被击穿,放电管能迅速放电,自动将毫安表短路,从而保护毫安表的安全。并联放电管在任何时候都能保护毫安表的安全,又能让试验者随时安全地读表,是毫安表理想的保护装置。

若受条件限制,没有合适放电电压的放电管,用短路刀闸对人身又不安全,则可以用LA型常闭按钮来代替,如图3所示。

AN为LA型常闭按钮,平常是在常闭状态,只在毫安表读数时按下打开,读完后,自动闭合。试验者可用φ25 mm、长1.5 m左右的塑料管自行制作一个高压绝缘棒,通过这个塑料高压绝缘棒在一定的安全距离外来操作AN按钮。无论被试物是否在毫安表读数时击穿,都不会对操作者造成伤害。采用AN常闭按钮的缺陷在于用塑料高压绝缘棒按下按钮读表时,若被试物被击穿,毫安表仍会被烧毁。

需要注意的是,不能用并联拉线开关作为毫安表的保护。尽管试验者可在一定的安全距离外拉动拉线进行开关的开、合,减少了借助塑料高压绝缘棒操作的麻烦,但拉线开关触点容量太小,即使在闭合状态遇到被试物被击穿,其触点也容易因承受不起击穿短路电流而熔断,无法起到对毫安表的短路保护作用。

5 结语

自动读数 第7篇

一、学习阅读数学的方法

1. 算式和文字题的阅读

在阅读这类题时, 要读清方法、读出运算顺序.要读得抑扬顿挫、有重点;在读中理解、读中明白运算顺序.如:“63÷{ (72-69) ×3}”, 从算式中看:先减, 后乘, 最后除.这里要读成“63除以72减69的差与3的积, 商是多少?”如果不读“商是多少”, 最后就是乘法求积了.反之, 给出文字题, 要列式解答, 如果读不准题意, 列式就会错.

2. 图表的阅读图

表是学生在阅读数学中最难读的题, 教这类题时, 要根据图表的不同类型给予指导.要求学生文字与图表相结合, 表头与数据相对应.

例如:数学教材 (六年级上册) 第101页第7题, 几种食物中含蛋白质和脂肪的含量如下表:

在读上表时要求学生读出什么食物含什么多少.这是因为该题上说:“几种食物中蛋白质和脂肪的含量如下表.”说明是某种食物中含有蛋白质的量和含有脂肪的量.因此要会上下联系着想, 即题目与表头相联系;表头与表头相联系.

3. 解决实际问题即应用题的阅读

解决实际问题更能体现一名学生的分析、理解、判断等综合能力.在阅读时要准确无误, 判断正确, 才能为下面的解答问题做好准备.

例如:数学教材 (六年级上册) 第67页第5题.

“花果林场有桃园5公顷, 占果园总面积的.果园的总面积有多少公顷?”

读这道题时, 要求学生重读“占”和“总面积的”;还要会想:这里把“桃园面积公顷”与“总面积”联系起来了.桃园面积是果园总面积的一部分, 没有前半句话“有桃园公顷”, 只有后半句“占果园总面积的”, 是求不出果园总面积的.因此, 阅读应用题时, 要把“联系句”即“关键句”读重、读懂, 理解不到位时要反复多读.

阅读数学要根据教材内容的不同, 选择不同的方法.还有很多类型, 要学会判断:先读什么, 后读什么;什么时候重读, 什么时候轻读.要上下文联系起来的读和想.

二、养成阅读数学的习惯

莎士比亚说过:“不良习惯会随时阻碍你走向成名、获利和享乐的路上去.”因此, 好习惯的形成决定着人一生的命运

1. 读课本, 学规范

数学课本是学生学习数学最标准、最规范的老师, 我们要认真阅读教材.数学教材是从学生认知水平和知识基础、学生的身心特征等方面, 在教育原理和数学学科特点的基础上由数学专家们精心编写的, 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资源, 具有较高的阅读价值.

2. 加强阅读, 激发兴趣

学好数学首先要会读数学, 提高学生对数学阅读的认识水平.在提高认识的基础上, 充分激发学生改进阅读方法, 使学生产生读书的欲望.在数学教学中采用多种多样的形式提高阅读兴趣:读后讲道理、讲想法、讲算法, 等等.比比谁讲得对, 谁理解分析得准确, 谁算得对又快.在平时要树立读书的榜样, 展开讲读后感的活动, 激励学生多读书、会读书、读好书.

3. 学会数学, 提高兴趣

“读书破万卷, 下笔如有神.”仔细、严谨的学习态度, 可以有效地提高学生的学习成绩和学习动力, 粗心大意会降低学习兴趣.在阅读数学书和习题中, 学习数学知识, 学习数学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学习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及时有效地阅读和复习, 可以提高学生的认知水平和拥有知识的满足感, 数学成绩的上升, 使学生找到了学习数学的快乐, 从而更加激起学习数学的兴趣.

三、学会阅读提高兴趣

学生在阅读数学的学习中找到快乐, 体验学习的成就感、满足感和自豪感.有了快乐就能激起兴趣, 有了兴趣就有了动力, 更容易形成习惯.养成习惯和培养兴趣两者是相辅相成的.养成读书习惯能提高读书的兴趣;培养阅读的兴趣又能促进读书习惯的形成和持续.

1. 创设情境加强阅读

教师在教学中, 将数学阅读训练纳入数学课堂教学的基本环节中, 尽可能地为学生提供阅读的机会, 教师少讲少说, 留时间给学生多读多练, 让学生读题讲解, 也可以个别读, 互相读;还可以由学生边阅读边列式计算或操作等.从而提高学生的阅读水平.另外可利用早自习指导阅读, 每周三至五次的阅读作业.

2. 在阅读中养成习惯

本文来自 99学术网(www.99xueshu.com),转载请保留网址和出处

【自动读数】相关文章:

浅析自动控制与自动控制系统03-03

自动补偿05-04

自动氧化05-05

自动标注05-08

自动编排05-13

自动混合05-17

自动喷灌05-19

自动判读05-22

自动发现05-28

自动回复05-28

上一篇:空乘下一篇:活检组织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