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政务的解读

2024-05-09

电子政务的解读(精选9篇)

电子政务的解读 第1篇

关键词:新公共管理,电子政务,战略目标,比较分析

一、中美地方政府电子政务建设的战略目标对比分析

地方政府在规划其电子政务建设时往往要制定其

购后, 甲公司通过在管理、品牌和营销渠道上的优势促进乙公司提高效益, 而乙公司拥有的先进技术可以为甲公司所用, 实现双方的优势互补。

(4) 有助于实现企业的战略目标, 谋求并购战略价值。甲公司有效地运用其在管理、营销和资金等方面的优势, 通过并购扩大了市场占有率, 可将市场拓展到竞争对手丙公司的所在地, 削弱对手丙公司的潜在发展能力和竞争力。

另外企业并购还有有助于企业消化过剩的生产能力, 降低生产成本;有助于企业降低资金成本, 改善财务结构, 提升企业价值。但就此案例来讲, 这两个优势没有体现出来。

三、企业并购的弊端

(1) 营运风险。企业并购后, 可能并不会产生协同效应, 并购双方资源难以实现共享互补, 甚至会出现规模不经济, 比如整个企业反而可能会被并入企业拖累。由于甲公司与乙公司的管理方式、管理水平不同, 故并购后在管理的整合上具有失败的风险。

(2) 融资风险。企业并购往往需要大量资金, 如果企业筹资不当就会对企业资本结构和财务杠杆产生不利影响, 增加企业财务风险。甲公司需要支付巨额现金进行收购, 对于一家处于成长期、规模有限的公司来说, 筹集如此大量的现金必然影响其财务结构, 加重其利息战略。而电子政务战略的确定, 受到经济环境、行政环境等外部战略环境因素的制约。中美两国在行政生态环境上有巨大的区别, 行政体制改革也呈现不同的发展方向和发展路径, 对电子政务的发展在战略上提出了不同的要求。

美国地方政府的电子政务发展战略, 是在自20世纪90年代开始的一系列重塑政府 (或政府再造) 的改革

负担, 制约其资金调度能力, 从而增加其财务风险。

(3) 资产不实风险。由于并购双方的信息不对称, 有时并购方看好的被并购资产, 在并购完成后可能存在严重高估, 甚至一文不值, 从而给并购方造成极大的经济损失。即由于存在信息不对称, 甲公司对乙公司财务状况及经营成果的了解有限, 乙公司有可能存在虚计资产、虚增利润的行为, 在这种情况下, 甲公司就可能高估乙公司价值, 做出错误的并购决策, 或支付更高的并购价格, 从而造成严重损失。

此外, 还可能出现反收购风险, 以及安置被收购企业员工风险。在实施企业并购时, 并购方往往会被要求安置被并购企业员工或者支付相关成本, 如果并购方处理不当, 往往会因此背上沉重的包袱, 增加管理成本和经营成本。

笔者结合并购净收益指标的计算结果, 以及上述利益与弊端分析, 可以得出结论:甲公司并购乙公司所带来的利益与其潜在风险相比更加显著, 该项目有助于实现企业的战略目标, 因此甲公司应收购乙公司。

主要参考文献

[1]全国会计专业技术资格考试领导小组办公室.2009年高级会计实务科

目考试大纲[M].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 2009.

运动中逐渐形成的, 具有明显的从关注效率, 到改进功能, 最后实现政府再造的递进层次性特征。在90年代以后一场重新定义政府角色的政府再造运动中, 从联邦到地方的各级政府都提出了“以公民为中心”利用信息通信技术 (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Technology, ICT) 实现政府转型的口号和愿景, 并开始了持续的改革。美国地方政府电子政务建设的战略目标也开始从“以提高政府效率为核心”向“以顾客需求为核心”转型。为了实现这一转型, 仅仅从效率的角度关注信息技术在政府部门的应用是远远不够的, 必须着眼于政务流程重组和政府再造。联邦、州政府和地方政府纷纷通过技术协调的方式来改进政府管理, 转变政府结构和运作模式, 改革传统政府部门设置, 实现政府流程的重组。在这样的行政环境下, 我们可以看到美国地方电子政务建设和运营具有清晰的递进的层次性:提高政府效率—改进政府响应—实现政府再造。以明尼苏达州为例, 该州在一份总结其电子政务建设经验的文件“A Best Practices:Local E-Government”中提出了该州地方政府电子政务建设的三大基本目标:第一是提高地方政府公共服务提供的质量、速度和普及程度并降低成本;第二是通过增加公民参与治理过程, 促进公民和政府的互动, 使地方政府更加负责 (accountable) ;第三, 在自动化世界里用新的方式组织公共信息与服务的生产和分发。在这样的时代背景和战略环境下, 电子政务的战略目标清晰明确, 一方面电子政务成为美国各级政府创新的重要手段, 另一方面持续的政府变革又要求电子政务不断向前推进, 使政府真正实现流程优化重组, 打造“以公民为中心”的电子政府。从本质上来说, 这是一种以服务对象为本位的电子政务战略。

而中国的电子政务战略背景则比较复杂。我国工业化的任务尚未完成, 却面临着建立信息化社会行政模式的要求, 这种农业社会、工业社会与信息社会兼具的过渡社会特征使我国的行政体制一方面要完善有传统工业社会特征的官僚制, 另一方面又要实现具有信息社会特征的行政组织的扁平化。对经济发展不平衡的地方政府而言, 电子政务战略目标的确定显得尤为困难。从全国总体范围来看, 虽然中央政府层面确定了“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的策略, 有的经济发达地区已经在尝试信息化的政务流程优化和协同的时候, 有的落后地区还刚刚起步进行信息技术的初步应用。在这种战略环境的约束下, 我国地方电子政务的战略选择依然是旨在加速工业化进程的以管理主义为指导的政府效率中心论, 一方面促进政府职能转变, 另一方面促进政务公开, 打造阳光政府, 通过各种信息技术的运用使各级地方政府在行使经济和社会管理职能的时候通过电子政务应用系统、专家决策支持系统、数据仓库与数据挖掘技术等信息技术手段来处理行政事务, 分析行政数据, 为科学决策、民主决策提供技术条件。从本质上来说, 这是一种“以政府管理者为本位”的电子政务战略。

二、中美地方电子政务理念的理论基础

如前所述, 美国兴起电子政务建设的时期, 也是其“重塑政府运动”开展的时期, 可以说, 电子政务建设和重塑政府是密不可分的。新公共管理理论是指导重塑政府运动的重要理论, 以现代经济学和私营企业管理理论和方法作为自己的理论基础。其中包括基于现代经济学关于经济人的假定、公共选择和交易成本理论、成本-效益分析方法等, 形成公共管理进行绩效界定与评估的依据, 包括在公共管理部门引入私营部门管理手段, 如绩效管理、目标管理、组织管理、人力资源管理等方面的成功方法, 以及引入所谓企业家精神来重塑政府, 以效率为核心来进行公共行政改革。这些思想也成为美国各级政府开展电子政务建设的指导原则。美国地方政府在电子政务建设中, 已经逐渐形成了“小政府、大社会”和“掌舵的政府, 而不是划桨的政府”这一整体治理模式。在新公共管理理论指导下的电子政务理念, 是一种以流程重组为基础的电子政务理念。新公共管理理论认为, 公共部门的组织结构将由金字塔形向扁平化发展, 按工业化社会的理性官僚制模型所构建的公共部门组织结构, 意味着高昂的行政成本和低下的行政效率, 而且不符合“以公民为中心”的要求, 必须进行改革。电子政务可以有助于政府以技术进步为手段, 去推进和实现从“以政府自身为中心”向“以公民为中心”的转型, 因此电子政务不应该建立在原有政务流程的基础上, 必须与政务重组和流程再造结合起来。

而中国的电子政务建设从实质上看, 还是一种具有工业化社会特征的官僚制模式的电子政务, 即管理型电子政务。在电子政务的策略选择上, 与现代官僚制模式相适合的原则, 就是通过实施电子政务, 利用现代信息技术的手段, 加强行政管理, 建设有效益的政府。比如, 强调通过电子政务, 扩大财政收入, 减少财政浪费, 提高政府办公效率, 提高政府公共产出, 降低政府运行成本。

三、中美地方电子政务建设内容比较分析

笔者在美国地方政府进行电子政务的建设和使用调查中, 感受到了中美两国地方电子政务建设内容的差异。一提到e-government, 美方人员马上就联想到能够为公民提供多少服务?能够给居民带来什么便利?能够换来多高的满意度?美国地方政府为居民提供的公共服务种类很多, 相当一部分已经能够实现在线服务流程。在地方政府网站上实现在线服务程度比较高的项目主要有如下一些类别:在线支付税费和罚款, 比如财产税和交通违章罚款的缴纳;在线办理许可;申领与更新各类商业执照;在线申请公共区域的使用, 比如提交游行申请;在线查询工作招聘信息;在线下载各类表格;GIS地理信息系统应用等。由于政府的应用系统都集成在Internet上, 因此很多在线服务项目已经实现网站前台同后台业务系统的集成。比如财产税的缴纳, 居民通过政府网站能够随时查阅到自己财产税的评估情况并进行在线缴纳, 还可以随时调阅房屋的地图和丈量、评估

高等院校培养学生会计职业判断能力的思考

时军

(吉林财经大学会计学院, 长春130117)

[摘要]会计职业判断是一项专业性特别强的主观性活动, 贯穿于会计过程的始终, 关系到会计信息的质量、资本资源的合理利用和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本文从人才培养的目标定位、课程体系整合和强化实践教学环节等方面对新形势下会计专业学生职业判断能力的培养问题进行探讨。

[关键词]会计职业判断;会计教育;综合素质

[中图分类号]F230;G642[文献标识码]A

2006年2月15日, 财政部发布了包括1项基本准则和38项具体准则在内的新的企业会计准则体系。这39项企业会计准则的正式发布, 标志着我国已初步完成企业会计准则体系的制定任务, 成为我国会计发展史上一个新的重要的里程碑。新会计准则不仅理念先进、体系完整, 而且充分体现了与国际准则的趋同。新会计准则的实施对于提高会计信息质量和经济运行质量, 规范资本市场发展和市场经济秩序, 推动对外经济交流意义重大。

会计国际化要求我国的会计核算标准与国际惯例趋同, 以提高会计信息在国际范围内的可比性;资本市

[收稿日期]2010-04-12

数据, 财产税的缴纳历史记录。这些Web服务都与县政府的财政司库办公室业务处理系统的后台集成在一起, 实现较高的信息化水平。

而我国地方政府的电子政务投入建设的, 多数都是一些政府内部使用的信息系统。有专家说, 我国电子政务发展很快, 但绝大部分是靠纵向的行业推动, 比如, 工商、税务、海关、银行、公安等系统内部的电子政务建设成效明显, 但是横向推动非常困难。部分经济发达地区的政府网站能够为居民提供一部分在线服务, 但大部分都以提供信息、表格下载为主。正是由于我们采取了“以政府管理者为本位”的电子政务战略, 不重视电子政务的公共服务功能, 因此造成了这种局面。

四、结论

尽管我国的地方电子政务建设开展得如火如荼, 已经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 但是问题还依然不少。其中, 最让人担忧的就是过于强调地方政府管理者的能力, 而忽视了社会公众的需求趋向。究其根本原因, 正是由于工业社会与信息社会兼具的过渡性社会特征使得地方政府选择了“以政府效率为中心”的战略目标, 开展地方

[文章编号]1673-0194 (2010) 16-0104-03

场的发展客观上也要求我国会计必须按国际惯例向投资者和债权人提供真实、公允、可比的会计信息;伴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 企业所处经济环境的复杂性和经济事项的不确定性也日趋加大, 也要求会计人员能够及时识别和控制经营风险。所有这一切都对信息时代会计从业人员的素质尤其是职业判断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一、会计职业判断的主要特点

(一) 专业性

会计是经济管理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 包括会计核算和监督, 反映企业经济业务活动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和现金流量的会计信息, 为管理当局提供相关的会计信

电子政务建设的理论基础仍然是基于工业化社会特征的理性官僚制模型, 建设内容主要集中于纵向业务系统。党的十七大提出了“建设服务型政府”的目标。服务型政府的一个重要特征就是在信息技术条件下以公众为中心的政府服务模式。构建服务型政府, 对电子政务建设要以公众为中心, 以需求为导向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地方电子政务建设只有不断满足“顾客”需求, 完善“顾客”服务才能真正提高电子政务的使用率, 提高公众对政府的满意度, 实现构建服务型政府的目标。

参考文献

[1]D F Norris and M J Moon.Advancing E-government at the Grassroots:Tortoise or Hare[J].Public Administration Review, 2005, 65 (1) :64-75.

[2]D M West.E-government and the Transformation of Service Delivery and Citizen Attitudes[J].Public Administration Review, 2004, 64 (1) :15-27.

[3]崔旭, 邵力军.美国地方政府在电子政务建设中的困境与出路[J].图书馆理论与实践, 2009 (4) :72-76.

[4]姚国章.美国电子政务战略规划解析[J].电子政务, 2009 (12) :10-13.

电子政务的解读 第2篇

日前,一则新闻吸引了众多IT人士的眼光:众所瞩目的《电子签名法》已正式提交人大审议。该法被认为是“中国首部真正意义上的信息化法律”,意义重大。为此,在《电子签名法》即将出台和颁布实施之际,搜狐IT特别请国家电子政务标准化总体组专家、著名业界专家、书生公司董事长王东临对有关《电子签名法》有关问题进行了详细的分析和解答――

 

问:《电子签名法》的立法进展如何?

答:据我所知,《电子签名法》的立法进程大致是这样的:,国务院信息办委托有关单位起草了《中华人民共和国电子签章条例》,最初的定位是行政法规。因为立法程序是比较复杂的,而当时各方面对尽快出台有关法律法规的呼声比较高,因此计划先制定一部行政法规,并争取列入下一届人大(十届人大)的立法规划,在条例颁布并执行两三年后提交人大立法。但是月国信办将《条例》提交国务院法制办审查后,国务院法制办还是认为应上升到法律。在对条例内容进行了较大幅度的修改后,形成了《中华人民共和国电子签名法(草案)》,于3月25日经国务院常务会议讨论并原则通过,于204月2日向十届人大常委会第八次会议提请审议。虽然在该法的立法进程中一直充满了争议,但总的说来审议进展还算比较顺利,目前看来有望在今年8月或者10月三读通过,完成立法程序。

问:《电子签名法》是如何规定电子签名、数据电文的有效性的?

答:《电子签名法(草案)》对电子签名、数据电文的有效性规定分为四个方面:

1.一般的电子签名、数据电文,“不得仅因为采用电子签名、数据电文的形式而否定其法律效力”, 采用的是不直接肯定其有效性,但不能排除其有效性的方式,仅当再没有其它依据否定其有效性时才有效;

2.对满足特定要求的电子签名、数据电文,进一步直接规定其有效性,“安全的电子签名具有与手写签名或者盖章同等的效力”,满足特定要求的数据电文不仅可以“视为符合法律、法规要求的书面形式”,还可以“视为满足法律、法规规定的原件形式要求”,也可以“视为满足法律、法规规定的文件保存要求”,但对作为证据使用的真实性,只提供了审查原则,没有硬性规定;

3.给予当事人自行约定的权利,如“自然人、法人或者其他组织可以约定使用或者不使用电子签名、数据电文”、“当事人也可以选择使用符合其约定的安全条件的电子签名”等, 这是因为《电子签名法》遵循“最少干预、必要立法”的原则,制定《电子签名法》的主要是目的是为数据电文、电子签名的法律有效性消除法律障碍,至于具体方式方法充分尊重当事人自治,政府尽量少地干预;

4.规定了一些不适用于本法的特定情形:

(一)婚姻、收养、继承等涉及人身关系的文书;

(二)土地使用权、房屋产权等涉及不动产权益转让的文书;

(三)供水、供热、供电等涉及公用事业的.文书;

(四)其他不适用电子文书的情形。

问:《电子签名法》的主要适用范围是电子商务还是电子政务?

答:原来有个说法,说《电子签名法》是开展电子政务亟需制定的两部法律之一(另一部是《政务公开法》)。目前看来,《电子签名法》主要还是面向电子商务应用需求的。《电子签名法(草案)》第一章第一条就明确说明,立法目的是为了保障电子商务交易安全,促进电子商务的发展,与电子政务基本上没有关系,仅在最后的附则中以“国务院或者国务院规定的部门可以制定政务活动和其他社会活动中使用电子签名、数据电文的具体办法”这样的条款为电子政务的应用开了一个口子。这是因为电子政务同民事活动的性质有所不同,为了尽快出台法律,《电子签名法》最终限定在电子商务领域。

问:国务院是否制定了有关的具体办法?

据我所知,8月24日国务院颁布了修订后的《国家行政机关公文处理办法》,其中第55条规定“公文处理中涉及电子文件的有关规定另行制定”。年8月,国务院办公厅据此制定了《电子公文传输管理暂行办法》,其后于9月21日修订后颁布了《电子公文传输管理办法》,其中明确规定,电子公文与相同内容的纸质公文具有同等法定效力。该办法中也在概念上对电子公文作了明确界定,只有国务院办公厅统一配置的电子公文传输系统处理后形成的具有规范格式的公文的电子数据才具备上述法定效力。根据我个人的理解,该办法原来的效力来自《国家行政机关公文处理办法》这一行政法规,但在《电子签名法》颁布实施后,就有了来自法律的直接授权,有了更高的法律有效性,适用范围也更广了。

问:电子签名必须采用非对称加密(PKI)技术和CA认证方式吗?

答:很多人都以为只有采用PKI和CA才能进行电子签名,实际并不是这么回事。PKI和CA只是电子签名的众多技术中比较常用的一种。《电子签名法(草案)》本着技术中立的原则,并不指出哪种技术更为先进,哪种技术是安全的,只要求该技术满足本法的规定、或当事人自行选择的就可以。就《电子签名法(草案)》的相关规定来看,只要能够满足以下四个条件的电子签名就被视为安全的电子签名:

(一)电子签名生成数据用于电子签名时,属于电子签名人专有;

(二)签署时电子签名生成数据由电子签名人控制;

(三)签署后对电子签名的改动能够被发现;

(四)签署后对数据电文内容和形式的改动能够被发现。

除此之外,《电子签名法(草案)》还规定了“当事人也可以选择使用符合其约定的安全条件的电子签名”。这是因为《电子签名法》遵循“最少干预、必要立法”的原则,制定《电子签名法》的主要是目的是为数据电文、电子签名的法律有效性消除法律障碍,至于具体方式方法充分尊重当事人自治,政府尽量少地干预。

问:请简单介绍一下PKI和CA?

答:PKI是某一类型的加密技术的统称,该类加密技术的加密密钥与解密密钥是不同的,而且相互之间没有任何推导关系,因此被称为非对称加密技术。由于公开其中一个密钥并不影响对另一个密钥的保护,因此也被称为公开密钥技术。CA是采用PKI技术构建的身份认证体系,由大家共同信任的CA中心颁发数字证书(可作为电子签名生成数据),数字证书用CA中心的私钥签名,这样CA用户就可以用CA中心公开的公钥来验证对方的身份。CA适用于非特定用户之间的身份认证,但对网络等应用条件要求较高,管理上也容易出现协调问题,应用推广的难度比较大。

问:除了PKI和CA,还有什么样的电子签名技术?

答:采用PKI和CA技术来实现电子签名是最容易想到的方法。但是CA对应用环境的要求比较高,牵扯面比较广,难以实施应用。特别是在政务活动中应用时,还会受到内网外网划分等问题的困扰,因此尽管多年来各方面建设力度很大,但实际进展不大。《电子签名法》制定时考虑到了这样的情况,为其它的电子签名技术保留了足够的法律空

间,使我们可以根据具体情况采用其它更实用的解决方案。例如,有时可以只用PKI不建CA,特别是对于只与上下级等特定对象打交道的应用,而如果采用了硬件加密方案,我们还可以将硬件加密设备中的唯一ID作为电子签名生成数据(《电子签名法(草案)》对电子签名生成数据的唯一要求是能将电子签名与电子签名人可靠地联系起来)。很多类似的方案简便易行,与兴师动众大建CA相比,有其独特的优势。如果采用了国家有关定点单位研制的密码机,安全可靠度就更有保障了,因为装备每一台这样的密码机都是经过国家有关管理部门审批并备案的,严格的管理使其可靠性和可信赖程度远远超出了普通CA中心,可以利用这一点构建更可靠的电子签名技术。

问:书生公司在《电子签名法》立法过程中都发挥了什么作用?

答:《电子签名法》在起草过程中征询了大量专家学者的意见,并充分考虑了目前的应用现状,吸收了业界的成功经验。作为电子签名及其在电子公文、电子印章应用的权威技术厂商,书生公司也是《电子签名法》起草过程中的重点征询对象之一。在最早的《电子签章条例(草案)》中,虽然主要涉及的是基于PKI和CA技术构建的数字签名技术,但还是专门定义了一个更具一般性的电子签名概念,把数字签名技术作为实现电子签名的一种主要技术手段,同时也允许其它的电子签名技术。之所以在概念上作了电子签名和数字签名的区分,主要就是考虑到了书生公司在一些特定应用中采用了一些更实用的技术手段,并取得了良好的应用效果,因此在立法过程中吸收了这样的成功经验。对政务活动中的有关需求,也在征询了包括我们在内的各位专家意见后,建议另行规定。在国务院法制办对本法进行大幅修改后,上述原则得到了进一步的强化,从法律条款上完全抹去了数字签名技术,强化了通用的电子签名概念,并强调技术中立是立法的重要原则。在法律适用范围方面,也明确规定主要用于电子商务,电子政务应用则由国务院另行规定。实际上,国务院截止到目前为止唯一的相关规定――《电子公文传输管理办法》,也是主要参考了书生公司的产品技术及其成功应用而制定的。可以说,书生公司以其先进的技术和成功的实践,成为了《电子签名法》及其相关文件制定过程中的重要参考依据之一。

问:据说,书生公司并不掌握PKI/CA技术?

答: 书生公司是以非PKI/CA的电子签名技术闻名的,反而让很多人都以为书生公司不掌握PKI/CA技术。其实,PKI和CA是常规技术,任何一个有关专业厂商都掌握这样的技术,书生公司自然也不例外。事实上,书生公司的主要产品都普遍使用了PKI技术,并在部分产品中使用了CA技术。实际情况是,使用PKI/CA来构建电子签名是常规技术,但鉴于CA中心的建设和运转往往有很大的应用障碍,不建CA还能实现电子签名才更具有技术挑战性。书生公司有幸在这方面做出了有益的探索,取得了一定的成功经验,今后我们还会不断努力,发明更多的电子签名技术。

问:请展望《电子签名法》颁布后给IT行业带来的机遇。

电子通讯技术的多领域解读 第3篇

1 生活领域中, 电子通讯技术的应用

在电子通讯技术出现之前, 人们主要是借助通信、电报等技术来实现信息的传递, 然而, 由于时间跨度过大等缺陷, 尚且难以满足人们对即时通讯的需求。随着电子通讯技术的应用和普及, 地球已经有变成“地球村”的趋势, 即使双方处在在地球的两端, 相隔茫茫群山与浩瀚的大海, 但是, 只要合理运用电子通讯技术, 即可实现即时通讯这一目的。电子通讯技术的长足发展, 让人们能够跨越地域的限制, 尽情的交流信息、培养感情, 这不仅方便了人们的日常生活, 亦缩短了人与人之间的距离。除此之外, 电子通讯技术的长足发展, 让人们远程学习成为了可能, 尤其是在电子计算机的普及和推广之下, 人们可以借助远程终端来达成远程学习的目的, 这种跨地域的教学方式极大地突破了传统体制中的教学局限, 促进我国教育体制更上一个台阶。我国地大物博, 人口基数大。很多祖辈生活在大山里的居民, 根本没有条件学习到更深层次的知识, 通过借助电子通讯技术, 能够有效节约交通成本和时间, 满足偏居人群渴求知识的心理, 亦从整体上提高了我国国民素质教育。换而言之, 电子通讯技术的发展, 为我国与世隔绝的山区注入了新的活力, 既方便了他们的生产生活, 也为他们开拓眼界提供了一定的便利。

2 生产领域中, 电子通讯技术的应用

2.1 流水层

随着我国工业化进程的进一步加快, 我国企业亦制定了相关的政策, 通过大幅度引进新技术与设备, 更新经营与管理理念的方式来适应当前瞬息万变的市场行情与不断进步的社会。为了提高企业的整体效益, 降低企业工作人员的劳动强度, 各大企业开始实施流水化作业, 这不仅与不同部门、员工之间默契配合度息息相关, 也离不开现代化通讯技术的辅助与支撑, 以往由于缺乏有效的电子通讯技术, 员工之间关系较为冷漠、默契程度不够, 各部门之间缺乏必要和有效的沟通, 进而导致企业整体生产效率低下, 而电子通讯技术的出现, 不仅减少了一些以往繁冗、不必要的工作步骤, 还建立了健全的、合理的内部网络通讯平台, 实现信息的交流和互递, 加快了企业数据的流转速度, 不仅如此, 还充分提高了员工之间、各个部门之间的默契程度, 也进一步提升了企业的整体工作效率。

2.2 应用管理层

在电子政务体系的整体结构中, 应用管理层处于核心地位, 亦是最为重要、关键的层级, 负责管理电子政务及各类动态资源的实时状态及相关业务, 具体涵盖监控、安全、动态调度、系统的容量规划以及资源的动态部署等方面。从专业的角度来看, 上文阐述的容量规划, 一般是指系统对数据资源和计算资源的合理规划和分布, 同时制定适当的、有效的分布式数据, 来实现存储信息、数据及系统的合理分布, 确保使用周期与资源系统单元同步运行;而动态部署则是指系统通过为用户提供标准化、合理化的资源模板, 而实现对资源存储、应用程序以及计算资源的适当选择和部署;安全存在的意义, 不单纯是为了保障电子政务系统中各类信息与数据的调度安全与使用安全, 还应保证系统时刻处于安全的环境下运行, 为企业各项工作提供强有力的技术支撑, 尽可能规避出现技术断层这一现象, 以免带给企业难以估量的经济损失;监控是指对各类资源动态的实时监测活动, 及时发现系统故障及安全隐患, 并快速制定出有效的解决措施, 确保系统在安全的环境下运行。电子通讯技术的发展, 为企业的监管工作提供了一定的便利, 减少了一些复杂、繁冗的工作步骤, 极大地提高了整体工作效率。

2.3 虚拟层

虚拟层涵盖三个方面, 即为虚拟服务器、虚拟存储器以及虚拟网络。云计算端的核心呈现出明显的虚拟化特点, 这也是区分传统计算模式与当前系统的主要方式。在电子政务的结构体系中, 虚拟层的主要运作职能是创造出一个或多个虚拟的、具有隔离作用的执行环境, 确保实际物理设备、应用情况与环境中的具体操作保持一致。在电子政务系统当中, 虚拟层具有重要性地位及作用, 构建执行力强、有效的虚拟层, 不仅能够平衡内部系统的作用及性能, 还具有合理分配资源的作用;从实际操作这一角度来看, 能够促使系统更加灵活、便捷。

2.4 资源层

资源层包括系统物理资源与资源池两个方面, 是电子政务系统中的基础层级, 同时也是支撑整个体系正常运行的关键环节。我们需要了解的知识点为:物理资源包括服务器、存储设备及各种网络设备;资源池则是指云计算端所有软件和信息的总和。云计算通过有效整合系统中的所有硬件资源与软件资源, 来达到提升电子政务系统的运作能力、存储能力与计算执行力的目的, 通过合理调配系统中的各类资源, 促使系统达到最优性能, 为电子政务的长足发展推波助澜。

3 结语

现阶段, 电子通讯技术的建设与发展已经成为我国重点关注项目, 同时也是跨入信息时代所面临的主要趋势。政府应给予其大量的关注与支持, 通过带动社会的进步、国民经济的发展, 促使电子通讯技术蓬勃发展, 加快政府资源配备、转型升级的速度, 提高行政的实际效率及相关质量, 增强各级政府的监管能力、服务能力与执行能力, 进而带动信息化产业快速发展, 为群众提供真实、有效的服务。此外, 随着电子通讯技术的广泛应用, 不但实现了企业不同部门之间数据交换及资源共享等问题, 还促进了各类信息技术的长足发展, 为构建文明社会、信息社会作出了巨大的贡献。

摘要:随着社会的进步, 经济的快速发展, 各类现代化科学技术也开始陆续在社会上崭露头角, 尤其是电子通讯技术, 广受群众及各行各业的喜爱与青睐, 发展至如今, 已经深入到人们日常生活、生产的各个角落。本文深入性探究了电子通讯技术的应用领域, 以期能够从理论上推进我国电子通讯技术的多领域、多元化发展。

关键词:电子通讯,信息化,应用

参考文献

[1]张建勋.云计算研究进展综述[J].计算机应用研究, 2010 (02) .

[2]李勇.云计算对信息服务的影响及存在的问题[J].情报理论与实践, 2009 (12) .

全面解读电子邮件简历的方方面面 第4篇

有人说不就是发一封邮件而已吗?我平时经常发送邮件还不知道怎么发吗?那你平时发送的邮件是否属于这种专业场合了?发送简历也得看看属于什么性质,你平时随便给人家发邮件还需要注重什么?就好比你随便写篇日记一样要注意那么多的规范吗?但是你写申请书还能够那么随便吗?而你现在发送简历邮件是用来求职的,这好比申请书一样,是给人家看的并且是由人家做决定的。为此绝对不能忽视求职过程当中的每一个细节,不求做到精细化但是起码不能出现问题。

首先,我们要说说一些关于电子邮件简历的错误建议,关于是否应该加上简历附件有两种对立的建议,其实怎么辨别哪种建议正确是很简单的。我们可以使用假设的方法去判断哪种建议好,如果邮件正文内容变得混乱或者内容丢失,那

招聘

者打开邮件后怎么看你的简历?但是此时招聘者发现还有附件,就可以打开附件进行阅览而不会产生无法阅览的恶果。从谨慎的角度来说添加附件肯定必要,但是求职者不要在附件里加上五花八门的东西,除了简历word文档并且是03版本的文档之外,不是企业要求的`其他任何东西都不要出现在附件里。

如此一方面避免文件容量过大导致企业等待时间过长或者根本打不开,另一方面防止企业办公软件未能更新而打不开新版本的word文档。此外我们还得想到企业保存简历的便利性,你就在正文里介绍自己,如果企业看上你还给你做个文档再把正文里的内容黏贴进去,能保证黏贴进去的格式不会出现混乱吗?还有你在正文里使用的是图片格式,那企业怎么给你处理图片?

电子政务的解读 第5篇

然而, 对于如何推进政务诚信建设这一问题, 目前还仍然处于探索阶段。学界针对政务诚信内涵的讨论较多, 尚未形成定论。一些学者从道德、文化的角度, 对政务诚信进行解读。刘松山 ( 2003) 指出诚信是不亚于宪法的政治道德。邢植朝 ( 2013) 认为, 政务诚信的文化内涵丰富, 并提出政务诚信的道德文化、诚信制度文化、法规文化。一些学者从行政角度理解政务诚信概念。顾爱华、舒光大 ( 2003) 、邹东升 ( 2004) 、吕耀怀 ( 2013) 等认为, 政务诚信是政府在国家事务和社会公共事务管理等行政活动中, 要坚持诚实信用。有学者从民众价值判断角度考虑。胡莹、刘颖 ( 2004) 认为政府诚信即政府要诚实不欺、遵守诺言、实践成约, 从而取得人民的信任。还有学者从行政和民众双层意义上对政务诚信进行定义。梁仲明 ( 2005) 提出, 政务诚信既是政府在管理社会公共事务中的自觉意识和行动, 同时也是社会组织和民众对政府信誉的价值判断。姜作培 ( 2007) 认为, 政务诚信是指政府在行使职权、履行职能过程中所具有的效能, 及其取得公众信任的状态。

综上所述, 政务诚信有着不同层面的含义, 可以从政治学、伦理学、社会学等多个层次进行分析, 既是政府履行职责的外在表现, 也是民众为维护自身权益提出的要求。卢梭提出社会契约论, 说明国家是人们由于理性驱使, 为摆脱无序争夺状态、寻求有组织和平生活而相互订立的一种社会契约。民众与政府之间实际存在一种政治委托—代理关系, 政府的职能就是履行契约、为民众服务。卢梭认为理想社会是由“公众意志” ( 公意) 所控制的, 因此, 这里的契约比法律中使用的契约概念更为广泛, 它强调契约的主体民众在委托关系中达到合意, 既包括具有法律效益的明示契约, 也包括默示契约。在此基础上, 政务诚信可定义为政府在践约过程中坚持诚实信用、维护民众权益, 它是维持民众与政府间政治委托—代理关系的重要因素。本从契约视角出发, 分析政府在契约履行过程中的表现, 从而更容易得到政务诚信的具体要求。

1 契约形成

社会契约论作为西方近代政治哲学的重大成果, 在今天仍有重要的启示意义。社会契约论的核心观点在于: 政府权力源自于民众自然权力的集中和转让。它从两个方面阐述了政府权力的起源问题: 其一, 政府权力真正的来源是民众, 因此政府行使权力的宗旨在于服务民众; 其二, 政府权力产生的过程是民众权力的让渡, 这一过程中应充分体现民众的意志。因此, 社会契约的形成可以理解为政府由民众选举而诞生并获得公权力的过程。

在这个意义上说, 契约形成对政务诚信提出了具体要求。首先, 政府官员在行使权力的过程中不能以个人利益或利益集团的特殊目的考虑, 而必须从民众的利益出发。人民将权力转移至政府, 是为了实现自身利益。政府官员应充分认识到自身职责, 以民众利益为出发点; 而不能把自身与民众放在对立的角度, 谋求私利。其次, 政府在选举过程中应完全体现民意。政府选举是民众权力转移的过程, 民众将权力交给谁、谁来领导民众, 由民众自身的意志决定。因此, 国家或各级政府领导人的选举应坚持民选制度, 公开公正, 服从民众意愿。

2 契约执行

契约执行是政府行使其职能的过程。在契约关系中, 民众将自身权力让渡于政府, 使得政府同时拥有履行契约的责任和能力。但这种能力在不能有效自律和控制的情况下, 很可能导致专制和腐败。因此在契约执行中, 政务诚信具体表现为政府在履行职能时的自律性。政府只有自觉自律、坚守责任, 才能不滥用权力, 实现对民众的承诺。

任何自律都不能独自实现, 政府的自律性也建立在一定的基础上。首先, 政府应建立先进的行政管理体制。一个健全、完善的管理模式能有效避免权力过分集中, 充分发挥集体优势, 促进各部门间的合作和监督, 为政府自律提供体制保障。其次, 行政工作人员应具备较高素养, 树立诚信意识。行政人员缺乏自律的施政理念, 是导致政务诚信缺失的根源。提高行政人员修养, 形成良好的道德风气, 能有效促进政府自律。此外, 政府决策和制度应保持一致性、连续性。政府应本着为民众负责的态度, 在充分考虑现实情况的条件下再做出决策。朝令夕改会使得政府失信于民。

3 契约监督

契约监督是保障契约有效完成的必要条件。仅以政府自律性为基础建立的契约将面临巨大的违约风险, 如果政府不能坚持自律、行使职能, 民众权益将遭受损害。因此, 只有建立健全契约监督规则, 督促政府坚持守信, 才能降低违约风险, 使政务诚信得到保障。契约监督主要包括两大类: 正式监督机制和非正式监督机制。其中正式监督机制包括司法监督与行政监督; 非正式监督机制主要是社会监督。

3. 1 正式监督机制

3. 1. 1 司法监督

司法权从国家权力中的分化促进了司法机关的产生和司法监督的发展。司法机关一般通过行政诉讼的形式, 即针对政府行使职权过程中实施的违反宪法的行为提起诉讼, 以监督政府依法办事。而司法机关的独立性是其履行监督政府职能的必要条件。因此, 应保证司法机关的相对独立, 特别是经济上的独立, 使司法监督制度得到完善。

3. 1. 2 行政监督

行政监督是指行政机关内部上下级之间, 以及专设的行政监察、审计机关对行政机关及其公务人员的监督。政府机关内部监督应确保监督主体的地位, 并使其具备权威性和公正性。而且, 在保持监督的形式多样性的同时, 应尽力避免行政监督与党纪检查的职权重叠, 从根源上杜绝职责不明、以党代政现象的发生。

3. 2 非正式监督机制 ( 社会监督)

非正式监督是指通过信息披露、社会舆论或行业协会组织等无形约束的方式给予监督主体间接惩罚。在当今社会, 社会监督的广泛性、标志性、启动性等特点, 使得这种监督能有效地预防腐败现象, 矫正和补救不当或越轨的权力行为, 问责和惩戒失职人员。因此, 实施有效的社会监督能够使政府按照委托人的意志来行使权力, 提高政务透明度与可靠性, 保证契约监督的效率和效果。

摘要:政务诚信体现了政府的信用和责任, 对社会诚信建设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在社会契约视角下, 政务诚信是指政府在践约过程中坚守诚信;要求政府在契约形成中体现民众意志, 在契约执行中坚持自律, 并且建立完善的契约监督机制。

关键词:政务诚信,社会契约论,政府

参考文献

[1]刘松山.论政府诚信[J].中国法学, 2003 (3) :34-40.

[2]邢植朝.文化视角下的政务诚信文化研究[J].广东技术师范学院学报, 2013, 34 (2) :79-81.

[3]顾爱华, 舒光大.论“诚信政务”建设[J].中国行政管理, 2004 (12) :24-27.

[4]邹东升.政府诚信缺失与重建探究[J].重庆大学学报 (社会科学版) , 2004, 3:45-46.

[5]吕耀怀, 肖瑞兰.论政务诚信[J].道德与文明, 2013 (5) :118-122.

[6]胡莹, 刘颖.论西方发达国家政府诚信制度的建设[J].江淮论坛, 2004 (3) :47-53.

[7]梁仲明.论我国地方政府“诚信行政”理念与实践路径[J].西北大学学报 (哲学社会科学版) , 2005, 35 (2) :117-122.

[8]姜作培.和谐社会呼唤政务诚信[J].天府新论, 2007 (4) :87-91.

电子政务的解读 第6篇

(一) 基础方面

对于一个企业来说, 只有打好坚实的基础, 才能促进电子商务战略的有效实施。首先, 应该建立企业的专用网站。企业可以通过建立网站的形式与消费者直接沟通, 不管是网站的风格、性能还是布置等, 都要方便客户进行消费和体验。另外, 还可以将网站当做企业实施电子商务战略的门面, 与企业市场的建立和消费业绩的提升直接结合在一起。其次, 健全物流基础。只有在企业中建立一个有效、安全的物流体制, 才能保证电子商务战略的实施, 从而充分满足电子商务交易的过程。

(二) 产品研发方面

首先, 产品的定位。产品定位的实质是企业要根据消费者的需求制作出各种各样的产品, 从而在本质上满足消费者的消费欲望。在现代的企业中, 产品定位已经成为企业参与市场竞争的重要内容, 能够充分吸引消费者的眼球。比如, 在P2P企业中, 产品的性能、价格以及质量等直接影响着企业电子商务战略的实施。而且, 企业不仅要考虑到产品的价格是否在消费者的承受能范围之内, 还要注重为消费者提供高质量、高性能的产品。其次, 品牌的影响作用。一个企业要想做好品牌的宣传, 必须要为消费者提供高质量的产品以及服务, 而且还要注重客户的体验, 只有这样, 才能充分发挥品牌的影响作用, 从而在社会上树立良好的企业形象。另外, 在现代知识型的社会中, 一个企业的品牌就是企业当中无形的资产, 在企业电子商务战略实施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三) 客户关系方面

首先, 保证销售的服务水平。要想实现电子商务战略的成功实施, 一定要利用电子商务在企业和客户之间架起一座桥梁, 从而实现一对一的销售形式。但是, 必须要注重服务的水平, 只有保证好服务的水平, 才能激发客户的购买欲望。其次, 实行营销推广的战略。在市场经济不断发展的过程中, 营销推广是企业经常使用的战略, 从而加快产品的销售速度。在电子商务的背景下, 要在网络形式下进行产品的营销推广, 利用互联网中先进的技术手段, 加大对产品的宣传力度, 从而实现产品的顺利销售。

二、企业电子商务战略成功实施的措施

要想促进企业电子商务战略的成功实施, 一定要在优质的电子商务系统基础上进行, 因此, 电子商务系统的开发和软件的集合在电子商务战略实施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优质的电子商务系统不仅能够促进企业和客户之间的关系, 从而开展良好的沟通交流活动, 还能控制企业成本的使用, 扩大消费者的群体和消费市场, 另外, 在企业的经营结算以及销售等环节也会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比如在企业业务的模块重组、网络界面优化以及数据存储等方面, 电子商务系统都能为其提供重要的帮助;还有一些其他的企业商务作业过程、制定产品的销售计划等, 都会用到电子商务系统。

在一个企业的发展中, 战略核心也是非常重要的因素, 而且也是市场增长点的关键, 所以, 企业要想充分发挥资源的优势, 实现企业的经济效益, 一定要意识到增长点的重要性, 发挥其最大的作用, 利用电子商务目标的配置, 找到入手点, 从而制定出符合企业发展的战略。根据电子商务发展的现实情况, 企业必须要先明确电子商务的经济模式、实施途径以及发展目标, 进而将企业内部的管理、产品开发等整合在一起, 促进电子商务战略的发展和健全。只有将电子商务战略在企业的各个环节中应用, 才能实现企业的真正发展。另外, 电子商务资源的配置和企业自身对电子商务的理解和认识有着密切的联系, 如果企业引进一些独特的、多样化的电子商务模式, 会给电子商务资源的配置带来更好的发展空间和实践指导;但是, 如果企业没有真正意识到电子商务的重要性, 或者是不知道该如何有效运用这种模式, 那么会将资源配置带到一个被动的位置。

对于一个企业来说, 要想实现持续发展, 根本离不开企业的核心业务, 所以说主营业务和核心业务是促进企业发展的重要内容, 只有保证两者的发展, 才能在企业的发展中发挥重要的作用, 与电子商务战略的实施结合在一起, 对企业的核心业务进行重组, 之后再引进一些先进的技术, 实现企业市场的开拓、技术的更新以及管理水平的上升等。

实现企业当中各个环节的融合也能促进电子商务战略的成功实施。在企业实行电子商务战略时, 客户的体验是非常重要的, 它能体现出电子商务战略的有效性、实用性以及开放性等特点。因此, 企业应该注重客户的体验, 积极引进先进的技术, 促进客户体验目标的实现。在企业电子商务战略中, 还会包括数据转换、资金转账以及电子邮件等程序, 而且能实现个人和企业的无纸化办公, 所以说, 电子商务战略的实施离不开基础设施的支持。另外, 和传统的商务形式相比较, 电子商务能够将技术管理、服务管理以及商务管理等结合在一起, 对它们会有更加严格和规范的要求, 必须要根据企业内部的标准制度, 促进企业工作的开展。

结束语

总之, 为了适应我国社会经济的发展现状, 企业必须要积极地开展电子商务战略, 这是当前社会非常重视和关注的问题。企业可以通过研发电子商务系统、优化电子商务的目标配置、发展核心业务以及融合各个环节等措施, 在实质上提高企业在市场中的竞争力, 从而实现企业的持续发展, 达到预期的目标。

参考文献

[1]林琢人.企业电子商务战略成功实施的因素分析[J].中外企业家, 2015, 08:6.

电子政务的解读 第7篇

通过新闻发布会形式对《实施方案》进行解读,是辽宁省今年“5·15政务公开日”活动重要内容。

一、《实施方案》的出台标志着政务公开工作进入新阶段

党中央、国务院始终高度重视政务公开,曾作出一系列重大部署,深入推进。经历了三个阶段。

(一)探索起步阶段

2000年12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关于在全国乡镇政权机关全面推行政务公开制度的通知》,从乡(镇)开始探索推进政务公开工作。2004年3月,国务院印发《全面推进依法行政实施纲要》,把政府信息的公开作为推进依法行政的重要内容。2005年3月,中办、国办又印发了《关于进一步推行政务公开的意见》,对政务公开工作作出进一步部署。

(二)法制规范阶段

2007年1月,国务院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信息公开条例》,用法律法规的形式对政务公开的核心内容——政府信息公开工作进行规范,并于2008年5月1日实施。2010年国务院印发的《关于加强法治政府建设的意见》,提出加大政府信息公开力度、推进办事公开、创新政务公开方式。

(三)全面发展阶段

2014年,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开启了政务公开工作新的历史阶段。全会提出,全面推进政务公开,坚持以公开为常态、不公开为例外原则,推进决策公开、执行公开、管理公开、服务公开、结果公开,推进政务公开信息化,加强互联网政务信息数据服务平台和便民服务平台建设。《8号文件》就是对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提出的“五公开”、“一化两平台”的具体阐述和工作部署,辽宁省的《实施方案》就是贯彻落实的具体办法。

二、《实施方案》对辽宁省政务公开工作进行了新定位

公开透明是法治政府的基本特征,全面推进政务公开,让权力在阳光下运行,对于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提升国家治理能力,增强政府公信力、执行力具有重要意义,是保障人民群众知情、参与、表达和监督“四权”的重要手段,是打造法治、创新、廉洁和服务型“四个政府”的重要举措。为推进“四个政府”建设,《实施方案》提出推进权力运行全流程公开,政务服务全过程公开,重点是推进行政决策公开、执行公开、管理公开、服务公开、结果公开和重点领域信息公开,以公开促落实、以公开促规范、以公开促服务。为保障公民的“四权”,辽宁省将重点围绕政民互动、政策解读、政府工作宣传、舆情处置回应等,加强政务开放参与回应关切。《实施方案》内容体现了以下几个特点。

(一)拓宽政务公开新领域

过去,政务公开强调的是过程公开,政府信息公开注重结果的公开。这次是从权力运行全流程的角度,明确了决策、执行和监督的公开,并要求提高公众参与,强化对权力运行的制约。

1.在决策公开方面。提出把公众参与、专家论证、风险评估、合法性审查、集体讨论决定确定为重大行政决策法定程序。一是实行重大决策预公开制度,涉及群众切身利益、需要社会广泛知晓的重要改革方案、重大政策措施、重点工程项目,除依法应当保密的以外,决策方案拟定部门要在决策前通过政府网站、新闻媒体等向社会公开决策草案、决策依据。通过听证座谈、调查研究、咨询协商、媒体沟通等方式广泛听取公众意见。二是实行合法性审查专用章制度,把公众意见收集采纳情况与专家论证、风险评估一并作为决策合法性审查的重要依据,审查合格后加盖合法性审查专用章,否则不能进入集体讨论决定环节。三是探索建立利益相关方、公众、专家、媒体等列席政府有关会议制度。

2.在执行结果公开方面。一是对重点改革任务、重要政策、重大工程项目,要求各相关部门根据工作进展和任务节点,通过政府网站、新闻媒体等公布取得成效、后续举措。各部门网站建立意见信箱或相关专栏,听取公众对执行情况的意见和建议,改进工作,定期公开意见采纳情况。二是对发展规划、政府工作报告、政府决定事项落实结果,要以情况报告或图表、图解的形式在政府网站和新闻媒体上公开。通过公开,促进工作落实。

3.在监督管理公开方面。一是通过组织第三方评估、专业机构鉴定、开展网上调查等方式,对重大决策落实情况进行评估,并通过政府网站或新闻媒体公开评估调查结果。二是推行行政执法公示制度,要求执法部门在网上公开执法依据、基准、流程、救济途径和执法结果。通过公开,强化监督。

(二)提供政务公开新服务

转变政府职能是深化行政体制改革的核心,关键是要处理好政府和市场的关系,必须坚持简政放权、放管结合、优化服务。省政府常务会议提出,今年要继续加大力度,精简行政审批事项100多个,压缩审批时限,优化审批服务,提高行政效率。

1.推进行政审批体制改革。省政府部门行政审批事项要全部进驻省政务服务中心办理。各级政府政务服务中心要集中公开审批事项的办事指南,除涉密事项外,要全部公开审批过程。建成省市县统一的、以网上审批系统为核心、兼备电子监察功能的网上审批平台,实现全省审批事项网上咨询、受理、办理、反馈,实现办理进度和办理结果实时查询。未来还要拓展网上审批平台功能,逐步将公共服务事项及流程由“线下”整体复制到“线上”。

2.推进公共服务事项公开。各级政府及相关部门要在政府网站集中公开公共服务事项目录和办事指南,涵盖教育、就业、社保、医疗、住房、文化体育、扶贫开发等与群众生产生活密切相关的公共服务事项以及与创业创新相关的政策支持、法律和信息咨询、知识产权保护、就业创业培训等事项。各级政府政务服务中心要通过电子显示屏、发放办事手册等方式向办事人公开。各行业主管部门要制定本行业公共企事业单位办事公开具体办法,依托政府网站搭建公共企事业单位办事公开服务平台。

(三)部署提升公开能力新任务

《实施方案》共明确了15个方面32项具体工作任务,其中15项是推进公开工作的创新性举措,17项是在过去已部署的基础上,又赋予新的内涵。各项任务都进行了细化分解,明确了牵头和责任单位,做到层层有任务,便于监督考核。在15项新举措中,除前面提到的重大决策预公开制度、合法性审查专用章制度、行政审批体制改革、公共服务事项公开等,还提出了以下新任务。

1.加强政府宣传工作。要求各级政府部门原则上每月组织一次面向本地区的重点工作媒体吹风会,提供媒体采访线索,支持记者深入实地采访。省政府各部门还要围绕重大决策事项、重点工作安排、重大民生工程等,原则上每两个月召开一次新闻发布会。

2.强化政策解读。各级政府及部门出台规范性文件,牵头起草部门要将文件和解读材料一并报批,同时在政府网站发布。还要求各地电视台在综合新闻中开设政策解读栏目。

3.加强政民互动。要求各地区各部门做好领导信箱群众来信、《人民网》网民留言以及《民心网》群众诉求的收集、整理、转办、督办和回复工作。完善“网络回应人”制度,发挥“民意诉求反馈提示函”作用。

4.整合政府网站资源。要求各级政府门户网站通过网站链接、数据交换等方式,整合本级政府部门网站重要信息和相关应用。通过这种方式,实现信息查询一站式、便民服务一站式、互动交流一站式。

5.建立政务公开标准规范。对公开范围、目录名称、信息内容、公开流程、公开主体、公开形式、公开载体、公开时限等提出可量化、能核查、易监督的标准化要求。

6.强化考核监督。把政务公开工作纳入对各市各部门绩效考核,加大分值权重。探索建立政务公开监督员制度,聘请律师、教师、记者、人大代表、政协委员、民主党派人士等作为监督员,积极向政务公开工作机构反馈问题。

电子政务的解读 第8篇

“朋友拿来一图纸要求制作开关, 体积要求做得很小, 直接免PCB焊接, 最后用树脂灌封。在一条线上并联多个常开开关, 在多地控制同一个用电器。”

网友设计的电路原理图见附图1。

图1电路C1为限流降压电容, 其容量为0.33μF, 在50Hz市电频率下其容抗XC=1÷ (2πfC) 约为10kΩ, R1为该电容的泄放电阻, 其值为1MΩ。电路使用一片CMOS双D触发器CD4013作为功能电路, 在4013的3脚D端每输入一个高电平, 其Q端输出状态改变一次;通过另外一个D触发器输出触发双向可控硅VS;这里我们暂且不考虑双D触发器的工作原理。重点探讨一下限流降压电容在电路中的工作状态。图1电路限流降压电容如果能够正常工作, 可以提供约10mA的工作电流, 完全可以满足后面电路所需的工作电流。大家知道电容器具有“隔直通交”的作用, 电容器不能通过纯直流电流!也许有朋友会说:图1电路降压电容C1是工作在脉动直流状态。是不是可以正常发挥作用呢?请看网友的解释:

“谢谢你们所提的问题, 这个实物实验成功了, 而且已经装使用了。这个电路的按键开关是十几个并联的 (按下闭合, 松开复位) , 所以我觉得这个电路对于需要实现多地控制一盏灯功能的人会有用处。有一点需要注意:双向可控硅不能使用BTA06, 这个驱动电流太大, TLC336A以下是可以的。有时候实物违反常规, 但细细分析, 自有它的道理, 尤其成功了。所以这个问题很值得我们讨论。”

因为网友称该电路已经成功应用于实践, 自有其存在的合理性。为此, 笔者搭建了图2的模拟电路进行验证。因为手头没有CD4013, 便使用一只开关代替其功能。开关闭合时相当于D触发器输出高电平。此时双向可控硅得到触发电流而导通, 灯泡点亮;开关断开时, 相当于D触发器输出低电平。此时双向可控硅无触发电流而关断, 灯泡不亮。当开关闭合时, 在9V工作电压条件下电路消耗电流为 (9-0.7) ÷680=12.2mA。电容器C2为220μF的储能电容。根据电容器的特性, 其储存电荷量Q=C×V=220×10-6×9=0.0019。电流的定义为单位时间内通过某截面的电量, 即A=Q/T, 也就是1秒钟通过1库伦的电流为1A。根据A=Q/T得到T=Q/A=0.0019÷ (12.2×10-3) =0.15, 也就是220μF储能电容在12.2mA放电电流下仅仅能够提供0.15s的放电时间。考虑到放电过程中由于端电压下降导致放电电流不断减小, 实际放电时间也会有所延长。假设保证CD4013可靠工作所需最低放电终止电压为3V, 也就是放电端电压只有6V的压差, 以最小放电电流 (3-0.7) ÷680=0.0039A计算, 放电时间T= (220×10-6×6) ÷0.0039=0.338s。即在不考虑其他途径对储能电容C2进行补充电的情况下, 仅凭电容器的储能作用, 电路能够提供0.338s的正常工作时间。这个时间能否满足需要?

也许有人会说, 电容器C2不是笔者分析的结论, 而是处于动态充电状态。是的, 那么我们再来分析储能电容器C2的补充充电电流情况。储能电容器C2的充电电流来源:限流电容器C1、泄放电阻R1。

先来分析限流电容器C1的工作状态。在市电第一个正半周时, 市电通过C1, 整流二极管VD1对储能电容器C2进行充电。充电电流由C1的容抗决定, 很快将C2端电压充达9V, 在市电过零时 (低于9.7V) 停止充电。在市电处于负半周时, 因为VD1的作用, C2不再得到充电电流。此时C1通过R1进行放电, 放电电流约为22μA, 放电时间为半个市电周期即10ms, 泄放电荷为22×10-8库伦。在市电第二个正半周到来时, 因为C1已经在市电第一个正半周内基本上充满电荷, 仅在第一个市电负半周内泄放掉部分电荷, 所以只能补充泄放的电荷量22×10-8库伦。由于市电正负半周的周期基本对称, 故补充充电电流约为22μA, 这是由C1通道提供的补充充电电流。那么补充充电通道还有另外一个由泄放电阻R1提供的通道, 在市电正半周时能够提供约22μA的补充充电电流。但因为电容的端电压不能突变的原因, 此电流与电容器C1的补充电流不能同时进行, 只能取其一。当然, 实际情况可能共存, 但总的补充电流之和将保持在22μA左右, 其中可能此长彼消。也可以理解其放电电流可以减少11μA (因为市电负半周不能补充充电) 。这样, 修正一下上面的放电时间计算为:T= (220×10-6×6) ÷ (0.0039-0.000011) =0.339s!仅仅能够延缓0.001s的工作时间, 基本上可以忽略。这样一来, 因为储能电容得不到补充充电而不断进行放电, 在很快的时间内放电完毕而使电路没有正常工作所需的工作电源, 不能继续工作。

有人会说模拟电路与实际电路是有区别的, 实际电路可能会因为电路自动退出触发状态而补充充电后又马上转入正常工作状态。是的, 实际电路可能会因为C2储能消耗而退出触发状态, 电路不再需要触发电流而仅仅只需静态工作电流。请看网友的解释:

“其实, , 0.33电容充满电后, 除了1M电阻外, 再也找不到其它的放电回路, 所以不能继续给后边的电路提供电流充电。即使有, 也是通过1M电阻, 可忽略。我用BTA06是不行的, 要过一段时间按开关灯泡才能闪亮一瞬间, 连续按不会亮, 这样就好解释了。电路的运行, 我问过朋友了, 还没出问题。我想隔直还是存在的, 只不过这个电容的充放电周期还能满足后面电路的需求。如果我的分析成立, 那么0.33的电容也不能太大, 太大了放电周期长, 如果220μF的电容不能支持电路工作了它还没放完电, 电路也不会工作。所以我考虑, 这个电容或许有个范围, 到时改几个电容试试。”

该电路中的C1不存在网友所说放电完毕的情况。在C1充满后, 虽然在每个市电周期的负半周C1通过1M电阻进行放电, 但在下一个市电周期的正半周又立即得到补充充电, 所以在网友的制作电路中根本就不存在C1放电完毕的情况, 也就不存在挑选C1的容量范围的问题了。相反在滤波储能电容器C2容量较大的情况下, C1的容量如果不够, C2根本就无法充满到限定电量 (C2的端电压不能达到稳压管限定的9V电压, 笔者的实验当C1取值0.33μF, C2取值220μF时, C2端电压只能达到8V左右) , 当然, 在不考虑电路静态电流时, 可以在以后的补充充电时C2得到慢慢地补充充电而达到额定电压;如果考虑电路的静态电流问题, C2的端电压能否达到规定的电压就值得商榷了。如此一来, 网友的分析就不成立的了。

“其后的电路由于耗电甚微, 滤波电容储存的电量足够其支撑N个波形周期, 在这N个周期内, 0.33电容却是在N-1个周期内放完电了 (也可能是N-2, N-3, 或者没放完电, 只放了一部分, 电容的端电压和电源电压形成了电压差) , 所以再来一次充电, 也就有了充电电流, 如此反复。这样看来, 电容的充电+放电周期就大于电源的周期了。”

果真如此吗?如果网友的电路设计不存在缺陷;假设CD4013的输出电流不受限制;电路的静态电流不考虑, 那么电路的工作电流就由输出电流决定, 按照网友给定的设计参数, 输出限流电阻680Ω以及给定的电源电压9V计算, 扣除双向可控硅的GT1结电压差0.7V (实际只有0.2V左右) , 则工作电流在12mA以上, 而不是网友分析的耗电甚微。当然, 由于网友的输出部分存在设计缺陷, 没有考虑对CD4013输出电流能力进行限制, 这样有可能造成CD4013的过载而损坏。如果考虑到这些因素, 按照CD4013的输出电流和双向可控硅的触发要求, 设定工作输出电流为1mA, 也要大于电路所能够提供约11μA的补充充电电流, 网友的解释也就无法自圆其说了。

至于C1在N个市电周期放电完毕之说, 在网友的这款设计中是无法达到的, 也是毫无根据的。电压差是存在的, 不过很小, 根本就不能形成网友要求的达到足够的充电电流。

电容限流降压电路的设计要特别注意电容器的隔直功能。在半波整流供电回路中切记要给电容器提供合适的放电回路, 否则电路无法正常工作。另外在全波整流电路中要特别注意与执行器件 (可控硅) 的电气联接, 因为这类电路通常直接与市电联接而无隔离措施, 在注意安全的前提下要考虑可控硅的触发电流回路问题。

电子政务的解读 第9篇

2006 年2 月, 原信息产业部等7 部门联合制定了《电子信息产品污染控制管理办法》(原信息产业部等7 部门令第39 号, 以下简称39 号令)。 39号令施行以来,有力推动了我国电子信息产品污染控制工作。

近年来,随着我国电器电子产业的发展,39 号令的相关制度逐渐凸显出一定的局限性,亟需进行修订。一方面,适用范围亟需适当拓宽。其他国家有关产品有害物质限制使用的立法,一般涵盖电子信息产品和包括家用电器等在内的其他产品。 我国是电器电子产品制造大国,39 号令仅规范电子信息产品的污染控制,没有覆盖冰箱、洗衣机等大量的电器电子产品, 不利于全面保护环境和人体健康。同时, 也导致部分企业使用两套标准组织生产,对出口国外的产品限制使用有害物质、对国内销售的产品却不采取相应的措施。 根据我国电器电子产业发展的实际,借鉴其他国家的做法,需要拓宽《办法》的适用范围。 另一方面,管理方式亟需完善。 39号令对纳入电子信息产品污染控制重点管理目录的产品都实施强制性认证。 但不同产品污染控制管理的要求不同, 且电器电子产品升级换代的周期短,有些产品的淘汰周期甚至只有两三个月,全面实行强制性认证将延迟产品上市时间,不利于产品创新和产业发展。 因此,需要调整39 号令的有关管理方式,建立合格评定制度,完善管理机制。

《办法》修订的过程是怎样的?

2010 年4 月,工业和信息化部启动了39 号令的修订工作。 在修订过程中,我们主要开展了以下工作:一是组织研究机构深入研究了《办法》的适用范围、有害物质的种类和含量以及合格评定等主要制度。 二是书面征求了地方工业和信息化主管部门的意见,赴地方工业和信息化主管部门和电器电子行业有关企业进行了调研座谈。 三是征求了发展改革委、科技部等部门和有关行业协会的意见,与发展改革委、商务部、质检总局等部门进行了协调。 四是向世界贸易组织进行了通报。 五是通过“中国政府法制信息网”和部门户网站两次向社会公开征求了意见。 结合相关方面的意见和建议,我们对《办法》进行了修改完善。 六是提请工业和信息化部部务会议审议通过了《办法》。

《办法》修订的主要内容包括哪些方面?

(一)扩大规章的适用范围并相应修改规章名称。 《办法》将调整对象由电子信息产品扩大为电器电子产品,并将规章名称修改为《电器电子产品有害物质限制使用管理办法》。 同时,《办法》对“电器电子产品”的含义作出了规定。

(二)扩大限制使用的有害物质范围。 《办法》借鉴欧盟Ro HS指令和其他国家的通行做法,增加了限制使用的有害物质,将“铅”、“汞”、“镉”分别修改为“铅及其化合物”、“汞及其化合物”、“镉及其化合物”,将“六价铬”修改为“六价铬化合物”。

(三)增加有关科技、财政政策支持的规定。 《办法》规定:国家鼓励、支持电器电子产品有害物质限制使用的科学研究、技术开发和国际合作,积极推广电器电子产品有害物质替代与减量化等技术、装备。

(四)完善产品有害物质限制使用的管理方式。电器电子产品有害物质限制使用采取目录管理的方式,由工业和信息化部商发展改革委等7 部门编制“达标管理目录”,不再编制“重点管理目录”。 同时,建立合格评定制度,对纳入“达标管理目录”的电器电子产品按照合格评定制度进行管理。 合格评定制度由认监委依据工业和信息化部的建议并会同工业和信息化部制定。 工业和信息化部根据实际情况会同财政部等部门对合格评定结果建立相关采信机制。

下一步,围绕《办法》的实施还有哪些工作?

上一篇:人民教育出版社下一篇:所有人与使用人分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