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专业范文

2023-12-24

电子专业范文第1篇

[摘要]高职教育是培养面向一线生产的技术应用型人才,即具备一定的理论知识和较强的实践操作技能。这就要求我们在教学中必须基础知识和动手能力的培养双线并重。文章针对如何在课程设置和教学设计中将理论与实践应用进行整合,系统地培养学生的职业技能的问题,以应用电子技术专业的电子技术课程的重新开发和设计为例,探讨了工作过程系统化课程开发的思路和方法。

[关键词]高等职业教育工作过程系统化电子技术课程

[作者简介]田秀红(1959- ),女,吉林农安人,长春职业技术学院教务处,副教授,主要从事高职院校实践教学管理工作;高芳(1972- ),女,辽宁盖县人,长春职业技术学院工技术分院,讲师,研究方向为专业建设及课程改革;王屹(1964- ),女,吉林四平人,长春职业技术学院工技术分院机电一体化实训中心主任,副教授,主要从事机电专业实践教学工作。(吉林长春130033)

电子技术作为应用电子技术专业的核心课程,对专业培养目标起着重要的支撑作用。但在以往的教学中,我们发现由于电子技术课程理论性强、内容抽象难以理解,学生的学习兴趣不高,教学效果不好,直接影响了后续专业课程的学习。因此,我们根据高职学生的学习特点、认知水平和知识技能系统建构的过程,进行了基于工作过程系统化的电子技术课程的开发和设计尝试,在教学中重点采取以实例贯穿,从感性认识入手上升到理性认识,再到实践中应用的教学组织和教学方法。

一、电子技术课程设计的理念和思路

基于工作过程的学习领域课程开发应该是建立在经过企业调研和市场需求调查分析,确定专业人才培养目标,然后对专业面向的职业岗位群进行职业能力分析,构建学习领域课程体系的基础上,再进行课程开发和设计的。所以,我们在进行电子技术课程重新开发和设计时,先调研分析应用电子技术专业的就业职业岗位群,归纳职业岗位能力,在此基础上构建应用电子技术专业课程体系,明确电子技术课程的地位和作用,然后紧紧围绕电子技术课程的能力培养目标选取教学内容,以工作过程为导向进行教学设计,采用行动导向教学模式,让学生通过电子产品制作的完整工作过程,系统培养学生的方法能力、专业能力和社会能力。

二、构建专业课程体系,进行电子技术课程定位

我们由企业调研和市场需求调查分析,确定应用电子技术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和职业岗位群,并紧紧围绕职业岗位技能、知识和素质要求,构建了应用电子技术专业的课程体系。

根据应用电子技术专业的职业岗位、职业能力分析和课程体系可知,电子技术课程是应用电子技术专业的专业核心课程,主要培养和训练学生的专业素养和专业通用能力,为后续课程的学习准备必要知识和技能。因此,确定的电子技术课程核心能力目标为:仪表、工具使用能力;元器件检测能力;电路分析、识图、读图能力;电路装配、调试能力;电路故障检修能力;专业资料使用、自主学习能力;团队协作、沟通表达能力。

三、基于工作任务设计教学情境

课程教学内容的选取和教学载体的选择,既要满足专业知识的要求,还要符合高职学生的认知规律和职业能力培养规律。因此,我们根据高职学生的认识水平和知识技能系统建构的过程的特点,打破学科体系,重新序化课程内容,从实用出发,对原有的知识体系从应用的角度进行新系统化的改造,按照初学者的认知规律,从现象、产品入手,引出系统的知识,再以直观、具体的工作过程,对知识进行归纳总结,然后提出新任务,进行设计讨论,进行知识的应用和提升,从而实现知识、技能、实践一体化。

通过对电子产品的生产过程进行教学加工,我们归纳出小型电子产品装配的教学过程。通过一个电子产品的装配全过程,不仅应用到所需的专业知识和技能,还训练了学生的方法能力和社会能力,因此我们以产品为载体,任务为驱动,设计电子技术课程的学习情境。我们按照学生的认知规律和职业能力培养规律,选择典型的、涵盖电子电路知识点的代表性产品作为学习载体,并根据每个产品的设计与制作过程对教学内容进行整合和序化,构建了六个学习情境(见下图)。

学习情境的设计重新序化了课程内容,从实用出发,对原有的知识体系从应用的角度进行新系统化的改造,以工作过程为导向,根据完成项目任务所需的支撑知识重新对课程内容进行排序,重新组合教学内容。

学习情境中的电子产品选取具有实用性、典型性、综合性、趣味性和可行性,每个学习情境都是一个电子产品从设计、组装到调试和检修完整的工作过程。从能力培养的角度出发,理论知识以必需够用为度,舍弃复杂、烦琐的理论推导和计算;以工作过程为导向,融枯燥的理论学习于趣味的工作过程中,让学生在实践操作中完成知识的学习、总结和提升,使教学过程和学习过程符合学生认知规律和知识体系的构建过程。

四、基于工作过程设计教学过程

每个学习情境按照电子产品生产过程为导向组织教学。通过师生互动的方式,教师引导学生完成任务,使学生在完整的工作过程中得到方法能力、专业能力和社会能力的训练。以学生为主体,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给学生提供足够的自由学习的空间,培养学生独立自主学习的能力。以小组合作的方式开展学习,能够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团队意识,锻炼其人际交往和沟通能力。

课程的教学过程采取做中学、学中做、边学边做的教、学、做一体化方式,教学过程的设计与电子产品的设计与制作的工作过程相一致,使学生能够在任务完成的工作过程中,锻炼能力,探索知识,总结经验,实现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整合。

五、建立促进学生职业能力培养的过程评价体系

由于电子技术课程教学目标由知识培养向能力培养转变,以及基于工作过程系统化教学模式的采用,我们对考核评价体系进行了改革,建立了基于过程考核和能力考核的评价体系。

在基于工作过程的教学模式中,学生已成为教学和学习的主体,因此学生也成为评价主体,学习评价由个人评价、小组评价和教师评价组成,使他评和自评相结合,从多个方面、多个角度出发对学生的学习态度、学习过程、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实际动手能力,进行更全面、更客观、更科学的评价。不但检查学生对知识、技能掌握的情况,还要考查学生的学习过程和学习态度,对学生的学习过程和学习结果进行综合评价。具体的考核内容和考核形式包含以下几个方面:(1)学生学习积极性和阶段学习效果评价(考勤、课堂表现、单元考试);(2)自主学习能力评价(独立工作计划、作业、产品制作);(3)表述能力评价(课堂发言、讨论);(4)团队合作及协作学习能力评价(项目合作);(5)综合能力评价(操作考试)。

六、关于进行课程建设的几点思考

1.高素质的“双师型”教师队伍是课程实施的关键。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不仅要进行知识的教授,还要进行实践操作演示,对项目实施过程中出现的各种问题进行现场解答。因此,教师是实施工作过程系统化课程的基础和关键,高素质的“双师型”教师队伍将确保工作过程系统化课程开发、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从选择、设计到实施全过程的工作质量,确保教学目标的实现。

2.完善的校内外实训基地是课程实施的保障。完善的校内外实习实训基地是培养技术应用型人才的一个重要条件,也是正确实施工作过程系统化课程的基础保障。

学生的理论知识、操作技能的学习和工作态度的形成是建立在工作任务完成的基础上的,学生要在真实或仿真的职业环境中,通过主动完成工作任务,依靠自己的努力达到学习目标,将专业理论知识在完成工作任务的过程中重构,逐步形成职业能力。因此要建设完善的校内外实训基地,并充分发挥其作用,打破教室和实验室、学校和工厂的界限,形成“动态的教室”与“开放的实验室”,使课程在虚拟或真实的工作环境中实施,将理论教学内容与实训教学内容有机地糅合在一起,教、学、做等活动同步进行,使学生真正做到知行合一。

[参考文献]

[1]姜大源,吴全全.当代德国职业教育主流教学思想研究——理论、实践与创新[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7(4).

[2]欧盟ASIA-LINK项目“关于课程开发的课程设计”课题组.职业教育与培训——学习领域课程开发手册[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7(6).

电子专业范文第2篇

本专业所修主要课程包括:

电路原理,模拟电子技术,数字电子技术,三电实验课,单片机原理及应用计算机仿真,电视原理,信号与系统,数字信号处理,高频电子线路,电磁场与电磁波,通信原理,微机原理与应用,信息论基础,数字图像处理,电子测量与仪表,数据通信与计算机网络,电源技术 ,自动控制原理,大规模集成电路设计及应用等。

通过学习 ,学生可以获得以下知识与能力:

①较系统地掌握本专业领域宽广的技术基础理论知识,适应电子技术和信息系统工程领域的工作范围;

②掌握电子电路的基本理论和实验技术、计算机技术以及新型电子组件的相关知识,具有分析和设计电子设备的基本能力。

③掌握信息获取、传输、存储、处理的基本理论和应用的一般方法,具有分析、设计、集成、应用计算机信息系统的基本能力;

④了解信息产业的基本方针、政策和法规,了解企业管理的基本知识;

电子专业范文第3篇

6.集体名词:collective noun 7.个体名词: individual noun 8.普通名词:common noun

9.专有名词:proper noun

10.动词:verb 11.不及物动词:intransitive verb 12.及物动词:transitive verb 13.情态动词:modal verb 14.不规则动词:irregular verb 15.规则动词:regular verb

16.代词:pronoun

17.疑问代词:interrogative pronoun 18.指示代词:demonstrative pronoun 19.不定代词:indefinite pronoun 20.人称代词:personal pronoun 21.物主代词:possessive pronoun 22.反身代词:Reflexive pronoun

23.副词:adverb 24.程度副词:adverb of degree 25.频率副词:adverb of frequency 26.方式副词:adverb of manner

27.地点副词:adverb of place

28.时间副词:adverb of time 29.疑问副词:Interrogative adverb

30.形容词:adjective 31.冠词:article 32.连词:conjunction 33.数词:numeral 34.介词:Preposition

35.时态:tense 36.一般现在时:simple present tense 37.一般过去时:simple past tense 38.一般将来时:future tense

39.现在进行时:present continuous tense

40.过去进行时:past continuous tense 41.现在完成时:present perfect tense

42.过去完成时:past perfect tense

43.现在完成进行时:present perfect continuous tense

44.从句:clause

45.状语从句:adverbial clause 46.定语从句:attributive clause 47.表语从句:predicative clause 48.主语从句:Subject clause

The Terms of English Language Teaching Methodology A achievement test 成绩测试 acquisition 习得,语言习得 acquisition 语言习得顺序 active mastery 积极掌握

active vocabulary 积极词汇,主动词汇 affective filtering 情感筛选 aim objective 目的,目标 analysis of errors 错误分析

analytic approach 分析教学法,分析法 analytical reading 分析性阅读 application to practice 运用于实践 applied linguistics 应用语言学 approach 教学路子 aptitude test 能力倾向测验 Army method 陆军法

associative learning 联想性学习 auditory discrimination 辨音能力 auditory feedback 听觉反馈 auditory memory 听觉记忆

英语教学法术语

auditory perception 听觉 audio-lingual method 听说法 audio-visual method 视听法

aural-oral approach 听说教学法,听说法 aural-oral method 听说法 B

basic knowledge 基本知识 basic principle 基本原则 basic theory 基本理论 basic training 基本训练 basic vocabulary 基本词汇 behaviorism 行为主义 bilingual 双语的

bilingual education 双语教育 blank filling 填空 C

chain drill 链式操练,连锁操练 choral repetition 齐声照读,齐声仿读 class management 课堂管理 classroom interaction 课堂应对

2 cloze 完形填空 coach 辅导

cognitive approach 认知法

common core 语言的共同核心,语言共核 communicative drill 交际性操练 communicative exercise 交际练习

communicative language teaching 交际语言教学法,交际教学法

community language learning 集体语言学习法

comparative method 比较法

communicative approach 交际法

comprehensible input 不难理解的输入

comprehensive method 综合法

computer-managed instruction 计算机管理教学

concord and coordination 默契与配合

console 控制台

consonant cluster 辅音连缀

context 上下文

controlled composition 控制性作文

course density 课堂密度

course design 课程设计

cramming method 灌输式

cue word 提示词

curriculum 课程,教学大纲

curriculum development 课程编制,课程设计 cultural objective, aim 教养目的

cyclical approach 循环教学法,循环法 D

deductive learning 演绎性学习 deductive method 演绎法

delayed auditory feedback 延缓听觉反馈 demonstration 演示

demonstration lesson 示范教学

describe a picture in writing 看图说话

describe a picture orally 描写语言学

diagram 图解

diagnostic test 诊断性测验

dicto-comp 听写作文

direct application 直接应用

direct comprehension 直接理解

direct learning 直接学习

direct method 直接教学法

E

educational objective, aim 教育目的

EFL 英语作为外语

EGP 通用英语

ELT 英语教学

English as a Foreign Language 英语作为外语

3 English as an International Language 英语作为国际语言

extra-curriculum activity 课外活动 extra-curriculum club, group 课外小组

English environment 英语环境

English for Academic Purposes 学术英语

F English for general purpose 普通英语

facial expression 面部表情

English for General Purposes 通用英语

feedback 反馈

English for specific purposes 专用英语

film projector 电影放映机

ESOL English for Speakers of Other Languages 供非英语民族使用的英语

English medium school 英语授课学校 English teaching; teaching English 英语教学 WSD(English as a Second Dialect) 英语作为第二方言

WSL(English as a Second Language) 英语作为第二语言

ESL Programme(English as a Second Language Programme)

英语(第二语言)教程

word 功能词

ESP(English for Special Purposes) 专用英语 EST(English for Science and Technology) 科技英语 evaluation 评语,评价 examination 考试 examination question 考题 experimental method 实验法 extensive reading 泛读 external speech 外语言语

G

general linguistics 普通语言学

gestalt style 格式塔式(学习),整体式(学习) gesture 手势

getting students ready for class 组织教学 global learning 整体式学习,囫囵吞枣式学习 global question 综合性问题 gradation 级进法,分级递升法

filmstrip 电影胶片 final stage 高级阶段

first language 第一语言,母语 formative evaluation 自由作文 free practice 自由练习 frequency of word 词的频率 al approach 功能法 al syllabus 功能派教学大纲

graded direct method 循序直接法 grading 级进法,分级递升法;评分 grammar lesson 语法课 grammar method 语法法

grammar translation method 语法翻译法 grammatical analysis 语法分析 group reading 集体朗读 group training 集体练习 H guided composition 引导性作文

heuristic method of teaching 启发式教学法 heuristics 启发法;探索法

humanistic approach 人本主义教学法 I idealism 唯心主义 imitation 模仿

immersion programme 沉浸式教学 imparting knowledge 传授知识 incomplete plosive 不完全爆破 independent composition 独立作文 individualized instruction 个别教学 individual training 个别练习

inductive learning 归纳性学习

inductive method 归纳法

inflection, inflexion 词形变化 information, processing 信息处理 initial beginning stage 初级阶段 inner speech 内语言语 in-service training 在职培训 instructional objective 语言教学目标 integrative teaching 综合教学

integrated approach 综合教学法,综合法 intelligent memory 理解性记忆 language training 强化教学 intensive training 精读 intermediate stage 中级阶段 interpretation 口头翻译

International Phonetic Alphabet 国际音标 J

juncture 连读,音渡 junior high school 初级中学 junior school 初级学校

junior secondary school 初级中等学校 junior-senior high school 初高中

junior technical college(or school) 初级职业学院(或学校)

junior year 大学三年级

K

5 key words 基本词,关键字 kinesics 身势语,身势学 kinesthetic memory 动觉记忆 knowledge 知识

knowledge structure 知识结构 L language acquisition 语言习得

language acquisition device 语言习得机制 language arts 语言技能

language competence, or knowledge 语言知识language learning capability 语言学习能力 language laboratory; lab 语言实验室 language leaning capacity 语言学习能力 language pedagogy 语言教育 language performance 语言行为 language program design 语言课程设计 language test 语言测试

learning by deduction 演绎性学习 learning by induction 归纳性学习 learning process 学习过程 learning style 学习方式 lesson conducting 教课 lesson plan 课时计划,教案 lesson preparation 备课

lesson type 课型 linguistics 语言学

linguistic competence 语言能力 linguistic method 口语领先教学法 living language 活的语言 long-term memory 长期记忆 look-and-say method 看图说话法 M

meaningful drill 有意义的操练 meaningful exercise 有意义的练习 meaningful learning 理解性学习 means of teaching 教学手段 mechanical drill 机械操练 mechanical exercise 机械练习 mechanical memory 机械记忆 mechanical translation 机器翻译

medium of instruction 教学媒介语,教学语言memory 记忆,记忆力 memory span 记忆幅度 memorizing 用记记住 method 方法

methodology of teaching 教学法

methodology of teaching English 英语教学法 microteaching 微型教学

mim-mem method 模仿—记忆法

minimal pair 最小对立体(一种辨音练习) model 模型 modeling 示范教学

modern equipment 现代化设备 modern language 现代语言 monitor hypothesis 语言监控说 mother tongue 母语 motivation 引起动机 N native language 本族语

natural approach 自然教学法,自然法 natural method 自然法 needs analysis 需要分析 new lesson 新课 nine-pile grading 九堆法 notional approach 意念法

notional-al syllabus 意念-功能派教学大纲 notional syllabus 意念大纲、意念派教学大纲 O observation lesson 观摩教学 objective 教学目标

optimum age hypothesis 学习最佳年龄说 operating principle 操作原则

oral approach 口语教学法,口语法 oral exercise 口语练习 oral method 口授法 oral reading 朗读

order of acquisition 语言习得顺序 organization of teaching materials 教材组织 organs of speech 发音器官 outside reading 课外阅读 overlearning 过量学习 P

paired-associate learning 配对联想学习法 pair work 双人作业,双人练习 passive vocabulary 消极词汇 pattern drill 句型操练 pattern practice 句型练习 pdeagogical grammar 教学语法 pedagogy 教育法 peer teaching 同学互教 penmanship handwriting 书法 perception 知觉

performance objective 语言实践目标 personality 个性 philosophy 哲学 phoneme 音素

7 phonetics 语音法

phonetic method 按字母音值拼读法 phonology 音位学 picture 图画

placement test 分班测验 plateau of learning 学习高原 practical objective 实用目的 practice effect 练习效应 practice of teaching 教学实践

presentation of new materials 提出新材料 pre-teaching 预教

primary of speech 口语领先

principle of communication 交际性原则 principle of teaching 教学原则 problem solving 习题解答

production stage 活用阶段,产出阶段 productive exercise 活用练习 productive mastery 活用掌握 productive vocabulary 活用词汇 proficiency 熟练

program designing 课程设计 psycho-linguistics 心理语言学 psychological method 心理法 Q

qualified teacher 合格教师 question band 试题库 questionnaire 调查问卷 questions 提问 R

rapid reading 快速阅读,快读 rate of reading 阅读速度 readability 易读性 read by turns 轮读 reading 阅读 reading lesson 阅读课 reading method 阅读法 reading speed 阅读速度

reading vocabulary 阅读词汇,阅读词汇量 receptive language knowledge 接受性语言知识 receptive vocabulary 领会词汇 reformed method 改良法 regression 回看,重读 reinforcement 巩固 reinforcement lesson 巩固课 repetition drill 复述操练 repetition-stage 仿照阶段 response 反应 retelling 复述

8 retention 记忆 review; revision 复习

review(revise)and check up 复习检查 review(revision)lesson 复习课

rewriting 改写

rhythm 节奏

role-play 扮演角色

rote learning 强记学习法,死记硬背

S scanning 查阅,扫瞄

school practice 教学实习

scientific way of thinking 科学的思想方法second language 第二语言

segment 音段,切分成分

semantics 语义学

seminar 课堂讨论

sentence completion 完成句子

short-term memory 短期记忆

sight vocabulary 一见即懂的词汇

silent reading 默读

silent way 沉默法,静授法

simplification 简写

simplified reader 简写读本

simulation 模拟,模拟性课堂活动

simultaneous interpretation 同声翻译 situational method 情景法

situational language teaching 情景派语言教学法,情景教学法

situational method 情景教学法

situational syllabus 情景派教学大纲

situation reinforcement 情景强化法

skimming 略读,济览

slide 幻灯片

slide projector 幻灯片

socialized speech 社会化言语

socio-linguistics 社会语言学

soft ware 软件

speech disorder 言语缺陷

speech pathology 言语病理学

speech perception 言语知觉

speech reading 唇读法

speed reading 快速阅读,快读

speelling 正字法

spiral approach 螺旋式教学法,螺旋法

spoken language 口语

stage of teaching 教学阶段

stick drawing;mathch drawing 简笔画

stimulus and response 刺激与反应

stress accent 重音,重读

structuralism 结构主义(语言学) structural method 结构法 student-centered 学生中心

student-centered learning 学生为主学习法 student teacher 实习教师 student teaching 教育实习

submersion programme 沉浸式教程 substitution 替换 substitution table 替换表 subvocal reading 默读 suggestopaedia 暗示教学法 syllabus 教学大纲

syllabus design 教学大纲设计

syllabus for middle school English 中学英语教学大纲 synthetic approach 综合性教学法,综合法 synthetical reading 综合性阅读 T target language 目的语,译文语言 teacher’s book 教师用书 teacher’s manual 教师手册 teaching experience 教学经验 teaching objective, aim 教学目的 teaching procedure 教学过程

teaching tools; property 教具

teaching words in isolation 孤立教单词 theory of teaching 教学理论 TEFL 英语(外语)教学 TESL 英语(第二语言)教学 TESOL 对非英语民族教英语 time allotment 时间分配

total physical response method 整体动作反应法 transformation drill 转换操练 translation method 翻译法

transformational generative grammar 转化生成语法 U

unconscious 潜意识 underclassman 低年级学生 undergraduate 大学本科生 undergraduate course 大学本科课程 undergraduate school 大学本科学院 undergraduate special 大学特殊课程 unified studied 统一课程

university high school 大学附属中学 university of the air 广播电视大学 updating courses/training 现代化课程/训练 upgrading courses/training 进修课程/训练 upperclassman 高年级学生 use and usage 使用和用法 utterance 语段 V verbal association 词语联想 verbal learning 语言学习,单词学习 video 电视,影像 videotape 录像磁带 visual perception 视觉 visual aid 直观手段 visit a class 听课 visual memory 视觉记忆

英语说课常用教学术语英汉对照

A. Brief introduction to the teaching material 教材分析

Task and content B. Instructional objectives 教学目标 1. Cognition objectives 知识目标 2. Skill objectives 能力目标

3. Sensibility objectives 情感目标

C. Emphases and consolidation 重点与巩固

D. Difficulties and breakthrough 难点与突破 E. Ideas of language teaching 教学思想

G. Teaching methods and teaching aids 教法教具 H. Teaching process and distribution of time 教学过程与时间分配 (Warm up) 1. Presentation 2. Sample drills 3. Explanation to the linguistic points 4. Consolidation practice 5. Summary 6. Test 7. Homework 8. Distribution of time

vocabulary control 词汇控制 W

word association 词际联想 word list 词表 word study 词的研究 word frequency 词汇重复率 written language 书面语

电子专业范文第4篇

摘要:本文通过对电子专业毕业生在企业工作情况的跟踪调查,反思目前高职院校电子专业技能培养中存在的一些问题,提出了在技能培养方面的改革措施,以期能优化本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提高学生的技能水平。

关键词:电子专业 技能培养 培养模式

有人认为,电子专业对人员的素质要求高,不仅要有较高的理论也要有较强的技能,还要具备知识更新的能力,因此要学好电子技术,对高职院校几乎是不可能。的确,电子专业是一种对智能和技能要求都很高的专业,而高职院校所招收的学生,大多是“中专部取、高中不要、无可奈何才上技校”的“三类苗”甚至是“四类苗”。如何才能充分挖掘人的潜能“变废为宝”,培养出更多的适应市场需要的电子技术人才,笔者试图通过对本院的电子专业毕业生在企业工作情况的跟踪调查,对电子专业学生技能培养模式进行探讨,期望能拓展本专业的发展思路,提高高职院校人才培养的质量。

结合目前高职院校教学内容和教学目标,以及学生在企业中的各种表现,通过调查与分析,可以发现高职教育的一些问题:

一、重实践,轻理论

在办学理念上,存在着几种不正确的观点:认为高职教育是职业教育甚至是就业教育,只要学生掌握了操作技能,能够担任某岗位的工作,学生就可以毕业;认为学生将来从事的是技术工作,并非做研究,不需要掌握多少理论知识;认为掌握了科学技术知识,学生就可以很好地在企业中工作。

我们在对合资企业的调查中发现,与港澳台学历相似的学生比较,大陆学生普遍存在着学生工作刻苦但文化素质不理想、技术能力提升有困难的现象。在排除地区差异外,与高职院校轻视理论教学是有很大关系的。

分析其中原因,这与高职教育偏重就业率有关系,更重要的是技能培养模式问题。宽口径的专业设置需要多方面的专业知识,在定量的课时数中,必然减少与专业无直接关系的知识范畴。这是学生综合素质不全面、知识储备不足的原因之一,因而必须对专业进行细分。专业的细分,需要更细致地了解社会需求,细分市场。也要求教师走出校门,进入企业。这是目前高职教育的薄弱环节。另外高职院校的轻视理论知识的做法会直接影响到学生的学习目的,多数在校生的想法是:只要学好技术就行,“数学”不重要。片面地强调实践的教学方法会使得学生自我提升的空间变得狭窄。因此明确高职教育的目标:培养全面发展的人材,并非纯粹的技术工人,是非常重要的。

二、重职业技能鉴定证书,轻学生实际技能

目前的课程体系并没有考虑国家的职业技能鉴定的内容,因此,出现授课内容与技能鉴定内容不符的问题,技能鉴定时临时抱佛脚,甚至停课集中复习考试,学得不扎实,企业不认可。案例:03级的一名电子专业的学生,在校已经通过了无线电考工(高级工)的技能鉴定,可到工作岗位上根本不能胜任工作,对收音机的调试思路、原理一窍不通。在对企业的调研过程中,我们发现,企业对学校的技能等级证的认可程度仅为20%。要想扭转这种局面,开发新的课程体系,必须充分考虑职业技能鉴定标准,让学生掌握真实的技能水平,使学生满意,企业认可。

三、单学科的授课方式导致学生缺乏综合知识的应用能力

传统的课程体系采用的是并联的学科体系,教师在授课的过程中,只注重本学科知识的逻辑性与系统性,并没有考虑本学科对专业的实际意义,而电子专业各学科间联系和运用很紧密。授课方式单一,一些教师缺乏跨学科知识的应用能力,出现教师一辈子只教一本书,对外面的世界不闻不问,这样的教学方式如何能使学生学以致用,更谈不上满足企业对技能型人才的需求。

结合调查情况,本人认为高职院校的技能培养模式应以企业的需求和地方产业结构为导向,在细分专业的基础上了解分析专业知识的需求,并与先进的专业化企业共同制订专业知识体系,以具备相对明确的行业目标。技能培养应随市场变化进行调整,不断增加先进实用的专业新知识和新技能。并可从以下几点进行改革:

1、知识技能项目化,项目内容中理论与实践并重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关于职业技术教育的建议》中指出:职业技术教育“应使学习者获得在某一领域内的若干职业所需要的广泛知识和核心技能,使个人在选择职业时不至于受到限制,且能在日后的职业生涯中从一个职业转到另一个职业。”片面强调实践动手能力的培养,轻视理论教育,将导致学生自我提升能力不足、适应社会职业流动性差的后果。

将知识技能项目化,项目内容中保证理论与实践二者比例适当。基础知识和综合素养也可按项目分化,做好基础课程和专业课程的整合,以期达到基础课为专业服务、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互相辅助的效果。同时,学习效果按项目评估,可有效推动知识技能项目化改革。

2、建立“双证融通、工学交替”的人才培养模式

在现有“分层次、模块化、项目化”的人才培养模式的基础上,实施“双证书、工学交替”,加强与企业的合作,实现工学结合(见下图)。

按照企业实际工作的要求,进行职业技能课程的教学改革,将国家电子行业技能认证标准与教学融合,建立模块化的课程体系;积极完善与工作相结合的“分散实训、顶岗实习”的工学交替模式。

3、教学中注重技能与能力结合,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学生掌握知识和技能需要一定的能力,而知识和技能的掌握又会促进能力的提高。所以学生的能力形成与发展离不开知识和技能这两个要素。通过实验实训,既可以传授知识,又可以训练实际操作技能,在技能形成的过程中,完成既定的学习任务。

电子专业是一门实践性极强的专业,需要实验实习的内容很多,所以可以选择典型的内容作为实验实习的对象。安排学生实验实习前,首先要求学生明确这次实验实习的目的。其次要尽量让学生亲自动手,将以掌握的理论知识运用于实践,在实践中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例如安排学生到SMT工厂进行SMT工艺生产实习。实习前,要首先使学生明确了这次实习的主要目的:了解SMT的生产流程;掌握印刷、贴片、回流焊接、波峰焊接的工艺技术;尤其要学会利用SMT设备进行SMT生产。在学生理解了生产工艺以后,可以让学生操作设备来完成各个工艺过程,同时对整个工艺过程加以品质控制,进行必要的工艺参数调整和故障排除过程。这样,学生在SMT工艺实习中,不仅学到了SMT工艺,也学到了SMT工艺的品质控制工艺技能。当实习完成后,学生获得成就感的同时,也相应的提高了工作能力。

总之,高职教育为社会经济发展服务,更为受教育者的全面发展服务。专业技能是社会需求与高职教育紧密结合的关键,也是高职教育人才培养的重要基础。专业技能是直接影响学生走进企业的“饭碗”,如何进行专业技能的改革,是一直以来高职院校不断探索的课题,随着社会进步,它的探索也永无止境。

参考文献:

[1]郑国强.新世纪的技术与职业教育[M].中国文联出版社,2002.10

[2]袁振国.当代教育学[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4

[3]前程无忧网.2006年全国毕业生就业调查报告

The Research Of Electronic Skill Development Reform At 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 From Skill Survey Of The Graduate

Xu Jian-li

(Huaian College of Information Technologyjiangsu huaian223003)

key words:electronic;skill development;fosters mode

电子专业范文第5篇

关键词:高职院校专业教师企业实践职业教育

大学生就业难的原因是什么?究竟是宏观经济,还是其自身原因所致?苏州一家人力资源机构采取在线问卷方式,对苏州、南京等华东城市万名2014年高校应届毕业生进行了调研,报告指出,在大学生眼里,所学无法满足实际工作所需,以及眼高手低,是导致就业难的主要原因。大学生把就业难更多地归结到学校教育与工作需要不接轨,以及期望与现实之间的差距上。本文根据笔者于2013年暑期到苏州韵语信息科技有限公司开展实践活动的经历,浅谈几点认识。

一、实践企业简介

苏州韵语信息科技有限公司是一家专门从事嵌入式系统开发、销售及服务的高新技术企业。公司专注于研发具有核心技术和知识产权的嵌入式信息产品。公司业务涉及政府办公、石油钻探、纺织工业、医疗器械等。经过辛勤耕耘,已拥有研发、销售、服务一整套完善的体系,拥有多项自主知识产权和专利,在业内有着广泛的知名度和良好的信誉。人才市场自助求职设备、现场招聘智能信息发布设备、智能求职登记录入设备是该公司专为人力资源市场研发的产品,产品已经取得多项实用新型专利证书,在技术和市场上均属超前,产品已经在很多人才市场投入使用,并将信息化连通到乡镇。公司以“用心服务 共创价值”为核心理念,凭借强大的技术实力和丰富的行业经验,使客户有信心和能力专注于他们的核心业务,让客户体验信息技术带来的魅力。

二、专业教师参加企业实践的收获

(一)开阔眼界、锻炼能力、拓宽思维

大多数专业教师在深入企业生产一线开展实践活动之前,只在学校教书,活动范围较为狭窄。虽然有时带领学生参与企业生产活动,但是,只是进行简单的操作,专业性质不强。所以,教师传授给学生的知识,大多也只是书上的“死知识”,学生体会不深。现在,按照国家政策,很多专业教师有幸参与到IT企业生产一线的工作。通过现场观摩、技能训练、专题讲解、交流研讨等形式,重点了解企业生产组织方式、工艺流程、产业发展趋势等基本情况,熟悉企业相关岗位职责、操作规范、用人标准及管理制度等具体内容,学习所教专业在实际应用中的新知识、新技能、新工艺和新方法,增进对企业生产和行业发展的了解,并结合企业实践改进本专业的实践教学。如此才能改变传授书本“死知识”的状况,使课堂教学的“知识流”源源不断。

(二)增强更新观念、更新知识的紧迫感,树立“终身教育”的观念

在实习单位,基于所见所闻,产生强烈的感觉:学校相关专业定位以及专业课程的设置落后于时代,与市场衔接不上。学生进入社会之后,可能仍需从头学习新知识以适应企业的要求。这种现状使得企业的生产成本增加,同时也会使学生自然而然地产生“在学校学不到有用知识”的想法,这对培养学生综合职业行为能力不利,甚至影响学校乃至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如,我校的《电子CAD技术》课程,所用的教材还是Protel 99 se,《生产组织管理》课程用的教材是1985年出版的。我们教育者如果不及时地更新观念、更新自己的知识库,固步自封、因循守旧,到头来导致教育成了毫无生气的一潭死水。平时的教学中,我有发现:每当我补充最新的、前沿的、尖端的科技时,学生的头就抬高了,眼睛发亮。电子技术的更新升级非常快,面对随时更新着的社会、时刻变幻着的市场,我们需要保持一颗饥渴的心,渴求着去汲取新知、提升自我。如此,我们才能更好地做好教育工作。事实上,专业教师在参加工作之后一定要树立“终身教育”的观念,坚持不懈地学习,与行业同步。然后才能向学生传授與市场衔接的、适应企业要求的知识与技能,引导学生形成“终身学习”理念。

(三)切身感受企业文化

专业教师深入企业生产一线开展实践活动除了学习必要的技术以外,还能切身感受到企业的文化,感受到企业对员工的多样化要求。企业文化的核心在于企业精神。教师接受企业文化的熏陶,才能有意识地在课堂教学中引导学生培养综合职业行为能力、学习能力、归纳总结能力、交际能力,领会企业对员工在职业道德、团体精神、心理状态和工作情绪等各个方面的要求。

(1)专业教师深入企业生产一线,有利于切身感受到企业对员工在职业道德方面的要求。虽然学校有职业道德这门课程,但只是照本宣科,空谈理论,很多道理只能在进入社会、进入企业之后才能真正体会,真正理解。企业要求员工时时、处处以企业利益为重,以创造企业价值为先。例如,在企业实践过程中,在设备安装与维护岗位上,就要认认真真做好自己的本职工作——检验、安装、与客户做好

沟通,减少判断错误,让客户满意,将满意度转化为企业的实际效益。只有践行“敬岗爱业、认真负责、顾客至上”的职业道德规范,才能完成岗位任务,得到认可。

(2)专业教师深入企业生产一线,有利于切身感受到企业对员工在团队协作方面的要求。企业是一个团队,企业文化往往也表现为团队文化。该如何在团队内立足?如何在团队中发挥自己的作用、实现自我价值?团队中每个成员只有通力合作,形成合力,才能产生1+1+……+1≥N的效果。如,在研发岗位工作期间,有员工因故未能及时完成自己分配到的任务,其他员工甚至主管会积极主动地帮忙,以及时完成工作,减少损失,彰显了宝贵的团队精神。在企业实践过程中,我也深感交际沟通能力、学习能力、总结能力的重要性。员工之间、上下级之间、企业与客户之间,必须沟通畅顺,业务才可能畅顺;同时个人还必须认真学习,掌握岗位所要求的本领,不懂就问,并勤于总结归纳,才能进步,个人增值也就意味着团队的增值。

(3)专业教师深入企业生产一线,有利于切身感受到企业对员工在心理状态和工作情绪方面的要求。工作是无止境的,无论其如何有技术含量,如何吸引人,当你一直都做同样的工作,时间久了,也难免麻木、倦怠;但这是工作的一部分,不可避免。公司有位刚来的大学生,觉得编程工作枯燥乏味,不愿加班,牢骚满腹,不光自己的工作进度缓慢,还影响其他员工,没过试用期就被辞退了。反过来,如何为员工提供工作、生活中的润滑剂,使员工保持健康的心理状态、饱满昂扬的情绪,建立积极向上的企业文化,也是每个企业需要思考和解决的问题。

专业教师除了教授学生适应时代要求的技术之外,还要在课堂上生动地把自己在企业实践中切身感受到的企业文化告诉学生,为学生全面发展打好基础。这将对学生的职业生涯有很大帮助。

三、在日常教育教学工作中的改进措施

(一)根据市场的需要,调整专业方向和定位

电子专业教师应当多与IT企业接触,了解行业实际需求,做好专业定位。从笔者在IT企业的实践内容来看,本专业的定位应当更趋向于专门化、精细化,综合化。实践中,我的第一个岗位职务是项目驻场工程师,被派遣到某市人才市场的技术部门,主要负责自助求职系统的日常维护工作,工作内容包括:系统安装和升级、桌面维护、硬件更换、信息收集和管理等。第二个岗位职务是维修工程师,工作内容是学习及实践自助求职设备的检验、现场、维修。第三、四个岗位分别是后勤管理和对新员工的培训。可见,IT企业是社会中最活跃的组织,其工作内容和用人需求处在快速变化之中,已经趋向于专门化、精细化和综合化。因此,作为高职院校的电子专业,在定位上应当根据企业在工作内容和用人需求上的发展趋向,及时调整专业方向。只有进一步加强社会实践工作,提高应变能力,才能缩小学校教育与企业用人需要之间的差距。

(二)做好企业合作、专业建设、课程设置,以及学生的企业实践工作

做好校企合作,能形成双赢的局面。如果校企合作实现了市场化、科学化、制度化,那么,这对职业学校电子专业学生、对企业都是一个很好的发展机会。作为企业,欢迎学生参加实习实训和岗前培训,因为学生表现优秀,毕业后可以直接为企业服务。笔者的一位学生因为各方面素质较好,被推荐到韵语科技公司就职,受到公司主管的好评。此外,一些专业课教师在实践中,把自己平时对有关问题的积累、思考提供给企业,为企业提出一些建设性意见,也得到企业的重视。

职业学校的课程设置该听取企业的意见和建议,以使学校的课程设置与企业需求实现无缝对接。学校的直接客户是学生,间接客户是家长,最终客户是企业,专业教师应当及时更新观念、更新技能。面对日新月异的技术变革,面对市场对新技术人才的迫切需求,专业教师必须本着教育者的责任感与使命感,与时俱进,争取更多去企业实践学习的机会,吸收新的知识,学会新的技能,并将新的知识技能教给我们的学生。

(三)加强学生综合素质教育,增强竞争力

学习、工作之中讲究做人、做事的方式,即个人的综合素质。举例来说,在企业的实践中,我的第一个岗位职务是项目驻场工程师。在别人的地盘上开展自己的工作,任何一个小疏忽都可能成为工作的畔脚石,需要有礼有节,尊重对方,必须讲究做人、做事的方式,必须注意与人交际、沟通的技巧。一次,公司派两名新员工跟随主管参加某行政部门的投标会,因为他们的仪容仪表过于个性化而被拒之门外。目前来看,职业学校对学生的职业道德、礼仪修养、人文素质方面的教育仍然不够。因此,必须加强这方面的教育力度。笔者认为职业素质教育应当贯穿于整个学校学习的始终。

参考文献:

[1]邓人芬.高职院校教师下企业锻炼如何实现校企双赢[J].知识经济,2011(05).

[2]刘红委.高职青年教师到企业实践锻炼的现状与改进措施[J].职业技术教育,2010(20).

[3]张琰,马必学.高職院校教师企业实践的方式及特点[J].武汉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2年第2期,11(02):117-119.

上一篇:焊接专业下一篇:动画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