油画创作研究范文

2024-05-08

油画创作研究范文(精选12篇)

油画创作研究 第1篇

一、意象造型

意象造型是一种既指向外在客观世界又指向主体内在精神的双重观察与表现方法。当代油画从写实绘画部分演化成后来的意象绘画, 画家脱离了客观的造型观, 而赋予绘画以意象的造型观念。意象造型是对于客观物象神似的追求, 是对物象形态的意象领会, 其审美标准不以客观具体呈现为标准, 而是一种运化的力量, 是以“气韵生动”为旨归。

意象造型手段具有多样表达性, 首先要观念先行、以意立象。当画家对意象表现油画进行意象造型时, 需要主体的观念先行, 即“意在笔先”, 只有胸有成竹的“意”的涌动, 方可将才思运用于绘画创作。没有了观念先行, 绘画便会是陈陈相因、模仿客观, 无从拓开全新之局面。当然, 此时的观念必定是“意象”的创作观念, 有了这一观念的导引, 油画会在意象的时空里找到无限施展的可能。对客观之象进行凝练之后, 由画家意的生发, 而使“意”与“象”融合, 意是为了表心中之象, 立象是为了意的阐释。

画家其次要突出特征、随“意”施法。在意象造型中, 对于特征的敏感捕捉, 是画家由内心的“意”来付诸于眼的行动过程。眼睛对物象特征的把握实则来自于画家的审美历练, 从最初的面面俱到至后来的删繁就简, 都是在绘画过程里做着对特征的捕捉训练。突出特征, 夸大特征, 实则是突出了物象的视觉本质特点。客观物象的呈现过程往往以表象迷惑了主体, 此时主体艺术家便能以主动态度去判断客体, 不会对客体的表象进行无意识的具象呈现与模仿, 而是抓其要义, 突出本质特征, 达到随“意”施法的目的。最后在对特征的强化下, 使意象审美加以展开。

跨越时空、气韵为先。意象表现画家在造型时, 不受时空观念的束缚, 打破时空的有序性, 用无序的时空观来体现“意象”之涵义。好的意象绘画是跨越时空的, 没有时间与空间的羁绊, 便会任由“意”的展开, 以气韵为先, 创作出心象与物象共生的作品。由于打破了时空的观念, 便使绘画在形式因素的作用下调控着画面, 点、线、面的穿插, 无叙事性、情节性的描绘, 传达着一种画外之音。当莫也的以自然之物构成的意象油画出炉时, 画面已经完全没有了时空性, 它是对时空的跨越, 用意象的笔法营造极富气韵的绘画。

二、色彩意象阐释

自然界的色彩千变万化, 如何将自然色彩上升为主观意象色彩, 就需要画家在作画时摆脱掉以往对色彩理性知识的常规掌握, 上升为主观感性认识。德尼·狄德罗曾说:“素描使万物有形, 色彩使万物有生命, 它使万物灵动起来。”只有在色彩的调控下, 画面的气氛才能得到全面的营造, 可以说再现色彩是写实绘画的必备技能, 而意象表现色彩, 则是需要画家去主观在自然界中去提取的。

“非混合色和比例均匀的混合色, 具有一种稳定性, 但它们的表现性却较为虚弱。它们还向我们表明, 由于混合色具有一种强烈的能动性质, 它们的表现力很强。”对于一幅意象油画作品, 色彩是一幅绘画的活跃计与灵魂力量, 在色彩的意象阐释中, 把握好一幅作品的主色调, 并附加进略少部分的对比色、补色、冷暖色的差异, 使色调在统一中又有着变化与灵动, 在具体的色彩实施中, 根据主体需要, 可以先用淡而薄透的颜色去起稿, 不拘泥于细节, 可以勾画出意象形体之大结构、各个色块的大致面积、形状、色彩的倾向性等。选用大号的板刷、猪鬃笔或扇形笔, 随着铺设颜色的展开, 保留一些滴流的自然随意效果与空白部分, 这样画面的氛围与气息便生成了, 在逐步展开的用色间, 加入一些重色, 使画面的节奏感加强。并注意色彩在明度上的差别, 可以用软笔做一些部分的过渡, 拉开层次空间, 要保留绘画过程中的一些纯色与透明色, 与厚重的色层形成反差与对比, 丰富画面色彩语言。局部的细节设色需统一在整体的色彩氛围里, 随意且肯定的赋色与主体的胸中之象形成了交融之效果。

邱瑞敏曾这样在油画创作中解读色彩:“至于色彩, 画家可以不受客观色彩的限制和束缚, 大胆、自由地变换以发挥色彩的表现力。”意象色彩是对于相对稳定的固有色原理和相对变化的条件色原理的冲击, 这并不说明画家感受不到物体固有色与条件色的色彩呈现, 而是对这些色彩认识之后的升华, 它所依存的是意象思维, 在此观念之下, 意象色彩里便涵盖了部分的固有色, 也包括着若干的条件色。意象色彩更注重于油画语言的本体定位与油画作品的本质展现, 这是与写实体系相区别的意象色彩理论。东西方对于色彩理论各有自己的主张, 这是思维方式决定了的, “西方是就色言色, 看到一种色现象, 只就这色的本身论其美丑, 而东方人则不然, 总习惯地、自然而然地要联想到色彩以外的范畴。”色彩的意象阐释, 能够给表现油画的意象之美做一理论的铺垫。

三、笔趣意象表现

“东方绘画的重要特征是它的用笔方式, 它每一个笔触的形象即是一个有表情有生命的形象, 一系列笔触的组成, 在表述着与作者生命节律的吻合, 并由此而精神化了, 它也不自觉地符合着格式塔心理学的基本理论。” (徐福厚语) 笔触在意象表现绘画的实施期间, 会任由主体画家意识的控制而出现提、按、顿、挫、拖、摆、滴流、堆叠等表现面貌, 这种手法留下的痕迹使用笔具有了一定的意象趣味, 传达着形而上的精神通感。使用笔产生笔趣是画家在看似无意实则有意的一种探求, 每一幅的意象表现绘画都存在着笔触, 也都在笔触的行进间产生了笔趣。那如何能够使一幅意象油画产生笔趣, 最后达到意境的生发, 就需要对自我的用笔方法做以特点的分析与推敲。保留下适宜于意象表现的笔触, 祛除掉不益于意象表现的用笔, 使技能手段在笔触的实施间没有障碍, 通达至意象的情境意味。

“笔触虽为一种技术因素, 但重要的是传达出画者的艺术个性与修养, 因而, 它也是艺术家风格的体现。”由于笔趣富有的自身美感, 使它能够传达出主体画家的意念与情感, 连带着艺术家对于人生与艺术的理解。笔趣之美可以归纳概括为节律美、力感美、触感美与动态美, 这些美的形式使绘画在形式美上具有一定的表达可能, 并促使画家在意象表现中去贯穿这些美的因素, 把笔趣意味很好地付诸于创作实践, 去探求笔触、感知运笔技巧, 在不断地掌握了笔趣之美的运用后, 创作出具有个人语言的意象表现油画作品。法国浪漫主义画家席里柯曾这样描述笔触:“为了通过作品表达一种意图, 笔触只不过是用来达到这种目的的多种手段之一。”作为表现意象表现油画之一的笔触, 在绘画过程的游走间出现的笔趣使绘画美得以产生。

四、意象空间传达

意象表现油画对空间的传达是超越于时空的, 不囿于具体的空间, 而是随主体艺术家的意象观的实施而表现出一定的意象空间。“中国画表现空间感觉不仅在客观的实体对象表现上, 同时存在主观意识的想象之中, 这二者是结合的。”既然意象表现油画是对中国文化精神的承袭, 那么在对于技能的实施中, 必然运用着这一原则, 创造出无限的空间感觉, 深邃悠远, 令人体味出意境与氛围之美。

由于中西方文化传承与审美的差异性, 导致了在表现绘画空间时很大的反差。东方绘画要求画家的主观内省, 诉诸于绘画制作过程中对意蕴的生发, 似与不似的传达。故而, 东方绘画的空间表达是具有无限的拓展性。西方传统绘画遵从科学自然再现原则, 要求绘画要表达自然原来的真实面貌, 追求真实的客观再现。此时, 主体是辅助于客体的, 空间传达上有着有限的局限性。东西艺术思维方式的异同决定了它们艺术表现空间上本质的差别。

中国文化的宇宙观决定了画家在意象表现空间的传达上是“俯仰自得”的, 是对内心深处情绪的释放、情感的传递, 是空间观念的意象化。“在中国风景画中, 这个无限的空间是在画面之内表现出来的, 它是视线瞄准的目标, 但眼睛却看不到它。而在中心透视中, 这个无限的空间却是在一个有限的空间的某一个精确的位置上自我矛盾地呈现出来的。”空间作为意象表现油画的造型对象之一, 在形式上必然诉诸于画家构图的是否得宜。构图的处理会在意象油画里是相对自由的, 但画家又是被无形的意识去指引的, 看似自由的表达背后, 隐藏着的是主体艺术家的观念意识与修养高下。平面的画布会在画家的意象观的引导下朝着无限深邃的情境进发, 在虚实、有无间构筑起独立自在的空间景象。这种空间景象是被视觉所认识的、捕捉的, 是虚幻的、又是画家感知的实在心象。在不讲究西方透视理论的前提下, 空间被赋予了极大的改造性, 偏于心象的表达。意象表现油画的空间不是自然的、现实的客观空间, 而是一个超自然、超现实的心象空间。

由于主体心灵意象的介入, 便会在画面上产生聚散、疏密、粗细、刚柔等现象, 这些现象体现出了一定的空间意象。意象表现油画的空间, “既不限于直观的物理空间, 也不停留在一般的心理空间的表达。而是运用物理与心理空间创造一个意象空间。”意象空间造型要求通过主体的意识介入来构筑物象, 在创作中不去直观地参照对象, 通过深层次发挥主体画家的创造力和想象力, 是才思意象的凝结, 是以意象思维的活动与逻辑铺排来审视空间的, 是观念意识意象化到作品中的艺术创作过程。

在意象表现技法的实施中, 油画家必须了悟具象油画的一切诸如透视、明暗、结构、比例等法则, 只有掌握了这些技能手段后, 再通过意象造型中对精神境界的挖掘与韵律美的产生而表现出意象空间韵味。基于对意象表现中意境生发的不同, 便需用不同的工具、材料去体现, 因此工具材料的选择与运用也是至关重要的。作为技法来阐释的意象表现油画, 在研究的过程中, 会对这些造型手段进行具体的分析, 藉由画家的意象表现手段来充实绘画, 得到全面的意象阐释。

参考文献

[1]鲁道夫.阿恩海姆 (美) .滕守尧朱疆源译.艺术与视知觉[M].四川人民出版社, 1998 (3) .

[2]孙宜生.意象素描[M].华中工学院出版社, 1986 (5) .

[3]赵洲.谈笔触修养.美术大观[J].辽宁美术出版社, 2010 (9) .

[4]杨身源.西方画论辑要[M].凤凰出版传媒集团江苏美术出版社, 2010 (1) .

油画创作研究 第2篇

【关键词】油画创作;表现主义;新表现主义

表现主义和新表现主义油画有联系也有不同之处,这是因为两者所出现的时代背景不同,所要表达的思想也不一样。接下来就从此入手,通过对表现主义和新表现主义油画的探索,看着表现主义和新表现主义有何不同之处,进而揭示出新表现主义新在何处。

一、表现主义和新表现主义的共同之处

表现主义和新表现主义其艺术表现形式都是表现主义艺术,两者有其共同之处。但是在传承过程中也有区别,接下来具体看看表现主义和新表现主义的共同之处。

表现主义最开始是在德国建立起来的。德国不仅建立了表现主义,在哲学上还创立了形而上学的思想。表现主义的先驱艺术家爱德华·蒙克就因为长期住在德国,受到了德国理性思想的影响。他对自己所刻画的事物会极其激动,但是他会用理性来掩盖自己。这种掩饰他内心的激动情绪,就体现了画面的理性感。就拿他的代表作《青春期》来说。画面的主角是一个未成熟的少女,画面主要表现的是少女对未来的不安。她在黑暗中睁大眼睛体现了她的不安,而那缕射进画面,在少女背后形成投影的阳光,就使得画面变得更加阴暗。爱德华·蒙克用自己理性化的处理,使画面的表现感更为强烈,给了人更大的视觉冲击感。但是这样的画面却一点也不突兀,相反画面协调、形象内敛。这种理性的处理方法也可以给观看者带来更大的想象空间。

表现主义油彩画中一般体现的是批判意识,都表现了艺术家自己的主观意志。通过自己的画作表现出对社会不正常发展的反抗。一般体现的是对社会的不满和自己内心的抑郁。表现主义画家一般有他们对艺术的独特追求,通过对画面的线条、色彩、形式和构图的探索,能唤起人们的共鸣。因此这种独特的艺术表现形式在长时间的发展过程中得到了保留。

在20世纪80年代,这种艺术表现形式重新回到观众的眼前,并具有了一些新的时代特征,新表现主义随之出现。新表现主义与西方现代的简约抽象的画风有较大的区别,其更侧重于对传统的继承,保留了夸张的艺术风格。新表现主义强调的是画家的创造力、想象力和个性。并且蕴含了深厚的文化背景,更强调对时代和社会的关注。由此可见,新表现主义更具人文色彩。

就拿《街上的五个女人》这幅作品来说,画中的建筑色彩和人物外形较为虚幻抽象。画中的人物形象一般用绿色、黄色和黑色三种颜色来塑造,以纵向构图方式为主。不论是从左右还是从上下来看,画面填得较满,而且背景和人物之间没有明显界限。这样一来就增添了画面的整体性,让人从整体的画面中,可以感受到一种孤独感,这就可以凸显出画面理性主义的处理。画家可以通过交错的人物线条,让人物在黄色的背景中显得更加高傲孤独,这也从侧面体现了德国人的生活态度,表现了德国的民族精神特征。

由此可见表现主义对于油彩画来说是一种重要表现形式,不论是表现主义还是新表现主义都要利用到理性处理,正是由于这种理性的处理手法,所以表现主义才会得到不断继承。

二、表现主义和新表现主义的不同之处

虽然表现主义和新表现主义的主要表现手法一致,但是在许多方面两者仍有不同的特征。这是因为两者所处的时代特征不一样,从而导致了表现主义和新表现主义艺术思想有一定差异。接下来看看两者之间具体存在差异的地方。

由于表现主义和新表现主义产生于不同的时代背景,其蕴含的艺术思想也不一样。新表现主义是对表现主义的一种继承和创新。在表现主义手法中,艺术家只侧重于对绘画形式的探索。而新表现主义则侧重于表现画家的观念,更侧重于如何在画作中利用形和色的变化更好地体现画家的思想。

表现主义产生于19世纪20年代,那时欧洲正处于第一次世界大战的浩劫中。当时人们在一战中深受苦难,越来越追求新的思想潮流。人们需要表现心灵的深度,但传统的油画表现手法已经不能适应人们的新需求,因此创新油画表现形式势在必行。而表现主义油画更侧重于体现画家心灵对构形的影响,更侧重于突出画家的主观感情色彩。蒙克、梵高等艺术家就是表现主义的杰出代表。

到了20世纪80年代,由于时代的发展,画家对构形的探索进入了一个新的时代。当时抽象主义艺术发展到了顶峰,新表现主义应运而生。这一思想的产生使德国很多艺术家转变了传统的意识和思想,逐渐接受了新表现主义。新表现主义油画的构形特征较为怪异离奇。通过这些怪异的形象来表达当代人对时代的追求。从外形上来看,80年代新表现主义作品看起来远离优美,大多是通过一些丑陋的形象来表现主题特征。这是由于随着时代的发展,人们觉得美好的东西并不能够满足自己情感表达的需要。因此创造了一些怪诞丑陋的形象,因为这些形象更符合当代人的心理特征,同时也能给人更大的冲击力和感染力,更好地体现新时代的时代精神。这也是新表现主义和表现主义的不同之处。

结语

表现主义中的理性主义是西方绘画史上的突出杰作之一,它影响了20世纪的绘画表现手法。虽然美术史根据两者的不同时代特征,将其分为两个阶段。但是两者在表现形式上仍有一些共同之处,同时由于时代条件不同,其表现的思想特征也各有差别。从客观程度上来说,新表现主义是对表现主义的一种成长和发展,但这两种形式的产生环境都是在德国,这也决定了两者之间有一定的趋同性。由此可见新表现主义是对表现主义的一种继承和发展。

参考文献:

油画创作中的意象造型应用研究 第3篇

关键词:油画 油画创作 意象造型 应用艺术

一、油画的起源发展及分类

在油画出现之前欧洲绘画中已经有蛋彩画这一画种,后经过不同时期的画家对绘画材料和绘画艺术技巧非别进行改良,逐渐发展成油画,油画的出现已经有600多年的历史了。最早发明油画的应该是荷兰人,当时油画的颜料是用亚麻籽油调和,画在加工过的布或者木板上,利用油画干后有油的成分不变色,不脏画面的特点,画家可以任意调和色彩,同时具有色彩不透明,具有覆盖力的特点,使绘画产生立体感。此后,油画逐渐发展成西方绘画史中的主要绘画方式,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现代油画的颜料和材质较为广泛,例如有了丙烯、油漆等。

油画的分类较为丰富多样,例如人物画、静物画还是风景画等等,无论是从创作题材还是创作手段还是创作风格都能分出类别,但是总体而言油画可以分为两大类。第一大类是以客观存在的物象为主要题材的绘画作品;第二大类是以主观情感意志表现为主要题材的绘画作品。

二、了解绘画中的意象造型

意象在绘画中是画者在对自然事物和生活中的感悟,主观的将自然物象与心灵有机结合,通过独有的色彩语言和形态意识展现出来最终创作出来的绘画作品是多个非客观具体物象的重组和结合。绘画中的意象造型创作,就好像上帝在造万物一样,是画家再用工具造自己的物。意象,是作者主观的情感与客观的物象想结合的创作结果,是意和象的完美结合,即主观与客观的结合。

1.意象造型的定义

单单说“意”和“象”的意思,最早出现在古代哲学《易传》中,“意”就是指欣赏美的东西和和创作事物的时候的感情、志趣、倾向等,“象”就是指想象和观察到的具体物象外形,二者是相辅相成的关系。中国的传统文化体系中,就有意象文化,同时在绘画中也能体现出来。

2.绘画中的意象造型特征

绘画中意象造型的塑造首先应该表现出物象的形态和结构特点,其次要表现出物象的质感,再者表现出物象的动态趋势。因此,这就跟绘画者具体的用笔方式和真实情感的融入有很大关系。细言之,是客观物象反映到绘画者的主观思维意识里面,通过“由物生情,由情生象”的创作过程将物象的形态本质结构转化为油画绘画方式,其形式结构不是仅仅依靠绘画的内容、形态等,而是画家主观的意念与客观的物象的统一结合体,具有了新的艺术魅力。

意象造型主要表现的是被思想情感理解和体会了的形象,可以不完全按照客观事物塑造和描绘,只是表现出本质的、有倾向性的部分,所以具有抽象、概括、夸张的特点。齐白石曾说过:“作画妙在似与不似之间,太似为媚俗,不似为欺世。”可见,在做画中,不编造不合实际没有依据的抽象造型,也不能只画生活中呆板的客观物象,而是要以自己的意识情感为基础作画表意,这样在绘画中对意象的把握得当后才可以取得意想不到的艺术效果。意象造型可以更完美的展现形式美法则,例如点、线、面的合理使用,通过各种形状的拼接和组合,展示意象造型的言外之意和抽象美。

可见,意象造型与现实中的物象存在一定的距离,不要求形似,而是注重情感的表达和抒发,因为写意的造型是综合客观和主观的想法,要通过解构和重组来完成造型的表达,是作者想要呈现的一种艺术状态,只有在意象造型的影响下,作品获得了艺术境界美。

三、意象造型在油画中的应用表现

绘画是一种造型艺术,意象造型又是绘画者根据客观物象造型主动经过联系情感和思维创造出来的形象,是带有了绘画者主观意识的绘画造型创作,最终是有目的有感情的去表达客观事物。其中,色彩元素、造型变形方式、想象力的融入都是意象造型在油画创作中的应用表现。

1.色彩在油画中体现意象

色彩是意象在油画中表现的重要手段,作为审美因素基础具有直白、鲜明、生动、自然的视觉表现效果,能够激发创作者的表现力和感染力,具有表达情感和营造氛围的艺术功能。对于意象油画的绘画者而言,色彩就是画者世界里的感情和生命,是体现油画艺术意象性的突出要素之一。

油画中的意象造型多数是通过色彩来具体体现,其用色规律打破了常规时空的局限和约束,使色彩的表达更自由,能够更加贴近主题、意境、情感、形式美的要求。这就要求绘画者具有敏感的色彩感知能力,通过对自然界光色的观察和认识,逐步提高认知能力。尤其在油画中意象造型的创作更加需要强调色彩的表现力,同时以绘画者个人的主观情感体验为标准,对色彩产生主观认识。

2.合理的造型变形在油画中体现意象

油画中的意象,表现的是气韵,展现的是物象的神韵,在造型塑造中要求无论是人物还是景物,不仅外形要有相似的地方,更要求通过绘画者的个人理解把所画之物画出精神气质。正是在超越真实物象的基础上,通过变形和改良造型塑造符合审美规律的意象造型。油画中的意象造型的塑造一类是以不破坏客观物象的原本造型为前提进行简单变形,让观赏者可以想到到物象原来造型的基础上感受绘画者的感性思想。另一类是完全抛开了现实生活中熟悉的客观物象形态,只剩下一些物象形态的结构元素,通过拼接、组合和排列,给人特别抽象的感觉,但是整体上给人和谐统一的意象特征。

3.想象弥补了意象造型在油画中的美中不足

油画中的意象造型是需要通过想象和联想的方式来实现“意”的表达。为了营造简单易懂的视觉效果,可以从现實生活中客观事物中进行想象,如果想象得到的视觉效果是在特定环境中产生的,那么就可以称之为真实的艺术视觉效果。例如,画家夏加尔的作品《生日》就是以漂浮的人物场景为主要环境氛围,现实中漂浮的人物动态并无存在。

四、油画创作中意象造型的表现作用

油画艺术的语言形式主要是经由艺术家在画面形式、色彩以及笔触等诸方面构成。在创作实践中将自己独立的艺术观念、创造性思维、审美意识以及个人的艺术追求进行最集中的体现和展示在画面中,其中表现作用不容忽视。

1.适应了油画艺术多样化发展的要求

西方的传统油画给人的感觉就是很真实,跟照片一样。无论是豪放的“巴洛克风格”,还是清新雅致的“洛可可风格”,还是情感奔放的浪漫主义风格,或者是从古典主义都新古典主义的印象主义,每一种风格的油画都是在描绘自然真实的生活和物象形态。例如,花草树木、山水河川、人物场景都要求色彩和光线真实如现实。尤其人物表现中,绘画中的人物如血管、肌肉、骨骼等,都要求最高程度的形似、真实。这样的油画创作逐渐的不能满足其发展的规律,好像每一张油画都是一个目标就是要求形式上的真实,没有突破感和表现性的发挥余地。虽然也有不同风格,但只是表现的方式不同,就拿印象派风格的油画来说,注重光线的描绘,写实风格的油画则是注重物象每一个部分的准确,符合实际。油画中意象造型的出现改变了这样的油画发展局面。通过块面的分布和颜色的搭配,在对现实自然描绘的基础上升华后,以突出绘画者对物象的感觉为主,或者未达到情感的抒发程度采用超现实和夸张的手段完成油画创作。这就给油画的发展带来新的空间和方向,让油画艺术在多元化、多文化氛围中更好的展示视觉魅力。

2.满足了人们对油画艺术的精神需求

随着社会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科学技术发展较快,使得现在生活中的人与人之间距离缩短了,但是心与心的距离却拉远了,人们被信息时代压到了一个小世界里,自我发展的因素增多,人与人情感的沟通和传递没有增加。再有经济社会中,物质和精神的反差造成人们自身的多重压力,不得不生活在忙碌的都市和枯燥的工作环境中,人们开始向往艺术可以带他们放飞心灵,舒展身心。他们不只是愿意看到机械的模仿自然界或者人类的生活现实,而是希望欣赏到属于精神世界里的一点新鲜的东西。油画中的意象造型就是弥补了人们的精神空缺,通过绘画者的情感抒发给人们带来可以共鸣的视觉和情感的双重享受。意象造型正是油画艺术来自精神世界的新奇百变的视觉和直觉语言,能以其独有的情感意象,传递给人们深刻的文化内涵和生命状态,净化着人们的精神生活。

3.是油画设计中情感抒发的重要载体

油画创作中草原文化的应用研究 第4篇

一、特定的地域环境造就特有的民族审美意识

从我国油画的内容和表现形态上来看, 当代的草原文化油画在自然为始终表现出一种自然的草原情节审美取向, 这种自然的草原情节审美就称为内蒙古油画创作的群体之作, 对草原生活文化的表现上都是一种源自心灵的主观兴趣和偏爱。从某种意义上来说, 草原文化中的地域文化称为草原艺术中的代表之作, 这种文化的基础主要是代表内蒙古画家的真正草原文化艺术灵感, 也是草原上逐步成熟起来的。对于艺术的追求是发自内心的。这对画家来说, 把握内心世界的最难的, 这种心理上的真实和个人经验的准确反映都具体表达在作品里, 而这些油画的共同点是尊重感受和力求建立在艺术的表达感受基础上。

二、油画创作中影响草原文化的发展变化

我国的改革开放对市场经济的冲击日益加大, 西方的解禁和传入也正推动着国内的文化自由, 很多多元化的方向都在朝着国内的文化发展方向迈进。而对于西方文化艺术观念再度大幅度的涌入, 我国的多元化文化发展态势, 构成了中国美术在东方的文化上进行激烈的碰撞和矛盾, 在矛盾和冲突中展开的就代表我国艺术对西方艺术的应战上, 这种与自身的文化价值建立如果没有激烈的碰撞, 那么我国的油画艺术创作就不能有今天的生机勃勃。草原文化的发展也不例外, 同时也影响着内蒙古当代油画的发展变化。我国草原艺术家在油画的艺术创作上目前也面临诸多的问题, 在其本质的文化发展上如何思考原有上的基础变化和突破, 就在于能够创造出具有自己民族特色和地区性的美术作品, 在首要的任务下, 民族和时代性的特点就在外的形式上而问世, 在民族性和时代性的发展中, 精髓在于其隐形的精神。在这种方式的精神在无数个个性的主体精神下进行真实的宣泄和表现才得以存在和凝聚。在上世纪80年代中, 西方的艺术表现方式的强大冲击和美术潮流都会在油画家中有困惑和迷茫, 对自己的选择上也有动摇, 从油画创作中的经历和迷失困惑中寻找自己的方向, 并且需要冷静的思考, 然后用具体的态度来分析自己, 如果画最自己最熟悉的草原油画题材才能适合他们, 因此, 油画创作中的草原文化具有现代的生活土壤和气候。

三、油画创作中的地域文化探究

作为游牧民族的发源地, 草原文化生活中的人们在其生存和发展方向上的方方面面都有着浓厚的草原色彩。其独特的自然环境和特殊的生活方式都造就了草原民族不同的民族心理特征和民族文化, 在其审美观点和对美的追求上都有自己的特色。他们崇尚阳刚、自然、淳朴之美, 在美的表现上具有粗狂和激情豪放, 这是草原油画的创作源泉。对于草原文化的创作是源于草原, 但是最具别样的草原特色文化也创造除了最具特色的草原文化。因此, 在草原油画中, 我们就不能避开草原文化对油画创作的影响。使草原的油画创作自成一派, 被称为内蒙古草原文化的艺术流派。在草原民族的特性中, 其地域性是草原油画创作中的基础, 这种朴实和真诚的草原气息和气质在多年来都会赢得中国美术界的好评。可以说, 如果没有了草原文化, 那么就没有了草原油画创作, 所以, 草原油画创作的研究, 从深入到草原和草原文化的深层次分析中, 都能够探究出草原创作背后的文化地域性。草原画派结涌现出一大批艺术家, 例如妥木斯、燕杰、叶立夫、马莲、吴厚斌、王延青等, 尽管他们在艺术表现上各有不同, 但是都会以草原文化为主题进行艺术表现, 将草原文化与生活艺术相结合。草原油画中最具有代表性的就是马、牛、羊、蒙古包, 这种牧民的游牧生活和草原的风景在草原油画中都表现的非常多, 也是能够表现艺术水平最高的地方。例如, 在《两匹白马》这一作品中, 对于一个蒙古族的传说描述上能够表现出草原民族的本质精神, 只有对草原民族有着深刻理解的艺术家才能够真切的了解艺术家在作品中表现的深刻含义。因此可见, 草原民族的特色就不仅仅是一句空话, 应真切的通过艺术作品的理解和临摹来展现出草原油画创作中的真实意境, 在展示在世人面前, 就应有着实现惊人文化的魅力。草原文化油画创作中必然与马不可分开, 这也让草原油画的创作中充满了马的影子, 在马背上的民族中创作出别具一格的马背文化, 而对草原民族来说, 这种精神就是一种象征, 一种生动的、充满想象力的生活象征。

四、草原游牧文化对当代油画的发展有着积极的作用

草原游牧文化是一种生存意识极强的抗争性文化, 对内蒙古当代油画的发展有着积极的作用。在游牧民族漫长的岁月中, 游牧民族在北风呼啸的草原上经历一代代的繁衍生息, 将意志锻炼得不惧怕任何冰冷刺骨的寒风、飞石走沙和风雨交加, 在这天蔽日下也能够找到方向, 日出而作, 日落而息, 等待草原上蓝蓝的天空和朵朵白云, 此时唯有甘甜的马奶酒才能够抵御这些寒冷和人生的寂寞。甘甜的草原马奶酒就像身体的雨露滋润着草原上的生灵, 也滋润着草原中代代相传的游牧民族。在这种意境中, 草原文化中的油画家们能够认识到的就是苍凉和孤寂的草原文化精神, 只有这样才能够激发他们世代的开拓精神, 更加鲜明的表现草原民族的创作特色和艺术灵感, 这些艺术道路是伴随草原油画艺术家走向未来的目标, 更是反思现代以及今后艺术发展的经验和教训, 这同时能够将目光投向更远更具有丰厚文化底蕴的东方思想, 将思想与艺术体系相结合, 不断探索油画创作的新方向。因此, 在草原的画家们对现代主义的美学理论和实践提出更多的新课题, 对理论研究和思考是非常具有必要性的。当代的草原文化艺术家对于真正的民族文化是具有现实意义的评价的, 是具有时代精神和艺术家特性的一种综合表现, 这种表现是在长时间内付出巨大的辛苦和努力的, 是对艺术家的生命和存在特质都有深刻的直觉的, 在艺术家对语言文化和神层面上认识和把握中具备了这种艺术创作的直觉和能力, 不被当代流行和时尚的理念形式所迷惑, 将油画的创作艺术从自我误区中走出来。如此通过民族性、时代性的草原文化交流就能够使油画艺术创作更具有生命感和时代感。

综上所述, 进入我国21世纪以来, 我国的草原艺术创作随着我国的整体民族艺术不断的成长。在这些创作作品中, 我国的艺术表现依然可以看到, 在地域画家中, 他们的衡量基准是没有多样变化的。很多油画创作者依然在草原文化的创作中走着弯曲的小路、在蓝蓝的天空和朵朵白云中, 草原文化中的油画创作都随着草原游牧民族的生活变化而保持永恒, 但是以草原文化为主的油画作家们为了寻找更好的出路而对油画创作更加精益求精, 精心的勾勒草原文化竞相, 以正确的艺术表现力来表现草原生活。其草原作品不在于表现场景或事件的本身, 而在于表现这些符号上和物象的一种文化形态, 对生命的意义和精神状态。因此, 在草原油画的创作和延续下, 无论在哪个时代, 油画创作作风上都会给时代加上烙印。这是特定的地域环境所造就的特有的个性审美意识的体现, 反映出草原文化语境下内蒙古油画艺术的精神取向。

摘要:草原文化在我国是独特的文化资源, 它成为我国油画艺术当中内蒙古油画艺术创作的灵魂资源, 许多内蒙古油画艺术的创作过程深受草原文化特色的影响。草原文化给我国内蒙古油画艺术的发展带来了极深刻的影响, 说明草原文化是我国文化园地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是我国重要的文化主源。油画创作应用草原文化, 不仅仅是题材拓展, 还可以带来创作新动力。

关键词:油画艺术,民族象征,草原文化,应用研究

参考文献

[1]吕品田.中国美术发展战略研究[J].美术观察, 2008 (10) .

[2]韩书力.藏族油画家次仁多吉[J].美术, 2008 (06) .

[3]吴长江.时代呼唤“中国气派”的美术创作[J].美术, 2008 (01) .

[4]李育勤.试析现代艺术与本土文化的契合[J].美术观察, 2007 (11) .

[5]李开荣.传承与创新——西域画风的领军人物阿布都克里木·纳斯尔丁[J].美术观察, 2007 (10) .

[6]詹建俊.克里木·纳思尔丁的艺术创造[J].美术, 2007 (09) .

油画创作心得体会 第5篇

我会努力把喜爱的画家笔意带入,由于深知脱离前辈的积累乃无水之源。我喜欢对比色,柠檬黄加白的辉煌夺目,熟褐加土黄的沉稳而不失强烈热闹——这样的画面响亮打眼。我又会试图把每一幅作品拉开色调,争取给人以不同视觉感慨感染。刮刀是我的重要“武器”,我的画面中大部门竟会依赖它来完成。笔法的丰硕会让画面增色不少,追求多方向的笔触变化,画画对我来说是一种精神旅行,是件快乐的事。好与坏,只要真诚表达就行。

我热爱油画创作,喜欢以印象派表现手法来体现我的画风,那些沐浴在光线中的天然景色和光与色在瞬间相遇的感觉深深的吸引着我,我将尽可能的把这种瞬间感觉经验转化为感情状态。

我画花卉的时候感觉到,每一种花草都有自己的语言,都有自己的性格。花开花落都是诗一般的感觉,不管是娇艳迷人具有诱惑力的罂粟花仍是出于淤泥而不染的荷花或是具有顽强生命力的格桑花,芦苇花,它们都用生命的语言诉说着自己的故事。我想画的不仅仅是花卉,人物,动物,风景等油画作品,而是但愿能把我看到,感慨感染到的各种可以表达思惟的声音用绘画的语言表现出来。我以为无声的语言是最丰硕的,由于它赋予我们无限无尽的想像空间。人的思惟是自由的,艺术发展没有底线,艺术的美与丑都因各个的赏识角度而不同。大芬村

油画创作研究 第6篇

关键词:服饰元素 油画 民族化 意义研究

中图分类号:J23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3359(2016)15-0072-02

在中国油画面向未来发展之际,我们由传统走向现代的方式应考虑加入民族精神元素。在开阔的艺术视角下,中国油画始终坚持自我艺术的发展。总而言之,坚持对民族服饰文化的不断研究和学习,在继承传统的前提下,善于对少数民族服饰元素去粗取精,运用于当代油画作品中,彰显出油画的时代性、民族性。

油画在现代如何发展始终是一个值得关注的话题。在开放的国际环境和艺术背景下,只有民族化才具有生命力,只有传承转变才能适合当代艺术的需要。服饰元素作为油画中很重要的一个艺术元素,研究其内在精神对油画民族化的发展具有实践意义。本文认为只有合理的利用服饰元素,既传承,又转变,才能真正发挥服饰元素在油画民族化的过程里的作用。本文就此展开讨论。

一、民族传统的传承意义

中国油画的发展经历了不同的历史时期,有过繁荣,有过低谷,油画的主题更是经历了许多变化,从人物油画、风景油画,到故事油画,都有过繁荣期。油画的技法更是千变万化,既有传统的技法,又有结合西方的技法,无论哪种形式的创作,都是值得肯定的,具有积极的实践意义。目前来看,中国许多油画呈现出照搬西方油画的现象,并且似乎成为了一种常见态势,有一些美术批评家对此严厉批评。但批评完了仍然还是如此。面对这种现象,我们应该从根本上寻找出路,不能一味的批评了事,要从源头上寻找原因,寻找办法才是正道。

众所周知,油画属于民族画派的一种,油画中的服饰元素展示的是民族文化生活的重要一面,不同国家,不同地区的油画家对于服饰元素表现的内容和技法虽然不同,但是根本还是一致的,那就是突出民族精神。民族服饰文化是在漫长的历史当中形成的一种具有特殊民族精神气质的文化,这和固定不变的历史背景、社会环境有着密切关系。进入近现代以来,工业突飞猛进,社会发展日新月异,我们进入了一个前所未有的发展模式当中。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快速发展,城市文明逐渐兴起,甚至开始取代传统的民族文明,工业的服装开始流行,逐渐淘汰了传统的手工服饰,在这种趋势下,许多民族服饰文化已经难以生存,大有衰退之势。民族的魂,正在消失。在这种情况下,我们也很难再看到油画当中曾经出现过的传统民族服饰文化元素。物质决定意识,正是由于缺乏现实的土壤,我们的民族油画的服饰创作主题才显得捉襟见肘,空洞无物。因此,出现上述情况也就不足为怪了。对于这个问题,我们要客观看待,不能盲目批评。

另外,多元文化为背景的社会环境也让民族油画难以生存。随着互联网的发展,人们的生活水平日益提高,多媒体工具悄然兴起,已经改变了现代人的生活习性。多样化的艺术纷纷进入人们的视野,比如微电影、数码油画等,这些高科技的现代生活娱乐方式让民族油画难以生存。

面对这种困境,民族油画该何去何从?服饰元素如何体现?这是一个深刻的话题,值得我们研究探讨。本文认为,只有挖掘整理民族文化中的精髓,继承优秀的文化传统,结合现代国际潮流,才能让油画继续生存,让服饰元素继续成为油画的主题。

二、审美方式的转换意义

民族油画作为一种艺术作品,审美是首要的意义。服饰元素作为民族文化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它的审美更加决定了油画的审美形式。民族服饰从具体生活中的形式转换到油画作品里,这种转换是目前油画重要的审美形式。

随着时代的发展,这种审美形式也需要进一步发生改变,应该结合当代人的审美特点和心理,体现出现代油画人物画的特点。

在这个过程里,应该考虑到民族服饰当中的文化元素,包括造型、图案、色彩、服饰的元素搭配组合,面积分布,整体的比例等立体方面。在创作中要注重吸收民族服饰元素当中的语言表现形式,增加油画布局里的文化背景,其实这也是个审美形式的转换过程,也是一个创新的过程,这种转换取决于创作者的艺术修养和敏锐的观察力。审美方式的转换意义具体来说,分为以下几点:

首先,油画的气韵美。气韵美是许多民族服饰的共同特点,这和他们的服饰装扮有关系,服饰上面的各种线条、图案,随着身体的运动而发生改变,产生一种流动的美感,这种美感称之为气韵美。气韵美可以让人赏心悦目,心情愉悦畅。这个审美的过程是从人的视觉开始,将服饰的元素尽收眼底,通过大脑对其线条长短、图案大小,颜色浮变发生刺激运动,最后产生的总体性的变化效果。气韵美是一种直观的、立体的审美活动,这种感受在大脑中交叉重复出现,不断刺激大脑,形成一种朦胧的美感。

其次,油画的匀称美。匀称是中国传统审美的形式。我国许多艺术形式都体现了匀称美,比如园林的布局,从中国人的审美来看,匀称美几乎是渗透到血液中的审美形式,民族服饰元素也是这样,比如贵州的苗女服饰、头饰都装饰有对称的饰物,无论是形态还是颜色,都讲究匀称,形成一种呼应的感觉。

最后,油画的多样化和同一性。马克思辩证法认为,事物是既对立又统一的,美也是如此,审美更是如此。多样化指的是事物的对立面丰富,同一性指的是整齐划一,多样化和同一性结合起来就是我国传统的民族文化内涵形式。民族油画里服饰元素就是继承了这种形式。油画在丰富的形式当中,提取需要的元素,将其按照油画创作法则进行概括和整理,进一步提炼成为具有同一性的油画服饰形式,达到高度的审美创作和欣赏。在現代人的审美当中,多样化的内容要符合现代人的审美情趣,而同一性就是将现代人的心理和民族服饰元素相结合,这样才能让服饰元素在民族油画当中焕发神采。

nlc202309081630

三、民族油画当中的服饰元素具体案例分析

本文以艾轩的油画《藏族姑娘》《鄂尔多斯少女》为具体案例分析。

艾轩的油画风格主要体现为“借景抒怀”。他的《藏族姑娘》里面只有一个人物,其余都是背景。在苍茫的高原上面,神圣又清冷的雪域当中,画面中的藏族姑娘朴实地站在那里,眼睛里面放着光芒,眼神坚定地看着远方,远方就是未来,就是生活的希望,也包括未知的一切事物。也许是她一瞬间的表情,却被画家定格在画面当中,反而有一种沉寂无比的感受。这幅画是艾轩最具代表性的油画,尤其是民族服饰在艾轩笔下更加明显。

油画中的藏族姑娘穿着典型的藏族服饰,那种眼神,那种独特的气质,淳朴的模样,体现出了天真真诚的感受,都是由服饰带入的,观众通过这种服饰视角,一下子就进入了西藏神秘又圣洁的世界里面。可见画家功力非凡,美术语言运用的得心应手。表面上看是技术处理得好,但是细想又不全是画法技巧的问题。

在画家的这幅作品当中,他很在意运用服饰元素,比如藏族姑娘身上穿的袍子,服饰上面的装饰物,黄色蜜蜡、红色珊瑚、彩色玛瑙等,在布局上面很讲究搭配运用,轮廓的勾勒,色调的反复交互融合,明暗的对比变化等等。总之可以感受到服饰元素在画面中的重要作用,再加上背景的衬托,达到了一种无与伦比的感受。既具有民族性,又具有艺术感。即便是不懂美术的人,看了这幅画以后,也能够产生共鸣,也能够感受到其中服饰元素的直接运用和写意,通过服饰元素进一步体会到画家的写意意图和民族内涵。总的来说,这幅油画是服饰元素在油画民族化中的集中体现。

《鄂尔多斯姑娘》是画家的另一幅代表作。在这幅作品里面,人物显现为半身,构图比较饱满,映入眼帘的是整体的服饰,几乎占满了大半视界。在具体的造型当中,主要突出线的结构,通过服饰的衣纹造型,头饰的点缀,简单地勾勒出油画人物的服饰特点。

无论是人物头上的额箍、胸口的银片装饰物品,像宝石珊瑚、银铃串,还是服装上面的刺绣图案,花纹,都具有整体性。整个色调是暖色调,这是画家特别设计的,有一种温暖的感觉。从中我们可以看到画家所提炼的那种民族炫丽的服饰风格和特色,同时将其立体呈现,不但具有民族美感,还具有服饰情感。这幅民族油画和上一幅一样,也是油画民族化的代表之作。

四、结语

综上所述,随着时代的发展变迁,服饰元素在油画中的作用也发生了很多变化。从最初的忠实记录到现在的文化象征,都是服饰元素在民族油画里的集中体现。每一个年代服饰元素所赋予的意义大不相同,许多意义都已经消失在历史潮流里了,惟有民族精神和艺术形态是固定不变的两种意义。它既反映了民族文化的发展,又集中体现了民族艺术的具体形态变化。这些我们都可以从油画里看到。

本文从民族文化的继承、艺术方式的转换两方面入手,重点分析了服饰元素在油画民族化中的意义。通过此是否可以为未来油画的发展起到一点借鉴意义?结论不得而知。可以肯定的是,通过具体案例的研究分析得出的成果,必然会引起更多人的关注,让民族服饰元素被更多人看到,以此来进一步发掘油画中自身带有的民族特点和文化意义。

当前是一个多元化发展的时代,绘画美术也是如此,面对这一趋势,我们现在的油画创作中要多吸取民族油画中的精髓,重视民族文化的特质和细节,善于利用这些宝贵的经验和元素,投身到未来的油画创作中。打破传统束缚,让民族化走向世界,继承、转换民族文化的元素,才能让油画具有长久的生命力。这才是本文论述的实质目的。

参考文献:

[1]刘淳.中国油画名作100讲[M].天津:百花文艺出版社,2006.

[2]孫建君.中国民间美术教程[M].天津:天津人民出版社,2005.

[3]内蒙古腾格里文化传播有限责任公司编著.蒙古族服饰图鉴[M].呼和浩特:内蒙古人民出版社,2007.

[4]白庚生,居阅时,瞿明安.中国民族服饰文化象征一衣装秘语[M].成都:四川人民出版社,2005.

[5]姚静萍.浅谈装饰绘画的基本要素[J].西北民族学院学报,2000,(03).

[6]朱正基,李桂淑.民族服饰的探索与借鉴[J].艺术教育,2007,(03).

[7]潘定红.民族服饰色彩的象征[J].民族艺术研究,2002,(02).

[8]中国美术家协会理论委员会,四川大学美术学院编.民族美术传统的当下意义[M].成都:四川美术出版社,2007.

线构成在油画创作教学中的作用研究 第7篇

1 线构成在油画创作教学中发挥的作用

线构成从它产生那一刻起就开始作为人类情感的载体而独立存在着, 人类最早描绘自然物象就是从线构成开始的。线构成在教学中的艺术表现造型非常明显, 而且具有特殊的表现力, 除形象概括出油画的绘画形体特征和结构外, 也能够表现丰富的美感和艺术形式。粗细、浓淡、长短、疏密等线构成的千变万化, 传达出丰富的节奏韵律。垂直的线构成有永恒之感;水平线能够给人以安宁的感觉;具有斜线的油画有运动和危险感;曲线则能够充分表达飘逸和柔情浪漫的一面;十字形的油画在创作中则显得庄严肃穆, 不同的线构成在油画创作教学中能够表现出不同的情感特点。对象不同, 所用线构成也不同。变化莫测的线构成体现着画家对生命的情感体验。线构成的视觉特征使之在绘画领域中具有强大的生命力, 它是绘画艺术中不可取代的视觉要素。克莱夫贝尔曾说:“看一个画家水平的优劣, 只需要看一个线构成的表现手法就可以了。”线构成形式简单易学, 而且不缺乏独立性, 这些特点使其顺理成章地成为人类模拟自然、展现事物最广泛的方法和最普遍的形式, 因此, 线构成是油画教学中重要的表现形式之一。

作为一种传统的自然和社会生活方式, 油画艺术最早起源于西方, 这种思想和情感的媒介应在油画创作教学中充分体现。这与中国传统的国画艺术看似南辕北辙, 但这并不意味着油画的表现语言被限定在一个固定的模式中。作为外来的油画画种, 油画的创作与大多数外来文明对比之下应同样被中华民族消化和融合, 且充分融汇在东西方艺术的交流中, 因此, 在油画创作教学中, 线构成起到不可忽视的作用。线构成元素虽然简单, 但简单中蕴含着无穷的魅力, 线构成的元素越来越多的出现在中西方油画作品当中。油画作为西方画种, 是西方文明的结晶, 其常用的表现手法是块和面。但在我国的油画创作教学中, 很多中国的艺术大师、油画创作教学方面的“大家”, 不仅吸收了西方各画派的表现特征, 还强调线构成、色彩、节奏、韵律等中国画元素在绘画中的运用, 包括在油画创作中使用线构成造型艺术。这是脱离传统, 追求创新的必然结果。

2 油画创作教学中线构成的应用

2.1 运用线构成手法进行油画创作

作为造型手段, 中国画线构成在油画艺术造型中, 有着不可忽视的重要作用, 因此, 在油画创作教学中, 应注重充分让学生掌握油画创作造型中线构成的主要手段。线构成是创造形象和表达思想感情的一种重要艺术语言, 教学中要体现人类描绘自然景象中线构成的开始, 通过油画中线构成的运用来让学生掌握影响油画作品的审美视觉。通过线构成的独特绘画语言来表现油画创作的绘画表现形式, 线的表现力难以穷尽, 这给油画创作提供了无穷的表现空间。好的作品离不开作者感情的表达, 作者表现主题通过各种表现手段, 线构成的艺术表现功能被艺术家发挥得淋漓尽致, 从挥毫中的具体形象说起, 尤其是要求十分写实的形象, 无疑对画面的艺术表现带来种种限制, 而不能像纯粹的抽象艺术那样自由抒发作者的主观情绪或表达主观意识。正是在这些具体形象中蕴含着无限丰富的种种对比因素———曲直、刚柔、浓淡、虚实节奏变化乃至相互之间的疏密, 这一切恰恰为线的艺术表现提供了最原始的依据。古典绘画的线构成依靠造型而存在, 也围绕着造型来表现, 而表现性油画的线构成则完全独立, 对美的表现依赖于自身, 其追求的主要是情感性表达。总之, 线构成对油画造型起到了不可或缺的辅助作用。

2.2 线构成创作教学中语言形态的使用

绘画语言中, 线构成的表现力最完美。线构成是造型艺术中表达力最丰富的形态语言, 可以表达视觉形象的形状、体积、动势等。对学生而言, 研究利用油画展示性语言, 其目的并不局限于表现形式之美, 而是延伸至具有强烈生命力和蓬勃生机的形式之美。利用线构成表达自己的情感, 使线构成的作用跳出传统, 会使作品的具体性明显增强。艺术家需要借助合适的油画语言甚至艺术符号将其感受到的客观事物展示出来。线构成作为一种外在表现形式, 借助其形式之美, 叙述了油画展示性语言, 依赖于画面的独特表现力, 表达出艺术家内心对其的把握与体现。法国后现代野兽派大师马蒂斯将其对线构成的理解和运用发挥到了极致。马蒂斯的油画中由丰富的简单线构成, 其中的任何一根都包含了他大量的心血。马蒂斯绘画的独特风格都蕴含在这些节奏感很强的线构成之中。线构成与色彩一起相得益彰, 使得线构成在组成画面的同时, 展现出事物独特之处, 对空间起到简化甚至分割的作用。形体的特征被简化了, 进一步突出了形体的线构成之美, 画面的动态之美。

2.3 线构成中油画意象的表现形式

作为油画创作教学中重要的组成部分, 对于学生的油画创作而言, 线构成具有某种抽象概念。从最单纯的形态上来讲, 线构成是视觉意识的检验标记。线构成并不仅是为了描绘对象的形态, 更重要的是表达内心的情感。除了基本的造型属性外, 线构成还具有非物质的情感表现属性, 变化莫测的线构成体现着画家对生命的情感体验, 可以诉诸于人们心理与精神的感受, 能够形成意象的表现。线构成能够创造完全迥异的质感甚至空间感, 对于美术作品之节奏甚至意境等的营造有举足轻重的影响。线构成是绘画者手中的工具在不同材料上留下的痕迹, 线构成意象与线构成形影相随, 其源于绘画者对客观物象形态的认识与把握, 同时也源于由此产生的情感与意念, 是主观对客观物象直接感知的反映。大部分学生不理解这种表现方法和运用线构成进行油画创作的表现形式, 都是根据自身在油画创作学习中的方法运用来表现艺术作品和效果。艺术家研究并探索看似很简单其实大有乾坤的线构成这一基础的元素, 同时将个人领悟所得的精神和理念风格等贯穿创作之始终, 给艺术作品赋予不同的魅力。

3 结语

综上所述, 作为中国画的重要元素之一, 线构成被发展性地应用到油画的创作当中。作为造型手段, 线构成丰富了油画的风格。线构成是一种动态语言, 可以很好地表现油画的展示性语言, 延伸作者的感悟, 联通观众的感觉。意象, 这看似抽象的词语, 在线构成的抒发下, 很好地表达了画家对生命的情感体验。作为线构成油画创作教学中的实践者, 笔者认为油画创作教学应切实解决学生关注和亟须解决的问题, 应不断通过油画艺术创作中的一些写实手法来增加学生对艺术作品的感悟, 而不是通过单一的油画艺术表现来带给学生创作思路。只有不断丰富学生的油画艺术语言, 提高油画创作技巧, 才能够让学生领悟油画创作的精髓, 从而达到美术教学的目的。

摘要:根据多年美术教学经验, 对油画中线构成在油画创作教学中的作用进行简单探讨。

关键词:线构成,油画创作,造型,教学研究

参考文献

[1]水天中.当代中国油画[J].美术, 2003, (11) :63.

油画创作研究 第8篇

“宗教达到最高层面, 是一种艺术境界;正像艺术达到最高层面, 是一种宗教境界。”[1]宗教思想文化在一定程度上触及了艺术本身的自律性, 与艺术相通。中国的油画艺术与本土的佛教文化的关系, 也是如此。油画艺术创作与佛教文化在对精神性的追求与推崇上, 有着异曲同工之妙。同样居住在精神的家园里, 佛教文化与后来传入中国的油画艺术在精神性上是否会产生进一步的联系?

一、关于对精神性的追求与推崇

现在来探讨第一个问题, 即中国的油画艺术与本土的佛教文化对精神性的追求与推崇。追溯中国历史, 油画与佛教都来自国外, 二者只是在传入的时间与地点有所不同。佛教早在汉代由印度传入中国, 以后经过长期与中国传统的儒、道等思想文化的融合与发展, 终于从其教义、人生观、世界观等方面完成了本土化的历程, 成为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而油画是近代从西方传入的。“她是一种文化、一种艺术、一种载体、甚至一门手艺。这样一个外来的艺术品类, 通过在中国土地上历经百年的发展, 已经融入中国人的精神生活, 在题材内容、审美情趣、表达方式等方面已经本土化。”[2]中国的油画艺术尽管尚属年轻阶段, 但并非与佛教文化风马牛不相及。作为本土化的中国油画艺术与佛教文化, 二者之间存在一定的相关性, 这种相关性突出表现在对精神性的推崇与追求上。

油画作为一门绘画艺术, 其本身也是一种精神产品, 是人类通过能动的创造性实践生产出来的。艺术创作某种程度上可以说是创作者用心灵来体验和观照世界的一种方式。它既是意识形态, 又是生产形态。而作为意识形态和生产形态的突出特点之一, 就是要求生产者把强烈的主体意识、主观因素, 如思想、情感、心境、愿望等渗透到生产过程之中, 其最高境界就是要通过一定的形式来表达出丰富的内在情感。一件艺术作品通过何种途径, 采取什么手段, 被艺术家绘制完成并不重要, 而能否传达出创作者心灵深处的颤动, 把精神的世界物化到作品当中, 这才是至关重要的。今天, 中国的油画艺术是繁荣的, 呈现出多元化发展趋势。但不论风格、形式怎么发展、变化, 油画艺术的精神层面却始终为艺术家所推崇与追求。“画如其人”, 绘画者的主观意识往往决定了他们的画面所蕴藏或体现出来的精神实质;只是创作主体由于受文化修养、人生观、世界观等因素的影响, 使他们在油画艺术中所蕴含或体现出来的精神性的侧重点, 以及深度和广度有所不同。

再来看看佛教文化。佛教尤如一颗明珠散发着奇光异彩, 其本身属于唯心主义的阵营, 但既然它能存在于中国两千余年, 就自然有它存在的理由与价值。佛教文化中的许多思想观点, 充满了强烈的主观精神性, 具有“人生本位的唯心美学”思想。如“应观法界性, 一切唯心造”, “境由心生, 一念之间, 心容万有”等, 其实质是强调个人内心深处的深思与反省。尤其是佛教发展到禅宗阶段后, 出现“一切万法尽在自心中”的说法, 主张“直指人生, 见性成佛”, 要求自身与自然合为一体, “我心即佛”、“我心即山林大地”。这些都是其主观精神性的强烈体现。总而言之, 佛教以心为本的世界观在诸典籍及各宗派之中广泛存在。所以, 很多学者都认为“佛学是性灵之学, 是心学”。“范泰、谢灵运说:‘必求性灵真奥, 岂得不以佛经为指南邪?’颜延之说:‘崇佛者以治心为先。’以‘心学’为特色的宋明理学正是融摄了尤其是禅宗的‘心性之学’才得以建立的。熊十力指出:‘佛学在宇宙论方面, 则摄物归心, 所谓三界唯心、万物唯识也。’”[3]

由此可见, 中国的油画艺术在对精神性的推崇与追求上, 与“性灵之学”——佛学是十分相似的。

二、本土佛教文化的精神性对中国油画艺术创作的影响

现在, 再来探讨第二个问题:本土佛教文化与后来传入中国的油画艺术二者在精神性上是否会产生进一步的联系?答案是肯定的。佛教文化的精神性对中国油画艺术的发展有着某种程度的“点、面”影响。当艺术家们探寻中国油画的创作及发展之路时, 他们所受到的启示与影响是多方位与多因素的, 佛教文化只是其中的一个点或一个面。但是, “不积跬步, 无以致千里;不积小流, 无以成江海。”那些直接或间接地受到佛教文化精神影响的艺术家们, 他们的创作以个体或部分的形式融入中国整体的油画艺术之中, 无疑为中国油画艺术的发展作出了自己的贡献, 也为其整体的繁荣增了色、添了彩。同时, 艺术家们相互之间的交流、探讨, 也推进和带动了油画艺术整体的不断进步。由此可见, 佛教文化在其中所起的“点”、“面”的作用是积极的, 不可忽略的。

作为个体或部分的艺术家, 他们受到佛教文化精神影响的途径, 大致为三条:1.佛教文化的思想精神直接或间接地影响着这些油画艺术家, 使其在进行油画创作时更加强调艺术创作的主体精神性层面。如旅法油画家方世聪, 他把佛教看成是一种智慧, 因而佛教的思想精神对其观察世界、思考人生及艺术创作产生了极大的影响。近年来方世聪的作品一直围绕着宇宙、灵魂、人生展开, 并秉承传统的美学原则, 追求和平、宁静、和谐的精神境界。其作品《古佛》油画在这方面具有很强代表性。2.保存至今的许多珍贵的佛教艺术遗产对艺术家有深远影响。董希文、吴作人等先行者早些年已对其进行了研究, 继他们之后又有许多本土油画家开始探讨如何使油画艺术创作更加符合中国人的民族文化审美心理, 并从敦煌壁画等佛教遗产中汲取营养, 领悟精神实质, 对油画的民族风格作了许多有意义的探索, 使油画的表现语言更接近中国人的审美情趣。3.佛教文化精神对中国传统绘画——中国画的深刻影响, 一定程度上延伸到了油画艺术。大家知道, 佛教的中国化首先是对中国传统绘画艺术的发展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二者的碰撞, 造成的是意想不到的近于完美的结合。尤其是禅宗的兴盛使传统绘画更加重在表现、抒发心灵, 向内心求发展成为了一种趋势。“青青翠竹, 尽是法身;郁郁黄花, 无非般若”。这些佛教思想精神很大程度地激活了艺术家的自我意识和主体创作精神。他们根据自己内心对客观事物的感受、体验和评判, 通过直觉、顿悟而超越外物, 进入绝对自由的人生创作境界, 抒发个人心灵的独特情感。而这些艺术理念的成熟, 也为后来油画艺术在中国的发展奠定了基础。一些具有中国画造诣的艺术家在研究油画艺术, 将东西方文化相结合的同时, 也把中国画的一些思想理念运用到油画创作中来。这样, 佛教的文化精神就潜移默化到了油画艺术之中, 并更加强化了油画艺术创作的精神性、抒情性、写意性等层面。总之, 这些对本土佛教文化有着浓厚兴趣的艺术家们, 通过各种途径对其进行刻苦钻研, 大量汲取其中的精华, 领会其中的精神实质, 进行东西结合的尝试, 使绘画的主观性越来越强, 其丰富的精神性为许多优秀的油画作品所体现。例如, 著名画家吴冠中, 其本人具有扎实的国学基础, 对中国传统文化理解深刻并受益颇多。他的《江南小镇》、《舟》等油画作品风格突出, 画面注重点、线、面、色彩等的自由运用与有机结合, 水墨味道极浓, 又富有禅的境界。

小结

以上论述了中国油画艺术与本土佛教文化在对精神性的推崇与追求上的相似之处, 以及本土佛教文化对中国油画艺术创作的点、面影响。从中可以看出, 中国油画艺术的繁荣, 离不开本民族传统文化的营养支持。今天, 中国油画艺术所取得的成就, 是艺术家们对本民族优秀的传统文化 (包括佛教文化) 进行深入研究, 并与油画艺术相结合进行再创造的结果。广而言之, 人类在各个领域中的优秀的文明成果, 都值得我们去吸收、借鉴, 将其提升并再创造, 以促进共同的进步及繁荣, 从而为人类社会的发展与进步做出贡献。

摘要:中国油画艺术与本土佛教文化并非风马牛不相及, 二者具有一定的相关性。二者在对精神性的推崇与追求上具有的相似之处, 佛教文化精神对中国油画艺术的创作及发展产生的点、面影响, 进行较为深入的剖析。

参考文献

[1]张法.中国艺术历程与精神.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2003.2页

[2]梁江.本土化.百年中国油画主题词.文艺研究, 2005.115页

油画创作随笔 第9篇

1949年10月,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由此开始了一个新的历史时期。在美术领域也是如此,延安的革命传统与前苏联的社会主义现实主义及徐悲鸿学派的现实主义合成一种新的艺术机制,新老画家满怀激情,努力创作新作品以适应新时代的要求,他们用更加通俗、写实的形式来表现革命历史和社会主义建设,形成了五六十年代中国油画创作的基本风貌。必须承认,五十年前苏联的教学体系和绘画对中国油画的艺术形式产生了深刻影响。当时国家派出大批留学生赴苏联学习油画,又聘请苏联画家马克西莫夫和罗马尼亚画家乌琴博巴莱来中央美院和浙江美院执教。这些留学生和训练班学员随后成为50-70年代中国油画的中坚力量。80年代中国的改革开放使绘画界涌现出许多思想活跃、目光犀利的青年艺术家,影响和推动了中国油画的发展。至今,中国油画已进入一个多元互动时代,画家的创作空间增大,他们在巨大的国际艺术平台上进行着各自不同的思考和新的艺术多元探索。

在我的油画学习和创作历程中,有许多难忘的经历。四年的大学生活,中央工艺美院的进修,波兰的访学,美国的学术交流,国内艺术界的活跃氛围,各种绘画艺术流派、观念、形式、内容、风格、民族化等等问题的讨论,都对我的艺术思想和绘画技法学习产生了巨大的影响甚至冲击。每一次激动过后,都会留下更多的思考。在文化的碰撞中,我尝试着对中西文化进行全面比较,并在自己的作品中寻找融合点。多年的学习思考使我对中国传统的民族精神有了一些自己的认识。

1998年从波兰访学回国后,我选择牡丹花作为表现对象,以油画形式创作了一系列牡丹花作品。牡丹花深得中国人民的喜爱,具有独特的文化符号涵义,在中国传统绘画中一直是画家喜爱的题材。它雍容华贵,千姿百态,色彩艳丽,雅俗共赏,象征着富贵繁荣,也象征着爱与美。基于这种认识,我热切地希望能通过自己的画笔很好地将它表现出来。

我选用粉红色来表现牡丹花的色彩,并在丰富的色彩变化中追求一种单纯的视觉效果,以增强画面的冲击力。在绘画语言上,我尝试借鉴多种表现技法,尤其是中国传统绘画的工笔重彩晕染法,来为创作服务。创作中我减弱油画的笔触痕迹,以求形成一种细腻丰富的艺术效果,同时采用具象写实的手法,在具象与抽象中寻找美的语言。我选取对象中最具代表特征的部分进行局部裁剪放大组合,取得了一种新的视觉图像效果。从完成的作品来看,虽然局部细节都是用具象写实的手法来表现,但是整个画面还是给人以抽象、简洁的感觉,这是因为我并不是简单地照搬自然物象形态,而是在自然物象的基础上形成自己的心象,进而将它表述出来。

2002年我们美术学院从文化古城曲阜的校区搬迁到新兴海滨城市日照的校区,不同的地域环境、人文状态对我产生了很大影响,思想方面发生了很大的变化,油画创作也在游走于抽象与具象之间的过程中更趋于简洁和抽象。从开始的《牡丹花系列》的艳丽感到《场系列》的构成感,到《高速路系列》的动感,再到《海系列》静感……这一时期我油画作品的图像面貌既有延续性又有变化。

艺术——油画创作所思 第10篇

关于油画, 我们见过很多, 有梵高的, 有莫奈的, 有毕加索的, 那么究竟什么样的油画才算是好的油画呢?!我想, 如果给它下定义的话, 一方面违反美与艺术的开放性, 一方面也已经不合时宜。但我还是想探索一下这类问题。记得在当时的创作过程中, 我不断地修改着我的作品。就像图中的两幅画, 虽然大体上感觉很类似, 但实际上, 他的视觉感是有很大差别的, 前者的背景处理得过于灰暗, 有些显脏, 在老师的不断辅导下, 我把背景的颜色一步一步地进行加工处理, 现在使得它显得很鲜亮, 很舒服。由此, 我还在不断的创新着自己的想法, 不断思考, 所以我的理解能力也在不断的长进。那么我的创作并非传统的油画, 而是结合了装饰画的元素, 那么我的作品与大家口中的油画成为一个体系吗?为此, 我想从艺术概念的基本层次入手, 清理、概括一下自己的有关想法。

一、艺术是人类的创造物

油画称之为“艺术”。在古汉语中, “艺”是技巧的意思。古希腊文中艺术一词表示制作和手工。在拉丁文中同时意味着艺术、手工和技巧。这种创作和“技巧”统一的艺术概念, 现在已经过时了。它的缺点在于太宽泛, 不仅适用于艺术, 也适用于一切领域。艺术和非艺术并没有严格的区别。艺术固然离不开技巧, 但并非一切技巧都是艺术。油画需要技巧, 但不是什么技巧都能够达到好的效果。要把艺术技巧和其他技巧、艺术创作和其他创作区别开来, 应该有一个基本的前提。这个前提就是美。美是人的本质的对象化。

我的毕业创作分四个部分:一副是颜色艳丽的, 一副是黑白的, 一副是金色和黑色的结合, 还有一个是电脑制作的视频。四者相结合, 突出了我的油画与现代艺术的结合, 利用了一些现在的科技元素构成了我整个的创作作品。其中那幅黑白作品, 利用了一些技巧, 以便来突出它的主题和它的视觉效果。 (利用了毛线突出女人的长发的感觉, 采用真实的饰品添加给人物, 利用打碎的贝壳制作背景的肌理效果, 采用了碎玻璃表现出女人透明的肢体……这些都为了使画面更美) , 那么我用了一些综合材料, 来填充我油画的效果, 我自认为是油画的一种技巧, 并也能够体现质感的一种方式。当然, 从根本上说, 美的领域涵盖人类活动的一切领域, 我想油画也应如此, 凡是正确的、有效的, 能体现美的我们都可以借鉴。我在创作过程中, 想尽了一切可用的东西, 甚至有些被称之为垃圾, 但是它用在了可用之处, 它就是美的, 给整幅画面增添了更完美的艺术效果。艺术不追求直接的实效, 它追求的是美。这是一种活的、有生命的、千差万别的、变化无穷的形式, 所以它在不同的作品里永不重复。如果把那些材料相同的作品归类, 那么相同的材料又都各表现着不同的美。艺术是人所创造的美, 油画亦如此。任何事物, 它必须首先能使人感到美才可能成为艺术。离开了这个最基本的出发点, 就很难理解艺术是什么。艺术靠技巧来表现和创造美, 但如没有美, 技巧也就白费了。总之, 艺术是一种美。任何事物, 它必须首先是美的, 然后才有可能是艺术, 这是我所表达的第一个层次。

二、艺术是情感的表现

艺术的任务, 在于捕捉和表现。我们把它定义为情感的表现。油画从颜色、用笔等也表现出其画画人的情感。比如梵高的《向日葵》, 莫奈的《日出印象》都表现了他们的情感。其实“情感”一词并不确切。通常所谓“情感”, 往往是指“愤怒”、“快乐”、“悲哀”等心理过程。这里的情感概念内涵要丰富、外延要广阔。它无法获得一个明确的心理过程。包括一切“只可意会, 不可言传”的东西;那些“忧来无方, 人莫知之”的东西;那些“才下眉头, 却上心头”等。现代心理科学早已证明, 正是那些东西的总和, 构成了我们的内心生活的基本内容, 构成了我们的“自我”。在这里, 所谓“表现情感”, 同“表现自我”是一回事。在创作过程中, 我对这些作品都有了很深的情感, 尤其是那张彩色的装饰作品, 我在它身上注入了对现代时尚美的追求!并大胆地采用了纯色和当今的流行色, 表现五彩的世界和人们的激情。在此幅作品中我还融入了当今最流行的影视艺术, 在此表现出社会时尚元素不断追求的情感。这是我所表达的第二个层次。

三、艺术的创作

作为情感的表现, 实际上是一个意境问题。若问艺术家创造了什么, 回答就是创造了意境。

画布上涂满各种颜色, 键盘上敲出各种乐音, 稿纸上写着各种单词……如果这些颜色、乐音、单词是有机地互相关联而形成一个活的有生命意味的整体时, 那么不论它是抽象还是具体, 不论它是否合乎逻辑, 它都必然地构成这种或那种意境, 具有这种或那种表现性。这个有机整体, 我们称之为艺术。它是被创造出来的, 是艺术家按照自己感情的旋律创造出来的。在它被创造出来以前, 它并不存在。这就像各种颜色是原先就存在的, 但是用几个颜色构成一个活的有机整体, 是画家的创造。在他创造以前, 你可以找到颜色、画布, 等等, 但却找不到那个意境。在作画过程中我的调色板, 我感到就很有创作性, 它的美我认为不是一般人可以感受到的, 慢慢的体会每一个色块的安排, 慢慢的体会同一种颜色的变化, 它是很有艺术性的, 很有层次, 很有韵味。假如颜色在画布上不能构成活的有机整体, 那它就是涂在画布上的颜色, 此外什么也不是。活的有机整体并不活在画布上, 而是作为一种具有虚幻维度的形式, 活在欣赏者的感受之中。所以它是意境而不是实境。一种意境就是一种艺术形式, 一种艺术形式就是一定情感或心绪的动态形式的同构形式。情感本身及其表现也不等于艺术, 只有它客观化为一定的物质形式才是艺术。在实践中艺术灵感总是来源于生活。这是我所表达的第三个层次。

四、艺术与社会生活

艺术与社会生活不可分离。在当今社会, 人们的生活是五彩缤纷、五花八门的, 我的作品中既体现了有少数民族特色的人物, 又体现了现代感十足的青春美少女的形象。实际上也就是把个人的东西转化为社会的东西。从历史上看, 艺术的觉醒是社会思潮发生变迁的先声。如达·芬奇、米开朗琪罗的创作都先于启蒙运动的兴起。艺术更多地依靠感性而不是理性。我在创作过程中, 那些鲜艳的颜色都是凭我的刚性认识和对社会上一些流行色彩的认识而创作出来的, 他结合于社会, 但又是我感情的挥发。有人说:艺术是从非艺术之中生长出来的。人是世界的创造者, 同时又是被世界所创造的。艺术和社会生活的密切关系, 并不意味着社会的繁荣必然导致艺术的繁荣。从历史上看往往相反, 艺术的发展并不总是和经济的发展相平行的。中世纪欧洲的艺术水平, 大大低于荷马和菲狄亚斯的时代, 社会发展了, 艺术反而没落了。从而得知艺术和社会是相辅相成的, 这是我所表达的第四个层次。

油画人物创作的思考 第11篇

关键词:油画;人物创作

0 引言

油画人物艺术创作囊括了艺术家对生活中各种人所产生的美感刺激,由于油画艺术的独特艺术魅力,艺术家们对艺术的不断追求,创作理念不断变化。油画创作理念在绘画题材上开始要求反映社会真实面目,以真实的生活场景为载体进行艺术创作,以生活与社会底层的百姓作为创作的题材;在表现形式上以写实为主,在审美上更能适应大众的审美要求。

1 油画人物创作的几点思考

1.1 内容题材的平民化

艺术源于生活而高于生活,油画也不例外。艺术家对油画人物从审美角度出发,通过对现实生活重新认识和理解,根据自身的创作思想和意图对源自生活的素材进行加工、提炼和改造,使艺术作品展现现实生活。虽然创作内容和题材是对现实生活的再加工和再创造,但在艺术作品中寄托着艺术家及内心对现实生活的态度情感。艺术家将现实生活中的客观事物,通过艺术加工、改造,转化为艺术作品,将个人的思想情感和艺术审美情趣通过艺术作品展现出来。创作题材和内容相辅相成,缺一不可。艺术家通过特定的题材和内容把所要表达的内心情感和思想直观地展现给观众。在这个过程中油画人物艺术创造的内容和题材实现了由非关注自我到关注自我,再到关注群体的转变。艺术创作开始由描绘历史叙事的题材转向了描绘平民百姓日常生活的题材,如描绘自我成长、百姓生活、弱势群体等相关题材。

油画在社会主义新时期、新阶段仍具有现实主义油画的一般特性,在创作内容、创作题材上注重表现现实、表现真实的生活。但在表现形式上虽然仍然以写实技法为主,但是在写实的基础上夹杂了夸张、变形等多种表现风格。同时淡化和削弱了创作的理想化成分,直接表现现实生活中的真实场景。油画从塑造典型形象转型塑造普通百姓的形象,开始关注弱势群体,便显出新现实主义油画创作理念。艺术家们不断吸取西方艺术思想和中国传统艺术的精华,认真研究社会和大众的审美需求,探索艺术的发展规律,注重画面中平凡人物形象的塑造,他们用平常心态来观察生活、社会,用自己对现实生活的真切感受描绘生活于社会底层的普通百姓和弱势群体。

油画人物艺术家更具有社会责任感和人文情怀,在探索精神内涵的同时带有一定的批判性。随着油画人物艺术家对社会关注程度的深入,在新现实主义油画作品中农民工形象成为典型代表,艺术家在描绘农民工形象時注入了对当代社会问题的认识和个人情感,体现了艺术家的社会责任感和人文情怀。例如,孙为民创作的《绿荫》《夏日》《秋阳》等作品,王宏剑的《黄河花园口》《冬之旅》《天下黄河》等艺术作品,均以一种直观、朴实的表现形式描绘平常百姓的日常生活,展现他们的真实生活状态,其表现形式拉近了作品与观众的距离,艺术家们用朴实的表现方式来诉说和表达自己对社会和生活的认识和感悟,传达当今社会存在的问题。

艺术家的油画人物创作表现出开始关注普通劳动人民和弱势群体的倾向,因为这一题材能很好地反映社会现实,民族生存处境和人类的整体命运.艺术家以普通人的身份去观察社会、认识社会,充分体现了他们的社会责任感和人文精神,能用敏锐的目光观察生活,体验生活,感受生活,捕捉生活中真实的场景,以此来反映社会状态,这是时代赋予他们的,同时也是他们对社会的一种认识、态度和责任。

1.2 表现形式的现实性化

油画人物艺术的表现手法灵活,形式多样。有的采用线条纵横交错的艺术手法,有的采用了比较稠密的艺术手法,还有采用立体空间的艺术手法等,均表现出真实的写照感和生活氛围。在社会变革时期,油画人物作品不断地出现,人们的生活承受着改革的痛苦,使社会和人们都有着巨大的变化,艺术作品提高了内涵,也体现了象征的艺术手法。油画人物创作由于受不同创作理念的影响,创作表现形式不受拘束,艺术家们可以充分挥洒个性,运用写实的表现手法来创作艺术作品,使审美空间焕发勃勃生机。例如,忻东旺常以朴实的手法一直保持着独特的绘画风格,这与他对社会有自己的见解和对油画创作的构思有关。在他的油画人物中他始终执着于社会中一些弱势群体,如农民工、下岗工人、偏远的父老乡亲。我们可以在析东旺的作品中看到这些弱势群体的精神面貌。欣赏他的作品时,画中的人物可以给我们强烈的视觉效果,人物的一个目光就可以反映出人物本身的特点,他尤其注重细节处理,一个眼神、动作、姿态都会让人为之一颤,画中的人物都深深地打动着关众的心灵,仿佛在画中看到了活灵活现的人物。

1.3 审美意识的时代化

审美活动是人类生活中一种高级而又特殊的形态。审美是通过观察事物,呈美,使人心情愉快,审美要重视作品的审美价值和审美情趣。油画人物创作不仅要从生活中发现美,更重要的是通过艺术作品把美的东西充分展现给观众。油画人物创作理念在审美方面具有独特性,艺术家把个人的情感付诸创作当中,使接触作品的每个人都能感受现实生活的真实。同时,油画人物创作,也被艺术家赋予了时代审美特征,这是因为人们在欣赏作品时也需要这种美感。艺术家为了使的作品更接近生活,更与时俱进,符合当代人们视觉的审美要求,需要把自己最真实情感和思想表现出来,再按透视的规律去塑造作品,使人们接受艺术作品。

人文主义精神和时代审美的需要在油画艺术中逐渐凸显,油画人物开始描绘百姓的日常生活,通过真实平淡的生活来反映时代美。例如,徐唯辛创作肖像画题材时关注的是社会人物艰辛的生存状况,如作品《装修》《工棚》等,在《工棚》中,徐唯辛描绘了农民工心酸的生活环境,众多人拥挤在一个阴暗潮湿、极小的工棚里居住,呆滞的眼神使我们看到农民工对生活的麻痹态度。与他们眼神交流时会触痛内心,不由心酸。徐唯辛在作画时并没有浮夸,而是按部就班把现实的东西挪到画面,真情自然流露,引起了人们的深思和对社会问题的关注。时代的发展需要油画艺术,油画人物创作表现出真实的生活情况和时代特征,使欣赏者在观赏作品时身临其境。

2 小结

现代社会中信息图像比较多,风格多样,发展速度较快。在这样的时代里,审美意识在油画人物创作中体现出符合人们审美意识的特征,是人与人之间、人与社会之间交流和沟通的纽带,审美意识要接近生活、体现出生活的真实,让大家从中认识社会,徜徉于艺术熏陶之中,从而去追求更高的精神境界。

参考文献:

[1] 朱伯雄.二十世纪现代美术[M].杭州:浙江教育出版社, 2002.

[2] 邵大箴.中国油画文献[M].长沙:湖南美术出版社,2003.

[3] 傅宁.写实与现实——试论现实主义油画在中国的发展[D].曲阜:曲阜师范大学,2008.

[4] 吕书峰.新现实主义[J].美术之友,2008(3).

[5] 杨秀娟.艺术.人生——中国当代油画中的人物形象[J].美术之友,2008(6).

[6] 何谦.艺术不可漠视对人的关怀[J].大众文艺,2009(4).

[7] 杨岩.论中国当代油画中的农民工主题[J].艺术评论,2009(11).

[8] 韩业腾,杨天民.试论中国油画的新现实主义[J].淮南师范学院学报,2010(5).

浅析油画创作的过程 第12篇

一、采风

艺术来源于生活,油画创作者首先应有敏锐的视角去发现生活中美丽的事物,激发创作灵感,这是进行油画创作的第一步,也是最原始的素材积累,提炼创作题材。[2]这既是一个审美知觉的过程,也是情感体验的过程。情感体验的内容不仅仅是宏伟壮丽的山河也可以是平凡的生活场景,众多优秀油画作品的题材也是来源于普通劳动者的生活。法国现实主义画家库贝尔因为被路边的打石工辛勤劳动的场景所感动,每天经过打石场的时候就停下来观察打石工打石头的场面,他们挥汗如雨,在烈日下仍辛勤劳动,这种普通劳动者的形象深深打动了库贝尔,他凭着自己对的审美观察,对劳动人民的深切同情,创造了现实主义代表作油画《打石工》。[3]这样的画家的例子很多,毛泽东也说过:“生活中存在着文学艺术的宝藏,这是自然形态的东西.....也是最生动、最丰富、最基本的东西,是一切文学艺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唯一源泉。”[3]正如罗丹曾言:“世界不缺少美,只缺少发现的眼睛,所以创作者应用发现美的眼睛用心去观察生活,感受生活,拓宽创作思路。”

二、构思

“美术创作的构思活动实际上是一种审美认识活动。”将创作的素材转化为心中的审美意象,这就是创作构思。油画创作的构思活动是一个思维和想象共同参与的心理活动。法国浪漫主义画家籍里柯创造的《梅杜萨之筏》,这一作品充分展现了他丰富的创造力和想象力,体现了人们在困难面前不屈不挠的斗争精神和坚定的信心。在整个创作中,构图、色彩、明暗、人物脸上的表情都充满了感染力和张力,充分展现了作者超常的想象力,虽是浪漫主义油画作品也是建立在创作者对现实的充分认识和提炼的基础之上的。创造性、想象力是艺术创作中的灵魂之一,油画创作中既要拥有深刻的生活体验,又要具备形象的思维能力,充分的发挥想象力空间,将油画作品融入从生活中提炼的素材,以引起观众的共鸣。

三、构图

有了素材和想象中的油画作品,必须借助美术活动才能表现出来。构图是美术创作活动的第一步。当我们在生活中感受到的审美意象一定要及时的捕捉和传达出来,因为审美意象只是一种表象,转瞬即逝,一定要借助于画笔和纸墨直观的描绘出来。苏东坡在评论文同的作品中写道:“画竹必先得成竹于手中,执笔熟视,乃见其欲画者;急起从之;振笔直遂,以追其所见,,如兔起鹘落,少纵即逝矣。”[4]这段话形象地说明了在创作过程中审美意象在头脑中是不确定的,如果不将审美意象转化为具体的物化作品,审美意象会消失,创作是审美意象的深化,是油画装作的重要环节。其中构图环节又分为以下几个步骤:

1、起形

用简单的几何形状勾勒出作品的轮廓。在长方画幅中安排和处理对象的位置及其相互关系,以形成作品的基本框架,古称“经营位置”。构图是绘画过程中必不可缺重要环节之一,它主要是利用多样统一的法则,将个别或局部形象通过一种的方式和方法融合成整体,使审美意向和气氛通过物体的大小、纵横、高低及立体感等客观展现出来。

2、笔触

油画的笔触兼具造型功能和表现功能。创作中情绪的波动和情感的传达都可以通过笔触节奏的快慢组合来表现。《德拉克洛瓦》的作品《自由引导人民》中奔放激烈的笔触被油画家们认可,认为笔触的美也应该是画家有意识的追求的一种艺术效果。笔触的基本手法有有摆、涂、擦、拍、揉、扫、跺等而这些基本笔法随着画家的创作的手在画布上进行点、线、面和方圆、曲直的种种组合,通过对笔的控制和作画时的整体感觉来综合协调表现笔触的艺术感染力。

3、和谐色调

色调是指色彩的基本调子,是画面色彩的总倾向,比如可倾向于暖色或冷色、亮色或暗色、红色或绿色等。一幅好画必有其表达一定意境的色彩总倾向,以求得在整体上的和谐和统一。[5]只有和谐和统一,才能营造一种感人的氛围。美术家修拉说:“艺术是一种和谐,所谓的艺术和谐是指在主导因素和特殊光线的作用下一系列有关色调,色彩和线条的相似或相反的信息的并列和集合。”[6]他追求的是色调的和谐美,色调的和谐美是通过对画面物体的合理配搭,并综合了光线的有效运用、色调的和谐处理等诸多手法营造出来的。

四、定稿

油画创作者将自己对现实生活的感悟融入到油画作品中,表达自己的审美理想。在创作过程中,创作者要掌握好油画材料的特性,油画的表现手法,在油画色彩、造型和明暗、质感和肌理等要素方面下功夫,才能完成一幅表达自己创作意图的油画作品。油画创作过程也并不是一帆风顺的,需要创作者良好的专业素养、敏锐的观察力和创作激情以及百折不挠的创作信心,具备这些素质,油画作品的创作才不会半途而废。

参考文献

[1]《油画技法》希尔沃德·莱斯特·库克,朱迪、于冰译,中国青年出版社,20000

[2]杨硕.对油画创作的几点认识[J],艺术研究,2007(1).

[3]谭化.论油画创作过程[J],宜宾学院学报,2006(8).

[4]杨晓霞.竹影婆沙入画来[J],齐鲁艺苑,2001(4).

[5]孙明明.略论色调的形成与表现[J],贵州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3(5).

上一篇:绿色建筑工程项目下一篇:高中理综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