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接系统范文

2024-05-12

直接系统范文(精选12篇)

直接系统 第1篇

本发明专利所设计的直接吸收式空调换气系统是由再生器、高温换热器、进气风机、吸收器、吸收剂溶液泵、气-气换热器、低温换热器、蒸发器、排气风机、冷剂水泵、再冷器、电气控制盘等连接而成。以高效的吸收剂水溶液为介质, 以55℃以上热源为热动力, 加热吸收剂溶液使其蒸发部分水分从而浓缩再生。利用吸收剂浓溶液的强吸湿性, 直接吸收新鲜空气中的水蒸气, 使空气的湿度和温度降低。其循环风全部为新鲜空气, 能使空调房间的空气不断更新。其加热热源可以是太阳能, 也可是废热。制冷循环是在常压下进行的, 其制造较传统的氟利昂电制冷及溴化锂吸收式制冷机更简单, 制造成本更低。这种节能产品小型可用于家庭, 大型可用于公共场所。直接吸收式空调换气装置主要利用废热或太阳能这样的低品位、可再生的能源, 对环境无任何污染。

用系统备份工具直接备份数据 第2篇

虽然现在有不少备份工具,它们的效果也不错,但“转”了一圈,却发现Windows 98“原配”的备份工具也很好用,而且是“就地取材”,没有后顾之忧。

添加备份工具:

Windows 98操作系统的“备份”工具为您提供了一个文件备份、打开及还原的功能。你可通过运行“控制面板”中的“添加/删除”来安装“备份”工具。安装程序就会把该备份工具安装在“C:Program FilesAccessoriesBack-up”目录下。

份重要数据:

首先来新建一个“备份”作业。

1、在Windows 98的“开始”菜单中点击“程序→附件→系统工具→备份”,启动备份程序。

2、在“备份”工具中选择“新建备份作业”项(如图1),并单击“确定”,该工具的备份向导会提示:是“备份我的电脑?”还是“备份选中的文件、文件夹和驱动器?”你可以根据自己的需要自由选择,这里选“备份选中的文件、文件夹和驱动器”(如图2)。

点击阅读更多学院相关文章>>

分享到 3、在备份向导提示下,选择C驱动器的Windows 98目录(假设Windows 98装在C盘),确定后,选“所有选定的文件”(指你所选中的文件夹或某驱动器上的全部文件)或“新建与已更改的文件”(指只备份上次备份后新建的文件及在上次备份后改动的文件,该选项主要对已经作了第一次备份的文件和文件夹等做多次备份时用)选项,点中“所有选择文件”项,单点“确定”,进入“备份至何处”的对话框,

4、接着选择备份到硬盘、软盘、磁带机或其他媒体,并命名备份文件。这里我们把Windows 98备份到E盘,并创建Win98.qic文件,同时在“下一步”操作对话框中把命名组合框内的“无标题”改成你喜欢且便于识别的名字,否则该工具就会用默认的“无标题”为您的备份文件命名。然后单点“确定”,系统即开始执行备份工作。

恢复数据

1、执行“备份”工具后,在备份向导窗口上的“还原备份文件”前打上勾,单点“确定”,根据系统的提示选择我们在上面创建的备份文件(如图3)。单点“下一步”,接着勾选想还原的数据。

2、单点“下一步”,会有三个选择:“用新文件替换”、“不替换”或者“永远替换”,根据自己需要选择后,单点“开始”完成您的恢复工作。

上一页 1 2

点击阅读更多学院相关文章>>

重装系统OUT了 直接迁移更简单 第3篇

目前,许多SSD厂商都为自家的产品提供了相应的数据迁移工具,如三星的Data Migration和Intel的Intel Data Migration Software等。所以如果我们新换的硬盘是SSD的话,不妨利用这些工具,快速将老硬盘中的系统、应用程序和个人数据,迁移到新硬盘中。

由于这几款工具的操作方法大同小异,下面我们以三星Data Migration为例(下载地址:http://www.pc6.com/softview/SoftView_105037.html)。

第一步:将SSD安装在电脑的SATA 接口上,与老硬盘形成双硬盘(笔记本电脑用户,可以使用SATA转USB的转接线,形成双硬盘),用老硬盘启动PC,进入“磁盘管理”窗口,在磁盘列表中右击SSD,在弹出的右键菜单中选择“新建简单卷”,然后按照提示,对SSD完成分区、格式化、4KB对齐等操作。

第二步:在老硬盘中安装三星Data Migration并启动,程序启动后,在出现的主界面中单击“开始”按钮,程序会自动检测当前PC存在的磁盘,并将其显示在列表中。其中“源硬盘”对应的存储设备为老硬盘,而“目标磁盘”显示的设备则是我们新安装的三星SSD,单击“开始”按钮(如图2)。此时,屏幕上会出现一个对话框,警告我们目标磁盘将被格式化,单击“是”按钮,源磁盘C分区中的系统文件就会迁移到SSD中。

| Tips |

Win7及以后的操作系统提供的分区功能(如图1),其实已完美支持4KB对齐,所以如果你是用该功能对SSD分的区,其4KB实际上就已经对齐了。

迁移系统之前需要注意的是,要确保源磁盘系统分区中文件的大小不能超过SSD的最大容量。例如你的SSD只有40GB大小,就需要确保该分区的文件大小不能超过40GB,否则会导致迁移失败。

注意

SSD只有在AHCI模式下,才能发挥其威力,所以在进行迁移操作前,我们必须保证老硬盘中的系统,是在已开启AHCI模式下安装的,即老硬盘当前是工作在AHCI模式下的,否则,有可能导致迁移后的系统无法使用,比如出现蓝屏等。

机械硬盘,用XXClone完成迁移

上述方案仅适用将系统迁移到SSD中,那么,如果我们新换的硬盘为传统的机械硬盘,又该怎么达到目的呢?同样简单,我们可以借助于XXClone来完成(下载地址:http://www.onlinedown.net/soft/50446.htm)。

在正式迁移前,请将新硬盘作为从盘,老硬盘作为主盘,挂接到PC中,然后进入系统,为新硬盘分好区。

第一步:在老硬盘中下载安装XXClone。安装完毕启动程序,在主界面中单击“Source Volume”(源盘)右侧的下拉箭头,在下拉菜单选择老硬盘中系统所在的分区(一般是C盘);在“Target Volume”(目标盘)下拉菜单中选择好新硬盘的主分区(注意:选择一定要正确,否则会导致被选分区的数据丢失)。切换到“Operation Mode”标签,点选“Back up the entire volume by copying all the files from scratch”(通过复制所有文件备份整个分区)项,单击“Start”(开始)按钮(如图3)。

第二步:在出现的“Beware What XXCLONE Does!”对话框中单击“是”按钮(如图4)。在“XXCLONE LAST CHANCE TO STOP!”对话框中单击“是”按钮。现在,搬家(克隆)工作正式开始了。我们可以在程序的主界面中看到当前的克隆进度及所用的时间等信息。克隆完毕,在弹出的“XXCLONE Done”(克隆完成)对话框中单击“确定”按钮。

第三步:重新启动程序,在主界面中切换到“Cool Tools”标签,单击其中的“Add Test Boot”(添加测试)按钮。在 “Adding a Test Entry in Boot Menu”对话框的“Appearance in the boot Menu”(启动菜单显示的名称)文本框中为新硬盘操作系统设置一个标识名称。基本输入原则是:其他字符保持不变,只在“Windows”字样后加上相应的字符或数字(如NEW或2等)作为标识,即将原字符“XXCLONE: (Target Volume) [d:0,p:2] \windows”变更为“XXCLONE: (Target Volume) [d:0,p:2] \windows 2”。输入完毕,单击“OK”按钮(如图5),在弹出的对话框单击“确定”按钮。

第四步:重新启动计算机,在启动菜单中选择“XXCLONE: (Target Volume) [d:0,p:2] \windows 2”,从新硬盘引导系统,如果引导成功,登录到系统后CCLone程序会自动启动,并弹出“XXCLONE First Boot on Target Volume”(由目标盘的复制系统首次引导)对话框,以示祝贺,此刻,我们就可以以新换旧,关机并切断电源,重新设置跳线,将新硬盘作为主盘,老硬盘作为从盘。或者将老硬盘打入冷宫,只使用新硬盘来引导系统了。当然,我们也可以用双硬盘引导系统,以便在某套系统发生不测时应急,而我们要做的只是在启动菜单中选择相应的系统即可。

第六步:如果启动不成功,我们可以用老硬盘引导系统,在登录系统后,启动XXClone,切换到“Cool Tools”标签,单击“Make Bootable”(使之可启动)按钮,在弹出的“Making the Target Self-Bootable”窗口中将“Write MBR”、“Write Boot Sector”及“Write BOOT.INI”等项都勾选上,然后单击“Start”按钮(如图6),这样程序就会将启动Windows所需要的MBR信息以及引导文件等,都写入新硬盘中,问题一般就能得到解决。

中国成功研发直接测铀系统 第4篇

据介绍, 一直以来, 直接测量地层铀含量技术制约着我国铀矿事业的发展。东华理工大学汤彬研究团队从我国铀矿勘查及开采实际出发, 历时4年多艰苦攻关, 终于研制出了中子测井测铀系统。这一系统采用多探测器技术, 可消除水层、井管、水泥环等对测量结果的影响, 进而直接对铀矿进行测量。与常规伽玛测井技术相比, 该系统不需要通过先测镭的含量再推算铀的含量, 避免了求取铀镭平衡关系所需的化学分析, 实现了现场快速测铀。

汤彬进一步解释道, 常规使用的伽玛测井要达到测算铀的准确度需具备两个前提:一是矿床成矿时间要达到250万年以上, 二是矿床本身没有遭到任何破坏。然而, 满足这两个条件的矿床不多, 特别是砂岩铀矿就更少。在地浸采铀的过程中, 利用铀镭化学性质差异, 采走铀, 留下镭, 则铀镭平衡遭到严重破坏, 无法对采区剩余铀含量进行客观评价。目前, 国外也只有俄、美两国掌握了直接测铀技术。

直接系统 第5篇

操作也相当简单:

打开连入无线网的电脑,启动到Windows 7系统,

单击桌面右下角托盘区的网络图标,从快捷菜单中选择当前连接到的无线网络连接,右击选择“属性”,此时会打开无线网络的属性对话框,切换到“安全”选项卡,默认设置下这里的“网络安全密钥”只会显示一个一个的小圆点,这自然是考虑到安全的需要。接下来勾选“显示字符”复选框,即可查看到明文密码(如图),是不是很简单?

提示 无线网络密码安全这样保护

直接给小费 第6篇

那条游线我是去过的,导游不时要带游客进店购物,什么螺旋藻保健品店、玉器店、银器店……一路上要进好几个。我担心这样低的团费进店购物频繁,最后旅游成了购物,花了钱买回一大堆东西,得不偿失。

同学却不以为然,说对于导游那点事,他还是可以“摆平”的。他曾做过三年“地接”导游,后来才转行去了一家大企業。但我还是将信将疑。人家是靠“提成”存活的,怎么摆平?

后来同学从云南回来,问他玩得怎么样?在云南什么“物”也没有购,导游也没有为难他。就两个字:“舒坦”。我问他是不是同行之间找到了共同语言,还是认识对方旅行社老总,所以受到了关照。同学大笑。后来他告诉我,到了昆明后,发现“地接”导游是一个女的。趁她来分房卡的时候,他与她作了一次“沟通”,说他带父母出来散心的,怕购物店多,老人身体吃不消,能不能照顾他们一下。说完,同学拿出三百元钱塞给了导游。导游笑纳。

果然,导游一路上十分“关照”他们,进玉器店的时候,导游还提示他们可以在玉器展览大厅的茶水间休息,安排房间时,把大房间留给他们。

同学说,这一招你也可以“尝试”,肯定行。

直接系统 第7篇

开关磁阻电机(SRM)具有结构简单,运行可靠,启动转矩大,转换效率高,调速范围宽,控制灵活等优点,是与其他电机强有力竞争、极具发展潜力的新一代调速电机。然而,开关磁阻电机的双凸极结构,使其转矩脉动严重,限制了应用的范围。因此,对SRM转矩脉动抑制的研究一直受到人们的高度重视。研究表明,应用直接转矩控制方法抑制开关磁阻电机转矩脉动,具有显著的效果。但是,直接转矩控制方法的典型结构是转矩、磁链双给定输入,并构成2个并联的闭环,如图1所示,这种控制结构对于调速系统的实际应用很不方便。因为,转矩体现了电机负载的大小,一般随着调速过程以及负载的变化而变化,而调速系统以调速为目的,是以转矩和磁链给定的闭环控制系统,没有直接给出速度目标,难以完成调速的任务。因此,有必要对开关磁阻电机直接转矩控制调速系统结构进行研究,构造以速度为给定,适合于完成调速任务的控制结构。

2 SRM的基本数学方程

为了构造SRM调速控制系统,可以从SRM的基本数学方程开始讨论。

施加在定子各相绕组两端的电压,等于电阻压降和因磁链变化而产生的感应电势之和,即

式中:U,R,i分别为电机定子相电压、相电阻和相电流;θ为电机转子与定子的相对位置角;Ψ(i,θ)为电机定子的相绕组磁链。

按照力学定律可列出在电动机电磁转矩Te和负载转矩TL作用下的转子机械运动方程为

式中:J为开关磁阻电机的转动惯量;kω为摩擦系数;ω为电机角速度,ω=dθ/dt。

从电源发出的功率P为

由于功率Ri2作为热能消耗在电机定子绕组上,所以从电源传输到磁场的有功功率Pe为

电机的瞬时转矩T为

一般瞬时转矩公式(5)中的第2项dWf/dθ非常小,即有

3 直接转矩调速系统结构

在传统调速系统中,首先形成的是速度闭环,以速度为给定,以给定速度与实际速度的差值为调节量对调速系统进行控制。当考虑到系统的快速性、抗扰性和电流限制时,在速度闭环中串入电流内环,形成双闭环结构。在开关磁阻电机直接转矩控制调速系统中,首先形成的是转矩环和磁链环,相当于先形成了内环。由式(6)可知,转矩与电流和磁链的导数成正比。因此,对于转矩环,可以仿照传统调速系统,将转矩环作为内环,在外边直接增加速度闭环,即可构成与传统调速系统类似的双闭环调速系统。对于磁链环,如何将其与调速系统相联系,是构成直接转矩调速系统结构的关键。

由式(1)可知,磁链是电机电流和位置角的函数,进行调速控制时,位置角根据转速的变化而变化,较之电流和磁链,可认为转速变化缓慢,位置角基本不变,因此只考虑电流对磁链的影响。当磁链不饱和时,电机电流增大磁链必然增大。当磁链饱和时,电机电流增大磁链几乎不变,反而造成了电机铜耗的增加,如式(4)所示。一般将电机磁链的工作点设计在磁化曲线发生明显转折的饱和区,因此,在调速系统中磁链幅值的调整范围不大。但是,磁链幅值的微小变化将会引起电流和转矩的较大变化,考虑控制结构时必须予以重视。

由式(6)可知,电机转矩与电流和磁链对位置角的导数成正比。传统直接转矩控制,磁链是系统给定的,磁链闭环是相对独立的,在整个调速过程中,磁链幅值固定不变,当电机启动、转速较低、转矩较大时,磁链显得不足,使得启动电流增大、转矩脉动增加。电机达到给定转速、转速较高、转矩较小时,磁链显得过度饱和,电流虽有减小,但减小幅度较小,增加了电机铜耗。考虑按速度给定的调速控制系统结构时,必须兼顾电机的动、静态过程,应该将固定磁链给定改变为可变磁链给定,这就需要找到调速过程中,磁链变化的规律,并且满足系统速度给定的要求。因此,必须找到磁链与速度给定的关系,更准确地说,应该找到磁链与速度偏差之间的关系。在上述研究中,已经得到了速度转矩双闭环,其中,速度偏差作为转矩内环的给定,经调节器控制后形成转矩控制信号,该信号与电机输出转矩的变化规律是完全一致的。由于调速系统的实质是对转矩的控制,而直接转矩控制的核心是磁链,所以,磁链的变化应该与所需转矩的变化规律相一致。据以上分析,磁链环可以和转矩环同样对待,只需将比例系数进行相应调整,即可构成磁链环和转矩环并联为内环、外加转速环的三闭环直接转矩控制调速系统结构。基于上述讨论可得开关磁阻电机直接转矩控制调速系统结构框图如图2所示。

4 仿真实验与分析

文中采用4相8/6极开关磁阻电机,仿真参数设定为:电源电压220V,最大转矩为50N·m,负载转矩为14.1N·m,转速为1 000r/min。

图3为磁链给定0.36Wb时的曲线,转速较低时,磁链对位置角的导数值较小,因此,要达到给定转矩电流必然增大,在换相点表现尤为突出,电流幅值超过250A,转矩脉动超过100%。达到给定转速时,转速较高,动态转矩为零,转矩减小,且磁链对位置角的导数值较大,电流大幅下降,其幅值约为50A,转矩脉动约为0.7%,此种情况,高速特性极差,低速特性较好。

图4为磁链给定0.43Wb时的曲线,转速较低时,由于磁链幅值较大,转速虽然较低,磁链对位置角的导数值并不小,电流增大幅度不大,电流幅值约180A,转矩脉动约为1%。达到给定转速时,因为磁链固定在较大值上,电流下降幅度不大,幅值约为150A,转矩脉动约为0.7%,低速、高速特性均较好,但电流偏大增加了电机铜耗。

图5为变磁链时的曲线,低速大转矩时,电流平均幅值约为140A,转矩脉动约为1%;转速高时,电流平均幅值约为50 A,转矩脉动约为0.7%,同时满足了高速和低速的特性要求,电流幅值也比较小,整个调速过程性能得到了保证,电机铜耗也有所减小。

5 结论

针对开关磁阻电机直接转矩控制典型结构不便于完成调速任务的问题,分析了磁链、转矩、转速和电流的关系,指出了调速过程中磁链预期的变化规律,提出了变化磁链的方法,构造了开关磁阻电机直接转矩控制调速系统结构。仿真结果表明,构造的系统结构,只有单一的速度给定,能够在低速时增大磁链,高速时减小磁链,在保证减小转矩脉动、完成调速任务的同时,电流幅值较小,减小了电机铜耗,具有良好的动静态控制性能和调速性能。为实现任意电机的直接转矩控制调速系统提供了参考。

参考文献

[1]Adrian David Cheok,Yusuke Fukuda.A New Torque andFlux Control Method for Switched Reluctance Motor Drives[J].IEEE Transactions on Power Electronics,2002,17(4):543-557.

[2]Nisai H Fuengwarodsakul,Marcus Menne,Robert B In-derka,et al.High-dynamic Four-quadrant Switched Reluc-tance Drive Based on DITC[J].IEEE Trans.Industry Ap-plication,2005,41(5):1232-1242.

[3]Zhang jun Tang,Pragasen Pillay,Yi cheng Chen,et al.Prediction of Electromagnetic Forces and Vibrations inSRM Operating at Steady-stated Transient Speeds[J].IEEE Trans.Industry Application,2005,41(4):927-934.

[4]殷春辉,詹琼华,孙剑波.开关磁阻电机驱动系统模糊控制器的设计与仿真[J].微电机,2006,39(5):1-5.

[5]王勉华.开关磁阻电机多种控制策略的仿真比较研究[J].系统仿真学报,2007,19(20):4845-4847.

[6]Wang mianhua.The Fuzzy-PI Control of Switched Reluc-tance Motor Based on DTC[C]∥Randall Bilof.ICMT-MA2009.ZhangJiaJie China:IEEE Computer Society,2009:606-609.

直接系统 第8篇

一、直接序列扩频通信系统

直接序列扩频使用伪随机码 (PN Code) 对信息比特进行模2加得到扩频序列, 然后扩频序列去调制载波发射, 由于PN码往往比较长, 因此发射信号在比较低的功率上可以占用很宽的功率谱, 即宽带低信噪比传输。PN码的长度决定了扩频系统的扩频增益, 而扩频增益又反映了一个扩频系统的性能。

扩频系统的解扩采用相关解扩, 这是它与常规无线通信解调方式的根本不同。在接收端, 接收信号经过放大混频后, 经过与发射端相同且同步的PN码进行相关解扩, 把扩频信号恢复出窄带信号, 再对窄带信号进行相干解调解出原始信息序列。用11位码长的扩频码来说, 扩频与解扩的过程简单说就是, 如果采用的信源发出“1”, 则扩频调制为一个序列单元, 如“11100010010”;信源发出“0”, 则扩频调制为一个反相的序列单元, 如与上面对应的反相序列“00011101101”。在接收端, 收到序列“11100010010”则恢复为“1”, 收到序列“00011101101”则恢复为“0”。

二、直接序列扩频通信系统仿真

1、总体仿真实现

数据信号源使用了一个较低频率 (10Hz) 的随机序列。扩频用的PN码采用了100Hz的二进制序列, 这样, 理论上可以获得10倍的扩频增益。扩频调制也未使用通常的模2和加法运算, 而是通过乘法器直接用二进制序列调制数据信号, 合成后的扩频复合信号同样也是直接发射, 省去了常规的平衡调制等步骤。为了观察扩频系统的抗干扰性能, 使用了一个噪声信道。信道噪声是高斯噪声。在接收端, 通过本地载波解调后的复合信号直接与原扩频二进制序列直接相乘后解扩。

运行该系统, 进入分析窗口, 通过输入输出信号的对比, 及其误码率曲线, 分析其抗干扰能力。仿真结果如下:

2、直接序列扩频通信系统的频谱特性研究

扩频系统的主要优势就集中在频域上能够成功的利用码相关性解扩信号扩散噪声, 下面对扩频系统的频谱进行研究。

根据以上频谱图可以看出, 二进制信源与扩频码相乘后功率谱密度明显降低, 频带明显展宽。

三、直接序列扩频通信系统的性能研究

1、直接序列扩频通信系统的信噪比-误码率曲线

以下是在相同信道噪声的条件下普通二进制通信系统与扩频系统的误码率曲线, 普通二进制调制通信系统误码率曲线作为对照:

比较可得, 扩频通信系统的误码率比普通二进制通信息系统的误码率低, 即扩频通信提高了通信系统的抗干扰能力。

2、扩频码率对于直接序列扩频通信系统的影响

为说明扩频码率对误码率的影响, 仿真得到其各次循环运行中计算的误码率结果。

从以上分析可得, 随扩频码率的提高, 扩频系统的误码率明显降低。由此可见, 可通过提高扩频码率来降低系统的误码率, 提高通信的质量, 进而满足人们对通信质量的要求。

四、结论

直接序列扩频通信系统在相同信噪比下的抗干扰能力远远大于普通的二进制系统;直接序列扩频通信系统中, 提高扩频增益, 再对其误码率进行计算, 可得, 扩频增益越大, 系统的误码率越小。同时扩频系统性能的好坏很大程度上还取决于扩频码的特性。

参考文献

[1]邬国扬, 孙献璞.蜂窝通信[M].西安: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出版社, 2006,

[2]樊昌信.通信原理[M].北京:国防工业出版社, 2008.

直接系统 第9篇

直接转矩控制技术, 是继20世纪70年代矢量控制技术之后出现的又一种交流电机高性能调速技术。直接转矩控制系统以其简单的控制思想、简洁的系统结构、快速的转矩响应、优良的静动态性能得以迅速发展。

启动是异步电机直接转矩控制中的一个必要的过程, 决定着系统能否由平稳进入稳态运行。在电机启动之初磁链和转矩均未建立起来, 若某一电压矢量一直作用于电机, 相当于异步电机施加直流电压, 会引起很大的定子冲击电流;电流过大会威胁逆变器功率元件的安全, 甚至导致系统无法正常运行。

文献[1]提出了3种启动方式, 分别为:1) 串行启动法, 首先建立磁链, 施加一个工作电压矢量, 使磁链幅值在最短时间达到额定值, 然后在保证磁链幅值不变的情况下, 使磁通幅角以最大速度转动, 使转矩快速达到设定值;2) 并行启动法, 在每个控制周期内, 同时增加磁链和转矩, 使它们几乎同时达到设定值;3) 混合启动法, 从启动初始阶段使磁链幅值达到额定值一半, 采用与串行法相同的控制策略, 然后采用并行法, 同时调节转矩和磁通。文献[2]提出了感应电机直接转矩控制系统限制启动电流方法, 但没有考虑到定子电流过流时施加零电压矢量的影响。为了使系统能以最大的转矩启动, 又能确保系统硬件安全运行, 本文针对启动过程中定子电流过流时施加零电压矢量导致转矩波动大和磁链轨迹畸变等问题, 提出了一种带电流滞环控制分段启动方法, 实现异步电机平滑快速启动。

2 定子电流矢量在直接转矩控制启动工程中的作用

异步电机的磁链方程为

式中:Ls, Lr, Lm为定子电感、转子电感、定子转子间互感;Ψs, Ψr为定子、转子磁链;is, ir为定子、转子电流矢量。

由式 (1) 、式 (2) 可以得到:undefined (3)

令 Ls=Lm+L11 Lr=Lm+L21

式中:L11, L21为定子、转子漏电感。

由于L11, L21远小于Lm , 则

undefined

得到:

式中:L′s为定子瞬时电感。

由式 (4) 可得定子磁链、转子磁链和定子电流空间矢量关系如图1所示。

图1中, α-β为二相定子坐标系, θ为定子磁链和转子磁链的夹角。

定子电流幅值为

进一步可得转矩公式:

undefined

式中:Lδ为定转子漏感;p为电机极对数。

从图1可以看出, 定子电流与定子磁链和转子磁链有关, 定子磁链和转子磁链的夹角θ改变将引起L′s is和电流幅值的改变。由于转子机电时间常数较大, 与定子磁链电磁时间常数比较起来, 启动时转子磁链转速ωr在一个控制周期内可以认为不变。启动过程中在一个扇区施加一个合适的工作电压矢量, 将引起定子磁链的快速旋转, θ角迅速改变, 可能使定子电流快速增大。由式 (6) 可知, 在|Ψs|和|Ψr|近似不变的条件下, 以最大转矩启动, θ尽可能接近90°, 但θ过大, 稍超过90°以后, 转矩会减小, 工作电压矢量使转速继续增大, 转矩继续减小, 定子电流会很快增大。可能导致电机启动失败, 在大功率系统中尤为突出。由图1可知, 定子磁链和转子磁链的相位角θ相差过大 (θ超过90°) , 使得定子电流过大, 不仅导致转矩过小, 而且危及功率元件的安全。对启动电流进行限制是非常必要的。

3 带电流滞环控制的异步电动机直接转矩控制系统

异步电动机直接转矩控制的基本思想是在保持定子磁链幅值不变的条件下, 通过控制电动机定子磁链的运动方向和速度来改变定子磁链和转子磁链的夹角, 调节电磁转矩, 达到电动机调速的目的。采用Band-Band控制直接控制电动机的磁链和转矩, 获得转矩的快速响应。在传统的直接转矩控制系统中启动时定子电流将会很大, 一般达到额定值的6~8倍。为抑制定子电流过流, 在原有直接转矩控制系统的基础上, 增加了启动电流滞环控制器、启动阶段的矢量选择单元和启动转矩分段控制模块。启动时启动模块起作用, 启动完成后系统转入正常的运行状态。系统结构框图如图2所示。

定子磁链计算模块采用U-I模型估计电动机实际定子磁链, 表达式为

式中:Ψsα, Ψsβ分别为α, β轴定子磁链分量;Rs为定子电阻;Ψs为定子磁链幅值。

在α-β坐标系下电动机电磁转矩为

式中:Te为电磁转矩;np为电动机极对数。

4 带电流滞环控制分段启动策略

文献[2]提出的感应电机直接转矩控制系统限制启动定子电流方法, 较好地限制了定子电流过流, 但当定子电流超过限幅值时, 频繁施加零电压矢量将导致启动过程中定子磁链轨迹的畸变, 引起启动过程中转矩波动较大。为克服频繁施加零电压矢量而造成的不良影响, 可采用带电流滞环控制的分段启动策略。

分段启动策略如图3所示, 其工作原理如下。

1) 增加一个给定转矩延时环节, 在这一延时时间t1内, 施加任意一个工作电压矢量, 使得定子磁链幅值迅速达到额定值的50%, 以便产生一定的启动转矩。定子磁链幅值和定子电流迅速上升, 但定子电流尚未到达限幅值。

2) t1时刻以后使启动转矩快速增加的同时又避免产生过大的定子电流, 从启动电压矢量选择表中选择可使磁链幅值增加或偶尔减小而转矩幅值增加较快的工作电压矢量, 以使θ不会超过90°, 避免定子电流过流而频繁施加零电压矢量, 减少了施加零电压矢量次数。使定子电流的幅值保持在限幅值范围内。电磁转矩跟随给定转矩上升, 转速以较大的加速度上升。

3) t2时刻以后磁链幅值达到额定值和电磁转矩达到限幅值, θ接近90°, 启动电压矢量选择表中选择可使磁链幅值保持不变而转矩幅值略微减小的工作电压矢量。交替施加启动矢量选择表中使磁链幅值和转矩幅值都在设定值附近变化的工作电压矢量和零电压矢量, 使定子电流幅值保持在限幅值内。转速以最大加速度上升。

4) t3时刻电机转速达到设定值, 定子电流幅值减小, 电磁转矩减小, 电磁转矩和负载转矩相等, 系统进入稳速运行阶段, 系统所施加电压矢量均为稳速运行电压空间矢量选择表中的电压矢量。

建立带启动模块的直接转矩控制系统仿真模型。将传统的直接转矩系统中的开关表模块进行修改, 如图4所示。增加了定子电流滞环、定子磁链幅值、转矩分段限幅单元, 同时利用ramp斜坡函数进行定时, 使磁链幅值按斜坡函数的速率到达额定幅值的50%。

设定系统最大的启动电流为ilimit 和一个电流的容差εs, 由于在启动时三相电流不平衡, 因此必须对每一相电流进行检测。只要有任何一相电流超出ilimit, 则电流滞环输出信号dis=1;否则dis=0。在每一控制周期定子电流采样值和ilimit做比较, 只要有isx>ilimit+εs (x=a, b或c) , 则电流滞环输出信号dis=0, 表明定子电流过流, 则选择相应的零电压矢量, 让电流减少;只有所有isx

5 仿真结果分析

仿真对象的异步电机参数:额定电压V=429 V, 额定电流i=65 A, 额定功率P=37 kW, 额定转速n=787r/min, 额定频率f=40 Hz, 定子漏感L11=0.723 5 mH, 转子漏感L21=0.753 3 mH, 互感Lm=27.075 8 mH, 定子电阻Rs=0.092 1 Ω, 转子电阻Rr=0.074 9 Ω, 转动惯量J=0.6/9.8kg·m2。利用Matlab/Simulink进行仿真研究。启动定子电流限幅值为300 A, 电流滞环宽度为1 A, 仿真结果如图5~图9所示。

图5是相同条件下带电流滞环控制分段启动方法和直接启动方法的三相定子电流波形, 可以看出直接启动法冲击电流较大, 达到600 A, 约是额定电流的9倍, 这是电机和逆变器都不允许的;采用带电流滞环控制分段启动方法定子电流很好地控制在设定幅值300 A以内, 还可以根据实际情况将启动电流限制在较低的电流值以内。图6、图7是在相同条件下分段启动方法和直接启动方法的磁链轨迹和转矩波形。图6表明分段启动策略在启动过程中由于减小了施加零电压矢量的次数磁链轨迹变化相对平滑。图7表明采用直接启动方法转矩上升过程中脉动很大, 响应较慢, 启动转矩约60 ms达到额定值;采用分段启动控制策略启动转矩快速达到限幅值500 N·m, 约43 ms达到额定值, 转矩脉动较小。图8为分段启动方法磁通幅值波形, 可以看出分段启动控制策略的磁通幅值约2 ms达到额定值的50%, 约33 ms达到额定值;图9是分段启动方法转速波形, 表明分段启动控制策略使启动过程在最大允许的转矩作用下进行, 转速阶跃响应启动过程平稳, 转速约100 ms达到参考值, 保证了转速尽快达到设定值。

6 结论

1) 直接转矩控制系统的传统直接启动方法, 电流很大, 大约是额定电流的9倍, 甚至更大, 威胁逆变器功率元件的安全, 更严重时, 将导致系统无法正常运行。因此, 必须对启动电流进行限制。

2) 带电流滞环控制直接启动方法, 可以将启动电流很好地控制在设定幅值之内, 但要频繁施加零电压矢量, 这样会引起启动过程中转矩波动很大、定子磁链轨迹严重畸变等问题。分段启动策略启动阶段对磁链、转矩的幅值分段控制使磁链和转矩按合适的斜率逐渐增加, 消除了定子电流过流现象, 避免频繁地施加零电压矢量, 从而改善了启动过程中转矩脉动和定子磁链波形, 启动性能良好。

3) 带电流滞环控制启动方法不仅能有效地抑制启动时定子电流过流, 而且对系统稳态运行中出现定子电流过流也适用。

摘要:针对异步电动机直接转矩控制系统启动时磁链和转矩建立过快易产生定子过电流, 而过流时施加零电压矢量引起转矩波动较大、定子磁链轨迹严重畸变, 造成启动过程不稳定, 甚至启动失败等问题, 提出一种带电流滞环控制的分段启动策略。在启动过程中对磁链、转矩的幅值分段控制, 使磁链、转矩逐渐增加, 保证加快启动又避免磁链和转矩建立过快而使定子电流过流。利用Matlab对分段启动方法进行仿真。结果表明分段控制策略获得了比较满意的性能。

关键词:直接转矩控制,电流滞环控制,分段启动

参考文献

[1]孙笑辉, 韩曾晋.异步电动机直接转矩控制启动方法仿真研究[J].电气传动, 2000, 30 (2) :13-17.

[2]郭冀岭, 王远波, 王君瑞.基于Matlab感应电机直接转矩控制系统限制启动电流的仿真[J].电气传动, 2006, 36 (6) :27-30.

[3]Chapuis Y A, Roye D.Direct Torque Control and CurrentLimitation Method in Start Up of an Induction Machine[C]∥Proceedings of the 1998 7th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on Power Electronics and Variable Speed Drives.UK:IEE, 1998:451-455.

[4]姜杉, 种彦儒, 王建渊.异步电动机直接转矩控制启动方法的研究[J].电力电子技术, 2005, 39 (1) :23-29.

[5]Zolghadri M R, Diallo D, Roye D.Start-up Strategies for aDirect Torque Controlled Synchronous Machine[C]∥Pro-ceeding European Conference on Power Electronics and Ap-plication (EPE) , Norway, 1997, 3:689-693.

[6]李颖, 朱伯立, 张威.Simulink动态系统建模与仿真基础[M].西安: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出版社, 2004.

[7]刘述喜, 王明渝.带电流滞环的异步电机直接转矩控制[J].电机与控制应用, 2006, 33 (4) :42-46.

[8]李永东.交流电机的数字控制系统[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 2002.

[9]Kang J K, Sul S K.New Direct Torque Control of Induc-tion Motor for Minimum Torque Ripple and ConstantSwitching Frequency[J].IEEE Trans.Ind.Application, 1999, 35 (2) :1076-1082.

[10]王焕钢, 徐文立, 梨坚, 等.一种新型的感应电动机直接转矩控制[J].中国电机工程学报, 2004, 24 (1) :107-111.

直接系统 第10篇

随着现代社会发展对能源的大量消耗,传统能源越来越不能满足人类的要求,特别是在提出可持续发展和保护环境的今天,人类对新能源的开发和利用成为极其重要的话题。其中燃料电池就是目前一种正在被开发和利用的新能源之一,其机理是利用燃料与空气中的氧进行化学反应,在产生电流的同时生成水和二氧化碳,它作为一种既有较高的能源利用效率又不污染环境的能源在燃料电池电站、电动汽车、移动式电源、潜艇、航空航天技术等方面有着广阔的应用前景。本文对直接甲醇燃料电池(DMFC)电压检测方法进行研究和开发,DMFC是燃料电池中结构较简单、体积较小的一种,以甲醇作为燃料,主要应用于便携式发电设备中,它可以对小功率的负载持续地供电。一个直接甲醇燃料电池组是由很多节燃料电池串联而成,因此要保证燃料电池发电性能稳定、发电效率高,就必须要对每节燃料电池的输出电压值进行实时监测。本文就此提出一种基于光电隔离继电器和AVR微控制器的燃料电池的电压检测方法[1],该方法可以实时监测直接甲醇燃料电池的每节单体电池工作状态,一旦某节单体电池出现故障系统即刻输出报警以便处理。

2 电压自动巡检系统的构成及工作过程

系统主要由单节电池取样电路、液晶显示器、报警输出、上位机监控界面和AVR微控制器组成[2],如图1所示。系统在工作时,首先通过微控制器控制接通其中的两个光电隔离继电器接通DMFC电堆中任意一节单体燃料电池的两个节点,获取的单体电池的端电压输入微控制器的A/D转换通道,然后将微控制器测得的电压值送往液晶显示器或上位机监控界面进行显示,如果电压值反映出电池工作状态异常,即刻启动报警蜂鸣器通知用户检修故障。以确保整个DMFC中所有单体电池的一致性。

单节电池取样电路是整个系统的核心问题,它既要满足取样速度、取样精度和最大取样电压的要求, 又要在微控制器分析数据过程中做好隔离[3],保护微控制器不受燃料电池组高压的影响。LCD液晶显示器是在系统中最直接的监控电池组状态的显示设备,通过LCD显示器可以看到每节燃料电池的实时电压值。报警输出电路的作用是当燃料电池堆中某节或某几节工作异常时通知使用者并协助及时做出处理。AVR微控制器做为控制核心,用于电压数据采集和分析,并控制光电隔离继电器对每节单体电池的端电压的取样。上位机监控显示界面是接收微控制器发送的数据或信号并进行实时显示和存储,此界面不仅可以让使用者监控电池当前状态,还可以查询每节电池的历史状态和电压值的走向,有助于更好地管理燃料电池。

3 电压巡检系统的电路设计

3.1 单体燃料电池的端电压取样及测量电路的设计

该部分电路主要包括单体电池的端电压取样和电压测量两部分。其中电压取样是采用光电隔离继电器,既是通过微控制器在同一个时间内同时控制任意相邻的两个继电器接通,又恰好可以取得其中一节单体电池的端电压。本文采用的光电隔离继电器的型号为AQW214[1],其有如下特点:

(1)无机械触点,因此没有触点的磨损,使用寿命接近于无限,它的长寿命、高信赖性是机械式继电器无法相比;

(2)光电隔离继电器的驱动部分具有光耦特性、抑制干扰传输、无动作声音、无弹跳、防震;

(3)AC/DC兼用;

(4)低电流控制、高隔离电压、高速切换、低泄漏电流;

(5)可控制各种负载(微小模拟信号的切换、继电器、电灯、发光二极管、加热器、马达、电磁吸筒等)。

电压采样电路的原理是利用ATmega8微控制器控制光电隔离继电器来选择一节单体燃料电池,设置好参考电压后将一节单体燃料电池的两端的电压分别引入微控制器的两个A/D转换通道进行采样,再将A/D转换后的两个电压值相减,这样就可以得到一节单体燃料电池的端电压。图2表示的只是其中三节单体燃料电池电压检测电路原理图。

此电路的优点在于电压的测量范围广、测量精度高。在测量过程中,由于单节单体燃料电池的特性决定了其电压会出现负电压的情况,因此电路设计中,将A/D参考点电压由0 V修改为2.5 V(因为考虑一节电池最大电压不超过2 V),这样就可以在测试出负电压时依然可以计算出差值,从而得到准确电压值。测试后将测试电压数据利用一般I/O口发送到液晶显示器并利用串口发送到上位机显示界面。另外此电路制版后体积很小,可以直接贴附在直接甲醇燃料电池电堆的表面上,这样既节省空间,又能减少线束,使检测电路更加的安全、可靠。

3.2 液晶显示器接口及故障报警电路设计(图3)

液晶显示器接口电路只需占用两个微控制器的I/O口,分别为时钟输出和数据输出,由微控制器来控制数字显示位、显示内容及刷新时间。电路中采用串行数字显示器,此显示器的优点在于占用微控制器控制资源少,可以简化控制电路,使整个系统的体积减小。与此同时系统还设置了故障报警电路,一旦系统检测到故障电池,即可通过微控制器来触发蜂鸣器,然后使用维护者可以通过专门按键将故障电池的参数显示出来供维护者参考。

3.3 基于LabVIEW的上位机燃料电池电压监控界面设计(图4)

上位机界面主要是基于LabVIEW设计的串口通信界面[4,5],其作用是实时动态地显示和存储数据,此界面既可监控电池当前状态,又可查询每节电池的历史状态和电压值的走向,如此便于掌握整个燃料电池的工作状态。 LabVIEW是一种程序开发环境,由美国国家仪器(NI)公司研制开发,LabVIEW使用的是图形化编辑语言来编写程序,产生的程序是框图的形式,用此所开发出的界面具有美观性好、控制简单和兼容性高等优点。本系统主要是采用VISA模块来和微控制器进行通信,在接收到数据并校验无误后显示在LabVIEW设计的界面上。

界面上可以检测每节电压的实时电压值,可以查询单节电池在一段时间内的电压走势,如需要可以存储所有单节单体电池在每个时间段内的电压。在电压异常时,图形显示会从黄色变化为红色来提醒用户及时做出相应决策。

4 实验及分析

如图5所示,电压巡检系统完全贴附在整个电堆表面,电堆共计由36节单体电池组成,为了提高实时性,测量时每两节单体电池为一个被测单元,电堆共计18个被测单元,通过对24节单体电池组成的小功率甲醇燃料电池电堆的实际测试,得到表1所示的测试结果。结果表明该检测系统测得的实际结果与用万用表测得的值最大误差在毫伏级,完全满足实际要求的精度,而且还保证了一定的实时性。

5 结束语

实验证明所开发的直接甲醇燃料电池测试系统能够很好地实现对燃料电池电堆每节电池的电压测试,而且整个检测系统的体积小、重量轻,可以直接贴附在直接甲醇燃料电池表面,既不会影响燃料电池工作,也不会受电池的影响,测试的精度较高,测量误差可控制在±5 mV以内。但是也存在一些不足,那就是实时性还不是很高,例如在保证测试精度的同时,单次测试周期表现略长(大约在3 s),但目前来看对一般的小功率系统而言还是满足基本要求,在今后的研究工作中还有待改进和提高。

摘要:在直接甲醇燃料电池(DMFC)系统运行过程中,其中劣化的单体燃料电池将直接影响整个电池系统的供电性能,因此需要对DMFC中的每一节单体电池的工作电压进行实时检测,发现故障及时处理。而解决问题的关键则在于对单体电池端电压的取样,介绍一种基于光电隔离继电器和AVR微控制器的DMFC电压检测方法,其检测精度和实时性均满足要求,且具有电路简单、检测电压范围大、系统成本低等特点。实验证明该方法能够有效地监控和保护DMFC。

关键词:DMFC,电压检测,光电隔离继电器,监控

参考文献

[1]Matsushita Electric Works,Ltd.AQW214-GU(General Use)Type[2-channe(FormA)Type]PhotoMOS RELAYS[DB/OL].(2001-05-07)[2009-07-09].http://pdf1.alldatasheet.com/datasheet-pdf/view/110812/NAIS/AQW214.html.

[2]马潮.AVR单片机嵌入式系统原理与应用实践[M].北京:北京航空航天大学,2007.

[3]曾洁,郭永伟.燃料电池汽车的电池管理系统设计[J].电子设计应用,2003,(12):66-68.

[4]曾洁,贾世杰,陈少华.基于串口通信方式实现对工控微处理器的代码下载与调试[J].化工自动化及仪表,2009,36(1):86-88.

直接摄影的边界 第11篇

他们各自的暗房是在相互帮助下建立起来的。暗房技术除了通过一些国内外出版的与暗房相关书籍之外,还有他们之间相互学习和借鉴的结果。作为一个小群体,这几个人经常聚会、交流。他们不仅会观看彼此的照片、交流创作的经验,也会分享他们通过各种渠道得到的那些西方直接摄影大师们的画册。甚至组团去国外美术馆、博物馆、画廊看西方摄影大师们的照片原作。比如:最近这几个人时常挂在嘴边的是:照片要做出“光辉”。而这个“光辉”则来自他们近距离地从靳宏伟先生近两年收藏的一些哈里·卡拉汗(Harry Callahan)和弗雷德里克·萨莫(Frederick Sommer)等人的照片中,直观感受到一种闪烁着金属光芒的独特气息。

展出的这些作品并没有很大的尺寸,或者说,与多数摄影展览相比,这些作品的尺寸都偏小,这是为何?

其实,通过五年前的“原作100”那个展览,我们可以发现,直接摄影原作画幅都不大,如韦斯顿(Edward Weston)、希斯金德(Aaron Siskind)、柯特兹(Andre Kertesz)、沃克·埃文斯(Walker Evans)、卡拉汗等,他们大都喜欢采用接触印相的方式制作照片。一方面,与早期摄影材料的限制有关;比如湿版、蛋白等材料的照片尺寸都不大;另一方面,与之前的这种材料限制下所形成的摄影审美习惯有关。等后来材料的限制不再是问题的时候,摄影人也并没有从这种审美习惯中解脱出来。此外,好像只有这种小画幅才能保证影调的细腻、微妙与复杂;同时也会使得照片变得更加精致。或者说,对照片的认识不仅反映在图像、媒介、影调、画面气氛中,原作的“尺度感”也同样重要。七位艺术家展出的这些作品之所以采用目前这种尺寸,我想也是出于这方面的考虑。因此,西方摄影大师照片原作的观看经验影响,不可或缺。

几位摄影家的作品中有很多相似的题材,如死去的动物或者其他腐败的东西等,他们为何热衷于拍这些呢?

其实:付羽在之前就拍过很多动物尸体。他说在东北拍摄时,经常看到这样的场景,用他自己的话来讲:“每次到外面拍摄,这些动物尸体多得都磕头绊脚的。”当然,我觉得这也同样是受到某些西方直接摄影大师作品的影响,比如:弗雷德里克·萨莫。其实,通过大量阅读直接摄影大师们的作品发现,好看的照片往往出现在几个很有限的题材范围内;时间久了,人们也更容易在这些题材里获得摄影传统的审美体验,而这种有限的题材也往往会形成几个“母题”;恰恰是受到“母题”的影响,才使得他们会共同关注类似腐烂动物尸体之类的题材。此外,也有他们内部互相之间的影响,我认为这叫“趣味传染”,因为他们本来就是一个“趣味共同体”。

这个群体在2009年举办的第一次展览叫“我的放大机”,此次展览您为之增加了“再看·再观察”这几个字,用意何在?

一方面,指的是策展人的“观察”。我一直认为这个群体在中国当代摄影中十分特殊,并且十分重要。无论外界多么热闹,他们总是表现得不为所动,只是在一旁淡淡地看着,任凭风起云涌、潮起潮落。这让我对他们更感兴趣,可以持续不断展开近距离观察。我想,这种观察或者关注的持续性非常重要。另一方面,指的是这几个摄影家的“观看”。我们都说摄影本身也是一种观看方式,其实所有的视觉艺术都是一种观看方式,油画有油画的,国画有国画的,但都不一样。那么,什么是摄影的观看方式呢?通过观察发现,比如前些年付羽和我聊天,说他最近在暗房里忽然可以把白色做得更漂亮了—通过国外画册中提到的某个大师暗房改良药水配方等手段—白色可以做得就像奶酪一样迷人。过了一阵子,他又说最近能将半透明的东西做得如何如何好了,类似冰、塑料薄膜、塑料袋这些东西。在这以后,他外出时就会选择那种白颜色的、半透明的,或者是这两种东西碰巧在一起的情况去拍。因此,随着暗房后期手段和认识的提高,反而使得他们在前期拍摄时的观看方式也跟着不断调整。就这样,随着前期拍摄和后期制作的不断磨合,逐渐培养出一种我认为是特别属于摄影的,或者说一种基于摄影媒介、材料特殊性的观看方式。因此,这个展览就是希望能够体现出上次展览结束之后、这七年来他们对摄影观看和认识上的积累产生的那些提升和变化。

您在展览前言中提到“中国摄影领域一直缺席的直接摄影”,似乎是这七位摄影家正在为中国的摄影补课,这“缺席”二字该如何理解?

这就得简单回顾一下历史。从上世纪三十年代到六七十年代,从社会环境的角度来说,中国并没有产生直接摄影的土壤;比如:摄影传统、材料技术、文化机制、社会制度,甚至是中产阶级的出现等因素。法国社会学家布尔迪厄(Pierre Bourdieu)曾经指出:“摄影是中产阶级的艺术。”我想,此话有两层含义。一层含义指的是:摄影是满足中产阶级趣味和消费的一种艺术;另一层含义是指:从事创作的摄影家也应该至少是个中产阶级吧;反之,我想大家对“摄影穷三代”这句话都应该耳熟能详。此外,直接摄影是伴随着摄影媒介不断发展和成熟而建立起来的一套摄影美学体系。1949年以后,摄影工业的本土化发展以及与西方世界的隔绝,让中国的摄影家不得不使用国产化的拍摄设备和感光材料。而在这种国产化长期带来的粗糙而低质的媒介、材料基础上,直接摄影的物质基础以及对直接摄影的认识积累一直无法建立起来。尤其是在1949年以后,摄影迅速变为宣传的“工具”,照片更多是为了提供“信息”而进行传播来使用;进入改革开放之后,最大的变化在于出现了纪实摄影与观念摄影这两个类型。

首先,历史为什么会选择纪实摄影呢?一方面,与长期在摄影领域占据主流的新闻报道摄影和纪实摄影具有天然的血缘关系有关;另一方面,也与大家开始反思文革时期那种极端样式化的摄影有关;更重要的是,与底层、民间和边缘叙事长期得不到充分的报道和曝光有关。而既拥有庞大规模又进入社会高速发展的中国,从不缺少拍摄的事件与题材;从而使摄影家介入拍摄题材比介入语言探索更容易。

其次,观念摄影这边呢?主要来自于当代艺术领域内部的“新媒体”和“跨媒介”实验热。观念摄影让我们看到了它从一种记录、展示和传播地下状态的行为艺术表演,逐渐转变到开始有意识地面对照相机进行的观念艺术呈现和剧照式摆拍。这些当代艺术家们在借助观念图像表达的同时,对于摄影手段本身和摄影内在本体语言的研究也同样没有兴趣,在他们的眼中的照片更多是一种“观念图片”。也就是说,“图像”与“图片”概念是他们认识摄影的逻辑起点。

最后,无论是“纪实”也好,还是“观念”也罢,我们往往只在乎用摄影“说什么”(内容、题材、观念、思想),而忽略了“如何说”(语言、本体)。因此,在过去的半个多世纪时间里,这种具有更多摄影语言实验和探索精神的直接摄影在中国几乎没有发生。这个群体在今天存在的价值就在于弥补这段空白。

在“我的放大机”展览或者说这个小群体成立之前,中国也有不少使用大画幅技术相机进行传统黑白摄影创作的群体,他们也推崇f64小组,尊师亚当斯(Ansel Adams)和韦斯顿,难道这些摄影人的探索不算数吗?

您所说的这些人追求的摄影趣味,在我看来更多属于一种“业余美学”或者说“沙龙美学”趣味。“业余美学”和“沙龙美学”对照片是有审美极限的;而直接摄影则没有,他们有的是追求达到极限的这个过程中存在的各种可能性,或者他们总是处在一种寻求各种可能性的摸索当中,从而为摄影审美进一步提供更多的可能。因为直接摄影的创作过程往往追求更深的程度,而每一次的改善和提升,都会给摄影家带来愉快。所以这就会逐步培养出一种支撑可持续探索的兴趣。除了直接摄影对“程度”的要求极高之外,还有趣味之别。而直接摄影能让人感觉到,他们其实是反“沙龙美学”和“业余美学”趣味的。我觉得付羽这些人的趣味不属于“业余”的或“沙龙”的,他们从骨子里就抵触这些。我认为,直接摄影与沙龙摄影不仅是有界限的,并且这个界限特别明显。

我对您说的这个“界限”很感兴趣,那么直接摄影的边界到底在哪里呢?或者说直接摄影与沙龙摄影的审美趣味到底有哪些不同?

这个问题用语言和文字很难表达清楚,作品看多了就会明白的。作家冯唐曾就文学提出的“金线理论”,也同样适用于这个“差别”。他说:“文学的标准的确很难量化,但是文学的确有一条金线,一部作品达到了就是达到了,没达到就是没达到。对于门外人,若隐若现,对于明眼人,一清二楚,洞若观火。”我深信,就像听觉和味觉一样,每个人的视觉(眼睛)都是可被训练的。直接摄影的引入,无疑为我们提供了一个重建对照片的认识基础和调整摄影观看的“金线”。而这种在很多人眼里有些“倒行逆施”的引入方式,在我看来,更像是一种采取“回溯”与“归复”的前进策略,或者某种类似“倒插秧”的方式,以退为进。

难道这七个摄影家仅仅是重走前人走过的路吗?或者说,他们在沿着西方那些直接摄影大师们的脚印前进过程中,除了模仿之外,是否也有突破或改变呢?

现在还看不到这些人与大师们相比有哪些突破,说“接近”比较妥当。如果说他们与那些大师们有哪些不同,我觉得更多还是在题材方面,如果说美国的直接摄影拍出来的是一种得体的、表述性的“美国照片”的话,那么,这几个人拍的是一种同样得体的、表述性的,但却是“中国照片”。当然,这种说法有些“用差别来掩盖程度”的意思。因此,我还是认为“程度”更重要;先达到西方的“程度”和“水准”之后,再去谈“差别”或者“超越”,这才更有意义。其实,很多艺术大师终其一生,无非在处理或解决的是一个大的艺术史系统和一个小的个人系统之间的关系,他们在这个处理、解决、建构关系的过程中寻找到自己的位置;同时也恰恰是基于这个过程,去发挥和表达自己的才情、智慧、能力和世界观等因素。另外,关于所谓“传统”,李可染曾说过的一段话值得借鉴,“要以最大的功力打进去,再以最大的勇气打出来”。今天的问题不在于你能否“打不打出来”,关键是你能否真正“打进去”。但在我看来,“打进去”之后,如果在里面呆得舒服、顺畅、快活,也可以不出来嘛。我完全尊重艺术家的个人选择。因此,对这几个人还需要“再看、再观察”。

很难得,能够在这个“直接摄影”团队中看到西霸克罗姆(Cibachrome)彩色作品。从前一提到“直接摄影”这个词,很多人脑海中就会浮现出黑白的画面,其实,直接摄影不应当局限于黑白摄影。

在直接摄影的早期阶段,彩色摄影工艺还不成熟、也不稳定,或者说人们对它缺乏一种艺术性的媒介认同,因此摄影家更多选择黑白的方式。到了上世纪六十年代,彩色摄影开始逐渐成熟,特别是染料转印法彩色摄影技术稳定之后,像卡拉汗和艾略特·波特(Eliot Porter)等人都做过大量的彩色照片,比如:前年美国的盖蒂美术馆曾经做过的波特的彩色照片展览里的那些颜色,好看得让人发狂。

直接摄影强调直接呈现,反对“矫饰”或“矫情”。数码影像技术专家钱元凯认为,当前的数码成像系统在直接呈现方面早已超越了传统的银盐摄影。七位摄影家在数码摄影如此便利的情况下,不用数码相机直接呈现彩色的世界(卢恒的西霸克罗姆彩色照片除外),而选用传统方式拍摄“黑白”的照片,这算不算另外一种意义上的“矫饰”或“矫情”呢?

我觉得,用数码转成“黑白”才似乎更“矫情”一些。胶片和数码各有各的特性,这是两个完全不同的系统。直接摄影是基于传统摄影材料的成熟而建立起的一套美学标准,很多人都认为它在今天看来已经“Out了”。但在这个影像爆炸和狂欢的时代,这个“Out了”的摄影方式好像也仅能用于类似这种直接摄影的与艺术相关的创作了。你已经不可能去想象它还会像十几年前那样,广泛出现在新闻记者和商业摄影师们的工作中。不是吗?就像你会觉得今天用毛笔蘸着墨去写字,会是一个很日常的行为吗?可是书法这门艺术仍然有它的活力与不可取代的魅力。在我看来,今天的数码摄影更像是个处在快速成长状态中、特别喜欢模仿大人行为的孩子。我觉得,数码摄影应该有别于传统摄影,它要有志气使其成为自己的样子;这就要摆脱对之前摄影方式和视觉模式的模仿,只有等它长大成人了,那才是它自己;我也坚信它会迎来这一天。在这个过程中,艺术家应该付出更多实验精神与探索的努力。随着技术发展的日新月异,数码摄影的成熟也许会很快到来。不过,我也很担心,或许这种平面化的数码影像还没有长大、其美学标准还没确立起来,就有可能被另一种新的技术给取代了,比如裸眼3D或全息影像等。或者说,在不久的将来,数码摄影只是一个更大范围的数码视觉方式中的一种。而到时候,不管是哪一种,都应该具有其自身的个性特征和魅力,甚至是活力,哪怕是已经“过时了”的数码摄影。

发电厂直接空冷系统优化探讨 第12篇

关键词:空气冷凝器,影响因素,优化措施

我国原有的发电机组中, 多数都使用湿冷技术。但是, 水资源短缺的危机和经济的迅速发展, 使得水的价格日益增长, 从而使对电厂的发电成本日益上升, 而且水资源受到污染的问题也日益加重。所以, 对原有的湿冷机组的使用就有越来越大的限制。

1 直接空冷技术的发展现状

到了21世纪, 随着社会经济的迅速发展和科学技术的进步, 我们国家也开始逐步地引入了直接空冷技术。电力工业的建设规模、发展速度以及规划布局要与我国的国民经济发展相适应, 但是因为受到水资源和能源的限制而得不到合理的安排。从九十年代开始, 我国为了解决北方水资源短缺的问题, 也加大了对空冷技术的研究与发展的力度, 以使更好的保护我们的水资源。直接空冷系统与间接空冷系统相比较而言, 具有占地面积小、操作灵活、运行方式可靠以及投资低等优势, 而且更有利于我国电力行业的发展。

2 直接空冷系统的影响因素

直接空冷机组的重要凝汽设备是空冷凝汽器, 而空冷凝汽器又作为发电厂的冷端系统中的最主要设备, 在运行中发挥不可或缺的作用。它的工作性能的好坏会直接影响到机组是否可以安全、有效地运行。根据已有的运行经验, 直接空冷机组存在的影响因素主要在以下几个方面:

2.1 管束积灰问题

在一定的气温下, 当冷却空气的流量以及汽轮机排气量不变时, 凝汽器的压力仅仅只与空冷凝汽器的传热系数相关。而直接空冷凝汽器的结构通常是采用翅片管结构的, 翅片间距比较小, 并且布置的很紧凑。我国的西部地区是典型的富煤贫水的地区, 环境条件比较恶劣, 风沙比较大, 而且扬尘多, 所以, 灰尘就比较容易在翅片管束上聚集, 严重的时候, 这些灰尘还会堵塞空气通道, 导致凝汽器的传热系数降低, 使传热性能减弱, 机组运行的经济性变得极差, 影响经济的又好又快发展。

2.2 气温的影响, 冬季易出现冰冻

直接空冷凝汽器布置在室外露天的位置, 尤其是在寒冷的冬天, 易出现冰冻的问题。在设备的启动过程中, 直接空冷系统在负荷低的情况下运行以及大量产生不可凝气体的地方会更容易产生冰冻现象。直接空冷凝汽器系统在受冷结冰后, 凝水管和管束也会因为冰冻而产生变形, 更甚至会把管子冻裂, 以致于使设备停止运行。冰冻对设备的影响是不容忽视的。

2.3 真空泄露问题

直接空冷凝汽器管束相对于水冷凝汽器系统来讲结构较为复杂, 对于加工的工艺要求也高, 真空系统比较庞大, 在制造加工以及安装的过程中, 难免会出现漏点。真空系统中的真空阀门并不多, 使用的大部分都是普通的阀门, 空气漏进系统的机会就会加大。直接空冷系统大都使用大直径的排气管道, 接口比较多、焊接缝长, 使密封更加困难, 所以难免会产生真空泄露的问题, 导致设备无法正常运行。

3 直接空冷系统的优化措施

(1) 我国的直接空冷电站要时常对空冷凝汽器进行清洗, 这样会浪费很多的水资源, 并不符合我们发电厂要用直接空冷凝汽器来实现节水的目的。直接空冷凝汽器的积灰会对汽轮机背压的规律造成影响, 从而使机组的运行受到限制。所以, 我们要以机组在运行过程中对汽轮机背压的不断变化来监测的积灰的程度为依据, 进而对空冷凝汽器进行合理的清洗, 使直接空冷凝汽器的管束保持外表面的洁净, 减少热阻, 从而使直接空冷凝汽器的换热效率得到提高, 进而使机组可以得到安全、有效地进行。因此, 在对空冷凝汽器的清洗一定要根据具体情况采取合理的清洗方法, 减少对水资源的浪费。

(2) 为了减少冰冻问题给设备带来的损坏和防止冰冻问题, 我国的制造厂家也采取了各种措施, 使直接空冷系统得以正常运行。凝汽器管束采用椭圆形, 可以在一定的程度上降低冰冻对运行设备的损坏。而且, 凝汽器管束如果减少排数或者使用单排的管束, 基本上可以消除管束内的死区, 也降低了管束出现冰冻的几率, 是设备更加有效、安全的运行。因此, 在设备运行中, 一定要注意空冷系统的防冻问题, 以保证设备的正常运转。

(3) 在直接空冷系统的各种影响因素中, 最主要的因素之一就是空冷系统的严密性, 它也是真空系统中所存在的普遍问题, 严密性差就会使空气可以漏进真空系统, 而且这些不凝结的气体对于整个的冷端系统性能产生很不利的影响。所以, 为了防止真空的泄露性, 首先一定要保证凝汽器内有良好的真空, 需要确保抽真空系统的良好性能, 然后就是保证热力系统的负压系统的严密性。其次是通过各种各样的检漏方法去减少真空系统中真空泄露的问题。要严把产品的质量关, 以防止泄露的产生, 同时严把调试的试验关, 对气压进行试验, 以确保真空的严密性。

4 结束语

发电厂直接空冷系统的应用和发展, 为我国的发电厂提供了一条既节水又经济的安全可靠的道路, 也为我们富煤贫水的地区保护水资源, 提高水资源的利用效率, 保持生态平衡和减轻水资源的污染提供了有利的条件。通过对我国的直接空冷系统技术的发展现状研究以及影响因素的分析, 我们提出了解决问题的措施, 从而使我国的可持续发展战略得到更好的贯彻, 促使我国的经济得到又好又快的发展。

参考文献

[1]杨立军, 郭跃年, 杜小泽等.环境影响下的直接空冷系统运行特性研究[J].现代电力, 2013, 22 (06) :39-42.

[2]伍小林.我国火力发电厂空气冷却技术的发展现状[J].国际电力, 2012, 9 (01) :15-18.

[3]马义伟.发电厂空冷技术的现状与进展[J].电力设备, 2010, 7 (03) :5-7.

上一篇:中职生理课堂下一篇:二元制社会结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