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性学习与英语教学

2024-05-10

研究性学习与英语教学(精选11篇)

研究性学习与英语教学 第1篇

一、前言

一直以来,大家总是把课堂和教师当成英语教学的中心,在进行英语知识的学习时,学生是处于被动位置的,“灌输式”教学在英语课堂中十分普遍,学生总是采取死记硬背的方式来学习英语,非常不利于对英语知识的深度研究和掌握。探究性学习和研究性学习在英语教学中的应用,不但培养了学生发现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也更有利于引导学生将所学英语知识应用于日常交际中,提高英语学习的有效性和实用性。

二、探究性学习的特点及具体要求

(一)以学生为中心

探究性学习方式以学生的学为出发点,将学生当作教学中心,围绕学生对英语知识的学习展开教学。探究性英语学习模式鼓励学生基于自身所掌握的英语知识,用自己特有的方式把新知识吸收到自己的认知体系里,并发挥学以致用的精神,通过掌握的知识解决和处理新问题。在探究性教学的过程中,教师扮演的是导演,是组织者,而主演是广大学生,学生是英语教学的主体,在老师的引导下开展英语探究和学习,这对学生学习主动性和自觉性的培养十分有利。

(二)研究对象及内容具有开放性

在探究性学习模式下,英语学习的内容和对象具有很大的开放性,在教学内容和体题材的选择上相对自由,没有固定的框架限制,改变了传统教学模式束缚教学选择的状况,营造了一个自由大胆、创新突破的英语学习氛围,促进了学生在英语探究性学习中的自我超越。在探究性学习环境下,学生可以大胆提出质疑,把自己发现的问题阐述出来,并自主研究处理问题的办法,学会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推动学生创新观念和能力的培养。

三、研究性学习的特点及具体要求

(一)学生自主选择题材并开展研究

题材选择是研究性学习的关键环节,在研究性学习模式下,学生们可以自主选择与自己生活息息相关的话题或者自己感兴趣的内容,从选择的英语学习素材中挖掘问题并提出来。学生提问的内容和方式不设限制,既可以对教材中的内容提出疑问,也可以就其他相关课外话题开展讨论,学生可以从全新的领域出发对英语进行研究,主动权掌握在学生手中。题材的选择好坏对研究性英语学习的效果有着十分关键的作用,因为只有选择学生感兴趣的内容,才能激起学生的研究积极性和主动性,真正使学生提高英语学习效率和质量。也正是由于研究性学习题材选择较灵活这一特点,学生在英语学习上的创造空间变得更广更阔,有利于实现因材施教,根据不同的学生特点制定不同的学习方案,从而收到更好的学习效果。

(二)灵活开展研究,活化学生思维

研究性学习的主要研究范围大部分与广大学生的日常生活密切相关,选择的题材来源比较广泛,学生可以通过不同的渠道,采取不同的学习方法对所选问题进行研究,研究的结果在内容上和形式上都各不相同,这就使学生摆脱了传统英语教学的束缚,为学生提供了更多创新机会。研究性学习不单单是从授课地点和内容上进行改变和创新,同时也引导学生从不同途径,用不同方式来获取知识,促进他们在问题研究过程中主动关心周边生活,观察社会现象,更好地体验人生。反观传统英语教学方式,由于过分强调学习中的固定答案,阻碍了学生的想象力,不利于学生的发散性思维的培养,这就使学生的英语学习停留在书面知识上,不利于学生巩固所学知识并将知识应用于现实生活中。研究性学习为学生提供了一个自由想象大胆创新的研究环境,学生可以在英语研究学习中充分调动发展性思维,独立自主地选择或发明适合自己的记忆单词和学习英语的方法,有效提供英语学习效率。

四、研究性学习与探究性学习的比较分析

首先,在英语探究性学习中,老师扮演着“导演”这一角色,整个英语学习过程仍然是在老师的引导和指挥下开展,探究性学习的内容仍然是由教师来确定的。而英语研究性学习中,老师则扮演的是“第二演员”的角色,学生们在老师的适当指导下,自主选择研究题材,通过科学研究的形式去自主发现和解决问题,并学会学以致用。在研究性学习过程中,老师虽然是指导者和参与者,但是不会发出指令,“第二主角”老师同时参与研究学习,但主动权掌握在“第一主角”学生手中,老师可以协助学生却不能控制学生。其次,与探究性学习相比,研究性学习中学生的主体地位体现得更彻底,老师根本无法预测研究的过程和结果,因此对学生的评价方法也不同于探究性学习。研究性学习的评价通常会采取让学生自我评价或互相评价的方式。最后,两个英语教学模式的侧重点也有差异,英语研究性学习侧重于培养学生深入研究英语知识,提高其学习英语的能力,而探究性学习则强调在培养学生英语学习能力的同时力求探究成果的准确性。

五、结语

英语学习策略研究与网络自主学习 第2篇

一、相关理论研究

1.关于学习策略的研究

(1)什么是学习策略。学者们对学习策略有多种定义。虽然至目前对学习策略还没有一个让学术界及教学同行们一致认可的经典定义,但学习策略应包括以下特征是毋庸置疑的:学习策略指学习者在学习过程中有意识地采取的一系列方法、技巧或措施,以提高学习的效率或效果;学习策略可以是宏观的,也可以是微观的,可以是内部活动,也可以是外部活动;学习策略构成学习者总体的学习方法;学习策略是可以培训和学习的。

(2)学习策略与学习成绩之间的关系。Rubin在研究中发现,成功的语言学习者在心理特征、认知策略、交际策略、社交策略等方面非常相似。文秋芳认为,为了帮助学生提高方法的有效性,教师应该鼓励学生多使用管理策略来监控自己的学习过程。听力、交际、词汇策略训练对学习者策略的使用有明显的帮助,对英语成绩的提高也有显著影响,对低水平学生的帮助大于对高水平生的帮助。Rod Ellis曾说成功的外语学习者对语言的形式和功能操练活动都很重视,能根据学习活动的要求灵活调整自己关注的重点。这就是说他们能够根据自己语言发展阶段、具体的语言任务和语言使用环境而采用不同的学习策略。

(3)学习策略训练。学习策略是可教的。虽然很多学习者在没有经过任何策略培训的情况下有意或无意地使用着学习策略,但多数人对外语学习策略培训持赞成态度。Andrew D.Conhen介绍了三种学习策略训练方法:Pearson和Dole的方法、Oxford等人的方法和Chamot和O′Malley的方法。研究表明,初级学习者、学习较差者和自主学习者更需要策略唤醒和策略培训。南京大学曾于2003年8月举办了我国外语教学界第一次“英语学习策略培训与研究”国际研修班。研修班对学员进行了系统的英语学习策略培训并传授如何开展英语学习策略研究,在外语师生中引起了强烈的反响。文秋芳认为,学习策略不但是可以培训的,而且要长期坚持下去,应成为外语教学课程的一个组成部分。

2.自主学习

Dickson认为,自主学习“既是一种学习态度,又是一种独立学习的能力”。他解释说,态度就是一种对自己的学习做出决策的责任;能力就是对学习过程的决策和反思。网络自主学习是指学习者自行利用网络,主动调控自己的学习行为和过程,独立完成网络课程的学习。学习策略和网络自主学习的相关行为:(1)具备和有效运用元认知策略是实现网上自主学习的关键。网络学习本身转向个体化和自主式,有利于发挥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能更好地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个性化要求。同时也对学生的学习能力和学习方式提出了新的要求,要求学生必须有较强的自主学习能力,即能根据学习要求制定学习计划、根据学习任务选择学习策略、监控自我学习过程、调整学习策略以及评价自我学习效果的能力,而元认知策略的运用是实现这一能力的关键。(2)网络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是元认知、认知和社会、情感等学习策略的结合。网络英语学习要求学生具备学习策略意识,能结合元认知策略和认知策略,实现有效的自主学习。(3)网络学习的交互性和灵活性有助于“以学生为中心”的各种互动。社会、情感策略正可以帮助学习伙伴培养合作学习技能,使用情感控制来完成学习任务。(4)网络技术和网络学习的开放性给学习者提供了运用学习策略,实现自主学习的环境。教师要从传统的知识供应者转变为学生学习的咨询者、学习策略的指导者、学习过程的帮助者以及网络学习的管理者。

二、网络自主学习调查

1.学生对网络自主学习的态度

网络自主学习主要是学生通过校园网或互联网自主地学习和巩固课程内容,参与或完成相应的训练与活动。从调查统计结果看,学生对参与网络英语学习的态度还是很积极的,在调查的6个方面(包括改善学习环境、增加学习兴趣、巩固已学知识、增加自己的学习量、提高自主学习能力、提高综合能力等)很赞成,赞成这种学习模式的百分比大都接近或在90%以上,这是网络英语教学能顺利进行的重要保证。

2.学生用于网络学习的时间

有近30%的学生每周用于网络学习的时间在1小时以内,或从不上网学习,这表明相当一部分学生在网络环境下不能运用元认知策略对自己的学习进行计划、监控和管理。另一方面,学生平时课业繁杂、校内外各种课余活动较多以及由于上网所需客观条件限制,学生并不能随心所欲地在任何需要上网学习的时候实施学习行为也是原因之一。

3.学生网络学习行为

学生的网上学习行为反映他们的网络自主学习能力。在网上学习过程中,大部分学生是做与教材相关的巩固性练习(做习题、看课文辅导),而他们的真正具有网络自主学习特点的学习行为(浏览课件、进相关网站和参加学习讨论)则要少得多,特别是只有6%左右的学生能经常参加网络讨论,能经常浏览课件的学生也只有20%多点。另外通过调查还了解到有相当多的学生不知道有英语学习网站,甚至连校园网上的英语站点都没有进去过,这说明我们对网络学习的宣传力度也影响着学生的参与度。

4.学生的计算机和网络应用水平

大部分学生都能掌握基本的电脑操作和网络应用技术,但很多学生比较欠缺的技能是对软件工具的运用,相当多的学生不会使用网络下载工具,对搜索引擎的认知度也比较低,因而表现为信息检索能力差。究其原因,一方面是学生从整体上对网络学习的认知水平和适应性还较低,动机感不强;另一方面,网络学习资源本身的吸引力还有待加强。

5.网络自主学习中的交互活动

学生在自主学习过程中遇到困难时,大部分还是选择传统方法和老师、同学面谈,或是自己想办法(如看书思考、查阅资料等)来解决。只有少部分学生能运用邮件、留言板等工具求助同学或老师。这说明在网络学习中,大多数学生不能有效运用社会、情感策略来培养自己的合作学习能力。

根据调查,可以得出如下结论,目前学生的网络自主学习状况不太理想,突出地反映在五个方面:一是学生缺乏自主学习的意识,网络自主学习能力较差。二是教师在教学中没能重视有关网络自主学习的知识的传授,特别是没能重视学习策略的培训。三是网络课程的设计有待进一步完善以增加其吸引力。四是网络学习的硬件设施亟待改善。五是学校需建立对学生网络自主学习的监控机制。

据此,我们建议:第一,在当前网络多媒体英语教学中,教师必须对学生进行策略培训。首先是元认知策略的培训。教师必须协助学生制定网络学习计划和任务,确立学习目标并提供检测手段,归纳总结经验教训,帮助学生对自己的学习目标有明确的认识。第二,教师要加强认知策略的辅导。在布置网络学习任务的同时,教师要向学生示范运用什么网络工具,登陆什么网站有什么样的学习材料以及在学习中会用到的学习策略等。第三,要鼓励学生运用社会、情感策略,加强合作学习。教师应努力建立一个活跃的网上社区并参与其中,带领学生亲身体验各种创造性和合作性的英语学习活动,发挥其主观能动性,创建自主学习的良好环境。第四,加强网络课程的设计,网页制作要图文声像并茂,视听说相结合以吸引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要重视对网络学习中学生的人文关怀。第五,学校要及时更新教学设施,改善校园网络环境,为学生提供多种形式的教育信息源和方便快捷的网络服务。第六,加强对学生网络自主学习的监控。要设定严格的教学实施流程,从学习时间、学习内容、交互活动、学习效果等方面对学生的自主学习进行监控和反馈。开发并完善在线学习评价系统,以评价作为主要手段进行学习监控,以此逐步引导学生向真正的自我控制、自我监督的自主学习转变。

参考文献

[1] Cohen A.D.Strategies in Learning and Using a Second Language[M].London:Longman,1998.

[2] EllisR.The Study of Second Language Acquisition[M].Oxford:Oxford University Press,1994.

[3] Holec H.Autonomy and Foreign language learning[M].Oxford:Pergmon Press,1981.

[4] Oxford R.Language Learning Strategy:What Every Teacher Should Know[M].New York:Newbury House,1990.

[5] Rubin J.What the‘good language learner’can teach us[J].TESOL Quarterly,1975(9):41-51.

[6] 江晓红.成就动机和归因对英语学习策略选择的影响.解放军外国语学院学报,2003(2).

[7] 束定芳.外语教学改革:问题与对策.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4.

[8] 文秋芳.英语学习成功者与不成功者在方法上的差异.外语教学与研究,1995(3).

[9] 文秋芳.英语学习策略培训与研究在中国.外语界,2003(6).

[10] 文秋芳,王立非.中国英语学习策略实证研究20年.外国语言文学,2004(1).

高职与中学英语学习与教学对比研究 第3篇

由于受中学的应试教育的影响, 高职学生进校后普遍不太适应大学教学方法, 特别是英语教学。有的学生对英语课堂教学不适应或者适应期过长, 甚至有的学生要求用母语教学等现象。高职新生在学习观念、学习方法、学习态度和学习目的上与高职英语教学不同, 高职英语教学的目的是培养学生能对外交流、能为进一步学习和研究打下基础, 多数高职学生学英语的目的是为了能通过英语等级考试。高职新生在学习英语的方法上普遍带有盲目性和随意性, 英语学习中有死记硬背现象。英语过程中的听说能力是普遍认为较弱的环节。据调查统计, 在一个教学班中, 约1/10的学生能听懂正常语速的英语问题, 并能回答一些简单问题;约3/10的学生只能听懂简单的句子, 但不能用英语进行回答;余下6/10的学生只能听懂一些单词, 但听不懂全句的意思, 更不能用英语进行回答。高职学生中, 普遍认为英语中的“说”在英语中是最重要的。在英语学习习惯上, 高职新生受中学学习习惯的影响, 有的学生把学好英语的希望全部寄托在教师身上, 缺乏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等现象。

2 高职新生英语学习原因分析

2.1 英语教学大纲方面上

教育部针对不同阶段的学生分别制定了不同的标准。针对高中阶段的英语学习, 教育部制定了《普通高中英语教学课程标准》;针对中等职业学校的学生, 教育部制定了《中等职业学校英语教学大纲》;针对普通的高职高专院校, 教育部制定了《高职高专教育基本要求》。针对不同阶段的英语教学制定的一些纲领性文件。这些文件在教学理论、教学性质和教学目标方面大同小异, 其侧重点是不一样。中学阶段重点要求学生掌握一些英语方面的基础知识, 而在大学阶段则强调培养学生的英语应用能力。

2.2 英语教学方法与教学内容方面上

中学与高职学院的教学方法和内容方面是不同的。1.教学方法上, 中学英语教师在教学中是起主导作用, 以讲解为主, 学生自学为辅;高职英语教师是起引导和指导作用, 要求学生有较强的自学能力, 重在学生参与。2.教学内容方面, 中学英语重点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 侧重讲解语法和句型等。高职英语教学重点培养学生综合运用听、说、读、写、译五种能力。3.教材方面, 中学教材大多数都是由国家统一颁发的教材, 而高职学院的教材则各不相同, 有教师自己编写的教材等。这样就会出现个别教材与中学教材脱节的现象, 使得高职新生学习英语感觉力不从心。

2.3 高职新生和教师之间的差异上

中学生大部分属于当地的学生, 学生的英语起点和面对的教学环境以及教师的教育水平大体相当, 学习自主能力较差。高职学生有可能来自全国各地。他们有不同的英语基础, 英语成绩也良莠不齐。在升学压力下, 中学英语教师好好地完成教学任务。高职英语教师大多对中学的教学大纲、教学方法和教材都没有调研, 他们教学不是为了完成教学任务而是完成授课任务。因此, 在课堂教学中缺乏必要的艺术性, 这样就给教学带来脱节现象。

3 高职基础英语与中学英语教学对比

3.1 教学目的不同

高职英语主要培养学生综合运用英语尤其是运用英语听说能力的培养, 除此之外, 高职英语还强调学生要具备较强的自学能力和较强的自制能力, 要求学生能够把英语作为一种交际工具来综合运用, 运用英语提高自身的人文素质和人文修养, 同时要能够运用英语这种工具和别人进行信息交流和思想沟通, 这样就达到了英语学习的终极目标。而中学英语教育在教学大纲和中考、高考的指挥棒下, 中学阶段主要使学生获得基本的语音、语法和词汇, 以及培养学生基本的听、说、读、写技能, 也就是强调学生的双基培养。

3.2 教学方法不同

在高职学院里能够全面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 高职英语教学要求培养学生综合运用英语的能力, 这样就不仅仅限于中学阶段的双基培养, 要求学生具备终身学习英语的理念, 同时还要在学习的过程中重点培养自己运用英语进行交际的听说能力的培养。中学英语教学, 特别是高中英语教学都是以应试教育为主, 毕竟衡量中学英语教学的好坏, 大都以中考和高考成绩来衡量, 这样就决定了教师在平时的讲课过程中, 不得不采用满堂灌的填鸭式教学, 这样教师就成了独角戏的演唱者, 而学生则只能被动地接受教师讲解的各种知识。

3.3 教学过程不同

高职英语教学强调学生的参与意识, 要求讲课过程要把时间给学生, 让学生通过阅读、探索、小组讨论或其它方式来提高自身的自学能力。高职英语则强调重视语篇教学, 教学过程中要以语篇为单位, 要求以语篇为主体, 通过语篇中的人物事件来概括文章的中心思想或文章的写作技巧。课堂上采用全英文方式授课, 授课方法有多种, 如:情景式、交际式、翻译式和功能式等方法。而中学英语教学主要采用传统的讲授方式, 即:老师讲授, 学生听课;教师辅导, 学生自觉时间少。课堂讲解内容以翻译和词法、句法为主, 中学阶段以个别单词或句子为单位的模式。

4 高职基础英语教学对策

4.1 授课方式和方法方面

中学英语和高职英语教学在许多方面有不同之处。高职教师在讲课之前, 先要分析中学英语教学和学生学习的特点, 向学生介绍高职英语讲课或学习方法, 这样帮助学生了解高职英语讲课方式。还要想法让学生们明白, 英语成绩是靠学生通过自身不懈地努力来学会的, 学习成绩的取得主要靠学生自己, 而不能够依赖教师的讲解。在英语教学的过程中, 英语教师在上课前, 不要急于讲解英语学习的知识内容, 而应该和学生做好心灵上的沟通, 和学生建立良好的关系。要把英语学习方法传授给自己的学生, 对学习的过程进行一定的指导。在日常授课过程中, 要把预习、听课、练习和课后作业给学生安排清楚, 让学生学会自己学习的习惯。

4.2 激发学生兴趣

学生英语学习兴趣与学习积极性的提高, 主要与教师的教学方法有着密切的关系。教师要时时处处激发学生的兴趣。教师可以采用灵活的教学方法, 借助先进的教学手段, 调动、激发学生, 鼓励学生参与课堂。在刚刚进行英语课堂授课的时候, 要多多鼓励和表扬学生。同时, 因为学生是来自五湖四海, 教师一定要有耐心和恒心, 想方设法通过多种教学手段矫正学生的口语不足之处。教师可以鼓励学生多听多说VOA或者BBC英语电台, 可以利用现代教学媒介和手段, 将英语课中的听、说和视结合起来, 使英语课灵活生动, 学生学习兴趣浓, 有助于英语的进一步学习。

4.3 强化听说, 弥补学生不足

要说中学和高职英语教学的衔接的关键就是听说能力了, 这是中学生最薄弱的英语环节, 毕竟在中学阶段不在强调听说能力的培养, 在应试教育模式下的中学生大都以研究题型和语法为主, 因此他们的听说能力相对来说都比较的薄弱。在日常的授课过程中, 英语教师要鼓励学生多听多说, 比如课前可以让学生轮流演讲, 同时可以提问其他学生一些演讲内容, 以提高学生的英语口语表达能力和听力理解能力;还可采用多种方法培养学生的心理和人文素养。

4.4 因材施教, 对症下药

随着社会的飞速发展, 我国的教育事业也取得了巨大的进步, 尤其是在基础教育方面, 国家已经加大了投资力度。除了加快农村地区硬件设施建设, 还为农村地区安排了越来越多的特岗教师和三支一扶的优秀高职毕业生。因此, 我国目前中学生英语能力已普遍提高。有的学生, 尤其是大城市的学生, 进校前就已通过了全国英语等级考试 (Public English Test System, 简称PETS) , 有的进校后不久就通过英语了四、六级考试。所以, 对于不同等级和不同能力的学生要做到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在英语教学过程中, 不仅要注意对能力水平较低的学生进行强化训练和积极培养, 还要注意对高层次水平的学生进行拔高, 尽力让他们根据自身的需要努力拓展丰富的英语知识, 这样才能真正做到因材施教。

总之, 高职英语教学应该多向学生灌输英语是工具和实践课的理念, 一定要让学生们明白高职英语的学习不同于中学英语。因此, 学习英语应该成为高职学生日常生活的一部分。同时, 在教学的过程中, 高职英语教师应该以学生为主体、以学习为中心, 教师要建立有自己特色的高职英语教学体系, 让学生由“苦学”变成“乐学”, 让学生的学习理念由“要我学”变成“我要学”。此外, 要灌输刻苦学习英语、培养自身毅力的观念给学生, 让高职学生学会随时学习, 自主学习。高职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还应该在发展学生阅读量和书面语的基础上提高学生的口语水平。高职教师不但要丰富学生的口语知识, 同时还要注重让学生增加阅读量, 提高书面语的阅读和写作水平。

摘要:英语教育在我国的教育中具有十分特殊的作用。然而在大学、中学和小学各阶段的英语教学中, 教学脱节现象客观存在。通过对高职学生英语学习现状分析, 对高职英语与中学英语教学进行了对比研究, 寻找英语教学脱节的原因, 并进行了高职英语教学策略探讨。

关键词:高职英语,教学,衔接,研究

参考文献

[1]张楠.大学英语教学与中学英语教学衔接问题之我见[J], 考试周刊, 2010, (3)

[2]韩利伟.高职大学英语与中学英语教学衔接问题研究[J], 外语教学与研究, 2010, (8)

[3]绍有学.大学英语与中学英语教学的衔接问题及其对策[J], 黄山学院学报, 2006, (12)

[4]王向林等.大学英语与中学英语教学衔接问题之我见[J], 中国电力教育, 2009, (2)

研究性学习与高中地理课堂教学 第4篇

研究性学习是一种探究性、开放性的学习方式。它提供给学生更多获取知识的渠道和方式,在了解知识发生和形成的过程中,推动他们去关心现实,了解社会,体验人生,并积累一定的感性知识和实践经验,使学生获得了比较完整的学习经历。同时,在学习中将培养学生一种探究性、开放性的学习方法和思维方式。

一、在课堂教学中体现“研究性学习”的三个原则

如何在平时的课堂教学中体现研究性学习的思想和方法,已经有不少教师作了努力和探索。笔者认为,在这样的教学实践中应遵循三个原则,这就是“互动性原则”、“实践性原则”和“不唯一性原则”。

关于“互动性原则”,是指在课堂教学中彻底打破教师一言堂的局面,真正做到师生共同参与、共同探究。而不仅仅是由教师提出问题,学生按照教师规定好的思路进行思考,最后得出教师规定好的答案;也不仅仅是把原本由教师讲授的内容改为学生讲述。要真正做到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处理好师生在教学活动中的关系,做到师生平等、共同探究。探究的目的主要不是为了得出结论,而是重在探究的过程,重在探究过程中掌握获取知识和认识世界的方法。

关于“实践性原则”,我国的基础教育曾走过弯路。在过去的几十年里,我国基础教育的教材,普遍存在知识陈旧、理论脱离实际等问题,加上注入式、满堂灌的教学方法和死板、单一的检测手段和评价标准,使我们培养的学生尽管花费了不少时间,读了不少书,但大多跳不出单一的教科书和广大教师为他们编制的问题范畴。所以说,我国的青少年,在接受12年基础教育的时间里,很少有机会去接触实际、接触社会。这不仅使他们所学的知识脱离时代、脱离生活,缺乏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而且,使他们错过了培养人格、锻炼品格的最好时机。因此,我们应该转变教育观念,在地理课堂教学中,尽可能多地挖掘教材中可以联系实际的内容;尽可能多地收集社会现实生活中与教材内容相联系的素材,并把它们运用到日常的地理课堂教学中。

关于“不唯一性原则”,是针对我国基础教育的现状提出的。在长期的以考试为中心、以教师为核心的教育教学中,我们的学生已经形成了一种思维定式:所有的问题都有答案,并且只有一个标准答案。这和丰富多彩、纷繁复杂的社会生活实际显然是不相符的。例如,对于“宇宙”的范围内到底包括多少天体系统?这样一类问题,人类由于受到观测手段的限制,还没有非常准确的答案。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空间探测手段地进步,人类对宇宙的认识将会不断扩大和深入。再如,对于“大气保温气体使全球变暖”这一论题,目前科学家还存在两种截然不同的看法。如果这些问题都用“唯一性”思维定式进行思考,不仅违背实际、违背科学,而且,对于学生的创新思维、探索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都是十分不利的,还会极大地抑制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

现在,中国基础教育已经站在一个新起点上,以课程社会化、生活化、综合化为趋势,以教材现代化、多样化、个性化为特点的高中课程改革已经在全国启动。目前正在执行的课程标准、教学设计和正在使用的各科试验教材,虽然还只是过渡方案,但已经能够比较明显地体现出这一特点。

二、“研究性学习”方式在课堂教学中的应用

把各种取之于社会实践的课题运用到课堂教学之中,往往可以将上述三个原则综合考虑、综合运用。笔者曾利用英国中学理科革新教材(社会中的科学和技术)中的有关内容和同学们一起讨论、共同探究,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这是一个厂址选择的问题。教材在给出了大量有关“食盐”及“食盐化工”等背景资料(略)之后,提出:

某公司正考虑在某镇附近建一新的食盐及食盐化工厂。下图给出了某镇的一部分地图以及一些有关的资料。请对照地图和资料,以4人为一组讨论:图中“公司提出的地点”和“议会提出的地点”相比,哪一个方案更合理。4个人扮演的角色分别是:公司法人代表、工厂管理人员、议会代表和社区代表。讨论之后进行大组汇报。

问题提出后,同学们的学习积极性被极大地调动起来,相互之间展开了热烈的讨论。教师巡回到各组之间,以平等的身份、认真的态度参与到同学们的讨论之中,和他们一起学习、共同探究。与此同时,教师有意识地进行一些有针对性的指导。主要是研究性学习方式和思维方法的指导。重点放在:1世界上的事物都是由多因素构成的。因此在考虑问题时,必须进行多方位的思考,要综合已有的知识来解决正在研究的实际问题。这样,同学们掌握的知识就不再是孤立的、互不联系的内容,而是相互间有密不可分的关系,能够在解决问题过程中共同发挥作用。2解决问题的方法往往不是单一的。从某种意义上讲,就是比较各种解决问题的方法的利弊得失,从而优选出最佳方案。这样,同学们的思维就不再是单一的、僵化的,而是活跃的、舒展的,这有利于他们创新思维的培养和发展。3因为自然环境和人文社会都是纷繁复杂的,而且,任何事物自身都具有它固有的两面性,所以,我们分析任何问题都应该采取科学的、辩证的、全方位的态度和方法。这样,不仅有利于同学们正确的思维方法的养成,而且,有利于他们形成正确的世界观。

在第二节课上进行大组汇报,同学们争先恐后地发表自己的观点和意见:扮演公司法人代表的同学,从工厂经营必须取得更大利润的角度,希望工厂建在距原工业区较近的地点;扮演工厂管理人员的同学,从方便原料采购和产品销售的角度,建议工厂建在距交通线较近的地点;扮演议会代表的同学,从保护绿化的角度,呼吁新建工厂不能破坏树木,工厂应建在沼泽地;扮演社区代表的同学,从维护社区环境的角度,要求工厂建在与常年风向相垂直的郊外。之后,在自由发言时间,同学们比较了上述意见的利弊得失,一致认为,虽然从他们各自的利益出发,提出的方案似乎都有道理,但是,综合大家的意见,从整体、全面的角度看问题,还是公司提出的地点比较合适。

高中生物教学与研究性学习的开展 第5篇

【关键词】研究性学习 生物教学 糖尿病

研究性学习是新课程标准倡导的一项综合实践活动,是一种以学生自主选题,重在体验中学习的过程。生物教学中运用研究性学习,可以结合教材有关内容,对于具有研究性的生物学问题、生物现象,予以探索和解决,促进学生主动参与、自主研究、自我完善,使学生充分体验探究的乐趣、成功的愉悦,在科学态度、合作精神、观察能力、动手能力、实践能力、逻辑推理能力、解决问题和决策能力、科学素养和人文素养等方面得到全面发展的教学形式。

一、生物教学中研究性学习的课题选择原则和实施方法

生物教学的研究性学习实质上是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以学生为主体,从社会、自然和生活中选择和确定专题进行研究,在体验式学习和研究式学习中自觉主动获取信息和知识,处理信息应用知识,从而培养和提高自身能力的学习方式。

开展生物教学的研究性学习的过程包括课题的选择、研究的目标及策略、资料的收集、整理及分析、评价和体会等几个阶段。下面就课题的选择和实施方法,谈谈一些做法。

1.课题选择的原则

(1)科学性原则:指要有一定的科学依据、科学研究后才可确立为研究课题,不能仅仅是凭空想象或想当然就草率立题。

(2)可操作性原则:课题的选择要根据学生自身的知识水平和能力,切合实际情况的环境、能力、条件等方面。如生物工程和转基因生物对条件的要求是相当高,一般的学校是不可能完成的,这时不如采用转基因蔬菜的市场需求前景分析为课题。

(3)独创性原则:选题可以根据自己独特的见解,确立一些别人没有做的课题,或在别人研究的基础上,运用不同的切入点,从不同的角度或运用不同的方法研究出新的课题,得出新的成果。

(4)针对性原则:指选题要有针对性,要明确,决不能含糊不清,立题要小、细、精。

2.实施方法

在研究性课题确定后,实施过程中要因题施法,对不同类型的课题,灵活运用不同的方法。常用的方法有:

(1)调查法:运用这种方法的课题有:农村生活垃圾处理情况调查,安义潦河水葫芦的危害及处理,腌制食品与人体健康等。

(2)实验法:加酶洗衣粉洗涤的最适水温,动植物标本的制作,无土栽培与矿质元素对植物生长的影响等课题就可以采用实验的方法。

(3)观察法:这种方法可运用在植物向光性、向水性等课题的研究中。

(4)比较研究法:如水果贮藏方法的研究,几种市售护肤品护肤效果及安全性的比较研究等。

在研究性学习的实施过程中,通常是多种方法渗透运用,这要根据实际情况而定。

二、生物教学中研究性学习的运用

开展“研究性学习”,要求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发现问题、探究问题、获得结论,教师必须把这种学习方式有机地运用于各年级的生物教学中。

1.生物课堂教学中的研究性学习

根据教材的内容,挖掘题材,确立研究课题,指导学生开展研究性学习。

在学习“组成生物体的化学元素”一节,可设计“碘盐与人体健康”、“补铁与补血”等,指导学生开展调查。“细胞衰老”一节,设计“老年人的饮食生活”,组织学生到敬老院调查老年人的健康状况,观察老年人的身体特征,如白发、老年斑等,分析衰老的原因,怎样从饮食保健方面入手,延缓衰老。“新陈代谢”一章,又有许多方面可以开展研究性学习,如在讲授“酶的性质”时,本人让学生先做“比较过氧化氢酶和Fe3+的催化效率”和“探索淀粉酶对淀粉和蔗糖的作用”这两个实验。学生在实验中观察试管的变化,比较哪支试管产生的气泡多?淀粉酶是否能催化蔗糖水解?学生通过实验,总结“酶的性质”,对酶的高效性和专一性有了较深的认识和理解。再如“提取叶绿体中的色素”时,让学生分别做两组实验,一组加入碳酸钙,另一组不加碳酸钙。观察比较两组实验的变化,得出碳酸钙在提取色素中的作用。

通过研究性学习,学生对课本的知识有了深层次的了解和领悟,发现问题、质疑问题、研究问题、解决问题的理念和能力,在不断地提升,延伸扩展思维。

2.生物科技实践中的研究性学习

生物学知识来源于自然界、生活中,生物学习要紧扣社会,观察生活形象,关注社会热点,开阔视野,勤于思考,乐于研究,在学习中研究,在研究中学习。在生物实践生活中,选择课题,开展研究性学习。

(1)环境保护与污染方面:水葫芦的危害及处理,生活污水对水生生物的影响,垃圾回收与再度利用的研究,水华的成因及对策。

(2)农业生产方面:豆科植物的固氮实验研究,安义丛玉蔬菜的销售前景调查,蜜蜂的饲养研究。

(3)人体健康与生活方面:饮用水与健康,流感,骨髓捐献,中学生肥胖发生情况调查,中学生患“青春痘”的成因与防治。

(4)生物科技方面:转基因作物的培养,关注干细胞的研究进展,生化武器与世界和平。这一方面的研究性学习可以采用资料整理的形式来完成。

通过对生物实践活动的开展,为学生进行研究性学习创造了学以致用的平台,激发他们创新思维的形成和发展,提高他们的实践能力。

三、研究性学习的案例分析

在进行生物教学中,组织学生开展了多次的课题研究,既活跃课堂气氛,又丰富学生的课外生物知识。“糖尿病”的研究性学习是其中之一,结合潮汕地区糖尿病多发情况,让学生深入农村调查研究,了解糖尿病病人,从而获得糖尿病的实质知识。

内容:糖尿病病因的调研

目的:学习血糖调节的知识,了解糖尿病的病因、症状、危害及防治。

步骤:

(1)学习有关血糖调节的知识。

(2)了解糖尿病的诊断与高血糖及糖尿的主要区别。

(3)调查某一群体对糖尿病的认识。

(4)阐明引起糖尿病的主要原因及目前医学界对糖尿病病因的研究及治疗手段。

学生们经过调查研究,查阅有关资料,上网查询,走访医院,了解糖尿病病人的饮食起居,获得了关于糖尿病的知识:

(1)糖尿病:诊断糖尿病时,只有同时出现了持续性的高血糖和糖尿,并排除了其它病变的可能(如肾功能障碍等),才能判断为糖尿病。

(2)引起糖尿的主要原因:

①病理性糖尿,常见的有胰岛B细胞受损导致胰岛素分泌不足的糖尿病。

②肾性糖尿,某些肾病所致的肾小管重吸收机能降低,糖的肾阈值下降。

③由于垂体前叶、肾上腺皮质及甲状腺功能亢进时,所分泌的对抗胰岛素的激素过多所导致的高血糖和糖尿。

(3)导致糖尿病病人血糖升高的根本原因:胰岛B细胞受损,导致胰岛素分泌不足。

(4)糖尿病病人的主要症状:多食、多饮、多尿、体重减少。

(5)糖尿病的危害:易出现多种重症的并发症,如高血脂症、血栓、糖尿病高渗昏迷等。

(6)目前治疗糖尿病的有效方法:调节和控制饮食,结合药物治疗。

通过开展“糖尿病”的研究性学习,使学生对人体血糖的调节有了更准确的理解。在结束调查的总结讨论会上,学生们都谈了各自的认识,对糖尿病的治疗方法上提出了很多建议,大多学生迫切希望基因治疗、修复受损的胰岛B细胞等技术的早日成熟,并能运用到临床中,有的学生还表示今后努力学习,打算将来在这一领域中有所成就。

总之,在生物教学中运用研究性学习,使学生从接受型到研究型的转变,并得到不断的发展、完善、成熟,有利于提高学生良好的科学素养,有利于学生学习个性化的形成和科学探索精神的培养,从而使学生在实践研究在增强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研究性学习与高职英语教学的契合点 第6篇

关键词:研究性学习,高职英语教学,契合点

虽然研究性学习属于引进国外的教育理念,但在国内的教育界,关于其研究也不少,大致分为两类,一是关于研究性学习的理论研究,如张肇丰(2000)对研究性学习的产生背景、内涵、基本特征、时代意义作了分析;陈志科(2003)对研究性学习所作的研究也有类似的论述;李黎波(2004)专门对研究性学习的评价原则作了初步的探讨。另一类是关于研究性学习的实施总结或建议,张兴华(2002)从研究性学习的定位、师资等问题进行了有意义的思考;最近专门针对于高职英语的研究性学习的应用也有学者探讨,如熊苏春、谈慧娟(2007)就研究性学习的发展与高职英语教学的应用进行了讨论;郭能辉(2007)也作了类似的研究分析。他们对研究性学习都进行了有益的探索,但对于研究性学习与高职英语的结合的实际问题还有待探讨。

一、研究性学习的内涵与特点

“研究性学习”是“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从学生生活和社会生活中选择和确定研究专题,主动地获取知识、应用知识、解决问题的学习活动”。这是教育部文件《普通高中“研究性学习”实施指南(试行)》(以下简称《指南》)对“研究性学习”涵义的界定。研究性学习的特点显而易见,一是实践性,研究性学习直接立足于学生的现实生活,而不是间接从书本上去学习;二是自主性,学生自己主动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选择专题,而不是由老师来规定;三是探索性,研究是发现问题以确立专题,调查研究,最后解决问题的过程。《指南》说明了三种研究性学习组织形式:小组合作研究,个人独立研究,个人研究与全班集体讨论相结合。学生自己探索新的未知领域,形成自己的独创见解或新的发现,而不是被动地吸收前人经验知识。由此可见,研究性学习对于培养学生的兴趣爱好、独立思考能力,以及提升创新意识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在高职英语教学中科学合理地应用研究性学习尤为重要,一是可以提高学生英语的水平,二是可以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应用能力,从而促进其本专业的学习创新。然而,从其概念中也可以看出研究性学习不是没有教师指导的单独学习行为,而是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主动地学习行为。但研究性学习并不等同于研究性教学,研究性教学是教师指导为主,起主导作用,而研究性学习却是以学生的积极主动选择为主,教师指导为辅。因此,在实施研究性学习中,就要特别关注教师指导与学生主动学习的结合问题。第二个问题就是如何去选择和确定研究专题,要考虑学生的水平,量力而行,具有可操作性。发现问题是关键,解决问题是目的。第三个问题就是研究性学习是否只是从学生生活中与社会生活中选取专题,而课本所学知识就可以不顾,这就是教材与学生生活和社会生活的结合问题。学生、教师、教材在研究性学习中都是不可忽视的,必须加以考虑。

二、高职学生的英语学习状况

(一)英语基础普遍薄弱

高职学生主要来自于高中学习成绩较差的学生和“三校生”。他们的英语基础普遍较差,特别是“公外”的学生,他们当中有的连发音都不过关,单词语法更不用说。据笔者的同学反馈,他在江西广播电视大学兼职时期带的两个班,一个是广告设计班,一个是新闻采编班,他们属于文科,但在作文当中,简单的语法错误、单词拼写错误却屡见不鲜。两个班共70余人,女生占70%,但成绩比较好的也就10来个。另外,也有江西工业职业学院的老师反映,她所教的两个班,机电一班和二班,更是如此,共109人,成绩稍微好些的也就是15个左右,他们属于理科,一个班全部是男生,另一个班除了两个女生外也全是男生。还有,高职学生的英语水平相差较大,成绩较好的有80多分,而成绩差的竟然只有10到20分。这种情况也普遍存在于其他职业院校。

(二)英语学习动机不足

高职英语的学生因为本来英语基础就比较差,他们当中80%表示对英语学习失去信心或兴趣,还有一部分学生想认真学习英语,但由于方法不当或缺乏耐心最后还是选择了放弃。另外,有一部分学生视公共高职英语为副科,不是他们的专业,也就没认识到高职英语的重要性,学习英语是出于无奈。总而言之,高职学生的英语学习动机严重不足,从而导致英语学习的积极性普通较低。当然还有一个比较重要的原因使学生的动机不足,那就是高职英语教师的水平与教学方法问题,各个职业院校为降低教学成本,外聘部分兼职英语教师来担任公共英语教师,而职业院校对于兼职教师的管理不够完善,基本属于放任的状态。

因此,教师要在高职英语教学中应用研究性学习,必须充分考虑高职学生原有薄弱的基础,以及英语学习不足的动机情况。提高对高职英语的重视程度,激发学生兴趣,调动其积极性,由易而难,循序渐进,教与学有机结合才能使研究性学习行之有效。此外,虽然研究性学习专题直接来源于学生生活与社会生活,但也离不开一套适合高职学生的英语教材,必须以教材为依托,进行研究性学习的扩展,因此,对于教材的特点的分析颇有必要。

三、研究性学习与高职英语教学的契合点

以上分析了各高职院校中学生英语学习存在的问题,还有一个不可忽视的重要因素就是教师的作用,研究性学习的实施需要教师角色的转变,这就是研究性学习与高职英语教学的第一个契合点,即学与教的契合点。笔者根据高职英语教学目标,以《当代高职高专英语》为依托,以江西广播电视大学广告设计与新闻采编两个班为典型,结合学生专业,探讨研究性学习与高职英语教学的三个契合点:学与教、间接经验与直接经验、英语学习与学生专业。

(一)研究性学习与教师作用

目前高职高专英语教学还是基本上停留在以传统单向教学为模式、课本单词语法教学为主体、应试教育为目的,忽视了学生学生听说能力的培养。可由于高职学生不同于中学学生,不存在升学压力,加之,学生的英语底子普遍比较差,以教师权威与考试来强求学生学习英语行不通。这就需要教师转变课堂主导的角色,成为学生的心理的朋友与学习的组织者,把英语学习融入教学当中,为高职英语研究性学习创设民主的氛围。以第一册第一单元“College Life”为例,笔者先让学生畅谈大学的生活的一些感受包括一些趣事,把他们心里的想法用英语写在黑板上,进而让他们填写学习英语遇到的困难,分为语音、语法、听力、口语阅读、翻译几个方面,并以实例来说明学习英语不怕起点低,解除他们学习英语的心理障碍。并根据每个学生的弱点来纠正他们的错误,真正做学生学习英语的心理朋友。并且要做学生学习的指导组织者,这包括任务的协商、活动的指导、学习的协助。根据学生的个人能力和特点来指导,性格比较开朗的,让他们自己组织实践调查;性格内向的,可以适当安排与其他同学合作等。

(二)研究性学习与英语教材

研究性学习强调直接从学生生活和社会生活中选题,而作为非英语国家的外语学习,语料主要来源于教材创造的语言环境,因此,高职英语的研究性学习要以适合学生水平的教材为语言知识为载体,在掌握基本的语言知识技能的基础上,进而开展专题性的研究性学习,而不是脱离教材。如围绕《当代英语》中“College Life”这个主题,在讲解关于大学生活的词汇、语法、篇章之后,教师可以让学生展开各种有关的实践活动,组织形式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及能力水平采取个人、小组、个人与集体结合的方式,并灵活发挥学生自身的优势及专业特色。如果学生的英语水平较好,就可以设想给国外一个朋友写一封有关大学生活体验的英文信;如果学生社会活动能力较强,就可以设计调查问卷,考查大学生普遍的心理状况,然后写一份英语的大学生生活问题报告,可以采取小组合作的形式;还可以让几个班一起举办有关大学生活的演讲比赛,老师做评委等。

(三)研究性学习与学生专业

开展高职英语的研究性学习,教师既要看到学生的英语水平普遍较差的状况,也要看到学生自身的优势,要善于充分利用这些优势及特色。作为“公外”的高职生都有自己的专业,在某种程度上都是他们的强项与重点,英语的学习被他们看成是“副科”,不是学习精力的投向范围。若能把高职英语研究性学习与学生的专业灵活结合,不但有利于激发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而且能促进其本专业的学习。例如,围绕“College Life”这个主题,在新闻采编班,教师可以让学生自己模拟记者进行课外采访,而后进行文字编辑,制作板报,他们可以自愿组成几个小组,进行评比,老师当英语顾问;在广告设计班,可以让学生发挥自己的想象为学校设计一副宣传大学校园生活的广告,既可以自己个人完成,也可以小组合作,但必须有英语的说明,既可以是在广告上,也可以是展出时讲解,教师提供英语帮助;在评比时可以请学校的专业教师参加。这样的英语研究性学习起到了一举两得的效果。

四、结语

在高职英语教学中进行研究性学习,必须充分考虑学生、教师、教材在其中所发挥的重要作用,既看到学生薄弱的英语基础,又要充分发现和利用学生自身的优点及专业特色;教师既是学生英语知识的传授者,更是学生的组织者和顾问;学校在鼓励学生从事社会生活实践的同时,也不能忽视英语教材的选用。总之,高职英语研究性学习应该处理好三个契合点的关系:学与教、直接经验与间接经验、语言学习与学生专业,更好地为生产、技术、服务、管理等方面培养应用型人才。

参考文献

[1]张肇丰.试论研究性学习[J].课程教材教法, 2000, (6) .

[2]陈志科.研究性学习研究概观[J].天津市教科院学报, 2003, (5) .

[3]郭能辉.研究性学习在高职公共英语教学中的应用[J].文教论坛, 2007, (7) .

[4]熊苏春, 谈慧娟.研究性学习的发展及在高职高专英语教学中的实践应用.江西行政学院学报, 2007, (4) .

[5]李黎波.研究性学习评价原则初探[J].黑龙江教育学院学报, 2004, (23) .

[6]张兴华.关于研究性学习实效性的思考[J].中国教育学刊, 2002, (2) .

[7]张英.浅谈高职高专英语教学改革[J].太原城市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05, (63) .

研究性学习与英语教学 第7篇

英语作为一种语言工具,有很强的实用性。传统英语学习主要以教师讲解为主,对英语的实际交流功能注重不够,学生在英语学习过程中主动性和自主性得不到较好的体现、发挥,大大降低了英语的学习效率。随着信息和网络技术的迅猛发展,借助魅力四射的网络优势,网络英语学习也掀起了一场成人学习模式的革命。网络学习是未来学习发展的一个重要方向,它有着传统学习所无法比拟的诸多优势。同时,随着国际经济、文化、思想的相互融合、渗透,国际间的交流合作越来越广泛,社会对英语的综合能力要求也日益增强。为适应社会发展需求,网络英语学习由于其不受时间、空间的限制,成为许多成人学习英语的选择。为了与其他利用网络资源开展自主英语学习的学习者区别开来,本文探讨的网络英语学习者,特指在网络教育学院内有组织、有计划地参与网络英语学习的学习者。现代远程英语学习是以网络为基础的一种全新的学习模式,辅助传统学习,以学生自主学习为主,构建自己的英语知识体系。

2. 传统英语学习的内涵特征及其优势和劣势

2.1 传统学习的内涵特征。

目目前前我我国国教教育育中中所所谓谓的的传传统统学学习习模模式式,主主要要是是指指在在二二十世纪五十年代,前苏联教育家凯洛夫为代表的教学论理论为基础,结合我国的实际情况,逐步发展形成的以“教”为主、并以知识教学为主要目标的“封闭式”的课堂学习模式。在英语学习中也是采用这样的模式,这种传统学习模式先后经历过多次教育改革的冲击与变革,特别是改革开放以后国外许多现代教育理论的渗入,尤其是教育技术的介入,使传统学习理论有了不同程度的改变。但是以“教”为主的教育思想与学习观念及其形成的模式,仍然在不同程度上占着主导地位。

2.2 传统英语学习的优势。

传统英语学习的优势主要表现为:第一,教师都是接受过专业训练,能按照教学论原理以班级组织和课堂教学形式有目标、有计划、有重点地开展教育、教学活动,以保证学生顺利地学习。同时,学科教学十分重视知识的系统性,因而可以使学生获得比较系统、扎实的基础知识。第二,传统英语学习是一种人性化的学习模式,它可以给学习过程带来更多的感情色彩,对提高师生互动和生生互动的效果大有帮助。第三,对培养学生的集体主义荣誉感和协作精神、奉献精神,形成良好的世界观和完整的人格都有着决定的作用,教师可以通过自身的行为和语言给学生灌输为人处世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第四,对于学生课堂提问和交流,以及教师在第一时间掌握学生的学习情况也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以上均是传统英语学习特有的优势,也是网络英语学习难以替代的。

2.3 传统英语学习的劣势。

传统英语学习的劣势主要表现为:第一,教师无法随时检查学生的技能操作和英语学习效果,书面作业的批改比较困难(王守仁,2000:21)。第二,上课学习时间固定。学生没有自由选择的权力,没有灵活的空间,只能按照学校规定的时间上课。同时学生必须跟着整体的学习进度,按照同样的进程学习,不能根据个人的实际情况调整学习的进度,很容易落后。第二,它是以“教师为主宰课堂教学的中心”,学生处于被动的“接受式”和“被填灌式”的学习状态。教师按照自己的计划教授每一节课,单方面地传授英语知识,学生只能被动地接受,失去了学习语言的实际意义。第三,学生在英语学习中主动性和积极性难以发挥。教师不能因材施教,很难使处于被动地位的学生产生学习热情。此外,这种训练所强调的是整齐划一的结果,剥夺了学生主动创造性的发挥,学生的课堂学习是被迫的,鲜有兴趣可言(王守仁,2000:21)。第四,死板的教学方式,单一地通过课堂授课的形式传授英语,获得英语知识的途径狭窄。第五,学习内容受教学大纲规定的限制,是“以书本为中心”,学生学习局限于书本知识之内,这就形成了“封闭式”的教学方式,既不利于联系社会生活实际,也不利于学生个性发展和因材施教;教学侧重于知识结论、轻知识过程与能力培养,所以容易导致高分低能的现象。学习内容与实际脱钩,使得课堂表现良好的学生也很难在现实中学以致用。第六,教与学之间缺乏交流。由于时间、地点和课堂学生人数等因素的限制,课堂讨论无法进行,教师更多的是采取满堂灌的方法,把有限的时间用在教学上,而忽视了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之间在学习内容和学习方法等方面的交流和沟通。最后,不合理的评估方式,虽然学生在整个学习过程都有监督,但无法针对单个学生的具体问题作分析。以上是传统英语学习存在的严重不足。

3. 网络英语学习的内涵特征及其优势和劣势

3.1 网络学习的内涵特征。

所谓网络学习,是指在二十世纪九十年代后期,在全球互联网以及我国社会信息化迅速发展的基础上,以计算机多媒体技术和网络技术为核心的信息技术进入了我国教育领域,它是以网络资源为学习的主要内容,并在建构主义、人本主义等学习理论指导下的以“学”为主、以发展学生能力为主要目标的“开放式”远程教育。所以它属于互联网的远程教育范畴。

3.2 网络英语学习的优势。

网络英语学习的优势主要表现为:第一,网络的发展冲破了英语学习的时空的束缚。传统英语学习以教室为中心,形成了“同一地点内教与学”。网络突破时空限制,极大地扩展了学习的空间,使得学校和整个社会联系在一起,打破了学习空间的封闭性和学习时间的分割性,更多的人有机会接受教育,从而扩大教育规模,提高教育效益。第二,英语学习内容的多媒体呈现。在网络英语学习中,文本、图形、图像、动画、声音、视频等多种教学信息,多层次、多角度地对学习内容进行描绘。信息资源的超媒体性和非线性,使得知识信息的组织呈现层次网络状,这有利于促进学生记忆的发展,并且具有变远为近、化大为小、变虚为实、化动为静的功能,将复杂抽象的概念具体化、形象化,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加深其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学生可以眼见其形,耳闻其声,调动多种感官共同参与认识活动,系统地掌握知识,提高教学质量。第三,英语学习模式的个性化。网络英语学习的出现,使得很久以来人们所期待的“在自己的地方,在自己的时间里,按自己的步调学习英语”这一愿望变成了现实,网络英语学习改变了传统英语学习中教师仅靠一支粉笔、一块黑板、一张嘴,进行“传道、授业、解惑”的单一模式,以“学生为中心”,以“学生的学”为核心,依据个性化的原则进行教学,充分发挥学生学习英语的主动性和参与意识,调动他们的内在学习要求,激发他们的探究热情,开发他们的认知潜力,改变那种“一个进度,一个标准”的旧体制。第四,网络学习更加突出了学习者的主体性(王守仁,2000:24)。实施网络英语学习后,新的学习手段促成了新的教学方法,教师主导的课堂讲授法转变成了以学生为主体的学习法。在传统学习中,学生处于被动接受过程。而在网络学习中,学习过程由学生自己控制。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语言能力决定学习进程,有利于因材施教。教师的作用则从课堂讲授转变为个别辅导。第五,英语学习方法的灵活性。网络英语学习提供了交互性灵活的学习环境,它能实现教学信息与学生、学生与学生、教师与学生之间即时的、异步的交互,学生可以通过计算机网络向辅导教师提出问题、回答问题,在同学之间讨论问题或进行协作学习,教师可以随时查看每一位学生的学习进程,并根据学生的学习情况,修改自己的教学计划和教学内容。第六,学习管理的自动化。计算机网络的数据库系统具有自动管理和互动管理的功能,学生的网上学习、选课、成绩查询、学籍管理、作业和网上考试都可以通过学习网络平台实现。以上都是网络英语学习所具备的无可比拟的巨大优势。

3.3 网络英语学习的劣势。

网络英语学习的劣势主要表现为:第一,学生学习目标不明确,学习时间无法保证(欧洁,2006:59)。在传统英语学习中,学生的学习进度和内容有严密的教学计划,但在网络英语中,要达到这个目标很难。大多数学生还没有真正了解网络学习的特点,不能合理、科学、有效地安排课程的学习时间、内容等。第二,缺乏有效的网络英语学习手段,学习缺乏计划性和系统性(朱晔,2005:25)。由于在参与网络英语学习前,学生长期接受传统的课堂学习,早已习惯了教师在他们的学习过程中起主导作用,因而无法适应教师远离自己、不能及时获得有效的学习,支持这个新情况,感觉学习上失去了主心骨,造成自己处于无所适从的学习状态之中。这个状态表现为学生不会围绕网络教育学院的教学计划安排自己的课外学习,整个学习计划缺乏计划性和系统性,不知道应该何时学、学什么、如何学等,导致学习效率低、学习效果差。第三,缺乏解决学习问题的手段和方法。在英语学习中一旦出现问题,大多数人不是回避就是忽略问题的存在,不主动、积极地寻求必要的措施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实际上,只要掌握了英语学习策略,这些问题中的绝大部分是可以由学习者自己解决的。第四,学生不能充分利用“学习交流平台”(胡华芳,2008:133)。学习交流平台包括网络上师生互动的平台;通过电子邮件和MSN、QQ等软件和其他学生进行交流;利用BBS电子公告板等互动。它的目的是促使学生与老师、学生与学生之间更好地交流、传递信息和资源。但在学习过程中,学生并没有意识到这种参与式、互动式、协同式学习的重要性,没有认识到网络学习的模式和特点,而且很多学生本身尚不具备保证他们比较顺畅地用英语完成功能性交际能力,还缺乏必要的网络学习手段和技能,所以他们对“学习交流平台”的参与并不积极。学生不积极参与学习交流平台的活动,不和老师交流也使得老师无法及时掌握、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这样的学习处于“失控”状态,很难保证学习的效果。网络交际的即时性也没有得到充分有效的利用。第五,学习准备不足,导致学习心理问题严重(朱晔,2005:25)。网络英语学习者普遍对网络学习可能出现的困难和问题缺乏必要的思想准备,因而导致学习心理问题的产生。例如,由于网络英语课程学习内容往往是事先编排完成的,所以往往当学习者发现学习太难或学习进度太快的时候,经常会出现过度焦虑和自我怀疑的心理状态,使学习自信心遭受打击。久而久之,丧失学习的兴趣,产生严重的学习心理问题。第六,网络英语学习课程资源不丰富,无法满足学生学习的需求。学习资源中的很多英语知识,像传统学校里的教材一样,介绍文化背景知识的内容偏多,而口语、听力等技能的练习偏少。学生选择网络英语学习的动机大都是为了实际工作的需要,这要求网络英语教育应该更加重视学生英语语言交际能力的培养,而不是简单知识的传授与重复。第七,教师的素质和能力还不能完全适应学生学习的要求。教师在网络教育中具有重要的主导作用,是网络学习的指导者、激励者和协助者。但在笔者调查中,半数的学生对教师的教学不太满意,主要是当前教师依然停留在对学生讲授知识的层次上,不能引导学生自主独立探索学习。观念上难以转换,使得教师很难担当起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重任,特别是英语这类语言学习,自主学习是关键,英语的学习要在不停地运用中熟能生巧,而不是只凭教师的讲授。

4. 网络英语学习的完善建议

4.1 以课程材料为核心,加强网络教育资源建设。

网络教育中的教育资源是以课程材料为核心的。课程的许多特质影响了学生的成功,包括课程的实用性、课程的难易程度(即所需时间与努力)、课程的设计水平、传送课程的媒体性质。所以,制作网络课程要以教学设计为基础,以教学理论、学习理论和传播理论为指导,注重网络课程内容、策略、评价的设计,还需要特别注意课程的交互性,使学生在与教师分离的情况下进行学习,也能够感受到人文关怀。为了适应不同认知风格学生的学习,要加强以课程材料为核心的各种教育资源的建设。资源建设要注意标准化和实用性。教育资源的评估要遵守科学、实用、经济的原则。

4.2 提高交互的质量,加强教师对学生的答疑和辅导。

高质量的交互是影响学生学习成功的主要因素。网络学习的交互,有人际交互和人机交互两种类型。要提高人际交互的质量,教师必须具备良好的信息素养,以使学生在遇到困难时,能为其提供有效的帮助。教师要采用多种方式,激发学生的交互机会,如及时给予鼓励、反馈和评价等,通过电子邮件、电话、普通信件等与学生建立稳固的联系,有条件的教师最好与学生进行一些面对面的交流。

先进的技术为师生交流提供了便利的条件,但并不意味着师生之间就会主动、频繁地进行沟通和交流,所以网络学习有必要对教师辅导、答疑和课后辅导两种教师帮助学生学习的方式。教师的在线答疑应有固定的时间,在线答疑没有解决的问题,教师应该及时整理,并将答案通过BBS或电子邮件及时传送给学生。

4.3 加强教师素质和教师角色的转变。

教师是网络学习中不可或缺的重要因素。教师作为学生自主学习的主体之一,必须重新定位自己的角色,进行自身的变革,尽快适应新形式下网络教育对教师新的要求。要求教师对学生自主学习的方法、策略、过程的引导和对学生自主学习技能的培养有很好的把握。因此,教师不仅要进一步提高自身的专业知识,掌握较高的信息技术能力,拥有网络教学的基本知识和技能,能够完全地引导和配合学生开展自主学习,还要不断传授学习英语的方法,才能提高英语学习的效果;要把学习的“主角”还给学生,当好“配角”,起到辅助作用;帮助学生自主设计学习的全过程,让学生在教师提出的教学进度的基础上,指导学生根据英语学习的总体目标确立自己的短期学习目标并作适时调整,不断确立和实现新的目标,逐步实现总目标。

4.4 加强对学生的各个方面的指导。

第一,对学生进行学习时间管理方面的指导,激发学生学习动机,培养其解决问题的兴趣。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只有学生积极主动地学习,教学才能真正地达到目的。网络学习更是如此。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自觉性将直接影响网络教学的质量。在网络环境下要取得好的教学效果,教师的作用十分重要。对于学习动机多样性的学生,应在教学过程中注意培养其对知识及解决问题的兴趣。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把课程的学习与现实问题结合起来,让学生把学到的知识运用到实践中。指导学生合理安排上网学习、在线讨论和实际操作的时间,把理论学习与实践紧密结合,做到理论指导实践,实践扩展理论,确保学生学习情绪的高涨。第二,教会学生进行上网学习的方法,掌握计算机和网络运用的必需技能。教师提供学习指导,并向学生介绍网络操作平台的使用。告诉学生课程的教学安排,以使学生合理安排时间。第三,提供更多的学习互动,包括网上互动、在线讨论等,减少学生在独立学习中的孤独感。第四,加强对学生的心理支持,帮助学生端正学习动机,在学习中认识自己,树立学习信心。消除学生的学习和考试焦虑情绪,减少学生的孤独感。

4.5 建立良好的技术运用支持服务。

建立良好的技术运用支持服务,建立丰富多彩的网上交流平台。授课教师要精心设计和制作高质量的网上教材,通过建立专门的整套教学理念,专门的技术设计、教学设计和课程内容设计,以教学设计和课程设计为基础,结合网上教学传递的特征,建立适合成人学习的丰富的平台,减少独立学习中的沉闷感,增强学习的趣味性。

5. 结语

马克思主义的唯物辩证观认为:世界上任何事物都是“一分为二”的,不存在完美无缺的事物。网络英语学习与传统英语学习也不能例外,它们既具有各自的优势,也存在各自的不足,因此必须正确地认识和合理地运用,才能真正服务于我们的学习。从上面的分析中我们可以看到:网络英语学习的局限性正是传统英语学习的优越性之所在,而网络英语学习的优越性又是传统英语学习的局限性之所在,所以正确的处理方法应该是网络英语学习与传统英语学习有机地结合,达到优势互补。传统英语学习是多方面的,优良的学习环境,浓郁的学习氛围,融洽的师生关系,亲密的同学之情,是网络英语学习不能真实地实现而只能进行模拟的,所以不可能完全取代传统英语学习。所以我们可以对未来的网络英语学习模式进行展望:网络英语学习不会完全取代传统英语学习,而是两种学习方式的相互渗透、融合发展。一方面,网络教育学院应该吸取网络教育的优势,注意信息技术与课程的整合,进一步挖掘自身的潜力。另一方面,网络教育应该从传统教育的理论中汲取成长的养分,促使自身的良性发展,进一步提高教学质量,完善管理体系。

摘要:随着计算机和网络技术的飞速发展, 网络学习已成为当今社会一种重要的学习方式。本文作者结合在广东技术师范学院大学英语部的教学经历, 分析了网络英语学习与传统英语学习的优势和劣势, 并对网络英语学习中存在的问题, 提出了相应的完善建议。

论中专数学教学与研究性学习 第8篇

数学研究性学习方式作为一种新型的体现素质教育思想和要求的学习方式, 应该贯穿在整个数学教育的所有活动中在现行的数学教学过程中可以将数学研究性学习作为一种学习方式引入, 培养学生对数学的探究性学习能力、实践能力创造能力和创新精神。

一、在课堂教学中渗透研究性学习

数学研究性学习过程是围绕一个需要解决的数学问题而展开的, 经过学生直接参与研究, 并最终解决问题而结束。学生学习数学的过程本身就是一个问题解决的过程。当学生学习一章新的知识乃至一个新的定理和公式时, 对学生来说, 就是面临一个新问题。事实上, 课本中, 不少定理、公式的证明推导本身就是一节数学研究性学习的好材料。比如, 三角函数中, 正弦、余弦诱导公式的推导;直线的倾斜角和斜率的研究直线与抛物线的位置关系, 等等。以某一数学定理或公设为依据, 可以创设适当的问题情境, 让学生进行探究, 通过自己努力发现一般规律, 体验研究的乐趣。

二、在数学问题中渗透研究性学习

要形成“问题中心”, 把社会生活中的问题搬进课堂内进行研究, 使课堂成为问题展示平台、讨论与辨析的场所。培养学生研究性学习的能力, 就是要培养学生善于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在教学过程中, 学生如果带着探索问题的强烈欲望接受教师所传授的知识, 那么, 他们的大脑就会处于积极活动之中, 习得的知识就比较深刻、扎实。教师将研究性学习的思想和方法体现在教学全过程中, 紧密结合教材中的经济政治、科技、文化、教育的实际问题渗透学生自主创新性的研究型课题, 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实践能力和研究能力, 发展个性特长, 初步学会研究性学习。教师要促进学生提出问题对教材内容进行反思;促进学生讨论问题, 增强问题意识, 培养质疑精神;促进学生自觉地把问题专题化。

我们开展数学的“研究性学习”, 就是要让学生自主地发现、研究自己感兴趣的问题, 亲身体验问题。数学中的各种各样的问题为研究性学习提供了许多研究的方向, 数学教学中的各种问题都是渗透研究性学习的重要载体。

1.在 数 学 的 应 用题 中 渗透 研究 性学 习

新课程改革旨在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改革传统教学理论严重脱离实际的状况, 使学生能将学到的数学知识应用到解决实际问题中, 这是研究性学习的一个重要方面。利用数列知识解决购房、购车分期付款问题, 利用函数求最值的方法解决现实生活中最佳方案问题, 等等。带动学生研究生活中的数学问题, 让数学研究性学习带给学生无穷的乐趣, 真正做到使学生学以致用。数学应用不仅是应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 更重要的是能够在实际生产、生活中发现问题, 提出问题, 通过社会调查与实践, 在实际生产过程中发现数学问题, 研究数学问题, 建立解决各种问题的数学模型。这样学生一方面能用所学的数学基础理论解决实际问题, 另一方面能将日常生活中的具体事例抽象成数学的模型, 数学的研究性学习就在这样的过程中循序渐进。

2.在 数 学 开 放 题 中 渗 透 研究 性学 习

数学开放题能体现数学研究的思想方法, 解答过程是探究的过程, 能体现数学问题的形成过程, 体现解答对象的实际状态。数学开放题有利于因材施教, 可以用来培养学生思维的灵活性和发散性, 使学生体会到学习数学的成功感, 体验到数学的美感。将数学开放题用于学生研究性学习是十分有意义的。

开放题的核心是培养学生的创造意识和创新能力, 强化学生独立思考和创新的意识, 是一种新的教育理念的具体体现。数学开放题作为开展数学研究性学习的一个切入口, 增强了数学教育的开放化和个性化, 从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中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开放题通常是改变命题结构, 改变设问方式, 增强问题的探索性和解决问题过程中的多角度思考, 对命题赋予新的解释进而形成和发现新的问题。数学老师应该充分利用研究性学习的机会, 编制数学开放题, 提高学生的运用能力。无论是改造陈题, 还是自创新题, 编制数学开放题都要围绕使用开放题的目的进行, 开放题应当随着使用目的和对象的变化而变化, 应作为常规问题的补充。用于研究性学习的开放题尽量能有利于解题者充分利用已有的数学知识和能力解决问题。编制的开放题应体现某一完整的数学思想方法, 具有鲜明的数学特色, 帮助解题者理解什么是数学, 为什么要学习数学, 以及怎样学习数学。

三、在研究性学习中教师要把握指导的度

研究性学习强调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同时, 也重视发挥教师的指导作用。在实施研究性学习过程中, 教师应把学生作为学习探究和解决问题的主体, 并注意转变自己的指导方式。

研究性学习是学生在教师指导下的自主性、探索性学习活动, 学生在学习中通过亲身实践获取直接经验, 培养科学精神和科学态度, 掌握基本的科学方法, 进而提高综合素质和能力。作为这一活动的组织者和指导者的教师, 在指导学生进行研究性学习过程中, 既不可以按已有的教学模式包办代替学生的自主学习, 又不可以放任自流, 不闻不问。要达到研究性学习的最终目的, 教师的指导必须把握一个度。

总之, “研究性学习”旨在将学习更多地看做一个解决问题的过程, 让学生掌握解决问题的方法。应用研究性学习方式, 不仅可以促进学生学习数学、掌握和运用一种现代数学的学习方式, 学会主动学习、终身学习, 而且可以促进数学教师的教学观念和教学行为方式的改变, 学会指导学生自主学习, 促进教师提高综合素质、教学能力、研究能力。

摘要:中等专业学校的数学教学中的研究性学习方式是在数学教师的指导下选取好的数学专题以研究的方式获取数学知识, 让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数学问题的学习方式。和其他教育活动一样, 从特定的数学角度和途径让学生联系社会生活实例, 通过亲身体验进行数学学习。

研究性学习与英语教学 第9篇

一、研究方法

问卷调查采用5分制莱克特量表形式, 分为“完全不符合 (1) ”到“完全符合 (5) ”五个等级。英语学习动机问卷使用高一虹等的英语学习动机调查问卷, 其中动机类型30题, 动机强度11题。此问卷将动机分为7类:内在兴趣, 成绩, 学习情境 (课程、教师、教材、班级的影响) , 出国, 社会责任 (报效父母和国家) , 个人发展, 信息媒介 (通过英语了解信息、学习其他专业) 。词汇策略问卷共46个问题, 是笔者自行设计的, 参照了O'Malley&Chamot的词汇策略问卷。在实测前, 进行了一次预测, 并作了相应的修改。词汇学习策略包括元认知策略 (指预先计划、选择性注意、自我监督、自我评估等) 、认知策略和社会、情感策略 (指与人合作、自我激励、控制情绪等) 。收集后的问卷内部一致性信度系数分别达到了0.86和0.83。

测量英语水平的调查工具是受试在上学期的期末成绩。该测试包括写作、听力、阅读、词汇、完型和翻译, 由任课教师共同设计。

问卷的发放和收集是由受试的英语教师完成的。收到有效答卷469份。笔者运用SPSS软件对数据进行了分析 (a=0.05) 。

二、结果与讨论

数据分析结果基本回答了文章开头所提出的3个研究问题。

1. 动机类型与词汇学习各策略之间的相关性

筅西华大学外语学院付英

从各相关系数可看出, 出国和信息媒介动机与查词典和猜测策略联系更紧密;成绩和学习情境动机与查词典、作笔记、重复、死记策略关系密切;内在兴趣动机和个人发展动机与元认知策略、社会、情感策略、编码、活用更相关;社会责任动机与编码、活用以及社会、情感策略相关系数更高。这一结果表明动机类型与词汇学习各策略有不同强度的联系。

不少研究者发现某些认知策略是低级的、机械的、浅显的, 如查词典、作笔记、重复、死记, 而有些则属于高级的、复杂的、需要更主动的心理加工的策略, 如猜测、编码、活用策略。Schmitt的研究表明, 低水平的词汇学习策略对外语初学者更有效, 因为他们语言水平不够或缺少丰富的相关经验来使用高级的、复杂的词汇学习策略。相反, 中高级水平的外语学习者更能从高级词汇学习策略中获益。O'Malley&Chamot也指出在中高级阶段, 包含心理加工的策略更有效。因此, 教师应注重培养学生的某些动机类型, 如内在兴趣、个人发展、社会责任, 来促进更多、更有效地使用适合他们的词汇学习策略。

作为一种深层的、内在的动机, 内在兴趣可以支撑学生无论遇到什么样的困难都坚持词汇学习。然而, 大多数受试所反映的内在兴趣动机并不高, 平均值只有2.25。

具有个人发展和社会责任动机的学生更倾向于选择高级的认知策略:编码和活用。相对而言, 编码策略是一种比重复、死记更好的记忆策略。活用策略更有利于培养学生正确和恰当使用词汇的能力以及在自然环境中主动识别一个单词的能力。具有个人发展和社会责任动机的学生会努力发展词汇能力, 积极寻求使用新学词汇的机会。

具有信息媒介和出国动机的学生会更多地选择有利于培养学生词汇学习独立性的查词典和猜测策略。这两种动机有助于帮助学生设立长远的词汇学习目标, 培养词汇学习技能。

值得注意的是, 成绩动机与一些低级的认知策略, 如查词典、作笔记、重复、死记联系更紧密。尽管这些策略可以使学生在短期内识记大量的单词, 但学生的英语水平得不到实质性的提高。

2. 动机强度对词汇学习策略运用的影响

在进行T检测的过程中, 根据动机强度的高低 (题项得分是否高于平均分2.9) 受试被分为两组:组1 (平均值大于或等于2.9) 251人;组2 (平均值小于2.9) 238人。分析结果表明两组受试在各种策略运用中都存在显著性差异, 动机强度高的受试比动机强度低的受试更频繁地使用各种词汇学习策略。调查还发现, 两组样本的策略使用频率各不相同。组1的受试运用最多的是元认知策略, 其次依次为:编码、活用、猜测、作笔记、查词典、重复、死记、社会、情感策略。组2的受试策略运用频率由高到低分别是:作笔记、重复、死记、查词典、社会、情感、活用、猜测、编码、元认知。这说明动机强度高的学生更青睐元认知和高级认知策略, 而动机强度低的学生则更喜欢低级的认知策略。这如何解释呢?动机强度的行为指标为刻苦、努力、坚持不懈等。努力、勤奋的学生更渴望尝试一些新的词汇学习策略, 他们不满足于从中学以来就一直使用的简单策略, 如作笔记、查词典、重复、死记。相反, 懒惰的学生更愿意一成不变地使用一些熟悉的策略。

3. 英语学习动机、词汇学习策略、英语水平三者的相关性

笔者用一元回归分析方法检测了英语学习动机对词汇学习策略的影响或预测力, 然后用多元回归验证了英语学习动机和词汇学习策略对英语水平的影响或预测力。一元回归分析结果可用标准回归方程式来表达:词汇学习策略=0.64×英语学习动机。R2值表明动机可解释41%的策略运用。多元回归分析结果可写成标准回归方程式:英语水平=0.35×英语学习动机+0.31×词汇学习策略。从R2值可知, 37%的英语水平可由动机和策略两个变量解释。从这两个回归分析, 我们可以看出英语学习动机能很好预测词汇学习策略运用, 而且英语学习动机和词汇学习策略两个因素能共同起作用, 预测英语水平。根据两个回归分析的结果以及Herman的结果假设理论 (该理论认为成绩好的学生更有可能发展动机行为以及课堂上表现活跃) , 我们不难得出这样的结论:英语学习动机促进词汇学习策略使用, 从而间接影响英语水平;学习动机和词汇学习策略共同直接促进英语水平提高;反过来, 英语水平的提高有利于提升动机水平和词汇学习策略运用频率, 而后又促进英语水平的提高。

三、结论

本文主要探讨了英语学习动机和词汇学习策略之间的相互关系, 得出如下几个方面的结论。

1. 所有的英语学习动机类型与词汇学习策略种类都呈正相关

分数、内在兴趣和个人发展动机能很好地预测词汇策略的使用, 个人发展、内在兴趣、信息媒介、出国、社会责任动机与更适合的元认知策略、高级认知策略、社会、情感策略关系更密切, 而分数、学习情境动机与低级的认知策略联系更紧密。

2. 词汇学习越努力的学生, 其词汇策略使用频率越高

学习努力的学生词汇策略使用频率高, 而且能更好地使用元认知策略和高级的认知策略, 相反, 努力程度不够的学生则更多地依赖低级的认知策略。

3. 英语学习动机和词汇学习策略对英语水平有直接影响

动机还通过词汇学习策略间接影响英语水平。同时, 英语水平也影响学习动机水平和词汇学习策略使用。

本研究对英语教学的启示可以归纳为以几点。首先, 在英语教学实践中, 教师应尽量帮助学生了解适合他们英语水平的一系列词汇学习策略, 加强对学生词汇学习策略使用的指导和训练, 甚至可以开设专门的词汇学习策略训练课或者通过课堂教学来有意识地提高学生的词汇学习策略, 并进行相应的训练。同时, 教师还应重视如何通过提高英语学习的动机水平来激励他们灵活、恰当并熟练地使用各种词汇学习策略。在这一过程中, 教师应着重培养学生学习英语的内在兴趣, 增强学生的社会责任感以及对个人发展的关注, 培养他们吃苦耐劳、坚持不懈的精神和品质, 而不是一味地强调考试分数, 从而使学生主动地掌握和使用一些对自己行之有效的词汇学习策略。

参考文献

[1]高一虹, 赵媛, 程英等.大学本科生英语学习动机类型与自我认同变化的关系.国外外语教学, 2002 (4) :18-24.

[2]文秋芳.英语学习者动机、观念、策略的变化规律与特点.外语教学与研究, 2001 (2) :105-110.

[3]张萍.硕士研究生基础英语和专业英语词汇学习策略研究.外语教学与研究, 2001 (6) :442-449.

研究性学习与英语教学 第10篇

关键词:研究性学习;作用;实践;反思

高中历史探究性学习是建立在探究性和自主性学习的基础上,以更好地与创新需求和素质教育的需求相适应。探究性学习是通过亲身实践的方式,以个人或小组活动的方式,获取结论,以形成新的学科教学方式。在高中历史教学中融入探究性学习,能进一步提高历史学习的质量。

一、高中历史研究性学习的价值

1.有助于提升学生的自学能力

研究性学习通过批评性考察知识体系,对学生的自学能力进行培养,并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更好地应用与理解知识。在研究性学习中教师处于主导地位,更加突出了学生的主体地位,进而使学生的自学能力进一步增强。

2.有助于拓展学生的发散性思维

研究性学习对学生的学习过程重点关注,通过对学习过程的深化和延展,使课堂知识学习更加简约化,它对学生学习过程中的探究性体验更加强调,进而使学生的学习过程更加完整和丰富。

3.有助于学生的合作与互动

研究性学习强化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动机,以更好地满足学生的学习需要。它通过小组学习和个性化的学习方式,通过学生之间彼此分享经验和共同学习,对良好的合作学习习惯进行培养。

二、高中历史研究性学习教学的实践

1.在专题教学中应用研究性学习

传统历史教学方式的主阵地就是课堂教学,实施研究性教学的主渠道之一,就是通过课堂教学方式对专题研讨进行渗透。促进学生对问题更好的认知和解决,是中学历史学科的教学目标,以培养学生公民意识和国际意识。历史学科的特点是连续性和科学性,而研究性学科在教学层面上,与这些特点更加契合。在秋季的历史教材中,增设了活动课。并全部采用研究性学习式的方式编写,每学期提供若干研究性学习课题,这些将专题研讨渗透在历史课堂教学中,提供了很好的参考。

2.在习题训练中渗透研究性学习

近年来在各个学科的高考试题中,都以不同的方向、不同的侧面和方式,渗透研究性学习,历史学科也是如此。如在××年上海高考题第30题“学生对民国初期学生心目中的伟人”的研究性学习课题中,学生给出了多种答案。所以在日常的习题训练中应对研究性学习进行适时开发,使学生有机会表达自身的立场和观点。在习题训练渗透研究性学习,对不同层面的学生,都具有积极的促进作用。在这个过程中教师既要给予学生必要的指导和帮助,又要以学生为中心进行研究性学习,在探索研究的过程中进行师生间的思维碰撞和沟通,通过开展师生双边活动,培养学生的发散性思维。

3.从角色扮演中体验研究性学习

历史角色的扮演是一种特殊形式的研究性学习方式,构成历史的要素之一,就是历史人物。在日常历史学习中学生通常都是以地区和时间为线索,不能全面了解历史人物。因此,在对历史人物进行扮演时,教师应指导学生阅读历史传记,对感兴趣的历史人物进行选择,全面了解人物所处的历史时代、心理活动及行为导向。对于历史上那些备受争议的人物,如雍正和武则天等,学生往往会有更浓厚的兴趣。因此,为了帮助学生对历史事件更深入的理解,教师应指导学生对那些具有重要历史作用的人物进行研究,角色表演必须在对历史知识充分掌握的基础上进行。对于表演者的表演,其他同学可充分发表见解,评析的过程和角色扮演的过程是同等重要的。最后,要求学生以文字的形式,对自己的评论或表演情况进行总结。通过这种方式,激发学生的思维,培养学生的理解能力和质疑能力。让学生在虚拟的现实中,更好地体验历史人物所处的特殊的时代背景。但因为受到学生自身能力及资料资源等各个方面的限制,教师应立足于学生的实际水平,对学生要求不宜过高,以免将学生的积极性挫伤。教师应尽可能为学生创设角色表演的时间,可在课外阅读及充分预习的基础上,在课堂上创设情境,让学生即兴表演,以获得良好的学习历史知识的体验。

总之,高中历史教学中强调对学生创新意识和创造精神的培养,使学生勇于对历史问题发表見解,独立思考,鼓励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主动探究。基于此,在高中历史教学改革中,研究性学习是一项重要的内容。高中历史教师在开展探究性教学中,应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培养学生学习的自主性,将传统的教学方法摒弃,让学生通过亲身实践,以小组和个人的形式,通过研究性学习,在已有的知识架构的基础上,培养探索问题的能力。

研究性学习与英语教学 第11篇

主题式学习网站与学科教学结合的研究

在基于网络的课堂教学中, 学生是教学活动的主体。学生要通过不同方法探索、发现相关信息与知识;主动去搜集并分析有关信息, 提出假设、验证假设;把当前的学习内容尽量与自己已知的事物相联系, 并对其中的联系认真思考;通过学生之间的交流、讨论过程, 高效率、高质量地获取知识。在学习过程中, 学生们不仅得到了知识, 更重要的是学会了学习与研究的方法、过程与手段, 形成了自己的成果, 并在成果展示中获得成就感。

在主题式学习网站建设与学科教学结合的教学过程中, 学生从初步建立起自己的知识框架到获取初步信息完善自己的知识框架, 再到经过研讨进一步更新自己的知识框架, 最后经过反复研讨将本身知识框架不断完善, 这应当是建构主义在网络化教学中的一种具体化。

在研究目标上, 我们确定以研究型课程作为载体, 通过建设、使用“学科网站群”主题式学习网站, 创设基于网络的研究性学习环境, 师生共同建立一个突破时间、地域限制, 由以教为主变为以学为主的教学平台, 探索学科教学与信息技术有机结合的途径与模式。

1.技术层面:网站建设工作

建设学校的“学科网站群”, 提供一个基于网络的研究性学习的教学平台, 网站应具有以下特征。

(1) 学习环境、技术与教学的结合形式。

(2) 丰富多彩的网页, 激发学生主动学习的兴趣。建立专题网站, 以Web教材形式, 对专题研究方法进行指导, 网站既可作为课堂教学的辅助, 又能延伸到课外, 让学生自主学习。

(3) 提供学生相互交流和思考的机会, 同时培养学生批判性思维能力、解决问题的技能和信息的读写能力。以聊天室、BBS论坛等形式, 提供即时性与错时性两种交互学习界面。师生都可以发布言论、评论和答疑, 成为课堂学习与课后辅导的有力补充。

(4) 运用搜索引擎, 获得研究参考资料, 掌握信息的收集加工能力。建立起一个以站内搜索为主的参考资料收集、查询系统, 有效地整合互联网资源, 形成快速高效的专题资料库。

(5) 分享学习成果, 获得成功喜悦。建立成果发布、评价系统, 对学习进行评价、展示。

(6) 网站建设既要考虑到学生的学, 也要考虑到教师的教, 可以采用静态网页与动态网页相结合的方式。

各研究课题介绍的子网站, 为教师开展研究性学习指导起辅助作用。它主要是介绍学习方法、提供研究课题等, 既可用于课内多媒体教学, 又可延伸到课外让学生自学, 成为教师课堂教案的延伸。为此, 它必须降低制作难度, 以静态网页形式为主, 方便全体教师掌握。

采用动态网页制作增加网络的交互性, 为师生的共同交流搭建一个平台。各研究主题开设有供教师讨论的论坛及聊天室, 并可随时扩充新的板块, 设立新版主, 让师生在网络上实现跨时间、跨地域的交流与学习;网站还将为师生提供展示研究成果的交互平台, 可对学习过程成果进行展示和评价。

网络教育资源的整合是网站建设的主要工作, 可以通过建设一个基于本地站点的搜索引擎, 解决上网查阅资料的效率问题, 形成比较完善的信息资料收集、查询系统, 实现按主题分类或关键字查询;网站还提供搜索登记, 可以将外部相关信息进行登记, 每个使用者既是信息的获取者, 也是信息提供者, 对于被登记的相关资源, 作为管理者的指导教师, 在审核登记资料的有效性后, 或将其从Internet上下载至本地资料库以加快浏览速度, 或仅作URL链接信息登记, 整合网络上相关信息。

2.教学层面:基于网络的教学方法与策略

基于网络的教学以建构主义为理论基础, 课堂中学生自主学习为主, 教师从中加以组织、指导。在基于网络的课堂教学中, 教师作为组织者、引导者, 首先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帮助学生形成学习动机。然后, 教师通过对主题的分析或者分解, 帮助学生分析知识之间联系的线索, 建立起知识框架, 带领学生探讨可能的完成途径。在学生的自我学习过程中, 教师组织学生之间的协作学习, 以帮助学生高效、高质地完成自己确认的主题, 形成自主学习的成果。

在搭建起的网络平台上, 教师对本课程开展教学和管理, 将课程安排的课堂教学与网站开放式学习相结合, 指导学生进行课题研究。教师通过指导学生进行课题研究, 总结传统课堂教学与研究性教学之间的差异, 探索通过网络平台将两者结合的途径和方法。具体体现为:

(1) 网络平台上学生主动探索、相互指导性学习与教师说教性的课堂学习的结合。

(2) 网络平台上任务式的多学科延伸模块式学习与单学科固定教学模块的课堂学习的结合。

(3) 网络平台上学习时间、内容的自主性与课堂学习的统一性结合, 探索解决不同层次学生学习差异的方法与途径。

从教学实践中, 我们总结出主题化探究型教学的课堂模式主要有四大步骤:设置情境—提出主题—完成主题—总结与成果展示交流。

设置情境:使学生了解知识主题的必要性, 激发学习的兴趣, 产生完成主题的动机。通过设置一种情境, 可以将学生引入到要进行研究的主题之中, 由好奇心产生对主题的学习动力。

提出主题:使学生明确自己将要在一个什么样的主题范围内、什么样的框架下进行学习或者研究。

完成主题:完成主题是主题化互联网教学过程的重要过程, 主要包括:初步获取信息;加工、处理信息;形成初步的学习成果与体会;对学习成果做进一步研讨;完善、修正研究成果。完成主题过程中的几个步骤, 在教学活动中往往是在不断重复、穿插进行着的。无论是阶段性完成的主题, 还是一个没有完成的主题, 都在不断地得到新的信息, 不断地进行研讨, 不断地完善、修正形成观点与成果。观点与成果也将继续补充、继续研讨、继续完善。这样, 学生的知识框架、观点与成果才不断地由错误走正确、由简单走向复杂、由幼稚走向成熟, 逐步趋向完美。

总结与成果展示交流:完成了阶段性的成果并不是主题化教学的结束。学生还应当学会展示、推销自己的成果, 对完成的主题利用各种形式进行长期的展示与交流。

3.基于网络应用的主题式学习的评价实施

评价的实施可以根据“情境体验”、“课题准备”、“研究实施”和“总结反思”四个基本的学习阶段, 选择物化的评价操作对象, 即:阶段1——问题的提出, 阶段2——开题报告、专题情报, 阶段3——研究记录, 阶段4——研究报告、研究体会、成果作品, 进行不同方式的评价活动, 如观察、诊断、答辩、展示等活动。

其中, “对话”是最基本的具体活动, 大部分评价信息会自动记录在课题档案中, 并与其他的课题档案记录在学习者档案中, 最终不断形成关于学习者的评价结果信息, 即有关的“诊断记录”和“社区积分”。

主题式学习网站与学科教学结合的思考

1.网络技术与学科教学的有机结合, 能够有效激活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网络上信息量大, 学生通过浏览网站, 查询、下载相关资料, 完成小论文的写作, 成为知识意义的主动建构者, 这必将对培养学生收集资料、处理信息、知识应用、问题解决、尝试研究等方面的能力有较大促进作用。

2.网上开展研究性学习, 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教师起组织者、指导者、帮助者和促进者的作用, 充分体现了以学生为中心。利用网络创设的既虚拟又现实的情境中, 学生可发挥主动性、积极性和首创精神, 与传统课堂教学形成强烈反差, 学生学习兴趣高, 这促使我们反思如何改变传统课堂教学, 将两者有机结合, 取长补短。

3.基于网络的学科教学, 对教师的综合能力提出了挑战, 研究型课程本身所具有宽泛的内容对教师提出考验, 两者的结合, 将更有利于推动教师持续学习和持续发展。

4.网络应用进一步促进教师角色的转变。信息民主化意味着知识传递方式、途径等方面的变革。教师角色中“知识来源”的作用将部分由网络替代, 即技术也可承担部分的教师角色。信息资源获取机会的均等使得教师不再拥有控制知识的“霸权”, 教师工作重点将不再是分发信息, 那种教师“对”学生的师生关系将转换成教师“与”学生, 甚至可能是“伙伴—伙伴”的关系。师生角色的转换频繁、自然。

虚实不同的活动空间, 让教师的行为呈现了多样性。教师既可在真实的学校中, 也可在虚拟的网络中体现其角色行为。网上网下只是空间发生了变化, 参与者主体没有变, “网上”和“网下”是一个统一的整体。基于网络应用的研究性学习, 应该以统一的视角考虑各个阶段的学习和辅导策略。

5.实现网络教学评价系统与网络教学支撑系统的无缝结合, 利用支撑系统的教学活动记录功能搜集评价信息, 实现对网络教学的动态评价和动态调控。

上一篇:无缝线路钢轨铺设下一篇:语言学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