差异性检测范文

2024-05-05

差异性检测范文(精选10篇)

差异性检测 第1篇

1. 论文样本选择与比较方法

1.1 论文样本选择

从参与论文相似度检测的同学中选取40位同学的论文, 其中20篇选取理工科方向的通信工程、计算机科学与技术、软件工程、微电子工程、信息工程等专业学生的毕业论文, 另外20篇选取文科方向的市场营销、物流管理、英语、电子商务等专业学生的毕业论文。

1.2 比较方法

(1) 先使用大雅检测系统和维普检测系统对选取的40篇毕业论文进行检测, 检测结果按照理工科组和文科组分别记录;

(2) 理工科组和文科组分别记录大雅检测系统、维普检测系统检测的论文相似度及两个检测系统检测结果差, 结果差采用大雅检测系统检测结果减去维普检测系统检测结果;

(3) 对每组的20条结果差进行分析, 分别以5条、10条、15条、20条数组统计结果差的平均值;

2. 结果比较

分别对理工科、文科两组的检测结果差进行比较。

2.1 理工科组比较结果

2.1.1 两个检测系统相似度检测结果比较

通过大雅、维普检测系统检测理工科组20篇论文发现, 相同论文的检测结果存在差异, 使用大雅检测结果减去维普检测结果, 相似比差异最高为-30.04%, 最低为0.55%, 具体结果如表1、图1所示。

2.1.2 两个检测系统相似度结果差分段比较

对20条结果差进行分段求和, 首先计算前五条结果差之和, 然后分别计算前5组、前10组、15组、20组结果差之和, 结果取绝对值, 保留两位小数。具体结果如表2、图2所示。

2.2文科科组比较结果

2.2.1两检测系统相似度检测结果比较

通过大雅、维普检测系统检测文科组20篇论文发现, 相同论文的检测结果存在差异, 使用大雅检测结果减去维普检测结果, 相似比差异最高为-53.07%, 最低为1.68%, 具体结果如表3、图3所示。

2.1.2两检测系统相似度结果差分段比较

从图3可以看出文科组论文在两个检测系统检测的结果误差较大, 对文科组20条数据结果差分别按照5组、10组、15组、20组记录进行分段求和, 不取绝对值, 具体结果表4所示。

2.3 结果分析讨论

通过大雅和维普检测系统对文理科两组数据的比较, 可以发现每一篇论文在不同的检测系统的相似度比都有一定差异, 只是差异高低不同而已。

2.3.1 理工科组比较结果分析

从表1、图1可以看出, 两个检测系统结果差最高为-30.04%, 最低为0.55%, 同一篇文章大雅检测相似度高于维普的9篇, 反之维普检测相似度高于大雅的11篇。从表2、图2可以看出, 分段求结果之和, 随着样本数的增加, 两个检测系统相似度差异逐渐缩小。说明两个检测系统对不同论文的检测都有相似比高于或低于另外一个检测系统的情况, 随着检测样本数的增加, 两个检测系统相似度高于或低于对方的情况趋于对等。

2.3.2 文科组比较结果分析

从表3、图3可以看出, 文科组两个检测系统检测结果差最高为-53.07%, 最低为1.68%, 同一篇文章大雅检测相似度高于维普的4篇, 反之维普检测相似度高于大雅的16篇。在文科组维普检测的相似比明显高于大雅检测系统。从表4可以看出, 分段求结果差求和, 结果没有取绝对值, 可以看出大雅检测系统检测的相似比都是低于维普检测系统的, 随着样本数的增加使得差异更明显。

3.结果差异原因

为何两个检测系统对同一篇文章的检测结果会存在这样的差异呢?我们对两个检测系统及差异比较明显的文章进行了分析。

3.1检测的资源种类与数量不同

大雅检测系统和维普检测系统拥有各自的资源对比数据库, 它们的资源对比数据涵盖的资源种类和数量是有差异的, 两个检测系统资源涵盖情况详见表5。

从表5可以清晰看出大雅检测系统和维普检系统检测论文相似度所对比的数据库资源的种类及数量。维普检测系统在期刊、学位论文资源方面的数量是高于大雅检测系统的, 大雅检测系统相比于维普检测系统最明显的优势是拥有中文图书对比资源。

3.2 论文参考的文献类型影响相似比

对文理科40篇毕业论文在大雅和维普两检测系统中进行检测, 结果从图1、图3可以看出同一篇论文在不同的检测系统的相似比都是有或多或少的差异。在表1、表3中我们可以看到同一篇论文检测, 理工科组大雅检测的相似比低于维普检测的结果达到30.04%, 相似比高于维普检测的结果为29.75%;文科组大雅检测的相似比低于维普检测的结果达到53.07%, 相似比高于维普检测的结果为26.76%;从最高差异来看, 理科组两个检测系统的结果差比较接近, 文科组大雅检测的最高结果差明显高于维普检测系统。

笔者与论文在两个系统检测结果差异较大的学生就其所参考的文献类型做了简单的交流, 从与学生的交流中获知, 在大雅检测系统检测相似比较高的学生多数是偏重参考一些电子图书、杂志报纸等网络资源, 而在维普检测系统检测相似比较高的学生偏重于参考的是CNKI、维普期刊数据的期刊、学位论文等。

从表2、图2可以得出随着检测样本数的增加, 理工科组大雅检测系统和维普检测系统两者检测的相似比结果差逐渐接近。而文科组随着检测样本数的增加, 结果差异更趋于明显, 维普检测系统在文科组的检测结果明显高于大雅检测系统。分析文科组的论文, 我校文科专业主要有电子商务、市场营销、物流管理, 学生的毕业论文多数是以实际的电子商务平台或者营销案例为主, 如淘宝、京东、小米手机营销等, 这些方面的写作材料, 学生需要参考一些最新数据, 一般以期刊论文、网络资源为主。在文科组的相似度检测对比中, 拥有期刊数量较多的维普检测系统的检测结果明显高于大雅检测系统。

4. 论文相似度检测的困惑

不同的论文检测数据库涵盖的资源对比库都不同, 一些数据库平台会与电子杂志社签署独家授权的期刊, 独家授权就是通过合法许可, 授权给被授权方 (合法的数字出版商) 独家使用, 未经期刊与被授权方同意, 他人无权使用。这样就造成国内没有一家相似度对比数据是全面的, 不存在任何一家论文相似度检测系统的检测结果是最权威的。

目前国内大多数的论文相似度检测数据库主要有期刊、学位论文等资源的相似度对比, 而没有图书资源的对比。大雅相似度检测数据库就有相似图书的检测, 但是对于学术期刊的对比就不如维普、CNKI全面。那么我们在做学术科研论文、学生毕业论文相似度检测时, 到底需不需要重视与电子图书的对比呢?论文相似度检测系统的选择标准是什么呢?

学生在毕业论文检测过程中会根据学校选择的相似度检测系统调整自己的参考文献类型, 学生可能会花很多心思了解该检测系统的对比资源库的特点, 想方设法降低自己论文在该检测系统中的相似比, 显然仅通过某一个检测系统检测的相似比判断是否抄袭是有局限的。

5. 结语

在国内论文相似度检测系统众多, 又没有统一标准对比数据库的情况下, 指定任何一个系统作为标准进行论文相似检测都无法真正做到公平公正。高校该选择何种论文相似度检测系统是需要根据实际综合考虑的。理想状态是政府科研管理部门能够出面筹建资源对比库涵盖所有数字资源的相似度检测系统, 统一论文相似度检测标准。如果没有统一的检测数据库, 就需要使用不同的检测平台进行检测, 并结合人工评价进行综合评判, 从而才能更好地检测毕业论文的质量。

参考文献

[1]吴均, 江润林, 张晓琴.利用学术不端检测系统研究科技论文中存在的问题[J].中国科技期刊研究, 2010 (05) :636-639.

[2]电子杂志社有关负责人就学术期刊独家授权相关问题答记者问.http://www.cnki.net/gycnki/daobao/cnkidaobao33/daobao33_8.htm.

[3]罗瑞, 唐璞, 舒安琴, 石芸.两种学术不端检测系统对医学论文检测结果的差异性研究[J].天津科技, 2014 (12) :71-73.

[4]赵冬梅.基于已发表论文的学术不端检测系统的分析研究[J].河北科技图苑, 2015 (06) :50-53.

[5]陈燕, 丁岚.学术不端检测系统缺陷分析[J].中国出版, 2014 (16) :12-14.

差异性检测 第2篇

SNPs检测方法在不同种族遗传差异分析的应用

作为人类可遗传变异中最常见形式,人类基因组单核苷酸多态性(SNPs)代表了种族间的遗传差异.随着SNPs检测技术的`快速发展,专家们在SNPs的种族遗传差异的意义及其应用研究中取得了很大进展.本文对SNPs的检测方法及其在种族遗传差异分析方面的应用作简要综述.

作 者:焦伟 刘斐 JIAO Wei LIU Fei 作者单位:广西壮族自治区人民医院科研实验中心,南宁,530021刊 名:中国临床新医学英文刊名:CHINESE JOURNAL OF NEW CLINICAL MEDICINE年,卷(期):2(4)分类号:Q346.5关键词:SNPs 检测方法 种族 遗传差异

差异性检测 第3篇

【关键词】过敏性皮肤病 ; 过敏原;特异性IgE

【中图分类号】R758.2 【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4-4949(2015)03-0597-01

过敏性皮肤病是由过敏原引起的皮肤病,过敏原可分为接触性的,吸入性,食物性等。 在物质生活日益丰富以及外界空气环境相对恶劣的今天,我们每天都会接触到不同种类的东西,有时稍不注意,便可引起各种皮肤的不适。

1资料与方法

1.1研究对象:选取我科2014年8月至2014年12月就诊的皮肤过敏患者500例,其中男性205例,女性295例,年龄1岁-83岁,病程均在15天以上,患者在检测前未服用或停用激素类药物1周

1.2方法:采用北京欧盟生物有限公司的吸入性及食物性特异性Ige抗体检测试剂盒(欧盟印迹法),抽取患者4ml静脉血,分离出血清,将检测所需的包被有21种过敏原的检测膜条放置于温育槽中,分别加入1ml通用缓冲液,于室温温育5分钟后吸去温育槽中的液体。再将1ml已1:11稀释的血清样本在摇摆床上室温温育过夜(最少12小时),次日吸去每个温育槽内的液体,在摇摆床上用1ml通用缓冲液清洗膜条3次,每次5分钟,在每个温育槽中加入1ml酶结合物(碱性磷酸酶标记的抗人IgE,单克隆),于摇摆床上室温温育60分钟。吸去每个温与槽内的液体,继续用1ml的通用缓冲液清洗膜条3次,每次5分钟。在每个温于槽中分别加入1ml底物液,于摇摆床上室温温育10分钟。吸去槽内液体,用蒸馏水清洗膜条3次,每次1分钟。将检测膜条放置在结果判定模板中,风干后判断结果

1.3结果判读标准:根据条带颜色分为4类

类别 结果 条带特性0 阴性 未出现条带+ 低浓度抗过敏原IgE抗体 弱条带++ 中等浓度抗过敏原IgE抗体 清晰的条带通常具有临床意义 +++ 高浓度抗过敏原IgE抗体 染色很深的条带 许多病例出现临床症状2结果 500例接受特IgE检测的患者,有阳性结果的为321例,阳性率达64.2%,21项过敏原中对一种过敏原呈阳性反应的有100例,阳性率20%,有2种及以上的221例,阳性率为44.2%。在吸入性过敏原中阳性率出现较高的是艾蒿,粉尘螨,屋尘螨。且结合病人的相关临床症发现状艾蒿过敏频率较高的时间段为八九十月这三个月份,有着明显的季节性。食物组出现阳性率较高的为大豆,花生,海洋鱼类组合。1-18歲之间患者过敏原阳性率为 20% ,大于18岁 阳性率为41.4%,两者之间有着明显的差异。

3 讨论 过敏性皮肤病病因复杂,病情容易反复,过敏原种类繁多,许多患者由于找不到病因而导致病情迁延。患者检测结果为阴性时 ,不排除没有过敏原,可能在我们检测的21种之外。另外性别不同,血清过敏原特异IgE的检出率差异无显著性,说明过敏因素与性别无关。分级测试的结果可用于判断患者对某一过敏原的过敏程度,可做为对患者提供有效指并治疗的依据。

综上所述,特异性IgE的检测对对患者来说只需少量血清,并且痛苦小,做为现在一种高科技手段,是应用免疫化学技术对IgE的直接测量,属于客观指标,十分准确而且属于体外检测,绝对安全。检测结果对于辅助临床诊断和治疗有着重要的参考意义。

参考文献

[1]王崇光;特异性过敏原SIgE147例检测结果分析(J);职业与健康;2006年04期

[2]黄进波,陈升豪,方小娴 830例过敏性皮肤病血清总IgE和过敏原特异性IgE检测报告[z]医药 2010

差异性检测 第4篇

1 材料与方法

1.1 标本来源

肾病综合征患者70例, 男46例, 女24例, 年龄22~57岁, 2011年1月至2012年10月在我院肾内科住院接受正规治疗, 入院时尿蛋白检验均不同程度阳性。

1.2 仪器与设备

长春迪瑞医疗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生产DIRUIH-800全自动尿液分析仪及随机专用尿液分析试纸条;长春迪瑞医疗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生产尿液分析质控液。

1.3 实验方法

1.3.1 标本采集

实验前禁止服用引起尿蛋白假阳性的药物, 如奎宁, 奎宁丁, 嘧啶, 头孢类等。检查前1d应避免摄入肉类, 进食应均衡。实验者平静状态, 用洁净干燥无污染容器收集同一次尿液的前段和中段各一杯, 立刻送检。

1.3.2 标本测定

测定前对DIRUIH-800全自动尿液分析仪进行保养和维护, 尿液分析质控液在控。送检每份前段尿和中段尿标本进行编号标注, 在DIRUIH-800全自动尿液分析仪上进行尿常规测定, 10min内检测完毕。70例标本p H均在3~9范围。

2 结果

2.1 实验者70例, 前段尿蛋白++++者29例, 蛋白+++者15例, 蛋白++者16例, 蛋白+者10例;中段尿蛋白++++者29例, 蛋白+++者13例, 蛋白++者15例, 蛋白+者7例。前段尿和中段尿蛋白阳性程度和所占比例见表1。

2.2 蛋白++++的29例患者, 前段尿和中段尿蛋白阳性程度和所占比例无改变;其他41例患者前段尿蛋白阳性程度和各程度所占比例均比中段尿高。见图1。

3 讨论

尿蛋白的临床意义非常复杂。出现蛋白尿, 有两种可能, 一种是生理性的, 一种是病理性的, 临床上见到持续性蛋白尿往往意味着肾脏的实质性损害。干化学法测定尿蛋白具有简单, 快捷的优点, 是目前使用最普遍的方法。但由于干化学法尿蛋白测定易受多种因素的影响, 造成假阳性或假阴性的结果, 使临床医师对患者病情做出错误的诊断, 贻误治疗。

干化学尿蛋白的测定是利用指示剂的蛋白质误差原理, 某种特定的酸碱指示剂负电荷受蛋白质阳离子吸引, 进一步电离, 使指示剂的颜色发生改变, 颜色的深浅与蛋白质含量成正比。可用于尿蛋白定性或半定量。干化学测定尿蛋白的干扰因素很多, 常见的因素有尿液pH值, 食物和药物因素及标本质量。尿蛋白测定标本采集, 应采集中段尿, 因为前段尿标本中含有的其他分泌物 (生殖系统分泌物) 或含有的较多细胞成分, 可引起假阳性。其机制是分泌物质蛋白成分提高了试纸蛋白颜色反应程度, 最终导致结果误差的发生。有文献报道, 分泌物因素对尿液污染的影响, 占总受影响患者例数的51.27%[1], 假阳性结果导致患病率被高估, 可见分泌物因素对尿液污染的影响不容忽视。女性由于解剖的特点, 阴道与尿道口、肛门相邻, 又由于病理生理的原因, 阴道往往有分泌物流出, 如血液, 白带[2], 尿蛋白产生的假阳性的概率可能更大, 以后还要积累资料, 进一步观察。从图1我们还可看到蛋白++++的29例患者, 中段尿和前段尿的阳性率无差异, 可能是高含量的蛋白掩盖了分泌物对蛋白的影响。

干化学法测定尿蛋白的干扰因素较多, 其阳性程度与肾脏损害程度不一定成正比, 因此在尿液检验过程中出现的阳性结果, 一定要引起检验人员的关注[3]。根据第五版《临床检验基础》中尿液收集和处理的有关事宜, 中段尿采集标本前应先清洗外阴, 女性清洗尿道旁的阴道口, 男性清洗龟头;再用0.1%清洁液 (如新洁尔灭等) 消毒尿道口, 排尿过程中弃去前、后时段排出的尿液, 主要用于常规筛查, 细胞学研究, 微生物培养。但对于门诊患者, 由于条件所限, 往往很难达到要求, 所以采集一次尿标本的中间时段显得尤为重要。必须提高检验人员的技术水平, 增强责任心, 与临床密切配合, 指导患者标本留取办法及注意事项。要加强实验前的质量控制, 把尿液测定的影响降到最低。遇到可疑情况, 还应及时询问患者[4], 查找原因, 以便为疾病的诊断和治疗提供准确的测定结果。

参考文献

[1]谭旭明.影响尿蛋白检验结果原因分析及改进[J].检验医学与临床, 2012, 9 (8) :970-971.

[2]孙桂珍.阴道分必物对尿常规检查结果的影响与对策[J].中国医药指南, 2011, 9 (12) :93-94.

[3]王玉红, 孔胜利.干化学法检测尿蛋白临床分析[J].检验医学与临床, 2010, 7 (13) :1407-1408.

差异性检测 第5篇

【关键词】湿疹;特异性;IgG抗体

【中图分类号】R75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7484(2012)09-0010-01

笔者应用食物不耐受检测试剂盒检测了48例饮食诱发或加重的湿疹患者血清特异性IgG抗体水平,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1 资料和方法

1.1 一般资料

48例患者均来自2011年1月-2011年12月本科门诊病人,年龄2月-35岁(婴幼儿组,青年儿童组)。同时抽取20例健康志愿者的血清作为对照。

1.2 检测方法

1.2.1 检测系统组成 包被有14种食物过敏原的微孔板,血清稀释液,清洗液,食物过敏原IgG抗体标准血清,食物过敏原IgG抗体阳性质控,抗人IgG抗体辣根过氧化物酶结合液,底物液A,底物液B,终止液,酶标仪。

1.2.2 标本采集受检者2周以上未使用糖皮质激素,3天以上未使用抗组胺药。抽取静脉血2ML,离心析出血清待用。

1.2.3 实验操作步骤:食物不耐受检测试剂盒由美国BIOMERICA公司生产,操作按说明书执行。

1.2.4 結果读取在酶标仪上读取每孔在450nm处的吸光度值,检测值小于50u/mL为0级,50-100u/mL为1级,101-200u/mL为2级,大于200u/mL为3级。

2 结果

48例湿疹患者阳性47例97.9%,20例健康志愿者阳性2例10.0%。根据检测结果调整患者饮食并随访年龄3-5岁11例患者,1月、3月后皮肤损害显著改善分别有5例45.5%、7例63.6%。

14项检测:3岁以内28例,牛奶25例89.3%,蛋清/蛋黄21例75.0%,鳕鱼13例46.4%,大豆2例7.1%,鸡肉3例10.7%,虾1例3.6%,牛肉1例3.6%。3岁以上20例,牛奶9例45.0%,蛋清蛋黄8例40.0%,鳕鱼6例30.0%,虾8例40.0%,蟹8例40.0%,大豆1例。

3 讨论

临床中许多与变态反应有关的皮肤病病因复杂,明确病因困难,给疾病治疗和预防带来极大困难。明确过敏原对疾病治疗和预防有重要意义。食物不耐受是一种复杂的变态反应性疾病,它的发生是免疫系统把进入人体体内的某种或多种食物当成有害物质,从而针对这些物质产生过度的保护性免疫反应,产生食物特异性IgG抗体,IgG抗体与食物颗粒形成免疫复合物,引起组织发生炎症反应,导致各种慢性变态反应性病病。

本文结果显示,48例湿疹患者血清食物IgG抗体阳性率为97.9%,20例健康志愿者为10.0%,两者有显著性差异,说明食物不耐受IgG抗体检测有一定临床意义。

根据检测结果调整患者饮食并随访3-5岁11例患者,1月、3月后有效率分别为%45.5、63.6%,通过检测血清食物过敏原特异性IgG抗体寻找不耐受食物,从而调整饮食,改善症状,对预防和治疗过敏性皮肤病具有重要参考意义

14项检测3岁以内28例,牛奶25例89.3%,蛋清蛋黄21例75.0%,鳕鱼13例46.4%,虾1例3.6%,蟹0例0.0%。3岁以上20例,牛奶9例45.0%,蛋清蛋黄8例40.0%,鳕鱼6例30.0%,虾8例40.0%,蟹8例40.0%。随着年龄的增长虾、蟹的致敏性逐渐增高,牛奶、蛋清蛋黄的致敏性逐渐降低。

作者简介:

差异性检测 第6篇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本院住院患者100例, 男61例, 年龄32~61, 女39例, 年龄19~55岁。

1.2 仪器与试剂:艾科精益血糖检测仪及配套测试条, 葡萄糖氧化酶法, 由艾康生物技术 (杭州) 有限公司提供。BECKMAN-L20全自动生化分析仪及配套原装试剂, 己糖激酶法, 由北京利德曼生物公司提供。

1.3 受试者上肢肘静脉采集2mL静脉血, 立即用血糖仪测试结果, 然后离心分离血清, 在1小时内用全自动生化分析仪以己糖激酶法测定血清血糖, 作为对照值。将100例测试数据, 以静脉血清血糖值为标准, 单位mmol/L, 分为<2.0:2.0~4.2;4.3~7.8;7.9~22.0;>22.0总体结果共六组分析统计。

2 结果

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测得的100例患者的血糖范围在2.5~29.8 mmol/L, 艾科血糖仪测得的血糖范围在2.4~22.0 mmol/L, 以静脉血糖测试结果为标准, <2.0 mmol/L有6例, 2.0~4.2 mmol/L的有8例, 4.3~7.8 mmol/L的有6例, 7.9~22.0 mmoL/L的有10例, 当静脉血清血糖<2.0 mmol/L时, 两组结果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 >2.0 mmol/L时, 两者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各组静脉血清血糖值大于全血血糖值, 总体结果相差值为12.82%, 见表1;同时静脉血清血糖与静脉全血血糖有显著的相关性 (P<0.01) , 见表2。

3 讨论

血清与全血葡萄糖浓度存在差异, 是因为全血葡萄糖受红细胞压积的影响较大, 与其呈相反关系, 红细胞内含有较多的非糖还原性物质, 其溶解后可影响氧化还原反应, 大量的红细胞干扰了血浆流入反应层, 引起参与反应的葡萄糖减少, 并且红细胞膜抑制葡萄糖进人电极, 造成全血葡萄糖比血浆低2.5%~15%, 本研究用的是血清标本, 有文献报道血清与血浆的葡萄糖浓度无差异, 本文资料表明, 当>2.0mmol/L时静脉血清血糖与静脉全血血糖两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 各组血清血糖值均大于静脉全血血糖值, 平均相差为12.82%, 与文献报道基本相符。同时本研究也显示, 无论是总体血糖值还是不同血糖水平之间比较, 静脉血清血糖与全血血糖之间都存在显著的相关性, 总体结果V为0.96, P<0.01, 表明快速血糖仪所测定的血糖值作为一个整体, 与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测定的血糖结果十分吻合。快速血糖仪所测结果与静脉血清结果相比, 虽然结果偏低, 但相关性良好, 因此快速血糖仪是急诊血糖很好的仪器, 但对于糖尿病初诊患者应该以最终的生化分析仪血清血糖值为诊断依据。

参考文献

[1]丁红香, 徐晓杰, 等.POCT血糖仪与生化分析仪血糖检测结果的比对试验及分析[J].中华检验医学杂志, 2007, 12:1374~1375.

差异性检测 第7篇

出于专利保护和仪器、试剂成本等各方面因素, 目前主流仪器检测在试剂方法学和测量方法上有不少区别, 不同检测系统 (主要由仪器和试剂组成) 的测试结果间存在一定差异。为评判不同检测系统间的差异, 推动实验室数据互认, 需要对一些主流检测系统的结果进行比对, 而大型的数据比对限于人力、财力等因素往往难以开展。美国病理家协会 (CollegeofAmericanpathologists, CAP) 的能力验证项目是一项世界性范围的实验室室间比对, 在得到各实验室上报数据后, CAP以不同的试剂和仪器组成的检测系统为分组依据, 分别给出各组的检测均值 (Mean) , 标准偏差 (SD) 、变异系数 (CV) 以及中位数等一系列统计指标, 供各实验室进行进一步比对所需。基于大量实验室数据的统计结果, 各组结果的均值 (靶值) 是相应检测系统产生结果的具代表性的值, 可借此观察到不同检测系统结果间的差异情况。

本文利用2013年全年的CAP能力验证CGL样品的测试统计结果 (参与实验室室间结果总结报告, PSR) , 对各主流血凝学指标检测系统产生的PT、APTT指标结果的差异进行分析。

1 材料与方法

1.1 数据来源

数据源于2013年全年的CAP能力验证CGL样品的测试统计结果。每个实验室的验证样品共3批, 每批5支血样, 每份样品一个上报结果, 即每个实验室共15次检测值结果。参与检测的实验室中, 凝血检测系统涉及不同厂商8~9种试剂与11种仪器的组合。根据CAP在PSR中采用的仪器型号标识, 将仪器分为4个体系: (1) DIAG STAGO, (2) IL, (3) SIEMENS (DADE) /SYSMEX, (4) TCOAG。具体仪器型号见表1, 为便于统计描述, 表中为每个体系进行了编号。试剂主要来自4家厂商: (1) DIAGSTAGO, (2) IL (HEMOSIL) , (3) SIEMENS (DADE) 和 (4) TCOAG。具体试剂类别和仪器搭配使用情况如表2所示。

由表2可知, 同一仪器可能搭配同厂不同型号试剂或同一试剂可以用在同厂不同型号仪器上。上述试剂和仪器的不同组合, 构成检测系统分组依据, 对分组进行编号, 如:试剂102与仪器501为PT的第1组, 试剂102与仪器502为PT的第2组……, 依此类推, PT、APTT检测结果各可分为20组 (代号1~20) 。为保证数据的代表性, 检测系统相同的实验室数量若少于10, 将被剔除。最终, 参与PT、APTT指标检测的实验室数分别为4080和3955个。各检测系统分别得到PT和APTT均值、CV及其他一系列统计指标。

1.2 数据整理

以PT检测结果为例, 各检测系统每组15个样品的实验室组均值数据整理如表3。

1.3 统计方法

采用SPSS20.0统计软件对所有数据进行统计学处理。为了比较各指标不同试剂、仪器 (检测系统) 间结果是否存在差异, 对各样品测试均值数据进行KruskalWallisH (KW) 检验和转秩后ANOVA-LSD检验;在对不同体系仪器或不同厂家品牌试剂进行合并分组比较, 及同一厂家内部的不同试剂或不同型号仪器间差异情况时, 以非参数统计 (KW) 对各组进行检验, 当显示组间差异有显著性时, 进一步以转秩后ANOVA-LSD法对各组进行两两比较。上述检验的显著性水平均为0.05。

2 结果

2.1 不同凝血检测系统结果均值的比较

分别对PT和APTT按不同检测体系分组 (各20组) 进行单样本Kolmogorov-Smirnov (KS) 检验, 结果显示各组的渐进显著性均>0.05, 即服从正态分布。考虑每组数据例数较少 (15例) , 且方差齐性检验显示方差不齐, 因此对数据进行非参数检验 (Kruskal WallisH检验) 和转秩后ANOVA检验两种比较, 两种检验结果均见各组间差异有显著性 (P<0.05) , 见表4。可见不同检测体系检测出的PT和APTT结果均分别存在差异。

以ANOVA-LSD方法对转秩后数据进行组间两两比较, 由于比较的组数较多, 均值和标准差以及详细的P值略, 将差异的显著性情况进行总结, 见表5和表6。

2.1.1 PT检测结果差异比较:由表5可知, PT测试中, 第7、8、9组 (试剂均为HEMOSILPT-FIB, 仪器为三种不同的ILACL型号) 与其余各组的检测结果差异最明显。其中, 与1~4组 (试剂均为DIAG STAGONEOCIPLUS, 仪器为四种不同的STA-GO型号)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或P<0.01) , 与5、6组 (同样采用ILACL各机型, 但试剂为HEMOSILPT-FIBHSPLUS) 差异有高度统计学意义 (P<0.01) ;此外, 还与12组 (试剂为HEMOSILRECOMBIPLSTN2G, ILACLFUTURA/ADVANCE机型, 该机型与第9组相同) 及第19组 (TCOAG试剂及仪器)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或P<0.01) 。第14、15、16组 (试剂均为SIE-MENSINNOVIN, 仪器分别为DIAGSTAGO STACOMPACT及两种SIEMENS仪器) 与其余各组的差异次之。与第5、6组 (试剂均为HEMO-SILPT-FIBHSPLUS, 仪器为两种不同ILACL型号) 以及第19组 (试剂与仪器均为TCOAG类型)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

注:*为组与组交叉处为转秩后ANOVA-LSD统计结果, 1为P<0.05, 2为P<0.01, -为P>0.05。

注:*为组与组交叉处为转秩后ANOVA-LSD统计结果, 1为P<0.05, 2为P<0.01, -为P>0.05。

2.1.2 APPT检测结果差异比较:APTT测试中, 结果差异有显著性的组主要集中于第5、6、7组 (试剂均为HEMOSILAPTT-SP, 仪器为三种不同型号IL) 与8、9、11组 (采用HEMOSILSYNTHASIL试剂的IL仪器或STAGO仪器组) 之间以及5、6、7组与16、18组 (SIEMENS体系的仪器组) 之间, 同时第7组还与12、17组差异有显著性。此外, 14、15组还与16、18组间差异有显著性, 这些组同为SIE-MENS/SYSMEX体系, 互相之间试剂型号和仪器型号搭配有所不同。

2.2 不同厂商试剂或不同体系仪器检测结果的差异比较

前已述及, 所有实验室组的仪器、试剂分别来自4个厂商或体系, 因此尝试分别以仪器来源和试剂来源为分类变量, 对数据结果的差异情况进行分析。具体方法是根据来源不同, 将若干实验室组数据视作一个组, 采用KruskalWallisH非参数检验, 结果见表7。

根据上述结果, 经同类合并后, 无论按仪器来源分组, 还是按试剂来源分组, PT及APTT指标各组之间未现差异显著性 (P>0.05) 。为判断不同检测系统结果均值出现较多显著差异的主要原因, 继续对数据进行分析, 分别对同一厂家的不同试剂型号间及不同仪器型号间的差异进行比较。

2.3 同一厂商仪器不同型号试剂的检测结果的差异比较

分别对同一厂商仪器不同型号试剂的检测结果进行差异比较。由于STAGO公司只分别测定了1组PT、APTT, 因此比较仅对剩余的其他型号试剂进行。对各指标不同试剂品牌按试剂型号分组的测试数据进行统计比较, 当KW检验显示组内差异有显著性, 进一步以转秩后ANOVA-LSD法对各组进行两两比较。比较结果见表8。

PT测试结果中, 采用ILHEMOSIL仪器的各子组 (试剂分别为HEMOSILPT-FIB、HEMOSIL PT-FIBHSPLUS和HEMOSILRECOMBIPL-STN2G) 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或P<0.01) ;采用SIEMENS (DADE) 仪器的两个组 (试剂分别为SIEMENSINNOVIN、SIEMENSTHROMBORELS) 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

注:NA为未进行相应检验, -为P>0.05, *为P<0.05, #为P<0.01。

APTT测试中, 采用ILHEMOSIL仪器的两个子组 (试剂分别为HEMOSILAPTT-SP和HE-MOSILSYNTHASIL) 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采用SIEMENS (DADE) 仪器的4个子组中, SIEMENSACTINFSL试剂组与SIEMENSAC-TINFS试剂组及SIEMENSPATHROMTINSL试剂组之间的差异分别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 。

2.4 同一厂商试剂不同型号仪器的检测结果的差异比较

再分别对采用相同厂商试剂不同型号仪器进行同一指标检测的数据结果进行比较, TCOAG公司测定PT、APTT只有1个仪器号, 因此比较仅对剩余公司进行。对各指标不同仪器体系中按仪器型号分组的测试数据进行统计比较, 当KW检验显示组内差异有显著性, 再以ANOVA-LSD检验进行两两比较。由比较结果可知, 同一试剂体系下, 无论所用仪器型号如何, PT和APTT的检测结果均未见差异性。比较结果见表9。

注:NA为未进行相应检验, -为P>0.05。

3 讨论

3.1 不同凝血检测系统下检测结果存在差异的原因

本文利用CAP组织的室间比对结果进行数据分析, 结果显示在不同的凝血检测系统间, PT和APTT的测试结果存在显著差异, 原因分析如下:

PT的测试原理是将过量Ca2+和组织因子加入到血浆中, 从而启动外源性凝血途径, 不同厂家的试剂差异主要体现在组织因子的来源上。APTT测试原理是以足量的活化接触因子激活剂和部分凝血活酶以及适量的钙离子, 以满足内源抗凝血的全部条件。不同配方的试剂主要差异在于活化接触因子激活剂的不同, 其效果的区别主要在于试剂对肝素的敏感性方面。

仪器检测终点的原理主要分为光学法和磁珠法, 后者代表机型为法国STAGO系列, 而其他仪器厂商如日本SYSMEX、美国IL以及德系的TCO-AG、BE等目前均采用光学法。不同的终点检测原理其灵敏度和线性范围有所不同, 这也是造成不同体系间检测结果有差异的原因之一。

本文列举的各实验检测体系, 涵盖了上述不同试剂方法学和仪器检测原理的组合, 因此不同仪器和试剂组合而成的凝血检测系统下检测结果存在差异。

3.2 同一厂商仪器和试剂对应的检测结果具有良好的可比性

不同型号不同检测原理的凝血仪得到越来越广泛的应用, 其中很多仪器和试剂是同一厂商生产并相配套的, 如美国贝克曼公司的ACL9000仪器及配套试剂[2]等, 而也有很多是不同厂商的仪器和试剂搭配使用, 如日本SysmexCA-1500血凝仪[10]搭配美国DadeBehring公司生产的试剂[3]等。

研究显示, 同一厂商生产的仪器及其配套试剂对应的检测结果具有良好的可比性, 如在PT指标分析中, 使用同一厂商仪器和试剂的第1、2、3、4组 (STAGO厂商) 间第15、16、17、18组 (SIEMENS厂商) 间以及第19、20组 (TCOAG厂商) 间, 数据均无显著差异, 亦即具备良好的可比性。同样, 在APTT指标分析中, 使用同一厂商仪器和试剂的第1、2、3、4组 (STAGO厂商) 间, 第19、20组 (TCO-AG厂商) 间, 数据也呈现出良好的可比性。而不同厂商的仪器和试剂对应的检测结果则存在一定差异性。该现象提示, 要想降低或消除不同检验室间检测误差, 提高检测结果的可靠性和真实性, 除了规范检验室操作外, 还要保证仪器和设备的一致性和可比性, 根据测量要求合理选择适合的仪器和试剂。

3.3 构建可供参考的凝血检测系统数据体系意义重大

研究发现, STAGO与Sysmex两个公司的检测体系的数据结果具有可比性。PT指标检测中, 第1、2、3、4组 (仪器与试剂均来自STAGO公司) 的检测结果与第15、16、17、18组 (仪器与试剂均来自Sysmex公司) 无显著差异, 同时, 在APTT指标检测中, 第1、2、3、4组 (仪器与试剂均来自STAGO公司) 与第15、16、17 (仪器与试剂均来自Sysmex公司) 的检测结果相比较同样无显著差异, 充分提示, STAGO公司的检测体系与Sysmex公司的检测体系具有良好的可比性, 这与前期研究[11]中的结论相一致。诸如此类具有可比性的凝血检测系统的信息, 若能建成系列可供参考的数据集和比较结果, 可实现和完善不同检测系统间对PT和APTT结果的可比性, 实现同级医院和实验室间的结果互认, 有助于提高实验室测试质量, 对于有效改善卫生服务资源, 降低就诊者的就医费用等意义重大。

摘要:目的:探讨不同检测仪器和试剂组合对凝血指标PT和APTT检测结果的可比性, 反映不同检测体系间检测结果差异的情况, 为各实验室间数据对比提供参考依据。方法:对2013年CAP发放的CGL样品中PT、APTT的各实验室组数据结果进行组织整理, 以非参数检验及转秩后ANOVA方法进行统计分析, 通过对不同检测系统、不同厂商仪器、不同厂商试剂以及同一厂商试剂或仪器内部不同型号子组间进行比较, 探讨不同试剂、仪器产生结果的差异情况。结果:不同检测系统下PT和APTT的检测结果存在差异, 不同厂商试剂或仪器的检测结果总体上未见显著差异, 同一厂商仪器不同型号试剂的检测结果存在显著差异, 反之, 同一厂商试剂不同型号仪器的结果未见显著差异。结论:同一厂商仪器和试剂对应的检测结果具有良好的可比性;构建可供参考的凝血检测系统数据体系意义重大。

差异性检测 第8篇

1 煤炭企业煤质检测差异的影响因素

1.1 偶然差异影响因素

煤炭企业的煤炭检测人员在实际的检测操作中没有对煤炭检测的误差进行提前预知, 而产生这种误差的原因是很多种, 且误差出现的时间、持续的时间无法得到控制。为此需要有关煤炭检测人员加强对煤炭质量检测的次数, 从而在最大限度上缩小煤炭质量检测存在的误差。

1.2 检测设备差异影响因素

煤炭质量检测设备自身存在不同程度的检测误差, 导致煤质检测的过程中出现实际检测结果和预计检测结果不相符合的误差。这种误差发生是不可避免的, 具有一定的规律, 有关人员可以在摸清规律的情况下减少和控制这种误差。

1.3 人为影响因素

煤炭质量的检测工作中, 一些检测人员受自身主观因素的限制会对煤炭质量的检测结果带来影响。比如, 检测人员自身的检测技术水平、检测时候的疏忽等问题都会对煤炭最终检测质量带来影响。这种误差的出现不能根据实际情况来进行修改调整, 而是需要有关人员提升对煤炭的质量检测水品。

2 煤炭用户煤质检测差异的影响因素

2.1 煤炭质量不能整批验收

我国关于煤炭验收规定指出煤炭用户在进行煤炭验收的时候, 需要通过挖坑的方式来进行采样处理, 且要求挖坑的深度不能小于0.4m, 在这个实际操作的过程中需要施工人员耗费大量的劳动力。煤炭企业将大量的煤炭运送到煤炭用户手中的时候需要经过很多工作环节, 最终到达每个煤炭用户手中的煤炭一般是大批煤炭中的一部分, 无法完成煤炭质量的整批验收。

2.2 煤炭采样方式不完善

煤炭具体验收中, 煤炭用户一般应用两种验收方式, 一种是静止采样验收, 另外一种的煤流采样验收。静止采样的是在火车边上的门打开之后进行直接的采样, 具有操作简单的特点。但是这种因素受外界影响较大, 容易出现验收人员依靠自己的意志来检测煤炭的质量。煤流采样是指在火车边门打开之后开始进行煤炭的卸载, 在煤炭卸载的过程中进行采样。但是这种方式由于煤流的冲击速度较大, 使得一些块状的煤炭很难检测出其质量。

2.3 煤炭化验方法

一些用户为了更快获得煤炭堆放的需求信息, 需要了解煤炭的质量。受各种条件的限制, 煤炭质量的检测需要应用快速化验的方式来进行, 这种检验方式无法保证完全检验出煤炭的质量。

2.4 运输过程中天气变化影响

煤炭运输过程中如果遇到了雨天, 会对煤的全水分产生影响, 进而影响煤炭的质量。煤炭用户在对煤炭验收中得到的煤炭全水分结果会和煤炭企业提供的结果出现差异。出现差异之后, 一些煤炭企业针对这种误差会应用折吨加卡的方式来对其进行结算。

3 减少煤炭供需双方煤质检测差异的策略

第一, 严格执行煤炭检测方法, 完善对煤炭检测全过程的监督管理。煤炭的提供方和需要方需要严格遵照检测原则认真检测煤炭, 包括从煤炭的采样、制样、化验等方面都要和国家的规定相适应。第二, 提升煤炭检测人员的技术水平, 完善煤炭质检设备。受各种客观因素的影响, 煤炭质量检测中的一些误差问题难以避免。因此需要煤炭检测人员具有更高水平的检测技术, 实现对煤炭检测设备的改善。第三, 加强第三方在煤炭质量检测中的作用。煤炭质量检测中很多因素是很难被预测的, 由此煤炭用户和煤炭企业之间关于煤炭质量检测结果存在差异是不可避免的。为了减少煤炭检测质量方面的纠纷, 需要聘请第三方来参与到煤质的检验。

4 结语

综上所述, 煤炭质量的检测对煤炭企业和煤炭用户自身发展都有着重要的意义, 只有高质量的煤炭, 才会吸引更多的煤炭用户进行投资购买, 从而提升煤炭企业的经济发展效益。与此同时, 煤炭用户也需要多生产一些高质量的产品, 保证煤炭的安全生产。实现煤炭生产方和接收方之间的利益共赢。

摘要:在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下, 我国对煤炭的需求逐渐加大, 煤炭作为工业发展的关键因素, 其质量的好坏对工业进程具有重要的影响, 为此煤炭检测技术得到了人们的关注。文章对煤炭供需双方煤质检测差异进行分析, 并针对这些差异出现的原因为如何更好地实现煤炭供需双方煤炭检测进行策略分析。

关键词:煤炭,供需双方,煤质检测,差异

参考文献

[1]王宇.浅析煤炭供需双方煤质检测结果差异的技术原因[J].煤质技术, 2013, S1:36-37+41.

隐性梅毒特异性IgM抗体检测分析 第9篇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42例均为我院及惠州市第一人民医院2011年1月~2012年6月门诊初次诊断为隐性梅毒者。已治或经治后复查者除外。所有患者均知情同意后纳入研究行列。其中资料完整的有42例, 其中男18例, 女24例;年龄17~48 (28.6±9.87) 岁。滴度1:2~1:16。

1.2 治疗方法

苄星青霉素G240万U, 皮试阴性后分两侧臀部肌肉注射, 1次/w, 共3次 (青霉素过敏者除外) 。

1.3 随访复查

分别于治疗后3个月、6个月行TRUST、TP ̄IgM ̄WB检测。

1.4 试剂与方法

静脉血, 收集血清标本进行TRUST、Ig ̄TPHA和TP ̄IgM ̄WB检测。均在24h内完成。RUST试剂盒由上海荣盛生物技术有限公司生产;PHA试剂为日本富士生物制品公司产品;P ̄Ig M ̄WB试剂由德国欧蒙试验免疫制品有限公司生产。操作均严格按照各试剂说明书要求进行, 试剂均在有效期内使用。

1.5 统计学方法

使用SPSS 16.0软件, 阴性率之间作计数资料的χ2检验。

2 结果

42例中TRUST、TPHA均阳性, 仅36例TP ̄IgM ̄WB阳性。治疗3、6个月后TRUST+TP ̄IgM ̄WB随访复查结果见附表。治疗后3、6个月TP ̄IgM ̄WB阴转率均较TRUST高。

3 讨论

近年来, 梅毒发病有逐年上升的趋势, 尤其是隐性梅毒。隐性梅毒因其无任何临床症状, 常被忽视, 其传染性更具隐匿性, 社会危害更大。病程1年内为早期隐性梅毒, 其治疗方法同一期梅毒;病程超过1年或病程不明的隐性梅毒, 则应按晚期梅毒处理。但因无临床症状, 难于确定病程和治疗方案, 而仅凭非螺旋体抗原试验测定抗体滴度鉴别早期梅毒与晚期梅毒并不可靠, 且部分呈假阳性, 尤其是肿瘤、类风湿性、自身免疫性疾病和老年人, 易造成医疗纠纷。

螺旋体进人机体后, 机体产生IgM抗体, 然后才是IgG抗体, 而且只要机体内有活梅毒螺旋体的抗原不断刺激, 梅毒螺旋体IgM抗体就会一直存在并且维持一定的水平, 是梅毒早期感染并活动的标志, 因此TP ̄IgM的检测早期确诊隐性梅毒具有重要的意义[1]。但对于晚期隐性梅毒则意义不大, 因为随着时间的推移TP ̄IgM不易检出。本文研究中有6例初诊患者Tp ̄IgM阴性, 排除实验误差外, 患者可能处于晚期隐性梅毒阶段。因此, 理论上对于主要检测IgG抗体的初筛试验和确证试验均阴性的早期梅毒患者, IgM抗体检测具有有更重要意义。

梅毒螺旋体免疫印迹试验是20世纪80年代发展起来的一种检测技术, 使用血清蛋白印迹试验检测梅毒特异性IgM或IgG抗体, 其敏感性和特异性都很高。Marangoni等[2]研究发现, WB的敏感性、特异性均为99%, 高于FTA ̄ABS (敏感性90%, 特异性89%) 。Dettori等[3]认为免疫印记法用于梅毒诊断优于FTA ̄ABS和TPHA方法, 对Ⅱ期梅毒或早期隐性梅毒、神经梅毒的阳性率均为100%。本研究结果表明, 经正规驱梅治疗后3、6个月TP ̄IgM ̄WB阴转率均较TRUST低, IgM抗体水平逐渐下降, 传染性降低, 尚未发现复发、及再感染。Byrne等[4]报道免疫印记法对于非螺旋体标本 (包括正常标本、生物学假阳性标本以及γ球蛋白增高或抗核抗体的标本) 检测没有假阳性或可疑反应。临床可以避免漏诊和误诊。本研究结果初步表明, TP ̄IgM ̄WB检测有助于早期隐性梅毒的诊断和治疗后随访, 为血清学治愈提供有力的证据。由于未能完成至少2年的随访, 有待进一步研究。

摘要:42例隐性梅毒患者血清分别行甲苯胺红不加热血清反应素试验 (TRUST) 、梅毒螺旋体血球凝集试验 (TPHA) 和梅毒特异性IgM抗体蛋白免疫印迹实验 (TP ̄IgM ̄WB) 。42例初诊隐性梅毒患者血清中, 36例TP ̄IgM ̄WB阳性。正规驱毒治疗后3、6个月复查:TRUST阴转率分别为7.14%、26.19%;TP ̄IgM ̄WB阴转率分别为33.33%、59.52%。在随访中, TP ̄IgM ̄WB阴转率均高于TRUST。抗梅毒螺旋体IgM抗体是梅毒感染最早期产生的抗体, 可初步推断隐性梅毒患者的病程并判断其传染性, 有助于隐性梅毒患者的血清学随访。

关键词:隐性梅毒,特异性,IgM抗体,检测

参考文献

[1]施辛, 石怡珍, 杨辰, 等.早期梅毒规范驱梅治疗后梅毒螺旋体IgM抗体的变化[J].苏州医学院学报, 2001, 21 (4) :442-443.

[2]Marangoni A, Sambri V, Stomi E, et a1.Treponema pallidum surface immunofluorescence assay for serologic diagnosis of syphilis[J].Clin Diagn Lab Immunol, 2000, 7 (3) :417-421.

[3]Dettori G, Grillo R.Evaluation of Western immunoblotting technique in the serological diagnosis of human syphilis infections[J].Bur J Epidemiol, 1989, 5 (1) :22.

差异性检测 第10篇

随着互联网深入千家万户,网络应用变得普及而且复杂。国家互联网应急中心 (CNCERT) 发布的《2013年我国互联网网络安全态势》指出,“2013年我国境内感染木马病毒的主机为1135个, 僵尸网络控制的服务器16万个”。曝光的“棱镜门”事件披露了美国对多国政府和民众进行长期的监听,引起了国际社会的公众对个人信息的高度关注。在监听和入侵等工作中,如何获取操作系统底层的root权限成为黑客攻击的关键性问题。从功能上讲 ,rootkit是攻击者 在目标机上 隐藏以及 保留root权限的工具。攻击者大多是通过各种漏洞首先获得操作系统的访问权限,再通过系统漏洞提升到管理员权限,也就是root权限。接着,攻击者在入侵的主机中安装rootkit,该rootkit隐藏在系统里,以后攻击者只要访问该rootkit里的后门即可控制机器。从原理上讲 ,rootkit就是运行在ring0下的驱动程序。由于在内核态下运行,则更难被一些常规方式进行检测,从而能更好地实现程序的隐藏。Rootkit恶意代码最常使用的技术有IAT钩子、IDT钩子和SSDT钩子。故而rootkit的检测比一般用户层恶意代码的检测困难很多,意义也更为重大。

本文首先对rootkit技术进行了分析,其次总结了各种rootkit检测技术,接着,基于前人设计上存在的不足设计并实现了一套rootkit检测系统,用该系统检测样本rootkit,与其他恶意代码检测系统进行比较。

2 Rootkit 技术研究

Rootkit常用技术有IAT钩子、IDT钩子和SSDT钩子。

2.1 IAT 钩子

程序运行时加载的API函数信息通常都会保存在PE文件的导入地址表 (Import Address Table,IAT)中。这些信息中主要包括DLL名称、API函数名称。Rootkit可能通过注入某些进程, 搜索它所关心的API调用地址表, 然后利用自己构造的函数Hook Func地址替换掉原函数。Hook Func首先获得控制权,执行恶意代码,然后返回原函数地址,使hook过程不被发现。

2.2 IDT 钩子

中断描述符表 (Interrupt Descriptor Table,IDT)是存储处理中断和处理器异常的函数地址的数据结构。在Windows中,当用户模式应用程序调用Nt Write File时会执行一段特殊代码,并将处理转换到内核模式下。转换的过程是通过将Nt Write File的内核版本代码(0x ED)移入到EAX寄存器中, 然后发出一条INT 2E指令完成的。处理器将会继续从存储在IDT的0x2E槽处地址开始执行,应当会指向Ki System Service。Ki System Service例程检查EAX中的代码 , 然后使用 它找到内 核Nt Write FIle函数的真实地址。Rootkit可能会重写IDT中位于0x2E处的项, 并且在需要调用内核模式API函数的时刻获得控制权。

2.3 SSDT 钩子

SSDT(System Service Dispatch Table,系统服务调度表)的作用是使用户模式下的程序执行系统函数,处于用户模式下的程序可以通过系统提供的机制借助SSDT查找用户请求与系统服务的对应关系,进而使得将处于用户模式下的程序请求迁移到内核模式下进行处理成为可能,这个过程称为系统服务调度。系统服务调度如图1所示。

SSDT钩子就是修改SSDT中指定的系统服务函数的地址,使其指向攻击者自定义的函数地址。当应用程序请求该系统服务时,将会调用自定义函数,在自定义函数将相关的假信息传回应用程序,实现对相关资源的隐藏。

3 Rootkit 检测系统设计实现

由于之前的方法大多是对应单种rootkit技术,比如进程隐藏、注册表隐藏、SSDT钩子等,而市面上大多数rootkit综合检测工具很多运用的是Windows操作系统未公开的细节,而且由于其商业性,技术细节并不公开。本系统是基于差异分析,首先在系统未被感染rootkit之前对系统 关键部分 进行内存 转储 , 感染rootkit之后rootkit会修改相关内容 ,这样就会产生报警。该方法能很好地对最常用的rootkit技术:IAT钩子、EAT钩子、IDT钩子、SSDT钩子进行检测。

3.1 IAT 钩子检测

IAT完整性检测子模块在获得用户采集数据的命令后,采集当前内存中的IAT数据。被拦截的IAT示意图如下所示,因此我们通过对常用API函数导入地址进行检测就能发现目标进程是否存在IAT挂钩。在内存转储中检测IAT钩子的步骤。

1)通过遍历EPROCESS结构的列表枚举出系统中的活动进程。

2) 通过检测PEB或者VAD枚举出每个进程加载的DLL。记录下DLL的名称,以及每个DLL的基址和大小,从而可以知道DLL占用的内存范围。

3)转储并重建进程的可执行文件 (*.exe)和所有已加载的DLL,以便于解析PE头并定位IAT。

4)对于每一个导入函数 ,确保其在IAT保存的地址落在了包含该函数的DLL占有的内存范围内。

3.2 IDT 钩子检测

中断描述符表(Interrupt Descriptor Table,IDT)是存储处理中断和处理器异常的函数地址的数据结构。当用户模式应用程序调用Nt Write File时会执行一段特殊代码,并将处理转换到内核模式下。转换的过程是通过将Nt Write File的内核版本代码 (0x ED) 移入到EAX寄存器中,然后发出一条INT 2E指令完成的。处理器将会继续从存储在IDT的0x2E的槽处的地址开始执行———应当会指向Ki System Service。Ki System Service例程检查EAX中的代码。然后使用它找到内核Nt Write FIle函数的真实地址。

Rootkit可能会重写IDT中位于0x2E处的项 ,并且在需要调用内核模式API函数的时刻获得控制权。由于它们已经打破了内核的界限,它们可以任意的拦截每个调用。

检测方法:通过对内存的搜索,可以在内存转储中找到IDT的基址。在 _KPCR结构中存储一个指向包含256个KIDTENTRY结构的数组的指针。通过创建一个4字节的值 , 可以得到处理某个特定中断的函数的地址。将得到的IDT表中的特定中断的地址与原始的IDT表中指定槽的地址对比,如果不一样,则表明IDT表已经被更改。

3.3 SSDT 钩子检测

系统服务描述表 (System Service Descriptor Table,SSDT)中包含了指向内核模式函数的指针。

恶意代码拦截SSDT中的函数,需要两类信息———函数表在内核内存中的基址和要拦截函数的索引。由于SSDT包含较少量数据项 , 且原生函数表中的所有地址都应当指向内核可执行模块内部。因此,可以通过检查SSDT所包含的所有项, 判断它们是否指向正确的内存范围即可。

由于SSDT是在每个线程基础上进行分配的,因此也就意味着每个线程都可以看到不同SSDT, 每个线程的ETHREAD.Tcb.Service Table是不同的。如果恶意软件保存一个原生函数表的副本,包含少数几个被拦截的函数, 重写特定线程的ETHREAD.Tcb.Service Table的值。这使得很多SSDT检测工具不能检测到,因此在检测SSDT时要对当前进程的所有线程进行枚举。记录下所有可疑进程的SSDT项的值然后, 然后与原始SSDT进行对比。

4 实验及分析

该检测系 统在Windows 8.1下 , 用Visual Studio2010,WDK7600开发完成,在开发中 ,使用了Windbg和IDA等工具进行辅助。

4.1 实验环境

(1)操作系统:Windows XP SP3。

(2)测试工具:本检测系统 ,流行的rootkit检测工具Ice Sword,Rootkit Unhooker。

(3)Rootkit测试程序 : 1 Hook Reg Enum: 修改了Advapi32.dll中的Reg Enum Key函数的调用地址 , 属于IAT钩子 ;2Hack Defender:采用SSDT Hook技术挂接了系统中的Nt Emulate Key和Nt Open Key函数, 达到隐藏自身服 务在注册 表中的启 动键值的 目的 ; 3Hide Process MDL, 采用SSDT Hook挂接系统 中的Nt QueryS ystem Information函数达到隐藏指定进程的目的;4strace_Fuzen,采用IDT Hook在INT 2E上安装钩子,以实现进程的隐藏。

4.2 实验结果

分别使用上述三种rootkit检测工具对四种rootkit程序,测试检验效果表1所示。

从表1中可以看出,本实验系统在检测SSDT Hook和IDT Hook方面略好流行的免费rootkit检测系统。

5 结束语

本文利用分析rootkit感染前后系统的差异情况,设计并实现了rootkit检测系统,该检测系统能有效地对常见的rootkit技术, 如IAT Hook,SSDT Hook,IDT Hook进行检测,并在试验中表现良好,检测效率略高于市面流行的免费rootkit检测系统,具有良好的稳定性。

上一篇:常规化疗下一篇:木管乐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