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作文教学谈

2024-05-13

小学语文作文教学谈(精选12篇)

小学语文作文教学谈 第1篇

一、帮助学生进行日常的词汇积累, 养成组织语言和记日记的习惯

充足的词汇量可以给写作打下扎实的基础, 就好比盖房子, 词汇就是一块块的砖头。而这些词汇只能靠日常学习和生活的积累, 是一个慢的过程。在小学语文教学中, 从一年级开始, 学生们就开始了词汇的积累。熟读并背诵部分课文是非常简单又有效的方法, 再加上每天写上一两句话可以消除孩子们心中的抗拒心理, 天长日久, 词汇量就慢慢上来了, 学生对写作的自信心也有了。到了高年级, 可以另外增加课外的词汇积累, 如定期背诵抄写成语、古诗词, 还可以每天组织学生在课前到讲台前分享自己最近摘抄的好词佳句, 鼓励他们将分享内容提前做成PPT幻灯片来展示, 这种方式可以锻炼他们多方面的能力。另外, 成语接龙的游戏也非常适合高年级来做。这个时候学生已经有了一定的词汇量, 成语接龙可以使他们在愉快竞争的氛围中比较快速地增加词汇的积累。记日记的方式不但可以帮助学生们练笔, 而且也是一种积累素材的好方法。作文教学要贴近生活, 写作来源于生活, 学生每天选上一两件写下来, 对自身的情绪是一种梳理, 对成长是一种沉淀。

二、应用模仿教学增强学生写作的成就感

在小学一二年级阶段, 很多学生因为受识字量的限制, 在阅读中更偏向于漫画等字少的书籍。看到满篇文字, 很多小学生不由地会心生胆怯, 更别提要他们去写作了。为了消除这种恐惧感, 教师要让他们认识到写作就如说话一样, 可以多多采用模仿的方法。早期可以让学生们模仿造句, 如很多词是有多个含义的, 可以分别造不同的句子, 这种做法可以让学生们在小小的成就感中慢慢体会到汉语言文字的博大精深, 拉近自身与语文的情感距离。再下一个阶段, 教师可以鼓励学生们模仿写一些排比句或者小段落, 不知不觉使得他们组织语言和写作的能力获得提高。给课文写一段“后续”也是一种值得尝试的做法, 学生们的想象力很丰富, 而且因为他们都有着自己对世界的主观理解, 做的“后续”往往会让教师为之惊叹, 因此, 教师不要吝惜对学生们的赞美, 给他们肯定和鼓励就是对他们最大的奖赏。

三、创设情境教学环境, 提高学生写作的兴趣和热情

情境教学法是指在教学过程中教师有目的地引入或创设具有一定情绪色彩的、以形象为主体的生动具体的场景, 以引起学生一定的态度体验, 从而帮助学生理解教材, 并使学生的心理机能得到发展的教学方法。情境教学法的核心在于激发学生的情感。情境教学是在对社会和生活进一步提炼和加工后才影响于学生的。如生动形象的语言描绘、课内游戏、角色扮演、诗歌朗诵、绘画、体操、音乐欣赏、旅游观光等都是寓教学内容于具体形象的情境之中, 其中也就必然存在着潜移默化的暗示作用。小学写作教学往往会从简单的记叙文开始, 生活中每天都发生很多故事, 如何将其记录下来呢?首先, 需要选定一个故事的内容。教师可以首先发挥榜样带头作用, 给学生们讲讲自己的故事, 给他们一些启发, 如以“记我第一次……”为题写一篇记叙文, 先给学生讲讲我们的那许许多多的第一次。教师可以用生动形象的语言描述, 用丰富的表情、恰到好处的肢体动作将学生们引领到我们所创设的故事情境当中去, 再让学生们去回想并感受他们自己的第一次, 继而把它写出来。生活中不是缺少美, 而是缺少发现美的眼睛, 可以说美是无处不在的。作为语文教师, 我们首先要拥有一双慧眼, 发现美, 传递美, 做学生们的榜样。缺少对生活的发现和感悟很难写出富有真情实感的作文, 缺少对生活的爱和热情也难以对写作产生多大的兴趣和热情, 所以, 用心去感染我们的学生们吧, 这是一条捷径。

四、多鼓励, 多反馈, 进一步激发学生写作的热情

不管是造句还是仿写段落, 甚至是日记和小作文, 及时给学生们恰当的反馈是不容忽视的一个环节。如学生定期交上来的日记, 我们在翻阅的过程中就好像在面对面听他 (她) 在讲, 发自内心的沟通会激发我们心底的爱, 会让我们的心变得柔软。我们要用心看他们的故事, 用心给他们反馈。我们都知道, 小学生作为写作的初学者, 需要更多的鼓励, 因此, 我们要把看到的优点和感受写下来让他 (她) 看到, 把不足之处也委婉地指出来, 这样既促进了师生之间的交流, 又使得学生在这个过程中对写作焕发出更大的热情。

综上所述, 教师在日常教学中注意帮助学生进行词汇的积累, 通过丰富多彩的活动使学生们在快乐的氛围中不知不觉积累词汇、提高对作文的兴趣。我们要用更多的陪伴与付出帮助学生们爱上写作, 乐于写作。

摘要:写作是小学语文教学的重要内容, 语文教师, 要帮助小学生进行日常的词汇积累, 通过组织一些成语接龙等游戏活动激发他们学习的热情。因为仿写句子段落可以使他们更容易体验到写作的成就感, 记日记不仅可以使学生养成练笔的好习惯, 而且也让他们发现了生活中更多的细节、更多的美, 可以促进师生之间情感的交流。

关键词:小学语文,作文教学,日记,情境教学,小学语文课程标准

参考文献

[1]姚良君.优化小学作文教学的四点体会[J].小学教学参考, 2013 (7) .

小学语文作文教学谈 第2篇

作文一直是令老师和学生头痛的事。在教学中教师花了大量的心血指导作文,费了大量的精力批改作文,可学生却是怕上作文课,也怕写作文。作文教学水平不高已成了长期困扰我校作文教学的严重问题。个人感觉在作文教学中应该尊崇以下几点:

一、立足于学生的个性心理差异,对学生进行作文教学

立足于学生的个性进心理差异对学生进行作文教学,是小学生根据自己在社会生活实际中不同的具体经历,用书面语言积极、真实、客观地反映自己的情感和体验的形式。在训练过程中充分反映出教师尊重儿童,相信儿童的自主意识,在评价上充分发挥激励机制的积极作用,让每一个学生都有所发展。它符合《语文课题程标准》中提倡作文讲真话,述真事,抒真情的精神,对提高小学生的语文素养有一定的现实指导意义。

作文要“写自己想说的话”,“自由表达”作文内容,“要感情真挚,力求表达自己对自然、社会、人生的独特感受”。为了实现这个培养目标,我们采取了以下措施:

1、培养学生“写亲眼所见、亲耳所闻、亲身所经历

小学作文教学一直被限制在“师授作文”的狭小天地中,无疑是对学生智慧的禁锢和个性的扼杀。培养学生写写“亲眼所见、亲耳所闻、亲身所经历”,就是要求学生用自己的话来表达自己的思想,使作文呈现个性风格。老师应大力倡导“百花齐放,百家争鸣”,尊重学生的选择,尊重学生的表达,甚至宽容学生的一些毛病,一些不成熟的缺点,让他们自己去克服,让他们自我成长,从而使学生个性在文章中日益张扬起来,让一个个不同的“我”在作文中活灵活现、充分展现。

2、培养学生写真情实感的作文

真情实感是作文个性化的基础。在作文训练过程中,我们要主张写真实的生活、真实的情感、真实的思想。在训练方法上应强调:(1)只定范围不命题。让学生有话好说,有话要说,鼓励学生在一个范围内,从生活中找素材,写出真情;(2)重视表达方式,但不限文体。鼓励学生突破常用文体的模式,不拘一格,不落俗套表露自己鲜活的思想;(3)不限篇幅和篇数;(4)强调写真情实感,但不限于写真人真事。

3、培养学生作文有新意

个性化作文不但要有自己的生活体验,有真情实感,还要有自己独特的感悟,将身边的琐事写出“典型”、写出新意来。因此要求学生在生活中做有心人,时时处处留意生活,观察生活,感悟生活。对生活的感悟需要长时间逐渐培养,老师要结合实际,适当加以引导。学生一旦有了一定的感悟能力,他们就会用自己的眼光看世界,用自己的心理感悟生活。引导学生将自己不同于别人的感受写出来,作文就不愁没有新意。

二、立足于学生的身心特点,通过写童话培养学生的想象力

《语文课程标准》要求:“激发学生展开想像和幻想,鼓励学生写想像中的事物。”小学生的想像能力发展较早,他们常借助幻想的方式来观察理解和解释他们生活世界中的事物。童话作文可以用其所长,把学生潜在的想像力激发出来。因此,训练学生写童话,既符合当前落实新课标的形势,也顺应了他们心理发展的规律,对提高学生的作文能力大有帮助。

儿童是天生的“浪漫主义”的“童话作家”,童话化作文的训练就是要放飞他们的想像,让他们犹如翱翔于蓝天的刍鹰;遨游于大海的鱼儿!充分享受作文课带来的快乐。为了培养学生的写作能力,我们采取了以下做法:

1、提供想像条件,鼓励大胆幻想。

童话作文的内容,涵盖了学生的一切生活和空间。生活中所发生的一切事情,都能在童话中得到映照;学生的喜怒哀乐,也能在童话中得以体现。我们积极鼓励学生说自己想说的话,写自己想写的东西,从各个不同的角度去选材。在训练中我们要给他们提供自由想像、独立思考的情景条件,鼓励他们大胆幻想。有了自由驰骋的空间,就再也没有那么多条条框框的限制,学生才得以充分的发展。

2、教会构思方法,提倡个性表达。

童话往往以引人入胜的情节吸引人们,所以在训练学生写童话时得讲究巧妙的构思。同样一个富有新意的题材,构思不好,它也不会吸引人。童话语言独具特色,写童话比写一般记叙文在发展学生的语言方面具有优势。学生具有广阔的表现空间,可以综合运用多种表现手法。其次,童话是学生内心思想情感真实的反映,它折射出学生的性格、兴趣、爱好,这使得学生在语言表达上富有个性化。

3、注意立足现实,要求合理想像。

一旦儿童思绪扬起,往往又会乘着兴致,漫无边际的想像开去。因此,我们要向学生提出想像合理的要求。因为,只有想像合理,才有意义。是合理还是不合理,儿童往往把握不住,仅是概念地提出要求,儿童并不能掌握要领。教师的作用,在于适时发掘学生的心灵火花,让学生立足现实,合理想像。

三、立足于学生的生活经验,对学生开展作文教学

作文是生活之反映,为生活而作,因生活的需要而作,离开了生活便没有了作文。生活化作文的训练是在作文教学领域对生活教育的理论借鉴和实践探索。

立足于学生的生活经验进行写作是作文当前教学的需要。从教学对象来看,学生虚假作文的现象很严重,仿写、甚至抄袭现象还较普遍,从文中所反映的学生认识生活的水平与能力还较弱;从作文教学过程来看,教学过程与学生生活脱节,缺少活生生的生活气息。为了使学生能写自己丰富多彩的生活,能及时的把自己感兴趣的事物表达出来,我们主要采取了以下措施。

1、教会学生观察生活。

作文训练中的即兴观察或有意观察,都是认识生活、获取作文材料的常用方法。平时我们要教给学生观察方法并有意引导学生去观察周围美好的人和事。如观察乡村、街道的重大建设与细微变化,观察社会各阶层人物的工作表现,观察大自然的树木花草、日月星空„„

通过观察,激起学生的作文兴趣,帮助学生积累写作素材,陶冶学生的情操。

2、组织学生参与生活。

有意识组织活动,使学生有可能积累较典型的写作材料。这不仅关系到作文教学的成功与否,也关系到能否在引导学生认识生活的过程中,深化作文主题。如组织学生开展“他真行”等演讲形式的主题活动,配合重大节日组织学生举办联欢会,平时组织学生郊游、参观工厂、深入农村,定期举行校园文化艺术节„„

这样,可以激起学生表达的欲望,产生作文兴趣。

3、引导学生体验生活。

实践出真知。我们从作文训练的需要出发,有计划地引导学生为积累作文材料而进行社会生活实践。如种植花草树木,让他们了解植物的生长过程;饲养虫鱼鸟兽,了解动物的生活习性;参与家务劳动及公益劳动,体验劳动的滋味;考察乡生态环境的变化,从而懂得保护环境„„在实践过程中,我们要注重引导学生体会实践的感受,引导学生善于把这一切所见所感装进自己的“素材库”。

4、指导学生描绘生活。

学生掌握了基本的表达方法之后,我们要让学生自由表达,不受课本的要求限制,不为教师的指定所左右,题目可自拟,体裁可自定,内容可自选,做到形式多样化,取材生活化,语言儿童化,让作文成为学生传情达意的工具,让写作成为学生生活的需要

四、立足于信息技术,充分利用网络、远程教育资源、多媒体课件,对学生进行作文教学。总之,作文是学生语文程度及语文素养体现的一种直观的表达方式,在语文作文写作中尚有很多方法需要我们不断的去探索去求实。

佟沟九年一贯制学校

小学语文作文教学谈 第3篇

关键词:积累;氛围;自改

对于语文教学来说,作文是一个难题,也是语文教学的重点。但是就目前对于大多数学生来说,一提到作文就头疼,不想写作文,觉得无从下手,写作兴趣更无从谈起。长期下去,不但影响学生作文能力的提高,而且不利于学生语文综合素养的培养。下面是笔者对作文教学的几点看法。

一、积累——作文训练的基石

对于积累的词汇的理解、分类、优化和运用的能力,农村的孩子并不擅长,因为种种原因造成孩子手中可供阅读的书籍少之甚少,再加上家长好多外出打工,在孩子积累词汇的过程中家长几乎失去了作用,作为老师,我们就应该在其中对学生进行合理的指导和监督,让词汇积累变得更加有效。经过实践,我觉得下面的几种方法效果挺好:

1.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

农村的教育实践课比较少,教师可以经常安排学生在生活中观察事物,展开想象,鼓励学生积极参与生活实践,让学生自己体验生活方方面面的酸甜苦辣,拓宽学生的思路,打开学生的思维,使学生触类旁通,去想生活中的事,从而积累生活素材,为写作开启鲜活的永不枯竭的源泉。

2.通过写日记来积累

俗话说:“日记日记,每天要记,一日不记,不算日记。”学生每天的经历很多,用记日记的方法记录下来,是积累材料的最好方式,也是练笔的最佳途径。对于日记的内容,老师不必做硬性的规定,可以表达自己的喜怒哀乐、每天的所见所闻,成功或失败的经历,甚至跟老师说说心里话等,这些都可以通过日记无拘无束地表达出来,给学生一个自由表达的空间。

3.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

学生的阅读量是衡量他们知识积累的一个重要指标,也是积累素材的重要方法。对于农村孩子而言,课外书籍的阅读量少之又少,因此,我想方设法给学生搞来一些图书,鼓励他们多读多背。在读背的过程中,让学生学会遣词造句,谋篇布局。在这样的基础上,丰富学生的语言积累,提高他们的语文素养,让学生准确生动地表情达意。

4.合理利用教材

新课程实施以来,新选入的课文具有极强的时代感,内容丰富,语言优美。教师在教学中,抓住每篇课文的特点,引导学生感受课文的写作方法,加强训练,使学生学以致用,应用到作文中来。

二、良好的氛围——作文训练的温床

1.营造良好的表达氛围

宽松、和谐、愉悦的写作环境是学生自由表达、袒露真情所必需的。因此,教师要创设一个民主宽松的习作氛围,消除学生畏难的心理,让作文成为他们的一种内在需要。在教学中,教师放开手脚,对于习作的内容、形式、字数等不作任何限制,让学生畅所欲言;鼓励学生写自己的真实想法,做到我写我看的、我写我想的、我写我做的,增强他们写作的自信心;可以允许他们对同一问题有不同看法。这样一来,学生敢想、敢说、敢表达了,作文也就不再是什么难事了。

2.提供自由表达的空间

学生敢说真话、实话、心里话了,但还需要教师给他们提供一个自由表达的平台,来实现他们的表达欲望。教师在阅读课上要有意识地安排一些小练笔。如,写读后感,续编故事,把课文概述的内容写具体,为写景课文拟游人须知、编写广告语,为写人记事的课文增加细节描写。此类练习费时不多,却可以为学生自由表达提供广阔的空间。学生练的多了,作文能力也就提高了。

三、自批、互改——作文训练的法宝

俗话说:“好文章是改出来的。”作为老师,详细批改,工作量太重;简单批改,又怕达不到预期的效果。在长期的作文教学中,我摸索出了一个既简单又行之有效的方法:让学生参与到作文批改中去。当然,教师要教给学生批改的方法:首先让学生对照题目,看文章的主题是否贴切,有没有围绕主题展开习作;其次,看文章的条理是否清晰,详略是否得当,情感表达是否真挚充沛;再次,在批改的过程中,看有没有错别字或者病句;最后,看看文章有什么亮点,比如,一些修辞手法的运用,细节的描写等是否恰到好处。

学生自我修改之后,小组同学参与互改,这个环节,最能发挥学生的自主性。小组同学在互改交流中,畅所欲言,敢于交流,乐于阐述自己的见解,哪怕是一个小小的标点符号,他们也会争得面红耳赤,不亦乐乎;别人评价自己的习作时,无疑能让自己大受启发,以更广阔的视野对自己的习作做进一步的修改;评价他人时,亦能使自己得以借鉴,吸取他人的闪光点。

四、展示自我,感受成功——作文训练的魅力

每次习作完成之后,笔者都会选出一些优秀的习作,想方设法地为学生创设展示作品的机会。

班级的墙报、校园内的黑板报和红领巾广播站等都是好文章的宣传阵地,使学生在墙报上能读到自己的作品,在广播站能听到自己的作品,将会大大增强学生的成就感,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

总之,作文教学之路毕竟是艰难的,要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并非一朝一夕就能做到的。作为一名语文老师,有责任也有义务丰富自己的作文教学形式,关注每个学生的个性差异,因材施教,在教学理论中不断探索,在教学实践中获得启发,不断总结经验,努力让学生对作文由“厌”写变“乐”写,由被动变主动,由低效变高效,积极引导学生做生活的有心人,鼓励学生平时积累大量的写作素材,切实调动学生的写作兴趣,让学生真正地快乐作文。

浅谈小学语文作文教学 第4篇

一、激发兴趣, 增强信心

“兴趣是入门的向导, 热爱是最好的老师。”这句话精辟地总结了人们的学习经验, 表明兴趣是获得知识的内动力。因此, 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是作文教学的前提条件。在小学作文教学中, 老师不宜给自己的学生事先定下过高的期望值, 而是要先注重学生的实际, 遵循其心理发展规律, 在学生参与中逐步提高要求。在教学中, 教师要创设情景, 使学生明白习作就是倾诉, 心有所感, 情有所动。这样, 学生就想说想写, 不吐不快, 自然对习作产生兴趣。如果条条框框太多, 要求高, 坎子陡, 而又强人所难, 硬是要学生写他们不想写、不愿写的东西, 长此以往, 其结果可想而知。要让学生习作写得好, 教师在平时作文教学中应少些限制, 多些自由;少提要求, 鼓励学生自由表达和有创意的表达;多给指导, 特别是开拓思路的指导。在这样轻松的环境中, 肯定会不断地激起学生心中表达的动力, 增强其写好习作的信心。

二、丰富生活, 指导学生获取作文的材料

叶老说过:“生活就如泉源, 文章犹如溪水, 泉源丰盛而不枯竭, 溪水自然活泼地流个不歇。”要解决学生“没有材料可写”这一作文中最大的困难, 老师就必须有意识地丰富学生的生活, 帮助学生从丰富多彩的生活中获取作文材料, 指导学生作文如何从内容入手。

(一) 开展活动

教师要把单调的作文课上成作文活动课, 有意识地组织学生参加一些贴近自然、社会、生活的活动, 让学生在五彩缤纷的大千世界中观察生活, 开阔眼界。如“我为父母献孝心”“劳动我最棒”“欢乐的野炊”“我发现了春天的足迹”“谁说秋天不美丽”“给冬天添彩——雪”……根据学校德育活动开展“清明节扫墓”“反邪教”“珍爱生命禁毒活动”, 根据“八荣八耻、讲礼议、创文明”的教育, 设计了“读介绍礼议的书籍”“讲有关礼议的故事”“编写并唱颂八荣八耻歌”等活动。教师要有目的地指导学生观察, 养成观察习惯, 在活动中学生们兴致高昂, 看到或听到、想到什么, 往往控制不住要找个对象“吹”一番。教师切勿因此将其视为不守纪律而扼杀, 其实这种“吹”实际上就是一种表达。学生有了这种表达欲望, 老师及时捕捉住这种时机加以引导, 然后鼓励他们大胆地把见闻和感受写下来, 做到想得广、写得好。活动要丰富多彩, 并注意引导学生进行积累, 日积月累, 学生作文起来就有话可说了。

(二) 观察积累

鲁迅说过:“如要创作, 第一需观察, 对于任何事物, 必须观察准确透彻, 才好下笔。”“处处留心皆学问”, 只要平时留心观察, 认真思考, 我们便会发现, 作文题材是取之不竭, 用之不尽的。观察对作文而言是智慧能力的重要来源。从一年级起, 教师就要有意识地让学生看各种各样的事物, 可以带领学生来到大自然中, 指导他们留心观察周围的事物, 引导他们将自己的所见所闻记录下来, 如观察大自然的一草一木、日出日落、小河田野、蔬菜瓜果……并尽可能让学去看一看, 摸一摸, 闻一闻。把课堂扩展到丰富多彩的大自然, 让孩子们不仅学会了很多书本的知识, 以及许多新的体验和感悟, 还启迪了孩子的想象及好奇心, 开启了智慧探索的大门, 活跃了思维, 产生热爱大自然, 热爱家乡, 热爱生活的思想情怀。这样一来, 学生初步体会到写作素材来源于生活, 我们作文题材更宽、更广、更有新意, 并不再为没什么可写而烦恼。这时, 教师要趁机要求学生养成写好观察日记的习惯, 引导他们不断地积累材料, 以备不时之需。

三、改革作文评改方式, 激发学生习作兴趣

古人说:“三分貌, 七分扮。”用于作文中就是“三分文章七分改”。因此, 评改作文成了促进作文能力提高的一个极其重要环节。在新课标下, 评改作文应以学生为主体, 实行自改自评、小组评改、集体评改相结合。自评自改是在指导学生明确作文目标, 牢牢掌握评改方式的前提下, 进行成功评价与自我调整。先对自己的作文可取之处进行自我成功评价, 并推荐自己作文中自认为写得成功的地方, 供同学学习、欣赏, 哪怕是一个好词、一个好句子也可以。这样, 无论作文能力如何的学生, 他们都会毫无顾忌地推出, 自认为可取之处。这样既得到了同学肯定和赏识, 又学到了别人许多长处, 受到启迪的同时, 便不知不觉地走出了“不会”作文的低谷, 满怀信心地向成功迈进。因为成功是人人所企盼的, 让学生获得成功和体验成功的快乐, 是激发学生写作兴趣最佳途径之一。小学生大多对自己充满信心, 具有好表现的心理特征, 时刻渴望得到老师肯定的评价。以人为本, 满足小学生的心理需求, 教师经常性的正面评价, 是学生感受愉悦的根本所在, 也是培养学生写作兴趣的重要环节。在自评的基础上, 再让学生推出公认的写得好的作文, 在多媒体展示台上展示, 供人欣赏, 全体学生用总目标、全方位、多视角、多层次, 对这些作文进行成功评价, 大家都来赏识好作文成功之处在哪里, 领悟好的表达效果, 取人之长, 补己之短。对作文能力强的学生来说, 会更加各显风采;对作文不太突出的学生, 也会增加作文灵感。小组评改时将学生按其写作基础, 分成不同的小组, 每组都配有优秀生、良好生、一般生甚至后进生, 突出以好带差, 以优秀生为组长, 人人参与评改, 教师只是巡视, 解决各组碰到的困难, 必要时参与能力稍弱点组的评改。再由各组长上台在多媒体展示台上展示该组的习作, 并进行解说优点与不足, 最后由教师挑选优、良、一般的习作进行点评。

浅谈小学语文作文教学 第5篇

【摘 要】作文教学是语文教学中的一个关键因素,而往往最易出现问题:学生个性有差异,作文水平有差异,有的下笔如有神,有的却词不达意、语无伦次或千篇一律;学生无兴趣,写作如“挤牙膏”等。因此,在作文教学中,老师们应该放开学生手脚,引导他们到语文的广阔天地里去寻找源头活水,积累生活,启开学生心扉,引导他们高谈阔论,让他们写放胆文,教给学生积累的方法。读写结合、以读助写。在阅读教学中渗透想象能力的培养。

【关键词】作文教学;方法

近几年,中考作文命题逐渐减少对考生的限制,住不放开思想禁锢,鼓励考生发挥创造性,这种放开,我在日常教学中采取了相应措施,即放手。放开学生手脚,引导他们到语文的广阔天地里去寻找源头活水,积累生活。生活是五光十色的,文学创作来源于生活,诗人艾青曾经说过:“生动的语言是确切的表现”“离开生活就没有语言”这几句话,说明了语言的来源,应该学会在生活中,在大自然中索取材料,去寻找语言,这样学生做来不但有话可说,而且文章显得生动,具体脍炙人口。

生活中语文无处不在,读时文,听广播看电视,交朋友,阅读中外名著,访游名胜古迹,欣赏山川河流,参加各种活动,无不是米去源头活水的广阔而丰富的天地,如果学生处处留心,时时在意,那么他的材料库容就可想而知了,学生就会有取这不竭的写作源泉了。

启开学生心扉,引导他们高谈阔论,让他们写放胆文章,中学生是一群生龙活虎,情感丰富的人,他们观察当年丰富多彩的生活,答案也是丰富多彩的,世上万事都有多面性,这就引导学生应该放开胆量,学会用自己独特,敏锐的目光去观察生活,用自己的语言去表达对生活独特的感受,让学生写自己想说的话。这样往往能激活学生的创新意识,写作不再停留在旧有的题材上,写出自己的独特见解。

即使认识比较肤浅,也是好的,只要再加以正确引导,学生的思路自然开阔了,大千世界鲜活灵动,学生们的话范围很广,这就可使学生能在学习吸收课外语言外,学会运用如何生活本身那样繁复的语词而不用思维单一。教给学生积累的方法。有了充实的生活,丰富的活动内容,并不等于学生就有了积累。

首先,在平时要求学生准备积累本,指导学生多进行课外阅读,搞搞摘抄,积累词语;读读文章,找到“写作的模样”。更重要的是指导学生观察生活中引人深思的现象,抓住细微的“小事”,抓住那些稍纵即逝的美好的一瞬,动脑筋思考,写成日记。这也是平时积累素材的结果。经常练笔写日记,不仅可以增养学生观察的兴趣和习惯,而且可以帮助学生了解生活,积累作文素材,丰富写作内容。

其次,在语文阅读教学中,注重对学生的积累感悟能力的培养是一种指导写作的行之有效的方法。积累自己喜欢的成语和名言名句,积累课文中的优美词语和精彩片段,积累课内外、国内外的优美诗文,积累文学文化知识等,并且经常在课上交流,不定期地对学生积累的内容进行检查,了解学生积累、掌握的情况。经过一段时间循序渐进的阅读、摘记、背诵,学生的语感有了明显提高,而且阅读能力大大提高,表达能力也有较快的增强,学生的写作也得心应手了。

读写结合、以读助写。阅读能力的提高必定有助于作文能力的提高。在教学中,可以通过绘声绘色的朗读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也可以通过轻声读和默读领会理解课文内容,或者通过教材中的“语文园地”“口语交际”等内容,学习其中的写作知识,在学习的基础上将教材中零散的、片断的写作知识系统化成整体知识,这样有利于在作文过程中将知识转化为能力。

加强课外阅读,才能不断培养想象能力。阅读能力的提高必定有助于作文能力的提高。重视引导学生积累丰富的、生动的、有趣的写作材料,在文章之外下足功夫,一要引导学生有目的地课外多读书、多观察、多交流,广泛涉猎历史、科技、自然等方面的知识。二是多开展一些相关活动,如让一个组的学生把自己最近在课外书籍中读到的优美词句或精彩片断背诵给其他学生听,以激发学生阅读课外书籍的兴趣。

在阅读教学中渗透想象能力的培养。我们在教学中,可以通过制作生动的教学课件,这样让学生在音乐、动画的氛围中进行朗读,充分调动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例如在教张志和的《渔歌子》时可以在音乐的伴奏下闭着眼睛听着音乐心理想象古诗词描述的优美画面,然后在睁开眼睛轻声诵读,体会古诗词的韵律。引导学生善于续写、扩写或补写。

有的课文结尾意犹未尽,耐人寻味。教学时,我常引导学生对重点情节为续写的起点,联系课文或生活实际,张开合理想象,顺着课后的思路,进行续写故事的结尾。有的文章由于一定的原因,省略了有关的情节,或在过渡环节上,对人物情节写的十分简练。遇到这样的文章,我指导学生想象,补写一段相关的情节,进行扩写练习。这样培养了学生的想象能力,学生兴趣浓,乐意写。同时注意假写,假写是直接结合课文内容,提出假设,再启发学生展开想象,写一篇或一段话。通过实践研究,利用课文进行想象做训练,一举多得,既激发了学生的写作兴趣,丰富了写作内容,渗透了品德教育,又培养了学生的理解力,想象力,还提高了学生遣词、造句、布局谋篇的写作能力。

浅谈小学语文作文教学 第6篇

【关键词】小学生作文 习作 创新 真实

作文教学一直是语文教学中的重中之重。但长久以来,小学习作教学的效果不佳。许多教师对如何上好习作课深感困惑,很多学生也不时发出“作文、作文,听见头疼”的感叹。在教学中我也遇到了同样的难题,总结以前的教学经验,造成以上状况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传统的习作教学不顾学生的客观实际,人为地提高要求。长期存在揠苗助长的现象,以成人化的习作标准要求小学生习作,总认为所谓作文就应该写一点“有趣的”“有意义”的东西,因而导致学生的作文中的假、大、空的现象时有发生。传统的习作教学过程,老师讲得多、深、透,难免千人一面。一些教师把学生习作的标准定位在一些优秀作文选上,一上作文指导课就读范文,或者不厌其烦地指导,甚至如何开头,怎样结尾,中间又是怎样,都要反复强调。结果是教师指导越细,学生的思维就限制得越死,写出的文章难免千篇一律,有的学生甚至失去了习作的兴趣。

语文《课程标准》中明确指出:“语文是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应着重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而培养这种能力的主要途径也应是语文实践,不宜刻意追求语文知识的系统和完整。语文又是母语教育课程,学习资源和实践机会无处不在,无时不有。因而,应该让学生更多地直接接触语文材料,在大量的语文实践中掌握运用语文的规律。”在新课程的实施过程中,对写作教学又提出了新的要求,新的建议,这就给我们的教学,研究提供了一定的理论依据。那么,在这些理论、建议的基础上,下面我谈谈自己在新课改中进行写作教学的几点做法:

一、立足于学生的个性心理差异,对学生进行作文教学

立足于学生的个性进心理差异对学生进行作文教学,是小学生根据自己在社会生活实际中不同的具体经历,用书面语言积极、真实、客观地反映自己的情感和体验的形式。在训练过程中充分反映出教师尊重儿童,相信儿童的自主意识,在评价上充分发挥激励机制的积极作用,让每一个学生都有所发展。它符合《语文课题程标准》中提倡作文讲真话、述真事、抒真情的精神,对提高小学生的语文素养有一定的现实指导意义。 作文要“写自己想说的话”,“自由表达”作文内容,“要感情真挚,力求表达自己对自然、社会、人生的独特感受”。为了实现这个培养目标,我们采取了很多措施,首先,培养学生“写亲眼所见、亲耳所闻、亲身所经历”;其次,培养学生写真情实感的作文;最后,要培养学生作文有新意。

二、留心生活中的发现,搜集写作素材

作文教学应从内容入手,那内容从何而来?其实小学生的生活是一个色彩缤纷的世界,他们每时每刻都在接触一些人和事,如课堂生活、课间游戏、同学间的趣事、街头见闻、邻里情、父母爱等。为什么五彩的生活难以进驻学生的习作??究其原因,是因为他们常常把身边发生的事忽略了。

因此,作为教师要引导学生留心观察身边的事物,做生活的有心人,并要把它随时记录在生活随记本上,强调生活中有什么就写什么,发生什么就记什么,不受时间,地点的约束,突出一个“随”字。生活随记可以记录家庭生活;家庭生活对小学生来说是重要的,家庭生活的点点滴滴,是学生习作不竭的源泉。 记录学校生活;学校美景、人物素描、人际交往都可以写,丰富多彩的校园生活,为学生的素材库增添了一笔不小的财富。 记录社会生活;社会是个大家庭,每个人都是这家庭中的一员。大街、公园、菜场、车上,每时每刻都在发生一些事,值得学生去思索,去记录。记录自我生活;既包括学生亲身经历,亲眼所见,亲耳所闻的内容,也包括学生自我的广阔世界。每一位学生都是独立的个体,有自己独特的感受。记录自己丰富的内心及精神世界,无疑是对自我的最好诠释和剖析。在随记中,学生畅所欲言,展示最真实的自我。 生活随记为学生写作提供了源源不断的生活素材。然而,它仅是一种发现、体会、思索、偶得,还不能称之为习作。但是,它既为学生提供了写作实践的机会,又使习作成为有源之水,有米之炊。“万丈高楼平地起”,有了这些点滴积累不愁写出精彩的作文来!

三、作文评价要善用良性激励评价

小学生作文是要把自己看到的、听到的、想到的有意义的内容用文字形式表达出来,是一种内化的过程,即使是表达生活中平淡的事情,也是对学生一次极好的思维训练。因此,教师对学生的习作过程,都要给以积极的鼓励、激发,建立一个新的评改模式和评价标准。 教师的评价对学生十分重要。评价得当,能激励学生敢于作文、乐于作文,因而对学生文章的评价不能千篇一律,也不能一棒打死。应根据不同水平的学生给予不同要求的评价,对基础好的学生要有较高的要求。基础差的学生哪怕是用了一个好词、一个佳句也应该及时表扬。教师适当的激励能让一些差生得到鼓励,看到希望;让一些中等生可以更好地巩固和提高自己的作文能力;还可以激发上等生的竞争意识。

总而言之,作文教学之路毕竟是艰难的。我们在作文教学的过程中,应该立足于学生的生活、学习和思想认识的实际,培养学生的写作兴趣,注重积累写作素材,指导写作技巧,注重作文评改,让学生从“厌”写变“乐”写,真正提高小学生的作文能力。

【参考文献】

[1]教育理论. 中国时代经济出版社.

浅谈小学语文作文教学 第7篇

一、经验借鉴

我们可以从以下教育名言中总结经验, 并归纳出几点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

1.“亲其师而信道”———《学记》。

教育心理学中, 学生在整个课堂的学习过程中, 其认知的速度和质量是与其认知的态度和情感有着密切的联系的, 因此教师首先要建立一个和谐融洽的师生关系。

教学过程中, 我们发现, 学生学习差的科目往往对相应的教师印象也不好, 和教师的关系是抵触甚至对立, 这种情况下无论如何周密和严谨的教学方法都不能够得到相应的效果, 只有教师在学生中树立起自身的学术威信和个人魅力, 师生之间才能够默契的配合, 学生才能全身心的接受教师的教育。与此同时, 教师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所准备的整套教学方法也就能被较好的执行, 引导作用才能够全面的发挥。在整个教学过程中, 教师是主导, 教师的一言一行都会潜移默化的影响学生, 因此教师自身的文化修养和整体素质是重要的前提。

2.“生活教育是生活所原有, 生活所自营, 生活所必需的教育。

教育的根本意义是生活之变化。生活无时不变, 即生活无时不含教育的意义”———《生活即教育》。在小学生的作文教学中, 往往前期都是通过范文和套模式的方法来练习写作, 这种教学方式可以起到一定的指导和规范的作用, 但是也忽视了学生作为写作主体的地位, 没有让学生真正的开拓思路、获取灵感, 写出的文章千人一面、词不达意甚至跑题就不足为怪了。

教师在学生的这种写作阶段要根据实际情况, 适当带领学生走入生活, 对周围的生活进行细致的了解和观察, 注重细致的体验和发现, 然后在观察中找到思维的起点和写作的灵感, 并将其融入到文章中。他人的生活经验也需要教师通过筛选找出, 将每个阶段学生中比较有代表性的好文章进行总结和分析并细致地讲解给同学们听, 这样学生在学习中就可以参照别人的表达方式, 一方面将自己的独特感受体现在文章中, 另一方面也可以注意到文章的结构和框架, 不至于松散没有条理, 有神而无形。

文章写作要从学生的主体思维出发, 通过教师细致的指导, 文章就可以逐步体现出学生出色的文采和严谨的结构, 使得文章反映的内容能够源于生活并高于生活。

3.“读书破万卷, 下笔如有神”———《奉赠韦左丞丈二十二韵》。

阅读能力的培养是作文教学中必不可少的环节, 阅读能力是指学生积极涉猎书海, 不断接受文化熏陶, 主动培养审美情趣, 为作文大量储备知识和能力。在生活经验比较缺乏的小学生时代, 阅读是储备写作素材的捷径。茅盾先生曾说:“一个作家阅读古今中外的名著而能深刻领会其构思、剪裁、塑造形象的好处, 并且每读一遍会有新的心得, 这就意味着他的欣赏力在一步步提高;而欣赏力的步步提高反过来会提高表现能力。”通过阅读中外文学名著和其他相关书籍可以扩大学生的视野和知识面, 提高他们的鉴赏力, 也让他们在积累词汇和写作素材的同时掌握一定的写作规律。

小学作文教学是需要长期努力才能体现效果的, 也是学生作文的启蒙和关键时期, 在教学的具体方法中, 教师可以通过讲解和分析课文的方式, 指导学生从仿写开始打开写作思路。仿写是指仿其文 (仿范文部分精言、警句) , 仿其格 (仿范文布局、格式、结构、写作思路) , 仿其法 (仿范文观察方法、思路方法) 而不是机械的照抄硬套。学生在练习之后就可以举一反三, 从不同的角度进行训练。这种先扶后放、由仿写到创作是作文教学前期提高学生作文能力的有效方法。

4.“积学以储宝, 酌理以富才, 研阅以穷照, 驯致以怿辞。

”———《文心雕龙·神思》。文章在构思中, 首先要认真学习和积累, 其次要明辨事理来丰富自己的才华, 再就是参照自己的生活经验来透彻的理解事物, 最后通过自身情致的训练和提升恰如其分的运用文辞, 也就是达到能将语言能力和个人整体素质相融合的阶段。在学生的积累过程中, 读书笔记、读后感、随笔以及优秀段落的摘抄都是很好的累积方式。边积累边巩固也是此阶段需要注意的, 只注重积累而不能吃透其中的句式、辞藻, 也不能达到学以致用的目的。

“重视文本”是新课标的要求之一, 而且课文后的联系中也有很多出现“背诵自己喜欢的自然段, 摘抄好词佳句”的练习。学生的积累要通过写作练习来巩固和加强。比如, 学生积累了对人物进行描述的段落和语句等素材之后, 就要通过人物写作练习来将积累的信息化为己有。

二、具体对策

通过以上名言做指引, 我们总结和分析教育经验, 并尝试针对小学生的具体特点进行作文方面的指导教学。

1.“学生为主体, 作文为中心”。

以名家名篇或者优秀文章作为典范, 进行写作训练。教师通过讲解分析和示范, 让学生理解并运用。学生通过学习感悟再进行写作, 这样既以作文为中心, 又不会忽略了学生这个主体。

在较低年级中, 从开始识字造句开始, 进行一句话、一个片段到整篇这种循序渐进的方式进行训练, 让他们在看图说话中就能加入自己的想法和观点, 避免人云亦云, 同时落实词语的学习和运用, 将基础夯实。稍高年级的学生要从人、事、景等方面让学生逐步掌握写作规律, 能够运用夹叙夹议以及严整的文章格式来完成作文。

2.“分步写作, 分年立项”。

分步写作应根据不同年级和层次进行。第一, 低年级以识字, 看图说话为重点, 重点训练从书写连贯的几句话语到一些童话体的短篇作文, 将文章慢慢写, 顺完成作文写作的启蒙。第二, 借助一定的材料和启发, 通过自己的生活体验或者积累搜集的素材等信息训练写简短的记叙类作文。第三, 从练笔到正式书面训练, 所有的阅读和积累都是为了能够融将其汇贯通的运用在自己的文章中, 只有全面的正规的进行练习, 才能由通顺完整到系统提高。

分年立项则是根据每一年级的情况来进行训练, 一、二年级写字记词语, 看图说话;三年级进行描述性的训练, 主要训练学生对事物的观察能力;四、五年级开始从描述到记叙再到围绕中心思想进行清晰的表现。

3.“言语表达, 情景训练”。

教师通过组织实际活动以及实物演示, 训练学生通过语言描绘切实情景的能力。学生在课堂或者是学校举办的运动会、比赛等活动中, 一方面能够有真实的内容, 真实感想, 文章书写能够避免因凭空想象而造成内容空洞。另一方面, 说、写结合的训练, 让学生将课本所学的多种应用文体实际应用, 比如, 校间新闻、寻物启事、书信、报告、申请书等。各种形式相结合, 从写人记事、写景状物到审题立意再到发散思维、综合成章。

4.“及时修改, 加强交流”。

学生的作文经过选材组材, 规范结构等等把众多的写作因素融入其中之后, 教师要及时给予评价, 并将文章的优点和缺点进行分析, 选出比较优秀的文章进行宣读和表扬, 这样不仅可以在同一写作基础上让学生有参照的对象, 还能激励学生的创作欲望。对于作文较差的学生, 要指出作文需要修改和注意的部分, 适当的时候可以在以往写作的题目中挑选普遍较弱的方面让学生重新写作一次。这样, 优秀的学生可以从另外的角度重新立意写作, 较差的学生可以根据老师给出的评语更上一个台阶。

对作文的评阅, 叶圣陶先生说过:“文章修改主要是作者自己的事, 语文老师千万不要越俎代疱。”因此, 修改和完善自己的作文也是作文教学中重要的一个环节。教师的指点是评阅的一个方面也是比较普遍的做法。新时期的素质教育指出了作文能力培训的途径, 学生“自改”作文, 学生在互相学习中作文能力也得到了提高, 学生参与作文评改, 要从是否通顺、有无错别字等基础的方面通读文章, 这就考核了自身字词、语句的基本功掌握程度。另一方面要把握文章作者的主旨, 还需要对文章结构进行详细了解。较好的文章, 学生能够借鉴学习并给与相应的评价, 相对较差的文章, 学生也能指出其不足之处, 在自己的写作过程中加以注意。这样两者结合, 教师分析总结加指点, 学生再自我评价借鉴和修改就可以从根本上提高写作能力。

著名教育心理学家潘菽先生在分析了儿童作文过程中的心理因素后明确指出:儿童写作过程中起着主要作用的心理因素大致有这样几种, 即观察力、记忆力、思维力、想象力, 还有兴趣、意志、注意力等其它心理因素。因此, 教师在小学生的作文能力培养过程中, 要以激发写作兴趣为前提, 通过一系列的教学方法, 多给与激励和肯定的评价, 让学生发挥出个性。

小学阶段的学生, 知识的掌握和接受能力有所区别, 作为教师, 一定要因材施教, 寓教于乐, 指导学生细致观察开阔视野, 从入门开始自由的而有创意的作文之旅。

摘要:作文是语言表达能力的全面体现也是语文成绩中占比例最大的考核部分。新课标下的作文教学要求根据小学生的具体情况调整教育方式。在小学语文教育中顺应新课程标准, 将学生的主体参与作为作文教学的重中之重。

关键词:语文作文教学,教学方法,写作能力,主体参与

参考文献

[1]陆业高.浅谈小学语文作文教学[J].素质教育论坛, 2009, (11) :81-82.

[2]杜成党.小学语文阅读能力提高五议[J].现代教育科学:小学教师, 2009, (3) :103-103.

[3]朱芸.让思维灵动, 文采飞扬——巧用教材, 仿写语段[J].阅读与鉴赏:教研, 2008, (12) :45.

[4]陈生祥.修改完善作品激发写作意识——利用多媒体网络技术进行作文教学[J].青海教育, 2009, (11) :20-21.

浅谈小学语文作文教学 第8篇

一、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 积累优美词句, 为写作提高写作素材

兴趣是学习最好的老师, 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 有利于激发学生的求知欲, 可以提高学生的写作兴趣和写作能力。古人说:“书读百遍, 其义自见。”教师可以充分利用好现有的教学资源, 如语文教材书中, 有许多优美的文章和片段, 这可以为学生写作提供良好的写作素材。课文教材中的文章斗志出自名家之笔, 语言生动形象, 学生也比较容易接受, 也可以从文章中感受到作者的情感, 比较适合小学阶段的学生阅读。对于这些课文, 我们应该让学生多读多记, 必要时背下来, 将文章中优美的句子词句摘抄到本子上, 这样不断的积累, 写作文时就可以运用积累下来的词句来提高自己的语言表达能力, 也不会出现无从下笔的问题, 语言会自然而然从笔下“流淌”出来。要写出一篇既反映学生的知识基础和语言表达能力, 同时也反映学生的思想认识和生活经验好文章, 熟读课文是远远不够的, 还应扩大学生的知识面, 教师可设立阅读专区, 放报刊, 杂志诸如读者, 文摘等供学生阅读, 让学生从中汲取写作精华, 方能做到读书破万卷, 下笔如有神的境界。我在语文课堂教学中, 在讲到文章时, 我会适当将作文渗透在教学中, 通过对文章句子的解读指导学生怎样模仿训练, 对学生作文水平的提高起到关键性的作用。

二、让学生感受生活, 思考生活, 发现生活的真谛, 为写作创造灵感

《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作为教师应贴近学生实际, 让学生易于动笔, 乐于表达, 应引导学生关注现实, 热爱生活, 表达真情实感”。在不断变化的社会生活中, 充满生机也蕴藏矛盾, 有取之不尽的写作素材。谁能做生活的有心人, 谁就能写出真情灵动的作文。我们应该给学生一个自由宽松的思想空间, 充分调动学生所有的感官去观察事物, 去感悟生活, 去追忆生活的美好片刻, 去发现生活的真善美, 让学生自由去写, 写出了自己对生活的真实感受, 展现了自已的生活态度。在一次写作课堂中, 我让学生将自己的生活经历和感受写成一篇文章, 我看到一个学生写着写着眼泪就留下来, 这不正是他对自己的生活遭遇的真实体现吗?这就要求教师应做好学生引导者的身份, 学生是学习的主人, 教师应该根据教学需要组织学生亲身去体验生活, 去亲近生活, 寻找写作的灵感, 同时也可以广泛积累写作素材。在实践活动过程中, 教师要主动引导学生去观察周围的事物, 鼓励学生在生活中寻觅写作的灵感, 给学生足够的时间去思考、去梳理自己的生活感受, 同时在写作过程中发现生活真谛。

三、精心创设情景, 激发学生的想象, 唤起学生写作的欲望

赞可夫曾说过:“应该打开窗户, 让沸腾的社会生活, 奇异的自然现象, 映入学生的脑海, 借以丰富学生的感性经验, 激发学生的表达欲望。”在小学语文作文教学课堂中, 教师可通过多媒体技术精心创设情境, 让学生充分发挥思维, 去想象, 这不但能促进学生语言的发展, 还能提高学生语言表达能力, 促进思维的发展。想象是小学阶段学生的天性, 他们的好奇心、求知欲特别的强烈, 在接触新鲜事物时, 对事物的学习和认知的欲望更加强烈, 头脑会出现许多新鲜、与众不同的想法, 教师应老师要善于创设情境, 提供给他们想象的天地, 唤醒学生写作的欲望。

写作是一种语言表达和思想认识的综合训练, 要想让学生敢于写、乐于写, 教师应激发学生写作兴趣, 同时要让学生学会找写作素材, 善于启发写作灵感, 学生的作文能力一定会明显提高的。

摘要:新《语文课程标准》对作文教学提出了明确的要求:作文教学应当以学生为主体, 尊重学生的个体要求, 写出真情实感的文章。学生要善于观察周边的事物, 用书面形式表达自己真实的情感, 增强写作的自信心, 同时通过写作提高自我表达和与人交流的能力。作文是学生将所学的字、词, 运用语言文字表达情感的训练, 是语言表达能力和思想认识能力的综合能力训练。在小学语文作文课堂教学中, 大部分学生认为作文太难写, 没有什么灵感, 找不到素材, 不知该如何下手, 对作文失去了信心, 所以学生作文常显得呆板, 没有新意, 缺少生机和活力。作文课堂教学应该以培养学生自我创新的能力、张扬学生的自我个性为主, 让学生做写作的主人, 从变动变为主动, 从“要我写”变“我要写”。

关键词:真实情感,语言表达,思想认识,自我创新

参考文献

[1]龚承杰.作文教学心得[J].科教文汇 (中旬刊) .2012 (01) .

[2]陈树立.浅谈小学语文作文教学的“四步教学法”[J].科教创新.2013 (07) .

浅谈小学语文作文教学 第9篇

一、解决学生“想写”的问题

作文教学不能流于形式, 要精心地创设情景, 激发学生表达的欲望——解决学生“想写”的问题。作文教学难, 首先难在学生没有表达的欲望、冲动和兴趣;其次是“巧妇难为无米之炊”, 觉得没有什么可写。所以激发学生的表达欲望显得尤为重要。

1.心理学研究表明:

活动是儿童的本能, 好玩是儿童的天性。一位哲学家曾经说过:“当我们顺应人的天性来做事的时候, 一切将变得非常简单。”因此作文教学要联系儿童的生活实际, 将作文表达回归到有趣好玩的活动中, 让学生充分参与在活动和生活之中, 有了激情, 有了感受, 有了材料, 这样才会变“要我写”为“我要写”, 想写的问题就会迎刃而解。

2.不要轻易规定作文命题, 束缚儿童的个性。

作文是一种创造活动, 如果教师对学生的束缚太多, 会产生语言贫乏, 思想僵化, 缺乏儿童的趣味性。所以作文教学要尊重学生的个性差异, 遵循儿童的学习心理特征, 创新作文形式, 表达自己的所见所闻所思, 在抒写表达中体验作文的快乐。

3.紧密结合学生现实生活, 调动学生作文的积极性。

生活是一个取之不尽, 用之不竭的资源宝库, 如果把写作活动当做是多彩生活的一个延续, 那么就会焕发出写作的无穷的动力。叶圣陶说过:“生活如源泉, 文章如溪水, 源泉丰富而不枯燥, 溪水自然活泼地留个不停。”学生写作的内容一定针对学生的经验和兴趣, 贴近他们的生活实际, 这样才能真正调动学生作文的积极性。

二、解决学生“写什么”的问题

鼓励学生说真话, 表真情。——解决学生“写什么”的问题。生活是写作的源泉, 大自然是孩子最好的老师。有源头才有活水, 生活就是作文之源, 生活即作文, 作文即生活。要让学生有话可说, 有事可写, 有感可发, 就需要学生的作文反映他们的真实生活, 表达他们的真情实感, 体现童真童趣。首先要引导学生从生活中提炼素材, 捕捉生活中的感人情景, 积累丰富的生活素材, 让学生懂得作文就是用笔描绘生活, 要引导学生勇于去体验生活, 在生活中去发现, 去探究。真实的情感最能打动人心, 真实的感受是学生写作的第一手材料, 既丰富了学生的内心体验, 又提高了学生的认知水平, 能使学生把自己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尽情地释放出来。例如:星期天学生参加了家里的收割麦子的劳动, 有些学生就把他们的劳动经历和感受写进作文里, 有写劳动辛苦的, 有写生活不易, 感恩父母的, 那字里行间流露出的真情实感, 着实让人感动。让人觉得孩子们突然长大了, 懂事了。如果不是亲身经历了、感受了, 让学生写出真情实感是不切实际的。因此, 要坚持作文与生活相结合, 防止胡编乱造, 假情假意, 说空话, 说大话。其次教师要赏识、尊重学生的习作, 让学生敢于说真话。在作文中出现了说真话, 表真情的内容, 哪怕表现出了不积极的道德思想, 或语言文字不规范的情况, 教师都要指出表扬抒发真情实感的好苗头, 在肯定了学生表达真情实感的基础上, 再对学生在其它方面存在的问题予以指导改正。

三、解决“怎样写”的问题

教给学生作文方法, 落实作文指导——解决“怎样写”的问题。

1.教师要指导学生细心观察。

要让每个学生都有一双善于观察的眼睛和一颗敏感的心。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首先要培养学生良好的观察习惯。在观察中会突发奇想, 产生表达的灵感, 有了表达的欲望。

2.要在教学中落实作文指导。

入编教材的课文都是经过细致推敲的优秀范文, 作者巧妙的构思, 有序的写作, 独特的观察视角等都是学生学习的好材料, 让学生模仿优秀课文的写法进行写作, 琢磨并领悟出作文的真谛。再提供适当的时间和空间让学生模仿借鉴, 巩固习作知识, 为写好作文提供一条快捷之路。

3.要在长期的课内外阅读中积累优美词句。

教师要引导学生通过各种渠道, 在阅读中进行有效的语言积累, 丰富自己的大脑仓库, 这样才能在写作时文如泉涌, 下笔如神。没有语言积累, 学生的作文将是“茶壶里煮饺子——有货倒不出”内心有情而不能抒发。所以我们要鼓励学生广泛阅读课外书籍, 多读书, 读好书, 不断获取间接经验, 积累语言。古人说:“书读百遍, 其义自见。”语文教材中, 有许多优美的文章和片段, 这是写作教学的好材料。课文中大部分是名家名篇, 语言生动形象, 易感易学, 很适合学生阅读。对于这些课文, 我们应该让学生多读多记, 必要时背下来, 积累的东西多了, 到写作文时语言就会像涓涓细流, 自然而然地从笔下“流淌”出来。要写出好文章, 不但要让学生熟读课文, 还要扩大学生的知识面, 引导学生阅读大量的报刊, 阅读名家名篇, 汲取其中丰富的写作营养——只有做到读书破万卷, 才能达到下笔如有神。

四、解决“写好”的问题

重视作文的修改讲评———解决“写好”的问题。

1.学生作文虽不是作家的创作, 也不能写一次就完事, 要让学生明白无论作文水平有多高一次性完成作文, 肯定会有漏洞, 会有很多不完美的地方, 必须要反复修改, 要知道好的文章是改出来的, 正所谓“文章不厌千回改, 精雕细凿始成金”。

2.要指导学生把作文“写具体、写生动”。结构是文章的骨架, 具体生动则是文章的血肉, 一副“骨架”加上“血肉”才能构成鲜活的生命体, 因此, 在作文教学中, 要重视指导学生把作文写具体, 写生动。

3.教师对作文的批改讲评是作文教学中尤为重要的一环, 教师既要注重对学生作文进行批改讲评, 肯定他们在作文中的优点和成功的地方, 指出他们在作文中的不足与失误, 还要强调师生合作评议, 学生自主、合作修改, 让学生养成勤于修改的好习惯。针对学生在作文中出现的优点、闪光点, 一定要提出表扬, 要让他们体会到成功的喜悦, 进而激发学生的作文兴趣, 鼓足他们乐于作文的勇气。

综上所述, 教师只要在新教学理念的沐浴下, 引导学生立足与生活实际, 做生活的有心人, 在新理念的指导下, 再给予学生合理有效的作文指导, 给他们表达的自由和空间, 宽容每个个体的个性, 一定会改变学生不愿意写作文的局面, 让作文成为学生表达生活的、体验生活的一部分。再也不把作文当作负担去对待了。

摘要:小学作文教学是语文教学的重点和难点。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学生要留心周围事物, 乐于书面表达, 增强作文的自信心;要懂得习作是为了自我表达和与人交流。作文教学不能流于形式, 要创设情景, 激发学生表达的欲望。解决学生“写什么”、“怎样写”的问题。

浅谈小学语文作文教学 第10篇

一、开阔视野,感受生活

舞蹈艺术家杨丽萍说过这样一句话:“要想有好的作品,那就要细心观察生活,不能是麻木的,没有感觉的。”舞蹈作品是这样的,作文也应是这样。文章是现实生活的反映,要想写好作文,都要注意观察和感受生活,古往今来,凡是写文章有所成就的人,都十分重视这一点,古人说过:“读万卷书,行万里路。”这“行万里路”就是指要从多方面观察和感受生活。多方面观察和感受生活的意义可以从生活中获得丰富的写作材料,因为小学生写作文,无论是写人、写事、还是描写景物,都是在建立在现实生活的基础上,都需要现实的生活情景、生活细节,而这些生活情景和生活细节不能凭空捏造出来,只能通过多方面观察和感受生活才能获得,即使是合理想象的部分,也是以现实生活为基础的。来源于生活而高于生活就在此体现的。当教师设定一个主题,而学生对此主题缺乏一定了解,缺乏素材时,教师可尝试寻找周边范围内一些具备相关主题元素的场所或部门,带领学生去参观访问。教师要求学生写一篇针对某个场所的作文像公园、游乐园等,有些学生虽然曾经去过,但印象不深,导致无从下笔。在写作文之前,可以要求由家长或老师带学生专程去一次特定公园,对公园一些重点景物要引导学生仔细观察,可适当做一些记录。之后组织学生针对自己观察到的景物进行集中整理,分离出具有一定价值的写作素材,再鼓励学生对这些素材进行有机整合,促其系统化、条理化,一篇作文的框架就形成了。

二、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

兴趣是作文教学最好的老师,是推动学习活动的内部动力。作文是比较复杂的脑力活动,如果小学生写作的愿望不强烈,那么作文教学目的就很难达到。儿童心理学家皮亚杰说:“儿童是有主动性的个体,他的活动受兴趣受需要的支配,强迫工作是违反心理学原则的,一切有效的活动必须以某种兴趣为先决条件。”在作文教学时,一定要让学生体验成功,树立自信,调动写作积极性,激发学生写作文的兴趣。

1. 开展丰富多彩的交流活动

在班级开展形式多样的作文交流活动,有助于提高写作热情。可以在班级充满激情地朗读学生的优秀作文;让同学自己上台来自己放声朗读;有时要求各组分别围成一圈儿,每个人都选读一至两篇自己的得意之作,其他组员听评其作文的长处和短处,在同学们热烈的掌声中,充分肯定的评价中,在老师声情并茂的朗读中,学生逐步树立起作文的自信心,人人都觉得自己行。

2. 积极鼓励学生向报刊投稿

班级中有同学在作文刊物上发表了自己的作文,这是对学生写作能力的肯定,有助于学生增强自信心,当学生拿着刊登着自己作文的书的时候。大力表扬了他们,在肯定他们的同时,也不失时机地鼓励其他同学:你们也能一定行!这不仅调动了发表优秀作文小作者的积极性,也调动了其他同学的写作积极性。

三、加强基本功的训练

在日常的作文教学中经常让学生观察身边事物,注意词语的积累多练笔。把一段话写连贯完整。注意句子的顺序。在一段话中合理安排句子的先后顺序,不能颠三倒四。一段话中,层与层之间,一部分内容与另一部分内容之间,要用恰当的词语把它们连接起来。写作文之前怎样练好作文基本功呢?已经有很多成型的经验为我们所熟知了,即多观察、多读书、多练笔、多思考、多修改。

1. 多观察。

要注意观察生活,做生活的有心人。对身边发生的事物不能是麻木的、没有感觉的。要站在当事者的角度思考,体会其中的喜怒哀乐。鲁迅曾说:“留心各样的事情,多看看,要看到一点就写。”对于周围的人物、动物、植物、事件等都要留心观察。

2. 多读书。

古人说:“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多背诵一些好文章经久不忘,也可以学到一些写作文的方法。除了阅读文学书以外,还要适当阅读一些历史、地理和科学技术知识方面的书,以增加知识广度,扩大视野。读书,还要养成认真的习惯,不要走马观花,不求甚解,应该努力做到读一本书有一本书的收获。

3.多练笔。

俗话说:“好记性不如烂笔头。”养成写观察日记做读书笔记的好习惯。习惯的养成有助于抓住事物要点,这样日积月累,想法就多了起来,语言就会丰满熟能生巧。

4. 多思考。

读文章要思考,写作文也要多思考。有许多学生现在的状况是拿起笔就写,结果不是下笔千言离题万里,就是写了几句就写不下去了。好像“挤牙膏”一样,想一句写一句,东拉西扯地拼凑,这样的文章怎能写好呢?多思才能出智慧,多思考才能把文章写深刻,多联想才能把文章写生动。

5. 多修改。

修改是写作的重要一环。好文章是改出来的,这话很有道理。一篇文章,什么地方需要修改要怎么改,都要从实际情况出发。认真地把已经写出来的文章从立意、选材、篇章结构、语言文字特点、标点符号等多方面进行增减删改,使文章更趋于完美、更周密、更准确。

参考文献

[1]赵东阳.如何在小学作文教学中体现创造性[J].读与写,2009,(01).

浅谈小学语文作文教学 第11篇

【关键词】:作文 教学 语文

中图分类号:G4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8809(2010)05-0234-01

一、学法指导是提高学生作文教学质量的“活水源头”

(一)留心观察,写好日记。学生作文提笔难、内容空泛的一个重要原因是没有养成留心生活、细心观察的习惯。为了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我首先要求学生做生活中的细心人,从一点一滴做起,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和书面表达能力。指导学生走向大自然、走向社会去找素材。如到野外游玩;欣赏公园美景;参加义务劳动;参观商店、工厂;在日常生活中,随时观察一个人的表情,两个人的对话等。抓住这些有利时机,及时启发引导学生有目的、有顺序地观察,从而增强学生发现、捕捉生活的能力,把学生锻练成为一个小观察家,并且及时地用日记的形式记下来,写作的材料就能源源不断。

(二)扩大阅读,积累素材。阅读是作文的基础,正所谓“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读和写的关系是紧密结合的,读是基础,写是目的。读能使学生增长知识,开阔视野,积累写作素材;读能使学生积累词汇,提高表达能力。读包括课内阅读和课外阅读。我这里主要是想说说怎样指导学生课外阅读。

(三)想象能力的培养

作文离不开想象,教师要善于唤起学生正确的再造想象和调动学生的创造想象。常见的想象语句运用方法有比喻式、夸张式、溯源式、再造式、幻想式、向往式等。如要求学生写作文《我的妈妈》,可从母亲的皱纹中想到这是岁月刻下的痕迹,想到母亲的含辛茹苦蕴含在皱纹与汗水之中。由此通过回忆想象写出具体事例,如穿上母亲密密而缝的布鞋感到温暖一点一点渗上心头,母亲用她至高无上的爱撑起一把温馨伞,为自己遮风挡雨等,这便突破了一般的回忆记叙手法。

二、强调个性发展,注重个性教育是当代世界教育改革的共同趋势

现代心理学、教育学认为人的个性是人类进行创造活动的内在依据和能动力量,是一切创造力的基础。儿童处于人生发展的黄金阶段,其个性特点是非常鲜明突出的,他们的创造潜能往往就贮存在这一独特的个性之中。重视儿童个性的存在和发展,根据个体之间的差异,因材施教,以此发掘创造的智慧和创造的潜能,对培养学生的创造力,促进其个性的健康发展是非常重要的。如何在作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健康个性,使学生的独特个性得以最大限度的发挥,以促进学生创造力的发展。思考与探索,结合当代小学作文教学的诸多成功的经验,进行一些有益的尝试。

(一)以学生为主体的原则。期的作文教学实践证明:能否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是衡量小学作文教学成败的关键。在作文教学活动中,习作过程本身就是学生主体思维、主体创作的过程,是学生启动积累、独立思维、组合加工的过程。要使习作凸现学生的个性,并通过习作训练培养学生的健康个性,教师要自始至终地贯彻“以学生为主体”的教育思想。在尊重主体的志趣、思想、情感、性格等的基础上,因势利导,因材施教。只有这样,才能使学生的个性得以发挥和张扬,并沿着健康的轨道发展,?为今后的独创性学习充分发挥其创造潜能,提供良好的心理基础。

(二)自主性学习的原则。长期以来,小学作文教学一直被限制在“师授作文”的狭小天地中:题目由老师指定,“写什么”不能逾越老师划定的范围;“怎么写”必须遵循教师指定的几种模式;讲评作文也要按照教师确定的调子讲优评劣……长此下去,其结果,学生作文大都内容相近,写法相似,小孩说大人的话,失去了应有的儿童生活气息,抑制了学生个性的发展,?何谈能有所创新。更有甚者,要求学生听记所谓的“下水文”“范文”,无疑是对学生智慧的禁锢和个性的扼杀。

(三)尊重原创性原则。教学大纲中明确指出:小学生习作就是练习把自己看到的、听到的、想到的内容或亲身经历的事情,用恰当的语言表达出来。教材中还就学生习作做出了导向:怎么想就怎么说,怎么说就怎么写。实际上,这里强调的是教师尽可能尊重学生的原始表达。也许那种充满童趣,成人无法体会或感受到的童真、童心、童乐、童语,对于教师来说是那样的浅显而直接,但我们要认识到:这是习作者主体的真实反映,是其认知、理解、情感、思想、语言等综合水平的集中反映,很多是其生活体验的独特感受。如果教师横加指责,或大刀阔斧地大修大改,必然会伤害学生的自尊、自信,从而抑制其个性的发展。日常教学中,那种因改得过多、过细而遭到学生不满的现象比比皆是。难怪学生中会传出这样的呼吁:“老师,请笔下留情,给我留点面子吧!”?

三、教给学生写作方法,读书与作文相结合

(一)加强指导,教给学生写作方法。把作文教学贯穿整个语文阅读教学的始终。每篇课文就是很好的范作,学生在反复阅读的基础上,提示学生注意人家是怎样开头、怎样搜集和组织材料、怎样谴词造句,怎样结尾的。哪些方法可以用在自己的作文里。

(二)要使学生作文时有话可说,先进行充分备课,明确写作目的、要求,注意猎取学生看得见,摸得着的人和事乃至周围环境。搞清哪些应详写,哪些应略写,哪些先写,哪些后写,这样才有条不紊,条理清楚。教学时不至于匆匆忙忙、手忙脚乱。

摭谈小学语文作文教学 第12篇

一、学会讲故事

作文是大脑思维的反应, 写作文就是把自己心里所想、口中要说的话, 有中心、有条理地写下来。在平时的教学活动中, 教师要有针对性地训练小学生的口头作文能力, 即“说”的能力, 帮助学生提高写作水平。训练“说”的能力可以从学会讲故事开始。为什么从讲故事开始, 因为故事有既定素材, 让学生练习口述, 能够降低学生的困难程度, 有利于学生完成。学生在讲故事的时候要调动大脑思维, 要调控语言的逻辑关系, 这个过程能够练习学生的语言驾驭能力。具体操作时可几周安排一节故事课, 两人一组让学生之间互相讲, 然后选一名学生给全班同学讲, 并让学生把自己讲的故事写到作文本上。这样不仅会降低学生对写作的畏惧感, 还会增加学生的写作功底及驾驭语言的能力。

二、学会扩写和缩写

写作文先从写话开始, 写话先从改写句子开始。学生开始写话和写作文一样有难度, 但给学生一些现成的句子让学生改写, 则会降低写作难度。就如同让小孩子直接写毛笔字很困难, 经过长时间的描红后, 写起毛笔字自然会简单不少。对此, 教师应找一些经典的句子让学生缩写、扩写。当缩写和扩写练习好后, 便可以让学生尝试改写一段文章, 逐步提高, 螺旋式上升。让学生熟读那些写得较好的文章, 背诵文中的精彩片段, 进行缩写、扩写、改写, 优化组合, 融会贯通, 形成新的信息链, 能把规范的语言植入记忆仓库, 并内化为自己的语言。

三、学会记述生活

作家的优秀作品都是对生活的记述、加工、浓缩。如, 《平凡的世界》 就是对生活的一种富有感情的真实的记述, 能引起读者的共鸣。生活是作家写作的来源, 生活也应该是小学生写作素材的来源。笔者上小学时就非常害怕写作文, 总是不知道写什么。其实, 这都是缺乏写作素材的原因。中国有句俗话:“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如果把写作文比成煮饭的话, 那么文章中所用的材料就好比煮饭用的米一样, 需要学生自己去挖掘和积累。农村生活丰富多彩, 富有真情实感, 教师要引导学生把平凡的生活记述好, 这样才能写好作文。记述学生自己的生活, 学生的作文就有了水的源头, 不再变得空洞无物, 也降低了学生的写作难度。

四、不要过于注重技巧

丰富有趣的家庭生活、多姿多彩的学校生活、异彩纷呈的社会生活、神奇奥妙的大自然是学生作文的源泉, 学生能用笔饱含深情地叙述出来就是好作文。好作文贵在真情实感, 不在多么高超的写作技巧。写作技巧在学生有了一定文字功底后是自然而然就会形成的, 在小学生开始作文时过于强调写作技巧, 会给学生增加畏惧感, 不利于学生写作技能的发展。学生开始写作的主要问题是大脑空洞无物, 不知道写什么, 而不是缺乏写作技巧。平铺直叙能完整地把要写的东西写出来, 是最基本的写作基础, 就像盖楼房一样, 钢筋混凝土是建筑楼房的主要材料, 其他东西只是为了让楼房好看而已。基本的写作能力是学生写作的功夫, “练拳不练功、到老一场空”。

上一篇:智能化数字电视下一篇:静脉穿刺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