降钙素原水平范文

2024-05-10

降钙素原水平范文(精选7篇)

降钙素原水平 第1篇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自该院收治的恙虫病患者共50例, 所有患者均经该院感染科血、尿以及粪常规检查, 加上肝肾心功能、血培养等实验室检查, 再和X线检查联合应用, 多种方法综合起来分析。其中男性患者26例, 女性患者24例;年龄最大的为72岁, 年龄最小的为12岁, 其平均年龄为46.4岁;其中年龄在40岁以下的患者共有28例;来自农村的患者有26例;所有患者均有野外活动史。其临床症状主要如下:发热、咳嗽、肝脾大、咽充血以及淋巴结肿大等, 这些较为常见, 部分患者出现皮疹、腹泻、头痛以及结膜充血等;患者在入院前发热时间最长为10 d, 最短为3 d;另选该院同期进行健康体检结果显示正常的常人共50例, 设为对照组。该次研究两组对象在性别、年龄等一般资料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 具有可比性。

1.2 诊断标准

该次研究对恙虫病的诊断标准主要如下: (1) 出现原因不明的发热现象, 伴随有淋巴结肿大以及皮疹症状; (2) 皮肤出现特异性焦痂或者溃疡症状; (3) 对其进行外斐式反应测试, 结果显示其阳性OXK比例为1∶160以上; (4) 流行病学资料内容显示主要有流行季节、野外活动以及流行地区等。患者具备了上述4个条件的其中3个, 就能确诊其为恙虫病。

1.3 诊断方法

对该次纳入研究的所有对象, 使用电化学发光法, 对患者血浆当中的PCT水平指数进行测量。对象在进入医院之后的第2天, 采集其空腹静脉血液, 时间为早上, 使用电化学发光法对研究对象血浆当中的PCT水平进行测定。该次研究药剂产自罗氏诊断产品 (上海) 有限公司, 测试方法严格根据PCT诊断试剂盒所附带的说明书进行相关操作。

1.4 平均标准

该次研究的检查结果主要分为以下4个等级:具体如下: (1) 正常的指数为PCT不超过0.5 ng/m L; (2) 如血浆中PCT指数在0.5~2.0 ng/m L之间, 评定为轻度升高; (3) 如患者血浆中PCT指数在2.0~10.0 ng/m L之间, 评定为显著明显升高; (4) 当患者血浆中PCT指数超过10 ng/m L时, 则评定为显著升高。血浆中PCT超过0.5 ng/m L时判定为阳性, 而PCT指数在0.5 ng/m L之下的评定为阴性[1]。

1.5 治疗方法

患者接受阿奇霉素进行治疗, 应用剂量为10 mg/ (kg·d) , 给药方式为静脉滴注, 每天应用阿奇霉素1次, 1个疗程为5 d;多西环素剂量为30~50 mg/ (kg·d) , 给药方式为口服, 3次/d。

1.6 疗效判断

该次研究疗效判断标准主要为《临床疾病诊断依据治愈好转标准》, 由人民军医出本社出版, 对患者临床治疗效果进行评估, 应用药物之后临床症状以及相关体征变化恢复正确, 血象得到明显改善, 停药1个星期之后没有出现复发症状的, 视其为治愈。否则则为临床治疗效果无效[2]。

1.7 统计方法

该次研究所有患者的临床资料均采用SPSS15.0统计学软件分析, 计量资料采用均数加减±标准差 (±s) 表示, 用t检验, 计数资料用χ2检验。

2 结果

该次研究患者血浆当中PCT指数超过5 ng/m L的, 则表现为阳性阈。对照组研究对象的PCT指数均在0.5 ng/m L以下, 表现为阴性。两组血浆PCT水平分级情况, 见表1。

对比两组研究对象之后发现, 对照组常人血浆当中PCT指数均在0.5 ng/m L之下, 观察组患者中有38例为轻度感染, 7例患者为中重度感染。该次所有患者在接受治疗后, 临床治疗痊愈率达到100%, 诸如发热、咳嗽以及纳差等主要临床症状均在3 d之内消失。

3 讨论

恙虫病指的是恙螨的幼螨将人体咬伤之后在恙螨身上所寄居的恙虫病立克次体会进入到人体, 导致人体发病, 是自燃性疫源性的疾病种类。当恙虫病立克次体在人体咬伤部分进入到其血液循环系统, 或者是通过淋巴管为渠道进入到人体当中的血液循环系统, 就有可能会导致立克次体血症出现, 导致患者全身器官发生病变。降钙素原 (PCT) 是一种降钙素前肽, 在临床上经常将其视为全身炎症综合征的一种早期敏感指标。PCT主要产自人体的肝脏部分, 而人体当中诸如单核细胞还有脾肺, 小肠的神经内分泌细胞等也能够产生PCT[3]。

PCT产生的生物学机制, 可能是在人体没有发生感染之前, 自身的CALC-I基因在发生转录的过程中, 在甲状旁腺当中受到外来因素的抑制, 微生物能够将CALC-I基因的表达诱发出来, 进而使得患者出现感染, 在这个过程中会出现应激性反应, 在患者身体组织、器官甚至是全身的细胞当中使得PCT被不断的释放出来。一般情况下在患者发生感染状况之后的3~6 h之内, 就能够对其体内的PCT水平变化进行测试[4]。

在该次研究中, 健康常人体内的血浆PCT指数均为不超过0.5 ng/m L, 而这样的表达显示其自身为阴性, 没有感染症状, 观察组患者血浆当中的PCT指数均超过了0.5 ng/m L, 轻度感染36例, 中重度感染有7例。该结果提示了血浆PCT指数的变化对于恙虫病的临床诊断有一定的价值。

当前临床对恙虫病患者的主要治疗方法为药物治疗, 以往虽然常用四环素治疗, 但是这种治疗方法本身存在一定程度的不良反应, 患者长期服用之后会出现牙齿染黄以及发育不良等状况, 对患者未来发展会造成消极影响。该次研究中应用阿奇霉素以及多西环素进行治疗, 该药物的作用机制是通过转肽作用的阻断还有m RNA核糖体易位抑制, 使得细菌蛋白速度受到影响进而对病原产生对抗作用。阿奇霉素本身是一种新型的半合成大环内脂类抗菌药物, 有着极为突出的组织穿透性, 另一方面其半衰期也更长[5]。

有相关研究显示恙虫病在发病的时候, 被恙螨所叮咬的位置一般有以下特点:人体体位相对较重以及较为隐秘的位置, 最为典型的位置为会阴部, 原发位置所出现的焦痂或者溃疡都难以简单的被发现, 临床上一般表现为原因不明的发热情况或者全身多个脏器受到损害, 患者体内血浆PCT水平会有显著提高, 在这个时候如果找不到相关病原体感染的证据, 可以将PCT的水平变化当做恙虫病的重要诊断依据进行参考[6]。然后通过对患者进行诊断性抗立克次体治疗, 根据治疗效果来对诊断进行验证。这种方法不但能够让临床诊断准确性得到大幅度提高, 另一方面还能够帮助降低患者接受治疗后所出现的不良反应, 帮助患者降低身体以及心理的负担, 对患者经济也不会造成严重的损失[7]。PCT本身极为容易被临床所检测出来, 而且也不需要担心检测试剂本身的冷却还有存储的过程[8]。

综上所述, 对恙虫病的诊断方法, 可以对其体内血浆当中的降钙素原水平进行检测, 该指数变化是对恙虫病诊断的一个重要指标, 对患者有准确的诊断还有对应的治疗方法, 最大程度保障患者的生命健康以及生活质量, 有着重要的临床意义。

参考文献

[1]A Viallon, F Zeni, V Pouzet, et al.Bertrand.Serum and ascitic procalcitonin levels in cirrhotic patients with spontaneous bacterial peritonitis:diagnostic value and relationship to pro-inflammatory cytokines[J].Intensive Care Medicine, 2010, 6 (8) :125-126.

[2]崔速南, 王桂玲.血浆降钙素原在感染性疾病中的临床意义[J].国外医学:流行病学传染病学分册, 2012, 25 (1) :198-199.

[3]徐祥, 耿波, 吕凤.血浆降钙素原的测定及其临床意义[J].临床检验杂志, 2010, 25 (5) :133-134.

[4]吴晓锐, 袁锦锋.以消化道症状为首发的恙虫病7例分析[J].中国误诊学杂志, 2012, 16 (19) :185-186.

[5]龚玲, 景钊, 张友才.恙虫病45例临床分析[J].浙江临床医学, 2011, 21 (6) :144-145.

[6]龚海华, 杨大金.恙虫病25例误诊分析[J].重庆医学, 2010, 14 (9) :151-152.

[7]陈志伟, 叶晓光.恙虫病患者病程与器官损害及预后的关系[J].中国热带医学, 2012, 21 (6) :212-213.

降钙素原水平 第2篇

关键词:降钙素原,急性胰腺炎,感染

急性胰腺炎临床中比较常见, 轻微症状急性胰腺炎病情具有自限性, 急性胰腺炎合并感染会影响患者的生命健康[1]。因此临床提出及时检出急性胰腺炎并发感染, 能有效控制病情, 保证患者的生命健康。本次研究中, 评价PCT水平检测急性胰腺炎并发感染的应用价值, 现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选取医院病房2010~2014年确诊收治的50例急性胰腺炎患者作为AP组, 男30例, 女20例, 年龄20~74岁, 平均年龄 (45.0±9.3) 岁, 50例患者根据SIRS的诊断标准划分为SIRS组35例以及非SIRS组15例, 并选取医院同一时期入院体检健康人30例作为参考组, 其中男15例, 女15例, 年龄23~75岁, 平均年龄 (46.0±9.8) 岁。AP组与参考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 具有可比性。

1.2收集标本患者入院后, 测定确诊急性胰腺炎患者的PCT水平、WBC计数以及CRP水平, 分别在入院第1、7、14天抽血检测PCT水平。参考组清晨空腹下抽取2 ml静脉血, 离心后取其血清放在-20℃环境下冷冻保存, 之后统一检测。

1.3实验仪器及方法PCT水平测定所选用的仪器为全自动酶免分析仪;WBC测定所选用的仪器为贝克曼库尔特DxH 800血液细胞分析仪;CRP水平测定所选用的仪器为全自动酶免分析仪, 检测中均使用原配套试剂, 根据说明书操作。

1.4统计学方法采用SPSS18.0统计学软件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表示, 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 AP组和参考组炎症指标测定水平对比AP组血清PCT水平与参考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 但两组WBC计数、CRP水平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见表1。2.2 SIRS组与非SIRS组不同时间段PCT水平比较SIRS组与非SIRS组不同时间段PCT水平比较, 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5) , 且SIRS组血清PCT第1天有明显升高, 第7天达到最高值, 之后下降。见表2。

3讨论

急性胰腺炎并发感染会加剧器官衰竭, 严重者危及患者生命健康。因此临床应在确诊急性胰腺炎并发感染后, 积极采取措施治疗, 提高患者的生活生存质量[2]。但治疗前提是准确判断患者是否并发感染, 才能对症治疗提高疗效。PCT为一种多肽激素, 是从甲状腺肿瘤细胞培养液中提取获得, 为降钙素的前肽, 半衰期为25~30 h, 一般情况下健康人血不能检测到PCT。非细菌感染、手术创伤而导致的全身炎症反应患者血浆中PCT浓度仅出现轻微升高。若为严重的真菌感染、细菌感染, 且存在全身, PCT水平便会出现明显升高, 此时多数PCT是由甲状腺外组织产生[3,4]。PCT在血清中浓度<0.05 ng/ml则判定为正常, 0.05~0.12 ng/ml则判定为轻微升高, >0.12 ng/ml则判定为明显升高[5]。当前临床中血清PCT应用广泛, 连续监测PCT可准确评估PCT病情程度以及预后效果。

本次研究表明, AP组患者的血清PCT水平明显高于参考组 (P<0.05) , 而WBC计数、血清CRP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表明根据血清PCT水平判断急性胰腺炎, 明显优于WBC、血清CRP这两项指标。动态监测PCT水平变化, SIRS组PCT水平明显高于非SIRS组, 入院第1天, SIRS组PCT水平有明显升高, 33例患者到7 d达到高峰, 之后下降。表明AP组患者使用抗生素治疗后, 感染得到有效控制, 而其中2例虽也应用抗生素, PCT水平仍较高, 无明显下降, 说明用药后未有效控制细菌感染。因此临床可根据PCT水平判定感染程度, 之后采用抗生素控制感染。研究表明[6], 连续监测PCT水平可准确评估感染病情, 改善预后。

综上所述, 根据血清PCT水平可早期明确区分急性胰腺炎, 治疗过程中持续动态监测PCT水平, 指导抗生素用药, 评估病情程度以及预后效果, 临床应用效果显著。

参考文献

[1]孙备, 程卓鑫, 姜洪池.重症急性胰腺炎并发感染治疗观念的更新.中华外科杂志, 2010, 48 (5) :321-324.

[2]王燕萍, 焦凯, 武新安, 等.1例重症急性胰腺炎患者并发腹腔感染的药学监护.中国医院药学杂志, 2013, 33 (2) :155-157.

[3]毛恩强.重症急性胰腺炎并发胰腺感染的防治.中华消化外科杂志, 2008, 12 (5) :205-206.

[4]吴春荣, 崔宇慧, 杨春辉, 等.多发伤患者早期降钙素原水平临床意义分析.上海医学, 2014, 37 (12) :1032-1036.

[5]高明, 项和平, 李贺, 等.血清Ghrelin及胸腔积液变化对急性胰腺炎患者病情的评估价值.重庆医学, 2015, 44 (1) :71-72.

降钙素原水平 第3篇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将该院收治的胎膜早破孕妇纳入研究的观察组, 所有孕妇均符合胎膜早破的诊断, 且取得知情同意, 共150例, 年龄25~34岁、平均 (28.5±4.2) 岁, 初孕妇92例、经孕妇58例;将同期该院收治的足月正常分娩孕妇纳入研究的对照组, 共150例, 年龄24~35岁、平均 (28.8±4.4) 岁, 初孕妇94例、经孕妇56例。两组孕妇基线资料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

1.2 检测指标和方法

1.2.1 血液指标

观察组孕妇于入院时采集外周血5 m L, 对照组孕妇于入院待产时采集外周血5 m L, 室温静置10 min后于3000rpm离心10 min, 取血清检测降钙素原 (PCT) 、C反应蛋白 (CRP) 水平, 检测方法:酶联免疫吸附法。

1.2.2 阳性评判标准

PCT>2 ng/m L、CRP>10 mg/L判断为阳性。灵敏度按照:真阳性人数/ (真阳性人数+假阴性人数) ×100%计算, 特异度按照:真阴性人数/ (真阴性人数+假阳性人数) ×100%计算。

1.2.3 临床妊娠结局

观察两组孕妇的妊娠维持时间, 并在分娩后采用新生儿Apgar评分来对两组新生儿的质量进行评估。

1.4 统计方法

采用SPSS18.0软件对计量资料进行t检验、计数资料进行χ2检验;相关性分析采用以降钙素原水平为自变量, 妊娠维持时间、新生儿Apgar评分应变量的单因素回归分析。

2 结果

2.1 血液指标

观察组孕妇的降钙素原水平 (13.8±2.5) ug/L、高于对照组的 (2.8±0.3) ug/L, t=23.424、P<0.05;CRP水平 (14.2±2.9) mg/L、高于对照组的 (5.3±0.7) mg/L, t=14.876、P<0.05;降钙素原阳性95例、高于对照组的阳性23例, χ2=72.416、P<0.05;CRP阳性64例、高于对照组的阳性36例, χ2=11.760、 (P<0.05)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2 灵敏度和特异度

降钙素原诊断胎膜早破的灵敏度63.33%、特异性84.67%;CRP诊断胎膜早破的灵敏度42.67%、特异性76.0%。降钙素原的灵敏度和特异性均高于CRP。

2.3 降钙素原水平与临床妊娠结局的相关性

以降钙素原水平为自变量, 对妊娠维持时间、新生儿Apgar评分进行单因素回归分析可知, 降钙素原水平与妊娠维持时间呈负相关, 回归系数b=-1.758、r=0.823、P<0.05;与新生儿Apgar评分呈负相关, 回归系数b=-2.004、r=0.842、P<0.05;

3 讨论

胎膜早破的临床危害较大, 其发生与局部绒毛膜炎和羊膜炎的存在密切相关, 感染性指标可以用来诊断疾病[1]。通过比较胎膜早破孕妇和正常孕妇血清中感染性指标可知, 观察组孕妇的降钙素原、CRP水平高于对照组, 阳性例数也多于对照组。这就说明降钙素原、CRP含量检测可用于胎膜早破的诊断。C反应蛋白是判断机体是否发生炎症反应的常用指标, 结合临床症状、体征可以对胎膜早破做出初步判断[2]。但是, 部分胎膜早破孕妇在发病的早期, 并不会出现明显的绒毛膜炎和羊膜炎, CRP水平上升并不显著, 导致应用CRP诊断疾病的灵敏度和特异性均较低, 假阳性和假阴性结果的出现会影响疾病的及时诊断和早期治疗[3]。

降钙素原是由甲状腺细胞合成和分泌的一类物质, 在生理条件下其含量十分低, 约为0.002 5 ug/L, 使用常规的方法无法检测[4]。目前, 随着对降钙素原认识的深入, 临床学者发现, 当机体遭受病原体侵入时, 感染性因素不仅能够刺激甲状腺细胞合成并分泌降钙素原入血, 还能诱导实质细胞表达降钙素原[5]。因此临床上也应用该指标的含量来反应感染性疾病, 并在诊断的灵敏度和特异性中均体现出了积极的价值。该研究对两种指标的灵敏度和特异性进行了分析, 结果发现降钙素原诊断胎膜早破的灵敏度63.33%、特异性84.67%, 均高于CRP的灵敏度和特异性。

在临床实践中, 胎膜早破后孕妇可发生早产, 并影响新生儿质量, 导致各类新生儿并发症的发生[6]。在给予宫缩抑制剂治疗后, 能够抑制子宫肌收缩的频率和强度、缓解绒毛膜和羊膜的炎症, 起到延长妊娠时间、提高新生儿质量的作用[7]。良好的辅助检查指标不仅可以准确的诊断疾病, 还能够为疾病的预后以及恢复情况提供参考[8]。为了明确血清降钙素含量作为辅助检查指标的临床价值, 该研究还分析了其含量与妊娠时间、新生儿质量的相关性, 由结果可知:降钙素原水平与妊娠持续时间、新生儿Apgar评分呈负相关。这就提示血清降钙素含量的检测能够对疾病的预后情况进行有效的预测, 是理想的辅助检查指标。

综上所述, 血清降钙素原检测是诊断胎膜早破的理想指标, 其灵敏度和特异性均高于CRP, 且与妊娠持续时间、新生儿质量密切相关。

参考文献

[1]程国梅, 霍会蚕, 崔世红, 等.C-反应蛋白和降钙素原在亚临床感染胎膜早破孕妇中的监测和应用[J].中国妇幼保健, 2011, 26 (13) :1955-1957.

[2]霍会蚕, 程国梅, 崔世红, 等.降钙素原新蝶呤与亚临床感染胎膜早破的相关性研究[J].现代妇产科进展, 2011, 20 (3) :190-193.

[3]代聪伟, 刘新菊, 陈剑敏, 等.血清PCT、CRP对未足月胎膜早破并发绒毛膜羊膜炎的诊断意义[J].现代妇产科进展, 2009, 18 (6) :431-433.

[4]袁仕伟, 张跃军, 郑卫东, 等.降钙素原C-反应蛋白及IL-6在早产胎膜早破新生儿败血症中的诊断价值[J].中国医药导报, 2012, 9 (15) :114-116.

[5]李向春, 薜俐.胎膜早破160例临床分析[J].实用预防医学, 2010, 17 (3) :529-530.

[6]郭靓, 王占科.降钙素原生化特征及其临床应用[J].现代诊断与治疗, 2009, 20 (4) :217-221.

[7]肖吉群, 蔡苗.PCT在胎膜早破新生儿感染早期诊断中的临床意义[J].四川医学, 2013, 34 (4) :518-520.

降钙素原水平 第4篇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2012年1月至2014年1月期间我院接收治疗的ICU危重感染患者,剔除ICU住院时间< 24h者 ;真菌感染患者 ;近期使用免疫抑制剂患者 ;选取108例患者,其中男72例,女36例。年龄为55 ~82岁,平均年龄(64.1±4.8)岁。其中重症肺炎45例,腹部手术33例,多发性创伤25例,其他5例。采用随机数表法将108例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54例患者。两组患者的性别、年龄、基础疾病等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05),可以进行比较。

1.2 方法

1.2.1抗生素使用方法 (1)观察组患者入院后1、5、7、10d对其血清PCT进行检测,根据患者血清PCT水平决定是否对患者使用抗生素治疗。当患者血清PCT<0.25μg/L时不给予抗生素治疗。当0.25μg/L≤PCT < 0.5μg/L时给予使用抗生素治疗。当PCT≥0.5μg/L时,强烈建议给予抗生素治疗。当患者血清PCT < 0.25μg/L时停止使用抗生素[5]。(2)对照组患者使用抗生素的方法按照抗生素使用指南标准决定,使用时间为10-14d。当患者检验指标、临床症状显著缓解时停止使用抗生素。

1.2.2 PCT测定方法取2mL静脉血,分离血清后储存于 -20℃的环境中待测。采用免疫发光法测定血清PCT含量,仪器和试剂由德国BERTHOLD诊断公司提供,使用PCT KRYPTOR/ 时间分辨免疫增强发射分析技术对PCT进行定量检测,操作严格按照说明进行。

1.3 观察指标

对比两组患者的治疗前后实验室指标、抗生素使用时间、住院天数、死亡率。

1.4 统计学方法

应用SPSS19.0软件对数据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计数资料以频数表示,比较采用χ2检验。计量结果用(±s)表示,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以P < 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实验室指标

研究结果显示,治疗前观察组与对照组患者的CRP、WBC计数差异均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 > 0.05)。治疗后观察组与对照组患者的CRP、WBC计数差异均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 > 0.05)。组内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CRP、WBC计数差异均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 > 0.05)。见表1。

2.2 两组患者治疗后指标比较

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患者的抗生素使用时间、住院天数均短于对照组患者,观察组患者死亡率低于对照组患者,比较两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见表2。

3 讨论

重症监护病房感染是造成重症患者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早期诊断、准确的评估具有重要意义[6]。虽然检测感染的临床指标较多,病因调查、病原学经检测、细胞因子水平等均可进行检测,但是由于检测时间过长或某些检测指标缺乏良好的敏感性和特异性,因此无法快速有效地衡量患者是否感染细菌[7]。因此临床需要特异性和敏感性较高的指标来指导抗生素使用,减少耐药菌群的产生和抗生素的滥用[8]。PCT对细菌感染具有较强的特异性,严重的败血症或细菌感染患者,在并没有表现出明显的临床表现或免疫抑制时血清PCT浓度就已经大大增加,病毒感染、手术创伤、非细菌感染、局部细菌感染等引起的全身严重反应并不会造成PCT明显升高[9]。PCT是一种脓毒症诱导蛋白,它是无激素活性的降钙素前肽物质,含有116个氨基酸,分子量在13000左右[10]。PCT是降钙素的前体蛋白,在机体内外都有较好的稳定性,健康人体内PCT浓度很低,成人约为10-50pg/mL,几乎不能检测到[11]。但是由于PCT的产生受到细菌毒素和多种炎症性细胞因子的调节,其中细菌内毒素对诱导其产生发挥着巨大的作用,因此是严重细菌感染早期的较敏感的特异性诊断指标,对细菌感染的鉴别诊断及判断预后等具有较高的临床价值[12]。

本文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与对照组患者治疗前、后的CRP、WBC计数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观察组患者的抗生素使用时间、住院天数均短于对照组患者,观察组患者死亡率低于对照组患者,比较两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 0.05)。这与黄伟平等人[13]的研究结果相同。临床中运用PCT检查能够相对准确的对患者的感染程度做出判断,可以为医师用药进行指导,通过检查能够避免抗生素滥用情况的发生,也能够促进患者病情的恢复,降低医疗费用,从而降低患者的经济负担[14]。有研究指出一些重症感染患者没有表现出较明显的血浆PCT水平升高,甚至某些败血症患者的血浆PCT水平也较低,但在某些非传染性疾病中PCT水平可能会升高[15]。考虑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是危重患者身体的营养状况较差,特别是某些老年患者对刺激的反应性降低。因此对于PCT的临床应用必须结合临床评估,最终决策必须根据临床医师对患者的症状、辅助检查、体征等综合评估结果做出决定[16]。

降钙素原水平 第5篇

关键词:降钙素水平,急性胰腺炎,感染,诊断

急性胰腺炎患者发生感染是病情进展的一个主要因素。经临床病症诊断显示, 患者病情会由轻度发展至重症, 其中并发感染起到重要影响作用, 从而会导致患者出现严重并发症, 部分患者还会发生死亡现象。有报道, 对患者并发感染予以较为准确的检测方法, 能对其病情予以有效观察并能严格控制, 使得治疗效果更为显著。本文选取60例急性胰腺炎患者, 对其进行PCT检测分析其对并发感染的诊断价值, 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09年1月-2013年6月我院收治的急性胰腺炎患者60例作为观察组, 其中男41例, 女19例;年龄22~75岁;另选取同期60例健康志愿者作为对照组, 其中男40例, 女20例;年龄23~72岁。2组性别、年龄等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 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观察组血液采集时间为入院第1、8、16天, 检测不同时间段内患者PCT、C反应蛋白 (CRP) 和白细胞 (WBC) 含量。对照组患者清晨空腹采集血液。2组均抽取静脉血2ml, 经离心器离心后分离出血清置入-20℃环境进行保存。PCT应用双抗夹心免疫测定法和最终酶联荧光法相结合进行检测, 应用电泳法对CRP含量进行检测。

1.3 统计学方法

计量资料以±s表示, 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 (%) 表示, 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观察指标

观察组患者血清PCT明显高于对照组,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 但2组CRP、WBC计数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见表1。

2.2 不同时段PCT含量

观察组第1、8和16天PCT水平均高于对照组, 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5) 。见表2。

2.3 并发症

研究组休克、上消化道出血、DIC、死亡例数明显多于对照组, 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5) 。见表3。

注:与对照组比较, *P<0.05

注:与对照组比较, *P<0.05

注:与对照组比较, *P<0.05

3 讨论

起初自甲状腺肿瘤细胞培养液内所提取出的是血清降钙素 (CT) , PCT属于降钙素前体。健康者血清内, PCT并非有较高含量, 在未出现甲状腺创伤或肿瘤状况下, PCT含量明显上升, 一般是由于系统炎性反应综合征、败血症、急性胰腺炎、活动性肝炎等症状的出现。细菌感染较为严重状态下, 其发生早期, PCT含量有上升趋势, 所以其早期诊断价值较高。PCT含量和炎性反应程度具有正相关性, 在炎性反应得到有效控制时, PCT含量逐渐恢复正常, 所以PCT含量能对预后和疗效起到指标检测作用[1]。

急性胰腺炎属于一种由多病因所引发的胰酶在胰腺中被激活, 导致胰腺组织发生水肿、出血、坏死等炎性反应。主要临床表现有急性上腹痛、恶心、呕吐、发热、血胰酶增高等。患者病情程度不同, 症状轻者多为胰腺水肿, 病情具有自限性, 预后效果佳, 统称轻症急性胰腺炎。少数症状严重患者会有胰腺出血坏死情况, 且会继发感染、腹膜炎和休克等严重并发症, 具有较高的致死率, 属于重症急性胰腺炎。急性胰腺炎一般会因饱食、脂餐或饮酒而出现。一些患者诱因并无法得到考察。患者临床主要表现及其病情严重程度通常与病因、病理类型, 是否得到及时诊治具有一定关系。腹痛是此病临床中的主要表现和首发症状, 起病较为突然, 严重程度不一, 疼痛具有持续性, 也会有阵发性加剧。疼痛位置通常是中上腹, 往腰背处呈带状放射, 弯腰抱膝时疼痛减轻。重症急性胰腺炎通常预后较差[2]。

血清PCT由116个氨基酸构成, 分子量13k Da, 是一种糖蛋白, 具有良好的稳定性, 人体半衰期为20~24h, 生理状态下PCT通常由甲状腺C细胞产生, 血液内不会有较高含量 (血清PCT浓度<0.5×10-3ng/L) 。健康者外周血中含量<0.1 ng/L, 通常无法被检测到, 若出现系统性细菌感染和脓毒症等症状, PCT会具有较高选择性。感染、炎性状态下血清CT浓度显著上升, 慢性非细菌性炎性反应和变态反应并无法诱导其出现。目前PCT被认为是一种继发性介质, 在出现感染炎性反应时能将其放大, 使得感染性和非感染性全身炎性反应综合征得到明确鉴别, 且可在早期诊断出感染性胰腺坏死, 感染坏死形态学特征、伴发全身并发症严重程度均与其具有密切相关性[3]。

总之, 血清PCT在急性胰腺炎早期诊断具有较重要作用。在治疗过程中能通过对PCT的监测, 观察患者实际治疗效果, 对预后工作具有较高指导意义。

参考文献

[1] 詹勇强.降钙素原在早期预测和鉴别重症急性胰腺炎并胰周感染中的作用[J].中国感染控制杂志, 2009, 8 (4) :252-261.

[2] 石玉玲.血清降钙素原在下呼吸道感染疾病中的诊断与应用[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 2010, 20 (1) :44-46.

降钙素原水平 第6篇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3年5月~2014年5月来本院就诊的呼吸道感染性疾病患者58例为病例组, 同时期来本院就诊的非呼吸道感染性疾病患者58例为对照组。病例组与对照组男女比例一致, 均为男38例, 女20例, 病例组平均年龄53.5岁, 对照组平均年龄51.5岁。两组患者均排除其他疾病等合并症。两组性别及年龄等一般资料比较,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 具有可比性。

1.2 检测方法

病例组及对照组所有患者就诊时即采用一次性真空负压静脉采血管收集空腹静脉血, 对其进行血清PCT水平检测、hs-CRP、WBC计数以及一些常规的检查。目前, 临床实验室用于检测PCT水平的方法主要有免疫发光测定法、免疫荧光法、放射免疫学分析法、胶体金比色法等, 其中免疫发光测定法最为常用[4]。PCT检测结果<0.5μg/L为阴性, PCT≥0.5μg/L为阳性。其中PCT值可按检测结果高低分为四个等级, 阴性<0.5μg/L;弱阳性0.5~2.0μg/L;阳性2.1~10.0μg/L;强阳性>10.0μg/L。

1.3 统计学方法

应用SPSS12.0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 (±s) 表示, 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血清PCT水平比较

病例组血清PCT表达水平与对照组相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 。

2.2 两组血清hs-CRP水平、WBC计数比较

病例组血清hs-CRP水平、WBC计数及其他几项常规检查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

3 讨论

近年来, 血清PCT水平的检测被视为严重细菌性和真菌性感染的特异性指标, 亦是呼吸道感染性疾病诊治的可靠指标[3]。PCT不仅是鉴别急性炎症的重要指标, 而且在监控炎症活动的过程中起着重要的作用。正常生理状态下, 机体一般不产生PCT, 只有甲状腺C细胞会产生极少量PCT, 在正常人群的血清中PCT含量甚微, 一般<0.5μg/L, 通常检测不到[5]。在感染性疾病发生的情况下, 血清PCT水平明显升高, 当感染得到控制后, PCT水平又会随着降低。在炎症的刺激下, 免疫系统正常的患者会产生大量的PCT。在炎症过程中, PCT会随着炎症的发生发展产生一系列的变化, 因此PCT的检测也应该为一系列的, 要不断地严密监控[6]。国内外均早已报道过血清PCT作为一个诊断感染性疾病的重要的早期指标, 在诊断价值上明显优于hs-CRP及WBC计数[7]。感染性疾病是全球最常见的疾病, 其中呼吸道感染最为常见, 严重危及人类的健康并且加重社会及患者家庭负担[8]。根据PCT水平的变化, 临床上使用抗生素指导呼吸道感染性疾病的治疗。本研究小组通过对两组患者的观察研究, 得出结论:PCT在呼吸道感染性疾病的早期诊断及细菌性感染的鉴别诊断中具有非常重要的价值, 且与hs-CRP及WBC计数相比, PCT具有灵敏度高、特异性强等特点。

参考文献

[1]徐定华, 石秋萍, 王超, 等.降钙素原在感染性疾病诊断中应用价值的临床病例分析.临床和实验医学杂志, 2014, 13 (8) :679-681.

[2]高鸿祥, 潘柏申.降钙素原在肺部感染诊治中的应用.上海医药, 2014, 35 (3) :34-36.

[3]郭秀仪, 张坚胜, 何金花, 等.血清降钙素原在感染性发热诊断中的应用价值.中外医疗, 2014, 33 (8) :32-33.

[4]李鲁平, 于洋, 谷海峰, 等.降钙素原上转发光免疫层析定量检测方法的建立.中华检验医学杂志, 2014, 37 (2) :144-146.

[5]薛静, 马一平, 于洋, 等.血清降钙素原对重型创伤性脑损伤预后评估的价值.中华创伤杂志, 2013, 29 (12) :1174-1177.

[6]郭凯, 殷少军, 李微.老年肺炎相关生物标志物的研究进展.实用老年医学, 2014, 28 (1) :21.

[7]谢曼娥.血清降钙素原、C反应蛋白、白细胞、与感染性疾病相关性的研究.医学信息, 2014 (6) :109.

降钙素原水平 第7篇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将我院2013年8月至2014年8月确诊为肝硬化患者80例为研究对象。其中男46例,女34例,年龄为32~70岁,平均年龄为(52.3±3.9)岁。根具有无并发自发性腹膜炎分为两组,即自发性腹膜炎组与无自发性腹膜炎组。

1.2 方法:

在本次研究活动实施的过程中,所有患者的降钙素原采用化学光免疫方法进行检测,检测结果分为4级,<0.5 ng/m L表示为阴性;0.5~2.0 ng/m L为轻度升高;2~10 ng/m L为明显升高;超过10 ng/mg的为显著升高。

1.3 统计学分析:

本次实验操作中所产生的数据都经过SPSS17.0的统计学处理。并且在处理数据的过程中采用t检验原理来对资料比进行分析,而资料比中所产生的数据都统一的应用χ2来检验,检验结果的数据P<0.05,就充分说明数据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研究分析发现,所有肝硬化患者中26例自发性腹膜炎的血清与腹水降钙素原水平很明显高于54例无自发性腹膜炎的患者,数据符合统计学差异(P<0.05);与此同时在检测的过程中,以降钙素原水平超过0.5 ng/m L为临界点,26例自发性腹膜炎中有24例,即血清诊断自发性腹膜炎灵敏度为92.3%,而54例无自发性腹膜炎的患者中仅有4例,即血清诊断无自发性腹膜炎灵敏度为7.4%,数据符合统计学差异(P<0.05);而26例自发性腹膜炎患者中发现降钙素原水平表示为阳性的25例,即降钙素原诊断自发性腹膜炎灵敏度为96.8%,而无自发性腹膜炎的患者中只有3例发现腹水呈阳性,灵敏度为5.6%,数据符合统计学差异(P<0.05)。

3 讨论

自发性腹膜炎是肝硬化腹水并发症中一种非常严重的并发症,同时也是直接导致患者死亡的一种主要因素。自发性腹膜炎患者临床表现具有多样性,症状较轻的患者并无明显的特别症状,严重的患者则表示出剧烈的腹痛与腹胀。在诊断自发性腹膜炎的过程中,需要采用细菌培养检查与腹水常规检查,但是多形核细胞计数在受到腹水性状影响的前提下,还会影响实验室检查质量,导致这种检测方法难以标准化。同时,腹水细菌培养必须经过72 h,有的情况还会超过72 h,这段时间有可能会贻误患者的最佳治疗时机。因此,在早期阶段诊断自发性腹膜炎与对抗性治疗非常重要。降钙素原是一种新型的实验室诊断项目,这项检测项目已经在感染性疾病的诊断中获得广泛应用。自发性腹膜炎检测具有敏感、周期短与高效等特点,可以有效弥补常规腹水检查与细菌培养的不足。因此,在诊断自发性腹膜炎的过程中,开始将降钙素原作为诊断标准。在本次研究活动中发现,自发性腹膜炎的血清与腹水降钙素原水平明显该与无自发性腹膜炎水平,这也就说明了降钙素原水平在诊断自发性腹膜炎上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2,3,4]。

降钙素原水平诊断自发性腹膜炎具有良好的灵敏度,在本次研究活动实施的过程中,以降钙素原水平超过0.5 ng/m L为临界点,26例自发性腹膜炎中有24例,即血清诊断自发性腹膜炎灵敏度为92.3%,而54例无自发性腹膜炎的患者中仅有4例,即血清诊断无自发性腹膜炎灵敏度为7.4%,数据符合统计学差异(P<0.05);而26例自发性腹膜炎患者中发现降钙素原水平表示为阳性的25例,即降钙素原诊断自发性腹膜炎灵敏度为96.8%,而无自发性腹膜炎的患者中只有3例发现腹水呈阳性,灵敏度为5.6%,数据符合统计学差异(P<0.05)。可见,降钙素原水平的灵敏度较高。

综上所述,在诊断肝硬化并发自发性腹膜炎的过程中,血清与腹水降钙素原具有非常高的应用价值。

摘要:目的 研究探讨降钙素原水平在诊断肝硬化并发自发性腹膜炎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将我院2013年8月至2014年8月确诊为肝硬化患者80例为研究对象。研究分析血清与腹水钙素原水平和自发性腹膜炎之间的关系。结果 研究分析发现,所有肝硬化患者中26例自发性腹膜炎的血清与腹水降钙素原水平很明显高于54例无自发性腹膜炎的患者,数据符合统计学差异(P<0.05);在诊断中发现,肝硬化并发自发性腹膜炎患者的血清和腹水钙素的灵敏度为92.3%与96.8%。结论 在诊断肝硬化并发自发性腹膜炎的过程中,血清与腹水降钙素原具有非常高的应用价值。

关键词:肝硬化,自发性腹膜炎,降钙素原

参考文献

[1]罗励,钟吉文,赵灵,等.血清降钙素原在肝硬化腹腔积液患者抗菌治疗中的价值[J].中国感染控制杂志,2013,12(4):281-282.

[2]刘志娟,蔡皓东,张艳华,等血清降钙素原在肝硬化并发自发性腹膜炎患者诊治中的变化[J].中华实验和临床感染病杂志(电子版),2012,6(3):238-241.

[3]吴云辉,甘建和,沈佳庆,等.腹水降钙素原诊断肝硬化自发性腹膜炎的临床价值研究[J].现代生物医学进展,2015,15(30):5875-5877.

上一篇:防洪方案下一篇:农业学术

热门文章

水平营销论文

全站热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