丹皮酚滴丸范文

2024-05-08

丹皮酚滴丸范文(精选7篇)

丹皮酚滴丸 第1篇

1材料与仪器

1.1材料丹皮酚 (本实验室自制, 150102为第1批中试批号, 150104为第2批中试批号, 150106为第3批中试批号) , 聚乙二醇4000 (天津天成制药有限公司, 批号:070301) , 液体石蜡 (南昌白云药业有限公司, 批号:20150905) , 泊洛沙姆 (德国BASF, 批号:WPWA544C) 。

1.2仪器滴丸机 (烟台康达尔药业有限公司生产, DWJ-2000型) 。

2方法与结果

2.1分散基质选择丹皮酚是2-羟基-4-甲氧基-苯乙酮, 溶于热水不溶于冷水, 根据相似相容原理选择的分散基质必须具备不与主药发生化学反应、不干扰后期含量测定、稳定性良好、流动性好、分散性好等特点。常用的分散基质有聚乙二醇4000、聚乙二醇6000、泊洛沙姆、氢化植物油等。本正交实验选择聚乙二醇4000、聚乙二醇6000、泊洛沙姆作为分散基质。

2.2滴丸冷凝液选择滴丸冷凝液需具备以下特点: (1) 不与主药发生化学反应; (2) 安全无害。常用的滴丸冷凝液有液体石蜡、甲基硅油、植物油、水等。由于石蜡不仅安全, 而且价廉易得, 故选择液体石蜡作为冷凝液。

2.3因素水平选择影响滴丸制备工艺因素有主药、分散基质种类、冷凝液种类、冷却剂温度、滴距、滴速等。本研究主要以主药与分散基质配比 (A) 、分散基质类型 (B) 、药液温度 (C) 3个因素进行正交L9 (34) 实验。因素水平见表1。

2.4设计方案及结果根据上述4因素3水平正交标进行9次实验, 取对应的基质用水浴加热进行熔化并不断搅拌, 再取相应的丹皮酚加入其中, 待保温并搅拌1 h后转移至恒温储料罐中备用, 选择相应的冷却剂、药液温度进行滴制。滴丸的考察指标为药液流动性、外观质量、溶散时限。结果见表2。

注:药液流动性和滴丸外观质量从不好到好分为5个级别 (0~5) ;溶散时限由长到短分为5个级别 (0~5) 。

在方差分析表中可以看出A的影响效果显著, 其他因素对滴丸的影响较小。在正交表中由直观分析可得, 以综合分数为考察指标, 三个因素影响程度为A>C>B, A2>A1>A3, B3>B2>B1, C3>C1>C2, 因此最佳工艺为A2B3C3, 即主药与基质配比为1:5, 聚乙二醇4000为基质, 药液温度为75℃。

2.5处方确定

2.5.1处方丹皮酚11 g, 聚乙二醇4000 55 g。

2.5.2备料按照制作1000粒滴丸, 将丹皮酚过100目筛备用。

2.5.3操作方法按照处方量将聚乙二醇4000于80℃水浴中加热熔融, 80℃恒温搅拌60 min使得分散均匀, 将药液迅速转移至75℃恒温储料管中。滴头口径为3.6/5.0 mm, 滴速控制在每分钟60滴, 二甲基硅油为冷却剂, 冷却液温度控制在10℃, 调节滴丸丸重为66 mg, 滴制成丸, 将滴丸表面上的冷却液除去, 并包薄膜衣, 分装即得。滴丸重量差异为 (66±0.05) mg。

2.5.4处方分析其中丹皮酚为主药, 赋性剂为聚乙二醇4000。

2.5.5中试放大为考察处方是否可行和可操作性进行中试放大实验, 以15个处方量进行投料制备, 结果见表4。

注:成品率 (%) = (实际成品量/理论量) ×100%

3讨论

牡丹皮是毛茛科植物牡丹的干燥根皮, 为中药牡丹皮的有效成分。目前, 丹皮酚临床应用的剂型有片剂、注射剂、软膏剂。在新剂型开发方面有待进一步研究。临床上常用的丹皮酚片剂可用于治疗头痛、神经痛剂风湿性、类风湿性关节炎。相关药理数据表明, 丹皮酚还具有抗肿瘤、免疫调节和保护心血管的作用, 因此丹皮酚具有潜在的临床治疗潜力, 临床应用价值较高[5]。

滴丸剂系指固体或液体药物与适宜基质加热熔融后溶解、乳化或混悬于基质中, 再滴入不相混溶、互不作用的冷凝液中, 由于表面张力作用使液滴收缩成球状而制成的制剂。滴丸剂具有携带方便、生产工艺简单的优点, 可降低生产成本和运输成本, 进而提高经济效益[6,7,8]。

本研究主要是通过正交实验法获得制备工艺方法, 其为:聚乙二醇4000=1:5, 聚乙二醇4000为基质, 药液温度为75℃, 该工艺通过中试放大实验进一步佐证了该处方的可行性和可操作性。在操作方法中药液的搅拌主要是为达到辅料与丹皮酚的充分分散[9,10], 本实验的药液搅拌时间为1 h, 主要是因为在预实验中以其他因素不变, 改变搅拌时间 (30、40、60及80 min) , 在30 min时药液的流动性较差, 不能达到均匀分散效果, 存在小颗粒。搅拌40 min后流动性较好, 基本达到分散效果。在搅拌60 min、80 min情况下, 流动性均较佳、分散均匀, 两者效果一致, 考虑到时间越长越浪费生产成本, 故将搅拌时间控制为1 h。

综上所述, 丹皮酚滴丸制备工艺条件稳定, 可操作性强, 产品批间质量分析结果重现性好, 该工艺条件可进行工业化生产放大。

参考文献

[1]高玉白, 智红英, 李贵生, 等.丹皮酚滴丸剂的质量标准研究[J].中国医药指南, 2011, 9 (11) :43-44.

[2]Wu J, Xue X, Zhang B, et al.The protective effects of paeonol against epirubicin-induced hepatotoxicity in 4T1-tumor bearing mice via inhibition of the PI3K/Akt/NF-κB pathway[J].Chem Biol Interact, 2016 Jan 25;244:1-8.doi:10.1016/j.cbi.2015.11.025.Epub 2015 Dec 2.

[3]Zhang L, Tao L, Shi T, et al.Paeonol inhibits B16F10 melanoma metastasis In vitro and In Vivo via disrupting proinflammatory cytokines-mediated NF-κB and STAT3 pathways[J].IUBMB Life, 2015, 67 (10) :778-88.

[4]邱娇英.正交试验法优选丹皮酚滴丸制备工艺[J].中国药业, 2007, 16 (3) :36-37.

[5]Wang J, Lu L, Wang Y, et al.Qishenyiqi Dropping Pill attenuates myocardial fibrosis in rats by inhibiting RAAS-mediated arachidonic acid inflammation[J].J Ethnopharmacol, 2015 Dec 24;176:375-84.doi:10.1016/j.jep.2015.11.023.Epub 2015 Nov 14.

[6]Chen D, Lin S, Xu W, et al.Qualitative and Quantitative Analysis of the Major Constituents in Shexiang Tongxin Dropping Pill by HPLCQ-TOF-MS/MS and UPLC-Qq Q-MS/MS[J].Molecules, 2015, 14, 20 (10) :18597-619.

[7]高锦红.牡丹皮中丹皮酚含量的测定[J].湖北农业科学, 2013, 52 (3) :669-671.

[8]Tsai CY, Kapoor M, Huang YP, et al.Synthesis and Evaluation of Aminothiazole-Paeonol Derivatives as Potential Anticancer Agents[J].Molecules, 2016, 21 (2) :E145.

[9]Yu FC, Xu YJ, Tong JY, et al.Therapeutic effects of Qishen Yiqi Dropping Pill on myocardial injury induced by chronic hypoxia in rats[J].Chin J Nat Med, 2015, 13 (10) :776-80.

丹皮酚片剂中丹皮酚含量的测定 第2篇

1 仪器与材料

1.1 仪器

LC-10 ATVP 高效液相色谱仪 (日本岛津) ;SPD-10AVP检测器 (日本岛津) ;K2000数据处理器 (浙江大学) ;KQ-50B型超声波清洗器 (昆山市超声仪器有限公司) ;常规玻璃仪器。

1.2 材料

丹皮酚标准品 (铜陵第二制药厂) ;丹皮酚片A (药剂校药剂教研室, 批号0405001) ;丹皮酚片B (广西乙康药业股份有限公司, 批号:030603) ;甲醇、冰醋酸 (色谱纯, 重庆川东化工集团有限公司) ;乙醇 (分析纯, 重庆川东化工集团有限公司) 。

2 方法与结果

2.1 测定波长的选择

文献报道[2]丹皮酚在274nm 处有强的吸收, 因此, 选择274nm 为丹皮酚片剂中丹皮酚含量测定的系列波长。

2.2 HPLC法测定条件的选择

色谱柱:不锈钢柱150mm×4.6mm;填料为C18;检测灵敏度为0.0300AuFS;流动相为甲醇-水-冰醋酸 ( 58∶40∶2) ;流速为1mL/min;检测波长为274nm ;检测温度为室温。

2.3 丹皮酚对照品溶液的配制

取丹皮酚标准品 (40℃干燥2h) 35.00mg, 用乙醇使之溶解并转移至50mL的容量瓶中, 用乙醇稀释至刻度, 摇匀即得丹皮酚对照品母液, 其浓度为0.7mg/mL。

2.4 供试样品液的配制[3,4]

2.4.1 供试样品液的配制

试样1: 取丹皮酚片剂A一片, 研细置于50mL的容量瓶中, 加入50mL乙醇, 超声溶解30min, 将溶解液滤过, 取续滤液2mL于50mL的容量瓶中, 用乙醇稀释至刻度, 摇匀, 作为丹皮酚片剂A含量测试液。试样2:取丹皮酚片剂B一片, 研细置于50mL的容量瓶中, 加入50mL乙醇, 超声溶解30min, 将溶解液滤过, 取续滤液2mL于50mL的容量瓶中, 用乙醇稀释至刻度, 摇匀, 作为丹皮酚片剂B含量测试液。

2.4.2 丹皮酚标准品供试液的配制

取浓度为0.70mg/mL的丹皮酚对照品溶液2.5mL置于50mL的容量瓶中, 用乙醇稀释至刻度, 摇匀, 作为丹皮酚片剂含量测定的标准溶液, 其浓度为35μg/mL。

2.5 线性关系的考察

精密吸取上述浓度为0.7mg/mL丹皮酚对照品溶液0.5mL, 1.0mL, 1.5mL, 2.0mL, 2.5mL, 3.0mL, 3.5mL, 4.0mL, 4.5mL分别置于50mL容量瓶中, 用乙醇稀释至刻度, 摇匀, 各进样20μL, 照上述色谱条件测定峰面积, 以进样量 (μg) 对峰面积积分值进行线性回归, 得到线性回归方程Y=1E+0.7X, R2=0.999 4。证明丹皮酚在进样量为0~1.4μg范围内线性良好, 即在溶液浓度小于70μg/mL时, 丹皮酚线性回归较好, 测量准确度较高。

2.6 空白片剂溶液的配制及测定

按丹皮酚片剂的处方制备不含丹皮酚的片剂, 取丹皮酚空白片一片, 研细置于50mL的容量瓶中, 加入50mL乙醇, 超声溶解30min, 将溶解液滤过, 取续滤液2mL于50mL的容量瓶中, 用乙醇稀释至刻度, 摇匀, 作为丹皮酚空白片剂的测试液。

对丹皮酚空白片剂按测定条件进样测定, 记录保留时间和色谱峰面积积分值, 结果发现, 丹皮酚空白溶液在274nm 处无吸收, 说明在此实验条件下测定丹皮酚片剂的含量时, 片剂中的辅料对主药丹皮酚的测定无影响。

2.7 精密度实验

在丹皮酚线性范围内, 对同一丹皮酚对照品溶液, 连续进样6次, 记录色谱峰面积, 峰面积积分值的相对标准偏差为0.40%, 证明仪器的精密度较好, 可以用来测定丹皮酚片剂中丹皮酚的含量。

2.8 稳定性实验

在室温条件下, 将某一浓度的丹皮酚溶液在12h内每隔一定时间测定1次峰面积, 共测定7次, 将每一次测定的峰面积与开始时的峰面积相比较用相对平均偏差判断丹皮酚的稳定性。峰面积相对偏差仅为0.11%。说明在此实验条件下, 丹皮酚溶液较为稳定, 丹皮酚溶液可在制备后10h内测定均较准确。

2.9 重现性实验

在测定方法下, 对某一浓度的丹皮酚片剂试样溶液连续进样6次, 测定色谱峰面积, 其实验结果见表1。

从表1中可以看出, 对某一浓度的丹皮酚片剂A溶液连续6次进样测定色谱峰面积, 峰面积的相对标准偏差为1.66%;对某一浓度的丹皮酚片剂B溶液连续6次进样测定色谱峰面积, 峰面积的相对标准偏差为1.61%, 说明此方法的重现性较好, 可以用此方法测定丹皮酚片剂中丹皮酚的含量。

2.10 回收率实验

向已知浓度的某一丹皮酚片剂溶液中加入高、中、低量的丹皮酚标准液, 测定各溶液加入标准液前后峰面积积分值, 计算出丹皮酚的加样回收率, 其结果见表2。

从丹皮酚片剂加样回收率实验结果表可以看出:丹皮酚片剂A的加样平均回收率为96.8%, 相对标准偏差为1.00%;丹皮酚片剂B的加样平均回收率为96.7%, 相对标准偏差为0.92%。

2.11 丹皮酚片剂含量测定结果

在上述实验条件下, 对丹皮酚标准品溶液和丹皮酚片剂A、丹皮酚片剂B分别进行5次含量测定, 记录色谱峰面积, 用外标法计算片剂中丹皮酚的含量, 其实验结果见表3和4。

系数因子=丹皮酚含量/峰面积积分平均值。

片剂含量=峰面积积分值×系数因子×1.250。

从丹皮酚片剂含量测定结果表可以看出:5次测定丹皮酚片A, 其含量分别为39.87mg、39.36mg、39.33mg、39.86mg、39.86mg, 平均含量为39.66mg, 测定结果的相对平均平均偏差为0.72%;5次测定丹皮酚片B, 其含量分别为39.98mg、39.86mg、39.55mg、39.86mg、39.32mg, 平均含量为39.71mg, 测定结果的相对平均偏差为0.69%, 与丹皮酚片剂的标示含量40.0mg基本吻合。

3 讨 论

由于片剂具有溶出速率比较快、剂量准确、质量稳定、成本低、易识别等方面的优点, 是药物制剂研究的首选剂型。

片剂所用的辅料是除主药以外一切附加物料的总称。近年来, 片剂发展很快, 其辅料应用的种类也越来越多。在考虑测定片剂中的有效成分时, 首先要考虑片剂中的辅料是否对主药的测定带来影响, 如有影响, 应该明白是如何带来的, 又应该如何排除。因此片剂中主药含量的测定主要有两方面的工作要做:主药含量的测定;排除辅料对主药的干扰。

本实验在对丹皮酚片剂中丹皮酚含量的测定时, 首先制备了一种丹皮酚空白片剂, 用测定丹皮酚的条件测定空白片剂, 从空白片剂的高效液相色谱图中可以看出, 辅料在274nm处没有任何吸收, 因此, 在选择丹皮酚含量测定的测定条件时, 就已经排除了辅料的吸收对丹皮酚测定的影响。

在制备片剂的测定溶液时, 要考虑丹皮酚容易挥发的特性, 尽量减少丹皮酚的挥发, 以免造成测定结果偏小。

摘要:目的建立丹皮酚片剂中丹皮酚含量的测定方法。方法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丹皮酚片剂中丹皮酚的含量。结果5次测定丹皮酚片A, 其含量分别为39.87mg、39.36mg、39.33mg、39.86mg、39.86mg, 平均含量为39.66mg;5次测定丹皮酚片B, 其含量分别为39.98mg、39.86mg、39.55mg、39.86mg、39.32mg, 平均含量为39.71mg;与丹皮酚片剂的标示含量40.00mg基本吻合。结论高效液相色谱法简便、快速、灵敏、准确, 重现性好。

关键词:高效液相色谱法,丹皮酚片剂中丹皮酚,含量测定

参考文献

[1]李建华, 崔征, 黄云志, 等.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济生肾气丸颗粒剂中丹皮酚和桂皮醛的含量[J].沈阳药科大学学报, 2001, 18 (4) :273-275.

[2]周宏兵.中药及其制剂中丹皮酚的含量测定[J].广东药学院学报, 2000, 16 (2) :218-220.

[3]余洪, 何玄华.HPLC测定杞菊地黄口服液中丹皮酚的含量[J].中成药, 1991, 13 (1) :17.

丹皮酚滴丸 第3篇

1 抗肿瘤作用

1.1 抑制肿瘤细胞增殖, 诱导细胞凋亡

Pae可以抑制直肠癌细胞增殖, 并与化疗药物存在协同增效作用, 对人类肝癌细胞BEL-7402、乳腺癌细MDA-MB-435细胞和大鼠胃癌细胞株等多种肿瘤细胞都有抑制增殖和诱导凋亡的作用[1]。同时, 在乳腺癌MCF-7细胞中发现Pae也可以诱导细胞凋亡, 其机制可能与启动线粒体凋亡途径有关, 也可能与PI3K/Atk m RNA的表达减少密切相关[2]。

1.2 抑制瘤细胞迁移与肿瘤新生血管的形成

Pae可降低纤维肉瘤HT-1080细胞的活力, Pae能降低HT-1080细胞PI3K、AKT磷酸化及VEGF的表达, 效抑HUVECs增殖及新生血管形成。同时, Pae还可在人纤维肉瘤细胞中通过下调MMP2、MMP9的表达对基质溶解进行抑制, 也可达到抑制肿瘤血管的形成以及肿瘤细胞的侵袭和转移的效果[3]。

1.3 与化疗药物的协同增效作用

Pae能在不增加毒副作用的情况下与顺铂、紫杉醇、阿霉素等抗肿瘤药物协同, 增加抗肿瘤的疗效。紫杉醇是常用的一线抗肿瘤药, 然而化疗耐药性的出现极大地限制了它的使用。Pae在人乳腺癌细胞MCF-7细胞内通过有效下调p-糖蛋白, MRP1和BCRP的表达, 达到逆转MCF-7细胞对紫杉醇的多重抗药性的效果, 其优越的逆转指数可达8.2倍[4]。表阿霉素同样广泛应用于多种乳腺癌细胞的治疗, 然而也会带来例如肝中毒等很多严重的副作用。Pae在4T1肿瘤小鼠中可以通过抑制PI3K/Akt/NF-κB信号通路来缓解由表阿霉素引起的肝中毒[5], 发挥协同增效作用。

1.4 调控抑癌基因/致癌基因表达

放射增敏作用也是肿瘤治疗中的靶点之一, Pae在人食管癌细胞Eca-109的体外实验中, 通过下调COX-2和Survivin两种蛋白体的表达, 对癌细胞产生放射增敏作用[6]。

2 抗菌消炎作用

Pae皮酚对小胶质细胞炎症反应具有抑制作用。Pae可以抑制脂多糖在巨噬细胞中诱导的炎性细胞因子的表达, Pae在巨噬细胞RAW 264.7细胞和小鼠模型中对脂多糖引起的炎症具有良好的抗性作用[7]。在牙周炎大鼠组织炎症和损伤研究中表明, Pae加入时可观察到抗损伤作用。Pae可能会抑制促炎细胞因子, 从而对牙周炎的引起的牙龈组织炎症和牙槽骨损伤达到抑制作用[8]。

3 抗氧化作用

Pae通过调节去乙酰化酶 (SIRT1) 通路来预防内皮细胞的早衰。通过Pae的预处使p53的表达明显下降, acety l H3K14和H4K16蛋白的表达量也有所下降, 这些发现说明, Pae通过调节乙酰化酶SIRT1蛋白和其底物的表达来保护内表皮细胞对抗氧化应激造成的早衰[9]。

4 调对免疫功能的影响

Pae对烫伤诱导小鼠肝损伤肝组织中下调小鼠血清ALT、AST水平, 从而调控自噬蛋白LC3的表达, 研究表明Pae可以有效上调自噬蛋白LC3表达, 从而对深Ⅱ度烫伤引起的肝损伤达到保护作用[10]。

5 结语

丹皮酚作为中药牡丹皮的主要活性成分, 近些年来倍受关注。本文对丹皮酚的抗肿瘤作用机制进行阐述, 对丹皮酚的抗氧化、抗炎抗菌、对免疫功能的影响等方面的药理活性进行总结。总之, 丹皮酚作为一种具备多种药理活性的中药有效成分, 在多项疾病中发挥防治作用。相信丹皮酚会随着研究的不断深入, 在临床中发挥更大作用。

摘要:牡丹皮为传统中药材, 在药典中早有记载, 具有多种医用功效。丹皮酚作为中药牡丹皮的主要活性成分, 近几年来备受药学研究者的关注, 药理活性的研究报道较多。本文对丹皮酚的抗肿瘤、抗菌消炎、抗氧化、对免疫功能的影响等药理活性进行总结, 为丹皮酚未来在医药上得到更广泛的应用提供参考。

关键词:丹皮酚,牡丹皮,抗肿瘤,抗菌消炎,抗氧化

参考文献

[1]Li N, Fan LL, Sun GP, et al.Paeonol inhibits tumor growth in gastric cancer growth in gastric cancer in vitro and in vivo[J].World J Gastroenterol, 2010, 16 (35) :4483-4490.

[2]王建杰, 罗文哲, 苗智, 等.丹皮酚诱导人MCF-7细胞凋亡的机制[J].中国老年学杂志, 2012, 32 (22) :4953-4954.

[3]Lee HJ, Kim SA, Jeong SJ, et al.Paeonol oxime inhibits b FGF-induced angiogenesis and reduces VEGF levels in fibrosarcoma cells[J].PLo S One, 2010, 5 (8) :1-9.

[4]Cai JX, Chen SY, et al.Paeonol reverses paclitaxel resistance in human breast cancer cells by regulating the expression of transgelin 2[J].Phytomedicine, 2014, 21 (7) :984-991.

[5]Wu J, Xue X, Zhang B.The protective effects of paeonol against epirubicin-induced hepatotoxicity in 4T1-tumor bearing mice via inhibition of the PI3K/Akt/NF-k B pathway[J].Chemico-Biological Interaction, 2016, 244:1-8.

[6]吴珊, 权循凤, 孙国平, 等.丹皮酚对食管鳞癌细胞株Eca-109的体外放射增敏作用和机制[J].安徽医科大学学报, 2014, 49 (10) :1418-1422.

[7]Chena N, Liu DF, Soromou LW, et al.Paeonol suppresses lipopolysaccharide induced inflammatory cytokines in macrophage cells and protects mice from lethal endotoxin shock[J].Fundamental&Clinical Pharmacology, 2014, 28 (3) :268-276.

[8]Chang CY, Fu E.Effect of Paeonol on Tissue Destruction in Experimental Periodontitis of Rats[J].The American Journal of Chinese Medicine, 2014, 42 (2) :361-374.

[9]Jamal J, Mustafa MR, Wong PF, et al.Paeonol protects against premature senescence in endothelial cells by modulating Sirtuin 1 pathway[J].Journal of Ethnopharmacology, 2014, 154 (2) :428-436.

丹皮酚和厚朴酚体外抗菌作用的研究 第4篇

关键词:丹皮酚,厚朴酚,抗菌活性,MIC

近年来, 由于抗生素及合成类抗菌药在饲料添加剂中的限制使用, 导致了养殖业效益的降低。因此, 从纯天然、毒副作用小、药物残留少的中草药中, 寻找安全、高效、价廉和使用方便的抗菌药物, 以取代抗生素及合成类抗菌药用于饲料添加剂正成为新的研究热点[1]。在国内外的相关报道中, 多使用纸片法单独对丹皮、厚朴的抗菌活性进行研究, 较少有关最小抑菌浓度 (MIC) 和最小杀菌浓度 (MBC) 的报道, 也未见对多种细菌抑菌作用的对比研究。2008年12月, 本研究在贵州大学动物科学学院药理实验室测定了丹皮酚和厚朴酚对13种临床常见病原菌的MIC和MBC, 现报道如下。

1 材料与方法

1.1 材料

1.1.1 菌株

金黄色葡萄球菌 (Staphylococcus aureu) ATCC6538、β-溶血性链球菌 (Streptococcus haemolyticus) NICPBP32210、鼠伤寒沙门氏菌 (Salmonella typhimurium) NICPBP50115、福氏志贺杆菌 (shigellae dysenteriau) NICPBP51252、铜绿假单胞杆菌 (Pseudomonas aeruginos) ATCC9027等购于广州微生物研究所。大肠杆菌 (E.coli) ATCC25922购于中国兽药监察所。都柏林沙门氏菌 (Salmonella dublin) 、猪霍乱沙门氏菌 (salmonella choleraesuis) 、猪链球菌 (Streptococcus suis) 、大肠杆菌 (E.coli) O54来源于华南农业大学兽医学院药理教研室。鸡白痢沙门氏菌 (Salmonella pullorum) C77-13购于中国兽药检查所。蜡状芽胞杆菌 (Bacillus circulan) 、嗜水气单胞杆菌 (Aeromonas hydrophila) 由贵州大学动物医学系传染病教研室惠赠。

1.1.2 培养基

MH肉汤:杭州天和微生物研究所, 批号 200406162。MH琼脂:杭州天和微生物研究所, 批号 200405033。

1.1.3 药物

盐酸环丙沙星:含量99.7%, 中国兽医药品监察所, 批号H040402。氯化三苯四氮唑 (TTC) :AR, 广州威佳科技有限公司, 批号20031109。厚朴酚 (Magnolol) :含量≥90%, 广州美晨药业公司, 批号200305292。丹皮酚 (Paeonol) :含量≥80%, 广州美晨药业公司, 批号200306091。

1.1.4 药物配制

1 280 μg/ml盐酸环丙沙星储备液:精确称取盐酸环丙沙星64 mg, 用灭菌蒸馏水溶解, 定容至50 ml, 细菌滤器 (直径0.22 μm) 过滤除菌, 分装小瓶, -20 ℃保存备用。10.24 mg/ml厚朴酚和丹皮酚:分别精确称取厚朴酚和丹皮酚1.024 g, 先加入少量无水乙醇, 再加入吐温20和蒸馏水 (吐温和乙醇含量不超过0.5%) , 超声乳化, 定溶至100 ml, 再次超声乳化, 细菌滤器 (直径0.22 μm) 过滤除菌, 分装小瓶, -20 ℃保存备用。

1.1.5 主要设备

THZ-C恒温振荡器 (广州深华生物技术有限公司) 、数显隔水式恒温培养箱 (上海浦东跃欣科学仪器厂) 、微量移液器 (eppendorf, 德国) 、DNP-9272型恒温培养箱 (上海生贤恒温设备厂) 。

1.2 方法

1.2.1 MIC测定

参照倪语星等[2]微量肉汤稀释法:将倍比稀释后不同浓度的抗菌药物溶液分别加入灭菌的96孔聚苯乙烯板中, 第1至第10孔加药液, 每孔10 μl, 第11孔不加药作为生长对照。将浓度相当于0.5麦氏比浊标准的菌悬液, 经MH肉汤1 ∶1 000稀释后, 向1~11孔中各加100 μl, 第12孔不加菌液作空白对照。密封后置35 ℃普通空气孵箱中, 孵育16~20 h判断结果。以E.coli ATCC25922为质控菌, 每种药每株菌设3个重复。判读标准:参照美国NCCLS (1999) 公布的标准进行判断, 并且受试质控菌株MIC在允许范围内, 肉汤对照为阴性, 空白对照为阳性, 以3个重复均同时抑制为有效的MIC结果。

1.2.2 MBC测定

用多点接种器从已观察MIC结果的微孔板上沾取沾培养液, 接种于无药MH琼脂或脑心浸汤琼脂平板上, 37 ℃培养24 h (链球菌培养48 h) , 观察结果。以无细菌生长的最低浓度为细菌的MBC值。判读标准:参照美国NCCLS (1999) 公布的标准进行判断, 并以不出现细菌生长的最低药物浓度为标准。

2 结果

2.1 丹皮酚对13种菌的MIC和MBC测定结果

由表1结果可见, 丹皮酚对嗜水气单胞杆菌的作用最好, MIC为160 μg/ml;对铜绿假单胞菌作用最弱, MIC和MBC分别为640 μg/ml和1 280 μg/ml;对其他细菌的抑制作用介于两者之间。

2.2 厚朴酚对13种菌的MIC和MBC测定结果

由表2结果可见, 厚朴酚对金黄色葡萄球菌效果较好, MIC、MBC均为160 μg/ml;对链球菌的MIC、MBC均为320 μg/ml;对大肠杆菌也有较强的抑制作用, 对大肠杆菌ATCC25922的MIC为320 μg/ml, 对大肠杆菌O54的MIC为640 μg/ml;对其他细菌作用较弱。

3 讨论

3.1 耐药菌伴随着抗菌药物的广泛使用而大量出现, 使临床抗感染治疗面临新的挑战[1]。近年来中草药的研究取得了可喜的成果, 发现了一大批具有较强抗菌作用的中草药提取物, 如白头翁素、秦皮素、血根碱、阿魏萜宁、南大戟内酯、甘草查耳酮A等。但是由于资源、提取工艺或其他原因, 使它们多数仍未用于临床疾病的防治, 尤其在兽医临床上的应用更是少见。因此, 在原料丰富的中草药中寻找较好抗菌作用的物质具有重要的意义。

3.2 目前对丹皮酚的MIC测定报道不多, 王浴生[3]和刘春云[4]测定丹皮酚对金黄色葡萄球菌的MIC为600 μg/ml和500 μg/ml, 而本试验中丹皮酚对金黄色葡萄球菌和嗜水气单胞杆菌MIC和MBC均为160 μg/ml, 结果好于二者, 此差异可能是MIC测定方法和丹皮酚的溶解乳化方法差异所致。因此, 规范MIC测定方法和标注清楚药物稀释方法对增加中草药抗菌作用的可比性有重要的意义。

3.2 厚朴酚对金黄色葡萄球菌、链球菌效果较好, 其中对金黄色葡萄球菌效果最好, MIC、MBC均为160 μg/ml;对链球菌的MIC、MBC均为320 μg/ml;对大肠杆菌也有较强的抑制作用, 对大肠杆菌ATCC25922的MIC为320 μg/ml, 对大肠杆菌O54的MIC为640 μg/ml。本结果与翁方敏[5]等报道的厚朴酚对大肠杆菌作用弱, 即使浓度高至10 mg/ml也不能抑制大肠杆菌生长的试验结果有差异;而与林桂芸[6]等 (2003) 报道的厚朴酚对金黄色葡萄球菌、大肠杆菌、链球菌均有很强的抑菌作用, 抑菌浓度在10 mg/L以内的结果相近。孙福星等[7] (1994) 报道, 用厚朴汤治疗大肠杆菌引起的仔猪白痢取得较好的效果, 厚朴汤治疗总有效率 (96.18%) 比氯霉素 (93.41%) 、止白痢膏 (92.52%) 分别提高2.7和3.6个百分点。从临床应用的角度应证了体外抑菌试验时, 厚朴对大肠杆菌有一定效果的结果。 目前厚朴酚已可以人工合成, 价格低廉的厚朴酚在用于饲料抗菌添加剂, 以取代抗生素和合成类抗菌药方面显示出潜在的价值。

3.3 试验结果表明:两种植物酚的抑菌作用远低于目前使用的抗生素和氟喹诺酮类, 但与磺胺类药物相近。随着抗菌药物在生产中的禁用, 天然、安全、源于植物的抑菌药的前景将会越来越好。

参考文献

[1]亓宏伟, 刘勇, 刘雷, 等.一种新型饲料添加剂——厚朴酚类提取物[J].中国饲料, 2006, 23:39~41.

[2]倪语星, 乔静贤, 项明洁, 等.上海瑞金医院1887株临床分离菌的耐药性分析[J].中华医学检验杂志, 1998, 21 (2) :102~103.

[3]王浴生.中药药理与应用.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1983.903.

[4]刘春云, 武廷章, 周大喜, 等.凤丹丹皮酚抗菌作用的研究.生物学杂志, 2000, 17 (3) :23~25.

[5]翁方敏, 乌爱菊, 邵家拜, 等.中药厚朴的防龋研究 (三) ——厚朴活性成分的抗菌作用[J].口腔医学, 1987, 7 (2) :70~73.

[6]林桂芸, 谢生发, 谢鸿, 等.厚朴酚抑菌作用的研究[J].成都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3, 22 (2) :18~22.

人参固本丸中丹皮酚的薄层色谱鉴别 第5篇

1 仪器与试药

1.1 仪器

Sartorius BSA223电子天平、上海精科WFH-201B紫外线分析暗箱。

1.2 试药

对照品:丹皮酚 (中国生物制品检定所, 批号:120927-200613) 。水为纯化水, 其他试剂均为分析醇。

2 方法与结果

2.1 供试品溶液的制备

取本品6g, 研细。加乙醚40mL, 回流1h, 滤过, 滤液挥去乙醚, 残渣加丙酮1mL使溶解, 作为供试品溶液。[1]

注:1.样品1;2.样品2;3.样品3;4.对照品;5.阴性

2.2 对照品溶液的制备取丹皮酚对照品, 加丙酮制成每1mL含1mg的溶液, 作为对照品溶液[1]。

2.3 阴性样品溶液的制备

取不含牡丹皮的阴性样品, 与供试品同法制成阴性样品溶液。

2.4 展开剂与显色条件

吸取上述两种溶液各10μL, 分别点于同一硅胶G薄层板上, 以环己烷-乙酸乙酯 (3∶1) 为展开剂, 展开, 取出, 晾干, 喷以盐酸酸性5%三氯化铁乙醇溶液, 加热至斑点显色清晰。供试品色谱中, 在与对照品色谱相应的位置上, 显相同的颜色的斑点[1]。见图1。

2.5 结果

供试品色谱中, 在与照品色谱相应的位置上, 显相同颜色的斑点。阴性对照无干扰。

3 讨论

牡丹皮有清热凉血, 活血化瘀的功能, 以丹皮酚为对照品, 对处方中牡丹皮进行薄层色谱鉴别, 且阴性无干扰, 重现性好, 薄层效果较佳。

关键词:人参固本丸,丹皮酚,薄层色谱,鉴别

参考文献

水蒸气蒸馏法提取丹皮酚工艺研究 第6篇

1 单因素考察

1.1 药材粒径大小的考察

牡丹皮经洗涤,去木心得牡丹根皮,经风干、粉碎、分别过孔径2.0 mm,0.85 mm,0.35 mm,0.25 mm的标准筛,得不同粒径的丹皮细粉,干燥,保存备用。提取方法:称取选净的牡丹皮20 g,加20倍蒸馏水,浸泡1 h,采用水蒸汽蒸馏法提取,连续收集二次馏出液,第一次馏出液收集至馏出液澄清为止,第二次馏出液继续收集30 min,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馏出液中丹皮酚的含量。平行试验3次,以丹皮酚含量和转移率为指标,考察药材粒径大小对丹皮酚提取效果的影响,结果见表1。

结果表明:粒径在0.35~2.00 mm范围内,随着颗粒粒径减小,转移率提高。但当粒径大于0.35 mm时,转移率降低。因此选择药材粒径应为0.35 mm。

1.2 药材浸泡时间的考察

提取方法:称取选净的牡丹皮20 g,加20倍蒸馏水,分别浸泡0 h、1 h、2 h、3 h,采用水蒸汽蒸馏法提取,连续收集二次馏出液,第一次馏出液收集至馏出液澄清为止,第二次馏出液继续收集30 min。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馏出液中丹皮酚的含量,计算转移率,平行试

作者单位:330200江西省医药学校(高丽丽);江西中医学院药学院(朱文娟);中药固体制剂制造技术国家工程研究中心(罗晓健)验3次,结果见表2。

结果表明:随着浸泡时间的延长,丹皮酚转移率降低。因此选择不浸泡直接提取。

1.3 提取加水量的考察

提取方法:称取选净的牡丹皮20 g,分别加15、20、25、30倍蒸馏水,采用水蒸汽蒸馏法提取,连续收集二次馏出液,第一次馏出液收集至馏出液澄清为止,第二次馏出液继续收集30 min。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馏出液中丹皮酚的含量,计算转移率,平行试验3次,结果见表3。

结果表明:当加水量增大时,丹皮酚转移率提高。但当加水量大于药材量20倍时,转移率不再提高,为节省原料和能源,适合生产,提取加水量应选择为药材量的20倍。

1.4 蒸馏液收集量考察

提取方法:称取选净的牡丹皮20 g,分别加20倍蒸馏水,采用水蒸汽蒸馏法提取,收集馏出液,每收集25 ml为一份样品,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其中丹皮酚的含量,确定蒸馏液收集量,平行试验3次,以蒸馏液累加收集体积量(ml)(X)对丹皮酚转移率(%)(Y)作图,见图1。

实验结果表明:丹皮酚转移率随蒸馏液收集量增加而增大,当蒸馏液的收集量在300 ml时,丹皮酚的转移率不再增大。此时,可将药材中丹皮酚基本提取完全,因此,收集量确定为药材量的15倍。

1.5 冷藏时间考察

提取方法:称取选净的牡丹皮20 g,分别加20倍蒸馏水,采用水蒸汽蒸馏法提取,连续收集二次馏出液,第一次馏出液收集至馏出液澄清为止,第二次馏出液继续收集30 min。蒸馏液分别冷藏24 h、36 h、48 h后,精密称定结晶重量,结果见表4。

结果表明:冷藏时间对丹皮酚结晶率有一定影响,随着冷藏时间的延长,丹皮酚结晶率越高,然而到24 h后结晶已基本不再增加,因此,从节省能源方面考虑,选择冷藏时间为24 h。

2 正交设计优化丹皮酚提取工艺

2.1 因素与水平设计

根据预实验结果,水蒸气蒸馏法提取丹皮酚的影响因素主要是提取加水量,蒸馏液收集量和冷藏时间。采用正交实验法,对水蒸气蒸馏法提取丹皮酚的上述因素进行考察,用L9 (34)正交表进行实验,因素水平见表5,实验条件安排见表6。

2.2 考察指标及结果

丹皮酚得率的测定:精密吸取正交实验提取液100 ml,置蒸发皿中,冷藏一定时间,滤取结晶,在35℃干燥,精密称重,算出得率。

得率(%)=结晶重量/牡丹皮药材量×100%

2.3 正交实验结果

按照正交设计处方和工艺条件,采用水蒸气蒸馏法提取9种处方的丹皮酚,测定丹皮酚的含量,计算得率,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结果见表6。方差分析结果见表7。

结果分析,从表看,三因素对结果的影响大小为A>B>C,因素A取3水平,因素B取3水平,因素C取1水平;从表7中可见,因素A和B对丹皮酚提取率有显著影响,因素C影响不大。因此,初步确定最佳提取工艺为A3B3C1,即用水蒸气蒸馏法提取丹皮酚,加水量为药材量20倍,蒸馏液收集量为药材量15倍,冷藏时间为24 h。

2.4 验证实验

用初步确定的最佳工艺对同一批药材进行了3次验证实验,结果丹皮酚的结晶率分别是1.38%,1.40%,1.41%,平均为1.3967%。丹皮酚提取率分别是88.73%,88.14%,87.35%,平均值为88.07%。经验证实验证明,正交设计优化的工艺稳定可行。

随着丹皮酚研究的日益广泛,其化合物的提取工作也受到重视。报道的提取方式有有机溶剂浸出法[4]、蒸馏-大孔树脂法[5]和超临界流体萃取法[6],其中有机溶剂浸出法可以缩短提取时间但引入的杂质较多,蒸馏-大孔树脂法的操作比较繁琐且耗时较长,超临界流体萃取法的选择性较好但需要特殊的仪器,成本较高。笔者在研究中发现,在水蒸气蒸馏提取前对牡丹皮药材进行粉碎处理可以明显加快丹皮酚的溶出速率,大大减少水蒸气蒸馏的操作时间,且得到的丹皮酚化合物的纯度较高。

摘要:目的 对牡丹皮中丹皮酚的提取工艺进行研究,考察水蒸气蒸馏法提取的效果,改进提取工艺。方法 用水蒸气蒸馏法提取丹皮酚,加水量为药材量20倍,蒸馏液收集量为药材量15倍,冷藏时间为24 h。结果 丹皮酚提取率平均值为88.07%。经验证实验证明,正交设计优化的工艺稳定可行。结论 本工艺可以提高丹皮酚的提取效率,操作简单、成本低、毒性小,可用于丹皮酚的大规模制备。

关键词:丹皮酚,正交设计,蒸馏,提取率

参考文献

[1]李方军.牡丹皮化学成分及药理作用研究进展.安徽医药,2004, 8(1):11-12.

[2]王祝举,唐力英,赫炎.牡丹皮的化学成分和药理作用.国外医药(植物药分册),2006,21(4):155-157.

[3]张健萍,李连珍,赵红江,等.牡丹皮的化学成分、药理作用及临床应用研究概况.中华中医药杂志,2006,21(5):295-297.

[4]杨昌金,朱启敏,梁有军.气相色谱法测定中成药中丹皮酚的含量.中成药,1990,12(10):16.

[5]郭丽冰,梁锦基,杨其蕴.气相色谱法测定徐长卿中丹皮酚含量.中国中药杂志,1996,21(8):484.

丹皮酚滴丸 第7篇

1 仪器和试药

1. 1 仪 器

Agilent 7890A气相色谱仪 ( 配有FID检测器,自动进样器ALS) ,美国Agilent公司; CP324S电子天平,Sartorius公司;KQ - 50DE型数控超声波清洗器,昆山市超声仪器有限公司。

1. 2 试 药

丹皮酚对照品,中国药品生物制品鉴定所 ( 批号: 110708 -200506) ; 桂枝茯苓胶囊样品,江苏康缘药业股份有限公司( 批号: 110926) ; 甲醇为色谱纯; 其余试剂均为分析纯。

1. 3 对照品溶液制备

精密称取丹皮酚对照品20 mg置于50 m L量瓶中,加100% 甲醇溶解并稀释至刻度,摇匀,作为丹皮酚对照品储备液 ( 400μg/m L) 。精密量取 对照品储 备液0. 5、1. 4、2. 3、3. 2、4. 1、5 mL分别置于10 m L量瓶中,甲醇定容,分别为标1 ~ 6 ( 20、56、92、128、164、200μg / m L) 。

1. 4 供试品溶液制备

取10粒桂枝伏苓胶囊,称重后取内容物研磨,精密称定2 g,分别置50 m L容量瓶中,加入100% 甲醇适量,摇匀,超声提取30 min,放冷,加甲醇至刻度,过滤,取续滤液4. 5 m L置于10 m L容量瓶,甲醇定容,作为供试品溶液,平行制备三份供试品,分别为供试品1 ~ 3。

2 方法与结果

2. 1 色谱条件

气相色谱条件: 毛细管色谱柱( DB - 624) : 0. 53 mm×30 m×3μm; 进样口温度: 200℃ ; 隔垫吹扫: 3 m L / min; 压力:3. 7893 psi; 总流量: 30 m L / min; 分流比: 1∶1; 柱流速:4 mL / min( 恒流 ) ; FID检测器温度: 300℃ ; 氢气: 35 m L /min; 空气: 350 mL / min; 尾吹 + 载气: 30 m L / min; ALS进样量: 1μL; 柱温箱升温程序: 110→170→230℃ ( 升温程序为10℃ / min) 。按外标法以峰面积计算含量。

2. 2 系统适应性试验

分别取1. 3和1. 4项下配制的丹皮酚标3和供试品按2. 1项下条件进样,色谱图分别见图1和图2。图1中的1号峰为丹皮酚,保留时间为11. 97 min,理论塔板数为236774。图2中10号峰为丹 皮酚,保留时间 为11. 97 min,理论板数 为226906,与其他峰的分离度为14. 82。

2. 3 线性关系考察

分别将丹皮酚标1 ~ 标6置于ALS,按2. 1项下条件建立序列分别进样,以各标样浓度( μg/m L) 为横坐标,以峰面积为纵坐标,绘制标准曲线,见图3。线性回归方程A = 5. 8851×C- 4. 3048,r = 0. 9996( n = 6) 。

2. 4 方法精密度试验

取丹皮酚标4,按2. 1项下条件连续进样三针,峰面积分别为750. 57、748. 91、762. 69,RSD% = 1. 00。

2. 5 样品测定

按1. 4项配制供试品1 - 3分别按2. 1项下条件进样,每个样品平行测定3次,样品含量测定结果见表1。计算样品丹皮酚平均含量为7. 80 mg/g,RSD% = 1. 29。

2. 6 加样回收率试验

分别精密量取1. 4项下供试品1 ~ 3溶液4 mL置于10 m L容量瓶中,再分别加入1. 3项下标4溶液4 m L,100% 甲醇定容,摇匀,平行制备三份加标回收液,按2. 1项下条件平行进样3次,加样回收 结果见表2。计算丹皮 酚平均回 收率为108. 70% ,RSD为1. 38% 。

3 结 论

3. 1 色谱条件优化及测定结果

在桂枝茯苓胶囊中丹皮酚含量测定前,对气相色谱升温程序、分流比、柱流速三项条件进行单因素优化。升温速率分别选择5、10、15、20℃ /min,分流比分别选择10∶1、5∶1、1∶1,柱流速分别选择为3、4、5 m L / min,对丹皮酚标准品和桂枝茯苓胶囊样品溶液分别进样,根据不同色谱条件的峰面积、对称因子、理论塔板数、分离度确认最优色谱条件。优化后气相采用程序升温,110→170→230℃ ,升温速率10℃ /min; 进样口温度250℃ ; FID检测器温度300℃ ; 流速4 m L /min; 分流比1∶1,按外标法测定桂枝伏苓胶囊中丹皮酚的含量。结果丹皮酚在20 ~ 200μg/m L浓度范围内与峰面积线性关系良好 ( r = 0. 9996) ,样品中丹皮酚平均含量为7. 80 mg/g,加标回收率为108. 70% 。

3. 2 气相分析的意义

目前对于桂枝茯苓胶囊中丹皮酚的含量检测,多数标准和方法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高效液相色谱法提取方法单一,可能引入的干扰成分较多,对测定结果会有或多或少的影响,桂枝茯苓胶囊中除了丹皮酚之外,挥发性成分较少,结果显示,采用毛细管气相色谱法测定丹皮酚的含量,其他峰明显减少,有利于含量的准确测定。在本次实验中,样品的理论塔板数在200000以上,样品中丹皮酚与其他峰的分离度为14. 82,该方法柱效高,测量准确,方法专属性强,适用于桂枝茯苓胶囊中丹皮酚的含量测定。

摘要:建立气相色谱法测定桂枝茯苓胶囊中丹皮酚含量的方法。色谱柱为DB-624(0.53 mm×30 m×3μm);氢火焰离子化检测器(FID);色谱条件:采用程序升温,110→170→230℃,升温速率10℃/min;进样口温度250℃;检测器温度300℃;流速4 m L/min;分流比1∶1。按外标法测定丹皮酚的含量。结果表明:丹皮酚在20~200μg/m L浓度范围内与峰面积线性关系良好(r=0.9996),平均加标回收率为108.70%(RSD%=1.38,n=3)。本方法准确、可靠、快速、简便,可用于测定桂枝茯苓胶囊中丹皮酚的含量。

关键词:气相色谱法,桂枝茯苓胶囊,丹皮酚

参考文献

[1]王振中,李成,李家春,等.桂枝茯苓胶囊化学成分研究(I)[J].中草药,2011,42(5):856-858.

[2]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药典委员会.中国药典(2010版)I部[S].北京: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2010:984-986.

[3]毛建新.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桂枝茯苓胶囊中丹皮酚的含量[J].时珍国医国药,2009,20(9):842-843.

[4]凌娅,黄冰峰,王敏,等.毛细管气相色谱法测定康溃丸中丹皮酚的含量[J].中国临床药学杂志,2003,12(2):96-97.

上一篇:英语中考书面表达技巧下一篇:安全隐患原因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