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本作业范文

2024-05-06

成本作业范文(精选11篇)

成本作业 第1篇

一、作业成本内涵

(一) 作业概念及其表述。

作业这一概念是随管理实践的发展而逐渐形成的。70年代后期以来, 西方许多企业竞相采用适时制生产方式和弹性制造手段, 制造环境发生了革命性变化。这两种制造系统都强调生产工艺环节的可分解性, 当我们把企业的生产工艺过程区分为一个个可独立环节时, 这些可独立环节就是具有管理学涵义的作业。

1. 作业是以人为主体的。

现代企业中, 尽管机械化、自动化程度很高, 但仍然不乏人的行为参与。人仍然是现代企业中各项具体生产经营工作的主体。

2. 作业消耗一定资源。

作业以人为主体, 至少要消耗一定的人力资源;作业是人力作用于物的工作, 因而也要消耗一定的物质资源。

3. 区分不同作业的标志是作业目的。

在一个完备的企业中, 其现代化程度越高, 生产经营过程的可区分性就越强。这样, 可以把企业生产经营过程按照每一部分工作的特定目的区分为若干作业, 每项作业负责完成该作业职权范围内的每项工作, 这些工作互补并且互斥, 构成了完整的生产经营过程。确定为一项作业有其深层次的原因, 这个原因就是作业动因, 因为这些具体工作都可以归属为由该作业动因发生。所谓作业动因, 是指作业贡献于最终产品或劳务的方式和原因。

4. 对于一个生产经营程序设置有欠合理的企业, 作业可以区分为增值作业和非增值作业。

这里, 非增值作业虽然也消耗资源, 但并不是合理消耗, 其对于企业提供最终产品或劳务的目的本身并不直接做出贡献。如企业内部产品的搬运作业, 以搬运距离作为动因消耗资源, 但这种搬运作业可以通过采用缩短搬运距离即紧凑经营过程的方式予以逐步消除, 因而一般被认定为非增值作业。

5. 作业的范围可以被限定。

由于作业区分依据是作业动因, 而作业动因对于一特定企业是客观的, 因而作业范围是能够得到本质上的限定的。

(二) 作业的基本分类。

对作业进行科学分类是确认作业的基础, 因而, 作业分类非常重要。在作业观念逐渐形成的过程中, 专家们试图提供一些标准的作业确认方法供实务界采用。如杰弗·米勒和汤姆·沃尔曼这两位现代制造过程的研究者把作业分为逻辑性作业、平衡性作业、质量作业和变化作业这四类;罗宾·库珀则把作业分为单位作业、批别作业、产品作业、过程作业这四类等等。所有这些分类理论性太强, 缺乏实务操作性。确认作业的理论依据应是作业动因。作业动因一般可以根据作业消耗量与产出量之间的关系, 描述为各作业为最终产品或劳务提供作业方式的直接量化单位, 如批次、产量、工时等等。从这些基本认识出发, 作业分为三大类:

1. 不增值作业。

指那些企业渴望消除且能够消除的作业。

2. 专属作业。

指为某种特定产品或劳务提供专门服务的作业。专属作业资源耗费价值应直接由该特定的产品或服务负担。

3. 共同消耗作业。

指同时为多种产品或劳务提供服务的作业。共同消耗作业又可按具体作业动因不同分为如下几小类: (1) 批次动因作业; (2) 数量动因作业; (3) 工时动因作业; (4) 价值管理作业。

二、作业成本法的应用

(一) 作业成本法的成本计算对象。

在作业观念下, 企业的生产经营过程被区分为互补互斥的若干作业, 这些作业分别以各自不同的形式吸纳资源价值, 又分别以不同的方式为最终产出提供服务。产品成本表现为各类资源流出的价值经由作业流入产品这个物质聚合体的价值和。由于每种资源被多种作业吸纳, 每项作业又服务于多种产品, 因此, 要计算产品成本, 并同时满足成本控制和生产过程分析的要求, 资源、作业、最终产品等都有必要作为成本计算对象, 成为归集和分配价值耗费的独立环节。

以资源作为成本计算对象是指在资源层次对资源进行分类, 为每类资源设立资源库, 从而在价值形成的最初形态上反映被最终产品吸纳的各类资源耗费价值。资源是一个物质范畴, 资源进入作业系统, 并非都被消耗, 即使被消耗, 也不一定是对最终产出有意义的消耗。因此, 在计算产品成本时, 一般只把有意义的资源耗费价值计入作业成本, 而无益于产品形成的资源耗费价值则应通过期间费用汇集, 不计入作业成本。

作业无疑是作业成本计算法下最基本的成本计算对象。在作业分类的基础上, 应对各项作业设立成本库, 汇集各项作业实际吸纳的有效资源耗费价值。由于作业可区分为增值作业和非增值作业, 同样, 我们一般也只将增值作业耗费价值计入产品成本, 而非增值作业耗费价值计入期间费用。

最终产品作为成本计算对象体现了成本计算的终极目标。应分别不同产品开立成本计算单, 按作业种类设立成本项目汇集参与各该产品制造的各作业转入的价值。

需要指出的是, 以上论述只是就小规模制造企业而言, 对于大型制造企业一般总可以按产品系列将其划分为若干个制造中心, 每个制造中心一般只生产某同一系列产品, 每个制造中心即相当于一个集供、产、销于一体的小型企业。如果某个企业或制造中心包含的作业种类很多, 我们还可以依据工作组合的可独立性和工作组合内容的可分解性将这些作业区分为一个个作业中心, 每个作业中心包含若干项同类项作业, 共同负责完成某一项特定的产品制造功能。这时, 作业中心和制造中心也应作为成本计算对象归集和分配价值耗费。这种情况下, 作业中心和制造中心既是成本计算对象。

(二) 作业成本法的计算程序。

一般而言, 成本计算方法系统化的“支撑物”是成本观。究其实质, 可以归纳为“作业消耗资源, 产品消耗作业”。因此, 作业成本计算法下成本计算程序就是把各资源库价值分解分配给各作业成本库, 再将各作业成本库成本分配给最终产品或劳务。这一过程可以分为如下三个步骤:

第一步:确认和计量各类资源耗费, 将资源耗费价值归集到各资源库。这一步骤只是价值归集过程, 资源被耗费后, 直接将耗费价值计入各作业既无必要也无可能。因此, 资源耗费价值总是在一个比作业大的范围内按资源种类归集的。价值归集范围一般视企业规模和作业组合状况而定。对小规模企业, 若不分设制造中心, 也不设作业中心, 则直接在整个企业范围内按类别归集资源耗费。若不分设制造中心而设立作业中心, 则应分别不同作业中心, 以作业中心为范围归集资源耗费。对大规模制造企业, 一般既设制造中心, 又设作业中心, 此时, 可将各制造中心视同为小规模企业, 在制造中心内分别以不同作业中心为范围收集资源耗费价值。这样处理的目的是方便按作业中心或制造中心考核责任, 也有利于计算出满足多层次目的需要的产品或劳务成本。

第二步:确认作业, 将特定范围内各资源库汇集价值分解分配到各作业成本库中。前文已经论述了作业确认方法, 作业确认后, 一般不得轻易变动。这样, 在对资源库价值进行分配时, 面临的已是确定的作业, 该步骤成本计算就演化为如何将资源库价值结转到各作业成本库这一具体分配问题。解决这一分配问题要贯彻作业成本计算的基本规则:作业量的多少决定着资源的耗用量, 资源耗用量的高低与最终的产出量没有直接关系。这种资源耗用量与作业量的关系一般被描述为资源动因, 所谓资源动因, 是指资源被各作业消耗的方式和原因。

确立资源动因的原则是: (1) 某一项资源耗费能直观地确定其为某一特定产品所消耗, 则直接计入该特定产品成本, 材料费往往适用于该原则; (2) 如果某项资源耗费可以从发生领域上区划为各作业所耗, 则可以直接计入各作业成本库, 此时资源动因可以认为是“作业专属耗费”, 各作业各自发生的办公费一般适用这种原则; (3) 如果某项资源耗费从最初消耗上呈混合耗费形态, 则需要选择合适的量化依据将资源耗费分解分配到各作业, 这个量化依据就是资源动因, 如动力费一般按各作业实用电力度数分配等等。

在成本计算过程中, 各资源库价值应根据资源动因一项一项分配到特定范围内各作业成本库中去, 将每个作业成本库中转入的各项资源价值相加就形成了作业成本库价值。

第三步:将各作业成本库价值分配计入最终产品或劳务成本计算单, 计算完工产品或劳务成本。产出量的多少决定着作业的耗用量, 这种作业消耗量与产出量之间的关系也即前文曾述及的作业动因。

作业动因是将作业成本库成本分配到产品或劳务中去的标准, 也是将作业耗费与最终产出相沟通的中介。既然作业是依据于作业动因确认的, 就每一项作业而言, 其动因也就已经确立, 成本计算在这一步骤并无障碍。

在把成本库成本计入各产品成本计算单以后, 如果把作业成本计算法应用于财务会计, 则在期末有必要在完工产品与在产品之间分配成本, 此时, 应根据成本计算单, 分别各作业项目, 将各作业项目价值除以该作业处理该产品约当产量数即可得到单位产品成本中该作业项目要素价值, 各作业项目要素价值相加即为单位完工产品成本。如果作业成本计算法只作为一种管理会计手段, 则用成本计算单追踪到产品全面完工即可。

成本会计作业 第2篇

——德清县欣勤电子有限公司 公司简介

德清县欣勤电子有限公司是一家专业生产TL系列拉杆天线和铜包钢裸线的有限责任公司。地处世界闻名的浙江莫干山风景区,南邻杭州国际机场 50公里,距繁华都市上海150公里,交通十分方便。公司占地面积19595多平方米,员工人数480人。

本公司制造拉杆天线已有悠久的历史,自八十年代初开始。目前规格品种已达二千多种,主要用于电视机、收录机、电话机、玩具遥控器车载等系列的通信天线;各种磁铁、镜面系列的捡拾工具。目前正在与美国摩托罗拉子公司配套生产无线电话机发射和接收的单频、四频八木天线,远销墨西哥、北美等地区和国家。公司在五金加工方面有较好的基础,配备各加工需求的机械设备,备有足够的模具设计和开模能力,现有部份冲件产品全部出口德国。目前有铜包钢,铜包铝,铜包铜系列生产线数条,每月量达300吨,产品规格可根据客户要求生产加工。

为满足市场发展的需求,本公司特别注重新产品的研制和开发,使产品型号、接收性能不断更新;为保证产品质量,公司建立了完善的质量控制体系,并通过ISO9001:2000版质量管理体系认证。公司内拥有国外进口的自动设备、电镀(黑、白)流水线,日本制造的检测仪器及惠普公司的8714ET 300KHz~3000MHz测试仪。天线年产量可达3800万支,远销美国、西欧、日本、南非及东南亚各国。本公司拥有一支强大的设计队伍,对新型的产品可来图来样设计制作。

组织结构

德清县欣勤电子有限公司主要的组织结构包括:管理会计部、人力资源部、秘书部、财务部、发展部、内审部、法律部、市场部、销售部、销售发展部、市场信息部、市场发展部、采购部、技术中心、工厂管理改进部、仓储部等部门。

产品

作业成本法成本动因选择及运用 第3篇

一、成本动因的概念

成本动因亦称成本驱动因素,是作业成本计算法的核心内容。成本动因(Cost Driver)是指导致成本发生的任何因素,即成本的诱致因素。1949年美国学者科茨在《管理计划与控制》一书中指出:成本动因即成本驱动,是指在企业中引起成本(费用)变动的所有方面,包括产品产量、生产工时、订货批量、提供的样本量以及企业的生命周期等各种变量因素。国内学者认为成本动因是指决定成本发生的那些重要的活动或事项。它可以是一个事项、一项活动或作业。从广义上说,成本动因的确定是作业成本计算实施的一部分;狭义上它又可视作企业控制制造费用努力的一部分。一般而言,成本动因支配着成本行动,决定着成本的产生,并可作为分配成本的标准。作业和成本动因的区别在于作业是为达到组织的目的和组织内部各部门的目标所需的种种行为;而成本动因是导致成本升降的因素。

二、成本动因确立原则

成本动因的确定是指在企业的间接资源成本分配到最终产品的两个环节中,确定引起间接成本变动的所有主要因素。确定成本动因数量十分必要。企业经营管理过程中引起间接成本变动的因素很多,但并不是所有的这些因素都要被确定为成本动因,根据重要性原则和充分性原则,每个环节中的成本动因数量不能太多,也不能太少,必须要确定一个比较恰当的成本动因数量,使这些成本动因能充分地成为间接资源成本的分配基础。

其一,成本动因的数量确定原则。主要包括:(1)成本动因与间接资源成本的相关程度。在既定的产品成本精确度下,运用相关程度较高的成本动因时,则成本动因的数目可以少一点;反之,如果缺少与间接资源成本相关程度较高的成本动因时,则为达到一定的产品成本精确度,就要增加成本动因的数量。(2)产品成本的期望精确度。产品成本的期望精确度和成本动因的数量是成正比例变化的。倘若对产品成本的精确度要求比较高,则成本动因的数目就要增加;倘若对产品成本的精确度要求比较低,则成本动因的数目可以适当减少。(3)产品组合的复杂程度。倘若产品组合的复杂程度低,则多个作业成本可以汇集在一个作业成本库中,故所需的成本动因数目就可以减少;反之,如果汇集比较困难,所需要的成本动因数目就要相应增加。

其二,成本效益原则。从信息经济学角度看,即使运用作业成本法,也只能提供相对准确的成本信息而不能提供绝对准确的信息。确认的成本动因越精细,成本信息的精确性越高,则作业成本系统付出的计量成本(信息收集和分析成本)也越高。当选择某个成本动因所带来的经济效益大于因选择该成本动因而增加的计量成本时,即应选择该成本动因;反之,就应放弃对该成本动因的选择。

其三,相关性原则。成本动因与间接成本的相关程度越高,产品成本被歪曲的可能性就越小,成本动因就越应该被选择。在确定该相关程度时,可以采用经验法或数量法。经验法就是由各相关作业经理依据其经验,对一项作业中可能的成本动因做出评估。假定最有可能成为首选成本动因的,其权数为5;可能程度属于中等者,其权数为3;可能性较小者,其权数为1.然后将各作业给定的权数加权平均,算出各成本动因的权数,取其最高者为首选成本动因。数量法就是利用数量统计理论,比较各成本动因与间接资源成本之间的相关程度,选择相关程度较高者为成本动因。

其四,重要性和充分性原则。重要性原则是指在选择成本动因时,应突出抓主要矛盾的观点,要尽量选择引起成本费用变动的最主要的成本动因,对于费用变动影响不大或根本没有影响的成本动因可以少选或不选。充分性原则是指选择成本动因时,应尽可能真实充分地将间接费用分配到各项作业和最终产出中去。

三、作业成本动因运用案例

某石油物探公司是一家施工性质的公司,主要是根据甲方要求进行设计施工。物探作业主要是地震勘探。虽然不同设计方法的作业内容和作业量相关很大,但是物探作业的基本作业流程和涉及的相关作业是相似的。一个完整的物探作业流程应包括如下作业:准备工作、野外采集施工、资料整理和验收。其中野外采集施工包括测量放样工序、钻井工序、排列收放工序、爆炸工序、数据采集。在物探作业中,野外采集施工是最重要的作业,即核心作业。根据成本动因选择的重要性原则和成本效益原则,物探作业成本管理的重点在于野外采集作业。

对于测量放样工序而言,其各工序所耗费的成本主要包括人工成本、备品备件的消耗,测量包括建网、埋设标志、绘图步骤,其成本耗费的大小主要和测点数有关,根据相关性原则选择测点数和野外工作时间作为测量放样作业的成本动因。

钻井作业所消耗的成本包括炸药、雷管成本,人工成本,以及钻具、钻头等材料磨损所产生的折旧费用等。这些成本与工作量即钻井个数有关,所以选择钻井工作量和野外工作时间为成本动因。

由于采集和排列收放作业的关系紧密,排列收放作业是为采集所做的准备工作。另外,爆炸工序本身所耗用的资源有限,其间接耗用的材料在总成本中的比例很低,根据成本效益原则,我们将其成本包括在采集作业中,同时,由于爆炸作业和数据采集作业实际上是一起进行的,所以将爆炸、排列收放和数据采集作业合并为一个作业。该合并作业的成本动因选择炮点个数、野外工作时间为宜。

此外,每个区块地质情况各异也是影响物探作业成本的一个重要因素。一个区块的地下结构越复杂,选择的地震方法就越复杂,耗用的时间就越长,从而耗用的材料和人工成本就越多,导致物探作业成本的增加;反之亦然。而这些由于地质情况所造成的影响,根据相关性和产品的复杂程度这一原则,可以将之分解到数量和仪器工作时间这两个作业动因中。

经过以上分析,某物探公司野外作业成本动因如表1所示:

参考文献:

[1]王平心:《作业成本计算理论与应用研究》,东北财经大学出版社2008年出版。

[2]赵立三、王丹:《关于成本动因问题的理论探讨》,《会计研究》2008年第6期。

成本作业 第4篇

标准成本法是一种全面综合了成本计划、核算、分析与控制多项用途于一体的综合成本系统。它的运行机制在于:生产前先制定出各项成本的标准;生产中以标准控制支出;生产后将标准和实际发生相比较,计算差异、分析原因,实施反馈与控制。标准成本法不仅将成本控制理念贯穿于产品生产的全过程,而且增强了普通员工的成本节约意识,是企业控制成本的有力武器。但是标准成本法一般与完全成本法相结合,后者对间接费用分配标准的选择过于单一,对所有的间接费用仅采用一种或少数几种常用的数量标准来分配,忽略其发生的真正原因。在当今高科技广泛应用于生产过程、市场需求多样化的经济环境下,这种单一的分配标准对成本计算结果造成了极大的扭曲,不能提供真实准确的成本信息。在一种成本核算都不准确的成本制度中,标准成本法的各种功能自然也就失去了意义。

二、作业成本法

作业成本法是以作业为成本归集对象,以成本动因为分配标准来分配成本的成本核算方法。作业成本法改变了完全成本法下间接费用分配标准单一的做法,用各种与之匹配的成本动因来分配间接费用,以保证企业产品成本核算的准确性。作业成本法通过作业链的分解,清晰地将企业的价值链展现出来,可以让企业更好地剔除非增值作业,优化作业链,进而优化生产效能。但是,就成本控制而言,在作业成本法下企业更多地关注成本核算的准确性,并未建立系统的成本控制系统,不利于企业的成本管理和绩效评价。就成本核算而言,在作业成本法下,由于各期产量的差异,不同时期的产品成本有所不同,而且各作业中心没有一个固定的费用分配标准,费用分配的波动性给产品定价带来不便。

三、作业成本法和标准成本法的有机结合

作业成本法和标准成本法在成本核算和成本控制方面各具优势,但是单独使用又都存在比较明显的缺陷。作业成本法在核算方面更加准确,但是在成本控制方面相对欠缺;标准成本法的优势在于建立成本控制系统,但是,在完全成本法核算准确性的限制下,优势并没有得到充分发挥。二者在成本核算和成本控制上各有所长,如果能将二者有机结合并形成一种新的成本核算方法,即标准作业成本法,那么既能够提供真实可靠的成本数据,又能够提供管理上所需要的成本差异信息,将二者的优势更好地发挥。标准作业成本法下,企业可以采取以下步骤进行进一步核算:

(一)制定标准作业成本

1.划分作业。

划分作业是将企业整个生产工艺流程进行科学解构。每个企业的全部运转过程都是一个庞大的系统,可能产生许多的作业,但从实际操作和经济角度考虑,企业不能、也没有必要将作业一一细分出来,而是应该根据企业的生产经营特色划分出一些比较重要的作业,用于归集成本。

2.选择成本动因。

成本动因是作业成本分配的基础,对企业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一项作业的成本动因有可能并不是表面的、常见的生产因素,如机器工时、人工数量等,而是深藏于作业内部的某些因素。这就要求企业在寻找成本动因时必须熟悉企业的生产技术和工艺流程,最好听取相关专业技术人员的意见,找出真正合理的成本动因。

3.制定标准作业成本。

企业制定标准作业成本的方法有很多,其中,工程技术测算法、历史成本推算法与预测法较为常用。工程技术测算法是由专业人员用技术测定并估算标准作业成本;历史成本推算法则是把企业过去统计的历史数据的平均数作为标准作业成本;预测法是兼顾当前生产经营条件和以后各种因素而制定的标准作业成本。本文将采用历史成本推算法进行举例,计算公式如下:

单位产品标准作业消耗量=期间该产品总作业量/期间该产品总产量

标准作业成本分配率=期间总作业成本/期间总作业量

标准作业成本=单位产品标准作业消耗量×标准作业成本分配率

(二)据实核算实际作业成本

期末,先把本期实际发生的所有成本分别归入各项作业,据实计算出各项作业成本,然后根据本期所统计的成本动因将其分配。计算公式如下:

单位产品实际作业消耗量=该产品实际总作业量/该产品实际总产量

实际作业成本分配率=实际总作业成本/实际总作业量

实际作业成本=单位产品实际作业消耗量×实际作业成本分配率

(三)成本差异的计算和分析

1.成本差异计算。

成本差异是本期作业成本的实际发生额与标准额之差,由作业量差异和作业价差异两部分组成。计算公式如下:

作业量差异=(单位产品实际作业消耗量-单位产品标准作业消耗量)×标准作业分配率

作业价差异=(实际作业成本分配率-标准作业成本分配率)×单位产品实际作业消耗量

作业成本差异=作业量差异+作业价差异

2.成本差异分析。

差异分析是标准成本法的核心,能帮助企业查明差异来源,采取针对性措施,在减少浪费、提高效率的同时,提升成本控制能力和改善生产经营效益。但就实际而言,标准作业成本毕竟只是一个标准,实际成本往往与之存在差异。如果每发生一点细微的差异,企业都细致地分析其原因,从经济角度来看是不合算的,也是没有必要的。因此,为了简便起见,企业可以计算出成本差异率,并根据实际情况制定一个可容忍范围,其中,成本差异率=成本差异/标准作业成本。当成本差异率在企业规定的可容忍范围之内时,属于正常差异,企业可以简要分析或不分析成本差异产生的原因;当成本差异率超过甚至大大超过企业规定的可容忍范围时,应该仔细分析成本差异产生的原因,并采取严格、有效的措施控制成本。

成本差异产生的原因有很多,作业量差异可能是由人工技术、机器性能、材料质量、生产工艺等引起的,作业价差异则可能是市场价格和人工工资的波动造成的。值得特别注意的是,标准作业成本本身的不合理也可能导致成本差异的产生,这也提醒我们应该合理制定标准作业成本,并根据实际情况及时修订。

四、标准成本法、作业成本法和标准作业成本法三者的案例对比

为了更直观、更清晰地展现标准作业成本法的优势,本文将对同一案例分别采用三种方法来分析说明。

假设丁公司制造低端和高端两种型号产品A产品和B产品,A产品市场售价为120 元/件,B产品市场售价为1 100 元/件,公司规定成本差异率在5%以内为可容忍范围。表1为丁公司2014年1~4月份生产成本资料。

(一)标准成本法核算

假设丁公司采用完全成本法与标准成本法相结合的方式计算产品成本,制造费用按各产品产量比例分配。根据表1所提供成本资料,采用历史成本推算法计算出2014年1~3月份标准成本,具体计算过程和结果如表2所示。

根据丁公司2014 年4 月份生产成本资料,可以计算出4月份产品成本及成本差异,具体计算见下页表3。由表3 可知,4 月份A、B产品成本差异率分别为1.75% 和0.65%,均在公司规定的5%的可容忍范围之内,且差异主要由制造费用产生。根据生产部门上报的资料发现,差异可能是电费上调造成的。从标准成本法的角度来看,丁公司4月份的成本情况比较正常,但是仔细分析不难发现,A产品不论是单位标准成本还是4月份单位成本,都比市场售价120 元/件还高。对此,丁公司各部门持不同看法:会计部门认为,A产品成本高于售价,应停止生产,把生产力转向利润空间更大的B产品;而生产部门认为A产品的制造费用明显高于行业平均水平,存在分配不合理的现象。

(二)作业成本法核算

根据企业生产工艺,将丁公司的整个生产过程划分为材料采购、加工组装、质量检验、包装、订单接收五项作业,它们的成本动因分别为材料采购次数、加工机器工时、质检工时、包装工时与订单接收次数。表4 为丁公司2014年1 ~ 4月份作业成本表。

依据表4 提供的资料,可以算出丁公司2014 年1 ~ 4 月份单位产品作业成本,具体计算过程和结果见表5。

对比表2与表5中的成本数据可以发现,采用完全成本法核算的A产品和B产品的成本分别高于和低于采用作业成本法核算的A产品和B产品的成本。究其原因是完全成本法以产品产量为单一分配标准,虚抬了产量大的产品成本,降低了产量小的产品成本,提供了错误的成本信息,使管理者不能做出正确决策。由表5 可知,A产品的单位产品作业成本是远低于市场售价的,不应该停产,而B产品利润空间相对较小,有的月份甚至亏本。通过分析这一案例,我们得出了与传统的完全成本法截然相反的结果,更能深刻地感受到完全成本法对成本的扭曲,并极可能导致决策的失误。建立在这种不准确的成本核算方法之上的标准成本法,其积极作用也得不到充分发挥。

那么,是不是作业成本法就是完美的?由表5 所提供的资料能够发现,在作业成本法下,A、B两种产品的单位成本每个月都不相等。A产品的成本处于92 ~ 98元/件之间,B产品的成本处于990 ~1 110 元/件之间。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不确定的单位成本给产品的定价和销售都会带来极大的困难。那么如何才能给企业作业成本制定一个标准,以规范产品定价和生产呢?

(三)标准作业成本法核算

作业成本法能够准确核算产品成本,标准成本法能够有效控制产品成本,二者的有机结合,让企业能够更加便捷地获取准确的成本数据和有价值的管理信息。接下来,本文将采用标准作业成本法对丁公司产品成本进行再次核算,下页表6列示了丁公司每项作业的标准成本以及单位产品标准成本,为企业的每项作业和整个产品生产提供了一个明确的标准用以检验丁公司4 月份的生产成本,下页表7为丁公司2014年4月份作业成本计算表。

根据表6 和表7,进一步计算得出丁公司2014 年4 月份产品作业成本差异,见表8。从表8 可以看出,丁公司2014 年4 月份的A、B产品成本差异率均在企业规定的可容忍范围内,成本指标较为正常。

五、结论

通过分别采用三种核算方法进行对比分析,不难发现:作业成本法与标准成本法并不互相排斥,作业成本法要发挥最大的功能,必须引入标准成本法的思想,使作业标准化。标准作业成本法吸收了两种方法的优点,使二者的优势都得到了最大的发挥,在准确核算成本的基础上,规范作业管理与定价,增强企业成本控制能力,明确责任,提升经营管理效率和竞争力。

六、标准作业成本法推行的相关建议

1.符合成本效益原则。

评价成本系统的优劣,不仅仅以核算的准确为唯一的标准,还必须考虑它的实施成本。企业实行标准作业成本法需要大量的数据,投入许多人力、物力、财力,并非每一个企业都适合推行。因此,在实行标准作业成本法之前企业应对其进行成本效益分析,只有当标准作业成本法带来的效益大于成本时,推行它才是明智之举。

2.创建一个质量与效率并重的成本信息系统。

标准作业成本法需要的数据更多、更细,步骤更复杂,加之产品多样化和顾客需求个性化的发展趋势,成本数据的收集和处理是一个复杂、繁琐的工作,仅仅依靠人工是无法完成的。因此,构建一个质量与效率并重的成本信息系统,是保障企业顺利实施标准作业成本法的前提条件。

3.完善企业标准作业成本的定期检查和修正机制。

标准并非是一成不变的,市场在变化,影响成本的各种因素也在变化。为使标准作业成本法的作用得到充分发挥,企业应时刻关注市场的变化,定期检查与及时修订过时的标准。

参考文献

乐艳芬.成本会计(第二版)[M].上海:上海财经大学出版社,2006.

李云,陈国平.基于作业成本法的服装企业成本核算与管理[J].财会月刊,2014(8).

吴大军.管理会计[M].大连:东北财经大学出版社,2007.

冯巧根.成本会计[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7.

张侠,孙振江.论作业成本法与标准成本法综合应用[J].财会通讯,2009(3).

苏翔,王淳,汪练.作业成本法在家电制造业的应用——以ZX家电股份公司为例[J].财会月刊,2014(9).

周为利.浅谈作业成本法与标准成本法的结合[J].财会月刊,2002(3).

张彦,丁冉.作业成本法的成本内涵及其应用[J].财会月刊,2015(7).

成本管理作业2 第5篇

一、单项选择(每小题1分,共10分)1.以某一先进单位产品成本作为目标成本的一种预测方法称为()。A.倒扣测算法 B.比率测算法 C.选择测算法 D.直接测算法2.确定功能评价系数常常采用的方法是()。A.对比法 B.评分法 C.定性分析法 D.定量分析法3.完全成本法下保本量的计算公式是()。A.固定成本÷单位贡献边际B.固定成本÷(单价-单位变动成本)C.[固定成本-(期末固定成本-期初固定成本)]÷单位贡献边际D.[固定成本-(期初固定成本-期末固定成本)]÷单位贡献边际4.在材料消耗定额变动的情况下,材料价格的变动对产品成本产生的影响用公式表示为()。A.材料消耗定额降低%×直接材料占成本的%B.材料价格降低%×材料费用占成本的%C.材料价格降低%×(1-材料消耗定额降低%)×材料费用占成本的%D.[1-(1-材料消耗定额降低%)×(1-材料价格降低%)]×材料费用占成本的%5.半成品成本中的变动成本属于()。A.相关成本 B.无关成本 C.专属成本 D.机会成本

6.采用定额法计算产品成本时,生产工资费用定额是按下式计算的:()。A.产品实际工时×生产工资实际单价B.产品实际工时×生产工资计划单价C.产品生产工时定额×生产工资实际单价D.产品生产工时定额×生产工资计划单价7.采用定额法计算产品成本时,定额差异在完工产品和在产品之间进行分配一般采用()。A.计划成本的比例 B.定额成本的比例 C.材料成本的比例 D.制造费用的比例8.作业成本计算法最重要的优点在于()。A.促进企业组织方式变革 B.作业的计量和分配较为客观C.促使管理人员加强成本控制 D.简化了成本计算程序9.作业成本计算法下间接成本与产量之间的关系为()。A.订购量越大,采用作业成本法计算的单位成本越低B.订购量越大,采用作业成本法计算的单位成本越高C.订购量越小,采用作业成本法计算的单位成本越低D.无论订购量多少,计算出的单位成本都是相同的10.倒推成本法的应运而生是遵循了()。

A.成本效益原则 B.配比原则 C.权责发生制原则 D.谨慎性原则

二、多项选择题(每小题1分,共10分)1.企业确定的产品目标成本还需进一步分解,分解的主要方式有()。A.按产品组成分解 B.按产品结构分解C.按产品制造过程分解 D.按产品成本项目构成分解E.按功能评价系数分解2.本量利分析在成本预测中的具体应用包括()。A.保本点的预测 B.保利点的预测C.保利成本的预测 D.风险条件下的成本预测E.保净利点的预测3.产品总成本发展趋势的预测方法主要有()。A.高低点法 B.一元回归直线法C.移动平均法 D.简单平均法E.指数平滑法4.相关成本与产品成本不同,它具有以下特征:()。A.所属概念多样化 B.属于历史成本C.账簿中不反映 D.凭证中反映E.决策中考虑5.边际分析法主要适用于以下问题的决策()。A.产品组合规划 B.最佳采购批量C.最佳生产批量 D.最佳质量成本E.亏损产品6.确定最佳质量成本时,应考虑的成本有()。A.预防成本 B.检验成本C.内部质量损失 D.外部质量损失E.储存成本7.在定额法下,计算产品应分配的材料成本差异时,需要的指标有()。A.产品原材料的定额费用 B.产品原材料的计划费用C.原材料脱离定额的差异 D.原材料定额变动差异E.原材料成本差异率8.标准成本差异一般分为()。A.数量差异 B.价格差异 C.品种差异 D.结构差异 E.工时差异9.作业成本计算法与传统成本计算法的主要区别体现在()。A.成本计算基础不同 B.成本计算对象不同C.成本计算程序不同 D.费用分配标准不同E.提供的成本信息不同10.采用倒推成本法通常需要满足的条件有()。A.管理当局认为详细的成本记录是

多余的B.每种产品都有一套标准成本C.会计人员有较丰富的成本核算经验D.存货数量相对较少E.倒推成本法不会扭曲成本

三、判断题(每小题1分,共25分)1.成本预测有一个过程,只要依据相关信息建立起成本预测模型,即意味着成本预测程序的结束。()2.在产销平衡假定的前提下,利用倒扣测算法确定的目标成本即产品生产目标成本。()3.只要各产品加权平均的销售利润率大于或等于计划期企业总体的目标销售利润率,就可以实现企业的目标成本规划。()

4.通常功能多,质量好的产品,其成本较低。()5.预防和检验成本随着产品质量的提高而下降。()6.如果企业用同一生产设备轮换分批生产几种产品和零部件,在这种情况下,可以依据年调整准备成本和年储存成本之和最低原理来确定其共同的最佳生产批次。()7.成本控制的例外原则是指要对差异较大的因素进行重点控制。()8.在制定计划成本时,计划成本的口径与实际成本不同。()9.作业成本计算法是通过分析成本发生的动因,对构成产品成本的各种主要间接费用采用不同的间接费用率进行成本分配的成本计算方法。()10.作业按主次关系分类可分为产品作业和支持作业。()11.作业是作业成本计算法的核心。()12.成本动因与作业之间是一对一的对应关系。()13.作业的目的不同于某一项具体工作目的,作业的划分是循着成本动因展开的,这为按照成本动因分配费用提供了基础。()14.作业成本计算仅仅是一种成本核算方法,并非是一种现代成本管理的方法。()15.作业成本计算法与传统成本计算方法两者虽然在整体框架上基本相同,制造费用也分为归集和分配二个过程,但其成本的归集点及分配的方法存在着显著的差别。()16.传统成本计算法分配间接费用采用统一的总量标准进行分配,准确性较好;而作业成本计算法间接费用分配的基础是作业的数量,是成本动因。()17.传统成本计算法所有生产成本都将分配到产品中去,而作业成本计算法首先要确定费用单位从事了什么作业,计算出各种作业成本,然后以某种产品对作业的需求为基础,将成本分配到产品中去。()18.作业成本计算法适用于生产经营的作业环节不多,各种产品需要技术服务的程度相差不大的情况。()19.作业成本计算法通常能恰如其分地反映间接成本与产量之间的变动关系。()20.倒推成本法与传统的成本计算方法的核算方向基本上是一致的。()21.倒推成本法尤其适用于那些采用适时生产制度而使存货水平很低的企业。()22.倒推成本法有三种基本类型,其区别在于记账时所采用的账户有所不同。()23.在适时生产制度下,由于自动化水平相对较高,直接人工成本很少,因此可将其与制造费用合并记入“加工成本”账户。()24.在适时生产制度下,由于在产品数量较多,应为其单独设置账户。()25.倒推成本法没有严格遵循一般公认的会计原则,该方法没有确认在产品成本。()

四、计算分析题(第1小题7分,第2小题5分,第3小题6分,第4小题5分,第5小题8分,第6小题5分,第7小题9分,第8小题10分,共55分)1.某企业只生产一种产品,预计单价为2000元,销售量为3000件,税率为10%,成本利润率为20%。要求:(1)预测该企业的目标成本(2)若该产品由A、B、C、D、E、F六种零部件组成,利用评分法各零部件的累计得分分别为:4、3、2、4、1、1,分解目标成本。(3)若该产品由3个工序加工而成,相关的成本结构资料如下表所示,分解目标成本。

成本项目成本结构直 接 材 料半 成 品直 接 工 资制 造 费 用第一工序成本结构第二工序成本结构第三工序成本结构 80% 75%85% 12% 15% 10%8%10%5%2.某企业预计计划继续生产甲产品,各项主要技术经济指标的变动情况如下:产品产量平均增长20%,原材料消耗降低5%,原材料价格平均降低

2%,生产工人平均工资增长10%,劳动生产率提高15%,变动性制造费用增加18%,废品损失减少10%。基期各成本项目占产品成本的比重分别为:直接材料58%,直接工人25%,变动性制造费用10%,固定性制造费用5%,废品损失2%。要求预测计划期甲产品成本的总降低率。3.某企业生产A、B、C三种产品,有关资料如下表所示。要求:单位:元 产品项目ABC合 计销售收入变动成本固定成本利润***00*********0000—******要求:(1)若亏损产品停产后,闲置的能力不能用于其它方面,C产品应否停产?(2)若亏损产品停产后,闲置的能力可以用于承揽零星加工业务,预计获贡献边际15000元,C产品应否停产?4.某企业每年需用某零件3000件,一车间可以对其进行加工,发生的成本如下:变动生产成本20000元,固定生产成本7000元,追加工具一套,价值4000元。如果外购,每件单价为8元,同时闲置的能力可以承揽零星加工业务,预计获贡献边际2000元。要求做出外购与自制的决策。5.某企业生产一种产品,采用定额法计算成本。该种产品由A、B、C三个部件组成。A部件由甲、乙、丙三个零件组成。各种零件有关的定额资料如下:(1)甲零件材料消耗定额8千克,每千克计划单价5元;工时消耗定额为10小时。A部件需要甲零件数量为2个。(2)乙零件材料消耗定额5千克,每千克计划单价4元;工时消耗定额为9小时。A部件需要乙零件数量为4个。(3)丙零件材料消耗定额3千克,每千克计划单价3元;工时消耗定额为8小时。A部件需要丙零件5个。(4)装配A部件的工时定额为6小时。(5)每小时直接工资定额为2元,制造费用定额为1.5元。B部件的定额成本为600元,C部件的定额成本为835元。要求:根据上述资料,计算产成品单位定额成本。6.某企业2000年10月份原材料定额费用及脱离定额差异汇总表如下:原材料类别材料编号计划单价定额费用计划价格费用脱离定额差异数量金额数量金额数量金额原 料96025858605530主要材料47685890920辅助材料35552380350合计----------------要求:根据上述资料,计算原材料定额费用、脱离定额的差异,并将计算的结果填入上表中。7.某企业生产甲产品,采用定额法计算产品成本。月初在产品10件,月初在产品有关资料如下: 月初在产品资料成本项目产 量消耗定额计划单价定额成本定额差异定额变动差异直接材料10120千克4.55400 800 150直接工资10140小时0.37518-120-制造费用10140小时0.28392-80-合 计---6310 600 150自本月初起,原材料消耗定额由120千克降低为115千克,工时由140小时降低为130小时。本月份甲产品应分配的直接材料费用为24050元。材料成本差异率为-1%,直接工资为2350元,制造费用为1700元。本月投产50件,月末完工45件。要求根据上述资料按定额法计算甲产品的成本,并将计算结果填入下表中。8.某企业生产甲、乙两种产品,有关资料如下:产量及直接成本等资料表项 目甲 产 品乙 产 品产量(件)20000040000定购次数(次)410机器制造工时(小时)400000160000直接材料成本(元)***直接人工成本(元)3000000600000制造费用明细及成本动因表项 目制造费用金额成本动因材料验收成本300000定购次数产品验收成本470000定购次数燃料与水电成本402000机器制造工时开工成本220000定购次数职工福利成本190000直接人工成本设备折旧300000机器制造工时厂房折旧230000产量材料储存成本140000直接材料成本经营者薪金100000产量合计2352000—要求:(1)分别按传统成本计算法与作业成本法求出甲、乙两种产品所应负担的制造费用;(2)分别按

传统成本计算法与作业成本法计算甲、乙两种产品的总成本和单位成本;(3)比较两种方法计算结果的差异,并说明其原因。

成本管理作业2答案第五章至第七章

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1分,共10分)

1.C 2.B 3.C 4.C 5.A 6.D 7.B 8.C 9.A 10.A

二、多项选择题(每小题1分,共10分)1.ACD 2.ACD 3.ABCDE 4.ACE 5.BCD 6.ABCD

7.ACE 8.AB 9.BCDE 10.ABDE

三、判断题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四、计算题(一共8小题,共55分)

1、(1)企业的目标成本=产品预计销售收入×(1-税率)÷(1 成本利润率)=2 000×3 000×(1-10%)÷(1 20%)=4 500 000(元)(2)该种产品的目标单位成本=4 500 000÷3 000=1 500(元)A零部件的目标成本=1 500×[4÷(4 3 2 4 1 1)]=400(元)B零部件的目标成本=1 500×[3÷(4 3 2 4 1 1)]=300(元)C零部件的目标成本=1 500×[2÷(4 3 2 4 1 1)]=200(元)D零部件的目标成本=1 500×[4÷(4 3 2 4 1 1)]=400(元)E零部件的目标成本=1 500×[1÷(4 3 2 4 1 1)]=100(元)F零部件的目标成本=1 500×[1÷(4 3 2 4 1 1)]=100(元)(3)目标成本分解计算表成本项目目标成本第三工序目标成本第二工序目标成本第一工序目标成本直接材料其中:半成品 直接人工 制造费用1 500×85%=1 2751 500×10%=1501 500×5%=751 275×75%=956.251 275×15%=191.251

275×10%=127.5956.25×80%=765956.25×12%=114.75956.25×8%=76.50合 计1 500 1 500 1 275 956.252、①直接材料费用变动对产品成本的影响率成本降低率=[1-(1-5%)×(1-2%)]×58%≈4.00%②直接工资变动对产品成本的影响率成本降低率=[1-(1 10%)÷(1 15%)]×25%≈1.09%③制造费用变动对产品成本的影响率成本降低率(变动制造费用影响)= [1-(1 18%)÷(1 20%)]×10%≈0.17%成本降低率(固定制造费用影响)= [1-1÷(1

20%)]×5%≈0.83%④废品损失对产品成本的影响率成本降低率=10%×2%=0.2%甲产品成本的总降低率=4% 1.09% 0.17% 0.83% 0.2%=6.29%

3、(1)停产后利润总额分析表 单位:元

产品项目AB合计销售收入减:变动成本贡献边际减:固定成本500 000300 000200

**00062 500 300 000 210 000 90 000 37 500 800 000 510 000 290 000 100 000 利 润 137 500 52 500 190 00062 500=500 000÷800 000×100 00037 500=300 000÷800 000×100 000亏损产品停产后,如果闲置的能力不用于其他方面,企业的利润比停产前下降10 000元,所以C产品不应停产。(2)差量损益分析表 单位:元 方案 项目继续生产停止生产差异额相关收入相关成本其中:变动成本 机会成本200 000205 000190 00015 000 0 0 0 0 200 000 205 000差量损益-5 000亏损产品停产后,闲置的能力如果用于承揽零星加工业务,比继续生产多获利5 000元,所C产品应停产。

4、相关成本分析表 单位:元相关成本 自 制 外 购变动成本机会成本 20 000 4 000=24 000 2 000 3 000×8=24 000合 计 26 000 24 000从表中来看,外购零件比自制零件节约成本2 000元,故应外购。

5、零件定额成本计算表零件名称材料定额成本工资定额成本制造费用

定额成本定额成本合计甲8×5=40 10×2=20 10×1.5=15 75乙 5×4=20 9×2=18 9×1.5=13.5 51.50丙 3×3=9 8×2=16 8×1.5=12 37 部件定额成本计算表 部件名称:A部件 零件名称需用数量材料定额成本工资定额成本制造费用定额成本定额成本合计 甲 240×2=8020×2=40 15×2=30 150 乙 4 20×4=80 18×4=72 13.5×4=54 206 丙 5 9×5=45 16×5=80 12×5=60 185 装配成本 — —— 6×2=12 6×1.5=9 21合 计 — 205 204 153 562产成品定额成本=A部件的定额成本 B部件的定额成本 C部件的定额成本=562 600 835=1 997(元)

6、定额差异计算表 单位:元原材料类别材料编号计划单价定额费用计划价格费用脱离定额差异数量金额数量金额数量金额①②③④⑤⑥⑦原 料9602585 86046 8805 53044 240-330-2 690主要材料476858904 450 9204 600 30 150辅助材料3555 2380 760 350 700-30-60合 计——————52 090 —— 49 540-330-2 550③=②×① ⑤=④×① ⑥=④-② ⑦=⑤-③

7、月初在产品定额变动差异的计算:直接材料定额变动差异=(115-120)×4.50×10=-225(元)直接工资定额变动差异=(130-140)×0.37×10=-37(元)制造费用定额变动差异

=(130-140)×0.28×10=-28(元)本月投产产品定额成本的计算:直接材料定额成本=115×50×4.50=25 875(元)直接工资定额成本=130×50×0.37=2 405(元)制造费用定额成本=130×50×0.28=1 820(元)脱离定额差异的计算:直接材料脱离定额差异=24 050-25 875=-1 825(元)应分配的材料成本差异=(25 875-1

825)×(-1%)=-240.50(元)脱离定额差异合计-2 065.50(元)直接工资定额差异=2 350-2 405=-55(元)制造费用定额差异=1 700-1 820=-120(元)根据上述计算结果,可编制如下“产品成本计算单”:月初在产品成本月初在产品定额变动本月费用费用合计分配率完工产品成本月末在产品成本成本项目定额成本定额差异定额变动定额成本定额变动定额成本定额差异定额成本定额差异定额变动定额差异定额变动定额成本定额差异定额变动实际成本定额成本定额差异定额变动直接材料5400 800 150-225 225 25875-2065.50 31050-1265.50 375-0.04 0.012 23287.5-931.5 279.45 22635.45 7762.5-334 95.55 直接工资518-120-28 28 1820-120 2184-200 28-0.0915 0.0128 1638-149.88 20.97 1509.09 546-50.12 7.03 合计6310 600 150-290 290 30100-2240.50 36120-1640.50 440--27090-1211.25 328.13 26206.88 9030-429.25 111.87 完工产品定额成本的计算结果如下:直接材料定额成本=45×115×4.50=23287.50(元)直接工资定额成本=45×130×0.37=2164.50(元)制造费用定额成本=45×130×0.28=1638(元)

8、(1)传统成本法下制造费用分配率=2 352 000÷(400 000+160 000)=4.2甲产品应负担的制造费用=400 000×4.2=1 680 000(元)乙产品应负担的制造费用=160 000×4.2=672 000(元)作业成本法下①材料验收成本的分配率=300 000÷(10 4)=21 428.5714甲产品应负担的材料验收成本=21 428.5714×4=85 714.29(元)乙产品应负担的材料验收成本=21 428.5714×10=214 285.71(元)②产品验收成本分配率=470 000÷(10 4)=33 571.4286甲产品应负担的产品验收成本=33 571.4286×4=134 285.71(元)乙产品应负担的产品验收成本=33 571.4286×10=335 714.29(元)③燃料与水电成本分配率=402 000÷(400 000 160 000)=0.7179甲产品应负担的燃料与水电成本=0.7179×400 000=287 160(元)乙产品应负担的燃料与水电成本=0.7179×160 000=114 840(元)④开工成本分配率=220 000÷(10 4)=15 714.2857甲产品应负担的开工成本=15 714.2857×4=62 857.14(元)乙产

品应负担的开工成本=15 714.2857×10=157 142.86(元)⑤职工福利成本分配率=190 000÷(3 000 000 600 000)=0.0528甲产品应负担的职工福利成本=0.0528×3 000 000=158 400(元)乙产品应负担的职工福利成本=0.0528×160 000=31 600(元)⑥设备折旧分配率=300 000÷(400 000 160 000)=0.5357甲产品应负担的设备折旧=0.5357×400 000=214 280(元)乙产品应负担的设备折旧=0.5357×160 000=85 720(元)⑦厂房折旧分配率=230 000÷(200 000 40 000)=0.958335甲产品应负担的厂房折旧=0.958335×200 000=191 667(元)乙产品应负担的厂房折旧=0.958335×40 000=38 333(元)⑧材料储存成本分配率=140 000÷(2 400 000 2 000 000)=0.031818甲产品应负担的材料储存成本=0.031818×2 400 000=76 364(元)乙产品应负担的材料储存成本

浅析作业成本法 第6篇

关键词:作业成本法;成本效益;战略管理

一推行作业成本法的障碍

作业成本法是一种以细分企业生产经营过程中与成本相关的作业为基础,进行成本归集和分配的成本核算方法。它作为一种先进的成本计算和成本管理方法,被许多大公司在企业内部使用,但是在中小企业中应用很少,而且在我国的实施情况不容乐观。下面就以太和圆融(北京)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太和圆融)为例,企业在推行时的具体障碍主要有一下几点:

(一)难得获取资料

太和圆融推行作业成本法,其目的是为了提供相比传统成本制度下更加精确和详尽的成本资料,所以各项作业成本及成本动因信息获取的难易,对推行作业成本法的成败起到了很大的影响作用如果将太和圆融整体的经营活动仔细地划分为不同的作业,往往要花费巨大的费用,但是将作业分类合并,又常常会因为成本动因的不同而造成分类计算上的麻烦。而有一些作业活动的成本动因不容易确认,必须要依赖人为的主观判断。

(二)投入的成本较大,也非常耗时

太和圆融要实施作业成本法必须进行全方面的分析,投入更多的人力、物力和财力等。在进行操作作业成本计算时,要求必须对大量的作业进行分析、计量、确认和记录,由此便增加了确认成本动因、选择作业成本库和分配作业成本等额外的工作内容,这就增加了实施成本,同时也要求我们充分考虑成本效益这个问题)

(三) 作业成本计算具有一定的主观性

太和圆融实施作业成本要求会计人员必须确认作业,选择动因和同质成本库,然而不同的会计人员会有不同的判断,而这种主观随意性就会带来和实际较大的偏离。

(四)相关工作人员对每项作业活动的熟悉程度不同

太和圆融实施作业成本法需要涉及到企业的各个部门,各个层次。在实施作业成本法之前,必须让公司的内部相关的会计人员,管理人员和生产线上的记录人员了解各项作业的流程及操作,以降低在划分作业活动建立成本库,确认成本动因及进行成本分摊等工作上的难度。在期初某种程度上可能会加大员工的作业量。

二 成功操作作业成本法的措施

作业成本法是为了符合现代高新技术生产环境所产生的新的完全成本制度,太在操作作业成本法过程中,太和圆融应注意以下事项,以确保作业成本法能够成功实施

(一) 做成本—效益测试

太和圆融一味的采用作业成本法,必然会使实施成本出现大幅度的增加,因此企业在选择实施作业成本法时,应首先考虑该企业的实际情况,最终通过成本—效益测试来判定是不是应该实行及在多好大程度上实施作业成本法。在实施之前进行分析预算,考虑投入的资金有多少,其中生产设备,生产工艺和技术服务会占多大的比例,还要考虑投入后收回的期限是多长;需要进行充分的市场调查,分析产品的生产成本,零售价格和生产能力,还要分析生产厂房,物料处理的要求及进行生产的管理等方面。

(二) 用由点到面的方式进行逐步的推广

太和圆融为了合理控制实施的范围,首先应该选择比较好执行的部门进行操作实验,然后在向外进行推广。在实施的过程中,要视情况的不同进行不同的调整,不应该在遇到困难就消极怠屑,同时还应该设定合理的目标,及时总结实施过程中的收获,对闪光点进行挖掘,不断鼓励企业职员将作业成本法持续不断的推动下去。努力降低成本的主观动因,完善责任会计。具体要求提高这就要求员工的成本管理意识、工作态度和责任感有一个不断的提高,企业职员之间与职员和上司之间的关系更加的和谐融洽。

(三) 将执行作业成本法与评价业绩和计划报酬相对接

业绩考核指标与太和圆融作业成本项目实施的高度和深度有很大的关系作业成本法的作业层次的划分,将传统成本法下的一次分配变为多次分配,可能会在某种程度上加大员工的工作量。当作业成本法和企业的鼓励制度不能达到相互协调时,就会让实施作业成本产生的许多额外工作不能得到相应的报酬和补偿,从而使各阶级的工作人员在实施作业成本法过程中不够积极,严重的还会产生抵制和反抗心理,这样就使作业成本系统不能在企业中顺利实施。所以必须让业绩考核指标和作业成本核算相互结合,同时依据作业成本法和企业业绩考核标准,制定一个完善的配套激励考核政策,例如发给各部门一定的补贴,额外的奖金,财务专向基金等,以此来鼓励和激发职员对作业成本法执行的支持和配合。

(四) 让企业领导和职员一起参与设计作业成本系统

太和圆融要顺利实施作业成本法,必须获得集体的支持,只有员工自我责任意识的提高,外加管理层的支持,为了作业成本系统的成功实施,太和圆融必须获得集体的支持,因为只有员工自我责任意识提高了,外加企业管理层的支持,才能取得足够的信息资源。在实施过程中,要求作业成本管理人员辨别作业与成本的起因,将计量系统和成本管理的信息不断完善,同直接参与运营作者成本的职员进行面对面的交流,仔细研究以分析其多层作业来确定成本库。如通过与员工和经理进行交谈,自下而上地确定他们所做的工作,并逐一认定各项作业。弄清生产过程和辨别成本动因需要弄清生产过程和辨别成本动因需要领导同职工不断的努力,这样也会有利于增加员工对实施作业成本系统的熟悉程度,提高员工对作业成本系统的兴趣.

三 结论

由以上观点可以得出,作业成本法的实施改变了成本动因,将单一标准的分配基础转变为根据成本动因的多标准分配,由此便提高了成本计算的精确性;强调了成本的战备管理,延伸了成本的概念,消除了在生产流程中的不增值作业,在对产品必要功能不影响的情况下,降低增值作业的操作成本;这样作业成本法除了准确的计算成本外,还提供了成本决策相关的信息。(江西财经大学 ;江西;南昌;331300)

参考文献:

[1] 平震宇.《作业成本法在制造企业中的应用研究》.中南大学,中国优秀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2007

[2] 张波.《作业成本法在中小企业实施的障碍及对策》.会计之友,2008年第12期,第46—47页

[3] 马静.《依托新会计准则理念推行作业成本法的探讨》.现代经济信息,2008年1期

[4] 于露露.《论企业实施作业成本法的制约因素》.财会通讯,2008年第四期(93—94)

作业成本与战略成本管理辨析 第7篇

一、作业成本管理与战略成本管理的比较分析

(一) 两者侧重点不同

作业成本管理与战略成本管理的着重点不一样。作业成本管理关注的重点在生产阶段, 深入到作业的细微之处。而战略成本管理关注的重点在前期阶段 (即开发、设计、投入阶段和后期的售后服务阶段) , 主要是从大处和高处着眼。作业成本管理是深入到作业的一种精细的成本分析管理方法, 它以作业为中心, 而作业的划分是从产品设计到物料供应, 即从生产工艺流程的各个环节———质量检验、总装到发运销售的全过程。通过对作业及作业成本的确认、计量, 最终计算出相对真实的产品成本。同时, 通过对所有与产品相关联作业活动的追踪分析, 为尽可能消除不增值作业、改进增值作业、优化作业链、增加顾客价值提供有用信息, 使损失、浪费减少到最低程度。作业成本法着眼于成本发生的原因, 即成本动因, 依据资源耗费的因果关系进行成本分析, 进而进行成本控制。

(二) 两者分析方法相同

两者都是采用价值链分析法。战略成本管理采用价值链分析方法对企业的上下游环节进行分解和分析, 从而发现企业可以改进的环节, 同时对企业实施战略成本管理, 以提高整个企业的持续竞争优势。价值链与作业链相关性很大, 作业成本管理实际上是价值链分析在企业内部成本管理中的运用。因为每个企业内部都存在着许多业务单元之间及这些业务单元内部的价值链, 每个价值链上又存在着若干作业, 按照作业管理的原理———产品消耗作业、作业消耗资源, 每完成一项作业就要消耗一定的资源, 同时又有一定的价值链和产出转移到下一个作业, 照此逐步接转下去, 直至最后一个步骤将产品提供给顾客。作业的转移同时伴随着价值的转移, 最终产品是全部价值的集合。因此, 可以说, 作业链的形成过程, 也就是价值链的形成过程。作业成本管理协调、组织企业内部的各种作业, 使各种作业之间环环相扣, 形成较为理想的“作业链”, 以保证每项必要作业都以最高效率完成, 保证企业的竞争优势, 进而为扬长避短、改善成本构成和提高作业的质量及效率指明方向。

二、战略成本管理与作业成本管理的有机统一

(一) 战略价值链分析和作业链分析

价值链是为了理解成本形态与差别化的现有或潜在源泉, 以战略的视点对企业重要活动的分解。战略成本管理与作业成本管理相结合就需要将企业作为一个职能价值链来看待, 这个职能价值链是由研究与开发、产品和服务或生产过程的设计、生产、营销、配送、客户服务等, 一系列企业职能组成, 企业通过这些职能逐步使其产品或劳务具有有用性。战略成本管理与作业成本管理的结合可以通过上游 (如供应商) 经营的改进而创造出大的节约成本的机会, 了解了与订货、接收、检验、移送、储藏和支付贷款相关的成本后, 公司可以做出更好的决策, 选择总成本最低的供应商, 而不仅仅是价格最低。“作业链”和“价值链”是一事物的两方面, 不同的是, “作业链”从实物的角度考虑作业是否有存在的必要性。而“价值链”从增值或不增值的角度考虑作业是否有存在的必要性。因此, 可将二者视为等同。

(二) 成本动因分析

成本动因的决定成本产生的那些重要的活动或事项, 成本行为由成本动因支配。要把间接成本分配到各产品上去, 首先要了解成本行为, 以便识别出真正的成本驱动因素。作业成本管理是实施作业成本动因分析, 即执行成本动因的分析。战略成本管理是实施结构成本动因分析。结构性成本动因分析, 所要求的战略性选择, 针对的是怎样才是“最优”的问题, 在配置优化上加大投入力度;执行性成本动因分析, 所要求的战略性强化, 则针对“最佳”的效果目标。结构性动因分析解决配置的优化问题是基础, 而执行性动因分析解决绩效的提高问题是持续。

战略成本管理与作业成本管理的结合既要优化结构性成本动因, 又要加强执行性成本动因。合理处置优化问题才不会使“强化”变成一种徒劳的浪费。同时, 即使结构的优化配置是基本合理的, 如果缺乏强力的执行性投入, 达成革新控制所要求的效果目标也枉然。

(三) 战略定位分析

成本领先战略。主要目标是尽可能降低产品成本。作业成本管理着重解决这方面的问题, 通过分析作业是否增值, 尽量消除非增值作业。在此基础上改变产品工艺设计, 改善作业流程, 使成本得到有效降低。通过对作业利用率的分析, 找出“饱和”作业和“过剩”作业, 进而明确企业资源浪费信息, 企业可以重新配置资源, 使资源得到合理化。

差异化战略。目的不再将重点放在降低成本上, 而是如何获得更大的差别优势。提供产品、运送产品的方式、营销措施以及其他的相关市场手段不同于竞争对手。二者的结合可以使企业转向更赢利的生产、产品、服务和客户, 从而增加利润并创造有利的竞争优势。

摘要:通过作业成本管理能够消除和精简非增值作业, 优化作业链, 作业成本管理是战略成本管理向作业层面的渗透, 战略成本管理是将作业成本法拓展到战略层面的一种运用。两者呈互补关系, 相辅相成、互相促进、互为依托;作业成本管理与战略成本管理的有机统一能够有效降低企业的成本, 形成企业的长期竞争优势。

关键词:作业成本,战略成本,辨析

参考文献

[1]何欢, 蒋丽.浅析基于作业成本法的战略成本管理[J].财会通讯, 2007 (4) .

[2]朱蕾, 张烨.基于“作业”的战略成本管理[J].财经界, 2007 (6) .

[3]曾庆勇.作业成本法在战略成本管理中的应用[J].湖南:税务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2006 (1) .

基于作业成本视角的企业成本控制 第8篇

作业成本控制是八十年代初期在国外的一些公司中开始萌芽的, 至今已有20多年的历史, 在这20多年的发展过程中, 作业成本法在许多先进的公司中得以实施, 并取得了卓著的成效, 但是在我国, 实施作业成本计算的企业却很少。究其原因, 主要是我国企业的管理者不了解作业成本法能给予他们什么帮助。在他们看来, 作业成本法无非是提供了更加精确的产品成本信息, 而这似乎与他们没有太大关系, 对企业的经营决策不会产生太大的影响。

二、我国企业贯彻作业成本控制的制约因素

目前, 我国大多数企业生产管理落后, 企业管理手段的非计算机化, 管理工作的非程序化、非标准化, 成本意识差, 企业管理人员素质不高, 生产准备和组织不够合理, 缺乏有效的实证分析, 这给作业成本法及作业成本控制的采用带来了困难。

(一) 技术基础薄弱。经过三十多年的改革开放, 我国的科学技术水平得到迅速提高, 使我国不少高新技术项目的研究和应用已进入世界领先领域。但从总体来看, 我国的科技发展水平同西方发达国家相比, 差距仍然很大, 能将高新技术应用于生产领域的企业为数很少, 企业整体的装备水平仍然很落后。据有关部门对钢铁、石化、电力等多个行业的调查, 我国企业的生产技术与国外先进水平的差距一般为5~10年, 关键技术差距更大。工业设备中技术经济性能比较先进的只占1/3, 近1/5已经老化, 超期率近40%。从我国目前的基本国情来看, 我国企业产品成本的结构中仍以直接人工为主。从折旧费用所占比重可看出制造费用在产品成本中所占比重不大, 因为在我国制造费用主要以折旧费用为主, 由此可见制造费用在产品结构中比重不大。因此, 作业成本控制赖以存在的社会环境还未完全形成。

(二) 生产组织及内部控制制度尚不太完善。ABC关注从资源-作业-产品的每个环节, 从最详细的作业开始设置账户, 成本计算过程复杂了许多, 需要精确而高效的成本统计计算管理系统, 因此需要JIT这样科学的生产组织和严格的管理制度做保证, 要求企业经营的各个环节, 像钟表的零件一样相互协调, 准确无误地运转, 达到控制产品成本、全面提高产品质量、生产率和综合效益的目的, 但我国的大部分制造企业的组织结构还没有达到作业成本控制的要求。

(三) 生产管理跟不上。我国的生产管理模式相对比较落后。成本意识差, 生产管理观念和理论落后, 企业会计人员素质不高, 生产范围窄, 生产控制弱, 生产准备和组织不够合理, 这为实施作业成本控制带来了较大的障碍。

(四) 会计电算化水平较低。目前, 我国的会计电算化工作已取得了突飞猛进的发展。但是, 与国外相比, 目前还处于较低水平, 主要表现在:应用面较小, 发展不平衡、应用水平较低。因此, 作业成本控制的应用缺乏必要的技术支持。

(五) 复合型会计人员缺乏。尽管经过多年的努力, 我国企业会计人员的业务素质有了较大的提高, 但与发达国家企业的会计人员相比仍有较大的差距, 既掌握会计专业知识, 又懂相应的管理知识及计算机应用技术的复合型人才奇缺。加之长期以来, 企业会计人员习惯按照会计制度的有关规定, 采用固定的模式来进行会计处理, 从而十分缺乏职业判断能力。而作业成本计算是一种较为复杂的成本计算方法, 它不仅需要现代化手段的技术支持, 更需要高素质的会计人员。

三、我国企业作业成本控制对策

(一) 提高对作业成本控制的认识。作为企业的管理者一定要认识到作业成本控制对提高企业管理水平的重大意义, 从企业竞争战略高度去看待成本问题, 解决成本问题。另外, 作业成本控制涉及到各部门之间的配合和协调运作, 如信息技术小组、研究开发部门生产组织部门与成本会计部门的配合就直接影响着作业成本控制的效果。

(二) 研究作业成本控制实施细节。针对我国企业近年来成本控制的状况, 选取一些典型企业进行调查, 以获取基于作业成本控制状况的第一手资料, 加强对这些企业作业成本控制实施细节的研究。了解这些企业是在什么情况下实施作业成本控制的, 做了哪些准备工作, 具备哪些条件, 作业是如何认定的, 作业中心如何划分, 成本动因如何选择, 作业链及价值链如何优化, 组织结构如何调整, 成本降低的具体措施及成本降低率, 了解这些企业在作业成本控制中取得的成功经验, 吸取作业成本控制失败的教训。

(三) 变革固有的生产管理模式。变革固有的生产管理模式, 要以客户需求为导向来组织生产, 加强计划控制力度, 以落实成本责任为目标控制整个生产, 进行业绩考核, 强化成本意识, 企业的管理工作必须向程序化、标准化方向迈进。

(四) 建立严格的内部控制和管理制度。成本信息失真问题不仅仅是一个会计核算方法问题, 还有经济体制、内部控制制度、人员素质和文化背景等多方面的深层次原因。在现有的体制和社会文化背景下, 解决成本信息失真问题, 除了体制改革、提高员工素质外, 加强内部管理和控制, 是极其重要而又直接的措施。内部控制和管理制度是企业的行为规范, 只有有效的制度来约束, 才能达到避免和消除人为因素引起的无效作业 (即不增加价值的作业) , 促进降低成本和提高效率。另外, 只有管理到位, 才能保证员工培训及时, 才能做好会计基础工作, 确保会计信息真实可靠。

(五) 采用现代化的信息处理系统。做业成本法的基本思想在本世纪三十年代末四十年代初就形成了, 但真正引起人们关注却是在八十年代。这是因为一种新的理论和方法的创立不仅要有其本身内在的新因素的成长, 而且还要有邻近学科的配合及其赖以存在的社会环境和技术基础。作业成本计算法与传统成本计算方法不同之处主要在于采用多元化的制造费用分配标准。如果没有现代电子计算技术的高度发展和应用, 多元化制造费用分配标准所带来的庞大计算工作量将使作业成本计算法难以真正付诸实施。进入八十年代后, 电子计算技术的发展和应用, 信息处理技术的发展, 为在成本计算方法上实行多元化制造费用分配标准的作业成本法奠定了坚实的技术基础。

(六) 培养全员成本管理意识。培养全员成本管理意识, 实行全员参与。联想在培养全员成本竹理意识方面取得了巨大的成功。联想在企业内部培养成本管理的意识和能力并建立一种成本管理模型, 使企业每一个人都知道每花一分钱就少一分竞争力和一分利润。因此, 企业每一个人每花一分钱, 都要问问这样究竟能够给产品带来什么价值。联想人认为, 不是控制成本, 而是充分利用成本的运作, 才是其取得竞争优势的利器。联想感到, 每个公司要做的事情就两件:提高产品对用户的价值和降低产品成本。公司所有规范、流程、人员、人员的岗位职责、制定各种制度和做各种事情的根本出发点就是这两点, 应该说, 每做一件事都要折射到、影射到增加价值和降低成本。如果某一件事情折射不过去, 这件事就不要去做。

(七) 建立完善的成本评价体系。为了促进各部门降低成本的积极性, 需要建立完善的成本评价体系。不但要建立财务指标评价体系, 还要建立非财务指标评价体系, 如质量指标、时间指标、与客户关系、员工的学习发展等非财务指标。

第一, 财务指标。财务指标是进行成本控制绩效评价最基本的方面, 企业其他四个方面的管理控制都只是手段而不是目的, 成本控制的最终目的还是体现在财务目标的实现上。主要包括:生产过程的各项作业成本降低率;单位产品成本降低 (额) 率;实际成本与目标成本的差额;实际成本与改进成本的差额;质量成本的降低额 (率) ;销售费用与销售收入比率。

第二, 质量指标。产品质量就是企业的生命, 企业应予以特别关注, 质量方面的主要指标有:产品次品率;产品实得率;产品废品率;作业废料率;产品退货率。

第三, 时间指标。现代社会的竞争不仅是质量的竞争, 而且是时间的竞争, 因此在新的竞争环境下, 作业人员必须能够及时得到所掌控工序的时间反馈信息, 作业时间方面的主要指标有:产品订货时间;生产准备时间;产品加工时间;产品送货时间;内部生产周期。

第四, 与客户关系。企业要想生存和发展就必须以顾客为中心, 增加顾客价值, 因此顾客方面的绩效评价是企业成本控制中必不可少的环节。一是指产品或服务的最终消费者, 也就是价值链终点的顾客;二是指产品或服务的直接需求者, 也就是价值链下一个环节的顾客。因此, 在进行成本控制的绩效评价中, 需要对这两方面的顾客都予以考虑, 而不是仅仅局限于一个方面。

从这个角度讲, 企业内部各部门或各流程都是面向顾客的。从顾客角度评价成本控制的效果, 主要是从顾客满意度方面进行评价。具体包括:顾客对产品设计的满意度指标;顾客对产品和售后服务质量的满意度指标;售后服务流程的评价指标, 如为顾客售后服务的时间、售后服务的成本、对顾客售后服务或需求的反应时间、服务一次成功率。

(八) 对工程技术人员、管理人员、会计人员进行培训。作业成本控制的基础是作业成本法核算提供的数据。作业的确认、成本动因的选择和同质成本库的确认, 需要工程技术人员、管理人员、会计人员做出职业判断, 不同的人员会有不同的结果;同时, 作业中心不同的负责人提供数据的准确性也不尽相同。这种主观随意性有时会带来较大的偏差。所以, 作业成本法管理系统的框架和选取指标的口径, 要符合企业自身的人才结构, 相关人员的综合素质也需不断提高以适应作业成本控制的要求, 加强对工程技术人员、管理人员、会计人员的培训。

(九) 提高会计人员综合素质。要实施作业成本控制, 仅仅有先进的会计系统还不够, 更重要的是要有高素质的会计队伍, 以保证原始数据的准确性、信息处理的高效性;否则, 如果各个作业中心提供了失真数据, 或者人浮于事、作风散漫, 就失去了作业成本控制的意义。所以, 企业必须结合自身会计人员培训的实际情况确定如何具体实施作业成本控制。

摘要:成本领先是企业在竞争中取胜的关键战略之一, 成本控制是所有企业都必须面对的一个重要管理课题。企业无论采取何种改革、激励措施都代替不了强化成本管理、降低成本这一必经阶段。本文从作业成本管理的视角分析目前作业成本控制在我国的应用现状, 分析其制约因素, 并提出加强作业成本控制的若干举措。

关键词:作业成本,成本控制

参考文献

[1]孙雷平.浅谈企业成本控制存在的问题及对策.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 2010.1.

[2]李政.采购过程控制.化学工业出版社, 2010.6.

[3]刘红霞.企业成本管理前沿问题研究.中国工商, 2011.9.

[4]李蕊爱.现代企业成本控制研究.中国商业出版社, 2010.5.

基于作业成本的战略成本管理探析 第9篇

关键词:战略成本管理,价值链,作业成本管理

社会在不断发展, 经济体制在不断变革, 我国目前正处于经济转轨过程中, 20多年的经济体制改革历程使我国市场经济体制在不断建立和完善,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要求我国经济管理的理论与方法必须与之相适应, 成本管理的理论与方法也必须与之相适应。

一、全球性的金融危机对企业的成本管理提出了新的挑战

(一) 成本核算的不适应性

成本核算范围狭窄。传统成本管理系统只重视显性的成本因素, 而忽视了隐含的成本因素, 这样的成本信息具有很大的片面性, 不但不能帮助管理者们有效地进行战略决策, 反而会影响战略决策的正确性。对成本动因的认识不够全面。传统的成本核算系统只重视有形的成本动因, 对无形的成本动因视而不见, 根据成本与产量的关系把成本分为固定成本和变动成本, 产量或与产量高度相关的因素被认为是弓起成本发生的最主要原因。随着知识经济的到来, 这些与产量有关的有形的成本动因往往并不是影响成本的最主要因素, 有数据表明这些有形的成本动因只占总成本的小部分, 而大部分成本是受那些无形的成本动因如企业整合程度、地理位置、产品的复杂性等所驱动。所以, 核算产品的成本更应关注无形的成本动因的驱动所产生的成本的核算。

(二) 成本控制的不适应性

传统方法偏重于事后控制, 而且各种方法间缺少系统的联系, 并不能很好地进行成本控制。传统的成本控制系统为降低成本而降低成本, 未能采用灵活多样的成本控制方法, 以“利润最大化”为终极目标, 忽视了企业的长远发展, 忽视了市场经济条件下的一个重要因素——“风险”, 也没有很好地将成本管理与竞争优势联系起来。企业应根据特定竞争的要求, 以“成本——效益比”最高为目标准绳, 控制领域狭窄。再者, 传统的成本控制较少从社会的角度来考虑, 忽视对环境成本的控制。近些年来, 环境问题的恶化需要人们投入环境成本去保护, 然而传统的成本管理却表现出严重的滞后性, 控制效率低。

二、战略成本管理与作业成本管理的比较分析

战略成本管理指管理会计人员提供企业本身及竞争对手的分析资料, 帮助管理者形成和评价企业战略, 从而创造竞争优势, 以使企业有效地适应外部持续变化的环境。

作业成本管理是一种管理新概念, 认为企业中作业的设立是以满足顾客要求为目的, 由此而设立的前后有续作业集合体, 又称为“作业链”。在“作业链”的连续经营和操作中, 因为产品消耗了作业, 而作业消耗资源, 即每完成一项作业就消耗一定量的资源, 同时又有一定价值量的产品被生产出来, 作业的转移实际伴随着价值的转移, 最终产品既是全部作业的集合, 又是价值量的集合。

ABC作业成本法就是以作业为中心, 把生产一种产品所发生的所有作业, 根据产品和服务所耗用的作业量及耗费的资源情况, 将资源成本与作业量成本分配到作业中, 然后最终将成本分配到产品与服务成本中的一种成本计算方法。这种方法较传统成本计算方法更为精细, 成本数据更加准确, 采用作业成本法无疑能够提供更为精确的成本信息。

(一) 区别

1. 着重点不一。

作业成本法着眼于成本发生的原因, 即成本动因, 依据资源耗费的因果关系进行成本分析, 进而进行成本控制。战略成本管理的立足点是寿命周期成本, 其重点是在设计开发阶段进行科学成本规划, 在成长期迅速将创新成果转换为生产力, 并利用知识产品降低成本的优势快速占领市场, 赚取利润, 收回投资, 再用于新一轮的战略开发。

2. 视角不同。

战略成本管理站在宏观、全局的角度来进行成本的管理, 视野更广且涉及的领域更大;作业成本管理站在微观、局部的角度更重视解决经营中的具体问题, 注意作业层面。

(二) 联系

1. 两者都是采用价值链分析法。

战略成本管理采用价值链分析方法对企业的上下游环节进行分解和分析, 从而发现企业可以改进的环节。同时对企业实施战略成本管理, 以提高整个企业的持续竞争优势。价值链与作业链相关性很大, 作业成本管理实际上是价值链分析在企业内部成本管理中的运用。

2. 两者都实施动因分析, 但分析的角度不同。

作业成本管理是实施作业成本动因分析, 战略成本管理是实施结构成本动因分析, 战略成本动因分析与作业成本动因分析的源流管理思想是一致的。成本控制内容的重点是在成本发生的源流上。从业务流程看, 由于既定的条件限制了成本降低的最低限度, 因此, 成本进一步降低只能靠改变成本发生的基础条件。从空间即外部环境看, 成本控制焦点应转向企业战略目标的实现, 转向企业内部资源与外部机会的最大限度利用。从时间上看, 成本控制重点是事前成本控制, 特别是利用先进技术降低成本。使成本不断降低的源泉来自于对成本所依托的基础条件进行不断的改进, 技术装备水平、工艺过程的改进, 产品结构与性能的变化, 新技术、新材料的开发和应用是成本降低的前提。

三、战略成本管理与作业成本管理的结合.

战略成本管理与作业成本管理有区别也有相似点。正是二者的区别使它们的结合使用有必要性, 而二者的联系使结合使用有了可行性。价值链是为了理解成本形态与差别化的现有或潜在源泉, 以战略的视点对企业重要活动的分解。战略成本管理与作业成本管理相结合就需要将企业作为一个职能价值链来看待, 这个职能价值链是由研究与开发、产品和服务或生产过程的设计、生产、营销、配送、客户服务, 这样一系列企业职能组成, 企业通过这些职能逐步使其产品或劳务具有有用性。战略成本管理与作业成本管理的结合可以通过了解了与订货、接收、检验、移送、储藏和支付贷款相关的成本后, 公司做出更好的决策, 选择总成本最低的供应商, 而不仅仅是价格最低。“作业链”和“价值链”是一事物的两方面, 不同的是, “作业链”从实物的角度考虑作业是否有存在的必要性。而“价值链”从增值或不增值的角度考虑作业是否有存在的必要性。因此可将二者视为等同。

四、基于作业成本的战略成本管理应主要考虑的几个方面

(一) 注重局部和整体的统一

作业成本法过消除不增值作业, 降低可增值作业的资源消耗, 使企业达到整体经营业绩改善的思想却是一种从局部而至整体的管理思想。认为局部最优必将导致整体最优的思想割裂了价值链之间的相互联系。事实上, 由于价值链中各个环节的相互作用, 局部效率的提高未必能促进整体效率的提高。在很多时候, 为换取整体效率的提高, 一些局部必须牺牲自身的效率。因此, 企业的成本管理应从整体而非局部出发, 从而避免局部最优整体不优的问题。从以上的分析可以看出, 随着企业面临环境的变化, 作业成本法的成本管理模式呈现出越来越明显的局限性, 已经不能很好地适应现代企业的发展, 对成本管理模式进行变革, 构建出一种体现整体观的成本管理模式已成为企业发展的现实需要和历史发展的必然。

(二) 现代企业成本管理的重点应是如何提高产出而非降低成本

企业关注的不应该是如何将成本在不同成本对象中分配, 而应该是产生成本的主要因素及其对经营绩效的影响。如果将企业作为一个整体, 许多对于系统整体而言不变的成本, 对于企业的管理决策而言是无关的。成本分配和计算实际上是一个成本在不同成本对象中的再分配过程, 不同的分配方式将会产生不同的成本计算结果, 而且这些分配不会对企业产生更加有用的信息。企业如果能够认识到这一点, 就可以更加有效地避免大量无关成本的分配和计算问题, 从而在很大程度上避免了不准确地分配成本产生的缺陷。

(三) 实施战略成本管理应遵循成本效益原则

一个成本系统并不是越精确越好, 关键上要考虑其成本。作业成本管理增加了大量的作业分析、确认、记录和计量, 增加了成本动因的选择和作业的分配工作, 从而大大增加了核算成本。因此在实施作业成本法时, 必须要遵循成本效益原则。

(四) 抓好配套管理工作

作业成本管理的成功实施是一个庞大的系统工程, 从生产到消费是全方位的, 而不仅仅是一个成本管理过程。同时, 企业的基础管理工作也很重要。若企业的基础统计数据不真实、不全面、不及时, 作业成本管理也难以实施

(五) 提高人员的素质, 全员参与管理

ABCM是一种全面管理的模式, 应将作业链上的有关信息有机地融入企业整个管理信息系统, 为ABCM提供可靠的技术支持。同时, ABCM的实施需要企业全体员工的积极参与, 全体员工具有强烈的责任感、节约意识、成本意识、改进作业的意识以及参与管理的意识。

五、结束语

ABCM将控制成本、降低成本的视野由以“商品”为中心转移到以“作业”为中心, 它不是以“成本”论成本, 而是联系成本发生的前因 (成本动因) 与后果 (成本耗费) 来寻求控制成本的途径和方法;它不简单、盲目地削减成本, 而是通过对作业的跟踪和动态反映, 通过事前、事中、事后的作业链及价值链分析, 实现企业持续低成本、高效益目标。

基于作业成本管理的战略成本管理既要优化结构性成本动因, 又要加强执行性成本动因。合理处置优化问题才不会使“强化”变成一种徒劳的浪费。同时, 即使结构的优化配置是基本合理的, 如果缺乏强力的执行性投入, 达成革新控制所要求的效果目标也难以落实。

参考文献

[1]王正敏, 孙国栋.作业成本法的发展及理论研究[J].华北金融, 2006 (9) .

[2]韩艳华:作业成本法与传统成本核算的区别与联系[J].商场现代化, 2007 (2 () 上旬刊) .

作业成本法应用的成本效益分析 第10篇

作业成本法在应用的过程中可以为企业提供更为精准的成本信息, 成本效益的分析是一个企业在进行这项项目时必须要经历的过程, 可以使企业的决策建立在科学分析的基础上, 为企业的经济效益的发展有个安全的估测。作业成本法的操作过程不是一个无成本的操作, 都是需要实施成本的。因此, 企业是否合适应用作业成本法, 作业成本的应用是否能够为企业的长期获利提供参考, 都值得我们去研究探讨。

二、作业成本法的成本分析

应用的作业成本法核算成本的过程中没有完全的否定传统的成本核算方法的优势, 而是基于原有的基础上, 做了一些调整, 改进了间接成本的分配方式。所以成本作业法的建立, 有效的协调了原有的信息系统, 但是会额外的增加人力、物力、财力等来维持正常的系统运行。从产生原因进行分类, 实施成本主要分为设计、机载和核算三个方面。

(一) 设计成本

结合企业的行业性质和生产流程的特点, 结合原有的会计核算系统, 为增加作业成本系统功能所作出的研究设计所付出的成本就是所谓的设计成本, 它是整个作业成本的基础。设计成本主要包括作业成本系统、对作业成本的调整过程中所花费的成本即人力、物力、财力。它是一种固定的成本。

(二) 机载成本

作业成本在设计结束之后, 将设计加载到计算机系统中而产生的软件开发费用和机载运行的费用, 也就是指在通过计算机等信息技术为媒介在运行作业成本的成本, 主要有软件开发成本、设备购置成本、人力成本、动力成本以及日常的维护成本。通过有效的机载运行, 可以有效的提高计算成本的精确度, 机载成本和作业成本系统是成正比的, 对作业成本系统的要求越高, 相应的机载成本要求也就相应增加。

(三) 核算成本

核算成本的内容包括多方面的, 例如人力和物力, 这些都在成本运营过程中产生的, 核算成本是作业成本法的必要条件。核算成本和机载成本一起构成了作业成本法的运行成本, 两个成本之间是此增彼减的关系, 以人工核算为主的企业, 应用作业成本法会增加很多额外的日常成本, 机载成本比例较低的企业, 核算成本的比例就会相应增加。但是从总体来说, 机载成本的增加速度会大于核算成本减少的速度。分析其主要原因是因为随着企业的发展, 对软件和设备的要求会越来越高, 所花费的成本也就会在有大幅度的增加。而在机载成本为零的时候, 运算成本主要就是核算成本, 这个时候产品成本的精确度也是最低值。

设计、机载和核算这三个成本共同构成了作业成本法的实施成本, 而且随着企业对成本精确度要求的增加, 企业实施成本也就越高。

(四) 培训成本

作业成本最终将成本分配到产品上, 这其中就会牵扯到企业运行的每个部门。在作业成本的应用时, 各个部门的员工都需要参与其中, 这就需要各个部门的员工的专业素质要跟的上, 如果部门员工的职业素质更不上将会直接影响作业成本法的应用。首先培训工作的开展是必不可少的, 作业成本法是传统成本核算方法的改进, 作为企业的管理层要清楚的认识到培训的重要性。其次, 作为一个企业的财务部门, 对于作业成本法的知识培训更是重中之重, 企业中一个项目的运营的成本核算是一个财务的职责, 会计人员的素质将会直接影响成本核算质量的好坏。最后, 对于企业的其他人员也需要一个全面的了解, 对于他们的培训是为了企业更好的发展。

三、作业成本的效益分析

作业成本不能够被广泛的应用, 主要是因为它给企业带来的经济效益很难直接衡量出来, 只能通过失误成本间接的算出作业成本给企业带来的利润。

所谓的失误成本主要是指通过分析企业由于不精确的成本信息而做出了错误的决策导致了企业的经济效益出现了直接或者是间接的损失。主要表现在:不合理的价格导致了产品没有利润的销售;产品生产的过程中, 只简单的考虑增加性能, 使得产品的设计不合理, 从而增加了成本。

从上述的现象表明, 企业降低失误成本的办法是需要作出正确的决策。正确的决策决定着实施的效益。企业的经营决策者在做决策时主要根据成本信息分析为依据, 这其中就要求成本信息的正确度要高, 这是非常重要的。因此, 作业成本法的有效利用, 能为企业提供准确的成本信息, 给企业决策者作出正确有价值的数据参考, 失误成本最终也会降低。

四、作业成本法应用中应考虑的问题

(一) 成本信息与决策的相关性

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 激烈的市场竞争中, 企业面临的挑战也越来越残酷。要经得起严峻的挑战, 就要求企业的负责人能够做出正确的决策策略保证企业的发展。而企业做出决策是需要依托成本信息的, 准确的成本信息能够帮助企业的负责人更好的做出决策来帮助企业的发展。

(二) 企业的规模

企业规模的大小体现在诸多方面, 例如人力、物力和资金等。作业成本法应用的重要条件之一就是企业的规模的大小。在应用的过程中, 作业成本是存在实施成本的, 而且, 在实施的过程中作业成本的应用是要和其他各种职业素质相结合。企业的规模也会影响到作业成本法能否成功应用。

五、结束语

由此可见, 为了更精准的为企业提供成本信息, 这就要求作业成本法要在传统的成本核算方法的基础上进行改良, 但是作业成本法不是没有成本的预算, 这其中是存在“实施成本”的, 所以这跟传统意义上的成本核算又是不一样的。不论哪种成本计算方法最终遵循的原则都是效益原则。作业成本法中包含了实施成本, 而他通过减少实施成本, 从而实现企业的利益最大化。通过灵活的应用作业成本的方式, 让企业的经济效益最大化。

摘要:作业成本法是一种比较新的成本核算方法, 跟传统的成本核算方法不一样。在企业进行一项项目的研究时肯定需要对其成本进行初步的估算。作业成本法的计算方法是根据动因追溯和直接追溯的方法将资源成本分散到作业上, 再将作业成本分配到产品上。作业成本法的的成本效益相对来说比较精准。但是目前来说作业成本法的应用并不是很广泛, 因为作业成本法在运用的过程中会出现实施成本, 而且作业成本法在应用中带来的效益很难有效的衡量出来, 本文通过对作业成本法应用成本效益的分析, 给企业提供参考数据, 以便企业选择是否使用作业成本法。

关键词:作业成本法,成本效益,应用和分析

参考文献

[1]石廷安.作业成本法的优点及其使用原则[J].济南:中国高新技术企业, 2008 (1) :47-48.

[2]权英淑.作业成本法的适用性分析[J].太原:经济师, 2003 (10) :147-148.

[3]王庆.冯捷初.《从经济学角度看作业成本法的应用》.《华东经济管理》2005年第8期.

基于作业成本法的客户成本核算研究 第11篇

一、基于作业成本法的客户成本

作业成本法, 又称为作业成本计算法或作业量基准成本计算法, 是以作业为核心和核算对象, 根据作业对资源的消耗情况将资源的成本准确地计入作业, 然后选择成本动因追踪成本到成本对象的形成和积累过程, 从而得出各成本对象的成本的计算方法。作业成本法把直接成本和间接成本作为产品消耗作业的成本来同等对待, 强调费用支出的合理性和有效性, 不论其是否与产出直接相关, 这拓宽了成本的计算范畴, 使得产品成本的计算更加精确。客户成本是为了实现客户的价值, 企业所消耗的所有成本与费用, 具体包括原材料的采购成本、产品的设计和研发成本、生产成本、销售成本、促销成本、客户售后服务成本、物流配送成本和管理成本等等。用作业成本法核算客户的成本是将每一个或每一类型的客户视为成本归集的计算对象, 分析成本动因, 核算企业在不同客户身上所耗费的资源。这样, 每一个或每一类客户的成本可以被准确地计算出来, 企业便可获得可靠的客户成本数据, 为企业的产品销售决策提供充分的信息基础。

二、基于作业成本法的客户成本核算

假设某制造企业里的某一产品有n个客户Zi= (Z1, Z2, …, Zn) (i=1, 2, …, n) , 每个客户需要耗费m个作业Aj= (A1, A2, …, Am) (j=1, 2, …, m) , 每个作业需要耗费l种资源Rk= (R1, R2, …, Rl) (k=1, 2, …, l) , 则影响作业成本的这l种资源称为资源成本动因, 影响客户成本的这m个作业称为作业成本动因。

(一) 完成资源在作业间的分配

其中, Cj:第j个作业所耗费的资源成本;ajk:第j个作业所耗费的第k种资源的成本动因的数量 (j=1, 2, …, m;k=1, 2, …, l) ;Xk:单位资源成本动因比率 (k=1, 2, …, l) 。

(二) 完成作业在客户间的分配

其中, C'j:第i个客户所耗费的作业成本;bij:第i个客户所耗费的第j个作业的成本动因的数量 (i=1, 2, …, n;j=1, 2, …, m) ;Yj:单位作业成本动因比率 (j=1, 2, …, m) 。

三、基于作业成本法的客户成本核算的例证分析

例:F公司是一家汽车零部件制造公司, 主要为R、S、T这三家汽车制造公司供货。F公司早先采用粗放式的成本核算方法, 即传统成本核算法。随着公司规模的不断扩大, 公司引入了先进的生产和管理系统, 并且公司的销售费用、客户服务费用、行政管理费用等间接成本不断提高。同时随着行业竞争的加剧, F公司面临着巨大的价格压力。为了更好地确定公司的盈利能力、准确地制定各个产品的价格、制定更为恰当的企业战略并获得竞争优势, 企业决定引入作业成本法, 通过作业成本法把各项间接费用追溯到公司的这三位主要客户中。

下面以管理费用为例, 说明F公司引入作业成本法后的间接成本得以追溯到各重点客户中进行精确地核算。20××年F公司的管理费用如表1所示。

单位:万元

(一) 传统成本核算法

在传统成本核算法下, 对于无法直接追溯到具体产品的间接费用的分配, F公司采用依据各个客户的销售额的大小, 按照各客户销售额占总销售额的比例来分配间接成本。R、S、T三家客户的20××年的销售额分别是1 000万元、750万元和500万元, 则按照传统成本核算法下的管理费用分配如表2所示。

单位:万元

在F公司财务经理的带领下, 财务部员工对公司的生产经营进行细致的调研和分析, 确定与公司客户相关的作业成本库共有四个:客户订货、产品设计、产品生产和客户关系, 作业成本动因分别来自于客户订货的次数、产品设计的次数、机器加工小时和保持关系的客户数量。而已知F公司的管理部门共发生管理费用585万元, 其耗费的资源有三种, 分别是管理人员的工资 (450万元) , 办公设备折旧费用 (90万元) 和办公室租金 (45万元) 。三个单位资源动因比率分别为:员工每人月平均工资为5 000元, 办公设备的折旧为平均每小时1 000元, 办公室每平方米的月租金为9元。相应地, 资源成本动因分别是管理人员的数量、办公设备的使用时间和占用的办公室面积。

(二) 作业成本法

以下用基于作业成本法的客户成本核算模型来精确分配管理费用。

首先, 完成资源在作业间的分配。四项作业所分别耗费的三项资源成本动因的数目如表3所示。表3中, 设备使用时间的数量单位为小时, 占地面积的数量单位为平方米。

由计算模型, 第j个作业所耗费的资源成本:

则分别计算出四个作业所耗费的资源成本为:

客户订货作业C1=150×5 000+100×1 000+6 000×9=904 000 (元) ;

产品设计作业C2=30×5 000+60×1 000+6000×9=264 000 (元) ;

产品生产作业C3=620×5 000+700×1000+30 000×9=4 070 000 (元) ;

客户关系作业C4=100×5 000+40×1 000+8 000×9=612 000 (元) 。

上述计算将耗费的资源分配到作业上。

其次, 进行作业在客户间的分配。R、S、T这三家客户所分别消耗的四个作业成本动因的数目及其分布如表4所示。其中, 表示第j个作业下各个客户耗费的作业成本动因的数量, 而Pj=Bj×Yj表示第j个作业所耗费的资源成本。

由计算模型, 第j个作业所耗费的资源成本:

则分别计算出R、S、T三家客户所耗费的作业成本为:

客户R所耗费的作业成本:

客户S所耗费的作业成本:

客户T所耗费的作业成本:

C'3=868×320+39×2 000+1 400×814+359×612=1 715 068 (元) 。

单位:元

(三) 结论

上一篇:作物种植面积下一篇:教育培训十年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