胆石症术前术后护理

2024-05-08

胆石症术前术后护理(精选7篇)

胆石症术前术后护理 第1篇

1 护理措施

1.1 术前护理

1.1.1 向患者讲解手术的相关知识, 减少心理焦虑, 术前遵医嘱留置胃管和导尿管、备皮, 特别注意脐部皮肤清洗干净。指导患者采取舒适卧位。

1.1.2 准备手术者禁食, 并积极补充液体和电解质, 以维持水、电解质和酸碱平衡。

1.1.3 生命体征和神志意识变化胆道感染时, 体温升高, 脉搏、呼吸增快。此时应根据医嘱定时测量生命体征。

1.2 术后护理

1.2.1 基础护理

保持床单位整洁、干燥, 保持环境安静、舒适。根据医嘱进行心电监护, 氧气吸入, 严密观察病情变化, 尤其是心率和心律的变化, 帮助患者翻身、拍背、排痰, 预防肺部感染。

1.2.2 疼痛的护理

手术后伤口疼痛难以避免, 尤其在24 h内最为剧烈, 如患者主诉疼痛难以忍受时, 可协助患者取舒适卧位, 指导患者心理放松, 如听音乐、聊天等转移注意力以减轻疼痛, 必要时遵医嘱使用止痛剂[1]。

1.2.3 T型管的护理

目的:①引流胆汁和减压, 防止因胆汁排出受阻导致胆总管内压力增高、胆汁外漏而引起胆汁性腹膜炎。②引流残余结石, 使胆道内残余结石, 尤其是泥沙样结石通过T管排出体外。③支撑胆道, 防止胆总管切口瘢痕狭窄、管腔变小、粘连狭窄等。④经T管溶石或者造影等。护理:①妥善固定, 防止T型管折叠、受压、扭曲。在患者翻身时, 千万要当心T型管牵拉过度而滑掉, 尤其是手术后周内。一旦不慎T型管滑掉, 轻者增加患者痛苦及经济负担, 重者会引起胆汁性腹膜炎及败血症, 患者会出现腹膜刺激症状 (用手一压腹部, 即会跳起来) , 腹胀及休克等, 有明显高热、寒战、脉搏快, 出现黄疸, 并有呕吐, 最终导致再次手术的危险和痛苦。②保证引流畅通无阻, 经常观察T型管内有无血块、坏死脱落的组织、脓性分泌物、泥沙样结石、蛔虫等堵住管腔, 如有要立即报告医师及时处理, 采用如冲洗、挤压、导丝疏通等办法并记录引流液的量和性状, 术后3~4 d胆汁量应每天不低于500 ml, 如胆汁量少或者无胆汁流出, 患者出现黄疸不退、发热等, 可能是引流管堵塞或肝内胆管有堵塞及感染, 应及时报告处理。③预防感染, 定期用生理盐水缓慢低压冲洗T型管, 保持T型管无菌, 每日更换, 预防引流液刺激伤口周围皮肤, 必要时引流管周围皮肤敷上凡士林纱布, 保持皮肤完整。引流袋要每天更换, 并保持在切口平面以下, 管长应适当, 在患者翻身、下地活动时, 引流袋应低于胆囊水平以下, 防止胆汁逆流引起胆道逆行感染。④拔管的护理, 放置T型引流管者, 在术后2周左右, 全身情况好转, 无腹痛、发热、黄疸等症状, 且引流量减少, 颜色为透明金黄色, 澄清无渣, 可在餐前夹管, 每日2~3次, 每次1 h, 如无不适主诉3 d后, 可给予全天夹管及拔管。

1.2.4 营养支持

术后应禁饮食, 待肠蠕动恢复肛门排气后 (一般需2~3 d) 方可进食。饮食应由流质逐渐过渡到半流质再到软食, 食物应均衡搭配, 以清淡、易消化、少脂肪为宜, 忌暴饮暴食, 进食的次数可由多到少, 以进食感到舒服为宜[2]。

1.2.5 胆瘘的观察及护理

胆瘘多为肝胆手术后最常见的并发症之一, 主要发生在术后未及时发现的肝外胆管损伤, 胆囊管残端处理不当, 胆总管缝合不全, T型管脱落或误拔等情况的患者[3]。术后应密切观察患者巩膜和皮肤是否有黄疸发生, 并注意引流管有无胆汁流出及腹膜炎体征。

1.2.6 心理护理

向患者讲解相关疾病知识, 术后患者回病房后应加强巡视, 多与其沟通交流, 多了解患者的需求及心理状况, 部分患者因术中冲洗过多可能会觉得冷, 此时应给予保暖措施。

2 小结

总而言之, 患者在进行手术后, 身心都受到影响, 这时护理工作就显得十分重要, 本组收治的78例患者, 通过以上护理措施, 除1例患者术后出现腹痛, 1例患者术后出现胆瘘, 经护士及时观察发现, 汇报主管医生, 并给予及时处理, 所有患者均痊愈出院。

参考文献

[1]赵继军.疼痛护理学.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 2002:312-313.

[2]何国平, 喻坚.实用护理学.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2002:1257-1282.

肛瘘术前术后护理体会 第2篇

【摘要】 目的 观察肛瘘患者术前术后护理恢复情况。方法 手术前实行心理护理以及做好充分的术前准备,手术后从患者的饮食、术后排便、坐浴、换药及术后并发症观察和出院后健康指导上进行护理。结果 经过细心的护理均取得良好的临床治疗效果。结论 做好手术前后护理对肛瘘患者的恢复至关重要。

【关键词】 直肠瘘 手术前 手术后 护理 健康指导

肛瘘是肛管或直肠下段同肛门周围皮肤或邻近组织、器官之间,因病理性原因形成的不正常通道,多是肛门直肠周围脓肿的后遗症,临床上以局部反复流脓、疼痛、瘙痒为主症,在我国占肛门直肠病发患者数的1.67%~3.6%,国外约为8%~25%,发病年龄以20~40岁青壮年为主,主要见于男性,女性较少见,男性与女性发病率之比为5∶1~6∶1。肛瘘患者多有直肠肛管周围脓肿自行破溃或切开引流史,急性感染消退后,引流口经久不愈,常有分泌物流出,有时创口愈合后又反复感染破溃,迁延数月或数年。既给患者生活上带来不便,又给其精神上增加痛苦。

护理

1.1 术前准备

1.1.1 术前检查 详细了解病史,询问与本病有关的其他疾患,如有无活动性肺结核、糖尿病及药物过敏史等情况,配合医生做好全身和局部检查,明确诊断和手术指征,并对患者的手术耐受进行评估。对危重疑难患者,应进行术前讨论,制订治疗方案。1.1.2 心理护理 根据不同患者心理变化,进行细致的思想工作,首先多与患者接近,使患者感到亲切、温暖,同时创造舒适安静的环境,主动向患者讲述本病的发病原理、治疗方法及术前术后注意事项、术后效果,让患者对手术过程、时间、麻醉方法有大致认识,并请已做过此类手术的患者介绍亲身经历和感受,从而消除焦虑恐惧心理,增强治疗信心,从而积极配合手术治疗。

1.1.3 术前饮食 入院时要求患者忌食辣椒、酒、蒜等刺激性食品,多食新鲜水果及蔬菜,多喝温开水,保持大便通畅。对单纯性肛瘘患者术前1天患者可进普通饮食,手术当日进流质或半流质少渣饮食为宜;对复杂性肛瘘患者要求术前一天进流质,以保证术后1天停止大便的排出。

1.1.4 术前准备 用肥皂水清洗肛周皮肤,备皮;手术日清晨,用温生理盐水500~1000 ml常规灌肠1次,直到大便排尽为止,达到清除肠道粪便目的;术前30 min肌注鲁米那100 mg,林格液500 ml(术中用)。

1.2 术后常规护理

1.2.1 病情观察 严密观察体温、脉搏、呼吸、血压变化,创面有无出血渗血、疼痛及排尿情况。肛瘘挂线术后要每日检查结扎橡皮筋(线)是否松弛及挂线的创口有无黏连,如有黏连应及时分离或凡士林纱条填塞。

1.2.2 休息 应根据患者的身体情况、手术大小和麻醉种类而让其适当卧床休息,从而减少肛门刺激疼痛出血和避免直立性虚脱。局麻 手术患者仅术日适当卧床休息,而行联合腰麻患者,术后应去枕平卧6 h,才可抬头及下床活动。

1.2.3 饮食与排便的护理 局麻或骶麻患者术后即可进食,联合腰麻患者术后6 h可进食,但都宜进无渣半流质,如稀饭、面条等。肛瘘患者宜食西瓜、绿豆、赤小豆等清热利湿之品,忌食辛辣刺激性食物,勿食牛奶、糖类、南瓜、豆制品等易引起胃肠胀气的食物。对于体质虚弱、创面愈合缓慢者,应给高营养饮食,如甲鱼、财鱼、黑鱼汤等,也可给玄参、麦冬、菊花泡水代茶。术后当日及次日不宜排便,对大便干结、便秘者,可适当用麻仁丸、生血通便颗粒剂、番泻叶等缓泻剂,或采用生理盐水灌肠,另外指导患者多食高纤维素食物,如蔬菜、香蕉、梨等。

1.2.4 做好疼痛护理,减少患者痛苦 由于肛门、肛管周围神经丰富,痛觉敏感,尤其是复杂性肛瘘手术时创面过大,挂线太紧,创面敷料填塞过多过紧,所以肛瘘术后疼痛较多见。因此,术后要注重舒适护理,减轻疼痛。(1)热情安慰患者,多与患者交流;(2)采取分散患者注意力的方法;(3)协助患者取舒适卧位;(4)尽可能减少不必要的止痛剂应用,告知患者,术后过多应用止痛药可能抑制排尿反射,引起尿潴留,并影响切口愈合[3];(5)对疼痛剧烈者,可遵医嘱肌注曲马多100 mg。

1.2.5 正确处理排尿困难,排除尿潴留 肛瘘术后常并发排尿困难,主要是麻醉术后及肛门疼痛引起膀胱括约肌痉挛等因素的影响,因此,首先要告知患者术后要先排尿再喝水,当患者有排尿困难时,可采取 下列措施:(1)先给予膀胱区热敷(不可太烫以防止烫伤皮肤)、按摩;(2)听流水声以诱导排尿;(3)在上述处理无效的情况下,可遵医嘱肌注新斯的明0.5~1.0 mg。本组220例患者,经上述处理,绝大多数都能排尿,若仍未解除尿潴留,则遵医嘱给予导尿处理。

1.2.6 坐浴与换药的护理 每次排便后,痔疮外洗方坐浴15-20min,以消除局部炎症,促进血液循环,减轻疼痛,有利于创面愈合,然后用软巾仔细轻柔地清洗肛门及附近污物,洗去粪便和分泌物。护理人员应协助患者正确坐浴,防止烫伤或受凉。坐浴完毕后及时换药,换药时注意检查手术缝合切口有无感染、创面肉芽生长情况、创面皮肤有无内翻、创面有无分泌物,并观察创面分泌物的色、质、量及气味,有无感染迹象。分泌物多时用生理盐水及甲硝唑冲洗,并上甲硝唑纱条引流;分泌物不多时用九华膏纱条引流。换药时动作应轻柔,充分暴露创面,只要将创面上的分泌物及粪便清除即可,切勿用擦的方法,否则会擦去肉芽表面的保护膜造成出血;填塞引流物时将纱条嵌入创面基底部,防止假性愈合,以确保肉芽组织从创口底部开始生长。并观察肉芽生长情况,如果肉芽高出创面阻止上皮生长,要及时修剪使伤口平整生长。2 出院健康指导

(1)嘱患者忌食辛辣刺激性食物,多食纤维素较多的食物,以保持大便通畅。禁烟酒。(2)注意肛周卫生,养成良好排便习惯,便时不要过度用力、久蹲。(3)出院后继续0.6%复方芩柏颗粒剂溶液坐浴1周。(4)调节情志保证心情愉快,加强营养,如食用甲鱼、柴鱼、黑鱼汤等。(5)讲解进行肛门功能锻炼的方法,患者自行收缩肛门5 s,再舒张5 s,收缩肛门时深吸气,舒张肛门时深呼气,如此连续进行5 min,每日3~5次,以促进局部血液循环,增加局部抗病能力。3 体会

动静脉瘘的术前术后护理 第3篇

健康通畅的血管通道是血液透析患者得以有效透析?长期存活的基本条件?动静脉内瘘对于维持性血液透析来说就是一条"生命线",它具有维持通畅时间长?穿刺成功率高?感染出血的并发症少等优点,在临床上普遍应用?

术前护理:

1.选择手臂备用作内瘘?

2.保护该侧血管避免动?静脉穿刺?

3.保护该侧手臂皮肤勿破损,并保持皮肤清洁,防止术后感染.

手术后的护理:

1.动静脉内瘘术后患肢制动并抬高,勿用力受壓,促进静脉回流减轻水肿?如果渗血渗液明显,立即更换敷料,及时和手术医生联系进行处理?

2.对内瘘术肢的保护,避免碰撞,防止受伤?内瘘术肢不可负重睡觉时不要压迫术肢,可将软枕垫于术肢,促进静脉血流,以减轻肿胀程度?内瘘术肢不能量血压,一切静脉治疗以及抽血.

3.内瘘成形术24小时后手部可适当做握拳动作及腕关节运动,以促进血液循环,防止血栓形成?

4.为了让内瘘尽快成熟,术后一周且伤口无渗血?无感染?愈合好的情况下,每天术侧手握橡皮球或橡皮圈数次,每次3-5分钟,每天重复10-20次?也可以用手在吻合口上方轻压至静脉中度扩张为止,每次15~20分钟松开一次,每天可重复三次,均有助于内瘘成熟?

5.养成早?晚检查内瘘口是否通畅的习惯?具体方法:将2-3个手指指腹放到内瘘吻合口近心端,感觉血管震颤是否存在,还可以用对侧耳朵听血管杂音?如震颤或杂音消失?变弱应立即通知医生?

6.术后5~7天应保持术侧肢体干净,避免潮湿,不要随意去除敷料,以免伤口感染.

7.内瘘的成熟,取决于自身血管条件及手术情况,若静脉扩张?管壁肥厚?有动脉 震颤或搏动则表示内瘘已成熟,一般4-8周可使用?

胆石症术前术后护理 第4篇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该院肝胆外科收治的胆石症患者80例临床资料进行分析, 依据护理措施不同进行分组, 普通护理组40例, 其中男性18例, 女性22例, 年龄60~81岁, 平均年龄 (71.5±7.5) 岁, 临床症状:反跳痛者21例, 黄疸10例, 右侧上腹部压痛9例。针对性护理组40例, 其中男性17例, 女性23例, 年龄62~83岁, 平均年龄 (72.2±8.0) 岁, 临床症状:反跳痛者23例, 黄疸9例, 右侧上腹部压痛8例。

1.2 方法

(1) 普通护理组。主要针对胆石症手术患者给予常规性的护理措施:主要包括常规的术前准备、术中配合、术后指导等措施。

(2) 针对性护理组。在普通护理组的基础上联合针对T型管、胆道感染的护理措施:①放置T型管护理:护理人员注意观察引流液的形状和引流量, 如果有异常发现立即通知医师, 进行相应的处理;②掌握停止T型管引流指征:熟练的掌握引流指征, 可以及时的拔出T型管, 促进术后恢复效率的提高, 并且降低残石率;③拔管后的护理:对拔管后进行彻底消毒, 降低感染的发生, 提高手术治疗后的效率;④术后饮食护理:护理人员给予患者高营养、低脂肪、低蛋白, 容易消化的高能量、高碳水化合物和高维生素的食物, 多吃蔬菜水果, 提高机体营养水平, 食入适量的瘦肉、鱼类等为机体提供能量, 促进术后恢复。多饮水, 降低胆汁黏稠度, 利于胆汁的分泌和排泄;⑤出院指导:做好胆石症患者出院后的健康指导, 防止胆石症复发。

1.3 观察指标

①观察两组胆石症患者临床治疗效果评价标准[3]。痊愈:胆石症患者临床症状和体征完全消失, 通过实验室检查各项结果均恢复正常, 通过影像学检查均有明显改善, 结石阴影完全消失;显效:胆石症患者临床症状和体征大部分消失, 通过实验室检查各项结果大部分恢复正常, 通过影像学检查均有改善, 结石阴影大部分消失;有效:胆石症患者临床症状和体征基本消失, 通过实验室检查各项结果基本恢复正常, 通过影像学检查有不同程度的改善, 结石阴影部分消失;无效:上述指标均未达到者。总有效率=痊愈+显效+有效。

②观察两组胆石症患者胆道感染、胆漏并发症的发生率。

1.4 统计方法

采用SPSS 19.0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处理, 肝胆外科胆石症患者计数资料采用百分构成比表示, 通过χ2检验分析。

2 结果

2.1 两组胆石症患者临床治疗效果情况

针对性护理组胆石症患者临床治疗总有效率明显高于普通护理组,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χ2=18.46, P<0.05) , 见表1。

2.2 两组胆石症患者胆道感染、胆漏并发症的发生率情况

针对性护理组胆石症患者胆道感染、胆漏并发症的发生率均低于普通护理组,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χ2=10.53, 3.64, P<0.05) , 见表2。

3 讨论

胆囊炎并发胆结石是我国目前常见病和多发性疾病, 胆囊炎和胆结石同时存在, 互相诱发, 互为因果, 促使患者病情不断发展, 影响了临床治疗效率。有资料显示[4], 针对胆石症采取有效的护理措施可以提高临床疗效和降低并发症。胆石症是肝胆外科常见疾病之一, 多发生于中老年患者, 尤其是以女性居多, 近年来其发生率呈现年轻化的趋势。胆石症目前治疗主要是以切、取结石为主要方法, 其可以有效的将结石去除掉, 但是可能有一定的局限性, 从而无法不能彻底清除胆结石形成的趋势, 造成术后复发和胆道感染[5]。胆道手术之后往往需要防止T型管进行引流, 进而有效的预防胆总管内高压出现的胆汁外渗, 促进胆道内脓液、结石、胆汁顺利的引流出, 进而为胆总管开口部位水肿消退和创伤愈合营造条件[6]。放置T型管是胆石症患者重要的引流措施, T型管要保持引流通畅, 不能出现受压和弯曲[7]。T型管可以作为支架, 促进胆总管狭窄部位的修复基础, 同时还可以经过T型管进行胆道造影, 做好胆石症术后复查, 通过其形成的瘘道放入胆石钳, 通过胆管镜圈套器将残余的结石取出, 降低残石率[8]。每天更换引流袋, 引流袋位置不能过高, 防止引流液逆流, 造成感染的发生, 也不能过低, 过低会造成引流管牵拉和脱落[9]。掌握停止引流指征:体温恢复正常, 黄疸症状消失, 引流管排出胆汁逐步减少到200~300 m L/d, 大便颜色恢复正常, 胆红素明显降低并且无腹痛、发热及黄疸加重现象。通过胆管造影检查胆总管无阻塞、无胆结石生成。拔管后的护理:拔出T型管时要注意做好消毒处理, 冲洗之后边吸引边拔管, 拔出T型管后如果有胆汁流出, 要等胆汁基本流尽之后在覆盖敷料, 保持敷料干燥, 3 d之后在引流口自行闭合。拔管之后注意观察腹痛情况, 有时T型管窦道形成不理想或者是拔出T型管时窦道发生撕裂, 会促使胆汁漏向腹腔, 从而形成胆汁性腹膜炎[10]。患者术后要去掉枕头保持平卧姿势6 h, 禁食24~48 h, 注意禁食期间做好口腔护理工作, 肛门排气之后可进食流质饮食, 根据患者病情变化情况逐步进行升级。患者出院后, 注意改变不良饮食习惯, 调整合理的作息时间, 食入低脂类, 容易消化的食物, 少食多餐, 多饮水, 禁止暴饮暴食, 戒烟酒, 不食用辛辣刺激性食物。进行是适当的体育锻炼, 增强机体免疫功能, 避免劳累和精神过度紧张。如果患者有带T型管出院者, 护理人员要耐心讲解T型管的自我护理方法, 并且定期进行复查。该研究通过分析该院肝胆外科收治的胆石症患者80例临床资料, 依据护理措施不同进行分组, 普通护理组40例和针对性护理组40例, 结果表明, 针对性护理组胆石症患者临床治疗总有效率为100%, 明显高于普通护理组82.5%, 针对性护理组胆石症患者胆道感染、胆漏并发症的发生率均低于普通护理组的10%和5%, 提示胆石症术后留置“T”形引流管给予针对性护理, 可以提高临床治疗效果, 降低胆道感染等并发症的发生率, 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刘贤芬, 刘文硕.中医特色护理在胆石症术后患者中的应用[J].齐鲁护理杂志, 2011, 17 (17) :58-59.

[2]蒋素燕, 项春晖.腹腔镜联合ERCP术治疗胆石症的护理体会[J].中国医学创新, 2013, 10 (4) :44-45.

[3]冯凡弟.老年人胆囊炎胆石症手术治疗的护理[J].中国民康医学, 2012, 24 (22) :2745-2746.

[4]李燕, 邱智萍.针对性护理干预对术后老年胆石症患者的护理效果观察[J].河北医药, 2013, 35 (21) :3334-3335.

[5]零蒋.胆石症伴糖尿病高龄患者围手术期的护理[J].护理实践与研究, 2012, 9 (7) :53-56.

[6]陆萍, 施亚周.急诊胆石症胆道感染超高龄患者32例围手术期处理[J].肝胆胰外科杂志, 2012, 24 (6) :513-515.

[7]何晋红.高龄高危胆石症患者腹腔镜手术的循证决策[J].中国医学创新, 2012, 9 (9) :105-107.

[8]邢桃红, 汪文翠, 杨海燕, 等.经皮肝穿胆道引流术治疗恶性梗阻性黄疸患者术后胆道感染的观察与护理[J].中国医学创新, 2013, 10 (26) :124-125.

[9]蒋素燕, 项春晖.腹腔镜联合ERCP术治疗胆石症的护理体会[J].中国医学创新, 2013, 10 (4) :44-45.

腹股沟疝气术前术后的护理 第5篇

1、术前护理。①手术前2周让患者禁止吸烟,如果患者有气管炎、支气管炎、慢性咳嗽等疾病,要在医生指导下及时治疗。②注意保暖,防止感冒、咳嗽。③多吃粗纤维食物及蔬菜水果,保持大便通畅。④可提前为病人准备一个小沙袋(约500g重),这是手术后需要用到的。

2、术后护理。①病人手术后应该采取平卧位,膝下垫枕,使髋关节屈曲,阴囊抬高。②在患者手术切口处放置事先准备好的小沙袋,压迫24小时。③帮助病人保持会阴部清洁干燥,防止切口感染。④术后第2天可以正常饮食,让患者多吃粗纤维食物。⑤注意帮助病人保暖,防止受凉引起咳嗽,保持大便通畅,若有便秘在医生指导下给予通便药物。⑥术后病人应卧床休息3~4天,就可以起床了,但是要尽量避免活动,7天以后可以进行适当活动。

胆石症术前术后护理 第6篇

手是运动器官,在生活和劳动中最易受伤,其发生率约占创伤总数的1/3以上。外伤所致的断指再植常需同时修复肌腱、神经、血管、骨骼多种组织。断指再植是指用手术方法将离断的肢体重新接上,恢复其血液循环,使之生存和保持功能。

1.临床资料

本组82例,女14例,男68例,年龄16-50岁。损伤原因:压砸伤 15例;切割伤 22例;电锯伤25例;交通事故 16例 ;其他原因 4例。损伤类型:手指完全离断 12例,其中一指离断8例,2指离断4例,掌部离断3例,不完全离断 67例。所有断指再植伴关节损伤者 14例。本组病例均应用断指再植与功能康复相结合的护理计划,随访6-18月,随访时功能测试采用中华医学会手外科学会断指再植功能评定标准,80-100分为优,60-79分为良,40-59分为差,小于40分为劣,计算优良率。

2.护理方法

2.1术前护理

2.1.1心理护理

病人意外受伤,无论是从心理上还是肉体上均要承受较大的压力,伴有恐惧和焦虑心理,术前做好病人的心理疏导工作,以积极的心态接受治疗。4例自伤病人,心理反应复杂,自卑感明显,在充分尊重病人隐私权的情况下,应首先稳定病人情绪,克服心理障碍,4例病人均积极配合各项治療和护理,情绪稳定。

2.1.2控制出血

离断的肢体首先控制出血,一般用敷料局部加压包扎并应用止血带,必须记录时间,注意每小时放松止血带一次,放松时间通常10-15分钟,并随时观察残端血运情况,以防缺血性坏死。3例病人伴有失血性休克,立即进行输血、输液抗休克治疗,迅速纠正休克症状,及时手术。

2.1.3积极术前准备

再植手术有一定时限,一般伤后6-8小时内再植的成活率最高。因此,病人入院后,要迅速做好各种常规术前准备。

2.1.4合理保护离断的断肢

断指的保存是决定再植后功能恢复的先决条件。

2.2术后护理

2.2.1心理护理

保持良好的情绪,过度的精神紧张使血管活性物质增加引起血管收缩,易造成血管痉挛。术后由于伤口疼痛、担心手术效果、长期卧床等不适,病人常存在不安、烦躁等心理,针对病人的心理,应避免使用刺激性语言,对病人提出的疑问做出详细解答,教会病人应用放松技巧,必要时给予止痛药。

2.2.2预防感染

具体措施:①病室保持清洁,空气新鲜,限制探视和陪护人员。②密切观察伤口有无渗血、渗液,更换无菌敷料每日一次。③严密观察病人的生命指标变化。

2.2.3加强营养支持

饮食以清淡为主,鼓励患者进食高蛋白、高维生素、易消化饮食。多饮水,多进粗纤维食物。禁食辛辣等刺激性食物。

2.2.4体位

患者术后1—7天应严格卧床休息,取平卧位。患肢制动并抬高,(严禁向患指方侧卧防止血管吻合处受压)一般高于心脏水平10cm。7-10天稳定后可侧卧,半卧位。

2.2.5疼痛的观察及护理

术后要避免病人的疼痛,防止因疼痛导致血管痉挛而发生血管危象。及时倾听病人主诉,配合口服止痛药物缓解疼痛,效果满意。

2.2.6教育病人的自我保护意识

2.2.7药物治疗

常规“三抗”指抗感染、抗痉挛、抗凝血。

2.2.8 红外线理疗仪照射

2.3术后康复护理

2.3.1心理护理

向病人解释要获得良好的功能,康复训练是必须的,需要毅力,更需要较长的时间,要病人有充分的心理准备克服功能锻炼中的各种不适。

2.3.2保温

再植肢体应保暖,理想的室温应保持在22-25℃,湿度50-60%。

2.3.3关节活动练习

功能练习是决定功能恢复的一个重要环节。①术后第2天应指导病人开始作轻微的主动练习;②协助病人作适当被动活动,使其他未伤及的手指及掌指关节作被动活动练习。

上述练习可在术后7天增加频率及活动幅度,练习的幅度由小到大,次数由少到多,术后3周,以自主活动为主。

2.3.4感觉训练

术后6周开始,护士指导病人准备小木块、铁钥匙等形状和质地各异的小物品12件,放入衣兜中,用患手将小物品从衣兜中取出,睁眼/闭眼,观察和体会小物件的形状,如此反复,每次10分钟,每日2次共6-8周。

2.3.5晚期功能重建

一般在术后3-6个月进行。

4.护理效果

通过对离断伤的病人在急诊一期修复后,立即对病人进行科学的护理、康复训练可以促进损伤后手功能的完全或部分恢复,减轻了病人的身心痛苦,为再植成功提供了重要保证,使再植成功率大大提高。59例病人重返工作岗位,15例病人调换了工种,8例病人生活可自理,并能做家务。按中华医学会手外科学会断指再植功能评定标准,优9例,良62例,差8例,劣3例,优良率86.5%,高于2005年的康庆林在断指再植与功能康复一体化研究中的优良率85%[1]。

q5.讨论

断指再植技术的发展,已有40年的历史,随着显微外技术进一步完善,我国的断指再植技术已达到国际先进水平。但是断指再植的目的,不单纯是手术成活,更重要的是恢复其手指功能[2]。如何使成活的肢体能有更好的功能,已成为手外科工作者关注的课题。我们根据82例断指再植患者的护理经验,认为促使再植指功能恢复的因素除了满意的神经、血管和肌腱修复,良好的骨与关节固定之外,还有合理的系统的康复护理,在达到断指再植的最终目的过程中,这三者缺一不可。

针对上诉问题,我们在临床护理过程中,将预防思想渗透于再植的术前,不仅积极配合医生手术,保证了断指的成活,而且最大限度地减少了损伤致残率。术后通过指导病人在家庭、社区进行运动训练及感觉训练等早期康复治疗,继续促进了患肢的功能恢复,总体护理效果令人满意。

6.结论

科学的护理、康复训练可促进损伤后手功能完全或部分恢复,减轻了患者的身心痛苦,为再植成功提供了重要保证,提高再植成功率。

参考文献

[1] 王澍寰主编、手外科学、第二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6年、480-816.

冠状动脉介入术前术后护理体会 第7篇

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是心血管内科常见疾病,随着介入技术的发展,选择性冠状动脉造影术已成为诊断冠心病的金标准。它是经外周动脉插管送入特殊导管至左右冠状动脉开口处,通过造影准确了解冠脉病变部位、狭窄程度和远端的冠脉血流通畅情况,也就是利用导管对冠状动脉解剖进行放射影像学检查的一种介入性诊断技术。它的目的是检查冠状动脉血管树的全部分支,了解其解剖的详细情况,为冠心病的诊断提供可靠的解剖和功能信息,为介入治疗或冠状动脉搭桥术方案的选择奠定科学依据。

资料与方法

一般资料:2009年收治实施心脏介入手术患者320例,男190例,女130例,年龄35~87岁,平均61岁。

方法:经桡动脉穿刺274例,经股动脉46例。

结 果

320例心脏介入患者生命体征平稳,手术顺利。经过护理,未出现并发症及后遗症。

护理体会

术前护理:①完善检查:在术前完成血、尿、便常规,出凝血时间,肝肾功能,电解质,心肌酶谱,乙肝五项,梅毒,艾滋病,心电图,心脏彩超,心功能测定,胸部X线片等检查。②做好心理护理:向患者讲解手术的目的、方法,手术的特点是创伤性小,愈合好,以减轻患者的恐惧心理。③准备穿刺部位:股动脉穿刺者,根据医嘱备皮,桡动脉穿刺者做Allen's试验。检查患者双侧股动脉,足背动脉和挠动脉搏动情况,以便与术中,术后对照观察。④术前训练:在医护人员指导下,进行必要的术前配合训练,如吸气和屏气,床上排尿,平卧位作猛烈咳嗽动作,以利术中必要时作咳嗽动作,促进造影剂迅速从冠脉排出。⑤饮食指导:术前不需禁食,但不宜过饱,尽量食用易消化食物。⑥术前用药:术前1天应顿服阿司匹林、氯比格雷(已服氯比格雷75mg/日,3天以上患者不需顿服)。⑦术前患者准备:术前患者卧床休息,保持情绪稳定,于患者左侧肢体建立静脉通道,排空大小便,情绪紧张者可遵医嘱术前30分钟肌肉注射地西泮。

术后护理:①持续监护:患者入住CCU病房,持續监护24小时心电血压,血氧饱和度监测,密切观察心电示波及生命体征,观察有无ST段下移,抬高或T波倒置。及时发现心率,心律的变化及心律失常的发生。②持续鼻导管吸氧6~8小时,术后鼓励患者大量饮水,24小时饮水量>2万ml,饮食以流质或半流质为主,补充水分以增加尿量,在患者心功能情况允许下,24小时静脉输液3000ml左右,准确记录24小时尿量,促进造影剂排泄,及早发现造影剂肾病。③遵医嘱应用抗生素预防感染。④股动脉穿刺部位的护理:穿刺侧肢体平伸,沙袋压迫6~8小时,观察穿刺部位有无渗血、出血、血肿形成。观察足背动脉搏动情况是否良好,注意穿刺肢体的皮肤温度、湿度,以了解供血情况。卧床期间指导患者在咳嗽,打喷嚏,排尿或排便时用手掌轻压穿刺点,以减少局部压力,防止穿刺点出血和血肿。如发现穿刺点有出血和血肿形成要及时通知医生做好相应处理。如无出血,血肿者24小时可以下床活动。嘱患者下床活动后,3天内不要爬楼梯,开车,弯腰等活动,1周内不要提重物,防止穿刺点出现血肿和假性动脉瘤。⑤桡动脉穿刺部位的护理:术后2小时根据伤口情况,开始给加压包扎伤口减压,稍松解绷带,以后每隔2小时逐渐增加放松的程度。每次减压时,注意观察有无出血、血肿、桡动脉搏动情况及上肢和手部皮肤温度、湿度、颜色及血液循环。患者术后平卧1小时,如不能平卧者应取坐位,术侧上肢垫高3~5cm,以后取患者觉得舒服的体位。局部穿刺处一定用无菌纱布包扎,换药时保持穿刺部位敷料清洁干燥,观察穿刺处是否有渗血、血肿。12小时后无出血血肿可解除弹力绷带包扎,用创可贴覆盖穿刺口即可。

讨 论

经桡动脉穿刺与经股动脉穿刺介入治疗冠心病,疗效相似,但经桡动脉穿刺的患者相对就没有或很少出现这些并发症,我科现在90%的患者都走桡动脉,穿刺桡动脉最显著的优点是出血并发症明显减少。穿刺股动脉时,穿刺部位血肿的发生率可达18%;由于桡动脉相对表浅,不在关节屈曲部位,因而容易操作和压迫止血,出血和血肿并发症的发生率很低,这对于有出血并发症的高危患者,如接受了溶栓或血小板糖蛋白受体抑制剂的急性心机梗死和不稳定性心绞痛的老年患者、体型肥胖的患者尤为有用。

参考文献

1 候桂华.心血管介入治疗护理实用技术[M].北京:北京大学医学出版社,2010.

2 李占全.冠状动脉造影与临床[M].沈阳:辽宁科技出版社,2001.

科学引领 关爱老人

12月24日,由北京市科学技术协会主办的科学引领健康——关爱老年人系列活动在北京举行,本次活动由北京科技咨询中心与南苑社会福利中心共同承办,北京心理卫生协会、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朝阳医院等协办。

上一篇:企业环境战略分析下一篇:有机液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