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爱的阳光范文

2024-05-09

关爱的阳光范文(精选5篇)

关爱的阳光 第1篇

一、创设情境,提高语文学习兴趣

对于特殊学校,弱智儿童依然是学习的主体部分,只是注意力不够集中,学习更加被动。为帮助其提高学习积极性与主动性,让其自觉地加入到学习中,必须给予他们更多的爱心与关心,通过为其打造生活化的环境,让弱智儿童在生活环境中进行学习,以此不断提高学习动机与兴趣。

例如:在《水果》这篇文章教学中,先在课前为学生准备好新鲜的西瓜、桃子、葡萄等实物,将教师设置成“水果超市”,这样一堂有趣、生动的语言课就展现在学生面前,然后再带领学生观看水果颜色,尝尝味道,并且引导他们说出水果的味道与颜色,最后通过《奇妙的口袋》这个游戏,让学生从事先准备好的口袋中挑出水果,同时告诉大家摸出的水果的颜色,味道怎样,让学生更加兴奋。如此,弱智儿童不仅掌握了“……的颜色是……,味道是……”的句式,同时也对这些水果留下了印象。

二、提高自身体验

体验学习要求注重参与,在学习期间,不仅需要大脑进行思索,还需要用眼睛看、耳朵听、嘴巴说话、双手进行操作,通过亲身感受与经历,带领学生感悟心灵。在这期间,老师要有足够的爱心与耐心,带领学生参与到动手实践中,以提高感性认知,丰富表象,最后达到开启思维的目的。

例如:在《会变的影子》一课中,先将竹竿立在操场中。早晨,带领学生观看竹竿影子长度,同时让学生对竹竿进行标记,注明竹竿影子位置;中午,再让学生观看影子是否存在变化,有何变化,再次用粉笔进行标记;傍晚时,再一次观察影子变化,并且标注影子位置。最后,再让学生观察影子一天的变化,这样就能迅速知道影子的变化规律,它是随着时间推移而改变。通过上述操作,学生不仅对影子知识有了一定了解,同时也很好地突破了教学重难点。

三、联系生活,提高想象力

在语文教学中,针对弱智儿童的不足,老师必须借助儿童经验知识,从他们熟悉、做过或者经历过的生活着手,找出相似的部分,然后再对不同点进行区分,将抽象概念具体化、生动化,以此帮助他们提高想象力,更好地认识新事物。如:在学习《立交桥》这一课中,对没有见过立交桥的弱智儿童而言,立交桥属于抽象的物体,如果单纯依靠老师的讲述与插图很难达到效果,同时学生也会认为抽象,难以想象立交桥的具体样貌。对于这种情况,在课前,先让学生发问:立交桥到底是什么样子?一些学生回答:建立在水上,桥墩也设置在水中,而桥下主要用于行船。然后再让学生对比脑海中的桥与插图中的桥的区分,学生会说:课文中的桥没有水,桥墩位于地面,桥下有来往行人与车辆行驶。在比较中,学生脑海中就对立交桥有了比较清楚的认识。

四、模拟表演,弥补缺陷

之所以要让弱智儿童接受现代教育,是为了让他们更好地适应社会生活,所以在学习活动中,老师应创设机会带领他们接触社会,学会怎样交往,同时结合不同的课程内容,模拟生活与学习空间。例如:在学习《买练习本》这一课中,先把学生带到校园内部的小店内,让他们观察购买言行,然后老师扮演营业员,由一个弱智儿童扮演购买人员,结合文中所提到的内容进行实地演练;然后再让学生亲自扮演营业员,班上其他同学轮流扮演购买者,并且模仿购买者的动作与言行,学会和阿姨礼貌地对话,老师在旁边指导。对于有语言障碍的学生,用爱心与细心进行辅导,以及时纠正语言缺陷。在模拟表演中,学生对购买过程有了一定的了解,不仅能自行购物,同时也培养了礼貌用语,在掌握待人接物的同时,弥补言语缺陷和社会行为的不足。

五、增强实践活动

众所周知,图画具有生动、鲜明、益于感知、直观等优势,它能让人快速跳出直接认识的局限。引领学生正确作图,可以更好地理解语言文学与各种知识,从而提高学习效果与教学效率。在弱智儿童语文教学中,可以从以下几个领域着手:

1. 引导学生进行读读画画,领略课文内容

在《春天的颜色》一课中,描述的是:小草看到蓝天就认为春天也是蓝色的,蜜蜂看到红色的鲜花认为春天是红色的,小羊看到草地认为春天是绿色的,蚯蚓看到金色的种子认为春天是金色的,燕子站得很高,它说春天的颜色很美,就像一幅多姿多彩的山水画。在课文的第一自然段的问题是:春天是什么颜色?此时指导学生以朗读为条件,在纸上画出来,以引导思考,激发学习兴趣。在以下的自然段中,指导学生画出燕子、小草、花朵、蜜蜂、小羊、种子等,画完之后,让他们欣赏自己的作品,同时回答春天由哪些颜色组成,这样学生就会一起回答春天的颜色很美,如同一幅多彩的山水画。这种教学,在学生动口动手的同时,用实践活动辅导老师教学,不仅学生学习轻松,老师的教学也很愉快,收到了很好的教学效果。

2. 引导学生读读画画,领略课文重难点

在《雷雨》一课中,重点是引导学生掌握雷雨前、中、后的景象,在阅读课文中,可以先结合第一部分,画出雷雨景象,再引导学生朗读雷雨句子,画出大雨点,这时再引导学生提问:图中的景象,具体是哪些景象?学生回答:图中是雷雨景象,并且雨很大,雨前和雨后景象存在很大差异。天亮后,天空挂着彩虹,于是又指导学生画出彩虹、太阳灯,这样学生就能真正感受到雨后的美丽,然后与雨前进行对比,通过作图,以达到提高学习兴趣,掌握重难点的目的。

关爱留守儿童 播撒爱的阳光 第2篇

随着生活的质量渐渐提高,生活得压力也逐渐加大。为了家庭能够解决温饱和奔向小康,有好多的人开始了外出打工的生活。一方面为了生活,一方面为了家里的经济,只有先放下家里的小孩,外出挣钱,为孩子的学业家庭的生活而艰苦奋斗。

留守儿童问题是近年来一个突出的社会问题。随着中国社会政治经济的快速发展,越来越多的青壮年农民走入城市,在广大农村也随之产生了一个特殊的未成年人群体——农村留守儿童。留守的少年儿童正处于成长发育的关键时期,他们无法享受到父母在思想认识及价值观念上的引导和帮助,成长中缺少了父母情感上的关注和呵护,极易产生认识、价值上的偏离和个性、心理发展的异常,一些人甚至会因此而走上犯罪道路。

解决农村留守儿童的问题,我们不应看作只是农民工自身和农村的问题,而应是全社会的共同责任,政府应发挥制度优势的作用,为留守儿童创造享受教育和健康成长的环境和空间。要充分重视和发挥学校教育的优势,让留守儿童在校园中得到更多的关爱和帮助;增加社区家长学校中针对留守儿童家长的教育项目,改变外出父母及监护人的教育方式及观念;充分发挥社区对留守儿童的监护和教育作用;提倡在农村社区建立一些生产和生活的互助小组;充分发挥扶贫机构或非政府组织的作用,开展综合扶助留守儿童的项目工作;增加社会各界对留守儿童问题的关注;城市农村劳动力的用人单位应为务工人员与留守儿童的联系创造方便条件。

我们在村委会的帮助下,对部分留守儿童进行家访,这是我们与留守儿童及他们现时监护人直接面对面交流的大好机会,在与这些儿童的交流中我看到了他们对父爱母爱的渴望,他们最常说的就是能够像其他孩子一样在父母身边。过多的忧虑使他们过早的缺去或失去了童真,他们自我觉得与其他孩子是不平等的,有的甚至不知道父母是什么概念。在与他们现时监护人的交谈中我得知这些小孩平时贪玩,功课作业基本无人监督,他们作为现时监护人也没什么办法,自己有小孩,也需要干活,或者年事已高,有心无力。我觉得这不单单是这部分留守儿童出现的问题,是全社会留守儿童的一个缩影,需要我们高度重视,儿童是祖国的未来,他们的健康不仅体现在身体,更体现在心理。

我跟着我的团队,走去走访。看了才真正体会到,城市的小孩与向下的小孩就是完全的不一样的。城市的孩子干净整洁,但是也只是温室的花朵;乡村的孩子谁没有整洁的外表,但是他们快乐着,因为他们自由。这就是城乡之间的区别,包括环境,更包括孩子。面对着我们走进他们的世界,他们明显没有城市孩子的自信,有意识的抗拒。但是我们花了心思去与他们游戏,与他们说话,他们才慢慢的接纳我们这样对于他们来说是城市来的大哥哥姐姐们。可他们不知道,我们有多少人也是从他们的年纪里走出来的。他们的心思我们懂——他们缺少了一种关爱。

在交流中我们也了解到了这帮孩子很想像电视里面那样,爸爸妈妈带着去玩,特别是六一儿童节那天,这是专属于他们的那一天。而不是学校就放假一天那么简单。可惜有的孩子父母不在身边,家里的老人更不可能会陪着孩子玩(指大部分)。城里面会有的孩子父母带来广场或者去吃大餐,玩个痛快。也会有的孩子默默地在家看喜洋洋度过。而村里的孩子最快乐的地方就是田里地里和河边。慢慢的他们缺少了一种特殊的关爱。从而会使一些孩子变得叛逆和过度调皮。这将是对孩子们的一种慢性的心理破坏。所以我们从家里的长辈入手开始我们的第二项活动。

经过我们进行调查,并进行统计。我们这次更加的深入到了村民们的生活中,我们划分区域分工合作,随机调查,调查只是一种形式,我们有机会便会与他们拉家常,感受他们几十年来的生活变化从他们的口中读出他们历经的沧桑,从他们的眼神中读出他们生活的喜怒哀乐。这次调查也非一帆风顺,有部分村民还是不了解我们的目的,对我们还有排斥的心理,我也尽所能去化解他们的这种心理,这对我也是一种考验与磨练,用我所学的的知识去解释给他们听,这样不仅锻炼了我的表达与应用能力,也锻炼了我人与人之间的沟通能力。在我们的努力之下,问卷调查终于如期完成。这既有我自己的努力,也有我们团队的分工协调,我不仅更加深刻认识到知识的作用,也感受到团队的力量。

让关爱成为留守儿童心底的阳光 第3篇

关键词:留守儿童;关爱;对策

中图分类号: G4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3-1069(2016)31-70-3

0 引言

在我国当前社会上存在这样一个特殊的群体:他们的父母为了生存到外面的城市进行打工,以辛苦的劳动换取一定的家庭收入,在改善家庭经济情况的同时也为社会的和谐建设贡献了一定的力量,但是他们却留在了农村的家里,基本上没有时间和父母相处。其实在我国内地城市也存在这样的现象,部分家庭的父母外出打工,而在这些家庭中本应该享受父母关爱的孩子集中起来就成为特殊的群体——留守儿童。

相关权威调查反映,在我国,现阶段农村地区的留守儿童总数已经超过了5800万人,并且其中有57.2%的留守儿童只有父母的一方外出打工,有42.8%的留守儿童父母全部外出打工。在这些留守儿童中有79.7%左右孩子的与爷爷奶奶或者外公外婆等长辈生活,也存在13%左右的儿童被家长托付给亲戚和朋友抚养,甚至存在7.3%的孩子处于无人监护状态。

今年全国两会新闻发布会上,新闻发言人傅莹说,如何保障和保护留守儿童是中国社会的一个痛点。的确,留守儿童问题已经成为当前我国一个非常突出和棘手的社会问题。对于留守儿童问题我们不能仅仅依靠“运动式”的方式排查解决,更不能在政策层面上继续“头痛医头、脚痛医脚”。我们亟须转变理念,以关爱为切入点,从长远和根本上统筹解决留守儿童问题。

1 留守儿童问题根源为城乡差异下的“机会不均等”

我国在解决留守儿童问题上一直未能从“机会均等”的角度全面思考,也没有形成政策合力,导致这一社会问题渐趋严重,日益凸显。

主要存在以下四个方面的因素:

一是认识上的局限,认为留守儿童问题仅是生活或上学问题,并未从深层次意识到“机会均等”对于根本解决留守儿童问题的重大意义。

二是尚未形成针对留守儿童“机会均等”的综合性政策,部门“单个作战”现象明显,配合不力,更没有“一揽子”关于教育、就业、医疗卫生、社会保障等等的政策配套措施。

三是缺乏推动留守儿童“机会均等”政策的有效载体,未能充分发挥农村社区的作用,且存在资源不聚焦,服务不配套的现象。

四是社会组织、市场主体和社会公众在参与推动留守儿童“机会均等”的政策中积极性不够,能力不足,同时缺乏政策引导。

2 当前留守儿童的现实状况和存在的主要问题

由于受到现实条件的制约我国留守儿童大多数与祖辈一起生活,父母监护教育的能力不足,在一定程度上对留守儿童的健康成长产生了不良影响。相关调查研究显示,在农村地区部分家庭中父母外出打工后,一般无法与孩子进行及时的沟通和交流,隔代教育效果相对较差,导致留守儿童群体内部存在一定的亲情饥渴问题,心理健康状况较差,对儿童的学习和发展都产生不良影响。具体来说就是在亲情缺失的情况下,留守儿童表现出内心封闭、自卑懦弱、性格内向以及感情冷漠方面的问题,在与其他人进行沟通和交流的过程中也往往缺乏主动性,甚至容易冲动,即使极小的问题也容易上升为打架斗殴,严重限制了儿童的健康成长。

具体来说,我国社会上留守儿童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

2.1 比例超高

从对2000年“五普”资料进行分析可以发现,中国社会上的留守儿童超过了5800万人,并且14岁以下的未成年留守儿童占比例相对较大,已经超过了4390万人,特别是在一些农村劳动力输出较大的省份,留守儿童在当地所有儿童中所占比重已经明显超过了18%,达到了18%-22%的区间范围内,并且这部分儿童父母双方一般都外出务工,无法与父母生活在一起,这直接造成由于人口不合理流动所造成的留守儿童问题已经成为我国社会重点关注的问题,严重威胁着社会的和谐稳定。

2.2 监护力度不足

调查研究统计,我国存在80%以上的留守儿童与祖辈或者亲友生活在一起,接受祖辈或者亲友的监护,但是这类监护人一般无法良好的监督儿童的学习,对他们进行辅导和监督,再加上农村地区办学条件的限制,农村基础教育阶段教师也往往无法针对留守儿童展开特殊的关爱和教育,不仅造成学校和家庭教育之间存在间隙,也导致留守儿童在监护力度不足的情况下出现了厌学和逃学情况,不利于留守儿童发展。

2.3 抚慰不足

留守儿童家庭中父母一般处于长期外出状态,儿童对父爱和母爱的情感需求无法得到满足,出现心理问题也不能得到及时的疏导,导致部分留守儿童不仅存在心理问题,甚至由于行为习惯不良极易出现道德失范或者行为失控问题,威胁儿童的成长和社会的和谐。

2.4 缺乏照顾

留守儿童家庭中家长的监护责任无法得到贯彻落实,实际监护人缺乏安全防范意识,而儿童自身防护能力又相对较弱,造成部分留守儿童极易受到外界的伤害,甚至成为不法分子的袭击目标。据公安部门的调查研究显示,在近几年我国被拐卖的儿童中,处于第二位的就是留守儿童。此外,留守儿童中女性儿童性侵害也是留守儿童缺乏照顾的重要表现,对儿童成长产生严重不良影响。

2.5 心理问题

心理问题是当前关爱留守儿童工作中最需要重点关注的问题,只有改善当前留守儿童长期无法得到关爱、无人监护的现状,才能够避免留守儿童心理问题的出现,促进儿童健康成长。一般来说,当前留守儿童心理问题主要表现在他们在家庭或者学校中极易出现部分与其他孩子不同的行为,并且这些行为往往会超越道德和法律对儿童的限定底线,严重影响儿童的健康成长。

2.6 学习问题

由于留守儿童一般无法接受父母双方的直接教育和引导,导致留守儿童往往无法受到学习方面的监督,甚至存在部分留守儿童学习和受教育处于无人过问状态的情况。这一问题的存在造成部分学生对学习的重要性认识不足,他们往往将主要精力放置到玩耍和生活中,在不接受充分教育和指导的情况下,各类超越道德底线的行为在学生身上出现,对孩子的学习状况产生了更为不良的影响。由此可见,学习问题也是当前我国社会上留守儿童存在的主要问题,应该受到一定的关注。

2.7 生活问题

生活困难是当前我国农村留守儿童家庭存在的普遍性问题,在经济条件的限制下,农村地区的留守儿童往往只能够在极度节俭的状态下维持简单的温饱,甚至一旦儿童出现疾病,也只能采用传统的民间方式治疗,一般没有能力到医院中就医,甚至部分儿童只能选择硬“扛”。这一问题的存在导致留守儿童过早的承担起家庭的负担,不仅对儿童的健康造成影响,甚至致使儿童对人生存在错误的认识,不重视学习而过于关注生活条件的改善,造成部分留守儿童为了摆脱经济困境而过早的承担劳动任务、选择错误的生活方式等,不利于留守儿童的健康成长。

3 儿童成长“关爱”政策的国外经验借鉴

发达国家虽已不存在较明显的留守儿童的问题,但其在推动解决学前儿童成长“关爱”问题上,采取了一系列综合性的政策措施,值得我们参考学习,主要经验为以下几方面。

一是认为学前儿童成长“关爱”问题是一个综合性的社会问题,认为“关爱”应包括儿童教育、医疗卫生、家长就业、心理健康等诸多方面。也就是说导致儿童贫困和社会排斥的原因是多样化和多层次的,具体表现为:“缺乏教育机会”“家庭收入较低”“医疗卫生服务不均等”以及“住房环境差”等因素。比如,美国从20世纪60年代所推行的“开端计划”提供四个方面的综合性服务:儿童教育与发展服务、家长参与服务、健康服务、职员素质提高服务。

二是以社区为单位,建立“儿童早教中心”,为社区居民提供涉及早教、医疗、家长就业培训、心理健康服务等“一站式”的基本公共服务。特别是帮助处于相对弱势的社区儿童,能够在成长初期获得在智力、情感和身体发展等方面更为公平的机会,为以后适应社会竞争环境打下良好基础。比如,英国从20世纪90年代开始实施“确保开始”政策,在国内所有社区中建立了“儿童早教中心”,提供综合性的“一站式”立体化服务。

三是强调政府部门间的精诚合作,通过对绩效目标体系的管理方式,最大限度地克服部门本位主义,推动涉及学前儿童成长“关爱”的各项政策形成合力,克服相互扯皮的现象。比如,英国通过绩效目标体系推动负责教育、就业、医疗卫生、体育、社会保障等部门形成制度化的合作机制。

四是确定“合作性”“以顾客为中心的服务”、“监督和质量控制”和“儿童尽早起步”方面的基本运行原则。其中,“合作性”原则重点关注将更多的市场主体、社会大众以及社会相关组织积极纳入到公共服务体系的建设工作中,从而在地方政府部门的支持下为社会提供高质量的公共服务;而“以顾客为中心的服务”高度重视公共服务的权利应该逐步向公民转移;“监督和质量控制”工作的作用在于能够对政府在保证公共服务质量工作中所发挥的主导作用加以确认;“儿童尽早起步”则明确提出应该高度重视为儿童的初步成长创造公平的环境。

4 统筹推进解决留守儿童问题的对策建议

留守儿童问题是伴随工业化、城镇化进程和劳动力转移产生,并将长期存在的社会问题,解决好这个问题,关系到未来人口素质和劳动力的培育,关系到农村经济和社会的协调发展,也关系到社会稳定和可持续发展。

4.1 确定实现“关爱”的政策原则

解决留守儿童问题需要统筹综合推进,建议确定“尽早起步、以留守儿童为中心、合作性和质量监管”的政策原则。“尽早起步”明确留守儿童早教的重要性,推动“留守儿童”免费的半日制学前教育或全日制保教一体的服务,积极创办“农村留守儿童托管家园”“农村留守儿童关爱中心”等为他们提供营养保健、口腔卫生、心理保健和社会服务等一系列保障措施。“以留守儿童为中心”明确政策的出台应结合实际情况,以最有利于提升留守儿童关爱为政策制定和实施的中心。“合作性”明确解决留守儿童不仅需要政府相关部门间的制度性合作,也需要政府与市场主体、社会组织和公众的共同合作。“监管质量”明确需要建立一套科学的评价机制推动此项工作的进行。

4.2 继续深化户籍制度改革

留守儿童问题与我国长期形成的户籍制度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因此要继续深化改革,统筹推进户籍制度改革和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不断扩大教育、就业、医疗、养老、住房保障等城镇基本公共服务覆盖面。特别要强调解决农民进城后的基本公共服务,包括就业、子女教育、社会保障、养老、住房保障等问题。这将为解决留守儿童问题提供一个良好的基础。

4.3 发挥好社区的主导作用

推动儿童成长“机会均等”最为有效的载体在社区,因此,我们必须重视社区作用的充分发挥。建议国家发改委将“儿童之家”“儿童快乐家园”等相关儿童、家庭支持服务的内容纳入“农村基层综合公共服务平台统筹发展规划中,依托社区公共服务平台为包括留守儿童在内的农村儿童提供服务和管护,并加快推进到2020年,90%以上的城乡社区至少有1所为当地儿童及其家庭提供游戏、娱乐、教育、卫生、社会心理支持和转介服务的“儿童之家”。同时,还要积极整合和发挥社区的学前教育机制、卫生机构、早教中心等资源,实现优势互补,并由社区统筹规划。

4.4 制定有约束力的部门协作机制

目前,我国还没有形成针对留守儿童问题的综合性政策目标,更没有的绩效目标考核体系,将涉及留守儿童教育、家长就业、医疗卫生、社会保障、社区建设等统筹兼顾纳入同一具有约束力的部门协作机制。建议国务院办公厅牵头,联合国家发改委、财政部、民政部、教育部、卫计委、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以及妇联和共青团等组织形成专门解决留守儿童问题的联席工作会议,从财政、教育、医疗卫生、家长就业等方面科学合理设定政策目标,形成政策合力。具体还建议民政部联合相关部门共同出台关于建立健全农村留守儿童关爱服务体系的指导意见,统筹协调推进农村留守儿童关爱服务工作;将农村留守儿童关爱服务阵地建设纳入农村社区建设整体规划,通过向社会组织购买公共服务等方式,设立公益岗或聘请专业社工,为留守儿童等特殊困境儿童和家庭提供支持服务。建议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进一步完善公共就业服务体系,着力建设县级农民工综合服务中心,为返乡就业创业的农民工提供政策咨询、就业指导、技能培训、劳动维权、社会保障等一站式服务。探索农民工社会保障、探亲休假等制度。建议教育部门进一步加强农村寄宿制学校建设,优先满足留守儿童住宿要求;积极推进城乡义务教育一体化和均衡化发展,保障农村留守儿童能够与城市儿童均等享有教育资源和服务。

4.5 配套相应的公共财政体制

一是厘清针对留守儿童教育、家长就业、医疗卫生、心理健康等的现有公共财政资金,围绕留守儿童“关爱”政策进行公共财政资金整合和重新配置。

二是明确推进留守儿童“关爱”政策过程中央与地方的事权与支出责任,共同统筹资金,既要考虑中央政府的财政承受力,又要发挥地方政府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4.6 推进政府、市场与社会组织的多元协作

推动留守儿童“关爱”问题的解决要积极听取公众意见,主动形成政府、市场、公众的多元参与机制,方能获得行动“最大公约数”效应。

一是引入社会组织和市场主体提供儿童心理健康辅导、医疗卫生等服务,满足儿童成长所需的基本需求。比如在农村发展各类社会组织,如“关爱留守儿童社工服务站”“留守儿童托管中心”等,在这些社会组织中引入专业社区;还可以通过社会组织实施留守儿童家长及监护人培训;提供留守儿童亲情电话和心理健康辅导等服务。

二是应重视通过市场主体和社会组织推动家长参与和对家长的教育,通过为家长提供相关的知识和经验,使家长能够正确地教育孩子、改善家庭的经济状况,为孩子的发展创造一个有利的环境。

关爱就像阳光 第4篇

六年级  范学秀又是一个星期天,我钻出被窝,深了一个懒腰。突然,我听到了沉闷的鼾声,发现爸爸妈妈正在熟睡。看到他们睡的正香,我喃喃地说:“今天是星期天,是该让爸爸妈妈好好的休息了,我准备给他们一个惊喜。”我穿上衣服,带上钱,便悄悄地流出房门。下了楼,刺骨的寒风不禁让我打了一个寒颤。对呀!我怎么忘记现在是冬天了。我懊恼地想:“比起刺骨的寒风,还是暖暖的被窝比较舒服。”我拉进衣服,继续前进着,可是,呼啸的寒风偏要和我作对,有的从袖口钻进来,有的从领口钻进来,我打了一个喷嚏,感觉得天实在是太冷了。终于到了小吃店,我捂着冻得通红的脸蛋,喘着粗气走了过去。我点了几道小吃,让阿姨给我打包。阿姨一边打包,一边问:“你的爸爸妈妈呢?“我说:”今天是周末,我想让他们睡个懒觉,我是一个人来的。”阿姨把食物递给了我,我结了账,就走了。刚出门,寒风就跑了过来,向我示威。渐渐地,我觉得手中的食物开始变凉了。“怎么办,凉了就不好吃了。”我自言自语的说道。我急的像热锅上的蚂蚁。有了,我想了一个办法。我掀起了衣服,将袋子里的食物往里塞,这样做到保暖,食物就不会变凉了。我加快了步伐,向家中走去,终于到家了,我无力的靠在墙上,用手敲门,刚把食物放下,就看到爸爸妈妈。妈妈看见我冻得通红,连忙把椅子上的衣服披在我的身上。生气的说:“你去哪里了?怎么出门也不告诉我们一声。这么冷的天,万一冻感冒了怎么办?”爸爸附和着:“就是,快进来!”说着接过我手中的袋子,将袋子放到桌上。爸爸看了看对我说:“原来你去买早餐了!”我点了点头,“难道你们不知道我去买早餐了吗?”我反问道。妈妈温和的对我说:“对不起,宝贝,我们错怪了你。”说完,把我搂在怀里。就像一首歌里所唱到的:“爱,因为在心中,平凡而平庸。爱,不一定轰轰烈烈,也不一定要震撼世界……”它只要有互相关爱的心,就会让人总感觉到处处是暖暖的,甜甜的。(777个字)

爱在阳光下,关爱艾滋遗孤 第5篇

长期以来,VMware把履行企业社会责任与积极回馈社会作为企业发展的重要目标。VMware基金会秉承“服务、学习、激励”的精神,一直践行公民慈善,与智行基金会共同合作打造春季学期在线课堂,举行“艾滋病日”公益活动,以及联合举办夏令营活动(今年的夏令营活动将于7月27日在京举行)等项目。今年4月,VMware首席执行官帕特?基辛格还带领来自全球各地的600多名公司员工为守护世界文化遗产——北京八达岭长城做贡献,包括重修破损城墙、翻新栏杆、种植绿树。

在捐赠活动现场,VMware全球副总裁、大中华区总裁郭尊华先生表示:“积极履行企业社会责任与回馈社会是VMware长期坚持的企业原则。VMware首席执行官帕特基辛格更是每年都将其个人收入的大部分捐出,用于支持公益慈善事业的发展。在全球CEO的带领下,VMware中国全体员工长期坚持服务当地社区,不计回报的为当地公益慈善事业贡献财力、物力和人力。此次资助艾滋遗孤,是希望可以借由这种善举帮助孩子们获得健康的心灵,享受平等的教育资源,通过知识改变命运,未来成为有用之才,从而回馈社会,继续将这种善举延续下去。”

此次公益活动,不仅彰显了VMware对中国市场的关注与重视,更显示出VMware坚定履行企业社会责任、助益社会福祉的态度。任何一家卓越的企业,都应该以推动社会进步作为公司的价值观。VMware在履行企业社会责任、提供公益服务的同时,还一直致力于推动云计算技术在中国市场的普及应用,希望帮助中国进一步建设云计算平台。作为全球云基础架构和移动商务解决方案的领导厂商, VMware致力于提供创新软件,支持科技企业成长发展,助其完成数字化转型。

VMware于2014年宣布未来五年将在中国投资10亿美元,专门用于中国市场的技术开发和创新,并成立了VMware亚洲研究院。VMware亚洲研究院旨在通过与中国学术界、开发者、开源技术及合作伙伴社区展开合作,拓展多样化技术创新。在教育领域,VMware也与清华大学、上海交通大学等一流高校展开合作,培养了大批的云计算人才。未来,VMware将一如既往地扎根中国,与中国企业共成长。

上一篇:财税发展下一篇:企业主体结构性矛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