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慧从动作开始

2024-05-12

智慧从动作开始(精选4篇)

智慧从动作开始 第1篇

2010年, 在信息化“十二五”规划中, 浙江大学提出“智慧校园”的概念。这幅蓝图描绘的是:无处不在的网络学习、融合创新的网络科研、透明高效的校务治理、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方便周到的校园生活。智慧校园具有三个核心特征:一是为广大师生提供一个全面的智能感知环境和综合信息服务平台, 提供基于角色的个性化定制服务;二是将基于计算机网络的信息服务融入学校的各个应用与服务领域, 实现互联和协作;三是通过智能感知环境和综合信息服务平台, 为学校与外部世界提供一个相互交流和相互感知的接口。北京师范大学黄荣怀教授提出的智慧校园概念则主要将“利用包括物联网、云计算等新兴技术与教育教学过程融合, 最终实现对教育教学模式的转变”作为智慧校园的概念核心。

朝阳区在实践智慧校园建设的同时, 逐步形成了自己的理解和思路。

首先, 建设智慧校园, 在物理层面上教室的形态需要进行必要的改变。这是由于未来以教师讲授为主的教学模式将越来越少, 以学生自学为主导研究性学习甚至颠倒课堂的教学模式越来越受到重视。这些学习模式更加侧重于学生的研究与师生、生生之间的互动, 培养学习能力而非单纯的知识掌握成为教育的新目标。

其次, 智慧校园应当对学生的学习过程有相对完整、全面的记录, 并应当能够智能地辅助学生的学习, 从而对学生的个性化学习提供技术支撑、对学生的过程性评价提供数据支撑。智慧校园中的教师和学生习惯于信息化的学习和工作模式, 从而使得所有数据与资源能够被自然地采集而非被动地录入到系统中, 信息化的使用变成一种自发的行为与工作习惯。

再次, 智慧校园应当在时空上继数字校园概念之后进一步进行拓展, 利用包括物联网传感器、智能终端等技术, 将学校服务推送到学生、家长身边, 实现学校资源与社会资源的结合, 充分利用社会的力量辅助教育, 在根本上摆脱目前技术进步领先于教育的现状。

基于上述三点, 北京市朝阳区将通过在现有数字校园学校中选择使用效果较好, 校长有意愿、有想法推进信息化与教育工作的学校开展智慧校园试点工作。在智慧校园试点工作的设计上, 主要考虑以下三个方面。

首先, 智慧教室的建设作为智慧校园中的重要基础设施不可或缺。第一, 随着平板触控电脑的推出与快速普及, 集成平板电脑的智慧课桌将取代学生的传统课桌。第二, 基于物联网技术实现对于教室内部的温度、湿度、亮度自动调节, 从而保障教室在物理和化学方面适宜学习。第三, 在教室的物理摆放设计过程中, 应注重学生的群体性交流与研究型学习的需求, 以团队合作模式开展学习为主要形式。第四, 包括远程视频互联、高速有线与无线网络的提供将作为像水电一样的必要基础设施出现在教室中。

其次, 作为智慧校园的中枢与大脑, 由数字校园管理平台基础发展而来的智慧校园系统, 不但能够实现相对基础的数据处理、分析功能, 更应该利用各类数据的分析结果, 对包括教师、学生、家长在内的教育参与者进行反馈, 实现如按照教师所教年级、学科以及教学进度提供资源推送服务, 并按照教师对于资源的使用习惯、不同用户的教学习惯, 在后续过程中更加精准地完成教学资源的推送服务。对于学生, 则通过对包括学生各类测验等获得的数据与知识点对照分析, 自动为学生提供相应的针对性强的练习试题。按照家长所关心的不同方面, 在将学生在校情况反馈给家长的同时, 还能够基于海量数据关联分析, 就学生有关表现可能出现的后期影响提供提示与解决建议。

最后, 作为智慧校园的参与主体, 教师和学生教与学的模式将发生根本的变化。他们都需要适应新的信息化的教学方式, 学生要利用包括在线学习在内的全新学习手段, 通过自主探究式的学习方式, 将知识还原为过程, 从而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与知识掌握程度, 实现学而不忘的效果。这些方式的转变, 将各项工作都基于信息技术所带来的各类应用实现, 各类数据、生成性资源被自然地记录到智慧校园系统中, 从而在将来为准确地把握教学过程中各类问题的相关性提供海量数据。

智慧从动作开始 第2篇

课程背景:

世界卫生组织(WHO)近年对影响人类健康的众多因素进行了评估,结果表明:遗传因素居首位,为15%,膳食营养因素的影响仅次于遗传,为13%,远高于医疗因素(仅8%)的作用。著名的维多利亚宣言提出健康生活方式的四大基石——即“合理膳食、适当运动、戒烟限酒、心理平衡”,居于首位的就是合理膳食。中华民族自古就有“寓医于食”的传统,食疗养生的理念被人民群众广泛接受。“饮食者,人之命脉也”。则是明代医药学巨匠李时珍对膳食营养的健康作用所做的高度概括。作为智慧养生的第一步,本课程就从饮食健康开始。

课程目标:

1、帮助学员了解健康与养生的概念与关系

2、帮助学员理解饮食养生的要点

3、帮助学员掌握当令饮食养生的方法

课程设计:

1、培训时间为3个小时

2、培训形式以理论讲授为主 主训导师:郭笑雪(简介略)

课程大纲:

一、健康与养生

1、世界卫生组织的健康定义

2、现代人亚健康与疾病分布情况

3、健康与养生的关系

二、饮食养生与饮食治疗

1、健康的饮食结构解说

2、饮食养生原则

因时、因地、因人、因病安排饮食

3、不同体质的饮食养生要点

阳虚、阴虚、痰湿、湿热体质的饮食养生要点

4、合理膳食与“三高”预防

高血压、高血糖、高血脂的饮食要点

5、学会辨析家族饮食习惯有助于健康生活 三、四季饮食养生之夏末秋初饮食养生

1、饮食饮食分四季

2、夏末秋初的饮食养生要点

3、夏末秋初要预防腹泻

四、养生智慧从点滴做起

1、现代人饮食养生最大的挑战是体质东方化饮食西方化

2、健康生活应具备“天人合一”的整体观

3、有健康才有一切

智慧从动作开始 第3篇

你也许会问,动作等于智力吗?不是的,但动作是构成儿童智力活动大厦的砖瓦。对于0到3岁的儿童来说,动作和感知觉在他们认识世界的过程中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尤其是对于一岁左右的孩子来说,他们还听不懂语言,不能依靠成人的语言指示认识外界的事物,他们是依靠动作和感知觉来认识事物的。他们必须亲自去看一看、听一听、尝一尝,亲手动手触摸、摆弄,才能知道物体的特点和属性,他们所谓的“解决问题”也是靠动作来完成,而不能在头脑中依靠表象和语言进行思考,心理学家把这种思维称为“直觉行动思维”。在婴儿阶段,他们动作的发展还不完善,有些婴儿还可能因各种各样的原因,动作存在不协调的现象,这就更需要及时的训练,促进双手之间、双脚之间、眼睛与手脚之间的协调。动作的灵活性必然促进大脑的灵活性的发展,进而促进婴儿智力的发展。如果儿童的动作发展不协调,又缺乏丰富的环境刺激,就会造成感觉统和能力的失调,即大脑不能对来自各种感觉通道的信息进行有效的加工整和,也不能有效地协调身体运动器官的活动。研究表明,感觉统和能力失调的儿童往往存在着注意力不集中、学习有障碍和人际交往等方面的困难。因此,在婴儿时期,为他们提供丰富多彩的环境,组织有趣的活动可以激发孩子活动的积极性,锻炼身体动作的灵活性,进而促进大脑的发育成熟。而对于婴儿阶段的孩子来说,妈妈和孩子一起活动更具有意义。此时,正是形成母子依恋的时期,母亲和孩子在一起,母亲就好比是孩子的安全基地,有母亲在场,孩子活动的积极性更高,活动更有效。与此同时,母亲与孩子在一起活动也能加强亲子之间的情感连接,促进亲子关系的发展。

在训练孩子感知和动作发展的时候,还可以有意地训练他们自我控制的能力。例如,在和孩子一起游戏时,妈妈可以对孩子提出一些要求。如让孩子做事时等一等,不能随心所欲;孩子喜欢某种玩具,也可以不立即给他,这叫“延迟满足”,这是日后自我控制能力发展的基础。你看,在发展孩子智力的同时,他的非智力因素不是也发展起来了吗?这真是一举两得,何乐而不为呢?

智慧之泉,从这里开始流淌 第4篇

关键词:规律;猜想;验证

在小学数学教学时,我们经常会发现一些数学规律。其中,有一些规律是学生一眼就能发现的,还有一些规律是很难看出来的,要通过深入研究,才有可能被发现。下面笔者就以在教学《用计算器探索规律》时的一道特定结构的计算题为例,与大家分享课堂中带来的意外收获。

一、观察比较,小组交流

在苏教版四年级下册《用计算器探索规律》中有这样一道练习题(如图1):

先用计算器计算左边两题,再直接填写右边两题的得数。

29×101=_______ 73×101=________

54×101=_______ 96×101=________

图1

学生在计算后,教师引导学生先观察这一组算式,小组交流它们之间的规律。

29×101=2929 73×101=7373

54×101=5454 96×101=9696

师:大家说一说你都发现了什么?

生1:这一组算式有规律,从结果来看,它是第一个乘数的两次重复。

生2:从乘数来看,其中有一个乘数很特殊,都是101,所以结果才会特殊,出现了两次重复。

生3:除了一个乘数是101外,另一个乘数是随机的,任意的。

生4:另一个乘数也很特殊,它们也有相同的地方,它们都是两位数。

生5:我又举了一个例子,34×101=3434。

生6:还有……

生7:我发现一个两位数乘101,它的积是这个两位数的重复。

(很意外的是,学生能从多个角度进行观察、比较、分析,猜想“一个两位数乘101,它的积是这个两位数重复”,并反复进行验证,从一般到特殊,得出这个规律。)

二、顺势延伸,大胆猜想

生1(偷偷地尝试):我发现三位数乘101,也有规律,123×101=?

生2:结果可能是123123。

生3(用计算器计算后):不对,应是12423。

生4:有规律, ×101=12423。

生5:再举例,173×101=?,用计算器计算后结果是17473。

生6:发现规律了,结果的中间数是4,前边是这个三位数的前两位,后边是这个三位数的后两位。

师:再举例,562×101=( )。

生7:结果应是56462。

生8:验证后是56762。

生9:中间的数是7,可能是5与2的和。如:123×101=12423,173×101=17473,这两题的结果中间的4有可能是两头的数的和。

生10:再举例,137×101=13837,…验证后发现符合刚刚的规律,积的中间的数是乘数两头的数的和。

师:出题 ×101=( )。

师: ×101=74649,即75649。

……

生11:验证后发现,一个三位数乘101,它的积的中间数是这个三位数两头的数的和,积的前两位是这个三位数的前两位,积的后两位是这个三位数的后两位。

(学生探究的热情高涨,有学生深入研究三位数乘101,并带领大家一起研究,经过“猜想——尝试——验证——再猜想——再尝试——再验证”后,教师引导并发现了关于749×101这种情况。)

三、不断拓展,再次猜想

师:我们再来猜一猜当四位数乘101时,它的结果会不会也有规律?

生1:1442×101=( )。

生2:我猜结果可能是 ×101=145642,中间的5是1与4的和,6是4与2的和。(验证后发现答案正确)

生3:再举例,1234×101=( )。

生4:结果是123734。验证后发现不对,正确答案是124634。

生5: ×101=124634,结果中间的4是1与3的和,6是2与4的和。

生6: ×101=236340,验证正确。

……

生7:我们不断举例验证发现,当一个四位数乘101时,它的积的中间数是这个四位数两头的数的和,积的前两位是这个四位数的前两位,积的后两位是这个四位数的后两位。

(一石激起千层浪,教师由扶到放,引导全班学生通过不断地“猜想——尝试——验证——再猜想——再验证”,发现了两位数、三位数、四位数分别乘101的规律,说明一些学生已经喜欢猜想,喜欢寻找数学“刺激”,体验发现的快乐。)

【教学反思及启示】

一、正确定位,认识课堂“意外”的行为

新课程下的课堂教学是动态、开放、多元化的,教师精心设计了教学过程,但在课堂实施的过程中,因为每个学生的学习能力存在差异,对所授知识再次生成的能力高低不同,教师对学生的反应进行处理也存在不同的教学智慧,所以课堂中的“意外”便产生了。面对课堂教学时发生的一个个小意外,不同的教师有不同的做法,教学意外考量的是教师的教学智慧。

在上述案例中,教师讲述第一组算式的规律之后,尽管学生有背着教师偷偷尝试的行为,教师的教学预设被打断,但此处却是无心插柳柳成荫,取得了料想不到的教学效果:学生由教师之前的算式范例推算出三位数乘101也有规律,学生大胆猜想,大胆参与研究,大胆验证,让课堂教学又顺利地进入了下一个流程,使整个课堂教学自如灵动。教师要善于利用现有的教学资源将教学意外变成一个个教学的精彩亮点,要巧用课堂生成资源,借“意外”之东风,激发学生内驱力,让数学课堂成为他们展示的平台。在上面的教学案例中,整个教学由一个两位数乘101,延伸到三位数乘101、四位数乘101,课堂上出现了一个个教学“意外”,虽然一节课只研究了这样一个问题,但带给学生的是思维火花的迸发。

二、善于借势,演绎课堂“意外”的精彩

在我们的数学课堂教学中,课堂“意外”时有发生。面对学生的“意外”行为,我们要审时度势,善于借课堂“意外”之势,达设定的教学目标之果。古人云:“学贵有疑。”疑是思之始,问题是学生学习新知识的起点,正是一个个小的疑问带来了自己在学习中的新发现。教师要鼓励学生勇于质疑,勇于尝试,勇于思考,勇于交流。让学生有借鉴、有思考、有创新。

上述案例中,教师在研究两位数乘101时,有一学生偷偷地尝试三位数乘101,这正是学生新发现的萌芽。这时,教师要抓住机会,巧妙留白,让学生发现问题,总结规律:

生1:我发现三位数乘101,也有规律,123×101=?

生2:结果可能是123123。

生3(用计算器计算后):不对,应是12423。

生4:有规律, ×101=12423。

上述案例中,教学“意外”似乎把教师的教学秩序打乱,教师可以置之不理,可以顺水推舟。这是对教学智慧的一次考量,而笔者采用了引出问题并巧妙留白的办法,让所有学生都参与到发现问题的活动中来,收到了理想的教学效果。不难看出,数学课堂教学中的小意外可以通过适当留白,让学生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来,借着课堂教学中的“意外”,鼓励他们参与到班级学习中来,通过质疑、析疑、解疑,将学生的数学思维有效延伸。

三、善于总结,注入课堂生命的活力

纵观我们的数学课堂,教学内容有本可依,教学流程有章可循,而教学意外却不在我们的预设之内。课堂上学生的“意外”行为常常会迸发出创造性的火花。“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在教学过程中,意外在所难免,我们要学会真诚地去面对课堂教学的意外,区别对待,主动思考,寻求解决的策略,积累应对的经验,这样就能更好地为教学服务,轻松地驾驭课堂。

在上述案例中,学生依托教师的两位数乘101的算式提出了不同的问题,从三位数乘101到四位数乘101,学生都参与到这样的课堂“意外”中来,彰显了开放式的课堂学习氛围。一个人的学习智慧体现在问题的提出,群体的学习智慧靠的是教师的引导。毫无疑问,对于学生在课堂上出现的意外行为,我们需要进行分类并区别对待,教师必须具有较强的课堂调控能力和足够的教学智慧。如何让自己在课堂教学中收放自如,这就需要不断总结,不断积累,在学习中提升自己的教学能力,让自己能巧妙地化“意外”为“精彩”。正如苏霍姆林斯基说:“教育的技巧并不在于能预见课堂的所有细节,而在于根据当时的具体情况,巧妙地在学生不知不觉之中做出相应的变动。”这才是我们所向往的课堂。

上一篇:规划原则方法下一篇:环境补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