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有效自主学习

2024-05-05

小学语文有效自主学习(精选12篇)

小学语文有效自主学习 第1篇

一、培养学生喜欢发言的习惯

年级越低越喜欢发言, 年级越高越不喜欢发言, 在中年级阶段这种现象已经非常明显, 每次提问的时候, 主动举手发言的同学基本都不会超过2位数, 而大多数的同学则是默默不语, 课堂教学氛围沉闷。也许有人会说, 这和自主教学有什么关系?其实还是一种氛围的营造, 只有解决好这个问题, 才能创造出一个比较活跃的氛围, 才有利于自主学习氛围的营造, 才能让学生成为课堂学习真正的主人。那么应该从哪几方面着手呢?

首先, 要培养学生如何对待发言。比如说发言时应该语言礼貌, 其他同学应该虚心地倾听、学习和友好地帮助发言者, 如果发言者出现的错误得到同学的指正, 应该表示感谢。总之, 就是要学会各种礼仪, 或者说是具备这种品质, 这样才能使课堂真正地达到师生合作、生生互动、提升学习的效果;

其次, 及时给予学生表扬和鼓励。每一位小学生都有表现的欲望, 都希望自己的发言得到肯定。因此, 在学生回答问题时, 老师要善于发现学生的闪光点, 及时、正确地给予评价, 并对其发言积极性给予赞扬, 使每个学生都能感受到成功的喜悦, 切忌直接否定学生的一切。

再次, 要注意师生感情的沟通, “亲其师, 信其道”。在生活中, 老师应该多与学生沟通, 学生相信老师, 就乐意听其教导;在课堂上应该态度亲切、语言生动, 创造出一个愉快的课堂教学氛围, 否则学生就会望而生畏, 抑制自己的能力。

二、选择合适的教学方式

兴趣是人们学习的原动力, 特别对于中年级阶段的小学生来说, 激发他们的兴趣就更加重要了, 主要方法有直观教学法、情境教学法、巧设设疑等等。在教学中, 应该根据课本的教学要求、学生的现状合理地选择授课的方式。

比如, 在学习《卧薪尝胆》一课时, 我先给同学们播放卧薪尝胆的动画片。同学们很快就被它所吸引, 在观看结束后, 部分同学已经可以对故事的大概进行复述。而且这种兴趣还可以进一步引导学生进入对课文的学习。

因此, 在教学过程中, 我们一定要选择一个合适的教学方式, 创设出一个浓郁的教学氛围, 最大限度地激发出学生的学习激情, 充分调动起学生的多种感官, 积极主动地进行各种课堂活动, 在活动中获得知识, 训练智能。

三、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

虽然现在人人都强调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但在实际教学中, 由于种种原因, 不少老师很难真正放手, 最后使自主学习成为一种形式或者直接被填鸭式的教学所取代。老师对于学生要有充分的信心, 相信他们, 给他们足够的空间和支持。

首先, 要给学生足够的自学空间。自学是教学过程中的一个重要环节, 但是鉴于课堂的时间有限, 而要讲的内容又非常多, 所以部分老师仍是将自学作为一种形式, 这样的自学已经失去了其本身的意义。为此, 老师可以把一些字、词以及文章大意的内容放在课前让学生来完成, 这样学生就有了足够的自学空间实现自学的目的。

其次, 对学生自学的要求应该有一定的深度, 不应该仅仅限于字词上面, 而应该适当包含一些思考性强的问题。即使学生无法完全完成, 也可以在老师讲解时有一定的思想准备, 其效果也是显而易见的。

最后, 老师的指导也应是循循善诱式的。对于学生的问题, 老师应该逐步引导学生, 直到学生自己可以解决问题, 这也是对学生的一种主体行为的培养。让学生学会分析问题、解决问题。

四、课堂结构简单化, 交流形式多样化

在各种教学方法层出不穷的今天, 一定不要被它们遮住了眼睛。方法不需要多, 只要合适, 越简单越好, 否则就容易给学生造成各种不必要的束缚, 使学生畏手畏脚, 主体作用难以得到发挥。同时, 在教学过程中, 还应使交流多元化, 如小组交流、同桌交流等等, 激发学生思维的主动性。

对于小学中年级阶段的语文教学来说, 要想有效实施自主学习教学, 首先要做的就是要让学生融入到这种教学模式中来;其次就是要给学生足够的信任, 充分发挥出他们的主体作用;最后一点就是选择合适的教学手段, 一旦选定, 就要尽可能地简化课堂, 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

以上只是本人的一些不成熟的看法, 其中难免有许多的不足和错误, 但我坚信, 只要我们坚持下去, 不断探索, 一定能够提升自己的专业素养, 提升自己的教学水平。

摘要:如何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有效实施自主学习教学几乎成了所有小学语文老师的共同课题。笔者通过对多年教学实践的总结, 对有效实施自主学习教学的注意事项进行归纳分析。

小学语文有效自主学习 第2篇

2012年,我校经过近一年的酝酿与理论准备,开始了<小学语文网络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课题实验。在两年多的时间中,课题组成员本着“两条腿走路”的方针,即一边学习培训,一边实验探索,结合本学科的特点,积极探索信息技术与小学语文教学的整合之路,收获了成功的喜悦,也积极地进行了有益的反思。下面从三个方面对课题研究汇报如下:

一、我们的实践

(一)加强现代教育环境建设,建立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教学的基础。

随着现代科学技术在社会各个领域的广泛运用,网络、多媒体技术的日益成熟,教学的信息化已成为现代教育的一大特征,代表了现代教育发展的方向。计算机网集文字、图象、影象、声音、动画于一体,组成了一个交互系统,在辅助教学中,它可以根据教学的要求,抽象概念和内容具体化,不受时空的限制。它提供的丰富的教育资源,生动的界面,可以改变师生关系,调动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提高课堂效率。利用信息技术,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已是势在必行。我校增加投资,完成了校园网的建设,开通了宽带网;完善了网络教室;购买了与课题研究相关的校园网络综合软件,力争建立起人人互动、人机互动的教学环境。标准的多媒体教室、计算机教室、校园网、教学软件等,为搞好课题研究提供了物质条件。

(二)加强课题组队伍建设,强化组织建设。

在课题立项前后分别召开成员会议,就本课题研究的意义、目的、过程等认真研讨,经过充分论证,并达成共识,大家一致认为要把信息技术与小学语文学科整合真正运作起来,加速教学改革,把我校办成与信息时代特点相适应的现代化新型学校。首先狠抓教师教育理论的学习,立足于教师教育观念的转变;其次是培养骨干教师;再则就是选择学科带头人,力争以点带面。

在课题研究中,我们力求突出网络资源的特点,围绕教学内容的难点,寻找整合实验的关键点,为课题研究的高质量开展提供强有力的保证。根据学校现有条件,积极开展对课题组教师的计算机基础和网络教学技术的培训。派多人次参加使用校园网、多媒体技术以及网页制作的培训等。参加课题研究的老师认真学习多媒体技术和网页制作。使多数老师运用计算机网络教学的熟练程度和技术水平有了很大提高,能设计制作多媒体课件和网络教学软件,明确了自身努力的方向,增强了发展自我的信心。

(三)健全制度,强化落实,确保课题实施“有法可依”

为了使课题研究落到实处,学校建立健全制度,并采取了一系列措施以保证和促进教师学习和运用现代教育技术。

1、学校制定了《课题组学习制度》《课题实施管理意见》等规章制度,为课题研究的实施提供了制度保障。

2、目前学校为课题组成员配备了专用计算机房,以利大家学习并熟练地掌握计算机技术,提高在教育教学中运用计算机的能力。

3、学校把运用现代教育技术的水平和效果作为教师的工作考核、评职、评优的一个重要内容和条件之一;

(1)要求参加实验课题的教师必须能够自制教学课件,并收集、建立本学科素材库,提倡课题组成员建立个人主页发布在学校服务器上。

(2)在课堂教学评价中,把信息技术运用的能力作为重要评价依据,并将使用多媒体技术的效果与教学业绩挂钩。

(3)每位参加课题研究的教师,每学年至少写出2篇以上相关经验文章和论文。上述措施的实施,既使教师提高了认识,又鼓励他们使用多媒体技术进行教学的积极性,最终促进全体学生学习方式和教师教学模式的转变,力求带动学校整体教育教学水平再上新台阶。

二、课题研究的阶段性成果

经过近两年的认真学习,努力实践,我们的课题研究取得一定的成果。1.从根本上转变了教与学的方式 课堂是学生获取知识最直接的场所,课堂教学是实现教师教与学的最主要途径,现代教育技术手段的使用提高了课堂效率,高质量地将大量信息传递给学生,改变以往学生处于被动学习的状态。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在教学过程中,充分利用信息技术创设生动活泼的学习情景,把枯燥的知识变得形象生动,极大地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热情和积极性。同时凭借网络优势有效地拓展了学生的学习空间,学生利用网络查询、整理有关数学的知识,利用网络跟同学、教师交流,丰富了知识、开阔了眼界,提高了能力。同时,信息技术在语文学习中的充分应用,促使教与学的方式也发生了根本转变,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不仅重视学生对知识的学习与掌握,更重视学生运用信息技术学习的意识,给学生创设了许多利用网络学习的机会,使学生获取了许多课本以外的知识,学生的眼界开阔了,思维活跃了,师生的交流平等了,课堂气氛活跃了,教师的主导和学生的主体作用得到了充分的凸现,课堂变得生动而有活力。

2.学生的综合素质得到了全面提高

传统教学由于媒体单一,只能教师讲,学生听,以教为主,导致学生厌学。整合后的课堂教学一改这些弊端,它能充分调动学生的各种感官,让学生主动参与学习的全过程,使学生当观众的局面彻底改变。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在掌握知识的同时综合能力也得到培养。电脑和网络,目前仅作为计算和信息处理的工具而存在,而且已经变为继报刊、广播和电视之后的“第四媒体”,并以前的未有的强劲势头向前拓展,成为了一个人类共有知识的平台。学生在业余时间,通过上网来攻取各种知识,这大大扩展了信息来源,全面开阔学生的视野。

3.促进了实验教师的专业成长

“信息技术与小学语文学科的有效整合研究”实验极大地促进了实验教师的成长,通过这一阶段的实践和探索,实验教师们掌握了计算机基本知识与技能,会应用CAI课件开展辅助教学,会用powerPoint操作平台制作简单的教学软件,能较为熟练地利用多媒体进行教学,课件的基本制作与应用能力也有了较大提高。同时,充分利用Internet资源,查找教育教学信息,学习前沿的理论知识,获取名教师的经典教案、精彩课件,在计算机题库中查找各科试卷。使用现代信息技术可以帮助教师解决经验缺乏、资料匮乏等问题,快速地提高教师专业化水平。

通过课题实验,教师的教育科研意识和能力都得到加强,新的课程观、质量观、教学观逐步形成。广大教师认真总结自己在实验中的心得体会,撰写的论文及教学设计有多篇获奖,我校有1位老师的录像课参赛。

4.带动了学校的网络建设

这一课题的研究实施,带动了我校的网络建设,进一步丰富了学校网站内容,师生信息技术的应用意识及应用能力得到了全面提高。

该课题研究的成功开展,带来了学生学习方式与教师教学方式的深刻变化,实现了学生的主体地位的确立与主体作用的发挥,使学生掌握了学习的工具,增强了学生利用信息技术学习的能力。今后我们会继续努力,让信息技术的应用在我校的教育教学中发挥更大的作用。

三、我们的反思

1、目标定位不准,影响教学目标的实现。

信息技术与小学语文相整合,最终目的是发挥信息技术的优势,优化课堂教学目标,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但有的老师为了突出体现信息技术的优势,而不顾是否有利于本节课的教学目标的实现,将各类文字、图像、动画、声音、影片等一股脑地加进去,追求信息技术的高、精、尖和界面的精美,一节课下来似乎一直在展示信息技术的作用,结果导致教学内容主次不分,教学目标不明确

2、课件制作粗糙,影响学生对知识的理解接受。

如有些课件制作过程过于简单,只是几张简单的幻灯片缺乏交互性,上课时学生当“观众”,只能被动观看,教师当“导演”,只能按顺序播放:有些则过于复杂,追求表面上的新颖、花哨、动感,其课件往往是画面背景杂乱,并且使用大量的动画和音响,导致学生上课时,一味看课件中的图案和动画效果,而不关心教师的讲解和画面上的知识点,影响了学生对知识的理解接受。

总之,通过两年多年的研究工作,我校的语文学科整体已取得了初步的效果,但还存在不足之处,我们将认真总结经验教训,查找不足,争取圆满、出色的完成课题实验!

课题研究报告

一、课题研究的背景

1、为适应“十二五”期间学校发展的趋势

根据孟校长提出的学校近三年发展的整体目标——要把董小建设成“书香校园、数字校园、艺术名园、成长乐园与生命家园”,旗帜鲜明地提出“打造新董小、践行新教育、再创新辉煌,”的口号。坚持以“促进发展”为核心,以“发展教师、发展学生、发展学校”为目标。

目前,学校广大教师继续发扬“呕心沥血、艰苦奋斗;心无旁骛、一心上进”的优良作风,弘扬学校团队精神,使敬业爱生、积极进取、勤勉负责成为学校的主流文化,以“时不我待、舍我其谁”的志向和决心争做一流名师,打造董小品牌,全面发展学生,成就教师梦想,强化精品意识,注重内涵发展。在这种办学理念的指导下,结合语文学科开展《小学语文网络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的课题研究有着很强的现实意义。

2、我校在该课题研究上具备一定的优势 学校一到六年级已经实现班班多媒体教学。每个教室、办公室及专用教室均配有计算机设备,以及有线宽带。目前,学校已有高标准的学生机房,学校建构了自己的校园网、专题网、资源网;教师、学生拥有自己的网页平台。经过几年的研究我校就开展了丰富多彩的语文实践活动,如:每年两次的“我的课件最精彩”活动、“语文网络课例”竞赛的系列活动等等,大大增强了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全面提高了学生的语文素养,同时也为本课题的研究提供了良好的研究基础。

二、课题研究的目的及意义

目前我国正在进行新一轮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其最终目标是构建一个开放的、充满生机的基础教育课程体系,课程改革特别强调加强课程结构的综合性、弹性与多样性,促进每个学生身心发展,培养终身学习的愿望和能力。加强课程内容与现代社会、科技发展及学生生活之间的联系。课程改革还大力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交流、合作、探究等多种学习活动,改进学习方式,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信息技术是以利用计算机、网络、多媒体等各种硬件设备及软件工具与科学方法,对图、文、声像等各种信息进行获取、加工、存储、传输与使用的技术总和。它的这些特征,能够使学生在课堂上和课外的学习地位有所改变,使学生能够真正积极主动探索知识,而不再是被动的接受知识信息,成为知识信息的主动建构者。这对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是一种全新的视角和多方位的途径。对于小学生来说,如果教学缺乏形象,缺少情感纽带的联结,这样的语文教育将是失败的教育。教师为学生创设具体的、充满情感和理智的教学情境,是引导学生主动学习,提高教学效率不可或缺的前提条件,而以计算机多媒体和网络通讯为核心的信息技术正是顺应了这一条件,成为深化教学改革的新视点。从某种意义上说,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是教学发展的时代要求,促进信息技术与小学语文学科课程的整合更是每一个语文教育工作者不可推卸的责任。

三、课题研究的研究过程

1、研究目标

(1)通过课题研究,利用信息技术所提供的自主探究、多重交互、合作学习、资源共享等学习环境,把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充分调动起来,使学生具有较高的对语文信息进行处理与应用的能力,使学生的语文素养得到充分提高。

(2)通过课题研究,带动数字化环境下的语文课程建设,推进教育的信息化进程,促进小学语文教学方式的根本性变革,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实现信息技术环境下的语文素质教育与创新教育。(3)通过课题研究,探索总结出小学信息技术与语文教学整合的实施过程中具有普遍性和规律性的因素,构建出“利用信息技术,促进小学生语文素养的提高”的实施策略体系,在实践中形成一定的模式或操作程序。

2、研究内容

(1)利用信息技术,引导学生自主寻找学习资源;

(2)利用信息技术优势,对于小学生的听、说、读、写的影响程度;(3)利用信息技术资源,培养学生的语感,培养学生的语文学习能力; ①利用信息技术,培养学生学习字词的能力。

②利用信息技术,训练学生的阅读,培养学生的阅读水平。③利用信息技术,有效提高学生的语言交际能力。

④利用信息技术,创设虚拟、联想的学习环境,引导学生作文。

3、研究方法

我们将根据不同研究领域内容的各自特色,有针对性地选用不同的研究方法,如文献研究法、调查研究法、行动研究法、个案研究法、经验总结法等。在所有的研究过程中,我们将遵循“实践——理论——实践”的哲学研究方法。

4、技术路线

(1)建设课题研究的硬件设备,加强对教师、学生进行相关应用软件的培训。

(2)利用网络搜索引擎,采用“文献法”搜索同类课题的相关研究现状及成果。排除干扰,选择有用信息,经过筛选,为师生所用。

(3)利用学校的网络教室、多媒体教室和一些现代化的活动教室,开设相关的语文课外阅读课、网络作文课及语文实践课,参与课题研究的班级每周做到在网络教室上一节语文课,做好语文学科与信息技术的有机整合。

(4)借助市、区级资源库,开拓学生视野,激发学生学习语文和阅读的兴趣。并结合学校的开展的一系列活动,如网络作文、阅读节、语文社团、信息技术社团等,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5)结合学校的资源库自主建站和自主学习的平台,拓宽学生学习语文的视野,提供阅读和作文的平台。

(6)构建网络环境下新型师生教学模式,通过研究,探索信息技术与提高学生语文素养的有效途径。

四、课题研究的研究成果

在为期三年的课题研究进程中,我校更新了先进的计算机网络室,着重进行了校园网络的建设,创建了有利于学生学习的“跨越式发展资源平台”。使学生的语文素养得到了较大幅度的发展,语文教育的百花园内可谓异常艳丽,硕果累累。课题实验促进了我们对“信息技术”功能的深度把握:信息技术环境下的新型教学,无疑是提高儿童语文素养的最佳途径。近几年来,我校一直致力于利用信息技术培养学生语文素养的研究,利用信息技术促进我校小学生的语文素养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在阅读教学中积极制作课件,促进了儿童的认知能力发展。

观察是儿童认识客观世界、获得知识的重要方法和途径。在传统的教学中,利用图片教学虽然可以反映比较广阔的内容,但是儿童看到的都是静止的形象,教学重点、难点部分有时难以突出。因此,儿童很难获得全面完整的知识。而利用电影、电视、幻灯等信息技术,把一个个枯燥的文字符号,转换成了一幅幅形象而又动感的画面。这些画面牢牢地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更能帮助学生加深了对文字语言的理解。我校每学期举办一次现代教育技术与学科教学整合研讨课活动,引导教师学会恰当、合理地利用现代技术媒体。教师充分利用电教媒体的优势,激活学生思维、想象,突破教学难点,促进学生认知能力的发展。有了信息技术的有力支撑,2014年6月,我校王翠珍获区语文优质课大赛一等奖。

2、改变习作模式,有效地提高写作能力。“素材小屋”。由于学生平时对事物没有足够的注意,即使有意地进行了观察,也会像过眼云烟,一到写作时就不知该写什么,怎样下笔,尤其是不知怎样把文章写真实、具体。所以,在“素材小屋”中根据习作的要求运用超文本方式把文字、声音、图片、视频、动画等信息链接在一起,构成一个多媒体系统。学生可以根据作文的内容及要求,结合自己的选材自主选择素材欣赏。同时,酝酿如何表达。例如,指导学生习作《精彩的运动会》,那么“素材小屋”中就可提供此次运动会的图片资料和视频等,学生可以自由、反复点击所选的对象进行观看甚至定格,从中获取丰富详实的习作素材。在学生用语言表达之时,借助录像等媒体对关键画面进行慢镜播放,精彩的片断进行反复播放,最精彩的瞬间再来个定格,就很好地解决这一难题。学生在一次次反复品评,同学老师之间互动修正语言中,得到了锤炼语言的训练。

3、搭建展示学习成果的网络平台,调动内在的学习需求。学校网站建立了“学生家园”、“董小论坛”、“班级博客’等专题网页,突出个性化、开放性,成了学生展示自我、表达自我、历练自我的最有效的舞台之一。在这里,学生可以欣赏到自己撰写的“网络作文”,精心编绘的“语文课堂资料”,可以聆听到来自孩子们心底的声音。在展示专栏中展出,学生的学习得到了充分的肯定,满足他们的成就感、荣誉感。学生的兴趣是多方面的,根据学生的兴趣爱好,开展故事会、歌舞会、经典诵读会、书法作品展等活动,让每个学有所长、学有专长的学生都有展示自己学习成果的平台。我们多次开展了学生语文课件比赛、语文小报制作等比赛。在活动中,学生热情很高,学生在比赛中,开拓了视野,丰富了自己的电脑知识。建设丰富而有趣的网络平台,学生有了属于自己的一方天地,语文素养在不知不觉中得到了提升。

4、创立了网络环境下合作研究性学习模式。

课堂上由老师提供活动背景信息,提出学习任务,提供与主题相关的资源目录和网址,引导学生借助网络平台进行阅读相关信息和有关网页,进行研究性学习,最后让学生介绍自己的研究报告。学生成了学习的主人,需要自主选择内容,自主探究,自主求解,完成相关学习任务,由“要我学”,变成“我要学”,提高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学习更加高效。在网络中利用搜索引擎自行查询有关资料,通过相互配合,顺利地完成学习任务,从中培养了自学能力、操作能力、合作能力。如学生在学完了《圆明园的毁灭》一课后,仍然处于一种 “曲已终,而意犹存”的情绪当中。老师抓住契机抛出了话题:“有人提议在遗址上重建圆明园,你们看法如何?”要求展开辩论。学生借助网络上的资料来作为自己辩答的依据。一番准备之后,学生第二节课纷纷发表看法。有的投反对票,以耗费资金大,不利经济建设为由阐述观点,并出示了下载的网上资料(当年建圆明园所花费的人力、物力、财力的情况)作为自己的论据;有的则举双手赞成,他们认为重建圆明园有利于发展旅游业,促进经济发展,同样也列举了从网上查到的旅游景点收入情况作为自己的依据;有的则从思想教育的角度提出留下遗址才能“牢记国耻,振兴中华”的主张而持反对意见。在“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的争议过程中,学生不仅要从网上错综复杂的信息群中筛选出有价值的信息,对有用的信息进行整理,而且要注意倾听对方的论述,从对方的言语中捕捉对自己有利的信息作为反驳依据。参与争议的同学,智慧火花竞相迸射。这样的思辩过程升华了学生对知识的意义建构,使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得到训练,也使他们的合作能力得到了培养。

存在的问题: 学生在观念上,接受多媒体在语文学习中的作用,高年级的学生具备各方面的信息阅读能力、分析能力,因此,学生对于网络这一新事物接受起来相当快,但是对于如何更好的应用挖掘的深度不够,往往只停留于表面。

建议:

进一步运用多媒体平台,开拓学生视野。多媒体计算机能储存大量阅读教学信息,为阅读提供详实的阅读材料,同时它又能提供文本,图像,动画,声音,视频等。学生自己所写的有关作品可以上传,可以在网络上与其他同学就语文学习问题进行交流,具有生动性,形象性和直观性,非常符合小学生的认知特点。因此教师可以指导学生划分知识点,并实现超链接,引导学生合作探究或自主探究。成果的出版、发表情况:

一年级下册《识字8》

一、设计意图:

(一)充分体现课程标准关于识字教学的要求。

第一学段识字目标中的“喜欢学习汉字,有主动识字的愿望”。教学建议中的“识字教学要将儿童熟识的语言因素作为主要材料,同时充分利用儿童的生活经验,注重教给识字方法,运用多种形象直观的教学手段,创设丰富的教学情境”。

(二)识字教学为主体,全面培养语文素养。

识字教学并非简单承担识字任务。在本课的识字过程中,我们不仅要让学生认读10个生字,还应让学生在识字过程中初步认识谚语这一中华民族古老而质朴的艺术形式,引导学生注意发现和积累谚语,丰富自己的知识。

(三)以点带面,合作交流。对于一年级下学期的学生而言,识字课并不陌生,他们已经积累了许多识字的方法和经验。大部分学生能够留意生活中的汉字,具有主动识字的愿望,但也有个别学生识字量少,在认识汉字上缺乏灵活性,所以教学要以点带面,让他们在互教互学中扩大视野,体验与伙伴合作的乐趣,增强集体凝聚力。

二、学习目标:

1、认识“初、眉”等10个生字。会写“北、南”等5个字。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初步感受谚语的美。

3、有主动积累谚语的愿望。

三、课前准备:谚语卡片

四、教学流程

(一)交流展示:

1、找找,认认:请小朋友找找要学的生字中,哪几个你已经认识了,轻轻地读一读,认一认。(出示10个生字)

2、小组内交流:我是怎么认识的?

3、全班展示:当小老师领读自己已认识的生字。

(二)趣读谚语:

1、出示导语:“我们身边处处有科学,让我们一起去探索、去发现。”鼓励学生通过拼音自读。

2、自由选读:每小组放有五张不同的谚语卡片,小朋友可自由选择一张朗读。

3、组内互读:将手里的谚语卡片认认真真地读给组里小朋友听。

4、连读课文:边读课文,边圈出生字,并用心学一学自己不认识的那几个字。

5、再认生字:指导学生运用以前学过的识字方法。如“加一加”“减一减”“换一换”,自编谜语等,再次认读10个生字。当学生认为自己都会读了,让他们在纸上画个月亮奖励自己。

6、检查认读:多媒体展示,将生字放大单个读,放在句中读,个别读,集体读。

(三)导学第一句:

1、为画配句:搜集学生刚才奖励自己的月亮图,并展示作品:有的小朋友画的是这样,有的小朋友画的是这样。请学生分别为这两幅图配上句子。“初三初四娥眉月”,“十五十六月团圆”。

2、字词学习:

娥眉月——多媒体展示夜空下一弯娥眉月,看看图,说说娥眉月什么样,看到这样一弯新月,你知道大概是什么日子?朗读。“眉”扩展词汇——“眉心、眉毛、眉头、愁眉苦脸、眉开眼笑”。其中“愁眉苦脸、眉开眼笑”两个词语用“演一演、猜一猜”的方式认读。

月团圆——多媒体展示月儿慢慢变化过程,说说看到一轮圆月,你知道大概什么日子。

3、朗读句子:男女分读。

[“娥眉月”一词的教学是独具匠心的,通过画一画,为图配上一句话的方式,让生活体验与学习相联系。根据学生画的弯弯的月亮,配上“初三初四娥眉月”,很直观地理解了“娥眉月”。而不同学生的不同形状的月亮,正是月儿阴晴圆缺的变化。这些日常所见却并未注意的科学常识通过画图画,配谚语,让学生在轻松中得以感悟。]

(四)质疑第二句:

1、仔细读读第2句,提提不懂的地方?

2、根据学生质疑,全体交流,互学互教。

A、北斗:请知道北斗星的小朋友来介绍,并提供多媒体课件:有关北斗星的辅助资料。

B、朝看太阳辨西东:早晨,当你看见太阳升起,面对初升的太阳,你知道是哪个方向?

C、夜望北斗知北南:夜晚,抬头看见北斗星,你知道面对北斗是哪个方向?

3、朗读。

(五)互学后三句:

1、小结:生活中常见太阳、星星、月亮能告诉我们许多知识,只要你细细观察,就能发现我们身边处处有科学。

2、小组合作学习后三句:

(1)把自己知道哪句话的意思告诉大家。(2)请教组内同学或老师解决疑问。

3、全班交流,汇报得特别优秀的小组奖励他们朗读这句话。

[教师导学第一句,通过质疑扶学第二句,后三句则采用组内交流,合作学习的办法让学生自主解决。这次合作交流的目的在于:通过互补,交互学习,共同提高。]

(六)巩固生字:

1、游戏:

(1)认读游戏题目:辨一辨

(2)辨认兄弟:“蝴”“湖”、“扫”“归”、“寒”“赛”(多媒体制成卡通人物形式出现)

(3)字谜:图画出现一件衣服,一把剪刀(猜一个字)

[巩固认字最好的办法是复现,设计多种活动,让学生与生字反复见面,多次巩固,由生到熟,让学生认读游戏题目“辨一辨”,将生字从具体的语言环境中拿出来认读,做到生字搬了家也认识。通过“辨认兄弟”游戏,让学生找到汉字的共同点和不同处,通过发现比较,使学生形成较强的独立识能力。]

2、对子歌形式朗读。

3、写字指导。

(七)揭题:

1、揭题:我们读的这5句话,叫谚语,谚语在生活中能帮助我们呢!

2、拓展二句:燕子低飞要下雨。星星满天空,明朝太阳红。

3、发出倡议,延伸学习:谚语除了今天学到的这5句,还有许多其它内 容的谚语,课外搜集谚语,交流。

[课堂上采用寓学于乐的学习方式,教师再适时倡议,引导学生将获取知识,运用知识的触手向课外延伸。培养学生时时、处处有语文,学语文的意识,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

五、作业:

1、积累背诵文中谚语。

小学语文有效自主学习 第3篇

关键词:小学语文;课堂教学;自主学习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提出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应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教师不能用教代替学生学,应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课堂教学是双边活动过程,既要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又要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特别要激活学生的兴趣,培养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因此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是教学成功的关键。由于在教育领域对于学习力的实践研究缺乏教育研究特点和需要,也并没有形成可操作性的实践方案,尤其是学生学习力的提升要基于真实的课堂教学和具体课程之中。所以本文试图把学生学习力的提升放在具体的学科课堂教学之中,为教师在课堂教学中提升学生的学习力提供一些现实并可操作性的策略。

一、小学语文课堂中学生学习主动性的现状及问题

为了对小学语文课堂教学进行现状的调研,笔者对A小学进行问卷调查,以期对语文课堂中学生学习的主动性进行分析。

在国家全面推行“素質教育”的大环境下,教师的教育观念有了一定的转变,但与现代教育理念仍有较大的差距。课堂教学及个别访谈显示:

1.接受调查的教师中,有40%的教师认为目前的语文课程“问题较多,必须改革”,60%的教师“赞同改革,但步子不要太大”。教师们普遍对语文课程现状感到不满,在教学的情感态度上,他们也想寻求变化,探索新的科学的课程结构和教学方法。调查中,90%的教师能“经常批改”作业,95%的教师对待所谓的学困生能“视其情况,耐心引导”,表现出崇高的敬业精神。

2.在语文教学中,教师通过各种途径、方法,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的情况分别是:有趣的故事占36%,语文自身的魅力占58%,和实际生活联系紧密的问题占69%,教师的人格力量占35%,综合运用上述方法的占24%。这一方面说明教师们都能采用一定的方法调动学生学习语文的积极性,另一方面也表明教师对语文自身丰富的人文内涵理解不深,未能充分运用多种途径,鼓励学生发挥学习的潜力。

3.在学生主动性学习的倾向方面,80%的学生能够坚持朗读(或背诵)课文,这对语文学习无疑是有益的。当然这种情况与教师的倡导、督促有密不可分的关系。同时,20%的学生“不太喜欢”“不喜欢”参加语文课外活动,这反映出语文教育的实际效果和素质教育的整体要求存在差距,需要积极弥补。此外,95%的学生对取得较好的语文成绩有一定的信心,表明学生在语文学习的情感领域达到了较高水平。这对于学生在语文学习实践中发挥自身的积极主动性和学习潜力,快速高效地学好语文课程具有重要的意义。

总而言之,教师对现代教育过程中自身的角色地位把握不够准确,学生的主体地位未得到有效体现。现代化教学媒体和手段在现代教育教学过程中的应有作用未能充分发挥。教师的教学科研能力普遍较差,综合素质与知识结构尚不理想。师资培训存在诸多问题。同时,学生对语文学习相对缺乏自主性。语文学习过程中存在学习视野不够宽广,综合实践能力较差的状况。调查显示,爱国主义情结在学生情感审美中占有重要地位。同时也发现,现行教材中反映现实生活,符合学生心理年龄特点题材的篇目匮乏。在时代较久远文章的学习中,背景知识较少,导致学生难以产生情感上的共鸣。

二、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调动学生自主学习的策略

(一)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

学生只有在轻松、和谐的课堂中,才能有最理想的学习状态,教师应善于运用一些策略,营造和谐的课堂氛围。实践证明,消极冷漠沉闷的课堂教学心理气氛不能满足学生的学习需要,背离了学生的心理特点,造成师生的不融洽,同学间的不友好,学生往往会产生不满意、烦闷、厌恶、恐惧和紧张等消极态度和体验。相反,积极、民主和谐、生动活泼的课堂心理气氛符合学生的求知欲和心理特征,师生、同学之间的关系和谐,学生就会产生满意、愉快、互谅互助的态度和体验。在这种积极态度和体验的支配下,学生就能充分发挥主动性、创造性和开拓性。教学实践证明,课堂气氛的好坏直接影响到课堂秩序、教学效果、教学质量。良好的课堂氛围要靠师生双方在教学活动中协调努力共同来实现。作为教学活动的主导,教师必须有驾驭课堂的本领,用其才能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使学生在融洽、活泼的课堂气氛中,更好地掌握知识。

(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1.结合新课的导入激发兴趣。要想在课堂教学中有效地激发和培养学生的兴趣,首先要在新课的导入环节下功夫,做到一开始就牢牢地吸引住学生。在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如果教师所设计新课导入环节够精彩,就可有先声夺人的良好效果,为整堂课的顺利进行做好准备。

2.利用亲切的教学态度和温和优美的语言来培养学生的情感,亲切的教学态度和温和优美的语言会对每个学生产生期待和信任,教师信任的眼神、和蔼的微笑和鼓励的话语都能给学生一种激励和信任,从而活跃了课堂气氛,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气氛中激发兴趣、陶冶情感、增加自信心。

3.利用敬业的精神和智慧的力量来培养学生的情感,作为一位小学语文教师,应具备学识渊博、责任感强、作风正派的基本素质,应在学生中树立平易近人的形象,平时要善于融入学生,发现成绩进步的学生,要多表扬和鼓励,哪怕是拍拍肩、摸摸头之类的细节都可以有效增强学生的学习自信心,让其鼓起克服难题的勇气,从而达到教学相长的目的。

(三)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良好的语文习惯,内容十分丰富,涉及听、说、读、写的各个方面。良好的学习习惯,需要精心培养、精心呵护。因为行为铸成习惯,习惯造就性格,性格决定命运。在语文主动性学习的培养中,主要有以下三种习惯:

1.专心学的习惯。专心致志的学习,注意力高度集中,大脑皮层就会产生一个兴奋中心,此时,最容易记住。从心理学角度来考虑这个问题,就是要让学生在最愉快、思维最敏捷的时候,用少而精的办法,让学生记得住。“先学后教,当堂训练”留下时间让学生对所注意的对象感到非常清晰,反之,学习时开小差,学习者对学习内容就视而不见,听而不闻,不仅学习没有效果,且养成的习惯也不好。针对有部分注意力较弱的学生,我一是采取小步走的方法,让学生试着从集中注意力五分钟做起,慢慢地八分钟、十二分钟、十五分钟、二十分钟延长起来,不断提高注意力集中度的时间。二是采取多鼓励的办法,在学生注意度达到一个层次后,能及时地予以表扬,并激励说相信他能做得更好,在此基础上,恰当地提出一个新的要求,逐渐地培养起专心学习的习惯。

2.勤动笔的习惯。教师要加以引导,在课文的学习中要多动笔,使学生在平常的学习中注意圈圈点点,多读一些课外有益的文章,多做一些摘记,多做一些卡片,以丰富语文各种知识的积累,将读书中的心得,对生活的观察、感受写下来,逐步提高文字表达能力。

3.勤思考的习惯。孟子说“心之官则思”,俗话也说“眉头一皱,计上心来”,说的就是多想出智慧的道理。一是注重对生活现象的思考,二是注重对阅读的书籍的思考。只有养成良好的思考的习惯,才能使思维的深刻性、广阔性、独立性、批判性、灵活性、逻辑性得到很大的发展。

在语文教学的过程中,教师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心理特征与水平状况,创设符合和适应学生学习的情境,才能使学生积极参与,主动获取知识,自觉地训练技能,以达到教学的目的。

参考文献:

[1]朱文林.浅议在初中语文教学中如何有效激发学生学习兴趣[J].文理导航:上旬,2011(01).

[2]王艳萍.浅谈在初中语文教学中学生主动探究能力的培养[J].基础教育参考,2010(21).

小学语文有效自主学习 第4篇

终身学习理念已经成为当今教育发展的必然趋势, 而基础教学作为终身学习体系的一部分, 正悄然发生着翻天覆地的变化。学习方式是实现学习目标的关键, 自主学习模式以其自身高效性等优势受到广泛关注。将其与小学语文有机整合, 能够达到提高学生自我学习意识和能力的目标。因此加强对构建小学语文自主学习模式的研究具有积极意义。

一、自主学习模式概念

自主学习模式主要是指在教师指导下, 学生通过自学、讨论等方式, 积极主动地进行学习的一种教学模式[1]。这种模式以学生在课堂上的自主参与为特点, 课堂中的绝大部分时间交给学生, 教师主要承担组织者和引导者, 且教学模式关注学生学习兴趣, 帮助学生逐渐形成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 在长时间自主学习模式影响下, 学生能够逐渐掌握学习方法, 且形成正确的价值观、人生观。

二、构建小学语文自主学习模式有效措施

( 一) 创建良好教学情境, 激发学生自主学习兴趣

小学生天性活泼, 对新鲜事物具有强烈的好奇心, 教师可以抓住学生这一特点, 在教学中给学生创建良好的教学情境, 激发学生语文学习兴趣, 促使小学生能够积极参与到教学过程中, 在教师的带动下自主思考和分析, 构建高效课堂。如在进行 《番茄太阳》一文教学中, 笔者为了最大限度吸引学生注意力, 为学生创设问题情境, 提出 “番茄与太阳之间的关系?”、 “番茄太阳作为课文题目为什么加引号?”等问题, 引导学生在阅读文章过程中能够积极思考, 并组织学生围绕问题进行自主讨论等活动, 从中找到答案[2]。同时笔者让不同的同学各抒己见, 并在课堂教学即将结束时, 对整篇课文进行总结, 引导学生真正领悟作者所要表达的真正内涵, 促使学生在情境中展现自身探索欲望, 从而更好地完成教学目标。

( 二) 利用先进媒体技术, 培养学生自主学习意识

信息时代背景下, 多媒体信息技术逐渐渗透至教学过程中, 充分利用多媒体信息技术能够更为直观、形象地展示相关图片、动画等内容, 给予学生视觉、听觉双重刺激, 激发学生热情和积极性, 促使学生能够主动参与到学习过程中, 有效培养学生自主学习意识及能力。如在进行 《亡羊补牢》一文过程中, 笔者借助计算机中的图像、声音唤起学生对语言的主动感悟, 深入地体会该文章中所要传递的道理, 针对这一问题, 不同的学生各抒己见, 如有的学生说“犯错误就要及时改正”等, 学生从不同的角度看问题, 就会得出不同的结论, 且感悟也会差别。在此过程中, 学生的创新意识等得到了培养。通过多媒体的应用, 不仅能够让学生深刻感悟到语文课程的魅力所在, 还能够培养学生表达、阅读等综合能力。

( 三) 积极引进合作学习, 提高学生自主学习能力

小组合作学习是一种较为有效的语文教学方式和方法, 根据学生学习能力、兴趣等方面将学生进行小组划分, 引导学生共同分析和研究, 实现优势互补。由于小学生在智力、能力等方面存在较大差别, 在教学中将合作学习与自主学习有机整合, 促使学生互相带动, 将教学面向全体学生, 实现所有学生在原有基础上具有不同程度的进步及发展[3]。如在进行 《青海高原一株柳》一文教学中, 在欣赏青藏高原风光图片后, 让学生了解作者为什么仅选择众多景色中的一棵柳树。由于该问题对于少部分学生而言难度较高, 笔者采取优差交叉合作学习方式组织学习, 促使学生能够了解和掌握文章“柳树在青海高原很少见”等结论, 从整体上把握文章, 构建高效课堂教学。

( 四) 做好课外链接延伸, 拓宽学生自主学习途径

语文教学后, 布置课外作业也是培养和锻炼小学生自主学习的有效途径, 教师在课后为学生布置自主学习和探究任务, 能够促使小学生在课后积极、努力探索, 逐渐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如在教授 《海伦·凯勒》一文后, 笔者给学生布置了一份作业, 在感受到主人公超越苦难精神后, 在我们日常生活中, 也有很多类似的任务, 引导学生通过阅读书籍、浏览网页等途径收集相关资料, 并在下节课上交流一些敢于与生命作斗争的事例, 让学生学习他们身上坚强的性格, 从而形成健全的人格, 为学生日后健康成长奠定坚实的基础, 实现学生搜集信息共享目标。通过这种方式, 学生能够兴致勃勃地参与其中, 在提高学生收集资料能力的同时, 还能够拓展小学生知识面。自主学习模式的构建是一个教学方式调整和优化的过程, 教师要明确自身在其中发挥的组织和协调作用, 引导学生更好地参与到自主学习当中。

结论

根据上文所述, 构建自主学习模式是教育教学发展的必然趋势, 在提高教学有效性等方面占据举足轻重的位置。因此在教学中, 教师应明确认识到自主学习模式构建的重要意义, 并结合教学内容及小学生身心特点, 创建良好的学习情境, 积极与合作学习方式相结合, 不断提高教学质量和效率, 从而促进小学生语文素养的提升。

摘要:随着新课改日渐深化, 对教育教学方式和方法提出了更高要求, 传统教学模式已经无法适应现代教学发展趋势, 在很大程度上阻碍了教学进一步发展。受到终身学习理念的影响, 自主学习模式作为一种新型教学模式应用在小学语文教学中, 不仅能够显著提高教学质量, 且能够培养学生良好的语文素养。本文将结合自身多年教学经验, 从自主学习模式概念入手, 根据小学语文教学特点提出构建高效自主学习模式的相关建议及措施。

关键词:构建,小学语文,自主学习模式,对策

参考文献

[1]张齐.如何构建小学语文自主课堂教学模式[J].赤子 (上中旬) , 2015, (02) :180.

[2]王永冈.转变教学模式提高学习能力——对提高小学语文自主学习能力的探讨[J].科技创新导报, 2014, (26) :145.

小学语文有效自主学习 第5篇

洪宽中学林岚翔

随着课程改革的有力推进,语文课堂面貌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语文课堂充满了生机,焕发出了青春的活力,令人欣喜。“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意识和进取精神,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是新课程的基本理念之一,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已深入到中小学教学实践者的心中。语文课堂展示出希望的同时,也留下了忧虑:学生活动成为一种时尚,文本尚未充分解读,便合围而坐,展开讨论等等,课堂变得热闹起来。学生的“学”看似愉快但有效性却值得推敲。有效性是教学活动的生命,失去有效性在热闹、愉快的学习都将成为无源之水。那么该怎样正确认识自主合作探究学习呢?

一、什么事真正意义的“自主合作探究学习”

自主学习又称自我调节学习,是学习者根据自己的学习能力、学习任务的要求,积极主动地调整自己的学习策略和努力的过程。自主学习是新课程改革倡导的一种主要学习方式,其精髓在于帮助学生提高学习的自觉性,逐步掌握学习方法,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合作学习认为,生生互动是教学系统中尚未开发的宝贵的人力资源,是教学活动成功的不可缺少的重要因素。学习是人际交往的过程。其实,合作学习是教学条件下学习的组织形式。其意义在于让学生在学习中学会合作,在合作中感受到学习的乐趣、集体的力量和智慧,学会合作与掌握知识同等重要。

二、自主合作探究学习的实践反思

自主合作探究学习的有效运行,在教学实践过程中必须处理好以下几对关系。

1、自主合作探究学习与教材

(1)摆正教材地位

新课程教材在编写设计上为学生自主发现、探索留有比较充分的空间,这与旧教材是一个明显的不同。有专家据此把教材比喻成为教学的“引子”,教材是引子,依然强调了教材的地位和作用。但是不少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却忽视了学生对教材的阅读理解,过早、过多地补充内容,甚至偏离教材大谈从网上查阅到的资料,教学活动失去了立足点。

《语文课程标准》强调:“应创造性地理解和使用教材,积极开发课程资源,灵活运用多种教学策略,引导学生在实践中学会学习。”这就要求教师应该用教材去教,而不是去掉教材,把握新课程教材,引导学生开展有效的自主合作探究学习,努力使语文教学新鲜、活泼、丰富起来。

(2)坚持文本的个性解读与共性解读统一

课程改革坚持以人为本的指导思想,关注每一个学生的个性差异,鼓励学生多样化、个性化的学习。应该说,无论从理念还是从实践角度说,这都是很了不起的进步。学生提出自己的个人理解,可能是游离文本语境天马式的“独特体验”,是对文本的误解,它不仅严重偏离、曲解了课文原意和科学本质,而且还出现了价值观的偏离,从而从根本上扭曲了学习的方向和实质。

因此,老师既要充分尊重学生在自主学习过程中的独特体验,个性化地解读文本,又要引导学生尊重文本原旨追求共通见解。只有这样自主合作学习才会充满活力。

2、自主合作探究学习与学生

自主合作探究学习是一种主动学习。学习的主动性是学生对学习由衷的喜爱,是发自内心的自动、自觉地学习行为和良好的学习习惯。另一方面表现为学习责任。树立高度的学习责任心是自主合作探究学习的前提。只有学生自觉地担负起学习的责任,学生的学习才是一种真正的自主合作探究学习。

可很多时候学生处于“受逼”的状态,学生离真正的自主合作探究学习所要求的学习品质有很大的距离。而如果进行分组合作学习,学生之间往往缺乏平等的沟通与交流,尤其是

缺乏深层的交流和碰撞,结果是优秀者的意见和想法代替了小组其它成员的意见和想法,学习困难的学生成了陪衬,即使他们发表了意见也不会受到重视。他们更多时候是在做听众。任何教学都应该弥补学生原有认知结构中的缺陷,所以学生原有的知识和经验是教学活动的起点。自主合作探究学习须对学生已有经验充分挖掘和利用,这是有效教学的开始。

3、自主合作探究学习与教师

新课程在倡导自主合作探究学习、还学生课堂教学主体地位的同时,也倡导老师带着自己的声音,带着自己的感悟和思考走进学生,去和学生交流、碰撞,引领他们在认知、能了以及情感态度价值观上一步一个台阶。有的教师认为,既然是自主探究,那么学习就纯粹是学生的事。但离开了教师的正确导向和有效引领,自主合作探究学习就会蜕变成为一种随意性学习、自由性学习,从而扭曲了学习的方向和实质。

学生的主体性,是不成熟的、不完全的、处于发展和提高中的主体性,开始甚至是很微弱的主体性,在教育过程中需要调整、培养和提高。这是教师的主导性的教育依据。“教师是学生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和合作者,”自主学习过程,是学生构建和教师价值引领相统一的过程。一方面,要批判传统的教师中心论,即忽视学生的需求和自主合作探究学习的权利。另一方面,也要防止自主合作探究学习中出现的忽视教师作用的“为自主化倾向。”教师的引领仍然是必要的,这是保证学生学习方向性和有效性的重要前提。

语文教学中自主学习有效性探究 第6篇

[关键词]中學语文 自主学习 有效性

[中图分类号] G633.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6058(2016)210002

随着语文教学环境的剧烈变化,中学语文教学目标也随之发生了巨大的转变。在倡导合作、探究学习教育理念的指引下,师生把教学重心都倾斜到了课堂合作学习上,无论是在课堂时间的划分,还是课堂内容的安排上,探究性、合作式的学习方式都备受推崇。纵观课堂教学质量,合作学习的高效率是建立在高质量的自主学习基础之上的,在中学语文教学中探索自主学习的有效性,对提高教学质量具有积极意义。

一、中学语文自主学习的效率与现状分析

学习效率的高低决定着学习质量的高低。自主学习对学生理解知识、发展思维、培养情感都必不可少,分析自主学习效率的低下,反思当前中学语文自主学习现状,是提高语文教学质量的重要举措。

1.自主学习的导向性不强、不扎实,教师的方法指导不具体

自主学习是学生通过阅读教材,独立思考和理解问题,形成自己的独特见解的过程。这个过程有基础知识的识记和理解,也有大量的思考和分析,是学生学习能力的重要培养过程。教师在预设自主学习时,目标不够具体,而且存在着偏重基础知识的现象,自主学习没有完成对知识的深入思考,导向性不强的问题严重存在。同时,教师注重自主学习的结果,对过程的指导不够,学生学习方法不够科学,降低了自主学习的有效性。例如《丑小鸭》一文,教师首先要求学生自读课文,画出不熟悉的字词,利用工具书理解意思,并识记字形,交流巩固。这个教学环节是基础知识的教学,完全可以通过自主学习来完成,交流巩固的环节设计没有意义。在接下来的初读课文环节,要求学生对不懂的地方做出标注,然后组内交流讨论。学生把不懂的地方画了出来,然后开始探讨。这样的引导似乎没有差错,但是仔细分析这篇课文,内容简单易懂,重难点的突破并无多大难度,教师对自主学习的设计没有要求学生联系上下文深层次地理解课文,而且没有指导如何结合前后文理解文意,自主学习的过程流于平淡。

2.自主学习的思维含量不高,对课堂教学的促进作用不大

中学语文自主学习的出发点在于初步掌握生字词等基础知识,并在阅读过程中形成对文本的理解,对相关的问题得出自己独特的见解。教师在设计自主学习任务时,忽略了设计能激发学生有效思考的问题,过分侧重基础知识的理解,降低了自主学习的思维含量,学生自学效果不能满足课堂教学的要求。例如《谈生命》一课,学习完生字词之后,教师设置了划分段落、理清文章思路的学习环节,采用合作学习的方式进行,学生很快得出了答案。初看起来这样的设计有利于课堂时间的节省,所有学生都完成了这一学习任务,仔细分析却发现,这一课的教学目标中要求通过反复朗读完成知识梳理,体会文章景、情、理和谐相融的意境,感受文章的意境美、哲理美、语言美。如果把这个环节设置成自主学习环节,引导学生通过朗读感受文章的主旨,学生有了自己的理解,对文章的段落划分也形成了自主思考,自主学习更加有效,接下来的课堂教学也就有了良好的基础。

二、提高中学语文自主学习有效性的策略

提高自主学习的有效性,实际也是促进课堂教学质量的重要措施。本文结合实践,认为可以从如下两个方面进行思考。

1.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意识,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内在需求

内因是外因发生作用的根源之所在,培养学生自主学习意识是提高自主学习有效性的重要方法。在中学语文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刻意引导学生对文本进行独立思考,结合自身的生活经历体会文字背后的深刻蕴意,深刻理解文本的同时,产生情感的共鸣,进而激发更进一步阅读的内在需求。例如《我的母亲》一文,指导学生结合自己的母亲来深刻体会文章的感情,引导学生通过分析文中母亲的人物特点进而联系到自己的母亲,与作者的情感产生共鸣,加深对文章的理解,从而使学生更加渴望通过继续阅读来为自己的情感找到依托。学生内心渴求自主学习,学习效果必然提高。

2.具体明确的学习内容和方式是提高自主学习有效性的基础

任务驱动是提高自学效果的有效方法,在设计语文自主学习过程时,要有明确的学习内容和目标,同时指导学生学习方法,提高自主学习的质量。例如《人生》一课,教师明确自主学习提纲:(1)概述四个场面,三大人群;(2)写一段比喻性文字;(3)结合课文思考人应该具有什么样的信念和意志才能让一生过得有意义。明确的学习目标成为自主学习的有效引领,递进式的学习任务让学生逐步理解课文,对人生的思考激发了学生的深刻思考和继续阅读的需求,这样的自主学习必然有效。

中学语文课堂中自主学习的作用毋庸多言,教师要制定合理的策略,不断提高自主学习质量,最终促进语文教学质量的提升。

自主学习,开启语文有效学习之门 第7篇

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 (试行) 》明确提出: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应体现国家对公民素质的基本要求, 着眼于培养学生终身学习的愿望和能力。《语文课程标准》在“前言”和课程“总目标”中集中展示了新的教育理念, 就是“把以学科旧有知识为中心变为以人的全面发展为中心”, 强调学生是语文学习的主人。

语文自主学习符合语文学科的本质和特点。语文知识本身有相当大的灵活性, 以掌握价值性、实践性的读写知识为主, 语文能力更需要在读写实践中发展提高。叶圣陶先生曾说:“小学语文主要靠学生自己读书, 自己领悟。”因此, 在语文课中摸索、积累、构建自主学习模式不仅有客观基础, 还能达到良好的效果。

那么, 如何在语文课堂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我在平时的教学中进行了思考。

一、激发兴趣, 营造氛围, 增强自主学习意识。

人的主体意识是与生俱来、先天赋予的。很多情况下, 不是学生不积极、不主动, 而是现有的教学状态, 教师压抑了学生的主体性, 或者说是教师的教学态度、教学方式阻碍了学生自主意识的萌发, 自主能力的发挥。在实际教学中, 教师要更好地释放、开发学生的主体意识。

1. 发掘文体素材, 激发学习兴趣。

现代认知心理学家皮亚杰认为:一切有成效的活动必须是以某种兴趣为先决条件的。自主学习兴趣是学生进行自主学习的动力, 能使大脑感官处于较活跃的状态, 使感官更清晰、思维更深刻、想象更活跃、记忆更牢固。因而, 在语文教学中应不失时机地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开发自主学习潜能。

(1) 导入需要激情

一篇课文的导入是学生学习这篇课文的起点。教师要紧扣题眼或课文内容, 从学生实际出发, 抓住学生的好奇心理特点, 设计一个新颖有趣、悬念丛生的导入流程, 循循善诱, 将学生一步一步地引入到课文中, 激发学生的自主学习兴趣。

(2) 教法适当灵活

语文源自生活, 是对生活的提炼和加工, 其本身就不乏乐趣。教学中, 教师如果能充分发掘语文文本素材, 借助灵活的教法, 激发学生的兴趣, 那么学生学得开心, 教师也教得轻松。

如《爱如茉莉》、《二泉映月》等情感浓郁的文章, 可以以读生趣, 以读激情, 让学生在反复朗读中产生浓厚的兴趣品词析句, 理解课文内容。而写景类课文, 如《黄山奇松》、《荷花》等文章, 秀美的语言描摹了秀丽的景色, 可以带着学生进入课文所描述的意境中, 激发他们自学的兴趣。

2. 营造民主氛围, 激发学习热情。

古语云:“亲其师, 信其道”。良好的师生关系, 有利于学生开展自主学习。教师自身的人格魅力和幽默生动的谈吐将极大地吸引学生的注意力, 从而进一步调动学习的积极性。

柏拉图说:“被迫进行的学习是不能在心灵上生根的。”为此, 教师应积极地创设情趣盎然、轻松愉快的学习气氛, 建立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 努力拉近师生的心理距离。教师要学会宽容, 鼓励学生在学习上有所发现, 允许学生在学习中犯错, 同伴之间要学会相互尊重、赏识。只有在这样的宽松的心理环境下学习, 学生才能消除紧张的学习心理, 保持心情的舒畅, 迅速进入学习的最佳状态, 敢于质疑, 乐于学习。

二、指导方法, 把握规律, 打好自主学习的基础。

在语文教学中, 学生仅有自主学习的热情还不够, 关键是掌握一定的自主学习的方法和途径。刚开始时学生的能力不强, 自主学习流于形式而收不到实效, 这些都是很正常的, 教师应积极引导, 通过各种渠道的训练让学生逐步掌握自主学习方法。

1. 学会课前预习。

“一篇精读教材放在面前, 只要想到这是一个凭借, 要用来养成学生阅读书籍的好习惯, 就自然非教他们预习不可。”课前预习是学生主动学习行为。学生通过预习, 不仅能了解课文内容, 扫除阅读障碍, 为课堂教学奠定基础, 还能强化学习动机, 提高学习积极性, 有利于培养自主学习能力。预习无定法, 只要得法。待学生掌握预习的步骤后, 放手让学生对新授的内容进行自主预习。对学生自主学习中普遍存在的问题及时研讨和解决, 对于个别学生遇到的困难进行个别辅导。

2. 敢于课中质疑。

古人云:“学贵有疑, 小疑则小进, 大疑则大进。”有疑问, 才有学习的内驱力。精湛的教学艺术, 遵循的准则就是让学生自己善于提问。质疑可以使学生改变学习中的被动地位, 激起学生探究新知的欲望。在阅读教学中, 教师要重视学生质疑能力的培养, 积极引导、启发学生想象, 鼓励他们敢想、敢疑、敢问, 鼓励学生自主探索学习。

3. 落实课后复习。

艾宾浩斯的遗忘曲线表明, 遗忘的规律是先快后慢。因此, 要指导学生根据遗忘规律及时复习、反复复习。每学一个新知识就要让学生及时复习。阻止识记后立即发生的快速遗忘, 并通过多次复习达到长久保持的目的。如识记生字, 在每一课学完后就及时巩固, 一个单元学完后再次复习, 期中期末测试时再进行集中复习, 这样一般能收到很好的识记效果。其次, 要教给学生多样化的复习方法。运用多样化的复习方法, 学生感到新颖生动, 调动智力活动的积极性, 从而提高复习效率。

三、自主感悟, 合作探究, 养成良好的自主学习习惯。

“教育并不是一件告诉和被告知的事情, 而是一个主动的和建设性的过程” (杜威) 。语文教材中的文章仅仅是一个个事例, 学习课文的最终目的是理解运用, 而不只是简单地掌握文本信息, 因而要强调学生的自主感悟。

1. 多读品味, 自主感悟文本。

特级教师于永正说:“读好了, 什么都在其中。”读是一种融语言与情感于一体的学习方法。文章的情感不是外在的东西, 不是教师三言两语就能强加给学生的, 只有通过反复朗读, 从朗读时语气的轻重缓急、声调的抑扬顿挫、表情的喜怒忧伤中体味情感, 获得与作者情感上的共鸣。

读《望月》, 那优美的月夜景色和一首首美妙的古诗引领着学生走入月下诗的王国;读《鼎湖山听泉》, 学生仿若穿行在不绝于耳的泉声中, 让人不禁流连忘返;读《二泉映月》, 随着琴声的不断变化, 想象着阿炳内心的变化, 学生似乎与阿炳心意相通……通过读, 学生积累语言, 丰富情感;通过读, 学生感受作品的美感, 体验语言的节奏感、音韵感;通过读, 学生充分地触摸语言, 感受语言, 就能达到“书读百遍, 其义自见”的效果。

2. 讨论交流, 开展合作探究。

一个班几十名学生, 他们的认知方式、学习策略和自身所拥有的语文水准各不相同。这为他们的讨论交流、合作探究提供了舞台。

如在教学《散步》一文时, 我先让学生自己读书思考, 划找归纳, 在学生独立感悟文章所要表达的家人之间、至亲至深之情的前提下, 让四人小组自行确定选择“你最喜欢哪个段落?为什么?”进行合作学习, 有的小组认为第四段写得好, 因为他写出了对春天的生机盎然, 在全文起过渡作用;有的小组认为第七段写得好, 因为写出了对春景的向往, 与前文相照应, 起衬托作用;有的小组认为最后一段写得好, 这样写意义深远……学生就是在独立感悟和合作学习的探索过程中, 加深了对课文的理解, 真正地发挥了主体作用。

3. 拓展学习空间, 开阔阅读视野。

语文课最根本的任务是学习和运用母语表情达意, 读、写、听、说、思是语文学习的五种基本形式, 在学习过程中仅仅深挖教材显然是不够的, 必须尽可能地扩大阅读面, 让学生走出课本, 走出课堂, 面向广阔的语文世界获取知识, 拓展发展空间。这样既扩大了学生猎取知识的途径, 又养成了自主学习习惯。

一个优秀的语文教师应有开放的意识, 使课堂阅读成为引领课外拓展阅读的桥梁, 创造一切机会唤醒学生的自主阅读意识。如六年级上册有一篇课文《祖父和我》。

学生特别喜欢萧红描写园子景色的那段话, 园子里的一切是那样自由洒脱, 无拘无束。学生都认为朗读这样的文字是一种享受。作者究竟是怎样一个人呢?课后我布置学生了解作者萧红的生平, 并要求做好交流的准备。第二天, 学生的课桌上放了许多资料, 有的同学还做了多媒体的读书卡片。通过交流, 学生了解了萧红的身世和她曲折的人生经历, 加深了对课文的理解。

四、激励评价, 树立信心, 增强自主学习的动力。

教师应该有一双善于发现学生“美”的眼睛, 留心学生某一方面的优点、亮点, 引导他们参与学习, 发挥特长优势。在教学过程中, 教师的赞赏、激励的评价语言不仅能促使学生积极主动地学习, 对课文产生浓厚兴趣, 而且能交流师生情感, 坚定学习的自信心。

如:我对学生朗读的评价, 不是采用“读得不错, 很好”这类笼统的评价语, 而是根据学生朗读实际水平作评价, 如:“读得有感情, 把诗人心情都表达出来了”, “语音很准确, 并且没有漏字。”对学生回答问题的评价进行鼓励、引导。在学生回答不正确或不完全正确时, 进行引导:“敢于积极发表自己的意见, 再换个角度考虑一下就更全面了”, “这个问题, 答对了一半, 也是一分贡献, 另一半, 再想想, 老师相信你一定会想出来的。”当学生发现自己的见解被肯定、被鼓舞、被信任时, 自然激发了学习兴趣和强烈的求知欲望, 就会产生强烈的“我要学”的愿望和要求, 能够主动参与学习活动, 成为学习的主人。

总之, 自主学习是在新课程理念下的一种重要的学习方式。让学生养成自主学习习惯能够唤醒学生沉睡的潜能, 激活封存的记忆, 开启幽闭的心智。教师在新课程理念下必须积极营造适合学生进行自主学习的环境, 时刻把握以学生发展为本这根主线, 这样课堂教学才能焕发生命的活力。

摘要:自主学习是个体终身学习和终生发展的基础和保障。语文学科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特质, 使本学科的自主学习更具灵活性和可行性。人的主体意识是与生俱来的, 教学时可以从发掘文本素材出发, 通过指导方法, 把握规律, 奠定自主学习的基础。“以学科旧有知识为中心变为以人的全面发展为中心”的课程目标, 促使语文教师逐步改变传统模式, 重视学生的自主感悟和合作探究, 重视学生的自我发展和个性发展。教师要营造宽松和谐的学习氛围, 有针对性地进行激励评价, 激发学生的语文学习兴趣, 让课堂教学焕发生命活力。

小学语文有效自主学习 第8篇

关键词:高中语文,自主学习,能力培养

一、 自 主 确立学习目标

高中阶段 的学生已经懂得如何规划自己的学习时间,但是大部分学生在确立学习目标,尤其是长期性的学习目标时就显得无能为力了。所以我们应该了解 到,大部分高中生的学习计划性不是很强,对于自己的学习目标也没有一个清晰的认识。因此我们在语文教学的过程中,除了要教授书本中的知识以外,还必须引导学生找准自己的学习目标,为自己制定长期和短期学习计划。

教师应该根据高中语文教学大纲以及教材中的实际内容,以一个单元为基础,让学生自己来制定本单元的学习计划和学习方法,同时还必须充分鼓励和支持学生,让学生保持一种积极的心态;给予学生更多的指导和更多的空间,让学生能够自己决定自己的学习计划和学习方式。在这个过程中,我们应该要给予学生科学的引导,让他们知道怎么来确立学习目标以及确立符合自己学习习惯的目标,而并不是直接强制性地给予他们学习目标。教师在这个过程中进行引导的目的是为了让学生更加清楚地了解他们希望学 到什么,希望获得什么。我们的引导主要是为了更好地激发出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从而尽可能地让每一名学生都能够主动地参与到课堂教学的过程中。比如说对于同一篇课文的内容,学生能够自己确定学习的重点,有些学生将学习目标定为课文语言的理解,而一些学生将学习目标定为文章作者写作手法的学习。我们 在这个过程中不直接干预学生而是给予他们足够自由的选择空间,让他们的自主学习能力得以完全的发挥。

二、 在 学 习过程中自主 探究合作

在高中语 文学习的过程中让学生进行探究式的合作学习能够很好地培养他们的自主学习能力。合作探究式的学习一般来说是让学生自由选择自己的小组并进行小 组活动,在小组内的每一名成员都能够自由地提出自己的意见,同时也倾听其他组员的观点。教师在学生进行探究合作学习的过程中应该进行科学的指导,让学生打开思维,明确学习方向。例如,我们在学习人教版高中语文《古代诗歌散文鉴赏》这部分的内容时,可以让学生通过小组合作学习的方式,要求他们对本单元的一些诗歌进行自学。根据自愿的原则,我让学生自己选择组员,将七八名学生分为一个小组,每一个小组的组员分别有各自的职责,有些学生负责收集资料,有些学生负责诗歌翻译,有些学生负责诗歌的鉴赏,有些学生负责朗读诗歌等。通过小组合作自主探究的学习方式,学生们在一起相互交流和探讨,很容易就掌握了诗歌的特点以及本单元的学习目标,也让学生对自主探究学习有了进一步的认识,培养了他们的自主学习能力。

三、科学创设教学情境

课堂教学实践告诉我们,丰富有趣的教学情境能够很好地帮助我们去引导学生,而这也是高中语文新课程改革的实际要求,同时也是高中语文课堂教学中的一大难点。笔者在实际的课堂教学过程中通常使用巧妙的语言来吸引学生,从而更好地进行课堂导入。例如,在教学《雨巷》这篇诗歌的过程中,开始上课时我首先向学生提出了一个问题:同学们,在我国的现代诗坛中有这样一名诗人,他曾经用他那温柔的诗句感染了无数受伤的灵魂,一提到他的名字,大家往往都会想起那一个丁香一样结着愁怨的姑娘。同学们知道老师刚才说的这名诗人是谁吗?不少预习过课文的学生都回答:戴望舒!这时我再进行引导:很好,大家回答得很正确。戴望舒凭借《雨巷》这首诗轰动了当时的诗坛,同时也为他赢得了“雨巷诗人”的名号,那么今天同学们就跟老师一起去感受当年戴望舒走进的那个雨巷,我们一起去寻找那位丁香一样的姑娘。这样的课堂导入,不但简单朴实,同时又声情并茂,学生很快就进入了那种意境,他们的学习兴趣自然就被激发了出发。

小学数学自主学习有效性研究 第9篇

关键词:小学数学,自主学习,方法,有效性

目前, 很多学校还是传统的数学教学模式:教师讲、学生听, 或学生为了取得高分而埋头于大量的数学习题中, 学生只会简单被动地接受知识, 也只会用老师讲过的方法进行答题, 完全没有自己的想法或独特的解决问题的能力。这种教学方式比较单调, 不能引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学生只是机械记忆教师讲解的知识点和运用方法, 不会也不愿主动进行思考, 严重影响了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

一、提升小学数学自主学习能力的方法

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不是一蹴而就的, 在具体教学过程, 教师要中从各个方面入手, 不放过任何一种可以提升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方法。具体有以下几种:

(一) 生活问题数学化

在具体教学过程中, 小学数学教师应注意将生活问题转化成数学问题, 让学生感觉生活中离不开数学。如“一个盘子里有四个苹果, 小明又拿来了一个, 盘子里还有几个?”在解决这种问题时, 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将“四个苹果”转化为数字“4”表示, 小明又拿来一个苹果中的“拿来”可以转化成符号“+”表示, “一个”用数字可以转化成“1”表示, 整个情境的意思是“4+1=?”这样就可以让学生学会在生活中运用数学知识。有利于同学快速掌握知识, 提高灵活运用能力。

(二) 数学问题生活化

学习中的数学问题也可以转化成生活问题, 让学生体会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的存在。如“小军要去买9个笔记本和12支铅笔, 笔记本两元一本, 铅笔一元一支, 请问总共需要多少钱?”数学问题生活化, 不但可以让学生在生活情境中理解数学知识, 而且可以激发他们的学习数学的兴趣, 培养他们的自主学习能力, 提高他们的实践能力。也可让学生自己设计问题, 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 提高他们的创造能力, 从而更好地理解数学知识, 提高学习成绩。

二、小学数学自主学习有效性的建议

(一) 增强学生的自主意识

随着教育制度的改革, 学生的主体地位越来越明显。培养小学生的主体意识, 有利于增加他们的责任感, 进行有计划、有目的的学习, 进而实现自己的学习目标。

1. 树立明确的数学学习目标

有些小学生对数学学习没有具体的目标, 总是审题不认真, 计算错误, 久而久之, 失去了学习数学的兴趣。这就要求老师要和各种不同层次的学生一起确立目标, 找到学习的能力和方向。期中或者期末考试后, 要主动找同学谈心, 帮助学生对上一段的学习进行总结和反思, 找到自己的不足和与成绩较好同学的差距, 制定下一段的学习计划和要达到的目标, 明确努力的方向, 增强竞争意识。

2. 激发学生数学学习兴趣

小学数学教材具有较强的逻辑性、连贯性, 小学生贪玩爱动, 容易注意力分散, 精力不集中。而学生稍不留神, 就会错过知识点, 造成下节课及以后学习的困难。因此, 教师必须要注意培养学生数学学习的兴趣, 让他们能够自主积极的学习。这样, 在课堂上, 学生注意力才会高度集中, 思维才会敏锐、活跃, 才能够跟得上老师讲解的步伐, 从而提高学习效率。

3. 提升学生数学学习的自信心

鼓励大胆思考, 勇于实践, 将数学知识运用到现实生活中去, 让他们知道数学学习其实是有很大用途的。对于他们的出色表现, 教师给予及时的肯定和赞扬, 提升他们学习的自信心。同时, 还要鼓励他们不断进行探索和实践, 逐步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自主意识和能力。

(二) 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良好的习惯是成功的关键性因素。小学生还没有定性, 容易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也容易出现不良习惯。目前, 小学生在数学学习中存在很多不良习惯, 如有些学生计算时容易落下运算符号, 有些学生随意改变运算顺序, 有些学生总是点错小数点, 有些学生计算粗心大意, 计算后也不检查、验算等等。因此, 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成了小学数学老师刻不容缓的一项艰巨任务。良好的学习习惯, 是学生学好数学基本保证, 有利于学生自主意识的提高。

(三) 让学生主动参与课堂教学

小学数学学习本身是抽象的、枯燥的, 因此教师需要多提供一些直观的教学活动, 调动学生的自主参与热情。教学活动要紧密联系小学生生活实际, 提高学生参与的积极性和自主性。创设一些生动、有趣的情境, 让学生动脑思考、动口表达、动笔尝试、动手操作, 从而从中获取知识、掌握技巧、体验乐趣、感受喜悦, 有利于学生以以更积极的姿态参与到学习当中, 进而提高数学成绩和教学效率。

总之, 小学数学自主学习能力需要长期坚持才能形成, 数学老师可以采取多种教学手段提高学生自主学习的有效性, 进而提高自主学习能力, 进而提高数学成绩和综合素质。

参考文献

[1]魏亚琴.对小学数学合作学习的调查与反思[J].基础教育研究.2004 (9)

[2]王金如.小学数学自主学习有效开展策略探析[J].吉林教育.2011 (10)

小学语文有效自主学习 第10篇

一、运用已有数学知识,调控学习速度范围

(1)引导学生运用已有数学知识解决数学问题。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必须运用已有的知识去认识未知的问题。这样做,学生才能真正发挥其主体作用。

例如:指导学生根据条件补充问题。在教师指导学生根据条件补充问题时,不应该指定数量关系和运算,应该由学生根据已有的知识经验去选用数量关系、运算,提出相应的问题。譬如:白兔有28只,黑兔有56只。_______?①根据加法的意义,可补充白兔和黑兔一共有多少只?②根据比差关系,学生可以提出:黑兔比白兔多多少只?换个说法,还可以提出:白兔比黑兔少多少只?学生运用已有的知识储备,选择内存的知识积累去解决新的问题,这样,学生对所学的知识理解得深,运用得活。

(2)根据掌握知识情况自己调控学习速度范围。学生学会了自学的本领,就能独立地进行新知识的学习。开展自学活动,可以调动学生的积极性,防止教学上的“一刀切”,从而达到因材施教的效果。

例如:在学生自学苏教版小学数学第四册中“加法算式中各部分之间的关系”时,由于学生的智力差异,在学习时间相同的情况下,学习速度有快、有慢。学习速度较快的学生学习的内容较多,学习速度慢的学生学习的内容较少。学习速度快的学生能完成加法各部分之间的关系,运用关系进行加法的验算,而学习速度较慢的学生只能初步感知加法各部分之间的关系。

由此可见,学生学习知识的范围虽然不同,理解的程度不一,但是,他们学习过的内容多少能在他的头脑中留下一些东西,甚至能真正学懂,他们不至于跟别人走过场。通过课堂讨论,还可以对知识加深理解,甚至还可以对基础知识所拓展的内容加以认识。

二、调动学生全部感官,鼓励学生观察实践

有专家认为学生五种感官全部打开,通过听、看、嗅、动、触接受多种媒体信息,有利于激发求知欲,有利于对事物的全面了解,也有助于右脑与左脑的配合产生灵感,开展创造性思维。

(1)在观察中学会思考。数学教学中的原始概念的建立通常是借助直观,教师要引导学生在仔细观察的基础上用脑去分析、综合、抽象和概括揭示出概念的本质特征,建立正确的概念。如:在苏教版小学数学第一册教材中,虽没有出现基数和序数的概念,但引导学生观察6辆小汽车和第6辆小汽车时,就借助了直观图,使学生通过对图画、图形、图示的有序、有目的的观察、思索,甚至是操作,感官齐参与,使学生感性地区分了基数和序数的概念,久而久之,形成了自主学习的能力。

(2)在实践中提高能力。在数学教学中,教师应尽量采用多种方法,吸引学生参与到学习的全过程中来。让学生接触具体材料,动手、动脑、动口,调动各种感官感知所学的知识,这是学生积极参与的一个重要方面。另外,利用游戏来吸引学生积极参与到学习中来。围绕不同的教学内容,可以经常开展“找朋友”、“勇攀高峰”、“传口令”、“摘苹果”等形式的游戏。

三、有效掌握学习方法,提高解决问题能力

所谓学会学习,就是学会思维,思维方法是学习方法的核心。教师应教会学生思考,掌握学习方法,培养学生自学能力。

(1)发展综合思维能力。综合与分析的思维方法是小学生应该掌握的最基本的思维方法。所谓综合思维,就是从已知向未知进行思考的方法;分析思维则是从未知向已知进行思考,从而寻求解题途径的思考方法。帮助学生掌握综合与分析的思维方法,应从小学低年级开始。如:从训练说图意,启蒙、训练、发展其综合思维能力。苏教版第一册中就加强了对低年级学生综合思维能力训练的力度。譬如“说图”训练:根据“荷叶上有两只小青蛙,跳到水中1只”,就可提问,“荷叶上还有几只”等。从进行根据条件补充问题的训练中,可以进一步加强从条件到问题的思维训练,巩固综合思维方法。在进行综合思维训练的基础上,逐步进行分析思维的渗透。通过根据问题想条件等多种形式的训练,培养学生分析、判断、推理的能力。

(2)有效运用比较方法。比较是确定事物之间差异,区别正误、优劣的一种认识方法。在教学中,常见的比较方法有两种:一种是为掌握题目的特征与解题规律而进行的比较。如:“丰收农场有22台脱粒机,平均每台脱粒机每天脱粒2吨,10天共脱粒小麦多少吨”与“丰收农场有22台脱粒机,10天共脱粒小麦440吨,平均每台脱粒机每天脱粒多少吨”这两道题,题目中出现的4个量是相同的,但前者是连乘应用题,后者是连除应用题,解法不一致。但只要通过观察、比较,就会发现这两道题的数量关系和解题规律实则相同,两道实为互逆应用题。另一种是针对学生容易混淆不清的内容而组织的比较与鉴别题。如下面两题:“和平广场有白鸽138只,灰鸽比白鸽多30只。灰鸽一共有多少只”与“和平广场有白鸽138只,比灰鸽多20只。灰鸽一共有多少只”。这两道题都是比多少,数字一样,但前者用加法计算,而后者则用减法计算。道理何在?一比一想,学生就懂得解此类题目应该按照算理确定算法,并在比较中学会此类思维的方法,这对于学生今后独立学习有着重要作用。

小学信息技术自主学习的有效探究 第11篇

现代信息技术日趋网络化、数字化、多媒体化,这种新型的学习环境正在改变人们传统的工作、学习和生活方式,也影响着教育的内容与方法,给学习者的学习方式带来了巨大变革,同时也为自主学习的实施提供了有利条件,有利于培养、提高学习者的自主学习能力。

信息技术已经走进小学课堂,学生感受着信息技术带来的飞速变化,那么,在当今的课堂中,怎样培养小学生运用信息技术进行自主学习呢?

第一,优化教学环境。

在课堂教学中利用有限的空间和现有的条件,按照经济、实用、高效的原则,将现代媒体与传统媒体进行优化组合,充分发挥多媒体技术优势,获取最佳教学效果。

自进入九十年代以来,多媒体技术迅速兴起、蓬勃发展,其应用已遍及国民经济与社会生活的各个角落,正在对人类的生产方式、工作方式乃至生活方式带来巨大的变革。同样,多媒体技术对教学也产生积极的效应,能为学生提供最理想的教学环境。

第二,更新教师观念,转变教师角色。

社会的信息化给教学带来了巨大的挑战,也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机遇。教师应该及时更新观念,转变角色,以适应新的形势下教学的发展。更新观念,就是要求教师形成新的教育观、人才观、方法论以及相应的评估体系,在贯彻德、智、体全面发展的同时,以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紧扣信息社会对于教学的目标要求,不断更新知识结构,充分利用各种先进的技术手段为教学服务。转变角色,就是要求教师在教学活动中,不拘泥于传统的角色定位,能够根据不同环境灵活的进行角色转换。在教学活动的不同阶段,教师从单一的“知识传授者”角色,向强化记忆者、示范表演者、组织指挥者、裁判员或监督员等多种角色转换,并且随着信息技术的运用,能够不断发现和担当起新的角色。

第三,引导学生养成善于信息技术学习的好习惯。

(一)提供学习资源,搭建自主学习的平台

学生自主学习的前提,是要有可供学习的环境、资源以及相应的能力。学习资源来源于以下几方面:一是英特网中和教材有关的已有资源的利用。教师引导学生通过查询、检索、探究并解决问题。把学习资源作为学生进行分析、思考、探究、发现的对象,以帮助学习者理解原理,并掌握分析和解决问题的步骤,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二是利用CD-ROM光盘提供形式多样、生动活泼、内容丰富、大信息量,具有交互功能的学习资源,让学生进行拓展性地学习;三是利用局域网和教师自制的网络学习平台,引导学生进行主题探究式学习,可采用个体式学习方法,也可采取小组合作探究式学习策略;四是利用教师自制的多媒体教学软件,进行教学引导,学生利用已掌握的技术,进行自主学习,把学习成果与他人交流。如学生利用powerpoint技术,将自己收集的资料做成演示稿,和同学交流,共享资源,分享成果。学生自主学习的过程,也是学会获取信息、分析信息、利用信息的过程,也是培养学生善于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学会探究问题,并利用资源解决问题的过程。

(二)教给学习方法,提高自主学习的能力

当今社会一个不会学习的人必将被现代社会所淘汰。教师在给学生提供资源的同时,还要教会学生信息技术运用的能力,以及利用信息技术自主学习和传统学习方法有机结合的能力,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学生要做到五会:

1.会听。信息技术课上,不仅要认真听老师的讲解,还要认真听同学发言,发现同学发言中存在的问题。

2.会看。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观察习惯显得尤为重要。现在信息技术教材编排简洁明了、图文并茂,大多小学生都能看懂,教师可以不讲或适当点拨,给学生提供更多的自主学习和实践操作的机会。

3.会想。思起于疑,教师在信息技术课堂上要精心设疑,使学生产生强烈的求知欲望,给学生足够的动脑筋去想的时间,让学生主动提出问题,主动解决问题,不断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和探究精神。

4.会说。语言是表达思维的重要方式,在课堂上让学生多说,来培养和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使学生的交流语言准确、到位。

5.会做。信息技术是一门应用性很强的学科,教师要引导学生利用所学知识进行实践操作,提高学生自主学习并运用所学知识的技能。例如:利用“画笔”进行美术作品创作、电子贺卡制作,利用word进行作文、班报的编排。

(四)提供交流机会,共享自主学习的成果

教师在教学中,应注意创设让学生获得成功的机会,让学生体验和享受成功的快乐,在教学活动中应注意发现每一位学生的特长和优势,创造条件帮助他们成功,给他们提供交流的机会,让学生把所学知识灵活运用、自主探究、自主学习、自主创作的作品进行展示,共享自主学习的成果。例如:学生在学习了电子小报的基本制作方法的基础上,自己思考、自主探索、自主创作出的优秀作品,教师让他们进行成果展示,这样不仅使学生有一种成就感、成功感,也可以通过互相学习、互相交流,发现自己作品中存在的问题与不足,激发了学生进一步自主探究、自主学习的积极性,形成了“学习——成功——再学习”的良性循环。

(五)激发学习动机,养成自主学习的习惯

自主学习能力不是一朝一日形成的,是要在平时的学习与生活中不断积累并形成的一种良好习惯的。在新课改条件下,教师应不断激发学生学习动机,使他们养成自主学习的习惯。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应从学生实际出发,让学生带着問题阅读思考,再引导学生自己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这样学生独立思考的空间比较大,能体现学生的主体性。教师要多给学生一定的思考时间,这样才能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和养成独立思考的习惯,才能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为学生的自主学习留有充分空间和时间。另外教师要引导学生善于结合自己的知识能力,把自己所掌握的技能运用于日常的生活与学习中,解决生活与学习中的实际问题,并举一反三,实现知识能力的迁移,为终身学习奠定基础。

浅谈小学英语自主学习的有效实施 第12篇

一、多做对话练习

在众多的教学技巧中, 对话练习可以说是一棵常青树, 对学生培养自主学习永远是最直接、最有效的方法, 在小学英语教学中更应该多加练习。

对话练习一般可以分为两个部分, 首先是对课本上的对话进行练习。这种练习通常情况下对学生来说难度不大, 同时又可以极大地激发学生的表现欲望, 大多数学生都是比较喜欢这种含有游戏性质的练习。学生通过不断的对话、重复的练习, 就可以将书本知识牢牢地掌握住。其次, 就是对全班的同学进行分组, 让他们根据课文进行改编, 并进行表演, 这样既可以极大程度地调动起学生的积极性, 更可以将英语的交际功能发挥出来。比如5A unit 3中给出的话题是“Can you…?”对于这个话题, 几乎是时时刻刻都在接触, 学生可以有很大的发挥空间, 让学生自编自演, 既可以极大地激发学生们的学习兴趣, 营造良好的英语交际氛围, 还可以对以往的知识进行很好的复习。

二、小组合作学习

要想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老师就要勇敢地放开手, 不要怕学生出错。在课堂上, 可以让学生以小组的形式对课文进行小组合作、自主学习, 在合作学习中, 发现新的单词、新的词组、新的句型, 然后老师再进行必要的指点和改正。只有放开手才能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体, 培养起学生合作的意识。例如, 在学习《At Christ mas》一课时, 学生通过对下面一段话的阅读:“There are so many present s under t he Christ mas t ree.This one is from Grandma.It’s yours, Jim”, “No, it’s not mine.It’s his.”就会发现几个特殊的词“yours”, “mine”, “hers”。在学生经过深入的讨论后, 就可以发现其特征以及在文中的意思, 这时老师只要简单总结一下, 学生就可以很好地掌握了。通过这种小组之间的交流、合作、互助, 学生就可以自主发现问题、解决问题。

三、老师及时点拨

小学生由于知识面很窄, 对于发现的问题很难及时有效地解决, 这时老师就要及时给予学生知识的补充和拓展, 在鼓励学生的同时, 还要指出学生的不足以及以后努力的方向及要求。这时老师是知识的引领者、补充者。比如, 在学习《Holidays》一课时, 在对单词、读音及意思充分掌握的基础上, 老师可以给学生放映一些关于西方节日的片段, 或者讲解一些关于西方节日的风土人情, 让学生感受到英语国家的文化氛围, 激起学生的兴趣, 这样再学习起课文来就会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四、让学生及时汇报自学成果

学生在通过自主、合作学习以后, 都会有一定的收获, 这时他们最想做的就是展示自己的学习成果。这是课堂自主学习的关键环节和最精彩的地方, 同时也是学生之间相互学习和指正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学生的展示主要是以小组为单位的形式进行, 老师主要起到调控的作用, 并对学生的成果给予一定的评价。

五、老师要及时进行总结

在学生们展示完自己的学生成果后, 不管结果如何, 老师都要给予一定的奖励, 对学生的努力给予一定的肯定。更重要的是要对本节课的知识进行系统的整理, 让学生把知识体系理顺, 并将课堂向外衍生, 真正落实到生活之中。这样的结尾就比较好, Everyone is t he winner.I am so happy t oday.Would you like t o int roduce what you lean t o your parent s and friends aft er class?通过对学生的赞扬可以激发他们学习英语的兴趣, 通过让学生向父母和朋友介绍他们学到的东西, 可以让英语真正走进学生的生活, 把知识转化为语言行为。

“授之以鱼, 不如授之以渔”。学生自主互助学习的能力不是天生就有的, 而是在实践中不断培养起来的。只有真正养成了这种习惯才真正掌握了学习的主动权。因此, 在小学英语教学过程中, 我们老师一定要变被动为主动, 营造出一种英语交际的良好氛围, 使学生的英语表达能力和综合素质都得到明显的提高, 真正实现课堂教学的高效性。

摘要:小学英语的自主学习已经成为一种发展的必然趋势。实际教学中教师要多做对话练习, 及时点拨, 进行小组合作学习, 让学生及时汇报自学成果, 教师及时总结, 真正实现课堂教学的高效性。

关键词:小学英语,自主学习,有效课堂

参考文献

[1]严慧慧.小学英语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OL]

上一篇:智能教育平台论文下一篇:液压密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