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略创新企业战略

2024-05-11

战略创新企业战略(精选12篇)

战略创新企业战略 第1篇

首先了解个人能够在什么方面成为最优秀的, 做擅长的业务, 专注于有潜能比其它公司做得更好的业务。其次, 对如何最有效地创造持久、强劲的现金流与利润了如指掌, 从而建立起了强大的经济引擎。最后对引发个人热情的事业全力以赴。这种理念, 再加上对适宜和不适宜行为的清晰指导方针, 对于避免意外, 防止公司与员工偏离既定方针, 促进创新都是非常必要的。

坚持累积与突破的飞轮观念。实现跨越或转型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 一个行动接着一个行动, 一个决策接着一个决策, 飞轮一圈圈地转动, 最终实现突破。在战略转折点上, 路径选错就肯定死亡, 许多没有实现跨越或转型并没落的公司, 并没有选错路径, 而是优柔寡断, 三心二意, 结果浪费了资源, 断送了前程。

许多人经常忽略这样一个关键性的事实, 当一个企业处于重大转型期的时候, 一方面一些关键的岗位必须用对人 (甚至包括领导人) , 也就是说必须有合适的人在车上;另一方面企业的核心流程也必须足够强大, 也就是说, 为变革准备足够的财政支持, 否则放弃稳定的业务而进入利润更高、增长更快的激进转型会因借贷与花费巨大而失败。只有做到这两点, 才能保证那些抵制变革的力量得以消弭, 转型计划才能真正地得到落实。

一个公司之所以能够成功转型, 靠的不只是市场、技术、竞争, 也不只是产品, 更重要的是领导人有权力指定自己的管理队伍, 是招聘并留住好的员工。只有合适的员工才是转型时期最重要的财富, 让合适的人做合适的事远比开发一项新战略重要。在挑选合适的人才时, 实现跨越的公司更看重的是品质好坏, 而不是高学历背景、实际技能与工作经验;当发现换人之举势在必行时, 就当机立断。淡化产品技术主导的公司文化, 改变了整个企业的操作作风;建立了一个变革创新理念的核心管理层, 交流思想, 统一认识, 共同制定变革的方向与举措, 为成功转型迈出了关键的一步。

转型、跨越需要投入大量的工作。它需要优秀和有才干的人辛勤地工作。因此, 成功地转型与跨越, 必须消除官僚主义与等级制度, 消除文山会海, 将最优秀的人才解放出来, 激发他们的创造力与企业家精神, 并给予他们在制度框架下的自由与责任。所有员工训练有素, 自律性高, 愿意全力承担责任。

面对战略转折, 尤其是企业要发生从一个领域向另一个领域质的跨越, 不仅需要一位远见卓识的企业领袖, 更重要的是企业为员工创造理想的软硬环境, 将员工对过去的情感转化为新目标奋斗的动力。

1培养变革的思想与观念

一个企业要想把握未来, 要想基业长青, 就要思变, 从根本上挑战自己, 要不断地挑战自己的观念、自己的创意, 并不断地传播新的理念。但是大多数人害怕打破规则, 由于创造就是破坏, 当你或你的员工抛弃旧的传统时, 人们会觉得受到威胁, 处于组织不同层次上的人都阻碍变革的启动。企业在面对市场明确的威胁时, 仍无法改变自己的文化。为了克服变革中不可避免的重重障碍, 改变企业高层管理人员与员工的思想、行为与企业文化是关键。

不管是哪一种行为, 结果都相同, 人们不愿意马上行动起来, 他们总是习惯性地采用熟悉的方式, 他们还不断努力改变情境证明自己是正确的, 而不管它是否奏效, 还有些人甚至会将你的这种转变人格化, 认为你是在借口旧传统而反对他们。他们在不停地抱怨, 从而使变革无法启动。企业的创新或摆脱不良业务的能力严重不足, 企业业绩不断下滑。

管理层经常会忽视的一个问题是, 员工并不拒绝改变, 但拒绝被改变, 因此, 许多人口头上喜欢, 但实际上又不承担相应的责任, 执行起来敷衍了事, 夸大困难。强迫性的改变只会产生巨大的抗拒力, 但一旦从理念与情感上认同你所讲的, 就会自愿地与你同行, 并创造性地完成工作目标。文化变革的最深的目标, 就是要让你的员工重新相信自己, 相信自己有能力做决定, 决定自己的命运, 知道自己该做什么。

在转型早期, 领导人不会问:“我们如何才能克服现有企业中抵制创新的现象?”而是如此问:“我们如何能使员工热衷于新的观念?”“我们如何才能使组织接受创新, 需要创新, 达到创新, 致力于创新呢?”在进行大规模的变革时, 为了改变员工的行为, 它们遵循“目睹——感受——变革”的流程, 而很少采用“分析——思考——改变”的模式。他们通过一些戏剧性的、引人入胜的情景来帮助发现问题, 从而使管理层或员工的情感受到冲击, 他们从内心深处做出反应, 那些阻碍变革的情感因素开始削弱, 支持变革的因素开始增强, 当他们的行为发生变化后, 那些改变后的行为也会进一步强化。因此从终极意义上说, 并不是管理者去改变文化, 而是邀请员工自己来改变文化, 自己改变自己。

建立一种变革和鼓励创新的企业文化非常关键。富有创新精神的领导人总是鼓励员工挑战并改变那些最初造就他们成功的因素, 主动求变。他们深刻地认识到, 如果你不这样做, 你会发现, 会有公司闯进来, 并抛弃掉你早该抛弃的东西。这一行动一旦发生, 他们将有效把握未来, 超越你。

把创造与破坏植根于公司的文化是许多优秀公司的做法。今天维持领先的时间越来越短。当一个企业成功地改变了游戏规则, 进行了富有意义的变革与创新, 而成为了某个行业或产品的市场领头羊, 就必须考虑竞争对手的行动, 管理层与员工必须不断思考下一步如何改变。终结游戏是不断改变游戏规则, 不断拓展、巩固自己的优势, 从而把竞争对手一直抛在后面。

如果你在安逸舒适的生活中保持变革的勇气, 在被迫改变之前改变, 那么当竞争对手赶上你时, 你又跨越了一座高峰。

2营造积极讨论的氛围

战略转折点的到来, 通常是一个渐变的过程, 常常不易察觉, 甚至你知道在变, 却不知道变在何处, 没有人事先为你敲响警钟。而人们一般看到的是展现在他们面前的事情, 而那些没有展现在眼前的事情往往就被忽视, 事实上展现在大多数管理者面前的都是问题而不是机遇。

为了应对这种转折, 实现转型与跨越公司的管理层将目光放在寻找与分析成长的机遇上, 他们创造了一种平等的氛围, 让每一个员工参与到讨论与战略决策中来。毫无疑问, 优秀的公司都关注问题, 并严肃对待, 及时处理。但是, 问题并不是他们讨论的惟一的事情, 他们特别注意, 不让机遇在忽视中溜走。

因此, 优秀企业的运营报告有两个“第一页”:传统的第一页列出问题;另一个则列出所有好于预期、预算或计划的领域。企业的意外成功是创新机遇的一个重要征兆, 如果没有被发现, 他们也就不可能创造与众不同的东西。事实上, 将注意力放在问题上的企业和管理者, 很可能把意外的成功当作占用了他们的时间和注意力的“不速之客”而不予理睬。

机遇很重要, 但更重要的是我们创造了企业家的态度, 即在整个管理层营造了一种寻求机遇的态度和习惯。激发整个管理层的企业家精神。

实现跨越的企业总是在寻找干得更好、更与众不同的人和部门。找到之后, 它们分析这些人和部门的特征, 并不断地询问他们:“你们有哪些行为可以解释你们的成功?”“你们有哪些行为是其他人做不出来的, 其他人的哪些行为是你们不会去做的?”

员工座谈会是一个非常好的相互交流的平台, 同时也是使员工, 特别是专业人员走出狭窄的专业领域, 纵观整个企业的最好方法。它向员工传递管理层所关心的问题, 以及关心的原因。反过来, 这种方式又使管理者认为有必要深入地了解其年轻的员工的价值观、设想及其所关心的问题。更重要的是, 这种座谈会是向整个企业灌输企业家理念的最有效的方式之一。

为了更好地与员工交流, 弄清问题的真相, 成功转型与跨越公司的领导人会经常性地提问, 有时甚至是无休止地提问, 以帮助自己更好地把握情况。他们非常懂得利用那些与员工们在一起的非正式会议, 没有议题, 大家随便地交流, “你是怎么想的?”“你能解释这件事吗?”“当前我们有什么问题要解决?”这些无主题会议, 就成为一个论坛。在所有的正式或非正式场合, 积极频繁对话, 大声争论, 激烈讨论, 然后达成共识。当然, 所提出的新建议, 无论是有关产品或程序, 还是市场或服务, 或者是建议改变正在进行的某件事情的方法, 都应该让员工能够执行。应该让他们在合理的时间内向主持会议的领导和同事呈交实施其点子的可行性报告。

摘要:对机遇的重视使公司建立了一种创新与企业家的文化, 不同岗位上的员工会以不同的思路与角度审视公司的战略。当不同岗位的员工为企业的战略而争辩时, 企业才可能在时代风向标开始转变的第一时间抓住机会脱颖而出。

企业战略创新管理论文 第2篇

从根本上讲,不断创新发展战略是实现企业快速、稳定、健康地发展的保证,企业的管理者在重视技术、营销、管理、融资等方面创新的同时,应更加重视企业发展战略的创新。

一、创新企业发展战略的意义

(一)企业发展战略是对企业发展的整体性、长远性、基本性谋略。企业发展战略有“四性”,即整体性、长远性、基本性、谋略性。这“四性”决定了企业发展战略的重要性。企业的管理者应高度重视企业发展战略的创新,不能只顾种树、不顾育林,只顾当前、不顾未来,只顾末节、不顾根本;不能只顾搬经验、搬知识、搬指示而不用谋略,否则就会把员工领向窄路、坎路、弯路和死路。

(二)创新企业发展战略有利于适应外界经济市场。我们所处的时代是大变化时代,在这个时代,企业环境变化的广度、深度和速度都是空前的。中国入世意味着中国企业融入了变化多端的大世界,这个世界的消费市场、竞争对手以及各种因素都在不断地变化,形势迫使我们知变、应变,善变,而善变的首要标志就是有一个新的发展战略。

(三)创新企业发展战略有利于优化企业不同方面的战略。企业发展战略创新就是对原有的发展战略进行变革。哪一个企业原来都有发展战略,只不过有的企业不这样认识。企业发展战略存在着水平差异,智慧有大小,战略有高低,创新是为了创出更高水平的发展战略来。企业发展战略高低对企业发展有重大影响,因为企业早已进入战略制胜年代。实现企业发展战略创新,就要制定新的经营内容、新的经营手段、新的人事框架、新的管理体制、新的经营策略、新的重大措施、新的重大步骤等。就本质特征而言,每个企业制定出来的发展战略应该是一致的,就内容、重点、结构而言,不同企业的发展战略很少有共同之处。

二、如何实现企业发展战略创新

创新发展战略必须明确企业目前的状态,对企业近几年的技术合作、项目申报、税收减免、资质荣誉等做出分析,针对性地作出指导。同时,还要对企业后期的发展做出预估和规划,引导企业合理地进行政策方面的运用。真实合理地体现企业的需求,并提出了解决方案,有效地引导企业关注政府政策和时事动态,为企业的创新发展提供了政策保障。

企业想出战略创新好点子,并不等于说就能赢得市场,取得竞争优势,进而提高经济效益。不少企业也进行了战略创新,但却遭到了惨重的失败。如果企业不能有效地实施新战略,任何好点子都不能保证企业成功;即使企业能有效地实施新战略,如果企业不能持久地开展战略创新活动,再好的新点子也必然会失败。此外,要成功地开展战略创新活动,管理人员还应在企业内部形成适当的企业文化,建立适当的组织结构、经营系统、管理程序、激励制度,并采取必要的措施,克服企业内部各种妨碍创新的障碍,使创新活动变成企业的日常工作。

三、如何制定新的企业发展战略

企业战略管理是从全局和长远的观点研究企业在竞争环境下,生存与发展的重大问题,是现代企业高层领导、人最主要的职能,在现代企业管理中处于核心地位,是决定企业经营成败的关键。企业战略管理是一个层次化的体系,目前的理论认为公司战略分为三个层次:公司战略(Corporate Strategy)、经营战略(Business Strategy)、职能战略(Function Strategy),每个层次针对企业不同层次的战略制定、实施和评价、控制行为进行管理。企业战略管理包括战略制订、战略执行、战略控制等过程。

1.战略制订的依据。⑴外部环境分析:深入细致分析企业的外部环境是正确制订战略的重要基础,为此,要及时收集和准确把握企业的各种各样的外部环境信息,譬如,国家经济发展战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长远规划和年度计划,产业发展与调整政策,国家科技发展政策,宏观调控政策,本部门、本行业和该地区的经济发展战略,顾客(用户)的情况,竞争对手的情况,供应厂家的情况,协作单位的情况,潜在的竞争者的情况,等等。

⑵内部条件分析:分析该企业的人员素质、技术素质和管理素质,产、供、销、人、财、物的现状以及在同行业中的地位,等等,明确该企业的优势和薄弱环节。

⒉战略制订的程序。战略制订一般由以下程序组成:明确战略思想,分析外部环境和内部条件;确定战略宗旨;制定战略目标;弄清战略重点;制订战略对策;进行综合平衡;方案比较及战略评价。为了有效执行企业制订的战略,一方面要依靠各个层次的组织机构及工作人员的同配合和积极工作;另一方面,要通过企业的生产经营综合计划、各种专业计划、预算、具体作业计划等等,去具体实施战略目标。战略控制是将战略执行过程中实际达到目标所取得的成果与预期的战略目标进行比较,评价达标程度,分析其原因;及时采取有力措施纠正偏差,以保证战略目标的实现。实践表明,推行目标管理是实施战略执行和战略控制的有效方法。根据市场变化,适时进行战略调整。建立跟踪监视市场变化的预警系统,对企业发展领域和方向,专业化和多元化选择,产品结构,资本结构和资金筹措方式,规模和效益的优先次序等进行不断的调研和战略重组,使企业的发展始终能够适应市场要求,达到驾驭市场的目的。

企业市场营销战略创新 第3篇

【关键词】企业  市场营销   战略

企业在生产经营中为了实现某种目标,根据本企业的具体情况再结合市场环境制定出来的活动规划就是企业营销战略[1]。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发展,国内市场竞争日益激烈,国内企业市场营销战略已越来越不能适应日益激烈的市场环境,为了促进企业的发展,提高企业的市场竞争力,就必须对企业的市场营销战略进行创新。

一、企业市场营销战略中的不足之处

目前,我国企业市场营销战略中主要存在这几点不足之处:一是企业市场营销的观念落后。目前,很多企业一味的追求经济效益,而忽视了以满足消费者的需求为中心的服务观念,而且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生活质量的提高,消费者普遍有一种追求品牌、追求市场的心理,而企业却忽视的品牌效应,很多企业没有打造属于自己的品牌,落后的市场营销观念很不利于企业的长远发展[2]。二是,对市场调研没有予以足够的重视[3]。企业在制定市场营销活动规划的时候,市场环境是必须要考虑的重要因素,但是目前,很多企业对市场调研没有予以足够的重视,主要是因为市场调研需要花费大量的人力、物力和时间,为了节省成本,很多企业对市场调研不够充分,有些企业甚至没有开展市场调研就闭门造车,这样生产出来的产品满意满足消费者的需要,也不理与企业的发展。其三,忽略了市场营销的作用。有些企业以生产产品为中心,缺乏市场营销意识,忽略了市场营销对企业发展的作用,这样就很容易造成生产的产品竞争力不强,而且还可能销售不出去,造成产品大量滞销,严重的情况下,肯呢过会给企业造成沉重的打击,甚至破产。

二、市场营销战略的创新

(一)企业发展战略

企业在制定市场营销战略的时候,不能仅仅将中心都放在生产产品上,还要重视从企业的发展战略这个层面上来考虑,企业市场营销活动的成败直接关系到企业的发展,企业的经济效益。市场营销战略只有合理化,才能将产品推销出去,才能推动企业的长久发展,在制定市场营销规划的同时,不能只在乎眼前的利益,要从整个企业的发展战略出发,充分分析市场环境,分析对手,力求生产出来的产品产国对手的产品,具有较强的市场竞争力,最好是避开竞争,生产出有市场潜力、未来市场急需的产品,并努力打造属于自己的品牌,这样就可以提高本企业的市场竞争力,促进企业的长远发展。

(二)提高产品的质量

产品的质量是企业生存的根本,企业只有保证产品的质量才能吸引消费者、留住消费者,得到消费者的信任。其实市场营销活动主要就是宣传自己产品的质量,吸引消费者,但是想要消费者长久的相信自己的产品,唯一的办法就是长久的保证自己产品的质量病不断提高产品的质量。如果不能一直保证产品的质量,欺骗消费者,最终长期建立起来的信任也会崩溃,失去消费者。在市场营销创新中,产量也很重要,企业需要采取各种经营方式保证产品的产量,只有产量与产品的质量得到了双重保证,企业才能长久的发展下去。例如,在市场竞争日益激烈的环境下,海尔这个品牌之所以一直屹立不倒,主要就是因为企业一直都从产量与产品的质量这两个方面满足消费者的需求。而,三鹿品牌之所以瞬间倒塌,就是因为企业在产品的质量上欺骗了消费者,最后失去了消费者。所以企业的市场营销战略一定要立足于保证产品的产量与不断提高产品的质量,从而留住消费者。

(三)以市场的需求为目标

市场是千变万化的,立足于市场,充分的对市场进行调研,分析市场环境,分析市场的潜在需求,然后结合本企业的实际情况,开发市场需求的产品,才能不断满足消费者的需求,推动企业的发展,通常情况下,市场稀缺的产品,进入市场的规定也比较低,这样就可以减少营销的成本,同时市场需要的产品也更容易销售出去,更能够满足消费者的需求,例如,平板电脑为什么在电脑和手机市场中逐渐兴起,并受到了广大消费者的青睐,其实平板电脑可以说是手机的扩大化、电脑的缩小化,正是因为企业充分分析了市场的潜在需求,平板电脑满足了人们在休闲、旅游时随身携带的需求,所以受到了广大消费者的喜爱。因此,企业在市场营销规划中一定要以满足市场需求为目标,不能闭门造车。

(四)更新市场营销观念,改变市场营销方式

首次企业需要更新市场营销观念,以消费者为中心,同时还需要对市场营销方式错处改变。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可以充分利用电子商务平台,开展网络营销,网络营销更能快的获取大量的信息,而且随着人们生活节奏的加快,很多消费者喜欢网上购物。而且网络营销还可以进一步开拓市场,降低成本。但是网络营销中也一定要保证企业产品的质量,选择合适的平台,保护本企业的专利和企业的品牌形象。另外,随着生活质量的提高,人们的环保意识也在不断增强,因此,企业可以开展绿色营销,在保证产品的质量与功能的同时,注重对产品环保方面功能的宣传,从而从环保方面吸引消费者。

三、结束语

市场营销在企业发展壮大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企业必须从市场需求出发,从企业长远利益出发,制定出合理的市场营销战略并不断对营销战略进行优化,保证产品的产量与质量,更新营销观念,以消费者为中心,改变营销方式,开展网络营销与绿色营销,从而促进企业的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张帆.企业市场营销战略创新[J].经济视野,2014,(8).

[2]马伟.企业市场营销战略创新[J].中文信息,2014,(6).

战略创新企业战略 第4篇

知识经济时代, 技术创新战略对企业获取持续竞争优势的重要作用日益突出。基于知识的企业创新理论认为企业创新是企业内或企业网络内创新者之间的互动过程 (Lundvall, 1993) 。Von Hippel (1988) 认为企业与客户及供应商间的信息联系是一种不可见的资本, 与其他形式的可见资本的融合成为创新的动力。由于企业技术创新活动风险大, 越来越多的企业意识到“单干”是不可能的, 也是不现实的。许多企业选择合作创新作为自己的技术创新战略模式。基于技术创新战略, 企业的采购功能不再是简单的需求反应活动, 而是成为企业取得竞争优势的一个战略工具, 成为连接企业与合作伙伴供应商的一个纽带。采购为企业获取的不仅仅是物资资源, 更重要的是供应商的合作技术创新能力。

在上述背景下, 战略采购 (strategic purchasing) 已经成为跨国企业进行合作技术创新、提升竞争优势的一个重要工具。著名咨询公司科尔尼已为全球500 强中2/3的企业制订过战略采购方案以帮助这些企业改善绩效。一些中国企业基于技术创新战略, 尝试实施了战略采购管理变革, 均取得了较好的效果。1998年, 海尔集团开始实施一体化的采购战略管理, 供应商由原来的2336家优化至840家, 国际化供应商的比例达到74%, 逐渐搭建起了世界级的采购平台, 进一步提升了海尔的核心竞争力。战略采购在我国仍是一个新鲜事物, 本文将提出一个基于技术创新战略的战略采购实施框架, 并对我国企业实施战略采购管理的具体措施提出建议。

2 战略采购文献回顾

2.1 战略采购的由来

1973年石油危机爆发, 美国企业在原料供应上经历了前所未有的困难。D.S.Ammer (1974) 在《哈佛商业评论》上发表文章, 第一次提出采购应该被纳入企业战略管理的范畴。M.E.Porter (1980) 提出驱动产业竞争的五力模型, 认为供应商和顾客一样都是产业竞争的驱动力量, 供应商的议价能力对产业利润水平有重要影响。此后战略采购开始受到国外学术界和实业界的广泛关注, 并取得了大量有价值的研究成果。例如, Browning (1983) , Reck 和Long (1988) , Cavinato (1999) 先后指出了采购职能参与公司战略规划的必要性。随后的实证研究, 如Carr和Pearson (1999) , Narasimhan和Das (2001) 证明了战略采购能显著改善企业的长期绩效。

2.2 战略采购的概念

根据学术界较为流行的Carr和Smeltzer (1997) 的定义, 战略采购是一个计划、评估、实施和控制战略性和操作性采购决策的过程, 目的是指导采购部门围绕提高企业竞争能力开展采购活动, 以实现企业的长期目标。综合国内外学者的研究, 战略采购概念有以下的内涵:1) 采购职能是企业的战略职能, 采购职能要参与企业的战略规划, 采购战略要服从于企业的整体战略;2) 企业采购的不仅仅是资源, 更重要的是采购竞争力;3) 企业与供应商之间不仅仅是竞争关系, 企业与供应商的合作关系可以提升企业创新能力。

2.3 战略采购与传统采购的区别

Rech和Long (1988) 认为, 企业采购管理经历了四个发展阶段:1) 被动反应阶段、独立职能阶段、支持阶段和集成阶段。在前两个阶段, 采购没有战略性, 属于传统采购;在支持阶段和集成阶段, 采购职能被赋予了战略使命即战略采购。国外许多学者, 如David Burt (2003) , Timothy M. Laseter (2002) , Mol (2003) , Carr (1996) 等研究了战略采购与传统采购 (nonstrategic purchasing) 的区别, 见表1。

2.4 战略采购的实施研究

R.Shan和Bernard K.N. (1993) 提出了一个企业实施战略采购的过程模型, 他们认为企业实施战略采购应按照投入要素分析、导入行动、交易惯例变革三个阶段进行, 实施的关键要素是信息 (information) 、定位 (identification) 、集成 (integration) 和战略目的 (intent) 。A.Zaheer etc. (1998) 调查了99家企业及其供应商的经理人员, 认为组织关系比个人关系对供应商的绩效有更重要影响, 而组织关系由组织间交易惯例和常规做法决定。Mark Goh etc. (1999) 通过对89家新加坡企业CEO的调查, 认为采购职能应该发展新的技能, 高层管理者应该重新认识采购职能并将其看作公司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A.Paulraj和I.J.Chen (2005) 将战略采购管理与质量改善结合起来, 通过实证研究得出战略采购管理能同时提高采购商和供应商质量水平的结论。Brookshaw等人 (1997) 将全面质量管理、战略采购管理和客户满意度结合起来分析, 通过对澳大利亚的企业进行实证分析得出结论:战略采购管理是提高客户满意度的有力支持。Amelia S.Carr等人 (2000) 通过对台湾企业的调查研究表明:采购风险控制能力、采购知识和技能影响战略采购管理水平, 在高绩效企业这三者的关系更为密切。

3 基于技术创新战略的企业战略采购实施框架

技术创新战略是企业的整体战略, 战略采购是企业的职能战略。因此, 企业战略采购的实施应服从和服务于企业的技术创新战略。企业战略采购的实施框架包括采购规格开发、供应战略开发、供应商开发、供应管理等内容。基于技术创新战略, 企业实施战略采购的决策框架如图1所示。

3.1 采购规格开发

企业的技术创新, 特别是产品技术创新需要最终体现为产品的新设计、新工艺或新材料。因此, 如何通过采购规格开发来最终实现企业的技术创新成果, 就成为战略采购的一个重要决策。在企业实践中, VA/VE是企业开发采购规格实现技术创新的一个重要工具。VA/VE (价值分析/价值工程) 是企业寻求产品价值增值的一种结构性方法。战略采购下, 采购职能要为VA/VE提供供应市场的知识和信息, 另一方面采购职能要联系作为合作伙伴的供应商参与VA/VE, 即供应商先期参与 (Early Supplier Involvement, ESI) 。企业技术创新的成果只有通过规模化生产才能实现收益最大化。因此, 战略采购下企业还必须实现采购规格的标准化。根据德国宝马公司等企业的成功经验, 企业开发标准化的采购规格应采用内部标准和外部标准相结合的途径。

3.2 供应战略开发

供应战略是采购职能战略, 内容包括具体采购目标及实现目标的途径, 如选择几个供应商、选择什么类型的供应商、与供应商发展什么关系、与供应商签订什么类型的采购合同等等。由于采购项目的品种众多, 企业不可能花费同样的精力去处理所有的采购项目。企业实行战略采购需要对采购项目进行划分, 针对不同类型的采购项目制订不同的供应战略。图2是企业从战略高度对采购项目进行定位的一种方法。

在采购项目战略定位中, 横轴表示采购项目的年度支出金额占企业采购总支出的比重, 纵轴表示采购项目的IOR水平。IOR是指采购项目对企业产成品的影响 (influence) 、市场机会 (opportunity) 与供应风险 (risk) 。依据上述两个维度, 企业所有的采购项目可以划分为四种类型:日常型、杠杆型、瓶颈型、关键型采购项目。很明显, 不同类型的采购项目的特点不同, 企业应区别对待。表2所示的企业采购战略, 是实施技术创新战略的企业基于项目定位的一种供应战略方案。如图1所示, 企业供应战略最重要的两个内容是供应商关系战略和采购合同战略。

3.3 供应开发

供应开发是在供应战略指导下寻找合适的供应源, 以保证获得稳定的供应。供应开发需要在供应市场分析的基础上进行, 只有深入了解和把握供应市场的机会和风险, 企业才能选择到最合适的供应商。战略采购下企业可以借鉴战略营销的市场细分方法, 进行供应细分市场选择。根据地理区域、规模、技术和销售渠道等, 供应市场也可以划分为若干细分市场, 不同供应细分市场的风险和机会不同, 企业可以选择一个细分市场进行采购。供应开发的最重要的工作是评价和选择供应商。评选供应商的过程见图3。

3.4 供应管理

企业选择了适合的供应商并不意味着采购目标可以自动实现, 企业还需要监督合同的履行情况。采购企业管理合同的方法既取决于采购项目的性质, 也取决于与供应商关系的性质。企业与供应商的关系大体可以分为三类:短期交易关系、长期交易关系、合作伙伴关系。三种供应商关系下, 双方的信任程度不同, 合同类型和期限不同, 解决合同争议的方法不同。

企业进行采购绩效的评估分为两个方面, 内部评估和外部评估。内部评估是对采购管理工作的评价, 是对采购战略的控制。外部评估是对供应商的能力和积极性的持续评价, 企业会发现供应商的能力和积极性也是不断变化的。

4 企业实施战略采购的具体策略

战略采购是从战略高度整合企业的采购职能, 使得采购活动参与并服务于公司的整体战略。基于技术创新战略, 企业应该采取各种具体的策略来实现采购战略目标, 从而使得获得技术创新能力的不断提升。

4.1 流程再造

企业对采购业务流程进行变革, 以更有效率的实现企业采购目标。企业采购流程再造的具体内容可以包括流程自动化、电子商务、流程简化等。企业降低采购管理工作量的一种方法, 是利用计算机自动处理已经简化的采购流程。基于企业的技术创新战略, 企业应集成计算机信息系统, 以自动生成采购订单、利用电子邮件发送订单、电子商务等。电子商务可以大大简化企业的采购管理工作, 缩短采购时间和降低采购成本。企业简化采购流程, 可以将重要性低或风险小的采购项目授权内部用户部门直接采购, 采购部门只对流程进行“例外管理”。 企业节省日常的采购管理精力, 就可以集中精力保障关键物料的供应和与伙伴型供应商的密切合作。

4.2 供应商先期参与 (ESI)

传统采购中, 供应商的参与一般发生在其报价被企业接受后, 战略采购下供应商可以更早和更全面的参与企业的采购供应流程。例如, 供应商可以参与企业的新产品开发工作, 为企业提供其专业技术和创新知识。供应商可以参与企业的采购规则开发, 减少企业为特定采购项目制订技术规格花费的精力。作为企业合作伙伴的供应商越早参与企业的供应过程, 供应商越能清楚的了解企业的真正需求。正如戴明等的观点, 只有让供应商了解他们的产品是如何被使用, 他们才能提供真正质量可靠的部件。因此, 供应商先期参与既可以降低企业的采购成本和供应风险, 还能提升企业的技术创新能力。

4.3 计划信息共享和供应商管理库存

传统采购中供应商接到采购企业的订单后组织生产再履行订单, 因而企业的采购提取期较长。战略采购下采购企业与伙伴型供应商共享生产计划信息, 供应商根据企业的计划制订自身的生产计划, 从而有效缩短企业的采购提前期。有效的进行需求预测, 并使供应商提前得知企业的需求, 使供应商将企业的需求纳入其生产计划, 使供应商做出更可靠的合同承诺。这种策略对于保证企业采购项目的可获得性很重要。

传统采购下企业和供应商各自独立进行库存控制, 双方的总库存较高。战略采购下企业可以委托伙伴型供应商管理自己的库存, 即供应商管理库存 (Vendor-Managed-Inventory, VMI) 。供应商根据客户企业的库存情况, 自行决定供应的时间和数量。实行VMI采购, 采购企业可以大大降低采购管理成本, 供应商也能够及时掌握市场需求信息, 从而更灵敏地响应市场需求变化、降低库存, 双方实现双赢。

4.4 采购总成本建模

传统采购下, 企业降低成本的目标局限于采购价格。战略采购下, 企业可以建立关键项目的采购总成本模型, 以总成本最低作为决策的依据。图4是设备类采购项目的总成本构成。战略采购下, 企业以总成本最低为出发点可以选择更适合的供应商, 可以优化采购业务流程。

5 结束语

在竞争激烈的市场环境中, 单靠企业自身的资源来实现技术创新战略已远远不够。通过战略采购来获取和整合供应商的技术创新能力以获得竞争优势, 是中国企业的必然选择。企业实施战略采购需要在采购规格开发、供应战略开发、供应商开发、供应管理等框架下进行。基于技术创新战略, 企业实施战略采购可以选择的具体策略包括流程再造、供应商先期参与、信息共享和供应商管理库存、采购总成本建模等。

摘要:基于技术创新战略的战略采购已成为企业获得技术创新能力的一个重要工具。战略采购的实施框架包括采购规格开发、供应战略开发、供应商开发、供应管理等内容。企业实施战略采购可以选择的具体策略包括流程再造、供应商先期参与、信息共享和供应商管理库存、采购总成本建模等。

企业发展战略要创新 第5篇

企业开展战略要创新

为实现企业快速、稳定、健康地开展,企业领导在重视技术、营销、管理、融资等方面创新的同时,也要重视开展战略创新。

〔一〕

企业开展战略是对企业开展的整体性、长远性、根本性谋略。企业开展战略有“四性〞,即整体性、长远性、根本性、谋略性。这“四性〞决定了企业开展战略是非常重要的东西。对企业开展战略不能无视。企业领导不能只顾种树、不顾育林,只顾当前,不顾未来,只顾末节、不顾根本,不能只搬经验、搬知识、搬指示而不用谋略,否那么就会把员工领向窄路、坎路、弯路和死路。

企业领导不要重术轻略。搞好企业要靠各种术,如技术、营销术管理术、公关术。搞好企业也要靠各种略,如技术开发战略、人才开发战略、营销战略、融资战略。术是小略,略是大术,术与略的相同点是都讲究谋划,不同点是谋划的范围有大小,谋划的时间有长短。重术轻略就是重小轻大、重短轻长,只重技术更是以偏概全。在企业中,最大的术是开展术,开展术一般被称为“开展战略〞。

企业开展战略要创新,创新是为了适应环境变化。我们所处的时代是大变化时代,在这个时代,企业环境变化的广度、深度和速度都是空前的。中国入世意味着中国企业融入了变化多端的大世界,这个世界的消费市尝竞争对手以及各种因素都在不断地变化,形势迫使我们知变、应变,善变,而善变的首要标志就是有一个新的开展战略。

企业开展战略创新也是为了上水平。为增强竞争力,企业各项工作都要上水平。首先要使开展战略上水平。开展战略是纲,纲举目张。

开展战略创新就是对原有的开展战略进行变革。哪一个企业原来都有开展战略,只不过有的企业不这样认识。企业开展战略存在着水平差异,智慧有大小,战略有上下,创新是为了创出更高水平的开展战略来。企业开展战略上下对企业开展有重大影响,因为企业早已进入战略制胜年代。

〔二〕

为实现企业开展战略创新,就要重新分析市场的需求亮点和趋势,重新分析出现的挑战和机遇,重新分析自身的优势和劣势,重新分析关键的环节和步骤。为什么要重新分析这些根本情况,因为过去的许多分析已经过时,或者当时的分析本身就有重大缺陷与错误。

实现企业开展战略创新,就要制定新的经营内容、新的经营手段、新的人事框架、新的管理体制、新的经营策略、新的重大措施、新的重大步骤等。战略无定式。就本质特征而言,每个企业制定出来的开展战略应该是一致的;就内容、重点、结构而言,不同企业的开展战略很少有共同之处。

企业普遍面临开展战略创新任务,例如,很多企业都需要重新定位。有些企业经营内容明显过时,有些企业经营范围明显过宽,有些企业经营战线明显过长,还有些企业经营内容本来就与自身特长严重脱节。诸如此类的企业如果不重新定位,开展前景很难光明。再如,很多企业都需要重新解决靠什么经营的问题。靠垄断地位?靠行政保护?靠资金实力?靠现成技术?这些恐怕都逐渐靠不住了,为了从根本上改善经营状况,只能另谋新的依靠。

实现企业开展战略创新不只是提出新的开展战略,还要实施新的开展战略。像其它创新一样,企业开展战略创新不能只停留在认识阶段,还要进入到实践阶段,假设不冒着风险、顶着困难、面对阻力去实践,它将毫无意义。

企业开展战略创新不是一次性的行动,而是长期化的行动。情况是在不断地变化,认识需要不断地提高,实施任何一项战略客观上都需要一个过程。这就需要在制定了新的企业开展战略之后,不但要深入组织实施,而且要不断地加以完善和微调,必要时还要进行重大调整,重大调整之后又要组织实施。专家们把这个循环往复的过程称为“企业战略管理〞。企业开展战略创新的过程,就是企业战略管理过程。

企业开展战略创新主要靠领导。领导人主要应该通过正确的战略来领导。企业战略管理是企业领导人的本职工作。领导对企业负责,首先就要对企业开展战略负责,对企业开展战略创新负责,对企业战略管理负责。先进的企业领导人,应该是企业开展战略家、企业开展战略创新家和企业战略管理家。

〔三〕

制定新的企业开展战略,一靠战略意识,二靠战略知识,三靠战略信息,四靠战略智慧,五靠战略咨询。

企业领导缺乏战略意识,不重视企业开展的全局问题、长远问题和根本问题,不重视谋略,就谈不上企业开展战略创新,更谈不上企业战略管理。

中外有很多关于企业战略方面的文章和书籍,里面不乏企业战略的精辟理论和生动案例。多学一些这方面的知识,毫无疑问有助于制定新的企业开展战略。

制定新的企业开展战略首先需要进行战略分析。为此,必须充分占有战略信息,战略信息是与企业整体与长远开展相关的重大信息。

研究新的企业开展战略,不能不尊重实践经验和书本知识,也不能搞经验主义和本本主义;必须从实际出发,该应用的就应用,改修正的就修正,该组合的就组合,该自创的就自创。高明的企业开展战略是智慧结晶,而不是经验和知识的大杂烩。

企业领导由于存在观念、知识、信息、智力、行业、地区、角色、精力等各方面的局限,往往缺乏战略创新能力。为了解决这个矛盾,应该从企业外部寻求咨询效劳。

企业开展战略创新基于企业领导观念转变。企业领导都或多或少地存在怎样搞好企业的旧观念,这些观念可能曾经是企业辉煌的源泉,现在是却已成为企业开展的障碍。企业开展的最大敌人是企业领导的旧观念。企业领导要想研究制定新的企业开展战略,应该首先向自己的旧观念宣战。

企业开展战略创新也来源于企业领导的动力、魄力和毅力。这种创新不是局部性创新,而是整体性创新;不是短期性创新,而是长期性创新。从某种意义上讲,企业开展战略创新是企业再造工程,是一项具有很大风险、困难和阻力的系统工程。企业领导组织实施这样的工程,如果没有强烈的事业心、责任感,没有排除各种困难和阻力的魄力,没有坚韧不跋的毅力,只能半途而废。

战略创新的困境 第6篇

今天,我们热情洋溢地谈论超越了雅虎的谷歌,同时充满惋惜地调侃被谷歌超越的雅虎。我们都知道,是搜索帮助谷歌做到这一点的。但是,为什么雅虎,这个曾经互联网业骨灰级的创新家,却在十几年后,竟然因为创新精神丧失而沦落到了今天的境地?谷歌有一天也会丧失创新精神吗?那些创新为本的公司是如何忘本的?你的公司呢?

在那些旁观的清醒家看来,雅虎是被大企业病击倒的。比如,早在两年前,雅虎公司的高级副总裁布拉德·加林豪斯就批评雅虎管理层畏首畏尾、缺少梦想、行动缓慢、激情不再、缺乏责任意识、激励制度紊乱、战略上的“花生酱”——不懂得取舍、权责不明、官僚主义等等。

每一个问题看起来都让一家公司胆寒。究竟是哪个(些)因素引发了这些问题,或者引发了其他问题?如何应对——恢复梦想、重塑冒险精神?

如果说真有那么一个解释,也应该就是这么一个像车轱辘话来回转的道理:战略创新失败或者停滞。正是因为没有发现新的值得冒险的领域,所以才没有梦想;没有梦想,所以发现不了……

说句公道话,清醒的旁观者所依据的似乎是成王败寇的逻辑。实际上,战略创新非常困难,尽管这种困难在很大程度上源自当局者的偏执,或者说愚蠢。

首先,企业的领导者和普通人一样,会不自觉地给自己设置天花板。比如,雅虎的市值是200亿,它不可能超过1000亿。为什么?从来没有人这样问,因为他们就是这样认为的。这是梦想和创新精神的起始坠落点。

其次,公司很容易被一种成功的战略所俘虏,以至于决策者相信背离它完全是庸人自扰。在这种战略下的创新活动不仅是无足轻重的,甚至可能会适得其反,南辕北辙。比如,雅虎的创新使得自己越来越像一个门户,那么它就越难成为一个搜索引擎。

再次,正确取舍比叉着腰教训人要困难不止一万倍。也许,取舍的成功,你必须先问计于水晶球,或者中国的风水先生或者易学大师。除了战略决策本身的复杂性(后来者很难看出其波涛),战略创新的关键困难在于领导者对趋势的认知的差异,以及经验给他带来的行业偏好。而这种认知差异是无法控制的。此外,创新型创业家之所以后来会成为绊脚石的一个重要原因是,其曾经的创新是他在外界悲观的时候坚持下来的结局。

当然,必须反思和时刻警惕的是,董事会应该不辞枯燥地提醒企业的领袖,一定要捋起袖子,像击打棒球那样有力和敏锐地瞄准大企业官僚主义。如果CEO总是花时间去迎合华尔街那群目光短浅的投资家,或者与既有客户吃饭,或者醉心于老板椅上的自我欣赏,而不屑于与工程师们开会,或者没时间读读行业杂志,那么,是不是应该考虑让这个家伙卷铺盖走人了?

战略创新企业战略 第7篇

通过对中医药的知识性质、自主转型以及未来社会形态的分析和研究, 我们可以得出这样一个基本的结论:即从知识的性质和社会发展的趋势来看, 中医药在思想、方法、效用、价值等方面是一个巨大的知识库, 蕴藏着无穷的潜力, 而且其本身就是知识社会和未来健康社会“发展的一个正式构成要素”, 是建设“知识共享”和“健康共享”目标的理论基础和知识基础。从基础着手来规划战略发展, 将为发挥中医药的创新潜力铺垫通衢大道。

从笔者阅读过的关于西方学者和中国人自己的著作中, 笔者可以作出下面的初步综合判断:以知识的性质作为标准, 客观知识占统治地位的时代即将过去, 应用意会知识主宰未来发展的时代正在到来。随着知识观的变化, 人类的精神世界将进入到新的发展阶段, “通识”将代替“共识”, 并以此为基础带动和促进个性化和人性化的知识和技术的创新、普及和应用, 实现人类社会的全面发展。正是在这个意义上, 中医药知识通过再认识的转化, 将全面实现价值再现。由此我们看到, 中医药知识创新的战略路径已经清晰。

在过去相当长的一段历史时期内, 我国执行的中医药知识创新路线实际上是按照将意会知识明晰化的路径开展的, 其基本特征就是以现代科学技术的理论和方法开展对中医药理论和技术体系的分析和“重建”。从实践结果来看, 由于现代科学技术具有与生俱来的“知识缺陷”, 人们并没有通过这条路径取得根本性的理论和技术创新, 反而产生了越来越多、越来越大的困惑。

实际上, 中医药理论体系中的藏象、经络、精气神以及中药的性气味理论是以宇宙创生的规律为核心构建起来, 并对其加以阐释、摹拟和利用的, 属于意会知识。 而对这种知识的认识只有通过个人的努力才能贯通, 外在工具只能是辅助性的, 也只能是工具。在达到工具的极限之后, 人们只能通过自身的创造性思维突破极限而获得新认识, 这个创新过程既是意会知识明晰化的过程, 在更基础的意义上也说明明晰知识实际上决定于意会知识。因此, 对意会知识的认识、教育和应用是把握知识创新规律的关键, 而对中医药知识体系来说, 这个原理即是本体知识的显现, 通过意会而获得关于整体的知识。

中医药知识的特殊之处在于处处和时时不离整体, 并一直保持整体知识的性质, 其创新路径就是以意会知识为对象的整体创新。这条创新路径与单纯追求明晰化的创新不同, 它以保持知识的整体性为特征和特色, 知识的进步依然离不开整体原理。这是中医药知识最为令人不可捉摸的地方, 也是其作为一种知识体系与客观化知识泾渭分明的地方。一般来说, 人们的创造性思维在达到整体的境界之后使知识向外在化的方向发展, 而中医药知识创新则相反, 一直是整体的自我保持和自我区别, 从而产生了中医药这个庞大的整体知识体系。由于这个体系具有发展的内在规律, 所以它是有选择地吸收其它不同门类的知识进入其中, 并不绝对排斥外来知识。不过这个选择吸收的过程表现为明晰知识意会化的过程, 不经过这个过程, 吸收工作就无法完成。但是, 一旦缺少这种创新机制, 所谓“开放创新”只是一句空话, 这也是多年来中医药知识创新的经验和教训。

当前, 关于意会知识的创新规律只是停留在对创造性思维的研究上, 人们注重的是一般关于“悟性”和“灵感”思维的特征, 尚没有从明晰化的旧习惯中解放出来, 并导致了倾向于否定中医药创新的偏弊。旧的习惯不改变, 中医药理论创新的任务就不可能完成, 中医药知识创新战略就难以实施。相反, 加强对中医药知识之意会性质的理解、学习和实践, 才能奠定“大医”的基础, 从而根本解决中医药创新发展的关键问题。目前我国正在大力实施“六名”战略, 在“名医、名科、名院、名药、名店、名厂”的培育和建设中, “名医”战略处于核心地位。考察历代名医的成长规律, 对意会知识的把握和领会是基础。当前全球正在大力发展文化创意产业, 这为中医药现代化及其产业发展提供了新路径, 积累了新经验。借助于意会知识的创新规律, 我们就能够正确处理中医药与现代科技的关系, 让中医药精神和形象得到真实和没有“缺陷”的表现。

2中国学派的崛起

从中医药自身的发展历史来看, 《黄帝内经》为人们树立了一个以哲学思维建构基础理论并容纳百科知识的范例。所谓其中的哲学思维, 我们可以表述为以对整体的认识为特征。在这个思维的基础上, 《黄帝内经》积极吸收当时学术的成果, 包括道家思想、天道规律、阴阳学说、气象、物候、地理等, 与长期积累形成的医学经验相结合而成为中医学的原典。以现代学术的眼光来看待中医学, 人们经常抱怨中医学不进步, 多少年都是守着原典不肯丢, 所以要硬性地与原典割裂, 实现中医药的现代化。但是, 由于人们没有很好地理解中医药不能离开原典的原因, 因此也就做不到对症下药, 至今没有找到切实可行的措施促进其现代化。

荀子在分析当时各个学术流派时曾经指出各家的通病:“蔽于一曲而黯于大理”, 即家家皆有局限, 不能达到对整体的认识和把握, 所以要“解蔽”。现在看来, 荀子的论述依然具有现实意义。通过上述分析可以认为, 当前主流知识界的最大弊端在于“知识缺陷”, 无论是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皆普遍存在, 也可以说是科学与人文的割裂是当代社会发展的根本缺陷。针对这个缺陷, 中医药的现代化已经转变了方向和意义, 其自身的现代发展成为克服“知识缺陷”的一种资源。这样一来, 中医药作为一种“通学”, 已经具备在开放创新的基础上促进科学与人文融合的现实功能, 从而使中医药作为知识基础, 具有促进全球性知识创新的意义。

虽然这个目标显得非常遥远, 但是我们看到, 从理论上来看, 中医药在科技、文化、经济、卫生、教育、社会等领域已经具备未来学科发展与融合的基础, 通过未来社会的知识转型, 这个目标将越来越近。问题在于, 虽然中医药作为医学的中国学派应当没有疑义, 如果我们推而广之, 认为这将标志着中国文化医学时代的来临, 那么这将引起学术界的广泛质疑。作为一种学术观点, 我们在此不再深究, 留待以后讨论。这里只是通过一个现象来说明, 即中国的现代发展虽然取得很大的成就, 但是并没有在理论上真正解决中国的发展道路问题, 而这个问题的解决需要以中国元素为基础的多学科参与的综合创新, 即走有中国特色的自主发展道路。当前, 中国正处于一个发展的机遇期, 对于机遇的表述各个不同, 在此也不一一举述。我们看到学术界对中国科技、中国经济、中国社会、中国政治等学派的期待已经很久, 而这一切都与中国的自主发展相联系。因此, 中医药的自主发展必将是其自主创新的基础, 而中医药的自主创新也必将引发学科群的创新, 从而为中国的自主发展增添动力。从长远来看, 中国学派的崛起将是中医药知识创新的最大效应, 而中国意识的增强也是中医药知识创新的时代机遇。

3全民健康高速公路

2006年, 科技部启动了《中医药国际科技合作规划纲要》的研究和制定工作。笔者在参加有关筹备工作的过程中, 感到要在全球范围内发挥中医药的作用, 真正把握中医药的发展机遇, 应当根据其自身的理论潜力, 按照“大科学工程”的组织原则, 设计出能够惠及人人健康的大型研究计划和推广计划, 因此就萌发了构建“全民健康高速公路”的想法。这个想法的提出一方面是受到美国克林顿政府关于建设信息高速公路的启发, 另一方面则是基于对我国新时期科技发展指导方针的领会。而综合起来看, 这个想法仍然是中医药思想的战略显现。2003年11月18~19日, 香山科学会议召开了以“中医基础理论的构建与研究方法”为主题的第219次学术讨论会, 就我国中医药现状、中医药研究方法和方向、中医药发展目标等问题以及造成中医药基础理论研究没能取得突破性进展的原因进行深入的讨论和剖析, 提出了针对性的对策和举措。作为会议主席之一的邓铁涛教授以“为中医药之发展架设高速公路”为题作了主题评述报告。他回顾了中医理论研究的历史及中医发展的坎坷历程和取得的许多成果, 分析了目前中医药所处的时代背景, 并提出今后开展中医药基础理论研究的战略和策略。随后, 邓老又提出以中医药思想为指导发展我国健康产业, 建立大保健园的建议, 在耄耋之年仍然保持旺盛的思想活力, 使人在感慨之余看到了我国老龄化社会的乐观前景。 基于邓老的卓识, 在这篇报告的结尾, 希望能够尽量表述清楚隐约可见的战略发展前景, 以便为确立国家中医药知识创新战略提供可能的基础路径。

在当前我国的知识语境中, 借鉴和吸收国外的成功经验成为主流。作为一个中国传统文化研究者, 笔者深切感到在最本来的意义上, 中医药在理论上既具有不可替代性, 同时又具有开放性和包容性。在西方依然整体上处于强势的大环境下, 援外虽然说必要, 但是要真正认识和讲清楚中医药的性质, 仍然需要进入自己的理论语境。本篇报告之所以以知识论作为基础, 是因为依照波兰尼的知识学说, 借助于明晰知识难以进入意会知识的语境, 而作为意会知识, 对中医药知识的把握仍然不能仅仅停留在知道其为意会知识这个阶段, 必须通过切身体会才能够跨越知识本身的障碍, 进入对本体知识的应用阶段。这个阶段的特征实际上是对精神的意会, 不通过精神本身, 人们不可能达到对整体或本体的知识。在这种意义上, 当代科学在精神面前仍然显得捉襟见肘, 而中医药恰恰相反, 在精神世界里极其成熟和优裕。能否理解中医药知识的这种性质是中医药知识创新战略的第一步。

我们通过对当代社会发展的基本考察, 认为建设以健康为基础的社会是发挥中医药知识潜力的基础路径。作为知识社会的一种特殊形态, 健康社会也是“另一个世界和社会”, 通过价值转型而促进社会的整体转型。本来知识社会已经是对信息社会的发展和超越, 而健康社会对知识社会的发展实际上是对知识社会的顶层设计和建设。中医药知识的优越之处是一方面弥补了明晰知识的“知识缺陷”, 另一方面保证了人人平等参与的机制, 从而为促进知识社会的发展奠定了知识和机制的基础, 也为人人享有高水平的健康奠定了基础。

中国是中医药的发源地, 虽然在向现代的转型过程中抑制了中医药的发展, 但是中医药的根基仍在, 一旦觉悟到中医药在国力发展中的重要性, 保障中医药的自主发展必然将与中国的自主发展统一起来。为了实现这个统一, 我们需要设计出促进统一的方案和路径, 而全民健康高速公路则是其中的选择之一。当前我国正在下力气解决人民的基础医疗保障问题, 从目前的设想来看, 我国还是停留在初级保健方面, 对全民健康的高水平保障机制尚没有研究。在理论上, 这个问题是一个世界性的问题, 发达国家同样没有解决。责任同时也是机遇, 这是中国的历史机遇。

表述这个机遇的最好方式是竞争方式的变化和转型。我们看到, 竞争的最后决定因素仍然是内因。由于知识的内源性缺陷, 西方知识界在健康方面正逐渐接近中医药的理论语境, 但受自身历史的制约, 这种接近将是无止境的, 除非其彻底实现知识转型, 达到科学与人文的统一。这样一来, 西方国家在发现自身传统的同时将重新看待中国的传统, 而中国的首先觉醒将对未来的全球化发展起到决定性的影响, 主导全球化的历史发展进程并非不可能。可以想象, 这个主导仍然是“协和万邦”式的主导, 其在理论模式上与中医学的“心主神明”理论是一致的。而作为基础和表现之一是中国应当负担起对世界健康的责任, 并在更基础的层面上首先使中国人民享有更高水平的健康保障。我们只有做好了自己的工作, 尽到了自己的责任, 我们才能够使我们的理论、经验和技术与世界共享。

通过《迈向知识社会》, 我们看到了信息社会的成功及其局限性, 同时也看到了知识社会自身存在的问题。这些问题的出现实际上是资源的“有限共享”造成的, 而要突破这一制约, 在理论上应当实现真正的“无限共享”。多年来, 我们在研究中医学的基础理论时很少看到它的社会学意义, 因此无法做到中医药知识的社会共享。实际上, 如果我们不是特别狭隘的话, 可以认为不是人人自己不能先天享有, 而是后天获得性的知识在阻碍先天能力的发挥。《易经·系辞》认为“不疾而速”, 这是真正意义上的“高速”。因此, 我们提出全民健康高速公路的设想, 就是要人们自觉发挥“看不见的手”的力量, 实现健康的个性化。只有个性化的发挥, 才能做到“无限共享”。

按照我国目前的发展水平和阶段, 全民健康高速公路的建设将是协调解决传统与现代、东方与西方、科学与人文等诸多矛盾的现实途径, 也是中医药对促进中国发展的基础性贡献。在此基础上, 我们可以进而构建“全球健康高速公路”, 为中国的跨越发展铺垫实质性的路径。在理论上我们已经具备了“跨越发展”的可能性, 只是战略思维的转变需要一个“知识”的过程。《老子》说:“夫唯不争, 故天下莫能与之争。”对中医药知识创新战略作为国家战略而言, 这句话具有根本性的启示意义。

参考文献

[1]程津培.发挥中医药优势加快完善农村医疗卫生保障体系[EB].http://www.zg.org.cn/czyz/2006-03/21/content-6525052.ht m, 2006-04-04.

转型企业的战略创新模式 第8篇

一、战略创新是产业转型企业获得竞争优势的根本途径

传统企业战略理论把产业结构作为企业战略制定过程中的外生变量, 它们的着眼点一般都偏向于维持产业现状, 仍局限于原有的产业中, 因而不足以从根本上解决产业转型企业长期发展的问题。实践表明, 在衰退产业市场上通过成本优势提高市场占有率所能争取的生存空间十分有限, 即使能有所收获, 代价也是高昂的, 特别是遇到企业间的恶性竞争和报复性行为。

加里·哈梅尔提出竞争优势的源泉在于战略创新, 并断言战略创新将成为世界各地公司下一个根本性的竞争优势。强调了战略创新的关键在于产业创新, 并认为以创新未来产业或改变现有产业结构、以对自己有利为出发点来制定企业战略, 是企业战略的最高层次。相对于产业生命周期的其他阶段而言, 战略创新对产业转型中企业竞争优势的获得更为重要, 它是企业获得竞争优势的根本途径。

第一, 转型期企业的根本特征是需求下降导致能力过剩和过渡竞争, 传统的企业战略只能治标而难以治本, 只有产业创新才能使企业顺利地从衰退产业蜕变到新兴产业, 避免进入已趋成熟的产业, 再度陷入衰退。

第二, 转型期企业普遍有危机感, 由于产业到了衰退期, 企业前途未卜, 从高层管理到普通员工都有一定程度的危机感, 对产业创新有较大的认同度, 因此具备了产业创新的动力。

第三, 产业从成熟向衰退的转变过程中, 虽然缺乏产业的长期吸引力, 但具有较高的现金流入, 这样就为企业进行产业创新及战略性转移提供了资金保障。

二、资源要素和环境承载力、技术壁垒和专利纠纷迫使企业提高创新能力

近年来, 随着产业成本不断上升, 传统产业成本竞争力下降, 土地、电力、水等资源要素和环境承载能力的瓶颈制约日益凸现, 依靠资源投入和投资拉动的粗放型经济增长方式已经难以为继。

与此同时, 科技创新能力不能满足我国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需要。一方面, 科技创新能力的不足, 另一方面, 我们处于一个对科技创新和自主知识产权的要求越来越高的环境。近年来, 外贸出口呈现了高速增长的态势, 对经济发展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企业在国际贸易中面临了越来越多的技术壁垒和专利纠纷。据商务部调查, 国外技术性贸易壁垒对中国的出口影响已涉及到2/3以上的出口企业, 1/3以上的出口商品, 每年造成的损失达200亿美元。入世以来, 如打火机、摩托车配件、家电、五金工具、低压电器等涉外专利纠纷呈上升趋势。而纺织、机械等支柱产业的出口更是面临严峻的技术壁垒挑战。2002年以来, 中国遭遇多起由美国、印度等12个国家提起的“两保一反”调查, 从打火机、轴承、眼镜、纺织品、茶叶、小龙虾、蜂蜜、家具到鞋类, 几乎涉及了大部分大宗出口商品。特别是由于有的省经济发展具有块状经济特征, 而整体技术创新能力又不高, 因此专利侵权指控和技术壁垒已经对相关产业的发展产生了整体性和长期性的不利影响, 经济安全和产业可持续发展受到严重威胁。

三、企业的创新资产

企业的创新能力是由企业的创新资产决定的。企业拥有的创新资产越多;产业创新能力就越强, 也就越有能力实施进攻型或防御型创新战略。否则, 企业只能实施模仿型创新战略, 只能被动地跟随领先者。企业创新资产包括:科学研究资产、工艺或流程创新资产、产品创新资产、市场创新资产。

4个因子中, 后两个是产业创新最重要的决定因子。前两个的含义比较明确, 一般指R&D能力、工艺创新方面的能力, 产品创新包括产品原型开发、产品试验、检测以及制造能力等。市场创新资产的范畴很广, 不但包括企业的营销资产, 而且包括顾客培训、产品技术服务等资产。因为在产业创新中, 了解顾客的需求、让顾客理解并接受新产品的过程是一个十分艰巨的任务, 企业如果缺乏市场创新资产, 则难以成为产业创新的领先者, 不能把握产业发展的方向, 从创新战略上讲, 也就不可能实施进攻型创新战略。国家经济政策主要包括R&D资助、基础要素投入、新兴产业市场保持和扶持等方面来影响企业产业创新战略。

四、产业转型企业的战略创新模式

企业战略创新是克服产业衰退陷阱, 获取企业竞争优势的根本途径。针对不同的衰退产业类型, 战略创新有明显不同的模式。

(一) 进攻型创新战略

进攻型创新战略是通过率先开发出新兴产业的产品, 并领先于竞争对手占领市场的主动创新战略。由于科学技术产业化具有一定的时滞性。因此, 技术的最早发现者或发明者并不一定就是产业创新的领先者。技术产业化的时滞为企业进行产业创新提供了外部知识和技术来源。基础研究是产业创新的重要支撑体系。公司要进行进攻型创新, 迅速消化吸收外部的科技成果是至关重要的。如贝尔公司、通用公司、道化学公司等都有强大的基础研究能力, 它们基本上是以实施进攻型产业创新为主。

然而, 除了基础研究外, 进攻型产业创新战略中关键的因子是应用研究和工程开发方面的能力。一个公司要想在新产品开发或流程创新上走在世界前列, 必须具有解决在设计、产品原型检测和制造以及工厂管理、市场开拓等方面问题的强大能力。著名企业史学家钱德勒认为, 在人类产业创新的历史中, 现有企业比新建企业担当了更重要的角色, 尤其是新兴产业的第一行动者是产业创新主要的推动者, 而大多数新兴产业的第一行动者基本上是已建立企业。这是由产业创新的特征决定的。总之, 为衰退产业赋予新貌或开创全新产业是进攻型创新战略的目标追求。

(二) 防御型创新战略

面对产业衰退的威胁, 只有极少数的企业能采取主动进攻的创新战略, 而绝大多数企业只能采取被动防御性的战略。企业的决策在很大程度上是动物精神的产物, 非到危机时刻, 企业一般不会主动进行创新。防御型战略与进攻型战略的主要区别在于对待创新的态度和进入时间上。防御型创新者希望紧跟在创业者的后面, 并通过抓住创业者失误的有利时机迎头赶上, 从创业者手里夺回市场。与进攻型创新者类似, 防御型创新者也是知识密集型企业, R&D投入强度较高, 拥有高素质的人力资源, 对新知识、新技术尤其是新兴产业发展方面的信息反应敏捷。在R&D投入上, 更注重开发和设计阶段的速度与效率。在生产技术和市场开拓上具有特别能力和专长, 一旦某一新兴产业轮廓清晰, 它们凭借市场创新上的优势奋起直追, 并有可能在短期内超过进攻型创新者。

大量实证研究得出结论认为, 大多数实业性R&D投入较多的企业倾向实施防御型创新战略, 创新的重点集中在对已有产品、流程、技术服务等方面的修正性创新上。在寡头垄断型产业中, 寡头垄断企业更倾向于实施防御性创新战略。这些领导企业在已有的产业内具有垄断地位, 能获取高额的垄断利润, 企业不会轻易改变其经营方向或主要的产品。它们对创新的投入不是为了单纯的产业创新目标, 如果没有竞争对手的威胁或市场变化的压力 (如产业衰退时产品市场需求下降) , 它们不会主动进行产业创新活动。但一旦产业或环境发生了急剧变化, 它们会凭借其强大的创新能力迅速从事产业创新活动, 这是典型的防御型创新战略。

IBM公司基本实施防御型创新战略, 而比IBM弱的SperryRand公司则推崇进攻性创新战略。这说明技术创新能力弱的公司也可通过吸收外部技术成为产业创新的领先者。如电子商务技术本身是信息技术中的尖端科技, 一般企业难以问鼎。但许多转型企业由于抓住了电子商务成长初期进入的有利时机, 以较低的成本、较低的风险有效进入电子商务业, 有的已成为该新兴产业的领头企业。

(三) 模仿和依赖型创新战略

模仿和依赖型创新者通过购买专利、许可证和技术等途径或与领先者合资、合作、战略联盟等方式进行产业创新活动。防御型创新者不是新兴产业或新产品的简单复制者, 本身是新技术或新产品的开创者, 具备产业创新的技术和资源条件。它们可通过获取专利来建立创新优势。然而, 大多数企业并不具备实施防御型战略的条件。在新技术、新产品的浪潮前头, 一般企业缺乏跳跃式前进或迎头赶上的能力, 它们只能是新游戏的落伍者, 衰退产业中的大多数企业即属这种情形。而且发展中国家的企业一般也属这种情形。因此, 模仿和依赖型战略不失为一种基本的产业创新战略模式。

模仿者应有显著的市场开拓能力, 并采用成本领先战略占领市场, 竞争优势一般建立在规模经济的基础上。强大的生产技能和产品设计能力是模仿成功的关键。依赖型创新是指依靠有创新能力的企业来被动进行创新, 依赖型企业一般没有技术开发能力, 也没有专门的R&D机构, 基本上依赖其大客户 (发包商等) 提供创新支持。如某一主导型大企业主导产业创新, 在其周围有大量的企业为其提供配套服务, 配套服务厂商必须与主导厂商在创新上保持一致的步伐。配套厂商的创新一般由主导厂商提供技术、资金或承担市场风险, 产业聚集区往往存在较多的模仿和依赖型创新企业。在工业化国家中大企业周围的卫星型企业一般是依赖型创新者。这些小型企业一般专注于某一专业化缝隙市场的创新, 其创新动力直接来源于主导厂商的产业进步压力。

总之, 企业选择什么样的产业创新战略不但是由企业本身的状况决定的, 而且还会受到国家经济政策的影响, 针对不同的产业其创新战略也各异。在企业自身因素方面, 企业的创新能力是最基本的决定因素。

参考文献

企业市场营销战略创新 第9篇

一、企业市场营销环境的现状及变化

1. 经济市场化和市场国际化

经济运行的模式, 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当前社会的实际需要。近几年来, 我国的经济增长速度不断提高, 人们的生活水平也不断进步, 为了更好地满足人们对物质及精神消费的需求, 经济的市场化运作就成了一种必然。同时, 科学技术的进步和创新则密切了不同市场间的关联, 网络营销, 电子商务等信息手段的介入为市场国际化提供了可靠的技术支持, 并给人们的生活带来了深刻的影响, 因而能够适应经济全球化的发展趋势, 建立起国际化程度高的大规模市场。

2. 营销渠道的变革

由于互联网技术的应用已得到了更大范围的普及, 并促使生产生活的各个领域都发生了深刻的变革, 因而能够为市场营销的进一步发展提供一种便利的渠道, 使市场营销出现了重大的新的突破, 网络营销应运而生, 并迅速成为市场营销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与传统营销方式相比, 网络营销具有明显的优势, 主要表现为自由性和灵活性, 不受时间和空间的限制, 因而提高了营销效率。同时, 网络营销可摆脱对零售商, 批发商的依赖, 减少中间环节。企业可直接了解客户的需求, 并及时收到相关反馈, 从而为客户提供相应的产品或服务。

3. 知识产权规范化

在当今时代, 经济的发展已越来越依靠知识技术的支持, 在合理的科技项目运作下, 知识能够更快地转化为新兴的技术力量, 使潜在优势转化为实际优势, 从而实现产业的创新发展, 为经济的发展提供充足的后劲。随着知识经济的不断推进, 社会对知识产权的认识也不断提高, 知识产权的规范化开始得到了更加广泛的重视。在当前激烈的市场竞争中, 企业只有充分认识到自主知识产权的重要意义, 才能使自身的合法权益和竞争优势得到有效保障。对于企业的工作人员来说, 知识产权的规范化则体现为对自身智力成果的认可和保护, 以及由转化为来的实际成果在企业经济效益的创造中所贡献的价值方面。由此可知, 企业应高度重视自主知识产权, 适应知识经济时代的竞争法则, 掌握市场竞争的技术资本, 使知识在企业实力的提高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

4. 人力资源受到充分的运用

优秀的人力资源构成了企业进一步创新发展的重要基础, 是实现企业经济效益不断提高的重要源泉。在拥有高质量人力资源的条件下, 可以实现对其他重要资源的合理配置, 优化改造, 其中知识技术是最为关键性要素之一。在科学合理的人力资源配置下, 企业的各项技术或资源优势能够得到最有效的利用, 使人才能够真正发挥其价值, 实现企业内部的优化整合, 形成整体优势, 创造整体效益。因此, 为了使企业能够在知识经济的竞争中保持自身优势, 实现稳定可持续发展, 就必须合理配置人力资源, 做到人尽其才, 这样才能为今后的竞争做好充分的准备, 奠定良好的发展基础。与此同时, 还应积极学习新的知识, 掌握新的技能, 借鉴先进的管理经验, 从而不断丰富企业的智力资本, 并将其切实转化为企业的生产效益和经济收益。

5. 高新技术产业以及服务行业的增多

从全球经济的发展形势出发, 着眼于当前的市场需求, 我们可发现目前市场结构正在加快调整步伐, 传统制造业受到了一定程度的冲击, 高新技术产业蓬勃发展, 第三产业及金融经济创造了巨大的生产总值, 并在经济发展中占据着重要的地位。在知识经济的带动下, 高新技术产业获得了不竭的发展动力, 所占比重也在持续攀升。这是由高新技术产业的自身属性所决定的, 高新技术产业符合知识经济时代的基本要求, 具有智力密集、技术密集的特点, 因而能够在知识经济时代扮演着重要角色。

二、企业市场营销战略方面存在的问题

随着市场经济的深化发展, 我国大部分企业都已实现了市场化的转变, 并自觉推进了市场营销战略的建立, 具备了一定的市场营销意识。但同时也应看到, 我国企业在营销方面仍然表现出一定不足, 在扩大市场的过程中, 营销战略的制定仍存在一定缺陷。

1. 营销服务体系建设方面的问题

为了使企业的营销战略获得真正的实效, 首先必须对市场进行充分的了解, 对市场需求及时作出反应。在营销过程中, 企业应时刻关注消费者的核心利益, 树立起正确的营销服务理念, 与消费者之间形成良好的互动关系, 这样才能树立起良好的企业形象, 提高企业信誉。但从目前实际情况来看, 我国许多企业长期以来未能形成健全的营销服务体系, 对营销体系的作用认识不到位, 对营销战略的系统化和规范化缺乏应有的重视, 而只是关注眼前的利益, 如市场调研力度不够, 售后服务不完善等。这样一来, 企业就无法与市场进行良好的互动, 无法及时接收市场的反馈, 忽视了消费者对企业的评价, 因而长此以往必然会导致企业信息不够通畅, 使得企业做出的决策缺乏时效性, 从而给企业的进一步发展造成严重的阻碍, 难以维持企业既得的消费市场, 使企业的长期利益受到损害。

2. 营销手段方面的问题

目前, 面对日益激烈的市场竞争, 我国企业纷纷采取一系列措施来促进企业竞争力的提高, 力求以合理的营销模式来创造巨大的经济效益。但是, 大多数企业在营销手段上都比较单一, 营销策略的制定过程中未对企业当前的情况进行深入分析, 也未将其与企业的总体发展战略相结合, 而是只针对于眼前的市场消费, 因而通常以传统营销手段为主导, 其共同特点是以优惠来吸引更多的消费者, 并以价格战的形式展开, 如活动促销、折扣促销、有奖互动等。但由于这类手法已经屡见不鲜, 市场吸引力逐渐下滑, 因此取得的营销效果有时并不理想, 甚至会对企业的决策造成不必要的干扰。不仅不利于企业决策可靠性的发挥, 同时也会对降低营销信息的价值, 使得营销信息缺乏时效性。因此, 企业为了达到良好的促销效果, 应积极使用创新的营销手段。

3. 企业高层营销管理方面的问题

为使企业的营销战略体系得以良好运转, 发挥其真正的价值, 需要由高层管理对其进行合理引导。但从目前我国的实际情况来看, 许多企业尚不具备高层管理这一机构, 高层管理工作环节缺失。从实际营销成效来看, 在未获得高层管理引导的前提下, 企业的营销体系具有一定的盲目性和混乱性, 所指定的目标和决策难以反映企业当前的实际需要, 也无法获取企业进一步发展所必须的市场动态信息, 使得企业生产与营销之间缺乏有效的对接。这样一来, 就无法保证营销体系本身的科学性, 必将影响到企业今后的正常经营秩序, 给企业的稳定可持续发展带来负面效应。

三、企业市场营销战略创新

1. 营销战略思想上的创新

为了实现营销战略上的创新发展, 首先应积极转变思想, 打破思维定势, 在理念上肯定战略创新的重要性, 这在战略从制定到实施的整个过程中发挥着关键性的作用。因此, 企业的管理阶层应充分重视理念创新, 使创新成为企业营销战略的重要指导思想;同时, 也应加强企业内部人员的业务培训, 在强化提高其业务能力及素质的同时, 使其在思想观念上得到转变, 在工作中重视创新, 实现创新, 使创新精神和思维渗透于业务流程的各个环节, 真正落实企业的营销战略创新。企业在实现创新的过程中, 应具备一定的超前意识, 对市场动态和未来发展形势进行合理的预测和判断, 从企业长期发展的整体角度出发, 确定创新思路, 开展营销创新。

(1) 全方位竞争战略思想

在确定营销战略之前, 企业的管理阶层需对企业的核心利益有明确的认识, 能够正确看待当前的市场竞争, 因此应将眼光放到企业的长远利益之上, 并正确认识到目前的竞争与合作, 使制定的决策有利于自身的发展壮大, 从而为长远利益的获得积累力量和资本, 不断扩大自己的市场。开拓市场时应与企业的总体发展战略相结合, 将总体战略分解为各个阶段性目标, 使营销战略体现出一定的层次性, 循序渐进地完成企业的战略计划。既要确定出未来一段时间的长远目标, 指出企业经营的努力方向, 也要同时配合短期的计划, 通过可操作性强, 具体的发展措施来解决眼前的问题, 完成阶段性任务。不应为了眼前的短期利益而置企业的总体利益于不顾, 而是应将长远目标与短期目标有效结合起来, 全方位地履行计划, 提高竞争优势, 在竞争中占领先机。

(2) 全球营销战略思想

如今我国在经济发展上已加强了对外开发的力度, 同时也营造了国内企业开展对外贸易的良好环境, 因而我国企业真正参与全球市场竞争的条件和基础已经成熟, 这意味着在合理营销战略的引导下, 全球都可成为企业的市场。在当前经济发展阶段, 全球营销已越来越成为市场竞争的主流和有效手段, 有时甚至可以在企业竞争的成败与否中发挥决定性作用。因此, 企业为了能够顺利实现市场规模的扩大, 在全球竞争中获得自身优势, 就必须努力加强对现代化技术和先进管理经验的学习和应用, 提高企业管理水平, 优化资源配置, 获取丰富畅通的信息渠道, 从而能够全面深入地对世界市场状况展开调查, 了解竞争对手, 并在深入了解的基础上对全球营销的发展前景和当前主要问题进行合理分析, 最后根据分析研究的结果来制定更加符合企业实际情况的营销战略。在营销战略的制定过程中, 企业应充分挖掘自身的独特优势, 并通过营销手段来放大这一优势, 在市场竞争中扬长避短, 趋利避害, 力求在全球竞争中处于利益链的有利位置, 这样就可为企业的进一步发展提供可靠的基础和保障, 实现企业扩大化经营的目的, 并最终使企业成长为全球性, 竞争力强的大型企业。

(3) 服务营销战略思想

在当前激烈的市场竞争中, 服务作为一种企业产品的包装, 正越来越受到广大消费者的重视和信赖。服务虽然本身并不属于所售商品的一部分, 但却可将其看作一种无形商品, 能够为商品及企业形象带来附加值, 提高市场对企业的满意度, 拉近企业与市场的距离。因此, 企业要想实现价值最大化的市场营销, 就必须重视服务的作用, 使良好的服务为商品锦上添花, 打造良好的品牌形象。目前, 许多企业已经意识到了服务在市场营销中的重要意义, 甚至将其作为一种特殊商品进行开发, 使企业不仅生产有形的商品, 同时也创造贴心的服务和深厚的人文内涵[6]。这需要在企业的营销战略中予以体现, 将服务作为战略中的一个重要环节, 提升到战略思想的高度, 同时也落实到具体的营销手段中来。这样一来, 就可明确企业的服务准则, 完善企业的经营宗旨, 使企业的经营业务活动具备操作性强的实施标准, 并对企业现有的营销措施进行合理的补充和修订, 使其更加符合企业的发展实际。

2. 营销手段上的创新

由于互联网技术的普及程度已得到了全面提高, 社会生产生活领域都已离不开网络信息技术的参与。在市场营销领域也是如此, 要想实现市场营销价值的提升, 就应充分利用网络技术的方便快捷, 使其成为市场营销的重要渠道, 实现营销手段的创新。企业应积极开展营销与网络技术的结合, 以技术应用优势创造营销推广优势。一方面, 企业利用网络营销平台, 能够获取丰富, 时效性强的信息资源, 掌握当前市场动态和需求, 从而为市场营销方案的制定提供可靠的依据;另一方面, 企业还可将网络平台作为信息发布的重要媒介, 将企业的营销内容和企业详情通过网络技术进行传播和推广, 将其作为提高市场占有率的有效手段。另外应注意的是, 电子商务目前已得到了迅猛发展, 网络营销作为一种新兴的营销手段在近几年来已发展成熟, 并取得了市场的一致认可和好评。网络营销不仅加强了企业与市场之间的互动程度, 实现了在线沟通并快速解决问题, 同时也能够为准市场提供更为全面的商品及服务介绍, 加深其对企业的了解和信任。因此, 企业应大力重视网络营销的应用, 将其作为企业营销战略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四、结论

综上所述, 本文通过对企业市场营销战略创新进行深入探究和分析, 指出市场营销创新的重要性。首先, 本文对企业市场营销环境的现状及变化进行了总结归纳, 包括经济市场化和市场国际化、营销渠道的变革、知识产权规范化、人力资源受到充分的运用和高技术产业以及服务行业的增多五个方面;接下来, 又对企业市场营销战略方面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剖析, 包括营销服务体系建设方面的问题、营销手段方面的问题以及企业高层营销管理方面的问题;最后, 针对上述问题, 又提出了企业市场营销战略创新方向, 包括营销战略思想上的创新及营销手段上的创新这两个方面。

摘要:本文对我国企业的当前发展形势和营销现状进行了讨论, 论述了市场营销创新在企业战略发展中的作用。

关键词:市场营销,中国企业,战略创新

参考文献

[1]汪浩.浅谈企业的市场营销策略[J].经营管理者, 2010, 12 (23) :19-21.

[2]朱天博, 曲方, 宋香云.市场营销组合及影响因素分析[J].全国商情 (理论研究) , 2010, 10 (22) :56-57.

[3]王波.市场营销人员核心能力体系研究[J].中国市场, 2010 (49)

[4]路璇.企业市场营销中的科学对策[J].科学大众, 2013, 18 (06) :39-41.

[5]李媛.海尔公司市场营销战略研究[J].商品与质量, 2011, 13 (02) :45-47.

创新:深化战略转型,大胆创新业务 第10篇

在战略方面, 不少运营商把创新明确纳入企业战略并进一步深化。例如, 德国电信继续坚持“修正—转型—创新”战略, 并将创新作为发展的重中之重, 通过重组产品和创新部门加快创新速度, 从而更有效地把握包括云计算、IPTV和M2M等在内的新兴数字市场所带来的机会。德国电信也明确表示:此次重组的意义并不在于新添一个部门, 而是一种重在加快创新的表态。

开放、合作、创新逐渐成为运营商的共识, 良好的合作伙伴关系也是战略创新的重要部分。西班牙电信一直是开放创新模式的典范。为了加速转型成为数字服务提供商, 西班牙电信在不同领域与多家公司进行多元化的合作。2012年9月, 与EE和沃达丰合资成立移动支付和广告公司并在欧洲获批;11月, 与万事达公司合作在巴西推出移动支付业务;与微软合推全球视频平台;与Mozilla、高通、德国电信、Sprint、Smart、意大利电信、Telenor、Etisalat等合推火狐操作系统;同时还与172个初创企业合作等。

明确企业创新目标, 更加有针对性地增加创新投入。2012年, at&t再次入选全球百强创新企业, 投入创新成本超过全年营收的1%。同时还启动了17个创新项目, 共有64个项目得到创新基金, 基金总额达到3200万美元。其中, 重点投入的创新领域包括政府和大型企业的云服务、物联网生活服务、在线医疗服务和U-verse IPTV等。

企业市场营销战略创新分析 第11篇

【关键词】企业;市场营销;市场调研;营销资源整合;营销模式创新;营销新理念

随着全球一体化的不断深化,企业面临的竞争压力越来越大。无论企业在过去多么的辉煌,或是默默无闻,其在进行市场营销时都应当进行不断的创新,根据时代的变化改变自身的营销战略,以便为企业发展提供保障。在我国当前市场经济体制下,市场营销具有非常好的发展前景。市場营销通过对企业市场经济效益经验进行积累,对企业发展模式进行创新和完善,可以有效提高企业的市场竞争力,确保企业高速发展。市场营销通过进行整体营销、文化营销、网络营销等方式,对市场经济变化进行调节和适应,增强企业在市场经济中的适应程度。

一、企业市场营销概念和意义

企业的市场营销主要是指个人或集体通过交易其创造的产品或价值,从而获得所需的物品,实现双赢或多赢的过程,在实际应用中又可以称之为市场学或行销学。在进行市场营销的过程中,营销人员要确保营销行为满足市场主要生产和价值的需要,需要对企业的商务活动进行促进,提高企业在市场经济下的相关效益。企业市场营销可以确保企业在市场经济发展下占据主动地位,提高对市场的适应能力,确保自身又好又快发展,实现企业的经济性战略目标。

二、企业市场营销战略创新存在的问题与不足

虽然很多企业已经开始关注市场营销战略创新的重要性,并且结合实际市场发展和企业需求不断地进行实际创新,但是在发展过程中受到工作人员素质的影响,不具备完善的改革意识,相应的体系并不健全,因此,现阶段的市场营销战略创新工作中依旧存在不足。

(一)对市场的调研工作不足

有些企业在实际运行的过程中,相对来说比较注重产品的生产和消费,但是产品在市场中的实际销售的调查工作并不完善,没有全面的了解市场对于产品的需求,未来产品的发展也没有进行评估。这样企业在发展的过程中很容易遇到阻碍,从而在实际销售的过程中销售方案不适用于市场营销,致使企业运行的并不顺利。

(二)营销资源整合不到位

市场营销是一项相对比较复杂的一项工作,具有综合性的特点,触及的方面有产品的质量、价格以及销售的服务等。企业只有将这些方面有效地结合到一起,并且联系市场营销的发展和企业发展的需求,更好地面对新的发展方向,以此将企业生产的产品进行推广,从而更好地满足消费群体的需求。在实际企业发展的过程中,有的企业对于市场销售资料整合的并不完善,这样很容易影响到企业产品的销售,也就是对市场营销产生影响。

(三)营销模式创新不足

大部分企业还在沿用传统的销售模式,不具备新的营销意识,实施的创新营销并没有实现。现阶段,随着社会环境的不断改变,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科技技术的不断变化,人们对于生活质量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同时在购买的过程中也越来越关注销售的服务质量,这就促使企业不断地依据消费者需求对自身实施创新和改革,从而促进企业的发展。

(四)营销观念的落后

一部分企业管理者的经营思想并不先进,在实际推广的过程中,依旧使用传统的教学模式,例如发放广告单、上门进行产品推广等多种方式。虽然这些传统的推广方式在实际应用中还是可以获取一定利益,但是面对当前的科技技术和社会经济,人们的认识出现改变,对于生活质量的要求也越来越高,互联网销售方式的出现,表明企业需要不断地进行自我革新。

三、企业市场营销创新的对策

为了解决企业在发展的过程中的问题,对企业市场营销进行创新,从而推动企业的发展,主要是依据企业的根本问题,结合当前市场的需求,实施以下的创新策略。

(一)挖掘市场潜力,树立消费者品牌归属感

要想更好地对企业进行市场营销战略创新,就需要挖掘市场潜力,树立消费者品牌归属感。也就是说,应该在市场战略的引导下,设置相应的产品策略和接个策略,以此促使产品更好地进行推广。面对现阶段日益竞争激烈的市场环境,企业首先需要占据有效发展的地理位置,从而树立自身的品牌形象,对自身企业产品的质量、服务以及生产等多方面进行改进,以此发展消费者需求的产品。企业要具备符合市场需求的特点,从而适合不同的需求群体,以此满足消费者的需求,提升消费者的满意度。当然,要想了解正确的消费者需求和心理,就需要对市场进行研究与分析,从而挖掘市场,增强消费者的品牌归属感,获取消费者的关注度,以此得到全面的市场推广成果。

(二)明确市场目标,树立营销新理念

要想更好地对企业进行市场营销战略创新,就需要明确市场的目标,树立销售新理念,满足消费者销售的需求。现阶段,竞争日益激烈的市场环境,市场销售在企业产品的推广中占据重要的地位。市场营销包含着企业的文化素养、产品的价格、产品的质量以及服务等多方面,在实际营销的过程中,需要依据市场的实际变化,推广消费者需求的商品,以此促使企业建立明确的市场目标。同样,营销活动也需要消费者的积极参与,就可以让消费者进行产品的设计和开发,以此激发消费者对产品的关注度。当然,也有利于消费者通过实际参与更好地了解产品的应用和企业的文化,从而促使企业更好地发展。

(三)整合营销资源,促进市场营销增值

要想更好地对企业进行市场营销战略创新,就需要整合销售资源,促进市场销售增值。也就是说,要对商品的价格、质量、数量以及服务进行全面的调整,以此发展符合市场需求的产品,满足大众群体的发展需要。在实际市场营销中,企业的品牌是一种无形的资产,代表着企业的形象,对企业的品牌进行改善,可以提升企业的发展空间,促使企业更好地实施发展。

nlc202309081114

(四)改进营销模式,完善市场营销体系

要想更好地对企业进行市场营销战略创新,就需要改进营销模式,完善市场营销体系。目前,市场环境正在不断地变化,传统的销售观念难以满足当前市场的需求。在这种市场环境下,企业就需要依据自身的发展情况,发展符合市场环境的产品,坚持做以消费者为本的消费观念,从而完善市场的营销体系,将消费者的需求作为生产产品的方向,以此建立完善的市场营销战略。在实际销售的过程中,要建设符合消费者心理需求、消费行为的销售理念和模式,从而通过自身完善的服务促使消费者进行消费,这样更能建立消费者满意的消费模式,以此占据市场,实现产品的销售目标。同时,要树立企业的品牌形象,提升消费者对于产品的关注度和消费能力,提升企业产品在市场中的地位。

(五)转变营销观念,创新市场营销方式

要想更好地对企业进行市场营销战略创新,就需要转变销售观念,创新市场销售的方式。现阶段,社会经济在不斷地发展,科技技术在不断地改进,人们的消费观念发生了改变,这时企业的管理者和工作者也需要转变自身的销售观念,主要是依据市场的实际需求和发展方向,关注消费者的生活习惯和消费需求,建设具有发展意义的消费模式,从而对市场销售模式进行创新。其中就包括以下四个方面:第一,网络销售,网络销售主要是依据互联网的特点,结合企业产品的市场需求,从中获取无限的商机,促使市场销售更好的发展。同时,应用网络销售缩短了企业与消费者之间的距离,从而降低了企业的推广成本,以此更好地进行企业发展。第二,服务营销,注重推广消费者需求的产品,并且为消费者提供全面的售前、售中以及售后的服务,激发消费者的消费心理,促使企业与消费者之间的联系,改变原有的销售观念。第三,绿色营销,注重生产的产品是环境保护,不受污染的,树立绿色营销的观念。第四,发展战略营销,多学习成功的市场营销案例,从而结合自身的发展需求和市场环境进行全面改革。

四、结束语

总的来说,市场变化是极其残酷的,如果企业不能够适应市场的变化将会被市场所淘汰。因此,企业在制定营销战略时应当根据市场的情况进行制定,确保企业的营销战略适应市场的发展,提高企业的竞争力。相关人员要通过企业市场营销理念创新、企业市场营销策略创新、市场营销手段创新、企业市场营销模式创新,建立现代企业营销体系,实现企业市场营销的合理化和效益最大化。

参考文献

[1]杨宝珍.企业市场营销战略创新[J].企业经济,2011,(5).

[2]汲德群.试论企业市场营销战略的创新及其对策[J].中国商贸,2014,(28).

[3]王琴,李娜.企业市场营销战略创新[J].才智,2014,(35).

[4]王宏林.企业市场营销战略创新[J].价值工程,2014,(36).

[5]陈元,宁宁.企业市场营销战略创新分析[J].中外企业家,2015,(25).

作者简介:孙亚楠(1986-),女(满族),河北承德人,中国人民大学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企业管理(市场营销方向)。

基于价值创新的企业战略探析 第12篇

1 价值创新战略的发展及特征

1980年,著名的美国战略管理学家迈克尔·波特率先提出企业竞争的三种基本战略:总成本领先战略、标新立异战略和目标集聚战略。波特所提出的战略思维主要体现在以下两个方面:一是用不同的方法做相同的事,即比竞争对手做得更好;二是做与竞争对手不同的事,即与竞争对手差异化。由此便引出了“价值创新”概念,在繁杂多变的动态环境中,企业只有采用超越竞争对手的新思维才能取得成功,这就要求企业关注“价值创新”这一全新思想。“价值创新”核心精神是将企业的中心放在全力为顾客和企业自身创造价值飞跃之上,而非关注于如何打败竞争对手。通过为现有市场提供完全新型且优越的顾客价值或使原有顾客价值得到重大改进,开创一片其他企业尚未涉足的市场空间,并由此让顾客感到莫大的产品价值优越感和认同感。

“价值创新”这个概念是由法国欧洲商学院教授马邦恩于1997年首次提出的,此概念一出,立即引起了学术界以及商界的轰动。毫无疑问的是,“价值创新”概念为企业的战略制定提出了一种新的逻辑。然而不少人士将“价值创新”与“价值创造”这两个概念混为一谈,为此,金昌为和莫泊奈教授从产业假设、战略重心、顾客、资产及能力以及产品与服务项目上的差异这五个方面论述了价值创新与传统战略逻辑的差别,其差异性主要体现在5个方面,如表1所示。

综上所述,价值创新具有以下两个特征:

①价值创新应该是在更广阔的范围内迎合市场需求,尽可能低利用与顾客需求的共同点,而并非关注于某个特定的细分市场。这样才能更好、更科学地实现重新划分市场的创新活动。

②价值创新的目标是不断超越企业现有所提供的产品或服务的价值标准,其所创造的价值必须高于现有的产品或服务价值。价值创新成功与否以顾客是否接受该价值标准为标志。

2 价值创新方向的选择

根据W.Chan Kim和R.Mauborgne价值创新的解释,价值创新实际上可以被看作是对产品—市场关系的重新界定,即企业在广泛的范围内重新识别顾客的需求,选择大多数顾客的共同要求作为创新的方向,然后重新设计产品以更好地满足这些顾客的需求。如果考虑到价值创新必须具有一定的收益性,则这类创新能否成功主要取决于:第一,企业对顾客需求中未被满足部分的识别;第二,新产品功能与顾客需求的一致性;第三,企业实施价值创新的成本;第四,创新效果可维持的时间。基于这种认识,可以从以下步骤来确定价值创新的方向[3]:

①识别企业的关键资源以及这些资源的市场导向。需要强调的是,每一种资源都有一定的市场导向,即使是组织资源,组织对顾客价值的理解也会体现在一系列的制度和内部政策之中。

②初步划定目标市场的范围。具体做法是,首先,选择一种关键资源并以这种资源可能的应用领域作为目标市场,由于一种资源往往可以在多个市场领域得到应用,这样有可能得到一个十分宽泛的结果;然后,再选择第二种关键资源进行同样的分析,并把两种资源可以共同使用的领域作为新的结果。这样,在分析过程中引入的关键资源越多,所划定的目标市场就越集中。

③识别目标市场中顾客尚未被满足的需求,并分析同类需求是否存在于其他领域。如果发现目标市场过于狭窄,就需要重新检视前一步骤的结果,从中选择一个较为广阔的目标市场,并再次研究顾客的需求。在这一步骤中,应该对市场上存在的相似产品的价值曲线进行描述。

④研究满足顾客需求的基本方式。这一步相当于对产品进行概念化设计,或者说是对产品价值曲线的初步勾划;同时需要研究为实现这类产品需要引入哪些新的资源,这些资源的可得性和异质性,能否运用已有资源的异质性维持竞争优势等问题,从而对价值创新的风险做出基本判断。

完成以上分析后,企业便重新界定了产品—市场关系,可以进入更具体的产品设计阶段。

3 实现价值创新的途径

价值创新即是基于顾客需求,通过为现有市场提供完全新型且优越的顾客价值或使顾客价值得到重大改进而使企业摆脱原竞争领域。其基本原理如图1所示:

图l中直线OL为顾客价值线,OL线右下部分为价值创新区域,而左上部分则为减损区域。虚线圆圈表示企业所处战略集团内各企业的产品及服务的顾客价值区。在这个区域内,各企业的产品或服务具有相似的顾客价值,因而在顾客争夺上有较大的竞争强度与烈度;在此区域内,竞争导向战略分析的基点是竞争性的:基于现有顾客及资源状况,企业考虑如何比竞争对手做得更好。在这种分析思路指导下,企业常采用成本领先、差异化及聚焦竞争策略。竞争常导致如前所述的结果,而价值创新则通过对顾客价值的重大改进而使产品及服务脱离原竞争区域。

价值创新一般通过以下途径实现:第一,改进产品及服务的认知利益,脱离原竞争区域;第二,降低产品或服务的认知价格,脱离原竞争区域;第三,降低认知价格,提高认知利益,脱离原竞争区域。在实际中,常综合运用上述三种方法使企业产品或服务所代表的顾客价值得到创新。如图l所示,A点表示:保持顾客的认知价格而提高其认知利益;B点表示降低其认知价格,提高其认知利益;C点表示增加认知价格及利益,但利益增加比认知价格增加高很多。价值创新的结果表现为两大显著特点——脱离原竞争区域、顾客价值得到重大改进。

价值创新对与于中小企业来说尤为重要,他们更应该时刻提醒自己,如何充分利用已有的资产和能力以评估市场机会,通过资源重组实现创新资源的合理配置,体现出资源的特质性和潜能的可挖掘性,使竞争优势的形成水到渠成[5]。

4 价值创新下的市场营销模式

传统的战略思想重视在现有市场内通过扩大市场份额获得增长,同一行业企业的目标是相互冲突的,对市场进行细分之后,最有利可图的细分市场又往往成为竞争的焦点,这加剧了企业之间的竞争[6]。

新的战略思想不再局限在现有市场内求发展,重视通过扩大现有市场或创造新市场获得成长[7]。持这种观念的企业思考问题的着眼点不是如何稳住现有顾客,争取竞争对手的顾客,而是现有市场外的潜在顾客为何不购买本企业的产品,如何将他们争取过来。采用价值创新战略的企业则重视提高消费价值,他们通过业务活动的积极创新:一方面提高给予顾客的利益,一方面降低成本,降低售价,从而大幅度提高产品和服务的消费价值,让更多的顾客能够购买消费,企业则通过为更多顾客提供产品和服务获得满意的利润。

建立一个善于发现市场需求和客户价值的营销体系是价值创新战略得以实施的重要基础之一。价值创新战略与传统竞争战略下的营销模式大不相同,它是是从购买者行为进行分析,从而制定具有极强针对性的营销措施[8],价值创新下的营销模式见下图:

价值创新战略的实施之所以需要知识性营销体系,其原因如下:

①知识型营销体系高度关注实践经验和资源的重要性,同时高度关注相关理论以及这些理论在其他企业的应用情况,并结合自身工作不断加以改善。

②知识型营销体系始终以客户的需求为中心,通过一系列的经济活动,提供产品和服务以满足客户现在或者将来需求。

③知识型营销体系强调市场信息的获取和市场需求的测量以及市场动态的评估。一个成功的企业不仅要有优秀的营销能力,还要有高效的信息采集能力和分析能力。

5 价值创新的风险

成功的价值创新可以为企业带来源源不断的利润空间,但是其前提是价值创新战略匹配市场需求产生了积极的效应,这样企业就可以不费力气的获取收益。因此,价值创新是一种激变式的创新,其与传统的渐变式创新的异同之处见表2所示:

价值创新战略的实施具有一定的风险,总体而言,顾客需求的不确定性、技术环境的变化、竞争者的模仿行为、替代产品的威胁和企业内部变革构成了五种主要的风险源。

①顾客需求的不确定性。顾客需求受到多方面及多层面的影响,顾客自身内在的需求、社会文化观念的影响、替代产品的影响以及新产品的诱导等,这些因素的融合导致了顾客需求的不确定性。

②技术环境的变化。外部环境的变化往往能够直接触发企业的核心技术成长与升级,随着时代变迁与科技的发展,新的技术会不断取代旧的技术。技术的变化趋势难以预测,对于一般的中小型企业而言,技术环境的变化时实施价值创新战略的重大风险之一。

③竞争对手的模仿行为。在激烈的竞争环境之下,市场模仿行为无处不在,同样,由价值创新形成的新经营模式也很有可能被竞争对手所模仿,如此便大大降低了企业占有竞争优势的时间,企业必须要在竞争对手模仿成功之前把握机会,方能取得成功。

④替代品的威胁。由于价值创新的目标是将企业置身于更大范围内以寻找市场共同需求,然而与此同时,企业也不得不面临着多种替代产品的威胁。替代品的价格或性能的任何变化都将会影响到市场变化和消费者意愿变化。

⑤企业内部变革的风险。从企业角度看,价值创新会引发企业内部结构巨大变革。运营系统、营销系统的再造、技术创新出现的难点、组织变革引起的摩擦、企业在开发或外取互补性资源时遭遇的困难等等,这些都构成变革过程中的风险因素。

6 结束语

价值创新战略旨在为企业寻求一片新的市场,摆脱激烈竞争的束缚,价值创新作为一种全新的战略思维方式,它对产品假设、战略重心、顾客、资产状况及能力、产品与服务等五方面的认知不同,需要企业人员具有创新思维和敏捷的市场洞察力。虽然价值创新战略成功后可以为企业带来很大的利润,但其风险也是不可忽略的,只有真正掌握了市场的动向,拥有了核心技术,实施价值创新战略的成功可能性才会大。

参考文献

[1]刘立,曲晓飞.基于价值创新的企业商业模式研究[J].技术经济,2010,29,(11):37-40.

[2]梁小威.略论我国电信服务企业价值创新战略[N].武汉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10,(3):58-61.

[3]杨庆山.价值创新方向的界定性研究[J].南开管理评论,2002,5(2):45—47

[4]郑冉冉.价值创新战略之于企业成长[J].商业研究,2010,(1):75-79.

[5]朱礼龙,何静.论中小企业价值创新[J].生产力研究,2003,(5):228-235.

[6]刘炳南,曹玉成.浅议基于价值创新的企业战略分析[J].商场现代化,2007,(29):72.

[7]朱沆,萧旭东.以价值创新战略来驱动市场[J].企业经济,2001,(7):71-73.

[8]范文芳,牟仁艳.企业价值创新战略内涵、重点及支撑体系[N].武汉理工大学学报(信息与管理工程版),2008,30,(4):665-668.

[9]王迎军,曲亚民.价值创新:利基、途径与风险[J].南开管理评论,2002,5m(1):4-8.

上一篇:学科发展建设下一篇:井下采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