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燃学生心灵的希望

2024-05-07

点燃学生心灵的希望(精选9篇)

点燃学生心灵的希望 第1篇

一、动之以情, 晓之以理

俗话说:“人非草木, 熟能无情。”“没有爱就不会有教育。”所以作为教师更要尊重学生人格、尊重学生的感受, 并善于进行“心理移位”, 设身处地体察学生的心理处境。只有和学生接触多了, 才能更好地了解他们, 才能找到他们身上的闪光点, 才能用爱心和真心去改变他们。

在笔者教学中就发生过这样一件事, 让笔者至今难忘。我班有个叫张立帅的男同学, 他天生资质聪明而学习却不尽人意, 还老爱睡觉, 他的这些行为和举动引起了笔者的注意。一次, 他生病了, 当笔者得知后, 找他询问病情, 然后把他带到医院、挂号、看病、交费、拿药。笔者一个人楼上楼下跑了好几趟。后来, 笔者发现该生上课也开始认真听讲了、作业也认真了。在一次班会上特别表扬了他。课后该生找笔者说“您这样关心、爱护我, 我再不认真学习, 我能对得起您吗?”从那以后, 该生的学习成绩稳步提高。从这事可以看出教师对后进生的关心、爱护是很重要的。

二、明察秋毫, 善于疏导

诗人泰戈尔说:“爱是理解的别名。”理解有多深, 爱就有多深。教师只有了解学生, 理解学生, 才能有师生情谊, 有了感情, 才能沟通顺畅, 才能解决问题, 才能尽到教书育人的责任, 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我班有个性格内向的男生方平, 上课不太认真, 作业粗心、潦草。经常不完成家庭作业。笔者在其他学生口中了解到, 他的妈妈、爸爸都不在家, 方平一直跟着爷爷奶奶生活, 爷爷奶奶都是农民, 工作太忙, 又不识字, 根本就无暇顾及孙儿的学习。了解情况后, 笔者鼓励他多参加集体活动, 帮助他克服自卑心理。渐渐地, 笔者看到了方平脸上难得的笑容。后来, 他总爱向笔者讲述他平时的所见所闻, 看他那可爱乖巧的模样, 各方面的表现都和以前有了很大变化, 笔者感到很开心。教师要善于洞察学生的一言一行, 发现学生的点滴进步, 多鼓励、多关爱, 就会给孩子幼小的心灵撑起一片晴空。

三、严于律己, 言传身教

以身作则, 胜过千言万语的批评教育。班主任是班级的领导者、组织者和教育者, 最忌高高在上、发号施令, 而应身体力行、言传身教, 与学生和谐相处, 既是师生, 又是朋友, 时刻关心学生, 一言一行都做学生的表率。一位优秀的班主任, 可以说是学生心目中的一座丰碑。班主任的政治素质、品德修养、治学态度、思想作风以及言谈举止、生活习惯, 都会对学生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 成为学生效仿的榜样。

用爱心点燃学生心灵的火花教育叙事 第2篇

武南镇中畦中学 刘仁杰

爱是生命的火焰, 没有它, 一切变成黑夜。

—— 题记

这个故事本来在几个月前就应该写了,或者说发生了,但一直到现在才记下来,是因为有很多观点和做法我都要思考,想记点比较冷静的文字。

升入九年级不久,二班的黄飞同学在第一单元的测验中仅得了七十多分,他接到卷子后随手揉乱了扔到书桌里。这一情景恰巧被我注意到,当时我很生气,于是我把他叫到办公室询问原因,他理直气壮地说:“我语文语基础太差,跟不上了!” 由于他的语气不好,我把他训斥了一顿,他哭了,哭得很伤心。就在这一瞬间,我感到我面前站着的这个孩子有很强的自尊心,也意识到自己这种冲动的大声斥责可能是徒劳无益的,同时,我内心产生了另外一种想法—正面引导。于是,我让他坐下,说道:“你考不好知道生气,说明你很要强,你还想把语文学好吗?” 他点点头。于是我开始指导他如何最快地取得进步,我从语文的语言特点到语文学习的重要性,到学习方法,一一向他做了介绍,并根据他的实际情况给他留了每天的学习任务,还一再鼓励他,最后,他非常感激地离开了办公室。

用“爱”点燃学生的心灵 第3篇

关键词:爱心;教育;心灵

教育改革家李希贵说:“教育其实很简单,一腔爱心,一份宽容,如此而已。”从教多年来,我以执著的爱去教书育人,以满腔的热忱去面对可爱的学生。

信息技术课不同于其他学科,上机操作课较多,因此,很多学生一上课就比上其他学科的课要兴奋许多。今天是给五年级五班上课,这个班级原来就有两名出名的“淘气包”小勇和小旭,还没等上课铃声响,他俩也没有穿鞋套就迫不及待地进入教室,进入教室后就开始这一桌、那一桌的挑选机器。我在教师机房目视他俩的一举一动,原来课堂上他们的种种表现立刻浮现在眼前,直到其他同学都进入教室后,他俩才算是坐了下来。

看到其他学生有秩序地坐到自己的位置上后就开始上课了,新学期对学生提出了新的要求,然后我对本节课全班同学在纪律方面进行了总结,对有进步的同学进行了表扬,也对一些没有按要求进入教室不穿鞋套、乱串座位等现象进行了批评,整节课都渗透了对学生的养成教育。

下课后,我把这两个“淘气包”叫到眼前,问他们:“你俩今天的表现怎么样?”让他们自己说今天的表现优点在哪?缺点在哪?这两个孩子虽然很淘气但还真的很诚实,都说了“没有和班级同学一起站排来、没有穿鞋套以及没有按原来的座位坐等现象”,看到他们如此的诚实,我开始和他们讲道理说:“以前你们俩是因为年龄小很淘气,但你们现在又升了一个年级,应该比原来在纪律方面有所约束了,不能想怎么样就怎么样,你看你们班全班同学的纪律都比原来进步多了,班级纪律不好和我们每名同学都有关系,班级里的每一个成员都能遵守纪律,那咱们班整体的纪律就好了,看看咱们也不比别人差,头脑比谁都聪明,如果能从自身开始严格要求自己,像班级里各方面都优秀的学生学习,一定会成为出色的学生。”他俩听了我的话后,开始谁也不吱声,头一直低着,最后还是小勇首先开始和我说:“老师,我们是班级有名的淘学生,我们哪个学科也学不会,有些课我们都不想上,因为学

不会。”

我听后感到有些沉重,我面对的是即将自我放弃的学生,他们缺少的不仅仅是良好的学习方法和学习习惯,更缺失远大的人生理想。我对他俩说:“人的一生当中,学生时代是短暂的,你们早晚要步入社会,你们是想做有益于社会的人,还是做对社会无用的人呢?”两个孩子听到这里连忙说:“当然,要做对社会有用的人了。”我马上趁热打铁,“做一个对社会有用的人是需要知识和技能的,学校开设的所有课程对你们将来的发展都会有用的,现在学还不晚,不能一天天瞎混,什么也不学,特别是小勇靠爸爸一个人的工资来供你们哥俩读书,多不容易呀。小旭呢非常聪明,就是不用心,有时爱耍小聪明,上课爱接话,如果把这些聪明都用在学习上,你一定会很快就学会的,将来无论你是从事什么职业,都需要知识的。例如,学习计算机,如果你把打字练好了,将来你到社会上还能被聘用打字员呢?”他俩听了我的话后,都说:“老师,上学期你就总给我俩讲道理,我们也都知道老师是为了我们好。就是有时候控制不住自己,总也学不进去,学不好就想玩。老师,以后我俩一定好好地上课,不玩游戏,也不闹了,一定会好好学习。”

经过这次交流后,他们俩确实有了转变,为了巩固教育成果,我只要发现他们的点滴进步,就马上表扬他们,他们俩在同学的由轻视到欣赏的眼光变化中逐渐地变好了,虽然时有反复,每当这时候,我就用耐心和爱心去温暖他们,因为我坚信,爱可以吹绿荒原,爱可以融化坚冰。

作为一名人民教师真的要像爱自己的孩子一样去爱学生,用自己无私的爱去“点燃”学生幼小的心灵。

用“激励”点燃学生进步的希望 第4篇

每个人都希望成功, 没有人心甘情愿落后, 更何况好胜心强的初中学生, 因此, 教师要用“激励”唤醒学生的求知欲望, 点燃学生进步的希望。

第一, 教师的鼓励性评价可以增强学生的自信心, 并使其在潜意识里肯定自己, 尝试成功, 其作用是不可估量的。

初为人师时, 我总认为学生就该听话, 课堂上我要求学生专心听讲, 课后也让学生照我说的做, 生怕学生离开自己便“天下大乱”。每当学生成绩不理想的时候, 责任心很强的我, 总认为“朽木不可雕, 孺子不可教”, 批评才是良药;对于学生的回答总是不满意, 而且措辞刻薄。直到后来, 我发现学生都厌恶上语文课, 更有甚者, 装病逃课。我不明白, 自己工作这么认真, 备课上课从不马虎, 可究竟是什么原因让学生对语文课这么厌恶呢?

困惑之余, 我终于明白:要教好学生, 光凭教师“太强”的责任心是行不通的。经过这次反思, 我在总结教训的基础上, 努力尝试着转变以往的教学观念, 尽可能地营造轻松和谐的学习氛围, 课堂上对每一位学生的回答不再像以前那样只有对错的判断, 只要学生说得言之有据, 言之有理, 都给予肯定的鼓励, 尽可能多赞扬少批评。

记得在一次作文批讲课上, 有一位学生的作文写得很潦草, 而且文不对题。我就把他们的作文当众朗读, 学生听完后哗然而笑, 而这篇作文的小作者却脸胀得通红。然而, 我却将此文的题目作了一番分析, 提出肯定的看法。因为我知道, 在这样场合, 我那直率的评价会挫伤眼前这个学生积极性, 于是我绕开了文章的内容和结构, 对作文题目的新颖、简洁、蕴意深刻等特点作了肯定性的评价, 也对这位自拟题目的学生进行了表扬, 末了说了一句“我希望在下一次的作文讲课上能再次读到你的文章”。当时, 课堂上发出一阵“善意”的笑声。这时, 我注意到这位脸胀得通红的学生也抬起了头, 看着我也笑了, 似乎还有几分自信。

之后, 这位同学果然不负我的期望, 在第二次作文评讲时, 他写的《我从小事中懂得这个道理》获得优秀作文。当我讲他的作文之后忽然意识到:教师平时那只言片语的赞美, 微笑点头的认可, 对那些在学习上有困难学生产生的作用, 是不可估量的。

在日常教学中, 虽然学生的言行并不尽如人意, 想从中寻找太多值得赞美的内容也不那么容易, 但我还是尽量以表扬为主, 通过表扬、赞赏让学生尝试成功的滋味 (哪怕只有一小点) , 以提高学生的自信心, 调动他们学习的积极性。

第二, 教师在课余时间尽可能多地创造让学生获得成功的机会和条件, 让学生既有机会展示自己的才华, 又能享受到成功的乐趣, 这既可增强他们学习的信心, 又可培养他们寻求成功的动力。

在成功教育中, 成功就意味着超越自我, 超越他人。而要让每一位受教育者都能尝到成功的滋味, 仅凭课堂教学是远远不够的。为此, 我尝试着利用课余时间及课外活动时间深入到学生中间, 摸清他们每个人的特点和特长, 开展形式多样的学习活动, 尽可能多地为学生创造获得成功的机会。

比如, 在开展“雏鹰起飞”学习活动中, 学生为了成功, 往往能主动地积极地去学习研究, 广泛吸纳, 不断充实自己, 潜能得到了最大限度的开发和发展, 同时, 增强了他们克服困难的勇气, 锻炼了他们的意志, 培养了他们的创造能力, 也提高了其整体素质。比如, 有一位学生写的作文《六盘畅想曲》在第二届全国中学生“春蕾杯”作文大赛中荣获二等奖, 他在尝到了成功的滋味以后, 学习的兴趣更浓了, 和我的关系也更亲近了。

第三, 教师必须全身心投入所从事的工作, 以自身的工作激情和表率行为来感召学生, 让学生从中体验到获得成功的期望, 唤起学生的心理共鸣, 燃起他们的希望之火。

功夫不负有心人, 在2011年中考中, 学生的成绩让我尝到了硕果的甘甜, 感到了丰收的喜悦。我所带九 (5) 班和九 (6) 班100多人, 近80%的学生被录取到高中进一步学习。这对于学生来说, 是他们多年辛勤努力的结果;对我来说, 也是对成功教育的一种探索。我总结多年的失败教训和教学观念, 探索出了新的教育教学方法, 师生之间应建立一种新型的师生关系, 教师应用工作激情和表率行为来感召学生, 让学生能从教师的一言一行, 一颦一笑中体验到对成长的需要, 唤起他们的心理共鸣。同时, 教师要注重以导师的身份与经验来指导、关心、帮助学生, 关注他们的每一点成长进步, 关注他们学习生活中的每个细节, 帮助他们排忧解难, 扬长避短, 要以平等的集体成员身份去接近学生, 去体验学生的情感。这样, 方可缩小师生之间的心理距离, 消除隔阂。以上这些做法, 归根到底, 就要多激励、唤醒、鼓舞学生, 以激发学生的内在情感, 使学生由亲其师到悟其道, 将教师的期望转化为个人的需要与追求, 进而演变为自觉主动的外在行为。

点燃生命的希望 第5篇

活动主持词!

我有个梦想,让世界充满无限的希望,我有个渴望,让阳光照亮每一寸天空。

愿我的爱能插上翅膀,带你在快乐的世界飞翔,愿我的歌能让你忘却忧伤,展开笑意融融,请相信,我的心时刻都在你那里!…..今天是 6月27日,下坝完小,朝阳村、新群村联合举行“点燃生命的希望”为血友病儿童付铭同学募捐义活动现在开始。

付铭,今年13岁,家住新群村大土一组,原下坝完小五年级一班的学生。2001年,他,3岁时患病,四处求医,大医院、小医院、民间医师无所不访,一直至今,病情不但没有好转,反而正在加重,到了日不能出户的地步。孩子不时发病,四肢关节疼痛难忍,肌肉充血,就像熟透的茄子,青一块紫一块,如果不小心跌倒碰撞,也是如此。2012年3月,其父母两次到重庆西南医院检查,确诊为血友病,必须换血,换骨水,需要经费四、五拾万。父母茫然,无奈而返。(典型血友病患者常自幼年发病、自发或轻度外伤后出现凝血功能障碍,出血不能自发停止;从而在外伤、手术时常出血不止,严重者在较剧烈活动后也可自发性出血,特别是出血关节、肌肉等出血,导致严重的关节肿胀及肌肉缺血坏死,长期发作可以影响骨关节的生长发育,导致关节畸形及肌肉萎缩,以致四肢(主要为下肢)活动困难,严重者不能行走。血友病的出血特点为:(1)

出血不止:多为轻度外伤、小手术后;(2)与生俱来,伴随终身;(3)常表现为软组织或深部肌肉内血肿;(4)负重关节膝、踝关节等反复出血甚为突出,最终可致关节畸形,可伴骨质疏松、关节骨化及相应肌肉萎缩(血友病关节)。(5)出血的轻重与血发病类型及相关因子缺乏程度有关。)

10年来,他不敢和小朋友嬉戏玩耍,不敢和同学们一起上体育课,不敢用力地甩胳膊,甚至连六、七岁时自然换牙都让父母提心吊胆。每次意外出血,必须及时救治,一有钱,他爸爸就会带他到大点医院医治。随着年龄体重的增加,所需要的药量”越来越大,费用也越来越高。一旦稍有磕碰,就得花费万元以上。对于一个只有半间木屋,一贫如洗的农民家庭来说,怎么能承受?天有不测风云,付铭的妈妈也患腰椎盘突出,刚做完手术,这对于他们家来说无疑雪上加霜。为了付铭同学能够健康快乐的成长,父母四处打零工,辛勤劳作,可那点收入还不能维持最基本的治疗和日常的家庭生活!

朋友们,对许多人来说,一元钱是那么微不足道,但是,十个一元,百个一元,千个、万个呢?也许您的点滴付出,就会给付铭同学一次重享生命快乐的机会!还有什么能比挽救一个人的生命更伟大、更神圣的事情呢?在此,下坝完小党支部、工会、团队发出倡议:各位爱心人士,请伸出您们的援助之手,帮帮这个孩子,帮帮这个家庭。“互相鼓励,共同参与,共享一片蓝天。”捐款本着“量力而行,自由自愿。”的原则进行。各位领导,各位老师,各位同学,各位知名人士,让我们行动起来,为付铭同学撑起一片希望的蓝天!

“血友病”是我们最深恶痛绝的一个词,它每年都会夺走很多鲜活的生命,而可怕的不仅仅是病魔本身,更大的负担和压力则是来自于巨额的医疗费用,对于一个普通的中国家庭来说这简直是个天文数字,因此许多家庭只有无奈的选择放弃,特别是这里面有一半多都是15岁以下的儿童。

今天我们在这里呼吁:让我们都行动起来,每人都做爱的使者,把爱心传遍天下,把真情播撒人间!希望这次活动能为濒临绝境的血友病儿童带来新的生机!更希望这次活动能启动每一个人的爱心之门。

如果您是18—45岁的公民,那就让我告诉您:目前能让血友病患者得以生存和延续生命的唯一希望就是进行造血干细胞移植。如果您对捐献造血干细胞的了解还很模糊,那么让我告诉您:捐献造血干细胞,从某种角度上讲就是献血,既没有痛苦,也不影响健康;只是很多人对它了解得太少。要知道,没有什么比挽救生命更重要的,挽救一个生命,等于维护一个完整的家庭,只要献出一点爱,生命因你更精彩!

播放歌曲:《爱的奉献》

我们要学习杜南先生无私奉献的精神,学会关心、关爱别人,时刻向那些需要帮助的人们伸出无私援助的手,做一个充满爱心、乐于奉献的人。

下面请我们领导讲话。

每一只小鸟都想张开翅膀纵身飞入蓝天白云里尽情去翱翔然而阳光并不总是那么灿烂天空并不总是那么明朗一个个白血病孩子象欲飞不能的小鸟过早地垂下了沉重的翅膀从此后他们的眼中布满了迷茫他们的心里充满了忧伤是命运不公还是时运不济难到我要永远离开亲爱的爸爸妈妈和老师同学告别我那心爱的书本和课堂

不,不会的虽然天有不测风云人世充满沧桑但是只要有真情相伴/生活就会充满阳光

是的,是的自从我看到了:“爱心救助基金”我就看到了雨后那道亮丽的彩虹我就看到了无限的憧憬和希望

一滴滴滚烫的热血撑起了患病儿童生命的希望一份份真诚的援助汇聚成了爱的海洋

让爱和希望手拉手让每一个贫困白血病儿童感受到祖国大家庭的温暖/让我们一起沐浴着和煦的春风,拥抱那明媚的阳光

让我们手拉手让我们心贴心

感谢您每一个爱心朋友是你们在最关键的时刻给了贫困白血病儿童求生的信心和力量

虽然时光荏苒然而真情无限

让我们的手拉得更紧心贴得更近

让热血筑起生命的长城

让每一块心田,都因为爱的滋润而不再干渴,让每一棵生命之树,都因此爱的哺育而不再枯竭。

让我们都伸出爱的手臂,帮助每一个孩子都健康成长,让所有孩子都绽放出笑脸,在新的世纪里破浪远航。

让我们共同努力,继续关注爱心公益事业,继续关注我们的希望;让我们携手并肩,继续谱写真爱的乐章!

用智慧去点燃学生心灵的火花 第6篇

【关键词】亲近;机智;鼓励;幽默;合作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A

有人说过:在每一个年轻的心灵里,存放着求知好学、渴望知识的“火药”。就看你能不能点燃这“火药”。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如何激发学生的兴趣、点燃学生渴望知识、获得知识的火药的导火索?教学中,我进行了以下尝试。

一、亲近,让课堂充满民主

要想让学生相信我们,亲近我们,老师就要走到学生中间,要学会蹲下身子和学生说话,走学生中给学生以亲切的关怀,让学生感受到我们对他的爱,关心学生学习过程中的情感体验,让学生感受到被关怀的温暖,只有这么做,学生才会把我们当作是知心的朋友。这种情况下,学生才会感受一种民主、和谐的学习氛围,学生的聪明才智才能得到发挥,才能全身心地投入到学习中去,学习的效率才能得到提高。

二、机智,让课堂充满高效

“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知者。教学中,我们要改变以往强迫的让学生学,转变为让学体会到“我要学”,只有如此,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就能充分发挥出来,就能积极地参与到课堂的学习活动中。

教学中,我们要善于抓住学生感兴趣且又有助于达成教学目标的“突破口”。例如,在讲解《孔乙己》之前,我问了学生们一个看似简单的问题——“孔乙己姓甚名谁?”,问题一提出,就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很多学生迫切地开始阅读课文,寻找答案。但当同学们发现孔乙己实际上并没有名字时,本课的教学难点“孔乙己没有名字的深刻性”很自然地就被引申出来了,学生很容易就理解作品的社会背景,对孔乙己的悲剧和世态炎凉也有了深刻的认识。

三、鼓励,让课堂充满生机

鼓励是教育的法宝,是最廉价的润滑剂。鼓励性评价可以营造宽松、和谐、民主的教学氛围。学生在这种自由的空间里可与老师、学生进行心灵的碰撞。

用显微镜来观察学生的“闪光点”,发现“每一个微小的进步”。教学中,我采用如:相信自己,你们会做得更好;走一步,再走一步,我们就能接近成功;你的见解有独到之处,值得大家向你学习;你的思维很活跃,思维方式有特点,值得表扬;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大家都想听听你的想法,说出来和大家一起分享吧;大家对这些内容这么感兴趣,说明我的辛苦没有白费;大家听得这么专心,我真是越讲越有劲;你们专注听讲的表情,给我鼓励;我从你们的眼神中感觉到,你们还有疑问能告诉我吗?从听课的情况,反映出你们都是遵守纪律的好学生……鼓励,让学生体会到老师对他们的关注,体会到老师对他们的信任,这样一来,学生学习的热情得到激发,学习兴趣得到提高,以这种饱满的热情投入到学习当中,学习的效果一定很好

四、幽默,让课堂充满欢乐

斯维特洛夫指出:“教育家最主要的也是第一位的助手,是幽默。”幽默的教学语言,不仅能够活跃课堂气氛,也能是学生的智慧得以点燃,进而起到事半功倍的学习效果。

例如:我在教学《五柳先生传》一文中,研讨与练习中有这样一个题目:先生为何自称五柳先生?刚好,有一个叫武阳的学生,他回答错了,其他学生给他纠正,他还振振有词地反驳说不是。我说了一句话:“如果他宅边有五棵杨树的话,他就自称五杨先生喽”!当学生们听到这句话是都笑了起来,原本显得沉闷的课堂,顿时充满了活跃的气氛,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得到激发,学习效果自然就很好

五、合作,让课堂充满欣赏

在教学过程中,采用合作学习的方式,充分发挥生生之间、师生之间的相互协作的功能,改变以往的学生被动的学习,把个人的单打独斗,改成在个人自主学习基础上的小组交流和全班讨论,从而挖掘每个学生的学习潜能,发挥集体的智慧。

例如:在教学《我的叔叔于勒》一文时,我提出一个问题:本文的主人翁是谁?面对这一问题,学生积极开动脑筋,思考答案。答案出现了分歧,有的同学认为是于勒,有的认为是菲利普夫妇这种情况下,我让学生分组讨论,并且加以引导,让学生从本文的主旨方面加以思考,学生纷纷展开讨论,终于明确了具体的答案。

只要我们多想办法,多出主意,就一定能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就一定能激发学生学习想积极性,就一定能提高课堂教学的质量。

点燃学生心灵的希望 第7篇

如何激发学生的语文学习兴趣?根据自己的教学实践, 本人认为可从以下几方面着手。

一、巧设导语, 激发兴趣

课堂导入是贯穿课堂教学始终的必不可少的有机组成部分, 更是其他部分最自然、恰当、精彩的开端。它犹如文章的“凤头”, 虽小巧玲珑, 却能安定学生情绪, 诱发学生的感情, 激发学习兴趣, 让学生带着强烈的求知欲和孜孜以求的心理进入学习情境中。因此要善于设计富有针对性、启发性、新颖性、趣味性和简洁性的导语, 要将“第一锤就敲在学生的心上”。

1. 成语导入

用一个与课文内容相关的成语导入, 可以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教学《陈涉世家》时, 我在黑板上写了一个成语“揭竿而起”, 问:“同学们, 你们知道这个成语讲的是一个怎样的故事吗?”马上大家开始翻阅成语词典, 然后举手回答:“砍了树干当武器, 举起竹竿当旗帜, 进行反抗, 指人民起义。”我就接着这个话题说下去:“大家知道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农民起义是什么起义吗? (同学们纷纷回答:陈胜、吴广起义。) 是的, 今天我们要来了解一下陈胜吴广是如何发动、如何组织这次起义的。”自然引出《陈涉世家》。其他还用“醉翁之意不在酒”引出《醉翁亭记》, 用“世外桃源”引出《桃花源记》, 都起到了很好的教学效果。

2. 故事导入

故事导入是学生喜闻乐见的导课形式。比如在讲述《天上的街市》时, 可以让学生先讲述牛郎织女的故事, 然后提问在诗人的笔下, 牛郎织女的结局又是怎样的, 从而导入课文。根据教学内容的特点和需要, 用故事导课, 增加教学的趣味性, 吸引学生的学习兴趣, 可以让学生轻松愉快, 思维活跃地投入课堂学习之中。

二、设置问题, 激起浪花

古人云:“学起于思, 思起于疑。”设疑导入就是抓住学生的好奇心强这一心理, 在教学过程中为引入某疑难问题或一节课的难点而设置的。采用这种导入语, 可以激发学生的求知欲, 能收到很好的课堂效果。但设疑有一定讲究, 提出的问题要独具匠心, 具有独创性、科学性、规范性。如果在课前就紧扣教学内容设置悬念, 提出疑问, 且语调、语势、语音都很讲究, 要能紧紧抓住学生的好奇心, 将为下面的学习做好铺垫。例如我在讲《最后一课》时, 设计了这样的导入语:1976年, 美籍华人丁肇中因发现J/ψ粒子而获得了诺贝尔物理学奖。在瑞典皇家科学院颁奖典礼上, 这位美籍华人不用英语发言而用中文发言。这一异常举动, 引起世界强烈的反响, 感动了不同国家、不同肤色、使用不同语言的人们。他的这一举动, 为什么会引起人们强烈的反响?学习了《最后一课》这篇文章后, 我们就能揭晓其中的答案了。

三、借助媒体, 熏陶感染

在语文教学中, 运用直观、形象、生动的电教媒体, 可以创设情境, 营造氛围, 尽快把学生带入特定的环境中, 激发他们的兴趣。通过多种媒体 (如文字、图像、声音、数据、动画和视频等) 对信息进行统一的数字化处理和交互化处理, 使语文课堂由单一的耳闻为主的接受方式变为以视听等多种感官的共同协作为主, 大大拓展了学习的空间。上高尔基的散文诗《海燕》时, 作了这样的尝试:用贝多芬的《命运交响曲》作为背景音乐, 先让学生一遍遍地朗读课文, 再让他们拿出水彩和纸, 凭借想象为课文画一幅诗意画, 然后由学生讲解作画的构思和对原文的理解, 教师作时代背景介绍。这样, 海燕及暴风雨的象征意义便不言自明了。最后通读课文, 以一段暴风雨中的海燕的录像作结。这是一次集文学、音乐、绘画、影视艺术于一体的教学尝试。由于借助了多种教学媒体, 创设了与课文内容相吻合的特定情境, 调动了学生的视觉、听觉等多种器官来接受教学信息, 学生自然而然就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和强烈的求知欲望。

四、生活激趣, 尝试实用

学生离不开生活, 现实生活中蕴藏着大量的语文信息。新教材更是把课堂同生活有机地结合在了一起。应该利用生活这部大书对学生进行教育, 让学生在丰富多彩的社会生活中感受到语文的无穷魅力, 从而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浓厚兴趣。如联想公司曾推出一则广告:人类失去联想, 世界将会怎样?广告语巧用双关, 达到了宣传联想电脑的目的。通过让学生分析这则广告的妙处, 让学生认识到了生活中处处有语文, 培养了学生的大语文观。再如学完《社戏》一文后, 我让学生举出一些富有特色的民俗风情, 学生参与的积极性非常高, 在学生参与教学的过程中, 既调动了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 又活跃了课堂气氛, 同时还锻炼了他们的语言表达能力。

点燃学生心灵的希望 第8篇

一、以人为本, 着眼学生的未来与发展

在“促进学生全面、持续、和谐地发展”这一数学课程基本出发点指导下, 老师们在课堂教学中应努力实现从过去的偏重知识技能的落实这单一的目标, 转向体现“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三维的课堂教学功能, 做到知识技能、数学思考、解决问题、情感态度价值观多元整合, 使数学课堂教学不再只是让学生获得必要的数学知识、技能, 还要放眼未来, 注重培养学生的数学意识、创新精神、实践能力, 使学生在数学思维能力、解决问题能力、情感态度等方面充分发展, 以便为学生的终身可持续发展打下基础。

二、激发兴趣让学生成为发现者

创新的教育价值观认为, 教学的根本目的不是教会解答, 掌握结论, 而是在探究和解决问题的过程中锻炼思维、发展能力、激发兴趣, 从而寻求和发现新的问题。当学生毕业若干年后, 他们也许会遗忘掉曾经学过的某个数学概念或数学公式, 但是作为过程的数学教学却能使他们不会忘掉如何数学地去思考问题、解决问题, 而且更重要的是学生所获得的在一般能力上的发展能帮助他们通过调查、探索、重构出曾经学过的方法, 甚至更多的方法。具体做法如下:语言导趣。一个出色的教师, 他的教学语言也必然是丰富多彩的庄谐兼具的。这样的教学语言才有魅力, 才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在上七年级新生入学的第一堂数学课时, 我往往会这样说:“数学是什么?数学不是一次性使用的塑料袋, 数学是终生享用的学问”;在解题遇到困难时侯, 有时会这样说:“现在似乎到了山穷水尽疑无路的时候, 但不要慌, 也许成功就在努力、在思考之中, 前进一步就会‘柳暗花明又一村’了。”情境激趣。课堂情境极为复杂。从不同层面上看, 课堂既呈现以教师为代表的成人文化与以学生为代表的儿童文化相互沟通、整合的画面;又呈现教师与学生心理不断调适、冲突的画面;还呈现师生交往、生生交往的画面。因此要感动学生学习数学, 我们要创设开放的课堂情境, 要能唤起探索与创造的快乐, 激发认知兴趣和学习动机;能展现思路和方法, 学会怎样学习;能帮助建构进取型的人格, 通过“效能感”完善“自我”。由此可见, 教师要充分运用自己的教育智慧, 保持课堂的高度灵活性和开放性;引导学生自主探究;加强数学的体验学习, 教学过程中, 教师应适当地把一些间接经验转化为学生学习的“再创造”的实践活动, 放手让学生实践, 让他们感受“直接”。

三、评价展示自我让学生成为成功者

课程目标最终将由学习的结果来体现, 不能没有结果的学习, 也不能学习没有结果。传统的教育评价就是单纯的考试成绩, 学生为应付每学期最后的一张试卷而背着沉重的负担。要想全面提高学生素质, 我们的评价就要给学生全面发展留有充足的时间和空间, 也就是要构建让学生享受成功的评价。数学课堂上教师的评价要让学生体会到被尊重、被认可的成就感, 被人尊重是幸福的、快乐的, 只有这样, 才能感动学生学习数学。新课程需要什么样的学生评价, 这是一个高度开放、不断发展的问题, 做为一名教师, 我们应将学生视为有智慧有尊严的个体, 在评价学生中关爱每一个生命的发展, 因此, 作为一线数学教师, 我不仅要做到该表扬时不吝啬, 同时要注意该低调时不高歌, 该委婉时不过露, 让学生感到老师的微笑、点头、赞赏的目光都是崇高的精神奖赏, 真正把评价作为促进学生人格发展的有效手段。

总之, 要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首先是使学生对学习有一个正确的认识, 这是学习动力的源泉。而后, 是激发学习兴趣的技术性问题, 即如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一句话, 抓住学生的兴趣特点:他们常常对新颖的东西感兴趣, 对运动变化的东西感兴趣, 对美的东西感兴趣, 对实验、操作感兴趣, 对竞赛和游戏等感兴趣。以培养学习兴趣为核心, 营造一个宽松、愉悦、和谐的课堂氛围, 全方位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

摘要:儿童的心灵“不是一个需要填满的罐子, 而是一颗需要点燃的火种”。这就是说, 只有点燃学生心灵的火种, 才能感动学生学习数学, 在数学课程中只有超越“科学世界”, 关注“生活世界”, 才能感动学生学习数学。

用爱心点燃孩子的希望之火 第9篇

翻开工作的画卷,拂去岁月的风尘,一个调皮而又带着几分义气的男孩儿的面孔浮现在我的面前:

一、故事回放

小超是我班公认的“小霸王”“调皮蛋”。他虽然个子小,长得倒很可爱,人很聪明,就是太懒,而且经常撒谎。小超因父母亲常年在外打工,长期跟随爷爷、奶奶,是一名隔代托管的留守儿童。由于爷爷的宠爱,他在家里“目中无人”,动不动就发脾气、摔东西;在学校则喜欢在同学面前扮老大角色、耍威风,脾气暴躁,容易冲动;与同学关系不融洽,自我约束能力也差,意志力薄弱,遇到挫折就大发雷霆,或赌气跑出教室。

我刚接手这个班的时候,曾有同事提醒过我,小超这个孩子很顽皮、暴躁,容易冲动,你要格外留意他。这位同事给我打了一支“预防针”,引起我的警觉:小超究竟是个怎样的学生?

开学的第二天,我便领教到小超的“厉害”。刚一上课他就不安分,一会儿站着,一会儿又转身和同学讲话。我看在眼里,气在心头,真想狠狠训他一顿,但转念一想:第一节课怎么也得给他留一点面子。于是,我狠狠地瞪了他一眼。他看了我一下,很勉强地坐好了,但是嘴巴还在动个不停,满脸的不高兴……后来,跟他相处久了,我了解到小超喜欢撒谎、狡辩。从来都不主动承认自己的错误,明知是错了还要找很多的理由为自己开脱。记得有一次上数学课,由于他和同学讲话,老师就叫他站起来,他不仅不站起来,还和老师顶嘴。课后老师教育他,他也没有认错,为此,还赌气不做数学作业。

针对他的情况,我好好地分析了一下。他之所以这样,是因为缺少老师和同学对他的认同。他上课讲话、动作多,其实是想引起别人的注意。他想融入这个班集体,但是他的行为又令他与这个班集体格格不入。别人越排斥他,他就越暴躁,想法越极端。怎样才能让这个孩子真正融入群体中,成为这个和谐大家庭的一员呢?

二、教育措施

1.情感疏导——“爱”就是灵丹妙药

教育家马卡连柯曾经说过:“没有爱就没有教育。”爱是理解,爱是同情,爱是尊重,爱是信任,爱是宽容,爱是鼓励,爱是奉献,爱是为人师者的重要前提,是通往教育成功的桥梁,也是教育的基本原则。

针对小超这种不诚实、爱狡辩的不良习惯,我安排了一节以讲述名人故事为主题的班队课,让他在这些故事中感受到诚实的可贵。看到班队课上他那一脸好像知错而脸红的表情,我知道初步的心理疏导成功了。后来,我又和他有了一次亲切的谈话,了解了他的真实想法,并让他知道撒谎是不对的,做人应该要诚实。

从这以后,每逢小超在课堂上犯错时,我都极力控制自己的情绪,努力说服自己像慈母那样去爱他、关心他。学习上,我耐心地传授知识,手把手地教他认字、写字;纪律上,我对他严格要求和跟踪管理,善意地指出他的缺点,当他有了点滴进步及时鼓励他,体现更深沉的爱;课余时间,我经常找他谈心,了解学习情况,并坚持面批他的作业,做他的大朋友,和他聊天、游戏、猜谜,与他沟通,让他时刻感受到老师真心的关爱,同时安排一个责任心强、学习成绩好、乐于助人的同学跟他同桌,给予他学习和思想上的帮助,生活上,我处处关怀,提醒他随着天气变化增减衣服,帮助他剪指甲,甚至是整理书包……用爱唤起他的自信心、进取心,使之改正缺点,然后引导并激励他努力学习,自觉做一个好学生。

事实证明:老师给予学生的爱,应该比母爱更细腻,更纯洁;应该比父爱更广博,更高尚。要使师生之间的感情之树常青,老师必须时常施之以爱的甘露,而这种爱必须是细腻而具体的。因为儿童认为老师亲切的一举一动是对他们有好感,正如赞科夫所说:“儿童对于老师给予他们的好感,反映是很灵敏的,他们会用爱来报答老师的爱。”

2.真诚帮助——“心”可以融化坚冰

我们大家都有同感,在成长中,哪个老师对你好,你会记一辈子,不好也会记一辈子。所以老师在做学生思想工作时应经常换位思考,从学生的需要来考虑,琢磨他们的心思,窥测他们的内心世界,尽力用真情去打动他们,融化他们心里冷漠的坚冰,获得学生的信任、喜爱和尊敬。平日里他们取得成绩了,我和他们一起开心;他们遇到烦心事,我和他们一同去解决;他们学习上谁有困难了,我就真诚地帮助他;在家里受委屈了,就及时找家长沟通……

针对小超爱偷懒、值日不认真的态度,每次我都会量身给他安排值日。他的值日一般都是定时定量的,比如:每天早上给教室里的花浇水、整理卫生工具并摆放归位、协助检查黑板是否擦干净……对于他负责的工作我会及时检查反馈,并肯定他的劳动成果,让他真正感受劳动所带给他的快乐;同时,我还耐心地给他分析同学们对他的看法,让他清楚地知道怎样做一个让别人喜欢的人。这不仅能培养他的吃苦精神,还能培养他强烈的责任感和团队意识。此后,他果然再也没有偷懒过,在集体劳动中还常常身先士卒、勇当先锋呢。看得出,他已经体验到了劳动的乐趣,也渐渐地改掉了原先不爱劳动的懒毛病。

教育无小事。一个简单的道理,看似平凡,但却意味无穷。小超的转变让我进一步明白:年年岁岁花相似,岁岁年年人不同。当孩子们感受到你是真心对他好,他也就真的把你当好朋友了,并且很愿意听你的话,向你这个“榜样”靠拢;当家长们感觉到你是真心对他的孩子好,他们也就愿意不惜一切来支持你的工作。

泰戈尔说:无论黄昏把树的影子拉得多长,它总是和根连在一起的。小超的成功转化证明:老师真诚的关怀,犹如春天的雨露,滋润着学生的心田;老师温暖的爱心,犹如冬日的一缕阳光,温暖着学生的心灵!当然,学生也会敞开心扉,像爱自己的母亲一样深爱你、敬重你。这就是为人师者的幸福,还有什么比这人间真情更让人感动的呢?

3.树立自信——“勇气”是上进的动力

歌德有这样一句名言:“你失去了财富,你只失去了一点点;你失去了名誉,你就失去了很多;你失去了勇气,你就什么都失去了。”教育的对象是活生生的人,所以每位老师在工作中都会遇到像小超这样的学生。有待转化的后进生虽然只是少数,但往往会给老师的工作带来很多麻烦。他们的后进行为不仅对本人进步不利,而且常常给班级、学校、家庭,甚至社会造成不良影响。因此,使后进生进步,重新确立起自信心是转化工作的关键,是老师重要而艰巨的任务。

由于小超很少和父母沟通,加上平时生活和学习全靠年迈的爷爷照顾,而爷爷只是一味地宠他,根本无法辅导他学习,使得他的学习成绩与同学之间存在着很大的差距。同学们都在认真学习的情景,无形中给他造成了一定的心理压力,以致他课堂上精力无法集中。看到这种情况,我看在眼里,急在心上。但因为他家情况特殊,我没有给过他难堪,而是每次都和颜悦色地给他讲道理,鼓励他,帮他分析原因,想办法与他的父母联系,共同关注他的成长。学习上,每发现他有一点进步,我都会特意提出表扬,让他自己发现自己的闪光点,相信自己也能行!对于他做得不对的地方,便找他个别谈话,谆谆诱导,告诉他要如何做才是一个真正的好学生、好孩子,给他鼓励,帮助他树立自信心,面对学习上的困难要有勇气去克服……

三、教育感悟

通过这个案例我进一步感知到:成功,可以预约!在实施心理教育的过程中,老师应该用爱心点燃孩子的希望之火,想学生所想、悟学生所悟,有针对性地调整辅导措施,运用科学的方法,才能收到良好的教育效果。正如我们的教育先驱陶行知先生所说的那样:“谁不爱学生,谁就不能教育好学生。”苏霍姆林斯基也强调,对那些因受家庭乃至社会环境不良影响而表现异样的孩子,要以“朋友和志同道合者”的态度和方式对他,因为只有发自内心真挚的爱,才能给他们以鼓舞,才能使他们感到无比的温暖,才能点燃学生追求上进、成为优秀生的希望之火。

是的,成功,可以预约!教育,可以创造奇迹!这前提就是教师真诚的爱。因为教育需要爱,也要培养爱,爱是教育的生命,是为人师者一生的财富。教育的发展在于教师,让我们携起手来,精心呵护每一个孩子,全面关爱每一个学生,用爱心浇灌,让同一蓝天下的孩子茁壮成长。

上一篇:地税税收下一篇:选择性缄默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