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联网技术发展及应用

2024-05-08

物联网技术发展及应用(精选12篇)

物联网技术发展及应用 第1篇

一、物联网的定义、原理

物联网概念其定义是:通过射频识别 (RFID) 、红外感应器、全球定位系统、激光扫描器等信息传感设备, 按约定的协议, 把任何物品与互联网相连接, 进行信息交换和通信, 以实现智能化识别、定位、跟踪、监控和管理的一种网络概念。

原理“物联网”是指各类传感器和现有的“互联网”相互衔接的一种新技术。物联网是在计算机互联网的基础上, 利用RFID、无线数据通信等技术, 构造一个覆盖世界上万事万物的“Internet of Things”。在这个网络中, 物品 (商品) 能够彼此进行“交流”, 而无需人的干预。其实质是利用射频自动识别 (RFID) 技术, 通过计算机互联网实现物品 (商品) 的自动识别和信息的互联与共享。而R F I D, 正是能够让物品“开口说话”的一种技术。在“物联网”中, R F I D标签中存储着规范而具有互用性的信息, 通过无线数据通信网络把它们自动采集到中央信息系统, 实现物品 (商品) 的识别, 进而通过开放性的计算机网络实现信息交换和共享, 实现对物品的“透明”管理。

二、物联网相关技术的情况

1、物联网的技术体系框架

包括感知层技术、网络层技术、应用层技术和公共技术。

(1) 感知层数据采集与感知主要用于采集物理世界中发生的物理事件和数据, 包括各类物理量、标识、音频、视频数据。

(2) 网络层能够把感知到的信息无障碍、高可靠性、高安全性地进行传送, 需要传感器网络与移动通信技术、互联网技术相融合。

(3) 应用层应用层主要包含应用支撑平台子层和应用服务子层。其中应用支撑平台子层用于支撑跨行业、跨应用、跨系统之间的信息协同、共享、互通的功能。应用服务子层包括智能交通、智能医疗、智能家居、智能物流、智能电力等行业应用。

(4) 公共技术公共技术不属于物联网技术的某个特定层面, 而是与物联网技术架构的三层都有关系, 它包括标识与解析、安全技术、网络管理和服务质量管理。

三、关键技术及其应用

1、无线射频识别技术 (RFID) 技术

无线射频识别是一种非接触式的自动识别技术。具体的工作原理如下:当装有电子标签的物体接近微波天线时, 阅读器受控发出微波查询信号。安装在物体表面的电子标签收到经微波天线发出的查询信号后, 根据查询信号中的命令要求, 将标签中的数据信息反射回微波天线。微波天线接收到电子标签反射回的微波合成信号后, 经阅读器内部微处理器处即可将电子标签中的识别代码等信息分离出来。这些识别信息作为物体的特征数据被传送到控制计算机作进一步处理, 从而完成与物体有关的信息查询、统计、管理等应用。整个识别工作无须人工干预, 可工作于各种恶劣环境。R F I D技术可识别高速运动物体并可同时识别多个标签, 并且阅读器能自行判断R F I D标签是否被重复读取处理。

R F I D系统一般由阅读器、应答器 (标签) 和应用系统三部分组成, 通过电波在响应媒介和询问媒介间传递信息。阅读器, 一般是一台内含天线和芯片解码器的阅读 (有时还可以写入) 设备, 可设计为手持式或固定式;阅读器可无接触地读取并识别电子标签中所保存的电子数据, 从而达到自动识别体的目的。通常阅读器与电脑相连, 所读取的标签信息被传送到电脑上进行下一步处理。应用系统, 一般是由计算机支撑的有线或无线管理系统。视不同应用要求, 对于实时型的智能型控制器, 不一定必须要有后台应用系统。标签, 主要是射频标签, 响应端内含天线, 两者组成所谓的“雷达收发机”, 以卡、标签等形式存在。

整体的E P C网络操作依赖于RFID系统和网络应用系统的介入, 使产品信息有效的传播。安装在不同需求链环境的解读器可以读取标签中储存的产品数据。因此供应链数据可以通过网络及时地检查、更新或者交换信息。

在由EPC标签、识读器、Savant服务器、Internet、ONS服务器、PML服务器以及众多数据库组成的实物互联网中, 识读器读出的E P C只是一个信息参考 (指针) , 由这个信息参考从I N T E R N E T找到I P地址并获取该地址中存放的相关的物品信息, 并采用分布式Savant软件系统处理和管理由识读器读取的一连串E P C信息。由于在标签上只有一个E P C代码, 计算机需要知道与该E P C匹配的其它信息, 这就需要O N S来提供一种自动化的网络数据库服务, S a v a n t将E P C传给O N S, O N S指示S a v a n t到一个保存着产品文件的P M L服务器查找, 该文件可由Savant复制, 因而文件中的产品信息就能传到供应链上。

2、RFID电子标签

R F I D物品识别的目标是为每一物理实体提供唯一标识。它与传统条码技术相比有以下几方面的优点:

(1) 唯一标识。条码只能识别一类产品, 而无法识别单品, 因此条码容易伪造。RFID却可以为单品提供唯一标识。

(2) 读取方便。条码是扫描仪必须“看见”条码才能读取它, 表明人们通常必须将条码对准扫描仪才有效。射频标签只要在识读器的读取范围内就可以了, 甚至可以穿过外包装进行识别。这大大减少了人的参与, 提高了识别效率。

(3) 长寿耐用。纸型条码容易破损和受到污染。而RFID电子标签可以应用于粉尘、油污等高污染环境和放射性环境。

(4) 动态更改。条码信息一旦需要更改就必须重贴, 而R F I D电子标签中的信息可以编辑, 便于更新。

(5) 可扩展性。RFID电子标签存储的是电子数据, 在需要的时候可以改变其中的编码结构, 便于升级。

(6) R F I D电子标签可以设置密码, 保密性强。

3、EPC/RFID技术应用

物联网技术的应用可以使电子商务变得更强大, 它使消费者可以在网上查到任何一家商店的任何一件商品, 选择起来得心应手。在物流领域, R F I D电子标签可以应用于自动仓储库存管理、产品物流跟踪、供应链自动管理、产品装配和生产管理、产品防伪等多个方面。射频识别 (R F I D) 装置、红外感应器、全球定位系统等装置与互联网结合起来形成的一个巨大网络, 让所有物品都能远端感知和控制, 并与现有网络连接, 形成一个更加智慧的生产生活体系。

四、物联网产业发展所面临的外部环境

在“物联网”这个全新产业中, 我国的技术研发水平处于世界前列。中科院早在1 9 9 9年就启动了传感网研究, 在无线智能传感器网络通信技术、微型传感器、传感器终端机、移动基站等方面取得重大进展, 已拥有从材料、技术、器件、系统到网络的完整产业链。在世界物联网领域, 中国与德国、美国、韩国一起, 成为国际标准制定的主导国。

随着电信网络特别是无线网络的扩展, 传感技术的发展, 我国推广物联网的条件逐步趋向成熟。国家工信部明确提出要进一步研究建设物联网、传感网, 加快传感中心建设, 推进信息技术在工业领域的广泛应用, 提高资源利用率、经济运行效益和投入产出效率。我国物联网标准体系已形成初步框架, 物联网在广东、江苏、上海等地都已经有了局部的建设。2009年, 无锡传感网中心的传感器产品在上海浦东国际机场和上海世博会场馆被成功应用。

五、物联网行业的发展趋势

在国家大力推动工业化与信息化两化融合的大背景下, 物联网会是工业乃至更多行业信息化过程中, 一个比较现实的突破口。而且, RFID技术在多个领域多个行业所进行的一些闭环应用。在这些先行的成功案例中, 物品的信息已经被自动采集并上网, 管理效率大幅提升, 有些物联网的梦想已经部分的实现了。所以, 物联网的雏形就象互联网早期的形态局域网一样, 虽然发挥的作用有限, 但昭示着的远大前景已经不容质疑。

近几年推行的智能家居其实就是把家中的电器通过网络控制起来。可以想见, 物联网发展到一定阶段, 家中的电器可以和外网连接起来, 通过传感器传达电器的信号。厂家在厂里就可以知道你家中电器的使用情况, 也许在你之前就知道你家电器的故障。某一天突然有维修工上门告诉你家中空调有问题, 你还惊异地不相信。

六、结束语

物联网技术及应用总结 第2篇

 物联网是一个信息承载体,让物理对象实现互联互通网络。

 物联网是一个基于互联网、传统电信网等信息承载体,让所有能够被独立寻址的普通物理对象实现互联互通的网络。

 它具有普通对象设备话、自治终端互联化和普适服务智能化三个重要特征。 物联网分四层:感知识别层、网络构建层、管理服务层、综合应用层。

感知识别层 RFID、传感器等智能电子产品。

网络构建层:无线城域网 WIMAX,无线局域网WI-FI,无线个域网蓝牙 Zig bee,无线广域网 移动通信及其技术,互联网  主要特点:

网络终端层面 联网终端规模化、感知识别普适化 通信层面

异构设备互联化 数据层面

管理处理智能化 应用层面

应用服务链条化 第二章 自动识别技术与RFID  自动识别技术:光符号识别技术

语音识别技术:语音拨号、语音导航、室内设备控制等。生物计量识别技术:虹膜、指纹识别技术

IC卡技术:集成电路卡,通过嵌入卡中的电擦除式可编程只

读存储器(EEPROM)集成电路芯片来存储信息。

按是否有微处理器:存储卡、CPU卡

按与读卡器通信方式:接触式、非接触式IC卡 存储容量大、安全保密好、CPU卡数据处理能力

条形码技术:扫描和译码

信息密度低、容量小

二维码技术:阅读器(扫描装置和译码装置)

存储量大、抗损性强、安全性高、可传真影印、印刷多样性、抗干扰能力强

 射频识别技术:利用射频信号通过空间耦合(交变磁场或电磁场)实现无接触信息传递并通过传递信息达到识别的目的。

应用:工业自动化、商业自动化、交通运输控制管理、高速 公路自动收费、物品管理、门禁系统 五个组件构成:阅读器(传送器、接收器、微处理器)、天

线、标签

标签的数据存储方式主要采用EEPROM 标签分类:被动式、主动式、半主动式 频率:低频LF 30-300k高频HF 3-30mhz 超高频 UHF300mhz-3ghz 应用:门禁、公交卡、邮包跟踪、道路收费、跑步计时、商品防伪 第三章

 传感器:能够被测量并按照一定规律转换成可用输出信号的器件或装置  传感器组成:敏感元件、转换元件、基本电路

 传感器分类:热敏、光敏、气敏、力敏、磁敏、湿敏、声敏等  传感器设计需求:低成本与微型、低功耗、灵活性与扩展性、鲁棒性  传感器应用:小区安防、夜间作战、红外温度计、酒精检测、空调、洗衣机、手机、汽车、家居

 ETX 无线传感网中路径选择指标(选择最小代价的路径) CTP 数据收集协议  Drip 数据分发协议

 无线传感网应用:救援、军事、环境监测 第四章

 定位系统是感知识别层

 位置信息三大要素:时间、空间、人物

所在地理位置时间、所在地理位置、所在地理位置对象  GPS系统三大组成部分:宇宙部分(24颗工作卫星)

地面监控部分

用户设备部分(三点定位)

定位原理:三点定位

典型应用:空间位置服务(汽车防盗紧急救生定位、交通导弹导航)

时间服务(CDMA通信系统、电力系统)优点:精度高、全球覆盖

缺点:定位速度、启动慢,室内效果差、需GPS接收机  蜂窝基站定位(移动通信)

定位方法:(单基站)COO 优点:简单快速、适用紧急情况 缺点:不精确

(多基站)TOA、TDOA需三个基站(AOA需两个基站)优点:不需接收机、启动快、室内可接受 缺点:精度低、造价高  无线室内环境定位

多径效应、阻碍作用(波长长,传播距离长,穿透力弱)

RSS技术 利用信号强度,利用已有无线设备(蓝牙、WIFI)

 WI-FI基站定位

无线AP定位

AP三参数:MAC地址、SSID名称、RSSI信号强度  定位技术

基于距离TOA

需参考点和测量目标时钟同步

基于距离差TDOA 参考点和目标不用同步,参考点之间需时钟同步

基于信号强度RSS  新型定位技术:网络定位(适用于无线传感网、自组织网络)

通过少量位置已知节点定位出全网络节点 挑战:保证信息精度又保护个人隐私

大规模应用(庞大的数量增长、为RFID所用)

第五章

 1G 模拟通信

AMPS系统

2G 数字通信

CDMA、GSM系统

3G IMT-2000系统(W_CDMA、CDMA2000、TD-SCDMA)4G LTE 5G 超低时延、低成本、低功耗、超可靠、全球覆盖 第六章

 无线网络的基本组成:无线网络用户

无线连接 基站

 无线网络分为四类:

无线广域网 覆盖整个城市甚至国家

1.通过多个地面相邻基站接力传播 2.通过通信卫星系统传播 1G模拟信号

2G数字信号 GSM(全球移动通信系统)、CDMA(码分多址)

带宽10Kbps 3G CDMA2000、TD-SCDMA 带宽2Mbps 无线城域网 覆盖整个城市 WIMAX

带宽75Mbps 无线局域网 WI-FI 无线个域网 蓝牙 30m 1Mbps

红外线 1m 100Kbps  无线宽带网络 带宽超过1.54Mbps(WIMAX、WI-FI、3G) 无线连接特点:

1.信号强度衰减 2.非视线传播 3.同频信号干扰 4.多径传播干扰 5.隐藏终端问题  WI-FI的IE802.11协议

最大带宽 100Mbps(600Mbps)

架构 1.基站模式

基本服务组:一个基站和多个无线网络用户组成

被动扫描 接入点周期性广播识别帧 用户收集帧并发送请

求建立连接

主动扫面 无线网络用户主动广播探测帧

2.自组织网络 没有基站

无线设备相对集中且有限WI-FI接入点无法覆盖

介质访问控制协议CSMA(用户先监听信道,占用则不发送数据)

CSMA/CA 冲突避免(802.11使用)即使信道为空,也为

避免冲突等待一小段时间再发送数据

CSMA/CD 冲突检测(以太网使用)

使用CA原因:1.CD需全双工,硬件代价高

2.无线信号衰减 隐藏终端使信号难以检测

隐藏终端问题解决:RTS、CTS预留信道(CA向接入点发送RTS,接入点广播CTS,RTS发送者发送数据)

 WIMAX的IEEE802.16协议

架构 基站模式 介质访问控制

全双工信道传输、可扩展性、QoS(时分多址转换)

第七章

 物联网对海量信息存储的需求

 大数据:数量大、种类多、速度快、价值高  网络存储体系:DAS直接附加存储

将存储设备和主机通过缆线直接与服务器或工作站相连

优点 好管理、成本低、结构简单

缺点 信息孤岛,对存储资源利用低、资源共享能力缺失

NAS网络附加存储

计算机连接到一个仅为其他设备提供基于文件级数据存

储服务的网络

优点 网络的存储实体实现文件级别共享、性能增强但依

赖于网络流量 SAN存储区域网路

通过网络方式连接存储设备和应用服务器的存储架构

优点 支持服务器从SAN启动、存储共享、存储管理简

化、提高存储空间利用率

 数据中心:计算机系统及其配套设备、数据通信连接、环境控制设备、监控

设备、安全装置

Google数据中心

软件技术 GFS、MapReduce(针对超大规模数据集的编

程模型和系统)、Big Table(分布式存储系统)降低数据中心成本:服务器成本(及时应对需求的动态变化)、网络设备成 本、能源成本(减少能耗)云计算

 云计算对服务器要求:稳定性、可用性、安全性

对操作系统要求:Linnux  虚拟化方式

应用层虚拟化(效率低)、内核层虚拟化(方便学习扩展,效

率较高)、半虚拟化(最高效)、硬件辅助虚拟化、沙盒(消耗

资源少,安全性高)、Docker 第十一章

 RFID安全隐患:窃听、中间人攻击、欺骗重放克隆、拒绝服务攻击、物理破

解、篡改信息、病毒

RFID隐私问题:信息泄漏、跟踪

浅析我国物联网技术应用与发展 第3篇

关键词:物联网;技术;安全感知;智能处理;应用;发展

中图书分类号:TP391.4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8937(2012)32-0082-02

1 物联网发展的历史沿革

物联网的概念最先是在1999年在美国召开的网络和移动计算机国际会议,当时的翻译是传感网,随着对这一领域的深入研究和普及,2005年在突尼斯举行的信息社会世界峰会上,世界各国正式确定了物联网这一称号,并将它定义为:通过射频识别技术设备全球定位系统GPS、红外感应器、激光扫描器等信息传输设备,通过一定的网络协议,把任何物品与互联网连接起来,进行信息交换和通讯,以实现智能化识别、定位、跟踪、监控和管理的一种网络。

美国作为计算机通信技术大国,在奥巴马上任以来对物联网给予了高度关注和支持,随着电子信息业的快速发展,为物联网的发展提供了坚实的基础,物联网概念也逐渐得到普及,物联网理念逐渐扩展到全球。截止2012年,全球物联网市场的规模已经达到一千亿美元,并且增长趋势明显,据相关统计数据显示,在2015年,该值有望达到三千五百亿美元。

对于我国而言,物联网概念的普及和技术的兴起都相对较晚,在2010年物联网才开始进入我国,对于一个陌生的领域,进过两年时间的潜心探索,总体上已经走出了炒作的概念,步入快速发展阶段,逐步向各行业深入,发展模式也有了很大转变,2011年市场规模达到两千亿元,年增长率达到60%,可见物联网做为一门新兴领域,在促进国民经济发展,增加就业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

2 物联网技术的基本特点

2.1 全面感知

所谓全面的感知它就是运用传感器、二维码和目前还未开发出来的传感器,真正做到随时随地、方便快捷的才获取物体动态。就目前常用的接入对象有摄像头、传感器、智能卡等等,但是这些工作仍然还没有达到全智能化,还需要人工的配合。总体而言,接入的物理世界还比较有限,而对于未来的物联网接入对象应该是全智能化,能随时随地的采集信息,更为丰富的物理世界信息。

2.2 安全传递

从传感器接收的信息必须安全准确的传递出去,对于现代的物联网通信技术,无处不在的网络覆盖,凭借目前的网络通信技术,已经完全可以保障信息的安全快速传递,使得信息的可获得性更高。而对与物联网而言,其发展的路程还很长,虽然目前通信技术已经领先于物联网,但是距离物联网的信息接入要求显然还有很长一段的距离,还需要继续努力,不能仅局限于当前物联网的要求。

2.3 智能处理

物联网的智能处理是利用云计算等技术,方便快捷的对海量信息进行处理,真正做到了人与人的沟通和物与物的沟通。强大的物联网技术使得人与自然之间的交流变得更加便捷。目前由于计算机在功能方面还存在一定的缺陷,受到不同程度的限制,比如计算能力、存储能力、数据处理等,依然还处在提高效率阶段,还没有真正实现数字一体化,特别是在改善人们生产生活方面。

3 物联网技术应用领域研究

对于物联网技术应用领域大致而言,主要可以分为两大类:宏观领域和微观领域。国内的学者多是从宏观的角度去归纳和研究物联网技术的应用。比如刘建新指出物联网早起主要应用的领域有仓储、航空、远距离车辆识别、烟草、邮政、烟酒医药防伪等;黄涛将物联网的应用领域概括为电力管理、环境保护、公共安全, 交通安全、工业自动化控制、健康监控、精细农业、家居安防、物流管理、污染溯源等十大领域,并且它就精细农业、智能电网、智能物流、智能交通这四个领域进行了深入研究,详细分析了物联网带来的变革。纵观国内诸多学者研究,不难发现绝大多数学者都比较认可以上这些领域的应用取得的成果,但是存在一定的不足就是,学者多是对物联网在部分应用领域应用现状进行泛泛而谈,并没有归纳总结出在物联网技术在这些领域应用中的共性和不同点,没有对这些领域进行详细分类,研究出那些领域实用性最高等问题。

随着物联网技术的逐步发展,以及在国民经济各行业中的应用越来越广,为了能更加清楚的认识到物联网的应用,制定合理的发展策略,指引投资进一步促进国民经济和物联网的快速发展,诸多学者对物联网技术在微观方面的应用进行了研究。譬如周晓琼提出了物联网应用领域的细分模型,分别从家庭市场和个人市场、行业市场这三个方面对物联网技术的应用进行了研究,并且归纳总结了在各个维度上应用的特征。张建宁则从物联网的用户类型的角度对物联网应用领域细分进行深入研究,通过研究将物联网技术应用分为三个大类:消费市场型、行业应用型、公共管理服务型。具体而言,物联网在我国的应用主要表现于以下几个方面。

3.1 智能物流

物流的目标就是快速将产品送达到购买者手中,对于物流信息化而言,其目标就是帮助物流业实现全程跟踪,将顾客所需要的产品在规定的时间内,以高质量的保证,正确的数量,优质的质量送到顾客手中,同时还要退顾客退货进行全程跟踪,实现全程成本最小。这些都是传统物流无法做到的,物联网技术的出现是从根本上改变了物流中信息的采集方式,实现对配送各个环节的监控、动态调节,极大的减少了物流成本。一般而言,只能物流领域中物联网的功能可以概况成以下四点,如表1所示。

3.2 智能交通

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车辆的需求日益旺盛,同时对道路交通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生活中不难发现交通拥堵、车位难找、交通事故越来越多等现象日益频繁,交通问题成了城市发展的重大难题之一。

“城市发展,交通先行”,交通作为城市发展的重要影响方面,加大对城市交通的管理,制定科学合理的道路交通网络,实时对各道路交通现状进行监控,建设安全高效的道路交通网络体系。物联网技术在车辆控制、交通监控、运营车辆高度管理、智能收费等方面有着广泛的应用,发展前景良好,具体如表2所示。

3.3 环境保护

我国地大物博、幅员辽阔、物种繁多、资源丰富,一直以来将环境保护放在工作的重中之中,在工业快速发展的同时,环境保护已经成为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物联网传感器的运用,可以在生物种群研究、生态环境监测、水文监测、土地保持、森林火灾等诸多生态问题方面得到广泛应用,极大了的提高了对生态环境的监测力度和准确度。

3.4 精细农业

我国是一个农业大国,农业能否健康快速发展直接关系到国家安定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同时也决定了我国能否顺利完成十八大提出的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将物联网技术充分应用到我国精细农业中,特别是在动植物数据采集、数据分析、远程监控、农副产品安全检测等方面,可以在一定程度上优化农产品结构,实现现代农业的快速发展。

4 我国物联网技术发展的建议与对策

通过以上分析我们不难发现物联网技术的应用非常广泛,发展前景广阔,但是我国物联网的发展还存在诸多不足,还有待于进一步完善,例如商业模式还不够清楚、整体规划还不够科学、核心技术还有待于提高等,为了能够把握历史机遇,充分利用物联网自身优势,结合自己的工作经历,本人认为物联网技术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去完善和改进:①加强政府的战略和政策引导。物联网业是一个涉及方面众多的庞大系统,它需要政府从宏观的角度制定一系列适合其发展的政策和战略,从政策和资金上给予支持,从而加快我国物联网的快速发展。②探索有效的商业模式。物联网作为一个新兴产业,其发展也需要创新的商业模式的支撑,科学合理的产业模式是物联网成功的关键。③加强技术开发。目前我国物联网技术还处在相对落后的位置,我们应该坚持自主创新,加大物联网技术的开发,比如计算机云技术、无限网络扩容优化等等,减少对国外先进技术的依赖,走出一条时候我国自身特色的道路。④调动各方积极性,促进合作与开放。物联网设计到的方面众多,行业之间的交叉性强,需要各个行业的相互配合才能达到最优效果。⑤重视人才一培养。人才是第一生产力,物联网产业作为一门新兴产业,在我国的发展也刚刚起步,还需要大量具有多学科领域和经验风度的人才。在人才培养方面我们要充分发挥高校的科研和人才培养优势,同时吸收国内外人才,充分发挥人才在推动物联网发展中的作用。

参考文献:

[1] 刘强,崔莉,陈海明.物联网关键技术与应用[J].计算机科学,2010,(6).

物联网技术发展及应用 第4篇

对物联网技术及其网络的发展一直以来都是基于对社会发展的实际需求的。大量的实践研究结果表明, 通过对物联网的应用, 整个经济社会将逐步实现方便与精确管理, 并据此管理作业的工作效率。具体来说, 现有模式下对物联网技术的应用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 食品溯源管理。随着人们物质生活的逐步改善与提高, 食品安全问题也越来越得到人们的关注。在对食品进行选购的过程中, 消费者不再局限于了解食品包装上的说明, 更希望了解到的是各种食品的源头与成分等信息数据, 这也就为物联网技术联通网络与食品并据此进行食品溯源管理工作提供了极大的发展空间与潜力。

(2) 零售业的应用。物联网技术逐步广泛应用在国际零售行业的领导者——沃尔玛集团中, 并成为商品商品必备的功能之一。这是因为具备物联网技术的商品, 一方面在采购、存贮、销售等环节中, 它与网络之间的连接都将为相关工作带来极大的便捷, 并且可以促使集团全球化网络与商品联通系统的建立;另一方面, 具有物联网技术特性的商品你呢狗狗在销售环节起到鼓励消费的作用, 并且构成采购——销售链中最必不可少的一环。

(3) RFID票务。RFID票务作为物联网在经济社会中的又一大突破性应用出现在2009年。由上海世界博览会负责机构与中国移动联合研制与推向市场的世博手机票通过对SIM卡的设置与RFID功能的添加, 就在真正意义上实现了消费者通过手机终端购买世博会门票、刷手机就餐、购物等增值业务的目的。

(4) 智能运输。利用物联网技术发展起来的新型智能运输方式区别于传统运输方式最大的要点在于疏导与管理工作的覆盖面。以电子关锁为代表的智能运输实现了对运输作业全过程及时、全面与准确的监督管理。据电子关锁而言, 其应用于发展在降低整个通关成本的同时, 极大地提升了通关成功率, 也使得海关机构能够为企业及个人提供更加优质、先进的服务。

2、物联网技术的发展与应用带来变化

大量的实践结果表明, 物联网技术不断的深入研究与应用都为各行各业的发展打来了巨大的推动力, 未来势必会做出更大的贡献。分析其发展与应用对整个经济社会带来的变化对相关行业来说同样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1) 降低生产成本, 提高管理水平。物联网将作为当今社会发展下, 信息化带动产业化最为成功的典范, 需要工作人员不断地加以维护与更新。在实际操作过程, 各生产要素与供应链之间可以通过物联网技术进行整合与重组, 在不断降低设备消耗与损失的同时达到节约生产成本的作用。

(2) 促生全新零售模式的产生, 逐步提高服务水平。基于RFID票务发展起来的RFID技术及系统开始在整个零售行业得到迅速的发展与推广。利用RFID技术对整个零售过程所涉及到的每一个环节都加以记录与分析, 在零售行业有效提升整体服务素质的同时有利用商品及时、有效的循环。这也正是未来零售行业所必须的前进与发展方向。

(3) 资源有效控制, 节能与环保并重。当前我国经济社会发展下最为严重与突出的问题是我国资源的不合理消耗与生态环境的污染。物联网技术的应用则能够有效的缓解资源与环境的压力。在实际操作过程中, 有关智能交通、智能电网等增值业务的发展也是实现低碳经济的有效途径。

(4) 提高整体生活质量。物联网技术的应用意味着将个人物品与网络相连接起来, 消费者可以通过虚拟设计对物品进行个性化的管理。在这一技术支持下, 食品、物品的采购与管理工作都将会变得更加方便, 与此同时人们的整体生活水平与质量也将会得到显著的提高。

3、物联网技术的发展与应用前景

针对以上关于物联网技术应用模式, 所带来的变化进行的研究分析, 相关工作人员同时需要对物联网未来的发展与应用前景进行探索。具体来说, 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 促进合作与开发。相关工作人员应该认识到物联网技术之所以能够得到广泛的发展与推广, 重点在于它在发展过程中一直保持着巨大的合作性与开发性。这也使我们了解到, 任何计算机、子网络, 只要严格依照合作与开发具体要求, 就能够实现与物联网乃至整个互联网网络的联通。因此, 相关工作人员必须在认真明确物联网具体发展思路与总体规划的大前提下, 逐步推进产业链之间的友好合作, 据此需求在物联网技术及系统在核心技术上的突破。

(2) 保障信息安全。总所周知, 物联网技术是一种将现实社会与虚拟网络进行时空、物品之间的连接与交换的新型技术处理系统。在应用于发展过程中, 物联网智能化的信息处理技术与系统, 一方面带来作业效率的提升, 另一方面也带来了信息安全的具体隐患。

在物联网未来的发展道路中, 相关工作人员需要对这部分暴露在公共场所中的信号与数据传输系统加以保护, 依靠各种手段来确保传送信息的安全性。

参考文献

[1]蔡日梅.物联网概述[J].电子产品可靠性与环境试验.2011. (01) .

[2]魏凤.我国物联网发展及建设的思考[J].中国科技投资.2010. (10) .

[3]刘玮.王红梅.肖青.杨剑.物联网概念辨析[J].电信技术.2010. (01) .

物联网技术实际应用 第5篇

其定义是:通过射频识别(RFID)、红外感应器、全球定位系统、激光扫描器等信息传感设备,按约定的协议,把任何物品与互联网相连接,进行信息交换和通信,以实现智能化识别、定位、跟踪、监控和管理的一种网络概念。简单一句话就是:把所有物品通过信息传感设备与互联网连接起来,以实现智能化识别和管理。

物联网的应用其实不仅仅是一个概念而已,它已经在很多领域有运用。

应用领域:

智能家居:智能家居是利用先进的计算机技术,物联网技术,通讯技术,将与家具生活的各种子系统有机的结合起来,通过统筹管理,让家具生活更舒适,方便,有效,与安全。智能家居通过物联网技术将家中的各种设备(如音视频设备、照明系统、窗帘控制、空调控制、安防系统、数字影院系统、网络家电以及三表抄送等)连接到一起,提供家电控制、照明控制、窗帘控制、电话远程控制、室内外遥控、防盗报警、环境监测、暖通控制、红外转发以及可编程定时控制等多种功能和手段。与普通家居相比,智能家居不仅具有传统的居住功能,兼备建筑、网络通信、信息家电、设备自动化,集系统、结构、服务、管理为一体的高效、舒适、安全、便利、环保的居住环境,提供全方位的信息交互功能。帮助家庭与外部保持信息交流畅通,优化人们的生活方式,帮助人们有效安排时间,增强家居生活的安全性,甚至为各种能源费用节约资金。

智能电网:智能电网是在传统电网的基础上构建起来的集传感、通信、计算、决策与控制为一体的综合数物复合系统,通过获取电网各层节点资源和设备的运行状态,进行分层次的控制管理和电力调配,实现能量流、信息流和业务流的高度一体化,提高电力系统运行稳定性,以达到最大限度地提高设备效利用率,提高安全可靠性,节能减排,提高用户供电质量,提高可再生能源的利用效率。智能电网由很多部分组成,可分为:智能变电站,智能配电网,智能电能表,智能交互终端,智能调度,智能家电,智能用电楼宇,智能城市用电网,智能发电系统,新型储能系统。

智能工业:智能工业是物理设备、电脑网络、人脑智慧相互融合、三位一体的新型工业体系。是将具有环境感知能力的各类终端、基于泛在技术的计算模式、移动通信等不断融入到工业生产的各个环节,大幅提高制造效率,改善产品质量,降低产品成本和资源消耗,将传统工业提升到智能化的新阶段。智能工业主要应用在:生产过程控制、生产环境监测、制造供应链跟踪、产品全生命周期监测,以促进安全生产和节能减排。

物联网技术发展及应用 第6篇

关键词:物联网 专业建设 高职院校 行业特色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098X(2016)05(b)-0163-02

普通高校的专业为学科承担人才培养的职能而设置,专业建设以学科发展为导向,具有鲜明的学科性特征[1]。与普通高校不同,高职院校专业则是根据社会职业分工而设置,面向职业岗位或岗位群,专业建设以市场需求为导向,具有鲜明的职业性特征[2]。一般认为,专业是课程的一种组织形式,即按一定逻辑与联系所形成的课程组合就构成了专业[3]。因此,物联网应用技术专业建设首先应对当地及周边地区物联网企业现状进行调研,并对近几年物联网相关专业毕业生就业情况及岗位进行分析,得出专业所对应的岗位群。

1 专业人才培养的目标与定位

“特色专业建设的着力点在什么地方”,是一个急需解答的问题[4]。人才培养方案是高校专业建设的核心内容,它不仅是专业开办和教学运行的重要文件依据,也是人才培养和质量提升的根本保证举措[5]。物联网人才是多学科交叉复合型人才,所以专业建设在结合人才培养目标定位的基础上,应充分考虑当地支柱产业并结合学校自身特色,确定专业建设方向。因此,学院在人才培养过程中,应坚持实行职业标准与教学内容无缝对接,实行专业与产业无缝对接,实行学历证书和职业证书无缝对接,实行职业教育与终身教育无缝对接。通过严格按照“无缝对接”的总思路,培养社会急需的高素质技术技能型人才。

2 人才培养模式与课程体系建设

2.1 建立“以模块技能训练为核心、以岗位能力培养为主线”的人才培养模式

高校人才培养质量的提高,应当是合格毕业生的最低水平和最高水平都得到提高[6]。在教学过程中,以学生为中心,以岗位能力为基础,以市场需求为导向,以培养高素质技术技能型人才为目标,大力开展项目化教学。大力吸引企业高级工程师、高校高素质双师型人才等各方面人才建立专业建设指导委员会,学校与企业进行深入交流共同制订人才培养方案,加强学生职业道德教育,以项目锻炼为核心,突出学生符合实际工作岗位技能能力的培养。

2.2 构建以岗位核心能力为导向的专业课程体系

专业建设指导委员会根据物联网应用技术专业职业岗位群的典型工作任务,并结合高职生的认知特点和职业成长规律,进行“项目导向、任务驱动”的课程开发,形成物联网应用实施、开发、维护为核心的“三线并重”系统化课程体系。

3 进行“六位一体”的教学模式改革,提高课堂教学质量

高职教育的另一个本质属性是职业性,强调“做中学、学中做”,强调“真实情境”[7]。“六位一体”以“课程对接岗位”为内核,将“职业能力需求分析”“职业能力目标(包括职业技能和相关素质目标)”“职业能力训练项目”“职业活动素材”“教学做结合”“过程性考核”共6个核心要素有机整合,融为一体,形成了专业课程教学基本原则及程式。

4 构建“五共”校企合作机制

遵循高等教育规律和行业市场规则,引入合作主体多元化机制,加大、加深与行业企业的联系,积极提高实训、实习质量,勇于探索校内外实习实训基地建设发展的校企合作创新模式。根据“突出教学中心地位,实施教学质量工程,大力推进创新教育、创业教育;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有效地服务于当地社会经济”的职业教育发展思路,借助“学校、企业、行业”,以相同的利益为基石,促进三者之间的资源共享或优势互补,制定确切的合作目标、合作时间和合作原则,共同付出,共同交流,共享成绩、共担责任,合作创新,共同创建有效的校内外实习实训基地,实现“学生、学校、企业、行业”四者利益的最大化。

5 建设“五个一体化”专业实习实训基地

依托专业建设的校企合作机制,根据物联网技术专业人才培养的实际需求,结合基于物联网技术岗位工作过程的系统化课程体系,以建立工作环境、再现工作过程、完成工作任务为纽带,建设校企合作、优势互补、资源共享、双赢共进的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和满足专业理论知识学习、职业岗位实习需要的校外实训基地,并建立有利于人才培养、职业培训、技能鉴定、技术服务的实训基地管理制度,保障“以模块技能训练为核心、以岗位能力培养为主线”的人才培养模式的实施,突出体现专业的职业性、行业性、开放性,培养学生的职业核心能力。

参考文献

[1]单嵩麟.地方多科性高职院校专业设置的实践与思考[J].青岛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9(3):31-34.

[2]卢致俊,曾华,张海峰.高职院校专业体系的特征及其构建[J].教育与职业,2006(33):28-29.

[3]周建松.基于可持续发展的高职教育专业建设机制研究[J].中国高教研究,2010(4):84-87.

[4]張婕.高校特色专业建设:现实与前瞻[J].教育研究,2011(5):36-40.

[5]郑继兵,王绍峰.从人才培养方案透视高校专业建设的困境及出路[J].江苏高教,2013(1):45-47.

[6]陈平.专业认证理念推进工科专业建设内涵式发展[J].中国大学教学,2014(1):42-47.

物联网技术发展及应用 第7篇

关键词:互联网+,物联网,大数据应用技术,发展前景,社会价值

随着物联网的迅猛发展, 处理并应用物联网中杂乱无章的海量的大数据已成为物联网产业必须面对的一个重要课题。“互联网+”时代的来临, 使物联网大数据应用有了一个重要的技术平台, 它不仅改变着物联网企业的大数据应用模式, 而且还引起运作模式的变革, “互联网+”物联网大数据应用技术也应运而生。

1本课题研究的意义

“互联网+”物联网大数据应用技术是利用大数据技术, 通过优化互联网、物联网中资源的配置, 创新物联网信息处理与应用模式。浙江省作为国内经济最具活力的省份, 物联网企业数量众多, 物联网信息服务业比较发达, 同时, 汇聚浙江大学等一批高校和科研机构, 物联网应用人才储备充足。可以说, 对“互联网+”时代浙江省物联网大数据应用技术的发展前景及社会价值进行实证研究不仅可以基于“互联网+”和“大数据”思维对物联网中高度复杂的海量数据进行处理、应用, 并通过分析获取更多智能化、深层次、商业价值高的物联网信息资源, 最终为浙江省物联网行业提供有价值的发展决策依据, 更重要的是可以促进浙江省物联网企业商业模式、社会经济发展模式的根本性改变。因此, 本课题具有独到的学术价值和应用价值。

2浙江省物联网大数据应用技术发展现状

一是浙江省“互联网+”物联网大数据应用技术平台建设走在全国前列;

二是拥有较多专门从事“互联网+”物联网大数据应用的企业, 支撑“互联网+”物联网大数据应用的基础信息产业发达, 建设了支持“互联网+”物联网大数据应用技术发展的基础设施和完整的物联网大数据应用产业链;

三是“互联网+”物联网大数据应用服务专业人员力量较为雄厚, 这些技术力量不仅催生了众多的创新型物联网信息服务, 而且升级、优化了浙江省信息产业整体发展格局。

3“互联网+”时代浙江省物联网大数据应用技术发展前景

在未来, 浙江省“互联网+”物联网大数据应用技术包括互联网Web数据集成、物联网数据空间管理、物联网数据外包、移动互联网上的数据应用以及安全寻址等方面。

浙江省“互联网+”物联网大数据应用技术产业将蓬勃兴起, 技术投资活动日益活跃, 浙江省“互联网+”物联网大数据应用技术广阔的发展空间将进一步吸引大量国内外资本。“互联网+”物联网大数据应用技术的相关硬件制造、软件开发、应用服务等领域将会呈现前所未有的良好发展格局, 从而将会成为浙江省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的推动力, 引领产业聚集发展的新动向。

4“互联网+”时代浙江省物联网大数据应用技术社会价值

“互联网+”物联网大数据应用技术将任务分布在大量物联网资源池上, 使各种物联网大数据应用系统能够根据需要获取存储空间和信息服务, 打破了物联网中数据不能有效处理的局面。“互联网+”时代浙江省物联网大数据应用技术有可能完全改变物联网行业现有的以桌面为核心的数据应用习惯, 从而导致物联网转移到以互联网Web存储与应用为核心。在浙江省基础实施服务领域, “互联网+”物联网大数据应用技术可以整合省内基础设施资源, 大规模、高效地提高IT基础设施, 可以增强物联网大数据应用业务的性能, 降低业务成本。

5结语

对“互联网+”时代浙江省物联网大数据应用技术发展前景及社会价值进行实证研究将促使浙江省进入了信息技术变革时代, 深刻影响浙江省人民的日常生活, 转变经济发展模式, 对浙江省社会发展具有重大意义。但是, 由于物联网中大数据的高度复杂性, 本文研究仍然存在一定的局限, 并没有完整地探讨“互联网+”时代浙江省物联网大数据应用问题, 这也是本文作者要继续探讨的地方。

参考文献

[1]张方风.大数据应用技术发展思考[J].计算机时代, 2014, 27 (06) :123-124.

[2]宁焕生.“互联网+”思维的应用[J].计算机教育, 2015, 34 (01) :34-35.

[3]杨震.浙江省物联网大数据应用的发展前景[J].网络技术, 2015, 12 (03) :111-113.

物联网技术发展及应用 第8篇

1 重庆发展物联网产业具有突出的技术优势

近年来, 重庆市在无锡物联网产业研究院——重庆邮电大学物联网联合研发中心、中国移动M2M中心、重庆邮电大学-思科公司绿色科技联合研发中心、国家仪表功能材料工程技术研究中心、重庆邮电大学物联网研究院、重庆电力公司智能电网研究中心等专业研发机构和重庆大学、重庆邮电大学、西南大学等著名高校的支撑下, 承担或参与了20余项“新一代宽带无线移动通信网”国家科技重大专项项目。目前, 重庆在物联网相关标准制定方面与国际同步、物联网相关技术研究方面处于国际前沿。

比如, 重庆邮电大学参与了ISO/IEC JTC1系列传感器网络国际标准的制定, 并作为合作编辑 (co-editor) 负责6N13661提案的编审工作;提交的多个提案被IEEE 802.15.4c/e/g系列标准采纳, 部分关键技术申请了国际专利;参与制定的工业无线标准“WIA-PA”正式发布为IEC/PAS 62601标准文档, 成为工业无线领域三大主流国际标准之一, 申请了10项发明专利, 并开发了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WIA-PA协议栈软件;作为Voting Member参加ISA 100标准制定, 开发了ISA 100.11a协议栈软件和开发测试平台, 核心技术正在形成专利保护群;参与制定的TD-SCDMA移动通信标准是中国自主提出并被国际电联采纳的第三代移动通信标准之一;制定的“EPA (Ethernet for Plant Automation) ”标准是我国工业自动化领域第一个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现场总线国际标准。

再如, 设在重庆的中国移动M2M中心定位为中国移动通信集团面向全国的全网运营支撑中心, 承担全国M2M产品研发、业务演示和终端测试三大职能。并与中国移动研究院共同制订了中国移动所有的M2M规范、标准、业务管理办法。

2 重庆发展物联网产业具有雄厚的产业基础

重庆是国内领先的信息敏感材料及器件研发基地和最大的自动化与仪器仪表生产基地。近十年来, 重庆的信息行业得到了飞速发展。特别是随着惠普、思科、富士康、英业达、广达等著名IT企业大规模落户重庆, 使得重庆站在了世界IT产业的前沿。从而为把重庆打造成我国物联网技术与产业高地奠定了极好的基础。

比如, 重庆仪表材料研究所建有国家仪表功能材料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计划投资8亿元的重庆仪表材料研究所功能材料产业化基地已经正式启动;中国电子科技集团所属24所、26所、44所是国内一流的敏感材料、器件及传感器研发与生产企业;中国四联集团是我国最大的自动化与仪器仪表生产企业, 拥有国家级企业技术中心和博士后流动站;重庆前卫仪表的燃气计全国第一、全球第二;重庆智能水表公司的智能水表系列产品用户遍及全国26个省市的300余家水务企业;大唐测控的矿用称重计量系统占据业界半壁江山;重庆信威、大唐新数码等公司的通信产品在业界享有盛誉;重邮信科的TD-SCDMA芯片20余家企业用于生产各类TD终端;重庆大学的遥测遥控、桥梁监测与微机电系统 (MEMS) 产品正在形成规模化生产;重庆邮电大学开发ISA 100.11a协议栈软件将由Intent公司在美国代理销售;重邮-思科绿色科技联合研发中心的IPv6 over WSN/TD系列产品基本定型;落户重庆的中国移动全国M2M运营中心已建成了M2M全网业务平台, 形成了电梯监控、车辆监控、企业安防三大成熟应用服务, 支撑全国700多万用户的业务运行;建在重庆的农信通全国平台已为5000万农信通用户提供服务。

3 重庆制定了一套把物联网培育成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具体措施

物联网作为信息化的最高境界, 其核心是应用、关键是感知。测控技术则在信息世界和物理世界之间起到了桥梁作用。因此, 重庆把物联网作为实现“两化融合”、发展低碳经济的最佳实现平台, 坚持“技术引领、开放合作、资源整合、产用联动”的方针, 围绕“技术为支撑、应用为牵引、政府为引导、示范为带动”的发展思路, 到2015年把物联网培育成上千亿元规模的重庆市战略性新兴产业。

3.1 坚持技术为支撑, 加大创新平台建设力度

通过设立重大科技专项, 建设一批高水平的创新平台。重点支持共性关键技术、行闰应用关键技术、系统集成技术和标准规范的研究;重点开发技术含量高, 具有广阔市场前景的物联网系列产品, 形成一批具有重要影响的研发成果。包括整合重庆现有的物联网研发资源, 建设重庆市物联网研究院和一流的物联网工程技术中心。充分发挥重庆被列为五大中心城市的品牌优势, 加快引进国内外一流的物联网研发机构, 实现创新资源向重庆汇聚。

3.2 加大政府引导力度, 重点培育产业集群

加大政府引导力度, 培育与引进一批物联网产业的规模企业, 打造完整的物联网产业链。包括组织扶持骨干企业、引进优势企业、培育中小企业、鼓励运营企业、推动传统产业升级等工作。重点是通过选择一批拥有明显优势和鲜明特点的企业, 以项目承接、资本运作、战略联盟和品牌塑造等方式, 着力培育一批具有竞争力的龙头企业。同时, 加快物联网产业园区建设, 重点引进一批拥有技术优势、品牌优势和市场优势的国内外知名物联网领域相关企业, 通过战略重组、技术转让和协作配套等方式与上下游企业建立紧密合作关系。

3.3 强化应用示范, 激发和引导应用需求

通过政府支持, 启动一批典型应用示范工程, 激发和引导物联网的应用需求, 并使重庆率先在我国成为“智能城市”。在经济领域, 重庆将围绕“两化融合”和“低碳经济”的发展需要, 重点建设智能工业、智能电力和智能物流等应用示范工程;在公共管理和服务领域, 重庆将围绕“五个重庆”建设的需要, 以提高公共管理水平、重大突发事件响应能力和提高人民生活水平为目的, 以传感网与TD-SCDMA等3G网络融合应用为突破口, 重点建设智能交通、智能安保、智能环保、智能城区、智能医护等示范应用工程。

3.4 优化服务体系, 建设一批公共服务平台

物联网技术的发展及其应用研究 第9篇

“物联网技术”的核心和基础仍然是“互联网技术”, 人们把物联网技术定义为:通过红外感应器、射频识别、激光扫描器、全球定位系统等设备, 将任意物品与互联网进行连接、信息交换以及通讯, 以实现定位、监控、追踪和管理的一种网络技术。在物联网技术下, 所有物品都可以变得“有思想, 有感觉”, 能够相互“交流”, 并且无需人的干预。故物联网技术的实质是将传感器等装置嵌入物体并与互联网进行连接, 使物体变得“智慧”, 从而增强人类感知和控制世界的能力。而物联网则指通过各种无线或有线的长短距离通讯网络实现对所有物体的高效管理及控制。

2 物联网中应用到的关键技术

简而言之, 物联网可以实现人与物以及物与物之间的信息传递、控制。在物联网中应用到了3项关键的技术: (1) 射频识别RFID。射频识别技术把无线射频和嵌入式融为一体, 在自动识别以及物流管理中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2) 嵌入式系统。嵌入式技术综合传感器技术、计算机硬软件、电子应用技术、集成电路技术为一体, 经过近几十年的演变, 运用嵌入式系统技术的智能产品随处可见。 (3) 传感器技术。传感器也是计算机应用中的关键所在。到目前为止, 计算机处理的绝大部分信号都是数字型信号, 为了方便计算机识别, 人们需要用传感器把模拟型信号量转化成数字型信号量。

3 物联网技术的广泛应用

3.1 物联网技术在环境监测中的应用

3.1.1 大气污染监测

现如今, 我国城市空气质量堪忧, 尤其是一些大中型城市, 一些由重型工业发展而来以及人口持续增多的城市大气污染都相对严重。而物联网技术能够有效地应用到大气污染的监测过程中, 监测空气中可吸入颗粒物的含量, 空气中有毒有害物质的含量, 通过实时传输把监测器上的相关数据传输到气象控制中心, 再传输给电视台新闻中心等告知民众。我国在城市空气质量监测的物联网应用上确实已经有一个完善的体系。

3.1.2 水污染监测

在水库水质监测、污水处理质量监测中都有物联网技术的应用。通过传感器监测水质中含有的各种污染物含量、气体含量、有毒有害物质含量;而后将监测结果传送到中央控制系统中, 计算机自动进行比对分析判断水质情况和水质安全情况, 所有的数据都会自动进行储存备案, 一旦发现问题自动报警, 而且人也能够对系统进行干预, 人为进行实时的监测观察。

3.1.3 海洋污染监测

我国的海洋污染物联网系统建设还处于初期阶段, 但是很多国家都很早就对海洋污染监测的物联网系统建设进行研究。海洋污染物联网系统建设能够监测一个国家海洋的水质情况、污染物情况, 能够在发生一些人为灾害或者自然灾害时及时发现, 及时处理。所以海洋环境监测也有着极高的必要性。

3.1.4 生态环境监测

生态环境的物联网监测系统其实是一个较为宽泛的系统概念, 但也已经逐步被应用, 一般来说, 这样的一个检测系统不仅仅包括以上提及的几个已经投入使用的环境监测系统, 还包括视频监控系统、生态环境的中的生物和动物生存情况的监测等一系列的监控, 最终汇集到中央控制系统中。生态环境的物联网监测应用主要是在一些自然保护区, 沙漠绿植研究、生态恶化监测中逐步被应用。

3.2 物联网技术在公共安全中的应用

建立完善的公共安全监测物联网将为我国现在面临的桥梁隧道坍塌、危险物泄漏等安全问题提供切实、有效的预防机制。安全监测与人们的日常生活联系最为密切, 同时也是国家和公民最关注的问题, 应当得到整个社会的重视并且优先发展。公共安全监测物联网可以为大家消除公共安全隐患并且预防突发事件, 使大众更加认可物联网的价值。

3.3 物联网技术在医疗健康中的应用

物联网技术使得群众关注自身健康的需求得到满足, 同时也推动了医疗信息化产业。物联网技术在医疗健康中有着巨大的应用潜力, 它可以实现对人类的智能化医疗、对物品的智能化管理等工作。

物联网作为一项新兴技术, 在国内外目前还没有被大规模应用, 因此在我国的医疗应用也必然会面临诸多困难。但是随着科学研究的不断加深、应用技术的逐步成熟, 我们相信物联网在实际应用中所面临的问题都会被一一解决。物联网在医疗管理方面的应用, 必将给医药领域带来一场新革命。

3.4 物联网技术在智能交通中的广泛应用

近年来, 随着汽车数量的大幅度增加, 交通环境不良、交通拥塞严重等问题破坏了城市的内部稳定。特别是在某些大城市内, 交通拥挤现象十分普遍。同时, 因交通问题而导致的环境污染也日益加剧, 对国民经济的进一步发展造成了严重的阻碍。因此城市交通问题已成为了人民群众广泛关注的问题。

智慧交通是基于智能交通系统 (ITS) 的一种智能化交通模式, 它将先进的信息技术、传感技术、通讯传输技术、导航与定位技术有效结合, 并运用于整个交通运输管理体系, 是一种大范围、全方位的综合运输管理系统。

物联网时代的智慧交通, 则是通过对车辆信息和路况的实时感知, 在GPS, GIS, RFID等技术被有机联合的平台下, 实现车辆从物理空间到信息空间的交互式映射, “可视化”管控车辆及路况。智能交通物联网运用于整个交通运输管理体系, 从而建立起实时、准确、高效的交通管理和控制系统。由此可见, 智能交通行业中物联网技术的应用无处不在, 随时需要依靠物联网技术网络及设备来实现智能化交通。

智能交通系统是继计算机、互联网、通信之后的一大新兴产业, 智慧交通与物联网的结合是必须且必然的, 智能交通行业被公认为物联网产业化发展落实到实际应用的优先行业, 它必将创造出巨大的应用空间和市场价值。

4 物联网技术的发展前景

物联网的发展方向即社会信息化的发展方向。物联网是继计算机、互联网之后的又一次革命性发展, 已被正式列为我国重点发展的新兴产业之一, 同时将是下一个推动世界发展的“重要生产力”, 是继通信网之后的另一个万亿级市场。

物联网的创新是前所未有的创新, 从整个物联网的发展状况来看, 物联网仍处在一个成长的阶段, 要实现完全规模化的发展, 仍然面临着一系列的瓶颈, 依然存在着一系列需要解决的问题。概括总结起来就是:横向欠缺整合, 纵向亟待深入。未来物联网将会向更多行业纵深化发展, 这需要由创新模式来带动, 科学之路任重而道远。

参考文献

[1]梅方权.智慧地球与感知中国——物联网的发展分析[J].农业网络信息, 2009 (12) :5-7, 21.

[2]吴功宜.智慧的物联网——感知中国和世界的技术[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 2010.

[3]孔晓波.物联网概念和演进路径[J].电信工程技术与标准化, 2009 (12) :12-14.

[4]刘志硕, 魏凤, 柴跃廷, 等.关于我国物联网发展的思考[J].经济物流, 2010 (2) :37-40.

物联网技术及未来发展趋势 第10篇

物联网是互联网的应用扩展, 应用创新是物联网的发展的核心, 以用户体验为核心的创新是物联网发展的灵魂。物联网通过各种信息传感设备, 如传感器、射频识别 (RFID) 技术、全球定位系统、红外感应器、激光扫描器、气体感应器等各种装置与技术, 实时采集任何需要监控、连接、互动的物体或过程, 采集其声、光、热、电、力学、化学、生物、位置等各种需要的信息, 与互联网结合形成的一个巨大网络。其目的是实现物与物、物与人, 所有的物品与网络的连接, 方便识别、管理和控制[1]。

2 物联网特征

与传统的互联网相比, 物联网有其独有的特征。它是各种感知技术的广泛应用。物联网上装置了多种类型传感器, 不同类别的传感器所捕获的信息内容和信息格式不同。传感器获得的数据具有实时性, 按一定的频率周期性的采集环境信息, 不断更新数据。另外, 它是一种建立在互联网上的泛在网络。通过各种有线和无线网络与互联网融合, 将物体的信息准确实时地传递出去。在传输过程中, 为了保障传输庞大数据的正确性和及时性, 必须适应各种异构网络和协议。再者, 物联网不仅提供了传感器的连接, 其本身能够对物体实施智能控制。物联网将传感器和智能处理相结合, 利用云计算、模式识别等各种智能技术, 扩充其应用领域。

3 物联网终端技术分析

目前业界对物联网还没有一个完全统一的概念, 但普遍认可的概念是通过射频识别 (RFID) 、红外感应器、全球定位系统 (GPS) 、激光扫描器、环境传感器、图像感知器等信息传感设备, 按约定的协议, 把任何物品与互联网连接起来, 进行信息交换和通讯, 以实现智能化识别、定位、跟踪、监控和管理的一种网络。按照网络内数据的流向及处理方式将物联网分为三个层次:一是传感网络层, 即以二维码、RFID、传感器为主, 实现对“物”或环境状态的识别;二是传输网络层, 即通过现有的互联网、广电网、通信网或者下一代互联网 (IPv6) , 实现数据的传输和计算;三是应用网络层, 即输入输出控制终端, 包括电脑、手机等终端。物联网终端物联网终端是物联网中连接传感网络层和传输网络层, 实现采集数据及向网络层发送数据的设备。它担负着数据采集、初步处理、加密、传输等多种功能。

4 物联网终端的基本工作原理及作用原理

物联网终端基本由外围感知 (传感) 接口, 中央处理模块和外部通讯接口三个部分组成, 通过外围感知接口与传感设备连接, 如RFID读卡器, 红外感应器, 环境传感器等, 将这些传感设备的数据进行读取并通过中央处理模块处理后, 按照网络协议, 通过外部通讯接口, 如:GPRS模块、以太网接口、WIFI等方式发送到以太网的指定中心处理平台。物联网终端属于传感网络层和传输网络层的中间设备, 也是物联网的关键设备, 通过他的转换和采集, 才能将各种外部感知数据汇集和处理, 并将数据通过各种网络接口方式传输到互联网中[2]。

5 物联网未来发展趋势

⑴十二五期间我国物联网发展规划简述。《物联网“十二五”发展规划》中明确, 将加大财税支持力度, 增加物联网发展专项资金规模, 加大产业化专项等对物联网的投入比重, 鼓励民资、外资投入物联网领域。到2015年, 我国要在核心技术研发与产业化、关键标准研究与制定、产业链条建立与完善、重大应用示范与推广等方面取得显著成效, 初步形成创新驱动、应用牵引、协同发展、安全可控的物联网发展格局。

⑵未来物联网生活全智能。未来物联网居民生活全智能, 当人们早上起床时, 窗户将夜晚模式的不透光自动转为透明, 让阳光照进卧室;在洗漱间, 镜子能够感应人的呼吸和面部状况, 并提醒主人身体健康情况;在厨房里, 通过感应系统调节室内的温湿度;在私家车库里, 当需要用车时, 车库通过感应系统开启库门, 汽车也同步启动并将空调调节到适当温度;上车后选择既定线路自动驶往公司……

⑶未来设备统一智能控制。物联网体验中心通过智慧民生、智慧社区、智慧城市、智慧行业四个展厅展示了物联网技术在各个领域的应用。在智慧民生展厅, 电视机通过摄像感应系统能够感应对面主人的肢体动作, 工作人员用摆手、拖拽等方式, 即可实现调台、调音、图像放大缩小等功能, 电视不再一定需要遥控器才能控制。一个智能家庭控制中心就能够控制家里的所有设备, 包括家用电器、水、电、气等, 这项此前只能在科幻电影里展现的功能已经被成功应用[3]。不仅如此, 工作人员还告诉记者, “此项操作还可以直接安装到手机或者个人便携移动设备中, 从而实现对所有家用电器任何时间任何地点的智能控制。此外, 物联网重要的特点就是实现物与世界的连接, 以后您在手机屏幕里看的视频可能往屏幕上一甩, 就能够在电视中连续播放。在客厅看累了想到卧室躺着看, 也可以通过拖拽的方式, 让影像在卧室屏幕中继续播放。”

结语:随着技术的不断革新, 物联网技术的应用将会普及我们生活的方方面面, 使我们的生活越来越简单, 设施设备使用起来越来越智能化。

摘要:本文概述了物联网的概念, 物联网的特征、终端技术、终端的基本工作原理及作用原理。阐述了物联网未来技术发展趋势, 即十二五期间我国物联网的发展规划、未来物联网生活全智能和未来设备统一智能控制。

关键词:物联网,终端技术,智能

参考文献

[1]董耀华.物联网技术与应用[M].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 2012.1.20-25.

[2]张新程.物联网关键技术[M].北京:人发邮电出版社, 2011.7.30-33.

物联网技术发展及应用 第11篇

关键词:农业物联网技术;农业机械化;发展;措施

中图分类号: S126;F323.3 文献标识码: A DOI编号: 10.14025/j.cnki.jlny.2016.18.020

在科学技术的支撑作用下,我国农业机械化技术在农业生产中的重要性越来越明显,对农业结构和农业的增长方式都起到很大程度的促进作用。但是从我国农村的经济发展水平和农机工业水平的角度来看,我国农业机械化发展还存在着较大的问题。本文主要针对农业物联网技术在农业机械化领域中的应用进行分析,探讨农业物联网的发展趋势。

1农业物联网技术的发展前景和农业的需求

我国在应用互联网的示范工作中投入了大量的资金和技术,尤其在农业物联网方面取得了较大的成效。农业物联网是将相关的感应器装置到农机设备、土壤、灌溉系统中形成一个与互联网整合的枢纽,利用互联网技术对农业机械进行智能分析,对农业生产的过程进行动态监测和控制,促使农业生产的管理技术更加精细化。无线传感器在农业生产中的应用,可以将农业物生长的趋势和田间的土壤、水分等情况进行实时的控制以及信息的反馈,保证农作物能够健康的生长,对农作物的质量和产量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农业物联网技术主要分为三个层次(如图1),第一个层次是传感器网络,在农业机械设备中设置传感器,在机械内部形成一个系统的传感网,实现对农业信息数据的感知和识别;第二个层次是信息传输网络,可以在远程对传感网获取的有效数据进行传输;第三个层次是信息应用网络,其可以对信息传输网路获取的数据信息进行处理,并提供信息解决的方案,为农业工作者提供有用的信息服务。通过这三个层次的物联网信息感知、传输、处理,有效地促进了农业机械设备的智能化发展。

我国部分地区已经实现了农业机械化生产,农业机械的智能化为农业装备制造企业提高自身的竞争力发挥了重要的作用。农业生产机械化主要的目的是将节水、节肥、节药等措施贯彻到农作物的生长和生产环节,推进节约型机械化农业的发展。我国的农业生产用地较为集中,生产的规模也相对庞大,所以我国农业生产机械生产朝着大型化的方向发展,进一步提高了农机设备作业的效率和质量,降低了农业生产的成本。

2物联网在农业机械化生产中的应用

2.1在农业生产应急机制方面的应用

尽管我国农业科技水平在不断提高,但是我国农业生产的稳定性程度还不高。自然和人为的因素都会给农业生产带来一定的损失,严重制约了我国农业经济水平的提高,所以有效的将物联网技术应用到农业的机械化领域中,构建农业灾害的预警系统,能够最大程度的减小灾害对农业生产带来的影响。例如,物联网技术可以实时的对天气状况进行检测,做出及时的预警,让农户可以提前做好应对措施;掌握田间的各种动态信息变化状况,收集有效的农作物生长信息,对农作物的生长环境做出准确的判断,实现农作物经济稳定的增长。物联网技术除了能够有效的对可能发生的自然灾害进行准确的预测外,还能够对灾害发生后的农业机制进行有效的调整,缓解灾害对农作物生长和生产带来的经济损失。所以,物联网技术在农业机械化领域中的应用,可以提高农作物生产的效率以及农作物产品的质量和性能。

2.2物联网技术在农机现代化管理和农机的区域划分中的具体应用

农作物生产的需求是在不断变化的,所以农业机械在农作物的生产环节具有很大的不确定性。而我国各个区域的土壤环境和地理条件都存在着很大的差异,在这情况下,就需要利用物联技术,对农业机械设备使用的数量和具体实施位置进行实施的追踪,提高农业机械设备利用的效率。例如,农机4S是一种将整台机器、零配件和售后服务以及信息回馈集中在一体的农机现代经营模式,将物联网技术应用到这种模式中,可以对农机各个使用的环节进行定位,实现农机企业对农机设备科学化的管理,有效的降低农业机械管理的错误率。当农业机械设备在使用的过程中出现问题,利用物联网技术可以对问题位置进行准确的定位,及时的采取问题解决的措施,保证农业产品的合格率和提高农业机械设备制造企业的服务水平,对我国农业的机械化的生产提供便利的条件。

3结语

综上所述,农业物联网技术的提高,为农业机械的发展提供了支撑的作用,对农业结构和农业的增长方式也产生了积极的影响,所以农业生产实践的工作者应该针对农业物联网技术的发展前景和农业的需求,对物联网技术在农业生产应急机制、农机现代化管理和农机的区域划分中的应用进行研究,提高农作物生产的效率,以及农作物产品的质量和性能。

参考文献

[1]赵璐,杨印生.农业物联网技术与农业机械化发展[J].农机化研究,2011,(08).

[2]程晓洁.物联网技术在农业机械化推广中的应用[J].现代农业科技,2013,(07).

[3]王文德.物联网技术在农业机械化推广中的实践应用[J].现代农业科技,2014,(24).

物联网通信技术的发展及其应用 第12篇

1 何为物联网通信技术

物联网是新一代信息技术的重要组成部分, 顾名思义, 物联网就是物物相连的互联网。这有两层意思:其一, 物联网的核心和基础仍然是互联网, 是在互联网基础上的延伸和扩展的网络;其二, 其用户端延伸和扩展到了任何物品与物品之间, 进行信息交换和通信。物联网就是“物物相连的互联网”。

物联网是利用局部网络或互联网等通信技术把传感器、控制器、机器、人员和物等通过新的方式联在一起, 形成人与物、物与物相联, 实现信息化、远程管理控制和智能化的网络。

2 物联网通信技术的应用

物联网工作的应用涉及到生活的方方面面, 典型的应用关系体现在物联网技术与专业技术行业的结合, 实现智能应用的解决;物联网应用层让信息技术与行业结合, 对经济和社会产生影响, 可以说物联网是继计算机和互联网之后的第三次革命, 它主要有九大应用领域有:智能工业、智能农业、智能物流、智能交通、智能电网、智能环保、智能安保、智能医疗、智能家居等等。

2.1 智能物流

现在的物流管理有着明显的信息化发展, 随着物联网技术的发展特别是物联网技术与物联网与卫星定位技术、GSM/GPRS/CDMA移动通讯技术、GIS地理信息系统相结合, 使物流管理的每一个流程都被准确无误的感知和掌握, GIS与GPS与感知信息的结合, 构成了物流信息一张强大的网。

2.2 智能医疗

自动识别技术为医疗领域提供了方便, 最典型的代表是RFID自动识别技术, RFID技术与医院信息系统 (HIS) 及药品物流系统的融合, 是医疗信息化的必然趋势, 智能医疗能够帮助医生实现对病人全方位的监控, 达到会诊记录, 病情记录等关键信息的共享, 还有对病人医疗器械和病人病情发展的追踪, 这种智能医疗必然会得到更大的推广。

2.3 智能交通

物联网在智能交通上的应用也非常普遍, 最典型的例子莫过于乘坐公交车时IC卡的使用, 物联网技术与公交系统的融合, 统筹运用GIS和GPS等手段, 达到调度, 发配, 收费等管理于一体, 同时还有智能化的停车, 系统调配红绿灯, 及时查看路况信息等交通控制调配等手段, 都体现了物物相连的物联网对于交通的帮助, 还有公路、桥梁、交通的智能检测, 都体现了智能交通的作用。

2.4 智能农业

智能工业。智能农业与智能工业最主要的体现上是在对于数字的实时监控上, 从生产、加工、运输、分销、零售上, 企业信息管理系统, 从生产监控系统, 信息管理系统, 质量管理系统, 信息服务系统, 到信息跟踪, 事故追溯系统, 质量评估系统, 统计分析系统, 信息门户系统等, 使农业和工作都达到智能化的水平, 方便生产。

2.5 智能安保

智能安保体现在传感节点的利用上, 利用传感节点的覆盖全面性, 来防治翻越, 偷渡, 恐怖袭击等威胁安全的入侵, 这种智能安保已经应用到世博会当中。

2.6 智能家庭

物联网对于智能家庭, 数字家庭的建设有着非常广阔的发展前景, 智能家庭不是简单地将家中的电子产品结合到一个遥控装置当中去, 这样做只是一个简单的电子设备相连, 物联网所要达到的智能家庭, 数字家庭的目的, 是通过物联网建立外部联系, 让服务与设备之间产生联系, 达到互动效果, 一个最理想的例子就是在工作的过程中, 在办公室里就可以指挥家用电器的工作, 在下班回来的途中各个家用电器已经各司其职, 回家时就享受自动化的成果与便利。

3 物联网通信技术的发展

物联网是推动世界发展的重要动力, 有人把它比作是继计算机和互联网之后的第三次革命, 这样的比喻一点也不为过, 1990年的施乐公司可乐售饭机可以被看作是物联网技术的最早实践, 1999年麻省理工学院Auto-ID中心在美国统一代码委员会的支持下提出了PC (Electronic Product Code) 的概念.比尔盖茨1995年在书中提及了物联网的概念, 1999年美国麻省理工学院阐明了物联网的含义, 但随着物联网的发展这种含义也产生了变化, 再随后的时间段内, 各国开始提高了对物联网的认识, 并把物联网当作一项国家战略来发展, 目前的物联网当中有三项关键的技术, 分别是传感器技术、RFID标签、嵌入式系统技术;所涉及的四大关键领域分别是:RFID;传感网;M2M;两化融合, 随着各国对于物联网技术的重视, 一些关于物联网发展的战略也相继被提出, 如日本的u-Japan计划, 韩国确立了u-Korea计划, 欧盟执委会发表了欧洲物联网行动计划, 美国将新能源和物联网列为振兴经济的两大重点, 智慧地球被提出并引起强烈反响。

2009年8月, 温家宝总理的感知中国讲话和建立的感知中国研究中心将中国的物联网信息技术推向了一个新的高度, 物联网被正式列为国家五大新兴战略性产业之一。

4 总结

物联网通信技术作为一项前沿技术有着非常广阔的发展前景和发展空间, 目前无论是国家还是技术企业, 都对物联网技术的应用价值看的很重, 物联网技术应用在人们生活的方方面面, 以一种潜移默化的方式影响着人们的生活方式和生产方式, 但是人们在享受物联网所带给我们方便的同时, 对物联网的概念认识还并没有互联网那么深入人心, 人们对于互联网的认识要远远高于物联网, 随着物联网技术的蓬勃发展, 越来越多的物联网技术会应用到人们的生活中, 相信人们对于物联网的认识将会逐渐提升, 同时, 物联网通信技术将会更好更快的发展也必将有一个更广阔的前景。

摘要:物联网将从生活、生产、社会、经济、政治、军事、科技等方方面面影响人们的生活和整个世界。它为人们带来无法想象的便利和服务的同时, 也存在着信息和隐私等安全方面的隐患, 人们对于物联网的概念可能还存在着陌生, 但它其实早已应用到我们的生活方方面面, 以一种潜移默化的方式影响着我们的生活。

关键词:物联网技术,互联网,发展,应用

参考文献

[1]董新平.物联网产业成长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 2012.

[2]郝罡.物联网的发展及在通信运营商领域的应用研究[D].北京邮电大学, 2011.

[3]焦文娟.物联网安全—认证技术研究[D].北京邮电大学, 2011.

上一篇:优化革新下一篇:幼儿锻炼

精品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