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堂教学改革经验材料

2023-02-28

第一篇:课堂教学改革经验材料

课堂教学改革经验材料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给学校教育教学带来了新的生机和活力,我校紧跟时代改革的步伐,积极投身这场基础教育的革命,以创新的精神和积极的心态去迎接这一新的挑战和历史赋予我们的神圣使命。几年的课改工作,让我校由小到大,由弱到强,由名不见经传到声满全区,逐步走向全省。课改真正成为了我校的立校之本,发展之基。

一、实施课改的策略和做法

课改是一场革命,也是一场攻艰战,这场战役的胜负,取决于每一个课改实践者能否打破传统教学的坚固堡垒,更新教育观念。它更是一项系统的工程,既要立足现实,更要着眼长远,教学工作的一个方面改革,其它方面也必然要随之而动。在课改的工作中我们采取了如下措施:

(一)明确理念,构建教学模式

新一轮课改把学生当成课程建设的主体,要求以学生为中心建立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模式。课改的实质就是唤起老师的教学热情,唤醒学生的内在潜力,唤醒本我,塑造人格,建构人生发展体系,让学生发展走向健康之路。带着这样的思考。“以生为本、先学后教、全员发展,全面发展”的教学理念;“提纲主引,教师主导,学生主体,问题主线,活动主轴”的教学策略;“自主课、展示课、反馈课”三种课型;“5”指学习流程的五个基本步骤。即下发提纲,自主学习;对学群学,解惑生疑;组组互动,讨论释疑;展示点评,总结升华;巩固训练,拓展延伸;“2”指二项反馈提高:学生整理学习过程,构建知识网络;教师教学反思,生成教学智慧。

这一课堂教学模式是以先学后教方向,以“导学提纲”为载体,以自主、合作、探究为主要学习方式,以改变课堂教学结构为突破口,课堂教学体现“10+35”的时间分配原则。以优化学生学习过程为重点,变学生被动接收为主动参与,使学生真正成为课堂主人的教学模式。充分达到让学生动起来,课堂活起来,效果好起来的目标。 为保证课改的顺利进行,我们首先转变教师观念,转变教学方法。通过宣传讲解,强化对教师的观念的更新;加大监督、指导的力度,强力推进“352课堂教学模式”。其次,采取学科带头人、骨干教师引领示范的办法,让教师从经验的模糊理解到充分运用。让他们通过与传统的方式比较对课改认可和实施。第三,广泛开展集体备课。同学年同学科要相互研究,对自主课、展示课的设计与方法的选择,集思广益,优化方案。第四,深入开展“一人一课”展示活动。同仁之间相互学习,共同提高。第五,主抓教学领导要经常召开研讨会,教研组也要不断开展研讨活动,研究解决在实施过程中所出现的各种各样的问题。第六,采取领导包学年的措施,整体推进,全面实施。保证了实施过程不走过场,不流形式。第七,领导和包学年的成员经常深入课堂、教研组进行听课和指导,发现问题及时解决。强力推进,动态监控。第八,建立新的课堂评价目标,并把教师课堂表现与量化考核挂钩。第九,学校加大投入力度,解决配套设施不足和不到位的问题,增强服务意识和搞好调研工作;深入到学年组和班级与师生沟通交流,解决师生困惑。

与此同时,我们落实与课改模式配套的教学要求。这是课程改革取得实效,能全面提高新课程教学质量的最基本保证。出台了教研活动制度、备课管理制度、课堂教学管理制度、辅导作业管理制度、考评评价管理制度。细则的制定,制度的建立,确保了落实教学常规工作的开展。

为了让全体教师了解新课程常规的内容,教学领导以教研组为单位解读常规要求,使教师理解并掌握新常规与旧常规在教学理念上、课堂模式上、教学方法上、教学评价等方面的区别,切实转变了教师观念,树立了新课程理念,从而促进了教师在课改中有效地落实。

(二)严抓过程,确保课改质量

工作中我们本着“抓落实就是走捷径“的工作理念,严抓课堂教学改革工作。我们的做法是:

课改学科——全面:学校所开设的三级课程,全部按此模式教学。教务处加大监督、检查的力度。同时校长行政力推,做到“不换思想就换人”,以此提高教师的重视程度。逼着教师转变观念,转变教学方式。

教学设计——创新:针对一些教师不写教案、抄教案的情况,我们改变了教师备课的方式。教师的教学设计和学生的导学提纲的编写过程遵循“自主备课,编制初稿——合作研讨、优化方案——自主修订,补充完善——教务审阅,签批印发”的原则。

我们特别注重学生使用的导学提纲的编写。导学提纲是学生自主学习的路线图,为学生高效地自主学习提供了有效途径;是课堂知识结构体系的呈现表;是学生课堂展示的备份材料;是学生课堂学习的随堂记录本;是自我反思小结的文本材料;是以后复习巩固使用的学习材料。因此,导学提纲设计质量的高低决定了学生的学习质量。我们在设计导学提纲时,把着眼点和侧重点放在如何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主动性,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内驱力,引导学生获取知识,习得能力,体验到学习的乐趣和成功的快乐。

辅导、作业管理——突破:分析学生差异,针对个别情况采用不同的辅导方法。学习有余力的学生把辅导重点放在知识的扩展和独立思维的培养上。发展他们的特长,鼓励和支持他们拔尖,让他们的专长和爱好得到充分的发展。对问题学生,发现闪光点,放大、激励表扬,激发他们的信心,并逐步引导他们全面提高。

优化学生作业:学生作业取消了传统的作业本(个别学科保留,如语文学科作文、英语学科的单词书写等)。作业以“剪刀+糨糊”形成的反馈习题为主。(“剪刀”即把搜集到的典型习题剪下来,“糨糊”即把搜集到的典型习题粘贴在空白卷纸上。学校速印机印刷下发。这一过程是广泛汲取信息、重组加工、优化组合的过程。用精练的方式提高学生学习的效率。)学校要求老师根据利民二中学情分层次布置作业。使学困生“消化了”中等生“吃得饱”优等生“吃得好”。 教师作业批改要认真,要求做到两个及时;及时批阅,及时反馈。同时开展作业交流,学校每月对常规作业检查一次,纳入期末教师量化考核,以提高作业质量,促进学生学习能力的提高。 教学检查——规范:教务处依据《西村中心小学教学常规量化考核检查汇总表》检查任课教师的教学情况,做好统计,纳入学期末的教师量化考核之中。规范、严格的检查大大调动了教师工作的积极性。

(三)强化师资,提供课改保障

课程改革的成败关键在教师。教师只有树立起与之相适应的新课程理念,切实转变教育教学行为,进一步提高自身业务水平,课程改革这一宏伟工程才能得以顺利实施。为此,在教师专业化成长方面,学校多措并举。以开展教师岗位大练兵活动为平台,促进教师自我提高;以教研联席为契机,促进教师借鉴提高;以校园百师讲坛为载体,促进教师引领提高;以建设学习型团队为核心,促进教师抱团提高。学校构建了声像教材、案例教材、文本教材三个模块的培训资源,用以发挥理论引导、典型示范、强化训练的作用,有效提高了培训质量。采用“一研二摩(模)三练”的培训方式。即,注重校本教研,强化课堂教学的观摩和名优教师教学的模仿,强化平日课堂教学的锻炼、上级教学比赛的历练和系列教研活动的拉练。以此提高教师的岗位能力和素质。

(四)实施课改,提升教学智慧

在深化课堂教学改革的过程中,我们总结出了创新课堂教学的三个基本思想:

第一个“基本”:小组合作是有效课堂的基本表现形式。有效课堂是分组的。小组是实现“兵教兵”、“兵练兵”、“兵强兵”的有效手段。小组是培养合作意识、合作能力、合作习惯的场所。我们本着“组间同质,组内异质”的基本原则对全班学生进行学习小组划分。主张“同质交流,层级请教” 。“组间同质”为在全班各小组间展开公平公开竞争创造了条件。而“组内异质” 又为互助合作奠定了基础。“同质交流”是指在组内实行同层次学生结对,便于开展“对学”。这一方面是为了更好地实现分层学习、整体推进、同步提高的高效学习效果,另一方面是为了方便组内学生合作交流及学习活动的组织安排。需要说明的是这种分层次不是给学生贴上优、良、中、差的“标签”,而是更有利于分层教学,分层学习,分层训练,培优辅弱,整体推进。

第二个“基本”:“学中心”是有效教学的基本原则。“学中心”的对立面是“教中心”。它是中国传统课堂的基本模式,在中国延续了几千年。它的产生是受教育体制影响的结果。他的危害是桎梏了学生思维的发展,泯灭了知识的建构过程,抑制了创新能力的生成。在“学中心”与“教中心”新旧理念的搏杀中,“学中心“占了上风,回归了本位。真正的教育找到了生长点,学生的个性发展有了保障。

第三个“基本”:全员参与是有效课堂的基本要求。课堂教学过程的实践性告诉我们,学生是实践的主体。教学中我们面对的学生,是每个班级所有的学生。所有学生的全面发展是教学的真正价值追求。在体现主体性的过程中,实现了学生做人的尊严,找到了人生的自信,找回了为学的乐趣。这样的课堂才会有生机、有活力、才有爱。 现阶段,我校正在思考和践行一个比较大的模式:“自主—自主教育—自主的人。”

自主是一种学习方式,存在于课堂教学中。在课堂教学中发挥着越来越大的作用。仅此,我们又不能满足,思考着如何把它升华到一种自主教育。不仅在学习中自主,在做事中、生活中、在处世中、人生中仍至以后社会中也能自主,这是对“自主” 更加完美的诠释,最终的落脚点是通过自主教育培养自主的人。古今中外,大凡有成就的人都是有自主人格的人,独立意识非常强的人。

我校的课堂教学改革工作,得到了市、区领导的广泛认可。呼兰区教育局于万金局长在深入调研我校课堂教学改革之后,总结了这种教学模式的四个特点:具有启智性,即(1)开启学生智慧,让学生由厌学到乐学、抢学、攀学。(2)开启教师智慧,让教师横贯学科知识,纵达知识顶端,养成终身学习的习惯。(3)具有包容性,即学生包容了教师知识的不全面,教师包容了学困生的知识缺陷。(4)具有迸发性,即迸发出教师作为群体内领跑者的激情,也激发了学生探索知识的欲望;促进了所有教师专业的全面成长,也关注了全体学生的全面发展。

二、课堂教学改革取得的成效 我校在实施课改的过程中,催生出一流的教育思想,激励出优秀的师资队伍,历练出空前的进取精神,打造出优质的教育质量。 课改培育了一批灵慧创新、品学端正的上进学生。我校现在班级的孩子们全部能阳光自信的走向讲台,展示他们学习中的成功,他们由原来的“讨厌上课,盼望下课”到现在的“渴望上课,害怕下课。”学生学的轻松,学的快乐,有可持续发展的后劲。

课改创设了一个生命怒放、激情四射的魅力课堂。现在的课堂上我们给了孩子更多展示机会,现在孩子都争先恐后的表演,他们不但表演的很流畅,带有表情和动作很丰富很到位,而且还能改编创新,在展示和讲解过程中,学生得到了重视,自信心增强了,学生的个性得到张扬,自身价值得到肯定,从而迸发出创造力。在数学课堂上,学生经常一题能探究多种解题方法。在物理课堂上,能设计出让老师意想不到的更科学、更合理的实验方案。在每节课上我们都能看到学生脸上的自信和微笑,作为学生,他们体验到了成功的快乐,作为教师我们感到了前所未有的一种职业幸福感。

课改融洽了一种和谐民主、互敬互爱的师生关系。课改前,我们的课堂是凌驾于学生之上由教师一言堂,课堂气氛非常沉闷,教师在一边完成教学任务、一边组织课堂纪律的双重压力下完成每一节课,每节课下来我们都身心疲惫,但现在课改使我们教师带着自己的文化积淀逐步开放课堂,缩短了师生的距离,在轻松民主的课堂气氛中,学生往往把教师的亲切当成是一种鼓舞,宽松、愉快的学习氛围,学科知识与人文素养的融合有助于构建和谐高效课堂。这样的课堂是真情与灵动的课堂。

同时,课改也营造了一种笃学求实,求真超越的校园文化,打造了一个与时俱进,争先创优的农村学校。

“关山初度尘未洗,策马扬鞭再奋蹄 ”。教育教学的改革不允许有牺牲品,只能成功,不能失败。纵使我校的课改工作有了一些欣喜,但我们仍感到任务之艰巨,责任之重大,使命之光荣。今后的课改之路我们百折不挠、永不退缩的一个信念就是:一切为学生着想,为每一个学生谋出路、谋未来、谋幸福。我们会在市区教育局的领导下,在业务部门的指导下,努力拼搏,超越自我,负重前行,朝着心中的理想目标迈进!

第二篇:课堂改革经验交流材料

新课程理念认为,课堂教学是师生共同成长的生命历程,它应该是五彩斑斓蕴涵着无穷生命力的。我认为教师要重视挖掘教材内涵和拓展外延,充分发挥文本的多样性和开放性,应该用民主的、动态的、预设生成的观点来看待课堂教学,着力建构开放和谐、个性自主的有效的快乐语文课堂。以下是我关于语文课堂教学中进行高效教学的几点尝试:

一、倡导快乐课堂,营造开放型的语文学习环境。

1、提高学生学习兴趣。

我国古代教育家孔子曾说过: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可见兴趣对于学习的重要性。教师应在课堂中运用有效教学方法,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比如设计新颖别致的导入,如我在教《斑羚飞渡》时,用韩红的歌曲《天亮了》(同时配有感人的flash动画)导入,学生完全沉浸在悲凄的歌曲与动画当中不能自拔,有的同学甚至流下了眼泪,这时我深情诉说:“人类那血浓于水的亲情在危难之时会创造奇迹,动物在种族生存遭到威胁时同样会做出感天动地的抗争,让我们走近那群斑羚去倾听它们的绝唱!”情随境生,大家学习的兴趣立刻被激发起来。教《绿色蝈蝈》时,用了几个谜语导入;教《竹影》时用学生捡的一枝枯竹和诗词导入;教诗词时用谱上曲的歌导入等等。学生对语文课充满期盼,不知教师下一课又将用一个什么新奇的方法来开始,这就是好的开始,等于成功的一半。同时,诗歌朗诵、表演课本剧、办手抄报的方法我也经常用。

2、用教师的文学修养,感染学生“爱”语文。

要想让学生喜欢语文,教师首先必须是语文的爱好者,并有着较为扎实的语文功底和厚实的文化积累。为此,我特别注重学习,努力提高自身的文学修养,努力以美的教学语言去感染学生。在学生的作文本上我经常会写上这样的话:“海纳百川,有容乃大;壁立千仞,无欲则刚,要做一个宽容的人。”“天下凡成大事者,不惟有超世之才,而惟有坚忍不拔之志。希望你学会坚持。”学生在我的感召之下也逐渐开始积累名句,这样学生就在不知不觉中走进了语文的乐园。

3、用激情点燃学生的生命。

教育是一项需要献身的事业,也是一个充满激情的事业。学生不是需要灌

装的容器,而是等待点燃的火把,只有火才能点燃火,只有心才能塑造心。我要用我的激情点燃学生的生命。我试图以平等的尊重和真诚的爱心去打开每个学生的心门,因为我知道,每一扇门的后面,都是一个不可估量的宇宙,每一扇门的开启,都是一个无法预测的未来。

二、营造个性课堂,强化创新能力训练。

创造性思维是解决问题的一种能力。要培养这种能力,就应在语文教学过程中设计丰富的思维训练,引导学生不仅思考问题的回答方式,还要思考“教师为什么提这样一个问题?”

1、巧妙设置问题,培养创造性思维。

如在教学初中《孔乙己》和《范进中举》时,我就改变了两课的传统讲法,而是仅对两课的人物形象做了对比分析,提示了几个对比点,学生已能很好把握该课内容了,收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

2、打破常规思维,激发求异思维。

在语文课堂中,设计一些不需要有固定答案的训练题,这是语文课堂教学培养创造能力的重要途径。比如在分析《杨修之死》中的曹操形象时,从不同的点上去分析可能有不同的性格,有的学生对曹操全盘否定,而有的学生却对这人物推崇备至,甚至在课堂上围绕这人物唇枪舌战起来。在这过程中学生的思维能力肯定得到了训练。这一点操作起来并不容易,关键是要对学生的思考结果加以恰当的评价,在众多不同的答案中去寻求最佳,并让学生明白为什么。

3、仿写、续写训练,锻炼表达能力。

将一篇篇课文作为一个个例子,让学生在仿写、续写中学习课文语言的美,并锻炼用优美的语言表达自己的思想。如学习《山中访友》一课,让学生做仿句练习,“捧起一块石头,轻轻敲击,我听见……,我听见……。”“忽然下起雷阵雨,像……,像……。”学习《纸船》后让学生也写一首诗表达母爱,并将学生作品展示在走廊上。学生的想象力丰富,个性飞扬,作品精彩。

三、构建自主课堂,践行宏观的大语文观念。

1、立足课堂,培养学生自主性。

课堂是教师进行语文有效教学的主要阵地,课堂教学的成功与否关系着整个语文教学的成败。语文课程标准认为:阅读是学生个性化的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应该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如果说课堂是孩子们汲取知识的海洋,那它应该是水波浩淼、气象万千的。鉴于此,我在如何让学生自主学习,切实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上进行了一番探索。在课堂上,我努力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指导学生做好预习和自学,倡导自主预习、探究质疑、合作交流、共同积累的方式,尽量做到学生是学习的“主人”。创设民主氛围,给学生充分的自由,培养学生敢于说话、争辩的课堂气氛,从而激发学生多角度的创新思维。我还经常利用学生有分歧的问题让他们开展辩论会,如让学生辩论过“长大好还是不好”、“你愿意做一株树还是一个人”、“大同社会会实现吗”、“学生上网是利还是弊”等等。课堂是师生生命的一段独特经历,教师要重视挖掘教材内涵和拓展外延,充分发挥文本的多样性和开放性,并且注重师生互动交流过程,培养学生的自主性、创造性。

2、不拘泥于教材,注重与其他学科的融合。

语文不仅仅是语文,它蕴含着天文、地理、历史、科学、美学,甚至流淌着音乐。教师使用教材时完全可以打破学科间的隔阂,在相互交叉、渗透、整合中开阔学生的视野,产生更多的感受。例如在学习《音乐巨人贝多芬》一课时,我让学生听完贝多芬的《命运》交响曲后再读课文,来感受贝多芬的生活遭际、个性气质和特有的精神世界,面对生活的窘迫和苦难的压力,他对不幸遭遇不妥协不屈服的抗争意志,在悲怆激昂的音乐中得到了很好地体现,在阅读中极大地丰富了学生的阅读感受和内心体验。音乐元素的引进,有力的提高了课堂教学的效果。

3、超越课堂,向社会及课外要能力。

教师要立足于课堂和书本的教学内容,放眼广阔的社会生活,着眼于整体的语文素养的培养。在语文课中引导学生将社会生活和课外阅读材料融入进来,不仅使学生意识到生活处处有语文,而且不同对象的不同体验会引起学生思维的碰撞,激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所以我们要充分利用一切可利用的班内外,校内外活动,将语文课堂向课外延伸,培养学生的听说读写及观察、想象、分析能力。比如,我在每节课前都会搞一个三分钟小活动,让学生讲成语故事、读美文、讲新闻谈感受、读自己写的文章、小演讲等等,还有抓住学生班内新闻、家里的故事和校内活动等让学生交流、写作。同时我还与几位语文老师在校内成立了“新星”文学社,我们以“让生命因文学更精彩”为宗旨,引导学生将文学融入生活,让文学的灵动提升生命的质量。

总之,语文教师要时刻记住我们语文教育的最终目的是培养具有语文素养的人才,从而把语文课堂作为有效教学的前沿阵地,在语文课堂教学中多想办法,多做各种有效教学尝试,那么,语文将是最快乐的教育,语文课堂将是最个性、自主的天堂。

第三篇:学校课堂教学改革经验交流材料

深化课堂教学改革

提高教学质量

新课程的实施意味着我们传统的课堂教学必须面临一场艰难的变革和阵痛,而要从根本上改变传统的课堂教学模式,最关键的是我们的思想要变革,我们的理念要更新!课堂教学改革应该遵循三个宗旨:一是打破传统教学束缚学生思维发展的旧模式;二是遵循

以人为本的观念,给学生发展提供最大的空间;三是能根据教材提供的基本知识内容,把培养学生的创新素养和实践操作能力作为教学的重点。对于传统教学来说,改革就是探究前人没有走过的路;对于教师来说,改革就是探究从来没有用过的新方法,去获得从来没有过的理想教学效果。

为了深化课堂教学改革,获得良好的课堂教学效果,我校主要做了以下几项工作:

首先,抓好备课组工作,深化课堂改革理念,充分做好课堂教学改革的宣传和学习工作。

()我校下发了新的课程标准,做到各备课组人手一册,要求每位老师都要仔细研读,深入学习,真正掌握新课程标准对各学科提出的具体要求,写出有自己独特见解的体会文章在备课组活动时进行交流;在课堂教学中,杜绝凭经验教学现象,即使是工作多年的教师,也必须严格遵照新的课程标准要求分解教学重点和难点,组织教学,变“经验型”教师为“研究性”教师。

()大部分学科教学重点、难点内容和教学测试内容都在教案中具体得到体现,已经做到了真正意义上的教学案一体化;各学科选派骨干教师轮流外出培训和听课,把专家学者的经验带回学校,在教研组、备课组活动时时开设公开课、示范课,与全组教师研讨学习;加强各备课组与我省名校的交流,本学期,我校组织不少备课组我校赴我省一些省级、国家级示范高中听课、评课,深刻地了解了兄弟学校的课堂教学改革发展进程、思路与实践情况。

()根据我校实际情况对教研活动时间和备课组活动时间进行了对调,重点抓好备课组活动的质量:每周花节课时间定时间、定地点、定主讲人、定蹲点行政,深化备课组活动,即各备课组每周固定时间在各会议室开展备课组活动,各组提前确定主备课人,在备课活动时进行汇报和交流,同时,行政领导蹲点各备课组,听取备课组活动情况,提出具体改进意见。同时,各备课组还确立了名课堂教学改革实验人员,不定期向全校开设公开课,吸引全校教师参与听课和评课,写好评课稿。优化过程管理,进行教研组专项调研

学校为加强备课组的建设,在采用等级备课组考核评估的基础上,加强了过程性管理。每学期在期中考试后都要利用一周的时间备课组进行专项调研,对备课组如何围绕加快课堂教学改革,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展开的活动进行过程性调研。调研后召开备课组长会议,把各备课组取得的经验和存在的不足,各备课组活动的特色等调研情况进行通报,使各个备课组在以后的活动中能借鉴其他备课组的经验,克服存在的不足,提高备课活动的实效性和针对性。通过调研,各备课组能对前阶段的工作进行总结和反思,找出差距,从而明确后阶段努力的方向。

其次,我校根据课堂教学实际情况和新课程标准要求,明确把“三主一目的”作为一堂好课的课堂教学评价机制,即: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以质疑为主轴、以效果为目的。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是新课程的核心理念,也是全面提高教学质量的需要,它是教学的出发点和归宿。因此,学生的学生的学习习惯、学习方式、学习表现是我校课堂教学评价的核心内容:看学生在学习时间、内容、方式等方面是否拥有较大的自主性,是否有自我评价学习的机会,是否有一定的自学能力等;教师能否根据不同学生的个性、特长,组织开展合作学习,学生参与合作学习的热情、情感体念如何,是否形成互相协作、互相帮助、取长补短、共同提高的风尚;学生是否通过探究问题获取知识、学习有关技能和科学的研究方法、领悟科学的思想和精神;探究问题的热情和兴趣如何;是否会质疑,质疑的质量如何。

()课堂教学中,学生的主体地位主要是通过学生的参与程度来体现的。我校开展听课和评课时,注意观察参与课堂的学生是否是大多数,提问是否涉及到学生的各个层面;学生是否参与到课堂教学的各个环节,时间上是否有保证;看学生在参与教学中所解决的问题是否是深层次的问题,是否以一种积极主动的能够主动质疑的姿态参与。

()我们看教师,主要是看教师教师在教学设计时,对教材、课程标准及学情是否研究透彻,课前准备是否充分,在教学中是否体现新课程理念,体现启发式及讨论式的教学方法,体现面向全体学生、促进学生发展的教学过程,注重学生学习习惯的养成和创新能力的培养。

我们要求每一位教师都要根据学科的课程体系正确理解教材所表达的意图,并结合所教学生的特点将教材内容转化为教学内容;教学内容要有具有挑战性,能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教学内容体现科学性、人文性

和社会性的融合。教师必须根据课程的要求,为学生提供一的一定的学习环境,在尊重每一位学生的同时,注意适时赞赏各类学生,提供较多的时间让学生主动学习,让学生有较多的时间思考、质疑和发问。课堂教学的创新,离不开教师的创造,只要我们的每一位教师都愿意去发挥自己的才智去创造,和学生一起去合作,变“辛苦型”教师为“研究型”教师,我们的课堂就可

以长出灵动的翅膀!

不可忽视的是,我们在关注每一堂课的同时,还时刻注意到一堂课的外延,即一堂课结束结束之后,学生能否在一段时间内保持学习热情、兴趣,提高自信心;从学习中得到快乐,逐渐增强与他人合作交流的愿望,逐步形成各种质疑的习惯和科学价值观,形成融洽的师生关系。

再次,强调教师个人发展,促进教师群体建设,从而加快学校课堂教学改革进程。

()以培养名师带学科组建设,促进课堂教学改革。

目前,我校有市学科带头人、教学能手、教坛新秀人。他们在各自的学科组内形成了一定的学科群体,起了很好的辐射带动效应,他们先进的教学理念、扎实的教学基本功,无形地使同学科的教师受益,促进了整体队伍的提高和课堂教学改革的进程。学校在此基础上对备课组、教研组提出了明确的要求,力争在近期内多推出一批学科带头人、教学能手、教坛新秀等“名师”。使教研组内形成人人争做“名师”的良好局面,整体推动教师素质的提高。

学校要求各备课组的市级教学骨干根据本学科的特点,加强对课堂教学的研究,每学期开设示范课,在课堂教学“民主化、科学化、活动化、素质化”上做文章,提出示范课必须体现课堂教学改革,体现“明、精、活、实”的课堂教学的具体要求。通过名教师的个人展示,备课组的的专题讨论,教师的积极钻研,相互间的听课和评课等手段,使课堂教学改革深入课堂,课堂教学效果也有了一定的提高。

()加强青年教师队伍建设,培养一支锐意改革,不断进取的学校发展后备力量。青年教师在我校师资结构中占了以上,如何让他们迅速成长是关系师资队伍建设和课堂教学改革发展的首要任务,学校推荐有一定课堂教学改革经验的骨干教师作为青年教师的导师,进行师徒结对活动,要求活动有计划、有过程、有考核,原则上年出师,对一些进步快的青年教师可以提前出师,并进行奖励。其次,对青年教师明确任务,学校要求每个青年教师制订三年发展目标,而对青年教师的三年发展目标要经过备课组全体教师的讨论和审核,教研组长负责对目标达成进行定期检查,并向教务处汇报。再次,注意发挥备课集体的作用,集体对青年教师的指导,特别是青年教师的公开课是否实践了课堂教学改革理念多提衷肯的意见,使青年教师不断弥补自身不足,博采众长。最后,大胆推出青年教师参加学校的教学成果展示活动,给他们压担子,促使他们尽快成长为课堂教学改革的排头兵。

为加快课堂教学改革,我校努力在许多方面作了一定的探索和实践,今后,我们将一如既往地进行这方面的研究和思考,以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为出发点,深化课堂教学改革,使我们的课堂充满活力!

第四篇:学校课堂改革经验交流材料

我校以“以人为本,立德树人,用责任和爱心奠基幸福人生”的办学理念为指导,立足学校实际,抓实课堂教学改革。回顾多年来“生本快乐课堂”改革实践,积累了一些经验,下面就向领导、专家做汇报如下:

一、探索实践,构建模式

经过几年的探索、改进,我们构建了“先学后教,以学定教,精讲精练”的“生本快乐课堂”教学模式,简言之就是“双问一试一导”模式:即学生前置学习,提出问题;课堂交流,梳理有效问题;合作学习,尝试解决问题;顺学而导,释疑答难,练习拓展,讲练结合。这不但改变了老师高高在上的“一言堂”局面,还建立了“活跃”、“争先”、“朋友”式的新型师生关系。在民主、平等、和谐的学习氛围中,学生有了学习的乐趣、兴趣,会思、会问、会说、会“议”、会总结。

二、以生为本,翻转课堂

“生本快乐课堂”,实现了“教”与“学”的翻转,把学习权归还了学生。学生根据教师设计的研究性任务,进行前置学习,自主探究。而后带着有准备的头脑进入课堂、进行学习,实现了学习者原有的认知结构和所学习的有意义材料的有机结合。“生本快乐课堂”还强调学生自主学习、互助学习。自主学习就是要求在老师的导学基础上,由学生自己提出问题,自主探究问题,自主选择学习。尤其是课堂自主交流环节,开门见山,直奔重点、难点。避免了以往课堂中的创设情境、找信息、提问题环节。学生之间答疑解惑、质疑问难,就会自然而然地互动,认知、心智也随之螺旋上升。“自主”和“互助”,真正解放学生,充分保证了学生的主体地位。

三、以点带面,有序推进

课改伊始,我们先以数学学科为突破口,以赵小兵老师为核心的教师团队为实验团队,根据合理科学的课改推进计划,让每位实验教师分别上研讨课、过关课、示范课,并及时总结经验,提出实验过程中的困惑,以“名师讲坛”为平台,请专家诊课,助力课堂改革。随后,我们引导非实验年级、教师跟进,通过学习,听课,尝试在新模式新理念的指导下进行上课。接着我们开展了跨学科听课活动---全校教师听取了赵小兵等几位实验骨干教师的数学示范课;动员培训活动,通过对课堂改革理念和模式的培训学习,全校上下统一了思想,达成了共识,大家有了尝试的冲动,有了探索的激情。随之,我们成立了名师领衔的不同学科课改实验团队,低年级语文,徐杰团队;数学,赵小兵、李慧静团队;英语,宋巧珍团队等。这样在名师的引领下,“一棵树摇动另一棵树,一朵云推动另一朵云”,全校课堂改革在一种浓郁的氛围中,有序的铺开、推进。

四、制度保障,评价引领

为保障课堂改革顺利进行,我校制定了《实验教师职责》《实验教师备课上课制度》《名师团队实验工作条例》等;为避免教师在课堂改革、模式推行过程中少走弯路,我校出台了《“生本快乐课堂”课堂评价量化表》《课堂教学模式实施“十”要点》等;另外,我们还制定了相应的教师考核评价细则,把学生、家长、实验团队教师纳入到评价主体当中,实行多元评价,赋权计分的方法对实验教师进行考核。制度、措施有力的保障了课堂改革的顺利进行,我校课堂改革呈现出了一片欣欣向荣的局面。

五、聚焦课改,编辑《新丛》

《新丛》为我校的特色课改刊物,目前已连续出刊五年,主要栏目包括“热点冷谈”课改前沿“”工作回顾“等栏目,重在聚焦课改,及时发布课改动态、前沿信息,包括学校工作要点、活动总结等,以此为契机,浓厚课改气氛,带动课改的高效推进。其次,为攻克实验当中的难题,我们还把特色活动专题发在上面,供教师们研读学习:如,为解决学生前置性学习的可操作性和兴趣性的问题,我们举行“学生预习单”设计活动,并把优秀预习单的设计意图和样式分期展示。《新丛》为课改搭建了一个研讨、交流、学习的平台,同时也展示了一些优秀教师的成功经验和做法,为纵深推进课改助力。

第五篇:茨榆山小学课堂教学改革经验汇报材料

课堂教学改革经验汇报

茨榆山小学

一、基本情况

茨榆山小学位于蔡峪村,占地面积8732平方米,建筑面积3936平方米。现有在校生418人,教职工28人,10个教学班,服务于茨榆山、土桥岭、双龙寺、西山、鲁丈子、彬树岭、蔡峪村、八拔子、杨台子、上白城子,下白城子等13个村的学生,学校专用教室齐全,其中多媒体教室、计算机教室、卫星接收

室,设备先进,功能完备;教学仪器、音、体、美.器材;图书室等按省定标准配备;实验开出率达到100%;生均图书39册,能够满足教学的需要。2012年下学期开通“班班通”实现真正的现代化教学。

自2001年实施新一轮课程改革以来,全体教师由以前的困惑、迷茫渐渐地意识到课改的重要意义,期间我们也尝试了如:“小语大量读写双轨运行”;“学案导学”;“目标教学”;“情境教学“等教学模式,但只是停留在表层并没有深入的理解与渗透。2012年8月,青龙县教育局在以吕凤楼局长为核心的教学研究人员,在总结现代教育教学理论的基础上,结合“洋思”和“杜郎口”等课改先进校的课改经验,针对本县教育实际提出了“135自主互动课堂教学模式”,举全县之力进行为期三年的课改实验;教育局同时也发动了北师大的“跨越式教学”教学模式。从2012年到2016年这几年是茨榆山小学课堂教学改革真正实施的时间,我们虚心学习,积极参加各级培训,大胆在课堂上进行实践验证,不断地研讨,反思,总结,到现在课改理念已经深入教师和学生的心扉,学校有以前的教师教---学校教育---学生被动接受到现在的学生自主学—自主教育---自我成才的模式转变,课堂上精彩纷呈,学生灵动、课堂精彩、教师阳光。处处展现着课程改革带来的巨大变化。

二、实施课改的策略与做法

(一)明确理念,构建合理的教学模式

新一轮课改把学生当成课程建设的主体,要求以学生为中心建立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模式。课改的实质就是唤起老师的教学热情,唤醒学生的内在潜力,唤醒本我,塑造人格,建构人生发展体系,让学生发展走向健康之路。带着这样的思考,2008年我校推行“135自主互动课堂教学模式”。其内涵为:“1”指课堂教学以问题为主线;“以生为本、先学后教、全员发展,全面发展”的教学理念;“提纲主引,教师主导,学生主体,问题主线,活动主轴,问题导学策略”的教学策略;“3”指学习流程三个阶段:自主巩固阶段、互动探究阶段、巩固延伸阶段。“5”指五个教学环节:自我回顾、个体构建、小组讨论、展示交流、巩固拓展。

这一课堂教学模式是以先学后教为导向,以“导学卡”为载体,以自主、合作、探究为主要学习方式,以改变课堂教学结构为突破口,以优化学生学习过程为重点,变学生被动接收为主动参与,使学生真正成为课堂主人的教学模式。充分达到让学生动起来,课堂活起来,效果好起来的目标。

为保证课改的顺利进行,我们首先转变教师观念,转变教学方法。通过宣传讲解,强化对教师的观念的更新;加大监督、指导的力度,强力推进“135课堂教学模式”。其次,采取学科带头人、骨干教师引领示范的办法,让教师从经验的模糊理解到充分运用。让他们通过与传统的方式比较对课改认可和实施。第三,广泛开展集体备课。同学科要相互研究,对自主课、展示课的设计与方法的选择,集思广益,优化方案。第四,深入开展“一人一课”展示活动。同仁之间相互学习,共同提高。第五,主抓教学领导要经常召开研讨会,教研组也要不断开展研讨活动,研究解决在实施过程中所出现的各种各样的问题。第六,采取领导包学年的措施,整体推进,全面实施。保证了实施过程不走过场,不流形式。第七,领导和包学年的成员经常深入课堂、教研组进行听课和指导,发现问题及时解决。强力推进,动态监控。第八,建立新的课堂评价目标,并把教师课堂表现与量化考核挂钩。第九,学校加大投入力度,解决配套设施不足和不到位的问题,增强服务意识和搞好调研工作;深入到班级与师生沟通交流,解决师生困惑。

与此同时,我们落实与课改模式配套的教学要求。这是课程改革取得实效,能全面提高新课程教学质量的最基本保证。因此,学校在制定了《茨小教学常规管理实施细则》《茨小教师课堂教学评价表》《茨小教学常规量化考核检查汇总表》。出台了教研活动制度、备课管理制度、课堂教学管理制度、辅导作业管理制度、考评评价管理制度。印制了《作业批改记录册》《学困生跟踪辅导记录》。细则的制定,制度的建立,确保了落实教学常规工作的开展。

为了让全体教师了解新课程常规的内容,教学领导以教研组为单位解读常规要求,使教师理解并掌握新常规与旧常规在教学理念上、课堂模式上、教学方法上、教学评价等方面的区别,切实转变了教师观念,树立了新课程理念,从而促进了教师在课改中有效地落实。

(二)严抓过程,确保课改质量 工作中我们本着理论指导实践,实践验证理论的工作理念,严抓课堂教学改革工作。我们的做法是:

1、课改学科全覆盖:学校所开设的三级课程,全部按此模式教学。教学处加大监督、检查的力度,制定三级课程实施方案。同时校长行政力推,做到不是课改课不能进课堂,以此提高教师的重视程度。逼着教师转变观念,转变教学方式。

2、教学设计程序化:针对一些教师不写教案、抄教案的情况,我们改变了教师备课的方式。教师的教学设计和学生的导学卡的编写过程遵循“自主备课,编制初稿——合作研讨、优化方案——自主修订,补充完善——教务审阅,签批印发”的原则,教师的教学设计每周一优教学处检查合格签字后方可使用,确保了教案的可用性和操作性。

我们特别注重学生使用的导学卡的编写。导学提纲是学生自主学习的路线图,为学生高效地自主学习提供了有效途径;是课堂知识结构体系的呈现表;是学生课堂展示的备份材料;是学生课堂学习的随堂记录本;是自我反思小结的文本材料;是以后复习巩固使用的学习材料。因此,导学提纲设计质量的高低决定了学生的学习质量。我们在设计导学卡时,把着眼点和侧重点放在如何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主动性,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内驱力,引导学生获取知识,习得能力,体验到学习的乐趣和成功的快乐。

3、课堂教学全程监控:课堂教学是实施新课程改革的主渠道,是教师新的教学观念转化行动的主要途径,是学生学会学习,成为学习主人的主要阵地。因此,课改的成败,课堂教学是关键。我校的课堂教学主要有三个环节。

第一环节:自主学习。学生以导学提纲为抓手,以问题为主线进行自主学习学。在自学中遇到的问题运用双色笔进行标注,把疑问带到对学、群学中解决。对学指小组内两名同等学习程度学生的合作学习;群学指小组组长组织组员对共性问题及独学、对学中的疑难进行讨论。对学、群学的过程,既是解决独学中存在问题的过程,也是发现新问题、探究新问题,解决新问题的过程。

第二环节:交流展示。就是学生在自主学习到位后,教师按导学提纲上的内容分配任务,各小组依据任务,充分利用三块黑板,多媒体等进行讲、说、演等活动,教师在这个过程中适时追问、点拨、评价。这样在生生互动中、师生互动中巩固知识,生成知识。 第三环节:反馈提高。主要是对前面的课进行反思和总结,看全体同学是否都达到预设的目标,成绩较弱的同学,是否能够学会,知识是否真正理解。反馈主要以习题为主,要利用好“兵教兵”、“兵练兵”、“兵强兵”战略,促进全体学生的发展。

自主、展示、反馈三大模块贯穿一起,就构成了我校自主学习模式的主体。但各模块占用时间,可根据学生的学习进展情况而定,不一定非得是一节课、也可能是两节课、十几分钟或几分钟,甚至可以把三个模块集中在一节课上,不过这三个模块是一个有机体,这些环节是必不可少的,教师在具体教学中灵活把握。

为使每位教师都能按此模式授课。首先,学校充分发挥领导、骨干的带头作用。教学主任、学科骨干率先讲研讨课。全体教师评议。然后,再做课研讨。经过“实践——反思——实践”使课改模式深入人心。其次,教学领导深入课堂听评课,强化监督、指导、评价。评价依据《新课程教师课堂教学评价表》。一是看教师是否依据导学提纲按照“自主、展示、反馈”三个环节引领学生学习。是否体现“135”的课堂教学结构;是否充分发挥学生的自主、合作、探究学习;二是看教师的教学理念,是不是体现课堂充满活力,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实现师生、生生交往互动,平等对话,使课堂成为师生的“学习共同体”;三是课堂教学方法上是不是面向全体,因材施教,尊重学生的个性,真正落实“关注关爱每名学生,为学生终身发展奠基;尊重所有学生,为学生健康成长服务”的办学理念;四是看课堂教学评价,是不是遵循 “立足过程,促进发展”的原则,对积极参与教学,交往互动,自主合作探究的学生给予及时地、具体地、适度地、个性地评价,以激励表扬为主,给学生以人文的关爱等。另外在学生的学习方面观察四种状态:参与状态、交往状态、思维状态、情绪状态等。对授课不符合要求的教师,采取跟踪听课,跟踪辅导的方式促提高。

4、抓好辅导与作业跟踪:分析学生差异,针对个别情况采用不同的辅导方法。学习有余力的学生把辅导重点放在知识的扩展和独立思维的培养上。发展他们的特长,鼓励和支持他们拔尖,让他们的专长和爱好得到充分的发展。对问题学生,发现闪光点,放大、激励表扬,激发他们的信心,并逐步引导他们全面提高。

优化学生作业:作业布置要求有梯度,要进行精选,学校要求老师根据学情分层次布置作业。使学困生“消化了”中等生“吃得饱”优等生“吃得好”。 教师作业批改要认真,要求做到两个及时;及时批阅,及时反馈。同时开展作业交流,学校每月对常规作业检查一次,纳入期末教师量化考核,以提高作业质量,促进学生学习能力的提高。

5、常规监测科学评价: 考试评价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教育理念为出发点,为了检验和促进学生的学和教师的教,规范教学行为,改变教学方式,有效促进学生发展。

在考试上,为了减轻学生的学业负担,我们根据学生的学习心理和学习规律,采用了“月考”的形式,严密组织考试。命题紧扣单元知识的重、难点,合理编排,难度适宜,体现实践性、发展性和综合性,真正考察学生的知识水平和能力水平。进行流水阅卷、包学年领导及教师进行试卷评析、教学处进行质量分析与评价,从而全面掌控、剖析教师的教学过程和学生的学习过程,有效地促进了师生对阶段学习、教学的反思,促使师生及时地调整学习策略和教学策略,有效地促进教学质量全面提高。

在评价上,为了科学地评价教学的效果,我们对教学成绩进行三个维度的分析。例如我们的效果评价采用了以“平均分”、 “及格率”“优秀率”,从三个维度进行分析,每一个教师,每一个班级的学习效果,以找出教师在优生培养、补差提高、中等学生上升与下降等情况,教师可以根据教学效果分析表,找出自己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为下一段的教学提供指向和经验,促进教师的教学反思,学生用考试成绩监控表,找出自己在学习上存在的知识漏洞用错典题记录本的方式积累,反思自己学习方法、学习意识上存在的问题,从而激发学生勤奋学习的动力。

6、规范教学常规检查:教学处依据《茨小教学常规量化考核检查表》检查任课教师的教学情况,做好统计,纳入学期末的教师量化考核之中。规范、严格的检查大大调动了教师工作的积极性。

(三)强化师资,提供课改保障

课程改革的成败关键在教师。教师只有树立起与之相适应的新课程理念,切实转变教育教学行为,进一步提高自身业务水平,课程改革这一宏伟工程才能得以顺利实施。为此,在教师专业化成长方面,学校多措并举。建立健全教师研修培训制度,认证落实三级教研,以开展教师岗位大练兵活动为平台,促进教师自我提高,每学年对每位任课教师都进行一轮教师课堂教学达标验收;以教研联席为契机,促进教师借鉴提高;以建设学习型团队为核心,促进教师抱团提高。学校构建网络教研,用以发挥理论引导、典型示范、强化训练的作用,有效提高了培训质量。采用“一研二摩(模)三练”的培训方式。即,注重校本教研,强化课堂教学的观摩和名优教师教学的模仿,强化平日课堂教学的锻炼、上级教学比赛的历练和系列教研活动的拉练。以此提高教师的岗位能力和素质。

(四),立足校本教研,以科研课题为引领,解读可改难题

学校注重本校的教研活动,把教学中的热点、难点作为教研组的校本小课题,在教学实践中反复验证,实践探索,为课堂教学改革扫清障碍。教师在教研活动专业素养得以提升,从集体备课---课例观摩—主题研讨—反思交流—总结提高。

坚持以课题为引领,几年来我们围绕高效课堂建设,选择贴切的切入点进行课题立项,深入研究,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为顺利推进课堂教学改革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我校被立为“课堂改革基地校”。

(五)实施课改,提升教学智慧

在深化课堂教学改革的过程中,我们总结出了创新课堂教学的三个基本思想:

第一个“基本”:小组合作是有效课堂的基本表现形式。有效课堂是分组的。小组是实现“兵教兵”、“兵练兵”、“兵强兵”的有效手段。小组是培养合作意识、合作能力、合作习惯的场所。我们本着“组间同质,组内异质”的基本原则对全班学生进行学习小组划分。主张“同质交流,层级请教” 。“组间同质”为在全班各小组间展开公平公开竞争创造了条件。而“组内异质” 又为互助合作奠定了基础。“同质交流”是指在组内实行同层次学生结对,便于开展“对学”。这一方面是为了更好地实现分层学习、整体推进、同步提高的高效学习效果,另一方面是为了方便组内学生合作交流及学习活动的组织安排。需要说明的是这种分层次不是给学生贴上优、良、中、差的“标签”,而是更有利于分层教学,分层学习,分层训练,培优辅弱,整体推进。

第二个“基本”:“学中心”是有效教学的基本原则。“学中心”的对立面是“教中心”。它是中国传统课堂的基本模式,在中国延续了几千年。它的产生是受教育体制影响的结果。他的危害是桎梏了学生思维的发展,泯灭了知识的建构过程,抑制了创新能力的生成。在“学中心”与“教中心”新旧理念的搏杀中,“学中心“占了上风,回归了本位。真正的教育找到了生长点,学生的个性发展有了保障。

第三个“基本”:全员参与是有效课堂的基本要求。课堂教学过程的实践性告诉我们,学生是实践的主体。教学中我们面对的学生,是每个班级所有的学生。所有学生的全面发展是教学的真正价值追求。在体现主体性的过程中,实现了学生做人的尊严,找到了人生的自信,找回了为学的乐趣。这样的课堂才会有生机、有活力、才有爱。

“三基本”思想构建了有效课堂的基本框架。

在深化课堂教学改革的过程中,我们实施课堂教学改革做到了“三个优化”: 第一个“化”:多媒体使用的常态化。我们坚持多媒体的使用常态化、精细化、科学化。在使用中我们发现:多媒体给学生带来了知识,开拓视野的同时,也激发了学生们的兴趣、求知欲,真是美不胜收。教师在利用多媒体形成了自己的导学提纲集,课件资源包。

第二个“化”:教学情境创设经常化。置于“境之中升出情来”,这恐怕是情境教学法的要义吧。这里说的情境有两种,一是自然界中的真实情境,一是教师为学生创设的情境,利用情境的目的是为了增加学生感知,全力使用各种感官,感知越厚,认识越多,思考越多越深。在此过程中对知识进行主观理解和意义建构。这种知识是主动获取的,是深刻的也是有价值的,更是有效的。在课堂中力主教师设计好的教学情境,并把它当成自己的一项教学技能,坚持经常。

第三个“化”:教学内容的层次化。一个班的学生个性是有差异的,这是客观事实。家庭的差异,先天禀赋的不同,经验积累的不同质不同量,身心、爱好、兴奋点、志趣真的是千差万别的。在有诸多差异的背景上进行教学,不考虑差别不分出层次,很难满足学生的各种需要,有效教学很难奏效。首先把教学的目标分为A、B、C三类。对不同的学生要求不同,分层逐步达到要求。教学内容也要有梯度要求。教学方法手段也有不同,以适合学生为宜。展示的内容因学生的不同而各异。在这样的课堂上学生都有所得,人人有事做,学生是快乐的。我校的作业布置也分层次,分层次教学更能体现因材施教。分层次排斥歧视,相反恰恰是尊重。分层次教学贯穿教育教学活动的始终,将成为课堂教学的一道亮丽的风景线。

三、课堂教学改革带来的变化

课改打造了一支务实求真、业务精湛的教师队伍。2013和2014年青龙全县小六检测学校排名进入前三,受到教育局的嘉奖,被评为教学实绩突出单位。先后有常虹、刘亚静、王秋伶、曹文保、高红静、张磊等教师参加了教育局组织的课改学科带头人做的示范课。有王秋伶、高红静、刘辉,冯艳丽等教师在教师素能打赛中获得前三名的好成绩。从2008年到至今先后有8个市县级科研课题通过验收。

课改培育了一批思想灵动、品学端正的上进学生。我校现在班级的孩子们全部能阳光自信的走向讲台,展示他们学习中的成功,他们由原来的“讨厌上课,盼望下课”到现在的“渴望上课,害怕下课。”学生学的轻松,学的快乐,有可持续发展的后劲。

课改创设了一个精彩奉呈、激情四射的魅力课堂。现在的课堂上我们给了孩子更多展示机会,现在孩子都争先恐后的表演,他们不但表演的很流畅,带有表情和动作很丰富很到位,而且还能改编创新,在展示和讲解过程中,学生得到了重视,自信心增强了,学生的个性得到张扬,自身价值得到肯定,从而迸发出创造力。在每节课上我们都能看到学生脸上的自信和微笑,作为学生,他们体验到了成功的快乐,作为教师我们感到了前所未有的一种职业幸福感。

课改融洽了一种和谐民主、互敬互爱的师生关系。课改前,我们的课堂是凌驾于学生之上由教师一言堂,课堂气氛非常沉闷,教师在一边完成教学任务、一边组织课堂纪律的双重压力下完成每一节课,每节课下来我们都身心疲惫,但现在课改使我们教师带着自己的文化积淀逐步开放课堂,缩短了师生的距离,在轻松民主的课堂气氛中,学生往往把教师的亲切当成是一种鼓舞,宽松、愉快的学习氛围,学科知识与人文素养的融合有助于构建和谐高效课堂。这样的课堂是真情与灵动的课堂。

同时,课改也营造了一种务本求实,跨越发展的校园文化,打造了一个与时俱进,争先创优的农村学校。

“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 ”。教育教学的改革不允许有牺牲品,只能成功,不能失败。纵使我校的课改工作有了一些欣喜,但我们仍感到任务之艰巨,责任之重大,使命之光荣。今后的课改之路我们百折不挠、永不退缩的一个信念就是:一切为了学生着想,为每一个学生谋出路、谋未来、谋幸福。我们会在教育局的领导下,在业务部门的指导下,努力拼搏,超越自我,负重前行,朝着心中的理想目标迈进!

本文来自 99学术网(www.99xueshu.com),转载请保留网址和出处

上一篇:考研复试面试常见问题下一篇:科学发展观与城市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