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last种类及使用方法

2023-06-28

第一篇:blast种类及使用方法

论证种类及方法

论证方法及其作用:

(1)事实论证:用典型事实做论据证明论点的方法。作用——更有说服力。有力论证论点。

(2)道理论证:又叫引证,使用理论论据(名人名言)证明论点的方法。作用——更具权威性,更有说服力,有力论证论点。

(3)比喻论证::就是用人们熟悉的事物作比喻来证明论点的方法,以事喻理。作用——使论证浅显易懂,形象生动,易被接受。比如《爱莲说》中作者把自己的优秀品质赋予给了莲,这就是比喻论证。

(4)对比论证:用正反两方面的论点或论据作对比,在对比中证明论点。作用——从正反两方面进行论述,使文章更全面、更严密,是非曲直更加分明。运用这种方法是正反事例对用,在正反转换中常常出现“反之”,“否则”等词语,以示正反之间的变化。

对议论文开头写法的考察。(开门见山,点明中心论点;由故事引出,自然引出中心论点;由现象、问题在分析中引出中心论点;名言引出中心论点)

常见论证方法使用及作用

①举例论证

列举确凿、充分,有代表性的事例证明论点。

②道理论证 古今中外名人的名言警句以及人们公认的定理公式等来证明论点。

③对比论证 拿正反两方面的论点或论据作对比,在对比中证明论点。

④比喻论证 用人们熟知的事物作比喻来证明论点。此外,在驳论中,往往还采用“以子之矛,攻子之盾”的批驳方法和“归谬法”。在多数议论文中往往是综合运用的。

⑤归纳论证 也就叫“事实论证”。它是用列举具体事例来论证一般结论的方法。

⑥演绎论证 也叫“理论论证”,它是根据一般原理或结论来论证个别事例的方法,即用普遍性的论据来证明特殊性的论点。

⑦类比论证 是从已知的事物中推出同类事例子方法,即从一般到特殊的论证方法。

⑧因果论证 它通过分析事理,揭示论点和论据之间的因果关系来证明论点。 因果论证可以用因证果,或以果证因,还可以因果互证。

举例论证 运用具体事例,真实可信,增强文章说服力。

道理论证 引用名言,具有权威性,论证有力。

对比论证 正确错误分明,是非曲直明确,给人印象深刻。

比喻论证 道理讲得通俗易懂,语言生动形象,容易被人接受。引用论证 可以增强文章说服力或文采,使论证更有力或更有吸引力。 本文来源于369资源 http://

文章的结构,是文章部分与部分、部分与整体之间的内在联系和外部形式的统一

文章都是由中心意思、材料、结构三个要素组成的。中心意思是文章的“灵魂”,要明确无误;材料是“血肉”,要丰富,并能集中地反映中心;结构则是文章的“骨架”,是谋篇布局的手段,是运用材料反映中心思想的方法。

常见的文章结构方式有四种。

1、并列式:文章各部分的内容没有主次轻重之分。例如培根的《轮读书》,三个部分分别谈到了读书的目的、读书的方法、读书的好处,就是采用并列的结构。

2、总分式;先总述,再分说。这种关系还可以演变为“分—总”或“总—分—总”的结构方式。例如《应有格物致知的精神》一文采用的就是“总—分—总”的结构:先总说“格物”“致知”就是指现代学术的基础,即实地的探察,也就是现在所谓的实验。然后先儒家对“格物”“致知”意义的曲解和对“格物”“致知”精神的埋没;再阐

述科学发展为什么需要“格物”“致知”的精神。最后从正反两个方面总结“格物”“致知”精神的重要性。

3、对照式:文中两部分内容或进行对比,或用这部分内容烘托另一部分内容。例如鲁迅先生的《中国人失掉自信力了吗》一文,前一部分反面批驳了敌论中的论据不能证明论点,即中国人失掉的是“他信力”,发展的是“自欺力”,而不是“自信力”直接批驳了敌论;后一部分从正面列举事实,提出正确的论点,我们中国人没有失掉自信力,间接地批驳了敌论。

4、递进式:文章几部分内容逐层深入。例如《不求甚解》一文,先从“不求甚解”一词的来历谈起,分析了陶渊明的读书方法,首先要“好读书”,二是主张读书要会意。再从正反两个方面举例说明,读书应当重在读懂书本的精神实质,而不是寻章摘句。最后进一步从正反两个方面论证了读书“不求甚解”的重要性。

中心论点就是高度概括全文的j简单明了的一句话。

下文全部都是围绕这一句话而展开的论证和论据来证明作者的观点 。

用于议论文中,相当于记叙文中的中心句。表达整个文章的思路。

怎么找中心论点?

在议论文章中,论点有中心论点和分论点之分。

中心论点,是作者对所论述的问题的最基本看法。是作者在文章中所提出的最主要的思想观点,是全部分论点的高度概括和集中。

分论点是从属于中心论点并为阐述中心论点服务的若干思想观点。各分论点也需要加以论证。凡经证明而立得住的分论点,也就成为论证中心的有力论据。

论据,是用来证实论点的根据,在逻辑学上,它是用来确定论题的真实性的那些判断。在证明中,它担负着回答“为什么”的任务。 议论文结构

1、基本结构

1.基本结构是提出问题(引论)、分析问题(本论)和解决问题(结论)。

2、分类

2.可分两大类

a.纵式:逐层深入的论述结构

例1.“层层深入”式,先提出论点后,先从消极方面论证,然后进一步从积极方面论述.

例2.“起承转合”式:开头破题,引出论述问题;接着承接开头,阐述所论述的问题;“转”是双各个角度证明论点;最后归结,就是“合”。

b.横式:并列展开的论述结构

例如:

有“总论——分论——总论”式,先提出论点,而后从几个方面阐述,最后总结归纳;

有“总论——分论”式,先提出论点,然后从几个方面论证。

有“分论——总论”式,对所要论述的总是分几个方面剖析,然后综合归纳出结论。

总之,分析议论文的结构,先要弄明白中段落层次间的内在联系,还要注意文章中起着承上启下作用的过渡段,过渡句以及过渡词语。

一、从确定中心论点中理清思路

确定中心论点的思路主要体现在动笔之前的构思和观点的确立。

首先是动笔之前的构思。鲁迅先生写文章,即使是写一篇几百字的短文,也不是马上摊开纸就动笔。他总要先“打腹稿”,这就是构思过程。

动笔写文章之前,怎样进行构思呢?

构思的方法,是一个“消化”材料的过程。文章的构思首先是吃透题材内容,而题材内容又来自于生活素材。因此,构思首先是理解生活,没有活生生的材料,就无从构思。在文章构思过程中,随着对生活理解的深入,文章主题思想会逐步明确。然后根据主题的需要,对材料加以整理、选择,分出主次、真伪,进而深化主题。

二、从文章的整体布局中构建思路

结构布局往往可以反映一篇文章的思路如何,写作议论文应教会学生运用结构模式去强化其写作思路。议论文的总体结构思路是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

而常见的议论文结构模式有:层进式、总分式、并列式、对照式、综合式等。

层进式(纵式结构),就是先提出问题,然后纵向思维、逐层深入论证,分析问题,解决问题。

并列式和总分式(分说部分),即先提出论点,然后横向思维,并列地从几个方面论证。掌握这种模式的关键是从并列的几个方面多角度地观察、分析、认识事物。可按事物的性质并列,也可按事物的特点并列,也可按“首先”、“其次”、“再次”等排列。

对照式结构(对比式),即先提出观点,然后反向思维,正反对比论证掌握这种结构的关键在于从对比中阐明主张,让事物在比较鉴别中得到论证。

综合式结构,即综合运用几个结构模式,而不是使各种结构模式截然分开。一般来说,命题作文的写作思路是提出论点、阐明道理、举证例子、正反论证、作者建议、结论归纳。材料作文的写作思路是根据问题提出论点、就事论事初证论点、联想发挥深化论点、驳斥谬论强化论点、辩证分析圆融论点、提出建议落实论点、展望未来美化论点、发出号召升华论点。

三、从段落行文中落实思路

在确定了全文的中心论点,设计好了全文的结构思路(好比是盖房子设计好了图纸,形成了主体框架结构)之后,下一歩就要在整体设计的指导下分解任务,一段一段地写,一个句群一个句群地写,表达好完整的段落意思,否则整篇文章就很难写好。在教学实践中,我们发现有些学生作文常常出现文章脱节,衔接不紧的现象,这就是段落行文思路混乱的一种

表现。因此,把握段落行文的语脉流向,使文意贯通,逻辑性强,是中学生议论文写作思路的重要一环。

首先是段内层次的安排。写文章时,随着确定好的思路,不是一句一句盲目地写下去,它有一个先后秩序问题。这一句为什么要先写,那一句为什么要后写,这一层为什么要放在前面表达,而那一层为什么又必须放在后面表达,这并不是随意安排,而是有合理的顺序的。在教学实践中我们发现:有的同学只重视全文结构的安排,却忽视了每一段段内层次的安排,信手而写,以致语意不连贯,表达不清楚。对这一类同学,我们特别强调了写作时一定要围绕全文的中心和段意来安排好段内的层次和句群的层次,做到合乎事理,合乎习惯,恰当得体。段内的层次,包括句子与句子、句子与句群、句群与句群的顺序安排。议论文段内层次关系,有并列、承接、转折、因果和总分等关系。在教学实践中我们结合讲读课文选出典型例子,并选用学生优秀作文的句群、语段,引导学生加以分析、揣摸句与句之间的逻辑关系和组合顺序。在此基础上进行一些单项练习,包括句群、语段的仿写训练,从而培养学生行文思路畅通,达到文从字顺的效果。

其次是注重语言感受能力的培养。语言感受能力差,思路就很难流畅。我们采用朗读、默读等方法来加强语感培养,特别强调课文中规定背诵的段落,一定要熟读成诵;同时鼓励学生精读一些课外的奇文美文,积累丰富的语言材料,感受他人成功的写作思路。在此基础上再进行语言训练,通过口头复述、口头作文、书面作文相结合的方法来进行练习,以达到学生在表述过程中清晰、准确、系统、生动的目的。

以上,我们从构思开始,进而在确立论点、安排结构、段落行文等角度对议论文的写作思路进行了浅层剖析。其实,议论文写作思路是一项巨大的系统工程,既需要有获取信息(材料)的能力,又要有控制行文的工夫;既需要宏观的构建能力,更需要微观的精雕细琢工夫。这就要求我们把握从整体到局部、从宏观到微观这个运动轨迹,同时引导学生深入社会实践,提高辩证思维和创造思维的能力,从而打开学生思路的闸门,激活学生的写作思路的灵感。这样,学生就会不断创作出思路清晰、富有创新个性的议论文来。

第二篇:分析地面砖种类及选购方法

许多消费者会错误认为墙地砖同属瓷砖,可混着用,事实上,地面砖与墙面砖由于功能上的区别,切忌混用。现安华瓷砖为大家重点介绍地面砖信息:地面砖是专门铺贴于地面的装饰材料,用黏土烧制而成。质坚、容重小,耐压耐磨,能防潮,规格多种。部分地面砖表面会经上釉处理,具有装饰作用。

种类:

地面砖可以分为抛光砖、釉面砖、亚光砖、玻化砖、防滑砖、印花砖、特种防酸地砖等。

如何选购:

由于地面砖材质坚实,且具有易于清理,耐磨耐热,不渗水等优点,所以称为许多消费者的首选。在选择地面砖方面,主要应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考虑:

一、防滑

地板砖的品种有通体砖、釉面砖、通体抛光砖瓦、渗花砖、渗花抛光砖等,此类地板砖并非都具备防滑功能,特别是家中有老人和孩子的,在购买时一定要做一下防滑测试,以免铺贴后方发现问题,就追悔莫及了。

二、质量

在挑选瓷砖时应尤其注重其质量问题,挑砖时,可以通过轻轻敲击来看其烧结强度,声音清脆而不混浊的,说明其烧成温度高,质量好。另外,还应注意表面是否有小麻点:可用硬物在釉面刻划,若无痕迹留下,说明水晶面的质量很高,而质量高的水晶面防滑程度是好于普通通体砖的。

三、根据爱好及家具品味

需要搭配家居整体的风格,居室的功能要求以及实地布局来选择,可从地板砖的规格、色调 、质地等方面进行选择,。

第三篇:化学危险品种类及处理方法

【摘要】化学危险品很多由于具有各种特殊的理化特性在各种生产活动中都广泛使用,它们发挥着重要的甚至是不可替代的作用。但是其中有很多都是属于有毒有害的物品,一旦引起了事故,会带来十分严重的后果。在化学危险品的生产,储藏,运输和使用的过程中,应该知道它的伤害和预防措施。

【关键词】化学危险品

预防

易燃易爆

一、 化学危险物品的定义及分类

具有易燃、易爆、腐蚀、毒害、放射性等危险性质,并在一定的条件下能引起燃烧、爆炸和导致人体中毒、灼伤、死亡等事故的化学物品及放射性物品,统称为化学危险物品。

化学危险物品分为爆炸品、氧化剂(含有机过氧化剂) 、压缩气体和液化气体、易燃液(固) 体、自燃和遇湿易燃物品、毒害品、腐蚀品、放射性物品等八类。根据它们引发事故性质的区别,这些物品又概括为四大类型。

1. 易燃易爆品

这类物品在一定的条件下,极易引起十分严重的燃烧爆炸(爆炸燃烧) 的事故,并造成重大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后果,其中包括:

(1) 爆炸物品。凡是受到摩擦、撞击、震动、高热或其他因素的激发,能产生激烈的化学变化,瞬间放出大量的热和气体,同时伴有光、声等效应的物品,统称为爆炸物品。

(2) 氧化剂。氧化剂化学性质比较活泼且具有强烈氧化性能,遇酸、碱、潮湿、高热或与还原剂、易燃物品等接触,或经摩擦撞击均能迅速分解,放出氧原子和大量的热,故有燃烧爆炸的危险。氧化剂按其危险程度和化学组成共分四级:1.一级无机氧化剂。2.一级有机氧化剂。3.二级无机氧化剂。4.二级有机氧化剂。

(3) 压缩气体和液化气体。它们具有易燃、易爆、助燃、剧毒等性质,在受热、撞击等作用下,易引起爆炸、燃烧或中毒事故。根据压缩气体和液化气体的性质可分为剧毒气体,易燃气体,助燃气体和不燃气体。

(4) 自燃物品。不需要外界火源的作用,本身与空气氧化或受外界温度影响,发热并积热不散,达到自燃点而引起自燃的物品。自燃物品分为一级自燃物品(化学性质比较活泼,在空气中易氧化或分解,从而产生热量达到自燃点)与二级自燃物品(大都是含油类的物质,它们的化学性质虽然比较稳定,但在空气中能氧化发热,引起自燃)。

(5) 遇水燃烧物品。煤或高硫化矿石等凡是能与水发生剧烈反应,放出可燃性气体,同时放出大量热量,使可燃气体温度猛升到自燃点,从而引起燃烧、爆炸的物质,称为遇水燃烧物品。根据其遇水反应速度的快慢及激烈程度分为一级遇水燃烧物品(活泼金属及其合金,金属氧化物)与二级遇水燃烧物品,如锌粉,氢化铝。

(6) 易燃液体:指在常温下易燃的液体物质。闪点在45℃以下的都属于易燃液体。一般以闪点的高低分为一级易燃液体(闪点在28℃下)与二级易燃液体(在28℃到45℃之间)。

(7) 易燃固体:凡是燃点较低,在遇火、受热、撞击、摩擦或与某些物品(如氧化剂) 接触后,会引起强烈燃烧的固体物质称为易燃固体。

2. 毒害品 凡小量进入人、畜体内,能与机体组织发生作用,破坏正常生理机能,引起机体暂时的或永久的病理状态甚至死亡的物质都属毒害品。毒害品按毒性大小可分剧毒品和有毒品。按化学成分可分为无机毒品和有机毒品两种。

3. 腐蚀物品

凡是对人体、动植物体、纤维制品及金属等造成强烈腐蚀的物品,称为腐蚀物品。 按腐蚀性的强弱和化学组成可分成一级无机酸性腐蚀物品,一级有机酸性腐蚀物品,二级无机酸性腐蚀物品,二级有机酸性腐蚀物品,无机碱性腐蚀物品,有机碱性腐蚀物品,无机其他腐蚀物品和有机其他腐蚀物品。

4. 放射性物品

凡能自发地、不断地放出人们感觉器官不能察觉到的射线的物品,称为放射性物品。

二、预防化学危险品的措施

1. 化学危险物品储运安全措施

(l) 这类物品中的爆炸物品、自燃物品、放射性物品,必须分别存放在专门的仓库。 (2) 储存爆炸性物品的仓库不允许设在城镇市区和居民聚居的地方,并与周围建筑、交通要道、输电线路保持一定的距离。仓库储存量不得超过规定。

(3) 爆炸物品堆放不应过高过密,以便通风、装卸和检查。 (4) 储运易燃液体的仓库应远离明火,具有良好的通风条件。

(5) 毒害性物品应储存在通风、干燥的仓库中,不得与酸类食品同存一库。库房应有特殊标记,管理制度要严格。库内应有中毒急救、清洗、中和、消毒的药品和设施。

(6) 腐蚀品性质各异,储存要求也不同,如冰醋酸受冻会结冰,库房内要有采暖措施;碱性腐蚀物品大多数易吸水,因此要防潮;化工厂常用的硫酸、盐酸、硝酸宜储存在单层建筑物内,地面要耐酸,库内要有良好的通风,防止暴晒及温度过高而引起容器爆裂。

(7) 放射性物品应存放在专门的场所,库房应远离生活区,并有特殊防护措施。放射性物品入库时应严格验收,应用放射性探测仪对放射性物品的放射计量进行测试,并加以记录,然后安排储存。要做好人身防护。

(8) 储存氧气及可燃气体的气瓶禁止露天堆放暴晒,必须露天堆放时应采取措施以避免暴晒;堆放地周围10m内禁止堆易燃物,并不得动用明火。。

(9) 化学危险物品运输应严格按有关规定办理准运手续,且又经过消防安全培训合格的驾驶员、押送员持证上岗执行任务,并严格遵守装卸操作规程。

(10) 化学危险物品生产厂(车间) 区和储存仓库建设和布置应符合防火、防爆的要求,满足安全防火、环境保护等设计规范、规定的要求。

2. 化学危险物品生产工艺的安全措施 (1) 控制工艺参数

涉有化学危险物品的生产过程必须掌握其变化规律,并准确地控制各种工艺参数(如温度、压力、流量、液柱、流速、物料配比等) ,这是安全生产的基本保证。实现这些参数的自动调节和控制是安全生产的重要措施。

1. 温度控制。温度是化工生产中的主要控制参数之一。为保证安全生产,一般都要严格控制反应温度,在生产过程中必须采取有效的散热方法,控制适宜的反应温度。

2. 压力控制。在化学反应过程中,压力低会使反应速度减慢或根本不反应,致使本反应物料积聚,可能引起意外的危险;压力过高也可能带来上述结果,或超过设备承受压力而发生破裂,造成火灾爆炸事故。

3. 流量和流速控制。对于放热反应,投料量和投料速度不能超越设备的传热能力,否则将会引起物料温度猛增升,发生物料的分解等副反应而导致事故。

4. 配料比和投料顺序的控制。对于热反应物料的配比要严格控制,对于反应物料的浓度、含量、投料速度和投量都要准确的分析和计量,严格遵守操作技术规程。

(2) 控制生产环境的火源及易燃物泄漏

1. 严格控制火源。着火源可能是明火,摩擦与撞击,电气设备和静电,应依次采取如下措施严格控制火源。

① 控制明火的使用。尽量替代。

② 焊割动火安全措施,目前主要有置换动火与带压不动火两种办法。 ③ 防止物件之间发生摩擦与撞击。 ④ 防静电措施。

2) 防止可燃物泄漏。消除以下因素可有效地防止可燃物泄漏:工艺操作过程排泄和采样时的误操作;阀门压盖松动;泵压盖或密封发生故障;设备结合处松动;装置检修或维修后试转中发生故障;低温下机械损坏或材料缺陷、物料管线损坏等。

3. 防腐措施

根据生产中具体工艺条件下各种腐蚀性介质的特性,正确地选择耐腐蚀材料,是防腐工作的主要环节。各种材料的耐腐蚀性能,可以从专门的防腐手册中查出,必要时应做耐腐蚀试验。在选择耐腐蚀材料时,既要注意技术上的可靠性,又要考虑经济上的合理性。在满足生产需要的前提下,尽可能以便宜易得的材料代替昂贵稀少的材料。

采用合理的保护工艺,保护工艺主要有:衬里法、外用防护漆、钝化法、加缓蚀剂法和阴极保护法。

(1) 衬里法。 (2) 外用防护漆。

(3) 钝化法:利用化学药剂使金属表面形成一种钝化膜,对金属起保护作用。钝化膜在不太强的腐蚀环境中效果很好。

(4) 加缓蚀剂法;在流体介质中加入少量的缓蚀剂,能使金属的腐蚀速度大为降低。 (5) 阴极保护法:这种方法对电化腐蚀很有效。

三、事故的控制和防护措施

(1)替代

控制、预防化学品危害最理想的方法是不使用有毒有害和易燃、易爆的化学品,但这很难做到,通常的做法是选用无毒或低毒的化学品替代有毒有害的化学品,选用可燃化学品替代易燃化学品。例如,甲苯替代喷漆和除漆用的苯,用脂肪族烃替代胶水或粘合剂中的芳烃等。

(2)变更工艺

虽然替代是控制化学品危害的首选方案,但是目前可供选择的替代品很有限,特别是因技术和经济方面的原因,不可避免地要生产、使用有害化学品。这时可通过变更工艺消除或降低化学品危害。如以往从乙炔制乙醛,采用汞做催化剂,现在发展为用乙烯为原料,通过氧化或氯化制乙醛,不需用汞做催化剂。通过变更工艺,彻底消除了汞害。

(3)隔离

隔离就是通过封闭、设置屏障等措施,避免作业人员直接暴露于有害环境中。最常用的隔离方法是将生产或使用的设备完全封闭起来,使工人在操作中不接触化学品。

隔离操作是另一种常用的隔离方法,简单地说,就是把生产设备与操作室隔离开。最简单形式就是把生产设备的管线阀门、电控开关放在与生产地点完全隔开的操作室内。

(4)通风

通风是控制作业场所中有害气体、蒸气或粉尘最有效的措施。借助于有效的通风,使作业场所空气中有害气体、蒸气或粉尘的浓度低于安全浓度,保证工人的身体健康,防止火灾、爆炸事故的发生。

通风分局部排风和全面通风两种。局部排风是把污染源罩起来,抽出污染空气,所需风量小,经济有效,并便于净化回收。全面通风亦称稀释通风,其原理是向作业场所提供新鲜空气,抽出污染空气,降低有害气体、蒸气或粉尘,在作业场所中的浓度。全面通风所需风量大,不能净化回收。

对于点式扩散源,可使用局部排风。使用局部排风时,应使污染源处于通风罩控制范围内。为了确保通风系统的高效率,通风系统设计的合理性十分重要。对于已安装的通风系统,要经常加以维护和保养,使其有效地发挥作用。

对于面式扩散源,要使用全面通风。采用全面通风时,在厂房设计阶段就要考虑空气流向等因素。因为全面通风的目的不是消除污染物,而是将污染物分散稀释,所以全面通风仅适合于低毒性作业场所,不适合于腐蚀性、污染物量大的作业场所。

像实验室中的通风橱、焊接室或喷漆室可移动的通风管和导管都是局部排风设备。在冶金厂,熔化的物质从一端流向另一端时散发出有毒的烟和气,需要两种通风系统都要使用。

(5)个体防护

当作业场所中有害化学品的浓度超标时,工人就必须使用合适的个体防护用品。个体防护用品既不能降低作业场所中有害化学品的浓度,也不能消除作业场所的有害化学品,而只是一道阻止有害物进入人体的屏障。防护用品本身的失效就意味着保护屏障的消失,因此个体防护不能被视为控制危害的主要手段,而只能作为一种辅助性措施。

防护用品主要有头部防护器具、呼吸防护器具、眼防护器具、身体防护用品、手足防护用品等。

(6)保持卫生

卫生包括保持作业场所清洁和作业人员的个人卫生两个方面。经常清洗作业场所,对废物、溢出物加以适当处置,保持作业场所清洁,也能有效地预防和控制化学品危害。作业人员应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防止有害物附着在皮肤上,防止有害物通过皮肤渗入体内。

(7)危险化学品火灾、爆炸事故的预防

1.防止燃烧、爆炸系统的形成

(1)替代

(2)密闭

(3)惰性气体保护.

(4)通风置换.

(5)安全监测及连锁。

2.消除点火源

能引发事故的火源有明火、高温表面、冲击、摩擦、自燃、发热、电气、静电火花、化学反应热、光线照射等,具体做法有:

(1)控制明火和高温表面

(2)防止摩擦和撞击产生火花

(3)火灾爆炸危险场所采用防爆电气设备避免电气火花。

3.限制火灾、爆炸蔓延扩散的措施

限制火灾爆炸蔓延扩散的措施包括阻火装置、阻火设施、防爆泄压装置及防火防爆分隔等。

【参考文章】

1. 论文标准格式范文——百度文库

2. 化学危险品名录——化工助手——中国化工网 3. 化学危险物品——百度百科

4. 化学危险物品伤害预防及应急预案——百度文库

第四篇:出门证——护照的种类及使用范围

zhangz 第 1 页 7/28/201

3一、 出门证——护照的种类及使用范围

护照是一种国际通用的身份证明文件。世界上各国都一样,每人生下来,到了法定年龄都有。而我国特色的护照共分为两类6种。

(一)因公护照

1. 因公护照的分类① 外交护照——李铁映、钱其琛等。 外交官、副省(部)级领导,及特种

需要。

② 公务护照:五年

二年一次

③ 处、局级和特种需要的。

④ 因公普通护照五年:咖啡色b. 五年:普通因公 二年:普通因公

2. 因公护照的发证机关:原来是外交部一家,现放权到各省和计

划直辖市共36家。

3. 因公护照的发放范围:凡国营企事业、国家公务员、部分三资

企业中的中方高级管理人员,因公出去开会、商务、交流等等可执此护照。留学、劳务有区分。

4. 因公护照的申请方法和程序:纠正一个观念,能否使用,不看

其有效期,而看其有否批准其生效的文件。

① 省、部级单位下达的出国任务批件;

② 省、部级单位下达的出国任务通知书;

③ 各承办省外办的出国任务确认书;

④ 各省部级下达的出国政审件;

⑤ 做护照,各省外办;

⑥ 送主办单位做签证;

⑦ 确定出发时间、订机票、安排境外接待。

5. 当前做因公护照的极端困难性:

客人不取是因私旅游,渠道:一是旅游,二是热点国去不了。

① 做批件难,要买3000元,外专局15家;

② 做护照难,各省不认;

③ 做签证难,各省外办不敢占旅行社,但往往全做好了,客

人再找旅行社来不及了。

(二)因私护照

1. 因私护照的分类① 5年有效期探亲

b.留学

c.移民

d.劳务

e.商务

f.访友

g.其他

② 3年有效期:部分同5年。

③ 1„2年有效期探亲

商务

旅游:加盖一次

有效签

北方一年、南方两年。

2. 因私护照发证机关:

各省市和计划间列市的公安局,一般各市只一家。但有些省市多家。吉林:长春、延吉;辽宁:大连、沈阳、抚顺;山东:济南、青岛、烟台;浙江:杭州、温州、宁波;福建:厦门、福州;广西:桂林、南宁、抚州;广东:广州、广东、深圳、梅州、湛江、汕头、佛山、江门、珠海。

3. 因私护照的发放范围:

凡不能发因公护照者,但其公务性主要有:

① 公派留学:93年11月份转用;

② 三资、个体商务;

③ 劳务。

4. 因私申请方法和程序:

① 在表上盖上所在单位人事或党委章(不够级别要上级党管

干部)。

② 含表及已译好的邀请信、经济担保再去公安局正式做护照。

二、 入门证——签证的使用范围

有了出门证没用,关键是入门证。能否拿到签证。签证是所去国批准你入境的法律文件,是一个国家主权象征。他可以根据其国家利益拒绝你入境或很容易只许入境。

* 签证是项很被动的工作。

1. 签证的种类——从性质上看:

外国不分因公因私,大致经常使用的:

① 商务签证:如美国B—

1② 旅行签证;

③ 旅游签证;

④ 探亲签证:美国B—

2、L—

2、J—

2、H—2,新加坡

⑤ 留学签证:长、短期

⑥ 移民签证;

⑦ 劳务签证;

⑧ 工作签证:L—

1、H—1 „„

2. 签证种类——从形式上看:

① 签在护照上;

② 另纸:苏联、新加坡;

③ 落地:新加坡、利比亚、爱沙尼亚

3. 签证中的“顺签”和“反签”。

① 顺签,指短期3个月以内,使馆凭提供的材料就可发给的; ② 反签,指使馆要得到其国家主管部门(外交部或移民局或

内务部)批准的,使馆没权力。

a. 短期的:新加坡、马来西亚、英、法、香港、希腊、韩

国、捷克、波兰、匈牙利* 时间长

b. 长期的:探亲、留学、劳务、全是打回去,确认。

4. 获得几种主要签证般所需的材料。

① 商务:a. 护照、相片;

b. 邀请信;

c. 单位证明;

d. 相关材料

② 探亲:a. 护照、相片;

③ 留学:

④ 工作:

⑤ 劳务:b. 邀请信; c. 经济担保(须当地认证,银行证明); d. 关系公证; e. 单位介绍信; f. 对方身份证明(经认证); g. 注意:要直系 a. 护照、相片; b. 邀请信; c. 入学通知书; d. 全额奖学金; e. 经济担保; f. 托福成绩;澳洲570分。 g. 学历证明。 a. 护照、相片; b. 邀请信; c. 经济担保; d. 移民局批准证明L—1 a. 护照、相片;

b. 邀请信;

c. 经劳工局和警察局共同的批文;

d. 经济担保;

e. 劳务合同。

三、 建议今后可以试做的签证业务

1. 因公护照① 全部批件(国内)什么种类性质都② 全部文件(国外)可以,外交部授权这样的好处:易签、时间快、周期短。

2. 因私护照

① 商务:外企

② 旅行团:周转快

③ 其他类

* 有些要面谈,可先快递,然后通知。

第五篇:现代汉语关联词语的种类及使用

关联词语,指的是在句中起着关联作用的词语;使用得当会使文章文从字顺,若使用不当则成为病句。

一、关联句分为8种类型:

1并列句:各分句间的关系是平行并列的,如:“这衣裳既漂亮,又大方。”

常用的关联词语有:又……又……、既……又……、一边……一边……、那么……那么……、是……也是……(不是)、不是……而是……等。

2递进句:分句间是进一层的关系,如:“海底不但景色奇异,而且物产丰富。”

常用的关联词语有:不但(不仅)……而且……、不但……还……、……更(还)……、……甚至……等。

3选择句:各分句列出几种情况,表示从中选出一种,如:“我们下课不是跳橡皮筋,就是踢毽子。”

常用的关联词语有:不是……就是……、或者……或者……、是……还是……、要么……要么……、宁可(宁愿)……也不……、与其……不如……等。

4转折句:后一个分句与前一个分句的意思相反或相对,或部分相反。如:“虽然天气已晚,但是老师仍在灯下伏案工作。”

常用的关联词语有:虽然……但是……、尽管……可是……、……然而……、……却……等。

5因果句:分句间是原因和结果的关系,如:“因为这本书写得太精彩了,所以大家都喜欢看。”

常用的关联词语有:因为(由于)……所以……、……因而(因此)……、既然……就……、之所以……是因为……等。

6 假设句:一个分句表示假设的情况,另一个分句表示假设实现后的结果。如:“如果明天下雨,运动会就不举行了。”

常用的关联词语有:如果……就……、即使……也……等。

7条件句:一个分句说明条件,另一个分句表示在这一个条件下产生的结果,如:“只要我们努力,成绩就会不断地提高。”

常用的关联词语有:只要……就……、无论(不管、不论)……也(都)……、只有……才……、凡是……都……、除非……才……等。

8承接句:各分句表示连续发生的事情或动作,分句有先后顺序,如:“看了他的示范动作后,我就照着样子做。

常用的关联词语有:……接着……、……就……、……于是……、……又……、……便……等。

二、关联词语的使用

复句:是指能分成两个或两个以上相当于单一意思,但说的事情相关的句子,如: (1)海花才落,杏花又开了。 (2)河不深,可是水太冷。

(3)明天不下雨,我们上西山去。

这三个复句各包含两个分句。同一复句里的分句,说的是有关系的事。一个复句只有一个句终语调。

关联词语是复句的有机部分(单句中也有关联词)。一个复句,用不用关联词语,用哪些关联词语,是单用还是成对地配合使用,用在什么位置,都有一定的规则。 1.错用关联词语: 况且

何况

“何况”用反问的语气表示更进一层的意思,带有对比的意味。“况且”有“再说”之意,表示进一步说明理由,但没有对比的意味。

(1)上千吨的轮船碰上这样大的风浪也得上下颠簸,况且这么一条小船。 例(1)应该用关联词“何况”。

(2)挖这样的井,占地多,不合算。何况井的四周都是沙土,很容易塌陷。 例(2)应用“况且”。

因而

从而

进而 “因而”表示因果。

“从而”:上文是原因、方法等,下文是结果、目的等;因此就。 “进而”则是表示“继续向前,进一步”之意,不表因果、目的、结果。 (3)我们在对某些教育政策作了一定的分析之后,因而思考教育的深层问题是十分必要的。 例(3)该用“进而”。

(4)我亲自感受中国近代的屈辱史,从而,我对近百年那些为中国寻求解放之路,前仆后继地探索和牺牲的先驱者,一直怀有崇敬的心情。 例(4)该用“因而”

(5)贪图小利的人往往只看到自己的小圈子,打自己的小算盘,进而忽视了集体和国家的利益。

例(5)该用“从而”。

以至

以致

这两个词都用在下半句话的开头。都能表因果关系,但“以致”多指不好的结果或陈述者不想看到的结果。而“以至”却没有这种含义。

(6)由于大量捕杀,以至这种珍贵的动物逐年减少,现已濒于灭绝。 例(6)该用“以致”。

(7)情势的发展十分迅速,以致使很多人感到惊奇。 例(7)应该用“以至”。

尽管

不管

“尽管”,用于让步转折句,它后面跟的词语不能有选择性(多么、怎么、如何),常和“这么”、“那么”相应。 “不管”,用于无条件式的条件复句,它后面跟的词语往往有选择性(多么、怎么、如何),或是列举可供选择的几项,或是包含疑问代词“谁”、“怎样”等。 (8)由于这些条件的吸引,不管收费惊人,许多家长依旧趋之若鹜。 例(8)该用“尽管”,用于让步转折复句

(9)尽管工作怎样忙,他还坚持天天记日记。 例(9)该用“不管”,用于无条件式的条件复句。 反而

因而

“反而”表示以某种行为或状况为前提,通常应产生某种结果,但实际产生了相反的结果。“因而”常单用在后面分句,相当于“因为”,表原因。

(10).昨天夜里下了一夜的雪,天亮后不但没有停,而且越下越大了。 例10“不但”虽然经常与“而且”搭配。但在该句中,它只能与“反而”搭配。

(11)因为作者没有很好地把握主题,单凭主观想象加入了许多不必要的情节和作物,反而大大削弱了伤口的思想性和艺术性。

例(11)中,作者未能把握主题,其结果必然是“大大削弱作品思想性。所以这两者之间不存在“相反”的结果。应改为“所以”。 2.关联词语搭配不当

有些关联词语需要成对搭配使用,如果随意改换,就会出现关联词语搭配不当的毛病,影响到意思的准确表达。如:“即使”只能与“也”搭配,“不只是”只能与“而且是”搭配, “无论”只能与“还是”或“或者”搭配。等等。

(12)只有多施肥,适时灌溉,这块地就能长好庄稼。

例(12)关联词语搭配不当。“就”跟“只有”不能搭配,应把“就”改为“才”。 (13)因为他有广博的知识作基础,因此,他能够建筑起他的学术高塔。

例(13)应用“所以”。也可以将前面分句中的“因为”删除,后一分句保留“因此”。 (14)她一面笑着,显得很善良敦厚,热情地把我们带到一个房间里。

例(14)这里需要成对使用关联词语“一面……一面”,表示并列关系,应在“热情地”前面加上“一面”,使前后照应。

(15)在阅读的过程中,我们可以发现,即使每个作家都有自己的风格,但同时代的作品总会有某些共同的特点。 例(15)“即使”只能与“也”搭配表假设关系。而此例是转折关系,将其改为“虽然”,后边的“但”就能与之搭配了。 3.关联词语位置不当 大致说来,关联词在句中的位置是有一定限制的,各分句主语相同时,关联词语放在主语后,各分句主语不同时,关联词放在主语前。

(16)来参加会议的人较多,他因为性格内向,个头不高,所以人们一直没有特别注意他。 例(16)“因为”放在“他”之前,因为这两句中两个分句的主语不同。

(17)要是一篇作品的思想是有问题的,那么文字即使很不错,也是要不得的。 例(17)“即使”放在“文字”之前,因为这两句中两个分句的主语不同。 (18)由于她父母思想腐旧,竟然将女儿严管起来,不让随便外出。 例(18)“由于”应放在“她父母”之后,因为该句两个分句主语相同。

(19)至于我报考师范类院校,是既定方针,哪所学校放在第一志愿,还没作最后决定。 例(19)“至于”应放在“哪所学校前,因为“至于”表示另提一事。“我报考师范院校”是一件事,“哪所学校放在第一志愿”是另一件事。

(20)有关文化用品的业内人士认为,文化用品是商业更新最快的商品。 例(20)“有关”应放在“业内人士”之前。 (21)先提出实施措施,进而提出计划。

例题(21)“进而”位置不当,改为“先提出计划,进而提出措施”。 前一个关联词语的位置不当

例1:不但我们学习雷锋,而且要学习他的彻底的为人民服务的精神。 例2:我不但拥护他,而且从前反对过他的人现在也拥护他。 例3:不仅中药疗效好,而且价格低廉,无副作用。

例4:过去,内地产品的质量不是比沿海的低,就是成本比沿海的高。 例

5、我不仅认识他,王军也认识他。

6、我本想这次能在家乡同你见面,回家后才知道由于你正忙着搞科研,不回来了。 后一个关联词语的位置不当

例1:由于会议开得及时,所以抓住了关键,解决了问题,促进了工作的开展。

例2:英文在那里并不太通行,反而在大酒店、餐厅及一些旅游区的商店里,可以见到日文。 4.关联词语逻辑关系不当,分句间在意义上缺乏密切联系;分句位置颠倒,不合逻辑。 例 1 许多传世杰作不仅是人类艺术宝库中的珍品,而且是中华民族的艺术瑰宝。

此句的第一分句的语意要比第二个分句更递进一层。应先是中华民族的后是全人类的。所以前后分句有逻辑错误,前后分句应颠倒一下。

例 2 由于他深知这场比赛关系到祖国荣誉,所以在整个赛程中精神抖擞,力克群雄,一路领先,最终夺得金牌。 这句话是因果复句,但是两个分句之间从逻辑上看构不成因果联系,把认识到比赛的重要性作为夺冠的原因,显然理由不充分。光有思想认识,没有实力,是很难拿到金牌的。这句话应该改为:

由于他已具备了夺冠的实力,这次赛前他又深知比赛关系到祖国荣誉,训练特别刻苦,所以在整个赛程中能顺利闯关,力挫群雄,一路领先,最终夺得金牌。

例 3 他因为生病了,所以发烧了。

这两个分句之间也不是因果关系,不是只要“生病”就一定“发烧”,只有一部分疾病能引起发烧。应改为:

他不但生病了,而且还发烧了。

或者改为:他生病了,还发烧了。

(22)因为他认真学习,所以当上了三好生。

例(22)“认真学习”和“当上三好生”之间不存在必然的因果联系,前一分句可改为因为他德智体各方面全面发展”。

(23)因为他每天坚持跑步,所以从来没有生过病。

例(23)单从“每天坚持跑步”,还不能推出“从来没有生过病”,后一分句可改为“所以身体越来越健壮了”。

1)充分条件的逻辑关系不当

1、A1只要雨水充足,B2庄稼就长得好。 例

2、如果你不骄傲自满,那么你就不会落后。

3、要改造自然也是如此,假如我们经过艰苦的劳动,就能创造出人类最需要的一切。 例

4、如果小王患肺炎,则他会发烧。小王发烧了。所以,他一定患了肺炎。 2)必要条件的逻辑关系不当

1、只有电灯亮了,线路里才有电。 例

2、(只有学习好,才能当三好学生。)小王学习好,所以,小王一定能当三好学生。 例

3、(不具备一定的专业知识,就不能做好工作。)具备了一定的专业知识,就一定能做好 工作。 例

4、(只有深入生活,才能深刻地反映生活。)他深入生活了,他就能深刻地反映生活。 分句位置颠倒

例1:气功不但可以治疗运动员的新旧伤病,而且还可以缓解运动员大赛前的紧张心理。 例2:经过一年多的基础理论知识课程的学习,他写起小评论来毫不费力,何况是写一篇有独立见解的论文呢?

3、哈尔滨都下雪了,何况是北京? 例4:根瘤菌寄生在豆科植物的根部,不但能固定大气中的氮气,而且为植物提供氮素养料。 5.滥用关联词语。

(24)有一些电视剧本不能采用的原因,是因为它们格调太低,只能迎合少教人的口味。 例(24)应去掉"因为"。

(25)孙玲是一位工程师,而且是一个孝子,她的孩子们也都很有出息。 例(25)“工程师”和“孝子”两件事可以并列但没有递进关系,不应用“而且”,直接删去即可。

例1:他中学毕业就参加了工作,所以很能干,吃得了苦。

例2:有一些电视剧本不能采用的原因,是因为它们格调太低,只能迎合少数人的口味。 例3:我们在对某些教育政策作了一定的分析之后,进而思考教育的深层问题是十分必要的。 6. 关联词语的残缺

例1:他虽然是个工人,平时喜欢音乐,作曲很在行。 例2:由于《古文观止》具有特色,自问世以后三百年来,广为传布,经久不衰,至今仍不失为一部有价值的选本。

例3:新加坡的竹节虫不仅体色几乎和竹子一样,体形在安静时完全像一根树枝。 例 1 李伯伯不是马上把笔给我,先讲了一番这笔的经历。

这个句子的第二个分句漏用了关联词“而是”,因为“不是”和“而是”应同时使用,表并列关系,不能少用其中的一个。

例 2 尽管考前准备得不够充分,小华心里没有把握,在考场上非常紧张,他考的结果让人觉得差强人意。

“尽管”是表示让步的连词,后边要有表示转折的关联词和它呼应。可是句子里没有明显转折的意思,也没有与之呼应的关联词。“差强人意”是“还能让人稍稍满意”的意思。这个复句后面分句应改为:“但是他考的结果却还差强人意。” 附录:

关于“何况”与“况且”的使用不当造成的语病。 这一对词的共性是均可表递进。先前的许多书中对它们的区别讲的过于繁琐,给中学生的辨析带来一定的障碍。其实,它们之间的区别是很清楚的。记住:在带有“反问语气”和“感叹语气”的递进复句中,只能用“何况”,而在其它情况下,二者通用。 如下面的例子,就属于二者通用。“你身体本来弱,况且(何况)又刚生过病,还是我去吧”。 再如下面的两个例子,就只能用“何况”。 ①爷爷年逾花甲还在努力学习,何况你还这样年轻呢!(因为属于带有反问语气的递进复句)。 ②“四人帮”横行时,多少老革命家都蒙受了不白之冤,何况我这样一个知识分子呢!(也是因为句中带有的是反问语气,如果换成“况且”是很能迷惑一些人的)。

四、关于“越发”与“更加”的使用不当造成的语病。

这一对词的共性也是均能表递进。区别究竟在什么地方呢?记住:前文中如果出现了“越”这个字眼,后文就只能用“越发”与之照应,构成“„„越„„越发„„”的格式;前文如果没有出现“越”这个字眼,后文中二者通用。 如“观众越多,他的演出就越发卖力气”这句话,“越发”的使用就符合规范;因为前文中“越”出现了。

再如“来中国后,琼斯的汉语说得越发(更加)流利了”,这句话中的“越发”的使用也符合规范,换成括号里的“更加”也是正确的,因为前文中没有出现“越”这个字眼。 再如下面的例子,就属于病句了。“你越是不许我笑,我笑得更加厉害了”,句中的“更加”必须改成“越发”;因为前文中“越”这个字眼已经出现了。

五、关于“之所以”的使用不当造成的病句。 很简单,“之所以”如果出现在句首,就是病句;因为“之所以必须用在主语后”才符合规范。

如下面的例子,“之所以会出现两种不同的答案,是因为他们的命题意图不同”就是一个病句,在句首必须加上“这次考试”一类的主语才行。

六、关于 “又”与“再”的区别

这一对虚词,在用法上确有许多纠缠和差异,但如果能注意到它们之间最主要的一点区别,还是很有意义的事。

大家知道,作为副词,它们都能表“重复”和“继续”,但却少有人留意到在这一点上,它们也还是有区别的。高考往往就是利用我们在知识上“一念之差”,设计题目,使我们成为“事后诸葛亮”的。记住吧,在表“重复”与“继续”方面,“又”表示的是“已重复,已继续”,而“再”表示的则是“待重复,待继续”;在该用“又”的句子里,动词的后面可加“了”,用“再”的句子则不可以加“了”。如下面的例子: ①

再唱一个(待重复。“唱”的后面不能加“了”); 又唱了一个(已重复。“唱”的后面可以加“了”;当然不加也可)。 ②

再躺一会(待继续。“躺”的后面也不能加“了”); 又躺了一会(已继续。“躺”的后面自然也可以加“了”。)

还记得高考已经考过的那个句子吗?“他拿起望远镜看了一阵,想了一会,接着在地图上飞快地画了一些符号,然后用望远镜仔细地再看了一阵”,句子加点的“再”就属于误用。

七、关于“因为”与“由于”在用法上的几点区别

如果只知道这一对词能够表示因果关系,那是远远不够的,还必须知道下面的一些“规矩”,才能做到万无一失。 A、“因为”,只能和“所以”搭配照应;反之,属误用。 B、“由于”,既可以和“所以”搭配照应,也可以和“因而”与“因此”搭配照应。

C、由“因为”构成的因果复句,可以直接倒装,而由“由于”构成的因果复句,不能直接倒装。如下面的例句中的“由于”就属于误用。 “他没有参加这次考试,由于他工龄少了半年”。 D、“所以”与“因而”的前面,不能出现句号,而“因此”的前面,可以出现句号。掌握了这一点在选词填空,以及判断在具体的语句中它们是否用得准确,都是很有意义的。如下面的一个需要我们选词填空的例子,通过我们对这一点的掌握,就可以很快排除干扰,选到正确的答案。

“当前经济中出现的矛盾和问题,虽然有多方面的原因,但是根本原因在于原有体制的弊端没有消除。

要尽快扭转这种局面,只有通过进一步深化改革才能实现。”在横线上究竟该选填哪一个词呢?出题者设计的选项里既有“所以”,又有“因而”,还有“因此”;我们之所以很快地选到了“因此”一项,就是因为我们在横线前发现了“句号”。

八、关于因而”、“进而” 和“从而”的区别

这是三个极易混淆的连词;其实站得高一点,弄清它们的区别也还是不难的。从下面几个方面着手,我们就可能站得高一点。 A、“因而”只能表因果;如,“由于上学期着重抓了课堂教学,因而同学们的学习成绩有了显著提高”。 B、“进而”,简言之,只能表递进。讲得详细点,它表示的是在原有的基础上再进一步,强调的是进一步的行动。用于后一分句,它的前面可以用“又”、“再”、“才”、“并”等来配合。如,新的教学法先在个别班级进行试验,

在全校推广。横线上就应选填“进而”;因为是在原有的基础上,强调进一步的行动。 C、“从而”就显得复杂了点。因为,该用“从而”的句子,必须具有两种关系,即“递进”与“因果”。细致点说,就是它除了表示进一步外,还跟上文有条件或因果的关系。请看下面两个很典型的例子:

①我们进行了合理的分工,

建立了岗位责任制。

②我们进行了合理的分工,

大大提高了工作效率个产品质量。

在两个例子里。我们发现,它们的前一分句的内容完全一样,可是,后一分句,它们表达的意思却完全不一样。例①的后一分句强调的是在原有的基础上再进一步的行动,所以应选填“进而”;而例②的后一分句却是在说因为有了第一分句陈说的条件下,进了一步才有了后面的结果,因此必须用“从而”。

九、“反而”、“反之”与“相反”的几点区别 “反而”是一个本领不小的连词,在句子里,它既可以表示转折关系,又可以表示递进关系;而“反之”则只能表示,并列关系,与“反而”不能发生混淆。但“相反”就不行了,它与“反而”既有可以互换的时候,又有非区别对待的一面,这就有些纠缠。但不管怎么说,掌握了下面的要领,解决起来,还是不太困难的。

A、跟上文意思相反或者出乎人的意料时,就该选用“反而”。如,“经过这场大病,(照理说“身体应当很坏”才是,可是)他的身体

(横线上应选填的词,全得由后文讲的情况来决定)比以前好了。(“出人意料”!所以,横线上的词是“反而”)”。

B、大家知道,在递进复句中,有一种叫做“否定了再否定”的形式,在这种复句中,关联词语通常是这样的:“不仅不„„反而„„”,或者“不但没有„„反而„„”,抑或是“非但不(非但没有)„„反而„„”。

掌握了这一点,我们至少可以在两个方面获得好处。一是在具体的语境中,我们可以通过对“不仅不”的辨析,很快得察觉到,在第二分句中如果出现了“而且”,是错误的。二是

选词填空时,我们又可以很快地排除掉假选项,坚定而自信地选择“反而”。如下面两个例子: ①我父亲非但没有批评我,

还给了我不少鼓励。(因“非但没有”的后面跟着的是“批评”,属于动词,所以横线上选填“反而”是正确的。当然,在这个句子里,选填“相反”也是正确的。因为,“相反”,表示的也是递进关系。在它的前面,还可以出现“恰恰”、“正好”“刚好”“正”等字眼。)

②集体利益和个人利益从根本上说不但没有矛盾,

是紧密联系在一起的。(句中的“没有”后面跟着的是“矛盾”,“矛盾”属于名词,因此,可以判断出“没有”是一个动词;所以,横线上只能选填“相反”。)

十、“不是„„而是„„”与“不仅„„而且„„”的区别

这两组关联词语也是需要辨析的。不然,在具体操作中,也会因为叫不真切而举棋不定,最终失分的。

“不是„„而是„„”表明的是并列关系的,是“肯否并列”,也就是说在这种句式中,说话人首先是要否定前一分句所说的内容,然后在第二分句里肯定与第一分句里的内容相对的内容。

而“不仅„„而且„„”表明的则是“肯定了再肯定的递进关系”,也就是说在第一分句里说话人首先要肯定一个意思,在下一个分句里,进一步肯定另一个意思。 如,下面的例子:

①默读

是最基本的阅读方法,

是获取信息的重要手段。 在这个句子里,应该选填的是“不仅„„而且„„”,为什么呢?只因为前后两项内容都是说话人要肯定的,而且强调的是后者。

②社会的财富是工人、农民和劳动知识分子自己创造的。只要这些人掌握了自己的命运,又有一条马克思列宁主义路线,

回避问题,

用积极的态度去解决问题,任何人间困难总是可以解决的。

在这个句子里,横线上应选填是“不是„„而是„„”,道理很简单,不言当自明。 十

一、“径自”、“径直”与“竟自” 这三个词均为副词。“径自”与“径直”容易发生混淆,“径自”与“竟自”也容易弄混;而“径直”与“竟自”是不会发生混淆的。 “径自”的意思是表示“自己直接行动”,强调的是“自己行动”;而“径直”的意思是表示“直接向某处前进,不绕道”,或者“直接进行某件事,不再事先费周折”,不管是那个意思,强调的都是“直接行动”。“竟自”呢?就是“竟然”,表示的是“出乎意料”。看下面三个例子:

①才十五岁的小女孩,

游过了长江,真不简单! 句中横线上应选填“竟自”;十五岁的小女孩,照理说,应很懦弱,可她却游过了长江,太出乎意料了!

②你

写下去吧,等写完了再说。 句中的横线上应选填“径直”;因为句中并没有强调“自己行动”的意味。 ③他没等会议结束,就

离去。

句中的横线上选填“径自”是对的;照理,“离开会场”是该打个招呼的,可他没有,不是“自作主张”又是什么呢!

二、“是否”与“是不是” “是否”就是“是不是”,意思完全一样。但在使用中,也还是有叫不真切的地方的。如下面的一个句子:

“你说的这个人是否他?”

看上去,听上去,都不会感到有什么不对劲,可它确实错了。 问题就在于,“是不是”的后面可以带名词、代词;而“是否”的后面是不能带名词或代词的。“是否”的后面可以带动词,或者形容词。 十

三、“对”与“对于”的两点区别

这对词曾使很多人为难,其实,大可不必。它俩的意思完全一样,都是“对待”。可以这样讲,凡是能用“对于”的句中,“对于”都可以换成“对”,但是,用“对”的句子,有一些是不能换成“对于”的。只要记住不能换用“对于”的情况,不就行了吗! 有两种情况,不能换成“对于”。即,

一、表示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时,只能用“对”。如:①大家对我都很热情。②我们对你完全信任。③我对老张有一点意见。

二、在助动词和副词的后面,只能用“对”,不能用“对于”。如:我们会对这件事做出安排的。 十

四、“尽管”与“不管”的正确用法

这一对词,在用法上也许会有很多的不同;但是,差别最大的地方,往往不具有迷惑性。因此,仅就高考讲,只要抓住那最具迷惑性的地方,弄它个水落石出,也就足够了。

在具体操作中,如何去辨析这一对词的使用到底是对还是错呢?一句话,只要,看一眼它们的后面有没有表示任指(如“怎么”、“多么”、“如何”)的词语,如果有,那么,句子里就该用“不管”,反之,则该用“尽管”。如下面的例子: ①

下多么大的雨,我们都要去。 ②

下这么大的雨,我们还是要去。

你怎样费尽心机,也不能把这被动的局面扭转过来,只能以失败告终。 在上面的三个例子里,只有例②该用“尽管”,其它均要用“不管”;还用再讲什么道理吗?

十五、“鉴于”的正确用法 “鉴于”,一词,作连词的时候,有一点是不能不引起注意的。那就是:“鉴于”用在表因果关系复句的偏句里,只能出现在句首,前边不能出现主语;也就是说主语应放在后一分句(正句)的句首。因此,在具体操作中,如果在“鉴于”的前面发现了主语,我们应该知道要嘛是它用错了,要嘛是这句话有语病。如下面的例子: ①公司鉴于他多次违反工作纪律,决定让他停职反省。

②我们鉴于他的身体还需要恢复一段时间,只好请别人代替他的工作。

上面两个例子里的“鉴于”前的主语,都该移到后一分句的句首;否则,到该被视为使用不当。 十

六、“宁可”与“宁愿”、“宁肯”的区别

这三个词,都用在“表示比较得失之后,选取一种做法”的句子里。看起来,似乎不存在着任何问题,其实,还真有一点,如果放松了警惕,还真就可能出事。如下面的一个句子里的“宁愿”就用错了:

①宁愿长年无灾情,不可一日不防备。 句中的“宁愿”必须改成“宁可”。你知道为什么吗?记住:在“所选择的做法主要取决于人的意愿时”,这三个词语是通用的;反之,就只能用“宁可”。“长年无灾情”,是人的意愿,但是作为一种“做法”,却不取决于“人的意愿”。再看下面的例子: ②我们宁肯自己辛苦点,也不能让别人受累。 在这个句子里,“自己辛苦点”这“做法”取决于“人的意愿”,所以,句中的“宁肯”,其他两个里的哪一个都可以。 十

七、“一起”与“一齐”的区别

看起来,这一对词也像是没什么问题;其实,真叫起真儿来,也还不一定用对呢!不信,看下面的例子:

①他跟农民一齐劳动了三个月。 ②大家一起鼓起掌来。

上面两句话中加点的词,都用错了!只有互换一下才行。你知道为什么吗?道理很简单,要记住也不是难事。

表示的是“在时间上同时发生的事情”时,就选填“一齐”;表示的是“在空间上合在一处”,或者是在“同一个地点发生的事情”时,就选填“一起”。 十

八、“何况”、“况且”与“而且”的区别 这三个词的共性是在句子里,都能表示递进关系;如果只知道这一点,那还远远不够。因为,只有深透地了解了它们的不同点,才能使我们在与它们遭遇的时候,做到万无一失。 不同点到底在哪儿?简言之,“何况”只用于带有反问语气和感叹语气的递进复句。如下面两个例子:

①爷爷年逾花甲还在努力学习,何况你还这样年轻呢!(反问语气) ②„„请愿是不在其中的,更何况是徒手。(感叹语气) 而在“其它情况下”,“何况”与“况且”是通用的;对此,笔者不想详谈,因为凡是可以通用的情况,考试时是不会出题的。但是,对这“其它情况”却也大意不得;因为,如果放松警惕,就很有可能在“何况”、“况且”和“而且”之间,举棋不定。这“其它情况”指的究竟是什么呢?记住:在已经提出一个理由的基础上,再进一步追加一个理由时,两个理由之间“何况”与“况且”是通用的;除此之外,就该用“而且”。如下面的例子:

①挖这样的井,占地多,不合算,

井的四周都是沙土,很容易塌陷,还是算了吧。 ②改革后,产品的质量提高了,款式新颖了,

包装也精美了,因而更加受到群众的欢迎。

例①的横线上,选填“何况”或“况且”都是正确的,因为属于追加理由的情况。例②中只能选填“而且”,因为是“肯定了再肯定”的递进。 再如下面的例子:

③你身体不好,

又刚生过病,还是我去吧。

④组里不少人是我的老同学,

有的还是好朋友。 比较一下,自会发现,例③又属于追加理由的情况,而例④则属于“肯定了再肯定”的情况,因此,它们的横线上,该分别填哪一个是很清楚的。 十

九、“固然”与“虽然”的区别

这一对词的共性是都能表示让步,而且在有一种情况下,是可以互换的,即,在表示确认某一事实,转入下文,前后两个分句的意思矛盾时,用“固然”或“虽然”都是正确的。如下面的例子:

①药固然(虽然)可以治病,但是服用过量也会产生相反的作用。

而在表示确认某一事实,接下来又要确认另一事实,前后两个分句的意思不矛盾的情况下,只能用“固然”;这才是最重要的!如下面的例子,都是必须用“固然”的。 ②大米白面固然好,高粱玉米也不错。 ③考上了固然好,考不上也不必灰心丧气。 ④固然每个画家都有自己的风格,但同时代的作品总还会有某些共同的特点。 以上三例中的“固然”,改用“虽然”,或在选词填空时选择了“虽然”都是错的。 二

十、“只是”与“不过”

这一对词只是在表示转折意味的时候,容易发生混淆。那么它们的区别究竟在什么地方呢?如果只知道“只是”表示的转折语气比“不过”要轻一点,还是不够的。被某一问题困扰住是痛苦的事,但解决问题的方法有时却很简单。记住:“不过”的后面允许有停顿,也就是说允许有逗号,而“只是”

的后面不能有停顿。如下面的例子: ①小赵各方面都很好,只是身体差一些。 ②老汪工作很积极,不过,有时候比较主观。 ③他讲的是对的,只是说话不大讲究方式方法。 ④他性子一向很急,不过,现在好多了。 需要补充一点。“不过”的后面,也不是非加逗号不可,但是,在选词填空时,句中如果出现了逗号,那么,我们应该知道,此处是非填“不过”的。 二十

一、“非„„不„„”与“非„„才„„” 这组关联词语的意思,可以说是完全一样的。最风平浪静的地方,最容易出现问题。请记住,它们唯一的不同就是“非„„不„„”中的“不”的后面能够加“可”,而“非„„才„„”的“才”后加“可”则是错误的。如下面的两个例子: ①要学好一种语言,非下苦功夫不可。(这样使用是正确的) ②你非亲自去一趟才可。(这样使用就是错的)

二十二、“往往”与“常常”的区别

这是一对比较难以辨析的词语,但如果把握住下面的要领,还是容易区分的。“往往”指的是对到目前为止出现的情况的总结,有一定的规律性,但不用于主观愿望;而“常常”单指动作的重复,不一定有规律性,可用于主观愿望。另外,凡该用“往往”的句子,句子里一定要指明与动作有关的情况、条件或结果,而“常常”不受这个限制。如下面的例子: ①每逢节假日,我们

到厂矿去演出。

句中的横线上选填“往往”是对的,选填“常常”也通。因为句中有“到厂矿”这个情况。而下面的例子,若选填“往往”则肯定是错的。如: ②每逢节假日,我们

演出。 句中的横线上,必须选填“常常”,因为凡用“往往”的句子里必须要指明与动作有关的情况等。再看下面的例子: ③小李往往一个人上街。句中加点的“往往”换成“常常”也通;但下面的例子则只能用“常常”。

④小李往往上街。句中加点的“往往”必须该成“常常”。 再看下面一个例子:

⑤那种以松散闲适为乐的人,

是事业心不强的人。 句中横线上应选填的是“往往”,因为,这是一个规律性很强的语境。

二十三、“除了”与“除非”的区别

“除了”是介词,它的后面带的是词或短语;而“除非”是连词,后面带的一定是句子。除了这一点区别外,还可以通过下面的方法进行辨析,即,“除了”表示的是排除,而“除非”表示的则是“强调”。也就是说在具体的操作中,凡属于应该“排除”的(不管是“排除特殊”,还是“排除已知”,只要是排除)语境,就选填“除了”,其他情况,选填“除非”。 如下面的例子:

老王,我都通知到了。(属于“排除”,带的又是词语,所以选填“除了”) ②

你答应我的条件,我才告诉你。(属于“强调”,带的又是句子,所以选填“除非”) ③这儿懂英语的

他,还有两个人。(属于“排除”,带的又是宾语,所以也该选填“除了”)

临时有事,否则八点一定动身。(横线上应选填“除非”,理由不再赘述) ⑤这几天

刮风就是下雨。(横线上应选填的是“除了”,理由也无须赘述)。 纸短情长,在这里就不再饶舌了。但愿在距高考时日已经不多的时候,本文能给你一些帮助。祝所有的考生都能如愿以偿! 二十

四、“关于”与“对于”的两点区别 这一对词在用法也许有很多的区别,但是如果如果能留意一下以下两个方面的区别,对于我们今后无论在使用,还是答题,都会有相当帮助的。

它们都是介词,都能带宾语,构成介宾短语,在句子里充当定语或者状语。区别之一是:在充当状语的时候,“关于”所构成的介宾短语,必须放在主语前,而“对于”所构成的介宾短语,不受这个限制。如: ①他关于医学知识知道得很少。

像这样使用就是错误的。有两种改法:一将“关于”,改为“对于”;二将“关于”所构成的介宾短语移到主语前,改为:关于 ②关于中草药,我知道得很少。

这样用就是正确的。若把“关于中草药”中的“关于”改为“对于”也是对的;因为“对于”所构成的介宾短语在充当状语的时候不受这个限制。但是,如果这样说就也还是错的:我关于中草药知道得很少。 区别之二是:“关于”与“对于”带宾语,构成介宾短语后,都可以作文章的标题,都有提示性;但是,只知道这一点还是不够的。还必须知道,“关于„„”所构成的介宾短语可以直接作标题,而“对于„„”所构成的介宾短语后必须再加上一个名词,才能作文章的标题。如:

③关于文风问题 ④对于提高教学质量

例③是正确的,而例④则是错误的,要嘛改成“关于提高教学质量”,要嘛在“教学质量”的后面再加上一个名词(或名词性短语):几点看法。

三、尝试练习

1.下列文字共有七句话,其中四句有语病,它们是:(C )

(1)古往今来,谁也不否认有伟大成就的天才,不是勤奋刻苦的人。 (2)马克思在他漫长的生活中,每天工作、学习达十六七小时之久。 (3)鲁迅勤奋写作,无时无刻坚持练笔,几十年来写日记从未间断。

(4)我们不否认生理上的差异,但是先天不是决定的因素,决定的因素在于后天的努力才是关键。

(5)古代有个方仲永,据说五岁能写诗,但自恃聪明,家里也不对他继续进行教育,结果一事无成。

(6)现代数学家张广厚小时候并不聪明,但发愤努力,终于在函数领域的研究中可喜的成果。 (7)遗憾的是,我们至今还很少见到这样的著作问世。

A.(2)(3)(4)(5)

B.(4)(5)(6)(7)

C.(1)(3)(4)(6)

D.(3)(4)(6)(7) 2.下列各句中句义明确的一句是:(

C)

A.

陈布雷已经死去了五十多年了,不知像他这样的江南士子悲歌是否对今日之文人有无借鉴意义。 B.

立雕是闻一多先生的次子,和我同岁。我和他哥哥立鹤同班,可不知为什么,我和闻老二熟得多。

C.

汉语学者难道不能做到,无论这世界多么让人沮丧,既不悲观自弃,亦不急功近利,持守住自己的学术之域吗?

D.

.南方一个省一年光蛇就能吃掉成千上万吨,也不怕蛇的天敌老鼠肆虐。 (A表述不清;B有歧义,是我和闻老二比我和闻老大熟,还是我和闻老二比闻老大和闻老二熟?D“天敌”用词不准,是老鼠是蛇的天敌还是蛇是老鼠的天敌?) 3.下列句子表述正确的一句是(D )

A.芦沟桥两边的石栏上雕刻着数以百计的石狮,这些石狮在风霜雨雪中已守桥七百多个岁月。

B.在今天举行的决赛中,我国选手有实力染指金牌的项目是女子100米蝶泳和女子马拉松比赛。

C.他门门功课在班里名列前茅,还发表了几首小诗,可见文学造诣很深。 D.这家报纸改版后面貌一新,受到读者欢迎,很多报纸都跟着仿效起来。 强化练习

1.依次填入下列横线上的关联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D )

①上千吨的轮船碰上这样大的风浪也得上下颠簸,_______这么一条小船。 ②挖这样的井,占地多,不合算,_______井的四周都是沙土,很容易塌。

③改革后,产品质量提高了,款式新颖了, _______包装也精美了,因而更加受到群众的欢迎。

A.况且 何况 而且

B.况且 而且 况且 C.何况 而且 何况

D.何况 况且 而且

2. 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中横线处的关联词语,恰当的一组是(A)

小说家应尽可能把人物对话写得流利自然,生动活泼, ,不能完全像实际说话。 讲故事或作报告, 又决不能像日常说话那样支离破碎, 不写稿子, 应像一篇文章。 A虽然 而 却 即使 也 B尽管 可是 而 虽然 但 B尽管 而 却 虽然 但 D虽然 相反 可 即使 也

(B项最后一组关联词语虽然但的使用有问题,根据语意,这里没有转折关系。同样C项的错误也要在这里。D项的主要错误在于相反的使用上,因为下一句与上一句所说的意思不存在矛盾关系。). 3.下列句中加点关联词语用得不当的一句是(C )

A.不管气候条件和地理环境都极端不利,登山队员仍然克服了困难,胜利攀登到顶峰。 B.为学生减负,不只是学校单方面的事,而是整个社会的事,因此必须动员社会各方面的力量参与。

C星光染织厂不但产品数量比我们厂高,而且花色品种也比我们厂多。 D北京生产的灯泡,价格不是比上海的高,就是寿命比上海的短。 (A项中 “不管……都……”显然不合习惯,正确的说法是“不管……多么不利”或“尽管……非常不利”。 B项中“不只是”只能与“而且是”搭配表递进,将“而是”改为“而且是”。D项中“不是”应移到“价格”前面。)

4.下列句中加点关联词语用得正确的一句是

(B

)

A.只有你意识到这一点,你就能深刻地了解我们战士的胸怀是多么宽广。 B.知识的海洋是无穷的,因此,学习是无止境的。

C.会上,市曲艺队的同志满腔热情地歌颂了辛勤劳动的环卫工人,他们的节目,无论从创作到演出,都受到观众的称赞.

D.他因为名字上有个海字,年纪又比大伙长两三岁,所以大家都叫他海哥。

(A"只有"与"才"搭配,去掉"就"。C 句中的“无论”去掉。D“他”放在“因为”的后面。) 5.选出下列句子表述无误的一句是(C )

A经过他长期的研究、试验,终于出色地掌握了嫁接果树的技术。 B张老师除了懂日语外,教语文的刘老师也懂得一些日语。

C。缺乏艺术性的作品,无论政治上怎样进步,也是没有力量的。 D北京生产的灯泡,价格不是比上海的高,就是寿命比上海的短。 解析:(A项中“经过”应移至“他”的后面;B项中“除了”应移到“张老师”前面;D项中“不是”应移到“价格”的前面。)

6.下列各句中加点关联词语用得不当的一项是(D分句间在意义上缺乏密切联系。 ) A批评家的任务不但是剪除恶草,还得灌溉佳花——佳花的幼苗。

B古今多少诗人画家都称道枫叶的颜色,然而比起柿树来,那枫叶却不知要逊色多少呢。 C凉风,即使是一点点,也给了人们许多希望。

D如果一个人经常看外国小说,那么这个人的思想品质肯定好不了。 7.下列句中加点的关联词语用得最恰当的一项是

(

D) A.只要他一走过来,大家就什么都不说了。 B.他如果不能实事求是,事业就会受到损失。

C.由于国棉布一厂长期以来不抓革新,总落在国棉二厂后面。产量不是比国棉二厂低,就是质量比国棉二厂差。

D.不管鸟的翅膀多么完美,如果不凭借空气,鸟就永远也不能飞到高空。 (A已有关联词语“一……就”表示条件关系,“只要”显得累赘,应删去。B分句的主语相同时,关联词语放在主语的后面,“他”放在“如果”的后面。C分句主语不同,"产量"应放在"不是"之后。) 8.下列句中加点的关联词语用得最恰当的一项是

(C

) A.尽管他行车已三十万公里,却从没有发生过重大事故。

B.宋朝皇帝只知道吃喝玩乐。为了喜欢踢球,就把一个流氓抬举为殿师太尉。 C.外国代表团无论走到哪里,中国人民都热情地接待他们。 D.尽管工作怎样忙,他还坚持天天记日记。

(A主语相同,"他"应放在"尽管"之前。B应把"为了"改为"因为"。D"尽管"和"不管"是不尽相同的。"尽管"是用于让步转折句,"不管"是用于无条件式的条件复句。应把"尽管……还"改为"不管……都"。)

9.下列句中加点的关联词语用得最恰当的一项是

(D )

A.科技进步表明:人类的发展不仅是等速度运动,而且是类似一种加速度运动。

B.作为中学生,无论生理上和心理上,都处于从幼稚向成熟的过渡期,极易受到环境和教育的影响。

C.国产纯平彩电的价格之所以居高不下,因为此种彩管全被进口货垄断。 D.自然是伟大的,然而创造自然的人类更伟大。 解析:(A“不仅”与“而且”搭配,构成递进关系是可以的,但此句应是并列关系,改为“不是……而是”。 B“无论”在句中起排除条件作用,表示一件事在任何条件下都是如此。它后面所跟的并列结构必须是表选择关系的,因此,“无论”只能与“还是”或“或者”搭配,而不能与“和”搭配,C“之所以”只能与“是因为”搭配,而不能与“因为”或“由于”搭配。) 10依次填入下列横线上的关联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A

) “锲而不舍,金石可镂”,这句话告诉我们,

坚持不懈地努 力,

能实现自己的理想,获得事业的成功。

没有对工作的热爱,

不可能勤奋地探索和实践,

就不会有事业的成功。 A.只有

如果

因而

B.只要

如果

也 C.如果

只要

因而

D.只有

即使

(解析:在因果、条件、假设关系的复句中,都含有“因果”这一关系,只是在“因为所以”这种表达形式上,表述人尚不知道“因”是否能成为事实;“如果就”这种表达形式上,表述人知道“因”不是既成事实而假定它已为既成事实。)

11.依次填入下列横线上的关联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B ) 当前在我们的国有企业中出现的矛盾和问题,

有诸多方面的原因,

根本原因在于原有体制的弊端还没有消除。

,要尽快使国有企业解脱困境,

通过进一步深化改革,

能实现。

A既然

那么

所以

只有

B虽然

但是

因此

只有

才 C即使

然而

所以

只要

D如果

那么

因此

只要

(解析:此题考查正确使用词语(关联词)的能力。应根据语段的基本内容及各语句间的层次关系具体分析。)

12.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中横线处的关联词语,恰当的一组是(C )

根据国际上对“文化”一词的定义已接近五百种,

不同意见分歧有多大,有一点

是不争的事实,

文化有它的独立性,其自身的发展未必与政治、经济的发展同步,不可能切合无间。

A所以

不管

B所以

无论

因此 C不过

不管

D不过

无论

因此

解析:第一空只能是转折关系,故排除AB两项;第四空没有转折关系,排除AD两项;第五空是递进关系而非因果关系。

13.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中横线处的关联词语,恰当的一组是(D )

不管是修缮

是重建,对废墟来说,要义在于保存。圆明园废墟是北京城最有历史感的文化遗迹之一,

把它完全铲平,造一座崭新的圆明园,多么得不偿失。大清王朝不见了,熊熊火光不见了,民族的郁忿不见了,历史的感悟不见了,抹去了昨夜的故事,去收拾前夜的残梦。

,收拾来的又

前夜残梦,

今日的游戏。 A或

因为

虽然

不是

就是

B或

如果

但是

仅是

不是 C还

即使

所以

仅是

不是

D还

如果

但是

不是

只是

解析:凭语感便知第一空应填入“还”。把它完全得不偿失具有假设关系,所以延缓二空应填入“如果”。第三空以下语意有转折,所以应填入“但是”。最后一句的两个分句之间的关系是并列关系、所以第

四、五空,应分别填入“不是”、“而是”。

14.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中横线处的虚词,恰当的一组是(C )

有许多论文所引证的论述能够兼顾历史与科学前沿,

包括该领域中古老又权威的论断、方法和数据,

包括了最新研究成果及理论或实际需求,反映出作者的理论眼界。一位优秀的科学家

与当今各国学者的研究成果互相联系,且兼顾经典,

使读者在研究其论文时不仅得到论点、论据,

能获得进一步探讨的方法论与空间。 A既

不仅

因而

所以

B不但

而且

不仅

因而

而且 C既

又是

总是

从而

而且

D不但

而且

总是

从而

所以

解析:本题考查辨析使用关联词语的能力,特别是意义相近的关联词语,需要根据具体的语境才能正确地加以选择。本段文字的第一句话有两个“包括”的内容,上下分句是并列的,所以两个空分别应填入“既”、“又”。第二句中的第一空,由于不表递进,不能填入“不仅”,而只应填入“总是”。第二句中的第二空上面的句子表原因,下面的句子表结果,所以这里应填入“从而”。为了和“不仅”呼应,最后一空应填入“而且”以表递进关系 15.依次填入下段文字横线上的关联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A )

事例还可以举下去,但道理就是一条:事物的整体协调和组合太重要了。

不是说事物的各个局部的素质便无关紧要,

拿破仑养的尽是些骑不了马、舞不动刀的“少爷兵”,

他用兵之道再精也是白搭。

只有在高明的指挥下,谈论单个士兵的素质才有现实意义。用系统论的语言来说,每个单元只有通过系统的有序结构才能表现自己的才能。“整体大于部分之和”,系统的整体将具有其组成单元在孤立状态中所没有的新质。

A当然

如果

那么

然而

或者

并且

B当然

虽然

但是

固然

或者

况且 C诚然

尽管

那么

但是

那么

因此

D诚然

如果

那么

但是

那么

因此

解析:此题考查辨别和使用关联词语的能力。“当然”——应当这样;合于事理或情理,没有疑问;“诚然”——实在;固然。根据句意,第一空应应填入“当然”。由此可排除CD两项。第

二、三空所在的分句之间是假设关系,应分别填入“如果”“那么”。由此可排除B项。余下的“然而”、“或者”、“并且”分别填入第

四、

五、六空,都是最恰当的。 16.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中横线上的关联词语,恰当的一组是(

C)

说到音乐,我没有听西洋音乐的福分,一窍不通。

中国音乐,也弄不清什么是“阳春白雪”什么是“下里巴人”。

是中国音乐总还是可以听得进去的,

很喜欢。我醉心“西北风”那回荡在黄土高原上的“信天游”的激越而忧伤的旋律,就像是我肺腑深处发出的,是生命的升华;而江南丝竹则又将我带入了另一个世界,

这也是我生性中所固有的。 A.即使

然而

如果

因为

因为

B.哪怕

但是

只要

所以

因为 C.至于

不过

只要

而且

也许

D.虽然

但是

如果

由于

可能

解析:从一事说到另一事,往往用“至于”连接,据此,选段的第一空应填入这个词。由此可排除A、B、D三项。以下四个关联词语,考生可自己验证。此题没有很大难度,只是告诉考生,有些看似庞然大物的题,总有起决定作用的“关节点”,抓住了它,就可以“以巧破千钧”

17.按顺序分别填入横线处的关联词语是( D )

一个人

不懂得正确的意见只能是对于实际事物的客观的全面的反映,坚持要按自己的主观的片面的想法办事,那么,

他有善良的动机,

还是会犯或大或小的错误。 A因为

所以

虽然

B由于

因此

即使

也 C不但

而且

虽然

D如果

即使

18.依次填入下列横线上的关联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A)

解放前这个地方不但没有水浇地,

吃的水也得从几十里外挑来。 ②

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日新月异,

从前神话中的一些幻想都可能成为现实。 ③

他没有从上次的错误中认真吸取教训,

这次又犯了类似的错误。 A以至

甚至

以致

B甚至

以至

以致 C以致

以至

甚至

D以致

甚至

以至

19.依次填入下列横线上的关联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D )

在一个法纪最松弛的国家里,一个有良心的人

不会胡作非为的;他会替自己订出立法者所忘记订的法律,人们

做出恶劣的行动,

因为他们的欲望强,

因为他们的良心弱。

A.虽然

之所以

正是

也是 B.无论

其所以

不是

而是 C.尽管

其所以

不是

就是 D.即使

之所以

不是

而是

20.依次填入下列横线上的关联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D )

从锻炼观察能力和理解、认识的能力入手,

培养起既活泼而又严密的思路;

培养起这样的思路,写文章

有好的结构。

A.只有

才能

只要

就会

B.只要

就能

只有

才会 C.只要

就能

只要

就会

D.只有

才能

只有

才会

本文来自 99学术网(www.99xueshu.com),转载请保留网址和出处

上一篇:00073银行信贷管理学下一篇:110kv变电站设计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