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0kv变电站设计方案

2023-06-28

在一份优秀的方案中,既要包括各项具体的工作环节,时间节点,执行人,也要包括实现方法、需要的资源和预算等,那么具体要如何操作呢?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10kv变电站设计方案》的文章,希望能够很好的帮助到大家,谢谢大家对小编的支持和鼓励。

第一篇:110kv变电站设计方案

110kV变电站初步设计典型方案

二.A方案

2.4.1 发电机参数 (一)工程建设规模

a)主变压器:终期2×31.5MVA,本期1×31.5MVA; b)电压等级:110/35/10kV三级; c)出线回路数: 1)110kV出线: 终期4回,本期2回; 2)35kV出线: 终期8回,本期4回; 3)10kV出线: 终期12回,本期6回; 4)无功功率补偿: 终期4×3Mvar,本期2×3Mvar;

(二)设计范围

1)本典型设计范围包括变电所内下列部分:

a)电力变压器及各级电压配电装置,所用电系

统设备,过电压保护及接地装置,直流操作电源系统设备;相应的继电保护及自动装置,就地测量及控制操作设备,自动化系统设备以及电缆设施等。

b)与电气设备相关的建筑物、构筑物,给水排水设施,通风设施,消防设施,安全防范及环境保护措施。

2)系统通信设施、所外道路、所外上下水系统、场地平整和特殊基础处理、大件设备运输措施等不纳入本典型设计范围。其中由于通信设施需根据外部通信系统条件确定,本典型设计中仅留布置安装条件,不作具体设计。

3)设计分界点

a)变电所与线路的分界点为:110kV、35kV配电装置以架空进线耐张线夹(不含)为界。10kV配电装置以开关柜内电缆头(不含)为界。

b)进所道路设计以变电所大门为界,大门外不属本典型设计范围。

(三) 设计条件

2.4.1 发电机参数

1)所址自然条件

环境温度: -10℃~40℃最热月平均最高温度: 35℃

设计风速: 30m/s 覆冰厚度: 5mm 海拔高度: <1000m 地震烈度: 6度

污秽等级: II级

设计所址高程: >频率为2%洪水位

凡所址自然条件较以上条件恶劣时,工程设计应作调整。 2)系统条件

按照系统的情况,设定110kV系统短路电流为25kA,要求10kV母线的短路电流不超过20kA

(四)主要技术经济指标

2.4.1 发电机参数

1)投资: 静态投资: 1367.45 万元,单位投资: 434 元/kVA; 动态投资: 1398.96 万元,单位投资: 444 元/kVA; 2)占地面积

所区围墙内占地面积:7695.96m 所区围墙内建筑面积: 560m

2

2 主控制楼面积: 422.5m2

(五)电气主接线

变电所主接线110kV、35kV及10kV终期均为单母线分段接线,初期为单母线接线。详见图“W851A02-A02-001”。

(六)电气设备布置

35kV 及110kV配电装置采用户外中型软母线布置方式,35kV配电装置与110kV配电装置成垂直布置。

两台主变位于110kV配电装置和10kV配电装置室之间。10kV配电装置采用户内成套高压开关柜,单列布置,采用架空或电缆出线。

10kV电容补偿装置为户外型,布置在10kV配电装置室左侧户外空地上,本期布置二组。变电所纵向长度为108.7m,横向宽度为70.8m,占地面积为7695.96m2。

电气总平面布置详见图“W951A02-A02-002”。

(七)Ö÷ÒªÉ豸ѡÔñ

1) 35kV及 110kV配电装置

35kV及110kV断路器选用单断口瓷柱SF6断路器。

35kV及110kV隔离开关选用GW4型隔离开关,110kV隔离开关配电动操作机构。35kV隔离开关配手动操作机构。

110kV电流互感器选用油浸式电流互感器。

110kV电压互感器选用电容式电压互感器。

110kV避雷器选用氧化锌避雷器。

2£©10kV配电装置

选用XGN2-12型固定式高压开关柜,配真空断路器, 真空断路器配一体化弹簧操作机构,采用架空或电缆出线¡£ÎªÏû³ýгÕñÓ°Ïì,10kV电压互感器选用抗铁磁谐振三相电压互感器,型号为JSXNGF-10¡£

3)无功补偿装置

无功补偿容量及分组按就地补偿,便于调节及不产生谐振的原则配置,本典型设计无功补偿容量按主变容量20%左右考虑,本期工程装设2组3000kvar无功补偿装置成套装置。

4)35kV中性点消弧线圈

35kV电网中性点不接地系统单相接地电容电流按规程要求不超过10A,本典型设计对单相接地电容电流补偿暂按选用智能型油浸式消弧线圈,容量为550kVA考虑,调节范围为9挡,具体工程设置按系统情况而定。

(°Ë)ϵͳ¼Ìµç±£»¤ºÍ°²È«Îȶ¨¿ØÖÆ×°ÖÃ

变电所根据《继电保护和安全自动装置技术规程》的要求,及广西电网运行情况进行系统继电保护和安全稳定控制装置的配置。

1) 110kVÏß·±£»¤

每回线应装设反应相间短路和接地短路的保护。配置三段式相间距离、接地距离、零序电流方向保护,三相一次重合闸,带电压切换回路及断路器操作回路。后备保护采用远后备方式。组屏采用2回线路保护合用一面屏的方式。

2) 110kVĸÏß±£»¤

110kV²à³õÆÚÖ»ÓÐ2»Ø³öÏß,Ôݲ»¿¼ÂÇ×°ÉèĸÏß±£»¤£»ÖÕÆÚ4»Ø110kV³öÏߣ¬µ¥Ä¸Ï߷ֶνÓÏߣ¬°´¹æ³Ì¹æ¶¨×°ÉèÒ»Ì×110kVĸÏß±£»¤¡£

(九)系统通信

本变电所由所在网区地调调度管理,为满足综合自动化的要求,变电所应具有光纤或其他形式可靠的通信通道,并设一门邮电公网电话。由于各地区通信条件差异较大,在典型设计中难以统一,由相应工程设计时根据具体情况而定,本典型设计仅预留通信设备装设位置,不作具体设计。

(Ê®)微机监控装置

控制功能由微机监控系统实现,取消常规的控制屏和中央音响信号系统,声光报警由微机监控系统实现。

微机监控系统采用分层分布式,分为变电所层和现地设备层。现地设备层按所内一次设备布置间隔来划分配置。各间隔的监控设备相对独立,这些设备通过现地局域网实现数据链路的连接,可完成他们之间的信息传送。

所内局域网按单网考虑,通信介质采用光纤,变电所层可采用总线型结构或星型结构;现地设备层宜采用总线型结构。

(十一)土建部分

地基和抗震

建(构)筑物按天然地基承载力特征值fa=150kPa设计,场地和地基条件简单,地基基础设计等级为丙级。初期基础工程量未考虑有软弱下卧层估算,具体工程应根据其地质报告复核基础设计,必要时应修改基础设计或结合当地经验采用人工地基。

根据《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2001)》广西大部分地区抗震设防烈度为6度,设计基本地震加速度值为0.05g,本标准设计的建(构)筑物设防标准按一般变电所,即丙类建筑物设防,其地震作用和抗震措施均按6度抗震设防烈度设计。

三、B方案

(一)工程建设规模

a)主变压器:终期2×31.5MVA,本期1×31.5MVA; b)电压等级:110/35/10kV三级; c)出线回路数: 1)110kV出线: 终期2回,本期1回; 2)35kV出线: 终期8回,本期4回; 3)10kV出线: 终期12回,本期6回; 4)无功功率补偿: 终期4×3Mvar,本期2×3Mvar;

(一)工程建设规模

a)主变压器:终期2×31.5MVA,本期1×31.5MVA; b)电压等级:110/35/10kV三级; c)出线回路数: 1)110kV出线: 终期2回,本期1回; 2)35kV出线: 终期8回,本期4回; 3)10kV出线: 终期12回,本期6回; 4)无功功率补偿: 终期4×3Mvar,本期2×3Mvar; (二)设计范围及设计条件

设计范围及设计条件与A方案相同。

(三) 主要技术经济指标

1)投资: 方 案 一 方 案 二 静态投资: 1194.5 万元 1204.81 万元 静态单位投资: 379 元/kVA 382 元/kVA 动态投资: 1222.03 万元 1232.57 万元 静态单位投资: 388 元/kVA 391 元/kVA

2)占地面积

方 案 一

案 二

所区围墙内占地面积:

5618.3m

25961.06m2 所区围墙内建筑面积:

454.3m2

454.3m2

主控制楼面积:

316.8m2

316.8m2

(五)电气主接线

方案一

本方案变电所主接线110kV终期为内桥接线, 初期为线路变压器组接线;35kV及10kV终期均为单母线分段接线,初期为单母线接线。详见图“W851B02-A02-001”。考虑在110kV侧计费, 110kV出线安装三相电压互感器。

方案二 本方案变电所主接线110kV终期为单母线接线, 初期为线路变压器组接线;35kV及10kV终期均为单母线分段接线,初期为单母线接线。详见图“W851B02-A02-002”。

(六)电气设备布置

35kV 及110kV配电装置采用户外中型软母线布置方式,35kV配电装置与110kV配电装置成垂直布置。

两台主变位于110kV配电装置和10kV配电装置室之间。10kV配电装置采用户内成套高压开关柜,单列布置,采用架空或电缆出线。

10kV电容补偿装置为户外型,布置在10kV配电室左侧主控制楼前户外空地上,本期布置二组。

变电所电气总平面布置详见图“W951B02-A02-00

3、004”;

方案一占地面积为5618.3m2, 方案二占地面积为5961.06m2。

配置、系统通信要求、基本与

(七)Ö÷ÒªÉ豸ѡÔñ

主要设备选型、系统继电保护和安全稳定控制装置的A方案相同。

第二篇:110kV变电站设计

一、110kV变电站电气一次部分设计的主要内容:

1、所址选择 、负荷分级

2、选择变电所主变台数、容量和类型;

3、补偿装置的选择及其容量的选择;

4、设计电气主接线,选出数个主接线方案进行技术经济比较,确定 一个较佳方案;

5、进行短路电流计算;

6、选择和校验所需的电气设备;设计和校验母线系统;

7、变电所防雷保护设计;

8、进行继电保护规划设计;

9、绘制变电所电气主接线图,变电所电气总平面布置图,110kV高压配电装置断面图(进线或出线)。

二、110kV变电站设计二次部分

一、系统继电保护

1、110kV线路保护

每回110kV线路的电源侧变电站一般宜配置一套线路保护装置,负荷侧变电站可以不配。保护应包括完整的三段相间和接地距离及四段零序方向过流保护。

每回110kV环网线及电厂并网线、长度低于10km短线路、宜配置一套纵联保护。

三相一次重合闸随线路保护装置配置。 组屏:宜两回线路保护装置组一面屏(柜)。如110kV采用测控、保护共同组屏(柜)方式, 1个电气单元组一面屏(柜)。

2、110kV母线保护

双母线接线应配置一套母差保护;单母线分段接线可配置一套母差保护。

组屏: 独立组一面屏。

3、110kV母联(分段)断路器保护

母联(分段)按断路器配置一套完整、独立的,具备自投自退功能的母联(分段)充电保护装置和一个三相操作箱。

要求充电保护装置采用微机型,应具有两段相过流和一段零序过流。

4、备用电源自动投入装置配置原则

根据主接线方式要求,母联(分段、桥)断路器、线路断路器可配置备用电源自动投入装置。

组屏: 110kV断路器保护、备用电源自动投切均为独立装置,两套装置组一面屏。

5、故障录波器配置原则

对于重要的110kV变电站,其线路、母联(分段)及主变压器可配置一套故障录波器。

组屏: 组一面屏。

6、保护及故障录波信息管理子站系统

110kV变电站配置一套保护及故障录波信息管理子站系统,保护及故障信息管理子站系统与监控系统宜根据需要分别采集继电保护装置的信息。

二、调度自动化

7、远动系统设备配置

应配置相应的远动通信设备及测控单元等设备,其中远动通信设备按单套配置,并优先采用专用装置、无硬盘型,采用专用操作系统,远动与计算机监控系统合用测控单元。 组屏: 与监控系统统一组屏。

8、电能量计量系统

变电站内设置一套电能量计量系统子站设备,包括电能计量装置、电能量远方终端(或终端服务器)等。贸易结算用电能计量点配置主/副电能表,考核用电能计量点可按单电能表配置;电能表应为电子式多功能电能表. 组屏: 按照每面柜布置9只计量表组屏,电能量计量终端或终端服务器布置在其中一面屏中或单独组屏。

9、调度数据网接入原则

根据电网情况,可配置1套调度数据网接入设备。变电站宜一点就近接入相关的电力调度数据网。

三、系统及站内通信

10、光纤通信

光纤通信电路的设计,应结合各地市公司通信网规划建设方案进行。 系统通信在只有一路光纤通道的情况下,宜配置一路电力线载波通道备用;在没有光纤通道的情况下,可配置两路电力线载波通道。 新建110kV变电站可根据需求及通道条件配置1套数据通信网接入设备,

11、站内通信

220kV变电站不开设通信用电力载波通道;当保护只有一路独立光纤通道时,宜可配置一路保护专用高频通道。 一般不设置调度程控交换机。

可根据需求配置一套综合数据网设备。

信系统不设独立的视频监控和环境监控。

12、通信电源系统

一般变电站的通信电源系统按2套高频开关电源、1组蓄电池组或1套高频开关电源、1组蓄电池组考虑,也可采用2套独立的DC/DC转换装置。重要的变电站按2套高频开关电源、2组蓄电池组考虑

四、计算机监控系统

变电站计算机监控系统的设备配置和功能要求按无人值班设计。

13、计算机监控系统设备配置

监控系统应宜采用分层、分布、开放式网络结构,主要由站控层设备、间隔层设备和网络设备等构成。站控层设备按变电站远景规模配置,间隔层设备按工程实际建设规模配置。 包括站控层设备 、网络设备 、间隔层设备

14、测控装置组屏 除35(10)kV测控保护一体化装置就地布置在35(10)kV开关柜上外,其余测控装置应按照变电站实际规模配置。主变、

110、220kV测控及各电压等级母线电压采用集中组屏方式安装于二次设备室;每3~4个电气单元组一面屏。

15、其他功能特点

宜采用监控系统实现小电流选线功能。 AVQC功能宜由监控系统实现。

监控系统站控层工作站等设备采用站内UPS供电。间隔层I/O测

控设备采用直流供电。

16、系统网络结构

变电站宜采用单网结构,站控层网络与间隔层网络采用直接连接方式。

17、系统软件

主机兼操作员工作站应可采用安全的UNIX、LINUX或经过软件加固的WINDOWS等安全性较高的操作系统。

18、组屏

主机兼操作员站、打印机设备一般不组屏,相应配置计算机工作台;远动通信设备、智能型公用接口设备、网络交换机等设备组1面屏。除35(10)kV测控保护一体化装置就地布置在35(10)kV开关柜上外,其余测控装置应按照变电站实际规模配置。主变、110kV测控及各电压等级母线电压采用集中组屏方式安装于二次设备室;每3~4个电气单元组一面屏。

五、元件保护及自动装置

19、主变压器保护配置原则

主变压器微机保护应按主、后分开单套配置,主保护与后备保护宜引自不同的电流互感器二次绕组,变压器应配置独立的非电量保护。 当高压侧为内桥接线时,要求各侧电流互感器分别引入差动保护装置。

组屏: 每台主变压器组一面屏。 20、自动装置

35kV(10kV)小电流接地选线一般由监控系统实现。

根据系统要求配置微机型低频减载装置,35kV(10kV)线路一般采用一体化装置中的自动低频减载功能,也可独立设置。 组屏:低频减载组一面屏。

六、直流及UPS电源系统

配置单套蓄电池装置,可组柜安装,一般不设直流分屏。

不停电电源系统:一般容量较小馈线较少,可以与其他设备组屏。

七、其他二次系统

21、全站时间同步系统配置原则

全站设置1套统一的时间同步GPS系统,双时钟冗余配置。另配置扩展装置实现站内所有对时设备的软、硬对时。时间同步系统宜输出IRIG-B(DC)时码、1PPS 、1PPM或时间报文。

110kV变电站配置一套交流不停电电源系统(UPS)。可采用主机冗余配置方式,也可采用模块化N+1冗余配置。

22、二次系统安全防护

二次系统的安全防护应遵循电监会5号令《电力二次系统安全防护规定》及电监安全[2006]34号《电力二次系统安全防护总体方案》和《变电站二次系统安全防护方案》的有关要求。

23、图像监视及安全警卫系统

在110kV变电站内设置一套图像监视及安全警卫系统。其功能按满足安全防范要求配置,不考虑对设备运行状态进行监视。

24、火灾自动报警系统

110kV变电站应设置一套火灾自动报警系统。

25、二次设备的布置

110kV变电站二次设备的布置一般采用集中布置方式。站内不设通信机房,在主控楼内集中设置二次设备室。若变电站规模较大,采用户外敞开式布置或户内GIS方案,对应站内不同的设备布置情况,也可采用设就地继电器小室或按电压等级下放到GIS设备旁的分散布置方式。

应按工程最终规模规划并布置二次设备,备用屏(柜)位不少于总屏(柜)位的10~15%。

26、电压互感器二次参数选择

110kV及以下电压的双母线接线,宜在主母线三相上装设电压互感器。当需要监视和检测线路侧有无电压时,可在出线侧的一相上装设电压互感器。

宜设置专用的电压互感器二次绕组。电压互感器一般设剩余有保护用剩余电压绕组,供接地故障产生剩余电压用。

计量采用独立的电压互感器二次绕组,准确级的准确级,最低要求宜选0.2级;测量与保护I共用一个二次绕组,准确级宜选用电压互感器的准确级,最低要求选0.5(3P)级;;保护II采用独立的电压互感器二次绕组电压互感器的,准确级,为宜选3P和或6P;保护用电压互感器剩余电压绕组的准确级为6P。

根据工程情况,对220kV、110kV母线电压互感器,也可取消电压互感器剩余电压绕组。电压互感器配置四个主二次绕组。计量、测量、保护I、保护II分别采用各自独立的二次绕组,准确级分别为0.2/0.5/3P/3P(6P)。

25、电流互感器二次参数选择

220kV、110kV系统可按三相配置;35kV、10kV系统,依具体要求可按两相或三相配置;

每套保护(包括线路、主变及母线保护)宜使用专用的二次绕组。准确级:变压器主回路、220 kV及以上线路宜采用5P级,其他回路可采用10P级。

测量、计量一般应分别使用各自专用的二次绕组。准确级:一般为0.5、0.2级,供特殊用途的为0.5S、0.2S级,在满足准确级条件下,也可共用一个二次绕组。

故障录波装置可与保护共用一个二次绕组,也可单独使用一个二次绕组。准确级:5P级或10P级。

新建变电站,二次额定电流宜选1A,二次负荷一般为10~15VA(当二次额定电流为5A时,二次负荷一般为40~50VA)。

八、直流及UPS电源 总结:

1、变电站二次系统设计的技术原则,包括:系统继电保护、元件保护、计算机监控系统、电力调度数据网接入设备、二次系统安全防护设备,站内通信系统、变电站操作直流电源、交流不停电电源、图像监控系统等二次系统的技术要求和设备配置要求。

2、二次设备组屏方案和各个屏柜的功能配置。按照统一的配置原则和技术要求,根据变电站接线形式、一次设备类型,制定二次设备的典型组屏方案和各屏柜的功能配置,统一变电站二次设备的组屏方案、屏柜尺寸、形式、名称、标识及颜色等。

3、二次系统设备的技术规范,根据变电站二次系统典型设计配置原则和技术要求、各种典型二次设备组屏方案和各屏柜的功能配置,编制了96项二次设备的技术条件书,统一了二次系统及各屏柜的技术规范。

4、规范系统继电保护及元件保护的配置原则、通道组织原则和设备组屏原则。

5、规范计算机监控系统的配置原则和方案,包括整体网络结构,站控层软件、硬件配置,间隔层设备配置及组屏原则,站控层与间隔层通信所采用的技术和标准,监控系统与继电保护、保护故障信息管理子站以及站内其他智能装置的通信接口形式和技术要求等

6、规范变电站电气二次接线,包括防误闭锁实现方式,二次屏柜的供电方式,操作箱控制回路接线以及断路器、隔离开关机构箱控制回路接线等。

7、规范专业间配合的技术要求,包括系统继电保护对电流互感器、电压互感器变比、绕组数量、容量及精度的配置要求;系统继电保护对断路器跳闸线圈、操作电源的配置要求;保护对通信通道的要求、保护光电转换接口对通信电源的要求等。

8、规范保护和故障录波信息管理子站系统的配置原则及实施方案,包括:子站系统的构成、功能定位、数据采集方式,与监控系统的接口方式、子站信息传输方式等。

9、规范二次系统各类接口要求,包括:继电保护装置与计算机监控系统的接口及通信要求;继电保护装置、故障录波装置以及双端故障测距装置对时精度和接口要求。

10、规范站内通信设备的配置原则和方案,包括:通信蓄电池配置原则、通信机房布置、光缆引接方式、通信机柜尺寸等。

11、规范时间同步系统、图像监视系统的配置原则和方案。

12、规范二次设备的接地方式、继电器保护小室下放布置和电缆敷设方式

第三篇:110kv变电站典型设计初设计

A方案

(一)工程建设规模

a)主变压器:终期2×31.5MVA,本期1×31.5MVA; b)电压等级:110/35/10kV三级; c)出线回路数: 1)110kV出线: 终期4回,本期2回; 2)35kV出线: 终期8回,本期4回; 3)10kV出线: 终期12回,本期6回; 4)无功功率补偿: 终期4×3Mvar,本期2×3Mvar;

(二)设计范围

1)本典型设计范围包括变电所内下列部分: a)电力变压器及各级电压配电装置,所用电系统设备,过电压保护及接地装置,直流操作电源系统设备;相应的继电保护及自动装置,就地测量及控制操作设备,自动化系统设备以及电缆设施等。

b)与电气设备相关的建筑物、构筑物,给水排水设施,通风设施,消防设施,安全防范及环境保护措施。

2)系统通信设施、所外道路、所外上下水系统、场地平整和特殊基础处理、大件设备运输措施等不纳入本典型设计范围。其中由于通信设施需根据外部通信系统条件确定,本典型设计中仅留布置安装条件,不作具体设计。

3)设计分界点

a)变电所与线路的分界点为:110kV、35kV配电装置以架空进线耐张线夹(不含)为界。10kV配电装置以开关柜内电缆头(不含)为界。

b)进所道路设计以变电所大门为界,大门外不属本典型设计范围。

(三) 设计条件 2.4.1 发电机参数 1)所址自然条件 环境温度:-10℃~40℃ 最热月平均最高温度:35℃ 设计风速:30m/s 覆冰厚度:5mm 海拔高度:<1000m 地震烈度:6度

污秽等级:II级

设计所址高程:>频率为2%洪水位

凡所址自然条件较以上条件恶劣时,工程设计应作调整。 2)系统条件

按照系统的情况,设定110kV系统短路电流为25kA,要求10kV母线的短路电流不超过20kA (四)主要技术经济指标 2.4.1 发电机参数 1)投资: 静态投资: 1367.45 万元,单位投资: 434 元/kVA; 动态投资: 1398.96 万元,单位投资: 444 元/kVA; 2)占地面积

所区围墙内占地面积:7695.96m2 所区围墙内建筑面积: 560m2 主控制楼面积: 422.5m2 (五)电气主接线

变电所主接线110kV、35kV及10kV终期均为单母线分段接线,初期为单母线接线。详见图“W851A02-A02-001”。

(六)电气设备布置

35kV 及110kV配电装置采用户外中型软母线布置方式,35kV配电装置与110kV配电装置成垂直布置。

两台主变位于110kV配电装置和10kV配电装置室之间。10kV配电装置采用户内成套高压开关柜,单列布置,采用架空或电缆出线。

10kV电容补偿装置为户外型,布置在10kV配电装置室左侧户外空地上,本期布置二组。变电所纵向长度为108.7m,横向宽度为70.8m,占地面积为7695.96m2。

电气总平面布置详见图“W951A02-A02-002”。

(七) 配电装置

1) 35kV及 110kV配电装置

35kV及110kV断路器选用单断口瓷柱SF6断路器。 35kV及110kV隔离开关选用GW4型隔离开关,110kV隔离开关配电动操作机构。35kV隔离开关配手动操作机构。

110kV电流互感器选用油浸式电流互感器。 110kV电压互感器选用电容式电压互感器。 110kV避雷器选用氧化锌避雷器。 2)10kV配电装置

选用XGN2-12型固定式高压开关柜,配真空断路器, 真空断路器配一体化弹簧操作机构,采用架空或电缆出线¡£ÎªÏû³ýгÕñÓ°Ïì,10kV电压互感器选用抗铁磁谐振三相电压互感器,型号为JSXNGF-10¡£

3)无功补偿装置

无功补偿容量及分组按就地补偿,便于调节及不产生谐振的原则配置,本典型设计无功补偿容量按主变容量20%左右考虑,本期工程装设2组3000kvar无功补偿装置成套装置。

4)35kV中性点消弧线圈

35kV电网中性点不接地系统单相接地电容电流按规程要求不超过10A,本典型设计对单相接地电容电流补偿暂按选用智能型油浸式消弧线圈,容量为550kVA考虑,调节范围为9挡,具体工程设置按系统情况而定。

(八) 继电保护和安全稳定控制装置的配置

变电所根据《继电保护和安全自动装置技术规程》的要求,及广西电网运行情况进行系统继电保护和安全稳定控制装置的配置。

1) 110kV系统

每回线应装设反应相间短路和接地短路的保护。配置三段式相间距离、接地距离、零序电流方向保护,三相一次重合闸,带电压切换回路及断路器操作回路。后备保护采用远后备方式。组屏采用2回线路保护合用一面屏的方式。

(九)系统通信

本变电所由所在网区地调调度管理,为满足综合自动化的要求,变电所应具有光纤或其他形式可靠的通信通道,并设一门邮电公网电话。由于各地区通信条件差异较大,在典型设计中难以统一,由相应工程设计时根据具体情况而定,本典型设计仅预留通信设备装设位置,不作具体设计。

(十)微机监控装置

控制功能由微机监控系统实现,取消常规的控制屏和中央音响信号系统,声光报警由微机监控系统实现。

微机监控系统采用分层分布式,分为变电所层和现地设备层。现地设备层按所内一次设备布置间隔来划分配置。各间隔的监控设备相对独立,这些设备通过现地局域网实现数据链路的连接,可完成他们之间的信息传送。 所内局域网按单网考虑,通信介质采用光纤,变电所层可采用总线型结构或星型结构;现地设备层宜采用总线型结构。

(十一)土建部分

地基和抗震

建(构)筑物按天然地基承载力特征值fa=150kPa设计,场地和地基条件简单,地基基础设计等级为丙级。初期基础工程量未考虑有软弱下卧层估算,具体工程应根据其地质报告复核基础设计,必要时应修改基础设计或结合当地经验采用人工地基。

根据《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2001)》广西大部分地区抗震设防烈度为6度,设计基本地震加速度值为0.05g,本标准设计的建(构)筑物设防标准按一般变电所,即丙类建筑物设防,其地震作用和抗震措施均按6度抗震设防烈度设计。

B方案

(一)工程建设规模

a)主变压器:终期2×31.5MVA,本期1×31.5MVA; b)电压等级:110/35/10kV三级; c)出线回路数: 1)110kV出线: 终期2回,本期1回; 2)35kV出线: 终期8回,本期4回; 3)10kV出线: 终期12回,本期6回; 4)无功功率补偿: 终期4×3Mvar,本期2×3Mvar; (一)工程建设规模

a)主变压器:终期2×31.5MVA,本期1×31.5MVA; b)电压等级:110/35/10kV三级; c)出线回路数: 1)110kV出线: 终期2回,本期1回; 2)35kV出线: 终期8回,本期4回; 3)10kV出线: 终期12回,本期6回; 4)无功功率补偿: 终期4×3Mvar,本期2×3Mvar; (二)设计范围及设计条件

设计范围及设计条件与A方案相同。 (三) 主要技术经济指标 1)投资: 方 案 一

方 案 二

静态投资:1194.5 万元 1204.81 万元

静态单位投资:379 元/kVA382 元/kVA 动态投资:1222.03 万元 1232.57 万元

静态单位投资:388 元/kVA391 元/kVA 2)占地面积

方 案 一

方 案 二

所区围墙内占地面积:5618.3m25961.06m2

所区围墙内建筑面积: 454.3m2454.3m2 主控制楼面积: 316.8m2316.8m2 (五)电气主接线

方案一本方案变电所主接线110kV终期为内桥接线, 初期为线路变压器组接线;35kV及10kV终期均为单母线分段接线,初期为单母线接线。详见图“W851B02-A02-001”。考虑在110kV侧计费, 110kV出线安装三相电压互感器。

方案二本方案变电所主接线110kV终期为单母线接线, 初期为线路变压器组接线;35kV及10kV终期均为单母线分段接线,初期为单母线接线。详见图“W851B02-A02-002”。

(六)电气设备布置

35kV 及110kV配电装置采用户外中型软母线布置方式,35kV配电装置与110kV配电装置成垂直布置。

两台主变位于110kV配电装置和10kV配电装置室之间。10kV配电装置采用户内成套高压开关柜,单列布置,采用架空或电缆出线。

10kV电容补偿装置为户外型,布置在10kV配电室左侧主控制楼前户外空地上,本期布置二组。

变电所电气总平面布置详见图“W951B02-A02-00

3、004”; 方案一占地面积为5618.3m2, 方案二占地面积为5961.06m2。

(七) 设备选型

主要设备选型、系统继电保护和安全稳定控制装置的配置、系统通信要求、基本与A方案相同。

第四篇:某110kV变电站设计原始资料

第一节 预测资料

一、变电站性质及作用

几年来,随着xy市小水电的不断开发建设,主要电站的上网电量都汇集于城南变。原有的两个变电站已不能满足电网发展的需要,负荷过重,电网结构薄弱,电源单一。为改善电网结构、满足项目区域经济发展对电力负荷增长的需要,同时改善电能质量,缩小供电半径、降低线路损耗。因此在hjs新建一座110kV变电站非常必要的,该站建成后将作为市电网的另一个枢纽变电站,缓解110kV城南变的负荷压力,满足该区域负荷增长的需要。

二、待建变电站主要负荷预测

1、110kVⅠ段母线负荷:

(1)某甲醇厂:2×4万kW,功率方向为母线外送。 (2)110kVxr线:5万kW,功率方向为母线外送。 (3)zjd线路:5万kW,功率方向为向母线送电。 (4)qsh线路:16.09万kW,功率方向为向母线送电。

2、110kVⅡ段母线负荷:

(1)110kVhc线:3.21万kW,功率方向为向母线送电。 (2)xy线路:16.09万kW,功率方向为向母线送电。

(3)备用线路:为今后水电站上网预留(容量待定)功率方向为向母线送电。

3、35kVⅠ段母线负荷:

(1)35kV某A水泥厂变电站Ⅰ回线:2×3万kW,功率方向为母线外送。 (2)35kV甲变电站:1.6万kW,功率方向为向母线送电。 (3)35kV乙变电站:2×3.15万kW,功率方向为母线外送。

(4)备用线路:为今后该地区工厂预留(容量待定)功率方向为母线外送。 (5)35kV户外式电容器一组,容量为6.0Mvar。

2、35kVⅡ段母线负荷:

(1)35kV丙变电站(预留):3.21万kW,功率方向为向母线送电。 (2)35kV某B吨水泥厂(预留):2×4万kW,功率方向为母线外送。 (3)35kV某C水泥厂(预留):2×3.15万kW,功率方向为母线外送。 (4)备用线路:为今后该地区工厂预留(容量待定)功率方向为母线外送。 (5)35kV户外式电容器一组,容量为6.0Mvar。

三、地理环境条件

该变电站位于hjs,占地约25亩。

(1)当地最热月平均温度为33℃,极端最高气温40.3℃,极端最低温度为-6.2℃,最热月地面为1.0m处土地平均温度为20.6℃。

(2)湿度平均相对温度82%,降水量年平均1512mm,风速年平均1.9m/s,风向东风。

(3)当地海拔高度为1035.4m,雷暴日数36.9日/年,变电所处在p<500Ω.m的黄土上。

(4)所区地震烈度为6度,污染等级为I级。

第二节 设计要求及范围

一、设计要求

1、符合国家经济建设和各项方针和政策。

2、符合国家或部颁的各项设计规程和要求。

3、在满足必要的供电可靠性和灵活性及保证电能质量的前提下,力争降低投资和年运行费用。

4、尽量采用新技术和选用技术经济指标先进的设备及材料。

二、设计范围

设计范围是变电站电气部分,即各级电压的全部变配电

一、二次电气设备安装接线,站用电、防雷接地及继电保护配置。

1、设计变电站的主接线,论证设计方案是最佳方案,选择供电电压等级,选择主变压器容量及台数。(必做)

2、设计变电站的站用电路、选择站用变的容量及台数。(必做)

3、计算短路电流,选择导体及主要电气设备。(必做)

4、设计变电站总平面布置。(选做)

5、设计35kV屋内配电装置的布置。(选做)

6、规划全站继电保护的配置。(选做)

7、规划变电所防雷设施及避雷针设计。(选做)

三、设计成品

1、设计说明书:独力完成所要求的设计内容。书写工整,简明扼要,分析论证条理清晰。且附必要的数据计算书(整理过的计算过程)。

2、主接线图1张:整洁,线条粗细分明;布置匀称,比例适宜;文字、图形符号准确、尺寸标注规则无误。

第五篇:110kV变电站典型设计修编目录

总 目 录

第一篇 第二篇 第三篇 第四篇 第五篇 第六篇 第七篇 第八篇 第九篇 第十篇

第十一篇第十二篇总论

A1方案A2方案A3方案A4方案A5方案G1方案G3方案G6方案H1方案H2方案H3方案三台双卷变、二台双卷变、三台双卷变、三台三卷变、三台双卷变、三台双卷变、三台双卷变、三台双卷变、三台双卷变、二台双卷变、三台双卷变、

110kV线变组接线、AIS) 110kV桥型接线、AIS) 110kV单母线接线、AIS) 110kV单母线接线、AIS) 110kV单母线分段接线、AIS) 110kV线变组接线、GIS) 110kV单母线接线、GIS)

10kV线变组带外跨条接线、GIS)110kV线变组接线、PASS)

110kV桥型接线、PASS) 110kV单母线接线、PASS)

TW860Z2007-00-A02 TW860A2007-A1-A02 TW860B2007-A2-A02 TW860C2007-A3-A02 TW860D2007-A4-A02 TW860E2007-A5-A02 TW860F2007-G1-A02 TW860G2007-G3-A02

TW860H2007-G6-A02 TW860I2007-H1-A02 TW860J2007-H2-A02 TW860K2007-H3-A02

( ( ( ( ( ( ( (1

(

(

(

本文来自 99学术网(www.99xueshu.com),转载请保留网址和出处

上一篇:blast种类及使用方法下一篇:fluent建模教程讲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