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游产业发展论证报告

2023-03-05

报告在当前的社会发展阶段,已经成为常见的事后总结方式,报告的内容,是以严谨、准确为特点的,有效的报告一般都具有哪些要素呢?今天小编为大家精心挑选了关于《旅游产业发展论证报告》,供需要的小伙伴们查阅,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第一篇:旅游产业发展论证报告

旅游专业人才培养论证报告

2015年涉外旅游专业 人才培养方案专家论证总结报告

一、培养目标与规格

根据教育部于2012年颁布的《高等职业学校专业教学标准》(试行),涉外旅游专业旨在培养拥护党的基本路线,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和敬业精神,德、智、体、美全面发展,扎实掌握专业基础理论和基本知识,有较强的职业素养和专业服务技能,具备一定的管理知识和技能技巧的,能适应现代旅游业发展第一线所需的基层与中高层管理人员等职位要求的高端技能型人才。

从行业来说,涉外旅游需要那些既具有较扎实的文化基础知识和较深厚的专业功底,又具有较强的动手能力,又具备多种技能,善于交际和表达,务实创新,长于推销,性格开朗,积极乐观的从业人员。从我校学生实际出发,本专业面向旅行社各部门,培养全面发展,具有国际化视野的,牢固掌握现代旅游服务、管理的基本知识,熟练运用服务技能,具备从事本专业领域工作的基本能力,能较快适应现代酒店服务和管理第一线的高素质技能型专门人才。注重对学生素质结构、知识结构和能力结构三方面的培养,并着重对学生的综合素质和职业能力提出具体的要求。

培养目标明确,以培养涉外旅游应用性人才为主,适应行业、地方人才需求。在培养规格上任务目标明确,对本专业的基本素质做出了详细说明,对专业知识做了充分的分解,同时对各项专业能力分解到位。

二、人才培养模式 涉外旅游专业以培养旅行社、旅游服务企业的高素质人才为根本,以“校企一体、成果共享、人才互用”的人才培养模式为抓手,以“集团化”办学模式为依托,按照产教研一体化、理实一体化、仿真实景一体化的理念,推进“工学结合、定岗实践”的教学模式改革,与校外10多家企业合作密切,深度融合,通过实训基地共建、师资队伍共建、课程内容共建、实训实习对接等方式开展“校企一体、成果共享、人才互用”培养模式,实现学习与就业岗位无缝对接。

本专业构建了教学——实训——科研一体化的开放式、拓展型人才培养新模式;树立了“以教学为基础,以技能培训为推动环节,以科研为发展导向”的大旅游教育观,按照产、学、研一体化的思路,实行了“企业化与院校式”结合的管理运作模式;密切了院校与业界的联系,保证理论功底深厚、实践技能熟悉的酒店人才的来源与出路通畅;以合作办学、联合培养、教师互访、学术交流等方式,积极开展和加强国际、国内横向合作。

三、课程体系

课程体系是实现人才培养目标的重要环节,涉外专业针对职业岗位群工作任务进行细致全面的分析,按照专业职业行动领域的工作任务、岗位职业能力以及职业成长规律构建了课程体系,包括课程内容体系和课程结构体系。为了培养学生综合素质、相应的行业通用能力及职业特定能力,涉外专业开设了相应的课程以便各模块能力的培养和提高。例如公共基础课及专业基础课程则为了更好地培养学生的行业通用能力,但同时为了满足行业对人才的规格要求,对于数学及语文的课时数作教学重点的转移,如数学课中教一些会计知识,及成本核算等财务知识;语文学一些怎样导游词创作、写备忘录等应用文写作;而对于职业特定能力的培养则侧重于酒店方面专业课程的开设,如导游基础知识、旅行社经营管理、旅游电子商务等等。

课程体系设计合理,紧紧围绕培养目标开设,并且体现出应用型人才培养特点,从公共基础课程到专业技能课程到实践实训课程的开设,以及学时的分配都比较合理,且体系完整,明显增加了实训课所占比重。另外新增设了专业能力模块课程,主要培养相关的专业能力。优化了“双证融合”的模块化课程体系,打造课程标准,实行双证书制,100%的毕业生持有双证书。积极创造条件,鼓励有兴趣有能力的学生参加不同种类的技能培训和考证,培养复合型人才。

四、实践教学环节

从当代职业教育发展来看,鲜明的职业性和实践性是职业教育的一大特色。当前旅游企业普遍认为,创造性人才的基本标准有两条:一是接近企业需求;二是能迅速融入企业,解决实际问题。因此实践教学是实现培养目标的根本保证,将学生所学知识转化为能力是素质教育的重要目标之一。本专业教学计划突出实践性,在教学过程中,专业课程项目通过模块化实践教学来完成,并结合本专业特点,开展了整周的职业资格考级综合实训、实景教学等,高度重视实践性教学。

通过工学交替的教学方式,使学生可以将所学理论应用于实践,并把在实践中发现的问题带回学校与导师共同研究,寻求解决问题的途径,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和批判性思维能力,使学生成为既有扎实理论基础,又能解决企业常见问题,符合企业需求的创造性人才,最终缩短学校与社会的距离,使学生、企业、学校三方都受益。

附:专业指导委员会名单

魏向东(苏州大学社会学院旅游系) 李良(苏州经贸职业技术学院旅游系) 沈洁红(苏州卫生职业技术学院旅游系)

严巍 (苏州康辉旅行社欧亚部经理 )

黄春勇 (苏州夕阳红旅行社总经理) 方萍(苏州金桥旅行社总经理) 张华明(苏州文化假日旅行社总经理) 胡明洋(苏州艺海假期旅行社副经理)

沈洋(苏州八爪鱼在线旅游发展有限公司总经理助理)

第二篇:旅游服务与管理专业调研论证报告

旅游业是一个综合性行业,融劳动密集、资金密集和技术密集为一体,又以劳动密集为基础。全球经营一体化使中国的国际性经贸活动大量增加,旅游业从中获得了较大的商机和蓬勃发展。据世界旅游组织最新的展望研究报告,到2020年,中国将成为世界旅游的一个主要目的地和客源国,接待境外游客将由现在的一年7000万人次增加到1亿7300万人次,意味着中国旅游业对国际性旅游行业的人才需求尤为紧迫。随着我国旅游业的发展,必将为旅游管理专业的发展提供了广阔的空间,同时也为学生的就业开创了良好的前景。

中等职业学校正逐渐成为我国旅游行业初中级服务人员和管理人员重要的培养基地。我校正是抓住这个机遇,准备开设旅游服务与管理专业。

一、 专业情况概述

旅游服务与管理专业是我校正准备开发的专业。学校已具备了雄厚的师资力量。现有专业教师20人,其中双师型教师3人,学科带头人3人,1人取得高级营养师技能证,1人取得导游证,1人取得高级餐厅服务技能证,1人取得餐饮服务考评员证。能够保证学生持证上岗的培训需求。

我校现有设施完备的旅游专业实训室,包括形体训练室、餐饮与客房实训室等,其规格形式可以满足旅游专业学生的技能操作训练以及形体礼

仪方面的训练;学校的校园宽带网络和图书馆的大量与涉外旅游相关的书籍满足了教师教学和学生学习的需要。

除此之外,我校还与仁怀青年旅行社、福建石狮国昇酒店(五星)、仁怀市天豪大酒店以及各大城市的旅游相关行业单位建立了合作关系,使其作为本专业的校外实习、实训基地。以上单位均属三星级以上涉外酒店或具备相应接待能力的旅行社,能较好的满足学生专业实习及日常实训的需要。

本专业开设语文、英语、计算机、法律基础、体育等公共课程,旅游学概论、饭店管理、旅行社经营与管理、旅游英语等专业基础课程,餐饮服务管理、营养与卫生、前厅客房服务与管理、导游原理与实务、旅游地理等专业课以及旅游心理学、社交礼仪、公共关系、旅游职业道德等相关课程。

二、相关行业背景

(一) 旅游业已发展成为我国国民经济一个新的增长点

仁怀这些年来,观光业的成长十分迅速,许多风景区、文化区,与游乐场都是观光人潮聚集的地点。以往仁怀的基础建设不够扎实,交通、食宿不太方便,限制了旅游观光的发展但是这几年,拜经济成长所赐,本地人也逐渐重视休闲,有助于旅游业市场的成长。

观光旅游号称是“零污染的行业”,只要靠著既有的自然人文环境,便能创造大量的利润。在管理良好的前提下,损害环境的程度相较于其他

行业要小的多,对开发中国家的经济发展有很大的帮助,因此这个行业成长迅速。

当前,旅游产业发展势头强劲,它对经济增长、社会就业以及文化与环境建设的促进作用日益显现。未来十年,我国旅游产业将保持年均10.4%的增长速度,中国将成为世界第一大旅游目的地国和第四大客源输出国。旅游产业是当前全球经济中发展势头最强劲和规模最大的产业之一,它对经济的拉动、对社会就业的带动以及对文化与环境的促进作用日益显现。据预测,未来10年间,我国旅游产业将保持年均10.4%的增长速度,商务旅游的增长速度将达到10.9%。到2020年,我国将成为世界第一大旅游目的地国和第四大客源输出国。因此,作为六大新兴消费热点行业之一的旅游产业,在今后几年内必将保持着蓬勃的发展势头。

目前,在入境旅游方面,我国已成为世界上发展速度最快、最具生机活力的旅游目的地国家。2013年,我国入境过夜旅游人数1.29亿人次、创汇517亿美元,比2012年增长10.3%。在国内旅游方面,我国已拥有世界上规模最大的国内旅游市场。2013年,我国国内旅游人数超过32.62亿人次,国内旅游收入27672亿元人民币,占我国旅游总收入的67%。国内旅游产业的兴旺发达,有力地拉动了内需,促进了消费,带动了相关产业发展。在出境旅游方面,我国已成为世界上迅速崛起的新兴客源国。2013年,出境人数达9819万人次,比2010年增长171.1%。我国出境旅游增长速度已大大高于世界平均水平,成为亚洲第一大客源市场。随着旅游三

大市场的发展壮大,我国已经奠定了世界旅游大国地位,正在向世界旅游强国的目标推进。

(二)旅游在人们日常生活中的地位日趋重要

自由度的大小和生活水平的高低直接影响着人们参与休闲或者旅游度假的意识和积极性,但是参与的愿望又受到来自各种社会因素变迁的重大影响,正是这些变化使得休闲、度假旅游日渐渗透到日常生活中,日益成为人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内容之一。在20世纪末期的后工业化社会里,休闲已经逐渐演变成为人们消磨时间、培养兴趣以及维持社会关系的重要手段和工具。

收入水平的提高和闲暇时间的增加,人们旅游出行更为频繁。2006年,中国人出游率首次超过100%(含国内游和出境游),这意味着所有中国人平均每年至少出去旅游一次,而且,随着旅游出行更为便利,选择更趋多样化,人们已由单纯的观光旅游逐步向休闲、度假旅游过渡,这我们从近几年消费较高之出境游的快速增长以及多种新颖类型的休闲方式可见一斑。

如今人们的工作节奏快,尤其是大城市白领阶层的工作压力,与十多年年前不可同日而语,旅游作为人们放松身心的重要途径,走马观花式的观光旅游已达到这样的目的,向休闲、度假旅游的消费升级已成为必然。因此,无论从旅游行业宏观数据的分析,还是微观事件的考察,人们对于休闲、度假旅游的期望已发生质的提升。闲暇时间的增多成为发展休闲、

度假旅游的必要条件。中国从1995年开始实行一周5天工作制,1999年为刺激内需开始实施黄金周制度,公共假日又由原来的8天增加至10天,每年的名义闲暇时间达到了114天。然而,黄金周实行9年以来,假日经济所带来社会、经济成本不断增加,景区、旅游服务设施在黄金周期间不堪重负,而在平时设施利用率又明显不足,由此引发社会对于黄金周改革的呼声越来越高。

(三)旅游业的发展使得旅游企业迅速增长

从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济在30年的时间里保持了年均9%—10%的发展速度,这种长期、高速的发展在人类历史上也是少见的。经济高速增长和开放程度提高为我国旅游业的增长提供了异常强大的推动力。30年来我国旅游基础设施在不断完善,越来越多的旅游目的地得到开发,居民的生活水平也在持续提高,使得以休闲和观光为主要目的的入境、出境和国内旅游都得到了长足的发展。世界旅游组织在20世纪末期的时候发布过一个报告,认为中国在2020年将成为全球第一大旅游目的地和第四大旅游客源地。由于近年来中国旅游业三大市场的强劲发展,这一时间将会提前到2015年前后。也就是说,从现在算起的2年时间内,中国将成为全球最大的入境旅游目的地和最大的出境客源地,再加上我国早已成为全球最大的国内旅游地,中国旅游市场的总体规模将位居世界第一。

三、相关行业、企业或事业单位人才需求情况

旅游业作为贵州省“十三五”规划重点发展领域,将在今后五年的经

济发展中发挥重要的作用。近年来,我省出境旅游、入境旅游、国内旅游均呈现出高速发展的态势,旅游企业的数量也在迅速增加。按照我省2020年远景规划的发展战略,全省旅游总收入和旅游增加值再翻一番,实现旅游倍增计划,旅游业成为贵州省国民经济支柱产业。随着贵州支柱产业的大发展,企业改革的深化,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面向一线的旅游管理和旅游服务的应用型人才将倍受欢迎。旅游行业为完成发展目标和远景规划,需要我们加大旅游人才培养和的力度,以适应对高速发展的贵州以及西南三省大三角的持续增大的需求量,更需要一批具有丰富知识门类和创新思维的复合型人才。其次,为适应服务对象对管理服务水平的要求不断提高的需要,越来越需要第一线的专业人员具有更强的服务意识,具有更高的服务技能。同时,由于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计算机等现代化设备的大量应用和建立在信息技术上的现代化营销手段的普遍使用,要求服务和管理人员都必须具备现代科学技术知识。因此,必须在“十三五”期间加快培养旅游中等职业技术人才,以适应广泛的社会需求,促进经济的发展。这也将为旅游专业毕业生开辟一条新的而又前景广阔的就业门路。

从目前情况来看,旅游业现有从业人员的数量和质量皆不能满足行业发展的需要。以旅行社为例,2013年我国已有旅行社26054家,旅行社从业人员只有339993人,与32.62亿的国内旅游人次相比,旅行社从业人员数量明显不足,导致了旅行社服务质量不高,游客投诉不断,旅游成了消费者投诉的热点。这直接影响了我国旅游业的形象,给正在蓬勃发展

的旅游业带来了阴影。

我市为传统的旅游城市,拥有风景秀丽的奶子山国家森林公园、举世闻名的茅台酒、雄伟壮观的赤水河等丰富的旅游资源每年都吸引着数量庞大的游客。随着我市经济的快速发展,其对旅游业从业人员的数量需求必然将越来越大,素质要求也将越来越高。

四、专业论证结果

通过以上对我国旅游行业背景的分析和人才需求的调研, 我们认为:旅游业是一个服务性很强的新兴产业,也是一个劳动密集型产业,它需要大量的具有文化、有技术、懂管理的初中级服务和管理人员,中国将成为世界第一旅游接待大国。我国旅游业的发展,必定需要大量的旅游服务与管理人员。

我校的旅游服务与管理专业将着重培养学生具有坚实的理论基础和较强的实际操作技能;具有较强的公关能力,语言表达能力;能初步掌握饭店、旅行社经营管理和导游业务等的基本原理;了解我国旅游行业发展的方向和趋势等能力。

1、经过论证,2015年我校将以3年制对口升学的办学模式,开设旅游服务与管理专业。

仁怀市中等职业学校

第三篇:农村物流发展情况调研论证报告

1、当地农村经济状况,农村总产值占当地GDP的情况

当地大多数农民仍不富裕,有的甚至在贫困边缘挣扎。2000年农村总产值占当地GDP的情况为38%;2005年农村总产值占当地GDP的情况为27%;2009年农村总产值占当地GDP的情况为28%。

2、通过发展农村物流业,2000年、2005年、2006年农民增加收入情况

2009年下半年,我镇成立了农村物流信息中心,以市、镇、村为结点,设立物流信息站,聘请信息员,形成市、镇、村三级物流信息网。通过发展农村物流业,农民人均收入较去年同期相比,增加

4.7%。

3、农村物流运输企业带动的附属产业收入情况

农村物流带动大蒜繁育基地、大桃种植生产加工基地、绿色保健品加工生产基地、绿色无公害蔬菜生产基地等农业龙头企业不断壮大,辐射作用明显增强。大蒜良种繁育基地扩大到15000亩左右,所产的仓方早生桃平均单果重250g,大者重400g,年产300万公斤;新川中岛桃,单果重220g,年产100万公斤。千亩红富士苹果名扬四海,深受消费者喜爱。此外,西瓜、牛蒡、大姜、大葱、苔韭、大白菜等农产品资源丰富,种植面积广,农产品加工企业实力雄厚,人力资源充足,进出口农产品加工质量高,完全能够达

到相关标准。肉牛、肉鸭、肉鸡等专业养殖小区近百个,肉牛存栏达到万头以上。

一、我镇物流业的发展现状

(一)现有农村物流市场及农村物流基础设施建设情况

随着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发展,我镇现代物流业呈现出良好发展势头,连锁经营、物流配送、电子商务等新型流通方式不断拓展,新兴第三方物流企业快速成长,传统物流向现代物流转型步伐加快,市场主体和投资主体多元化的格局初步形成。但从总体上看,我镇现代物流业发展尚处在起步阶段,在发展进程中还存在着许多问题和制约因素。主要表现在:物流业缺乏统一规划和规范管理,政策法规体系和行业诚信体系不健全,市场秩序比较混乱;物流基础设施和网络体系不完善,物流资源缺乏整合,运输和仓储设施得不到充分利用,物流方式落后,流转速度慢、成本高、效率低、损耗大;传统物流比重大,物流企业规模小、实力弱、布局分散、功能单一,高素质专业人才缺乏;物流产业集中度不高,社会化、专业化和信息化程度低。

(二)当地政府或相关部门出台的有关农村物流的文件及推动农村物流发展所采取的优惠政策。农村物流管理体制的运行情况,运管部门在农村物流中所起到的作用

1、目前,我所正在积极督促镇政府出台农村物流发展实施方案。

2、为大力开拓发展我镇农村物流市场, 我所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六大和上级交通部门精神,立足服务“三农”,紧紧围绕镇委的整体工作思路,以加快城

乡物资流通为目标,以发展信息和物流服务网络为龙头,以畅通和完善农产品资源商品化渠道为重点,我所合理引导,积极扶持,成立了农村物流信息中心,以市、镇、村为结点,设立物流信息站,聘请信息员,形成市、镇、村三级物流信息网。

(三)农村物流信息化网络建设或使用情况,对促进农资流动的作用

1、注重信息技术与通讯传输技术的紧密结合

信息和通讯技术与物流紧密关联,现代物流离不开信息,信息的传输离不开通讯技术。物流信息是保证及时运输、及时供货以及零库存的关键。

2、组建便民运输队,承担运、送货任务

由所利用掌握的车辆信息,根据市场实际需要,大力发展农村物流市场厢式货车、鲜活运输车等专用运输车辆,承担送货下乡和运货进城的任务。共运送工业品下乡占到当地需求量的50%;运送农产品进城9000余吨,其中,运送大桃6000吨,大蒜3000吨,山货160吨,小杂粮200吨。从而解决农村买难、卖难的问题,促进农产品进城和工业品下乡,促进农资、农产品多样化的流通,增加农民收入,帮助农民增收致富奔小康。

3、农村物流企业的经营模式及农村物流与城市物流的连接情况 我镇现代物流业发展尚处在起步阶段,农村物流企业初具规模。农村物流与城市物流有效连接,促进农产品进城和工业品下乡,促进农资、农产品多样化的流通。从而解决农村买难、卖难的问题,

二、指导原则

1、坚持“政府引导、行业推动、企业运作、整体规划、分步实施”相结合。。

2、坚持发展现代物流与改造传统物流相结合。

3、坚持发展综合物流与发展专业物流相结合。

4、坚持整体推进和重点突破相结合。

三、发展现代物流业的优势条件

我镇物流业发展潜力巨大,物流资源丰富。官庄镇地处安丘市以南,央赣路贯穿全镇,下设57个行政村。境内物产丰富,官庄的大蒜历史悠久,是闻名遐迩的“中国大蒜之乡” “大桃之乡”。盛产农副产品50余种,土特产10余种,这些优势条件为现代物流业的快速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开辟了广阔空间。

四、希望镇党委、政府对发展农村物流采取的政策措施

希望镇党委、政府积极引导、支持发展农村物流,为农村物流市场有原则的亮起“绿灯”,提供良好的政府环境。

五、现代物流中心发展的思路和对策

(一)总体思路

紧紧围绕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战略目标,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充分发挥我镇比较优势,积极引入现代物流理念,全面推进物流业的改革开放,着力构筑物流基础设施、物流信息网络、政策法规体系"三大平台",完善优化物流网络体系,广泛应用先进技术和管理手

段,大力整合物流资源,改造提升传统物流,培育大型物流企业,努力实现物流业的跨越式发展。

(二)战略布局 方面采取的对策

1.构建商流、物流、信息流、资金流高效运转的中心物流枢纽,增强官庄的凝聚力、带动力和辐射力。

2.构建以镇区为中心的现代物流核心圈,以物流一体化促进区域经济协调发展。

3.构建覆盖全镇、辐射周边的现代物流"紧密圈",发挥物流枢纽的传导作用。

(三)发展目标

以县城为中心的物流结点网络体系趋于完善,其他乡镇、村物流结点建设初具规模。现有物流资源得到有效整合,第三方物流得到较快发展。以公共物流信息平台为基础的物流信息网络基本形成。

第四篇:高新区产业新城PPP项目财政承受能力论证报告(编制大纲)

高新区产业新城PPP项目财政承受能

力论证报告

编制单位:北京智博睿投资咨询有限公司

0 财政承受能力论证是指识别、测算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Public-Private Partnership,以下简称PPP)项目的各项财政支出责任,科学评估项目实施对当前及今后年度财政支出的影响,为PPP项目财政管理提供依据。

开展PPP项目财政承受能力论证有利于规范PPP项目财政支出管理,有效防范和控制财政风险,实现PPP可持续发展。“通过论证”的项目,各级财政部门应当在编制年度预算和中期财政规划时,将项目财政支出责任纳入预算统筹安排。“未通过论证”的项目,则不宜采用PPP模式。

每一年度全部PPP项目需要从预算中安排的支出责任,占一般公共预算支出比例应当不超过10%。省级财政部门可根据本地实际情况,因地制宜确定具体比例,并报财政部备案,同时对外公布。

1、财政能力论证的政策依据: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预算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采购法》、《国务院关于加强地方政府性债务管理的意见》(国发〔2014〕43号)、财政部《关于印发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模式操作指南(试行)的通知》(财金[2014]113号文)、国务院《关于政府向社会力量购买服务的指导意见》(2013年96号文)等法律、法规、规章和规范性文件。

2、财政能力论证的方法论依据:依据财政部《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项目财政承受能力论证指引》。

3、财政能力论证的目的:通过对XXPPP支持基金覆盖的项目包清晰识别、测算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以下简称PPP)项目的各项财

1 政支出责任,科学评估在基金范围内的项目实施对当前和今后年度财政收支平衡状况的影响,评估PPP项目的财政责任支出预算对财政的承受能力,规范PPP项目的各项财政支出管理,有序推进项目的投资管理,防范和控制财政风险。

PPP项目财政承受能力论证工作流程图

2 报告目录

第一章 财政承受能力论证概述

一、财政承受能力论证释义

二、财政承受能力论证目的

三、财政承受能力论证内容

(一)主要参与方

(二)论证对象

(三)论证范围

(四)论证基准日

四、财政可承受能力论证依据

(一)国务院政策文件

(二)财政部政策文件

(三)发改委政策文件

五、财政承受能力论证工作流程

第二章 高新区产业新城项目概况

一、高新区产业新城项目背景

二、高新区产业新城项目基本情况

(一)高新区产业新城项目名称

(二)实施机构

(三)授权主体

(四)高新区产业新城项目产品和服务

三、高新区产业新城项目经济技术指标

(一)高新区产业新城项目选址

(二)高新区产业新城项目建设内容、规模及投资

(三)高新区产业新城项目实施进度安排

1、建设期

2、特许经营期

(四)高新区产业新城项目资本金比例及资金来源

第三章 高新区产业新城项目运作方式

一、高新区产业新城项目建设运营模式

二、高新区产业新城项目公司股权情况

三、授权及合作期限

(一)授权

(二)合作期限

四、风险分配框架

五、社会投资人投资回报模式

(一) 可用性付费 (二)运营服务费

(三) 政府对项目的支出责任

(1)政府对高新区产业新城项目的资本金支出责任 (2)运营期付费责任 (3)政府支付方式

六、价格调整机制

第四章 高新区产业新城项目风险及财政承受能力影响因素

一、高新区产业新城项目存在的风险与合作过程中产生的问题

(一)风险的定义

(二)政府购买服务项目风险的特点

1、风险的多样性

2、风险的偶然性

3、风险的阶段性

4、风险的渐进性

二、财政承受能力影响因素

(一)国内外经济金融环境

(二)财政内部因素

1、财源结构不合理是形成地方财政风险的经济因素

2、不合理的财税体制

3、债务负担日益沉重是财政风险不断累积的直接因素

4、地方财政过度扩张有可能加剧地方财政风险

第五章 财政支出责任的识别和测算

一、财政支出责任识别

(一)股权投资支出责任

(二)运营期支出责任

(三)风险承担支出责任

(四)配套投入支出责任

二、财政支出责任测算

第六章 财政承受能力评估

一、财政支出能力评估

(一)2012-2016年XX市XX区财政收支情况

(二)XX市XX区未来财政一般预算支出预测

(三)高新区产业新城PPP项目实施对财政支出的影响

二、行业和领域均衡性评估

三、财政承受能力评估结论

第七章 信息披露

附图、附表:

1、财政承受能力论证工作流程图 图

2、高新区产业新城项目目标段范围 图

3、高新区产业新城项目实施模式示意图 表

1、高新区产业新城项目风险分配基本框架 表

2、政府各年付费规模 表

3、财政对本项目的支出责任

4、2012-2016年XX市XX区财政总收入

6 表

5、2012-2016年XX市XX区财政一般预算支出 表

6、2016-2045 年XX市XX区财政一般预算支出预测 表

7、财政对高新区产业新城项目支出占一般预算支出比例

第五篇:旅游产业发展调研报告

关于*县旅游产业发展的调研报告

2013-4-2

关于*县旅游产业发展的调研报告

【内容提要】目前,*县正在积极实施“果畜富民、工业强县、旅游兴县”三大发展战略,旅游产业发展正如火如荼。本文在对我县旅游资源进行实地调研、考察的基础上,分析了*县在做大做强旅游产业方面取得的显著成绩,探讨了*县旅游产业发展现状及存在的问题,重点提出了加快我县旅游产业发展的构想和建议。

一、*县旅游产业发展的成果

*县地处渭北黄土高原,沟壑连环,风景秀丽,历史悠久,民风淳朴,是一个生活、工作的好地方。近年来,我们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建设富裕文明和谐新*为目标,在“果畜富民、工业强县、旅游兴县”三大发展战略的带动下,旅游发展取得了显著的成绩。

1、内涵更加丰富,特色更加鲜明

经过多年的开发,目前已经形成以红色经典游、绿色生态游、新村观光游、古豳文化游为四大特色的产品、服务体系,使我县旅游产业有了丰富的内容和鲜明的特色。

2、旅游资源得到了大力开发

大力实施景区开发工程建设,对包括马栏革命纪念馆在内的部分革命遗址进行了维护和重修,完成了马栏干部学院建设工程,马栏旅游景区直观坡面绿化,阳坡头关中分区旧址景区绿化、广场修建、窑洞维修,以及转角红二十六军军部旧址建设项目民宅拆迁,窑洞维修等建设任务;先后建成了关中特区马家堡红色旅游景区、库淑兰剪纸展览馆、石门山森林公园秦文化苑、西大门和旅游接待服务中心,使旅游景点有所增加,内容更加丰富。

3、积极参与市场竞争与合作,产业增值明显

我县先后在西安、深圳举行了旅游产业发展座谈会、文化旅游产业项目推介会,加强与大型旅游集团对接,借力发展取得新进展。同时,注册成立了*县首家红色旅游商品民营企业——红色马栏旅游产业有限公司,

专业从事红色旅游文化传播、旅游商品设计及研发、土特产品包装与销售,先后开发了10大类100多种独具*特色的文化旅游产品。2012年上半年,我县游客数量达18万人(次),实现旅游综合收入7800万元,旅游经济已成为增加农民收入、促进县域经济增长的新亮点。

4、接待能力有所提高

目前,随着交通设施的发展、*宾馆的建成和投入使用,以及一些景区接待设施的规划和建设,我县接待游客的能力和服务水平得到进一步提高。

二、*县旅游产业发展存在的问题

尽管*旅游产业的发展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由于受自然条件、开发资金等多方面的限制,*旅游产业发展仍存在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

1、基础设施十分薄弱

我县旅游景点多处于山区或村庄中,普遍存在交通瓶颈问题,突出表现在道路等级低,迂回曲折,通行能力差。一些景区、景点开发起步较晚,相关的配套设施跟不上,有的连吃、住、行等基本需求都不能满足。我县旅游配套服务设施的滞后直接影响了旅游景区、景点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2、总体水平不高,缺乏吸引力

一是星级旅游产品少。二是旅游产品文化内涵不深,一些山水景点有看头、没说头,文化景区有说头、没看头。三是旅游形式单一,游览、购物和娱乐相互脱节,游客享受不到 “白天游景点、途中能购物、晚上有娱乐”的“一条龙”服务,逗留时间短,对消费的拉动力不强。

3、旅游专业人才匮乏,组织管理松散

由于我县旅游产业起步较晚,旅游管理、策划、促销、导游等方面的人才引进、培养、开发滞后,专业化水平和服务质量较低。调查了解,我县从事旅游景点管理和服务的人员大多以实现就业为目的,懂旅游,爱旅

游的从业者很少。一些景点管理松散,经常出现大门紧锁,无人值班的现象,让游客尽兴而来扫兴而归。这些问题严重制约了我县旅游产业的发展。

4、开发资金严重短缺

*县是国家级贫困县,经济基础薄弱,社会发展缓慢,人民收入水平不高。近年来,县域经济综合实力虽有大幅提升,但受经济条件的制约,旅游产业开发资金规模小,来源单一,以财政资金投资为主。旅游业是一项投资大,见效慢的产业,当地人民不免在观念上存在认识问题,社会资金不能积极参与资源的开发。近两年,旅游招商取得一定的成绩,但还没有完全投入运营,不能直接产生经济效益。

5、宣传促销力度不足

由于受县域财力限制,旅游宣传促销范围有限,在周围各省媒体上未能进行全方位的宣传,致使景区景点知名度不高,仍然是“养在深闺人未识”,同时,宣传促销不到位,策划的效果水准不高,缺乏系统性、连贯性,在外影响力不大。许多独特的旅游资源的景观价值、开发价值与其知名度不相称,加上交通落后,信息闭塞,一些景区景点文化挖掘不深,包装不精,旅游市场拓展不力。

6、环保意识淡漠,环境质量下降

宜人的气候、整洁的城市、清晰的空气让许多游客对*县留下了深刻印象,生态文明是我县旅游产业的一张名片,然而随着车辆的增加和煤炭工业的发展,这一优势将面临挑战。县城交通枢纽迎宾大道每日大量汽车高速行驶,从早到晚空气中尘土弥漫,市政部门没有洒水车配合清理,致使我县的空气质量严重破坏,进而影响到旅游业的发展。

三、加快*旅游产业发展的建议

1、提高旅游产业发展重要性的认识

旅游业被誉为“一业兴而百业旺”的经济产业,对地方经济具有十分明显的拉动作用;旅游业是劳动密集型产业,就业容量大,就业门槛低,

可广泛吸纳不同层次人群的就业;旅游业是促进财富流动和再分配的产业,可促进城市购买力向农村转移,带动农村经济发展;旅游业是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的产业,也被誉为是“朝阳产业”、“无烟工业”;旅游业更是一种文化产业,通过开发旅游资源,可使一些濒临消亡或已经失传的民族歌舞、民间工艺得到抢救和挖掘,更好地保护、传承和弘扬民族文化。因此我们必须重视和发展好我们的旅游产业。

2、突出重点,抓好“马栏——石门”两点一线的建设

虽然*旅游产业发展存在诸多问题,但有利条件和发展机遇更令人精神振奋。马栏红色旅游和石门生态旅游经过多年的发展积聚已具备一定的规模和实力;政府支持有力,发展势头良好;各界人士关注度和满意度越来越高,周边的环境也明显改善。我们要再接再励,抓好红色旅游和生态旅游两大品牌,促进全县旅游产业又好又快发展。

3、加快建设旅游发展配套设施

完善配套服务功能,改善接待服务条件,实现城镇硬件设施与旅游配套功能一体化。首先,要抓好以交通为中心内容的基础设施建设。一是优先安排通往景区、景点的道路建设,对现有干线公路进行改建、扩建。贯通县际之间的快捷通道,抓好旅游专线公路升级。二是在加强现有景区景点旅游公路管护的基础上,以全面实现油路改造为目标,进一步提升旅游线路公路质量和等级,尽快修通景区与景点之间,景点与干线之间的公路通道,提高景区、景点的可进入性。三是要规划旅游专线和旅游循环线路,并设置旅游专线公交车,方便本地游客需求,大力拉动旅游内需。其次,要在县乡大力发展设施完备的宾馆、饭店。与此同时,积极开展农家旅馆的建设,要注意农家旅馆的卫生条件,加强对农家旅馆的服务质量的监督;规范餐饮服务,逐步改善就餐环境,对现有餐饮的品种及种类进行改造,使之能够适应不同旅游者的口味,突出地方特色,充分挖掘*饮食文化的内涵。再次,强化旅游行业优质服务。加强景区、景点的精神文明建

设,大力提倡文明用语、微笑服务,树立文明新风,形成良好服务氛围。

4、积极培养旅游专业人才

建立旅游人才与从业人员培训教育体系,加快导游、服务、文艺三支专业队伍建设,着重培养策划、管理、营销三类专业人才,不断提高产业经营管理水平和从业人员整体素质,以适应旅游大发展的需要。一方面,针对目前旅游开发和管理人才缺乏的状况,最有效的方法就是直接从旅游院校引进一批高素质的毕业生,作为*县旅游发展的人才保障。另一方面,强化对现有从业人员的教育培训,提高旅游从业人员的综合素质,可以利用旅游院校培训班、专题讲座、学术会议等各种形式尽快培育一批优秀的旅游行政管理人才、经营管理人才和导游人才。

5、创新融资体制,扩大资金投入

深化旅游融资体制改革,广泛采用使用权拍卖、经营权转让、租赁及资源参股等多种形式,盘活存量,整合资源,大力开展招商活动,强化内引外联。选择条件成熟的部分旅游景区、景点,采取特许经营、合资合作、租赁等方式进行直接融资,扩大资金面,提高资金利用效率。

6、加大旅游产品宣传促销力度

尽快建立政府与旅游企业联动的旅游宣传促销机制,大规模、多层次、全方位的开展旅游宣传促销活动。要创办旅游日、旅游周,充分利用各种传统节日开展旅游节庆活动,制作精美画册、拍摄专题片、联络新闻媒体不断向外界宣传推介。要把红色旅游资源作为本地中小学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定期组织中小学生参观学习,不断扩大影响,聚集人气,增加客源。

7、加强城市环境综合治理

一个健康的旅游产业和良好的自然环境密不可分,要坚持开发与保护相结合;经济效益、社会效益与环境效益相结合的原则,调动各个职能部 5

门和全社会的力量优化生态环境,大力整治“脏、乱、差”现象,进一步增强我县旅游产业发展的软势力。

2015-4-2

本文来自 99学术网(www.99xueshu.com),转载请保留网址和出处

上一篇:理想之光照亮前行之路下一篇:旅游电子商务策划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