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代目录学著作举要

2022-09-29

第一篇:历代目录学著作举要

中国古代蒙学著作目录及历代学习内容简介

蒙学,又称“蒙养书”、“小儿书”,是对我国传统的幼儿启蒙教育的一个统称。被称为儒家群经之首的《易经》中有一卦叫“蒙卦”,“蒙卦”中讲:“蒙以养正,圣功也。”就是说用正确的教育启蒙儿童是圣人的功业。古代私学发展史中,明确提出蒙学课程始于汉代。

汉代的蒙学教育分为两个阶段:

第一阶段,主要进行习字教育,所使用的教材有《苍颉篇》、《凡将篇》、《急就篇》、《元尚篇》等,此外还有《广仓》、《无尚》、《飞龙》等字书。

第二阶段,主要培养学生的思想观念和伦理道德,所使用的教材有《孝经》、《论语》,是进入专经学习的必经阶段。

三国两晋时期,蒙学教材主要是《急就篇》以及王义编《小学篇》、杨方《少学》和束皙《发蒙记》等。应当指出的是,这一时期的家庭教育十分发达,颜之推的《颜氏家训》即是家庭教育的代表作。

唐朝所使用的蒙学教材主要有《开蒙要训》、《太公家教》等。

宋朝所开设的蒙学课程有:有王应麟作的《三字经》、钱塘老儒作的《百家姓》、谢枋得编的《千家诗》、无名氏编的《神童诗》和《名贤集》等。此外,还有《童蒙训》、《性理字训》、《训蒙诗》、《训蒙记》等。

元朝与宋朝相似,所不同的是蒙学还制定了较为详细的教学计划,具有代表性的是元初程端礼所制定的《程氏家塾读书分年日程》。这个“读书日程”可以说是元明清三朝学校教育最典型的“教学计划”,影响及于三代,迄今仍有一定的借鉴意义。元代私人讲学内容多数不出程氏所列的课程。此外,较有影响的还有《二十四孝》与《历代蒙求》。

明清私学大体沿用宋元私学计划,蒙学是私学的初级阶段,以识字为主,多以《三字经》、《百家姓》、《千字文》、《蒙求》、《神童诗》、《小儿语》、《续小儿语》、《弟子规》、《龙文鞭影》等为识字教材。

明朝较有影响的有《幼学琼林》、《龙文鞭影》、《小儿语》、《女儿经》。

清朝较有影响的蒙书还有李毓秀作的《弟子规》,朱柏庐作的《朱子家训》,李渔著的《笠翁对韵》,车万育作的《声律启蒙》,吴楚材和吴调侯编的《古文观止》,孙洙编的《唐诗三百首》,王筠作的《文字蒙求》,周希陶重订的《重订增广》等。

蒙学主要有《三字经》、《百家姓》、《千字文》、《声律启蒙》、《弟子规》、《幼学琼林》。其中,蒙学四绝:菜根谭、幼学琼林、三字经、千字文。

《三字经》——最有名的启蒙读物

《三字经》是古代蒙学教材中最有代表性的一部书。相传是宋末大学问家王应麟(字伯厚)编撰。全书结构严谨、文字简练、概括性极强,内容大都采用韵文,每三字一句,四句一组,句句压韵,像一首诗一样,背诵起来,如唱儿歌,读来琅琅上口;通俗易懂,

便于记忆,用来教育子女琅琅上口十分有趣,又能启迪心智,时人觉得本书内容很好,纷纷翻印,因此广为流传,历久不衰,直至今日内容虽有修改或增加,但主要结构并未改变,是一本难得的启蒙读本。

《三字经》全书1140字,内容丰富,涵盖面极广。从论述教育的重要性开始,开首是“人之初,性本善。性相近,习相远”。然后依次叙述三纲五常十义,五谷六畜七情,四书六经子书,历史朝代史事,最后以历史上奋发勤学、“显亲扬名”的事例作结,把识字、历史知识和封建伦理训诫冶为一炉。“养不教,父之过;教不严,师之惰。”、“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孝,不知义。”成为家喻户晓,妇孺皆知,代代传颂,脍炙人口的名言警句,许多人少时读过,竟终生不忘,是中国古代最著名的蒙学课本,堪称“蒙学之冠”,被誉为“千古一书”。

《百家姓》——颇具实用性的教材

《百家姓》本是北宋初年钱塘(杭州)的一个书生所编撰的蒙学读物,将常见的姓氏篇成四字一句的韵文,像一首四言诗,便与诵读和记忆,因此,流传至今,影响极深。《百家姓》本来收集四百一十一个经赠补到五百零四个姓,其中单因姓四百四十四个,复姓六十个。该书颇具实用性,熟悉它,于古于今都是有裨益的。

明朝以“朱”(朱奉天运)姓居首的《皇明千家姓》,清康熙时编的以“孔”(孔师阙礼)姓居首的《御制百家姓》,都没能够取本而代之。

《千字文》——最有文采的启蒙读物

《千字文》,简称《千文》,它在“

三、百、千”中虽排在最后,但其成书时间却是最早的,也是“

三、百、千”中唯一确切知道成书时间和作者的一部书,是南朝梁武帝萧衍在位时期梁朝散骑侍郎、给事中周兴嗣编成的。全书只用了一千个不重复的字(其中有一重复的字,即“洁”字)。

它拓取王羲之遗书不同的字1000个,编为四言韵语,以“天地玄黄宇宙洪荒”开头,依次叙述有关天文、博物、历史、人伦、教育、生活等方面的知识,已是以识字教育为主,兼有封建思想教育和常识教育的综合性课本。自隋开始流行,直至清末,是中国历史上流传最久的蒙学课本。

《千字文》既是一部优秀的童蒙读物,也是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一个组成部分,在中国古代的童蒙读物中,它是一篇承上启下的作品。它那优美的文笔,华丽的辞藻,是其他任何一部童蒙读物都无法望其项背的。

《弟子规》——源于《论语》的行为准则

《弟子规》原名《训蒙文》,为清朝康熙年间秀才李毓秀所作,他以「论语」「学而篇」“弟子入则孝,出则悌,谨而信,泛爱众,而亲仁,行有余力,则以学文”为总纲要。分为五个部分,具体列述弟子在家、出外、待人、接物与学习上应该恪守的守则规范。对启蒙养正,教育子弟敦伦尽份防邪存诚,养成忠厚家风有益。后来清朝贾存仁修订改编《训蒙文》,并改名《弟子规》。其影响之大,读诵之广,是仅次于《三字经》的儿童训蒙教材。

(弟子规 圣人训 首孝悌 次谨信 泛爱众 而亲仁 有余力 则学文)

《朱子家训》——家训式家庭教育材料

《朱柏庐治家格言》,也称“朱子家训”,继《颜氏家训》(南北朝颜之推所撰)之后的又一部家训式家庭教育材料,共506字,简称《治家格言》。作者朱用纯,字致一,自号柏庐(昆山现有柏庐小学),江苏省昆山县人,生于明万历四十五年(1617)。其父朱集璜是明末的学者。

朱柏庐用纯始终末入仕,康熙年间有人要推荐他参加朝廷博学鸿词科的考试,固辞乃免。其一生研究程朱理学,主张知行并进,其著作有《删补易经蒙引》、《四书讲义》、《愧讷集》、和《大学中庸讲义》等,其中以506字的《朱子家训》最有影响,三百年来脍炙人口,家喻户晓。《朱子家训》以“修身”、“齐家”为宗旨,集儒家做人处世方法之大成,思想植根深厚,含义博大精深。该篇集中了治家教子的名言警句,成为官绅、殷户、书香世家,津津乐道,倾心仰慕的治家良策。也含勤俭持家、常至劳作、清洁健康、邻里和睦、合家欢乐等。300年来流传后世,脍炙人口。今天读来,依然是朗朗上口,感悟至深。

《幼学琼林》

介绍成语典故的蒙书,原名《幼学须知》,又名《成语考》、《故事寻源》,明末程登吉原编,清邹圣脉增补注释后,改名《幼学琼林》,简称《幼学》,民间还有“学了《增广》会说话,学了《幼学》走天下”的说法。

《增广贤文》

又名《昔时贤文》、《古今贤文》,通行本只有3800字左右,最迟写成于万历年间。该书对人性的认识以“性本恶”为前提,以冷峻的目光洞察社会人生、亲情被金钱污染,“贫居闹世无人问,富在深山有远亲”;友情只是一句谎言,“有酒有肉多兄弟,急难何曾见一人”;尊卑由金钱来决定,“不信但看筵中酒,杯杯先敬有钱人”;法律和正义为金钱所操纵,“衙门八字开,有理无钱莫进来”;人性被利益扭曲,“山中有直树,世上无直人”;世故导致人心叵测,“画虎画皮难画骨,知人知面不知心”;人言善恶难辩,“入山不怕伤人虎,只怕人情两面刀”。

《孝经》

中国古代儒家的伦理学著作。传说是孔子自作,但南宋时已有人怀疑是出于后人附会。清代纪昀在《四库全书总目》中指出,该书是孔子“七十子之徒之遗言”,成书于秦汉之际。

《二十四孝》

作者郭居敬,福建人,博学多闻,精通诗词,颇负时名,性至孝,双亲去世悲伤之极,遂辑先秦至宋代24个感人至深的孝道故事,并附诗歌以教授蒙童。此书文字短小精悍,每则故事最长不超过百字,最短42字,通俗易懂,深受儿童喜爱,成为六百多年间蒙童的必读书,影响巨大。

(孝感动天 卖身葬父 卧冰求鲤 扇枕温衾 哭竹生笋 恣蚊饱血)

《圣谕广训》

《圣谕广训》是由清朝官方颁布,并运用政治力使之广为刊行的官样书籍。《圣谕广训》一书的内文,基本上分为康熙〈圣谕十六条〉与雍正〈广训〉两个架构。《文字蒙求》

一本专讲文字学的蒙书。《说文解字》古奥难懂,《文字蒙求》则以通俗易懂的语言简明地阐明每个字的本义,使儿童轻松地掌握生动的文字。

《古文观止》

收录先秦至明末文章222篇,每篇有简略评注,分12卷。所选有散文、骈文、辞赋,基本都是公认的名家名篇,成为最好的古文入门教材,编成之后盛行不衰,与《唐诗三百首》并称“蒙学双璧”,成为最有影响的古文选本蒙书。

《千家诗》

三、百、千、千

由于《千家诗》成为蒙学中主要的诗歌教材,社会上又将它与“

三、百、千”合称为“

三、百、千、千”。

《唐诗三百首》

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吟诗也会吟。继《千家诗》以后影响最大的诗选蒙书。江苏无锡人、乾隆年间进士孙洙53岁时有感于《千家诗》选诗标准参差不齐,遂与继室徐兰英始编《唐诗三百首》,第二年编成。《唐诗三百首》以唐诗中脍炙人口之作为标准,共选77位诗人,317首诗,唐诗中的名家名作基本都收录其中了。雅俗共赏、老少咸宜,风行海内,流传不绝,几至每家一本,有“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吟诗也会吟”之说。《全唐诗》

全唐诗库共收录唐代诗人二千五百二十九人的诗作四万二千八百六三首,共计九百卷。曹雪芹的祖父曹寅奉敕编纂,

《声律启蒙》

是训练儿童应对、掌握声韵格律的启蒙读物。如《训蒙骈句》、《笠翁对韵》(作者李渔号笠翁)等书,都是采用这种方式编写,并得以广泛流传。

《新三字经》

现任中华民族文化促进会主席将这些对人生哲理、社会经验整理汇编,浓缩成共236句、1416字的三字韵文,以白话取代文言,在附录部分更是特意收录了章炳麟增订版《三字经》。根据和谐社会的需要,论述了千百年来人们所信奉并推崇的“仁、义、礼、智、信”,也论述了“真善美,是三金”、“德智体,是三好”、“精气神,是三宝”、“松竹梅,是三友”、“天地水,是三元”„„

我们应该怎样读蒙书?

第一阶段首先读《三字经》、《百家姓》、《千家诗》、《弟子规》与《二十四孝》。《三字经》是最起码的识字入门和常识,《百家姓》是识字辅学,《千家诗》激发儿童对美的向往与对生活的热爱,《弟子规》是最基本的行为规范与道德标准,《二十四孝》是浅显而生动的孝行故事。

第二阶段读《千字文》、《孝经》、《幼学琼林》、《龙文鞭影》、《笠翁对韵》或《声律启蒙》。

《千字文》是对《三字经》的补充,由三言变为四言,难度有所加深。《孝经》比《二十四孝》更加系统化和深入。《幼学琼林》和《龙文鞭影》可学习大量历史风俗典故,为下一步写作积累素材。《声律启蒙》和《笠翁对韵》可以培养语感,为下一步学唐诗宋词打基础。

第三阶段读《增广贤文》、《朱子家训》、《唐诗三百首》、《文字蒙求》、《古文观止》。

《增广贤文》和《朱子家训》则教成人立身处事之道。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吟诗也会吟。《文字蒙求》是识文断字的基础。《古文观止》是学习成篇写作的开始。

第二篇:历代战书目录

中国战书--历代战争文书赏析 内容提要 作者 目录

讨敌书 厘列劣迹布告天下 陈琳:《为袁绍传檄各州郡文》

檄武氏惑主篡国举敬业清妖义旗 骆宾王:《代李敬业传檄天下文》

拔茅连茹乘机南下 完颜粘罕:《元帅府左副元帅右监军右都监 下所部事迹檄书》

托辞巧说盗名欺世 吴三桂:《奉思宗三太子伐清为明朝复仇檄文》

扫除妖孽廓清中国 杨秀清萧朝贵:《奉天讨胡檄布四方谕》

惑乱视听分化瓦解 曾国藩:《讨伐太平军檄文》

讨伐逆贼捍卫共和 孙中山:《中华革命军大元帅檄》

历数其罪兴师护国 唐继尧:《讨袁檄文》并译文

宣战书 指日发兵志在中原 完颜粘罕:《牒南宋宣抚司问罪》

被迫宣战一决雌雄 爱新觉罗载湉:《宣战八国联军谕》

因势利导推翻满清 孙中山:《宣告北军将士》并译文

打倒封建军阀实行三民主义 孙中山:《中国国民党北伐宣言》

请战书 以攻为守进军中原 诸葛亮:《后出师表》并译文

赤情满胸膛拳拳报国心 岳飞:《南京上高宗书略》

恢复中原疾恶如仇 胡铨:《戊午上高宗封事》

锐意改革抗金复国 陈亮:《上孝宗皇帝第一书》

誓师书 弯弓射日替天伐罪 成汤:《汤誓》

以寡克众谋略为先 姬发:《泰誓》

临战誓师誓在必胜 姬发:《牧誓》 相时而动一呼百应 陈胜:《誓师》

反对帝制誓师讨贼 唐继尧:《讨袁誓文》

劝降书 申明大义情夺将心 丘迟:《与陈伯之书》

军可以夺帅将不可移志 爱新觉罗多尔衮:《与史可法书》

收复国土先“理”后兵 郑成功:《覆荷兰侵占台湾太守揆一书》

情理所在争取多数 孙中山:《致袁政府参众、国务院 及各省军政长官电》

善言相劝语重心长 孙中山:《致袁大总统电》

投降书 战败国亡俯首称臣 耶律延禧:《降表》

无主之将祸福三国 郭药师:《拜降表》

阶下之囚唯命是听 赵桓:《降表》

拥兵谋私国破家亡 吴三桂:《与多尔衮书》

报捷书 先文后武不伤斑白 骆宾王:《兵部奏姚州破逆贼 诺没弄杨虔柳露布》

战败报捷销职而死 樊衡:《为幽州长史薛楚玉破契丹露布》

伪为商旅进剿有方 独孤及:《为江东节度使奏破余姚草贼 袭厉捷书表》

患生肘腋师胜京畿 于公异:《西平王李晟收西京露布》

祝捷书 赞美统一消除战乱 瘐信:《贺平邺都表》

利用矛盾肃清边患 张九龄:《贺贼自相诛灭状》

应期破敌卿云蔼空 孙逖:《为宰相贺破吐蕃并庆云见表》

稳操胜算捷报频传 孙逖:《为宰相贺陇右破吐蕃表》

稳定局势保卫京师 于邵:《贺郭子仪破吐蕃表》

平定地方叛乱维护国家统一 刘禹锡:《贺收蔡州表》

大军所至玉石俱焚 李商隐:《为荣阳公贺幽州破奚寇表》 统华夏为一家用夷狄为四守 杜牧:《贺平党项表》

后记 《中国战书——历代战争文书赏析》业已告成,有几句话还要 向广大读者说明。

第三篇:《中国历代文学作品选》简编本目录

[目录中出现的书名(如《诗经》)、作家(如李白),都要掌握其简介。简编本的内容都来自全本,只是作了一些技

三、辞赋 楚辞(三篇) 湘君 湘夫人 术上的改动。] 上册 先秦部分

一、 诗歌 《诗经》(四首) 氓[卫风] 七月[豳风] 采薇[小雅] 何草不黄[小雅]

二、文 一历史散文 尚书(一篇) 无逸 左传(三篇) 宫之奇谏假道 秦晋殽之战 郑子产相国 国语(一篇) 邵公谏弭谤 战国策(三篇) 苏秦始将连横 冯谖客孟尝君 鲁仲连义不帝秦 二诸子散文 论语(两章)

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章 长沮桀溺耦而耕章 孟子(二章) 有为神农之言者许行章 鱼我所欲也章 荀子(一篇) 劝学篇 庄子(一篇) 养生主[节录] 韩非子(二篇) 内储说上[节录] 难一[节录]

哀郢

秦汉部分

一、辞赋 贾谊赋(一篇) 鵩鸟赋

二、诗歌 乐府民歌(五首) 战城南 有所思 陌上桑 十五从军征 焦仲卿妻[并序] 古诗十九首(录三首)行行重行行 涉江采芙蓉 明月何皎皎

三、文

司马迁文(二篇) 魏其武安侯列传 李将军列传[节录] 班固文(一篇) 苏武传

三国两晋南北朝部分

一、辞赋 王粲赋(一篇) 登楼赋

陶渊明辞(一篇) 归去来兮辞[并序] 鲍照赋(一篇) 芜城赋

二、诗歌 曹操诗(三首) 短歌行

步出夏门行[东临碣石] [神龟虽寿]

蔡琰诗(一首) 悲愤诗 曹植诗(三首) 送应氏[步登北邙阪] 赠白马王彪 野田黄雀行 阮籍诗(三首) 咏怀诗[夜中不能寐] [嘉树下成蹊] [洪生资制度] 左思诗(二首) 咏史[郁郁涧底松] [皓天舒白日] 陶渊明诗(五首) 归园田居[少无适俗韵] 饮酒[结庐在人境] [清晨闻叩门] 杂诗[白日沦西阿] 读山海经 [精卫衔微木] 谢灵运诗(一首) 石壁精舍还湖中作 鲍照诗(三首) 梅花落

拟行路难[写水置平地] [对案不能食] 谢脁诗(二首) 玉阶怨

晚登三山还望京邑 庾信诗(二首) 寄王琳

重别周尚书[阳关万里道] 乐府民歌(七首) 子夜歌[始欲识郎时] [今夕已欢别] 读曲歌[打杀长鸣鸡] 西洲曲

企喻歌辞[放马大泽中] 琅琊王歌辞[新买五尺刀] [敕勒歌]

三、文

诸葛亮文(一篇) 出师表

孔稚珪文(一篇) 北山移文 郦道元文(一篇) 江水[三峡] 四小说

干宝《搜神记》(一则) 李寄

刘义庆《世说新语》(四则) 过江诸人 周处 王子猷居山阴 石崇要客燕集

唐五代部分

一、诗歌 王维诗(二首) 渭川田家 山居秋暝 高适诗(一首) 燕歌行 岑参诗(一首)

走马川行奉送封大夫出师西征 李白诗(四首) 蜀道难 峨眉山月歌

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 梦游天姥吟留别 杜甫诗(四首) 自京赴奉先县咏怀五百字 春望 新安吏 登高

韩愈诗(一首) 谒衡岳庙遂宿岳寺题门楼 柳宗元(一首)

登柳州城楼寄漳汀封连四州刺史 刘禹锡诗(一首) 西塞山怀古 白居易诗(二首)

2 上阳白发人 琵琶行 李贺诗(一首) 雁门太守行 杜牧诗(二首) 过华清宫 泊秦淮

李商隐诗(一首) 无题[相见时难别亦难] 杜荀鹤诗(一首) 山中寡妇

二、文 王勃文(一篇) 秋日登洪府滕王阁饯别序 韩愈文(四篇) 师说 进学解 张中丞传后叙 柳子厚墓志铭 柳宗元文 封建论 种树郭橐驼传 三戒[并序] 钴鉧潭西小丘记 陆龟蒙文(一篇) 野庙碑[并诗]

三、传奇

李朝威传奇(一篇) 柳毅传

四、词 李白词(一首) 菩萨蛮[平林漠漠] 温庭筠词(一首) 菩萨蛮[小山重叠] 冯延巳词(一首) 谒金门[风乍起] 李煜词(二首) 浪淘沙[往事只堪哀] 虞美人[春花秋月] 下册

宋金部分

一、词

范仲淹词(一首) 渔家傲[塞下秋来风景异] 晏殊词(一首) 浣溪沙[一曲新词酒一杯] 欧阳修词(一首) 踏莎行[候馆梅残] 柳永词(二首) 雨霖铃[寒蝉凄切] 望海潮[东南形胜] 王安石词(一首) 桂枝香[登临送目] 苏轼词(四首) 江城子[老夫聊发少年狂] 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 念奴娇[大江东去] 水龙吟[似花还似非花] 秦观词(二首) 鹊桥仙[纤云弄巧] 踏莎行[雾失楼台] 周邦彦词(二首) 六丑[正单衣试酒] 苏幕遮[燎沉香] 李清照词(二首) 醉花阴[薄雾浓云愁永昼] 声声慢[寻寻觅觅] 张元干词(一首) 贺新郎[梦绕神州路] 陆游词(一首) 清商怨[江头日暮痛饮] 辛弃疾词(四首) 水龙吟[楚天千里清秋] 摸鱼儿[更能消几番风雨] 西江月[明月别枝惊鹊] 永遇乐[千古江山] 姜夔词(一首) 扬州慢[淮左名都] 张炎词

解连环[楚江空晚]

二、诗歌

3 梅尧臣诗(二首) 田家语 汝坟贫女 王安石诗(二首) 河北民 泊船瓜洲 苏轼诗(三首)

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黑云翻墨未遮山] 吴中田妇叹 题西林壁 黄庭坚诗(二首)

雨中登岳阳楼望君山[投荒万死鬓毛斑] [满川风雨独凭栏] 范成大诗(二首) 后催租行

四时田园杂兴[新筑场泥镜面平] 杨万里诗(二首) 插秧歌

初入淮河[船离洪泽岸头沙] 陆游诗(四首) 剑门道中遇微雨 书愤

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 有感[三万里河东入海] 示儿

文天祥诗(一首) 正气歌

元好问诗(一首)

壬辰十二月车驾东狩后即事[惨淡龙蛇日斗争]

三、文

范仲淹文(一篇) 岳阳楼记 欧阳修文(三篇) 五代史伶官传序 醉翁亭记 秋声赋

王安石文(一篇) 答司马谏议书 苏轼文(三篇) 留侯论 喜雨亭记

前赤壁赋

四、话本 碾玉观音

元代部分

一、诗歌 刘因诗(一首) 白沟

赵孟頫(一首) 岳鄂王墓 萨都剌诗(一首) 早发黄河即事 杨维桢诗(一首) 题苏武牧羊图

二、文 吴澄文(一篇) 送何太虚北游序 李孝光文(一篇) 雁山十记[大龙湫记]

三、戏曲

关汉卿杂剧(一种) 感天动地窦娥冤[第三折] 马致远杂剧(一种) 破幽梦孤雁汉宫秋[第三折] 王实甫杂剧(一种

崔莺莺待月厢记[第四本第三折] 高明戏文(一种) 琵琶记(糟糠自厌)

四、散曲

马致远散曲(一首) 天净沙[秋思] 张养浩散曲(一首) 山坡羊[潼关怀古] 睢景臣散曲(一首) 般涉调·哨遍[高祖还乡] 明代部份

一、诗歌 高启诗(一首) 登金陵雨花台望大江 李梦阳诗(一诗)

4 秋望

何景明诗(一首) 鲥鱼

王世贞诗(一首) 登太白楼 陈子龙诗(一首) 易水歌

夏完淳诗(一首) 别云间

二、文 宋濂文(一篇) 送东阳马生序 刘基文(一篇) 卖柑者言 归有光文(一篇) 项脊轩志 宗臣文(一篇) 报刘一丈书 袁宏道文(一篇) 徐文长传 徐弘祖文(一篇) 游黄山后记 张岱文(一篇) 柳敬亭说书 张溥文(一篇) 五人墓碑记

三、小说

冯梦龙小说(一篇)杜十娘怒沉百宝箱

四、戏曲

汤显祖传奇(一种)牡丹亭[惊梦] 李玉传奇(一种) 清忠谱

五、散曲 王磐散曲(一首) 朝天子[咏喇叭] 陈铎散曲(一首) 水仙子[瓦匠] 冯惟敏散曲(一首)玉芙蓉[喜雨]

薛论道散曲(一首) 黄莺儿[塞上重阳] 清代部份

一、诗歌 吴伟业诗(一首) 捉船行

顾炎武诗(一首) 流转

吴嘉纪诗(三首) 海潮叹

船中曲[侬是船中生] [断梗不怨风] 王士禛诗(三首) 秦淮杂诗[年来肠断秣陵舟] 真州绝句[晓上江楼是上层] [江干多是钓人居] 郑燮诗(一首) 渔家

袁枚诗(二首) 马嵬[莫唱当年长恨歌] 渡江大风 蒋士铨诗(一首) 岁暮到家 汪中诗(一首) 白门感旧 黄景仁诗(一诗) 圈虎行 阮元诗(一首) 苏堤春晓

二、词

陈维崧词(二首) 点绛唇[晴髻离离] 醉落魄[寒山几堵] 朱彝尊词(二首) 桂殿秋[思往事] 解佩令[十年磨剑] 顾贞观词(二首) 金缕曲[季子平安否] [我亦飘零久] 纳兰性德词(二首)

长相思[山一程] 如梦令[万帐穹庐人醉] 张惠言词(二首) 木兰花慢[尽飘零尽了] 水调歌头[今日非昨日]

三、文

黄宗羲文(一篇) 原君

顾炎武文(一篇) 廉耻

方苞文(一篇) 狱中杂记[节录] 袁枚文(一篇) 书鲁亮侪 姚鼐文(一篇) 登泰山记 汪中文(一篇) 哀盐船文[附序]

四、小说

蒲松龄小说(三篇) 青凤 窦氏 黄英

五、戏曲 洪升传奇(一种) 长生殿[惊变] 孔尚任传奇(一种) 桃花扇[馀韵] 近代部份

一、诗歌 张维屏诗(一首) 三元里

龚自珍诗(三首) 咏史

己亥杂诗[只筹一缆十夫多] [九州生气恃风雷] 魏源诗(二首)

寰海十章[谁奏中宵秘密章] [城上旌旗城下盟] 朱琦诗(一首)

关将军挽歌 黄遵宪诗(一首) 下水船歌 秋瑾诗(一首)

黄海舟中日人索句并见日俄战争地图

二、词

蒋春霖词(一首) 卜算子[燕子不曾来] 况周颐词(一首) 苏武慢[愁入云遥] 梁启超词(一首) 金缕曲[瀚海飘流燕] 秋瑾词(一首) 满江红[肮脏尘寰]

三、文

龚自珍文(二篇) 海门先啬陈君祠堂碑文 病梅馆记 薛福成文(一篇) 观巴黎油画记 谭嗣同文(一篇) 仁学[节录] 章炳麟文(一篇) 徐锡麟传 梁启超文(一篇) 少年中国说

[仅供参考。若有错误,请及时告知。lishibiao66@163.com]

第四篇:商务谈判礼仪举要

商务谈判礼仪是日常社交礼仪在商业活动中的具体体现。同时,商务谈判,特别是对外谈判,由于本身的商业性、涉外性和正规性,对礼仪方面有着一些特殊的要求。

一、迎送迎接为谈判礼节的序幕,事关谈判氛围之情状。利益对抗较剧烈的双方,可以因为迎接之周到得当,先入为主地为谈判准备好恰当氛围及情感基础,会化解双方矛盾,促成谈判的成功。利益较为协调的双方,也完全可能因迎接不热情、不得当,致双方情绪对立,谈判氛围恶化,使谈判无功而返。迎送均应善始善终,不可虎头蛇尾。具体作法为:

(一)确定迎送规格迎送规格,应当依据前来谈判人员的身份和目的,己方与被迎送者之间的关系,以及惯例决定。只有当对方己方关系特别密切,或者己方出于某种特殊需要时,方可破格接待。除此之外,均应按常规接待。

(二)掌握抵达和离开时间迎接人员应当准确掌握对方抵达时间,提前到达机场、车站或码头,以示对对方的尊重,只能由你去等候客人,绝不能让客人在那里等你。同样,送别人员亦应事先了解对方离开的准确时间,提前到达来宾住宿的宾馆,陪同来宾一同前往机场、码头或车站,亦可直接前往机场、码头或车站恭候来宾,与来宾道别。

(三)做好接待的准备工作在得知来宾抵达的日期后应首先考虑到其住宿安排问题。客人到达后,通常只需稍加寒暄,即陪客人前往旅游,在行车途中或在旅馆简单介绍一下情况,征询一下对方意见,即可告辞。

二、介绍在与来宾见面时,通常有两种介绍方式,一是第三者作介绍;二是自我介绍。自我介绍适用于人数多、分散活动而无人代为介绍的时候,自我介绍时应先将自己的姓名、职务告诉来宾。

三、握手谈判双方人员,见面和离别时一般都以握手作为友好的表示。握手的动作虽然平常简单,但通过这一动作,确能起到增进双方亲密感的作用。

(一)握手的主动与被动一般情况下,主动和对方握手,表示友好、感激或尊重。在别人前来拜访时,主人应先伸出手去握客人的手,用以表示欢迎和感谢。主、客双方在别人介绍或引见时,一般是主方、身份较高或年龄较大的人先伸手,藉此表示对客方、身份较低的或年龄较轻者的尊重,握手时应身体微欠、面带笑容或双手握住对方的手,以表示对对方的敬意。在异性谈判人员之间,男性一般不宜主动向女方伸手。

(二)握手时间的长与短谈判双手握手的时间,以三至五秒为宜。

(三)握手的力度与握手者间距离握手时,一般应走到对方的面前,不能在与他人交谈时,漫不经心地侧面与对方握手。握手者的身体不宜靠得太近,但也不宜离得太远。双手握手时用力的大小,常常表示感情深浅的程度。

(四)握手的面部表情与身体弯度握手者的面部表情是配合握手行为的一种辅助动作,通常可以起到加深情感,加深印象的作用。

四、交谈交谈时的表情要自然,态度要和气可亲,表达得体。交谈现场超过三个人时,应不时地与在场所有人交谈几句,不要只和

一、两个人说话,而不理会其他人;所谈问题不宜让别人知道时,则应别择场合。在交谈中,自己讲话时要给别人发表意见的机会,别人讲话时也应寻找机会适时地发表自己的看法;要善于聆听对方谈话,不要轻易打断别人的发言。交谈时,一般不询问妇女的年龄、婚姻等状况;不径直询问对方的履历、工资收入、家庭财产、衣饰价格等私生活方面的问题;对方不愿回答的问题不要寻根问底;对方反感的问题应示歉意并立即转移话题;不对某人评头论足;不讥讽别人;也不要随便谈论宗教问题。

五、宴请和赴宴宴请和赴宴无论是在国际交往中,还是在一般社交活动中,或是在经济谈判活动中,都是常见的交际活动形式。

(一)宴请一个谈判周期,宴请一般安排3—4次为宜。接风、告别各一次,中间插1—2次(视谈判周期长短而定)。宴请首先要确定规格,包括宴请名义、目的、人数、形式(冷餐会、自助餐、酒宴等)价格等。

(二)赴宴首先,一般情况下应愉快接受,从速回复(口头即行。除非请柬上注明“请回复”字样,则需书面回复)。其次,应邀后应守时守约,不可怠慢贻误。最后,散席时要向主人致谢,热烈握手深化感情,还应对宴会作些赞美,万勿对饭菜发表贬损性评论。

六、礼品商务交往中常互赠礼物以增添双方的情感与友谊,巩固交易伙伴关系。赠送礼首先应根据对方的喜好与习惯加以选择。一般应偏重于意义价值,即有意义的物品,使用价值不是很重要,但也决不能是无用之物。来源:中国建筑行业网

第五篇:清朝皇帝列表 清朝历代皇帝简介 清朝历代皇帝一览表

1.努尔哈赤:天命汗爱新觉罗·努尔哈赤(1559—1626年),女真族,后金政权创立者。明万历四十四年(1616年)正月,在赫图阿拉称“覆育列国英明汗”,年号天命。在位11年。

2.皇太极:努尔哈赤第八子,满族。天命十一年(1626年)九月,继后金汗位,以次年为天聪元年。天聪十年(1636年)四月,皇太极在沈阳称帝,建国号大清,改年号为崇德,并以是年为崇德元年。前后在位17年。

3.顺治:清世祖顺治皇帝爱新觉罗·福临(1638年--1661年),皇太极第九子,清入关后第一位皇帝。6岁即帝位,由叔父睿亲王多尔衮摄政,14岁亲政。

4.康熙:清圣祖康熙皇帝爱新觉罗·玄烨(1654--1722年),顺治皇帝第三子,清入关后第二位皇帝。

5.雍正:清世宗雍正皇帝爱新觉罗·胤禛(1678—1735年),康熙皇帝第四子,清入关后的第三位皇帝。在位13年。

6.乾隆:清高宗乾隆皇帝爱新觉罗·弘历(1711—1799年),雍正皇帝第四子,清朝入关后第四位皇帝。

7.嘉庆:清仁宗嘉庆皇帝爱新觉罗·顒琰(1760—1820年),清朝入关后第五位皇帝,乾隆皇帝第十五子。乾隆六十年(1795年)九月公开立为皇太子,次年元旦,受弘历内禅即位,以是年为嘉庆元年,时年27岁。嘉庆四年(1799年)正月,弘历死,始亲政。在位25年。

8.道光:清宣宗道光皇帝爱新觉罗·旻宁(1782—1850年),清朝入关后第六位皇帝,嘉庆皇帝第二子。嘉庆二十五年(1820年)七月即位,以次年为道光元年,时年29岁。在位30年。

9.咸丰:清文宗咸丰皇帝爱新觉罗·奕詝(1831—1861年),清朝入关后第七位皇帝,道光皇帝第四子。道光三十年(1850年)正月即位,以次年为咸丰元年,时年20岁。在位11年。

10.同治:清穆宗同治皇帝爱新觉罗·载淳(1856—1874年),清朝入关后第八位皇帝。5岁即帝位,终身成为其生母慈禧皇太后垂帘听政的傀儡。

11.光绪:清德宗光绪皇帝爱新觉罗·载湉(1871—1908年),清朝入关后第九位皇帝。醇亲王奕譞之子,因其冲龄践祚,导致慈禧太后第二次垂帘听政。在其亲政期间,甲午之战中他力主反击,大力支持维新变法,但因变法失败而遭幽禁,直至去世。

12.宣统:清宣统皇帝爱新觉罗·溥仪(1906—1967年),清朝末代皇帝。醇亲王载沣之子,光绪三十四年(1908年)即皇帝位。1911年2月12日,在辛亥革命的浪潮中退位。此后,以逊帝身份居住在皇宫。1924年11月5日,被冯玉祥驱逐出宫

(顺治是满人入关的第一位皇帝) 注释:

慈禧太后是清朝1865年—1908年实际执政者。慈禧太后谥号“孝钦慈禧端佑康颐昭豫庄诚寿恭钦献崇熙配天兴圣显皇后”,葬于定东陵。

通称宣统皇帝,也被尊为清逊帝,或末皇帝。2004年,清皇室家族后代依宣国公建议,已协商为溥仪上庙号为恭宗,追加谥号为愍皇帝,尊骨灰奉安处为献陵,但此事尚未被中国公众普遍知晓和接受。

一、努尔哈赤是清王朝的开创者,1616年建立后金政权,建元“天命”。你知道以“天命”为年号的意图吗?

古人以为君权神授,统治者自称受命于天,故谓之天命。努尔哈赤知晓汉文,曾被明廷封为龙虎将军,“天命”二字足见努尔哈赤受汉文化影响之深。

二、皇太极是努尔哈赤的第八子,1626年即汗位,1636年改国号“金”为“清”,称皇帝,改元“崇德”。你知道改元“崇德”的用意吗?

皇太极是清王朝的奠基人,他认识到后金政权是在马背上打下来的,要实现长治久安,并进一步开疆扩土,必须吸收汉民族的优秀文化。皇太极仿明制,设六部,笼络蒙汉官僚,招揽人才。“崇德”即“崇尚德化”,反映了皇太极当时的政治理念。

三、顺治皇帝是皇太极的第九子,在位期间,清人实现了入主中原的愿望,“顺治”是其年号。你知道“顺治”的含义吗?

顺治帝生于崇德三年(1638年),崇德八年(1643年)即位,明年改元顺治。顺治即位前,皇太极统一了整个东北,建立起关东一统的大清帝国。这时的清帝国,雄心勃勃,兵锋屡指关内,意欲逐鹿中原,一统华夏。年号“顺治”反映了清人的这一理想。顺,顺利;治,治理。顺治,即“治国顺利,实现华夏一统”。

四、康熙皇帝是顺治帝的第三子,清人入关后的第二位皇帝,“康熙”是其年号。你知道以“康熙”为年号反映了一种什么样的理想吗?

康熙帝生于顺治十一年(1654年),顺治十八年(1661年)即位,明年改元康熙。顺治时,前明的残余势力及各地主要抗清武装,基本上被消灭,华夏一统的理想得以实现。对清人来说,打下“江山”后实现国泰民安,是新的时代主题。“康熙”二字就反映了这一理想。康,安宁;熙,兴盛。康熙,即“万民康乐安宁,天下兴盛”。

五、雍正皇帝是康熙帝的第四子,“雍正”是其年号。此年号的含义是什么你知道吗? 雍正帝生于康熙十七年(1678年),初封雍亲王,康熙六十一年(1722年)即位,明年改元“雍正”。雍正是借权臣的力量继位的,在夺位过程中使用了残酷的手段,参与夺位的诸弟多不得善终,康熙帝的许多近臣也遭到贬斥。所以,雍正帝即皇位的正当性,在当时就受到怀疑。“雍正”是“雍亲王得位正、为君正”的意思,他想以此强调自己皇位的“正当性”。

六、乾隆是雍正帝的第四子,与康熙齐名,他们开创的“康乾盛世”是中国历史上国力相当强盛的时期。你知道以“乾隆”为年号的意图吗?

乾隆生于康熙五十年(1711年),雍正十三年(1735年)即位,明年改元乾隆。康熙时,清朝开始步入太平盛世;雍正时得到进一步巩固。乾隆的使命是如何进一步增强国力,让国家进入全盛时期。“乾”表示“天”,“乾隆”的意思是“天道昌隆”。以此为年号,同样反映了乾隆的治国理想

七、嘉庆帝是乾隆帝的第十五子,在位期间,清代的鼎盛时期终结。“嘉庆”是他的年号,你知道此年号的含义吗?

嘉庆帝生于乾隆二十五年(1760年),乾隆五十四年(1789年)被封为嘉亲王,乾隆六十年(1795年)册立为皇太子,次年即位,改元嘉庆。庆,普天同庆。“嘉庆”的意思是“嘉亲王即位,国泰民安,普天同庆”。

八、道光帝是嘉庆皇帝的长子,在他统治时期,“鸦片战争”爆发,清朝走向衰落。“道光”是他的年号,此年号是什么意思你知道吗?

道光帝生于乾隆四十七年(1782年),嘉庆十八年(1813年)被封为智亲王,嘉庆二十五年(1820年)即位,明年改元为“道光”,意思是“大道光辉”。

九、咸丰帝是道光帝的第四子,“咸丰”是他的年号。“咸丰”二字寄予了一种什么样的期望你知道吗?

咸丰帝生于道光十一年(1831年),道光三十年(1850年)即皇位,明年改元“咸丰”。咸,普遍;丰,富足。“咸丰”意思是“普天之下,丰衣足食”。咸丰皇帝是一位“苦命天子”,“咸丰”二字反映了渴望百姓安康的愿望。

十、同治皇帝是咸丰帝与叶赫那拉氏(慈禧太后)的独生子,咸丰十一年(1861年)即位,“同治”是其年号。你知道此年号的来历吗?

同治皇帝生于咸丰六年(1856年),即位时才5岁,按咸丰帝诏命,由肃顺等八大臣辅政。肃顺等准备以“祺祥”作为幼君的年号。慈禧(咸丰帝的贵妃,其子即位后被尊为太后)联合恭亲王奕讠斤发动政变,逮治了肃顺等八大臣。政变之后,慈安与慈禧(咸丰帝皇后)垂帘听政。并取消“祺祥”年号,改用“同治”,隐含两宫太后与众大臣共理朝政之意。

十一、光绪帝的父亲是道光帝的第七子,母亲是慈禧的胞妹,正是因为这种特殊背景,在同治帝病故之后,得以继承大统。“光绪”是他的年号,此年号的含义你知道吗?

光绪出生于同治十年(1871年),同治十三年(1874年)登基,明年改元“光绪”,由两宫太后“慈安”“慈禧”垂帘听政。光,光大;绪,未竟之功业。“光绪”即“光大未竟之功业”。“光绪”这个年号反映了清廷重振国力的愿望。

十二、溥仪是清代最后一位皇帝,年号“宣统”。你知道“宣统”二字的含义吗? 溥仪是光绪皇帝弟弟载沣的长子。光绪三十四年(1908年)十月,光绪生了重病,在他临死前,慈禧太后召见军机大臣商量立储人选,由于光绪帝无后,议定立三岁的溥仪为帝,并让溥仪的父亲载沣监国。半个多月后,溥仪在太和殿即位,明年改元“宣统”。1912年2月12日,溥仪被迫退位,清王朝灭亡,延续了两千多年的封建帝制也宣告结束。宣,大。“宣统”即“大统”。溥仪即位时,反清浪潮席卷华夏大地,“宣统”二字有为清王朝统治的正当性作辩护的意思。

本文来自 99学术网(www.99xueshu.com),转载请保留网址和出处

上一篇:朗读者作文素材积累下一篇:领导干部的语言艺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