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合理的人机工程案例

2022-12-20

第一篇:不合理的人机工程案例

应用人机工程案例

摘要:人机工程的应用,研究的核心问题是不同的作业中人、机器及环境三者间的协调,研究方法和评价手段涉及心理学、生理学、医学、人体测量学、美学和工程技术的多个领域,研究的目的则是通过各学科知识的应用,来指导工作器具、工作方式和工作环境的设计和改造,使得作业在效率、安全、健康、舒适等几个方面的特性得以提高.

关键词:

区别

改变

可识别度

需求

正文: 人机工程的应用就是人和一些机器、装置、工具、用具等为完成某项工作或生产任务所组成的系统。更确切地说,这种系统还应包括环境条件在内。所以,人机工程的应用实际上是指人—机—环境组成的一个不可分割的整体。

人机工程的应用的范围是很广阔的,有简单的,也有复杂的,如1.男女厕所的区别:颜色和造型,他的图标不能随便设置.2.音乐播放器的按钮,几百年都没太大的改变.3.打字的键盘,因为打字机的原因,键盘按钮的设置也一直沿用至今.人用铅笔书写,就是一个简单的人机工程的应用;又如船员驾驶轮船,飞行员驾驶飞机,司机开动汽车,就是一些较复杂的人机工程的应用。在人机工程的应用中,包括人、机器和环境三个组成部分,而每个组成部分可称为一个分系统或子系统。机器分系统具有控制器和显示器。

人,这一分系统在看到(或听到,触到)显示器的显示时,就要决定如何去控制,如何去操作。如果有必要调节时,即可通过人体的动作去进行操纵。整个人机工程的应用是在各种不同的环境里工作。而环境条件又不同程度地影响着各个分系统的工作。可见,在人机工程的应用中,人同机器、环境的关系总是相互作用,相互配合和相互制约的,但人始终起着主导作用。因此,为了能充分地发挥人和机器的作用,使整个人机工程的应用可靠、安全、高效,以及操作方便和舒适,设计人机工程的应用时就得充分考虑人和机器的特征与功能,使之相互协调配合,构成有机整体,达到生产和工作的最佳效果。

人机工程的应用是在实测法和实验法的基础上进行的。如要对人在操作机械时的动作进行分析时,首先需进行实测,即将人在操作过程中所完成的每个连续动作用仪器或摄影逐一纪录下来,然后进行分析研究,以便排除其中的无效动作,纠正不良姿势,从而有效地减轻人的劳动强度,提高工作效率。特别是对一种动作在一个作业班次内要重复成千上万次的时候,利用这种方法,即使只去掉或改进一个动作,都会对提高生产效率起着重要作用。在分析法中,通常要研究自变量和因变量两种变量。自变量就是实测的资料,如照度值,环境状况和重力等因素。因变量是随自变量而变化的因素,研究这两种变量的关系,以便找出其中的规律,为机器和装置的设计提供了可靠的依据和可识别度: 1.电梯的楼层的标志和按钮的相似性,会导致人不知道该按哪个上楼 .2.apple nano的色彩鲜艳,与新鲜的蔬菜水果类似,符合安全需求,符合多样需求,符合用户环境和客户需求,符合人体的动态尺寸,符合应用高效原则,符合经验 符合人的操作习惯. iPod nano是苹果电脑结合iPod shuffle与iPod mini特点于一身的第4代MP3播放器,iPod nano 比起 iPod shuffle 有更多快闪存储器,和相比起普通iPod更细小化的彩色屏幕和触控式转盘。它的屏幕拥有更高的像素,容许显示更多内容资讯。电池和其他内部零件亦重新配制。触控式转盘的外观略高于平面,令到它有着更佳的触觉反应. iPod nano使用闪存而不是硬盘,因此它不存在会震动的部件,这样它就不会因滑落而损坏,同时也比使用硬盘的播放器更坚固耐用。据著名技术发烧网站Ars Technica的测试,即使从车上将nano扔下两次,它仍能正常播放音乐,只是屏幕破损了。

iPod nano与iPod mini同价,但是nano的储存空间较小,而且它的可连接性也比较差。与早前的iPod系列相比,苹果公司没有提供一个可选的火线电缆(第五代iPod也没有提供)。在第三,第四代iPod和iPod mini上可以使用的遥控器也不能用在nano上。由于iPod主要产品线不再支持遥控装置,生产商不得不另觅新的途径,让产品支持iPod nano。它也不支持电视输出和录音功能。苹果公司这样说:由于nano不能像其他iPod产品可以储存照片,nano不会与任何一种iPod数码相机连接器或任何第三方数码相机连接器兼容。

等等的符合人机工程的应用的东西和事物,将会被社会保留,反之将淘汰.另外人性化社会是必然的,我们的设计追求更合理和完美.

第二篇:人机工程作业---设计改进案例

垃圾桶的改进设计

设计让生活更美好------

人机工程作业

课题:垃圾桶的改进设计

姓名:

学号:

指导老师:

时间:2013.12.10

1

垃圾桶的改进设计

设计让生活更美好------

2

垃圾桶的改进设计

设计让生活更美好------设计,让生活更美好

———垃圾桶的改进设计

我们生活在一个人类创造出来的世界里,每天的衣食住行睡,吃喝拉撒用,无不是在设计的基础之上。设计的合理,我们心情愉悦省时省力还省心,设计不符合人机工程学原理,那么我们只有惆怅的份儿了。从“以人为本”的角度考虑,足见设计符合一个符合人机工程学的世界是多么的重要!!

然而理想的社会中的社会理想并不一定都会实现,我们的生活中就有数不清的缺乏创意甚至是缺乏生活常识的设计。先讲一下学校里的事情:

1)餐厅的托盘,这个每天都要与我打三次交道的家伙,每天都已湿漉漉的状态出现,虽然这足以使我相信,它是被洗过的,但当我面对它时,总会想起它的水滴是有油腻的。2)又比如,学校的小路,并不是每一个大学生都有简单惬意的生活,为了考试他们不得不跑,在教学楼群与环楼群的路之间,出现了“一步迈两格太大,一步一格又太小”的奇葩石板路,而且不止在华侨大学,在几个不同的学校里,我都感受过它的存在。3)说起路,不得不提餐厅和刺桐苑相连的地方修的这几步台阶,我不得不说,这是个失败透顶的设计,从它旁边被走出的新路和被车子轧死的花木来看,设计不合理妄图以人的高素质来弥补这简直是做梦。4)还有,有谁能告诉我,洗澡的喷头每次都对准了浴室门下端唯一的小百叶窗喷水,到底是不是预先设计好的。

1

垃圾桶的改进设计

设计让生活更美好------

然后再来数点一下社会上的不合理设计:

1)为什么衣服标签要缝在脖领处,还缝那么牢,手撕得都很难,这已经超出脖子很难受的范围,我的心也难受。这是个世界性的难题,但我似乎从来没发现创造这个难题的目的是什么? 2)对于一个不上网会死的我来说,每次登陆一些私人账户被要求输入账号密码已经感觉无力的情况下,还要输一堆根本就看不清楚的验证码是几个意思,这根本不符合正常人类认识世界改造自然的马克思主义观。3)可乐瓶,有时不只是可乐瓶才会有这个问题,一些蜂蜜果酱的瓶子也是这样,瓶盖拧不开。为了密封效果而将其设计的难打开可以理解,但至少要提供几款可操作方案,不可能让每个爱喝可怜的女生都带着男朋友上街吧,当然带着锤子吃蜂蜜也不雅。4)USB接口,有时把插口对准孔插过去,进不去,换个角度仍然不行,然后„„然后再换个角度,恭喜自己,成功了。这或许是说明,USB接口是

虽然这些设计不合人们的感受但它们多数已经成为主流,我们不喜欢,不习惯,也讲究着过了那么多年。有的甚至上升为行业标准,比如USB接口。但并不是接受的东西就可以不求改变,不在创新。当人们发现新的更符合应用习惯的新的设计时,人民很容易抛弃旧的产品,再大的市场份额也无所谓潮流,如诺基亚 2

垃圾桶的改进设计

设计让生活更美好------曾经是手机里的领导者,但3G智能时代到来时,固守所谓的“商务机”理念,最终会失去抢占市场的先机,但幡然悔悟,早已大势已去。

世界著名作家、大思想家斯宾塞.约翰逊曾经说过“唯一不变的是变化本身”,不符合人机体验的产品如果不去变革自身就要被淘汰。人类设计是进步的社会,产品的功能在过去和现在会遵从不同的功能,如手机,如果现在仍将其定位为短信电话工具,无疑这家公司会死去,这种不变的产品理念早应该死去。同样当我们脱离了温饱的低级层次,开始追求精神层面的更高的品质生活时,一些常规的产品也需要有些设计的创新和改变,才能更符合人们的生活需要。比如,垃圾筒:

无论垃圾桶的功能怎样变化,造型多么奇特,想到垃圾桶我们的第一反应是要丢垃圾的。这种联想就像是厕所是不洁净的一样直接。(今年清明节期间去往福建漳州的天福茶博物院喝茶,看到其老总为了证明其厕所的百分之百干净,在厕所宴请宾客的照片,感动震惊!勇气可嘉,听说此事当年在全国还刮起了一股洁厕风波。)

华侨大学的校园里有几类垃圾筒,但不管按什么标准分类,也不过是绿色、蓝色,有盖、无盖,圆形、方形,里面有垃圾袋无垃圾袋值差。 3

垃圾桶的改进设计

设计让生活更美好------

如今的垃圾筒在高度尺寸的设计上已经基本做到合理,生产厂家根据不同的消费市场将客户分类,如在校园内,我们不需要弯腰或者抬臂就可以将垃圾丢进桶内,如图A=100cm。

但是有盖和无盖两类垃圾桶的区别就是,无盖的一种可以让我们轻松将垃圾丢进,但有盖子的需要我们先把盖子顶开才可以,除非我们丢进筒的是几公斤重的物体,不过相信,那么大的垃圾也不太需要入筒,还是无盖的比较方便。但无盖的垃圾筒方便了人民的同时,也方便了老鼠,苍蝇,蚊子等经常传播疾病的有害生物。卫生方面考虑还是有盖的更实用。

正如之前分析,有盖的一种是我们宿舍等公共生活区常见的一类垃圾桶,分布较广。但由于丢垃圾时会有用手去触碰垃圾桶盖的不洁净体验却让我们反感,有时我们可以借助所要丢弃的垃圾完成掀开桶盖的动作,但一旦一次动作不成功,或者将垃圾丢在了外面,需要重复前一动作时,我们就很可能放弃。此时素质的高低又称为检验设计合理度的唯一标准。我们怎样才能既保证密封作用,又能使我们丢垃圾时不用直接用手接触肮脏的桶盖呢?

方案一:脚踏垃圾桶。脚踏式垃圾桶也是应用较广的一类,但其仍然不能成为主流,其缺点是显而易见的,其结构一般为脚踏式外壳和内置垃圾桶组成,外壳由于容易积累灰尘其不易清洗而饱受诟病,再者,其机械式传动结构无法保证

4

垃圾桶的改进设计

设计让生活更美好------其功能结构的长久。但此结构却解放了双手,无论如何我们心里都会接受,让脚去代替手来做脏活累活的,更何况是用脚底呢。

方案二:侧开式垃圾桶。其实这种垃圾桶并不能改变其不能密封的问题,而且在一定程度上减少了垃圾桶的容量,也不太适合人们的抛物体验。我们垂直丢物要比从侧面抛物更加容易。

5

垃圾桶的改进设计

设计让生活更美好------针对以上两种方案讨论,我做出以下的设计改进:

结合脚踏式垃圾桶以脚代替手来翻转桶盖免去不洁体验和侧开式垃圾筒从侧面抛物的特点,利用脚踏式垃圾桶的思路,我们可以设计通过用脚施力将垃圾筒身倾斜来完成开启桶盖,然后在动作完成后,让筒身通过其自身重力回复原来与垃圾筒的固定盖子密封的状态。

其筒身自为一体,基座和筒盖合为一体,同时为了使筒身清洗时更加方便,其筒盖与筒身采用杆状支架连接,支架中间设置可使筒身让其大角度转动的轴心。筒盖和基座靠近筒身的一侧设计为弧形确保筒身的自由旋转。

6

垃圾桶的改进设计

设计让生活更美好------

7

垃圾桶的改进设计

设计让生活更美好------特点:

1、平时密封建设害虫的滋生。

2、可以用脚完成开启筒盖的动作。减少不洁体验。

3、使用完毕,依靠自身重力完成回复闭合。

4、支架式筒身支撑,方便清洗。

8

第三篇:生活中不符合人机工程学案例

1.瓶盖的设计

当我们要开启类似可口可乐的瓶盖时,我们需要用很大的劲才能打开瓶盖,而有时因为手湿或者手滑要开这种瓶盖就很费力。 改进方案

上图的这种可乐瓶盖,增加了一个受力点,这样我们就可以很容易就将瓶盖打开了。

2.不方便的簸箕

我们生活中用的簸箕都是类似这种,前面有较大的开口,而平时我们在打扫卫生时会发现,当我们倒垃圾时有一部分的垃圾会从簸箕的俩边漏到垃圾篓的外面,这是我们就需要再一次将外边的垃圾再次清扫一遍。 改进方案

或许我们可以将制作簸箕的材料换成可以卷起来的材料,这样就不会有垃圾撒到外面的烦恼了。 3.不符合人机工程学的公交站牌

每次我们要坐公交车时,都需要看一下路边的站牌,但是有时公交车站牌太高,对于个子稍矮的人来说他们就会看不到太高的站,这要就有可能错过要坐的公交车。 改进方案

将站牌降低,或者多立几个站牌。 4.汽车内放水瓶的地方

当坐车将喝水用的水瓶放在上图的位置时,很多人就会发现车子行驶时水瓶就会倒向一边,从而给司机带来困扰,有时甚至会影响司机的驾驶! 改进建议

将空位做的在深一些,或者将水瓶固定住就可以了。 5.挤不完的牙膏

每次牙膏要用完的时候,我们要费很大的劲才能将里边剩余的牙膏挤干净,非常不方便

第四篇:人机论文:生活中的人机工程学

人机学与我们的生活

一.绪论

社会的发展、技术的进步、产品的更新、生活节奏的加快等等一系列的社会与物质的因素,使人们在享受物质生活的同时,更加注重产品在“方便”、“舒适”、“可靠”、“价值”、“安全”和“效率”等方面的评价,也就是在产品设计中常提到的人性化设计问题。

所谓人性化产品,就是包含人机工程的的产品,只要是“人”所使用的产品,都应在人机工程上加以考虑,产品的造型与人机工程无疑是结合在一起的。我们可以将它们描述为:以心理为圆心,生理为半径,用以建立人与物(产品)之间和谐关系的方式,最大限度地挖掘人的潜能,综合平衡地使用人的肌能,保护人体健康,从而提高生产率。仅从工业设计这一范畴来看,大至宇航系统、城市规划、建筑设施、自动化工厂、机械设备、交通工具,小至家具、服装、文具以及盆、杯、碗筷之类各种生产与生活所创造的“物”,在设计和制造时都必须把“人的因素”作为一个重要的条件来考虑。若将产品类别区分为专业用品和一般用品的话,专业用品在人机工程上则会有更多的考虑,它比较偏重于生理学的层面;而一般性产品则必须兼顾心理层面的问题,需要更多的符合美学及潮流的设计,也就是应以产品人性化的需求为主。

人机工程学是一门新兴的边缘科学。它起源于欧洲,形成和发展于美国。人机工程学在欧洲称为Ergonomics,这名称最早是由波兰学者雅斯特莱鲍夫斯基提出来的,它是由两个希腊词根组成的。“ergo”的意思是“出力、工作”,“nomics”表示“规律、法则”的意思,因此,Ergonomics的含义也就是“人出力的规律”或“人工作的规律”,也就是说,这门学科是研究人在生产或操作过程中合理地、适度地劳动和用力的规律问题。人机工程学在美国称为“Human Engineering”(人类工程学)或“Human Factor Engineering”(人类因素工程学)。日本称为“人间工学”,或采用欧洲的名称,音译为“Ergonomics”,俄文音译名“Эргнотика”在我国,所用名称也各不相, ,有“人类工程学”、“人体工程学”、“工效学”、“机器设备利用学”和“人机工程学”等。为便于学科发展,统一名称很有必要,现在大部分人称其为“人机工程学”,简称“人机学”。“人机工程学”的确切定义是,把人—机—环境系统作为研究的基本对象,运用生理学、心理学和其它有关学科知识,根据人和机器的条件和特点,合理分配人和机器承担的操作职能,并使之相互适应,从而为人创造出舒适和安全的工作环境,使工效达到最优的一门综合性学科。

关键词:人境机工程 生理心理学 人-机-环 二.人机学在生活中的体现

1.座椅、整体书桌衣柜及床铺爬梯分析:

图1 图2 图3 图1是我们寝室的座椅。椅子的坐垫和靠背的当中都有微微凹陷的弧度,考虑到了人体的结构与弹性,但过硬的木头材料和锋利的包边,都让人坐着很不舒服,有腰酸背疼之感。尤其是在寝室看书上网,需要长时间坐在椅子上,与椅子边缘接触的皮肤,都会磨出一道道印子。我建议选用光滑的软木或者硬质的塑料为寝室座椅材料,这样即起到椅子的用处,也能更加符合人机工程学,而且这些材料价格较低,也比较易清洁。

图2是寝室的整体书桌衣柜。现在住的四人间比之前的六人间宽敞许多,不再是一张床铺下面放三张桌子的情况,但是较大空间,更需要有合理的应用于规划。衣柜的放置刚好在手边,比较方便,而且衣柜很大,可以满足我们的日常需求。但是书桌下的键盘桌和主机柜,对于大多使用笔记本电脑的学生来说,比较多余,我们更需要的是可以放东西的抽屉,然而每张书桌只带有一个小抽屉,而且不带锁,很不方便。

图3是寝室连接上铺的爬梯。原来寝室的爬梯横杆是直径很窄的圆柱型,脚的受力面积太小,脚很不舒服。现在的改为了较宽的长方体型,更符合人机工程学中脚掌的踩踏。

图4 图5

图4中的书桌,在当中凹进去一块,更符合学习时的需要,因其设置了可以放置台式电脑的键盘托和主机柜,我觉得作为家中的书桌更合适。图5是现在新型的一套学习桌椅,充分考虑了人体关节的受力因素,倾斜的桌面更利于看书、画图等学习,软质的座椅也更加舒服。虽然绿色的书桌可以起到护眼的作用,但我觉得图中书桌颜色过于鲜艳了些,会分散学习的注意力。

1、寝室中日常生活用品的分析:

图6 图7

图6中是我们经常使用的水笔,黑色的有凹凸质感的橡胶套能起到防滑的作用,但我觉得防滑处设置的位置过高,在写字时起不到防滑效果。带帽的笔盖也容易丢失。而图7中的水笔,防滑磨砂橡胶套中间凹下去的弧度设计,更符合我们握笔的姿势,位置高矮也正好。弹簧的按压使用,更好的保护了笔芯,也杜绝了笔套丢失的情况。

图8 图9 图10 图8中的牙刷手柄,与水笔的笔杆类似,也带有防滑设计,再加上流线型的造型,很适合我们日常使用。

图9的两个香皂盒,四周高中间低,使香皂不会滑出,并且可以使香皂上残余的水,通过底部的镂空漏水设计排出,以免香皂泡在水里浪费并且不方便使用。

图10是我们经常喝的大瓶纯净水。提手的波浪形设计,符合人手的提握,但是有棱角并且厚度过薄,提着时手会不舒服,受力面积过小。我建议可以设计成圆柱形的,在手握处依然保有波纹设计,这样会更加符合人机工程学,也更加省力。

图11 图12 图13 图11是我们日常用的洗发乳和沐浴液等的造型,各式各样的容器,符合人机工程学的物品我们用着方便,不符合的则会给我们带来不便。

图12的容器盖子在底部,每次用是先要把容器拿起倒过来,再开盖子用,在洗浴的使用过程中很不方便。

图13的容器采用按压式挤出,不用盖子也不会落灰,按压方便,瓶身有弧线形,都很符合人机工程学。

图14 图15 图16 图14是有线光电鼠标,造型小巧,流线型设计符合人机工程学,在移动时内部还会发出红光,既美观又实用。但鼠标线有碍鼠标使用,线的长度也限制了适用范围。

图15是无线鼠标,比有线更加便捷,在手指按压处的凹陷设计,也更加符合人机工程学。

图15是笔记本键盘。乱序的键盘字母设置,让打字更加方便,中间的Z和J两个字母上有一个小突起,让打字时能更快捷的找准位置。

3、公交车扶手分析:

图17 图18 图19 图17的公交扶手,我们可以看出它过高,导致要伸长了胳膊才能勉强够到,费力又扶不稳,有不安全因素。

图18的扶手,有高矮两排扶杆,符合身高不同的乘客使用。高的杆子带有拉环,在刹车时,可以起到更好的缓冲作用,符合人机工程学。

三.总结与感想

此次的调研与分析,让我更加了解了好的人机工程学的重要性,也让我习惯了观察与留心身边的事物,分析它们的合理与不合理处,为我今后的学习和设计打下了更加坚实的基础。

人机工程学论文(G2):

人机学与我们的生活

姓名:杜一博

学号:16330172001 班级:机械设计2班

指导老师:冯堃

第五篇:人机工程在车身设计中的应用

人机工程的应用 1. 轿车内部空间尺寸和座位轮廓尺寸

轿车内部空间尺寸是以座椅为中心进行的,此阶段的主要工作任务是确定如图1所示尺寸。

具体确定内容如下:

(1)确定前、后R点的位臵及前R点的调节范围。

(2)确定头部空间尺寸H6

1、H63(这2个尺寸与造型风格密切相关,需与造型人员反复协商确定)。

(3)确定前座乘坐空间(L

34、H30)。一般情况下,在开发平台选定后,踏板作为平台一部分不宜变化。这2个尺寸主要与前座的位臵及外形有关。

(4)确定后座舒适性尺寸(L

48、L5l、H31),这几个尺寸决定了后座乘员的坐姿角。

(5)横向空间尺寸W

3、W

4、W

10、W

11、W

42、W43。这几个尺寸的确定应以侧围和车门为参考。一般来讲,除非特别需要,否则车门结构不宜作太大的变化。

后座空间尺寸因车型级别不同而有很大不同,如决定坐姿的关键尺寸L

48、L51,级别越高,相应尺寸愈大。应该指出的是,在我国,后座设计应该侧重考虑成年人的要求,空间尺寸不应太小。根据中国人体尺寸的研究的推荐,L

51、L

48、H61应分别大于900 mm、50 mm、945 mm。

横向空间尺寸主要取决于车型级别,级别越高,车体越宽。 2. 驾驶员视野设计

驾驶员视野直接影响汽车主动安全性,是整车总布臵及造型设计要始终关注的基本方面。驾驶员视野设计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直接前方地面视野、交通灯视野、A柱障碍角、外后视镜视野、直接后方视野及间接后方视野、仪表板视野。

(1)直接前方视野:从驾驶员眼睛中心点作一条与发动机舱盖相切的直线,与设计地面线相交,其交点与前保险杠最前端的纵向距离越小越好,一般希望小于5m,见图2。

(2)交通灯视野:要求汽车在停车线lm以外能方便看到交通灯最上面的红灯,不能被车顶或其它零件所遮盖(内后视镜除外)。见图2所示。

(3)A柱障碍角和外后视镜视野参见国标GB11562—94和GB15084—94。

(4)直接后方、间接后方视野:直接后方视野主要与倒车性能有关。求作方法是从驾驶员眼睛中心点作一条与后挡风玻璃透明部分最下沿(或衣帽架最上沿、行李箱盖)相切的直线,并与设计地面线相交,交点与保险杠最后段的距离越小越好(一般要求小于20m)。间接后方视野即是内后视镜视野。关于后视镜视野,世界上有很多不同的规定,其中瑞典的规定最为严格,它要求眼点20m以后7m宽范围内可见。

(5)仪表板视野指的是由于转向盘而造成的驾驶员对于仪表板上指示装臵的视野障碍。根据人机工程要求,这些指示装臵应该在女子5百分位和男子95百分位的视野范围之内。其中,影响视野上限的为转向盘轮缘,影响视野下限的为转向盘中央盖板或转向盘柱上沿,见图3所示。只要转向盘、转向柱、仪表板的CAD数据及眼点位臵已知,就可以很方便求出;由于中国人体的特殊性, 上眼点位臵同SAE(与眼椭圆相切),下眼点取V2(见国标GB11562—94)。

影响仪表板视野的关键因素是转向盘的位臵及大小;转向盘位臵越高,视野范围越大,反之则越小;转向盘内径越大,视野范围也越大。现代轿车的转向盘多设计成高度及纵向可调的,这样在进行人机工程设计时,要更多地考虑极限位臵的仪表盘的可见性。 3. 驾驶员操纵方便性

驾驶员操纵方便性主要有3个方面:脚踏板(油门踏板、离合器踏板、制动踏板)的位臵和活动空间;手操纵杆(换挡杆、手制动杆、车门玻璃升降杆);驾驶舱内服务元件(空调、收音机、转向开关、灯光开关等)。由此可见,影响操纵方便性的主要因素为座椅位臵及调节范围、脚踏板相对于座椅的距离、手操纵件相对于座椅及中央通道的距离、服务元件与驾驶员座椅间的距离。 (1)脚踏板位臵

根据人机工程学的要求确定脚操纵空间的大小,从而检验踏板位臵的合理性是总布臵设计的一个重要工作。踏板位臵布臵的原则,是在尽量不改动踏板的前提下使其满足人体工程学的要求。需要指出的是:所有轿车的踏板位臵或大小没有太大的区别,即驾驶室基本遵循相同的设计原则;由于受平台结构的限制,有些尺寸可能不完全满足人机工程学的要求,但如没有特殊要求,一般不改动踏板结构,可以通过改变座椅位臵或其它车身零件的方法使其满足设计要求。 (2)手操纵件

设计操纵杆时应保证:换挡杆无论在什么挡位,对于5百分位的女子和95百分位的男子,都应该很方便地触及。应该注意的是换挡杆拉到最前面时离副仪表板的最小距离(一般要求大于50mm)。不管在任何位臵,希望换挡杆与左、右座椅及前面乘员的身体(主要是大腿)保持足够的间隙(希望大于50 mm)。

(3)设计手制动杆时应考虑:手制动杆方便触及,驾驶员在拉手制动杆时不与任何其它的车身部件干涉。应注意手制动杆前端(制动时)至换挡杆拉到最后时的最小距离(一般要求大于30 mm)、手制动杆与中央通道的垂直距离和纵向距离(一般要求大于 40 mm)、手制动杆前端宽度(一般要求大于25mm)。

(4)车门把手及玻璃升降器:车门把手及玻璃升降器的位臵从理论上讲应该位于男子95百分位及女子5百分位人体手伸及界面的公共范围。在设计中应注意以下2点:车门内开扳手周围应该有足够的空间以方便手的操纵;车门把手长宽设计也应考虑人机工程学的要求。 (5)驾驶舱内服务元件:轿车内服务元件一般包括空调、收音机、转向开关及大灯开关、手套箱甚至电动玻璃升降装臵等,这些功能元件应在驾驶员手伸及界面内。

4. 上下车方便性

影响上下车方便性的结构主要是车门、座椅及车门槛。

(1)对于前座上下车方便性(图4),H130、H7

4、HY1(R点到前车门上沿的垂直距离)、L

18、LXl(前车门X方向最大开度)、LX2(前车门对角最小距离)起着最关键的作用,是在造型时要密切关注的问题。另外,不管车型大小,前门上下车的尺寸以驾驶员的要求为中心目的,它们大小大致相当。L18>450 mm,H130<400 mm(越野车除外),H74>150 mm,HY1>750 mm。

(2)对于后座上下车方便性,H1

31、HY2(R点到后车门上沿的垂直距离)、L

19、LX3(后车门X方向最大开度)起有直接的影响,造型时必须给予仔细考虑。一般而言,高度方向的上下车尺寸不因车型级别而异;而长度方向的尺寸则因车型的级别的不同有不同的要求,级别越高,尺寸应越大。L19>250 mm、H131<400 mm(越野车除外)、HY2>750mm。

现代轿车设计强调以人为中心,安全性、舒适性一直是轿车设计的主题和追求的目标。而舒适性、安全性直接与人相关,所以研究人机工程学在汽车上的应用越来越受到重视,美国、日本、德国等国在这一工程方面作了许多有益的探索,有许多理论和实践研究成果。目前,我们的轿车车型主要以国外引进为主,在引进吸收国外汽车技术的时候,我们经常可以注意到整车设计的某些方面特别是内部尺寸并不符合中国人的需要。如何吸收国外先进技术并加以改进以适合中国国情,是摆在我国轿车设计人员面前的一个问题。 个人认为,首先应做好以下2个方面的基础工作。

(1)掌握人体尺寸的测量数据,其中不但包括静态尺寸,还需包括动态尺寸;不但要划分年龄及高矮,还需区分人体特征,如胖瘦、腿长短等;以此为基础,进行统计分析,建立标准的中国人体模型数据库。

(2)对中国人的活动能力大小进行研究,其中最关键的是手操纵力、脚操纵力等。

本文来自 99学术网(www.99xueshu.com),转载请保留网址和出处

上一篇:变容二极管调频器实验下一篇:不合格品控制管理规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