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年级上阅读题及答案

2023-01-15

第一篇:二年级上阅读题及答案

小学六年级阅读题及答案:《看不见的爱》

夏天的傍晚,天色很好,我去散步,在一片空地上看见一个十岁左右的小男孩和一位妇女。孩子正用一只做得很粗糙的弹弓打一只立在地上,离他七八米远的玻璃瓶。

孩子有时把弹丸打偏一米,而且忽高忽低。我站在他身后不远,看他打那瓶子,我没见过打得这么差的孩子。那位妇女坐在草地上,从一堆石子中捡起一颗,轻轻递到孩子的手中,安详地微笑着。孩子就把石子放在皮套里,打出去。然后再接过一颗。从妇女的眼神中看出,她是孩子的母亲。

孩子屏住呼吸,一丝不苟,瞄了很久,才打出一弹。但我站在旁边都可以看出他这一弹一定打不中,可他还在专心致志地打。‖

我走上前去,对那母亲说:让我教他怎样打好吗?

男孩停住了,但还是看着瓶子的方向。

他母亲对我微微一笑。谢谢,不用!她顿了一下,望着那孩子,轻轻地说,他看不见。

我怔住了。

半晌,我喃喃地说:噢&&对不起!为什么?

别的孩子都这么玩儿。

呃&&我说,可是他&&怎么能打中呢?

我告诉他,只要锲而不舍,就会打中的。母亲平静地说,关键是他做了没有。

我默不作声。‖

过了很久,那男孩的节奏逐渐慢了下来,他已经累了。

他母亲没有说什么,还是很安详地捡着石子儿,微笑着,只是递的速度也慢了。

我慢慢发现,这孩子打得很有规律,他打一弹,向一边移一点,再打一弹,再移一点,然后再慢慢移回来。

他只知道大致的方向。

夜风轻轻袭来,蛐蛐在草丛中吟唱,天幕上已有了屈指可数的星星。那皮条发出的噼啪声和石子崩在地上的砰砰声仍在单调地重复着。对于那孩子来说,黑夜和白天并没有什么区别。‖

又过了很久,夜幕笼罩下来,已看不清瓶子的轮廓了。

今天他打不中了。我想。对他们道一声再见,我便转身回走。

走出不远,身后传来一声清脆的瓶子的碎裂声。‖

1.解释下列词语。(2分)

专心致志:答案

<<<12&&&屈指可数:答案

2.从文中找出反义词。(2分)

光滑(答案) 沙哑(答案) 粗心大意(答案) 半途而废(答案)

3.联系短文理解句子含义。(3分)

(1)她顿了一下,望着那孩子,轻轻地说,他看不见。

答案

(2)他母亲没有说什么,还是很安详地捡着石子儿,微笑着,只是递的速度也慢了。

答案

4.根据分好的段落,概括四部分的内容.

第二段:母亲告诉我儿子看不见,但只要坚持打他总会打中的.

第三段:母亲依然安详地递着石子儿,孩子打了好一阵也没有打中.

第四段:夜幕降临了,孩子终于打中了玻璃瓶.

5.小男孩是个盲童,他母亲让他练习打弹弓的最终目的是什么?(2分)

答案

6.结尾一段在文中起什么作用?(2分)

答案

7.给短文重新拟一个恰当的标题。(2分)

答案

<<<12&&&

第二篇:阅读训练题及答案

13元“遗产”

河南省(非实验区)凤仙草

①那一晚,女儿仅吃了小半碗饭,就放下筷子说:“妈,我有点不舒服,得去躺一会儿,你吃完先走吧。碗筷等会儿我来收拾。”当时,我并没有太在意,等我收完夜市回来,看到碗筷还在桌上摆着,才想到女儿可能出事了。

②我推开她的房门,看见她在床上躺着,满脸通红,眼睛眯成了一道缝,似乎睁开都很吃力。一摸她的额头,吓了一大跳,她的额头烧得像一团炭火。我说:“孩子,你发烧了,我们得去看医生。”她说:“不用,可能是感冒了,睡上一觉明天就会好的。妈,你去把碗洗了吧。”她的声音微弱,但还是强睁着眼,冲我笑了笑。

③我知道她是在敷衍我,因为一去医院就意味着花钱,她怕。“不行,得赶紧去医院!”我果断地说,然后开始找钱,尽可能地找。当我把所有能找到的钱连同刚从夜市上挣来的散币堆在床上清点时,危机感油然而生。我胡乱地将钱塞进口袋里,搀女儿上了三轮车。

④三年前,丈夫身患绝症离我们而去,我没有工作,只得在夜市摆小摊。那一年女儿还不到13岁。也正是从那时开始,我发现她忽然长大了,开始真正懂得了什么是生活。

⑤我回头望了她一眼,看见她像一只受伤的小羊羔那样无助地趴在车斗里,眼睁睁地望着我。在女儿微弱的呻吟声中,我发疯似的蹬着三轮车,生怕耽误了她。

⑥女儿终于躺在病床上,挂上了吊瓶,我才松了一口气。医生说,眼下正流行病毒性脑炎,女儿的症状有些像,要待明天做了脊液检查才能确诊,今晚先做退烧观察处理。

⑦我的心又提了起来。夜深了,病房里就剩下我和女儿。女儿突然示意我靠近她,说:“妈,我感觉很难受,浑身都痛,和以往不一样。医生的话我听见了,我很有可能是脑炎,我怕是不行了……”

⑧“别瞎想,我肯定你不是的。”

⑨“妈,你听我说,”女儿突然严肃起来,很认真地说:“你记住了,家里床头柜的下层,最里面靠右角,那里有一个小布包,里面装有一些钱,那是我攒下的,留给妈妈。”

⑩猛地一阵酸楚直冲我的鼻子,我的眼睛蒙眬了,

11第二天上午,经过检查,确诊女儿得的是一般性肺炎。当我把这个结果告诉她时,女儿一下就搂紧了我的脖子,搂得很紧。她还从来没有对我这样过,我们都哭了。

12回家后,我打开了女儿的床头柜,那里果然有一个小布包,里面是13元钱,全是角票。捧着那个小布包,我的眼泪又来了。

13事情已经过去三年多了,现在,女儿已经成了一名军医大学的学生。高考时,以她的分数可以进北大清华,但她的第一志愿就是这所大学。用她的话说是不用交钱还管吃管穿,能减轻母亲的负担。

14这些年来,我始终保存着女儿的那个布包,那是她郑重留给我的 “遗产”,13元,我只想永久地将它珍藏。

(选自《读者》2007年第2期,有删改)

1. 文章为什么用“13元‘遗产’”为题?谈谈你的理解。(2分)

2. 母亲从夜市回来,一“看到碗筷还在桌上摆着”就想到“女儿可能出事了”,为什么?(2分)

3. 阅读下面描写女儿神态、动作的句子,结合上下文,分析女儿当时的心理。(共4分)

(1) 她的声音微弱,但还是强睁着眼,冲我笑了笑。(2分)

(2) 当我把这个结果告诉她时,女儿一下就搂紧了我的脖子,搂得很紧。(2分)

4. 第13段说:“事情已经过去三年多了”,“事情”指什么?(2分)

5. 文章第⑩段 处省略了人物在此情此景下的表现。请发挥合理的想象,补写一段话。(要求有人物的语言或动作描写)(4分)

参考答案:

1.①13元“遗产”最能表现女儿的懂事、孝顺 ②凝聚了母女之间的亲情,最能突出本文主题 ③造成悬念,引起读者的阅读兴趣(答出一点,意思对即可。2分)

2.①女儿说过碗筷她来收拾,现在却没有收拾 ②吃饭时女儿说自己不舒服(一点1分。共2分)

3.(1)努力装出自己病得不重的样子,不想让母亲为自己担心。(2分)

(2)为自己还能活下去而感到庆幸,更加珍惜母女二人相依为命的骨肉亲情(2分)(共4分)

4.女儿生病时给我交代13元“遗产”的事(2分)

5.示例:我抓住女儿的手,喊着:“孩子,你不会有事,有妈在,你肯定不会有事的!”女儿怔了一会儿,慢慢地,她攥紧了我的手,晶莹的泪珠,从她的眼角滑落(想象合理2分,有语言或动作描写2分。共4分

第三篇:背影阅读题及答案

《背影》阅读理解

我说道:“爸爸,你走吧。”他往车外看了看说:“我买几个橘子去。你就在此地,不要走动。”我看那边月台的栅栏外有几个卖东西的等着顾客。走到那边月台,须穿过铁道,须跳下去又爬上去。父亲是一个胖子,走过去自然要费事些。我本来要去的,他不肯,只好让他去。我看见他戴着黑布小帽,穿着黑布大马褂,深青布棉袍,蹒跚地走到铁道边,慢慢探身下去,尚不大难。可是他穿过铁道,要爬上那边月台,就不容易了。他用两手 a 着上面,两脚再向上 b ;他肥胖的身子向左微 c ,显出努力的样子,这时我看见他的背影,我的泪很快地流下来了。(1)我赶紧拭干了泪。怕他看见,也怕别人看见。过铁道时,他先将橘子散放在地上,自己慢慢爬下,再抱起橘子走。到这边时,我赶紧去搀他。他和我走到车上,将橘子一股脑儿放在我的皮大衣上。(2)于是扑扑衣上的泥土,心里很轻松似的。过一会说:“我走了,到那边来信!”我望着他走出去。他走了几步,回头看见我,说:“进去吧,里边没人。”等他的背影混入来来往往的人里,再找不着了,我便进来坐下,我的眼泪又来了。

1、文段选自朱自清写的《 朱自清》一文。这是一篇以 背影 为线索的叙事散文。(4分)

2.概括本段内容(给本段文字拟一个小标题)。望父买橘 (买橘送别) 3.(1)给下列字注音并解释词语:

蹒跚 .pán shán 因为腿脚不灵便,走路缓慢摇摆的样子 (2)“蹒跚”能不能改成”慢慢”

不能,因为蹒跚不仅有慢的意思,而且还有摇摆的意思,如果改了后,就不能表现父亲步履艰难行动不变的情况,不能很好地表现出父亲对儿子的爱是伟大的无私的。 4.文段划横线句采用了外貌描写手法,为什么要写父亲的穿戴?

一是突出家中景况惨淡,照应了开头;二是与“我”贵重的紫毛大衣形成对比,表现了父亲对“我”的关爱。

5.选文中两次写到"我"流泪,其感情分别是:第一次写出了对父亲爱子之心的理解,是感激之泪;

第二次写出父子惜别对父亲的依恋和牵挂,是惜别之泪。 两次流泪烘托出父亲感人至深的背影,突出父子情深

6.《背影》一文中,写父亲的语言不多,选文部分只有两句,简要分析这两句话表达了父亲怎样的心情。 (1)“我走了,到那边来信!”(1)父亲惦记着儿子旅途是否平安。 (2)“进去吧,里边没人。”(2)担心行李的安全,什么都为儿子着想。 (3)“我买几个橘子去。你就在此地,不要走动。”担心儿子路上口渴,他还怕儿子跟着出来,忘了行李。

表达出父亲对儿子无微不至的关心和深挚的爱。 7.这段文章的中心意思是什么?

通过具体细致地描写父亲过铁道爬月台的背影,表现了父子之间的深情。

8.选文从哪几个方面来写父亲的背影?这位父亲给你的印象和感受怎样?)外貌(衣着)、动作、语言; 艰难时世的充满慈爱的父亲。(意对即可)

为什么对背影描写的这么细致?因为这个“背影”在全部故事情节中是重中之重,最能体现父亲对儿子的爱,最能表现文章中心。

9.选文中说父亲“扑扑衣上的泥土,心里很轻松似的”,写出了父亲怎样心理? 父亲其实并不轻松,只是为儿子买来橘子,了却一桩心愿,感到很轻松,是一种尽到父亲责任的踏实和满足

10.在你的记忆宝库中,是否也留存着上文一样精彩瞬间?是否也有平凡而伟大的形象(母亲、父亲或其他)定格?请用你的笔告诉我们吧,那一定是很感动人心的。(3分)

11选文中刻画父亲形象的最突出的表现手法是动作 描写。:“走”、 “探”、“穿”、“爬”、“攀”、“缩”、“倾” 几个动词体现父亲攀爬月台的艰难,表达了父亲对儿子无比关爱,体现父子深情。

12.这段文字两次写到父亲的“背影”,前一次写得详细,后一次写得简略的原因是什么?

前一次是父亲艰难地爬过铁道,给我买橘子,最感人,最能体现父亲对我的深沉关爱,所以详细地写。后一次是写我留恋父亲,可简单地写写。

13、父亲离去时的背影,作者是怎样写的?有什么作用

作者放在人流中去写,由近而远,由显而隐,并用自己的感情加以烘托。

写这个背影,表现我被父爱感动的情不能自已,一旦分手格外依恋、惆怅,想到父亲前程艰难,又格外悲悯心酸。

14.选文中写父亲走路“蹒跚”,这是因为父亲年老体衰, 身体肥胖, 腿脚不灵便文中有三个动词写出了父亲爬上月台不容易,它们是、 攀、缩、倾。

15、“我赶紧拭干了泪。怕他看见,也怕别人看见”文中两个“怕”,各怕什么? 怕父亲见了伤心; 怕别人见了难为情。

16、我便进来坐下,我的眼泪又来了。又字用的好为什么?

从内容上说,突出了我和父亲离别时,我对父亲依恋感激和敬爱之情。从结构方面说,表明是第二次流泪照应前文。

17、有人说本文失之伤感“一个20岁的大男孩是不是还要父亲照顾,二面临离别是不是会这么容易流泪,我很怀疑。”你的看法呢?

当时祖母去世了,父亲也失业了,这双重的打击使家中光景惨淡,大家的心情都不好受。我一个20刚出头的青年,情绪上就更敏感脆弱些。所以我的言行是可以理解的。

(二)到南京时,有朋友约去游逛,勾留了一日;第二日上午便须渡江到浦口,下午上车北去。父亲因为事忙,本已说定不送我,叫旅馆里一个熟识的茶房陪我同去。他再三嘱咐茶房,甚是仔细。但他终于不放心,怕茶房不妥帖;颇踌躇了一会。其实我那年已二十岁,北京已来往过两三次,是没有什么要紧的了。他踌躇了一会,终于决定还是自己送我去。我再三劝他不必去;他只说:“不要紧,他们去不好!” 我们过了江,进了车站。我买票,他忙着照看行李。行李太多了,得向脚夫行些小费才可过去。他便又忙着和他们讲价钱。我那时真是聪明过分,总觉他说话不大漂亮,非自己插嘴不可,但他终于讲定了价钱;就送我上车。他给我拣定了靠车门的一张椅子;我将他给我的紫毛大衣铺好坐位。他嘱我路上小心,夜里要警醒些,不要受凉。又嘱托茶房好好照应我。我心里暗笑他的迂;他们又认得钱,托他们只是白托!而且我这样大年纪的人,难道还不能料理自己么?唉,我现在想想,那时真是太聪明了! 1.概括这两段文字的主要内容。

父亲坚持送“我”到车站,送“我”上火车。

2、有那些理由说明父亲不必送我?而父亲坚持送我并不断嘱托的原因是什么? 有熟识的茶房陪我同去 其实我那年已二十岁,北京已来往过两三次,是没有什么要紧的了。

原因:父亲爱子情深,别人去他不放心。

3、南京的景点很多,像夫子庙、玄武湖等,作者为什么不写在南京的见闻? 与中心关系不大,故略写。

4.第一段两次用“终于”,有什么作用?表明父亲放心不下,爱子情切。

5、第二段中两个“聪明”各有什么含义?表明作者怎样的心情?

这两个“聪明”的意思都是糊涂,是反语。是对自己不能理解父亲一片苦心的后悔、自责。

6、如果类似的事发生在你身上,你是否也会像作者一样呢?

.例一:会。因为年轻气盛,与父亲之间存在代沟。 例二:不会。既然读了这篇文章,就不会让这种事情重演。

7、甚是仔细。但他终于不放心,怕茶房不妥帖;颇踌躇了一会。

甚:很写出父亲嘱咐茶房时认真仔细的程度。颇是很相当的。写出父亲犹豫考虑的样子两个字都反映了父亲对儿子的关怀。

第四篇:《眼睛》阅读训练题及答案

眼睛 ①小群是个苦孩子,生下来就双目失明,母亲生小群时由于突发心脏病去世了。当小群懂事后便知道自己没有如别的孩子享受五彩缤纷世界的福气,但是,小群也非常热爱这个世界。因为小群有一个细心的父亲,父亲便是小群的眼睛。 ②很小的时候父亲让小群触摸柔软的凉凉的东西,说:“这是水,可以流动,长江、黄河和大海都是这样的水组成的,水多了便浩荡奔腾,可以发出震耳欲聋的声音。”后来,小群真的由父亲和父亲的一位朋友带到海边玩,父亲竟然教会了小群游泳。 ③父亲是要在失明的儿子心灵中,重安一双明亮的眼睛。 ④难度最大的是向小群解说颜色。小群生下来就是一个黑暗世界,怎么让他理解这个世界的五光十色呢?比方给他解释红色:太阳就是红色的,它发光,能把黑夜变成白昼;它发热,在寒冷的冬天能把人晒暖和。 ⑤“我懂了”,小群说,“

1、阅读全文,找出点明文章中心的句子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这篇小说的主人公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第(15)段画线的比喻句的含义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①段中“父亲便是小群的眼睛。”中“眼睛”的具体含义是 。 ③段中“父亲是要在失明的儿子的心灵中,重安一双明亮的眼睛”中的“眼睛”的具体含义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3、对文中父亲错买书包这一情节,可以有两种不同的理解:①父亲事先知道买的是绿书包,②父亲事先不知道买的是绿书包。你同意哪种理解?请根据文章简要说明理由。

4、联系全文,紧扣父亲心愿,补全小说结尾。

5、对文章的分析与欣赏,正确的三项是( ) A、父亲骤然去世,使小群受到了难以承受的打击,产生了轻生的念头。 B、(16)段的悼词中透露出“父亲”也是“一位失明的人”,从而大大深化了小说的主题,增强了文章的震撼力。 C、文章有一条贯穿始终的线索:父亲为小群重安“眼睛”。 D、第②段写“小群真的由父亲和父亲的一位朋友带到海边去玩”,是为后文写父亲也是“一位双目失明的人”预设伏笔。 E、文章行文详略得当, “买书包” 、“开追悼会”是详写,其余都是略写。《眼睛》答案:

1、“就在这一刹那,„„贯注在了自己的身上。”;这篇小说的主人公是 “父亲”。

2、父亲对生活、对他人的热爱,不懈地追求和奋斗的勇气,为小群指明了方向,鼓起了勇气。(答出了“父亲的优良品质给小群带来了生活的勇气”也行,重在后半句); ①段中“眼睛”的含义是:父亲循循善诱地引导、帮助小群了解精彩的外部世界(注意答出父亲、小群和外部世界的关系)。 ③段中的“眼睛”的具体含义是:父亲要让小群既具有感受、了解世界的能力,又有热爱生活、自强不息的信念(要注意这里的“眼睛”是安在心灵中的)。

3、第一种理解依据父亲的话“那天我买书包时说只剩下这个米老鼠书包,所以绿的我也买下了„„”;第二种理解是因为这样竭力扶持儿子的父亲不可能用欺瞒的手段来应付孩子或因为父亲也是瞎子,买书包时他自己也受了售货员的欺瞒(两种理解皆可,答出依据即可得分)。

4、原文的结尾是“我会长出一双明亮的眼睛的,就在我的心上。”(只要结合父亲的心愿,言之有理即可得分)

5、B C D (A项说小群有轻生的念头,不准确,父亲去世了,使小群痛不欲生,觉得生活没有了意义,但并不是说他就轻生想死。E项不准确,小说详写的是“解说颜色”和“购买书包”两件事。)

第五篇:《画竹》阅读训练题及答案

画竹.

余家有茅屋二间,南面种竹。夏日新篁初放,绿阴照人,置一小榻其中,甚凉适也。秋冬之际,取围屏骨子,断去两头,横安以为窗棂,用匀薄洁白之纸糊之。风和日暖,冻蝇触纸上,冬冬作小鼓声。于时一片竹影零乱,岂非天然图画乎!凡吾画竹,无所师承,多得于纸窗粉壁日光月影中耳。

1、下列句中加点词解释有错误的一项 ( ) A 余家有茅屋二间(我家) B 甚凉适也(恰好、刚好) C 无所师承(老师传授) D 置一小榻其中(放)

2、解释下面两组加点的字

秋冬之际,取围屏骨 于时一片竹影零乱 用匀薄洁白之纸糊之 多得于纸窗粉壁日光月影中耳

3、将下面这句句子译成现代汉语 岂非天然图画乎!

4、从这段文字中,你能读出怎样得生活启示。

参考答案:

1.B 2.①的 它 ②在 从 3.这难道不是一幅无然的图画吗柄观察,处处皆有学问并能自学成才

.说明只要留心 4

本文来自 99学术网(www.99xueshu.com),转载请保留网址和出处

上一篇:儿童故事聪明的小狐狸下一篇:二年级科学教案教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