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BO新生儿溶血病与孕妇血型抗体效价的相关性分析

2022-09-12

ABO新生儿溶血病 (ABO-HDN) 是由于母体内存在与胎儿红细胞不相合的Ig G抗-A (B) 抗体, 并由该抗体引起的同种被动免疫性疾病。其对新生儿的最大危害是引起胆红素脑病 (核黄疸) 而造成患儿早期死亡或使存活者留下不可逆的神经系统后遗症, 一旦发生, 治疗效果甚微, 仅能以预防为主[1]。所以, 正规进行孕妇血清中的Ig G抗体检测, 可早期预测胎儿发生溶血病的可能并有利于及时采取防治措施, 对改善此类患儿的预后及降低病死率意义重大。2005年8月至2009年12月, 我室对581例孕妇及其新生儿进行了血型血清学检测, 现报道如下。

1 材料与方法

1.1 材料

1.1.1 标本来源

2005年8月至2009年12月, 由焦作地区各医疗机构推荐或自主来我室进行产前检查的孕妇夫妇, 经血型鉴定和不规则抗体筛查, 选择其中581例孕妇及其新生儿作为研究对象 (孕妇不规则抗体筛查均为阴性且和丈夫为单纯ABO血型不合) 。

1.1.2 试剂

抗-A、抗-B、抗D、Ac、Bc、Oc、2-Me、抗人球蛋白试剂、筛选细胞均由上海血液生物医药有限责任公司提供;聚凝胺试剂盒由珠海贝索生物技术有限公司提供;微柱凝胶卡由长春博迅生物技术有限责任公司提供;所有试剂均在有效期内使用;指示细胞和酶处理细胞由本室自制。

1.1.3 仪器设备

KA-2200血球洗涤离心机 (日本KUBOTA公司) ;SBHW2-1型电热恒温水浴箱 (北京医疗设备厂有限责任公司) ;TD-3A型血型血清学用离心机及FYQ型免疫微柱孵育器 (长春博研科学仪器有限责任公司) ;DH-100新生儿总疸红素测定仪 (上海爱蓓儿医用仪器有限公司) 。

1.2 方法

1.2.1 孕妇ABO-HDN血型抗体的初步确定

注:O型孕妇与A、B型孕妇抗体阳性率和ABO-HDN发病率分别比较, P均<0.05

581例孕妇夫妇常规进行ABO正反定型后, 按表1初步确定孕妇血清中可能存在的Ig G抗-A (B) 抗体, 并用抗人球蛋白法测定其效价, 效价≥64者为抗体阳性, 反之为抗体阴性, 如表1。

1.2.2 孕妇Ig G抗-A (B) 效价测定[2]

取孕妇血清100u L与等量2-Me混合, 加塞, 37℃放置10min或室温放置30min;用生理盐水倍比稀释2-Me处理后的血清, 并加入等量相应的红细胞;直接离心以检测残余Ig M抗体效价;37℃孵育30min, 洗涤3次, 加1滴抗人球蛋白试剂, 3400r/min离心15秒, 轻轻摇动试管观察结果, 红细胞凝集的最高稀释度的倒数即为Ig G抗-A (B) 效价 (必须比残余Ig M抗体效价高两管以上检测结果才有意义) 。

1.2.3 新生儿ABO-HDN确认试验[3]

取0~7d新生儿静脉血4m L, 进行ABO和Rh (D) 定型;红细胞直接抗人球蛋白试验;血清中游离抗体测定;红细胞抗体放散试验;血清胆红素测定。ABO-HDN诊断标准参照文献[2]。

1.2.4 患儿换血的交叉配合试验[3]

一般采用患儿母亲的血清作“主侧”交叉配血试验。因为患儿发生溶血的抗体来自母亲, 且患儿出生后其抗体含量总低于母亲血清中抗体的含量, 所以供血者红细胞与母亲血清配合者, 也一定与患儿血清配合;如果当时只有患儿血样, 则可用患儿的红细胞放散液或血清作“主侧”配血。因为进入患儿的抗体已大部分被患儿红细胞吸附, 所以放散液要比患儿血清更具代表性。在“次侧”交叉配血试验中, 因为患儿红细胞已被不完全抗体致敏, 所以必然显示凝集, 不作配血禁忌考虑, 只要“主侧”配血无凝集即可进行换血。

1.3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13.0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学处理, O型孕妇与A、B型孕妇抗体阳性率及A B O-H D N患儿发病率的比较均行χ2检验, 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孕妇Ig G抗-A (B) 效价测定及新生儿ABO-HDN发病情况

581例孕妇中, Ig G抗-A (B) 效价≥64者共256 (44.1%) 例, 新生儿确诊为A B O-H D N者共1 1 7例 (2 0.1%) 。其中O型孕妇432例 (74.4%) , 效价≥64者210例 (36.1%) , 确诊为ABO-HDN的患儿共106例 (18.2%) ;A型孕妇96例 (16.5%) , 效价≥64者30例 (5.2%) , 确诊为ABO-HDN的患儿共8例 (1.4%) ;B型孕妇53例 (9.1%) , 效价≥64者16例 (2.8%) , 确诊为ABO-HDN的患儿共3例 (0.5%) 。见表2。

2.2 患儿换血情况

1 1 7例A B O-H D N患儿中共有9例进行了换血治疗, 占A B O-H D N患儿的7.7%。其中A型患儿5例, B型患儿4例, 均有严重贫血和黄疸症状, 血清胆红素>12mg/d L, Ig G抗-A (B) 效价≥256。经换血治疗后, 患儿贫血明显好转, 血清胆红素大幅度下降, 结合药物和蓝光照射治疗, 1周后均痊愈出院。

3 讨论

ABO-HDN是母婴ABO血型不合, 母体产生的抗胎儿红细胞抗原的免疫性抗体Ig G抗-A (B) 通过胎盘进入胎儿血液循环, 并与胎儿红细胞的相应抗原结合而使其在单核-吞噬细胞系统内被破坏, 从而引起胎儿和新生儿发生血管外溶血[4]。孕妇血清Ig G抗-A (B) 效价的高低对ABO-HDN的发病率有直接关系。目前临床通常以64作为临界值, 随着Ig G抗体效价的上升, ABO-HDN的发病率也相应升高[5]。本研究显示, O型孕妇Ig G抗-A (B) 效价阳性率明显高于A、B型孕妇, 所以O型孕妇的ABO-HDN发病率也相应比A型和B型孕妇显著增高。此点提示当孕妇为O型, 丈夫为非O型时, 应及早对孕妇进行Ig G抗体效价测定并观察其动态变化, 当Ig G抗-A (B) 效价>128时要给予药物治疗, 当Ig G抗-A (B) 效价>512时, 有必要时考虑血浆置换, 以减少新生儿溶血病的发生[6]。

由于O型孕妇血清中的抗A和抗B也可由自然环境中类似A、B抗原物质的免疫刺激产生, 并于妊娠后通过胎盘进入胎儿体内引起溶血, 故ABO-HDN也可以发生在第一胎, 且发生率约50%[7~8], 此点也应引起产科医生的足够重视。再者ABO-HDN和Rh-HDN比较, 患儿出现黄疸的时间相对较晚, 一般在生后2~5d, 黄疸出现初期易被忽略为生理性黄疸而延误溶血病的诊断。据报道, 临床上母婴ABO血型不合患儿就诊时间以≥3d为最多, 占47.6%, 最长者为生后10d, 从而使患儿病程延长而导致发生胆红素脑病及换血率增加, 失去早期治疗的有利时机[1]。

综上所述, 广大产科医生及育龄妇夫要正确认识ABO-HDN的危害性, 积极进行产前血型血清学检测, 当夫妇ABO血型不合时, 应定期观察孕妇Ig G抗-A (B) 效价的变化, 并适时采取干预措施, 以有效控制并降低孕妇体内的Ig G抗体效价, 减少胎儿的溶血程度, 提高对HDN的早期预防效果。新生儿分娩后要及时送检和治疗, 防止患儿严重并发症的发生。切实做到早期预测、早期干预、早期诊断和早期治疗, 从而提高新生儿的生存质量。

摘要:目的 探讨ABO新生儿溶血病与孕妇血型抗体效价的相关性。方法 对581例 (经检测孕妇不规则抗体筛查均为阴性且和丈夫为单纯ABO血型不合) 孕妇及其新生儿进行系统的血型血清学检测。包括孕妇IgG抗-A (B) 效价测定;新生儿ABO和Rh (D) 定型、红细胞直接抗人球蛋白试验、血清游离抗体测定、红细胞抗体放散试验、血清胆红素测定及需换血患儿的交叉配血试验。结果 581例ABO血型不合孕妇中, IgG抗-A (B) 效价≥64者共256例 (44.1%) , 新生儿确诊为ABO-HDN者共117例 (20.1%) 。其中O型孕妇432例 (74.4%) , 效价≥64者210例 (36.1%) , 确诊为ABO-HDN的患儿共106例 (18.2%) ;A型孕妇96例 (16.5%) , 效价≥64者30例 (5.2%) , 确诊为ABO-HDN的患儿共8例 (1.4%) ;B型孕妇53例 (9.1%) , 效价≥64者16例 (2.8%) , 确诊为ABO-HDN的患儿共3例 (0.5%) 。O型孕妇与A、B型孕妇抗体阳性率及ABO-HDN患儿发病率分别比较, P均<0.05。117例ABO-HDN患儿中共有9例 (7.7%) 进行了换血治疗, 效果良好。结论 与A、B型孕妇比较, O型孕妇更易引起ABO-HDN, 且ABO-HDN发病率与孕妇IgG抗-A (B) 效价呈正相关;必要时对患儿进行换血治疗可明显提高其生存质量。所以, 育龄夫妇进行正规的产前血型血清学检测并适时采取干预措施, 对早期诊断和预防新生儿溶血病具有十分重要的临床意义。

关键词:孕妇,血型抗体,效价,ABO新生儿溶血病

参考文献

[1] 山艳春.新生儿母婴ABO血型不合溶血病的早期诊断与治疗[J].中国优生与遗传杂志.2002, 10 (5) :91~92.

[2] 刘达庄.免疫血液学[M].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 2002:128~144.

[3] 叶应妩, 王毓三, 申子瑜.全国临床检验操作规程[M].第3版.南京:东南大学出版社, 2006:246~271.

[4] 李文斌, 常立文, 容志惠, 等.新生儿ABO溶血病的早期诊断及治疗[J].实用儿科临床杂志, 2007, 22 (14) :1055~1056.

[5] 可秋萍, 王庆九, 庞桂芝, 等.不同比例重组血对新生儿溶血病换血治疗后血液内环境的影响[J].实用儿科临床杂志, 2008, 23 (14) :1078~1079.

[6] 林琼琳, 彭燕.100例母婴ABO血型不合者血型血清学检测[J].临床输血与检验, 2006, 8 (3) :236~237.

[7] 李勇, 马学严.实用血液免疫学血型理论和实验技术[M].北京:科学出版社, 2006:411~414.

[8] 曹文武, 刘渝霞.153份母婴ABO血型不合新生儿溶血病血样标本检测结果分析[J].中国输血杂志, 2005, 18 (6) :494~495.

上一篇:浅议英语学科的“453”课堂教学模式下一篇:气相色谱法在煤化工分析中的应用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