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生儿溶血疾病的临床诊断方法论文

2023-01-19

新生儿溶血病 (Haemolytic disease of the newborn, HDN) 可引起新生儿黄疸、贫血、水肿、肝脾肿大, 严重的出现胆红素脑病, 使患儿神经细胞受到损害, 导致生存质量严重下降。本院通过血清免疫3项抗体检测和微柱凝胶免疫学检测技术2种方法探讨如何尽快尽早对HDN进行诊断, 以尽量减少或避免由此带来的对新生儿的各种损伤。

1 材料与方法

1.1 标本来源

近年来本院送检的125例高胆红素血症新生儿血液样本。

1.2 试剂

Liss/Coombs (多特异) 微柱凝胶卡, 抗A (B) 血清, 广谱抗人球蛋白试剂, 单克隆抗C3, 单抗Ig G, 均由上海血液生物医药有限公司生产;抗D血清由北京金豪制药有限公司生产及上海生物医药有限公司生产;A型、B型、O型试剂红细胞由本室自制。

1.3 方法

对送检的新生儿血样作直接抗球蛋白试验、放散试验、游离抗体试验。如果HDN因Rh抗体引起, 测定Rh抗体效价。微柱凝胶卡式法的3项试验按照说明书操作。

1.4 结果判断

检出为HDN样本:包括放散试验阳性样本或直接抗球蛋白试验阳性、游离试验阳性、放散试验阴性样本;直接抗球蛋白试验阳性而放散试验阴性、游离试验阴性样本;或直接抗球蛋白试验阴性而游离试验阳性、放散试验阴性样本;红细胞留在微柱上端或分布在凝胶中为试验结果阳性。未能证实为HDN样本:包括直接抗球蛋白试验阴性、放散试验阴性、游离试验阴性样本;红细胞沉降至微柱底部为试验结果阴性。

2 结果

检测结果125例黄疸患儿检测确诊为HDN的45例, 占送检标本的36%。ABO血型系统所致的HDN41例, 占91.1% (41/45) , R h-H D N 4例 (8.9%) , 此4例由R h引起的H D N直接抗人球蛋白试验为强阳性。 (在41例ABO-HDN的患儿中A型20例, 占48.8%, B型21例, 占51.2%;其血清学检测结果, 见表1。)

3 讨论

新生儿溶血病一般特指母婴血型不合引起胎儿或新生儿免疫性溶血性疾病, 因母体内存在与胎儿红细胞抗原相对应的Ig G性质抗体, 该Ig G血型抗体通过胎盘到达胎儿体内, 在胎儿体内与胎儿红细胞上的对应抗原结合, 通过补体的参与, 使胎儿红细胞受损, 发生同种免疫而引起溶血, 常常造成胎儿死亡。如果胎儿存活, 出生后, 新生儿体内来自母体的抗体继续造成新生儿红细胞溶血, 严重的造成新生儿生理缺陷或死亡。已知的可以发生新生儿溶血病的20多个血型系统200余个血型抗原中, 以ABO系统为最常见, 其次为Rh系统。ABO血型系统引起的新生儿溶血病的比例比Rh系统多[1]。

125例黄疸患儿检测确诊为HDN的45例, 占送检标本的36%。ABO血型系统所致的HDN41例, 占91.1% (41/45) , Rh-HDN4例 (8.9%) , 母-婴血型O-A者, HDN的检出率41.7% (20/48) , O-B者HDN的检出率28.8% (21/73) , 两者检出率经卡方检验无统计学意义。母-婴血型O-A者, HDN的检出率46.8% (29/62) , O-B者HDN的检出率38.9% (35/90) , 两者检出率经卡方检验无统计学意义。有文献报到, 游离抗体只在出生后几天存在, 之后会逐渐消失, 致敏的红细胞也会在出生后逐渐破坏, 使真正的HDN漏检[2]。因此, 发现新生儿黄疸的患儿应尽早送检, 提高HDN的检出率, 并及时治疗。

传统的血清免疫3项抗体检测是早期诊断本病的金标准, 其中单项直接抗人球蛋白抗体试验或释放抗体试验阳性均可确诊, 而释放抗体试验阳性最具诊断意义, 是直接反映特异致敏红细胞状况。但该检查方法操作步骤繁杂, 耗时久, 对技术人员操作要求高, 难度大, 重复性较差, 且在操作过程中易出现假阴性结果, 对临床治疗造成延误。

微柱凝胶技术是建立在传统血型血清学基础上的一项免疫学检测技术, 是通过调节凝胶的浓度来控制凝胶间隙的大小, 利用离心力将抗原和抗体反应后的凝集红细胞留在微柱上端或分布在凝胶中, 未凝集红细胞通过间隙到达微柱底部。同时不用洗涤红细胞可使抗人球蛋白被残留蛋白质中和, 抗人球蛋白被洗涤后残留的盐分稀释所产生的假阴性不再发生[3], 具有操作相对简便, 并且具有血清量少、反应灵敏度高、结果可以长期保存、能够反复观察等优点, 为新生儿溶血疾病的临床诊断提供了新的可靠手段。

摘要:目的 探讨新生儿溶血筛查试验在诊断新生儿溶血病 (HDN) 中的临床诊断方法, 以明确其对本病早期诊断及临床症状程度判断的临床意义。方法 采用微柱凝胶试验技术对疑为新生儿溶血病的125例黄疸患儿做直接抗人球蛋白试验、游离试验、放散试验。结果 在125例患者中证实由血型抗原不合引起的新生儿溶血病患者45例 (36%) , 其中ABO-HDN41例 (91.1%) , Rh-HDN4例 (8.9%) 。在41例ABO-HDN的患儿中, A型20例, 占48.8%, B型21例, 占51.2%。结论 微柱凝胶检测技术具有操作简便、敏感性高、准确等优点, 值得推广。

关键词:新生儿溶血病,微柱凝胶检测技术

参考文献

[1] 刘达庄.免疫血液学[M].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 2002∶129~130.

[2] 卢磊, 刘燕.微柱凝胶技术在新生儿溶血病检测中的应用[J].临床研究, 2010, 48 (13) :38~39.

[3] 武建.微柱凝胶技术的临床应用及其实验研究现状[J].中国输血杂志, 2003, 16 (5) :369~371.

上一篇:结肠癌合并糖尿病的围手术期临床分析下一篇:电力通信设备网管云平台研究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