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个结合”抓活科普助推特色教育发展——云阳县民德小学“科技创新教育”实践与探究

2022-09-13

云阳县民德小学位于风光旖旎多姿的“库区明珠”——云阳城东, 后依巍巍磐石城, 前俯漾漾高峡湖, 与“巴蜀胜景”张桓侯庙隔江相望, 纳长江彭溪两江之灵气。学校现有学生2488人, 40个教学班, 教师128人, 师生获国家、市级、县级科技奖1500余人次。一直以来, 学校坚持“四个结合”, 面向全体学生, 努力构建以德育为核心、以学生可持续发展为根本、以科技创新教育为特色的素质教育办学目标, 全方位渗透科普教育, 创造性地开展科普活动。

一、科普教育与学科教学相结合, 培养科普意识

学校倡导教师从学生的一句话、一个观点、一个问题入手, 捕捉学生创新的思维火花, 分析内隐的科技含量。老师们更加关注课堂教学中探究、领悟、运用、创意四个目标的落实, 自主、合作、探究学习方式的运用, 更加注重挖掘学科教学中的科技教育成分, 让学生亲自去看一看, 摸一摸, 想一想, 说一说, 做一做, 培养了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如青年教师张凌云看到学校不少的老教师因长年在讲台上吸纳粉笔灰, 引起口腔炎、咽炎、肺炎等职业病, 有的因此英年早逝, 在上美术课时, 就成功引导学生张环宇发明了《卫生黑板擦》, 在青少年科技创新竞赛中获重庆市二等奖。

二、科普教育与课外活动相结合, 培养实践能力

科技教育仅靠课堂教学是不够的, 我们将课外活动作为课内的延伸, 使课内外有机结合起来。开展学生喜闻乐见的主题系列活动, 小学生年龄小, 年龄跨度大, 科技教育存在一定难度。为了增强工作的实效性, 学校根据不同年段学生的特点及认识水平开展科技教育:低年级掌握简单科学知识, 了解一、两位科学家的事迹, 参与“四个一” (小发明、小制作、科幻画、小设想) 的活动;中年级主要掌握某一方面的科学知识 (如发明的方法、探究的方法) , 了解五位科学家的事迹, 参与“五个一” (科技活动) 活动;高年级, 主要掌握某一方面的科学知识, 并能讲给同学听, 参与“六个一”活动 (小论文) , 帮助、辅导低年级学生开展活动。由于学校开展系统性学生喜闻乐见的活动, 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 学生参与率达到了100%。如学校教师引导学生在云阳县人和工业园区进行“移民产业发展再就业现状调查实践活动”, 2011级1班学生谭晨晨和喻明月两位同学, 看到制衣厂的女工长时间坐在凳子上头昏腰酸, 就在老师的指导下设计制作了《马桶式防疲劳升降坐凳》, 在重庆市第26届创新竞赛中, 荣获一等奖。类似这样获大奖的活动还有“云阳新城人居饮水工程的调查活动”、“农村沼气池建设现状调查”活动等。

三、科普教育与艺术劳动教育有机结合, 培养综合素质

科技教育中蕴含着艺术和劳动教育, 而艺术教育、劳动教育又促进科普教育的实施和发展, 三者融为一体, 相互促进。因而, 学校又进一步提出了学校以科技、艺术、劳动修德、激趣、启智、健体、陶情、促能, 充分培养学生的个性特长, 把学校办成融科技、劳动、艺术为一体的教育教学活动中心。如:在科技绘画比赛中, 举办科学幻想画创作讲座和绘画展览, 在创作作品时对学生提出构思独特创造性;画面丰富有艺术性;同学合作有协作性等要求。这样, 通过一个活动的开展, 使学校教育的方方面面相互渗透、互相促进, 达到教育的最佳效果。毕小江老师根据开展活动经验, 撰写的论文《多样化教学培养小学生的科学兴趣》在云阳县2010年度论文大赛中获一等奖。

四、科普教育与家庭教育、社会教育相结合, 发挥科技示范校的辐射作用

民德小学是一所库区移民子女学校, 贫困生、留守生、学困生、问题生 (包括身体残疾生) 占学校学生总数的70%以上。为让移民孩子及外出务工的农民子女跟县城里的其它孩子一样健康成长, 享受到优质的教育, 学校坚持以人为本, 把“教育为人民服务、学校为学生着想”的办学宗旨落实到具体行动中, 提出了“追求人人成长, 更求个个成才”的办学理念, 确立了以“科技创新”为突破口, 培养“合格+特长”的优秀小学生, 倡导用教师的爱抚慰学生幼小的心灵, 浇灌孩子干涸的心田, 着力打造亲情和谐校园, 把学校办成“移民子女”成长向往的乐园。把科普教育与家庭教育、社会教育相结合, 发挥科技示范校的辐射作用, 充分利用家长学校向家长宣传科普知识, 引导家长协助学校开展科普教育, 支持孩子搞发明创造, 可以说在科技制造过程中, 已经有不少家长已经参与到这项活动中来。如学校结合本校学生家庭特点, 绝大多数父母工作繁忙, 常加班, 独自守家的小孩为了不挨饿, 常以面条充饥, 但因年少缺乏经验, 面条多少难把握。学校老师指导学生开展了“方便千万家小发明创新活动”, 该活动得到了许多家长的大力支持, 他们与孩子共同研究, 一样的好奇, 一样的参与, 使该项活动大获成功, 不仅让孩子们受到科技熏陶, 也让家长们有了科学的育人理念。2011级6班学生徐靖皓和母亲吴洪平一道研究发明的《面条计量器》, 能将面条分仓存放, 多少自由决定, 可分量为1000克、500克、300克、150克、100克等, 煮面条时就能按需所取, 面条从分量仓口直接进入锅里, 无需手接触面条, 既卫生, 又便捷。该项活动在云阳县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中荣获一等奖。

沐浴春风百花开, 雨露滋润花更艳。多年来, 民德小学站在未来的高度, 用发展的眼光, 学汇中西, 彰扬个性, 让学生成功、成人、成才, 学校科技创新活动取得突出成效。学校的其它教育教学质量也伴随着科普教育的发展和深入而不断提高, 使我校的社会声望和信誉蒸蒸日上。

本文来自 99学术网(www.99xueshu.com),转载请保留网址和出处

上一篇:档案管理信息化建设的有效策略下一篇:糖尿病是否并发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临床资料的比较分析